CN110761598A - 基于互联网的智能立体停车库的取车机构 - Google Patents

基于互联网的智能立体停车库的取车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61598A
CN110761598A CN201911051771.2A CN201911051771A CN110761598A CN 110761598 A CN110761598 A CN 110761598A CN 201911051771 A CN201911051771 A CN 201911051771A CN 110761598 A CN110761598 A CN 1107615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vehicle
internet
track
par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5177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61598B (zh
Inventor
罗天翼
董名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Jinh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Jinh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Jinh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Jinh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5177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6159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615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615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615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615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6/00Buildings for parking cars, rolling-stock, aircraft, vessels or like vehicles, e.g. garages
    • E04H6/005Garages for vehicles on two whe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基于互联网的智能立体停车库的取车机构,包括车库库体,所述库体内壁上设置有螺旋状停车层,所述螺旋状停车层上表面设置有与螺旋状停车层轨迹相同的轨道;所述螺旋状停车层上设置有可沿轨道滑动的车架;所述螺旋状停车层中间设置有连续提升装置;所述连续提升装置包括闭合的传送装置和传送辊,所述传送装置上均匀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侧方设置有出车平台;所述出车平台通过出车口与出车库相连接;所述出车库通过开口与车架放置库相连接;所述库体底面设置有挡块,本发明的目的提供基于互联网的智能立体停车库的取车机构,能够连续快速的取出自行车,方便使用者用车,缩短单次取车的时间。

Description

基于互联网的智能立体停车库的取车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立体停车库领域,具体为基于互联网的智能立体停车库的取车机构。
背景技术
共享单车是指企业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一种分时租赁模式。共享单车是一种新型环保共享经济。共享单车实质是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租赁业务-自行车租赁业务,其主要依靠载体为自行车。可以很充分利用城市因快速的经济发展而带来的自行车出行萎靡状况;最大化的利用了公共道路通过率。共享单车已经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由于其符合低碳出行理念,共享单车在近几年由传统的有桩单车变成了现在的互联网无桩单车。
但是随着共享单车的流行,由于缺乏相应且及时的管理,相关问题也随之而来,问题主要集中于停车问题,停车问题:传统的方式是在小区、道路、学校划定指定区域进行停放,但由于摆放杂乱,空间利用率低,大量共享单车放置后往往会侵占指定区域外的空间,给予行人及行车带来一定阻碍,严重时造成交通堵塞;同时现有的共享单车的停车场地及装备数量少,大多数是场地狭小、停车设备简陋,甚至很多城市、工矿企业、特别是车站码头、地铁口、大型综合商场、公园、影院等交通拥挤场所几乎没有专用的停车场地及停车装备;这样使得共享单车占用了很多人行道的空间,对人们的行走造成很大的不便,同时因为无路可走行人不可避免的会走到马路上去,这样给行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因此为了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在一些产所设置有共享单车立体停车库;但是现有的立体停车库结构简单,不能实现连续的取自行车,使用者在去自行车时往往会以为等待而浪费大量的时间,并且因为取车的等待时间过长,当需要用车的人增多时很容易在停车库处造成拥堵;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连续取出自行车的取车装置,以此来方便使用者用车,缩短单次取车的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基于互联网的智能立体停车库的取车机构,能够连续快速的取出自行车,方便使用者用车,缩短单次取车的时间。