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67095A - 硅胶治具组件及贴合方法 - Google Patents
硅胶治具组件及贴合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667095A CN110667095A CN201910932494.XA CN201910932494A CN110667095A CN 110667095 A CN110667095 A CN 110667095A CN 201910932494 A CN201910932494 A CN 201910932494A CN 110667095 A CN110667095 A CN 11066709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lica gel
- jig body
- gel jig
- laminating
- pat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3/00—Lining or sheathing, i.e. applying preformed layers or sheathings of plastic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3/02—Lining or sheathing, i.e. applying preformed layers or sheathings of plastics; Apparatus therefor using sheet or web-like materi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3/00—Lining or sheathing, i.e. applying preformed layers or sheathings of plastic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3/0047—Preventing air-inclus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3/00—Lining or sheathing, i.e. applying preformed layers or sheathings of plastic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3/0073—Lining or sheathing, i.e. applying preformed layers or sheathings of plastics; Apparatus therefor of non-flat surfaces, e.g. curved, profi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胶治具组件,用于曲面盖板与柔性显示面板的贴合,包括:硅胶治具本体,所述硅胶治具本体包括一贴合面,与所述贴合面相邻的侧面,以及与所述贴合面相对的底面;至少一个加强件,可拆卸的设置于至少部分所述侧面和/或所述底面上的待加强区域。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贴合方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产品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硅胶治具组件及贴合方法。
背景技术
现阶段对于进行平面贴合工艺已经成熟,在进行弧面贴合工艺中,对设备要求高,在现行产线基础上,采用硅胶治具对柔性显示屏与曲面盖板进行贴合,硅胶治具的硬度和形状对贴合效果起着重要作用。目前硅胶治具的设计制作周期较长,进行贴合试验时,很难一次就达到完美的贴合效果,尤其在四面曲贴合情况下,硅胶治具的四个角落由于承载膜的拉扯偏离盖板过大,如果在对硅胶治具加压过程中,此处压力不够将导致出现气泡,或者在此处压力达到期待值时,贴合的平面区将承受更大的压力,会导致封装层被破坏,为了获得良好的贴合效果,需要制作大量的不同规格硅胶治具进行贴合实验,浪费时间和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硅胶治具组件及一种贴合方法,解决大量制作不同规格的硅胶治具进行贴合实验,浪费时间和成本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硅胶治具组件,用于曲面盖板与柔性显示面板的贴合,包括:
硅胶治具本体,所述硅胶治具本体包括一贴合面,与所述贴合面相邻的侧面,以及与所述贴合面相对的底面;
至少一个加强件,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侧面和/或所述底面上的待加强区域。
可选的,所述待加强区域包括两个相邻的所述侧面与所述底面相交的边角处。
可选的,还包括基台,所述基台上设置有固定卡槽,所述加强件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具有不同高度的多组L形支撑板,所述加强件能够卡设于所述固定卡槽内、以贴合于所述边角处,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从所述贴合面到所述底面的方向,每组L形支撑板中包括至少一个L形支撑板。
可选的,所述加强件包括能够包覆于所述硅胶治具本体的四周的、在第一方向上具有不同高度的多个框架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从所述贴合面到所述底面的方向。
可选的,所述加强件包括多组厚度不同、形状不同的贴片,每组贴片中包括至少一个贴片。
可选的,所述贴片包括贴片本体,所述贴片本体的一侧表面上依次设置有胶层、第一离型膜,所述贴片本体的另一侧表面上设置有第二离型膜。
