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02713A - 基站建设评估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站建设评估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02713A
CN110602713A CN201810502192.4A CN201810502192A CN110602713A CN 110602713 A CN110602713 A CN 110602713A CN 201810502192 A CN201810502192 A CN 201810502192A CN 110602713 A CN110602713 A CN 1106027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service
determining
sampling points
clu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0219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02713B (zh
Inventor
曹晓冬
高洁
叶海纳
袁明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50219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027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027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027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027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027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8Network planning to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H04W64/003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locating network equip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站建设评估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领域,能够解决因预设的网络基站覆盖指标和业务KPI可能与当前的战略与规划不匹配,且由人工确定基站建设评估结果导致的难以准确、客观的得到基站建设评估结果的问题。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基站簇中每个基站对应的基站数据和工参数据;根据所述基站数据和所述工参数据,确定所述第一基站簇覆盖区域的区域指标对应的分值,以及所述第一基站的个体指标对应的分值;确定每个区域指标和每个个体指标分别对应的权重;根据每个区域指标对应的分值、权重,以及每个个体指标对应的分值、权重,通过加权确定评估分值;根据预设评估标准,确定所述评估分值对应的基站建设效果。

Description

基站建设评估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站建设评估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运营商逐步大规模部署第四代通讯技术(the4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4G)网络,以适应用户对于数据通信及多媒体业务的需求。
在承载4G网络的基站建设完成后,运营商需要评估基站建设是否产生预期效果。当前,运营商一般通过路测的方法验证基站是否正常工作,之后,根据基站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运行数据或用户反馈来对基站进行优化。或者,运营商还根据基站落址位置、基站建设规模等来评估基站建设是否与规划存在偏差,之后根据偏差程度确定该基站的建设效果。
这样一来,如果基站规划本身存在不合理之处,即使通过路测确定基站能够正常工作,但基站的建设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站建设评估方法及装置,能够解决因预设的网络基站覆盖指标和业务KPI可能与当前的战略与规划不匹配,且由人工确定基站建设评估结果导致的难以准确、客观的得到基站建设评估结果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站建设评估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基站簇中每个基站对应的基站数据和工参数据,所述第一基站簇包括第一基站和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基站相邻的第二基站;根据所述基站数据和所述工参数据,确定所述第一基站簇覆盖区域的区域指标对应的分值,以及所述第一基站的个体指标对应的分值,所述区域指标包括覆盖范围增量、业务吸纳增量和业务质量增量,所述个体指标包括站点冗余度和业务提供能力;确定每个区域指标和每个个体指标分别对应的权重;根据每个区域指标对应的分值、权重,以及每个个体指标对应的分值、权重,通过加权确定评估分值;根据预设评估标准,确定所述评估分值对应的基站建设效果。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站建设评估装置,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基站簇中每个基站对应的基站数据和工参数据,所述第一基站簇包括第一基站和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基站相邻的第二基站;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基站数据和所述工参数据,确定所述第一基站簇覆盖区域的区域指标对应的分值,以及所述第一基站的个体指标对应的分值,所述区域指标包括覆盖范围增量、业务吸纳增量和业务质量增量,所述个体指标包括站点冗余度和业务提供能力;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确定每个区域指标和每个个体指标分别对应的权重;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每个区域指标对应的分值、权重,以及每个个体指标对应的分值、权重,通过加权确定评估分值;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预设评估标准,确定所述评估分值对应的基站建设效果。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通信接口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通信接口耦合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代码控制网络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及其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基站建设评估方法,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所述网络设备与外部设备的数据传输。