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81310B - 一种有机化合物包覆抑制锂枝晶生长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机化合物包覆抑制锂枝晶生长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81310B
CN110581310B CN201910953507.1A CN201910953507A CN110581310B CN 110581310 B CN110581310 B CN 110581310B CN 201910953507 A CN201910953507 A CN 201910953507A CN 110581310 B CN110581310 B CN 1105813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thium
organic compound
coating
cof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5350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81310A (zh
Inventor
康毅进
徐英
李涛
周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191095350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813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813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813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813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813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4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6Liquid materials
    • H01M10/0568Liquid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olu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35Safety or regulating additives or arrangements in electrodes, separators or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300/00Electrolytes
    • H01M2300/0017Non-aqueous electrolytes
    • H01M2300/0025Organic electroly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化合物包覆抑制锂枝晶生长的方法。该方法的具体过程为:将有机化合物涂抹在金属锂表面作为保护层,并直接用于电池负极。本发明中的有机化合物一方面富含路易斯酸性官能团可与电解液中阴离子相互作用,减缓阴离子的移动速率,缓解负极表面的空间电荷影响从而抑制枝晶生长;另一方面,富含亲锂元素可调节锂离子分布,减少局部锂离子浓度过高的现象,抑制枝晶的生长。因此,将包覆后的金属锂用于锂电池中能够有效提高电池的库伦效率和放电容量,降低锂电池的极化,延长锂二次电池的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有机化合物包覆抑制锂枝晶生长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化合物包覆抑制锂枝晶生长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移动电子设备,新能源汽车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应的,要求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基于金属锂片的轻质性以及极高的容量密度和最低的氧化还原电位,金属锂被视为新一代电池最理想的负极材料之一。然而金属锂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反应活性高、枝晶生长以及体积膨胀等。其中枝晶生长会刺穿电池隔膜,造成电池内部短路甚至引发爆炸或火灾。因此,抑制锂枝晶的生长对锂金属电极的应用至关重要。而引起枝晶生长的因素有很多,如电极表面较高的电流密度、锂离子不均匀分布引起的局部锂离子浓度过高、负极附近离子快速消耗引起的空间电荷层等等。同时,金属锂的高反应活性会造成活性物质(金属锂、电解液等)的消耗以及非活性物质(死锂、固体电解液界面膜)的堆积;活性物质的消耗致使电池库伦效率底下、循环寿命降低,而非活性物质的堆积则会影响离子传递,增大电池内阻,加剧电池的极化从而影响电池性能。