可选的,所述第一离型膜上设置有第一标记,所述硅胶治具本体的待加强区域、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标记相配合以贴合所述贴片的第二标记。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贴合方法,应用于上述的硅胶治具组件,包括:
将曲面盖板与柔性显示面板通过所述硅胶治具本体进行贴合;
若在贴合过程中,所述硅胶治具本体的局部区域产生气泡,则在所述待加强区域设置所述加强件,重新进行贴合;
若在贴合过程中,所述硅胶治具本体的局部区域仍然产生气泡,则更换所述加强件或者增加所述加强件的数量,直至所述硅胶治具本体不再产生气泡。
可选的,两个相邻的所述侧面与所述底面相交的边角处设置有所述加强件;
所述硅胶治具组件还包括基台,所述基台上设置有固定卡槽,所述加强件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具有不同高度的多组L形支撑板,所述加强件能够卡设于所述固定卡槽内、以贴合于所述边角处,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从所述贴合面到所述底面的方向,每组L形支撑板中包括至少一个L形支撑板;
所述贴合方法包括:
将曲面盖板与柔性显示面板通过所述硅胶治具本体进行贴合;
若在贴合过程中,所述硅胶治具本体的局部区域产生气泡,则在所述待加强区域设置所述L形支撑板,重新进行贴合;
若在贴合过程中,所述硅胶治具本体的局部区域仍然产生气泡,则更换不同高度的所述L形支撑板,直至所述硅胶治具本体不再产生气泡。
可选的,
所述加强件包括多组厚度不同、形状不同的贴片,每组贴片中包括至少一个贴片;
所述贴合方法包括:
将曲面盖板与柔性显示面板通过所述硅胶治具本体进行贴合;
若在贴合过程中,所述硅胶治具本体的局部区域产生气泡,则在所述待加强区域设置所述贴片,重新进行贴合;
若在贴合过程中,所述硅胶治具本体的局部区域仍然产生气泡,则逐渐增加所述贴片的数量,直至所述硅胶治具本体不再产生气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至少一个加强件的设置,可以在无需生产不同的硅胶治具的情况下,通过设置或更换加强件以进行贴合实验,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表示采用硅胶治具进行贴合的状态示意图;
图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硅胶治具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贴片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贴片结构示意图二;
图6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L形支撑板结构示意图;
图7表示硅胶治具本体未贴合加强件的形变之前状态示意图;
图8表示硅胶治具本体未贴合加强件的形变之后状态示意图;
图9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硅胶治具本体贴合加强件的形变之后状态示意图一;
图10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硅胶治具本体贴合加强件的形变之后状态示意图二;
图1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硅胶治具本体贴合加强件的形变之后状态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图1为通过硅胶治具10对曲面盖板30和柔性显示面板20的贴合进行贴合的状态示意图,通过承载膜102的拉扯实现硅胶治具的仿形,硅胶治具的四个边角贴合部分101(即硅胶治具10的贴合面上的曲面贴合部分)是贴合仿形后硅胶治具形变最大的地方,即在承载膜102进行四边拉扯时,两弧面交界的球面是变形最大的地方。此时硅胶治具10与盖板30相距较远,如果在对硅胶治具10加压过程中,边角贴合部分压力不够将导致出现气泡,或者在边角贴合部分压力达到期待值时,贴合的平面区将承受更大的压力,会导致封装层被破坏,对此需要生产大量的不同规格的硅胶治具以进行试验,从而获得良好的贴合效果,但是硅胶治具的制作周期长,造成成本和时间的浪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硅胶治具组件,用于曲面盖板30与柔性显示面板20的贴合,包括:
硅胶治具本体10,所述硅胶治具本体10包括一贴合面,与所述贴合面相邻的侧面12,以及与所述贴合面相对的底面11;
至少一个加强件1,可拆卸的设置于至少部分所述侧面12和/或所述底面11上的待加强区域。
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加强件1的设置,可以在无需生产不同的硅胶治具的情况下,通过设置或更换加强件1以进行贴合实验,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至少一个加强件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所述至少一个加强件1的结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加强件1为至少两个时,加强件1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或者可以是一部分相同,一部分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形变需要,可以在硅胶治具本体10的待加强区域设置一个或多个加强件1。
图7表示硅胶治具本体10未贴合加强件1的形变之前状态示意图;图8表示硅胶治具本体10未贴合加强件1的形变之后状态示意图;图9表示本实施例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硅胶治具本体10贴合加强件1的形变之后状态示意图一;从图7、图8和图9可获得,加强件1的设置,减小了所述硅胶治具本体10上的四个边角贴合部分(即曲面贴合区域)向贴合区域外变形的形变量,即通过所述加强件1的阻挡限制了所述硅胶治具本体10的变形。
