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50360U - 真空吸盘 - Google Patents

真空吸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50360U
CN210650360U CN201921478066.6U CN201921478066U CN210650360U CN 210650360 U CN210650360 U CN 210650360U CN 201921478066 U CN201921478066 U CN 201921478066U CN 210650360 U CN210650360 U CN 2106503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mobile phone
back shell
vacuum chuck
suction c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7806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7806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503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503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503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Hooks, Suction Cups, And Attachment By Adhes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真空吸盘,属于手机拆解技术领域。该真空吸盘具有吸盘体和底座,吸盘体固定在底座上,吸盘体的开口背向底座设置,开口的形状与手机背壳的形状相匹配,吸盘体上具有与抽真空装置连通的第一通孔。通过底座将真空吸盘固定在拆解设备上。抽真空装置通过第一通孔抽走吸盘体与塑胶手机背壳间的空气,使吸盘体能够吸附在塑胶手机背壳的外表面,保证真空吸盘的吸附力。吸盘体的开口背向底座且开口的形状与手机背壳的形状相匹配,保证吸盘体能够吸附在手机背壳上,且吸盘体能够吸附塑胶手机背壳的大部分面积,使真空吸盘对手机背壳的吸附力均匀,避免在拆解过程中塑胶手机背壳变形,以及塑胶手机背壳的硬化油漆层出现裂纹等问题。

Description

真空吸盘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手机拆解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真空吸盘。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一部分手机的手机背壳(或后壳)采用塑胶材质制成,塑胶手机背壳通过背胶与手机本体粘接一起,塑胶手机背壳的外表面有一层硬化油漆层。手机在测试过程或者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时,需拆除塑胶手机背壳,对手机内部的配件进行维修或更换。
目前对塑胶手机背壳进行拆除时,首先对手机进行预热,使粘接在塑胶手机背壳上的背胶软化,然后将手机放置在拆解设备的固定底块上,再使用多个圆形吸盘吸附在塑胶手机背壳的外表面,最后使用气缸带动吸盘运动,使塑胶手机背壳与手机本体分离。
但是,在塑胶手机背壳拆解过程中需要使用多个吸盘吸附在塑胶手机背壳的外表面,但在吸附过程中吸盘的形变量大小不同,对塑胶手机背壳产生的吸附力不同,造成塑胶手机背壳变形,也会导致塑胶手机背壳的外表面的硬化油漆层出现裂纹,影响手机外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真空吸盘,采用该真空吸盘拆解塑胶手机背壳,能够避免塑胶手机背壳变形,以及塑胶手机背壳的外表面的硬化油漆层出现裂纹。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真空吸盘,所述真空吸盘包括吸盘体和底座,所述吸盘体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吸盘体的开口背向所述底座设置,所述开口的形状与手机背壳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吸盘体上具有与所述底座和抽真空装置连通的第一通孔。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吸盘体设置在底座上,底座用于固定吸盘,使真空吸盘能够固定在拆解设备上。吸盘体开口背向底座设置,使得将手机背壳放置到吸盘体开口上,在吸盘体上设置与抽真空装置连通的第一通孔,抽真空装置通过第一通孔抽走吸盘体与塑胶手机背壳间的空气,使吸盘体能够吸附在塑胶手机背壳的外表面,然后进行拆解工作。真空吸盘的吸盘体的开口与手机背壳的形状相匹配,使吸盘体能够吸附塑胶手机背壳的绝大部分面积,保证在拆解塑胶手机背壳时,真空吸盘对塑胶手机背壳的吸附力均匀,避免在拆解过程中塑胶手机背壳变形,以及塑胶手机背壳的硬化油漆层出现裂纹。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吸盘体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底板位于所述底座上,所述侧板围绕所述底板的边缘且与所述底板的边缘相连,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的夹角为钝角。
