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91872A - 一种藤茶护肝酒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藤茶护肝酒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91872A
CN110591872A CN201910923455.3A CN201910923455A CN110591872A CN 110591872 A CN110591872 A CN 110591872A CN 201910923455 A CN201910923455 A CN 201910923455A CN 110591872 A CN110591872 A CN 1105918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e
liver
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protecting
vine t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2345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亚
揭国良
严国
周璇
林芳芝
杨金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shi Star Bio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shi Star Bio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shi Star Bio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shi Star Bio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2345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91872A/zh
Publication of CN1105918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918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87Vitaceae or Ampelidaceae (Vine or Grape family), e.g. wine grapes, muscadine or pepperv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88Liliopsida (monocotyledons)
    • A61K36/899Poaceae or Gramineae (Grass family), e.g. bamboo, corn or sugar ca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 A61P1/16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for liver or gallbladder disorders, e.g. hepatoprotective agents, cholagogues, litholytic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CBEER; PREPARATION OF BEER BY FERMENTATION; PREPARATION OF MALT FOR MAKING BEER; PREPARATION OF HOPS FOR MAKING BEER
    • C12C5/00Other raw material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beer
    • C12C5/02Additives for be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GWINE; PREPARATION THEREOF; ALCOHOLIC BEVERAGES; PREPARATION OF ALCOHOLIC BEVERAGES NOT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ES C12C OR C12H
    • C12G1/00Preparation of wine or sparkling wi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GWINE; PREPARATION THEREOF; ALCOHOLIC BEVERAGES; PREPARATION OF ALCOHOLIC BEVERAGES NOT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ES C12C OR C12H
