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49484A - 孔雀石绿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及探针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孔雀石绿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及探针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49484A
CN110749484A CN201911115219.5A CN201911115219A CN110749484A CN 110749484 A CN110749484 A CN 110749484A CN 201911115219 A CN201911115219 A CN 201911115219A CN 110749484 A CN110749484 A CN 1107494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lachite green
probe
solid phase
phase microextraction
extr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1521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兵
郭成安
钟仕花
瞿翠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 (shenzhen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
Shenzhen Zhiqin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 (shenzhen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
Shenzhen Zhiqin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 (shenzhen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 Shenzhen Zhiqin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 (shenzhen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
Priority to CN20191111521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49484A/zh
Publication of CN1107494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494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28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physical details of (bio-)chemical methods covered elsewhere, e.g. G01N33/50, C12Q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28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physical details of (bio-)chemical methods covered elsewhere, e.g. G01N33/50, C12Q
    • G01N1/34Purifying; Clean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6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the ionisation of gases, e.g. aerosol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ic discharges, e.g. emission of cathod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ath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Other Investigation Or Analysis Of Materials By Electr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种孔雀石绿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及探针制作方法,该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印记有孔雀石绿模板分子的聚合物材料;S2、将所述聚合物材料研磨成聚合物粉末;S3、洗脱所述聚合物粉末上的所述模板分子;S4、将洗脱了所述模板分子的所述聚合物粉末胶粘于萃取基底的表面,形成固相微萃取探针;S5、将待测样品施加到所述固相微萃取探针上;S6、将所述固相微萃取探针与质谱仪联用,以对所述待测样品进行关于孔雀石绿的检测。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探针制作过程中模板分子洗脱效率,降低了模板分子对待测目标物的干扰,并有效提高探针与检测时洗脱液的结合效率,提高待测目标物在质谱检测时的洗脱效率和检测的效率。

Description

