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57944B - 臭氧发生装置、空调装置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臭氧发生装置、空调装置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57944B
CN110557944B CN201980001380.1A CN201980001380A CN110557944B CN 110557944 B CN110557944 B CN 110557944B CN 201980001380 A CN201980001380 A CN 201980001380A CN 110557944 B CN110557944 B CN 1105579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tube
light
diameter
arc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0138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57944A (zh
Inventor
今村笃史
后藤一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shio Denki KK
Original Assignee
Ushio Denki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07075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71733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07076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71733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Ushio Denki KK filed Critical Ushio Denki KK
Publication of CN1105579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579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579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579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13/00Oxygen; Ozone; Oxides or hydroxides in general
    • C01B13/10Preparation of ozone
    • C01B13/11Preparation of ozone by electric dischar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3/00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 B60H3/0071Electrically conditioning the air, e.g. by ionizing
    • B60H3/0078Electrically conditioning the air, e.g. by ionizing comprising electric purify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other than foodstuffs or contact lens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L2/1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other than foodstuffs or contact lenses; Accessories therefor using chemical substances
    • A61L2/20Gaseous substances, e.g. vapours
    • A61L2/202Ozo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9/00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 A61L9/015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using gaseous or vaporous substances, e.g. ozo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9/00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 A61L9/015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using gaseous or vaporous substances, e.g. ozone
    • A61L9/04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using gaseous or vaporous substances, e.g. ozone using substances evaporated in the air without heating
    • A61L9/12Apparatus, e.g. holders, therefor
    • A61L9/122Apparatus, e.g. holders, therefor comprising a fa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3/00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 B60H3/0085Smell or pollution preventing arrangements