    • C12G3/00Preparation of other alcoholic beverages
    • C12G3/04Preparation of other alcoholic beverages by mixing, e.g. for preparation of liqueurs
    • C12G3/05Preparation of other alcoholic beverages by mixing, e.g. for preparation of liqueurs with health-improving ingredients, e.g. flavonoids, flavones, polyphenols or polysaccharides
    • C12G3/055Preparation of other alcoholic beverages by mixing, e.g. for preparation of liqueurs with health-improving ingredients, e.g. flavonoids, flavones, polyphenols or polysaccharides extracted from plan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Zo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otan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Alternative & Traditional Medicine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藤茶护肝酒及其制备方法,将藤茶提取物或藤茶与酒按照0.02%~20%质量体积比的配方充分溶解到酒中,得到藤茶护肝酒。本发明将藤茶与酒结合后,在酒的作用下,微溶于水、易溶于酒精的藤茶核心功效成分二氢杨梅素起效迅速,并且作用持久,是保肝护肝,解酒醒酒的良品;复合配方玉米须的总皂苷对肝功能和血脂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可以帮助治疗肝炎,保健效果佳;提高了藤茶功效成分的利用效率,使得酒的滋味更加丰满、甘醇,使得消费者通过喝酒获得兴奋愉悦感的同时,还具有显著的护肝醒酒效果,比现有的解酒护肝产品技术更加方便、有效。

Description

一种藤茶护肝酒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保健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藤茶护肝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史中,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传承,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适量饮用酒具有安神助眠、通风散寒、舒筋活血以及刺激胃液与唾液分泌,起到健胃的作用。但由于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长时间或者过量饮用容易造成酒精中毒,损害肝脏和脑细胞;慢性酒精中毒,则可导致酒精性肝硬化。严重可导致多发性神经炎、心肌病变、脑病变、造血功能障碍、胰腺炎、胃炎和溃疡病等,还可使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升高。长期大量饮酒,能危害生殖细胞,导致后代的智力低下,喉癌及消化道癌发病率明显还会增加。
藤茶(Ampelopsis grossedentata)为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的嫩茎叶。藤茶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江西、福建等省区。藤茶具有非常丰富全面的营养成分(如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黄酮类、酚类物质),还含有丰富的常量元素(K、Na、Ca、Mg、P等)和微量元素(Fe、Mn、Se、Zn等),根据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营养生理作用,藤茶能补充人体不平衡的营养成分,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代谢作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对人体保健具有积极意义。藤茶中主要的有效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以二氢杨梅素(DHM)的含量最高(约30%左右),二氢杨梅素微溶于水(4%左右,25℃),易溶于酒精(80%以上,25℃),具有抗酒精中毒、抗氧化酶活性、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抑菌等药理作用。藤茶虽具有诸多的药理作用,在藤茶传统产品生产过程中无法将藤茶的功效及作用完最大程度的应用起来,从而限制了其在食品应用中的推广,存在较多不足,亟待提升。
