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78363A - 用于车辆的安全带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安全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78363A
CN110678363A CN201880034415.7A CN201880034415A CN110678363A CN 110678363 A CN110678363 A CN 110678363A CN 201880034415 A CN201880034415 A CN 201880034415A CN 110678363 A CN110678363 A CN 1106783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bbing
belt
heating element
heating
occup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3441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78363B (zh
Inventor
F·尼布林
Y·迪特里希
S·坎普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rcedes Benz Group AG
Original Assignee
Daimler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DE102017005053.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DE102017005053A1/de
Priority claimed from DE102017005443.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DE102017005443A1/d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mler AG filed Critical Daimler AG
Publication of CN1106783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783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783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783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2Construction of belts or harn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3)的安全带(5),具有至少一个织带(4),所述织带包括布置在至少两个织带层(4.1,4.2)之间的安全带内腔(13))。为了贴身地将热引入车辆,在所述安全带内腔(13)中,在与朝向系上所述织带(4)的乘员(1)的织带层(4.1)相邻之处布置有至少一个加热元件(12)。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安全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安全带,其具有至少一个织带,所述织带包括构建在两个织带层之间的安全带内腔。
背景技术
由DE 10 2006 003 794 A1已知一种针对汽车乘员的安全系统,其具有汽车座椅和分配给汽车座椅的安全带。安全带上紧固有扣舌,其用于形状配合地与固定在汽车结构上的安全带扣闭锁在一起。安全带可通过安全带卷收器而改变其抽出长度并与气体发生器连接,该气体发生器在存在相应传感器数据的情况下向软管体灌注气体并为其充气,其中可与安全带一起抽出的进气管将气体发生器与可充气安全带连接在一起。
此外,DE 10 2006 646 A1揭示一种安全带,其包括整合在织带中的加热元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较之现有技术有所改进的安全带,其尽可能有利地将加热元件整合在织带中。
本发明用以达成上述目的的解决方案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
本发明的有利技术方案参阅从属权利要求。
一种用于车辆的安全带,具有至少一个织带,所述织带包括布置在至少两个织带层之间的安全带内腔。根据本发明,在所述安全带内腔中,在与朝向系上所述织带的乘员的织带层相邻之处布置有至少一个加热元件。
借助织带中的该加热元件就能实现贴身升温,以及对朝向乘员的织带层和系上织带的乘员进行调温。采用相对较小的耗费和相对较小的能量输入就能在贴身区域内相对迅速地使得乘员升温,这样就不需要完全加热车辆内部空间中的空气。因此节约了电热能。
在该车辆是电动车辆或者具有至少一个电驱动单元的混合动力车辆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外部温度相对较低的冬季行驶需要借助车辆的加热装置(如空调)来使得车辆的内部空间中的空气升温时,就行驶所需可用电能而言会产生相对较高的里程损失。
通过所述加热元件就能对乘员而言,在外部温度相对较低的条件下开始驾驶时,特别是在躯干区域内大幅提高舒适度,其中与内部空间的常见供暖方式相比能够大幅节约电能。
所述织带是可加热的,因而在开始驾驶时,织带带给系上织带且特别是未穿夹克衫的乘员的躯干的寒意,至少会大幅减小。
借助该可加热的织带,当外部温度相对较低时,特别是在冬天,即使在敞篷车上也能提高乘员的舒适感,同时还能增强乘员——优选为车辆的驾驶员与副驾驶——的愉悦度。
有利地,所述织带包括布置在两个织带层之间且可被施加气体的安全气囊,其中所述加热元件布置在所述安全气囊与朝向系上所述织带的乘员的织带层之间。在此情况下,在织带中采用该至少一个加热元件后,特别是在检测到车辆即将发生碰撞或者在检测到车辆发生碰撞时触发的安全气囊的功能不会受到影响。
有利地,所述织带在所述安全带内腔的区域内具有加宽部并且在这个区域内折叠,其中相应的加宽部形成针对至少一个加热元件的支撑元件。
