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5705B - 緩衝片及平板顯示器 - Google Patents

緩衝片及平板顯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85705B
TWI685705B TW107128043A TW107128043A TWI685705B TW I685705 B TWI685705 B TW I685705B TW 107128043 A TW107128043 A TW 107128043A TW 107128043 A TW107128043 A TW 107128043A TW I685705 B TWI685705 B TW I68570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buffer
layer
resin
ligh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80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10889A (zh
Inventor
岡部元彥
出島裕久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惠和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惠和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惠和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08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08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57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5705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課題在於提供即使在落下時等的衝擊的作用下也能充分抑制稜鏡片的損傷的緩衝片。本發明的緩衝片是被用於具備在表面具有多個稜鏡的稜鏡片和與所述多個稜鏡相對地配設的顯示元件的平板顯示器、且配設在所述稜鏡片及顯示元件之間的緩衝片,其平均微小壓痕硬度為250N/mm2 以下。該緩衝片可以在與所述稜鏡片相對的一側的面上具備多個突起。所述平均微小壓痕硬度可以是在所述多個突起中測定得到的平均微小壓痕硬度。該緩衝片可以具備與所述稜鏡片相對的緩衝層,且該緩衝層具有樹脂基質和分散到該樹脂基質中的樹脂珠。作為該緩衝片的霧度值,優選為20%以上且95%以下。

Description

緩衝片及平板顯示器
本發明涉及一種緩衝片及平板顯示器。
液晶顯示裝置等的平板顯示器有效發揮薄型、輕質、低消耗電力等特徵而從電視、個人電腦等畫面較大的平板顯示器廣泛普及至智慧手機、平板終端等畫面較小的平板顯示器。
該平板顯示器具備例如:具有液晶盒及在該液晶盒的雙面側層疊的一對偏光板的液晶顯示面板;和配設在該液晶顯示面板的背面側且朝向該液晶顯示面板照射光線的背光單元(參照日本特開2000-75134號公報)。
作為上述背光單元,存在邊光型(側光型)、正下方型等的背光單元。例如上述邊光型背光單元如圖8所示那樣具有:將從端面入射的光線引導至表面側的導光板101、沿著該導光板101的端面配設的1個或多個LED光源102、層疊於上述導光板101的表面側的光擴散片103和層疊於該光擴散片103的表面側的稜鏡片104(參照日本特開2011-128607號公報)。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0-75134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1-128607號公報
發明要解決的課題
智慧手機、平板終端等畫面較小的平板顯示器大多是使用者攜帶或手持使用。因此,這些平板顯示器因攜帶時、使用時的落下等而從外部被施加衝擊的風險高。
然而,以往的平板顯示器,在從外部被施加衝擊時,因稜鏡片的由多個稜鏡組成的稜鏡列與配設在該稜鏡片的表面側的構件碰撞而受到損傷的風險高。其結果為因稜鏡列的損傷而在顯示圖像中產生亮度不均的風險高。
本發明是鑒於這樣的情況而完成的發明,其課題在於提供即使在落下時等的衝擊的作用下也能充分抑制稜鏡片的損傷的緩衝片及具備該緩衝片的平板顯示器。
用於解決課題的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完成的本發明涉及的緩衝片,是被用於具備在表面具有多個稜鏡的稜鏡片和與上述多個稜鏡相對地配設的顯示元件的平板顯示器、且配設在上述稜鏡片及顯示元件之間的緩衝片,其平均微小壓痕硬度為250N/mm2 以下。
該緩衝片與稜鏡片的多個稜鏡相對地配置,且平均微小壓痕硬度為上述上限以下,因此具備該緩衝片的平板顯示器在落下等的情況下能夠充分地抑制上述多個稜鏡的損傷。更具體而言,能夠提供即使在後述的落球評價這樣的過於嚴酷的試驗方法中也會降低損傷的緩衝片。
該緩衝片在與上述稜鏡片相對的一側的面上具備多個突起即可。這樣,通過在與上述稜鏡片相對的一側的面上具備多個突起,從而使上述多個稜鏡容易與多個突起散點式地接觸,因此能夠更可靠地抑制上述多個稜鏡的損傷。另外,通過這樣地使上述多個稜鏡與多個突起散點式地接觸,從而能夠抑制該緩衝片與上述多個稜鏡的稜線的密合,能夠抑制因該密合引起的漏光、亮線、亮度不均的發生。
上述平均微小壓痕硬度是在上述多個突起中測定得到的平均微小壓痕硬度即可。通過使上述平均微小壓痕硬度為在上述多個稜鏡容易以散點式接觸的上述多個突起中測定得到的平均微小壓痕硬度,從而能夠容易且可靠地抑制上述多個稜鏡的損傷。
該緩衝片具有與上述稜鏡片相對的緩衝層,且該緩衝層具有樹脂基質和分散到該樹脂基質中的樹脂珠即可。通過這樣地使該緩衝片具備與上述稜鏡片相對的緩衝層,且該緩衝層具有樹脂基質和分散到該樹脂基質中的樹脂珠,從而能夠容易且可靠地抑制上述多個稜鏡的損傷及因與顯示元件的畫素間距等的干涉引起的亮度不均的發生。
作為該緩衝片的霧度值,優選為20%以上且95%以下。通過這樣地使該緩衝片的霧度值為上述範圍內,從而能夠抑制稜鏡本身的干涉花紋及因稜鏡與其他構件的干涉引起的亮度不均、顏色不均(莫爾條紋(Moire))的發生,並且能夠提高平板顯示器的正面亮度。
作為該緩衝片的與上述稜鏡片相對的一側的面的表面電阻值,優選為10×1015 Ω/□以下。通過這樣地使該緩衝片的與上述稜鏡片相對的一側的面的表面電阻值為上述上限以下,從而能夠抑制因與稜鏡片相對的一側的面上的異物附著引起的該緩衝片的緩衝功能的降低。
上述顯示元件為液晶顯示裝置用的液晶盒,該緩衝片為在配設於上述液晶盒的與顯示面相反側的面的偏振片上所層疊的偏振片保護片即可。通過這樣地使該緩衝片為在配設於上述液晶盒的與顯示面相反側的面的偏振片上所層疊的偏振片保護片,從而能夠促進由部件件數的減少所致的平板顯示器的薄型化。
另外,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完成的本發明涉及的平板顯示器,具備:在表面具有多個稜鏡的稜鏡片、與上述多個稜鏡相對地配設的顯示元件、和配設在上述稜鏡片及顯示元件之間的該緩衝片。
該平板顯示器是將該緩衝片配設在上述稜鏡片及顯示元件之間,因此即使在上述多個稜鏡與該緩衝片碰撞的情況下,也能充分地抑制上述多個稜鏡的損傷。
予以說明,「微小壓痕硬度」是指:使用Berkovich型的金剛石壓頭,在最大載荷5mN、載荷速度0.5mN/秒的條件下壓入,將壓入狀態保持1秒後,在該速度下解除載荷時的最大載荷(Fmax )除以接觸壓入深度(hc)時的壓頭的接觸投影面積(Ap(hc))所得的值(Fmax /Ap(hc))。另外,「平均微小壓痕硬度」是指:在任意10點的微小壓痕硬度中,從值大的微小壓痕硬度除去2個並且從值小的微小壓痕硬度除去2個所得的硬度的平均值。「霧度值」是指依據JIS-K7136:2000測定的值。「表面電阻值」是指依據JIS-K6911:2006測定的表面電阻值。
發明效果
如以上說明的那樣,本發明的緩衝片及平板顯示器,即使在落下時等的衝擊的作用下也能充分地抑制稜鏡片的損傷。
以下,適當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
[第一實施方式]
[平板顯示器]