在该实现方式中,吸盘体的侧板围绕底板的边缘设置,且与底板的边缘相连,侧板与底板的夹角为钝角,在吸盘体吸附在手机背壳上时,侧板更易向手机背壳边缘滑动,使侧板吸附在手机背壳的外表面。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吸盘体具有一用于露出所述手机背壳上的交互模组的凹口,所述凹口为所述侧板朝所述吸盘体凹陷的空间。
在该实现方式中,在吸盘体上设置凹口,该凹口与手机背壳后的交互模组(例如,摄像头、指纹识别区)对应,避免真空吸盘对手机背壳上的交互模组产生吸附力,造成交互模组损坏;同时由于手机背壳与交互模组间有缝隙,如果不将交互模组排除在真空吸盘吸附的区域外,这里的缝隙会影响真空吸盘对手机背壳的吸附力,导致各处吸附力不均,造成手机背壳变形以及手机背壳的硬化油漆层出现裂纹等问题。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吸盘体还包括缓冲边,所述缓冲边沿所述吸盘体的开口外沿设置,且所述缓冲边与所述底板平行。
在该实现方式中,设置缓冲边,缓冲边与底板平行使缓冲边能够完全吸附在手机背壳上,可以增大吸盘体边缘的吸附力,即加强了吸盘体边缘的密封性,避免在拆解塑胶手机背壳的过程中,塑胶手机背壳变形过大,使吸附过程中真空吸盘与塑胶手机背壳之间的真空环境被破坏的情况。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缓冲边的宽度的范围在4.5毫米至5.0毫米之间。
在该实现方式中,避免缓冲边的宽度过大浪费材料,同时避免缓冲边的宽度过小,不能起到加强吸盘体边缘的密封性的作用。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底板上间隔布置有多个凸块;
所述凸块的厚度低于所述吸盘体的深度,所述深度为在垂直于所述底板表面的方向上,所述底板的表面到所述开口的垂直距离。
在该实现方式中,凸块用于在吸盘体吸附在手机背壳上时支撑塑胶手机背壳,保证塑胶手机背壳与底板中间留有间隙,由于吸盘体和凸块均具有弹性,可以通过调整凸块变形量的大小来调整间隙的大小从而控制底板与塑胶手机背壳之间的吸附力;凸块的厚度低于吸盘体的深度,使凸块不会突出于吸盘体开口处,不会阻挡塑胶手机背壳与吸盘体的底板吸附。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底座固定在拆解设备上的可拆卸固定组件。
在该实现方式中,设置可拆卸固定组件,便于将底座固定在拆解设备上。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底座具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可拆卸固定组件包括多个螺栓,所述螺栓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内。
在该实现方式中,在底座上设置第二通孔,能够更加方便的将底座固定在拆解设备上,且通过螺栓和第二通孔固定底座,使底座能够牢固固定在拆解设备上。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位于所述第一底座上,所述第二底座和所述第一底座形成台阶结构;
所述吸盘体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上,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第一底座上。
在该实现方式中,底座设置为台阶结构,方便吸盘体的布置,使吸盘体便于与手机背壳吸附,且将第二通孔设置在第一底座上,也即设置在台阶结构中下层的台阶上,使整个真空吸盘从底部固定到拆卸设备上,固定更牢固。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吸盘体为橡胶或硅胶吸盘体。
在该实现方式中,吸盘体为橡胶或硅胶吸盘体,使吸盘体更容易吸附。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底座为不锈钢底座。
在该实现方式中,底座为不锈钢底座,增加底座的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真空吸盘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真空吸盘的左视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真空吸盘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真空吸盘的结构图,参见图1,真空吸盘具有吸盘体101和底座102,吸盘体101固定在底座102上,吸盘体101的开口103背向底座102设置,吸盘体101上具有与底座102和抽真空装置连通的第一通孔104。