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互联网的智能立体停车库的取车机构,包括车库库体,所述库体内壁上设置有螺旋状停车层,所述螺旋状停车层上表面设置有与螺旋状停车层轨迹相同的轨道;所述螺旋状停车层上设置有可沿轨道滑动的车架,所述车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车架沿轨道运动的驱动机构,所述车架上方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螺旋状停车层中间竖直设置有连续提升装置;所述连续提升装置侧方设置有出车平台,所述出车平台上设置有推车机构;所述出车平台通过出车口与出车库相连接;所述出车库通过开口与车架放置库相连接;所述库体底面设置有用于将车架从螺旋状停车层推至连续提升装置上的进车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连续提升装置包括传送装置和传送辊;所述传送装置上均匀设置有支撑板;所述传送辊下方设置有用于将车架从支撑板推至出车平台的第一推杆;所述支撑板上表面一侧设置有凸缘,所述凸缘侧面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侧壁上设置有发送信号的发射器;最顶层所述螺旋状停车层侧边设置有与发射器相适配的第一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传送辊通过连接板分别固定于库体的上底面或下底面;所述传送辊通过传动装置连接有传动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进车机构包括设置于轨道末端一侧的通孔与设置于轨道末端另一侧的第二推杆;所述轨道末端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与轨道末端之间的间隔的距离大于或等于一个车架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推车机构包括出车平台上两互相垂直设置的滑槽,第一段所述滑槽的侧边上设置有第三推杆,第一段所述滑槽侧边内壁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于轨道内侧的齿条,所述轨道的上表面设置有电缆线;所述车架下部设置有与轨道相适配的滑口;所述滑口上底面设置有与电缆线相配合的电刷;所述车架上设置有与齿条相配合的齿轮;所述齿轮与设置于车架内的第一电机通过触控机构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触控机构包括机盒,所述机盒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可沿通孔轴向运动的触控杆,所述触控杆后方设置有弹性触片;所述弹性触片上可分离设置有固定触片,所述弹性触片一侧通过弹簧与机盒内壁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装置包括车架上成对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设置有夹持块,两所述固定板之间的底板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两所述固定板之间的距离大于7cm;所述夹持块包括膨胀块和夹持块;所述膨胀块通过管道与设置于车架内的充气泵相连接;所述管道上设置有直动式电磁阀,所述直动式电磁阀通过设置于车架上的开关与电源相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提供基于互联网的智能立体停车库的取车机构,能够连续快速的取出自行车,方便使用者用车,缩短单次取车的时间。
1、采用连续提升装置与多层螺旋状旋转停车层相配合使用,可以在增加停车数量的同时,能够连续的对自行车进行提升,加快了取车的速度,减少了使用者的等待时间。;
2、采用挡块和与间隔宽度一致的第二电动推杆可以使得在将车架连同自行车体推至支撑板的过程中,后面的车架不会向前运动;
3、通过充气泵与电磁阀配合使用控制膨胀块的膨胀与收缩,可以方便快捷的实现对自行车的夹稳与松开;并且由于使用夹持块对轮胎进行夹持,因此能够多方位的夹住轮胎,同时也能防止夹具损坏轮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螺旋状停车层与连续提升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连续提升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车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车架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车架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车触控机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库体;11、出车平台;111、滑槽;12、进车机构;122、通孔;13、挡块;14、间隔;123、第二推杆;16、第三电动推杆;2、螺旋状停车层;3、轨道;31、齿条;32、电缆线;4、车架;41、驱动机构;42、夹持机构;43、滑口;44、电刷;46、齿轮;47、固定板;471、夹持块;4711、膨胀块;4712、夹持块;45、触控机构;451、机盒;4511、通孔;452、触控杆;453、弹性触片;454、固定触片;;5、连续提升装置;51、传送装置;52、传送辊;521、第一推杆;53、支撑板;531、凸缘;54、连接板;6、出车库;61、出车口;7、车架放置库;71、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8所示,本发明的具体结构