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51202A - 上方用光扩散片及具备该上方用光扩散片的背光单元 - Google Patents

上方用光扩散片及具备该上方用光扩散片的背光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51202A
CN110651202A CN201880033511.XA CN201880033511A CN110651202A CN 110651202 A CN110651202 A CN 110651202A CN 201880033511 A CN201880033511 A CN 201880033511A CN 110651202 A CN110651202 A CN 1106512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diffusion
sheet
resin
light
diffusion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3351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51202B (zh
Inventor
野中忠幸
宫本佳奈
前田裕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WA Co Ltd
Keiwa Inc
Original Assignee
EW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WA Co Ltd filed Critical EW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6512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512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512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512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02F1/133607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the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 including light directing or refracting elements, e.g. prisms or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2/00Systems of lighting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main groups F21S4/00 - F21S10/00 or F21S19/00, e.g. of modular construc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1Diffusing sheet or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4Diffusing, scattering, diffract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4Diffusing, scattering, diffracting elements
    • G02F1/133507Films for enhancing the luminan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3Prismatic sheet or layer; Brightness enhancement element, sheet or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3Direct backlight with LE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36Micro- or nanomateri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3/00Function characteristic
    • G02F2203/03Function characteristic scatter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配置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单元中的棱镜片的表面侧的上方用光扩散片,具备基材层和层叠于基材层的表面侧的光扩散层;光扩散层具有树脂基质和分散在树脂基质中的树脂珠;树脂珠包含平均粒径D50为1.9μm以上3.3μm以下的第一树脂珠群和具有较第一树脂珠群的平均粒径D50大的平均粒径D50的第二树脂珠群;第二树脂珠群占树脂珠整体的质量比率为30%以上50%以下;光扩散层的涂覆量大于1.7g/m2小于3.0g/m2

Description

上方用光扩散片及具备该上方用光扩散片的背光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上方用光扩散片及具备该上方用光扩散片的背光单元。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藉由有效利用薄型、轻量、低耗电等特征而多用作平板显示器,其用途在电视、个人计算机、智能手机等手机终端、平板终端等便携型信息终端等中逐年扩大。
这种液晶显示装置普遍采用从背面侧照射液晶面板的背光方式,配备有端缘入光(edge light)型(侧光(side light)型)、直下型等背光单元。这种液晶显示装置所具备的端缘入光型背光单元101一般如图5所示,具备光源102、以端部沿着该光源102的形式配置的方形板状的导光板103、重叠配置于该导光板103的表面侧的多枚光学片104和配置于导光板103的背面侧的反射片105。导光板103一般为合成树脂制,采用聚碳酸酯、丙烯酸树脂等作为主成分。作为光源102,使用LED(发光二极管)、冷阴极管等,从小型化及节能化等观点出发目前普遍为LED。又,作为光学片104,使用:(1)重叠于导光板103的表面侧,主要具有光扩散功能的下方用光扩散片106;(2)重叠于下方用光扩散片106的表面侧,具有朝向法线方向侧的折射功能的棱镜片107;(3)重叠于棱镜片107的表面侧,通过使光线略微扩散来抑制由棱镜片107的棱镜部的形状等引起的亮度不均的上方用光扩散片108(参照日本特开2005-77448号公报)。又,作为该上方用光扩散片,通常具备基材层与光扩散层,所述光扩散层层叠于该基材层的表面侧,具有树脂基质及树脂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774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已知这种以往的上方用光扩散片如果用于被促进了液晶面板的像素间距的极小化的液晶显示装置,则会产生由与配置于上方用光扩散片的表面侧的液晶面板的像素间距的干渉引起的闪烁(也称为“耀眼”、“颗粒感(graininess)”、“闪光(shimmering)”、“光的干涉”、“不均”、“亮点”)。
上述那样的问题只要是光扩散片则对于配置于任何位置的光扩散片(例如,位于较上方用光扩散片靠液晶面板的正面侧处的正面用光扩散片)来说都会发生,但由于各光扩散片的目的不同,对于要求高光扩散性的上方用光扩散片,无法直接应用与其他光扩散片相同的技术。
即,例如由于正面用光扩散片上入射有预先被上方用光扩散片扩散的光,因此正面用光扩散片自身的光扩散性并不重要。因此,正面用光扩散片的情况下容许低雾度(haze)值。然而,上方用光扩散片中,该上方用光扩散片的光扩散性是决定液晶面板整体的来自光源的光的光扩散性的重大主因,因此上方用光扩散片的光扩散性必须高,不能降低雾度值。又,由于正面用光扩散片需要硬涂性,因此为了显现出该硬涂性需要增大该正面用光扩散片的涂覆量。因此,如果将这样的涂覆量直接应用于上方用光扩散片会容易产生闪烁。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保持作为上方用光扩散片所需的高光扩散性,同时抑制闪烁的发生的上方用光扩散片及具备该上方用光扩散片的背光单元。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一形态的上方用光扩散片是配置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单元中的棱镜片的表面侧的上方用光扩散片,具备基材层和层叠于所述基材层的表面侧的光扩散层;所述光扩散层具有树脂基质和分散在所述树脂基质中的树脂珠;所述树脂珠包含平均粒径D50为1.9μm以上且3.3μm以下的第一树脂珠群和具有比所述第一树脂珠群的平均粒径D50大的平均粒径D50的第二树脂珠群;所述第二树脂珠群占所述树脂珠整体的质量比率为30%以上且50%以下;所述光扩散层的涂覆量大于1.7g/m2且小于3.0g/m2
根据上述结构,光扩散层具有树脂基质及树脂珠,因此在该光扩散层的表面形成有由树脂珠引起的凹凸。因此,该上方用光扩散片藉由该凹凸使从背面侧入射的光线扩散,由此能抑制由棱镜片的突条棱镜部的形状等引起的亮度不均。
又,包含树脂珠的平均粒径较小的第一树脂珠群和树脂珠的平均粒径大于第一树脂珠群的第二树脂珠群,且使它们的质量比率处于上述范围内,由此能保持光扩散性且防止上方用光扩散片受损。即,如果第二树脂珠群的质量比率高于上述范围的上限则雾度值降低,无法保持作为上方用光扩散片的光扩散性。另一方面,如果第二树脂珠群的质量比率低于上述范围的下限则上方用光扩散片的表面容易受损。