孔雀石绿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及探针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质检测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孔雀石绿检测方法和检测装置以及检测探针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孔雀石绿是一种呈绿色金属光泽的三苯甲烷类工业染料,化学式为C23H25C1N2,由于其成本低廉,对预防水霉病,鳃霉病和小瓜虫病具有良好的效果而被广泛地应用于水产业。然而多项研究证明孔雀石绿对鱼类和人体都是一种潜在的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毒素,因而被加拿大、欧盟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列为违禁药品。因而研发一种针对水产品的快速样品前处理流程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很有必要。
传统的样品处理通常较为复杂繁琐,包括多步的溶剂萃取、离心、旋蒸、固相萃取和洗脱,这些过程需要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制约了在样品初始状态下现场快速检测的实现。
固相微萃取是一种理想的快速样品处理方法,制备简单、成本低、操作简便、溶剂用量小,可集萃取富集分离等多步操作于一步,速度快,已成功地通过原位电离方法实现与质谱仪联用直接分析复杂样品,。考虑到水产品本身的复杂性,在利用固相微萃取技术进行前处理时,其选择性(为排除基质干扰并达到富集目标物的目的)和稳定性(重复检测的结果一致)是较为关键的考虑因素。
分子印迹由于具有对模板分子有记忆特性的选择位点克服了传统样品预处理材料的缺点,且具有良好的选择吸附性、低成本、高度的热和化学稳定性,已成为分离和富集各种在复杂基质中的化学污染物的有力工具。为了达到样品前处理中对特定目标物富集分离的目的。一种方法是将分子印迹做在牙签上作为固相微萃取的涂层对孔雀石绿富集并用质谱原位电离检测,该方法对固相基底表面处理后利用化学键合的方法原位合成分子印迹涂层。此法制备的涂层厚度较粗糙,且内部涂层中的模板分子或吸附的目标物较难洗脱,达到萃取或脱附的平衡态所需时间延长。
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发明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孔雀石绿检测方法和检测装置以及检测探针的制作方法,实现一种可用于现场孔雀石绿快速高效检测的分子印迹前处理和质谱联用检测体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孔雀石绿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印记有孔雀石绿模板分子的聚合物材料;
S2、将所述聚合物材料研磨成聚合物粉末;
S3、洗脱所述聚合物粉末上的所述模板分子;
S4、将洗脱了所述模板分子的所述聚合物粉末胶粘于萃取基底的表面,形成固相微萃取探针;
S5、将待测样品施加到所述固相微萃取探针上;
S6、将所述固相微萃取探针与质谱仪联用,以对所述待测样品进行关于孔雀石绿的检测。
进一步地:
所述固相微萃取探针为包括多根探针丝的探针束的形式。
所述萃取基底为不锈钢纤维基底,优选地,所述不锈钢纤维基底为包括捆扎成束的多根不锈钢纤维的不锈钢纤维束,优选地,所述不锈钢纤维的直径为100-200μm。
所述胶粘为使用硅酮胶进行胶粘,优选地,所述硅酮胶是按配比将0.5g中性硅酮密封胶用1mL甲苯稀释得到。
步骤S1中,用热引发聚合方法合成印记了孔雀石绿模板分子的所述聚合物材料;
优选地,步骤S1包括以下步骤:
(1)按配比将0.625mmol孔雀石绿(MG)、2.5mmol甲基丙烯酸(MAA)溶于2.5mL乙腈,超声30min;
(2)按配比将50mg的偶氮二异丁腈(AIBN)加入步骤(1)得到的预聚溶液中,通入10min氮气以除去溶解氧,水浴50℃下反应24h;
(3)将步骤(2)得到的聚合物块压碎,用甲醇离心清洗2-3次除去游离的模板分子,室温下干燥。
步骤S3中,将所述聚合物粉末包裹在滤纸中,用9:1v/v的甲醇-乙酸在索氏提取器中萃取洗脱所述模板分子,直至上层浸泡液在质谱中检测不到目标物为止。
步骤S4中,在所述萃取基底上浸蘸硅酮胶液,形成一层硅酮胶薄膜,将粘有硅酮胶的所述萃取基底在所述聚合物粉末中转圈以胶粘所述聚合物粉末,并用烘箱7在150℃下老化15min;重复该过程直至得到理想的涂层厚度。
步骤S5包括:
(1)按配比取4g搅碎的鱼肉加入8mL乙腈和5g无水硫酸钠斡旋15min,提取上清液;
(2)将所述上清液用0.22μm的滤膜过滤后,转移到离心管中,插入所述固相微萃取探针,使其带有分子印迹的涂层部分完全浸蘸在所述上清液中,手动搅拌1-2min。
(3)取出所述固相微萃取探针束,用超纯水润洗探针表面以除去不溶性颗粒;
步骤S6包括:
将所述固相微萃取探针固定在三维定位器上,在接近质谱仪进样口处与其呈90°角水平放置,在所述固相微萃取探针上滴加含有1%乙酸的乙腈洗脱溶液,同时在所述固相微萃取探针上施加4.5kV电压,样品分子在吸附相表面洗脱的同时形成带电液滴,进而被电离并导入便携质谱仪进样口,实现现场原位电离分析。
一种用于孔雀石绿检测的固相微萃取探针的制作方法,包括所述的孔雀石绿检测方法中的步骤S1-S4。
一种孔雀石绿检测装置,包括固相微萃取探针和便携式质谱仪两部分组合,所述的固相微萃取探针采用所述的制作方法制作,用于现场孔雀石绿的快速分离、富集、解吸和喷雾电离,所述的便携式质谱仪用于所述孔雀石绿离子的检测分析。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孔雀石绿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探针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检测方案中,先合成块状印记了孔雀石绿模板分子的聚合物材料,随后将聚合物材料研磨成粉末再进行洗脱,使模板分子较易洗脱,有效降低模板分子对待测目标物的干扰;采用胶粘连的方法将洗脱分子模板后的聚合物粉末固定在萃取基底表面,使得分子印迹材料涂层厚度变得更可控,便于平衡目标物的萃取量与萃取时间之间的关系,以充分发挥分子印迹材料在富集孔雀石绿目标物上的能力,并可与便携式质谱仪联用实现现场快速检测。
