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79951B - 定影构件和热定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构件和热定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79951B
CN110579951B CN201910489815.3A CN201910489815A CN110579951B CN 110579951 B CN110579951 B CN 110579951B CN 201910489815 A CN201910489815 A CN 201910489815A CN 110579951 B CN110579951 B CN 1105799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ler
particle
elastic layer
diameter
fill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8981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79951A (zh
Inventor
前田松崇
北野祐二
松本真持
松中胜久
能登屋康晴
今泉阳
大石卓司
宫原康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5799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799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799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799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 G03G15/2057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relating to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heat element and layers thereof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6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combined with press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6Structural details or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pressure elements and layers thereof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35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stationary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 G03G2215/2038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stationary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the belt further entrained around one or more rotating belt support memb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48Surface layer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48Surface layer material
    • G03G2215/2054Inorganic filler, e.g. silica powd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Rolls And Other Rotary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定影构件和热定影装置。提供一种定影构件,其包括:基体;和在基体上的弹性层,其中弹性层包含橡胶和分散在橡胶中的填料,和其中大粒径填料的面积比的平均值为20%以上且40%以下,并且大粒径填料的平均排列度fL为0.00以上且0.15以下,小粒径填料的面积比的平均值为10%以上且20%以下,小粒径填料的平均排列度fS为0.20以上且0.50以下,并且小粒径填料的平均排列角ΦS为60°以上且120°以下。

Description

定影构件和热定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的热定影装置中的定影构件和热定影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的热定影装置中,压接部包括加热构件和配置为面向加热构件的加压构件。当将保持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引入压接部时,未定影调色剂被加热和加压,并且调色剂熔融以将图像定影在记录材料上。加热构件是记录材料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与之接触的构件,加压构件是配置为面向加热构件的构件。根据本发明的定影构件包括加热构件和加压构件。例如,定影构件是具有辊形状或环形带形状的可旋转定影构件。在由金属或耐热性树脂等形成的基体上包括包含橡胶如交联硅橡胶和填料的弹性层的定影构件已用作定影构件。
近年来,为了例如提高印刷速度和提高图像品质,要求进一步改善定影构件的弹性层的沿其厚度方向的导热性。
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5-300591中,公开了一种定影构件,其中将大粒径填料和小粒径填料的共混物用作待引入弹性层中的导热性填料,以改善弹性层的导热性,同时抑制弹性层的硬度的增加。此外,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13-159748中,公开了通过在合成树脂中填充微米颗粒尺寸(microparticle size)的导热性无机球状微米填料(microfillers)而形成的树脂组合物,该树脂组合物如下所述形成。将球状微米填料的一部分用板状、棒状、纤维状或鳞片状微米填料替换,然后填充在树脂中,并在其中填充纳米颗粒尺寸的导热性无机纳米填料。另外,利用电场使填料沿施加电场的方向排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旨在提供沿其厚度方向具有高导热性且具有低硬度的定影构件。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旨在提供能形成高品质电子照相图像的热定影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的定影构件,其包括:基体;和在基体上的弹性层,弹性层包含橡胶和分散在橡胶中的填料,其中,假设获得在弹性层的沿厚度-圆周方向的第一截面的任意位置上的5张各自尺寸为150μm×100μm的二值化图像,和在弹性层的沿厚度-轴方向的第二截面的任意位置上的5张各自尺寸为150μm×100μm的二值化图像,则在各二值化图像中,填料表示为白色,橡胶表示为黑色,在二值化图像中的填料中,圆当量直径为5μm以上的填料定义为大粒径填料,圆当量直径小于5μm的填料定义为小粒径填料,并且假设计算大粒径填料的总面积相对于各二值化图像的面积的面积比(%),并计算小粒径填料的总面积相对于各二值化图像的面积的面积比(%),大粒径填料的面积比的平均值为20%以上且40%以下,大粒径填料的平均排列度fL为0.00以上且0.15以下,小粒径填料的面积比的平均值为10%以上且20%以下,小粒径填料的平均排列度fS为0.20以上且0.50以下,小粒径填料的平均排列角ΦS为60°以上且120°以下。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热定影装置,其包括:加热构件;和配置为面向所述加热构件的加压构件,其中所述加热构件包括定影构件。
参考附图从以下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通过根据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13-159748的技术的弹性层中填料的排列状态的说明图。
图2A是根据本发明的两个方面的定影带的示意性截面图。图2B是根据本发明的两个方面的定影辊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A是电晕充电器的鸟瞰图。图3B是电晕充电器的截面图。
图4A和图4B是用于说明带状定影构件的弹性层的第一截面和第二截面的图。
图5A、图5B、图5C、图5D、图5E和图5F是用于说明确定弹性层中的填料的排列度和排列角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6是层叠表面层的步骤的一个实例的示意图。
图7是加热带-加压带系统的热定影装置的一个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8是加热带-加压辊系统的热定影装置的一个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定影构件的弹性层中的导热性填料的排列状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当根据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5-300591的定影构件的弹性层的沿其厚度方向的热导率设定在大于1.5W/(m·K)时,填料相对于硅橡胶的共混量需要设定在60体积%以上。因此,对于根据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5-300591的发明可能难以提供在抑制弹性层的硬度增加的同时其弹性层的导热性得到进一步改善的定影构件。
此外,本发明人还研究了根据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13-159748的树脂组合物在定影构件的弹性层中的应用。结果,有时获得具有在其外表面上测量的硬度部分地高的区域的定影构件。本发明人推测,在包括应用根据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13-159748的树脂组合物的弹性层的定影构件中发生外表面上测量的硬度变化的原因如下所述。即,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13-159748中,树脂组合物夹持在两个电极之间,并且在电极之间施加AC电压以使填料沿施加电场的方向排列。根据这种方法,如图1所示,在树脂组合物中导热性无机球状微米填料102与导热性无机纳米填料101一起沿树脂组合物的厚度方向排列,并且导热性无机纳米填料101和导热性无机球状微米填料102的存在状态可以是稀疏的或致密的。因此,在填料排列的部分硬度增加,并且在填料的存在状态稀疏的部分硬度减小。作为上述的结果,会出现硬度不均匀。