此外,通过使光扩散层的涂覆量处于上述范围内,能保持高雾度值地抑制闪烁的发生。即,如果光扩散层的涂覆量高于上述范围的上限则树脂珠会埋入树脂基质,使雾度值降低。又,涂覆量多会使得容易发生光扩散层中树脂珠的偏聚,容易发生闪烁。另一方面,如果光扩散层的涂覆量低于上述范围的下限则树脂珠容易剥落,或雾度值过高,亮度下降。
由上,通过使第一树脂珠群及第二树脂珠群的质量比率和光扩散层的涂覆量处于上述范围内,能保持作为上方用光扩散片所需的高光扩散性且抑制闪烁的发生。
也可以是所述光扩散层中,厚度方向上不存在所述树脂珠的区域的厚度的最小值为大于0且在1μm以下。如果厚度方向上不存在树脂珠的光扩散层(树脂基质)的厚度的最小值比1μm厚,则树脂珠(单体)埋入树脂基质的比例较大,从而无法按原来的设计那样形成树脂珠的凸形状。即,光扩散层中由树脂珠生成的凸部变低,光扩散性能下降。因此,通过使上述厚度的最小值为大于0且在1μm以下,能更有效地抑制闪烁的发生。
也可以是所述光扩散层中所述树脂珠的质量含有率为37%以上且47%以下。如果树脂珠的质量含有率较低,低于该范围的下限,则雾度值降低,容易发生闪烁。另一方面,如果树脂珠的质量含有率较高,高于该范围的上限,则会使雾度值过高,使亮度降低。因此,通过使光扩散层中树脂珠的质量含有率处于上述范围,能抑制闪烁的发生且获得高亮度。
也可以是所述第二树脂珠群的平均粒径D50为5.0μm以上且6.5μm。
又,本发明其他形态的背光单元具备:将从端面入射的光线向表面侧引导的导光片;朝所述导光片的端面照射光线的光源;重叠于所述导光片的表面侧的下方用光扩散片;配置于所述下方用光扩散片的表面侧的棱镜片;和重叠于所述棱镜片的表面侧的上方用光扩散片;作为所述上方用光扩散片,使用上述结构的上方用光扩散片。
该背光单元在棱镜片的表面侧重叠有上述结构的上方用光扩散片,因此藉由该上方用光扩散片的光扩散层表面形成的凹凸使从棱镜片射出的光线扩散,由此能抑制由棱镜片的棱镜部的形状等引起的亮度不均。又,使第一树脂珠群及第二树脂珠群的质量比率和光扩散层的涂覆量处于上述范围内,由此能保持作为上方用光扩散片所需的高光扩散性且抑制闪烁的发生。
另外,本发明中“表面侧”意味着液晶显示装置的观看者侧,“背面侧”意味着其相反侧。
发明效果:
如以上说明,本发明的上方用光扩散片及背光单元能保持作为上方用光扩散片所需的高光扩散性且抑制闪烁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背光单元的断面示意图;
图2是示出图1的背光单元的上方用光扩散片及棱镜片的配置状态的断面示意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变形例的上方用光扩散片的断面示意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模块的断面示意图;
图5是示出以往的端缘入光型背光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图6A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6的光扩散片的断面的激光显微镜图;
图6B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7的光扩散片的断面的激光显微镜图;
图7A是示出比较例6的光扩散片的断面的激光显微镜图;
图7B是示出比较例7的光扩散片的断面的激光显微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适当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背光单元]
图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单元具备棱镜片4和配置于棱镜片4的表面侧的上方用光扩散片5。该背光单元是端缘入光型背光单元,具备将从端面入射的光线引导至表面侧的导光片1、朝导光片1的端面照射光线的光源2、重叠于导光片1的表面侧的下方用光扩散片3、配置于下方用光扩散片3的表面侧的棱镜片4和重叠于棱镜片4的表面侧的上方用光扩散片5。又,该背光单元还具备配置于导光片1的背面侧的反射片6。下方用光扩散片3使从背面侧入射的光线边扩散边向法线方向侧聚光(聚光扩散)。棱镜片4使从背面侧入射的光线向法线方向侧折射。上方用光扩散片5使从背面侧入射的光线扩散从而抑制由棱镜片4的棱镜部的形状等引起的亮度不均,并且抑制由与配置于上方用光扩散片5的表面侧的液晶面板(未图示)的像素间距的干渉引起的闪烁的发生。反射片6使从导光片1的背面侧射出的光线在表面侧反射并再度入射至导光片1。
<上方用光扩散片>
上方用光扩散片5配置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单元中的棱镜片4的表面侧,本实施形态中尤其直接(不经由其他的片等)重叠于棱镜片4的表面。上方用光扩散片5具备基材层11与层叠于基材层11的表面侧的光扩散层12。上方用光扩散片5构成为基材层11及直接层叠于基材层11的表面的光扩散层12的两层构造体。
(基材层)
基材层11由于要使光线透过,因此以透明,尤其是无色透明的合成树脂为主成分形成。作为基材层11的主成分,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烯烃、醋酸纤维素、耐候性氯乙烯等。其中,优选的是透明性优异、强度高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特别优选的是弯曲性能经改善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另外,“主成分”是指含量最多的成分,例如是指含量在50%以上的成分。
作为基材层11的平均厚度的下限,优选10μm,更优选35μm,进一步优选50μm。另一方面,作为基材层11的平均厚度的上限,优选500μm,更优选250μm,进一步优选188μm。如果基材层11的平均厚度不足上述下限,恐怕会在由涂覆形成光扩散层12时发生卷曲。相反地,如果基材层11的平均厚度超过上述上限,则恐怕会使液晶显示装置的亮度降低,并且恐怕会不符合液晶显示装置薄型化的要求。另外,“平均厚度”是指任意十个点的厚度的平均值。
(光扩散层)
光扩散层12构成该上方用光扩散片5的最表面。光扩散层12具有树脂基质13与分散在树脂基质13中的树脂珠14。光扩散层12大致等密度地分散含有树脂珠14。树脂珠14被树脂基质13包围。光扩散层12通过表面形成的微小的凹凸使光线向外部扩散。
作为光扩散层12的平均厚度的下限,为2μm,更优选3μm。另一方面,作为光扩散层12的平均厚度的上限,为9μm,更优选7μm,进一步优选5μm。如果光扩散层12的平均厚度不足上述下限,则无法通过树脂基质13恰当地固定树脂珠14,恐怕树脂珠14会从光扩散层12脱落。相反地,如果光扩散层12的平均厚度超过上述上限,则在光扩散层12表面上难以形成微小且高密度的凹凸,其结果是恐怕无法充分抑制由与配置于该上方用光扩散片5的表面侧的液晶面板的像素间距的干渉引起的闪烁的发生。
树脂基质13由于要使光线透过,因此以透明,尤其是无色透明的合成树脂为主成分形成。作为上述合成树脂,例如可列举热固化型树脂、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树脂等。其中,作为上述合成树脂,优选的是容易如后所述地将树脂珠14以从基材层11的表面分离的状态进行保持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树脂。
作为上述热固化性树脂,例如可列举环氧树脂、硅树脂、酚树脂、尿素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醇酸树脂、聚酰亚胺树脂、丙烯酸树脂、酰胺官能性共聚物、聚氨酯树脂等。
作为上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树脂,可列举藉由照射紫外线进行交联、固化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和藉由照射电子束进行交联、固化的电子束固化型树脂等,可以从聚合性单体及聚合性低聚物中适当选择使用。其中,作为上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树脂,优选的是改善与基材层11的密合性且容易防止树脂珠14从光扩散层12脱落的丙烯酸系、聚氨酯系或丙烯酸聚氨酯系紫外线固化型树脂。
作为上述聚合性单体,适合使用分子中具有自由基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其中优选的是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作为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只要是分子内具有两个以上的乙烯性不饱和键的(甲基)丙烯酸酯,就并无特别限定。具体而言,可列举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羟基特戊酸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环戊基二(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二环戊烯基二(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乙烷改性磷酸二(甲基)丙烯酸酯、烯丙基化环己基二(甲基)丙烯酸酯、异氰脲酸酯(isocyanurate)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乙烷改性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丙酸改性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丙烷改性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丙酸改性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乙烷改性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等。这些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其中,优选的是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
