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37676A - 一种鸡枞菌栽培方法及栽培基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鸡枞菌栽培方法及栽培基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37676A
CN110637676A CN201911010555.3A CN201911010555A CN110637676A CN 110637676 A CN110637676 A CN 110637676A CN 201911010555 A CN201911010555 A CN 201911010555A CN 110637676 A CN110637676 A CN 1106376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fungus
termitomyces albuminosus
culture medium
cul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1055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世宇
马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lu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yun Woo Wild Edible Fungus Breeding Co Ltd A
Original Assignee
Hulu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yun Woo Wild Edible Fungus Breeding Co Ltd 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lu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yun Woo Wild Edible Fungus Breeding Co Ltd A filed Critical Hulu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yun Woo Wild Edible Fungus Breeding Co Ltd A
Priority to CN20191101055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37676A/zh
Publication of CN1106376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376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60Cultivation rooms; Equipment therefor
    • A01G18/69Arrangements for managing the environment, e.g. sprinkler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鸡枞菌的栽培方法及栽培基质,包括发菌培养、出菇培养、菌种复壮及出菇培养的过程;出菇培养基的组分为玉米秸秆废料混合体60‑80份、石灰1‑3份、豆饼粉2‑5份、硫酸镁0.5‑2份、麦麸10‑20份、磷酸二氢钾0.5‑1.5份、葡萄糖0.5‑2.5份和石膏0.5‑2份;复壮培养基的组分为蚁巢浸出液30‑60份、玉米面5‑10份、石灰1‑5份、硫酸镁1‑5份、玉米秸秆50‑90份、食用菌废料20‑50份、石膏0.5‑2份及磷酸二氢钾0.5‑2份;本发明通过控制栽培过程中温度、湿度、通风质量等条件,促进菌丝的生长及子实体的生长,以秸秆为栽培基质的主要原料,加入硫酸镁、石灰等辅料,避免了树木的大量砍伐,提高了生物转化率,降低了杂菌的感染率。

Description

一种鸡枞菌栽培方法及栽培基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鸡枞菌培养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鸡枞菌栽培方法及栽培基质。
背景技术
鸡枞菌又名鸡宗、鸡松、鸡脚菇、蚁枞等,鸡枞菌因其内部纤维结构、色泽状似鸡肉、加之食用时又有鸡肉的特殊香味,故得名鸡枞菌。
鸡枞菌营养丰富,尤其蛋白质的含量较高,含有20多种氨基酸,其中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据分析,每100克鲜鸡枞菌含水92.61%,干物质7.39%;干物质中,含粗蛋白34.94%,粗脂肪3.40%,粗纤维13.91%,可溶性糖4.5%,水解糖9.59%,灰分7.73%;灰分中,含氧化钙20.29%,磷4.62%,铁1.89%,锰0.08%。