圖1的平板顯示器被構成為液晶顯示裝置。該平板顯示器被構成為智慧手機、平板終端等畫面較小的便攜型終端,從能夠實現裝置整體的尺寸的小型化的方面出發,優選被構成為觸控面板型的便攜型終端。該平板顯示器具備:邊光型背光單元1(以下也簡稱為「背光單元1」)、配設於背光單元1的表面側的顯示面板2和相對於背光單元1定位顯示面板2的外殼3。外殼3具有與顯示面板2的背面側的面(以下也簡稱為「背面」)抵接的支承部3a。顯示面板2被該支承部3支承,從而以與背光單元1分離的狀態得以保持。予以說明,在本說明書中,「表面側」是指觀看者側,「背面側」是指其相反側。
背光單元1為液晶顯示裝置用背光單元。背光單元1具備:將從一個端面入射的光線引導至表面側的導光片11、朝嚮導光片11的端面照射光線的光源12、層疊於導光片11的表面側的光擴散片13、層疊於光擴散片13的表面側的第1稜鏡片14和層疊於第1稜鏡片14的表面側的第2稜鏡片15。另外,背光單元1還具備層疊於導光片11的背面側的反射片16。導光片11將從上述端面入射的光線自觀看者側的面(以下也簡稱為「表面」)大致均勻地射出。光擴散片13使從背面側入射的光線擴散且使其向法線方向側聚光(使其聚光擴散)。第1稜鏡片14及第2稜鏡片15在表面側具有多個稜鏡14a、15a。第1稜鏡片14的多個稜鏡14a及第2稜鏡片15的多個稜鏡15a構成稜線平行的稜鏡列。第1稜鏡片14及第2稜鏡片15使從背面側入射的光線向法線方向側折射。具體而言,第1稜鏡片14的稜鏡列及第2稜鏡片15的稜鏡列如圖2所示那樣稜線方向大致正交,第1稜鏡片14的稜鏡列使從光擴散片13入射的光線向法線方向側折射,且第2稜鏡片15的稜鏡列使從第1稜鏡片14射出的光線按照與顯示面板2的背面大致垂直地行進的方式進行折射。反射片16使從導光片11的背面射出的光線向表面側反射。
顯示面板2是液晶顯示面板。顯示面板2具備顯示元件17、層疊於顯示元件17的表面側的第1偏光板18和層疊於顯示元件17的背面側的第2偏光板19。在該平板顯示器中,顯示元件17為液晶顯示裝置用的液晶盒。另外,第2偏光板19具備偏振片20、層疊於偏振片20的表面側的表面側偏振片保護片21和層疊於偏振片20的背面側的本發明涉及的緩衝片22。即,該緩衝片22被用於具備在表面具有多個稜鏡15a的稜鏡片(第2稜鏡片15)和與該第2稜鏡片15的多個稜鏡15a相對地配設的顯示元件17的平板顯示器,且配設在第2稜鏡片15及顯示元件17之間。
(緩衝片)
該緩衝片22是在配設於構成顯示元件17的上述液晶盒的與顯示面相反側的面(背面)的偏振片20的背面側上所層疊的偏振片保護片(背面側偏振片保護片)。
如圖3所示,該緩衝片22在與第2稜鏡片15相對的一側的面(背面)上具備多個突起25。該緩衝片22具備與第2稜鏡片15相對的緩衝層23。多個突起25從緩衝層23的背面突出。另外,該緩衝片22具備層疊於緩衝層23的表面側的基材層24。該緩衝片22將緩衝層23及基材層24直接層疊而構成為緩衝層23及基材層24的2層結構體。
作為該緩衝片22的平面面積的下限,優選為30cm2 ,更優選為40cm2 ,進一步優選為50cm2 。另一方面,作為該緩衝片22的平面面積的上限,優選為400cm2 ,優選為300cm2 ,更優選為200cm2 。若上述平面面積小於上述下限,則顯示畫面變得過小,存在使圖像的視覺辨認性變得不充分的風險。反之,若上述平面面積超過上述上限,則該平板顯示器的尺寸變得過大,存在使攜帶性變得不充分的風險。
〈緩衝層〉
緩衝層23被構成為位於該緩衝片22的背面的層。緩衝層23具有樹脂基質23a和分散到該樹脂基質23a中的樹脂珠23b。緩衝層23大致等密度地分散含有樹脂珠23b。樹脂珠23b被樹脂基質23a包圍。在該緩衝片22的背面所形成的突起25因樹脂珠23b而形成。即,突起25通過樹脂珠23b從緩衝層23背面的平坦面突出、或者覆蓋樹脂珠23b的背面側的樹脂基質23a從緩衝層23背面的平坦面突出來形成。由此,緩衝層23的背面成為多個突起25從平坦面以散點式突出於背面側的形狀。多個突起25具有基於樹脂珠23b的形狀,具體而言,形成為大致半球狀。緩衝層23利用多個突起25使光線進行外部擴散。該緩衝片22通過使緩衝層23具有樹脂基質23a和分散到樹脂基質23a中的樹脂珠23b,從而能夠容易且可靠地抑制因第2稜鏡片15的多個稜鏡15a的損傷引起的亮度不均及因與顯示元件17的畫素間距等的干涉引起的亮度不均的發生。
作為多個突起25的平均突出高度的下限,優選為1.0μm,更優選為1.5μm。另一方面,作為多個突起25的平均突出高度的上限,優選為5.0μm,更優選為4.5μm。若上述平均突出高度小於上述下限,則在通過落下等對該平板顯示器施加不經意的衝擊時,存在難以使第2稜鏡片15的多個稜鏡15a與多個突起25散點式地接觸的風險。反之,若上述平均突出高度超出上述上限,則過度地形成較大的多個突起25,使由多個突起25所致的光擴散效果變大,存在無法充分地抑制因與顯示元件17的畫素間距等的干涉引起的亮度不均的發生的風險。予以說明,「多個突起的平均突出高度」是指任意10個突起的高度的平均值。
作為緩衝層23的平均厚度的下限,並無特別限定,但優選為2μm,更優選為3μm。另一方面,作為緩衝層23的平均厚度的上限,並無特別限定,但優選為20μm,更優選為10μm,進一步優選為8μm。若上述平均厚度小於上述下限,則存在使緩衝性變得不充分的風險。反之,若上述平均厚度超過上述上限,則在緩衝層23的背面難以以充分的高度形成因樹脂珠23b引起的多個突起25,在通過落下等對該平板顯示器施加不經意的衝擊時,存在難以使第2稜鏡片15的多個稜鏡15a與多個突起25散點式地接觸的風險。予以說明,「緩衝層的平均厚度」是指緩衝層表面的平均界面與緩衝層背面的平坦面(未形成突起25的部分)的平均厚度。
該緩衝片22的平均微小壓入硬度為250N/mm2 以下。作為該緩衝片22的平均微小壓入硬度的上限,優選為200N/mm2 ,更優選為190N/mm2 ,進一步優選為150N/mm2 ,特別優選為100N/mm2 ,最優選為80N/mm2 。若上述平均微小壓痕硬度超出上述上限,則在通過落下等對該平板顯示器施加不經意的衝擊時,存在使第2稜鏡片15的多個稜鏡15a產生損傷的風險。另一方面,作為該緩衝片22的平均微小壓入硬度的下限,並無特別限定,可以為例如10N/mm2
該緩衝片22只要使來自與第2稜鏡片15相對的面側的平均微小壓痕硬度為上述範圍內,則可以使突起25(例如形成突起25的樹脂珠23b)具有規定的平均微小壓痕硬度,也可以使樹脂基質23a具有規定的平均微小壓痕硬度,還可以使兩者具有規定的平均微小壓痕硬度。即,該緩衝片22是通過定性地較軟地形成緩衝片22全體或緩衝層23而降低第2稜鏡片15(更具體而言,為第2稜鏡片15的多個稜鏡15a)的損傷的緩衝片。因此,只要是能夠實現上述損傷降低的作用的方式,則均包含在本發明中。
上述平均微小壓入硬度優選為在多個突起25中測定得到的平均微小壓入硬度。另外,此時,由於以柔軟地構成突起25而降低損傷為主要目的,因此在該緩衝片22的多個突起25以外所測定的壓痕硬度可以為上述範圍內,也可以不為上述範圍內。通過使上述平均微小壓痕硬度為在第2稜鏡片15的多個稜鏡15a容易以散點式接觸的多個突起25中測定得到的平均微小壓痕硬度,從而能夠容易且可靠地抑制多個稜鏡15a的損傷。
樹脂基質23a需要使光線透過,因此例如以透明的合成樹脂、優選無色透明的合成樹脂作為主成分來形成。作為上述合成樹脂,可列舉例如熱固化型樹脂、活性能量射線固化型樹脂。予以說明,「主成分」是指含量最多的成分,例如是指含量為50質量%以上的成分。
作為上述熱固化型樹脂,可列舉例如環氧樹脂、矽酮樹脂、酚醛樹脂、尿素樹脂、不飽和聚酯、三聚氰胺樹脂、醇酸樹脂、聚醯亞胺、丙烯酸類樹脂、醯胺官能性共聚物、聚胺酯等。其中,作為上述熱固化型樹脂,優選透明性高且通過與固化劑的組合而容易控制硬度的不飽和聚酯、丙烯酸類樹脂或聚胺酯。
作為上述活性能量射線固化型樹脂,可列舉:通過照射紫外線而進行交聯、固化的紫外線固化型樹脂;通過照射電子射線而進行交聯、固化的電子射線固化型樹脂等,可以從聚合性單體及聚合性低聚物中進行適當選擇。其中,作為上述活性能量射線固化型樹脂,優選提高與基材層24的密合性並且容易防止樹脂珠23b從緩衝層23脫落的丙烯酸系、聚胺酯系或丙烯酸聚胺酯系紫外線固化型樹脂。
