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62327A - 车身后部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车身后部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62327A
CN110562327A CN201910490892.0A CN201910490892A CN110562327A CN 110562327 A CN110562327 A CN 110562327A CN 201910490892 A CN201910490892 A CN 201910490892A CN 110562327 A CN110562327 A CN 1105623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panel
vehicle
rear inner
vehicle body
width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9089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62327B (zh
Inventor
今村泰启
新井良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5623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623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623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623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8Details of structures as upper supports for springs or damp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后部构造,即使在后内面板的下方设有开口部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后内面板的期望强度。该车身后部构造包括:后内面板(14),其在车辆后部位于车宽方向内侧;开口部(34),其与后内面板(14)相比位于下方,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夹在一组柱结构部件(30、32)之间;以及内装部件(44),其在后内面板(14)的下方配置在车宽方向内侧,覆盖开口部(34),后内面板(14)的下端部具有将内装部件(44)固定于后内面板(14)的固定部(46),内装部件(44)具有与固定部(46)相比朝向车辆上方延伸的延伸部(44b),在后内面板(14)上,在车宽方向上与延伸部(44b)相对的位置设有加强部件(52)。

Description

车身后部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身后部构造。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在车身后部的后内面板的下方在设有开口部的车身后部构造。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车身后部构造中,能够将来自后减震器的朝向上方的载荷经由支柱加固件顺畅地向车身上部传递。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8799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存在为了覆盖开口部而在后内面板的下部安装例如内衬等内装部件的情况。在安装内装部件的情况下,若在后内面板的下方存在开口部,则由于后内面板的强度不足,后内面板弯曲而很难安装内装部件。
并且,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车身后部构造中,配置有将后内面板与轮罩在车身上下方向连接而加强的支柱加固件。但是,在例如车高大的车辆的情况下,在后内面板的开口部面积大或支柱(后减震器)的位置不同的情况下,很难使用该支柱加固件。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问题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后内面板的下方设有开口部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后内面板的期望强度的车身后部构造。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后内面板,其在车辆后部位于车宽方向内侧;开口部,其与所述后内面板相比位于下方,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夹在一组柱结构部件之间;以及内装部件,其在所述后内面板的下方配置在车宽方向内侧覆盖所述开口部,所述后内面板的下端部具有将所述内装部件固定于所述后内面板的固定部,所述内装部件具有与所述固定部相比向车辆上方延伸的延伸部,在所述后内面板上,在车宽方向上与所述延伸部相对的位置设有加强部件。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能够获得即使在后内面板的下方设有开口部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后内面板的期望强度的车身后部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右后方观察应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身后部构造的车辆的立体图。
图2是从外侧观察图1所示车辆的右侧后部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3是表示从图2所示的状态将后外面板拆下的状态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4是表示从图3所示的状态将第2连结部件及第4连结部件拆下的状态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5是图3及图4所示的加强部件的放大侧视图。