又,除了上述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以外,为了粘度的降低等目的,还可以进一步含有单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作为该单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可列举(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等。这些单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混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上述聚合性低聚物,可列举分子中具有自由基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低聚物,例如可列举环氧(甲基)丙烯酸酯系低聚物、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系低聚物、聚酯(甲基)丙烯酸酯系低聚物、聚醚(甲基)丙烯酸酯系低聚物等。
上述环氧(甲基)丙烯酸酯系低聚物例如可以通过使(甲基)丙烯酸与较低分子量的双酚型环氧树脂、酚醛型环氧树脂等的环氧乙烷环反应进行酯化得到。又,也可以使用利用二元羧酸酐对该环氧(甲基)丙烯酸酯系低聚物进行部分改性得到的羧基改性型环氧(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上述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系低聚物例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得到:用(甲基)丙烯酸对由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等与聚异氰酸酯的反应得到的聚氨酯低聚物进行酯化。上述聚酯(甲基)丙烯酸酯系低聚物例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得到:用(甲基)丙烯酸对由多元羧酸与多元醇的缩合得到的两末端具有羟基的聚酯低聚物的羟基进行酯化。又,上述聚酯(甲基)丙烯酸酯系低聚物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得到:用(甲基)丙烯酸将对多元羧酸赋予烯化氧(alkylene oxide)而得到的低聚物的末端的羟基进行酯化。上述聚醚(甲基)丙烯酸酯系低聚物可以通过用(甲基)丙烯酸对聚醚多元醇的羟基进行酯化得到。
又,作为上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树脂,也适合使用紫外线固化型环氧树脂。作为上述紫外线固化型环氧树脂,例如可列举双酚A型环氧树脂、缩水甘油醚型环氧树脂等固化物。该上方用光扩散片5藉由树脂基质13的主成分为紫外线固化型环氧树脂,由此抑制固化时的体积收缩,容易在基材层11的表面侧形成希望的凹凸形状。又,该上方用光扩散片5藉由树脂基质13的主成分为紫外线固化型环氧树脂,能提高树脂基质13的柔软性从而提高对配置于该上方用光扩散片5的表面的液晶面板等的耐损性。此外,使用紫外线固化型环氧树脂作为上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树脂时,优选的是不含上述(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甲基)丙烯酸酯系低聚物等其他的聚合性单体及聚合性低聚物。藉此,能进一步提高树脂基质13的柔软性从而进一步改善耐损性。
使用紫外线固化型树脂作为上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树脂时,优选的是对100质量份的树脂添加0.1质量份以上5质量份以下左右的光聚合用引发剂。作为光聚合用引发剂,并无特别限定,对于分子中具有自由基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聚合性单体、聚合性低聚物等,例如可列举二苯甲酮、苯偶酰、米蚩酮、2-氯噻吨酮、2,4-二乙基噻吨酮、安息香乙醚、安息香异丙醚、安息香异丁醚、2,2-二乙氧基苯乙酮、安息香双甲醚、2,2-二甲氧基-1,2-二苯乙烷-1-酮、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丙酮-1、1-[4-(2-羟基乙氧基)-苯基]-2-羟基-2-甲基-1-丙烷-1-酮、双(环戊二烯基)-双[2,6-二氟-3-(吡咯-1-基)苯基]钛、2-苯偶酰-2-二甲基氨基-1-(4-吗啉基苯基)-丁酮-1、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等。又,对于分子中具有阳离子聚合性官能团的聚合性低聚物等,可列举芳香族锍盐、芳香族重氮盐、芳香族碘盐、茂金属化合物、安息香磺酸酯等。另外,这些化合物可以各个单体使用,也可以混合多种使用。
另外,树脂基质13除了上述合成树脂以外,还可以含有添加材料。作为添加剂,例如可列举硅系添加剂、氟系添加剂、抗静电剂等。又,作为树脂基质13中相对于100质量份上述合成树脂成分的上述添加剂的固形物成分换算的含量,例如可以为0.05质量份以上5质量份以下。
树脂珠14是具有使光线透射扩散的性质的树脂粒子。树脂珠14以透明,尤其是无色透明的合成树脂为主成分形成。作为树脂珠14的主成分,例如可列举丙烯酸树脂、丙烯腈树脂、聚氨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酰胺、聚丙烯腈等。其中,优选的是透明性高的丙烯酸树脂,特别优选的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树脂珠14的形状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球状、立方状、针状、棒状、纺锤形状、板状、鳞片状、纤维状等,其中优选的是光扩散性优异的球状。
光扩散层12的树脂珠14可以与基材层11的表面抵接,但是优选的是实质上与基材层11的表面分离。该上方用光扩散片5例如可使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树脂作为树脂基质13的主成分,将在该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树脂中分散有树脂珠14的涂覆液涂布于基材层11的表面,在树脂珠14与基材层11的表面分离的状态下使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树脂固化,由此将树脂珠14以从基材层11的表面分离的状态进行固定。该上方用光扩散片5藉由树脂珠14实质上与基材层11表面分离,能轻易地在光扩散层12的表面形成微小且高密度的凹凸,从而恰当地抑制由与液晶面板的像素间距的干渉引起的闪烁的发生。另外,“树脂珠与基材层的表面分离”为还包含以下内容的概念:不与基材层的表面直接抵接的树脂珠,该树脂珠是与和基材层的表面抵接的树脂珠抵接的其他树脂珠。又,对于树脂珠是否与基材层的表面分离,能通过例如由激光显微镜观察上方用光扩散片的厚度方向的断面来确认。
树脂珠14包含平均粒径D50彼此不同的第一树脂珠群14a及第二树脂珠群14b。另外,平均粒径D50意味着各树脂珠群中的粒径分布的中位数(中央)值。
例如,第一树脂珠群14a的平均粒径D50为1.9μm以上3.3μm以下。如果第一树脂珠群14a的平均粒径D50不足上述下限,则光扩散层12表面的凹凸过小从而光扩散性不足,恐怕无法充分抑制由棱镜片4的棱镜部的形状等引起的亮度不均及由与液晶面板的像素间距的干渉引起的闪烁的发生。相反地,如果第一树脂珠群14a的平均粒径D50超过上述上限,则光扩散层12表面会过度形成大量较大的凹凸,恐怕无法充分抑制由与液晶面板的像素间距的干渉引起的闪烁的发生。
第二树脂珠群14b的平均粒径D50具有大于第一树脂珠群14a的平均粒径D50的值。例如,第二树脂珠群14b的平均粒径D50为5.0μm以上且6.5μm以下。如果第二树脂珠群14b的平均粒径D50不足上述下限,则与第二树脂珠群14b的平均粒径D50的差过小从而光扩散层12表面容易受损,上方用光扩散片5的装配成品率较差。相反地,如果第二树脂珠群14b的平均粒径D50超过上述上限,则与第二树脂珠群14b的平均粒径D50的差过大,在制造光扩散层12时,在向基材层11涂布含有树脂珠14及树脂基质13和溶剂的溶液时容易产生涂布不均。涂布不均属于闪烁发生的原因。
像这样,通过混合使用平均粒径D50彼此不同的多种树脂珠群,能形成抑制闪烁的发生且表面难以受损的上方用光扩散片5。即,藉由平均粒径D50较小的第二树脂珠群能抑制闪烁的发生,而藉由平均粒径D50较大的第一树脂珠群能防止对光扩散层12的表面的损伤。
第二树脂珠群14b占树脂珠14整体的质量比率为30%以上50%以下,优选例如40%。即,第二树脂珠群14b相对于第一树脂珠群14a的质量比率为0.43以上1.0以下,优选例如0.65。第二树脂珠群14b的质量比率高于上述范围的上限则雾度值降低,无法保持作为上方用光扩散片5的光扩散性。另一方面,第二树脂珠群14b的质量比率低于上述范围的下限则上方用光扩散片5的表面容易受损,容易发生闪烁。因此,通过使第二树脂珠群14b占树脂珠14整体的质量比率处于上述范围内,能保持光扩散性且防止上方用光扩散片5受损。