因此,为了解决金属锂电极枝晶生长的问题。目前已有研究提出通过引入保护膜以抑制枝晶生长,提高电池稳定性。或者引入多维集流体降低电极的实际电流密度以抑制枝晶,提高稳定性。然而引入多维集流体则会增加电解液与金属锂之间的接触,从而加剧副反应的发生,消耗活性物质。而引入保护层则有可能会增加电池内阻,且保护层的引入工艺存在操作复杂且成本高等问题,不适合大规模使用。此外,由于金属锂的高反应活性,在金属锂的修饰过程中都要求无水无氧操作,这进一步增加了工艺难度和成本。因此,基于多种因素,寻找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抑制枝晶生长、提高金属锂电池的稳定性是发展锂金属电池的关键和热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有机化合物包覆的方法抑制金属锂枝晶生长的方法。本发明从缓解空间电荷层和控制锂离子分布两方面入手,综合起来共同用于抑制枝晶的生长,同时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可有效解决现有金属锂作为锂电池使用时枝晶生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有机化合物包覆抑制锂枝晶生长的方法,该方法的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富含路易斯酸性官能团和亲锂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其中路易斯酸性官能团为醛基、酚、醇、羧基、烷基、硝基、磺酸中的一种或者几种。亲锂元素为:氮、氧、硼、硫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2)将步骤(1)所得的有机化合物与粘结剂、惰性溶剂混合研磨均匀。有机化合物与粘结剂的比例为20:1至2:1。其中粘结剂为聚偏二氟乙烯、羟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醇、聚四氟乙烯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惰性溶剂为二甲基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四氢呋喃、二甲醚和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3)将步骤(2)中所得的浆料均匀涂敷在金属锂表面,使有机化合物厚度为100纳米至500微米;
(4)将步骤(3)所得金属锂置于无水无氧充满氮气的手套箱中自然风干,即可直接用于电池负极。
进一步地,步骤(1)所述路易斯酸性官能团为醛基官能团。
进一步地,步骤(1)所述亲锂元素为氮。
进一步地,步骤(1)所述有机化合物为有机共价化合物框架(COF)-LZU1。
进一步地,步骤(1)所述有机化合物制备具体过程为:
(a)1.3克1,3,5-三甲酰基苯溶于80毫升的1,4-二氧六环,然后加入1.3克1,4-苯二胺,超声溶解;
(b)将16毫升浓度为3.0mol/L的醋酸溶液缓慢滴入到步骤(a)所得的混合液中。然后在室温下静置72个小时;
(c)收集步骤(b)所获得的材料,用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交替清洗,并离心分离,最后置于60℃烘箱中烘干;
进一步地,步骤(2)所述的粘结剂为聚偏二氟乙烯。
进一步地,步骤(2)所述的惰性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
进一步地,步骤(2)所述的有机化合物与粘结剂的比例为9:1。
进一步地,步骤(3)所述的有机化合物厚度为100微米。
本发明提供的有机化合物包覆抑制锂枝晶生长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路易斯酸性官能团能与路易斯碱性的电解液阴离子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减缓阴离子的移动速率,增加锂离子迁移率,将阴离子固定在负极附近,有效缓解负极附近因离子消耗而产生的空间电荷层造成的影响,由此抑制枝晶生长;
(2)亲锂元素能有效调节锂离子在电场中的分布,均匀锂离子浓度,减少局部锂离子浓度过高的区域,从而减少枝晶生长位点;
(3)从以上两方面入手,共同作用抑制枝晶生长,同时有机化合物的包覆还能减少金属锂与电解液之间的反应,减少副反应的发生。因此将包覆后的金属锂用于锂电池中能够有效提高电池的库伦效率和放电容量,降低锂电池的极化,延长锂二次电池的寿命;
(4)本发明使用的有机化合物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包覆工艺简单快捷,可大规模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的有机化合物COF-LZU1的SEM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有机化合物COF-LZU1的XRD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有机化合物COF-LZU1的FT-IR图;
图4为本发明中的有机化合物COF-LZU1的13C-NMR图;
图5为本发明中的有机化合物COF-LZU1包覆在金属锂表面的侧面SEM图;
图6为有机化合物包覆的金属锂与商业金属锂对电解液的浸润性比较图;
图7为在0.5mA cm-2电流密度下COF-LZU1包覆金属锂电极在锂-锂电池中的电镀/剥离锂的循环对比图;
图8为在0.5mA cm-2电流密度下商业锂电极在锂-锂电池中循环电镀/剥离锂100圈后电极SEM图;