现有技术中,对鸡枞菌进行栽培时,大多将长满菌丝的菌棒直接置于基质中使其出菇,但是由于鸡枞菌极易退化,退化的鸡枞菌不能分化为子实体,降低了出菇率;而且,由于栽培鸡枞菌的主要原材料是木屑,长期大量的对森林的砍伐,出现了木材原材料枯竭的现象;为了寻求木屑的替代品,以秸秆做主料栽培鸡枞菌,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和试验,但由于秸秆做主料发菌速率慢,杂菌感染率高,生物转化率低等原因,还未有以秸秆大面积生产鸡枞菌的报道。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鸡枞菌的栽培方法及以秸秆为主要原料的鸡枞菌栽培基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鸡枞菌的栽培方法及栽培基质,通过控制栽培过程中温度、湿度、通风质量等条件,促进菌丝的生长及子实体的生长,以秸秆为栽培基质的主要原料,加入硫酸镁、石灰等辅料,避免了树木的大量砍伐,提高了生物转化率,降低了杂菌的感染率;在对菌种栽培前,对菌种进行复壮,避免了因菌种退化带来的子实体萌发量少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鸡枞菌的栽培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菌种复壮:将菌包置于复壮培养基中,复壮24-32h,得到复壮的鸡枞菌菌包;
2)发菌培养:将复壮的鸡枞菌菌包放入培养室,将培养室温度保持在20-24℃,相对湿度控制在45-55%,每天定时通风,保持CO2浓度为400-800ppm,待菌丝长满菌包后,将菌包移出,得到发菌菌包;
3)出菇培养:将步骤2)中发菌菌包的菌袋去除,取出菌棒,置于出菇培养基中,并在菌棒表层覆土5cm,待其子实体长成,进行采摘
以上技术方案达到的技术效果是:在发菌培养时,保持合适的温度、湿度和CO2浓度,可以使菌丝迅速生长,减少发菌的时间;由于鸡枞菌退化较快,因此,在发菌培养前,需要对其进行复壮,以保证更多的菌种能够分化为子实体,提高了出菇率。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对鸡枞菌菌包进行培养时,每天定时通风2次。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出菇培养基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玉米秸秆废料混合体60-80份、石灰1-3份、豆饼粉2-5份、硫酸镁0.5-2份、麦麸10-20份、磷酸二氢钾0.5-1.5份、葡萄糖0.5-2.5份和石膏0.5-2份。
以上技术方案达到的技术效果是:将玉米秸秆作为培养基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防止秸秆腐烂或焚烧为环境带来的污染;石灰对玉米秸秆有降解和调节pH值的作用;在秸秆做主料栽培鸡枞菌时需要提高纤维素等酶的活性,而硫酸镁又是很多生物酶的活化剂,因此硫酸镁的加入,可以提高玉米中纤维素的降解速率,为菌丝的生长提供充分的氮源。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玉米秸秆废料混合体按照质量分数包括:玉米秸60%、玉米芯40%。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复壮培养基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成:蚁巢浸出液30-60份、玉米面5-10份、石灰1-5份、硫酸镁1-5份、玉米秸秆50-90份、食用菌废料20-50份、石膏0.5-2份及磷酸二氢钾0.5-2份。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食用菌废料包括下述重量份配比的组分:秸秆50-100份和食用菌菌渣20-50份。
以上技术方案达到的技术效果是:食用菌菌渣中含有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等营养物质,可为子实体的分化提供充分的营养。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对菌种进行培养的过程为:在子实体原基分化阶段,将温度控制在15-18℃,空气相对湿度为55-75%,CO2的浓度控制为800-1000ppm,光照强度为200-300lux。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对菌种进行培养的过程为:在子实体生长阶段,将温度控制在17-20℃,空气相对湿度控制为85-90%,CO2浓度为400-800ppm,光照强度为250-350lux。