    • B60H3/0092Smell or pollution preventing arrangements in the interior of the HVAC unit, e.g. by spraying substances inside the un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65/00Lamps without any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Lam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202/00Aspects relating to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 A61L2202/10Apparatus features
    • A61L2202/11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biocidal substances, e.g. vaporisers, UV lam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209/00Aspects relating to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 A61L2209/20Method-related aspects
    • A61L2209/21Use of chemical compounds for treating air or the like
    • A61L2209/212Use of ozone, e.g. generated by UV radiation or electrical dischar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201/00Preparation of ozone by electrical discharge
    • C01B2201/10Dischargers used for production of ozone
    • C01B2201/14Concentric/tubular discharg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201/00Preparation of ozone by electrical discharge
    • C01B2201/20Electrodes used for obtaining electrical discharge
    • C01B2201/2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lectrod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Oxygen, Ozone, And Oxid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臭氧发生装置,具备准分子灯,所述准分子灯具有被封入发光气体的发光管、第1电极和第2电极;发光管具有:圆筒部,具有第1端部及第2端部;第1缩径部,从第1端部连续地形成,随着远离第1端部而直径变小;以及第2缩径部,从第2端部连续地形成,随着远离第2端部而直径变小;第1电极设置在第1端部的外周面上;第2电极设置在第2端部的外周面上;发光管经由圆筒部被固定;在第1缩径部上没有延伸设置第1电极,及/或在第2缩径部上没有延伸设置第2电极。

Description

臭氧发生装置、空调装置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第1本发明、第2本发明)涉及臭氧发生装置、空调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使用紫外线灯的臭氧发生装置。作为用来产生臭氧的紫外线灯,已知有水银灯及准分子灯(例如,氙准分子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在蒸发器(evaporator)的下游侧具备臭氧发生器的自动车用空调的除菌装置,记载了由它来防止蒸发器表面上的细菌的繁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039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第1课题>
但是,如果将臭氧发生装置配置到振动较多的地方(例如车辆),则有可能发生紫外线灯的损坏。紫外线灯具有封入了发光气体的结构,有在制造上应力容易集中的地方。因此,有通过振动而在应力容易集中的部分特别容易损坏的问题。
第1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由振动等造成的损坏的风险的臭氧发生装置。此外,第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备该臭氧发生装置的空调装置。此外,第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备该空调装置的车辆。
<第2课题>
近年来,因为考虑环境而推荐是无水银。此外,准分子灯(特别是放射波长172nm的光的氙准分子灯)与放射波长185nm及254nm的光的水银灯相比臭氧发生效率较好。
但是,准分子灯在其构造上,电极在发光管的外周面上露出。因此,可能发生由准分子灯产生的臭氧使电极氧化的问题。特别是,在为了使臭氧发生效率提高而使用放射波长172nm的光的准分子灯的情况下,由于臭氧发生量变多,所以这样的问题可能变得显著。进而,在使用环境中存在较多水分的情况下(例如,配置到空调装置内的情况下),由于水分和臭氧这两者的存在,电极的氧化可能变得更显著。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有作为臭氧发生器而使用紫外线灯的记载,但没有记载具体的结构。如果是使用水银灯,则从无水银的观点还有改善的余地。此外,假如是使用准分子灯,则如上述那样,有由臭氧造成的电极的氧化的问题。