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网络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网络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及其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基站建设评估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网络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网络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及其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基站建设评估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基站建设评估方法及装置,与现有技术中采用路测等方式获取基站数据来对基站进行评估,或者通过对于基站所部属的位置来确定基站的建设是否符合规划来评估基站的建设效果相比,本申请从基站的区域指标及个体指标两方面来整体评估基站的建设效果,其中区域指标用于评估基站为基站所处区域带来的变化,个体指标用于评估基站自身的作用程度,使得对于基站的评估更加全面、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建设评估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站建设评估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基站簇的划分方法;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簇的划分方法;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建设评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站建设评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建设评估方法及装置进行详细地描述。
本申请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或者用于区别对同一对象的不同处理,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
此外,本申请的描述中所提到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其他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建设评估方法,该方法应用于诸如服务器、电脑等具备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的网络设备。如图1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步骤101至步骤105:
步骤101、获取第一基站簇中每个基站对应的基站数据和工参数据。
其中,第一基站簇包括第一基站和至少一个与第一基站相邻的第二基站。
可选的,基站数据包括测量报告(Measurement Report,MR)数据、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KPI)数据和详单数据。其中,MR数据包括基站所在地理位置、基站标识、小区标识(Cell Identity,CI)、MR数据的生成时间、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上行空口业务量、下行空口业务量。KPI数据包括基站所在地理位置、基站标识、CI、KPI数据的生成时间、演进的无线接入承载(EvolvedRadio Access Bearer,E-RAB)建立异常释放次数、E-RAB建立成功次数、E-RAB建立请求次数、下行空口业务量、下行业务传输时长、长期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Long TermEvolution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LTE-UTRAN)系统间重定向次数(盲重定向)、LTE-UTRAN系统间重定向次数(非盲重定向)、长期演进-全球移动通信系统(Long Term Evolution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LTE-GSM)系统间重定向次数(盲重定向)、LTE-GSM系统间重定向次数(非盲重定向)。需要说明的是,地理位置包括基站所在的省份、城市和经纬度等。
可选的,工参数据包括基站所在地理位置、基站名称、基站标识、CI、基站覆盖类型。其中,基站覆盖类型包括室内和室外,由于室内基站着重与增强室内这一较小范围区域的信号强度,对于室外区域的信号强度影响较小,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簇中的基站为室外基站。需要说明的是,不同基站的基站名称可能相同,而不同基站的基站标识不同,也就是说,通过基站标识可以唯一确定一个基站。
步骤102、根据基站数据和工参数据,确定第一基站簇覆盖区域的区域指标对应的分值,以及第一基站的个体指标对应的分值。
其中,区域指标包括覆盖范围增量、业务吸纳增量和业务质量增量,个体指标包括站点冗余度和业务提供能力。
可选的,第二基站组成第二基站簇。确定第一基站簇覆盖区域的区域指标对应的分值可以执行为步骤1021至步骤10212。其中,确定覆盖范围增量对应的分值可以具体执行为步骤1022至步骤1025,确定业务吸纳增量可以具体执行为步骤1026至步骤1028,确定业务质量增量对应的分值可以具体执行为步骤1029至步骤10212。需要说明的是,步骤1022至步骤1024可以以任意顺序执行,步骤1026至步骤1027可以以任意顺序执行,步骤1029至步骤10211可以以任意顺序执行。此外,对于确定覆盖范围增量、业务吸纳增量和业务质量增量的顺序,在此不做限定。
步骤1021、分别统计基站数据中,第一基站簇与第二基站簇中第一采样点的数量、第二采样点的数量、第一目标小区的数量、空口上下行业务总量、去重用户数、E-RAB异常释放次数、E-RAB建立成功次数、E-RAB建立请求次数、空口下行业务量和空口下行业务传输时长。
其中,第一采样点用于表示接收到RSRP大于等于第一功率阈值的采样点,第二采样点用于表示接收到RSRP小于第二功率阈值的采样点,第一目标小区用于表示小区中第二采样点的数量与采样点总数的比值大于等于第一比例阈值的小区。
可选的,由于基站数据中包括大量不同基站的数据,为了减小统计上述数据的工作量,在统计第一基站簇及第二基站簇分别对应的上述数据之前,可以按照基站标识及小区标识,从全部的基站数据中筛选出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分别对应的基站数据,之后再从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对应的基站数据中统计第一采样点、第二采样点的数量等数据。
可选的,第一功率阈值可以为-100dBm,第二功率阈值可以为-110dBm,第一比例阈值可以为30%。
可选的,一般选取第一基站建设完成后的任意时间段的每个基站的基站数据作为第一基站簇的基站数据,如3天、一周等;选取在第一基站建设完成的时间之前的第三个月中基站接收或生成的数据作为第二基站簇的基站数据。
步骤1022、将第一基站簇中第一采样点的增长数量与第二基站簇中第一采样点的数量的差值,与第二基站簇中采样点总数量的比值确定为良好覆盖范围增量。
其中,增长数量用于表示因第一基站建立而增长的第一采样点的数量。可选的,增长数量可以使用第一基站簇中第一采样点的数量与自然增长系数的比值表示,该自然增长系数用于表示第一基站簇中RSRP大于等于第四功率阈值的采样点与第二基站簇中RSRP大于等于第四功率阈值的采样点的数量的比值。
可选的,第四功率阈值可以为-85dBm。
可选的,在使用m1表示第一基站簇中第一采样点的数量,n1表示第二基站簇中第一采样点的数量,β表示自然增长系数,N1表示第二基站簇中采样点总数量的情况下,良好覆盖范围增量A可以表示为:
步骤1023、将第二基站簇中第二采样点比例与第一基站簇中第二采样点比例的差值确定为弱覆盖采样点降低量。
其中,第二采样点比例用于表示第二采样点的数量占对应基站簇中采样点总数量的比例。
可选的,在使用m2表示第一基站簇中第二采样点的数量,n2表示第二基站簇中第二采样点的数量的情况下,弱覆盖采样点降低量B可以表示为:
步骤1024、将第一基站簇覆盖的第一目标小区与第二基站簇覆盖的第一目标小区的数量差值,与第二基站簇覆盖的小区总数量的比值确定为弱覆盖小区降低量。
可选的,在使用m3表示第一基站簇覆盖的第一目标小区的数量,n3表示第二基站簇覆盖的第一目标小区的数量,N2表示第二基站簇覆盖的小区总数量的情况下,弱覆盖小区降低量C可以表示为:
步骤1025、确定良好覆盖范围增量、弱覆盖采样点降低量与弱覆盖小区降低量分别对应的分值与权重,并通过加权确定覆盖范围增量对应的分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根据步骤1022至步骤1024中的过程计算得到良好覆盖范围增量、弱覆盖采样点降低量和弱覆盖小区降低量对应的数值之后,按照预设评估标准,确定上述数值分别对应的分值。
可选的,良好覆盖范围增量、弱覆盖采样点降低量与弱覆盖小区降低量分别对应的权重可以由运营商根据历史经验或基站规划情况等自行确定,对于上述权重的值,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在使用α1表示良好覆盖范围增量对应的权重,α2表示弱覆盖采样点降低量对应的权重,α3表示弱覆盖小区降低量对应的权重的情况下,覆盖范围增量对应的分值D可以表示为:
D=A×α1+B×α2+C×α3
步骤1026、将第一基站簇空口上下行业务总量与第二基站簇空口上下行业务总量的差值,与第二基站簇空口上下行业务总量的比值确定为业务总增量。
可选的,在使用M2表示第一基站簇空口上下行业务总量,N2表示第二基站簇空口上下行业务总量的情况下,业务总增量E可以表示为:
步骤1027、将第一基站簇去重用户数与第二基站簇去重用户数的差值,与第二基站簇去重用户数的比值确定为用户总增量。
需要说明的是,同一个用户可能使用多个移动用户号码簿号码(MobileDirectory Number,MDN)接入同一个运营商网络,但使用多个MDN的用户仍然是同一个用户,因此,为了统计运营商网络的实际用户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需要将多个MDN对应的同一个用户的数量统计为一,即去重。
可选的,在使用M3表示第一基站簇去重用户数,N3表示第二基站簇去重用户数的情况下,用户总增量F可以表示为:
步骤1028、确定业务总增量与用户总增量分别对应的分值与权重,并通过加权确定业务吸纳增量对应的分值。
可选的,在使用α4表示业务总增量对应的权重,α5表示用户总增量对应的权重的情况下,业务吸纳增量G对应的分值可以表示为:
G=E×α4+F×α5
步骤1029、将第二基站簇业务掉线率与第一基站簇业务掉线率的差值,与第二基站簇业务掉线率的比值确定为业务掉线率下降量。
其中,业务掉线率用于表示E-RAB异常释放次数与对应基站簇中E-RAB建立成功次数的比值。
可选的,在使用m4表示第一基站簇中E-RAB异常释放次数,m5表示第一基站簇中E-RAB建立成功次数,n4表示第二基站簇中E-RAB异常释放次数,n5表示第二基站簇中E-RAB建立成功次数,则第一基站簇对应的业务掉线率H1可以表示为:
第二基站簇对应的业务掉线率H2可以表示为:
业务掉线率下降量I可以表示为:
步骤10210、将第一基站簇业务接通率与第二基站簇业务接通率的差值,与第二基站簇业务非掉线率的比值确定为业务接通率增长量。
其中,业务接通率用于表示E-RAB建立成功次数与E-RAB建立请求次数的比值,业务非掉线率用于表示1与业务掉线率的差值。
可选的,在使用m6表示第一基站簇中E-RAB建立请求次数,n6表示第二基站簇中E-RAB建立请求次数,则业务接通率增长量J可以表示为:
步骤10211、将第一基站簇的业务速率与第二基站簇的业务速率的差值,与第二基站簇的业务速率的比值确定为业务速率增长量。
其中,业务速率用于表示空口下行业务量与空口下行业务传输时长的比值。
可选的,如果使用m7表示第一基站簇空口下行业务量,t1表示第一基站簇空口下行业务传输时长,n7表示第二基站簇空口下行业务量,t2表示第二基站簇空口下行业务传输时长,则业务速率增长量K可以表示为:
步骤10212、确定业务掉线率下降量、业务接通率增长量与业务速率增长量分别对应的分值与权重,并通过加权确定业务质量增量对应的分值。
可选的,如果使用α6表示业务掉线率下降量对应的权重,α7表示业务接通率增长量对应的权重,α8表示业务速率增长量对应的权重,则业务质量增量对应的分值L可以表示为:
L=I×α6+J×α7+K×α8
可选的,确定第一基站的个体指标对应的分值可以执行为步骤10213至步骤10217:
步骤10213、分别统计基站数据中,第一基站中冗余采样点的数量、LTE-UTRAN系统间重定向请求次数、LTE-GSM系统间重定向请求次数、指定业务流量、空口下行业务量、初始E-RAB建立成功次数和E-RAB建立成功次数。
其中,冗余采样点用于表示所接收到邻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大于等于第三功率阈值的采样点,指定业务流量用于表示空口下行业务量中采用指定调制方式进行调制传输的业务流量。
可选的,第三功率阈值可以为-105dBm,指定调制方式可以为64QAM调制方式。
步骤10214、将第一基站中冗余采样点的数量与第一基站中采样点总数量的比值确定为站点冗余度。
需要说明的是,分析站点冗余度的目的是为了评估一个新建基站建设完成后为该新建基站所处区域的覆盖性能提供的净增益大小。通常情况下,以能够为用户提供有效业务接入的覆盖电平登记的能力作为评估该新建基站的站点冗余度的建模依据,通过覆盖电平等级衡量新建基站覆盖范围内存在多少已有基站已经能够提供业务服务的区域。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以第三功率阈值为-105dBm为例,介绍冗余采样点的数量的统计方法:
If((Max_NB(x)≥-105dBm)AND(Self(x)≥-105dBm)then quadrant_O++;
If((Max_NB(x)≥-105dBm)AND(Self(x)<-105dBm)then quadrant_P++;
If((Max_NB(x)<-105dBm)AND(Self(x)<-105dBm)then quadrant_Q++;
If((Max_NB(x)<-105dBm)AND(Self(x)≥-105dBm)then quadrant_R++。
其中,max_NB(x)用于表示基站中采样点x接收到的相邻基站的最大RSRP的值,如果以y来表示采样点x接收到的相邻基站RSRP的数量,则max_NB(x)=max(MR_neighbor 1,MR_neighbor 2,MR_neighbor 3,…,MR_neighbor y)。Self(x)用于表示采样点x接收到本基站的RSRP。O、P、Q、R用于表示四个象限,quadrant_O用于表示落在O象限的采样点的数量,quadrant_P用于表示落在P象限的采样点的数量,quadrant_Q用于表示落在Q象限的采样点的数量,quadrant_R用于表示落在R象限的采样点的数量。冗余采样点为落在O象限和P象限的采样点。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确定冗余采样点的方法适用的基站需为有效站点,即采样点的数量大于等于指定数量的基站。可选的,指定数量可以为3000个采样点/天。
可选的,在以u1表示冗余采样点的数量,u2表示基站采样点总数量的情况下,站点冗余度U可以表示为:
步骤10215、将LTE-UTRAN系统与LTE-GSM系统间重定向请求总次数与E-RAB建立成功总次数的比值确定为4G业务回落比例。
其中,E-RAB建立成功总次数用于表示初始E-RAB建立成功次数与E-RAB建立成功次数的加和。
可选的,在以m8表示LTE-UTRAN系统与LTE-GSM系统间重定向请求总次数,m9表示初始E-RAB建立成功次数的情况下,4G业务回落比例S1可以表示为:
步骤10216、将指定业务流量与空口下行业务量的比值确定为高阶业务体验率。
可选的,在以m10表示指定业务流量,m11表示空口下行业务量的情况下,高阶业务体验率S2可以表示为:
步骤10217、确定4G业务保持比例与高阶业务体验率分别对应的分值与权重,并通过加权确定业务提供能力对应的得分。
其中,4G业务保持比例用于表示1与4G业务回落比例的差值。
可选的,4G业务保持比例S3可以表示为S3=1-S1
可选的,在使用α9表示4G业务保持比例对应的权重,α10表示高阶业务体验率对应的权重的前提下,业务提供能力S对应的得分可以表示为:
S=S3×α9+S2×α10
步骤103、确定每个区域指标和每个个体指标分别对应的权重。
步骤104、根据每个区域指标对应的分值、权重,以及每个个体指标对应的分值、权重,通过加权确定评估分值。
可选的,在以δ1表示覆盖范围增量对应的权重,δ2表示业务吸纳增量对应的权重,δ3表示业务质量增量对应的权重,δ4表示站点冗余度对应的权重,δ5表示业务提供能力对应的权重的情况下,评估分值V可以表示为:
V=D×δ1+G×δ2+L×δ3+U×δ4+S×δ5
步骤105、根据预设评估标准,确定评估分值对应的基站建设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评估标准由运营商自行制定。该预设评估标准中包括每个区域指标及个体指标的计算结果分别对应的分值。
与现有技术中采用路测等方式获取基站数据来对基站进行评估,或者通过对于基站所部属的位置来确定基站的建设是否符合规划来评估基站的建设效果相比,本申请从基站的区域指标及个体指标两方面来整体评估基站的建设效果,其中区域指标用于评估基站为基站所处区域带来的变化,个体指标用于评估基站自身的作用程度,使得对于基站的评估更加全面、准确。
可选的,为了确定第一基站所属的第一基站簇,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实现方式中,需要先确定第一基站相邻的第二基站,进而确定由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组成的第一基站簇。因此,在如图1所示的实现方式的基础上,还可以实现如图2所示的实现方式。其中,在执行步骤101获取第一基站簇中每个基站对应的基站数据和工参数据之前,还可以执行步骤206至步骤210:
步骤206、获取指定时间段内第一基站接收的切换对数据。
其中,切换对数据用于表示终端在第一基站与至少一个第三基站进行信号切换时生成的数据。
可选的,指定时间段为3天或3天以上的时间,通常情况下,指定时间段所选取的时间越长,利用指定时间段中接收到的切换对数据确定的属于第一基站簇中的基站越准确。
步骤207、根据小区标识CI,确定至少一个第三基站中每个基站对应的目标工参数据。
步骤208、根据目标工参数据,确定第一基站与至少一个第三基站中每个基站之间的距离。
可选的,可以根据经纬度计算第一基站与每个第三基站之间的球面距离作为第一基站与至少一个第三基站中每个基站之间的距离。根据经纬度计算球面距离的方法现有技术中已存在,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209、将距离中小于等于第一距离阈值的距离对应的基站中,建设时间大于第一时间阈值的基站确定为第二基站。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可能只在第三基站中的部分基站与第一基站之间进行极少量的切换,由于这样的第三基站与第一基站的切换较少,因此并不将这样的第三基站作为第一基站的相邻基站。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基站与第三基站的距离来确定第三基站是否为为第一基站的相邻基站,即第二基站。
可选的,第一距离阈值可以为2千米。第一时间阈值可以为3个月。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距离阈值与第一时间阈值均可由运营商自行确定,对于第一距离阈值与第一时间阈值的大小,在此不做限定。
步骤210、将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组成的基站簇确定为第一基站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基站簇与第二基站簇都是动态变化的,也就是说,在每次进行基站建设效果评估之前,均需要根据基站数据与工参数据确定与第一基站相邻的第二基站。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将一个固定区域的基站作为一个基站簇,如图3所示的现有基站簇300,其中,该现有基站簇300包括第一基站301、第二基站302和第三基站303。第一基站301为待评估基站,第一基站301和第二基站302中的每个基站均具有切换关系,即终端可以在第一基站301和第二基站302之间进行信号切换,而第一基站301和第三基站303之间不具有切换关系。现有技术中,在对基站进行效果评估和优化时,通常将现有基站簇300作为一个整体,对基站簇中的基站进行评估,从而根据评估结果对基站簇进行优化。但是由于现有基站簇300中存在与其他基站关联性较小的基站,如第三基站303,这样的基站对于其他基站的影响较小,根据第三基站303中采集的基站数据难以评估现有基站簇300的建设效果,导致对于现有基站簇300的评估结果的准确性较低。
如图4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和第一基站具有切换关系的基站确定为第二基站,并将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所组成的基站簇作为第一基站簇,这样在对第一基站进行效果评估时,所采集的基站数据均为与第一基站有相关关系的基站的数据,使得对于第一基站评估的结果更加准确。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网络设备进行功能模块或者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或者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或者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或者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建设评估装置500,该装置500包括获取模块501和确定模块502。
获取模块501,用于获取第一基站簇中每个基站对应的基站数据和工参数据,第一基站簇包括第一基站和至少一个与第一基站相邻的第二基站。
确定模块502,用于根据获取模块501获取的基站数据和工参数据,确定第一基站簇覆盖区域的区域指标对应的分值,以及第一基站的个体指标对应的分值,区域指标包括覆盖范围增量、业务吸纳增量和业务质量增量,个体指标包括站点冗余度和业务提供能力。
确定模块502,还用于确定每个区域指标和每个个体指标分别对应的权重。
确定模块502,还用于根据每个区域指标对应的分值、权重,以及每个个体指标对应的分值、权重,通过加权确定评估分值。
确定模块502,还用于根据预设评估标准,确定评估分值对应的基站建设效果。
可选的,获取模块501,还用于获取指定时间段内第一基站接收的切换对数据,切换对数据用于表示终端在第一基站与至少一个第三基站进行信号切换时生成的数据。
确定模块502,还用于根据小区标识CI,确定至少一个第三基站中每个基站对应的目标工参数据。
确定模块502,还用于根据目标工参数据,确定第一基站与至少一个第三基站中每个基站之间的距离。
确定模块502,还用于将距离中小于等于第一距离阈值的距离对应的基站中,建设时间大于第一时间阈值的基站确定为第二基站。
确定模块502,还用于将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组成的基站簇确定为第一基站簇。
可选的,确定模块502,用于:
分别统计基站数据中,第一基站簇与第二基站簇中第一采样点的数量、第二采样点的数量、第一目标小区的数量、空口上下行业务总量、去重用户数、E-RAB异常释放次数、E-RAB建立成功次数、E-RAB建立请求次数、空口下行业务量和空口下行业务传输时长,其中,第一采样点用于表示接收到RSRP大于等于第一功率阈值的采样点,第二采样点用于表示接收到RSRP小于第二功率阈值的采样点,第一目标小区用于表示小区中第二采样点的数量与采样点总数量的比值大于等于第一比例阈值的小区;
将第一基站簇中第一采样点的增长数量与第二基站簇中第一采样点的数量的差值,与第二基站簇中采样点总数量的比值确定为良好覆盖范围增量,其中,增长数量用于表示因第一基站建立而增长的第一采样点的数量;
将第二基站簇中第二采样点比例与第一基站簇中第二采样点比例的差值确定为弱覆盖采样点降低量,第二采样点比例用于表示第二采样点的数量占对应基站簇中采样点总数量的比例;
将第一基站簇覆盖的第一目标小区与第二基站簇覆盖的第一目标小区的数量差值,与第二基站簇覆盖的小区总数量的比值确定为弱覆盖小区降低量;
确定良好覆盖范围增量、弱覆盖采样点降低量与弱覆盖小区降低量分别对应的分值与权重,并通过加权确定覆盖范围增量对应的分值;
将第一基站簇空口上下行业务总量与第二基站簇空口上下行业务总量的差值,与第二基站簇空口上下行业务总量的比值确定为业务总增量;
将第一基站簇去重用户数与第二基站簇去重用户数的差值,与第二基站簇去重用户数的比值确定为用户总增量;
确定业务总增量与用户总增量分别对应的分值与权重,并通过加权确定业务吸纳增量对应的分值;
将第二基站簇业务掉线率与第一基站簇业务掉线率的差值,与第二基站簇业务掉线率的比值确定为业务掉线率下降量,其中,业务掉线率用于表示E-RAB异常释放次数与对应基站簇中E-RAB建立成功次数的比值;
将第一基站簇业务接通率与第二基站簇业务接通率的差值,与第二基站簇业务非掉线率的比值确定为业务接通率增长量,业务接通率用于表示E-RAB建立成功次数与E-RAB建立请求次数的比值,业务非掉线率用于表示1与业务掉线率的差值;
将第一基站簇的业务速率与第二基站簇的业务速率的差值,与第二基站簇的业务速率的比值确定为业务速率增长量,业务速率用于表示空口下行业务量与空口下行业务传输时长的比值;
确定业务掉线率下降量、业务接通率增长量与业务速率增长量分别对应的分值与权重,并通过加权确定业务质量增量对应的分值。
可选的,确定模块502,用于:
分别统计基站数据中,第一基站中冗余采样点的数量、LTE-UTRAN系统间重定向请求次数、LTE-GSM系统间重定向请求次数、指定业务流量、空口下行业务量、初始E-RAB建立成功次数和E-RAB建立成功次数,冗余采样点用于表示所接收到邻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大于等于第三功率阈值的采样点,指定业务流量用于表示空口下行业务量中采用指定调制方式进行调制传输的业务流量;
将第一基站中冗余采样点的数量与第一基站中采样点总数量的比值确定为站点冗余度;
将LTE-UTRAN系统与LTE-GSM系统间重定向请求总次数与E-RAB建立成功总次数的比值确定为4G业务回落比例,E-RAB建立成功总次数用于表示初始E-RAB建立成功次数与E-RAB建立成功次数的加和;
将指定业务流量与空口下行业务量的比值确定为高阶业务体验率;