在安全带内腔通过安全气囊而被施加气体的情况下,织带在这个区域内展开,使得织带在乘员身体上的支承面有所增大,从而使得织带作用于乘员的作用力分布开来。因而降低了乘员的受伤风险。在此情况下,在织带中采用该至少一个加热元件后,特别是在检测到车辆即将发生碰撞或者在检测到车辆发生碰撞时触发的可被施加的安全带内腔的功能不会受到影响。
采用这种构建方案的可加热安全带在技术上是相对易于用相对较少的耗费实现的,其中对系上这种安全带的乘员而言益处相对较高。
可以对所述安全带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得这种安全带能够布置在特别是某个车辆制造商的所有车型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中:
图1为位于车辆座椅上的乘员的示意图,其系上了安全带的包括加热元件的织带,以及
图2为具有加热元件的织带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具有可被施加气体的安全带内腔和加热元件的织带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具有安全带内腔和加热元件的织带的另一局部示意图,
图5为具有额外的支撑元件和加热元件的织带的局部示意图,以及
图6为不具有可被施加的安全带内腔和加热元件的织带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部件用同一附图标记表示。
图1中示出位于车辆3中的车辆座椅2上的乘员1,其中乘员1系上了分配给他的安全带5的织带4。图1所示乘员1尤指车辆3的驾驶员。然而,该乘员也可以是副驾驶或者车辆3后座的乘客。
织带4是安全带5的组成部分,安全带包括:整合有安全带张紧器的安全带卷收器6、至少一个转向滑轮7、端部附件8和可供可动布置在织带4上的安全带扣舌10插入的安全带扣9。
安全带5是三点式安全带,其中在系上了构建为所谓标准织带的织带4的情况下,乘员1被拴在车辆车身F的三个点上。
安全带卷收器6形成第一连接点,端部附件8形成第二连接点,安全带扣9形成第三连接点。
系上织带4后,该织带分为肩部安全带区段S和腰部安全带区段B。肩部安全带区段S沿系上了织带4的乘员1的躯干倾斜延伸,其中腰部安全带区段B通过乘员1的盆腔大体沿车辆横向延伸。
织带4包括两个在图2中加以详细绘示的织带层4.1、4.2。系上织带4后,织带层4.1朝向乘员1,而另一织带层4.2背离乘员1。这样就在这两个织带层4.1与4.2之间产生图2所示的安全带内腔13。
在车辆3是电动车辆或者具有至少一个电驱动单元的混合动力车辆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外部温度相对较低的冬季行驶模式下需要借助车辆3的加热装置来使得车辆3的内部空间中的空气升温时,就行驶所需可用电能而言会产生相对较高的里程损失。
此外在乘员1不穿夹克衫进入车辆3的情形下,在开始驾驶时,织带4带给乘员1的躯干的寒意会造成不适。
为了大幅减轻里程损失、提高系上织带4的乘员1的舒适度并降低织带4带给乘员1的寒意所造成的不适,从而进一步提高乘员1的舒适感和愉悦度,根据本发明,借助至少一个加热元件12来加热织带4。
如图2中的截面图所示,加热元件12布置在安全带内腔13中与朝向乘员1的织带层4.1相邻之处,即织带4的接触侧上。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加热元件12构建为加热线,即加热丝,其中该加热线可在织带4的制造过程中被织入织带层4.1。
举例而言,加热元件12作为加热线回形延伸、优选在肩部安全带区段S上被织入织带层4.1。
此外,在织入有加热元件12的织带层4.1与安全带内腔13之间可以布置有支撑无纺布,以增强隔热效果。
根据一种替代或补充的实施方式,加热元件12构建为加热薄膜,其与织带4热焊接和/或粘合在一起,使得加热薄膜与织带4材料接合地连接并且在加热元件12与织带层4.1间建立基本上永久性的连接。
作为加热元件12的加热薄膜包括支撑薄膜,其用来使得加热元件12单侧隔热。
在另一替代或补充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加热元件12的加热无纺布可以特别是朝着接触侧地被置入织带4。作为加热元件12的加热无纺布在安全带内腔13中布置在织带4中的织带层4.1与4.2之间,并可以作为组成部分而包括碳纤维。加热无纺布可以具有支撑无纺布。
织带4可以实施为软管,其中该织带例如由两个单独的织带层4.1和4.2构成,其在其边缘上相连。通过这种方式而产生安全带内腔13,其几乎在织带4的整个宽度上延伸。例如可以将加热元件12作为加热无纺布嵌入这种安全带内腔13,该加热元件具有相对较大的宽度并能宽面地对乘员1的身体进行热左右。
替代地,可以软管状地为织带4配设织带层4.1和4.2的较宽的共同边缘区域。在此情况下,该织带具有较细的安全带内腔13,但其优势在于织带4的强度。在此,例如可以为专门编织的织带4配设共同编织的边缘区域以及在其间在织带4的内区域内单独编织的织带层4.1和4.2。
安全带内腔13的宽度和长度可以有所变化。将实施为加热线、碳加热装置或石墨加热装置的加热元件12置入在软管状织带4上产生的安全带内腔13,该加热元件具有或者不具有形式为薄膜、无纺布或另一织物的支撑材料。除了加热元件12以外,也可以容置更多的功能元件,如下文将予详细描述的安全气囊元件、传感器、麦克风或者用于进行电接触的元件。
在图2所示另一实施方式中,在安全带内腔13中还可以布置有安全气囊11,其在检测到车辆3即将发生碰撞或者检测到发生碰撞的情况下可被触发并可被施加气体。借助安全气囊11,在车辆3的碰撞情形下增大乘员1的身体上的织带4支承面,从而用织带4来减轻乘员1的负荷并降低受伤风险。
在此情形下,加热元件12布置在安全气囊11与朝向乘员1的织带层4.1之间。这样就由加热元件12与安全气囊11之间的支撑无纺布来将加热元件12与安全气囊11隔热,以免安全气囊11承受相对较大的热输入。
在加热元件12实施为加热薄膜时,支撑薄膜承担了相同的功能,该支撑薄膜用来使得加热元件12单侧隔热,特别是在朝安全气囊11的方向上隔热。从而至少减轻施加于安全气囊11的热输入。使用加热无纺布的情况下,支撑无纺布朝安全气囊11布置,实施为加热无纺布的加热元件12与安全气囊11绝缘。从而基本防止安全气囊11收到来自加热元件12的热输入。
图3和4分别示出织带4的一种替代实施方式的局部。
在安全带内腔13的区域内,织带4在折叠且翻转前具有翼状加宽部V。这些加宽部V的作用是增大织带4在系上织带4的乘员1的身体上的支承面。为此,在对安全带内腔13施加气体的情况下,织带4展开。