一种鸡枞菌栽培基质,包括出菇培养基和复壮培养基,所述出菇培养基包括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玉米秸秆废料混合体60-80份、石灰1-3份、豆饼粉2-5份、硫酸镁0.5-2份、麦麸10-20份、磷酸二氢钾0.5-1.5份、葡萄糖0.5-2.5份和石膏0.5-2份;所述复壮培养基包括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蚁巢浸出液30-60份、玉米面5-10份、石灰1-5份、硫酸镁1-5份、玉米秸秆50-90份、食用菌废料20-50份、石膏0.5-2份和磷酸二氢钾0.5-2份。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鸡枞菌的栽培方法及栽培基质,在菌丝生长阶段、子实体原基分化阶段及子实体生长阶段,设置不同的温度、光照及CO2浓度,使得鸡枞菌在每个发育阶段都具备最佳的生长状态。
而且,本发明对鸡枞菌的栽培方法包括:发菌--出菇培养-复壮-出菇培养的过程,在鸡枞菌子实体分化前,对其菌种进行复壮,始终保持出菇菌种的数量,提高了鸡枞菌的出菇率;
栽培基质均以秸秆为主要原料,加入硫酸镁、石灰等辅料,避免了树木的大量砍伐,提高了生物转化率,降低了杂菌的感染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制备出菇培养基
将质量分数为60%的玉米秸和40%的玉米芯的混合体60份、石灰1份、豆饼粉2份、硫酸镁0.5份、麦麸10份、磷酸二氢钾0.5份、葡萄糖0.5份和石膏0.5份混合,向其中加入5倍混合料质量的水和1倍质量的酵母菌,于30℃下发酵10h;得到出菇培养基。
实施例2
将质量分数为60%的玉米秸和40%的玉米芯的混合体80份、石灰3份、豆饼粉5份、硫酸镁2份、麦麸20份、磷酸二氢钾1.5份、葡萄糖2.5份和石膏2份混合,向其中加入5倍混合料质量的水和1倍质量的酵母菌,于30℃下发酵10h;得到出菇培养基。
实施例3
将质量分数为60%的玉米秸和40%的玉米芯的混合体70份、石灰2份、豆饼粉3份、硫酸镁1份、麦麸15份、磷酸二氢钾1份、葡萄糖1份和石膏1份混合,向其中加入5倍混合料质量的水和1倍质量的酵母菌,于30℃下发酵10h;得到出菇培养基。
实施例4制备复壮培养基
将蚁巢浸出液30份、玉米面5份、石灰1份、硫酸镁1份、玉米秸秆50份、食用菌废料20份、石膏0.5份和磷酸二氢钾0.5份混合,向其中加入5倍混合料质量的水和1倍质量的酵母菌,于30℃下发酵10h;得到复壮培养基。
实施例5
将蚁巢浸出液60份、玉米面10份、石灰5份、硫酸镁5份、玉米秸秆90份、食用菌废料50份、石膏2份和磷酸二氢钾2份混合,向其中加入5倍混合料质量的水和1倍质量的酵母菌,于30℃下发酵10h;得到复壮培养基。
实施例6
将蚁巢浸出液50份、玉米面7份、石灰3份、硫酸镁3份、玉米秸秆70份、食用菌废料30份、石膏1份和磷酸二氢钾1份混合,向其中加入5倍混合料质量的水和1倍质量的酵母菌,于30℃下发酵10h;得到复壮培养基。
实施例7一种鸡枞菌的栽培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菌种复壮:将菌包置于实施例5中的复壮培养基中,复壮24h,得到复壮的鸡枞菌菌包;
2)发菌培养:将复壮的鸡枞菌菌包放入培养室,将培养室温度保持在20℃,相对湿度控制在45%,每天定时通风,保持CO2浓度为400ppm,待菌丝长满菌包后,将菌包移出,得到发菌菌包;
3)出菇培养:将步骤2)中发菌菌包的菌袋去除,取出菌棒,置于实施例2制备的出菇培养基中,并在菌棒表层覆土5cm,待其子实体长成,进行采摘在子实体原基分化阶段,将温度控制在15℃,空气相对湿度为55%,CO2的浓度控制为800ppm,光照强度为200lux;在子实体生长阶段,将温度控制在17℃,空气相对湿度控制为85%,CO2浓度为400ppm,通风2次,光照强度为250lux;待其子实体长成,进行采摘;采摘时,用锋利的刀片沿料面将菌体割下,或用手捏住菌柄,轻轻左右掰动,将菌体拔下;
4)采摘后管理:经菌体采摘后,立即对料面进行喷水,以料面被喷湿为宜,进行二次发菌。
实施例8
一种鸡枞菌的栽培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菌种复壮:将菌包置于实施例5中的复壮培养基中,复壮32h,得到复壮的鸡枞菌菌包;
2)发菌培养:将复壮的鸡枞菌菌包放入培养室,将培养室温度保持在24℃,相对湿度控制在55%,每天定时通风,保持CO2浓度为800ppm,待菌丝长满菌包后,将菌包移出,得到发菌菌包;
3)出菇培养:将步骤2)中发菌菌包的菌袋去除,取出菌棒,置于实施例2制备的出菇培养基中,在子实体原基分化阶段,将温度控制在18℃,空气相对湿度为75%,CO2的浓度控制为1000ppm,光照强度为300lux;在子实体生长阶段,将温度控制在20℃,空气相对湿度控制为90%,CO2浓度为800ppm,通风2次,光照强度为350lux;待其子实体长成,进行采摘;采摘时,用锋利的刀片沿料面将菌体割下,或用手捏住菌柄,轻轻左右掰动,将菌体拔下;
4)采摘后管理:经菌体采摘后,立即对料面进行喷水,以料面被喷湿为宜,进行二次发菌。
实施例9