本发明能够将分子印迹的耐用性、低成本和制备简单与便携质谱的高灵敏、高效性结合起来,用原位电离的方法快速处理水产品等具有复杂基质的样品。
在优选的方案中,本发明还能够获得进一步的优点,例如,所述萃取基底采用纤维丝束形式,优选不锈钢纤维,涂层厚度可控性更佳,进一步优选地,将多根不锈钢萃取纤维捆绑在一起制作成固相微萃取探针束,大大增大萃取相和样品接触的面积,在不增加涂层厚度的情况下显著增大对目标物的萃取总量和质谱检测时对目标物的洗脱效率。
从便携质谱角度考虑,采用纤维基底的固相微萃取探针,可采用原位电离的方法直接对探针上富集的分析物电离,无需洗脱或借助其他辅助电离装置,简化了操作步骤,利于小型质谱仪实现快速现场分析。
相对于传统技术,本发明实施例的优势至少体现在如下方面:
(1)常规分子印迹涂层通常以原位聚合的方法固定在固相基底上,涂层厚度的增大增加了萃取量的同时也阻碍了模板分子的完全洗脱。本发明将印迹聚合物研磨成粉,先洗脱模板分子后用胶粘的方法将聚合物粉固定在纤维基底上,有效提高了探针制作过程中模板分子洗脱效率,降低了模板分子对待测目标物的干扰,也有效提高了探针与检测时洗脱液的结合效率,提高了待测目标物在质谱检测时的洗脱、检测效率,降低检测设备的负担。
(2)胶粘的方式相对于化学键合、沉积等传统固定方法在制作流程上更简便,对萃取相的分子结构没有特殊要求,也无需对固相基底表面改性。
(3)将萃取涂层固定在单根纤维丝如单根牙签或钢丝上,滴加洗脱液乙腈溶液时不便于操作。与之相比,优选方案中用纤维丝束形式的探针,增加了纤维丝微萃取相与待测提取液接触的比表面积,也增加了检测时洗脱液滴乙腈溶液与纤维丝的结合效率,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目标物的萃取总量和洗脱效率。
(4)常规方法通常在实验室大型质谱仪上原位电离分析。优选方案以便携式质谱仪为检测平台,有利于通过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技术在现场采样,快速检测复杂基质中的目标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聚合物印记和洗脱孔雀石绿模板分子的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制作用于孔雀石绿检测的固相微萃取探针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孔雀石绿检测装置实例,以及用固相微萃取探针进行质谱检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固相微萃取探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及其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另外,连接即可以是用于固定作用也可以是用于电路/信号连通作用。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参阅图1至图4,在一种实施例中,一种孔雀石绿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印记有孔雀石绿模板分子1的聚合物材料2;
S2、将所述聚合物材料2研磨成聚合物粉末6;
S3、洗脱所述聚合物粉末6上的所述模板分子1;
S4、将洗脱了所述模板分子1的所述聚合物粉末6胶粘于萃取基底3的表面,形成固相微萃取探针;
S5、将待测样品8施加到所述固相微萃取探针上;
S6、将所述固相微萃取探针与质谱仪联用,以对所述待测样品8进行关于孔雀石绿的检测。
参阅图4,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固相微萃取探针为包括多根探针丝的探针束的形式。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萃取基底3为不锈钢纤维基底。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不锈钢纤维基底为包括捆扎成束的多根不锈钢纤维的不锈钢纤维束3'。特别优选地,所述不锈钢纤维的直径为100-200μm。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胶粘为使用硅酮胶4进行胶粘。特别优选地,所述硅酮胶4是按配比将0.5g中性硅酮密封胶用1mL甲苯稀释得到。
将多根直径一致的不锈钢萃取纤维捆绑在一起,制作成固相微萃取探针束,探针束表面覆盖胶膜涂层,在涂层厚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大萃取量,并采用稀释的硅酮胶粘连的方法将洗脱后的分子印迹粉末固定在不锈钢纤维表面,涂层厚度与胶粘次数相关,涂层厚度可控性好。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步骤S1中,用热引发聚合方法合成印记了孔雀石绿模板分子1的所述聚合物材料;
特别优选的具体实施例中,步骤S1包括以下步骤:
(1)按配比将0.625mmol孔雀石绿(MG)、2.5mmol甲基丙烯酸(MAA)溶于2.5mL乙腈,超声30min;
(2)按配比将50mg的偶氮二异丁腈(AIBN)加入步骤(1)得到的预聚溶液中,通入10min氮气以除去溶解氧,水浴50℃下反应24h;
(3)将步骤(2)得到的聚合物块压碎,用甲醇离心清洗2-3次除去游离的模板分子1,室温下干燥。
特别优选的具体实施例中,步骤S3中,将所述聚合物粉末包裹在滤纸中,用9:1v/v的甲醇-乙酸在索氏提取器中萃取洗脱所述模板分子1,直至上层浸泡液在质谱中检测不到目标物为止。