藤茶茎叶既可初加工为具特殊风味的类茶产品,又可作集营养、保健、药用功能于一体的资源加以深度开发。而目前关于利用藤茶提取物加入酒中或制备藤茶护肝酒的研究鲜有报道,市场上还未见到藤茶护肝酒,而从申请的专利来看,主要应用在茶饮品方面。如申请号CN2011102030025.8的发明专利申请《一种具有护肝作用的代代藤茶及其制备方法》公开了一种具有护肝作用的代代藤茶及其制备方法,其包括:藤茶、代代花。经浸泡、煎煮,过滤,调配、灌装、灭菌得到代代藤茶。又如专利ZL201510274194.9的发明专利《一种茉莉藤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公开了一种茉莉藤茶及其制备方法并介绍了其用途,其中包括洗净、沥干,炒至无青草味,搓揉至卷曲状、条状或自然干燥状,将干燥后的显齿蛇葡萄与新鲜茉莉花拌匀,静置,取出,干燥。可用于预防或/和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由于上述申请中对藤茶处理方式单一,藤茶的口感较差,且无法发挥藤茶中富含的二氢杨梅素、黄酮等物质的功效,造成营养成分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护肝醒酒而不影响酒品质的藤茶护肝酒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将藤茶提取物或藤茶与酒按照0.02%~20%质量体积比充分溶解到酒中,使每100mL酒中的二氢杨梅素含量为5-450mg,得到藤茶护肝酒。
还可以加入玉米须提取物或玉米须。
酒为白酒、啤酒、葡萄酒或黄酒,优选白酒。
藤茶或藤茶提取物与酒按照质量体积比的配方加入酒中,密封储藏15~30天,每1-7天混匀一次,得到藤茶护肝酒。
藤茶提取物与白酒按0.02%~0.5%质量体积比的配方加入白酒中。
将干燥藤茶与酒按1:3~20的质量体积比直接加入酒中浸泡,得到藤茶护肝酒。
将藤茶提取物与白酒酒曲按0.1%~20%质量比混匀,混合酒曲参与后续酒制作过程,得到藤茶护肝酒。
将藤茶提取物和玉米须提取物复配后,与酒曲再按0.1~5%质量比混合,混合酒曲参与后续酒制作过程,得到藤茶护肝酒。
取干燥藤茶5%~90%、干燥玉米须10%~95%复配后,与酒按1:3~20的质量体积比直接加入酒中浸泡得到藤茶护肝酒。
本发明的藤茶护肝酒具体包括藤茶护肝白酒、藤茶护肝啤酒、藤茶护肝黄酒和藤茶护肝葡萄酒具体的制备方法如下:
(1)藤茶护肝白酒的制备方法
藤茶提取物与白酒按0.02%~1%质量体积比的配方加入白酒中,密封储藏15~30天,前一周每隔一天混匀一次,一周后每隔一周混匀一次,得到藤茶护肝白酒。
将藤茶与白酒按0.1%~10%质量体积比的配方加入白酒中浸泡,密封储藏15~30天,前一周每隔一天混匀一次,一周后每隔一周混匀一次,经过滤后制得藤茶护肝白酒。
将藤茶或藤茶提取物与白酒酒曲按0.1%~20%质量比混匀,经后续白酒发酵制作过程得到藤茶护肝白酒。
(2)藤茶护肝啤酒的制备方法:
将藤茶提取物与啤酒按0.02%~1%质量体积比的配方混匀,密封储藏7~15天,前一周一天混匀一次,一周后每隔三天混匀一次,得到藤茶护肝啤酒。
将藤茶或藤茶提取物与麦芽按0.5%~20%质量比混匀后粉碎制作复合麦芽,参与后续啤酒制作过程,得到藤茶护肝啤酒。
(3)藤茶护肝黄酒的制备方法:
将藤茶提取物与黄酒按0.02%~1%质量体积比的配方与黄酒混匀,密封储藏15~30天,前一周一天混匀一次,一周后每隔三天混匀一次,得到藤茶护肝黄酒。
将藤茶与黄酒按0.1%~10%质量体积比的配方加入黄酒中浸泡,密封储藏15~30天,前一周每隔一天混匀一次,一周后每隔一周混匀一次,经过滤后制得藤茶护肝黄酒。
将藤茶或藤茶提取物与黄酒酒曲按0.5%~20%质量比混匀,经后续酒制作过程得到藤茶护肝黄酒。
(4)藤茶护肝葡萄酒的制备方法:
将藤茶提取物与葡萄酒按0.02%~1%质量体积比的配方混匀,密封储藏15~30天,前一周一天混匀一次,一周后每隔三天混匀一次,得到藤茶护肝葡萄酒。
将藤茶或藤茶提取物与葡萄按0.5%~20%质量比混匀后匀浆制作葡萄汁,参与后续葡萄酒制作过程,得到藤茶护肝葡萄酒。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1)将藤茶提取物应用到酒中,有利于提高藤茶利用率,减小或消除因添加到其它产品中而引起的不良口感,藤茶或藤茶提取物的加入,可以使得酒的滋味更加丰满、甘醇,可以显著提高酒的价值,该藤茶护肝酒在提供解酒护肝的同时不会影响酒的品质,经过将藤茶或藤茶提取物加入酒中,制备的藤茶护肝酒品质和口感得到提升。
(2)本发明的藤茶护肝酒可显著提高藤茶使用效率,通过酒精的浸泡和提取,充分发挥了藤茶中富含的二氢杨梅素、黄酮等物质功效。氢杨梅素能够使血清乳酸脱氢酶活力增加,加速酒精分解,加速乙醇代谢产物乙醛迅速分解,变成无毒物质,降低对肝细胞的损害,保护肝脏。二氢杨梅素起效迅速,并且作用持久,是保肝护肝,解酒醒酒的良品。二氢杨梅素具有阻止醉酒的特殊能力。它的神奇之处在于,无论是喝酒前后以及喝酒过程中,它都能有效的阻止大脑感受到酒精作用而沉醉。实验数据说明:藤茶护肝酒具有很好地解酒功效。