图6是沿图2的VI-VI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7是沿图4的VII-VII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8是从舱室侧观察图3所示的后内面板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从图8所示的状态将内装部件拆下的状态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车辆
14 后内面板
22 内面板加强筋
24 凸缘部
30、32 柱结构部件
30a 侧梁柱(位于车辆前方的柱结构部件)
32a 后柱(位于车辆后方的柱结构部件)
34 开口部
44 内装部件
46 固定部
44b 延伸部
52 加强部件
54 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适当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且,各图中,“前后”表示车辆前后方向,“左右”表示车宽方向(左右方向),“上下”表示车辆上下方向(铅直上下方向)。
如图1及图2所示,应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身后部构造的车辆10包含后外面板12和后内面板14(参照图3)。并且,在图1及图2中,附图标记16表示在后外面板12设置的滑轨,附图标记18表示横向加强筋。
后外面板12在车辆10的左右后部位于车宽方向外侧,形成车身左右两侧后部的外表面。后内面板14与后外面板12的车宽方向内侧相对配置。后内面板14在车辆10的左右后部位于车宽方向内侧,在车身的左右两侧后部形成面向舱室的内表面。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车身的右侧后部进行说明,省略与右侧后部对称构成的车身左侧后部的说明。
图3是从车外侧观察从图2所示的状态拆下后外面板的状态的侧视图。如图3所示,在后内面板14设有呈倒角后的大致矩形状且内外贯通的窗部20。在窗部20的下方且在后内面板14的下端部设有朝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内面板加强筋22(参照图6、图7)。内面板加强筋22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在内面板加强筋22的下方设有朝向车辆下方侧延伸的凸缘部24(参照图6、图7)。
在从后内面板14朝向车辆下方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设有轮罩26。该轮罩26的上部与后内面板14的下端部大致平行地延伸。轮罩26的下部沿后轮的外周呈圆弧状,以覆盖后轮上方的方式沿车宽方向延伸。
如图3及图4所示,后内面板14与轮罩26沿车辆上下方向彼此分离配置,通过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一组柱结构部件30、32连结。由沿上下方向配置的后内面板14及轮罩26和沿车辆前后方向配置的一组柱结构部件30、32形成开口部34。该开口部34与后内面板14相比位于车辆下方,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夹在一组柱结构部件30、32之间。
一组柱结构部件30、32由在车辆前方配置的侧梁柱30a和在车辆后方配置的后柱32a构成。一组柱结构部件30、32位于后外面板12与后内面板14之间,固定在后内面板14的外侧面。并且,后内面板14的外侧面是指相对于面向舱室内的内侧面且与后外面板12相对的后内面板14的侧面。
另外,在一组柱结构部件30、32之间且在开口部34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中央部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1连结部件36。第1连结部件36的上端部与后内面板14的下端部外侧面连结。第1连结部件36的下端部与轮罩26连结。
在第1连结部件36的车辆前后方向上,与第1连结部件36大致平行地配置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2连结部件38、第3连结部件40、第4连结部件42。第1连结部件36构成为轴垂直方向的宽度尺寸与第2连结部件38、第3连结部件40、第4连结部件42相比最宽。第2连结部件38、第3连结部件40、第4连结部件42的上端部与后内面板14的下端部连结。第2连结部件38的下端部与第1连结部件36连结。第3连结部件40、第4连结部件42的下端部与轮罩26连结。第1连结部件36、第2连结部件38、第3连结部件40、第4连结部件42的上端部位于后外面板12与后内面板14之间,分别固定在后内面板14的外侧面上。
第2连结部件38与第1连结部件36相比位于车辆前方,配置在侧梁柱30a(柱结构部件30)与第1连结部件36之间。第3连结部件40与第1连结部件36相比位于车辆后方,配置在后柱32a(柱结构部件32)与第1连结部件36之间。第4连结部件42以与轴垂直方向的尺寸最宽的第1连结部件36的后端缘大致重叠的方式配置在开口部34的大致中央。第2连结部件38的上端与后述加强部件52重叠。
在后内面板14的车宽方向内侧以覆盖开口部34的方式连结内装部件44(参照图8)。该内装部件44由分别在后内面板14的沿车宽方向的两侧配置的左右一对行李箱侧壁内衬构成。行李箱侧壁内衬借助后述多个固定部46(参照图6及图7)固定在后内面板14的下端部。
如图6及图7所示,各固定部46具有夹具50,该夹具50穿插于在后内面板14上形成的穿插孔48中,以防止拔出的状态卡定于该穿插孔48。该夹具50为例如树脂制,包括:头部,其保持在行李箱侧壁内衬的安装侧;以及卡定部,其在穿插于穿插孔48中后由该穿插孔48卡定。多个固定部46(穿插孔48)沿车辆前后方向以大致直线状设置在五个部位(参照图8及图9)。
如图8所示,行李箱侧壁内衬(内装部件44)具有内衬主体44a和延伸部44b。延伸部44b与固定部46的夹具50的轴线A的延长线相比位于上方(参照图6及图7)。在后内面板14的下端部的外侧面,在沿车宽方向与延伸部44b相对的位置设有加强部件52。换言之,加强部件52隔着后内面板14设置在与行李箱侧壁内衬(内装部件44)相反一侧的后内面板14的外侧面。在要将内装部件44固定在后内面板14上时,存在延伸部44b的顶端部与凸缘部24(参照图3、图4)抵接的情况,此时若后内面板14的强度不足,则凸缘部24可能弯曲。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加强部件52,能够抑制后内面板14的凸缘部24的弯曲。