光扩散层12的涂覆量大于1.7g/m2小于3.0g/m2,优选例如2.5g/m2。另外,光扩散层12的涂覆量意味着在向基材层11涂布含有树脂珠14及树脂基质13和溶剂的溶液之后,使其干燥而将溶剂蒸发后的以树脂珠14及树脂基质13为主成分的光扩散层12的每单位面积的重量。如果光扩散层12的涂覆量高于上述范围的上限则光扩散层12的厚度增加,树脂珠14会埋入树脂基质13中。其结果是,相邻的树脂珠14的间距变大,雾度值降低。又,涂覆量多会使得容易发生光扩散层12中树脂珠14的偏聚,容易发生闪烁。另一方面,如果光扩散层12的涂覆量低于上述范围的下限则光扩散层12的厚度变薄,从而无法通过树脂基质13恰当地固定树脂珠14。其结果是,树脂珠14容易从光扩散层12上剥落。又,在树脂珠14脱落时容易产生树脂珠14的偏聚,容易发生闪烁,或相邻的树脂珠14的间距变小从而使雾度值过高,亮度下降。因此,通过使光扩散层12的涂覆量处于上述范围内,能在保持高且适当的雾度值的状态下,抑制闪烁的发生。
如上,根据上述结构,树脂珠14包含平均粒径较小的第一树脂珠群14a和平均粒径大于第一树脂珠群14a的第二树脂珠群14b,并使它们的质量比率处于上述范围内,由此能保持光扩散性且防止上方用光扩散片5受损。此外,通过使光扩散层12的涂覆量处于上述范围内,能保持高且适当的雾度值地抑制闪烁的发生。因此,通过使第一树脂珠群14a及第二树脂珠群14b的质量比率和光扩散层12的涂覆量分别处于上述范围内,能保持作为上方用光扩散片5所需的高光扩散性且抑制闪烁的发生。
光扩散层12中树脂珠14(第一树脂珠群14a及第二树脂珠群14b的总量)的质量含有率为37%以上47%以下,优选例如41%以上45%以下,更优选例如42.7%。如果树脂珠14的质量含有率较低,低于上述范围的下限,则雾度值降低,容易发生闪烁。另一方面,如果树脂珠14的质量含有率较高,高于该范围的上限,则会使雾度值过高,使亮度降低。因此,通过使光扩散层12中树脂珠14的质量含有率处于上述范围,能抑制闪烁的发生且获得高亮度。
光扩散层12中,厚度方向上不存在树脂珠14的区域、即厚度方向上仅存在树脂基质13的区域的厚度的最小值可以是1μm以下。如果厚度方向上不存在树脂珠14的光扩散层12(仅有树脂基质13的层)的厚度的最小值比1μm厚,则树脂珠14埋入树脂基质13内的面积较多,无法按原来的设计那样形成树脂珠14的凸形状。即,光扩散层12中由树脂珠14生成的凸部变低,光扩散性能下降。因此,通过使上述厚度的最小值在1μm以下能更有效地抑制闪烁的发生。
树脂珠14每单位面积的密度优选12000个/mm2以上20000个/mm2以下,进一步优选例如15400个/mm2。如果树脂珠14每单位面积的密度不足上述下限,恐怕会无法充分抑制由棱镜片4的突条棱镜部的形状等引起的亮度不均,并且恐怕会使光扩散层12表面的凹凸的高密度化不足,从而无法充分抑制由与液晶面板的像素间距的干渉引起的闪烁的发生。相反地,如果树脂珠14每单位面积的密度超过上述上限,恐怕会令从背面侧入射的光线过度扩散从而使液晶显示装置的亮度降低。
作为树脂珠14的体积基准粒度分布的粒径的变异系数的上限,优选42%,更优选41%,进一步优选40%,特别优选39%。如果上述变异系数超过上述上限,恐怕会在光扩散层12表面过度形成大量较大的凹凸,从而无法充分抑制由与液晶面板的像素间距的干渉引起的闪烁的发生。另一方面,作为上述变异系数的下限,优选30%,更优选35%。如果上述变异系数不足上述下限,恐怕会使光扩散层12表面的凹凸过度均一化,从而无法使光线恰当地扩散。
作为树脂珠14的折射率的下限,优选1.46,更优选1.48。另一方面,作为树脂珠14的折射率的上限,优选1.60,更优选1.59。像这样,通过使树脂珠14的折射率处于上述范围内,能适当调节与树脂基质13的折射率差,由此易于抑制后述由棱镜片4的突条棱镜部16的形状等引起的亮度不均。另外,“折射率”是指波长589.3nm的光(钠的D线)的折射率。
作为该上方用光扩散片5的雾度值的下限,优选50%,更优选52%。另一方面,作为该上方用光扩散片5的雾度值的上限,优选70%,更优选68%。如果该上方用光扩散片5的雾度值不足上述下限,恐怕会无法充分抑制由棱镜片4的突条棱镜部的形状等引起的亮度不均及由与液晶面板的像素间距的干渉引起的闪烁的发生。相反地,如果该上方用光扩散片5的雾度值超过上述上限,恐怕会使液晶显示装置的亮度不足。另外,“雾度值”是指按照JIS-K7361:2000测量到的值。
<棱镜片>
棱镜片4由于要使光线透过,因此以透明,尤其是无色透明的合成树脂为主成分形成。棱镜片4具有基材层15和由层叠于基材层15表面的多个突条棱镜部16组成的突起列。突条棱镜部16呈条纹状层叠于基材层15的表面。突条棱镜部16是背面与基材层15的表面接触的三棱柱状体。
作为棱镜片4的厚度(从基材层15的背面到突条棱镜部16的顶点的高度)的下限,优选50μm,更优选70μm。另一方面,作为棱镜片4的厚度的上限,优选200μm,更优选180μm。又,作为棱镜片4的突条棱镜部16的间距p(参照图2)的下限,优选20μm,更优选30μm。另一方面,作为棱镜片4的突条棱镜部16的间距p的上限,优选100μm,更优选60μm。又,作为突条棱镜部16的顶角,优选85°以上95°以下。此外,作为突条棱镜部16的折射率的下限,优选1.5,更优选1.55。另一方面,作为突条棱镜部16的折射率的上限,优选1.7。
另外该背光单元并不限于仅有一枚棱镜片4,也可以是还具有与棱镜片4重叠的其他棱镜片。又,这种情况下,理想是棱镜片4的多个突条棱镜部16的棱线与其他棱镜片的多个突条棱镜部的棱线正交。像这样,使棱镜片4的突条棱镜部16的棱线和其他棱镜片的突条棱镜部的棱线正交,由此能通过一方棱镜片使从下方用光扩散片3入射的光线向法线方向侧折射,进而通过另一方棱镜片使从一方棱镜片射出的光线折射为相对于上方用光扩散片5的背面大致垂直地行进。另外,上述其他棱镜片的形成材料、厚度、突条棱镜部的间距、突条棱镜部的顶角及突条棱镜部的折射率可与棱镜片4相同。
<导光片>
导光片1是使从光源2射出的光线向内部传播并从表面射出的片状的光学构件。导光片1可以是形成为断面大致楔形状,也可以是形成为大致平板状。导光片1由于要具有透光性,因此以透明,尤其是无色透明的树脂为主成分形成。作为导光片1的主成分,并无特别限定,可列举:透明性、强度等优异的聚碳酸酯;或透明性、耐擦伤性等优异的丙烯酸树脂等合成树脂。其中,作为导光片1的主成分优选聚碳酸酯。聚碳酸酯透明性优异且折射率高,因此容易在与空气层(在与配置于导光片1的表面侧的下方用光扩散片3的间隙形成的层以及在与配置于导光片1的背面侧的反射片6的间隙形成的层)的界面发生全反射,能高效地传播光线。又,聚碳酸酯具有耐热性,因此难以发生由光源2的放热导致的劣化等。
<光源>
光源2配置为照射面与导光片1的端面相向(或抵接)。作为光源2,可使用各种光源,例如可使用发光二极管(LED)。具体而言,作为该光源2,可使用将多个发光二极管沿导光片1的端面配置而成的光源。
<下方用光扩散片>
下方用光扩散片3具有基材层17、配置于基材层17的表面侧的光扩散层18和配置于基材层17的背面侧的粘附(sticking)防止层19。下方用光扩散片3的基材层17可以是与上述上方用光扩散片5的基材层11相同的构成。下方用光扩散片3的光扩散层18具有光扩散材料及其树脂基质。
<反射片>
作为反射片6,可列举:使聚酯等基材树脂中分散含有填充物(filler)而得到的白色片;或藉由将铝、银等金属蒸镀于由聚酯等形成的膜的表面而提高了镜面反射(regularreflection)性的镜面片等。
<优点>
根据本实施形态的上方用光扩散片5,由于光扩散层12具有树脂基质13及树脂珠14,所以在该光扩散层12的表面形成有由树脂珠14引起的凹凸。因此,该上方用光扩散片5藉由该凹凸使从背面侧入射的光线扩散,由此能抑制由棱镜片4的突条棱镜部16的形状等引起的亮度不均。又,树脂珠14包括平均粒径较小的第一树脂珠群14a和平均粒径大于第一树脂珠群14a的第二树脂珠群14b,并使它们的质量比率处于上述范围内,由此能保持光扩散性且防止上方用光扩散片5受损。此外,通过使光扩散层12的涂覆量处于上述范围内,能保持高雾度地抑制闪烁的发生。由上,通过使第一树脂珠群14a及第二树脂珠群14b的质量比率和光扩散层12的涂覆量处于上述范围内,能保持作为上方用光扩散片5所需的高光扩散性且抑制闪烁的发生。
又,根据本实施形态的背光单元,在棱镜片4的表面侧重叠有上述上方用光扩散片5,因此藉由上方用光扩散片5的光扩散层12表面形成的凹凸使从棱镜片4射出的光线扩散,由此能抑制由棱镜片4的突条棱镜部16的形状等引起的亮度不均。又,该背光单元中,该上方用光扩散片5含有树脂珠14的平均粒径较小的第一树脂珠群14a与树脂珠的平均粒径大于第一树脂珠群14a的第二树脂珠群14b,且它们的质量比率处于上述范围内,因此能保持光扩散性且防止上方用光扩散片受损。
<上方用光扩散片的制造方法>
本实施形态的上方用光扩散片5的制造方法具备形成构成基材层11的片体的工序(基材层形成工序)和使光扩散层12层叠于该片体的一面侧的工序(光扩散层层叠工序)。
(基材层形成工序)
作为上述基材层形成工序,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将熔融的热塑性树脂从T模挤出成型,接着使该挤出成型体在层长度方向及层宽度方向上延伸从而形成片体的方法。作为使用T模的公知的挤出成型法,例如可列举抛光辊法、冷却辊法等。又,作为片体的延伸方法,例如可列举管状膜双轴拉伸法、平膜双轴拉伸法等。
(光扩散层层叠工序)
上述光扩散层层叠工序包括:制备含有树脂基质13及树脂珠14的涂覆液的工序(制备工序);将上述制备工序制备的涂覆液涂布于上述片体的一面侧的工序(涂布工序);和使上述涂布工序涂布的涂覆液干燥及固化的工序(固化工序)。
上述制备工序中,制备将树脂基质13和含有第一树脂珠群14a及第二树脂珠群14b的树脂珠14与溶剂混合的溶液(涂覆液)。作为溶剂,例如可使用甲基乙基酮、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