确定4G业务保持比例与高阶业务体验率分别对应的分值与权重,并通过加权确定业务提供能力对应的得分,其中,4G业务保持比例用于表示1与4G业务回落比例的差值。
本申请提供的基站建设评估装置,与现有技术中采用路测等方式获取基站数据来对基站进行评估,或者通过对于基站所部属的位置来确定基站的建设是否符合规划来评估基站的建设效果相比,本申请从基站的区域指标及个体指标两方面来整体评估基站的建设效果,其中区域指标用于评估基站为基站所处区域带来的变化,个体指标用于评估基站自身的作用程度,使得对于基站的评估更加全面、准确。
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基站建设评估装置的另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600包括:处理单元601、通信单元602。处理单元601用于对基站建设评估装置600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执行上述确定模块502执行的步骤,和/或用于执行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通信单元602用于支持基站建设评估装置600与其他网络实体的通信,例如,执行上述获取模块501执行的步骤。基站建设评估装置6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603,存储单元603用于存储基站建设评估装置60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参阅图7所示,上述处理单元601可以是网络设备700中的处理器701或控制器,该处理器701或控制器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该处理器701或控制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701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
通信单元602可以是网络设备700中的收发器、收发电路或通信接口702等。
存储单元603可以是网络设备700中的存储器703等,该存储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该存储器703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硬盘或固态硬盘;该存储器703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总线704可以是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704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7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由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RAM、闪存、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asable Programmable ROM,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只读光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中。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 Only Memory,EPROM)、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Memory,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基站建设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基站簇中每个基站对应的基站数据和工参数据,所述第一基站簇包括第一基站和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基站相邻的第二基站;
根据所述基站数据和所述工参数据,确定所述第一基站簇覆盖区域的区域指标对应的分值,以及所述第一基站的个体指标对应的分值,所述区域指标包括覆盖范围增量、业务吸纳增量和业务质量增量,所述个体指标包括站点冗余度和业务提供能力;
确定每个区域指标和每个个体指标分别对应的权重;
根据每个区域指标对应的分值、权重,以及每个个体指标对应的分值、权重,通过加权确定评估分值;
根据预设评估标准,确定所述评估分值对应的基站建设效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第一基站簇中每个基站对应的基站数据和工参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指定时间段内所述第一基站接收的切换对数据,所述切换对数据用于表示终端在第一基站与至少一个第三基站进行信号切换时生成的数据;
根据小区标识CI,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基站中每个基站对应的目标工参数据;
根据所述目标工参数据,确定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基站中每个基站之间的距离;
将所述距离中小于等于第一距离阈值的距离对应的基站中,建设时间大于第一时间阈值的基站确定为第二基站;
将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组成的基站簇确定为第一基站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站组成第二基站簇,所述确定所述第一基站簇覆盖区域的区域指标对应的分值,包括:
分别统计所述基站数据中,所述第一基站簇与第二基站簇中第一采样点的数量、第二采样点的数量、第一目标小区的数量、空口上下行业务总量、去重用户数、演进的无线接入承载E-RAB异常释放次数、E-RAB建立成功次数、E-RAB建立请求次数、空口下行业务量和空口下行业务传输时长,其中,所述第一采样点用于表示接收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大于等于第一功率阈值的采样点,所述第二采样点用于表示接收到RSRP小于第二功率阈值的采样点,第一目标小区用于表示小区中第二采样点的数量与采样点总数量的比值大于等于第一比例阈值的小区;
将所述第一基站簇中第一采样点的增长数量与所述第二基站簇中第一采样点的数量的差值,与所述第二基站簇中采样点总数量的比值确定为良好覆盖范围增量,其中,所述增长数量用于表示因所述第一基站建立而增长的第一采样点的数量;
将所述第二基站簇中第二采样点比例与所述第一基站簇中第二采样点比例的差值确定为弱覆盖采样点降低量,所述第二采样点比例用于表示第二采样点的数量占对应基站簇中采样点总数量的比例;
将所述第一基站簇覆盖的第一目标小区与所述第二基站簇覆盖的第一目标小区的数量差值,与第二基站簇覆盖的小区总数量的比值确定为弱覆盖小区降低量;
确定所述良好覆盖范围增量、所述弱覆盖采样点降低量与所述弱覆盖小区降低量分别对应的分值与权重,并通过加权确定所述覆盖范围增量对应的分值;
将所述第一基站簇空口上下行业务总量与所述第二基站簇空口上下行业务总量的差值,与所述第二基站簇空口上下行业务总量的比值确定为业务总增量;
将所述第一基站簇去重用户数与所述第二基站簇去重用户数的差值,与所述第二基站簇去重用户数的比值确定为用户总增量;
确定所述业务总增量与所述用户总增量分别对应的分值与权重,并通过加权确定所述业务吸纳增量对应的分值;
将所述第二基站簇业务掉线率与所述第一基站簇业务掉线率的差值,与所述第二基站簇业务掉线率的比值确定为业务掉线率下降量,其中,所述业务掉线率用于表示所述E-RAB异常释放次数与对应基站簇中E-RAB建立成功次数的比值;
将所述第一基站簇业务接通率与所述第二基站簇业务接通率的差值,与所述第二基站簇业务非掉线率的比值确定为业务接通率增长量,所述业务接通率用于表示E-RAB建立成功次数与E-RAB建立请求次数的比值,所述业务非掉线率用于表示1与业务掉线率的差值;
将所述第一基站簇的业务速率与所述第二基站簇的业务速率的差值,与所述第二基站簇的业务速率的比值确定为业务速率增长量,所述业务速率用于表示空口下行业务量与空口下行业务传输时长的比值;
确定所述业务掉线率下降量、所述业务接通率增长量与所述业务速率增长量分别对应的分值与权重,并通过加权确定所述业务质量增量对应的分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一基站的个体指标对应的分值,包括:
分别统计所述基站数据中,第一基站中冗余采样点的数量、长期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LTE-UTRAN系统间重定向请求次数、长期演进-全球移动通信系统LTE-GSM系统间重定向请求次数、指定业务流量、空口下行业务量、初始E-RAB建立成功次数和E-RAB建立成功次数,所述冗余采样点用于表示所接收到邻区RSRP大于等于第三功率阈值的采样点,所述指定业务流量用于表示所述空口下行业务量中采用指定调制方式进行调制传输的业务流量;
将所述第一基站中冗余采样点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基站中采样点总数量的比值确定为站点冗余度;
将所述LTE-UTRAN系统与LTE-GSM系统间重定向请求总次数与E-RAB建立成功总次数的比值确定为4G业务回落比例,所述E-RAB建立成功总次数用于表示初始E-RAB建立成功次数与E-RAB建立成功次数的加和;
将所述指定业务流量与所述空口下行业务量的比值确定为高阶业务体验率;
确定所述4G业务保持比例与所述高阶业务体验率分别对应的分值与权重,并通过加权确定所述业务提供能力对应的得分,其中,所述4G业务保持比例用于表示1与所述4G业务回落比例的差值。
5.一种基站建设评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基站簇中每个基站对应的基站数据和工参数据,所述第一基站簇包括第一基站和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基站相邻的第二基站;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基站数据和所述工参数据,确定所述第一基站簇覆盖区域的区域指标对应的分值,以及所述第一基站的个体指标对应的分值,所述区域指标包括覆盖范围增量、业务吸纳增量和业务质量增量,所述个体指标包括站点冗余度和业务提供能力;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确定每个区域指标和每个个体指标分别对应的权重;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每个区域指标对应的分值、权重,以及每个个体指标对应的分值、权重,通过加权确定评估分值;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预设评估标准,确定所述评估分值对应的基站建设效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指定时间段内所述第一基站接收的切换对数据,所述切换对数据用于表示终端在第一基站与至少一个第三基站进行信号切换时生成的数据;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小区标识CI,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基站中每个基站对应的目标工参数据;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工参数据,确定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基站中每个基站之间的距离;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将所述距离中小于等于第一距离阈值的距离对应的基站中,建设时间大于第一时间阈值的基站确定为第二基站;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组成的基站簇确定为第一基站簇。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用于:
分别统计所述基站数据中,所述第一基站簇与第二基站簇中第一采样点的数量、第二采样点的数量、第一目标小区的数量、空口上下行业务总量、去重用户数、E-RAB异常释放次数、E-RAB建立成功次数、E-RAB建立请求次数、空口下行业务量和空口下行业务传输时长,其中,所述第一采样点用于表示接收到RSRP大于等于第一功率阈值的采样点,所述第二采样点用于表示接收到RSRP小于第二功率阈值的采样点,第一目标小区用于表示小区中第二采样点的数量与采样点总数量的比值大于等于第一比例阈值的小区;
将所述第一基站簇中第一采样点的增长数量与所述第二基站簇中第一采样点的数量的差值,与所述第二基站簇中采样点总数量的比值确定为良好覆盖范围增量,其中,所述增长数量用于表示因所述第一基站建立而增长的第一采样点的数量;
将所述第二基站簇中第二采样点比例与所述第一基站簇中第二采样点比例的差值确定为弱覆盖采样点降低量,所述第二采样点比例用于表示第二采样点的数量占对应基站簇中采样点总数量的比例;
将所述第一基站簇覆盖的第一目标小区与所述第二基站簇覆盖的第一目标小区的数量差值,与第二基站簇覆盖的小区总数量的比值确定为弱覆盖小区降低量;
确定所述良好覆盖范围增量、所述弱覆盖采样点降低量与所述弱覆盖小区降低量分别对应的分值与权重,并通过加权确定所述覆盖范围增量对应的分值;
将所述第一基站簇空口上下行业务总量与所述第二基站簇空口上下行业务总量的差值,与所述第二基站簇空口上下行业务总量的比值确定为业务总增量;
将所述第一基站簇去重用户数与所述第二基站簇去重用户数的差值,与所述第二基站簇去重用户数的比值确定为用户总增量;
确定所述业务总增量与所述用户总增量分别对应的分值与权重,并通过加权确定所述业务吸纳增量对应的分值;
将所述第二基站簇业务掉线率与所述第一基站簇业务掉线率的差值,与所述第二基站簇业务掉线率的比值确定为业务掉线率下降量,其中,所述业务掉线率用于表示所述E-RAB异常释放次数与对应基站簇中E-RAB建立成功次数的比值;
将所述第一基站簇业务接通率与所述第二基站簇业务接通率的差值,与所述第二基站簇业务非掉线率的比值确定为业务接通率增长量,所述业务接通率用于表示E-RAB建立成功次数与E-RAB建立请求次数的比值,所述业务非掉线率用于表示1与业务掉线率的差值;
将所述第一基站簇的业务速率与所述第二基站簇的业务速率的差值,与所述第二基站簇的业务速率的比值确定为业务速率增长量,所述业务速率用于表示空口下行业务量与空口下行业务传输时长的比值;
确定所述业务掉线率下降量、所述业务接通率增长量与所述业务速率增长量分别对应的分值与权重,并通过加权确定所述业务质量增量对应的分值。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用于:
分别统计所述基站数据中,第一基站中冗余采样点的数量、LTE-UTRAN系统间重定向请求次数、LTE-GSM系统间重定向请求次数、指定业务流量、空口下行业务量、初始E-RAB建立成功次数和E-RAB建立成功次数,所述冗余采样点用于表示所接收到邻区RSRP大于等于第三功率阈值的采样点,所述指定业务流量用于表示所述空口下行业务量中采用指定调制方式进行调制传输的业务流量;
将所述第一基站中冗余采样点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基站中采样点总数量的比值确定为站点冗余度;
将所述LTE-UTRAN系统与LTE-GSM系统间重定向请求总次数与E-RAB建立成功总次数的比值确定为4G业务回落比例,所述E-RAB建立成功总次数用于表示初始E-RAB建立成功次数与E-RAB建立成功次数的加和;
将所述指定业务流量与所述空口下行业务量的比值确定为高阶业务体验率;
确定所述4G业务保持比例与所述高阶业务体验率分别对应的分值与权重,并通过加权确定所述业务提供能力对应的得分,其中,所述4G业务保持比例用于表示1与所述4G业务回落比例的差值。
CN201810502192.4A 2018-05-23 2018-05-23 基站建设评估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06027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02192.4A CN110602713B (zh) 2018-05-23 2018-05-23 基站建设评估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02192.4A CN110602713B (zh) 2018-05-23 2018-05-23 基站建设评估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02713A true CN110602713A (zh) 2019-12-20
CN110602713B CN110602713B (zh) 2022-04-08

Family

ID=68848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02192.4A Active CN110602713B (zh) 2018-05-23 2018-05-23 基站建设评估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02713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85657A (zh) * 2020-07-09 2020-11-03 成都四相致新科技有限公司 基站通信质量选择与评估系统和方法