为了进一步改善弹性层的沿其厚度方向的热导率,同时抑制弹性层硬度的提高,本发明人进行了研究。结果,本发明人发现,通过使弹性层中的导热性填料的排列状态变为特定状态,可以令人满意地实现该目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定影构件是用于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的定影构件,其包括:基体;和在基体上的弹性层,其中弹性层包含橡胶和分散在橡胶中的填料,并且其中,在弹性层的沿厚度-圆周方向的第一截面的第一二值化图像和弹性层的沿厚度-轴方向的第二截面的第二二值化图像中,填料中各自具有5μm以上的圆当量直径的大粒径填料的平均面积比为20%以上且40以下,并且大粒径填料的平均排列度fL为0.00以上且0.15以下,以及填料中各自具有小于5μm的圆当量直径的小粒径填料的平均面积比为10%以上且20%以下,小粒径填料的平均排列度fS为0.20以上且0.50以下,并且小粒径填料的平均排列角ΦS为60°以上且120°以下。
如图9所示,弹性层中的导热性填料中各自具有5μm以上的圆当量直径的大粒径填料7沿弹性层的厚度方向排列的程度极低。同时,各自具有小于5μm的圆当量直径的小粒径填料8沿弹性层的厚度方向高度排列。因此,能够实现弹性层的沿厚度方向的导热性的改善和其低硬度二者。在各图1和图9中,图的上下方向是弹性层的厚度方向。
作为改善沿厚度方向的导热性而不增加要共混入弹性层中的导热性填料的量的一种方法,可用的是涉及用外场如力场、磁场或电场使填料排列的技术。无机氧化物,如氧化铝、二氧化硅、氧化锌和氧化镁,通常用作待共混入定影构件的弹性层中的导热性填料,并且对于利用使用介电极化作为推进力的电场的排列各自具有高亲和性。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13-159748中公开的包括用电场排列填料的技术中,其中分散有导热性填料的固化性液体被夹持在平行平板电极之间,并且将交流电场施加至该液体上数十分钟至数小时,同时,该液体用热等固化。因此,对填料进行介电电泳以提供其中填料沿电极之间的方向排列的固化产物。然而,在上述这种方法中,如图1所示,可以使已经共混的大填料沿厚度方向排列,从而使硬度增加或硬度不均匀。
同时,在本实施方案中,尽管大粒径填料沿厚度方向的排列被抑制,但是小粒径填料高度排列在大粒径填料之间,并且大粒径填料之间的空间与一组小粒径填料桥接以形成导热路径。因此,改善了导热性。因此,在抑制硬度增大的同时,可以实现导热性的进一步改善。
定影构件的弹性层可以通过例如如下所述的方法产生。在基体上形成包含导热性填料和粘结剂的原料的弹性层形成用的组合物的层(以下有时称为“组合物层”)。在组合物层加热和固化之前,使组合物层的外表面带电。因此,组合物层中的导热性填料中各自具有小于5μm的圆当量直径的小粒径填料沿组合物层的厚度方向排列。同时,组合物层中的导热性填料中各自具有5μm以上的圆当量直径的大粒径填料基本上没有排列。此后,使组合物层加热和固化以形成根据这一方面的弹性层。在如此所获得的弹性层中,弹性层的沿其厚度方向的热导率可进一步提高,同时弹性层的硬度的增大得到抑制。
作为使组合物层的外表面带电的方法,优选非接触系统,并且更优选能够简单且廉价地进行基本均匀充电的电晕充电器。
下面描述了当使组合物层的外表面带电时,抑制组合物层中大粒径填料的排列,并使小粒径填料高度排列的原因。也就是说,在该方法中,可能不会显示足以使大粒径填料进行介电电泳的力。然而,当组合物层的表面带电时,在大粒径填料中发生介电极化,因此在大粒径填料之间可形成局部电场。结果,在大粒径填料之间存在的小粒径填料可以通过局部电场高度排列在大粒径填料之间,以形成连接大粒径填料的导热路径。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的定影构件和热定影装置基于具体构成在下文中详细描述。
(1)定影构件的构成概况
本实施方案的定影构件的细节参照附图进行描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定影构件可以变成例如具有辊形或环形带形状的可旋转构件(以下,有时分别称为“定影辊”和“定影带”)。
图2A是定影带的圆周方向的截面图,图2B是定影辊的圆周方向的截面图。如图2A和图2B各自所示,定影构件包括基体3和在基体3的外表面上的弹性层4。此外,该构件可以包括在弹性层4的外表面上的表面层(脱模层)6。此外,该构件可以包括弹性层4和表面层6之间的粘合层5,并且在这种情况下,表面层6通过粘合层5固定到弹性层4的外周面。
(2)基体
基体的材料不特别限制,并且可以适当地使用定影构件领域中的已知材料。形成基体的材料的实例包括:如铝、铁、镍和铜等金属;如不锈钢等合金;和如聚酰亚胺等树脂。
这里,当热定影装置是其中基体通过使用感应加热系统作为加热定影构件的方法的热定影装置时,基体包括选自由镍、铜、铁和铝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金属。从发热效率的角度来看,特别适合采用使用这些金属中的镍或铁作为主要组分的合金。此处使用的术语“主要组分”是指在形成对象(在这种情况下为基体)的组分中以最大量引入的组分。
基体的形状可根据定影构件的形状适当选择,并且基体可形成各种形状,如环形带状、中空圆筒状、实心圆柱状和膜状。
在定影带的情况下,基体的厚度优选设定为例如15μm至80μm。当基体厚度设定在该范围内时,可以以较高水平实现带的强度和挠性二者。此外,在基体的与面向弹性层的一侧相对侧的表面上,例如,可以设置用于防止在定影带的内周面与任何其他构件接触的情况下定影带的内周面的磨耗的层,或者可以设置用于改善与其它构件的滑动性的层。
面向弹性层的一侧的基体表面可以进行表面处理以赋予功能,例如与弹性层的粘合性。表面处理的实例包括:物理处理,如喷砂处理、研磨处理和抛光;以及化学处理,如氧化处理、偶联剂处理和底漆处理。此外,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可以组合使用。
特别地,当使用包含交联硅橡胶作为粘结剂的弹性层时,基体的外表面优选用底漆处理以改善基体和弹性层之间的粘合性。例如,作为底漆,可以使用通过在有机溶剂中适当共混和分散添加剂而获得的涂料状态的底漆。这种底漆是商购可得的。添加剂的实例可包括硅烷偶联剂、有机硅聚合物、氢化甲基硅氧烷、烷氧基硅烷、用于加速反应如水解、缩合或加成的催化剂和着色剂如绛矾。底漆处理通过如下进行:将底漆涂布至基体的外表面;并对使所得产物进行干燥和煅烧处理。
底漆可以根据例如基体的材料、弹性层的种类和交联时的反应形式适当选择。例如,当用于形成弹性层的材料包含大量的不饱和脂肪族基团时,优选使用含有氢化甲硅烷基(hydrosilyl group)的材料作为底漆,以便通过与不饱和脂肪族基团的反应来赋予粘合性。此外,当用于形成弹性层的材料包含大量的氢化甲硅烷基时,相反,包含不饱和脂肪族基团的材料优选用作底漆。除上述材料外的任何其他材料如含有烷氧基的材料,可根据基体和用作被粘物的弹性层的种类而适当选择作为底漆。
(3)弹性层
弹性层是用于赋予定影构件柔软性以确保热定影装置中的定影辊隙的层。当定影构件用作与纸上的调色剂接触的加热构件时,弹性层也起到赋予定影构件表面柔软性以使得定影构件的表面可以追随纸的凹凸的层的功能。弹性层包含用作粘结剂的橡胶和分散在橡胶中的填料。更具体地,弹性层包含粘结剂和导热性填料,并且包括通过固化至少包含粘结剂的原料(例如,基础聚合物和交联剂)和导热性填料的组合物而获得的固化产物。
从表现弹性层的上述功能的观点出发,弹性层优选包括包含导热性填料的硅橡胶固化产物,并且更优选包括加成固化型硅橡胶组合物的固化产物。硅橡胶组合物可包含,例如,导热性填料、基础聚合物、交联剂和催化剂,以及根据需要的添加剂。硅橡胶组合物是优选的,这是因为以下原因:组合物通常是液态的,因此导热性填料容易分散在其中,并且通过根据导热性填料的种类和添加量调整交联程度可容易地调整弹性层的弹性。
(3-1)粘结剂
粘结剂用于表现弹性层中的弹性。从表现上述弹性层的功能的观点来看,粘结剂优选包含硅橡胶。硅橡胶是优选的,因为该橡胶具有如此高的耐热性性,以致即使在非通纸区域在温度高达约240℃的环境中,也可以保持其柔软性。例如,以下描述的加成固化型液体硅橡胶的固化产物(以下有时称为“固化硅橡胶”)可用作硅橡胶。
(3-1-1)加成固化型液体硅橡胶
加成固化型液体硅橡胶通常包括以下组分(a)至(c):
组分(a):具有不饱和脂肪族基团的有机聚硅氧烷;
组分(b):具有与硅键合的活性氢的有机聚硅氧烷;和
组分(c):催化剂。
下文描述各组分。
(3-1-2)组分(a)
具有不饱和脂肪族基团的有机聚硅氧烷是具有不饱和脂肪族基团例如乙烯基的有机聚硅氧烷,其实例包括由以下结构式1和结构式2表示的有机聚硅氧烷。
结构式1
Figure BDA0002086618480000091
在结构式1中,m1表示0以上的整数,n1表示3以上的整数。此外,在结构式1中,R1各自独立地表示不含任何不饱和脂肪族基团的单价未取代或取代的烃基,条件是R1中的至少一个表示甲基,且R2各自独立地表示不饱和脂肪族基团。
结构式2
Figure BDA0002086618480000092
在结构式2中,n2表示正整数,R3各自独立地表示不含任何不饱和脂肪族基团的单价未取代或取代的烃基,条件是R3中的至少一个表示甲基,且R4各自独立地表示不饱和脂肪族基团。
在结构式1和结构式2中,可以由R1和R3中的任一个表示的不含任何不饱和脂肪族基团的单价未取代的或取代的烃基的实例可以包括以下基团。
·未取代烃基
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和己基)
芳基(如苯基)
·取代烃基
烷基(例如,取代的烷基,如氯甲基、3-氯丙基、3,3,3-三氟丙基、3-氰基丙基和3-甲氧基丙基)。
结构式1和结构式2所表示的有机聚硅氧烷各自具有至少一个直接键合到形成链结构的硅原子的甲基。然而,R1和R3各自的50%以上优选表示甲基,因为这种有机聚硅氧烷易于合成和处理,并且所有的R1和R3更优选表示甲基。
此外,在结构式1和结构式2中,可以由R2和R4中的任一个表示的不饱和脂肪族基团的实例可以包括以下基团。即,不饱和脂肪族基团的实例可以包括乙烯基、烯丙基、3-丁烯基、4-戊烯基和5-己烯基。R2和R4各自优选地表示这些基团中的乙烯基,因为这种有机聚硅氧烷易于合成和处理,且价格低廉,且其交联反应容易进行。
从成形性的角度看,组分(a)的粘度优选为100mm2/s以上且50,000mm2/s以下。粘度(运动粘度)可根据JIS Z 8803:2011用毛细管粘度计或旋转粘度计等测量。
从层的耐压性的角度看,相对于用于形成弹性层的液体硅橡胶组合物,组分(a)的共混量优选设定为40体积%以上,并且从其传热性的角度来看,优选设定为70体积%以下。
(3-1-3)组分(b)
具有与硅键合的活性氢的有机聚硅氧烷起到借助于催化剂的作用与组分(a)的不饱和脂肪族基团反应以形成固化硅橡胶的交联剂的功能。
任何有机聚硅氧烷均可用作组分(b),只要有机聚硅氧烷具有Si-H键即可。从有机聚硅氧烷与组分(a)的不饱和脂肪族基团的反应性的观点来看,特别适合使用其分子中具有平均3个以上的与硅原子键合的氢原子的有机聚硅氧烷。组分(b)的具体实例可包括由下述结构式3表示的直链状有机聚硅氧烷和由下述结构式4表示的环状有机聚硅氧烷。
结构式3
Figure BDA0002086618480000111