特别优选的具体实施例中,步骤S4中,在所述萃取基底3上浸蘸硅酮胶液,形成一层硅酮胶薄膜,将粘有硅酮胶的所述萃取基底3在所述聚合物粉末6中转圈以胶粘所述聚合物粉末,并在150℃下老化15min;重复该过程直至得到理想的涂层厚度。
特别优选的具体实施例中,步骤S5包括:
(1)按配比取4g搅碎的鱼肉加入8mL乙腈和5g无水硫酸钠斡旋15min,提取上清液;
(2)将所述上清液用0.22μm的滤膜过滤后,转移到离心管中,插入采用不锈钢纤维束3'的固相微萃取探针,使其带有分子印迹的涂层部分完全浸蘸在所述上清液8中,手动搅拌1-2min。
(3)取出所述固相微萃取探针束,用超纯水润洗探针表面以除去不溶性颗粒;
特别优选的具体实施例中,步骤S6包括:
将所述固相微萃取探针固定在三维定位器上,在接近质谱仪进样口处与其呈90°角水平放置,在所述固相微萃取探针上滴加含有1%乙酸的乙腈洗脱溶液,同时在所述固相微萃取探针上施加4.5kV电压,样品分子在吸附相表面洗脱的同时形成带电液滴,进而被电离并导入便携质谱仪进样口,实现现场原位电离分析。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一种用于孔雀石绿检测的固相微萃取探针的制作方法,包括所述的孔雀石绿检测方法中的步骤S1-S4。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参阅图1至图3,一种孔雀石绿检测装置,包括固相微萃取探针,所述固相微萃取探针包括萃取基底3、形成在所述萃取基底3的表面上的胶膜层5和胶粘在所述胶膜层上的聚合物粉末层,所述聚合物粉末层中的聚合物粉末6带有由孔雀石绿模板分子1洗脱后形成的模板印记。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固相微萃取探针为包括多根探针丝的探针束的形式。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萃取基底3为不锈钢纤维基底。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不锈钢纤维基底为包括捆扎成束的多根不锈钢纤维的不锈钢纤维束。特别优选地,所述不锈钢纤维的直径为100-200μm。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胶粘为使用硅酮胶进行胶粘。特别优选地,所述硅酮胶是按配比将0.5g中性硅酮密封胶用1mL甲苯稀释得到。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特征和优点。
首先合成块状聚合物再研磨成粉以提升洗脱效率。洗脱了模板分子的粉末用硅酮胶粘附在表面粗糙的不锈钢丝上,涂层厚度通过胶粘次数控制。最后将数根钢丝扎在一起成束状/刷状。洗脱液可利用原位电离电喷雾电离质谱分析。
原料试剂:孔雀石绿(MG),三乙氧基乙烯基硅烷,偶氮二异丁腈(AIBN),甲基丙烯酸(MAA),乙腈,丙酮,甲醇,超纯水,乙酸,鱼肉,无水硫酸钠,甲苯
耗材设备:不锈钢丝(直径100-200μm),离心机,研钵,水浴锅(带磁力搅拌),索氏提取器,氮气瓶,匀浆机,滤过膜(0.22μm)
制备步骤包括:
(1)首先将0.625mmol MG,2.5mmol MAA溶于2.5mL乙腈,超声30min。
(2)将50mg的AIBN加入步骤2的预聚溶液中,通入10min氮气以除去溶解氧,水浴50℃下反应24h。
(3)取出聚合物块压碎,用甲醇离心清洗2-3次除去游离的模板分子,室温下干燥24h。
(4)将干燥后的聚合物碎块用研钵研磨成粉末状。
(5)将聚合物粉末包裹在滤纸中,用甲醇-乙酸(9:1,v/v)在索氏提取器中萃取洗脱模板分子,直至上层浸泡液在质谱中检测不到目标物为止。干燥备用。
(6)不锈钢丝截成5cm长,依次在超纯水、丙酮和超纯水中超声清洗30min,清洗后的不锈钢丝在室温下干燥12h。
(7)将0.5g中性硅酮密封胶用1mL甲苯稀释,清洗后的不锈钢丝浸蘸稀释后的胶液后立即取出,并用滤纸擦拭多余的液体,在钢丝表面留下一层硅酮胶薄膜。
(8)将粘有硅酮胶的不锈钢丝随即在步骤4中的粉末中转一圈,并在150℃下老化15min。
(9)重复步骤7、8,直至得到理想的涂层厚度。将数根相同的不锈钢丝扎成一束。
检测操作过程包括:
(1)首先将鱼肉搅碎,取4g碎肉加入8mL乙腈和5g无水硫酸钠斡旋15min提取鱼肉中的孔雀石绿。
(2)静置片刻,将上清液用0.22μm的滤膜过滤后,转移到离心管中,插入固相微萃取探针束,使带有分子印迹的涂层部分完全浸蘸在上清液中,手动搅拌1-2min。
(3)取出固相微萃取探针束,用超纯水润洗探针表面除去不溶性颗粒。
(4)将探针束固定在与便携质谱仪进样口1cm远处与其呈90°角水平放置,在探针束上滴加含有1%乙酸的乙腈溶液,同时在探针束上施加4.5kV电压,原位电离分析。
其他实施例
分子印迹聚合物需要在化学实验室人工合成。更为常用简便的吸附材料包括石墨烯、活性炭、农业垃圾如秸秆、麦壳,或树叶、壳聚糖碳化后形成的多孔材料。这些传统材料的吸附性能优越,取材廉价,适于大规模生产,但与分子印迹相比没有特异性识别能力,会同时吸附多种物质,直接用质谱分析时会对目标物的电离产生干扰。
将萃取材料可固定在薄膜或网状物上以增加吸附的比表面积。薄膜或网状物的接触面积比单一不锈钢丝或牙签大,利于将涂层做薄,但不便与质谱直接联用,还需要预先将吸附的目标物洗脱下来,或是需要额外增加电离装置,如DART,增加了现场检测设备的负担。