图9为在0.5mA cm-2电流密度下COF-LZU1包覆金属锂电极在锂-锂电池中循环电镀/剥离锂100圈后电极SEM图;
图10为在0.5mA cm-2电流密度下COF-LZU1包覆金属锂电极在锂-锂电池中循环电镀/剥离锂不同次数下的EIS图;
图11为在5.0mA cm-2电流密度下COF-LZU1包覆金属锂电极在锂-锂电池中的电镀/剥离锂的循环对比图;
图12为在1.0mA cm-2电流密度下和2.0mAh cm-2的容量密度下,COF-LZU1包覆金属锂电极在锂-铜电池中的电镀/剥离锂的库伦效率对比图;
图13为在1.0mA cm-2电流密度下和2.0mAh cm-2的容量密度下,COF-LZU1包覆金属锂电极在锂-铜电池中的电镀/剥离锂的电压时间曲线对比图;
图14为COF-LZU1包覆的金属锂作为负极,正极为硫的全电池在0.5C下的库伦效率和放电容量对比图;
图15为COF-LZU1包覆的金属锂作为负极,正极为硫的全电池的倍率性能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但应该清楚,本发明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发明构思的发明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实施例1
一种有机化合物包覆抑制锂枝晶生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富含路易斯酸性官能团和亲锂元素的有机化合物COF-LZU1,具体步骤如下:
(a)1.3克1,3,5-三甲酰基苯溶于80毫升的1,4-二氧六环,然后加入1.3克1,4-苯二胺,超声溶解;
(b)将16毫升浓度为3.0mol/L的醋酸溶液缓慢滴入到步骤(a)所得的混合液中,然后在室温下静置72个小时;
(c)收集步骤(b)所获得的材料,用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交替清洗,并离心分离,最后置于60℃烘箱中烘干;
(2)将步骤(1)所得的有机化合物与粘结剂、惰性溶剂混合研磨均匀;有机化合物与粘结剂的比例为9:1,其中粘结剂为聚偏二氟乙烯,惰性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
(3)将步骤(2)中所得的浆料均匀涂敷在金属锂表面,使有机化合物厚度为100微米;
(4)将步骤(3)所得金属锂置于无水无氧充满氮气的手套箱中自然风干,即可直接用于电池负极。
实施例2
一种有机化合物包覆抑制锂枝晶生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富含路易斯酸性官能团和亲锂元素的有机化合物COF-LZU1,具体步骤如下:
(a)1.3克1,3,5-三甲酰基苯溶于80毫升的1,4-二氧六环,然后加入1.3克1,4-苯二胺,超声溶解;
(b)将16毫升浓度为3.0mol/L的醋酸溶液缓慢滴入到步骤(a)所得的混合液中,然后在室温下静置72个小时;
(c)收集步骤(b)所获得的材料,用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交替清洗,并离心分离,最后置于60℃烘箱中烘干;
(2)将步骤(1)所得的有机化合物与粘结剂、惰性溶剂混合研磨均匀;有机化合物与粘结剂的比例为20:1,其中粘结剂为聚偏二氟乙烯,惰性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
(3)将步骤(2)中所得的浆料均匀涂敷在金属锂表面,使有机化合物厚度为200微米;
(4)将步骤(3)所得金属锂置于无水无氧充满氮气的手套箱中自然风干,即可直接用于电池负极。
实施例3
一种有机化合物包覆抑制锂枝晶生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富含路易斯酸性官能团和亲锂元素的有机化合物COF-LZU1,具体步骤如下:
(a)1.3克1,3,5-三甲酰基苯溶于80毫升的1,4-二氧六环,然后加入1.3克1,4-苯二胺,超声溶解;
(b)将16毫升浓度为3.0mol/L的醋酸溶液缓慢滴入到步骤(a)所得的混合液中,然后在室温下静置72个小时;
(c)收集步骤(b)所获得的材料,用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交替清洗,并离心分离,最后置于60℃烘箱中烘干;
(2)将步骤(1)所得的有机化合物与粘结剂、惰性溶剂混合研磨均匀,有机化合物与粘结剂的比例为2:1,其中粘结剂为聚偏二氟乙烯,惰性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
(3)将步骤(2)中所得的浆料均匀涂敷在金属锂表面,使有机化合物厚度为100微米;
(4)将步骤(3)所得金属锂置于无水无氧充满氮气的手套箱中自然风干,即可直接用于电池负极。
实施例4
一种有机化合物包覆抑制锂枝晶生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富含路易斯酸性官能团和亲锂元素的有机化合物COF-LZU1,具体步骤如下:
(a)1.3克1,3,5-三甲酰基苯溶于80毫升的1,4-二氧六环,然后加入1.3克1,4-苯二胺,超声溶解;
(b)将16毫升浓度为3.0mol/L的醋酸溶液缓慢滴入到步骤(a)所得的混合液中,然后在室温下静置72个小时;
(c)收集步骤(b)所获得的材料,用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交替清洗,并离心分离,最后置于60℃烘箱中烘干;