在结构式3中,m2表示0以上的整数,n3表示3以上的整数,并且R5各自独立地表示不含任何不饱和脂肪族基团的单价未取代或取代的烃基。
结构式4
Figure BDA0002086618480000112
在结构式4中,m3表示0以上的整数,n4表示3以上的整数,并且R6各自独立地表示不含任何不饱和脂肪族基团的单价未取代或取代的烃基。
结构式3和结构式4中可由R5和R6中任一个表示的不含任何不饱和脂肪族基团的单价未取代或取代的烃基的实例可包括与上述结构式1中由R1表示的基团相同的基团。R5和R6中各自的50%以上优选地表示这些基团中的甲基,因为这种有机聚硅氧烷易于合成和处理,并且易于获得优异的耐热性,并且所有R5和R6更优选地表示甲基。
(3-1-4)组分(c)
用于形成粘结剂的催化剂可以是例如用于加速固化反应的氢化甲硅烷化催化剂。已知物质,如铂化合物或铑化合物,可用作氢化甲硅烷化催化剂。催化剂的共混量可以适当设定,并且不特别限定。
(3-2)导热性填料
导热性填料考虑到例如导热性填料本身的热导率、比热容量、密度、粒径和比介电常数等来选择。为了改善传热性的目的而使用的导热性填料的实例,例如无机物质,特别是金属和金属化合物,可以包括碳化硅、氮化硅、氮化硼、氮化铝、氧化铝、氧化锌、氧化镁、二氧化硅、铜、铝、银、铁、镍、金属硅和碳纤维。
此外,从填料本身的热导率、电阻值和比介电常数的观点来看,填料更优选为选自由氧化铝、氧化锌、金属硅、碳化硅、氮化硼和氧化镁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填料。特别地,还更优选具有高电阻值和高比介电常数的氧化镁。
从它们对有机硅的亲和性和电阻值的观点来看,填料可以进行表面处理。具体而言,表面具有活性基团例如羟基的填料,如氧化铝、二氧化硅或氧化镁,用硅烷偶联剂或六甲基二硅氮烷等进行表面处理。金属填料通过形成氧化膜而进行表面处理。
此外,电阻值调节可在硅橡胶组合物的全体中进行。即使在相对低电阻值的填料的情况下,当该填料与具有高电阻值的第二填料组合使用时,可调节组合物的全体的电阻值。
填料的体积平均粒径优选为0.1μm以上且100μm以下,更优选为0.3μm以上且30μm以下。
尽可能防止配置的即排列的大粒径填料各自的粒径为5μm以上。假设获得弹性层的沿厚度方向和圆周方向(厚度-圆周方向)的截面的任意位置上的5张各自尺寸为150μm×100μm的二值化图像,和弹性层的沿厚度方向和轴方向(厚度-轴方向)的截面的任意位置上的5张各自尺寸为150μm×100μm的二值化图像,并且计算大粒径填料的总面积相对于各二值化图像的面积的面积比(%)即百分比,得到的10个面积比的平均值,以下简称为“大粒径填料的平均面积比”,为20%以上且40%以下。大粒径填料的平均面积比是指[(二值化图像中大粒径填料的面积之和×100/(二值化图像的面积)]。当大粒径填料的平均面积比小于20%时,大粒径填料之间的距离增长,因此在施加电场时不能产生足够大的局部电场。因此,变得难以使在大粒径填料之间存在的小粒径填料充分排列。此外,当大粒径填料的平均面积比大于40%时,变得难以使弹性层的硬度充分降低。
待排列的各小粒径填料的粒径小于5μm。假设计算小粒径填料的总面积相对于各二值化图像的面积的面积比(%)即百分比,得到的10个面积比的平均值,以下称为“小粒径填料的平均面积比”,为10%以上且20%以下。小粒径填料的平均面积比是指[(二值化图像中小粒径填料的面积之和×100/(二值化图像的面积)]。当小粒径填料的平均面积比小于10%时,变得难以使小粒径填料排列,以充分改善弹性层的导热性。此外,当小粒径填料的平均面积比大于20%时,弹性层的材料的粘度增加,因而在某些情况下出现弹性层的加工性或平滑性方面的问题。
大粒径填料的平均面积比和小粒径填料的平均面积比之和优选为30%以上且60%以下,更优选为30%以上且50%以下。大粒径填料的平均面积比与小粒径填料的平均面积比之和是与所有填料在弹性层中所占的体积比密切相关的值。当大粒径填料的平均面积比与小粒径填料的平均面积比之和在上述范围内时,可以预期弹性层的导热性的进一步改善和弹性层的更加充分的弹性。
(3-3)
弹性层中固化硅橡胶的组成可以通过使用红外分光光度计(FT-IR)(例如,商品名:Frontier FT IR,PerkinElmer制造)进行衰减全反射(ATR)测量来鉴定。用作硅的主链结构的硅氧键(Si-O)显示与伸缩振动有相关的在1020cm-1波数附近强烈的红外吸收。此外,与硅原子键合的甲基(Si-CH3)显示与由其结构引起的弯曲振动有关的在1260cm-1波数附近强烈的红外吸收。因此,可以确认它们的存在。
弹性层中固化硅橡胶和填料的含量可用热重设备(TGA)(例如,商品名:TGA 851,由Mettler-Toledo制造)测定。弹性层用剃刀等切出,然后精确地称重其约20mg并装入氧化铝盘中,以在设备中使用。将含有样品的氧化铝盘置于设备中,并在氮气气氛下,以每分钟20℃的升温速率将样品从室温加热至800℃。此外,温度在800℃下保持恒定1小时。在氮气气氛中,随着温度的升高,固化硅橡胶组分在不被氧化的情况下通过裂化分解和除去,从而降低了样品的重量。测量前后的重量之间的比较可以确定弹性层中固化硅橡胶组分的含量和填料的含量。
(4)粘合层
粘合层是用于粘合弹性层和表面层的层。从已知粘合剂中适当选择的粘合剂可用作粘合层中使用的粘合剂,并且该层中使用的粘合剂不受特别限定。然而,从易处理的角度来看,优选使用与自粘合组分共混的加成固化型硅橡胶。粘合剂可以包含,例如,自粘合组分、其分子链中具有多个由乙烯基为代表的不饱和脂肪族基团的有机聚硅氧烷、氢有机聚硅氧烷、以及用作交联催化剂的铂化合物。用于将表面层粘合到弹性层上的粘合层可以通过加成反应而使施加到弹性层表面上的粘合剂固化而形成。
自粘合组分的实例可包括以下:
具有选自由如乙烯基等烯基、(甲基)丙烯酰氧基、氢化甲硅烷基(SiH基)、环氧基、烷氧基甲硅烷基、羰基和苯基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官能团、优选两种以上的官能团的硅烷;
有机硅化合物,如具有2个以上且30个以下的硅原子、优选4个以上且20个以下的硅原子的环状或直链状硅氧烷;和
其分子中可含有氧原子的非硅系有机化合物(即分子中不含硅原子的化合物),条件是:所述化合物在一个分子中含有1个以上且4个以下、优选1个以上且2个以下的芳环,例如单价以上且四价以下,优选二价以上且四价以下的亚苯基结构;和所述化合物在一个分子中包含至少一个、优选2个以上个且4个以下的能够促进氢化甲硅烷化加成反应的官能团(例如,烯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
自粘合组分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此外,从其粘度的调整和其耐热性的确保的观点来看,在添加不偏离本公开的要旨的程度内,可在粘合剂中添加填料组分。填料组分的实例可包括以下:
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铈、氢氧化铈和炭黑。
要引入到粘合剂中的各组分的共混量不受特别的限制,并且可以适当地设定。这种加成固化型硅橡胶粘合剂是商购可得的,因此很容易获得。粘合层的厚度优选为20μm以下。当粘合层的厚度设定为20μm以下时,根据该方面的定影带用作热定影装置中的加热带时,其耐热性容易被设定为小值,因而来自带的内面侧的热有效地传递到记录介质。
(5)表面层
氟树脂优选地引入到表面层中,使得本发明的定影构件可以任意地包括使该表面层表现为起到构成为防止调色剂粘合附着至定影构件的外表面的脱模层的功能。例如,下面给出的树脂可以成形为管状,并用于形成表面层:
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聚四氟乙烯(PTFE)、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等。
在上面列出的树脂材料中,从成形性和调色剂脱模性的角度,特别适合使用PFA。
表面层的厚度优选设定为10μm以上且50μm以下。当表面层的厚度设定在该范围内时,容易保持定影构件的适度的表面硬度。
(6)定影构件的生产方法
根据该方面的定影构件可以例如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生产方法生产:
(i)通过使用至少包含填料和粘结剂的原料的组合物在基体上形成弹性层的步骤(弹性层形成步骤)。
此外,生产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ii)准备基体的步骤;
(iii)在弹性层上形成粘合层的步骤;和
(iv)在弹性层上形成表面层的步骤。
步骤(i)可包括以下步骤:
(i-1)制备包含填料和粘结剂的原料的弹性层用组合物的步骤(制备弹性层用组合物的步骤);
(i-2)在基体上形成含有组合物的层的步骤(形成组合物层的步骤);
(i-3)使组合物层中的导热性填料进入预定排列状态的步骤(排列导热性填料的步骤);和
(i-4)固化其中导热性填料已进入预定的排列状态的组合物层以形成弹性层的步骤(固化步骤)。
步骤(i-2)至(i-4)可以顺次进行,也可以并行进行。下文详细介绍了各步骤。
(ii)准备基体的步骤
首先,准备包括上述材料的基体。如上所述,基体的形状可以适当地设定,并且可以设定为,例如,环形带形状。用于向定影带赋予各种功能例如隔热性的层,可以适当地形成在基体的内表面上,并且基体的外表面可以进行表面处理以向定影构件赋予各种功能,例如粘合性。
(i)弹性层形成步骤
(i-1)弹性层用组合物的制备步骤
首先,制备包含填料和粘结剂的原料(例如,基础聚合物、交联剂和催化剂)的弹性层用组合物。
(i-2)组合物层的形成步骤
将该组合物通过模具成形法、刮涂法、喷涂法或环涂法等方法施加至基体上以形成该组合物的层。
(i-3)排列导热性填料的步骤
作为其中在步骤(i-2)中形成的组合物层中的导热性填料沿其厚度方向排列的一个实施方案,描述涉及使用电晕充电器的方法。电晕充电系统分为:其中在电晕线和待充电体之间存在栅格电极的电冕(scorotron)系统和不存在栅格电极的电晕系统;从待充电体表面电位的可控性的观点来看,电冕系统是优选的。
如图3A和图3B所示,电晕充电器2包括模块201和202、护罩203和204以及栅格206。此外,在模块201和模块202之间张紧放电线205。通过高压电源(未示出)向放电线205施加高压,并且通过向栅格206施加高压来控制通过向护罩203和204放电获得的离子电流。由此,使组合物层的表面带电。此时,基体3或构成为保持基体3的芯1接地(未示出),因此通过控制组合物层的表面的表面电位,可以在组合物层中产生期望的电场。
如图3A所示,电晕充电器2配置在组合物层401附近,以沿着该层的宽度方向面向该层。然后,在向电晕充电器2的栅格206施加电压以使栅格放电的状态下,芯1旋转以使其外周表面上具有组合物层401的基体3以例如100rpm旋转20秒。由此,使组合物层401的外表面带电。组合物层401的外表面与栅格206之间的距离可以设定为1mm至10mm。如上文所述,使组合物层的表面带电以在组合物层中产生电场。结果,可以使圆当量直径小于5μm的小粒径填料沿组合物层的厚度方向排列。同时,组合物层中各自圆当量直径为5μm以上的大粒径填料的位置保持基本不变,并且大粒径填料中发生极化,以在大粒径填料之间产生局部电场。位于大粒径填料之间的小粒径填料可以通过这种电场排列。
从使有效的静电相互作用在导热性填料之间发生的观点来看,施加至栅格206的电压绝对值优选在0.3kV至3kV范围内,绝对值特别优选落在0.6kV至2kV范围内。当所施加的电压的符号设定为等于所施加至电线的电压的符号时,不论该符号是负的还是正的,均可获得相同的效果,但在负符号的情况下电场的方向与在正符号的情况下相反。