作為上述聚合性單體,適合使用在分子中具有自由基聚合性不飽和基團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其中,優選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作為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只要是在分子內具有2個以上烯屬不飽和鍵的(甲基)丙烯酸酯,則並無特別限定。具體而言,可列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羥基特戊酸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環戊烷基二(甲基)丙烯酸酯、己內酯改質二環戊烯基二(甲基)丙烯酸酯、環氧乙烷改質磷酸二(甲基)丙烯酸酯、烯丙基化環己基二(甲基)丙烯酸酯、異氰脲酸酯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環氧乙烷改質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丙酸改質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環氧丙烷改質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丙烯醯氧基乙基)異氰脲酸酯、丙酸改質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環氧乙烷改質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己內酯改質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等。這些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可以單獨地使用1種,也可以組合地使用2種以上。其中,優選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
另外,除上述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外,以黏度的降低等作為目的,可以進一步含有單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作為該單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可列舉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異𦯉酯等。這些單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可以單獨地使用1種,也可以混合地使用2種以上。
作為上述聚合性低聚物,可列舉在分子中具有自由基聚合性不飽和基團的低聚物,可列舉例如環氧(甲基)丙烯酸酯系低聚物、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低聚物、聚酯(甲基)丙烯酸酯系低聚物、聚醚(甲基)丙烯酸酯系低聚物等。
上述環氧(甲基)丙烯酸酯系低聚物,例如可以通過使(甲基)丙烯酸與較低分子量的雙酚型環氧樹脂、酚醛型環氧樹脂的環氧乙烷環發生反應並酯化來得到。另外,也可以使用將該環氧(甲基)丙烯酸酯系低聚物部分性地利用二元羧酸酐加以改質後的羧基改質型的環氧(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上述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低聚物,例如可以通過將由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與多異氰酸酯的反應而得到的聚胺酯低聚物用(甲基)丙烯酸進行酯化來得到。上述聚酯(甲基)丙烯酸酯系低聚物,例如可以通過將由多元羧酸與多元醇的縮合得到的在兩末端具有羥基的聚酯低聚物的羥基用(甲基)丙烯酸進行酯化來得到。另外,上述聚酯(甲基)丙烯酸酯系低聚物,也能通過將對多元羧酸加成環氧烷而得的低聚物的末端的羥基用(甲基)丙烯酸進行酯化來得到。上述聚醚(甲基)丙烯酸酯系低聚物,可以通過將聚醚多元醇的羥基用(甲基)丙烯酸進行酯化來得到。
另外,作為上述活性能量射線固化型樹脂,也適合使用紫外線固化型環氧樹脂。作為上述紫外線固化型環氧樹脂,可列舉例如雙酚A型環氧樹脂、縮水甘油基醚型環氧樹脂等的固化物。該緩衝片22通過使樹脂基質23a的主成分為紫外線固化型環氧樹脂,從而抑制固化時的體積收縮,在緩衝層23的背面側容易形成所期望的凹凸形狀。另外,該緩衝片22通過使樹脂基質23a的主成分為紫外線固化型環氧樹脂,從而提高樹脂基質23a的柔軟性,能夠更可靠地抑制第2稜鏡片15的多個稜鏡15a的損傷。進而,在使用紫外線固化型環氧樹脂作為上述活性能量射線固化型樹脂的情況下,優選不含有上述(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甲基)丙烯酸酯系低聚物等其他的聚合性單體及聚合性低聚物。由此,能夠進一步提高樹脂基質23a的柔軟性,進一步提高防損傷性。
在使用紫外線固化型樹脂作為上述活性能量射線固化型樹脂的情況下,理想的是相對於樹脂100質量份添加0.1質量份以上且5質量份以下左右的光聚合用引發劑。作為光聚合用引發劑,並無特別限定,對於在分子中具有自由基聚合性不飽和基團的聚合性單體、聚合性低聚物,可列舉例如二苯甲酮、苯偶醯、米蚩酮、2-氯噻噸酮、2,4-二乙基噻噸酮、苯偶姻乙醚、苯偶姻異丙醚、苯偶姻異丁醚、2,2-二乙氧基苯乙酮、苯偶醯二甲基縮酮、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1-酮、2-羥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嗎啉代丙酮-1、1-[4-(2-羥基乙氧基)-苯基]-2-羥基-2-甲基-1-丙烷-1-酮、雙(環戊二烯基)-雙[2,6-二氟-3-(吡咯-1-基)苯基]鈦、2-苄基-2-二甲基胺基-1-(4-嗎啉代苯基)-丁酮-1、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氧化膦等。另外,對於在分子中具有陽離子聚合性官能團的聚合性低聚物等,可列舉芳香族鋶鹽、芳香族重氮鎓鹽、芳香族碘鎓鹽、茂金屬化合物、苯偶姻磺酸酯等。予以說明,這些化合物可以以各單體來使用,也可以混合多種來使用。
予以說明,樹脂基質23a也可以包含除上述合成樹脂以外的添加劑。作為添加劑,可列舉例如矽酮系添加劑、氟系添加劑、抗靜電劑等。另外,作為上述添加劑相對於樹脂基質23a的上述合成樹脂成分100質量份的固體成分換算的含量,例如可以為0.05質量份以上且5質量份以下。
樹脂珠23b是具有使光線透過擴散的性質的樹脂粒子。樹脂珠23b以透明、尤其無色透明的合成樹脂作為主成分來形成。作為樹脂珠23b的主成分,可列舉例如丙烯酸類樹脂、丙烯腈樹脂、聚胺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醯胺、聚丙烯腈等。其中,優選容易提高緩衝部25的柔軟性的聚胺酯及聚醯胺。
樹脂珠23b的形狀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球狀、立方狀、針狀、棒狀、紡錘形狀、板狀、鱗片狀、纖維狀等,其中,優選各向同性的光擴散性及落球時的衝擊分散性優異的球狀。
緩衝層23中的樹脂珠23b可以與基材層24的背面抵接,但是優選實質上與基材層24的背面分離。該緩衝片22例如可以使用活性能量射線固化型樹脂作為樹脂基質23a的主成分,並且在基材層24的背面塗敷將樹脂珠23b分散於該活性能量射線固化型樹脂得到的塗敷液,在樹脂珠23b與基材層24的背面分離的狀態下使活性能量射線固化型樹脂固化,由此可以將樹脂珠23b以從基材層24的背面分離的狀態進行固定。該緩衝片22通過使樹脂珠23b實質上與基材層24的背面分離,從而還可以利用樹脂基質23a來分散落球時的衝擊。由此,可以利用樹脂珠23b及覆蓋該樹脂珠23b的表面和背面兩側的樹脂基質23a來提高多個突起25的緩衝性。予以說明,「樹脂珠與基材層的背面分離」是還包含不與基材層的背面直接抵接的樹脂珠的概念,該樹脂珠是同與基材層的背面抵接的樹脂珠相抵接的其他樹脂珠。另外,樹脂珠是否與基材層的背面分離例如可以通過利用雷射顯微鏡觀察緩衝片的厚度方向的剖面來確認。
在樹脂珠23b與基材層24的背面分離的情況下,作為與基材層24的背面分離的樹脂珠23b的存在比例的下限,優選為10%,更優選為20%,進一步優選為30%。若上述存在比例不足上述下限,則存在無法充分提高多個突起25全體的緩衝性的風險。另一方面,作為上述存在比例的上限,並無特別限定,可以為100%。予以說明,「與基材層的背面分離的樹脂珠的存在比例」是指:利用雷射顯微鏡觀察緩衝片的厚度方向的任意5個剖面,並由各剖面中的緩衝層與基材層的層疊面的每1mm的單位長度中與基材層的背面分離的樹脂珠的存在比例的平均值求得的比例。