吸盘体101用于吸附塑胶手机背壳,底座102用于支撑吸盘体101同时用于固定真空吸盘,例如,将真空吸盘固定在拆解设备上。底座102上设置有连通吸盘体101和抽真空装置的通孔,第一通孔104通过底座102上的通孔与抽真空装置连通,抽真空装置通过底座102上的通孔及第一通孔104抽走吸盘体101与塑胶手机背壳间的空气,使吸盘体101能够吸附在塑胶手机背壳的外表面。
参见图1,开口103的形状与手机背壳的形状相匹配,保证吸盘体101能够吸附塑胶手机背壳的大部分面积,在拆解塑胶手机背壳时,真空吸盘对塑胶手机背壳每一部分的吸附力均匀,避免塑胶手机背壳在拆解过程中变形,也可以避免塑胶手机背壳的硬化油漆层出现裂纹。
在塑胶手机背壳拆解的过程中,需要将真空吸盘的吸盘体101与塑胶手机背壳之间的空气排出,形成真空结构,使真空吸盘的吸盘体101吸附在塑胶手机背壳的外表面上。第一通孔104与抽真空装置连通,在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通过第一通孔104抽出吸盘体101与塑胶手机背壳之间的空气,使吸盘体101更容易吸附在塑胶手机背壳的外表面上。同时在拆解完塑胶手机背壳后,操作人员也可以通过第一通孔104往吸盘体101与塑胶手机背壳之间注入空气,方便将真空吸盘与塑胶手机背壳分离。
在拆解塑胶手机背壳的过程中,可能会使塑胶手机背壳产生形变。通过实验证明,在工作过程中该真空吸盘的吸盘体101可以将塑胶手机背壳90%的面积覆盖,通过该真空吸盘拆解的塑胶手机背壳的形变角度低于30%。避免了在拆解手机壳的过程中塑胶手机背壳变形以及手机背壳上的硬化油漆层出现裂纹的情况。这里,形变角度是指塑胶手机背壳在拆解过程中,发生形变的部分与手机背壳平面之间的夹角。
参见图1,吸盘体101包括底板105和侧板106,底板105位于底座102上,侧板106围绕底板105的边缘且与底板105的边缘相连。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真空吸盘的左视图,也即图1中的a向示意图。参见图2,侧板106与底板105的夹角α1为钝角。
在真空吸附时,底板105和侧板106与手机背壳的外表面吸附,侧板106围绕底板105的边缘设置,且侧板106与底板105的夹角α1为钝角,使吸盘体101吸附在手机背壳上时,侧板106更易向手机背壳边缘滑动,使侧板106吸附在手机背壳的外表面。
例如,侧板106与底板105的夹角α1的取值范围可以为120~150度等。
如图1所示,第一通孔104位于吸盘体101的底板105的中间,这样更方便操作,在其他实现方式中第一通孔104也可以位于吸盘体101的其他位置,保证可以通过第一通孔104排除吸盘体101与手机背壳间的空气即可。图1中第一通孔104的数量为2,在其他实现方式中第一通孔104的数量不定,根据实际工艺确定。
这里开口103的形状与手机背壳的形状相匹配是指,开口103的外轮廓与手机背壳外轮廓完全相同,或者开口103的外轮廓与手机背壳外轮廓的重合度达到设定比例以上,例如,重合度达到75%以上。
参见图1,吸盘体101具有一用于露出手机背壳上的交互模组的凹口107,凹口107为侧板106朝吸盘体101凹陷的空间。该凹口107的位置对应于手机背壳上的交互模组。此时吸盘体101对手机背壳的覆盖面积无法达到100%,但保证了吸盘体101对手机背壳的覆盖面积达到75%,可以减少塑胶手机背壳变形以及塑胶手机背壳的硬化油漆层出现裂纹的情况。
凹口107与手机背壳上的交互模组(例如,摄像头、指纹识别区)对应,保证在拆解塑胶手机背壳时真空吸盘不会对手机上的交互模组产生吸附力,避免在拆解过程中损坏手机的交互模组。同时由于手机背壳与交互模组间有缝隙,如果不将交互模组排除在真空吸盘吸附的区域外,这里的缝隙会影响真空吸盘对手机背壳的吸附力,导致各处吸附力不均,造成手机背壳变形以及手机背壳的硬化油漆层出现裂纹等问题。
例如,对于在塑胶手机背壳上设置指纹识别区的塑胶手机背壳来说,在塑胶手机背壳上开设通孔,将指纹设别区固定在塑胶手机背壳的通孔处,指纹识别区与塑胶手机背壳上的通孔间隙很小,在拆解塑胶手机背壳的过程中,如果真空吸盘对塑胶手机背壳上的指纹识别区进行吸附,会导致塑胶手机背壳在通孔处的变形过大,在通孔处塑胶手机背壳容易出现漆裂问题。同时通孔具有一定的厚度,在吸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吸盘体101与塑胶手机背壳之间无法完全吸附,影响真空吸盘的吸附力。
再例如,手机的后置摄像头表面会突出塑胶手机背壳的外表面,设置凹口107可以避免手机后置摄像头对真空吸盘的吸附力造成影响,且手机背壳上有与后置摄像头对应的摄像头通孔,在吸附过程中,会导致塑胶手机背壳在摄像头通孔处的变形过大,以及塑胶手机背壳上的硬质油漆层出现漆裂的问题。
如图1所示,在真空吸盘上布置了同时穿过指纹识别区和摄像头通孔的凹口107,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如果手机背壳上还有其他交互模组,在真空吸盘上可在设置同样的凹口107,或者手机背壳上只有一个交互模组,在真空吸盘上可设置通过一个交互模组的凹口107。
如图1所示,凹口107位于真空吸盘中上部,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凹口107也可以位于其他位置,使凹口107与塑胶手机背壳上的交互模组的位置相对应,能够通过塑胶手机背壳上的交互模组即可。
图1中真空吸盘的吸盘体101可以为硅胶或橡胶吸盘体,硅胶或橡胶具有弹性,使吸盘体101能够很好地吸附在塑胶手机背壳上,同时硅胶或橡胶具有一定的耐油性能,保证吸盘体101吸附在塑胶手机背壳上时不会滑动而破坏吸盘体101与塑胶手机背壳之间的真空结构。例如,吸盘体101可以为硅橡胶吸盘体。硅胶或橡胶吸盘体的硬度可以根据设计需要自行设置,例如,硅胶或橡胶吸盘体的硬度范围可以在55度至65度之间。