组合物中小粒径填料的排列的容易程度取决于例如组合物中粘结剂原料和导热性填料的介电常数。例如,当组合物中粘结剂原料的介电常数与导热性填料的介电常数相差大时,小粒径填料可通过相对小的施加电压排列。因此,优选根据组合物中用作粘结剂原料的材料和导热性填料种类的组合,适当地调整施加到栅格上的电压。
组合物层的表面的长度方向的电位控制范围优选在定影构件的通纸区域之上的范围。例如,可以使用图3A中所示的构成,并且当电压施加到栅格206,同时定影带在施加期间通过使用具有组合物层401的基体的中心轴作为旋转轴旋转时,可以使组合物层的整体带电。定影带的转数优选地设定为10rpm至500rpm,并且从小粒径填料的排列稳定形成的观点来看,优选设定5秒以上的处理时间作为充电用处理时间。从上面可以看出,小粒径填料排列的形成可以通过控制该层的表面电位和电场施加到该层的时间来控制。
如不锈钢、镍、钼或钨等材料可适当用作放电线205;优选使用金属中具有极高稳定性的钨。将被张紧在护罩203和204内侧的放电线205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并且例如,可以使用具有锯齿状形状的放电线或当垂直切割线时截面形状为圆形(圆截面形状)的放电线。放电线205的直径(当该线垂直切割时的切割表面)优选设定为40μm以上且100μm以下。当放电线205的直径为40μm以上时,可以容易地防止由于通过放电引起的离子碰撞而导致的放电线的切断和断裂。此外,当放电线205的直径为100μm以下时,在获得稳定的电晕放电时,可将适中的施加电压施加至放电线205,因而容易防止臭氧的出现。
如图3B所示,平板状栅格206可以配置在放电线205与设置在基体3上的组合物层401之间。这里,从组合物层401的表面的带电电位均匀的观点出发,组合物层401的表面与栅格206之间的距离优选设定在1mm以上且10mm以下的范围内。
(i-4)固化步骤
组合物层通过加热等固化,以形成其中组合物层内的导热性填料的位置是固定的弹性层。
(iii)在弹性层上形成粘合层的步骤和(iv)在弹性层上形成表面层的步骤
图6是用于说明经由通过使用加成固化型硅橡胶粘合剂形成的粘合层5将表面层6层叠在含有硅橡胶的弹性层4上的步骤的实例的示意图。首先,将加成固化型硅橡胶粘合剂涂布在形成于基体3的外周面上的弹性层4的表面。此外,粘合剂的外表面用表面层6形成用氟树脂管覆盖,以使得该管可以层叠在其上。当氟树脂管的内表面预先经过钠处理、准分子激光处理或氨处理等时,其粘合性可以得到改善。
尽管用氟树脂管覆盖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但例如,可以采用涉及通过使用加成固化型硅橡胶粘合剂作为润滑剂而覆盖外表面的方法,或者涉及将氟树脂管从其外侧扩展以覆盖外表面的方法。此外,在弹性层4和由氟树脂形成的表面层6之间的残留的过剩的加成固化型硅橡胶粘合剂可通过用单元(未示出)挤出而除去。从传热性来看,挤压后的粘合层5的厚度优选设定为20μm以下。
接着,用加热单元如电炉加热加成固化型硅橡胶粘合剂预定时间,以使其固化并且使弹性层与表面层粘合。由此,粘合层5和表面层6可以形成在弹性层4上。例如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等条件可以根据例如所使用的粘合剂适当地设定。所得构件的沿其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各自切断成期望的长度。由此,可以获得定影构件。
<弹性层中导热性填料的排列状态的确认>
通过使用从弹性层的截面图像获得的二值化图像进行二维傅立叶变换,可以确认导热性填料的排列状态。
首先,生产测量样品。例如,当定影构件是如图4A所示的这样的定影带400时,如图4B所示,例如,从定影带的10个任意位置采集10个各自尺寸为长5毫米、宽5毫米、厚度相当于定影带的整个厚度的样品401。使10个所得样品中5个样品各自的沿定影带的圆周方向的截面,即沿弹性层的厚度-圆周方向的包括第一截面401-1的截面,用离子束进行研磨加工。此外,使其余5个样品中各自沿垂直于定影带的圆周方向的方向的截面,即沿弹性层的厚度-轴方向的包括第二截面401-2的截面,用离子束进行研磨加工。例如,横截面研磨机可用于用离子束进行截面的研磨加工。在用离子束对截面进行研磨加工时,可以防止来自样品的填料的脱落和研磨剂的混入,并且可以形成具有少量研磨痕迹的截面。
随后,对于各弹性层的第一截面经过研磨加工的5个样品和各弹性层的第二截面经过研磨加工的5个样品,分别用例如激光显微镜或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弹性层的第一截面和弹性层的第二截面,并获得尺寸为150μm×100μm的区域的截面图(图5A)。
接着,利用商业图像软件对所得图像进行单色二值化处理,使得填料部分表示为白色,硅橡胶部分表示为黑色(图5B)。例如,Otsu的方法可以用作二值化的方法。
然后,计算得到的二值化图像的各填料7和8的圆当量直径,并将图像分割为仅留下各自圆当量直径为5μm以上的大粒径填料7的图像(图5C)和仅留下各自圆当量直径小于5μm的小粒径填料8的图像(图5D)。然后,由图像计算大粒径填料7或小粒径填料8的面积比(填料7或8的总面积与各图像的全体面积的比)。各填料的圆当量直径是指具有与填料的面积相同面积的圆的直径。
另外,当使大粒径填料图像和小粒径填料图像进行二维傅立叶变换分析时,得到各自表示填料排列的方向和程度的椭圆曲线(图5E和图5F)。二维傅里叶变换本身沿垂直于各二值化图像的周期性的方向具有峰,因而在各椭圆曲线上,显示了将二维傅里叶变换结果的相位偏移90°获得的结果。由通过各椭圆曲线的椭圆的长半径所形成的角度确定的排列角Φ,和当椭圆的长半径和短半径分别用x和y表示时,填料排列度“f”定义为f=1-(y/x)。
排列角Φ表示填料的排列方向,并在各图5E和图5F中,90°~270°方向表示弹性层的厚度方向,0°~180°方向表示弹性层的圆周方向或轴方向。因此,排列角Φ接近90°的状态意味着填料沿厚度方向高度排列。
此外,排列度“f”表示椭圆的扁平率,并且表示0以上且小于1的值。当“f”表示0时,椭圆变成圆,因此“f”表示填料没有排列而是以完全随机的方式存在的状态。随着“f”接近1时,椭圆的扁平率增大,因此填料的排列度也增大。
沿弹性层的厚度-圆周方向的第一截面和沿厚度-轴方向的第二截面各自的5个位置即总计10个位置处测量填料的面积比、排列角Φ和排列度“f”,并计算测量值的平均值。填料的面积比与填料的体积共混比具有相同的含义。因此,当已知大粒径填料原料和小粒径填料原料的粒度分布时,大粒径填料和小粒径填料的体积共混比(面积比)可以通过它们的共混来调节。然而,当严格的粒度分布未知时,面积比最终通过图像处理来确定。
在本实施方案中,各自具有5μm以上的填料粒径(圆当量直径)的大粒径填料的平均面积比为20%以上且40%以下。当大粒径填料的平均面积比小于20%时,大粒径填料之间的颗粒间距离增长,因而不能充分产生局部电场。因此,在大粒径填料之间存在的小粒径填料不能充分排列,因而变得难以实现高导热性。此外,当大粒径填料的平均面积比大于40%时,变得难以充分降低弹性层的硬度。
当大粒径填料的平均排列度用fL表示时,fL为0.00以上且0.15以下。当fL为0.15以下时,可以实现弹性层的硬度降低。
当大粒径填料的平均排列角用ΦL表示时,ΦL可以表示0°以上且180°以下的任意值。
各自具有小于5μm的填料粒径的小粒径填料的平均面积比为10%以上且20%以下。当小粒径填料的平均面积比在10%以上时,可获得足够高的导热性。此外,当小粒径填料的平均面积比为20%以下时,可以防止发生由层的材料的粘度增加而产生的弹性层的加工性或平滑性方面的问题。
当小粒径填料的平均排列度用fS表示时,fS为0.20以上且0.50以下。当fS落在该范围内时,弹性层的沿其厚度方向的导热性可以得到改善。当小粒径填料的平均排列角用ΦS表示时,ΦS为60°以上且120°以下。ΦS变为90°的方向是弹性层的厚度方向。因此,随着ΦS接近90°,小粒径填料更高程度的沿厚度方向排列。因此,当ΦS落在该范围内时,可以改善沿厚度方向的导热性。
弹性层的沿其厚度方向的热导率λ可由下式计算:
λ=α×Cp×ρ
其中λ表示弹性层的沿厚度方向的热导率(W/(m·K)),α表示沿厚度方向的热扩散率(m2/s),Cp表示恒压下的比热(J/(kg·K)),ρ表示密度(kg/m3)。在实施例中详细描述了测量各参数的方法。
此外,硬度或拉伸模量用作评价弹性层的柔软性的基准。例如,硬度可基于JISK7312测量,或可使用微橡胶硬度计(MD-1 TYPE-C硬度计,Asker制造)测量。拉伸模量的测量如下所述。样品片用冲压模(JIS K 6251:2004中规定的哑铃形8号)从弹性层中切出,并测量测量部位的厚度。接着,可以使用拉伸试验机(设备名称:STROGRAPH EII-L1,ToyoSeiki Seisaku-sho,Ltd.制造)在室温且拉伸速率为200mm/min下测量切出的样品片的拉伸模量。当样品片的应变由横坐标轴表示,拉伸应力用纵坐标轴表示的图由测量结果产生,并且测量数据在0%~10%的应变范围内线性近似时,拉伸模量为斜率。
当弹性层的沿厚度方向的热导率设定为1.30W/(m·K)以上时,可以进行满意的定影。此外,当热导率为1.50W/(m·K)以上时,可以进行更满意的定影。
(7)热定影装置
根据本实施方案的热定影装置包括彼此压接的一对加热的旋转体,如辊和辊、带和辊,或带和带。考虑到作为安装热定影装置的整个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的处理速度和尺寸等条件,适当地选择热定影装置的种类。
在热定影装置中,使各加热过的定影构件和加压构件彼此压接以形成定影辊隙N,并将用作被加热体、其上具有用未定影调色剂形成的图像的记录介质S插入并传送到定影辊隙N中。用未定影调色剂形成的图像称为“调色剂图像“t””。由此,将调色剂图像“t”加热和加压。结果,使调色剂图像“t”熔融并进行混色。此后,使调色剂图像冷却。由此,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
下文通过该装置的具体实例描述了热定影装置的构成,但本发明的范围和用途不限于此。
(7-1)加热带-加压带系统的热定影装置
图7是所谓的双带系统的热定影装置的一个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在该双带系统中,使一对如加热带11和加压带12的旋转体压接,该热定影装置包括加热带作为加热构件。这里,热定影装置或形成该装置的构件的宽度方向是垂直于图7的纸面的方向。热定影装置的前表面为导入记录介质S的一侧的表面。术语“左”或“右”是指当从前表面观察装置时的左或右。当从前表面观察装置时,带的宽度是沿水平方向的带尺寸。记录介质S的宽度是记录介质沿垂直于其输送方向的方向的记录介质的尺寸。此外,术语"上游"或"下游"是指相对于输送记录介质的方向的上游或下游。
热定影装置包括用作定影构件的加热带11和加压带12。加热带11和加压带12各自通过在两个辊之间张紧如图2A所示这样的加热带而得到,所述带包括使用镍作为主要组分的金属挠性基体。
采用通过具有高的能量效率的电磁感应加热(感应加热构件或励磁线圈)可加热的热源作为用于加热加热带11的单元。感应加热构件13包括感应线圈13a、励磁芯13b和构成为保持线圈和芯的线圈保持件13c。感应线圈13a使用以椭圆形扁平卷绕的Litz线,并配置在朝向感应线圈的中心和两侧突出的水平E形励磁芯13b中。使用具有高透磁率和低剩磁通量密度的材料,如铁氧体或透磁合金,作为励磁芯13b的材料,因而可抑制感应线圈13a或励磁芯13b的损失,并能有效地加热加热带11。