作為樹脂珠23b的平均粒徑的下限,優選為1.0μm,更優選為1.5μm,進一步優選為2.0μm。另一方面,作為樹脂珠23b的平均粒徑的上限,優選為15.0μm,優選為12.0μm,更優選為10.0μm。若上述平均粒徑小於上述下限,則多個突起25的突出高度變得不充分,在通過落下等對該平板顯示器施加不經意的衝擊時,存在難以使第2稜鏡片15的多個稜鏡15a與多個突起25散點式地接觸的風險。另外,若上述平均粒徑小於上述下限,則使光擴散性變得不充分,存在無法充分抑制因與顯示元件17的畫素間距等的干涉引起的亮度不均的發生的風險。反之,若上述平均粒徑超過上述上限,則過度地形成較大的多個突起25,存在無法充分抑制因與顯示元件17的畫素間距等的干涉而產生亮度不均的風險。予以說明,「平均粒徑」是指:由用雷射繞射法測定得到的累積分佈算出的體積基準粒度分佈中的平均粒徑D50;或者將緩衝層或緩衝片表面用有機溶劑(例如甲苯、MEK、氯系溶劑等)加以溶解,利用過濾對粒子進行提取後,用庫爾特計數法測定粒度分佈而得到的平均粒徑。
作為樹脂珠23b的緩衝層23的背面的每單位面積的密度的下限,優選為300個/mm2 ,更優選為400個/mm2 ,進一步優選為500個/mm2 。另一方面,作為上述密度的上限,優選為500000個/mm2 ,更優選為400000個/mm2 ,進一步優選為50000個/mm2 。若上述密度不足上述下限,則使突起25的個數變得不充分,在通過落下等對該平板顯示器施加不經意的衝擊時,存在難以使多個突起25可靠地與第2稜鏡片15的多個稜鏡15a抵接的風險。反之,若上述密度超過上述上限,則使突起25的個數無用地變多,存在將從背面側入射的光線所需以上地加以擴散而使該平板顯示器的亮度降低的風險。予以說明,「樹脂珠的緩衝層的背面的每單位面積的密度」是指:從緩衝層的背面側照射雷射,由對在緩衝層的背面所形成的多個突起的表面形狀進行掃描得到的任意10個部位的雷射圖像算出的樹脂珠的每單位面積的密度(個/mm2 )的平均值。
作為緩衝層23的背面的算術平均粗糙度Ra的下限,優選為0.2μm,更優選為0.3μm。另一方面,作為緩衝層23的背面的算術平均粗糙度Ra的上限,優選為3.0μm,更優選為2.5μm。若上述算術平均粗糙度Ra小於上述下限,則使緩衝層23的背面的凹凸變得過小,在通過落下等對該平板顯示器施加不經意的衝擊時,存在難以使多個突起25與第2稜鏡片15的多個稜鏡15a散點式地接觸的風險。反之,若上述算術平均粗糙度Ra超過上述上限,則過度地形成較大的多個突起25,存在無法充分地抑制因與顯示元件17的畫素間距等的干涉而產生亮度不均的風險。予以說明,「算術平均粗糙度Ra」是指:依據JIS-B0601:2001,截止波長λc2.5mm、評價長度12.5mm的值。
作為緩衝層23的背面的十點平均粗糙度Rz的下限,優選為1.0μm,更優選為1.5μm。另一方面,作為緩衝層23的背面的十點平均粗糙度Rz的上限,優選為5.0μm,更優選為4.5μm。若上述十點平均粗糙度Rz小於上述下限,則使緩衝層23的背面的凹凸變得過小,在通過落下等對該平板顯示器施加不經意的衝擊時,存在難以使多個突起25與第2稜鏡片15的多個稜鏡15a散點式地接觸的風險。反之,若上述十點平均粗糙度Rz超過上述上限,則過度地形成較大的多個突起25,存在無法充分抑制因與顯示元件17的畫素間距等的干涉而產生亮度不均的風險。予以說明,「十點平均粗糙度Rz」是指:依據JIS-B0601:1994,截止波長λc2.5mm、評價長度12.5mm的值。
作為緩衝層23的背面的最大高度Ry的下限,優選為1.5μm,更優選為2.0μm。另一方面,作為緩衝層23的背面的最大高度Ry的上限,優選為10.0μm,更優選為8.0μm。若上述最大高度Ry小於上述下限,則使緩衝層23的背面的凹凸變得過小,在通過落下等對該平板顯示器施加不經意的衝擊時,存在難以使多個突起25與第2稜鏡片15的多個稜鏡15a散點式地接觸的風險。反之,若上述最大高度Ry超過上述上限,則過度地形成較大的多個突起25,存在無法充分抑制因與顯示元件17的畫素間距等的干涉而產生亮度不均的風險。予以說明,「最大高度Ry」是指:依據JIS-B0601:1994,截止波長λc2.5mm、評價長度12.5mm的值。
〈基材層〉
基材層24需要使光線透過,因此以透明、尤其是無色透明的合成樹脂作為主成分來形成。作為基材層24的主成分,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丙烯酸類樹脂、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烯烴、乙酸纖維素、耐候性氯乙烯等。
作為基材層24的平均厚度的下限,優選為10μm,更優選為15μm。另一方面,作為基材層24的平均厚度的上限,優選為150μm,更優選為100μm,進一步優選為80μm。若基材層24的平均厚度小於上述下限,則存在在利用塗敷形成緩衝層23的情況下產生捲曲的風險。反之,若基材層24的平均厚度超過上述上限,則存在使基材層24的透濕性變得不充分的風險或無法遵循該平板顯示器的薄型化的要求的風險。予以說明,「基材層的平均厚度」是指基材層的任意10點的厚度的平均值。
作為該緩衝片22的平均厚度的下限,優選為12μm,更優選為15μm。另一方面,作為該緩衝片22的平均厚度的上限,優選為200μm,更優選為180μm,進一步優選為150μm,進一步優選為130μm,進一步優選為100μm,特別優選為80μm,最優選為50μm。若緩衝片22的平均厚度小於上述下限,則使操作性變差。另外,使製造的中間工序難以寬泛化,存在使生產率顯著變差的風險。反之,若緩衝片22的平均厚度超過上述上限,則存在使緩衝片22的透濕性變得不充分的風險或無法遵循該平板顯示器的薄型化的要求的風險。予以說明,「緩衝片的平均厚度」是指任意10點的厚度的平均值。
作為該緩衝片22的霧度值的下限,優選為20%,更優選為30%。另一方面,作為該緩衝片22的霧度值的上限,優選為95%,更優選為90%。若上述霧度值不足上述下限,則使光擴散性變得不充分,存在無法充分抑制因與顯示元件17的畫素間距等的干涉而產生亮度不均的風險。反之,若上述霧度值超過上述上限,則存在使該平板顯示器的正面亮度變得不充分的風險。
作為該緩衝片22的與第2稜鏡片15相對的一側的面(即緩衝層23的背面)的表面電阻值的上限,優選為10×1015 Ω/□,更優選為10×1014 Ω/□,進一步優選為10×1012 Ω/□。若上述表面電阻值超過上述上限,則存在因在該緩衝片22的背面上附著異物而使緩衝層23的緩衝功能降低的風險。另一方面,作為上述表面電阻值的下限,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以為10×1010 Ω/□。
該緩衝片22和配設於該緩衝片22的背面側的第2稜鏡片15可以相抵接,但也可以如圖4所示那樣地分離。在該緩衝片22與配設於該緩衝片22的背面側的第2稜鏡片15分離的情況下,作為第2稜鏡片15的多個稜鏡15a的頂點與該緩衝片22的平均間隔、具體為第2稜鏡片15的多個稜鏡15a的頂點與緩衝層23的背面的平均間隔D的下限,優選為10μm,更優選為20μm。另一方面,作為上述平均間隔D的上限,優選為1000μm,更優選為100μm。若上述平均間隔D小於上述下限,則該緩衝片22與第2稜鏡片15的多個稜鏡15a不經意地接觸的風險變高,使多個稜鏡15a產生損傷的風險變高。反之,若上述平均間隔D超過上述上限,則存在違背該平板顯示器的薄型化的要求的風險。與此相對,在上述平均間隔D為上述範圍內的情況下,即使是對該平板顯示器施加較強衝擊的情況,也可以利用該緩衝片22充分地抑制第2稜鏡片15的多個稜鏡15a的損傷。予以說明,「平均間隔」是指任意10點的間隔的平均值。
為了防止該緩衝片22與第2稜鏡片15的多個稜鏡15a的稜線的密合或漏光、亮線、亮度不均的發生而設置多個突起25。如圖5所示,多個突起25被形成在俯視下與第2稜鏡片15的多個稜鏡15a的頂點15c重合的位置。該緩衝片22構成為:在對該平板顯示器施加較強的衝擊的情況下,通過使多個突起25與第2稜鏡片15的多個稜鏡15a的頂點散點式地接觸,從而抑制因該緩衝片22與上述稜線的密合而產生漏光、亮線、亮度不均。
(偏振片)
作為偏振片20,可以使用碘系偏振片、染料系偏振片、聚乙烯系偏振片等公知的偏振片。利用水溶性黏接劑、活性能量射線固化型黏接劑等公知的黏接劑將偏振片20和該緩衝片22的基材層24黏接。
(表面側偏振片保護片)
作為表面側偏振片保護片21,例如可以使用以纖維素酯作為主成分的公知的偏振片保護片。另外,可以利用水溶性黏接劑等公知的黏接劑將偏振片20和表面側偏振片保護片21黏接。
(顯示元件)