第2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由使用准分子灯产生的臭氧造成的电极的劣化的臭氧发生装置。此外,第2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备该臭氧发生装置的空调装置。此外,第2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备该空调装置的车辆。
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
<第1本发明>
本发明者为了解决上述第1课题,发现通过采用下述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第1课题,从而完成了第1本发明。
即,有关第1本发明的臭氧发生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准分子灯,所述准分子灯具有被封入发光气体的发光管、第1电极和第2电极;上述发光管具有:圆筒部,具有第1端部及第2端部;第1缩径部,从上述第1端部连续地形成,随着远离上述第1端部而直径变小;以及第2缩径部,从上述第2端部连续地形成,随着远离上述第2端部而直径变小;第1电极设置在上述第1端部的外周面上;第2电极设置在上述第2端部的外周面上;上述发光管通过上述圆筒部被固定;在上述第1缩径部上没有延伸设置上述第1电极,及/或在上述第2缩径部上没有延伸设置上述第2电极。
上述第1缩径部及上述第2缩径部因为其形状上的理由,应力比较容易集中于上述圆筒部。所以,在第1本发明中,将发光管用上述圆筒部固定。由此,能够降低由振动等带来的损坏的风险。
此外,起因于发光管和电极(第1电极、第2电极)的热膨胀率差,在发光管与电极的接触部分产生应力。此外,在发光管经由上述第1电极及上述第2电极用上述圆筒部固定的情况下,在发光管中,与第1电极及第2电极接触的部位成为振动等冲击容易传递的部分。所以,在第1本发明中,做成了以下的某种结构:(1)在上述第1缩径部上不延伸设置上述第1电极;(2)在上述第2缩径部上不延伸设置上述第2电极;或(3)在上述第1缩径部上不延伸设置上述第1电极,并且在上述第2缩径部上不延伸设置上述第2电极。由此,做成了起因于热膨胀率差的应力及振动等的冲击不易传递给上述第1缩径部及/或上述第2缩径部的构造。结果,能够降低由振动等带来的损坏的风险。
此外,上述准分子灯其电极不在发光管的内部,而仅存在于外周面。因而,上述准分子灯只要将发光气体封入到发光管内、然后在外周面设置电极就可以,制造较容易。
此外,由于电极不在发光管的内部,不需要将发光管的内部与外部电连接的配线,所以不存在将发光管的壁面贯穿的部件。因此,能够将准分子灯的可靠性维持得较高。如果具体地说明,则在存在将发光管的内部与外部电连接那样的配线的情况下,例如如果暴露在高温下,则可能起因于发光管与配线的热膨胀率差而发生损坏等的问题。但是,根据有关第1本发明的准分子灯,由于不存在将发光管的壁面贯穿的部件,所以不可能发生这样的问题。
此外,上述准分子灯其电极不在发光管的内部,而仅存在于外周面。因而,容易制造小型的上述准分子灯。结果,能够制造出对配置空间受限的部位也能够容易地设置的灯。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在上述第1缩径部上没有延伸设置上述第1电极,并且在上述第2缩径部上没有延伸设置上述第2电极。
如果做成在上述第1缩径部上没有延伸设置上述第1电极、并且在上述第2缩径部上没有延伸设置上述第2电极的结构,则成为起因于热膨胀率差的应力及振动等的冲击不易传递给上述第1缩径部及上述第2缩径部这两者的构造。结果,能够进一步降低由振动等带来的损坏的风险。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还具备:第1保护部,以将上述第1电极覆盖的方式设置;第2保护部,以将上述第2电极覆盖的方式设置;上述第1保护部与上述第2保护部离开。
如果由第1保护部将第1电极覆盖,由第2保护部将第2电极覆盖,上述第1保护部与上述第2保护部离开,则第1电极和第2电极被用保护部(第1保护部、第2保护部)覆盖,发光管的管轴方向中央部露出。通过做成这样的结构,能够不将从发光管射出的光较大地遮挡而将电极(第1电极、第2电极)用保护部(第1保护部、第2保护部)覆盖。由此,能够在将臭氧发生效率维持得较高的同时,防止通过臭氧使电极劣化。此外,还能够避免存在于使用环境中的水分到达电极部。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上述准分子灯其主发光波长是200nm以下。
如果主发光波长是200nm以下,则与主发光波长比200nm大的情况相比更容易被发光管吸收,在发光管容易发生应变。但是,根据上述结构,在应力容易集中的缩径部(第1缩径部及/或第2缩径部)不延伸设置电极(第1电极及/或第2电极)。结果,能够进一步降低损坏的风险。
此外,如果使用主发光波长为200nm以下的准分子灯,则在如下这一点上较好,若准分子灯的主发光波长是200nm以下则臭氧发生量变多。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述的主发光波长,是指波长300nm以下的波长范围中的峰值波长。在波长300nm以下的发光波谱中峰值为1个的情况下,将其峰值波长称作主发光波长,在峰值有多个的情况下,将相对发光强度最高者的峰值波长称作主发光波长。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在上述第1保护部及第2保护部,形成有与上述发光管的管径对应的开口。
如果在上述第1保护部及第2保护部形成有与上述发光管的管径对应的开口,则能够使发光管配置到上述开口而保持上述准分子灯。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在上述开口与上述发光管之间,设置有将来自上述发光管的光遮挡的第1遮光部件。
如果设置有上述第1遮光部件,则能够遮挡从上述发光管射出的光以免上述光到达保护部(第1保护部、第2保护部)的开口部分,能够抑制由上述光带来的开口部分的劣化。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在上述第1保护部的上述开口周围及第2保护部的上述开口周围形成有锥部。