图1中真空吸盘的底座102可以为不锈钢底座,不锈钢硬度高能够提高真空吸盘的强度,同时提高底座102的稳定性。
由于吸盘体101和底座102的材料不同,为了保证二者的连接牢固性,可以采用强力胶粘的方式连接。
如图2所示,吸盘体101还包括从吸盘体101的开口103向外延伸出的缓冲边108,缓冲边108沿吸盘体101的开口103外沿设置,且缓冲边108与底板105平行。
真空吸盘在工作过程中,需将吸盘体101与塑胶手机背壳之间的空气排出,使吸盘体101与塑胶手机背壳之间呈现真空的状态,通过吸附力拆除塑胶手机背壳,然而在拆解塑胶手机背壳的过程中由于塑胶手机背壳可能会发生变形,造成吸盘体101与塑胶手机背壳之间的真空状态发生变化,可能会破坏吸盘体101与塑胶手机背壳之间的真空状态,使真空吸盘无法吸附塑胶手机背壳,无法拆解塑胶手机背壳。通过在吸盘体101的周围布置有缓冲边108,由于缓冲边108的存在,可以增强吸盘体101边缘的吸附力,增强吸盘体101边缘与塑胶手机背壳之间的密封性,避免吸盘体101与塑胶手机背壳之间的真空状态被破坏的情况。缓冲边108与底板105平行,使缓冲边108能够完全吸附在手机背壳的外表面,加强缓冲边108的密封性。
参见图2,缓冲边108的宽度为d1,d1的范围在4.5毫米(mm)至5.0mm之间。避免缓冲边108的宽度d1过大浪费材料,同时避免缓冲边108的宽度d1过小,不能起到加强吸盘体101边缘的密封性的作用。吸盘体101的深度d2为在垂直于底板105的表面的方向上,底板105的表面到开口103的垂直距离。
例如,缓冲边108的宽度d1可以为4.7mm。
如图1所示,在底板103上间隔均匀布置有多个凸块109,凸块109可以在吸盘体101吸附在手机背壳上时支撑塑胶手机背壳。由于凸块109的存在,吸盘体101与塑胶手机背壳之间可能无法呈现完全的真空状态,底板105与塑胶手机背壳之间留有间隙,但底板105的绝大部分面积和整个侧板106还是会与塑胶手机背壳吸附,不影响吸盘体101对塑胶手机背壳的吸附力。
同时由于吸盘体101和凸块109都具有弹性,可以通过控住凸块109的变形量来调整底板105与塑胶手机背壳之间的间隙的大小从而调整吸盘体101与塑胶手机背壳之间的吸附力。由于凸块109具有弹性,所以凸块109的侧面也会与塑胶手机背壳的外表面吸附,可以增大吸盘体101与塑胶手机背壳的外表面吸附的面积,进一步增大了吸盘体101对塑胶手机背壳的吸附力。
由于侧板106具有弹性,在吸附过程中,侧板106的边缘可能会翘起,导致侧板106无法完全吸附在塑胶手机背壳的外表面。如图1所示,在底板105与侧板106接触的边缘布置有凸块109,在吸附过程中凸块109会紧紧吸附在塑胶手机背壳的外表面,在侧板106的边缘稍微翘起的情况下,也能使吸盘体101吸附在塑胶手机背壳上。
凸块109的厚度低于吸盘体101的深度d2,使凸块109不会突出于吸盘体101的开口103处,不会阻挡塑胶手机背壳与吸盘体101的底板105吸附。
如图1所示,在底板105上布置有多个凸块109,且凸块109是圆角矩形,这样设计更加美观且便于制作。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凸块109的形状和数量根据具体工艺确定,本公开不做限制。
吸盘体101的深度d2的大小可以在设计真空吸盘前期根据需要的吸附力的大小进行调整,d2越大吸附力越大,d2越小吸附力越小。
如图1所示,底座102上设置有可拆卸固定组件201,在手机背壳拆解的过程中,需要将真空吸盘固定在拆解设备上,通过可拆卸固定组件201可以将真空吸盘固定在拆解设备上。
如图1所示,底座102具有多个第二通孔202,可拆卸固定组件201包括多个螺栓211,相应地,拆解设备上对应设置有螺孔,螺栓211穿过第二通孔202后安装到拆解设备的螺孔中实现固定。在底座上设置第二通孔202,且通过螺栓211和第二通孔202固定底座102,使底座102能够牢固固定在拆解设备上。
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可拆卸固定组件201也可以为其他形式,例如锁扣结构等,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如图1所示,底座102包括第一底座121和第二底座122,第一底座121位于第二底座122的下方,第二底座122和第一底座121形成台阶结构,吸盘体101设置在第二底座122上,第二通孔202位于第一底座121上。也即,第二通孔202位于第一级台阶上,吸盘体101位于第二级台阶上。
这样设计,一方面,方便吸盘体的布置,便于和手机背壳吸附,另一方面,螺栓通过设置在吸盘体101四周的第二通孔202固定整个真空吸盘,能够保证固定效果,提高稳固性。同时第二通孔202设置台阶结构中下层的第一级台阶上,使整个真空吸盘从底部固定到拆卸设备上,固定更牢固。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底座121的表面和第二底座122的表面的形状与吸盘体101的底板105的形状一致,这样设计更加美观。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底座121和第二底座122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为无凹口的矩形结构,本公开不做限制。