(3)本发明制得的藤茶护肝酒,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黄酮类、酚类物质以及人体必需的常量、微量元素,营养物质种类齐全,比例均衡,能有效改善普通酒营养/口感结构单一的现状,保健效果佳。
(4)本发明制得的藤茶护肝酒将藤茶提取物或与玉米须提取物复配添加在酒中,玉米须药理及食源兼备,玉米须总皂苷对肝功能和血脂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可以帮助治疗肝炎,尤其是消除因为肝病出现的黄疸,保健效果佳。二氢杨梅素与玉米须总皂苷发挥护肝解酒的作用,是保肝护肝,解酒醒酒的良品。在饮用藤茶护肝酒时,可以减轻酒精对人体的伤害,也符合整个酒业“降低人们精神和机体健康的风险”的发展理念。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10藤茶酒对志愿者呼气酒精浓度的影响。
图2:实施例10藤茶酒对志愿者血液ADH活性的影响(U/ml)。
图3:实施例10藤茶酒对志愿者血液ALDH活性的影响(U/L)。
图4:实施例10藤茶酒对志愿者血液酒精浓度的影响(mg/dL)。
图5:实施例11藤茶啤酒对志愿者呼气酒精浓度的影响(mg/100ml)。
图6:实施例11藤茶啤酒对志愿者血液酒精浓度的影响(mg/dL)。
图7:实施例11藤茶啤酒对志愿者血液ADH活性的影响(U/ml)。
图8:实施例11藤茶啤酒对志愿者血液ALDH活性影响(U/dL)。
图9:实施例12藤茶黄酒对志愿者呼气酒精浓度的影响(mg/100ml)
图10:实施例12藤茶黄酒对志愿者血液酒精浓度的影响(mg/dL)
图11:实施例12藤茶黄酒对志愿者血液ADH活性影响(U/ml)
图12:实施例12藤茶黄酒对志愿者血液ALDH活性影响(U/dL)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发明藤茶护肝酒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藤茶护肝白酒:将藤茶提取物与白酒按1%质量体积比的配方加入酒中,密封储藏30天,前一周每隔一天混匀一次,一周后每隔一周混匀一次,使藤茶中二氢杨梅素充分均匀的地散发在酒中,得到藤茶护肝白酒。
(2)制备藤茶护肝啤酒:将藤茶提取物与酒按1.0%质量体积比的配在啤酒灌装时加入,密封储藏20天,前一周一天混匀一次,一周后每隔三天混匀一次,使藤茶中二氢杨梅素充分均匀的地散发在酒中,得到藤茶护肝啤酒。
(3)制备藤茶护肝黄酒:将藤茶提取物与酒按0.5%质量体积比的配方在黄酒灌装时加入,密封储藏15天,前一周一天混匀一次,一周后每隔三天混匀一次,使藤茶中二氢杨梅素充分均匀的地散发在酒中,得到藤茶护肝黄酒。
(4)制备藤茶护肝葡萄酒:将藤茶提取物与葡萄酒按0.8%质量体积比的配方在葡萄酒灌装时加入,密封储藏25天,前一周一天混匀一次,一周后每隔三天混匀一次,使藤茶中二氢杨梅素充分均匀的地散发在葡萄酒中,得到藤茶护肝葡萄酒。
实施例2
本发明藤茶护肝酒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藤茶护肝白酒:将藤茶提取物与白酒酒曲按4%质量比混匀,经后续酒制作过程得到藤茶护肝白酒。
2、制备藤茶护肝啤酒:
(1)将藤茶提取物按1.0%质量体积比的配方在啤酒糖化过程中加入,经后续酒制作过程得到藤茶护肝啤酒。
(2),所述步骤(1)中在啤酒制备麦芽汁过程加入藤茶提取物,得到藤茶护肝啤酒。
(3)所述步骤(1)中在啤酒发酵过程加入藤茶提取物,得到藤茶护肝啤酒。
3、制备藤茶护肝黄酒:
(1)将将藤茶提取物与黄酒酒曲按5%质量比混匀,经后续酒制作过程得到藤茶护肝黄酒。
(2)按照3中(1)步骤,所述步骤(1)中在黄酒勾调过程加入藤茶提取物得到藤茶护肝黄酒。
4、制备藤茶护肝葡萄酒:
(1)将藤茶提取物按2%质量体积比的配方在葡萄酒熟化过程中加入,经后续酒制作过程得到藤茶护肝葡萄酒。
(2)按照4中(1)步骤,所述步骤(1)中在葡萄酒制备葡萄汁过程加入藤茶提取物得到藤茶护肝葡萄酒。
(3)按照4中(1)步骤,所述步骤(1)中在葡萄酒发酵过程加入藤茶提取物得到藤茶护肝葡萄酒
实施例3
本发明藤茶护肝酒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藤茶的预处理:将新鲜的藤茶洗净,去除藤茶中的杂质,晾干后干燥储存备用。
(2)制备藤茶护肝白酒:将步骤1中的藤茶与酒曲按10%质量比混匀,混匀酒曲参与后续酒制作过程,得到藤茶护肝白酒。
(4)制备藤茶护肝啤酒:将步骤1中的藤茶与麦芽按5%质量比混匀后粉碎制作麦芽汁,参与后续啤酒制作过程,得到藤茶护肝啤酒。
(5)制备藤茶护肝黄酒:将步骤1中的藤茶与黄酒酒曲按8%质量比混匀,混匀酒曲参与后续酒制作过程,得到藤茶护肝黄酒。
(6)制备藤茶护肝葡萄酒:将步骤1中的藤茶与葡萄按10%质量比混匀后粉碎制作葡萄汁,参与后续葡萄酒制作过程,得到藤茶护肝葡萄酒。
实施例4