如果在上述第1保护部的上述开口周围及第2保护部的上述开口周围形成有锥部,则能够使得臭氧不易到达保护部内(第1保护部内及第2保护部内)。此外,能够将发光管在开口周边用包括锥部的面保持,能够减少损坏。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还具有将上述第1保护部与上述第2保护部连接的连接部;上述第1保护部、上述连接部和上述第2保护部一体地形成为箱体。
如果上述第1保护部、上述连接部和上述第2保护部一体地形成为箱体,则能够用上述第1保护部和上述第2保护部稳定地保持上述准分子灯。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上述发光管与上述连接部离开。
如果上述发光管与上述连接部离开,则能够将从上述发光管射出的光从上述发光管的全方向效率良好地照在氧上,能够使臭氧的发生量成为更多。此外,如果上述发光管与上述连接部离开,则能够防止通过从上述发光管射出的光使上述连接部劣化。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在上述发光管的端面与对置于上述发光管的上述端面的上述第1保护部的内壁之间、以及上述发光管的端面与对置于上述发光管的上述端面的上述第2保护部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遮挡从上述发光管的上述端面射出的光以免上述光到达上述内壁的第2遮光部件。
如果设置有上述第2遮光部件,则能够将从上述发光管的上述端面射出的光到达上述内壁遮挡,能够抑制由上述光带来的上述内壁(上述第1保护部及上述第2保护部)的劣化。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车辆用。
上述臭氧发生装置由于由振动等带来的发光管的损坏风险被降低,所以能够优选适用于振动等发生较多的车辆。此外,上述臭氧发生装置由于小型化较容易,所以能够适用于空间受限的车辆。
此外,有关第1本发明的空调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流路;蒸发器,设置在上述流路内;上述臭氧发生装置,设置在上述流路内;以及送风机,设置在上述蒸发器的上游侧。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将在上述蒸发器表面上产生的细菌等通过由上述臭氧发生装置产生的臭氧进行除菌等。由此,能够抑制起因于细菌等的恶臭等。此外,上述臭氧发生装置由于因振动等引起的发光管的损坏风险被降低,所以能够适当地用在具备送风机等可能发生振动的部件的空调装置中。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上述臭氧发生装置以上述发光管的管轴方向与送风方向交叉的方式配置。
如果上述臭氧发生装置以上述发光管的管轴方向与送风方向交叉的方式配置,则能够通过从发光管射出的光将较多的氧高效地处理。
此外,有关第1本发明的车辆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空调装置。
由于上述臭氧发生装置降低了由振动等带来的发光管的损坏风险,所以具备该臭氧发生装置的空调装置也降低了由振动等引起的发光管的损坏风险。结果,上述空调装置适合搭载到可能较多发生振动等的车辆中。此外,由于上述臭氧发生装置容易小型化,所以具备该臭氧发生装置的空调装置也能够做成小型。结果,上述空调装置适合搭载到空间受限的车辆中。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上述臭氧发生装置以垂直于上述车辆的地板面的方向与上述发光管的管轴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
如果上述臭氧发生装置以垂直于上述车辆的地板面的方向与上述发光管的管轴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则通过车辆行驶时的纵方向的晃动(铅直方向的晃动),能够抑制发光管损坏。
以上,对第1本发明进行了说明。
<第2本发明>
本发明者为了解决上述第2课题,发现通过采用下述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第2课题,从而完成了第2本发明。
即,有关第2本发明的臭氧发生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准分子灯,具有被封入发光气体的发光管和设置在上述发光管的管轴方向两端部的外周面上的电极;以及保护部,以将上述电极覆盖的方式设置。
在第2本发明中,作为准分子灯而使用在发光管的管轴方向两端部的外周面上具有电极的准分子灯。而且,将上述电极用保护部覆盖。结果,用保护部覆盖的成为发光管的管轴方向两端部部分,发光管的管轴方向中央部露出。通过做成这样的结构,能够不将从发光管射出的光较多地遮挡而将电极用保护部覆盖。由此,能够在将臭氧发生效率维持得较高的同时,防止通过臭氧使电极劣化。此外,还能够避免存在于使用环境的水分到达电极部。
此外,上述准分子灯其电极不在发光管的内部,而仅存在于外周面。因而,上述准分子灯只要将发光气体封入到发光管内、然后在外周面上设置电极就可以,制造较容易。
此外,由于电极不在发光管的内部,不需要将发光管的内部与外部电连接的配线,所以不存在将发光管的壁面贯穿的部件。因此,能够将准分子灯的可靠性维持得较高。如果具体地说明,则在存在将发光管的内部与外部电连接那样的配线的情况下,例如如果暴露在高温下,则可能起因于发光管与配线的热膨胀率差而发生损坏等的问题。但是,根据有关第2本发明的准分子灯,由于不存在将发光管的壁面贯穿的部件,所以不可能发生这样的问题。
此外,上述准分子灯其电极不在发光管的内部,而仅存在于外周面。因而,容易制造小型的上述准分子灯。结果,能够制造出对配置空间受限的部位也能够容易地设置的灯。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在上述保护部形成有与上述发光管的管径对应的开口。
如果在上述保护部形成有与上述发光管的管径对应的开口,则能够使发光管配置到上述开口而保持上述准分子灯。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在上述开口与上述发光管之间,设置有将来自上述发光管的光遮挡的第1遮光部件。