在这个实施例中,加热元件12构建为加热丝且布置在加宽部V的区域内,其中这些加热元件基于约束系统调整而相对系上织带4的乘员1而言处于最佳位置,以便对乘员1进行加热。
在织带4的折叠且翻转的状态下,加宽部V位于织带4内部,因而加热元件12对观察者(特别是乘员1)而言是不可见的。
这些加宽部V分别形成一个针对实施为加热丝的加热元件12的支撑元件T。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这些作为加热元件12的加热丝被织入加宽部V的材料,其中一个加热丝构建为导电纱线和/或导电线丝。这样就基本上不会影响加宽部V的区域内的织带4柔韧性。
通过将加热元件12布置在实施为支撑元件T的加宽部V上,既不会影响织带4的特别是就其强度而言的充气功能,又不会影响系上织带4的乘员1的手感。
作为替代或补充方案,也可以将加热元件12绣制在加宽部V上,其中相应地将手感考虑在内。
相应的加热元件12可被单独控制,其中要么两个加热元件2可被激活,要么只有一个加热元件12可被激活。亦即,加热元件12的加热功率可以通过输电以及通过被激活加热元件12的数目而受到控制。亦即,织带4的加热可以至少两级地实施。
图5示出织带4的另一实施方式,其中在加宽部V上布置有另一支撑元件T,该支撑元件上固定有加热元件12。
该布置在加宽部V上的另一支撑元件T例如为无纺布,加热元件12可织入或绣入该无纺布。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设有多个加热元件12,因而织带4可被分段加热,其中这些加热元件12也可以与分配给安全带5的车辆座椅2的座椅加热装置耦合。
为了向加热元件12提供电能,加热元件12可以通过安全带5的端部附件8连接电源。
与相应实施方式无关地,加热元件12与车辆3的供电装置连接,其中加热元件12视需要可被激活和禁用。为此,在织带4上以及/或者在车辆3中的另一相应位置上布置有操纵元件。在安全带内腔13内可以布置有用于为加热元件12供电的输电线。
利用相对较小的能量输入便能增强特别是系上织带4的乘员1的胸部的舒适感。
这种加热元件12具有例如为1分钟的加热时间,其中与车辆中的现有加热系统相比,这种加热元件12加热织带4的时间快得多,例如快85%。
借助可加热的织带4,特别是系上织带4的乘员1的胸部区域和心脏区域能够升温。此举引起血管扩张,从而促进供血。通过血液循环,乘员1体内温暖的感觉能够传播开来。
此外,特别是在较冷的季节传输至乘员1的热量还能增强免疫系统,其中该热量还能缓解系上织带4的乘员的肌肉骨骼和运动器官中的肌肉紧张。
如前所述,这些加热元件12具有相对较快的加热时间,这样一来,乘员即使在温度相对较低且行程相对较短的情况下也能脱下夹克衫。
织带4是可加热的,并且乘员1在外部温度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能够脱下夹克衫,这样就能减轻穿上相对较厚的夹克衫所造成的织带4中的安全带松弛。安全带松弛现象有所减轻,因而织带4紧紧地贴在乘员1上,这样就优化了发生车辆碰撞时织带4的约束力。
此外,乘员1即使在行程相对较短的情况下也能脱下夹克衫,因而织带4在该织带4相对乘员盆腔的定位方面有所优化,这样就在发生碰撞时,发生所谓潜水效应(织带4的腰部安全带区段B下方的下滑)的风险大幅减小。
图6示出了不具有可被施加气体的安全带内腔13的织带4,其中在织带41上布置有具有实施为加热丝的加热元件12的支撑元件T。
该加热元件12与其实施方式无关地形成接触式加热装置,使得车辆3的内部空间中的温度整体上有所下降,从而大幅节约电能消耗。

Claims (9)

1.一种用于车辆(3)的安全带(5),具有至少一个织带(4),所述织带包括布置在至少两个织带层(4.1,4.2)之间的安全带内腔(13),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全带内腔(13)中,在与朝向系上所述织带(4)的乘员(1)的织带层(4.1)相邻之处布置有至少一个加热元件(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5),
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加热元件(12)构建为加热线、加热薄膜和/或加热无纺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带(5),
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加热元件(12)被织入所述织带层(4.1)、被粘合至所述织带层(4.1)以及/或者与所述织带层(4.1)热焊接在一起。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5),
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4)实施为软管,所述软管具有两个彼此分离的织带层(4.1,4.2),所述织带层的边缘区域相连。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5),
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实施为软管,其中在所述边缘区域内分别布置有一个共同的织带层并且在所述安全带内腔(13)的区域内布置有若干分离的织带层(4.1,4.2)。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5),
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4)包括布置在两个织带层(4.1,4.2)之间且可被施加气体的安全气囊(11),其中所述加热元件(12)布置在所述安全气囊(11)与朝向系上所述织带(4)的乘员(1)的织带层(4.1)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带(5),
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4)在所述安全带内腔(13)的区域内具有加宽部(V)并且所述织带(4)在所述区域内折叠,其中相应的加宽部(V)形成针对所述加热元件(12)的支撑元件(T)。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带(5),