本发明藤茶护肝酒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藤茶的预处理:将新鲜的藤茶洗净,去除藤茶中的杂质,晾干后干燥储存备用。
(2)制备藤茶护肝白酒:制备藤茶护肝白酒:将步骤1中的藤茶与酒按1:3~20的质量体积比直接加入白酒中浸泡30天,前一周每隔一天混匀一次,一周后每隔一周混匀一次,使藤茶中二氢杨梅素充分均匀的地散发在酒中,得到藤茶护肝白酒。
实施例5
(1)制备藤茶护肝白酒的制备方法,所述步骤中,将藤茶提取物90%、玉米须提取物10%复配后,按0.2%质量体积比加入白酒中。
(2)制备藤茶护肝啤酒: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步骤中,将藤茶提取物80%、玉米须提取物120%复配后,按2.0%质量体积比在啤酒灌装时加入。
(3)制备藤茶护肝黄酒: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步骤中,将藤茶提取物70%、玉米须提取物30%复配后,按0.5%质量体积比在黄酒灌装时加入。
(4)藤茶护肝葡萄酒: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步骤中,将藤茶提取物60%、玉米须提取物140%复配后,按2.0%质量体积比在葡萄酒灌装时加入。
实施例6
1、制备藤茶护肝白酒: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步骤1中,将藤茶提取物5%~90%、玉米须提取物10%~95%复配后,与白酒酒曲再按0.5%~5%质量比混匀,混匀酒曲参与后续酒制作过程,得到藤茶护肝白酒。
2、制备藤茶护肝啤酒:
(1)所述的制备方法,将藤茶提取物20%、玉米须提取物80%复配后按1%质量比的配方在啤酒糖化过程中加入,经后续酒制作过程得到藤茶护肝啤酒。
(2)所述的制备方法,将藤茶提取物80%、玉米须提取物20%复配后按5%质量比的配方在啤酒制备麦芽汁过程中加入,经后续酒制作过程得到藤茶护肝啤酒。
(3)所述的制备方法,将藤茶提取物50%、玉米须提取物50%复配后按2%质量比的配方在啤酒发酵过程中加入,经后续酒制作过程得到藤茶护肝啤酒。
3、制备藤茶护肝黄酒:
(1)所述的制备方法,将藤茶提取物/65%、玉米须提取物35%复配后,与黄酒酒曲再按4%质量比混匀,混匀酒曲参与后续酒制作过程,得到藤茶护肝黄酒。
(2)所述的制备方法,将藤茶提取物55%、玉米须提取物45%复配后按3%质量比混匀,在黄酒勾调过程中加入,得到藤茶护肝黄酒。
4.制备藤茶护肝葡萄酒:
(1)所述的制备方法,将藤茶提取物75%、玉米须提取物25%复配后按4.5%质量比的配方在葡萄酒熟化过程中加入中经后续酒制作过程得到藤茶护肝葡萄酒。
(2)所述的制备方法,将藤茶提取物85%、玉米须提取物15%复配后按3.5%质量比的配方在葡萄酒制备葡萄汁过程中加入,经后续酒制作过程得到藤茶护肝葡萄酒。
(3)所述的制备方法,将藤茶提取物35%、玉米须提取物65%复配后按1.5%质量比的配方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加入,经后续酒制作过程得到藤茶护肝葡萄酒
实施例7
1、制备藤茶护肝白酒:所述的制备方法,按照以下比例,取干燥藤茶66.6%、干燥玉米须33.3%复配后,与白酒再按1.5%质量比混匀,得到藤茶护肝白酒。
2、制备藤茶护肝啤酒:所述的制备方法,按照以下比例,取干燥藤茶67%、干燥玉米须33%复配后,与麦芽再按15%质量比混匀,混匀酒曲参与后续酒制作过程,得到藤茶护肝啤酒。
3、制备藤茶护肝黄酒:所述的制备方法,按照以下比例,取干燥藤茶81%、干燥玉米须19%复配后,与黄酒酒曲再按18%质量比混匀,混匀酒曲参与后续酒制作过程,得到藤茶护肝黄酒。
4、制备藤茶护肝葡萄酒:所述的制备方法,按照以下比例,取干燥藤茶72%、干燥玉米须28%复配后,与葡萄酒酒曲再按7%质量比混匀,混匀酒曲参与后续酒制作过程,得到藤茶护肝葡萄酒。
实施例8
1、制备藤茶护肝白酒:所述的制备方法,按照以下比例,取干燥藤茶80%、干燥玉米须20%复配后,与白酒按1:5的质量体积比直接加入酒中浸泡30天,前一周每隔一天混匀一次,一周后每隔一周混匀一次,使藤茶中二氢杨梅素充分均匀的地散发在酒中,得到藤茶护肝酒。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较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几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实验例9
分成三组来对本发明的藤茶酒进行感官评价,按照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组(1)将100mg藤茶提取物溶解于100mL基酒,其余步骤按照本发明的步骤进行;组(2)100mg藤茶提取物和50mg玉米须提取物溶解于100mL基酒,其余步骤按照本发明的步骤进行。
表1、藤茶提取物和玉米须提取物充分溶解到基酒中的感官审评对比表
实验例10
一、小鼠模型试验
1、试验步骤
(1)分别将不同剂量藤茶提取物加入到50%无水乙醇溶液中,配置成不同藤茶提取物浓度的白酒受试液。实验中的藤茶提取物为藤茶用纯水提取的速溶粉,二氢杨梅素含量为51%。