为:基于互联网的智能立体停车库的取车机构,包括车库库体1,所述库体1内壁上设置有螺旋状停车层2,所述螺旋状停车层2上表面设置有与螺旋状停车层2轨迹相同的轨道3;所述螺旋状停车层2上设置有可沿轨道3滑动的车架4,所述车架4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车架4沿轨道3运动的驱动机构41,所述车架4上方设置有夹持机构42;所述螺旋状停车层2中间竖直设置有连续提升装置5;所述连续提升装置5侧方设置有出车平台11,所述出车平台11上设置有推车机构;所述出车平台11通过出车口61与出车库6相连接;所述出车库6通过开口71与车架放置库7相连接;所述库体1底面设置有用于将车架4从螺旋状停车层2推至连续提升装置5上的进车机构12;采用连续提升装置与多层螺旋状旋转停车层相配合使用,可以在增加停车数量的同时,能够连续的对自行车进行提升,加快了取车的速度,减少了使用者的等待时间。
优选的,所述连续提升装置5包括传送装置51和传送辊52;所述传送装置51上均匀设置有支撑板53;所述传送辊52下方设置有用于将车架4从支撑板53推至出车平台11的第一推杆521;所述支撑板53上表面一侧设置有凸缘531,所述凸缘531侧面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53侧壁上设置有发送信号的发射器;最顶层所述螺旋状停车层2侧边设置有与发射器相适配的第一传感器,第一传感器用来确定支撑板是否到达与出车平台11想相平齐的位置,方便车架从支撑板转移至出车平台上,同时确保底部支撑板位于通孔内,方便车架从间隔进入底部支撑板上。
优选的,所述传送辊52通过连接板54分别固定于库体1的上底面或下底面;所述传送辊52通过传动装置连接有传动电机;所述传动电机为步进电机,传动电机与控制器、第一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进车机构12包括设置于轨道3末端一侧的通孔122与设置于轨道3末端另一侧的第二推杆123;所述轨道3末端设置有挡块13,所述挡块13与轨道3末端之间的间隔14的距离大于或等于一个车架4的宽度;所述第二推杆123的推动杆直径与间隔14的宽度一致;采用挡块和与间隔宽度一致的第二电动推杆可以使得在将车架连同自行车体推至支撑板的过程中,后面的车架不会向前运动。。
优选的,所述推车机构包括出车平台11上两互相垂直设置的滑槽111,第一段所述滑槽111的侧边上设置有第三推杆16,第一段所述滑槽111侧边内壁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41包括设置于轨道3内侧的齿条31,所述轨道3的上表面设置有电缆线32;所述车架4下部设置有与轨道3相适配的滑口43;所述滑口43上底面设置有与电缆线32相配合的电刷44;所述车架4上设置有与齿条31相配合的齿轮46;所述齿轮46与设置于车架内的第一电机通过触控机构45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为步进电机;通过齿轮齿条配合使得整个车架能更加精确的在停车层上运动。
优选的,所述触控机构45包括机盒451,所述机盒451开设有通孔4511,所述通孔4511内设置有可沿通孔4511轴向运动的触控杆452,所述触控杆452后方设置有弹性触片453;所述弹性触片453上可分离设置有固定触片454,所述弹性触片453一侧通过弹簧与机盒451内壁相连接;采用触控机构控制第一电机的运转可以使车架自行确定前方有无车架阻挡从而是否前进。
优选的,所述夹持装置42包括车架4上侧面成对设置有固定板47;所述固定板47内设置有夹持块471,两所述固定板47之间的地板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两所述固定板47之间的距离大于7cm;所述夹持块471包括膨胀块4711和夹持块4712;所述膨胀块(4411)一端通过进气与设置于车架(4)内的充气泵相连接,另一端通过排气管与外界相连接;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有直动式电磁阀,所述直动式电磁阀通过设置于车架上的开关与电源相连接;采用膨胀块与夹持块相配合实现对自行车的固定可以将自行车更加稳定的固定于车架上,防止在车架运动过程中自行车出现晃动。
优选的,所述挡块13与轨道3末端之间的间隔14的距离大于一个车架4的宽度;所述库体1下部与间隔14相适配处设置有用于将车架4推至支撑板53上的第二电动推杆15,所述第二电动推杆15的推动杆直径与间隔14的宽度一致;采用挡块和与间隔宽度一致的第二电动推杆可以使得在将车架连同自行车体推至支撑板的过程中,后面的车架不会向前运动。
具体使用时,当顶部支撑板53与出车平台11平齐时,底部的支撑板53恰好位于通孔122内,当第一传感器接收到来自于发射器的信号时,传动电机停止运转使得顶部支撑板53与出车平台11平齐,并且此时底部的支撑板53恰好位于通孔122内;此时第二推杆运转将与挡块13相接触的车架4推至位于通孔12内的支撑板53上,同时第一推杆521将与出车平台11平齐的支撑板53上的车架4推至滑槽111,当第一压力传感器与第二压力传感器均受到车架4的挤压之后,第一推杆与第二推杆收缩,接着控制器控制传动电机在30秒后运转,在第二压力传感器受到车架4的挤压之后第三推杆开始运转,将车架4沿着第二段滑槽111通过出车口61推至出车库6内;此时使用者打开车架4上的开关使得直动式电磁阀与电源接通,使得阀门打开,排出膨胀块4411内的气体,使得夹持机构松弛,方便使用者取出车辆;车辆被取出之后,车架4被设置在出车库6侧面的推杆推入车架放置库7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基于互联网的智能立体停车库的取车机构,包括车库库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库体(1)内壁上设置有螺旋状停车层(2),所述螺旋状停车层(2)上表面设置有与螺旋状停车层(2)轨迹相同的轨道(3);所述螺旋状停车层(2)上设置有可沿轨道(3)滑动的车架(4),所述车架(4)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