如图4所示,加强部件52在侧面观察时呈大致矩形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如图4所示,加强部件52从柱结构部件30的上端后方缘部短距离地且局部延伸到该柱结构部件30与第1连结部件36间的中间部。另外,如图5所示,加强部件52具有与轴线平行且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加强筋54。该加强筋54由朝向车外侧突出的凸部形成(参照图6及图7)。在加强筋54的四个角部之一且在车辆后方侧的下部设有俯视观察时呈大致圆弧状的切缺部56。在该切缺部56的附近部位配置有用于穿插固定部46的夹具50的穿插孔48(参照图4)。切缺部56作为用于配置穿插孔48的退避部发挥作用。
如图5所示,在加强筋54的上方设有与后内面板14的内面板加强筋22接合(固定)的上侧接合凸缘部58。在加强筋54的下方设有与后内面板14的凸缘部24接合(固定)的下侧接合凸缘部60。加强部件52借助上侧接合凸缘部58固定在内面板加强筋22的侧面上,并借助下侧接合凸缘部60固定在凸缘部24的侧面上。
另外,加强部件52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与第1连结部件36相比位于车辆前方,且与侧梁柱30a相比位于车辆后方。即,加强部件52配置在侧梁柱30a的附近部位(参照图3、图4)。
应用本实施方式车身后部构造的车辆10基本上按照上述方式构成,以下说明其作用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后内面板14的在车宽方向上与内装部件44的延伸部44b相对的位置设有加强部件52。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后内面板14的下方设有开口部34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配置加强部件52确保后内面板14的期望强度。其结果,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解决借助固定部46将内装部件44向后内面板14上固定时,后内面板14强度不足的问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将内装部件44的延伸部44b向后内面板14侧压入的情况下,也因在与该延伸部44b相对的位置设有加强部件52(参照图7)而能够高效地加强后内面板14。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无需对以往的车身后部的布局进行变更,通过设置加强部件52,能够简单地执行内装部件44向后内面板14的安装作业。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加强部件52以与内装部件44夹着后内面板14的方式,设置在后内面板14的与内装部件44相反一侧的外侧面。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加强部件52设置在后内面板14的与内装部件44相反一侧的外侧面,从而在例如将内装部件44向后内面板14侧压入并固定的情况下,能够提高后内面板14的插入强度。并且,通过将加强部件52设置在后内面板14的外侧面,能够恰当地避免加强部件52与内装部件44干涉。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强部件52设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加强筋54。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提高加强部件52的轴向(车辆前后方向)强度。其结果,能够提高夹具50向后内面板14插入时的车宽方向的插入强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借助上侧接合凸缘部58将加强部件52固定在内面板加强筋22的侧面,并借助下侧接合凸缘部60将加强部件52固定在凸缘部24的侧面。在将内装部件44向后内面板14固定时,下方的凸缘部24的强度可能会低于内面板加强筋22,但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利用加强部件52抑制该凸缘部24强度低下的情况。另外,由加强部件52的加强筋54和后内面板14形成中空闭合截面(参照图6及图7)。能够利用该中空闭合截面抑制后内面板14的弯曲。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加强部件52配置在一组柱结构部件30、32中的位于车辆前方的柱结构部件30(侧梁柱30a)的附近位置,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抑制将内装部件44向后内面板14上安装时的后内面板14的弯曲。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4所示,例示了将加强部件52配置在侧梁柱30a的附近部位的情况,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加强部件52分别配置在后柱32a的附近部位或其两方的附近部位。由此,能够使将内装部件44向后内面板14固定时的载荷分别向侧梁柱30a和/或后柱32a传递。其结果,能够恰当地解决后内面板14的强度不足的问题。

Claims (5)

1.一种车身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内面板,其在车辆后部位于车宽方向内侧;
开口部,其与所述后内面板相比位于下方,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夹在一组柱结构部件之间;以及
内装部件,其在所述后内面板的下方配置在车宽方向内侧,覆盖所述开口部,
所述后内面板的下端部具有将所述内装部件固定于所述后内面板的固定部,
所述内装部件具有与所述固定部相比朝向车辆上方延伸的延伸部,
在所述后内面板上,在车宽方向上与所述延伸部相对的位置设有加强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部件隔着所述后内面板设置在所述后内面板的与所述内装部件相反一侧的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部件具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加强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内面板包括朝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内面板加强筋和与所述内面板加强筋相比位于下方的凸缘部,