(2)48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6只,雌雄各半。分别为空白对照组、藤茶低剂量50度白酒组(3mg/ml)、藤茶中剂量50度白酒组(6mg/ml)、藤茶高剂量50度白酒组(18mg/ml)。各组小鼠以标准饲料喂养,自由饮水,适应性喂养1周后进行试验。试验前各组小鼠禁食12h,实验中的3mg/6mg/18mg均为藤茶的质量,藤茶三个剂量组分别灌胃1ml的供试液,空白对照组灌胃与受试样品等体积量的50%无水乙醇。
表2:不同处理组小鼠灌胃受试液品种及用量
2、指标检测
灌胃后0.5、1、1.5、2h各组取4只小鼠断头取血,测定全血乙醇浓度。2h取血完毕后,将小鼠肝脏取出,制备肝脏组织匀浆,比色法测定肝组织中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的活性。
3、数据统计
表3:小鼠血液乙醇浓度变化
表4:小鼠肝脏ADH与ALDH活性变化
组别 ADH活性U/0.1ml ALDH活性U/0.1ml
模型对照组 432.14±53.32 22.63±1.21
藤茶低剂量组 531.28±43.21<sup>*</sup> 36.53±1.01<sup>*</sup>
藤茶中剂量组 589.21±53.63<sup>**</sup> 43.52±1.23<sup>*</sup>
藤茶高剂量组 632.25±66.13<sup>**</sup> 46.52±1.11<sup>*</sup>
4、数据分析
从表3数据比较可以看出,通过血液酒精含量测试和呼吸酒精浓度测试方法,3种剂量的藤茶酒,相比空白对照组,小鼠全血中的酒精含量能够更加快速而且显著的降低。从表4数据比较可以看出,3种剂量的藤茶酒,相比空白对照组,肝组织中的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的活性要显著升高。
二、志愿者饮用测试
1、实验步骤
(1)50位志愿者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藤茶酒低剂量组(0.1g/100ml50度白酒)、藤茶酒中剂量组(0.2g/100ml 50度白酒)、藤茶酒高剂量组(0.3g/100ml 50度白酒)。实验中的0.1g/0.2g/0.3g均为藤茶提取物的质量,藤茶提取物为藤茶用纯水提取的速溶粉,二氢杨梅素含量为51%。
(2)试验前用呼气式酒精测量仪测定参试者呼气酒精含量,并对每位参试者静脉留置静脉导管,抽取静脉全血2ml用气相色谱仪测血醇浓度、酒精代谢酶(ADH与ALDH)活性作为试验前基准参数并进行可比性分析。
(3)空白对照组志愿者每人分配100ml 50度白酒,藤茶低、中、高剂量组志愿者每人分配100ml相应受试物。
(4)志愿者于20min内饮用完毕。
2、指标检测
饮用后0.5h、1h、2h、4h、6h测定参试人员的酒精呼气浓度,并取静脉全血测定血醇、血中酒精代谢酶(ADH与ALDH)活性,数据见图1-4。
3、数据分析
从图1及图4数据比较可以看出,通过血液酒精含量测试和呼吸酒精浓度测试方法,3种剂量的藤茶酒,相比空白对照组,志愿者的静脉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能够更加快速而且显著的降低。从图2和图3数据比较可以看出,3种剂量的藤茶酒,相比空白对照组,志愿者血液中的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的活性要显著升高。
实验例11
一、小鼠模型试验
1、试验步骤
(1)分别将不同剂量藤茶提取物加入到酒精含量为4.3%的啤酒中,配置成不同藤茶提取物浓度的啤酒受试液。实验中的藤茶提取物为藤茶用纯水提取的速溶粉,二氢杨梅素含量为51%。
(2)48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6只,雌雄各半。分别为空白对照组、藤茶低剂量啤酒组(0.6mg/ml)、藤茶中剂量啤酒组(1.2mg/ml)、藤茶高剂量啤酒组(3.6mg/ml)。各组小鼠以标准饲料喂养,自由饮水,适应性喂养1周后进行试验。试验前各组小鼠禁食12h,藤茶三个剂量组分别灌胃5ml的供试液,空白对照组灌胃与受试样品等体积量的啤酒。
表5:不同处理组小鼠灌胃受试液品种及用量
啤酒/ml 藤茶啤酒/ml
空白对照组 5
藤茶低剂量组 5
藤茶中剂量组 5
藤茶高剂量组 5
2、指标检测
灌胃后0.5、1、1.5、2h各组取4只小鼠断头取血,测定全血乙醇浓度。2h取血完毕后,将小鼠肝脏取出,制备肝脏组织匀浆,比色法测定肝组织中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的活性。
3、数据统计
表6:小鼠血液乙醇浓度变化
表7:小鼠血肝脏ADH与ALDH活性变化
组别 ADH活性U/0.1ml ALDH活性U/0.1ml
空白对照组 388.3675±43.14 21.17±1.10
藤茶低剂量组 498.975±56.21<sup>**</sup> 32.7275±1.44<sup>**</sup>
藤茶中剂量组 586.1±62.12<sup>**</sup> 43.2275±1.23<sup>**</sup>