车架(4)沿轨道(3)运动的驱动机构(41),所述车架(4)上方设置有夹持机构(42);所述螺旋状停车层(2)中间竖直设置有连续提升装置(5);所述连续提升装置(5)侧方设置有出车平台(11),所述出车平台(11)上设置有推车机构;所述出车平台(11)通过出车口(61)与出车库(6)相连接;所述出车库(6)通过开口(71)与车架放置库(7)相连接;所述库体(1)底面设置有用于将车架(4)从螺旋状停车层(2)推至连续提升装置(5)上的进车机构(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智能立体停车库的取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提升装置(5)包括传送装置(51)和传送辊(52);所述传送装置(51)上均匀设置有支撑板(53);所述传送辊(52)下方设置有用于将车架(4)从支撑板(53)推至出车平台(11)的第一推杆(521);所述支撑板(53)上表面一侧设置有凸缘(531),所述凸缘(531)侧面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智能立体停车库的取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53)侧壁上设置有发送信号的发射器;最顶层所述螺旋状停车层(2)侧边设置有与发射器相适配的第一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智能立体停车库的取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辊(52)通过连接板(54)分别固定于库体(1)的上底面或下底面;所述传送辊(52)通过传动装置连接有传动电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智能立体停车库的取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车机构(12)包括设置于轨道(3)末端一侧的通孔(122)与设置于轨道(3)末端另一侧的第二推杆(123);所述轨道(3)末端设置有挡块(13),所述挡块(13)与轨道(3)末端之间的间隔(14)的距离大于或等于一个车架(4)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智能立体停车库的取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车机构包括出车平台(11)上两互相垂直设置的滑槽(111),第一段所述滑槽(111)的侧边上设置有第三推杆,第一段所述滑槽(111)侧边内壁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智能立体停车库的取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41)包括设置于轨道(3)内侧的齿条(31),所述轨道(3)的上表面设置有电缆线(32);所述车架(4)下部设置有与轨道(3)相适配的滑口(43);所述滑口(43)上底面设置有与电缆线(32)相配合的电刷(44);所述车架(4)上设置有与齿条(31)相配合的齿轮(46);所述齿轮(46)与设置于车架内的第一电机通过触控机构(45)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智能立体停车库的进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机构(45)包括机盒(451),所述机盒(451)开设有通孔(4511),所述通孔(4511)内设置有可沿通孔(4511)轴向运动的触控杆(452),所述触控杆(452)后方设置有弹性触片(453);所述弹性触片(453)上可分离设置有固定触片(454),所述弹性触片(453)一侧通过弹簧与机盒(451)内壁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智能立体停车库的取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42)包括车架(4)上成对设置有固定板(47);所述固定板(47)内设置有夹持块(471),两所述固定板(47)之间的底板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两所述固定板(47)之间的距离大于7cm;所述夹持块(471)包括膨胀块(4411)和夹持块(4412);所述膨胀块(4411)通过管道与设置于车架(4)内的充气泵相连接;所述管道上设置有直动式电磁阀,所述直动式电磁阀通过设置于车架上的开关与电源相连接。
CN201911051771.2A 2019-10-31 2019-10-31 基于互联网的智能立体停车库的取车机构 Active CN1107615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51771.2A CN110761598B (zh) 2019-10-31 2019-10-31 基于互联网的智能立体停车库的取车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51771.2A CN110761598B (zh) 2019-10-31 2019-10-31 基于互联网的智能立体停车库的取车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61598A true CN110761598A (zh) 2020-02-07
CN110761598B CN110761598B (zh) 2020-10-23

Family

ID=69334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51771.2A Active CN110761598B (zh) 2019-10-31 2019-10-31 基于互联网的智能立体停车库的取车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61598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03442A (ja) * 1998-04-17 1999-11-02 Taisei Corp 立体駐車場