CN112004234A (zh) * 2020-09-03 2020-11-2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待建基站的位置确定方法、装置、控制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183880A (zh) * 2020-10-14 2021-01-0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5g网络建设评估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473487A (zh) * 2020-03-31 2021-10-0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 基站区域内门店建设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91386A (zh) * 2021-11-02 2022-01-0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站的隐性故障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3973314A (zh) * 2020-07-22 2022-01-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 一种冗余基站评估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007230A (zh) * 2021-11-04 2022-02-0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基站入网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05737A (zh) * 2021-11-23 2022-03-1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站小区位置识别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15098981A (zh) * 2022-07-01 2022-09-23 北京讯腾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准站网网型评估方法及网型设计方法及系统
CN116193455A (zh) * 2022-12-26 2023-05-3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站选址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2121A (zh) * 2007-05-31 2007-11-1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优化工程需求的评估系统及方法
CN104320794A (zh) * 2014-11-19 2015-01-2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评估站点部署合理性的方法及装置
CN104410978A (zh) * 2014-11-14 2015-03-1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站点规划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04754590A (zh) * 2013-12-31 2015-07-0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 一种评估长期演进lte网络站址的方法及装置
CN105636083A (zh) * 2014-10-27 2016-06-01 北京市天元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网络评估方法
CN105682105A (zh) * 2016-03-15 2016-06-1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规划站点评估的方法和装置
CN105813120A (zh) * 2014-12-31 2016-07-27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基站检查方法和装置
CN106856608A (zh) * 2015-12-09 2017-06-1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lte网络基站覆盖有效性评估方法和装置
CN107682862A (zh) * 2017-07-13 2018-02-09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一种td‑lte230电力系统通信网络基站的选址方法
CN107682864A (zh) * 2017-07-13 2018-02-09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一种基于覆盖率评估的基站建设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2121A (zh) * 2007-05-31 2007-11-1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优化工程需求的评估系统及方法
CN104754590A (zh) * 2013-12-31 2015-07-0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 一种评估长期演进lte网络站址的方法及装置
CN105636083A (zh) * 2014-10-27 2016-06-01 北京市天元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网络评估方法
CN104410978A (zh) * 2014-11-14 2015-03-1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站点规划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04320794A (zh) * 2014-11-19 2015-01-2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评估站点部署合理性的方法及装置
CN105813120A (zh) * 2014-12-31 2016-07-27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基站检查方法和装置
CN106856608A (zh) * 2015-12-09 2017-06-1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lte网络基站覆盖有效性评估方法和装置
CN105682105A (zh) * 2016-03-15 2016-06-1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规划站点评估的方法和装置
CN107682862A (zh) * 2017-07-13 2018-02-09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一种td‑lte230电力系统通信网络基站的选址方法
CN107682864A (zh) * 2017-07-13 2018-02-09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一种基于覆盖率评估的基站建设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辛荣寰等: "浅析网络规划、建设、优化一体化", 《邮电设计技术》 *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73487B (zh) * 2020-03-31 2022-09-2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 基站区域内门店建设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73487A (zh) * 2020-03-31 2021-10-0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 基站区域内门店建设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885657A (zh) * 2020-07-09 2020-11-03 成都四相致新科技有限公司 基站通信质量选择与评估系统和方法