藤茶高剂量组 529.38±51.24<sup>**</sup> 34.6275±1.10<sup>*</sup>
4、数据分析
从表6数据比较可以看出,通过血液酒精含量测试和呼吸酒精浓度测试方法,3种剂量的藤茶啤酒,相比空白对照组,小鼠全血中的酒精含量能够有所降低,但统计分析显示差异不显著。从表7数据比较可以看出,3种剂量的藤茶啤酒,相比空白对照组,肝组织中的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的活性要显著升高。
二、志愿者饮用测试
1、实验步骤
(1)50位志愿者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藤茶低剂量啤酒组(0.1g/500ml啤酒)、藤茶中剂量啤酒组(0.2g/500ml啤酒)、藤茶高剂量啤酒组(0.3g/500ml啤酒)。实验中的藤茶提取物为藤茶用纯水提取的速溶粉,二氢杨梅素含量为51%。
(2)试验前用呼气式酒精测量仪测定参试者呼气酒精含量,并对每位参试者静脉留置静脉导管,抽取静脉全血2ml用气相色谱仪测血醇浓度、酒精代谢酶(ADH与ALDH)活性作为试验前基准参数并进行可比性分析。
(3)空白对照组志愿者每人分配500ml啤酒,藤茶低、中、高剂量组志愿者每人分配500ml相应受试物。
(4)志愿者于20min内饮用完毕。
2、指标检测
饮用后0.5h、1h、2h、4h、6h测定参试人员的酒精呼气浓度,并取静脉全血测定血醇、血中酒精代谢酶(ADH与ALDH)活性,数据统计见图5-8。
3、数据分析
从图5及图6数据比较可以看出,通过血液酒精含量测试和呼吸酒精浓度测试方法,3种剂量的藤茶酒,相比空白对照组,志愿者的静脉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能够更加快速而且显著的降低。从图7和图8数据比较可以看出,3种剂量的藤茶酒,相比空白对照组,志愿者血液中的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的活性要显著升高。
实验例12
一、小鼠模型试验
1、试验步骤
(1)分别将不同剂量藤茶提取物加入到15度黄酒中,配置成不同藤茶提取物浓度的黄酒受试液。实验中的藤茶提取物为藤茶用纯水提取的速溶粉,二氢杨梅素含量为51%。
(2)48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6只,雌雄各半。分别为空白对照组、藤茶低剂量50度黄酒组(1mg/ml)、藤茶中剂量50度黄酒组(2mg/ml)、藤茶高剂量50度黄酒组(6mg/ml)。各组小鼠以标准饲料喂养,自由饮水,适应性喂养1周后进行试验。试验前各组小鼠禁食12h,藤茶三个剂量组分别灌胃3ml的供试液,空白对照组灌胃与受试样品等体积量的黄酒。
表8:不同处理组小鼠灌胃受试液品种及用量
生理盐水/ml 黄酒/ml 藤茶黄酒/ml
空白对照组 3
藤茶低剂量组 3
藤茶中剂量组 3
藤茶高剂量组 3
2、指标检测
灌胃后0.5、1、1.5、2h各组取4只小鼠断头取血,测定全血乙醇浓度。2h取血完毕后,将小鼠肝脏取出,制备肝脏组织匀浆,比色法测定肝组织中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的活性。
3、数据统计
表9:小鼠血液乙醇浓度变化
表10:小鼠血肝脏ADH与ALDH活性变化
组别 ADH活性U/0.1ml ALDH活性U/0.1ml
空白对照组 436.76±51.22 26.91±1.11
藤茶低剂量组 492.28±39.12<sup>*</sup> 32.8±1.31<sup>*</sup>
藤茶中剂量组 543.6±49.58<sup>*</sup> 37.13±1.13<sup>*</sup>
藤茶高剂量组 460.72±56.13 27.32±2.03
4、数据分析
从表9数据比较可以看出,通过血液酒精含量测试和呼吸酒精浓度测试方法,3种剂量的藤茶酒,相比空白对照组,小鼠全血中的酒精含量能够更加快速而且显著的降低。从表10数据比较可以看出,3种剂量的藤茶黄酒,相比空白对照组,肝组织中的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的活性要显著升高。
二、志愿者饮用测试
1、实验步骤
(1)50位志愿者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藤茶低剂量黄酒组(0.1g/200ml15度白酒)、藤茶中剂量黄酒组(0.2g/200ml 15度黄酒)、藤茶高剂量黄酒组(0.3g/200ml15度白酒)。
(2)试验前用呼气式酒精测量仪测定参试者呼气酒精含量,并对每位参试者静脉留置静脉导管,抽取静脉全血2ml用气相色谱仪测血醇浓度、酒精代谢酶(ADH与ALDH)活性作为试验前基准参数并进行可比性分析
(3)空白对照组志愿者每人分配200ml 15度黄酒,藤茶低、中、高剂量组志愿者每人分配200ml相应受试物。
(4)志愿者于20min内饮用完毕。
2、指标检测
饮用后0.5h、1h、2h、4h、6h测定参试人员的酒精呼气浓度,并取静脉全血测定血醇、血中酒精代谢酶(ADH与ALDH)活性,数据统计见图9-12.