又,例如,使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树脂作为树脂基质13的主成分。藉此,在上述涂布工序涂布涂覆液之后,通过上述固化工序例如照射紫外线,能容易地使该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树脂较快地固化。因此,容易在树脂珠14从片体的一方的面分离的状态下使该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树脂固化,由此将树脂珠14以从片体的一方的面分离的状态固定。
又,上述制备工序制备的涂覆液(即,干燥前的状态)中的树脂珠14及树脂基质13的质量含有率(涂覆液中固形物成分的质量含有率)在50%以上60%以下,优选例如55%。
如果涂覆液的溶剂量较少,树脂珠14及树脂基质13的质量含有率高于该范围的上限,则无法将干燥后的涂覆量抑制在前述的范围内,从而雾度值降低,容易发生闪烁。另一方面,如果涂覆液的溶剂量较多,树脂珠14及树脂基质13的质量含有率低于该范围的下限,则涂覆液的比重下降,所以比重较高的树脂珠14容易沉降。因此,向基材层11涂布涂覆液之后,在干燥的工序中树脂珠14流动,形成的光扩散层12中树脂珠14容易发生偏聚。其结果是,容易发生闪烁。因此,通过使涂覆液中树脂珠14及树脂基质13的质量含有率处于上述范围,能进一步有效地抑制闪烁的发生。
另外,本实施形态的上方用光扩散片的制造方法可以在上述光扩散层层叠工序之前,还具备对上述片体的层叠光扩散层一侧的面实施电晕放电处理、臭氧处理、低温等离子体处理、辉光放电处理、氧化处理、底涂层(primer coat)处理、下涂层(under coat)处理、增粘涂层(anchor coat)处理等的表面处理工序。
[上方用光扩散片的变形例]
图3的上方用光扩散片25可代替图1的上方用光扩散片5地用于图1的背光单元。本变形例的上方用光扩散片25使从背面侧入射的光线作些许程度扩散从而抑制由棱镜片的突条棱镜部的形状等引起的亮度不均且抑制由与上方用光扩散片25的表面侧配置的液晶面板(未图示)的像素间距的干渉引起的闪烁的发生。上方用光扩散片25具备基材层11、层叠于基材层11的表面侧的光扩散层12和层叠于基材层11的背面侧的粘附防止层26。上方用光扩散片25构成为基材层11、直接层叠于基材层11的表面的光扩散层12及直接层叠于基材层11的背面的粘附防止层26的三层构造体。上方用光扩散片25的基材层11及光扩散层12与图1的上方用光扩散片5相同,因此标以同一符号并省略说明。
(粘附防止层)
粘附防止层26构成本变形例的上方用光扩散片25的背面。粘附防止层26由于要使光线透过,因此以透明,尤其是无色透明的合成树脂为主成分形成。粘附防止层26构成为背面平坦且厚度大致均一的膜状。粘附防止层26形成为与该上方用光扩散片25的背面侧配置的棱镜片的突条棱镜部的顶部局部抵接的结构,由此防止与棱镜片的粘附。作为粘附防止层26的主成分,例如可列举聚碳酸酯、丙烯酸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聚烯烃、环烯烃聚合物、环烯烃共聚物、醋酸纤维素、耐候性氯乙烯、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树脂等。其中,优选的是可提高该上方用光扩散片25背面的强度,容易地防止该背面受损的丙烯酸树脂。
作为粘附防止层26的平均厚度的下限,优选1μm,更优选2μm。另一方面,作为粘附防止层26的平均厚度的上限,优选10μm,更优选8μm。如果粘附防止层26的平均厚度不足上述下限,恐怕无法恰当地抑制该上方用光扩散片25背面受损。相反地,如果粘附防止层26的平均厚度超过上述上限,恐怕会使液晶显示装置的亮度降低。
作为粘附防止层26的背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的上限,优选0.04μm,更优选0.035μm,进一步优选0.03μm。如果粘附防止层26的背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超过上述上限,恐怕会因与粘附防止层26抵接而引起在棱镜片的突条棱镜部发生损伤。另外,作为粘附防止层26的背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的下限,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为0.01μm。
<变形例的上方用光扩散片的制造方法>
作为本变形例的上方用光扩散片25的制造方法,具备:形成构成基材层11的片体的工序(基材层形成工序);使光扩散层12层叠于该片体的一面侧的工序(光扩散层层叠工序);和使粘附防止层26层叠于构成基材层11的片体的另一面侧的工序(粘附防止层层叠工序)。
(粘附防止层层叠工序)
作为上述粘附防止层层叠工序,例如可列举通过共挤出法同时形成构成基材层11的片体和粘附防止层26的方法、通过向上述片体的另一面侧的涂覆来层叠粘附防止层26的方法。
另外,本变形例的上方用光扩散片25的制造方法中的上述基材层形成工序可以如上述般藉由共挤出法与粘附防止层层叠工序同时进行,也可以与上述粘附防止层层叠工序分别进行。在上述基材层形成工序与粘附防止层形成工序分开进行的情况下,该基材层形成工序能以与图1的上方用光扩散片5的基材层形成工序相同的方法进行。又,该上方用光扩散片25的制造方法中的上述光扩散层层叠工序能通过与图1的上方用光扩散片5的制造方法的光扩散层层叠工序相同的方法进行。
<优点>
本变形例的上方用光扩散片25在基材层11的背面侧层叠有粘附防止层26,因此能抑制由棱镜片的突条棱镜部的形状等引起的亮度不均且抑制由与液晶面板的像素间距的干渉引起的闪烁的发生,除此以外还能提高与棱镜片的粘附防止性及该上方用光扩散片25的背面的耐损性。
[液晶显示模块]
图4的液晶显示模块具备:将从端面入射的光线向表面侧引导的导光片1;朝导光片1的端面照射光线的光源2;重叠于导光片1的表面侧的下方用光扩散片3;配置于下方用光扩散片3的表面侧的棱镜片4;重叠于棱镜片4的表面侧的上方用光扩散片5;配置于导光片1的背面侧的反射片6;和重叠于上方用光扩散片5的表面侧的液晶面板31。即,该液晶显示模块具有在图1的该背光单元的上方用光扩散片5的表面侧配置有液晶面板31的结构。
<液晶面板>
液晶面板31直接(不经由其他的片等)地配置于上方用光扩散片5的表面。液晶面板31具有大致平行且隔开规定间距地配置的表面侧偏光板32及背面侧偏光板33以及配置在它们之间的液晶盒34。表面侧偏光板32及背面侧偏光板33例如由碘系偏光元件、染料系偏光元件、多烯系偏光元件等偏光元件以及配置在其两侧的一对透明保护膜构成。表面侧偏光板32及背面侧偏光板33的透射轴方向正交。
液晶盒34具有控制透过的光量的功能,可采用公知的各种类型。液晶盒34一般而言是由基板、彩色滤光片、对置电极、液晶层、像素电极、基板等组成的层叠构造体。该像素电极采用ITO等透明导电膜。作为上述液晶盒的显示模式,例如可采用TN(TwistedNematic;扭曲向列)、VA(Virtical Alignment;垂直取向)、IPS(In-Place Switching;就地转换)、FLC(Ferroelectric Liquid Crystal;铁电液晶)、AFLC(Anti-ferroelectricLiquid Crystal;反铁电液晶)、OCB(Optically Compensatory Bend;光学补偿弯曲)、STN(Supper Twisted Nematic;超扭曲向列)、HAN(Hybrid Aligned Nematic;混合排列向列)等。作为液晶面板31的像素间距(上述液晶盒的像素间距),例如可为25μm以下。
<优点>
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模块具备图1所示的上方用光扩散片5,因此能抑制由棱镜片4的突条棱镜部16的形状等引起的亮度不均。又,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模块在液晶面板31的背面侧配置有图1所示的上方用光扩散片5,因此能抑制由该上方用光扩散片5的光扩散层12表面形成的凹凸与液晶面板31的像素间距的干渉引起的闪烁的发生。
[其他实施形态]
另外,本发明的上方用光扩散片及背光单元除上述形态以外,还能通过施以各种变更、改进的形态来实施。例如也可以是该背光单元在导光片的表面侧具备该上方用光扩散片、棱镜片及下方用光扩散片以外的其他光学片。又,该背光单元并非必须是端缘入光型背光单元,例如也可以是在下方用光扩散片的背面侧配置扩散板及光源的直下型背光单元。
该背光单元中的棱镜片、光扩散片、导光片、光源及反射片的具体结构并无特别限定,可采用各种结构。
该上方用光扩散片优选基材层及光扩散层的两层构造体或基材层、光扩散层及粘附防止层的三层构造体,但也可以是在基材层及光扩散层之间或基材层及粘附防止层之间具有其他的层。
该背光单元可以用于个人计算机和液晶电视等较为大型的显示装置、智能手机等手机终端和平板终端等便携型信息终端。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以下的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实际制造了上方用光扩散片并藉由目视确认了是否发生闪烁。
[实施例1]
在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主成分的平均厚度75μm的基材层的表面层叠以紫外线固化型树脂为主成分的树脂基质中分散有树脂珠的光扩散层,由此制造出实施例1的上方用光扩散片。此时,使树脂珠中第一树脂珠群与第二树脂珠群的质量比率为60%:40%,即,使第二树脂珠群占树脂珠整体的质量比率为40%。另外,第一树脂珠群的平均粒径D50为2.6μm,第二树脂珠群的平均粒径D50为5.8μm。光扩散层中树脂珠的体积基准粒度分布的平均粒径D50使用株式会社堀场制作所制造的“激光散射粒度分布分析仪LA-950(LaserScattering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alyzer LA-950)”来测定。