利用分子印迹材料萃取目标物后,洗脱液可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目标物。免疫层析技术较为成熟,由于其操作简单、成本低,在食品快检领域中占统治地位。但胶体金通过比色的方法检测待测物的灵敏度偏低,容易受到基质的干扰或人为误差出现假阴或假阳信号,只能实现半定量的分析,对于分析孔雀石绿这种有颜色的目标物比色法更不可靠。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其还可以对这些已描述的实施方式做出若干替代或变型,而这些替代或变型方式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种实施例”、“一些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尽管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其优点,但应当理解,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本文中进行各种改变、替换和变更。此外,本发明的范围不旨在限于说明书中所述的过程、机器、制造、物质组成、手段、方法和步骤的特定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可以利用执行与本文所述相应实施例基本相同功能或获得与本文所述实施例基本相同结果的目前存在的或稍后要开发的上述披露、过程、机器、制造、物质组成、手段、方法或步骤。因此,所附权利要求旨在将这些过程、机器、制造、物质组成、手段、方法或步骤包含在其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孔雀石绿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印记有孔雀石绿模板分子的聚合物材料;
S2、将所述聚合物材料研磨成聚合物粉末;
S3、洗脱所述聚合物粉末上的所述模板分子;
S4、将洗脱了所述模板分子的所述聚合物粉末胶粘于萃取基底的表面,形成固相微萃取探针;
S5、将待测样品施加到所述固相微萃取探针上;
S6、将所述固相微萃取探针与质谱仪联用,以对所述待测样品进行关于孔雀石绿的检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孔雀石绿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相微萃取探针为包括多根探针丝的探针束的形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孔雀石绿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萃取基底为不锈钢纤维基底,优选地,所述不锈钢纤维基底为包括捆扎成束的多根不锈钢纤维的不锈钢纤维束,优选地,所述不锈钢纤维的直径为100-200μm。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孔雀石绿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粘为使用硅酮胶进行胶粘,优选地,所述硅酮胶是按配比将0.5g中性硅酮密封胶用1mL甲苯稀释得到。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孔雀石绿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用热引发聚合方法合成印记了孔雀石绿模板分子的所述聚合物材料;
优选地,步骤S1包括以下步骤:
(1)按配比将0.625mmol孔雀石绿(MG)、2.5mmol甲基丙烯酸(MAA)溶于2.5mL乙腈,超声30min;
(2)按配比将50mg的偶氮二异丁腈(AIBN)加入步骤(1)得到的预聚溶液中,通入10min氮气以除去溶解氧,水浴50℃下反应24h;
(3)将步骤(2)得到的聚合物块压碎,用甲醇离心清洗2-3次除去游离的模板分子,室温下干燥。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孔雀石绿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将所述聚合物粉末包裹在滤纸中,用9:1v/v的甲醇-乙酸在索氏提取器中萃取洗脱所述模板分子,直至上层浸泡液在质谱中检测不到目标物为止。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孔雀石绿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在所述萃取基底上浸蘸硅酮胶液,形成一层硅酮胶薄膜,将粘有硅酮胶的所述萃取基底在所述聚合物粉末中转圈以胶粘所述聚合物粉末,并在150℃下老化15min;重复该过程直至得到理想的涂层厚度。
8.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孔雀石绿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包括:
(1)按配比取4g搅碎的鱼肉加入8mL乙腈和5g无水硫酸钠斡旋15min,提取上清液;
(2)将所述上清液用0.22μm的滤膜过滤后,转移到离心管中,插入所述固相微萃取探针,使其带有分子印迹的涂层部分完全浸蘸在所述上清液中,手动搅拌1-2min。
(3)取出所述固相微萃取探针束,用超纯水润洗探针表面以除去不溶性颗粒;
步骤S6包括:
将所述固相微萃取探针在接近质谱仪进样口处与其呈90°角水平放置,在所述固相微萃取探针上滴加含有1%乙酸的乙腈溶液,同时在所述固相微萃取探针上施加4.5kV电压,进行电喷雾原位电离分析。
9.一种用于孔雀石绿检测的固相微萃取探针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孔雀石绿检测方法中的步骤S1-S4。
10.一种孔雀石绿现场快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相微萃取探针和便携式质谱仪两部分组合,所述的固相微萃取探针采用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制作,用于现场孔雀石绿的快速分离、富集、解吸和喷雾电离,所述的便携式质谱仪用于所述孔雀石绿离子的检测分析。