当高频电流从励磁电路14流动到感应加热构件13的感应线圈13a时,加热带11的基体引起感应发热,因此加热带11从基体侧加热。加热带11的表面的温度由温度检测器元件15如热敏电阻检测。由温度检测器元件15检测出的关于加热带11的温度的信号被发送到控制电路部16。控制电路部16控制从激励电路14供给至感应线圈13a的电力,使得从温度检测器元件15接收的温度信息可以保持在预定的定影温度,从而将加热带11的温度调节到预定的定影温度。
加热带11由用作带旋转构件的辊17和加热侧辊18张紧。辊17和加热侧辊18用在装置的左侧板和右侧板(未示出)之间的轴承可旋转地支承。
辊17是例如由外径为20mm、内径为18mm和厚度为1mm的铁制成的中空辊,并起到用于赋予加热带11以张力的张紧辊的功能。加热侧辊18是例如通过使由外径为20mm且内径为18mm的铁合金制成的芯轴设置有用作弹性层的硅橡胶层而获得的高度可滑动的弹性辊。
从驱动源(电机)M经由驱动齿轮列(未示出)的向作为驱动辊的加热侧辊18输入驱动力,因而使辊以预定速度沿箭头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旋转驱动。当加热侧辊18设置有如上所述的弹性层时,输入加热侧辊18中的驱动力能令人满意地传送至加热带11上,并且可形成用于确保记录介质与加热带11的分离性的定影辊隙。当加热侧辊18包括弹性层时,由于该层向加热侧辊中的热传导减少,所以显示对升温时间的缩短效果。
当加热侧辊18旋转驱动时,加热带11借助于加热侧辊18的硅橡胶表面与加热带11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而与辊17一起旋转。辊17和加热侧辊18的配置和尺寸根据加热带11的尺寸选择。例如,选择辊17和加热侧辊18的尺寸,使得在它们之间可以张紧当未安装在辊上时内径为55mm的加热带11。
加压带12由用作带旋转构件的张紧辊19和加压侧辊20张紧。当未安装在辊上时,加压带的内径是例如55mm。张紧辊19和加压侧辊20用在装置的左侧板和右侧板(未示出)之间的轴承可旋转地支承。
例如,通过使由外径为20mm且内径为16mm的铁合金制成的芯轴设置有用于降低热导率以降低从加压带12的热传导的硅海绵层(silicone sponge layer)来获得张紧辊19。加压侧辊20是例如由外径为20mm、内径为16mm和厚度为2mm的铁合金制成的低滑动刚性辊。张紧辊19和加压侧辊20的尺寸类似地根据加压带12的尺寸来选择。
这里,为了在加热带11和加压带12之间形成定影辊隙部N,加压侧辊20的旋转轴的左端侧和右端侧均通过加压机构(未示出)沿箭头F所示的方向用预定的加压力朝向加热侧辊18加压。
另外,在不增加装置尺寸的情况下,采用以下加压垫以获得宽的定影辊隙部N:定影垫21,其用作用于使加热带11向加压带12加压的第一加压垫;以及加压垫22,其用作用于使加压带12向加热带11加压的第二加压垫。使定影垫21和加压垫22支承和设置在装置的左侧板和右侧板(未示出)之间。通过加压机构(未示出)沿箭头G所示的方向以预定的加压力使加压垫22向定影垫21加压。用作第一加压垫的定影垫21包括垫基体和与带接触的滑动片(低摩擦片)23。用作第二加压垫的加压垫22也包括垫基体和与带接触的滑动片24。这是因为存在如下问题:垫的对于带的内周面摩擦的部分的磨削增加。当滑动片23和24各自插入带和垫基体之间时,可以防止垫的磨削,并且可降低带的滑动阻力,因而可保证带的良好行驶性能和良好的带耐久性。
加热带设置有非接触的除电刷(未示出),并且加压带设置有接触的除电刷(未示出)。
控制电路部16至少在进行图像形成时驱动电机M。因此,加热侧辊18被旋转驱动,并且加热带11沿相同方向被旋转驱动。加压带12跟随加热带11从动旋转。这里,定影辊隙的最下游部分具有在加热带11和加压带12夹持在一对辊18和20之间的同时输送记录介质的这样的构成,从而可以防止带滑移。定影辊隙的最下游部分是定影辊隙中的压力分布(沿记录介质输送的方向)变得最大的部分。
在加热带11的温度升高到预定的定影温度并保持(即控制温度)的状态下,具有未定影调色剂图像“t”的记录介质S被输送到加热带11和加压带12之间的定影辊隙部N中。记录介质S以承载未定影调色剂图像“t”的表面朝向加热带11而导入。然后,将记录介质S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t”插入并传送,同时紧贴在加热带11的外周面。由此,从加热带11向图像施加热,并且图像接收加压力以定影在记录介质S的表面上。此时,来自加热带11的加热基体的热通过改善沿厚度方向的导热性的弹性层向记录介质S有效地输送。此后,记录介质S通过分离构件25与加热带分离并传送。
(7-2)加热带-加压辊系统的热定影装置
图8是用于说明使用陶瓷加热器作为加热体的加热带-加压辊系统的热定影装置的实例的截面图。在图8中,根据本实施方案的定影构件可用作圆筒状或环形带形状的加热带11。存在用于保持加热带11的耐热性和隔热性的带引导件30,并且在与加热带11接触的位置(基本上是带引导件30的下表面的中央部),构成为加热加热带11的陶瓷加热器31通过安装在沿引导件长度方向形成和设置的沟部中而被固定和支承。此外,加热带11松地安装在带引导件30上。此外,在带引导件30内侧插入用于加压的刚性柱32。
同时,配置加压辊33以面向加热带11。在该实例中,加压辊33是弹性加压辊,即,硅橡胶的弹性层33b设置在芯轴33a上以降低其硬度,并且该辊通过用在装置的前侧和后侧(未示出)的底盘侧板之间的轴承可旋转地保持芯轴33a的两端部而设置。弹性加压辊用四氟乙烯-全氟烷基醚共聚物(PFA)管覆盖以改善其表面性能。
在加压用刚性柱32的两端部与装置底盘侧的弹簧接收构件(未示出)之间收缩地设置加压弹簧(未示出),以向加压用刚性柱32施加下压力。由此,设置在由耐热性树脂制成的带引导件30的下表面上的陶瓷加热器31的下表面和加压辊33的上表面在加热带11夹持在它们之间的情况下彼此压接,以形成定影辊隙部N。
加压辊33被驱动单元(未示出)如箭头所示沿逆时针方向旋转驱动。由加压辊33的旋转驱动引起的、加压辊33与加热带11的外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将旋转力作用于加热带11,因此在加热带11的内表面在定影辊隙部N中在与陶瓷加热器31的下表面紧密接触的状态下滑动的同时,加热带11以与加压辊33的旋转圆周速度基本对应的圆周速度沿箭头所示的顺时针方向在带引导件30外侧旋转(加压辊驱动系统)。
基于打印启动信号启动加压辊33的旋转,并启动陶瓷加热器31的加热。当通过加压辊33的旋转使加热带11的旋转的圆周速度稳定并且设置在陶瓷加热器上表面的温度检测器元件34的温度升高到预定温度时,例如180℃时的瞬间,用作被加热材料的承载未定影调色剂图像“t”的记录介质S,在调色剂图像承载面侧朝向加热带11的情况下,导入定影辊隙部N中的加热带11与加压辊33之间。然后,记录介质S经由加热带11在定影辊隙部N中与陶瓷加热器31的下表面紧密接触,并与加热带11一起移动并通过定影辊隙部N。在移动和通过过程中,将加热带11的热施加到记录介质S上,将调色剂图像“t”加热,并将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S的表面上。使通过定影辊隙部N的记录介质S与加热带11的外表面分离并传送。
用作加热体的陶瓷加热器31是低热容量的横长的线状加热体,其长度方向为垂直于加热带11和记录介质S的移动方向的方向。陶瓷加热器31的基本构成优选如下:加热器包括加热器基板31a、沿其长度方向设置在加热器基板31a表面上的发热层31b、在该层上设置的保护层31c和滑动构件31d。这里,加热器基板31a可以包括例如氮化铝。发热层31b可各自通过借助丝网印刷等将电阻材料如银-钯(Ag-Pd)合金施涂以使得该材料可具有约10μm的厚度和1mm-5mm的宽度而形成。保护层31c可包括玻璃或氟树脂等。用于热定影装置的陶瓷加热器不限于此。
然后,当电流在陶瓷加热器31的各发热层31b的两端之间流动时,发热层31b发热,因此加热器31的温度迅速升高。陶瓷加热器31通过在保护层31c侧朝上的情况下安装在沟部中而固定和支承,所述沟部在带引导件30的下表面的基本中央部中沿着引导件的长度方向形成和设置。在与加热带11接触的定影辊隙部N中,陶瓷加热器31的滑动构件31d的表面和加热带11的内表面在彼此接触的同时滑动。
如上所述,加热带11改善了包含硅橡胶的弹性层沿其厚度方向的热导率,并将该层的硬度抑制到低水平。利用这种构成,加热带11能有效地加热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并且由于硬度低能够在记录介质S通过定位辊隙时将高品质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S上。
如上文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其中配置有定影构件的热定影装置。因此,可以提供其中配置有在定影性能和图像品质方面优异的定影构件的热定影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可以提供沿其厚度方向具有高导热性且具有低硬度的定影构件。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可以提供能够形成高品质电子照相图像的热定影装置。
实施例
下文通过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
[硬度不均匀比较试验]
通过使用借助利用平行平板电极制备的弹性层样品和借助利用电晕充电器制备的弹性层样品进行硬度不均匀比较,该样品用作本发明的实施例。
(1)液体加成固化型硅橡胶组合物的制备
首先,制备仅在其分子链的两端具有乙烯基用作不饱和脂肪族基团并且进一步具有甲基作为不含任何不饱和脂肪族基团的未取代的烃基的98.6质量份的有机硅聚合物(商品名:DMS-V35,由Gelest,Inc.制造,粘度:5000mm2/s,以下简称"Vi")作为组分(a)。有机硅聚合物是如下这样的聚合物:在结构式2中,R3各自表示甲基,而R4各自表示乙烯基。
接下来,将253份质量份的氧化镁(商品名:SL-WR,由Konoshima Chemical Co.,Ltd.生产,平均粒径:10μm)作为导热性填料A加入到Vi中,使其量相对于有机硅组分为37体积%。此外,将19质量份氧化镁(商品名:PSF-WR,由Konoshima Chemical Co.,Ltd.制造,平均粒径:1μm)作为导热性填料B加入到混合物中,使其量相对于有机硅组分为3体积%,然后充分混合。由此,得到混合物1。
接着,将通过将0.2质量份作为固化延迟剂的1-乙炔基-1-环己醇(TokyoChemical Industry Co.,Ltd.生产)溶解于相同重量的甲苯中得到的溶液加入到混合物1中。由此,得到混合物2。
接着,将0.1质量份的氢化甲硅烷化催化剂(铂催化剂:1,3-二乙烯基四甲基二硅氧烷铂配合物、1,3-二乙烯基四甲基二硅氧烷和2-丙醇的混合物)作为组分(c)加入混合物2中。由此,得到混合物3。
此外,称量1.4质量份的具有直链状的硅氧烷骨架并且在其侧链中具有与硅键合的活性氢基团的有机硅聚合物(商品名:HMS-301,由Gelest,Inc.制造,粘度:30mm2/s)作为组分(b)。将该聚合物添加到混合物3中,并将整体充分混合以提供液体加成固化型硅橡胶组合物。
(2-1)平行平板电极样品的生产
将硅橡胶组合物夹持在厚度为500μm的丙烯酸间隔件和50mm正方形ITO玻璃电极之间,以生产厚度为500μm的样品片。
将电源连接到ITO玻璃电极,在施加振幅950V和频率60Hz的交流电压的同时在80℃和2小时的条件下固化硅橡胶组合物。此后,将硅橡胶固化产物从电极上剥离,并在200℃下进行二次固化30分钟,得到平行平板电极样品。