(2)将步骤(1)所得的有机化合物与粘结剂、惰性溶剂混合研磨均匀,有机化合物与粘结剂的比例为9:1,其中粘结剂为羟甲基纤维素钠,惰性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
(3)将步骤(2)中所得的浆料均匀涂敷在金属锂表面,使有机化合物厚度为100微米;
(4)将步骤(3)所得金属锂置于无水无氧充满氮气的手套箱中自然风干,即可直接用于电池负极。
实施例5
一种有机化合物包覆抑制锂枝晶生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富含路易斯酸性官能团和亲锂元素的有机化合物COF-LZU1,具体步骤如下:
(a)1.3克1,3,5-三甲酰基苯溶于80毫升的1,4-二氧六环,然后加入1.3克1,4-苯二胺,超声溶解;
(b)将16毫升浓度为3.0mol/L的醋酸溶液缓慢滴入到步骤(a)所得的混合液中,然后在室温下静置72个小时;
(c)收集步骤(b)所获得的材料,用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交替清洗,并离心分离,最后置于60℃烘箱中烘干;
(2)将步骤(1)所得的有机化合物与粘结剂、惰性溶剂混合研磨均匀,有机化合物与粘结剂的比例为9:1,其中粘结剂为聚偏二氟乙烯,惰性溶剂二甲基亚砜;
(3)将步骤(2)中所得的浆料均匀涂敷在金属锂表面,使有机化合物厚度为200微米;
(4)将步骤(3)所得金属锂置于无水无氧充满氮气的手套箱中自然风干,即可直接用于电池负极。
实施例6
一种有机化合物包覆抑制锂枝晶生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富含路易斯酸性官能团和亲锂元素的有机化合物COF-LZU1,具体步骤如下:
(a)1.3克1,3,5-三甲酰基苯溶于80毫升的1,4-二氧六环,然后加入1.3克1,4-苯二胺,超声溶解;
(b)将16毫升浓度为3.0mol/L的醋酸溶液缓慢滴入到步骤(a)所得的混合液中,然后在室温下静置72个小时;
(c)收集步骤(b)所获得的材料,用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交替清洗,并离心分离,最后置于60℃烘箱中烘干;
(2)将步骤(1)所得的有机化合物与粘结剂、惰性溶剂混合研磨均匀,有机化合物与粘结剂的比例为9:1,其中粘结剂为聚偏二氟乙烯,惰性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
(3)将步骤(2)中所得的浆料均匀涂敷在铜箔表面,使有机化合物厚度为100微米;
(4)将步骤(3)所得铜箔自然风干后直接作为电极。
实施例7
一种有机化合物包覆抑制锂枝晶生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富含路易斯酸性官能团和亲锂元素的有机化合物COF-LZU1,具体步骤如下:
(a)1.3克1,3,5-三甲酰基苯溶于80毫升的1,4-二氧六环,然后加入1.3克1,4-苯二胺,超声溶解;
(b)将16毫升浓度为3.0mol/L的醋酸溶液缓慢滴入到步骤(a)所得的混合液中,然后在室温下静置72个小时;
(c)收集步骤(b)所获得的材料,用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交替清洗,并离心分离,最后置于60℃烘箱中烘干;
(2)将步骤(1)所得的有机化合物与粘结剂、惰性溶剂混合研磨均匀,有机化合物与粘结剂的比例为5:1,其中粘结剂为聚偏二氟乙烯,惰性溶剂为四氢呋喃;
(3)将步骤(2)中所得的浆料均匀涂敷在铜箔表面,使有机化合物厚度为100纳米;
(4)将步骤(3)所得铜箔自然风干后直接作为电极。
实施例8
一种有机化合物包覆抑制锂枝晶生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富含路易斯酸性官能团和亲锂元素的有机化合物COF-LZU1,具体步骤如下:
(a)1.3克1,3,5-三甲酰基苯溶于80毫升的1,4-二氧六环,然后加入1.3克1,4-苯二胺,超声溶解;
(b)将16毫升浓度为3.0mol/L的醋酸溶液缓慢滴入到步骤(a)所得的混合液中,然后在室温下静置72个小时;
(c)收集步骤(b)所获得的材料,用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交替清洗,并离心分离,最后置于60℃烘箱中烘干;
(2)将步骤(1)所得的有机化合物与粘结剂、惰性溶剂混合研磨均匀;有机化合物与粘结剂的比例为6:1,其中粘结剂为羟甲基纤维素钠,惰性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
(3)将步骤(2)中所得的浆料均匀涂敷在铜箔表面,使有机化合物厚度为200微米;
(4)将步骤(3)所得铜箔自然风干后直接作为电极。
实验例1
对实施例1中制备得到的有机化合物COF-LZU1进行表征检测,其结果见图1-4;
由图1可知,有机化合物COF-LZU1呈颗粒状;
图2中材料的XRD出峰位置与COF-LZU1模拟出峰位置相对应,由此说明我们在实施例1中制备的材料为COF-LZU1;
图3中COF-LZU1在FT-IR图谱中的1620,1698,3226和3357cm-1处有吸收峰,分别隶属于C=N,C=O和N-H的伸缩振动,由此说明COF-LZU1含有醛基和胺键;
图4中COF-LZU1在13C-NMR图谱中的192,156,121,131,136,147ppm处出峰,分别隶属于C=O,C=N,以及苯环上的碳振动峰,由此说明COF-LZU1含有醛基和胺键。
实验例2
对实施例1中COF-LZU1包覆金属锂进行表征检测,其结果见图5,图6;