CN113973314B (zh) * 2020-07-22 2023-09-0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 一种冗余基站评估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973314A (zh) * 2020-07-22 2022-01-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 一种冗余基站评估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004234A (zh) * 2020-09-03 2020-11-2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待建基站的位置确定方法、装置、控制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004234B (zh) * 2020-09-03 2022-10-1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待建基站的位置确定方法、装置、控制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183880A (zh) * 2020-10-14 2021-01-0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5g网络建设评估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183880B (zh) * 2020-10-14 2023-05-2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5g网络建设评估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891386A (zh) * 2021-11-02 2022-01-0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站的隐性故障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3891386B (zh) * 2021-11-02 2023-06-2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站的隐性故障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4007230A (zh) * 2021-11-04 2022-02-0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基站入网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05737B (zh) * 2021-11-23 2023-07-0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站小区位置识别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14205737A (zh) * 2021-11-23 2022-03-1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站小区位置识别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15098981A (zh) * 2022-07-01 2022-09-23 北京讯腾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准站网网型评估方法及网型设计方法及系统
CN116193455A (zh) * 2022-12-26 2023-05-3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站选址方法及装置
CN116193455B (zh) * 2022-12-26 2024-03-2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站选址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02713B (zh) 2022-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02713B (zh) 基站建设评估方法及装置
US2021002195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Location Area of a Mobile User
CN110831019B (zh) 基站规划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890041B (zh) 基于终端采集数据的越区覆盖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09548041B (zh) 一种无线覆盖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05657724B (zh) 用于提供小小区部署规划的技术
EP1980124B1 (en) Path loss polygon positioning
EP2640116B1 (en) Calib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verage database
CN111901750B (zh) 一种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08181607A (zh) 基于指纹库的定位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535204B (zh) 一种业务覆盖质量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04410978A (zh) 站点规划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11356147B (zh) 一种室分小区故障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1835192B (zh) 测量网络信号覆盖的方法、网络控制器及通信系统
CN111741427A (zh) 业务投诉的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1325561A (zh) 智能投诉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462965A (zh) 一种铁塔需求站址共享规划方法
CN114374449A (zh) 一种干扰源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7113515B (zh) 一种路面设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202319A (zh) 一种基站选择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6249739B2 (ja) 移動体端末、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9005552B (zh) 基于lte mr数据精确评估无线网络的方法
CN110418350B (zh) 一种共享站址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4885369A (zh) 网络覆盖质量检测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071517A (zh) 一种过覆盖基站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