(2-2)电晕充电样品的生产
将硅橡胶组合物用狭缝涂布机涂布在SUS薄膜上,以形成厚度为500μm的未固化膜。将SUS膜贴附在圆筒形芯上,在旋转的同时用电晕充电器进行充电处理。处理条件为如下:转速为100rpm,供给至电晕充电器的电线的电流为-150μA,栅格电极的电位为-950V,充电时间为20s,并且栅格电极与未固化膜之间的距离为4mm。
在160℃的电炉中加热已充电的未固化样品1分钟(一次固化),然后在200℃的电炉中加热30分钟(二次固化),以使硅橡胶组合物固化。由此,获得电晕充电的样品。
(3)样品的硬度不均匀的评价
将各所得样品调整为具有50mm正方形形状,并用微橡胶硬度计(MD-1TYPE-C硬度计,Asker制造)在其表面10个位置测量橡胶硬度,然后计算橡胶硬度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结果如下:电晕充电样品的橡胶硬度平均值为62.1°和标准偏差为1.5°的同时,平行平板电极样品的橡胶硬度平均值为63.0°,标准偏差为7.0°。发现,平行平板电极样品具有较大的硬度不均匀,因此难以应用于定影构件。
[实施例1]
(1)液体加成固化型硅橡胶组合物的制备
以与硬度不均匀比较试验中所用样品的生产相同的方法,获得液体加成固化型硅橡胶组合物。
(2)加热带的生产
制备内径55mm、宽度420mm和厚度65μm的镍电铸环形带作为基体。在一系列的生产步骤中,在将芯插入环形带内部的同时处理该带。首先,将底漆(商品名:DY39-051A/B,由Dow Corning Toray Co.,Ltd.生产)以基本上均匀的方式涂布于基体的外周表面,使其干重变为50mg。在溶剂干燥后,在设为160℃的电炉中进行烘烤处理30分钟。
通过环涂法在进行了底漆处理的基体上形成厚度为450μm的硅橡胶组合物层。接着,配置电晕充电器,以使其沿着外周面具有硅橡胶组合物层的基体的母线方向面向该基体,并且在基体以100rpm旋转的同时对硅橡胶组合物层的外表面进行充电。充电条件如下:供给至电晕充电器的放电线的电流为-150μA,栅格电极的电位为-950V,充电时间为20s,栅格电极与硅橡胶组合物层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4mm。
接着,将基体装入电炉中并在160℃的温度下加热1分钟,以使硅橡胶组合物层进行一次固化。此后,将基体在200℃的温度下加热30分钟,以使硅橡胶组合物层进行二次固化。由此,形成弹性层。
接着,用于形成粘合层的加成固化型硅橡胶粘合剂(商品名:SE1819CVA/B,由DowCorning Toray Co.,Ltd.制造)以大致均匀的方式涂布至弹性层的表面,使其厚度为约20μm。在将用于形成表面层的内径为52mm和厚度为40μm氟树脂管(商品名:NSE,由GunzeLimited制造)扩大其直径的同时层叠于其上。然后,从氟树脂管上方均匀挤压带的表面。由此,将多余的粘合剂挤压出弹性层与氟树脂管之间的空间,使粘合剂的厚度变小至约5μm。接着,将基体装入电炉中并在200℃温度下加热1小时,以使粘合剂固化以将氟树脂管固定在弹性层上。由此,得到定影带。
(3)定影带的弹性层的评价
(3-1)弹性层的沿厚度方向的截面中填料的面积比和排列性的评价
在10个生产的定影带的10个任意位置切出10个测量样品,并且使10个测量样品中的5个样品各自的沿定影带的圆周方向的截面通过上述方法进行用离子束的研磨加工。使其余5个测量样品各自的沿垂直于定影带的圆周方向的方向的截面进行用离子束的研磨加工。横截面研磨机(商品名:SM-09010,由JEOL Ltd.制造)用于任何此类研磨加工。在氩气气氛中,通过将施加的电压设定为4.5V并在定影带的厚度方向上从基体侧施加离子束超过11小时来进行任何此类研磨加工。用激光显微镜(商品名:OLS 3000,由Olympus Corporation生产,使用50倍物镜)观察各测量样品的研磨加工表面。由此,获得150μm×100μm的截面图像。
用图像处理软件“ImageJ”对10张所得截面图像各自进行二值化处理。采用Otsu方法作为二值化方法。从所得二值化图像中求得各自填料粒径为5μm以上的大粒径填料的面积比,并计算它们的算术平均值。同样,计算各自填料粒径小于5μm的小粒径填料的面积比,并计算其算术平均值。然后,使各二值化图像进行二维傅立叶变换处理。作为二维傅立叶变换处理的结果得到的椭圆曲线,求得大粒径填料的排列度fL,并求得其算术平均值。同样,求得小粒径填料的排列度fS,并求得它们的算术平均值。进而,求得小粒径填料的排列角ΦS,并求得其算术平均值。
(3-2)弹性层的沿其厚度方向的热导率
弹性层的沿其厚度方向的热导率λ由下式计算:
λ=α×Cp×ρ
其中λ表示弹性层的沿厚度方向的热导率(W/(m·K)),α表示沿厚度方向的热扩散率(m2/s),Cp表示恒压下的比热(J/(kg·K)),ρ表示密度(kg/m3)。本文中,通过下述方法测定沿厚度方向的热扩散率α、恒压下的比热Cp和密度ρ的值。
·热扩散率α
用周期加热法热扩散率测量系统(商品名:FTC-1,Advance Riko,Inc.生产)在室温(25℃)下测量弹性层的沿厚度方向的热扩散率α。用切割机从弹性层中切出面积为8mm×12mm的样品片,生产总计5个样品片。用数字长度测量系统(商品名:DIGIMICRO MF-501,扁探头(flat probe)φ4mm,Nikon Corporation制造)测量各样品片的厚度。然后,测量各样品片的热扩散率总计5次,并求得测量值的平均值(m2/s)。测量是在用1kg的重量加压样品片的同时进行的。
结果,硅橡胶弹性层的沿厚度方向的热扩散率α为6.01×10-7m2/s。
·恒压下的比热Cp
用差示扫描量热计(商品名:DSC 823e,由Mettler-Toledo生产)测量弹性层的在恒压下的比热。
具体而言,铝制盘用作样品盘和参比盘。首先,作为空白测量,在两个盘均为空的状态下,通过以下程序进行测量:量热计中的温度保持恒定在15℃下10分钟,然后以10℃/min的增温速率升高到215℃,并保持恒定在215℃下10分钟。接着,通过使用在恒压下的比热已知的10mg合成蓝宝石作为基准物质通过相同程序进行测量。接着,将与用作基准物质的合成蓝宝石相同量的测量样品,即10mg的测量样品从弹性层中切出。此后,将样品置于样品盘中,并通过相同的程序进行测量。利用差示扫描量热计所附属的比热分析软件分析测量结果,并由5个测量结果的平均值计算出25℃恒压下的比热Cp
结果,硅橡胶弹性层的恒压下的比热为1.13J/(g·K)。
·密度ρ
用干式自动密度计(商品名:Accupyc 1330-01,由Shimadzu Corporation生产)测量弹性层的密度。
具体而言,使用体积为10cm3的样品池,并将样品片从弹性层中切出,以占池容积的约80%。测量样品片的质量,然后将样品片装入样品池中。样品池设置在设备内的测量部中。氦气用作测量用气体,并且池用气体吹扫。此后,将样品片的体积测量10次。由每次测量的样品片的质量和测量体积计算弹性层的密度,并求得计算值的平均值。
结果,硅橡胶弹性层的密度为2.06g/cm3
由进行了单位换算的弹性层的恒压下的比热Cp(J/(kg·K))和密度ρ(kg/m3),以及测量的热扩散率α(m2/s)来计算弹性层的沿厚度方向的热导率λ。结果,其热导率为1.40W/(m·K)。
(3-3)弹性层的拉伸模量
测量弹性层的拉伸模量,以确认弹性层的硬度是低的。具体来说,用冲压模(JIS K6251:2004中规定的哑铃形8号)从弹性层切出样品片,测量作为测量位置的其中央附近的厚度。接着,将切出的样品片用拉伸测试仪(设备名称:STROGRAPH EII-L1,由Toyo SeikiSeisaku-sho,Ltd.制造)在拉伸速率为200mm/min和室温下测试。当由测量结果制作样品片的应变由横坐标轴表示,样品的拉伸应力由纵坐标轴表示的图时,拉伸模量为斜率,并且测量数据在0%~10%的应变范围内线性近似。结果,弹性层的拉伸模量为0.41MPa。
(4)定影带的评价
将如此获得的定影带组装入电子照相复印机的热定影装置(商品名:ImagePRESS(商标)C850,Canon Inc.制造)中。然后,将热定影装置安装在复印机上。用复印机在基重为300g/m2的纸板(商品名:UPM Finesse gloss 300g/m2,由UPM制造)上形成青色实心图像,同时热定影装置的定影温度设定为低于标准定影温度。具体地,在将热定影装置的定影温度从195℃调节到标准定影温度185℃的同时,连续形成5张青色实心图像,并测量第5张实心图像的图像浓度。然后,实心图像的调色剂表面用施加有4.9kPa(50g/cm2)的载荷的镜头清洁纸沿相同的方向摩擦3次,并且测量摩擦后的图像浓度。当摩擦后图像浓度与摩擦前相比降低的百分比(=摩擦前图像浓度与摩擦后图像浓度之差]/[摩擦前图像浓度]×100)小于5%时,判断调色剂定影在纸板上。结果按以下标准评价。用反射浓度计(Macbeth生产)测量图像浓度。此外,除了定影温度调节到180℃之外,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评价定影在纸板上的调色剂的状态。
等级A:在定影温度为180℃时调色剂定影在纸板上。
等级B:在定影温度为185℃时调色剂定影在纸板上。
等级C:在定影温度为185℃时调色剂没有定影在纸板上。
此外,目视观察第5张实心图像,并根据以下标准对光泽不均匀的存在与否及其程度进行评价。
等级A:实心图像无光泽不均匀,并且图像品质极其优异。
等级B:实心图像无光泽不均匀,图像品质优异。
等级C:实心图像具有一定程度的光泽不均匀。
-:未进行图像品质评价。
[实施例2和3]
除了将用作导热性填料A的氧化镁的量改变为40体积%或43体积%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分别生产和评价定影带。
[实施例4至6]
除了导热性填料A和导热性填料B的共混比如表1所示变化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分别生产和评价定影带。
[实施例7]
除了共混37体积%的氧化铝(商品名:AO-509,Admatechs Company Limited制造,平均粒径:10μm)作为导热性填料A,以及共混3体积%的氧化铝(商品名:AO-502,AdmatechsCompany Limited制造,平均粒径:0.7μm)作为导热性填料B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和评价定影带。
[实施例8]
除了共混37体积%的氧化锌(商品名:LPZINC-11,由Sakai Chemical IndustryCo.,Ltd.生产,平均粒径:11μm)作为导热性填料A,以及共混3体积%的氧化锌(商品名:LPZINC-2,Sakai Chemical Industry Co.,Ltd.生产,平均粒径:2μm)作为导热性填料B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和评价定影带。
[实施例9]
除了共混40体积%的金属硅(商品名:M-Si#600,由Kinsei Matec Co.,Ltd.生产,平均粒径:10μm)作为导热性填料A,以及不共混导热性填料B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和评价定影带。
[实施例10]
除了共混40体积%的碳化硅(商品名:SSC-A15,由Shinano Electric RefiningCo.,Ltd.制造,平均粒径:11μm)作为导热性填料A,以及不共混导热性填料B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和评价定影带。
[实施例11]