本实施例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待加强区域包括两个相邻的所述侧面12与所述底面11相交的边角处。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硅胶治具本体10的所述待加强区域的位置的设置,以及数量的设置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图2中是本实施例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待加强区域的设置示意图,图2为一个仰视图,图2中待加强区域设置于所述硅胶治具本体10的边角处(硅胶治具本体的两个相邻的侧面与底面的连接处)。
所述贴合面包括平面贴合部分和曲面贴合部分,曲面贴合部分受力容易产生气泡,在两个相邻的所述侧面12与所述底面11相交的边角处设置有所述加强件1,可以减少所述硅胶治具本体10受力可形变的区域的面积,增加曲面贴合部分的受力,从而减缓曲面贴合部分的形变,避免气泡的产生。
所述加强件1的具体结构和形状可以有多种,以下介绍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加强件1的几种结构形式。
本实施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硅胶治具组件还包括基台,所述基台上设置有固定卡槽,所述加强件1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具有不同高度的多组L形支撑板,所述加强件1能够卡设于所述固定卡槽内、以贴合于所述边角处,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从所述贴合面到所述底面11的方向,每组L形支撑板中包括至少一个L形支撑板。
在进行贴合实验时,将L形支撑板固定于所述基台的所述固定卡槽内,一般情况下,所述基台上会设置四个所述固定卡槽,四个所述固定卡槽合围形成容纳所述硅胶治具本体10的容纳空间,将所述硅胶治具本体10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并将至少一个所述L形刚板卡接固定于相应的所述L形卡槽内,所述L形支撑板与相应的所述待加强区域贴合,在对所述硅胶治具本体10施压时,获得所需的形变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L形支撑板的材质选择硬度较大的材质,例如不锈钢,不仅硬度大,且使用寿命长,但并不以此为限。
需要说明的是,图6表示本实施例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的L形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但并不以此为限。
图9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硅胶治具本体10贴合加强件1的形变之后状态示意图一;图10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硅胶治具本体10贴合加强件1的形变之后状态示意图二。从图9和图10可获得,设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不同高度的L形支撑板,所述硅胶治具本体10的形变状态不同,从而可以调节曲面盖板30和柔性显示面板20的贴合参数,尤其是所述硅胶治具本体10的曲面贴合部分的参数。
本实施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L形支撑板的用于与所述硅胶治具本体10的侧面12接触的接触面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的角度不同,具体的,所述至少一个L形支撑板的用于与所述硅胶治具本体10的侧面12接触的接触面为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不为零的斜面或者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零的竖直方向的平面,由图10和图11可以获得,不同偏斜角度的L形支撑板的设置,使得所述硅胶治具本体10的形变状态不同。
本实施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件1包括能够包覆于所述硅胶治具本体10的四周的、在第一方向上具有不同高度的多个框架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从所述贴合面到所述底面11的方向。
本实施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件1包括多组厚度不同、形状不同的贴片,每组贴片中包括至少一个贴片。
所述贴片一般为较薄的膜片结构(并不以此为限),在进行贴合实验时,可以逐渐增加所述贴片的数量,相对于所述L形支撑板的结构形式,由于所述L形支撑板的硬度一般较大,不适合叠加,是通过所述L形支撑板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高度的不同、或者所述L形支撑板的所述接触面的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偏斜角度的不同来实现所述硅胶治具本体10的不同的形变状态,而所述贴片在厚度较薄的情况下,硬度较低,则可以通过逐渐增加所述贴片的数量,对所述硅胶治具本体10的形变状态进行调节。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贴片是通过胶层固定于所述硅胶治具本体10的所述待加强区域上的,所以不便于替换,通过逐渐增加所述贴片的数量,对所述硅胶治具本体10的形变状态进行调节。