所述加强部件分别固定在所述内面板加强筋的侧面和所述凸缘部的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部件配置在所述一组柱结构部件中的至少某一方所述柱结构部件的附近位置。
CN201910490892.0A 2018-06-06 2019-06-06 车身后部构造 Active CN1105623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08210A JP6692386B2 (ja) 2018-06-06 2018-06-06 車体後部構造
JP2018-108210 2018-06-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62327A true CN110562327A (zh) 2019-12-13
CN110562327B CN110562327B (zh) 2022-07-12

Family

ID=68773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90892.0A Active CN110562327B (zh) 2018-06-06 2019-06-06 车身后部构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692386B2 (zh)
CN (1) CN11056232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81778U (zh) * 1986-11-19 1988-05-30
JPH06270840A (ja) * 1993-03-19 1994-09-27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US20110187155A1 (en) * 2010-01-29 2011-08-04 Nissan Technical Center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 body side structure
CN102963437A (zh) * 2011-08-31 2013-03-13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车身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3085882A (zh) * 2011-11-04 2013-05-08 铃木株式会社 车辆后部的侧部面板的加强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81778U (zh) * 1986-11-19 1988-05-30
JPH06270840A (ja) * 1993-03-19 1994-09-27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US20110187155A1 (en) * 2010-01-29 2011-08-04 Nissan Technical Center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 body side structure
CN102963437A (zh) * 2011-08-31 2013-03-13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车身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3085882A (zh) * 2011-11-04 2013-05-08 铃木株式会社 车辆后部的侧部面板的加强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209864A (ja) 2019-12-12
JP6692386B2 (ja) 2020-05-13
CN110562327B (zh) 2022-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08362B1 (en) vehicle body
JP4255947B2 (ja) 後部ドア構造及び後部ドアの組み立て方法
US8128154B2 (en) Vehicle floor structure
EP3305629B1 (en) Vehicle roof structure
US8205925B2 (en) Vehicle body reinforcing structure
KR101454726B1 (ko) 수지 루프 패널 구조
GB2540658A (en) Motor vehicle body
WO2015146903A1 (ja) 車体側部構造
JP2006312358A (ja) 自動車のサイドボデー構造
JP4704738B2 (ja)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JP4463777B2 (ja) ドアサッシュ取付構造
CN109987142B (zh) 车身前部构造
CN110562327B (zh) 车身后部构造
JP4616015B2 (ja) 三角窓補強構造
WO2016163224A1 (ja) 車両のバッテリ取付部構造
JP6313808B2 (ja) ドア構造
JP4341558B2 (ja) 車体構造
KR101316110B1 (ko) 글로브박스 결합형 카울크로스맴버
JP6562997B2 (ja) 片側センタピラーレス車両の車体側部構造
CN113492925A (zh) 用于车辆的车身增强装置
US9840285B2 (en) Front vehicle body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front vehicle body
KR100521927B1 (ko) 테일 게이트 상단 코너부의 강성 보강구조
JP2006044530A (ja) 車両用サイドドア
KR100756633B1 (ko) 트렁크 게이트 개구부 강성구조
WO2015076023A1 (ja) 車体後部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