由图5所示,COF-LZU1包覆与金属锂表面,其中COF-LZU1的厚的为100微米左右;
图6中电解液滴在商业锂片上呈水珠状,而电解液在COF-LZU1包覆的金属锂表面铺展开;
由此说明COF-LZU1对电解液浸润,有利于锂离子传输。
实验例3
将实施例1中所得的COF-LZU1包覆金属锂用于锂-锂电池体系中,在无水无氧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组装锂-锂电池,在0.5mA/cm-2电流密度下进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并与商业锂电极做对比;在循环2000小时后,升高电流密度至1,2,3,4,5mA/cm-2再降低电流密度至4,3,2,1mA/cm-2,以检测COF-LZU1包覆金属锂电极的倍率性能;其结果见图7;
锂-锂对称电池组装过程:
采用直径为16mm的COF-LZU1包覆金属锂作电极,溶有1M LiTFSI,体积比为1:1的DOL/DME作为电解液,再将直径为19mm的Celgard2325作为隔膜,封装于CR2032扣式电池中;与商业锂作对比则将COF-LZU1包覆金属锂换为商业锂做电极;
由图7可知,COF-LZU1包覆金属锂电极可以稳定运行超过2000个小时,而商业锂电极则只能运行750个小时,同时COF-LZU1包覆金属锂电极在运行过程中具有更小的过电势;由此说明,COF-LZU1包覆金属锂作为电极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降低电池的极化作用,通过倍率测试可知,COF-LZU1包覆金属锂能够保持良好的倍率性能。
实验例4
将实施例1中所得的COF-LZU1包覆金属锂用于锂-锂电池体系中,在无水无氧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组装锂-锂电池,在0.5mA/cm-2电流密度下进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观察在循环100圈之后电极的形貌变化,并与商业锂电极做对比;其结果见图8和图9;
锂-锂对称电池组装过程:
采用直径为16mm的COF-LZU1包覆金属锂作电极,溶有1M LiTFSI,体积比为1:1的DOL/DME作为电解液,再将直径为19mm的Celgard2325作为隔膜,封装于CR2032扣式电池中;与商业锂作对比则将COF-LZU1包覆金属锂换为商业锂做电极;
由图8和图9可知,在100次循环后,商业锂片上有大量枝晶产生,而COF-LZU1包覆的金属锂电极表面平整光滑;由此说明,COF-LZU1的包覆有利于抑制枝晶的生长。
实验例5
将实施例1中所得的COF-LZU1包覆金属锂用于锂-锂电池体系中,在无水无氧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组装锂-锂电池,在0.5mA/cm-2电流密度下进行循环充放电,在10,50,100圈循环后测试其电化学阻抗;其结果见图10;
锂-锂对称电池组装过程:
采用直径为16mm的COF-LZU1包覆金属锂作电极,溶有1M LiTFSI,体积比为1:1的DOL/DME作为电解液,再将直径为19mm的Celgard2325作为隔膜,封装于CR2032扣式电池中;与商业锂作对比则将COF-LZU1包覆金属锂换为商业锂做电极;
电化学阻抗测试条件如下:
电池处于开路电压,振幅为0.005V,频率范围为:0.01Hz~100kHz;
由图10可知,COF-LZU1包覆金属锂作为电池负极,电池在循环多次后,界面电阻保持不变,由此说明COF-LZU1的存在有利于抑制枝晶的生长,从而造就一个干净的电极表面,这种现象也与不同循环次数下电极表面的形貌变化相对应。
实验例6
将实施例1中所得的COF-LZU1包覆金属锂用于锂-锂电池体系中,在无水无氧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组装锂-锂电池,在5mA/cm-2电流密度下进行恒电流循环充放电,并与商业锂电极对比;其结果见图11;
锂-锂对称电池组装过程:
采用直径为16mm的COF-LZU1包覆金属锂作电极,溶有1M LiTFSI,体积比为1:1的DOL/DME作为电解液,再将直径为19mm的Celgard2325作为隔膜,封装于CR2032扣式电池中;与商业锂作对比则将COF-LZU1包覆金属锂换为商业锂做电极;
由图11可知,在大电流密度下,COF-LZU1包覆的金属锂电池也能运行300小时,而商业锂电池则无法运行,由此说明COF-LZU1的包覆有利于金属锂在大电流密度下运行。
实验例7
将实施例6中所得的COF-LZU1包覆的铜与商业锂片组合用于锂-铜电池体系中,在无水无氧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组装锂-铜电池,在1mA/cm-2电流密度下沉积锂2小时,再以1mA/cm-2电流密度将沉积的锂剥离出来,循环往复,并与商业铜电极对比;其结果见图12,图13;
锂-铜对称电池组装过程:
采用直径为10mm商业锂作电极,直径为16mm的COF-LZU1包覆铜箔作对电极,溶有1M LiTFSI,体积比为1:1的DOL/DME作为电解液,再将直径为19mm的Celgard 2325作为隔膜,封装于CR2032扣式电池中;与商业铜作对比则将COF-LZU1包覆铜换为商业铜做电极;
图12可知,COF-LZU1包覆的铜电极可以运行150个小时,其库伦效率为98.7%,而商业铜箔则只能运行20圈左右,库伦效率小于96.2%,由此说明COF-LZU1有助于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和金属锂的利用率;