如果设置有上述第1遮光部件,则能够遮挡从上述发光管射出的光以免上述光到达保护部的开口部分,能够抑制由上述光带来的开口部分的劣化。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在上述保护部的上述开口周围形成有锥部。
如果在上述保护部的上述开口周围形成有锥部,则能够使得臭氧不易到达保护部内。此外,能够将发光管在开口周边用包括锥部的面保持,能够减少损坏。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上述保护部具有以将一方的上述电极覆盖的方式设置的第1保护部、和以将另一方的上述电极覆盖的方式设置的第2保护部;还具有将上述第1保护部与上述第2保护部连接的连接部;上述第1保护部、上述连接部和上述第2保护部一体地形成为箱体。
如果上述第1保护部、上述连接部和上述第2保护部一体地形成为箱体,则能够由上述第1保护部和上述第2保护部将上述准分子灯稳定地保持。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上述发光管与上述连接部离开。
如果上述发光管与上述连接部离开,则能够将从上述发光管射出的光从上述发光管的全方向效率良好地照在氧上,能够使臭氧的发生量成为更多。此外,如果上述发光管与上述连接部离开,则能够防止通过从上述发光管射出的光使上述连接部劣化。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在上述发光管的端面与对置于上述发光管的上述端面的上述保护部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遮挡从上述发光管的上述端面射出的光以免上述光到达上述内壁的第2遮光部件。
如果设置有上述第2遮光部件,则能够遮挡从上述发光管的上述端面射出的光以免上述光到达上述内壁,能够抑制由上述光带来的上述内壁(上述保护部)的劣化。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车辆用。
上述臭氧发生装置由于小型化较容易,所以能够适用于空间受限的车辆。
此外,有关第2本发明的空调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流路;蒸发器,设置在上述流路内;上述臭氧发生装置,设置在上述流路内;以及送风机,设置在上述蒸发器的上游侧。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将在上述蒸发器表面上产生的细菌等通过由上述臭氧发生装置产生的臭氧进行除菌等。由此,能够抑制起因于细菌等的恶臭等。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上述臭氧发生装置以上述发光管的管轴方向与送风方向交叉的方式配置。
如果上述臭氧发生装置以上述发光管的管轴方向与送风方向交叉的方式配置,则能够通过从发光管射出的光将较多的氧高效地处理。
此外,有关第2本发明的车辆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空调装置。
由于上述臭氧发生装置容易小型化,所以具备该臭氧发生装置的空调装置也能够做成小型。结果,上述空调装置适合搭载到空间受限的车辆中。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上述臭氧发生装置以垂直于上述车辆的地板面的方向与上述发光管的管轴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
如果上述臭氧发生装置以垂直于上述车辆的地板面的方向与上述发光管的管轴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则通过车辆行驶时的纵方向的晃动(铅直方向的晃动),能够抑制发光管损坏。
以上,对第2本发明进行了说明。
发明效果
根据第1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使由振动等带来的损坏的风险降低的臭氧发生装置。此外,能够提供一种具备该臭氧发生装置的空调装置。此外,能够提供一种具备该空调装置的车辆。
根据第2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使由使用准分子灯产生的臭氧带来的电极的劣化减轻的臭氧发生装置。此外,能够提供一种具备该臭氧发生装置的空调装置。此外,能够提供一种具备该空调装置的车辆。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臭氧发生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臭氧发生装置中为了说明而将箱体的近侧一半去掉的状况的正视图。
图3(a)是图1所示的臭氧发生装置具备的准分子灯的管轴方向剖视图,图3(b)是其Z-Z剖视图。
图4是图3(a)所示的准分子灯具备的发光管的正视图。
图5是表示在有关其他实施方式的臭氧发生装置中为了说明而将箱体的近侧一半去掉的状况的正视图。
图6是用来说明有关其他实施方式的臭氧发生装置的示意图。
图7是用来说明有关其他实施方式的臭氧发生装置的示意图。
图8是用来说明有关其他实施方式的臭氧发生装置的示意图。
图9是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车载用空调装置的概念图。
图10是示意地表示有关第2实施方式的臭氧发生装置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图10所示的臭氧发生装置中为了说明而将箱体的近侧一半去掉的状况的正视图。
图12(a)是图10所示的臭氧发生装置具备的准分子灯的管轴方向剖视图,图12(b)是其Z-Z剖视图。
图13是表示有关其他实施方式的臭氧发生装置中为了说明而将箱体的近侧一半去掉的状况的正视图。
图14是表示有关其他实施方式的臭氧发生装置中为了说明而将箱体的近侧一半去掉的状况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对有关本发明(第1本发明、第2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臭氧发生装置,以下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另外,以下在不区别“第1本发明”、“第2本发明”而使用“本发明”时,意味着“第1本发明”及“第2本发明”这两者。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示意地表示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臭氧发生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臭氧发生装置中为了说明而将箱体的近侧一半去掉的状况的正视图。