又,使该光扩散层的涂覆量为2.5g/m2。另外,涂覆量的测定如下进行。首先,将上方用光扩散片裁切成10cm×10cm,使用精密天平测定重量(A)。使用浸润有MEK等有机溶剂的布擦去测定面(涂覆面),在剥下涂覆面的层之后测定重量(B)。将从原样品重量(A)中减去擦除涂覆面之后的重量(B)得到的值乘以100,由此计算出每平方米的重量。
又,使光扩散层中树脂珠的质量含有率为55%。又,使制造光扩散层时涂覆液中树脂珠及树脂基质的质量含有率(涂覆液中固形物成分的质量含有率)为42.7%。
又,在制造实施例1的上方用光扩散片时,利用辊式涂布技术进行膜厚控制,由此使光扩散层中厚度方向上不存在树脂珠的区域(仅有树脂基质的区域)的厚度的最小值大于0且在1μm以下。
<与第二树脂珠群的质量比率相关的数据>
[比较例1]
使树脂珠中第一树脂珠群与第二树脂珠群的质量比率为80%:20%,即,使第二树脂珠群占树脂珠整体的质量比率为80%,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造比较例1的上方用光扩散片。
(比较)
实施例1与比较例1的比较在以下的表中示出。
[表1]
另外,上述表的闪烁的抑制的项目中,对目视检查的结果进行如下评价:闪烁抑制显著的(完全看不到闪烁的)为双圆圈(◎);能充分抑制的(在注视下能看到闪烁,但以通常的目视无法确认到闪烁的)为圆圈(○);闪烁抑制不充分的(以通常的目视看到闪烁的)为三角(△);无法进行闪烁抑制的(以通常的目视看到大量闪烁的)为叉(×)。另外,以下的表中也同样地进行评价。
如上述表所示,在如比较例1般第二树脂珠的质量比率高于50%的情况下,出现闪烁抑制不充分的结果。另一方面,在如实施例1般第二树脂珠的质量比率在30%以上50%以下的范围内的情况下,能显著实现闪烁的抑制。另外,在第二树脂珠的质量比率低于30%的情况下,从无法防止上方用光扩散片受损这一角度来看无法用作上方用光扩散片,因此不进行基于上述目视检查的评价。
<与涂覆量相关的数据>
[实施例2]
以除光扩散层的涂覆量为2.9μm以外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的形式制造实施例2的上方用光扩散片。
[实施例3]
以除光扩散层的涂覆量为1.8μm以外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的形式制造实施例3的上方用光扩散片。
[比较例2]
以除光扩散层的涂覆量为3.0μm以外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的形式制造比较例2的上方用光扩散片。
[比较例3]
以除光扩散层的涂覆量为1.7μm以外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的形式制造比较例3的上方用光扩散片。
(比较)
实施例1~3与比较例2~3的比较在以下的表中示出。
[表2]
Figure 60387DEST_PATH_IMAGE004
如上述表所示,在如比较例2般涂覆量高于2.9g/m2的情况下,出现发现大量闪烁的结果。又,在想要制造如比较例3般涂覆量低于1.8g/m2那样的光扩散层的情况下树脂珠14剥落,出现难以制造涂覆量为1.7g/m2以下的光扩散层这一结果。因此,未能进行比较例3中闪烁的基于上述目视检查的评价。另一方面,在如实施例1~3般涂覆量在1.8~2.9g/m2的范围内的情况下,能实现闪烁的抑制。
<与光扩散层中树脂珠的质量含有率相关的数据>
[实施例4]
以除光扩散层中树脂珠的质量含有率为45.0%以外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的形式制造实施例4的上方用光扩散片。
[实施例5]
以除光扩散层中树脂珠的质量含有率为41.0%以外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的形式制造实施例5的上方用光扩散片。
[比较例4]
以除光扩散层中树脂珠的质量含有率为48.0%以外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的形式制造比较例4的上方用光扩散片。
[比较例5]
以除光扩散层中树脂珠的质量含有率为38.0%以外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的形式制造比较例5的上方用光扩散片。
(比较)
实施例1、4~5与比较例4~5的比较在以下的表中示出。
[表3]
Figure 611454DEST_PATH_IMAGE006
如上述表所示,在如比较例4般光扩散层中树脂珠的质量含有率高于45.0%的情况下由于雾度值上升、亮度降低,因此出现难以制造具有规定的雾度值(例如65%)的光扩散层这一结果。因此,未进行比较例4中闪烁的基于上述目视检查的评价。又,在如比较例5般光扩散层中树脂珠的质量含有率为38.0%的情况下也能确保可实用程度的品质,但出现了发现较多闪烁的结果。另一方面,在如实施例1、4~5般光扩散层中树脂珠的质量含有率为41.0~45.0%的范围内的情况下,能实现闪烁的抑制。
<与在光扩散层的厚度方向上不存在树脂珠的区域的厚度相关的数据>
[实施例6]
切下实施例1的上方用光扩散片的一部分区域,测量光扩散层12中厚度方向上不存在树脂珠14的区域(仅有树脂基质13的区域)的厚度的最小值(图6A中向下箭头部处的厚度)。如图6A所示,将上述厚度的最小值为0.3μm的示例作为实施例6。厚度的测定如下进行。首先,将制造好的上方用光扩散片切成容易加工的适当大小,用环氧树脂110进行包埋处理。使用超薄切片机(博克勒仪器(Boeckeler Instruments)公司制Power Tome XL)以露出树脂珠的断面的形式对包埋处理后的试料进行加工。使用激光显微镜(基恩士公司制VK-X200,激光波长405nm)观察露出的断面,测定无树脂珠处的厚度(从基材层11的与光扩散层12的界面起的厚度)。
[实施例7]
与实施例6同样地,切下实施例1的上方用光扩散片的其他一部分区域,如图6B所示,将光扩散层中厚度方向上不存在树脂珠的区域的厚度的最小值(图6B中向下箭头部处的厚度)为0.5μm的示例作为实施例7。
[比较例6]
如图7A所示,以除光扩散层中厚度方向上不存在树脂珠的区域的厚度的最小值(图7A中向下箭头部处的厚度)为1.1μm以外,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的形式制造比较例6的上方用光扩散片。厚度的测定与实施例6相同地进行。
[比较例7]
如图7B所示,以除光扩散层中厚度方向上不存在树脂珠的区域的厚度的最小值(图7B中向下箭头部处的厚度)为1.5μm以外,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的形式制造比较例7的上方用光扩散片。厚度的测定与实施例6相同地进行。
(比较)
实施例6~7与比较例6~7的比较在以下的表中示出。
[表4]
Figure 630357DEST_PATH_IMAGE008
如上述表所示,在如比较例8及9般光扩散层中厚度方向上不存在树脂珠的区域的厚度的最小值超过1.0μm的情况下,出现发现大量闪烁的结果。另一方面,如实施例8及9般光扩散层中厚度方向上不存在树脂珠的区域的厚度的最小值在大于0且在1.0μm以下的范围时,能实现闪烁的抑制。
[评价结果]
如上,判明了实施例1~7的上方用光扩散片因为第二树脂珠群占树脂珠整体的质量比率在30%以上50%以下、光扩散层的涂覆量在1.8g/m2以上2.9g/m2以下、光扩散层中树脂珠的质量含有率在41%以上45%以下及光扩散层中厚度方向上不存在树脂珠的区域的厚度的最小值在1.0μm以下,所以能保持作为上方用光扩散片所需的高光扩散性且抑制闪烁的发生。相对于此,判明了比较例1~7的上方用光扩散片不适合作为能保持所需的高光扩散性且抑制闪烁的发生的上方用光扩散片。更具体而言,判明了比较例1、2、5、6、7的上方用光扩散片无法充分抑制闪烁。又,判明了比较例3的上方用光扩散片难以制造,比较例4的上方用光扩散片无法避免亮度的降低。
工业应用性:
如上,本发明的上方用光扩散片及背光单元保持作为上方用光扩散片所需的高光扩散性且抑制闪烁的发生,因而有用。
符号说明:
1 导光片;
2 光源;
3 下方用光扩散片;
4 棱镜片;
5 上方用光扩散片;
6 反射片;
1 基材层;
12 光扩散层;
13 树脂基质;
14 树脂珠;
14a 第一树脂珠群;
14b 第二树脂珠群;
15 基材层;
16 突条棱镜部;
17 基材层;
18 光扩散层;
19 粘附防止层;
25 上方用光扩散片;
26 粘附防止层;
31 液晶面板;
32 表面侧偏光板;
33 背面侧偏光板;
34 液晶盒;
101 端缘入光型背光单元;
102 光源;
103 导光板;
104 光学片;
105 反射片;
106 下方用光扩散片;
107 棱镜片;
108 上方用光扩散片。

Claims (5)

1.一种上方用光扩散片,其特征在于,
是配置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单元中的棱镜片的表面侧的上方用光扩散片,
具备基材层和层叠于所述基材层的表面侧的光扩散层;
所述光扩散层具有树脂基质和分散在所述树脂基质中的树脂珠;
所述树脂珠包含平均粒径D50为1.9μm以上且3.3μm以下的第一树脂珠群和具有比所述第一树脂珠群的平均粒径D50大的平均粒径D50的第二树脂珠群;
所述第二树脂珠群占所述树脂珠整体的质量比率为30%以上且50%以下;
所述光扩散层的涂覆量大于1.7g/m2且小于3.0g/m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方用光扩散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扩散层中,厚度方向上不存在所述树脂珠的区域的厚度的最小值为大于0且在1μ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上方用光扩散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扩散层中所述树脂珠的质量含有率为37%以上且47%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上方用扩散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树脂珠群的平均粒径D50为5.0μm以上且6.5μm以下。