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12)构建为加热丝并且被织入所述加宽部(V)。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5),
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加热元件(12)的加热功能是可调节的。
CN201880034415.7A 2017-05-26 2018-05-08 用于车辆的安全带 Active CN1106783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7005053.8A DE102017005053A1 (de) 2017-05-26 2017-05-26 Sicherheitsgurt für ein Fahrzeug
DE102017005053.8 2017-05-26
DE102017005443.6A DE102017005443A1 (de) 2017-06-07 2017-06-07 Sicherheitsgurt für ein Fahrzeug
DE102017005443.6 2017-06-07
PCT/EP2018/061746 WO2018215195A1 (de) 2017-05-26 2018-05-08 Sicherheitsgurt für ein fahrzeu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78363A true CN110678363A (zh) 2020-01-10
CN110678363B CN110678363B (zh) 2022-04-08

Family

ID=62167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34415.7A Active CN110678363B (zh) 2017-05-26 2018-05-08 用于车辆的安全带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285910B2 (zh)
CN (1) CN110678363B (zh)
WO (1) WO20182151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15008A1 (zh) * 2019-12-09 2021-06-17 廊坊市金色时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座椅安全带加热组件和座椅
DE102019008805A1 (de) * 2019-12-18 2021-06-24 Daimler Ag Sicherheitsgurt und Fahrzeug
US11673496B1 (en) * 2022-03-17 2023-06-1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Targeted occupant thermal comfort based on seat bel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17063B1 (en) * 1998-06-09 2001-04-17 Takata Corporation Inflatable belt
DE102006011646A1 (de) * 2006-03-14 2006-09-28 Daimlerchrysler Ag Rückhaltesystem für Fahrzeuge
CN1939780A (zh) * 2005-09-26 2007-04-04 高田株式会社 空气安全带和空气安全带装置
CN101337530A (zh) * 2007-06-11 2009-01-07 高田株式会社 伸缩性织带、气带、气带装置
DE102008034633A1 (de) * 2008-07-25 2010-01-28 Daimler Ag Sicherheitsgurt
JP2013226883A (ja) * 2012-04-24 2013-11-07 Autoliv Development Ab センサベルト装置
CN106043210A (zh) * 2016-07-13 2016-10-26 芜湖金安世腾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舒适汽车安全带
CN106043209A (zh) * 2016-07-13 2016-10-26 芜湖金安世腾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多功能汽车安全带
DE102016014809A1 (de) * 2016-12-13 2017-05-24 Daimler Ag Gurtband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50176A (en) * 1990-11-30 1992-06-03 Kevin Colin Marles Seat belt comfort shield
FR2765834B1 (fr) * 1997-07-10 1999-10-08 Peugeot Dispositif de chauffage pour un vehicule automobile a elements resistifs chauffants integres dans la ceinture de securite d'un occupant du vehicule
JP3598781B2 (ja) * 1997-12-03 2004-12-08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ベルト及びエアベルト装置
JP4380021B2 (ja) * 2000-05-11 2009-12-09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ベルト装置
DE102006003794B4 (de) 2006-01-25 2008-07-10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icherheitssystem