如图1所示,在第一底座121一侧边的第二通孔202的数量为3,在其他实现方式中第二通孔202的数量不定,具体第二通孔202的数量根据实际工艺确定。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真空吸盘的仰视图,参见图3,第一通孔104贯穿真空吸盘,也即第一通孔104贯穿吸盘体101和底座102,这样方便第一通孔104与抽真空装置相连。第二通孔202只贯穿底座102,保证吸盘体101在吸附过程中的密封性。
使用本公开的真空吸盘拆解塑胶手机背壳分为六个步骤:
步骤一:将塑胶手机背壳的外表面朝下放置在加热平台上加热2至4分钟。
因为塑胶手机背壳是通过背胶与手机本体粘接,加热可以使背胶软化更容易将塑胶手机背壳与手机本体拆开。加热温度60℃至80℃。
步骤二:将加热完的塑胶手机背壳的外表面朝下放置在拆解设备上的真空吸盘上。
真空吸盘通过第二通孔202固定在拆解设备上,将手机本体放置在真空吸盘上,使塑胶手机背壳与吸盘体101接触,使凹口107与手机背壳上的交互模组位置对应。
步骤三:启动设备,将吸盘体101内空气抽出。
由于第一通孔104与抽真空装置相连,可通过第一通孔104将吸盘体101与塑胶手机背壳之间的气体吸出,使塑胶手机背壳的外表面吸附在吸盘体101上。
步骤四:在手机底部将塑胶手机背壳与手机本体分离。
拆解设备内有4个气缸,以及中框连接装置,中框连接装置与手机中框固定,4个气缸分别顶住中框连接装置连接手机本体的四角,即分别设置在图1中的1、2、3、4的位置,拆解设备通过内部的杠杆控制气缸升降,4个气缸单独工作。操作人员控制拆解设备将1号气缸(对应图1中的位置1)和2号气缸(对应图1中的位置2)以一定的速度升高11mm至12mm,将手机与图1中的位置1和位置2对应的一边顶起,使塑胶手机背壳与手机本体的底部分离。
步骤五:在手机顶部将塑胶手机背壳与手机本体分离。
操作人员控制拆解设备将3号气缸(对应图1中的位置3)和4号气缸(对应图1中的位置4)以一定的速度升高5mm至7mm,将手机与图1中的位置3和位置4对应的一边顶起,使塑胶手机背壳与手机本体的顶部分离。
步骤六:将手机本体侧边与塑胶手机背壳分离。
操作人员控制拆解设备将4个气缸同时恢复原位,再控制拆解设备将2号气缸和3号气缸以一定的速度升高13mm至15mm,将凹口107所在的手机侧边顶起,使手机本体在交互模组处与塑胶手机背壳分离。由于在手机的交互模组处,手机本体与塑胶手机背壳比较难分离,所以在将凹口107所在的侧边的气缸升高的高度加大,方便手机本体在交互模组处与塑胶手机背壳分离。
示例性地,在步骤四~步骤六中各个气缸升高的速度可以为0.5mm/s。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真空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吸盘包括吸盘体(101)和底座(102),所述吸盘体(101)固定在所述底座(102)上,且所述吸盘体(101)的开口(103)背向所述底座(102)设置,所述开口(103)的形状与手机背壳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吸盘体(101)上具有与所述底座(102)和抽真空装置连通的第一通孔(1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体(101)包括底板(105)和侧板(106),所述底板(105)位于所述底座(102)上,所述侧板(106)围绕所述底板(105)的边缘且与所述底板(105)的边缘相连,所述侧板(106)与所述底板(105)的夹角(α1)为钝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体(101)具有一用于露出所述手机背壳上的交互模组的凹口(107),所述凹口(107)为所述侧板(106)朝所述吸盘体(101)凹陷的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体(101)还包括缓冲边(108),所述缓冲边(108)沿所述吸盘体(101)的开口(103)外沿设置,且所述缓冲边(108)与所述底板(105)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边(108)的宽度(d1)的范围在4.5毫米至5.0毫米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05)上间隔布置有多个凸块(109);
所述凸块(109)的厚度低于所述吸盘体(101)的深度(d2),所述深度(d2)为在垂直于所述底板(105)表面的方向上,所述底板(105)的表面到所述开口(103)的垂直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真空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2)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底座(102)固定在拆解设备上的可拆卸固定组件(20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真空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2)具有多个第二通孔(202),所述可拆卸固定组件(201)包括多个螺栓(211),所述螺栓(211)位于所述第二通孔(202)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真空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2)包括第一底座(121)和第二底座(122),所述第二底座(122)位于所述第一底座(121)上,所述第二底座(122)和所述第一底座(121)形成台阶结构;