本实施例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贴片包括贴片本体13,所述贴片本体13的一侧表面上依次设置有胶层14、第一离型膜12,所述贴片本体13的另一侧表面上设置有第二离型膜11。
在所述贴片本身设置胶层13,在将所述贴片固定于所述硅胶治具本体10上时,可以不必单独在涂设胶层,直接去除所述第二离型膜11即可进行所述贴片的粘结,方便、快捷。
由于所述贴片比较小,在所述待加强区域位于所述硅胶治具本体的所述边角处时,所述第一离型膜和所述第二离型膜之间间隔的设置4个所述贴片本体,利于所述贴片的粘贴。
本实施例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离型膜上设置有第一标记21,所述硅胶治具本体10的待加强区域、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标记21相配合以贴合所述贴片的第二标记。
所述第一标记21和所述第二标记的设置,提高了所述贴片与所述硅胶治具本体10连接的准确性。
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去除所述第一离型膜11,所述第一离型膜11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离型膜12的面积。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贴合方法,应用于上述的硅胶治具组件,包括:
将曲面盖板30与柔性显示面板20通过所述硅胶治具本体10进行贴合;
若在贴合过程中,所述硅胶治具本体10的局部区域产生气泡,则在所述待加强区域设置所述加强件1,重新进行贴合;
若在贴合过程中,所述硅胶治具本体10的局部区域仍然产生气泡,则更换所述加强件1或者增加所述加强件1的数量,直至所述硅胶治具本体10不再产生气泡。
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加强件1的设置,可以在无需生产不同的硅胶治具的情况下,通过设置或更换加强件1以进行贴合实验,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所述加强件1的结构形式不同,相应的贴合实验的方法步骤不同,以下介绍本实施例中采用几种不同的加强件1进行贴合实验的方法。
本实施例的一实施方式中,两个相邻的所述侧面12与所述底面11相交的边角处设置有所述加强件1;
所述硅胶治具组件还包括基台,所述基台上设置有固定卡槽,所述加强件1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具有不同高度的多组L形支撑板,所述加强件1能够卡设于所述固定卡槽内、以贴合于所述边角处,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从所述贴合面到所述底面11的方向,每组L形支撑板中包括至少一个L形支撑板;
所述贴合方法包括:
将曲面盖板30与柔性显示面板20通过所述硅胶治具本体10进行贴合;
若在贴合过程中,所述硅胶治具本体10的局部区域产生气泡,则在所述待加强区域设置所述L形支撑板,重新进行曲面盖板30与柔性显示面板20的贴合;
若在贴合过程中,所述硅胶治具本体10的局部区域仍然产生气泡,则更换不同高度和/或不同的倾斜角度的所述L形支撑板,直至所述硅胶治具本体10不再产生气泡。
本实施例的一实施方式中,
所述加强件1包括多组厚度不同、形状不同的贴片,每组贴片中包括至少一个贴片;
所述贴合方法包括:
将曲面盖板30与柔性显示面板20通过所述硅胶治具本体10进行贴合;
若在贴合过程中,所述硅胶治具本体10的局部区域产生气泡,则在所述待加强区域设置所述贴片,重新进行贴合;
若在贴合过程中,所述硅胶治具本体10的局部区域仍然产生气泡,则逐渐增加所述贴片的数量,直至所述硅胶治具本体10不再产生气泡。
在现有的生产能力、生产设备上,提供曲面贴合部分的贴合调节方案,既能满足无气泡的贴合效果,又能尽量少改动现有设备与工艺,达到提高产品竞争力、节约成本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硅胶治具本体10的容易形变的位置为所述贴合面上的曲面贴合部分,本实施例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调节的也是所述曲面贴合部分的形变状态,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待加强区域优选设置在与所述曲面贴合部分相对应的位置,具体的,所述待加强区域设置在两个所述侧面12与所述底面11的连接处的边角处,本实施例中附图6-图8中的加强件1也是设置在所述边角处,但并不以此为限。
以上所述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硅胶治具组件,用于曲面盖板与柔性面板的贴合,其特征在于,包括:
硅胶治具本体,所述硅胶治具本体包括一贴合面,与所述贴合面相邻的侧面,以及与所述贴合面相对的底面;
至少一个加强件,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侧面和/或所述底面上的待加强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胶治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加强区域包括两个相邻的所述侧面与所述底面相交的边角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硅胶治具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台,所述基台上设置有固定卡槽,所述加强件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具有不同高度的多组L形支撑板,所述加强件能够卡设于所述固定卡槽内、以贴合于所述边角处,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从所述贴合面到所述底面的方向,每组L形支撑板中包括至少一个L形支撑