顯示元件17是具有對透過的光量進行控制的功能的元件,採用公知的各種顯示元件。顯示元件17一般為包含基板、彩色濾光片、對向電極、液晶層、畫素電極、基板等的層疊結構體。在該畫素電極中使用ITO等透明導電膜。作為顯示元件17的顯示模式,可以使用現在提出的例如TN(Twisted Nematic)、IPS(In-Plane Switching)、FLC(Ferroelectric Liquid Crystal)、AFLC(Anti-ferroelectric Liquid Crystal)、OCB(Optically Compensatory Bend)、STN(Supper Twisted Nematic)、VA(Vertically Aligned)、HAN(Hybrid Aligned Nematic)等。
(第1偏光板)
第1偏光板18的具體構成並無特別限定。作為第1偏光板18,例如可以使用在碘系偏振片、染料系偏振片、聚乙烯系偏振片等公知的偏振片的雙面層疊有以纖維素酯作為主成分的公知的偏振片保護片的構成的偏光板。
(導光片)
導光片11如上述那樣將自端面入射的光線從表面大致均勻地射出。導光片11被形成為在俯視下大致方形,並且被形成為厚度大致均勻的板狀(非楔形狀)。導光片11在背面具有陷落於表面側的多個凹部11a。另外,導光片11在背面具有黏附防止部。具體而言,導光片11具有存在於多個凹部11a的周圍且向背面側突出的多個隆起部11b作為上述黏附防止部。隆起部11b與凹部11a鄰接地設置,隆起部11b的內側面與凹部11a的形成面相連續。導光片11被構成為以合成樹脂為主成分的單層體。
作為導光片11的平均厚度的下限,優選為100μm,更優選為150μm,進一步優選為200μm。另一方面,作為導光片11的平均厚度的上限,優選為1000μm,更優選為800μm,進一步優選為750μm。若導光片11的平均厚度小於上述下限,則存在使導光片11的強度變得不充分的風險,並且存在無法使光源12的光充分入射至導光片11的風險。反之,若導光片11的平均厚度超過上述上限,則存在無法遵循該平板顯示器的薄型化的要求的風險。
導光片11需要具有透光性,因此以透明、尤其是無色透明的樹脂作為主成分來形成。作為導光片11的主成分,並無特別限定,但可列舉:透明性、強度等優異的聚碳酸酯;透明性、耐擦傷性等優異的丙烯酸類樹脂等合成樹脂。其中,作為導光片11的主成分,優選聚碳酸酯。聚碳酸酯由於透明性優異且折射率高,因此在與空氣層(在與配設於導光片11的表面側的光擴散片13的間隙所形成的層及在與配設於導光片11的背面側的反射片16的間隙所形成的層)的界面容易發生全反射,可以將光線有效地傳播。另外,聚碳酸酯由於具有耐熱性,因此不易發生由光源12的發熱所致的劣化等。
(光源)
光源12按照照射面與導光片11的端面相對(或抵接)的方式來配設。作為光源12,能夠使用各種光源,例如可以使用發光二極體(LED)。具體而言,作為該光源12,可以使用沿著導光片一個端面配設有多個發光二極體的光源。
(光擴散片)
光擴散片13具有基材層13a、配設於基材層13a的表面側的光擴散層13b和配設於基材層13a的背面側的黏附防止層13c。
基材層13a需要使光線透過,因此以透明、尤其是無色透明的合成樹脂作為主成分來形成。作為基材層13的主成分,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丙烯酸類樹脂、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烯烴、乙酸纖維素、耐候性氯乙烯等。其中,優選透明性優異且強度高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特別優選改善了撓度性能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作為基材層13a的平均厚度的下限,優選為10μm,更優選為35μm,進一步優選為50μm。另一方面,作為基材層13a的平均厚度的上限,優選為500μm,更優選為250μm,進一步優選為188μm。若基材層13a的平均厚度小於上述下限,則存在在利用塗敷形成光擴散層13b及黏附防止層13c的情況下發生捲曲的風險。反之,若基材層13a的平均厚度超過上述上限,則存在該平板顯示器的亮度降低的風險或無法遵循該平板顯示器的薄型化的要求的風險。
光擴散層13b具有光擴散劑和其黏結劑。光擴散層13b大致等密度地分散含有光擴散劑。光擴散劑被黏結劑圍繞。光擴散層13b通過分散含有光擴散劑而使從背面側向表面側透過的光大致均勻地擴散。另外,光擴散層13b利用光擴散劑在表面形成大致均勻的微細凹凸,該微細凹凸的各凹部及凸部被形成為透鏡狀。光擴散層13b利用該微細凹凸的透鏡作用來發揮優異的光擴散功能,並且具有因該光擴散功能而使透過光線向法線方向側折射的折射功能及使透過光線在宏觀上沿法線方向聚光的聚光功能。
上述光擴散劑是具有使光線擴散的性質的粒子,大致分為無機填料和有機填料。作為無機填料,可列舉例如二氧化矽、氫氧化鋁、氧化鋁、氧化鋅、硫化鋇、矽酸鎂或它們的混合物。作為有機填料的具體材料,可列舉例如丙烯酸類樹脂、丙烯腈樹脂、聚胺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醯胺、聚丙烯腈等。其中,優選透明性高的丙烯酸類樹脂,特別優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上述光擴散劑的形狀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球狀、立方狀、針狀、棒狀、紡錘形狀、板狀、鱗片狀、纖維狀等,其中,優選光擴散性優異的球狀的珠。
作為上述光擴散劑的平均粒徑的下限,優選為1μm,更優選為2μm,進一步優選為5μm。另一方面,作為上述平均粒徑的上限,優選為50μm,更優選為20μm,進一步優選為15μm。若上述平均粒徑小於上述下限,則使光擴散層13b表面的凹凸變小,存在無法滿足作為光擴散片13所需的光擴散性的風險。反之,若上述平均粒徑超過上述上限,則光擴散片13的厚度增大,且存在難以均勻擴散的風險。
作為上述光擴散劑的配合量(相對於作為黏結劑的形成材料的聚合物組合物中的聚合物成分100質量份的固體成分換算的配合量)的下限,優選為10質量份,更優選為20質量份,進一步優選為50質量份。另一方面,作為上述光擴散劑的配合量的上限,優選為500質量份,更優選為300質量份,進一步優選為200質量份。若上述光擴散劑的配合量不足上述下限,則存在使光擴散性變得不充分的風險。反之,若上述光擴散劑的配合量超過上述上限,則存在光擴散劑無法被黏結劑可靠地固定的風險。
上述黏結劑通過使包含基材聚合物的聚合物組合物進行固化(交聯等)來形成。上述光擴散劑通過黏結劑而大致等密度地配置固定於基材層13a的整個表面。予以說明,用於形成上述黏結劑的聚合物組合物,可以適當配合除此以外的例如微小無機填充劑、固化劑、增塑劑、分散劑、各種流平劑、抗靜電劑、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黏性改質劑、潤滑劑、光穩定化劑等。
黏附防止層13c通過將樹脂珠分散於樹脂基質中來形成。該樹脂珠被散點式地配設在基材層13a的背面側。黏附防止層13c通過散點式地配設該樹脂珠而具有因樹脂珠形成的多個凸部和沒有樹脂珠存在的平坦部。黏附防止層13c以上述多個凸部與配設於背面側的導光片11散點式地抵接,並且通過不以整個背面抵接而防止黏連,抑制該平板顯示器的亮度不均。
(稜鏡片)
如上述那樣,第1稜鏡片14使從光擴散片13入射的光線向法線方向側折射而向第2稜鏡片15射出。另外,如上述那樣,第2稜鏡片15將從第1稜鏡片14入射的光線按照使射出的光線與顯示面板2的背面大致垂直地行進的方式向表面側射出。第2稜鏡片15配設在背光單元1的最外表面側。第1稜鏡片14及第2稜鏡片15需要使光線透過,因此以透明、尤其是無色透明的合成樹脂作為主成分來形成。第1稜鏡片14及第2稜鏡片15具有基材層14b、15b和層疊於該基材層14b、15b的表面的多個稜鏡14a、15a。如上述那樣,第1稜鏡片14的多個稜鏡14a以稜線平行的方式在寬度方向連續地設置,由此構成稜鏡列。另外,如上述那樣,第2稜鏡片15的多個稜鏡15a以稜線平行的方式在寬度方向連續地設置,由此構成稜鏡列。第1稜鏡片14的稜鏡列的稜線方向與第2稜鏡片15的稜鏡列的稜線方向大致正交。
優選使第2稜鏡片15的各稜鏡15a在軸方向的高度一定。另外,優選使第2稜鏡片15的多個稜鏡15a的頂點的高度相等。若該緩衝片22採用這樣的構成,則第2稜鏡片15的多個稜鏡15a的頂點容易與該緩衝片22的多個突起25散點式地接觸,由此容易抑制第2稜鏡片15的多個稜鏡15a的損傷。予以說明,從更可靠地抑制第2稜鏡片15的多個稜鏡15a的損傷的方面出發,優選使第1稜鏡片14的各稜鏡14a在軸方向上的高度一定。進而,優選使第1稜鏡片14的多個稜鏡14a的頂點的高度相等。