如图1、图2所示,臭氧发生装置10具备箱体12和准分子灯20。
图3(a)是图1所示的臭氧发生装置具备的准分子灯的管轴方向剖视图,图3(b)是其Z-Z剖视图。图4是图3(a)所示的准分子灯具备的发光管的正视图。
准分子灯20具有被封入了发光气体的发光管22、第1电极24和第2电极25。
发光管22具有圆筒部30、第1缩径部33a和第2缩径部33b(参照图4)。
圆筒部30是截面为甜甜圈状的中空圆筒状,在一端(在图4中是左端)具有第1端部31a,在另一端(在图4中是右端)具有第2端部31b。
第1缩径部33a在远离第1端部31a的方向(在图4中为左方)从第1端部31a连续地形成。第1缩径部33a随着从第1端部31a远离而直径变小,在端面34a闭合。
第2缩径部33b在远离第2端部31b的方向(在图4中为右方)从第2端部31b连续地形成。第2缩径部33b随着从第2端部31b远离而直径变小,在端面34b闭合。
另外,端面34a、端面34b只要闭合,其形状没有被特别限定,既可以是曲面,也可以是平面。此外,也可以存在在闭合时发生的突起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准分子灯20是利用介质阻挡放电的准分子灯的情况进行说明,但在本发明中,准分子灯只要是射出来自准分子的光的灯就可以,并不限定于利用介质阻挡放电的情况。
作为发光管22的材质,没有被特别限定,优选的是使紫外线透过的材质,例如可以举出石英玻璃等。
作为上述发光气体,只要是能够射出通过照射在氧上而能够产生臭氧的波长的光,没有被特别限定。作为上述发光气体,可以举出氙(射出波长:172nm)、氯化氪(射出波长:222nm)、溴化氪(射出波长:207nm)等。
作为发光气体的封入方法的一例,首先,准备截面是甜甜圈状、两端被开放的中空圆筒状的筒。接着,将上述筒的一端通过热熔融而闭合。由此,得到缩径部。接着,将一端被闭合的上述筒内减压(优选的是设为真空),向上述筒内导入发光气体。然后,迅速地将上述筒的另一端通过热熔融而闭合。通过以上,能够将发光气体封入到发光管22内。
第1电极24具有设置在第1端部31a的外周面上的电极主体部41和从电极主体部41延伸的延伸部42。电极主体部41和延伸部42由相同的材料连续地形成。
延伸部42向从第1端部31a的外周面上远离的方向从电极主体部41延伸。延伸部42电连接在后述的电装体36上。
第2电极25具有设置在第2端部31b的外周面上的电极主体部43和从电极主体部43延伸的延伸部44。电极主体部43和延伸部44由相同的材料连续地形成。
延伸部44向从第2端部31b的外周面上远离的方向从电极主体部43延伸。延伸部44电连接在后述的电装体36上。
电极主体部41及电极主体部43的形状没有被特别限定,但优选的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是圆筒状。这是因为,如果是圆筒状,则能够更适当地引起介质阻挡放电。作为电极主体部的形状的其他例,例如可以举出截面C字状或线圈状。
作为电极主体部41及电极主体部43将发光管22的外周面覆盖的面积,从启动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更大。因而,优选的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是圆筒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主体部41不延伸设置到第1缩径部33a上。即,第1电极24仅与发光管22的圆筒部30接触,不与第1缩径部33a接触。此外,电极主体部43不延伸设置到第2缩径部33b上。即,第2电极25仅与发光管22的圆筒部30接触,不与第2缩径部33b接触。
延伸部42及延伸部44其材质及厚度等被调整,能承受发光管22的重量,能够自立。即,发光管22经由第1电极24及第2电极25被固定在电装体36上。
作为第1电极24、第2电极25的材质,没有被特别限定,但从高温下的耐氧化性及耐热冲击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不锈钢、坎塔尔(Kanthal,铁铬合金)。
在准分子灯20中,如果在第1电极24、第2电极25间被施加交流的高电压,则在发光管22内的空间28中引起介质阻挡放电。并且,由此发光气体被激励而成为准分子状态,当从准分子状态回到原来的状态(基底状态)时,发光(准分子发光)该准分子特有的波谱。
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臭氧发生装置10中,发光管22经由第1电极24及第2电极25被固定。因此,在发光管22中,与第1电极24及第2电极25接触的部位为振动等的冲击容易传递的部分。这里,第1缩径部33a及第2缩径部33b因为其形状上的理由,与圆筒部30相比应力容易集中。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做成了在第1缩径部33a上没有延伸设置第1电极24、并且在第2缩径部33b上没有延伸设置第2电极25的结构。由此,做成了振动等的冲击不易传递给第1缩径部33a及第2缩径部33b的构造。结果,能够使由振动等带来的损坏的风险降低。
此外,圆筒部30、第1缩径部33a和第2缩径部33b通常由相同材料连续地形成,第1缩径部33a及第2缩径部33b通过熔融而被闭合。由于第1缩径部33a及第2缩径部33b通过熔融而被闭合,所以因为制造上的理由,难以使第1缩径部33a的厚度及第2缩径部33b的厚度变得均匀。此外,难以随着从圆筒部30的端部(第1端部31a、第2端部31b)远离而均匀地使直径变小。因此,第1缩径部31a及第2缩径部31b成为应力特别容易集中的部位。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做成了振动等的冲击不易传递给第1缩径部33a及第2缩径部33b的构造。结果,能够使由振动等带来的损坏的风险进一步降低。