一种鸡枞菌的栽培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菌种复壮:将菌包置于实施例5中的复壮培养基中,复壮28h,得到复壮的鸡枞菌菌包;
2)发菌培养:将复壮的鸡枞菌菌包放入培养室,将培养室温度保持在22℃,相对湿度控制在50%,每天定时通风,保持CO2浓度为600ppm,待菌丝长满菌包后,将菌包移出,得到发菌菌包;
3)出菇培养:将步骤2)中发菌菌包的菌袋去除,取出菌棒,置于实施例2制备的出菇培养基中,在子实体原基分化阶段,将温度控制在16℃,空气相对湿度为60%,CO2的浓度控制为850ppm,光照强度为250lux;在子实体生长阶段,将温度控制在18℃,空气相对湿度控制为86%,CO2浓度为500ppm,通风2次,光照强度为280lux;待其子实体长成,进行采摘;采摘时,用锋利的刀片沿料面将菌体割下,或用手捏住菌柄,轻轻左右掰动,将菌体拔下;
4)采摘后管理:经菌体采摘后,立即对料面进行喷水,以料面被喷湿为宜,进行二次发菌。
实施例10
一种鸡枞菌的栽培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菌种复壮:将菌包置于实施例5中的复壮培养基中,复壮30h,得到复壮的鸡枞菌菌包;
2)发菌培养:将复壮的鸡枞菌菌包放入培养室,将培养室温度保持在21℃,相对湿度控制在48%,每天定时通风,保持CO2浓度为700ppm,待菌丝长满菌包后,将菌包移出,得到发菌菌包;
3)出菇培养:将步骤2)中发菌菌包的菌袋去除,取出菌棒,置于实施例2制备的出菇培养基中,在子实体原基分化阶段,将温度控制在17℃,空气相对湿度为65%,CO2的浓度控制为900ppm,光照强度为240lux;在子实体生长阶段,将温度控制在19℃,空气相对湿度控制为87%,CO2浓度为600ppm,通风3次,光照强度为320lux;待其子实体长成,进行采摘;采摘时,用锋利的刀片沿料面将菌体割下,或用手捏住菌柄,轻轻左右掰动,将菌体拔下;
4)采摘后管理:经菌体采摘后,立即对料面进行喷水,以料面被喷湿为宜,进行二次发菌。
实施例11
一种鸡枞菌的栽培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菌种复壮:将菌包置于实施例5中的复壮培养基中,复壮30h,得到复壮的鸡枞菌菌包;
2)发菌培养:将复壮的鸡枞菌菌包放入培养室,将培养室温度保持在21℃,相对湿度控制在48%,每天定时通风,保持CO2浓度为500ppm,待菌丝长满菌包后,将菌包移出,得到发菌菌包;
3)出菇培养:将步骤2)中发菌菌包的菌袋去除,取出菌棒,置于实施例2制备的出菇培养基中,在子实体原基分化阶段,将温度控制在17℃,空气相对湿度为70%,CO2的浓度控制为950ppm,光照强度为280lux;在子实体生长阶段,将温度控制在19.5℃,空气相对湿度控制为89%,CO2浓度为700ppm,光照强度为300lux;待其子实体长成,进行采摘;采摘时,用锋利的刀片沿料面将菌体割下,或用手捏住菌柄,轻轻左右掰动,将菌体拔下;
4)采摘后管理:经菌体采摘后,立即对料面进行喷水,以料面被喷湿为宜,进行二次发菌。
实施例12
对实施7-11中步骤4)中生物转化率(1斤栽培基质可以出多少重量的鸡枞菌)进行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实施例13
对实施例7-11中采摘得到的鸡枞菌菌体进行营养物质的测定,测定方法为:结果见表2;
表2
Figure BSA0000193276380000082
实施例13
按照实施例10中的栽培方法对鸡枞菌进行栽培,并对得到的鸡枞菌菌体进行营养物质的测定,记为对照组1;
去除实施例10步骤1)中菌种复壮的过程,其它栽培方法同实施例10其它步骤,将得到的鸡枞菌菌体进行营养物质的测定,记为试验组1;
改变实施例10)步骤3)中子实体原基分化阶段的温度及CO2浓度,将温度改为16℃,CO2浓度改为500ppm,其它步骤及参数不变,将得到的鸡枞菌菌体进行营养物质的测定,记为试验组2;
改变实施例10)步骤3)中子实体原基分化阶段的温度及CO2浓度,将温度改为20℃,CO2浓度改为1200ppm,其它步骤及参数不变,将得到的鸡枞菌菌体进行营养物质的测定,记为试验组3;
改变实施例10)步骤3)中子实体生长阶段的温度及CO2浓度,将温度改为15℃,CO2浓度改为200ppm,其它步骤及参数不变,将得到的鸡枞菌菌体进行营养物质的测定,记为试验组4;
改变实施例1O)步骤3)中子实体原基分化阶段的温度及CO2浓度,将温度改为25℃,CO2浓度改为1000ppm,其它步骤及参数不变,将得到的鸡枞菌菌体进行营养物质的测定,记为试验组5;
将实施例10)步骤3)中通风的次数改为5次,其它步骤及参数不变,将得到的鸡枞菌菌体进行营养物质的测定,记为试验组6;
将实施例10)步骤3)中通风的次数改为1次,其它步骤及参数不变,将得到的鸡枞菌菌体进行营养物质的测定,记为试验组7;
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Figure BSA0000193276380000091