除了共混40%体积的氮化硼(商品名:SGPS,Denka Company Limited生产,平均粒径:12μm)作为导热性填料A,以及不共混导热性填料B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和评价定影带。
[实施例12]
除了采用两种导热性填料A,即4体积%的金属硅(商品名:M-Si#600,由KINSEIMATEC CO.,LTD生产,平均粒径:10μm)和36%体积%的氧化镁(商品名:SL-WR,由KINSEIMATEC CO.,LTD生产,平均粒径:10μm)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和评价定影带。
[比较例1]
除了未进行电场施加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和评价定影带。
[比较例2]
除了共混40体积%的通过将用于实施例1的氧化镁筛分以除去各自粒径为4μm以下的颗粒而获得的产物作为导热性填料A,并且不共混导热性填料B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和评价定影带。
[比较例3]
除了共混25体积%的用作导热性填料A的氧化镁和15体积%的用作导热性填料B的氧化镁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和评价定影带。
表1-1
Figure BDA0002086618480000371
*除去了小粒径颗粒
表1-2
Figure BDA0002086618480000381
从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当实施例1和比较例1彼此比较时,在不施加电场的比较例1中,各自具有5μm以上的粒径的大粒径填料和各自具有小于5μm的粒径的小粒径填料没有沿弹性层的厚度方向排列(平均排列度fL和fS为0.15以下)。同时,在实施例1中,发现小粒径填料沿厚度方向排列(平均排列度fS为0.20以上,平均排列角ΦS为60°以上且120°以下),因而改善了沿厚度方向的热导率。此外,当将实施例1至11和比较例2和3彼此比较时,在大粒径填料的平均面积比为20%以上且40%以下且小粒径填料的平均面积比为10%以上且20%以下的情况下,小粒径填料沿厚度方向排列,因而改善了沿厚度方向的热导率。结果发现,根据实施例1至11的定影带各自具有令人满意的定影性。具体而言,在各所有实施例中,沿厚度方向的热导率为1.30W/(m·K)以上,因此定影性是令人满意的;特别是,在沿厚度方向的热导率大于1.50W/(m·K)的实施例中,定影性更令人满意。
此外,所有填料的体积共混比(图像中的平均面积比)优选为30%以上且50%以下。当所有填料的体积共混比落在该范围内时,拉伸模量低至0.20MPa以上且1.20MPa以下(1.20MPa,按AskerC硬度(JIS K 7312)计为约60°),因此弹性层的硬度低。结果,在定影辊隙部中,定影带追随用作记录材料的纸纤维的凹凸,因而很难出现调色剂的软化和熔融不均匀。因此,获得高品质图像。
如实施例1至11的结果所示,通过适当组合大粒径填料和小粒径填料在预定范围内的平均面积比、平均排列度fL和fS以及平均排列角ΦS,可以形成沿厚度方向的热导率高且硬度低的弹性层。此外,还可以选择进一步改善定影性的构成或进一步改善图像品质的构成。此外,与实施例2或3类似,可以产生其中定影性和图像品质二者都显示优异特性的定影构件。
在比较例2中,小粒径填料的平均面积比小至2%,因此小粒径填料的平均排列度fS小至0.06,即小粒径填料没有沿厚度方向排列。因此,沿厚度方向的热导率也小。此外,在比较例3中,改变待共混的填料的比例以降低大粒径填料的平均面积比,并提高小粒径填料的平均面积比。但是,大粒径填料的平均面积比小于20%,因此小粒径填料的平均排列度fS为0.07,即小粒径填料没有沿厚度方向排列。因此,热导率不是很高。
上述结果表明,当大粒径填料形成局部电场并且因此在大粒径填料之间存在的小粒径填料排列时,改善热导率。换言之,上述的一个可能原因是如下所述。大粒径填料的比例相对减小,因此大粒径填料之间的距离增大并且局部电场减小。因此,小粒径填料的排列不会发生。同时,当小粒径填料的配合比过小时,小粒径填料可能难以排列。
在上面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已经描述了定影带,但是很容易理解的是,在加热辊的情况下观察到类似的趋势。
虽然已参考示例性实施方案描述了本公开,但应理解,本公开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给予最广泛的解释,以便包括所有这种修改以及同等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12)

1.一种用于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的定影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基体;和
在所述基体上的弹性层,
所述弹性层包含橡胶和分散在所述橡胶中的填料,
假设获得在所述弹性层的沿厚度-圆周方向的第一截面的任意位置上的5张各自尺寸为150μm×100μm的二值化图像,和在所述弹性层的沿厚度-轴方向的第二截面的任意位置上的5张各自尺寸为150μm×100μm的二值化图像,则在各二值化图像中,填料表示为白色,橡胶表示为黑色,
在二值化图像中的填料中,圆当量直径为5μm以上的填料定义为大粒径填料,圆当量直径小于5μm的填料定义为小粒径填料,
假设计算所述大粒径填料的总面积相对于各二值化图像的面积的以%计的面积比,并计算所述小粒径填料的总面积相对于各二值化图像的面积的以%计的面积比,
则所述大粒径填料的面积比的平均值为20%以上且40%以下,所述大粒径填料的平均排列度fL为0.00以上且0.15以下,
所述小粒径填料的面积比的平均值为10%以上且20%以下,
所述小粒径填料的平均排列度fS为0.20以上且0.50以下,且
所述小粒径填料的平均排列角ΦS为60°以上且120°以下,
其中所述平均排列度fL、平均排列度fS和平均排列角ΦS如下所述确定:
由各二值化图像,获得其中仅留下大粒径填料的大粒径填料图像和其中仅留下小粒径填料的小粒径填料图像;
将大粒径填料图像和小粒径填料图像进行二维傅立叶变换分析以获得各自表示填料排列的方向和程度的椭圆曲线;
表示填料的排列方向的排列角Φ由通过各椭圆曲线的椭圆的长半径所形成的角度确定;
确定当椭圆的长半径和短半径分别用x和y表示时,定义为f=1-(y/x),并且表示椭圆的扁平率的填料排列度“f”;
沿弹性层的厚度-圆周方向的第一截面和沿其厚度-轴方向的第二截面各自的5个位置即总计10个位置处测量填料的排列角Φ和排列度f,计算测量值的平均值并且分别确定为平均排列角ΦS、平均排列度fL和平均排列度f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粒径填料的面积比的平均值与所述小粒径填料的面积比的平均值之和为30%以上且60%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构件,其中,所述弹性层的拉伸模量为0.20MPa以上且1.20MPa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构件,其中,所述弹性层的沿厚度方向的热导率为1.30W/(m·K)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构件,其中所述基体包含选自由镍、铜、铁和铝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构件,其中,所述定影构件包括具有环形带形状的定影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构件,其还包括在所述弹性层上的表面层。
8.一种热定影装置,其包括:
加热构件;和
配置为面向所述加热构件的加压构件,
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构件是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定影装置,其还包括构成为加热所述基体的加热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加热单元包括感应加热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加热单元包括构成为加热所述基体的加热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加热构件为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影构件,并且所述加热器配置为与所述加热构件的内周面接触。
CN201910489815.3A 2018-06-07 2019-06-06 定影构件和热定影装置 Active CN1105799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09671 2018-06-07
JP2018109671 2018-06-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79951A CN110579951A (zh) 2019-12-17
CN110579951B true CN110579951B (zh) 2022-05-03

Family

ID=66770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89815.3A Active CN110579951B (zh) 2018-06-07 2019-06-06 定影构件和热定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712697B2 (zh)
EP (1) EP3582027B1 (zh)
JP (2) JP7321771B2 (zh)
CN (1) CN110579951B (zh)
SG (1) SG10201904951V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43136B2 (ja) 2019-04-19 2024-03-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部材及び熱定着装置
US11467520B2 (en) 2020-09-08 2022-10-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fixing member, fixing devic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635717B2 (en) 2021-02-12 2023-04-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memb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hermal fix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573515B2 (en) 2021-04-19 2023-02-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ixing member and heat fixing apparatus
