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62691A - 自支撑模块框架 - Google Patents
自支撑模块框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662691A CN110662691A CN201880016414.XA CN201880016414A CN110662691A CN 110662691 A CN110662691 A CN 110662691A CN 201880016414 A CN201880016414 A CN 201880016414A CN 110662691 A CN110662691 A CN 11066269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rigid structure
- vehicle
- passenger compartment
- vertic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1/00—Superstructures for passenger vehicles
- B62D31/02—Superstructures for passenger vehicles for carrying large numbers of passengers, e.g. omnibus
- B62D31/025—Superstructures for passenger vehicles for carrying large numbers of passengers, e.g. omnibus having modular s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支撑模块的框架(1),其布置成定位在车辆的形成乘客舱的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至少包括:至少形成乘客舱的上部的第一刚性结构(2);至少形成乘客舱的下部的第二刚性结构(3);以及至少一个竖向结构支撑柱(4),其在乘客舱的第一刚性结构(2)和第二刚性结构(3)之间提供接合,使得第一刚性结构(2)相对于第二刚性结构(3)呈悬臂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框架领域,更具体地,涉及设计成定位于车辆端部的框架领域。
背景技术
在车辆端部,特别是车辆前端的乘客舱的生产过程中,通常提供配备有多个开口的框架,以使乘客舱的乘客,特别是司机能够看到车外。
在构造车辆框架,尤其是乘客舱时,通过在乘客舱的周壁上设置有窗户或挡风玻璃的多个开口为驾驶员提供可视性。
然而,在车辆的端部,乘客舱的不同面上的不同开口通过具有开口的乘客舱的壁或通过专用的接合元件而彼此分开,接合元件被设置用于连接窗户或挡风玻璃并且用于乘客舱的上部与下部的机械支撑,特别是在乘客舱的面的连接点处。在不同开口之间形成的这种接合可能相对较大,因此限制了驾驶员的可视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提出一种车辆的端部来克服该缺点,该车辆的端部能够实现乘客或驾驶员的优化的可视性,尤其是在车辆的端面和至少一个侧面之间的连续视觉,同时对于车辆结构保持乘客舱的上部与下部的机械强度。
为此目的,本发明的主题是一种自支撑模块的框架,该框架布置成定位在车辆的形成乘客舱的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至少包括:
-至少形成所述乘客舱的上部的第一刚性结构,
-至少形成所述乘客舱的下部的第二刚性结构,
-至少一个竖向支撑结构柱,其在所述乘客舱的第一刚性结构和第二刚性结构之间提供接合,使得第一刚性结构相对于第二刚性结构呈悬臂式。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集成有至少一个根据本发明的框架的车辆。
附图说明
在以下涉及至少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描述中更详细地阐述本发明,通过示例的方式给出并且没有任何限制,并且参考所附的示意图阐述本发明,该示意图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设计成定位在车辆中的模块框架的示例的示意性表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支撑模块的框架1,其布置成定位在车辆的形成乘客舱的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至少包括:
-至少形成乘客舱的上部的第一刚性结构2,
-至少形成乘客舱的下部的第二刚性结构3,
-至少一个竖向结构支撑柱4,其在乘客舱的第一刚性结构2和第二刚性结构3之间提供接合,使得第一刚性结构2相对于第二刚性结构3呈悬臂式。
根据该构造的一个特征,自支撑框架1可以形成端部模块结构,该端部模块结构形成车辆框架的一部分并且被设计成连接到形成车辆框架的另一部分的另一模块。
在替代方式中,自支撑模块框架1形成车辆的整个框架。
第一结构2相对于第二结构3的悬臂式结构使得可以不必限制在第一结构2和第二结构3之间传递力的竖向接合结构部件的数量。这种力的传递使得可以保持车辆在第一结构2、乘客舱的上部与第二结构3、乘客舱的下部之间的结构的机械阻力。
结构部件数量的这种限制可以释放框架1的形成乘客舱的周边上壁上的空间。因此,这种空间的释放可以提供框架的数个并置面(juxtaposed faces)的连续开口。
根据该结构的一个特征,第一结构2和第二结构3形成在大致水平面中,使得在这两个结构之间释放的空间形成连续的水平开口并且形成在数个并置面上。