作為第1稜鏡片14及第2稜鏡片15的厚度(從基材層14b、15b的背面到多個稜鏡14a、15a的頂點的高度)的下限,優選為20μm,更優選為40μm。另一方面,作為第1稜鏡片14及第2稜鏡片15的厚度的上限,優選為300μm,更優選為200μm,進一步優選為180μm。另外,作為第1稜鏡片14及第2稜鏡片15的多個稜鏡14a、15a的平均高度(從多個稜鏡的基底到頂點的平均高度),優選為8μm以上且200μm以下。另外,作為第1稜鏡片14及第2稜鏡片15的多個稜鏡14a、15a的間距的下限,優選為4μm,更優選為10μm,進一步優選為20μm。另一方面,作為第1稜鏡片14及第2稜鏡片15的多個稜鏡14a、15a的間距的上限,優選為100μm,更優選為60μm。
第1稜鏡片14及第2稜鏡片15的各稜鏡14a、15a,優選為大致三稜柱狀。在第1稜鏡片14和/或第2稜鏡片15的各稜鏡14a、15a為三稜柱的情況下,作為各稜鏡14a、15a的頂角,優選為75°以上且95°以下。
(反射片)
作為反射片16,可列舉:使聚酯等基材樹脂中分散含有填料的白色片;通過在由聚酯等形成的膜的表面上蒸鍍鋁、銀等金屬而提高了正反射性的鏡面片等。
<優點>
該緩衝片22以與第2稜鏡片15的多個稜鏡15a相對的方式來配置,其平均微小壓痕硬度為上述上限以下,因此具備該緩衝片22的平板顯示器在落下等情況下可以充分抑制多個稜鏡15a的損傷。更具體而言,能夠提供即使在後述的落球評價這樣的過於嚴酷的試驗方法中也會降低損傷的緩衝片22。
另外,該緩衝片22在與第2稜鏡片15相對的一側的面上具備多個突起25,因此使第2稜鏡片15的多個稜鏡15a容易與多個突起25散點式地接觸。其結果為:第2稜鏡片15的多個稜鏡15a的頂點與該緩衝片22的背面未整面性地接觸,因此該緩衝片22可以更可靠地抑制多個稜鏡15a的損傷。
該緩衝片22是在偏振片20上層疊的偏振片保護片,所述偏振片20配設在作為液晶盒的顯示元件17的與顯示面相反側的面上,由此可以促進由部件件數的減少所致的平板顯示器的薄型化。
該平板顯示器將該緩衝片22配設在第2稜鏡片15及顯示元件17之間,因此即使在第2稜鏡片15的多個稜鏡15a與該緩衝片22碰撞的情況下,也能充分地抑制多個稜鏡15a的損傷。
<緩衝片的製造方法>
作為該緩衝片22的製造方法,具備:形成構成基材層24的片體的工序(基材層形成工序);和在該片體的一面側層疊緩衝層23的工序(緩衝層層疊工序)。
(基材層形成工序)
作為上述基材層形成工序,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以下方法:將熔融的熱塑性樹脂從T模擠出成形,接著,將該擠出成形體沿著層長度方向及層寬度方向拉伸,形成片體。作為使用了T模的周知的擠出成形法,可列舉例如拋光輥法、冷卻輥法。另外,作為片體的拉伸方法,可列舉例如管狀膜雙軸拉伸法、平膜雙軸拉伸法等。
(緩衝層層疊工序)
上述緩衝層層疊工序具備:製備包含樹脂基質23a的形成材料及樹脂珠23b的塗敷液的工序(製備工序);將上述製備工序中製備的塗敷液塗敷於上述片體的一面側的工序(塗敷工序);和使上述塗敷工序中塗敷的塗敷液乾燥及固化的工序(固化工序)。
在上述製備工序中,優選製備包含活性能量射線固化型樹脂作為樹脂基質23a的形成材料的塗敷液。該緩衝片的製造方法通過使用活性能量射線固化型樹脂作為樹脂基質23a的形成材料,從而在上述塗敷工序中塗敷塗敷液後,在上述固化工序中照射例如紫外線,由此容易使該活性能量射線固化型樹脂較快地固化。因此,通過在樹脂珠23b從片體的一面分離的狀態下使該活性能量射線固化型樹脂進行固化,從而容易將樹脂珠22a以從片體的一面分離的狀態進行固定。
在上述固化工序中,通過使上述塗敷液固化,從而形成因樹脂珠23b所致的多個突起25從一面突出的緩衝層23。
予以說明,該緩衝片的製造方法可以在上述緩衝層層疊工序之前進一步具備對上述片體的層疊緩衝層23的一側的面實施電暈放電處理、臭氧處理、低溫等離子體處理、輝光放電處理、氧化處理、底塗(primer coat)處理、內塗(under coat)處理、錨塗處理等的表面處理工序。
[其他實施方式]
上述實施方式並非對本發明的構成的限定。因此,上述實施方式可以基於本說明書的記載及技術常識進行上述實施方式各部的構成要素的省略、置換或追加,它們應被解釋為全部屬本發明的範圍。
例如該緩衝片未必需要具有基材層,也可以為緩衝層的單層體。另外,該緩衝片可以在基材層及緩衝層之間具有其他層,另外也可以在基材層的表面側具有其他層。
上述緩衝層也可以不必具有樹脂基質和分散到該樹脂基質中的樹脂珠。具體而言,上述緩衝層例如可以為以合成樹脂作為主成分且在內部具有多個氣泡的發泡樹脂層,也可以為使用具有多個凹部的模具等來形成且將該模具的凹部的翻轉形狀轉印於背面的樹脂層,也可以為通過含有非相溶的多個樹脂而在背面形成有多個突起的樹脂層,還可以為通過層疊於在背面具有多個突起的基材層的背面而在背面形成了多個突起的樹脂層。
該緩衝片可以不必在與稜鏡片相對的一側的面上具有多個突起。該緩衝片通過使平均微小壓痕硬度為上述上限以下,從而具備該緩衝片的平板顯示器在落下等情況下可以充分地抑制上述多個稜鏡的損傷。予以說明,在該緩衝片不具有上述多個突起的情況下,該緩衝片可以具有擴散性,也可以不具有擴散性。
該平板顯示器未必需要為液晶顯示裝置。另外,即使在該平板顯示器為液晶顯示裝置的情況下,該緩衝片也不需要為在偏振片上所層疊的偏振片保護片,所述偏振片配設於液晶盒的與顯示面相反側的面。該緩衝片例如可以配設於以纖維素酯為主成分的公知的偏振片保護片的背面側。進而,即使在該緩衝片為上述偏振片保護片的情況下,該緩衝片也可以借助其他的層、膜等而層疊於偏振片。
如圖6所示,該緩衝片32可以為在稜鏡片(上述的第一個實施方式中的第2稜鏡片15)的表面側配設的上方用光擴散片。圖6的緩衝片32具備基材層34、配設於基材層34的表面側的光擴散層35和配設於基材層34的背面側的緩衝層23。緩衝層23被構成為位於該緩衝片32的背面的層。作為緩衝層23的具體構成,可以與圖1的平板顯示器的緩衝片22的緩衝層23同樣。另外,作為基材層34的具體構成,可以與圖1的平板顯示器的光擴散片13的基材層13a同樣。光擴散層35具有光擴散劑35a和其黏結劑35b。光擴散層35無需具有與圖1的光擴散片13的光擴散層13b同樣高的光擴散性。從該觀點出發,作為光擴散劑35a的配合量的下限,優選為0.1質量份,更優選為5質量份。另一方面,作為光擴散劑35a的配合量的上限,優選為40質量份,更優選為30質量份。另外,作為光擴散劑35a的平均粒徑的下限,優選為1μm,更優選為2μm。另一方面,作為光擴散劑35a的平均粒徑的上限,優選為10μm,更優選為6μm。
該平板顯示器中的顯示元件及背光單元的具體構成並無特別限定。上述背光單元可以具有例如微透鏡片等其他光學片,代替上述的第1稜鏡片14及第2稜鏡片15,也可以僅具有1個稜鏡片。另外,上述背光單元可以為正下方型背光單元。進而,即使在上述背光單元為邊光型背光單元的情況下,也無需為僅沿著導光片的一個端面配設有多個LED的單側邊光型背光單元,可以為沿著導光片的相對的一對端面配設有多個LED的兩側邊光型背光單元、沿著導光片的各端面配設有多個LED的全周邊光型背光單元。
該平板顯示器優選為智慧手機、平板終端等較小畫面的便攜終端,但也可以為筆記型電腦等個人電腦、液晶電視等較大畫面的顯示裝置。即,只要是具有人在平時的生活或工作中攜帶並不留神使其落下的危險性的電子設備、裝置中所使用的平板顯示器,則可以適合應用本發明。
實施例
以下,利用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更詳細的說明,但是本發明並不受這些實施例的限定。
[實施例]
(No.1)
使用丙烯酸多元醇(DIC公司製的「A-807-BA」)作為樹脂基質的形成材料,相對於該丙烯酸多元醇15質量份,混合包含交聯聚胺酯系聚合物的平均粒徑7μm的樹脂珠(大日精化工業公司製的「UCN-5070D」)1.3質量份、異氰酸酯系固化劑(東曹公司製的「CORONATE HL」)2.2質量份、陰離子系表面活性劑(花王公司製的「ELECTROSTRIPPER(註冊商標)ME2」0.4質量份。再將混合後的組合物用甲乙酮20質量份稀釋,塗敷於平均厚度23μm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上,在100℃下加熱1分鐘,由此進行初始固化。再在該初始固化後,在60℃下進行24小時老化,使塗膜固化,得到在包含PET膜的基材層的一面具有塗敷層(緩衝層)的No.1的緩衝片。該塗敷層的塗敷量及平均厚度如表1所示。另外,No.1的緩衝片經圖像處理後的雷射顯微鏡照片如圖7所示。
(No.2)
使用丙烯酸多元醇(DIC公司製的「A-807-BA」)作為樹脂基質的形成材料,相對於該丙烯酸多元醇15質量份,混合包含丙烯酸類樹脂的平均粒徑7μm的樹脂珠(大日精化工業公司製的「RUB230(7M)EJ」)1.5質量份、異氰酸酯系固化劑材(東曹公司製的「CORONATE HL」)2.2質量份、陰離子系表面活性劑(花王公司製的「ELECTROSTRIPPER ME2」0.4質量份。再將混合後的組合物用甲乙酮20質量份稀釋,塗敷於平均厚度23μm的PET膜上,在100℃下加熱1分鐘,由此進行了初始固化。再在該初始固化後,在60℃下進行24小時老化,使塗膜固化,得到在包含PET膜的基材層的一個面上具有塗敷層(緩衝層)的No.2的緩衝片。該塗敷層的塗敷量及平均厚度如表1所示。