CN201911115219.5A 2019-11-14 2019-11-14 孔雀石绿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及探针制作方法 Pending CN1107494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15219.5A CN110749484A (zh) 2019-11-14 2019-11-14 孔雀石绿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及探针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15219.5A CN110749484A (zh) 2019-11-14 2019-11-14 孔雀石绿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及探针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49484A true CN110749484A (zh) 2020-02-04

Family

ID=69283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15219.5A Pending CN110749484A (zh) 2019-11-14 2019-11-14 孔雀石绿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及探针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4948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85154A (zh) * 2021-07-15 2021-09-14 吉林化工学院 一种分子印迹溶胶凝胶涂层纤维管内固相微萃取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20894A (zh) * 2021-09-02 2021-11-30 清华大学 一种直接采样电离分析系统及方法、应用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20808A (en) * 2003-12-26 2005-07-01 Ind Tech Res Inst Solid-phase micro extraction device
CN1762526A (zh) * 2005-09-08 2006-04-26 上海交通大学 分子印迹的溶胶-凝胶聚合物涂层固相微萃取头制备方法
CN1951577A (zh) * 2005-10-19 2007-04-25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固相微萃取涂层制备方法
CN101149359A (zh) * 2007-11-09 2008-03-26 西华师范大学 一种固相微萃取探头及其对环境样品中多环芳烃的分析方法
CN101216464A (zh) * 2007-12-29 2008-07-09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检测孔雀石绿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CN101245121A (zh) * 2008-03-28 2008-08-20 南开大学 磺胺甲恶唑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1559352A (zh) * 2009-05-15 2009-10-21 华南农业大学 用于检测三聚氰胺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12769A (zh) * 2010-07-09 2010-12-15 中山大学 萃取头可拆卸式固相微萃取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69109A (zh) * 2011-02-21 2011-08-31 南京医科大学 雌激素替代模板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萃取头的制备方法
CN102814168A (zh) * 2012-09-18 2012-12-12 济南大学 一种丝瓜络表面孔雀石绿分子印迹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3240066A (zh) * 2013-04-28 2013-08-14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分子印迹聚合物涂层固相微萃取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4558408A (zh) * 2013-10-10 2015-04-2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US20150144777A1 (en) * 2013-11-28 2015-05-28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Multipl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thermal desorption ionization device, mass spectrometer and analytical method for mass spectrometry