JP2008037326A (ja) * 2006-08-09 2008-02-21 Toyota Motor Corp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2015039901A (ja) * 2013-08-20 2015-03-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加熱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17063B1 (en) * 1998-06-09 2001-04-17 Takata Corporation Inflatable belt
CN1939780A (zh) * 2005-09-26 2007-04-04 高田株式会社 空气安全带和空气安全带装置
DE102006011646A1 (de) * 2006-03-14 2006-09-28 Daimlerchrysler Ag Rückhaltesystem für Fahrzeuge
CN101337530A (zh) * 2007-06-11 2009-01-07 高田株式会社 伸缩性织带、气带、气带装置
DE102008034633A1 (de) * 2008-07-25 2010-01-28 Daimler Ag Sicherheitsgurt
JP2013226883A (ja) * 2012-04-24 2013-11-07 Autoliv Development Ab センサベルト装置
CN106043210A (zh) * 2016-07-13 2016-10-26 芜湖金安世腾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舒适汽车安全带
CN106043209A (zh) * 2016-07-13 2016-10-26 芜湖金安世腾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多功能汽车安全带
DE102016014809A1 (de) * 2016-12-13 2017-05-24 Daimler Ag Gurtban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285910B2 (en) 2022-03-29
WO2018215195A1 (de) 2018-11-29
CN110678363B (zh) 2022-04-08
US20210170986A1 (en) 2021-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78363B (zh) 用于车辆的安全带
EP3321138B1 (en) Vehicle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US6414270B1 (en) Heater, heater-equipped steering whe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uch steering wheel
EP2156971B1 (en) Vehicular heating system
US7322604B2 (en) Occupant restraining apparatus
US8567861B2 (en) Seat with heater
US11987908B2 (en) Safety bel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safety belt
CN110116750B (zh) 方向盘用包覆部件、方向盘及方向盘的制造方法
CN101734180A (zh) 汽车座椅气囊辅助支撑系统
US10479162B2 (en) Vehicle seat belt having tubes for air delivery
JP3760632B2 (ja) エアベルト及びエアベルト装置
DE202018005760U1 (de) Sicherheitsgurtein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S20220001831A1 (en) Safety bel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safety belt
US10358066B2 (en) Seat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seat system of a motor vehicle
CN105774737A (zh) 一种膝部安全气囊装置
JP2002079863A (ja) 車両用シート
US20220001832A1 (en) Safety bel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safety belt
US9975512B2 (en) Air belt device
JP2019038345A (ja) 車両用アームレスト
KR102006204B1 (ko) 차량용 시트
GB2519449A (en) Pre-tensioning device for a seat belt of a vehicle, in particular a motor vehicle
US6550805B1 (en) Occupant restraint belt with inflatable presenter
JP3898404B2 (ja) エアベルト装置
JP2002104200A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3079041A (ja) 車両用暖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Stuttgart, Germany

Patentee after: Mercedes Benz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Stuttgart,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DAIMLER 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