(No.3)
使用紫外線固化型胺基甲酸酯丙烯酸酯(NATOCO公司製的「UV-268」)作為樹脂基質的形成材料,相對於該胺基甲酸酯丙烯酸酯15質量份,混合包含丙烯酸類樹脂的平均粒徑7μm的樹脂珠(大日精化工業公司製的「RUB230(7M)EJ」)4.2質量份、離子導電性抗靜電劑(丸菱油化工業公司製的「SBZ-M16L2KAI」1.2質量份。再將混合後的組合物用甲乙酮15質量份稀釋,塗敷於平均厚度23μm的PET膜上,在100℃下加熱1分鐘,由此除去溶劑。再以照射劑量200mJ照射紫外線,使塗膜固化,得到在包含PET膜的基材層的一面上具有塗敷層(緩衝層)的No.3的緩衝片。該塗敷層的塗敷量及平均厚度如表1所示。
(No.4)
使用紫外線固化型胺基甲酸酯丙烯酸酯(NATOCO公司製的「UV-268」)作為樹脂基質的形成材料,相對於該胺基甲酸酯丙烯酸酯15質量份,混合包含丙烯酸苯乙烯樹脂的平均粒徑4μm的樹脂珠(日本觸媒公司製的「ST4003F」)1.8質量份。再將混合後的組合物用甲乙酮15質量份稀釋,塗敷於平均厚度23μm的PET膜上,在100℃下加熱1分鐘,由此除去溶劑。再以照射劑量200mJ照射紫外線,使塗膜固化,得到在包含PET膜的基材層的一面具有塗敷層(緩衝層)的No.4的緩衝片。該塗敷層的塗敷量及平均厚度如表1所示。
(No.5)
除了將樹脂珠相對於作為樹脂基質的形成材料的丙烯酸多元醇15質量份的含有比例設為0.7質量份以外,與No.1同樣地得到No.5的緩衝片。No.5的緩衝片的塗敷層(緩衝層)的塗敷量及平均厚度如表1所示。
(No.6)
除了將樹脂珠相對於作為樹脂基質的形成材料的丙烯酸多元醇15質量份的含有比例設為4.2質量份以外,與No.1同樣地得到No.6的緩衝片。No.6的緩衝片的塗敷層(緩衝層)的塗敷量及平均厚度如表1所示。
[比較例]
(No.7)
依據日本特開2000-75134的實施例1,使用紫外線固化型胺基甲酸酯丙烯酸酯(NATOCO公司製的「UV-268」)作為樹脂基質的形成材料,相對於該胺基甲酸酯丙烯酸酯15質量份,混合包含丙烯酸苯乙烯樹脂的平均粒徑4μm的樹脂珠(日本觸媒公司製的「ST4003F」)2.1質量份、平均粒徑2.7μm的多孔不定形二氧化矽(富士SILYSIA化學公司製的「SYLOPHOBIC 507」)0.5質量份。再將混合後的組合物用甲乙酮15質量份稀釋,塗敷於平均厚度23μm的PET膜上,在100℃下加熱1分鐘,由此除去溶劑。再以照射劑量200mJ照射紫外線,使塗膜固化,得到在包含PET膜的基材層的一面具有塗敷層的No.7的片材。該塗敷層的塗敷量及平均厚度如表1所示。
(No.8)
採取被裝入到美國蘋果公司製的「iPhone(註冊商標)6」的帶增亮膜的偏光板,用作No.8的片材。
[品質評價]
(平均微小壓痕硬度)
使用ELIONIX公司製的超微小壓痕硬度試驗機「ENT-1100a」,在測定環境27℃中,用Berkovich型的金剛石壓頭在最大載荷5mN、載荷速度0.5mN/秒的條件下壓入No.1~No.8的片材的塗敷層(No.8的片材為增亮膜)的各10個突起,將壓入狀態保持1秒後,在該速度下解除載荷。予以說明,關於測定部位(突起),用顯微鏡決定了測定位置。利用最大載荷(Fmax )除以接觸壓入深度(hc)時的壓頭的接觸投影面積(Ap(hc))所得的值(Fmax /Ap(hc))求得微小壓痕硬度,算出從值大的微小壓痕硬度除去2個並且從值小的微小壓痕硬度除去2個所得的硬度的平均值作為平均微小壓痕硬度。予以說明,接觸壓入深度(hc)是指:假定最大壓入深度(hmax )和解除載荷曲線的最初部分為線形而進行直線近似,將該直線與位移軸相交的切片設為hr的情況下,按照下式求得的值。hc=hmax -ε(hmax -hr)(其中,ε=0.75)
該測定結果如表1所示。
(霧度值)
使用SUGA試驗機公司製的「HZ-2」,依據JIS-K7136:2000測定了No.1~No.7的霧度值。該測定結果如表1所示。予以說明,在No.8中,增亮膜為層疊於偏光板的狀態,因此未對霧度值進行測定。
(表面電阻值)
使用東亞DKK公司製的「SM-8220」及東亞DKK公司製的「SME-8310」,依據JIS-K6911:2006在23℃×50%RH下放置24小時後,在23℃×50%/RH的環境下將No.1~No.8的片材的塗敷層(No.8的片材為增亮膜)的表面電阻值進行了測定。該測定結果如表1所示。
(莫爾條紋評價)
將No.1~No.8裝入同一平板顯示器,以目視按照以下的基準評價了有無莫爾條紋。該評價結果如表1所示。
A:在顯示圖像中未視認到莫爾條紋。
B:在顯示圖像中視認到莫爾條紋。
(落球評價)
在厚度5mm的不鏽鋼板的一側的面上層疊模擬導光片的厚度475μm的聚碳酸酯膜,在其上依次層疊光擴散片、第1稜鏡片及第2稜鏡片。予以說明,第1稜鏡片及第2稜鏡片按照使稜鏡列的頂點均向上述一側突出、且稜鏡列的稜線相互正交的方式來配置。接著,在iPhone(註冊商標)6的顯示元件的與顯示面相反側的面上按照使塗敷層(No.8的片材為增亮膜)配設於外側的方式利用黏接劑貼合No.1~No.8的片材,之後,按照使第2稜鏡片的稜鏡列與塗敷層(No.8的片材為增亮膜)相對的方式來配設。再從顯示元件的顯示面側使直徑11mm的不鏽鋼製的球體自150mm的高度落下。以目視確認基於該落球試驗的第2稜鏡片有無損傷,按照以下的基準進行了評價。該評價結果如表1所示。
A:完全未視認到損傷。
B:僅在暗室中使用反射光進行直接觀察時確認到損傷,但是在裝入到液晶顯示裝置的狀態下未視認到損傷。
C:若進行直接觀察則視認到較淺的損傷,但是在裝入到液晶顯示裝置的狀態下未視認到損傷。
D:若進行直接觀察則視認到損傷,但是在裝入到液晶顯示裝置的狀態下未視認到損傷。
E:若進行直接觀察則視認到較深的損傷,即使在裝入到液晶顯示裝置的狀態下也視認到損傷。
(正面亮度)
將No.1~No.7的片材裝入到同一平板顯示器中,使用拓普康公司製的亮度計「BM-7」,在測定距離500mm、測定角2°下測定了平板顯示器的中心部的正面亮度。該測定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AA1
Figure AA1-1
※表中的「-」為未測定
[評價結果]
如表1所示,No.1~No.6中,獲得裝入到平板顯示器時的良好的莫爾條紋評價及良好的正面亮度。另外,No.1~No.6中,微小壓痕硬度為250N/mm2 以下,得到良好的落球評價。其結果為:No.1~No.6中,即使在上述的落球試驗後裝入到平板顯示器的情況下,也顯示與落球試驗前同樣的精細圖像。
另外,關於No.1~No.6,由於緩衝層的表面電阻值低,因此可以充分地抑制因異物的附著引起的緩衝性的降低,也未視認到因該異物的附著引起的亮度不均。
其中,如落球評價所示,No.1~No.3及No.5具有對第2稜鏡片優異的防損傷性。其結果為:No.1~No.3、No.5在落球試驗後裝入到平板顯示器的情況下能顯示特別精細的圖像。
與此相對,No.7、No.8中,微小壓痕硬度超過250N/mm2 ,因此落球評價變得不充分。因此,No.7、No.8中,在上述的落球試驗後裝入到平板顯示器的情況下,在顯示圖像中產生因第2稜鏡片的損傷引起的亮度不均。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如以上那樣,本發明的緩衝片即使在落下等的衝擊的作用下也能充分地抑制稜鏡片的損傷,因此可以適合用於智慧手機、平板終端等較小畫面的平板顯示器。
1‧‧‧邊光型背光單元2‧‧‧顯示面板3‧‧‧外殼3a‧‧‧支承部11‧‧‧導光片11a‧‧‧凹部11b‧‧‧隆起部12‧‧‧光源13‧‧‧光擴散片13a‧‧‧基材層13b‧‧‧光擴散層13c‧‧‧黏附防止層14‧‧‧第1稜鏡片14a‧‧‧稜鏡14b‧‧‧基材層15‧‧‧第2稜鏡片15a‧‧‧稜鏡15b‧‧‧基材層15c‧‧‧頂點16‧‧‧反射片17‧‧‧顯示元件18‧‧‧第1偏光板19‧‧‧第2偏光板20‧‧‧偏振片21‧‧‧表面側偏振片保護片22‧‧‧緩衝片23‧‧‧緩衝層23a‧‧‧樹脂基質23b‧‧‧樹脂珠24‧‧‧基材層25‧‧‧突起32‧‧‧緩衝片34‧‧‧基材層35‧‧‧光擴散層35a‧‧‧光擴散劑35b‧‧‧黏結劑101‧‧‧導光板102‧‧‧光源103‧‧‧光擴散片104‧‧‧稜鏡片