CN107175090A (zh) * 2017-05-31 2017-09-19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一种多孔碳固相微萃取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226882A (zh) * 2017-05-11 2017-10-03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表面修饰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探针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09232783A (zh) * 2018-08-22 2019-01-18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孔雀石绿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CN211205950U (zh) * 2019-11-14 2020-08-07 深圳至秦仪器有限公司 孔雀石绿检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20808A (en) * 2003-12-26 2005-07-01 Ind Tech Res Inst Solid-phase micro extraction device
CN1762526A (zh) * 2005-09-08 2006-04-26 上海交通大学 分子印迹的溶胶-凝胶聚合物涂层固相微萃取头制备方法
CN1951577A (zh) * 2005-10-19 2007-04-25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固相微萃取涂层制备方法
CN101149359A (zh) * 2007-11-09 2008-03-26 西华师范大学 一种固相微萃取探头及其对环境样品中多环芳烃的分析方法
CN101216464A (zh) * 2007-12-29 2008-07-09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检测孔雀石绿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CN101245121A (zh) * 2008-03-28 2008-08-20 南开大学 磺胺甲恶唑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1559352A (zh) * 2009-05-15 2009-10-21 华南农业大学 用于检测三聚氰胺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12769A (zh) * 2010-07-09 2010-12-15 中山大学 萃取头可拆卸式固相微萃取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69109A (zh) * 2011-02-21 2011-08-31 南京医科大学 雌激素替代模板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萃取头的制备方法
CN102814168A (zh) * 2012-09-18 2012-12-12 济南大学 一种丝瓜络表面孔雀石绿分子印迹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3240066A (zh) * 2013-04-28 2013-08-14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分子印迹聚合物涂层固相微萃取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4558408A (zh) * 2013-10-10 2015-04-2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US20150144777A1 (en) * 2013-11-28 2015-05-28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Multipl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thermal desorption ionization device, mass spectrometer and analytical method for mass spectrometry
CN107226882A (zh) * 2017-05-11 2017-10-03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表面修饰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探针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07175090A (zh) * 2017-05-31 2017-09-19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一种多孔碳固相微萃取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232783A (zh) * 2018-08-22 2019-01-18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孔雀石绿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CN211205950U (zh) * 2019-11-14 2020-08-07 深圳至秦仪器有限公司 孔雀石绿检测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红园;林郑忠;吴泉书;林毅东;高治昊;黄志勇;: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肉中的孔雀石绿",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no. 03, 18 March 2015 (2015-03-18)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85154A (zh) * 2021-07-15 2021-09-14 吉林化工学院 一种分子印迹溶胶凝胶涂层纤维管内固相微萃取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85154B (zh) * 2021-07-15 2022-09-27 吉林化工学院 一种分子印迹溶胶凝胶涂层纤维管内固相微萃取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20894A (zh) * 2021-09-02 2021-11-30 清华大学 一种直接采样电离分析系统及方法、应用