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胶治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包括能够包覆于所述硅胶治具本体的四周的、在第一方向上具有不同高度的多个框架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从所述贴合面到所述底面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胶治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包括多组厚度不同、形状不同的贴片,每组贴片中包括至少一个贴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硅胶治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贴片包括贴片本体,所述贴片本体的一侧表面上依次设置有胶层、第一离型膜,所述贴片本体的另一侧表面上设置有第二离型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硅胶治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型膜上设置有第一标记,所述硅胶治具本体的待加强区域、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标记相配合以贴合所述贴片的第二标记。
8.一种贴合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硅胶治具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曲面盖板与柔性显示面板通过所述硅胶治具本体进行贴合;
若在贴合过程中,所述硅胶治具本体的局部区域产生气泡,则在所述待加强区域设置所述加强件,重新进行贴合;
若在贴合过程中,所述硅胶治具本体的局部区域仍然产生气泡,则更换所述加强件或者增加所述加强件的数量,直至所述硅胶治具本体不再产生气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示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
两个相邻的所述侧面与所述底面相交的边角处设置有所述加强件;
所述硅胶治具组件还包括基台,所述基台上设置有固定卡槽,所述加强件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具有不同高度的多组L形支撑板,所述加强件能够卡设于所述固定卡槽内、以贴合于所述边角处,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从所述贴合面到所述底面的方向,每组L形支撑板中包括至少一个L形支撑板;
所述贴合方法包括:
将曲面盖板与柔性显示面板通过所述硅胶治具本体进行贴合;
若在贴合过程中,所述硅胶治具本体的局部区域产生气泡,则在所述待加强区域设置所述L形支撑板,重新进行贴合;
若在贴合过程中,所述硅胶治具本体的局部区域仍然产生气泡,则更换不同高度的所述L形支撑板,直至所述硅胶治具本体不再产生气泡。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示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件包括多组厚度不同、形状不同的贴片,每组贴片中包括至少一个贴片;
所述贴合方法包括:
将曲面盖板与柔性显示面板通过所述硅胶治具本体进行贴合;
若在贴合过程中,所述硅胶治具本体的局部区域产生气泡,则在所述待加强区域设置所述贴片,重新进行贴合;
若在贴合过程中,所述硅胶治具本体的局部区域仍然产生气泡,则逐渐增加所述贴片的数量,直至所述硅胶治具本体不再产生气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932494.XA CN110667095B (zh) | 2019-09-29 | 2019-09-29 | 硅胶治具组件及贴合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932494.XA CN110667095B (zh) | 2019-09-29 | 2019-09-29 | 硅胶治具组件及贴合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667095A true CN110667095A (zh) | 2020-01-10 |
CN110667095B CN110667095B (zh) | 2022-07-01 |
Family
ID=69080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932494.XA Active CN110667095B (zh) | 2019-09-29 | 2019-09-29 | 硅胶治具组件及贴合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667095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54811A (zh) * | 2020-04-24 | 2020-08-18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边缘仿形单元及贴合治具 |
CN111627338A (zh) * | 2020-06-28 | 2020-09-04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仿形模组、曲面显示屏的制作方法及其贴合系统 |
CN112289189A (zh) * | 2020-10-27 | 2021-01-29 |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仿形治具和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