图13可知,在COF-LZU1包覆的铜电极上,锂的沉积过电势约为40mV,而在商业铜箔上,锂的沉积过电势约为90mV;由此说明COF-LZU1有助于降低金属锂的沉积过电势,促进锂的沉积。
实验例8
将实施例1中所得的COF-LZU1包覆金属锂用于锂-硫电池体系中,在无水无氧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组装锂-硫电池,在0.5C的倍率下进行恒电流循环充放电,并与商业锂电极对比;其结果见图14;
锂-硫电池组装过程:
采用直径为16mm的COF-LZU1包覆金属锂作负极,以直径为10mm的硫电极片作为正极,溶有1M LiTFSI,体积比为1:1的DOL/DME作为电解液,再将直径为19mm的Celgard 2325作为隔膜,封装于CR2032扣式电池中;与商业锂作对比则将COF-LZU1包覆金属锂换为商业锂做电极;
由图14所示,通过对比可知,COF-LZU1包覆的金属锂电极具有更好的容量密度和更高的库伦效率,由此说明COF-LZU1包覆金属锂有利于提高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
实验例9
将实施例1中所得的COF-LZU1包覆金属锂用于锂-硫电池体系中,在无水无氧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组装锂-硫电池,在0.1C,0.2C,0.5C,1.0C,2.0C,5.0C和0.1C下进行倍率性能测试,并与商业锂电极对比;其结果见图15;
锂-硫电池组装过程:
采用直径为16mm的COF-LZU1包覆金属锂作负极,以直径为10mm的硫电极片作为正极,溶有1M LiTFSI,体积比为1:1的DOL/DME作为电解液,再将直径为19mm的Celgard 2325作为隔膜,封装于CR2032扣式电池中;与商业锂作对比则将COF-LZU1包覆金属锂换为商业锂做电极;
由图15所示,通过对比可知,COF-LZU1包覆的金属锂电极具有更好的。倍率性能,由此说明COF-LZU1包覆金属锂有利于提高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

Claims (9)

1.一种利用有机化合物包覆抑制锂枝晶生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富含路易斯酸性官能团和亲锂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其中路易斯酸性官能团为醛基、酚、醇、羧基、烷基、硝基、磺酸中的一种或者几种,亲锂元素为:氮、氧、硼、硫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2)将步骤(1)所得的有机化合物与粘结剂、惰性溶剂混合研磨均匀,有机化合物与粘结剂的比例为20:1至2:1;其中粘结剂为聚偏二氟乙烯、羟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醇、聚四氟乙烯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惰性溶剂为二甲基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四氢呋喃、二甲醚和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3)将步骤(2)中所得的浆料均匀涂敷在金属锂表面,使有机化合物厚度为100纳米至500微米;
(4)将步骤(3)所得金属锂置于无水无氧充满氮气的手套箱中自然风干,即可直接用于电池负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化合物包覆抑制锂枝晶生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路易斯酸性官能团为醛基官能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化合物包覆抑制锂枝晶生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亲锂元素为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化合物包覆抑制锂枝晶生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有机化合物为有机共价化合物框架(COF)-LZU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化合物包覆抑制锂枝晶生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有机化合物制备具体过程为:
(a)1.3克1,3,5-三甲酰基苯溶于80毫升的1,4-二氧六环,然后加入1.3克1,4-苯二胺,超声溶解;
(b)将16毫升浓度为3.0mol/L的醋酸溶液缓慢滴入到权利5中步骤(a)所得的混合液中,然后在室温下静置72个小时;