第一刚性结构2优选地形成这样的框架,该框架布置在大致水平面中并且定位在乘客舱的上部中。根据该结构的一个特征,所述刚性结构2是乘客舱的至少一部分顶板的一部分。在替代和/或补充方式中,由刚性结构2形成的框架形成车辆不同元件的固定界面。
第二刚性结构3也以优选的方式形成这样的框架,该框架布置在大致水平面中并且定位在乘客舱的下部中以形成能够固定车辆不同元件的框架结构。第二刚性结构3的下部中的定位可以涉及乘客舱的地板的位置水平。在替代方式中,第二结构3的定位可以对应于乘客舱中乘客座位的位置水平。在替代方式中,第二结构3的定位可以对应于控制面板或仪表板的位置水平。
根据结构的一个特征,第一刚性结构2涉及乘客舱的顶板的至少一部分的形成。在替代和/或补充方式中,由第一刚性结构2形成的框架形成车辆不同元件的固定界面。
应该注意的是,第一刚性结构2相对于第二刚性结构3呈悬臂式的结构可以通过单个竖向结构柱4获得,该单个竖向结构柱4仅支撑第一刚性结构2以将其定位在第二结构3之上。然而,或者,第一刚性结构2的这种支撑和这种定位可以通过两个竖向结构柱4,或者可以通过三个柱4实现。
根据该结构的一个特征,框架1包括至少两个结构柱4,每个柱4设计成定位在车辆的一侧上。在优选方式中,框架1的结构柱4定位在车辆的侧面上,而呈悬臂式在第二结构3上的第一结构2定位在框架的设计成位于车辆的端部的部分上。因此,第一结构2相对于竖向柱4(其上固定有结构2)像支架一样定位。
根据该结构的一个特征,框架1包括至少两个结构柱4,结构柱4由布置在竖向面中的框架的两个分支形成。根据该结构的这个特征,竖向柱4形成相对于彼此呈悬臂式的第一结构2和第二结构3之间的接合。根据该构造特征的一个方面,由所述柱4形成的竖向框架形成由框架围绕的乘客舱的开口,使得所述开口能够成为车辆乘客的通道。根据另一个特征,包括柱4的竖向框架形成设计成与车辆的第二模块相互作用的界面。
第一结构2在水平面中的位置的保持可以通过加强元件来优化。
根据第一实施例,所述加强元件可以形成在第一刚性结构2和结构柱4之间的连接结构处。这种连接结构的加强作用能够通过具有更大抗变形性(特别是在重力作用下弯曲)的结构来实现。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替代或补充的第二实施例,加强元件5由这样的固定结构形成:该结构的第一端固定到竖向结构柱4并且该结构的第二端固定到第一刚性结构2的相对于竖向结构柱4是远侧的部分。根据该第二实施例的一个特征,加强元件5由相对于竖向柱和/或第一刚性结构2倾斜安装的臂形成。因此,加强元件5由直臂形成,这能够加强第一刚性结构2相对于竖向柱4的保持就位并且使第一刚性结构2在第二刚性结构3上保持为悬臂式。
根据直臂结构的替代特征,加强元件5呈弯曲臂的形式,例如具有双曲线形式。
根据空间和空间要求的现有限制,形成加强元件5的臂可以定位在第一刚性结构2的上方或下方。当臂定位在第一刚性结构2上方时,臂的连接到竖向柱4的端部固定到竖向柱4的延伸部4b,该延伸部4b通向第一刚性结构2和竖向柱4的连接处上方。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集成有至少一个根据本发明的框架1的车辆。
根据该结构的一个特征,框架1连接到位于第一刚性结构2和第二刚性结构3之间的至少一个玻璃窗。应该注意的是,根据该结构特征的一个方面,框架1连接到通过连接元件连接的多个玻璃窗。所述连接元件不具有用于将第一刚性结构2相对于第二刚性结构3保持就位的任何结构作用。在没有这种结构作用的情况下,玻璃元件之间的所述连接元件可以具有足够窄的厚度,以限制由第一刚性悬臂式结构的定位所造成的可视性的阻碍。
根据该结构的另一个特征,框架1连接到第一刚性结构2和第二刚性结构3之间以及两个竖向结构柱4之间的玻璃窗。所述玻璃窗可以形成连续结构,该结构与第一刚性结构2和第二刚性结构3的框架的形状相匹配,以在车辆框架的周边上形成连续的玻璃壁。
当然,本发明不限于在附图中描述和表示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形成各种元件方面或通过替代等效技术,仍然可以进行修改。
Claims (9)
1.一种自支撑模块的框架(1),其布置成定位在车辆的形成乘客舱的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至少包括:
-至少形成所述乘客舱的上部的第一刚性结构(2),
-至少形成所述乘客舱的下部的第二刚性结构(3),
-至少一个竖向结构支撑柱(4),其在所述乘客舱的所述第一刚性结构(2)和所述第二刚性结构(3)之间提供接合,使得所述第一刚性结构(2)相对于所述第二刚性结构(3)呈悬臂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包括至少两个结构柱(4),每个柱(4)设计成定位在所述车辆的任一侧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包括至少两个结构柱(4),所述结构柱(4)由布置在竖向面中的框架的两个分支形成。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刚性结构(2)通过至少一个加强元件呈悬臂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元件(5)由这样的结构形成:该结构的第一端固定到所述竖向结构柱(4)并且该结构的第二端固定到所述第一刚性结构(2)的相对于所述竖向结构柱(4)是远侧的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4和5中任一项所述的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元件(5)由相对于所述竖向柱和/或所述第一刚性结构(2)倾斜安装的臂形成。