JP2016199856A (ja) * 2015-04-07 2016-12-01 黒沢建設株式会社 摩擦接続構造を備えたコンクリート造ランプウェー建造物
CN107366457A (zh) * 2017-07-27 2017-11-21 上海畅悦自动化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塔式立体车库
CN107989418A (zh) * 2017-10-30 2018-05-04 中建钢构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自行车库
CN109914879A (zh) * 2019-03-21 2019-06-21 合肥市春华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入库分离传动的立体机械停车库
CN110159022A (zh) * 2019-05-29 2019-08-23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自行车立体车库及存取车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03442A (ja) * 1998-04-17 1999-11-02 Taisei Corp 立体駐車場
JP2016199856A (ja) * 2015-04-07 2016-12-01 黒沢建設株式会社 摩擦接続構造を備えたコンクリート造ランプウェー建造物
CN107366457A (zh) * 2017-07-27 2017-11-21 上海畅悦自动化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塔式立体车库
CN107989418A (zh) * 2017-10-30 2018-05-04 中建钢构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自行车库
CN109914879A (zh) * 2019-03-21 2019-06-21 合肥市春华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入库分离传动的立体机械停车库
CN110159022A (zh) * 2019-05-29 2019-08-23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自行车立体车库及存取车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61598B (zh) 2020-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03092B (zh) 一套方便快速的现代化立体车库
CN102828640B (zh) 一种多停车道多载车板的塔式立体车库
CN101121408A (zh) 无人驾驶有轨电轿车及系统设计方案的发明
CN105799714A (zh) 不停车式微循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CN103003122A (zh) 悬挂式独轨车公共交通系统
CN106121317B (zh) 一种基于道路上空的立体停车库
CN214396470U (zh) 一种共享轨道式电动汽车充电系统
CN105822107A (zh) 路边地下立体停车库
CN108487749A (zh) 一种机械式立体停车库
CN109252720B (zh) 一种用于道路上层空间的汽车自动存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374368B (zh) 小型停车装置
CN110761598B (zh) 基于互联网的智能立体停车库的取车机构
CN101892753A (zh) 多层横移升降停车设备
CN205348876U (zh) 一种立体式自行车车库
CN108729705A (zh) 一种共享单车的公交站台立体车库
CN208280690U (zh) 一种共享单车的公交站台立体车库
CN204821558U (zh) 一种城市一体化载人传送装置
CN218061681U (zh) 一种快速取车的智能化全自动立体式停车库
CN203113856U (zh) 轨道电梯立体停车场
CN109159712B (zh) 一种自充电变轨式车位检测机构
CN202788095U (zh) 智能立体车库
CN110748206A (zh) 基于互联网的智能立体停车库的进车机构
CN105133890A (zh) 非机动车立体车库
CN207268101U (zh) 一种自行车立体停车库
CN107747286A (zh) 一种基于车流量的车道智能变换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18000 12th floor,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building, high tech Zone, Huaihua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NAN JINH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18000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area, Huitong County, Huaihua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NAN JINHE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