(c)收集权利要求5中步骤(b)所获得的材料,用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交替清洗,并离心分离,最后置于60℃烘箱中烘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化合物包覆抑制锂枝晶生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粘结剂为聚偏二氟乙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化合物包覆抑制锂枝晶生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惰性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化合物包覆抑制锂枝晶生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有机化合物与粘结剂的比例为9: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化合物包覆抑制锂枝晶生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有机化合物厚度为100微米。
CN201910953507.1A 2019-10-09 2019-10-09 一种有机化合物包覆抑制锂枝晶生长的方法 Active CN1105813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53507.1A CN110581310B (zh) 2019-10-09 2019-10-09 一种有机化合物包覆抑制锂枝晶生长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53507.1A CN110581310B (zh) 2019-10-09 2019-10-09 一种有机化合物包覆抑制锂枝晶生长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81310A CN110581310A (zh) 2019-12-17
CN110581310B true CN110581310B (zh) 2022-05-03

Family

ID=68814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53507.1A Active CN110581310B (zh) 2019-10-09 2019-10-09 一种有机化合物包覆抑制锂枝晶生长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813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33867B (zh) * 2020-08-17 2023-04-07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自组装单分子层修饰的氧化铝隔膜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2736245B (zh) * 2021-01-14 2023-07-25 苏州德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036144B (zh) * 2021-03-10 2022-02-15 山东大学 一种高稳定锌碘电池正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388731A (zh) * 2021-11-30 2022-04-22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锂电池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87020A (zh) * 2018-01-12 2018-05-04 山东大学 3,5-二芳基吡唑或3,4-二芳基吡唑类衍生物及其应用
KR20180071105A (ko) * 2016-12-19 2018-06-27 울산과학기술원 리튬-황 전지용 다공성 및 전도성막,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황 전지
CN108428840A (zh) * 2018-03-06 2018-08-21 华南师范大学 一种纯硒正极锂硒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08428839A (zh) * 2018-03-06 2018-08-21 华南师范大学 一种共价有机框架涂层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9817942A (zh) * 2019-02-19 2019-05-2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抑制金属锂作为电池负极时枝晶生长的方法
CN109980235A (zh) * 2019-04-08 2019-07-05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低体积变化的金属二次电池负极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0165124A (zh) * 2019-05-16 2019-08-23 华南师范大学 一种应用于锂-二硫化硒电池的双涂层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80071105A (ko) * 2016-12-19 2018-06-27 울산과학기술원 리튬-황 전지용 다공성 및 전도성막,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황 전지