由表3可知,通风次数、CO2浓度均对鸡枞菌的质量有影响,实施例10中的栽培方法为最佳条件下的结果,其相较试验组1-7,鸡枞菌的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实施例14
按照实施例1O中的栽培方法对鸡枞菌进行栽培,并对得到的鸡枞菌菌体进行营养物质、杂菌的感染率及生物转化率的测定,记为对照组1;
改变实施例10中出菇培养基的组分(3%玉米秸秆、3%葡萄糖、2%麸皮、0.3%蛋白胨、0.1%硫酸镁、0.15%磷酸二氢钾、0.05%维生素B和0.4%硝酸钠、45%棉子壳、22%麸皮、18%木屑、6%玉米芯),其它方法同实施例10,对得到的鸡枞菌菌体进行营养物质、杂菌的感染率及生物转化率的测定,记为试验组1;
改变实施例10中复壮培养基(玉米芯30-35份、米糠10-15份、锯末35-40份、河泥6-10份、玉米面2.5-5份、石膏3-6份、小麦麦麸5-10份、甘草渣1-3份、甜菜渣1-3份、溴百里酚蓝1-2份)的组分,其它方法同实施例10,对得到的鸡枞菌菌体进行营养物质、杂菌的感染率及生物转化率的测定,记为试验组;
结果见表4;
表4
由表4可知,培养的组分对鸡枞菌的生物转化率和感染率有显著的影响,实施例10中的培养基组分较现有技术中的培养基组分,更能显著提高培养基的生物利用率。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鸡枞菌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1)菌种复壮:将菌包置于复壮培养基中,复壮24-32h,得到复壮的鸡枞菌菌包;
2)发菌培养:将复壮的鸡枞菌菌包放入培养室,将培养室温度保持在20-24℃,相对湿度控制在45-55%,每天定时通风,保持CO2浓度为400-800ppm,待菌丝长满菌包后,将菌包移出,得到发菌菌包;
3)出菇培养:将步骤2)中发菌菌包的菌袋去除,取出菌棒,置于出菇培养基中,并在菌棒表层覆土5cm,待其子实体长成,进行采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鸡枞菌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对鸡枞菌菌包进行培养时,每天定时通风2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鸡枞菌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及步骤3)中,对菌棒进行培养的出菇培养基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玉米秸秆废料混合体60-80份、石灰1-3份、豆饼粉2-5份、硫酸镁0.5-2份、麦麸10-20份、磷酸二氢钾0.5-1.5份、葡萄糖0.5-2.5份和石膏0.5-2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鸡枞菌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玉米秸秆废料混合体包括按照质量分数包括:玉米秸60%和玉米芯4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鸡枞菌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复壮培养基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成:蚁巢浸出液30-60份、玉米面5-10份、石灰1-5份、硫酸镁1-5份、玉米秸秆50-90份、食用菌废料20-50份、石膏0.5-2份及磷酸二氢钾0.5-2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鸡枞菌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用菌废料包括下述重量份配比的组分:秸秆50-100份和食用菌菌渣20-50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鸡枞菌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对菌种进行培养的过程为:在子实体原基分化阶段,控制温度为15-18℃,空气相对湿度为55-75%,CO2的浓度为800-1000ppm,光照强度为200-300lux。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鸡枞菌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对菌种进行培养的过程为:在子实体生长阶段,将温度控制在17-20℃,空气相对湿度控制为85-90%,CO2浓度为400-800ppm,光照强度为250-350lux。