US11841630B2 (en) 2021-12-24 2023-12-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ixing member and heat fixing device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00591A (ja) * 2004-04-06 2005-10-27 Canon Inc 定着部材及び定着装置
WO2008050906A1 (fr) * 2006-10-26 2008-05-02 Teijin Limited Matériau composite et son procédé de production
JP2008268469A (ja) * 2007-04-19 2008-11-06 Canon Inc 定着装置及びこの定着装置に用いられる定着回転体
WO2012004835A1 (ja) * 2010-07-08 2012-01-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多層紙、その製造方法、製造装置、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及び印刷制御装置
JP2013159748A (ja) * 2012-02-08 2013-08-19 Kyu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278305A (zh) * 2014-07-16 2016-01-27 佳能株式会社 定影构件
CN112410099A (zh) * 2019-08-23 2021-02-26 佳能株式会社 润滑剂组合物、滑动设备、定影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11674B2 (ja) 2005-02-21 2012-04-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加熱定着部材および加熱定着装置
JP5171030B2 (ja) 2006-12-28 2013-03-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加熱回転体、その加熱回転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加熱回転体を有する像加熱装置
US8005413B2 (en) 2007-06-26 2011-08-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and pressure roller used for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JP5006731B2 (ja) * 2007-07-31 2012-08-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補正方法
JP5393134B2 (ja) 2008-12-24 2014-01-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像加熱装置に用いられる加圧ローラ及び加圧ローラの製造方法
JP2013003510A (ja) * 2011-06-21 2013-01-07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ループブラシ、潤滑剤塗布機構、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42611A (ja) 2012-12-26 2014-08-07 Canon Inc 電子写真用定着部材、定着装置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EP2940531A4 (en) 2012-12-26 2016-08-10 Canon Kk ADHESION DEVIC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GENERATING DEVICE
JP2015001692A (ja) 2013-06-18 2015-01-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加圧ローラ、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38654B2 (ja) 2013-09-10 2017-11-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加圧回転体、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加熱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加圧回転体の製造方法
JP2015114368A (ja) 2013-12-09 2015-06-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ニップ部形成部材、及び該ニップ部形成部材を用いた定着装置
JP2015121650A (ja) 2013-12-24 2015-07-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02881A (ja) 2014-11-28 2016-06-02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機器用ロールおよび電子写真機器用ロールの製造方法
JP6832129B2 (ja) 2016-11-01 2021-02-24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熱伝導性ゴム材料、画像形成装置用のベル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228644B2 (en) 2017-01-30 2019-03-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ddition-curable liquid silicone rubber mixture, electrophotographic member,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fix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00591A (ja) * 2004-04-06 2005-10-27 Canon Inc 定着部材及び定着装置
WO2008050906A1 (fr) * 2006-10-26 2008-05-02 Teijin Limited Matériau composite et son procédé de production
JP2008268469A (ja) * 2007-04-19 2008-11-06 Canon Inc 定着装置及びこの定着装置に用いられる定着回転体
WO2012004835A1 (ja) * 2010-07-08 2012-01-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多層紙、その製造方法、製造装置、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及び印刷制御装置
JP2013159748A (ja) * 2012-02-08 2013-08-19 Kyu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278305A (zh) * 2014-07-16 2016-01-27 佳能株式会社 定影构件
CN112410099A (zh) * 2019-08-23 2021-02-26 佳能株式会社 润滑剂组合物、滑动设备、定影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82027B1 (en) 2022-01-19
EP3582027A1 (en) 2019-12-18
CN110579951A (zh) 2019-12-17
JP7321771B2 (ja) 2023-08-07
JP7467725B2 (ja) 2024-04-15
US10712697B2 (en) 2020-07-14
US20190377291A1 (en) 2019-12-12
JP2023095891A (ja) 2023-07-06
SG10201904951VA (en) 2020-01-30
JP2019215531A (ja) 2019-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79951B (zh) 定影构件和热定影装置
CN110579952B (zh) 定影构件和热定影设备
US7725068B2 (en) Electrophotographic fixing memb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fix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442300B2 (ja) 電子写真用部材及び熱定着装置
CN110579950B (zh) 定影构件和热定影装置
CN108373855B (zh) 加成固化型液体硅橡胶混合物、电子照相用构件及其生产方法、和定影设备
US10890869B2 (en) Fixing member, heat fix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443136B2 (ja) 定着部材及び熱定着装置
US11573515B2 (en) Fixing member and heat fixing apparatus
JP6976838B2 (ja) 付加硬化型液状シリコーンゴム混合物、電子写真用部材と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定着装置
WO2022050249A1 (ja) 電子写真用定着部材、定着装置、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付加硬化型液状シリコーンゴム混合物
US11841630B2 (en) Fixing member and heat fixing device
JP2022165386A (ja) 定着部材及び熱定着装置
JP2023095800A (ja) 定着部材及び熱定着装置
JP2022185416A (ja) 定着部材及び熱定着装置
JP2022042481A (ja) 電子写真用定着部材、定着装置、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付加硬化型液状シリコーンゴム混合物
JP5984557B2 (ja) 電子写真用部材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