CN107987020A (zh) * 2018-01-12 2018-05-04 山东大学 3,5-二芳基吡唑或3,4-二芳基吡唑类衍生物及其应用
CN108428840A (zh) * 2018-03-06 2018-08-21 华南师范大学 一种纯硒正极锂硒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08428839A (zh) * 2018-03-06 2018-08-21 华南师范大学 一种共价有机框架涂层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9817942A (zh) * 2019-02-19 2019-05-2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抑制金属锂作为电池负极时枝晶生长的方法
CN109980235A (zh) * 2019-04-08 2019-07-05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低体积变化的金属二次电池负极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0165124A (zh) * 2019-05-16 2019-08-23 华南师范大学 一种应用于锂-二硫化硒电池的双涂层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预锂化技术及其在高比能硅负极中的应用;聂平等;《储能科学与技术》;20170901(第05期);79-9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81310A (zh) 2019-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81310B (zh) 一种有机化合物包覆抑制锂枝晶生长的方法
CN110611076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29460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纳米硅复合补锂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1063884B (zh) 一种水系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水系离子电池负极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水系离子电池
CN113644251B (zh) 一种中空结构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42695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46103A (zh) 一种粘结剂作为炭前驱体的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148952B (zh) 一种电解液及其应用和产品
CN104966814A (zh) 一种高安全性的金属锂负极及其制备方法
Nagasaki et al. Surface state change of lithium metal anode in full cell during long term cycles
CN112259743A (zh) 一种锂金属电池的铜基集流体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4882631A (zh) 一种提高锂离子电池极片均匀散热性能的方法
Arai No-flash-point electrolytes applied to amorphous carbon/Li1+ xMn2O4 cells for EV use
CN111354950A (zh) 一种箔材、其制备方法和电芯、电池模组以及储能设备
CN115172667B (zh) 一种电池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其的锂离子电池
CN114242990B (zh) 一种聚乙烯醇/烯丙基共聚物互穿网络硅碳负极水性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156539A (zh) 钠二次电池电解液及钠二次电池
CN109560339B (zh) 一种预嵌阴离子方法及全电池
CN112186203A (zh) 一种全固态锂-空气电池正极的制备方法
CN110611088A (zh) 一种基于有机电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42130A (zh) 一种匹配硅碳负极且耐高电压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
Zhang et al. Application of biphenyl additive in electrolyte for liquid state Al-plastic film lithium-ion batteries
CN111106313A (zh) 一种批量连续预处理电极装置及其电化学预处理电极的方法
CN114094184B (zh) 一种含有表面活性剂的低温快充电解液及其应用
CN118156498A (zh) 一种基于原位聚合法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