CN113720894B (zh) * 2021-09-02 2022-07-08 清华大学 一种直接采样电离分析系统及方法、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205950U (zh) 孔雀石绿检测装置
CN102338713B (zh) 同时萃取样品中多种不同极性目标物的方法
CN105056913B (zh) 一种用于萃取磷酸肽的管内固相微萃取复合物柱的制备方法
CN106950298B (zh) 一种同时检测新会陈皮中真菌毒素和农药残留的方法
CN110749484A (zh) 孔雀石绿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及探针制作方法
JP2023133382A (ja) 吸着材料を使用して試料から抽出された分析物を分析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09212010A (zh) 一种简便快速高通量的样品检测方法
CN109331798B (zh) 一种固相微萃取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161165A (zh) 一种同时检测头发中多环芳烃及其羟基代谢物水平的分析方法
Bian et al. Progress in the pretreatment and analysis of N-nitrosamines: an update since 2010
Lian et al. Selective extraction and concentration of mebendazole in seawater samples using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as sorbent
CN108872447A (zh) 基于亲水性固相萃取的甲状腺抑制剂的检测方法
CN106706829A (zh) 免疫亲和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方法
CN109078627A (zh) 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高选择性固相微萃取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387424A (zh) 一种用于生物样本预处理的多孔硅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1574666B (zh) 化合物提取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806441B (zh) 一种铁皮石斛中金属离子的检测方法
Prasad et al. Separation and preconcentration of copper and cadmium ions from multielemental solutions using Nostoc muscorum-based biosorbents
Zhu et al. S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ucrose esters from O riental tobacco leaves using accelerated solvent extraction followed by SPE coupled to HPLC with ion‐trap MS detection
Zhai et al. Selective enrichment of trace copper (II) from biological and natural water samples by SPE using ion‐imprinted polymer
CN110538485A (zh) 纳米氮化碳/氧化铜复合材料、纳米氮化碳/氧化铜复合固相微萃取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iu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graphitic carbon-nitride nanosheets agglomerated poly (styrene-divinylbenzene) anion-exchange stationary phase for ion chromatography
CN105879851B (zh) 氧化石墨烯型在线净化固相萃取整体柱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Cegłowski et al.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as adsorbents in mass spectrometry techniques
CN109012611A (zh) 一种纤维素微球、纤维素微柱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