9.一种鸡枞菌栽培基质,包括出菇培养基和复壮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菇培养基包括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玉米秸秆废料混合体60-80份、石灰1-3份、豆饼粉2-5份、硫酸镁0.5-2份、麦麸10-20份、磷酸二氢钾0.5-1.5份、葡萄糖0.5-2.5份和石膏0.5-2份;所述复壮培养基包括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蚁巢浸出液30-60份、玉米面5-10份、石灰1-5份、硫酸镁1-5份、玉米秸秆50-90份、食用菌废料20-50份、石膏0.5-2份和磷酸二氢钾0.5-2份。
CN201911010555.3A 2019-10-25 2019-10-25 一种鸡枞菌栽培方法及栽培基质 Pending CN1106376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10555.3A CN110637676A (zh) 2019-10-25 2019-10-25 一种鸡枞菌栽培方法及栽培基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10555.3A CN110637676A (zh) 2019-10-25 2019-10-25 一种鸡枞菌栽培方法及栽培基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37676A true CN110637676A (zh) 2020-01-03

Family

ID=68994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10555.3A Pending CN110637676A (zh) 2019-10-25 2019-10-25 一种鸡枞菌栽培方法及栽培基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3767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19660A (zh) * 2020-08-11 2020-11-13 南京康之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鸡枞菌的栽培方法
CN112106597A (zh) * 2020-09-18 2020-12-22 赖洪焕 一种黑皮鸡枞栽培配方及制备方法和培养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8666A (zh) * 2008-11-07 2009-05-27 张衍栋 利用玉米秸秆栽培平菇的方法
CN101717298A (zh) * 2009-10-30 2010-06-02 山东芳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杏鲍菇栽培方法及其培养料
CN104641943A (zh) * 2015-03-12 2015-05-27 象州县科学技术局 一种桑枝栽培袖珍菇的方法
CN104718996A (zh) * 2015-04-13 2015-06-24 青岛华盛绿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食用菌固体液化菌种的制作方法
CN105532266A (zh) * 2016-02-16 2016-05-04 山东远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鸡枞菌栽培方法
CN107417319A (zh) * 2017-05-08 2017-12-01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一种利用玉米秸秆栽培平菇的栽培料及栽培方法
CN108293589A (zh) * 2017-08-29 2018-07-20 田林县群英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鸡枞菌的栽培方法
CN108522136A (zh) * 2018-02-02 2018-09-14 金珠满江农业有限公司 黑鸡枞菌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8666A (zh) * 2008-11-07 2009-05-27 张衍栋 利用玉米秸秆栽培平菇的方法
CN101717298A (zh) * 2009-10-30 2010-06-02 山东芳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杏鲍菇栽培方法及其培养料
CN104641943A (zh) * 2015-03-12 2015-05-27 象州县科学技术局 一种桑枝栽培袖珍菇的方法
CN104718996A (zh) * 2015-04-13 2015-06-24 青岛华盛绿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食用菌固体液化菌种的制作方法