7.一种车辆,其集成至少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框架(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连接到位于所述第一刚性结构(2)和所述第二刚性结构(3)之间的至少一个玻璃窗。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连接到所述第一刚性结构(2)和所述第二刚性结构(3)之间以及两个竖向结构柱(4)之间的玻璃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FR1751806 | 2017-03-06 | ||
FR1751806A FR3063479B1 (fr) | 2017-03-06 | 2017-03-06 | Chassis de module autoporteur |
PCT/FR2018/050423 WO2018162817A1 (fr) | 2017-03-06 | 2018-02-22 | Chassis de module autoporteur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662691A true CN110662691A (zh) | 2020-01-07 |
Family
ID=587078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16414.XA Pending CN110662691A (zh) | 2017-03-06 | 2018-02-22 | 自支撑模块框架 |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3592632B1 (zh) |
CN (1) | CN110662691A (zh) |
AR (1) | AR111230A1 (zh) |
BR (1) | BR112019018356A2 (zh) |
CL (1) | CL2019002543A1 (zh) |
ES (1) | ES2934800T3 (zh) |
FR (1) | FR3063479B1 (zh) |
PL (1) | PL3592632T3 (zh) |
WO (1) | WO2018162817A1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216916B (de) * | 1962-06-02 | 1966-05-18 | Talbot Waggonfab | Geschlossener Wagenkasten fuer Schienen- und Strassenfahrzeuge des Gueter- und Personenverkehrs |
FR2468496A1 (fr) * | 1979-10-31 | 1981-05-08 | Honda Motor Co Ltd | Vehicule de petite taille comportant deux roues anterieures |
TWM329587U (en) * | 2007-10-12 | 2008-04-01 | jin-yun Fang | Combinational ring-type vehicle frame structure |
CN101700790A (zh) * | 2009-07-08 | 2010-05-05 | 丹东黄海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 复合式全承载客车车身 |
CN102501906A (zh) * | 2011-11-03 | 2012-06-20 | 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前置18米快速公交车空调状态驾驶区结构布置系统 |
CN102582689A (zh) * | 2012-02-24 | 2012-07-18 |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新能源公交客车全承载式车身结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756647A (en) * | 1971-07-12 | 1973-09-04 | British Leyland Truck & Bus | Motor vehicle body structure |
US6183034B1 (en) * | 1999-08-06 | 2001-02-06 | Fleetwood Enterprises, Inc. | Molded unitary front cap for a motor home |
US6231115B1 (en) * | 2000-01-28 | 2001-05-15 | Alfa Leisure, Inc. | Chassis for a fifth wheel travel trailer |
-
2017
- 2017-03-06 FR FR1751806A patent/FR3063479B1/fr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2-22 PL PL18710102.7T patent/PL3592632T3/pl unknown
- 2018-02-22 EP EP18710102.7A patent/EP3592632B1/fr active Active
- 2018-02-22 CN CN201880016414.XA patent/CN110662691A/zh active Pending
- 2018-02-22 BR BR112019018356A patent/BR112019018356A2/pt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8-02-22 ES ES18710102T patent/ES2934800T3/es active Active
- 2018-02-22 WO PCT/FR2018/050423 patent/WO2018162817A1/fr unknown