准分子灯20优选的是主发光波长为200nm以下。作为将准分子灯20的主发光波长设为200nm以下的方法,可以举出适当选择发光气体的方法。如果准分子灯20的主发光波长是200nm以下,则在臭氧发生量变多这一点上较好。此外,如果准分子灯20的主发光波长是200nm以下,则与主发光波长比200nm大的情况相比,更容易被发光管22吸收,在发光管22中更容易发生应变。但是,根据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臭氧发生装置10,在应力容易集中的缩径部(第1缩径部33a及第2缩径部33b)不延伸设置电极(第1电极24及第2电极25)。结果,能够使损坏的风险进一步降低。
准分子灯20其电极不在发光管的内部,而仅存在于外周面。因而,准分子灯20只要在发光管22内封入发光气体、然后设置第1电极24及第2电极25就可以,制造较容易。
此外,准分子灯20其电极不在发光管的内部,不需要将发光管的内部与外部电连接的配线。因而,不存在将发光管22的壁面贯穿的部件。因此,能够将准分子灯20的可靠性维持得较高。
如上述那样,准分子灯20的电极不在发光管的内部,而仅存在于外周面。因而,容易制造小型的准分子灯20。从小型化较容易的观点,作为准分子灯20的各尺寸,管轴方向的全长优选的是10~150mm,更优选的是10~100mm,更加优选的是10~50mm。此外,电极间距离优选的是3~130mm,更优选的是3~80mm,更加优选的是3~30mm。另外,上述的电极间距离,是指各电极的最近的部分彼此的距离。此外,在是圆筒状的情况下,外径优选的是3~20mm,更优选的是3~15mm,更加优选的是3~10mm。此外,作为发光管22的壁厚,优选的是0.1~2mm,更优选的是0.1~1mm,更加优选的是0.1~0.5mm。
另外,准分子灯20的各尺寸在不特别需要小型化等的情况下,并不限定于上述尺寸。但是,如果电极间距离变大,则有在发光管22内不再发生绝缘破坏的情况,所以优选的是兼顾施加电压来设定各尺寸。
箱体12是U字状。箱体12具有以将第1电极24覆盖的方式设置的第1保护部14a和以将第2电极25覆盖的方式设置的第2保护部14b。此外,箱体12具有将第1保护部14a与第2保护部14b连接的连接部16。即,箱体12一体地形成第1保护部14a、连接部16和第2保护部14b,构成U字状的箱体12。此外,第1保护部14a与第2保护部14b离开。
在臭氧发生装置10中,由于将第1电极24用第1保护部14a覆盖,将第2电极25用第2保护部14b覆盖,第1保护部14a与第2保护部14b离开,所以第1电极24和第2电极25被保护部14(第1保护部14a、第2保护部14b)覆盖,发光管22的管轴方向中央部露出。通过做成这样的结构,不会将从发光管22射出的光较大地遮挡,能够将电极(第1电极24、第2电极25)用保护部14(第1保护部14a、第2保护部14b)覆盖。由此,能够在将臭氧发生效率维持得较高的同时,防止通过臭氧使电极劣化。此外,还能够避免存在于使用环境的水分到达电极部。
在保护部14(第1保护部14a、第2保护部14b),形成有与发光管22的管径对应的开口18。由于在保护部14上形成有与发光管22的管径对应的开口18,所以能够在开口18中配置发光管22。此外,由于开口18是与发光管22的管径对应的开口,所以能够尽可能地防止在箱体12外产生的臭氧进入箱体12内。
发光管22与连接部16离开,在发光管22与连接部16之间形成有通风区域32。由于发光管22与连接部16离开,形成有通风区域32,所以能够使从发光管22射出的光从发光管22的全方向效率良好地照在氧上,能够使臭氧的发生量变得更多。此外,由于发光管22与连接部16离开,所以能够防止连接部16因从发光管22射出的光而劣化。即,由于在通风区域32中从发光管22射出的光照在氧上,上述光被减弱,所以能够防止连接部16的劣化。
作为发光管22与连接部16的离开距离,从防止连接部16的劣化及臭氧发生量增加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1mm以上,更优选的是5mm以上,更加优选的是10mm以上。此外,上述离开距离从臭氧发生装置10的小型化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30mm以下,更优选的是25mm以下,更加优选的是20mm以下。另外,发光管和连接部的离开距离是指发光管和连接部的最接近的部分彼此的距离。
如图2所示,在箱体12内,收容有逆变器等的用来向准分子灯供电的电装体36。在电装体36上直接连接有第1电极24及第2电极25,在电装体36上固定着第1电极24及第2电极25。
由于电装体36被收容在箱体12内,所以能够防止电装体36受到外部噪声影响。此外,能够防止从电装体36可能发出的噪声向外部泄漏。也可以在箱体12的内表面上设置以往周知的电磁波屏蔽层(例如,电磁波屏蔽用的膜等)。
以上,对臭氧发生装置10进行了说明。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在第1缩径部33a上没有延伸设置第1电极24、并且在第2缩径部33b上没有延伸设置第2电极25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即,对关于第1缩径部和第2缩径部这两者没有延伸设置电极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也可以是在第1缩径部和第2缩径部中的某一方的缩径部上延伸设置有电极、在另一方的缩径部上没有延伸设置电极的结构。这是因为,在没有延伸设置电极的一侧的缩径部能够使损坏的风险降低。
这里,当将发光气体向发光管封入时,将最后闭合的一侧的缩径部称作第2缩径部。第2缩径部因为制造上的理由而与第1缩径部相比厚度容易变得不均匀,也难以均匀地使直径变小。因此,第2缩径部与第1缩径部相比为容易损坏的部位。所以,在做成在第1缩径部和第2缩径部中的某一方的缩径部上延伸设置电极、在另一方的缩径部上不延伸设置电极的结构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做成在第2缩径部上不延伸设置第2电极的结构。
图5是表示在有关其他实施方式的臭氧发生装置中为了说明而将箱体的近侧一半去掉的状况的正视图。
图5所示的臭氧发生装置50在第1电极及第2电极的结构不同这一点、将第1电极与电装体连接的方法不同这一点、将第2电极与电装体连接的方法不同这一点、以及设置有固定部件58这一点上与臭氧发生装置10不同,在其他的点上是共通的。所以,以下主要对不同的点进行说明,关于共通的点省略其说明。另外,对于与臭氧发生装置10共通的结构赋予相同的标号。