圖1為表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涉及的平板顯示器的示意性側面端面圖。 圖2為表示圖1的平板顯示器的第1稜鏡片及第2稜鏡片的配置關係的示意性立體圖。 圖3為表示圖1的平板顯示器所具備的緩衝片的示意性側面端面圖。 圖4為表示圖1的平板顯示器所具備的緩衝片及稜鏡片的配置關係的示意性側面端面圖。 圖5為表示圖4的緩衝片及稜鏡片的配置關係的示意性俯視圖。 圖6為表示與圖3的緩衝片不同的實施方式涉及的緩衝片的示意性端面圖。 圖7為No.1的緩衝片經圖像處理後的雷射顯微鏡照片。 圖8為表示以往的邊光型背光單元的示意性立體圖。
22‧‧‧緩衝片
23‧‧‧緩衝層
23a‧‧‧樹脂基質
23b‧‧‧樹脂珠
24‧‧‧基材層
25‧‧‧突起

Claims (6)

  1. 一種緩衝片,其是被用於具備在表面具有多個稜鏡的稜鏡片和與所述多個稜鏡相對地配設的顯示元件的平板顯示器、且配設在所述稜鏡片及顯示元件之間的緩衝片,其在與所述稜鏡片相對的一側的面上具備多個突起,其平均微小壓痕硬度為250N/mm2以下,所述平均微小壓痕硬度是在所述多個突起中測定得到的平均微小壓痕硬度。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緩衝片,其中具備與所述稜鏡片相對的緩衝層,該緩衝層具有樹脂基質和分散到該樹脂基質中的樹脂珠。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緩衝片,其中霧度值為20%以上95%以下。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緩衝片,其中與所述稜鏡片相對的一側的面的表面電阻值為10×1015Ω/□以下。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緩衝片,其中所述顯示元件為液晶顯示裝置用的液晶盒,並且該緩衝片是在配設於所述液晶盒的與顯示面相反側的面的偏振片上所層疊的偏振片保護片。
  6. 一種平板顯示器,其具備:在表面具有多個稜鏡的稜鏡片;與所述多個稜鏡相對地配設的顯示元件;和 配設在所述稜鏡片及顯示元件之間的如請求項1至5中之任一項所述的緩衝片。
TW107128043A 2017-08-10 2018-08-10 緩衝片及平板顯示器 TWI6857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54992 2017-08-10
JP2017-154992 2017-08-10
JP2018141834A JP2019035951A (ja) 2017-08-10 2018-07-27 緩衝シート及びフラット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
JP2018-141834 2018-07-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0889A TW201910889A (zh) 2019-03-16
TWI685705B true TWI685705B (zh) 2020-02-21

Family

ID=65637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8043A TWI685705B (zh) 2017-08-10 2018-08-10 緩衝片及平板顯示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9035951A (zh)
TW (1) TWI6857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62846B1 (ko) * 2020-08-20 2020-10-07 에스케이씨하이테크앤마케팅(주) 광학 복합 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28607A (ja) * 2009-11-18 2011-06-30 Keiwa Inc 光学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TW201421081A (zh) * 2012-10-12 2014-06-01 Fujifilm Corp 液晶顯示裝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28607A (ja) * 2009-11-18 2011-06-30 Keiwa Inc 光学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TW201421081A (zh) * 2012-10-12 2014-06-01 Fujifilm Corp 液晶顯示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0889A (zh) 2019-03-16
JP2019035951A (ja) 2019-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87979B (zh) 缓冲片及平板显示器
JP6647761B2 (ja) 上用光拡散シート及び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TWI584026B (zh) 適用於顯示裝置之背光
CN110651202B (zh) 上方用光扩散片及具备该上方用光扩散片的背光单元
US10222518B2 (en) Light diffusion sheet for overlaying, and backlight unit
US8142041B2 (en) Lenticular film and backlight modules for use therewith
WO2022118533A1 (ja) 光拡散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液晶表示装置、情報機器、及び光拡散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10210882A (ja) 光学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10224251A (ja) レンズシート、面光源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KR20150005562A (ko) 에지라이트형 백라이트장치 및 광확산성 부재
US20240231147A1 (en) Optical sheet, backlight uni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device
TWI685705B (zh) 緩衝片及平板顯示器
KR20150009531A (ko) 에지라이트형 백라이트장치 및 광확산성 부재
JP7236801B2 (ja) 偏光板用保護シート、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7368430B2 (ja) 光拡散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液晶表示装置、情報機器、及び光拡散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7573079B2 (ja) 光拡散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液晶表示装置、情報機器、及び光拡散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7389296B1 (ja) 光拡散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液晶表示装置、情報機器、及び光拡散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17106987A (ja) 光拡散シート及び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2021184088A (ja) 光学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情報機器
KR20120059964A (ko) 백라이트 유닛용 광확산 시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