- 2018-03-06 AR ARP180100514A patent/AR111230A1/es unknown
-
2019
- 2019-09-04 CL CL2019002543A patent/CL2019002543A1/es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216916B (de) * | 1962-06-02 | 1966-05-18 | Talbot Waggonfab | Geschlossener Wagenkasten fuer Schienen- und Strassenfahrzeuge des Gueter- und Personenverkehrs |
FR2468496A1 (fr) * | 1979-10-31 | 1981-05-08 | Honda Motor Co Ltd | Vehicule de petite taille comportant deux roues anterieures |
TWM329587U (en) * | 2007-10-12 | 2008-04-01 | jin-yun Fang | Combinational ring-type vehicle frame structure |
CN101700790A (zh) * | 2009-07-08 | 2010-05-05 | 丹东黄海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 复合式全承载客车车身 |
CN102501906A (zh) * | 2011-11-03 | 2012-06-20 | 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前置18米快速公交车空调状态驾驶区结构布置系统 |
CN102582689A (zh) * | 2012-02-24 | 2012-07-18 |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新能源公交客车全承载式车身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S2934800T3 (es) | 2023-02-27 |
FR3063479A1 (fr) | 2018-09-07 |
EP3592632A1 (fr) | 2020-01-15 |
CL2019002543A1 (es) | 2020-05-08 |
BR112019018356A2 (pt) | 2020-04-07 |
WO2018162817A1 (fr) | 2018-09-13 |
EP3592632B1 (fr) | 2022-10-05 |
PL3592632T3 (pl) | 2023-03-13 |
FR3063479B1 (fr) | 2021-06-25 |
AR111230A1 (es) | 2019-06-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657283B (zh) | 车辆用支柱构造 | |
JP6015485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および該車両用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 |
US20100045072A1 (en) | Frame structure of automotive vehicle | |
JP6662338B2 (ja) | 車両用ピラー構造 | |
CN106985916B (zh) | 车身前部结构 | |
CN105292268A (zh) | 带天窗汽车的上部车体构造 | |
JP2019089447A (ja) | 車両用ピラー構造 | |
JP2006273057A (ja) | ピラー構造 | |
JP6563832B2 (ja) | 車両用ピラー構造 | |
CN103370258A (zh) | 车辆下部结构 | |
KR20210077367A (ko) | 차체 조립 구조 | |
CN110167774B (zh) | 具有天窗的机动车辆结构、车顶框架以及相应车顶 | |
CN103930339A (zh) | 纤维强化塑料制成的用于车辆的仪表板横梁 | |
MX2014011575A (es) | Panel de acabado para cluster de instrumentos con costuras de rotura. | |
JP6873226B2 (ja) | 車両の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用の支持装置およびこのような支持装置を備えた車両 | |
CN110662691A (zh) | 自支撑模块框架 | |
JP2013006519A (ja) | 車体上部構造 | |
RU91037U1 (ru) | Система крепления стеклоочистителя автомобиля | |
CN212074223U (zh) | 一种前风窗横梁总成及车辆 | |
US11787273B2 (en) | Roof module for a vehicle roof of a passenger vehicle | |
JP5751435B2 (ja) | 車体の側面構造 | |
JP6916323B2 (ja) | 180°運転手視野確保可能な新型自動車 | |
JP2008302911A (ja) | 車体構造 | |
EP0842805A2 (en) | A motor-vehicle dashboard | |
KR101890617B1 (ko) | 칵핏모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