所述吸盘体(101)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122)上,所述第二通孔(202)位于所述第一底座(12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真空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体(101)为橡胶或硅胶吸盘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真空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2)为不锈钢底座。
CN201921478066.6U 2019-09-05 2019-09-05 真空吸盘 Active CN2106503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78066.6U CN210650360U (zh) 2019-09-05 2019-09-05 真空吸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78066.6U CN210650360U (zh) 2019-09-05 2019-09-05 真空吸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50360U true CN210650360U (zh) 2020-06-02

Family

ID=70833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78066.6U Active CN210650360U (zh) 2019-09-05 2019-09-05 真空吸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503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33118A (zh) * 2021-07-20 2021-10-22 佛山纬达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雾产品的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33118A (zh) * 2021-07-20 2021-10-22 佛山纬达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雾产品的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05409Y (zh) 真空吸附工作台
CN210650360U (zh) 真空吸盘
CN110667095B (zh) 硅胶治具组件及贴合方法
CN109352563B (zh) 一种曲面盖板玻璃吸附治具
CN211390500U (zh) 一种曲面玻璃的贴合设备
WO2021077465A1 (zh)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202189768U (zh) 晶圆取放手臂机构
JP2016197623A (ja) 吸着保持用治具とこの治具を備えた吸着保持装置、吸着保持方法、基板の処理方法、及び基板の成膜方法
KR101730535B1 (ko) 브러쉬를 이용한 마스크팩용 시트 자동분리장치
CN112873842A (zh) 3d打印机用物料槽和3d打印机
KR101029354B1 (ko) 터치 패널용 강화유리 접착 지그
CN105035397A (zh) 合页式贴膜机
WO2021164427A1 (zh) 加工平台
CN109333990B (zh) 一种贴合治具、贴合方法及裸眼3d手机套
CN112331089B (zh) 吸附装置、压合设备及基板的压合方法
KR100740724B1 (ko) 기판 조립 방법 및 조립 장치
CN1445588A (zh) 粘合机中的工作台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JP2019186509A (ja) 基板吸着装置
CN105612609B (zh) 黏晶平台及其制造方法
CN219407265U (zh) 吸塑外罩支撑块工装治具
CN206181718U (zh) 一种防损伤电子产品屏幕粘合保压治具
CN216100833U (zh) 手机屏幕对位贴合垫
CN215151879U (zh) 3d打印机用物料槽和3d打印机
CN114273704B (zh) 金属板材加工方法及加工装置
CN205050818U (zh) 基板支撑设备所使用的垫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