5.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备:
将从端面入射的光线向表面侧引导的导光片;
朝所述导光片的端面照射光线的光源;
重叠于所述导光片的表面侧的下方用光扩散片;
配置于所述下方用光扩散片的表面侧的棱镜片;和
重叠于所述棱镜片的表面侧的上方用光扩散片;
所述上方用光扩散片使用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上方用光扩散片。
CN201880033511.XA 2017-06-06 2018-05-15 上方用光扩散片及具备该上方用光扩散片的背光单元 Active CN1106512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11848 2017-06-06
JP2017111848 2017-06-06
PCT/JP2018/018661 WO2018225463A1 (ja) 2017-06-06 2018-05-15 上用光拡散シート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51202A true CN110651202A (zh) 2020-01-03
CN110651202B CN110651202B (zh) 2021-08-20

Family

ID=64567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33511.XA Active CN110651202B (zh) 2017-06-06 2018-05-15 上方用光扩散片及具备该上方用光扩散片的背光单元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287694B2 (zh)
JP (1) JP6920431B2 (zh)
KR (1) KR102265369B1 (zh)
CN (1) CN110651202B (zh)
TW (1) TWI684050B (zh)
WO (1) WO201822546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34308A (zh) * 2021-05-27 2021-10-22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防翘曲扩散膜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46738B2 (ja) * 2019-08-20 2024-03-11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光拡散制御体および反射型表示体
KR20230002866A (ko) 2020-05-22 2023-01-05 케이와 인코포레이티드 광학 시트, 백라이트 유닛,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정보 기기
TWI773182B (zh) * 2021-03-11 2022-08-01 瑞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JP2023056723A (ja) * 2021-10-08 2023-04-20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透明物品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3009A (zh) * 2002-11-20 2004-06-09 力特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抗眩膜
CN1518680A (zh) * 2001-04-27 2004-08-0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起偏振片和使用该起偏振片的液晶显示器
CN1828343A (zh) * 2005-01-06 2006-09-06 吉田实 光扩散片及使用该光扩散片的背光单元
JP2009037984A (ja) * 2007-08-03 2009-02-19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レンズシート、面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1512393A (zh) * 2006-09-11 2009-08-19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透镜片、面光源装置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JP2010224251A (ja) * 2009-03-24 2010-10-07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レンズシート、面光源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2018343A (ja) * 2010-07-09 2012-01-26 Toray Ind Inc 防眩性光拡散部材
CN102736144A (zh) * 2011-04-12 2012-10-17 惠和株式会社 光扩散片、光学单元、背光单元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4516033A (zh) * 2013-10-03 2015-04-15 惠和株式会社 光扩散片以及液晶显示装置用的背光单元
US20160116646A1 (en) * 2013-06-04 2016-04-2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device
CN105745558A (zh) * 2013-09-26 2016-07-0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棱镜片、面光源装置、映像源单元及液晶显示设备
JP2016212191A (ja) * 2015-05-01 2016-12-1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プリズムシート、面光源装置、映像源ユニッ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17030101A1 (ja) * 2015-08-17 2017-02-23 恵和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液晶表示装置及び光学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47130B2 (ja) 2001-10-11 2006-11-15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散乱フイルム、光散乱フイ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4271922B2 (ja) 2002-09-30 2009-06-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防眩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防眩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5077448A (ja) 2003-08-29 2005-03-24 Keiwa Inc 光拡散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2008268415A (ja) * 2007-04-18 2008-11-06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光拡散シート、光拡散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液晶表示装置用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2009222968A (ja) * 2008-03-17 2009-10-01 Toyo Ink Mfg Co Ltd 防眩部材
JP2009237148A (ja) 2008-03-26 2009-10-15 Asahi Kasei Corp 光拡散シート及び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2010066301A (ja) * 2008-09-08 2010-03-25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光拡散シート用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10211027A (ja) 2009-03-11 2010-09-24 Dic Corp モアレ縞抑制フィルム、及びモアレ縞抑制機能付きプリズムシート