US11787165B2 (en) | 2020-04-27 | 2023-10-17 |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 Laminating device and laminating method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68786A (zh) * | 2019-03-28 | 2019-07-05 | 潍坊路加精工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付型贴膜装置 |
CN110126249A (zh) * | 2019-06-04 | 2019-08-16 | 四川旭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曲面玻璃贴合装置以及触控屏上曲面玻璃贴合方法 |
-
2019
- 2019-09-29 CN CN201910932494.XA patent/CN11066709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68786A (zh) * | 2019-03-28 | 2019-07-05 | 潍坊路加精工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付型贴膜装置 |
CN110126249A (zh) * | 2019-06-04 | 2019-08-16 | 四川旭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曲面玻璃贴合装置以及触控屏上曲面玻璃贴合方法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54811A (zh) * | 2020-04-24 | 2020-08-18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边缘仿形单元及贴合治具 |
CN111554811B (zh) * | 2020-04-24 | 2023-10-24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边缘仿形单元及贴合治具 |
US11787165B2 (en) | 2020-04-27 | 2023-10-17 |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 Laminating device and laminating method |
CN111627338A (zh) * | 2020-06-28 | 2020-09-04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仿形模组、曲面显示屏的制作方法及其贴合系统 |
CN111627338B (zh) * | 2020-06-28 | 2021-09-21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仿形模组、曲面显示屏的制作方法及其贴合系统 |
CN112289189A (zh) * | 2020-10-27 | 2021-01-29 |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仿形治具和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667095B (zh) | 2022-07-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667095B (zh) | 硅胶治具组件及贴合方法 | |
CN111833739B (zh) |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 |
CN110596920A (zh) | 曲面屏和平面液晶模组全贴合工装及全贴合方法 | |
CN115320117A (zh) | 一种3d异形曲面贴合psa的方法 | |
CN113138625A (zh) | 贴合装置及显示模组的组装方法 | |
CN113920875A (zh) | 贴合治具 | |
CN113104275B (zh) | 一种贴合治具及其贴合方法 | |
CN110748538B (zh) | 辅料贴合治具 | |
CN107575444A (zh) | 一种背胶垫片移印工艺 | |
CN211968471U (zh) | 曲面屏贴合模具顶针及贴合模具 | |
CN210271560U (zh) | 一种无需使用粘性膜的曲面贴合治具 | |
CN214521960U (zh) | 一种贴膜装置 | |
US20190389122A1 (en) | Lamina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layered body | |
CN210650360U (zh) | 真空吸盘 | |
CN211892366U (zh) | 一种辅助贴手机背胶治具 | |
CN108165184B (zh) | 感光覆盖膜用离型纸、压合工装及电路板覆膜工艺 | |
CN210132453U (zh) | 一种贴合治具及贴合设备 | |
CN217862862U (zh) | 一种薄膜柔性电池压合模具及应用该模具的热压压合治具 | |
CN212219346U (zh) | 玻璃盖板贴胶机构 | |
CN213150578U (zh) | 一种便于固定的电容器 | |
CN216068696U (zh) | 一种曲面贴合装置 | |
TWI376722B (en) | An affixing means | |
CN220435198U (zh) | 一种多屏贴合夹具 | |
CN214331095U (zh) | 一种运用于薄膜型次屏蔽层粘连的便携式顶升夹具 | |
CN113844148B (zh) | 一种曲面贴合治具及柔性显示面板与曲面盖板的贴合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