3、数据分析
从图9及图10数据比较可以看出,通过血液酒精含量测试和呼吸酒精浓度测试方法,3种剂量的藤茶黄酒,相比空白对照组,志愿者的静脉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能够更加快速而且显著的降低。从图11和图12数据比较可以看出,3种剂量的藤茶黄酒,相比空白对照组,志愿者血液中的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的活性要显著升高。

Claims (9)

1.一种藤茶护肝酒,其特征在于:将藤茶提取物或藤茶与酒按照0.02%~20%质量体积比充分溶解到酒中,得到藤茶护肝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藤茶护肝酒,其特征在于:还可以加入玉米须提取物或玉米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藤茶护肝酒,其特征在于:酒为白酒、啤酒、葡萄酒或黄酒。
4.根据权利要求1的藤茶护肝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藤茶或藤茶提取物与酒按照质量体积比的配方加入酒中,密封储藏7~30天,每1-7天混匀一次,得到藤茶护肝酒。
5.根据权利要求4的藤茶护肝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藤茶提取物与白酒按0.02%~0.5%质量体积比的配方加入白酒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藤茶护肝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干燥藤茶与酒按1:3~20的质量体积比直接加入酒中浸泡,得到藤茶护肝酒。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藤茶护肝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藤茶提取物与白酒酒曲按0.1%~20%质量比混匀,混合酒曲参与后续酒制作过程,得到藤茶护肝酒。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藤茶护肝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藤茶提取物和玉米须提取物复配后,与酒曲再按0.1~5%质量比混合,混合酒曲参与后续酒制作过程,得到藤茶护肝酒。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藤茶护肝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干燥藤茶5%~90%、干燥玉米须10%~95%复配后,与酒按1:3~20的质量体积比直接加入酒中浸泡得到藤茶护肝酒。
CN201910923455.3A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藤茶护肝酒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05918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23455.3A CN110591872A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藤茶护肝酒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23455.3A CN110591872A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藤茶护肝酒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91872A true CN110591872A (zh) 2019-12-20

Family

ID=68864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23455.3A Pending CN110591872A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藤茶护肝酒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91872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3801A (zh) * 2003-05-30 2004-03-24 任启生 含有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的组合物的保健酒
CN101003775A (zh) * 2006-12-28 2007-07-25 姚茂君 一种显齿蛇葡萄保健茶酒的生产方法及其产品
CN101362995A (zh) * 2008-09-28 2009-02-11 保靖县秦简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显齿蛇葡萄茶酒的生产方法
CN104906406A (zh) * 2015-03-31 2015-09-16 吉林省现代中药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防治酒精性肝损伤的天然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3801A (zh) * 2003-05-30 2004-03-24 任启生 含有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的组合物的保健酒
CN101003775A (zh) * 2006-12-28 2007-07-25 姚茂君 一种显齿蛇葡萄保健茶酒的生产方法及其产品
CN101362995A (zh) * 2008-09-28 2009-02-11 保靖县秦简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显齿蛇葡萄茶酒的生产方法
CN104906406A (zh) * 2015-03-31 2015-09-16 吉林省现代中药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防治酒精性肝损伤的天然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80894B1 (ko) 혼합 생약제 추출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포함하는 숙취해소, 피로회복 및 면역력 증강용 식품 조성물
CN101103808B (zh) 一种菌类汤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2107387B1 (ko) 흑삼 추출물을 함유하는 숙취해소용 음료 조성물
CN104630010B (zh) 滋补保健养生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94358B (zh) 增强免疫力鹿茸保健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31484A (zh) 芦笋发酵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49541B (zh) 一种复合型保健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60576B (zh) 玛卡养生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97147A (zh) 铁皮石斛解酒保肝组合物和制法
CN105056096B (zh) 补肾活血通络酒及其制备方法
KR101663379B1 (ko) 효모 및 천연효소를 이용한 발효삼채 제조 및 혼합음료 제조방법
CN106235318A (zh) 以金银花、姜黄为主要原料制备酵素的方法
CN110093239B (zh) 一种诺丽配制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20493A (zh) 一种枇杷果酒及其制备方法
KR102070507B1 (ko) 흑삼 삼계탕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흑삼 삼계탕
CN110591872A (zh) 一种藤茶护肝酒及其制备方法
KR100815195B1 (ko) 약쑥 탁주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4694354B (zh) 抗疲劳保健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10915A (zh) 一种黑蒜大豆肽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84731B (zh) 一种百香果龙眼果醋及其酿造方法
CN110122620A (zh) 一种降尿酸的风味茶饮
KR102211759B1 (ko) 카카오닙스를 포함하는 건강 증진용 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2519704B1 (ko) 갈색거저리 유충을 이용한 식초 제조방법
CN106942546A (zh) 一种山楂复合果肉型饮料的制备方法
CN114766574B (zh) 一种银杏芦荟复合功能茶饮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