CN102483475B (zh) 2009-09-04 2014-05-2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扩散膜及其制造方法、光扩散性偏振板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US9022619B2 (en) * 2009-10-23 2015-05-0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construction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KR101188678B1 (ko) * 2010-01-26 2012-10-08 주식회사 에이앤피 테크 광학부재 및 그 제조방법
JP5645701B2 (ja) * 2011-02-17 2014-12-24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品
JP5859224B2 (ja) * 2011-05-18 2016-02-10 恵和株式会社 光拡散シート、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光拡散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KR20130035118A (ko) * 2011-09-29 2013-04-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휘도를 향상시키는 확산시트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소자
JPWO2013154133A1 (ja) * 2012-04-13 2015-12-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散乱体、光散乱体膜、光散乱体基板、光散乱体デバイス、発光デバイス、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US20150323711A1 (en) * 2012-11-30 2015-11-1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catterer substrate
TWI575267B (zh) * 2014-06-06 2017-03-21 Keiwa Inc A side light type backlight unit and a reflection band member
KR20180033507A (ko) * 2015-07-23 2018-04-03 케이와 인코포레이티드 적층 시트, 액정 표시 모듈,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적층 시트의 제조 방법
US10732331B2 (en) * 2015-09-15 2020-08-0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Low sparkle matte coats and methods of making
JP2017122837A (ja) * 2016-01-07 2017-07-13 小池 康博 光拡散体及び面光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8680A (zh) * 2001-04-27 2004-08-0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起偏振片和使用该起偏振片的液晶显示器
CN1503009A (zh) * 2002-11-20 2004-06-09 力特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抗眩膜
CN1828343A (zh) * 2005-01-06 2006-09-06 吉田实 光扩散片及使用该光扩散片的背光单元
CN101512393A (zh) * 2006-09-11 2009-08-19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透镜片、面光源装置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JP2009037984A (ja) * 2007-08-03 2009-02-19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レンズシート、面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0224251A (ja) * 2009-03-24 2010-10-07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レンズシート、面光源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2018343A (ja) * 2010-07-09 2012-01-26 Toray Ind Inc 防眩性光拡散部材
CN102736144A (zh) * 2011-04-12 2012-10-17 惠和株式会社 光扩散片、光学单元、背光单元及液晶显示装置
US20160116646A1 (en) * 2013-06-04 2016-04-2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device
CN105745558A (zh) * 2013-09-26 2016-07-0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棱镜片、面光源装置、映像源单元及液晶显示设备
CN104516033A (zh) * 2013-10-03 2015-04-15 惠和株式会社 光扩散片以及液晶显示装置用的背光单元
JP2016212191A (ja) * 2015-05-01 2016-12-1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プリズムシート、面光源装置、映像源ユニッ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17030101A1 (ja) * 2015-08-17 2017-02-23 恵和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液晶表示装置及び光学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34308A (zh) * 2021-05-27 2021-10-22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防翘曲扩散膜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20431B2 (ja) 2021-08-18
US11287694B2 (en) 2022-03-29
CN110651202B (zh) 2021-08-20
WO2018225463A1 (ja) 2018-12-13
JPWO2018225463A1 (ja) 2020-03-19
TW201921050A (zh) 2019-06-01
KR20190128731A (ko) 2019-11-18
TWI684050B (zh) 2020-02-01
US20210149252A1 (en) 2021-05-20
KR102265369B1 (ko) 2021-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47761B2 (ja) 上用光拡散シート及び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CN110651202B (zh) 上方用光扩散片及具备该上方用光扩散片的背光单元
KR102105135B1 (ko) 완충 시트 및 플랫 패널 디스플레이
KR20090088438A (ko) 렌즈 시트, 면 광원 장치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US8786951B2 (en) Composite optical film
KR101669189B1 (ko) 광학 시트 및 에지 라이트형의 백라이트 유닛
US10222518B2 (en) Light diffusion sheet for overlaying, and backlight unit
TWI572949B (zh) Side light type backlight device and light diffusion component
US20240231147A1 (en) Optical sheet, backlight uni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device
JP5304029B2 (ja) レンズ保護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KR20090024129A (ko) 확산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과 사용방법
KR20150009531A (ko) 에지라이트형 백라이트장치 및 광확산성 부재
TWI685705B (zh) 緩衝片及平板顯示器
JP7244204B2 (ja) 光学シート、面光源装置、映像源ユニット、及び表示装置
JP2017106987A (ja) 光拡散シート及び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2021184088A (ja) 光学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情報機器
JP2012073608A (ja) 光拡散フィルム積層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