CN105532266A (zh) * 2016-02-16 2016-05-04 山东远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鸡枞菌栽培方法
CN107417319A (zh) * 2017-05-08 2017-12-01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一种利用玉米秸秆栽培平菇的栽培料及栽培方法
CN108293589A (zh) * 2017-08-29 2018-07-20 田林县群英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鸡枞菌的栽培方法
CN108522136A (zh) * 2018-02-02 2018-09-14 金珠满江农业有限公司 黑鸡枞菌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泳金: "《鸡腿菇栽培技术》", 31 January 2006, 天地出版社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19660A (zh) * 2020-08-11 2020-11-13 南京康之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鸡枞菌的栽培方法
CN112106597A (zh) * 2020-09-18 2020-12-22 赖洪焕 一种黑皮鸡枞栽培配方及制备方法和培养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90862B (zh) 菌渣发酵基质、羊肚菌菌种培养基质及其制法
CN106396807A (zh) 一种提高食用菌生物转化率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食用菌的栽培方法
CN106187515B (zh) 利用食用菌菌渣制作的羊肚菌营养袋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58478B (zh) 利用秸秆发酵基质制作的羊肚菌营养袋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98937B (zh) 一种栽培平菇的方法
CN104620856A (zh) 一种桑枝栽培猴头菇的方法
CN107079711B (zh) 一种羊肚菌的栽培方法
CN104641942A (zh) 一种桑枝栽培平菇的方法
CN112021073A (zh) 一种羊肚菌外援营养袋配料、营养袋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99308B (zh) 一种以木薯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榆黄蘑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42470A (zh) 一种适用于食用菌的发酵剂及利用该发酵剂发酵食用菌的方法
CN112369276A (zh) 一种用杏鲍菇菌渣栽培大球盖菇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637676A (zh) 一种鸡枞菌栽培方法及栽培基质
CN101352130B (zh) 利用棉杆栽培毛木耳的方法
CN106922392A (zh) 一种富硒姬菇的培养料及富硒姬菇的培养方法
CN106977245A (zh) 一种富硒秀珍菇的培养料及富硒秀珍菇的培养方法
CN112514734A (zh) 一种桑黄菌室内栽培方法
KR101629207B1 (ko) 흰개미 버섯 재배용 배지 제조방법
CN103563643A (zh) 以玉米芯为主要原料袋栽云耳的方法
KR100786744B1 (ko) 잿빛만가닥버섯 재배용 배지 및 이를 이용한잿빛만가닥버섯의 재배방법
CN113099949B (zh) 一种促进菌类生长发育的菌棒调理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0122182A (zh) 一种油茶菇菌糠配制灰树花栽培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60731A (zh) 一种提高樱桃番茄口感品质的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CN114711088A (zh) 高海拔羊肚菌天然栽培方法
CN113748924A (zh) 一种高产花菇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10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