图5所示的臭氧发生装置50具备箱体12和准分子灯52。关于箱体12,是已经说明那样的,所以此处的说明省略。
准分子灯52具有被封入了发光气体的发光管22、第1电极54和第2电极55。关于发光管22是已经说明的,所以这里的说明省略。
第1电极54设置在第1端部31a的外周面上。第2电极55设置在第2端部31b的外周面上。另外,在第1电极54、第2电极55上,不存在第1电极24、第2电极25那样的延伸部。
第1电极54及第2电极55的形状没有被特别限定,但优选的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是圆筒状。这是因为,如果是圆筒状,则能够更适当地引起介质阻挡放电。作为第1电极54及第2电极55的形状的其他例,例如可以举出截面C字状及线圈状。
作为第1电极54及第2电极55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但从高温下的耐氧化性及耐热冲击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不锈钢、坎塔尔(铁铬合金)。
第1电极54和电装体36由配线56电连接。此外、第2电极55和电装体36由配线56电连接。
在保护部14(第1保护部14a、第2保护部14b)内,以不与第1缩径部33a及第2缩径部33b接触的形态填充有固定部件58。由此,发光管22经由电极(第1电极24、第2电极25)和固定部件58被固定在箱体12上。此时,固定部件58不与应力容易集中的第1缩径部33a及第2缩径部33b接触,所以能够降低损坏的风险。
作为固定部件58,只要是能够将电极(第1电极、第2电极)固定到构成臭氧发生装置的某个部件上,并没有被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以往周知的无机类粘接剂及硅树脂等。
以上,对臭氧发生装置50进行了说明。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固定部件58仅被填充在保护部14中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也填充到保护部14以外的部位(例如连接部16)。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在与发光管22的缩径部(第1缩径部33a、第2缩径部33b)对置的位置没有配置固定部件58、来自缩径部的光直接到达保护部的内壁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也可以在缩径部与保护部的内壁之间,也以不与缩径部接触的方式填充着固定部件。在此情况下,能够缓和从发光管的缩径部射出的光到达保护部的内壁,能够抑制由上述光带来的上述内壁的劣化。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固定部件58不仅与电极(第1电极54、第2电极55)、也与发光管22接触的形态被填充在保护部14内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在本发明中并不限定于该例,也可以将固定部件以仅与电极接触不与发光管接触的形态填充在保护部内。
此外,也可以将固定部件以仅与第1电极、第2电极中的一方的电极接触、不与另一方的电极接触的形态填充在保护部内。这是因为,只要至少一方的电极经由固定部件被固定,就能够将发光管固定到臭氧发生装置上。
这样,本发明中的发光管的固定既可以如臭氧发生装置10那样经由电极(第1电极、第2电极)被直接固定,也可以如臭氧发生装置50那样再经由其他部件(例如固定部件56)与电极固定。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发光管的圆筒部经由第1电极及第2电极被固定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在本发明中,只要将发光管用圆筒部固定就可以,并不限定于经由第1电极及第2电极被固定的情况。以下,一边参照图6、图7一边对发光管的圆筒部不经由第1电极及第2电极被固定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6是用来说明有关其他实施方式的臭氧发生装置的示意图。
图6所示的臭氧发生装置60以固定部件62不与电极(第1电极54、第2电极55)接触的形态被填充在保护部14(第1保护部14a、第2保护部14b)内。即,在臭氧发生装置60中,发光管52的圆筒部30经由固定部件62被固定在箱体12上。另外,臭氧发生装置60除了上述点以外,与臭氧发生装置50是共通的,所以这里的说明省略。另外,对于与臭氧发生装置50共通的结构赋予相同的标号。
图7是用来说明有关其他实施方式的臭氧发生装置的示意图。
图7所示的臭氧发生装置65其固定部件没有被填充在保护部14(第1保护部14a、第2保护部14b)内。即,在臭氧发生装置65中,发光管52的圆筒部30经由开口18被固定在箱体12上。另外,臭氧发生装置65除了上述点以外与臭氧发生装置50是共通的,所以这里的说明省略。另外,关于与臭氧发生装置50共通的结构赋予相同的标号。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臭氧发生装置具备箱体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在本发明中,臭氧发生装置也可以不具备箱体。以下,关于该例参照图8进行说明。
图8是用来说明有关其他实施方式的臭氧发生装置的示意图。
图8所示的臭氧发生装置70在不具备箱体这一点上与臭氧发生装置50不同,在其他的点上是共通的。所以,以下主要对不同的点进行说明,关于共通的点省略其说明。另外,对于与臭氧发生装置50共通的结构赋予相同的标号。
图8所示的臭氧发生装置70具备准分子灯52。关于准分子灯52由于已经进行了说明,所以这里的说明省略。
准分子灯52以使发光管22在想要产生臭氧的空间74中露出的方式被固定在设置对象72上。作为准分子灯向设置对象72的固定方法,没有被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将电极(第1电极54、第2电极55)用粘接剂等向设置对象72固定的方法等。在设置对象72的与空间74相反一侧的空间76中设置有电装体36。第1电极54和电装体36通过插通在设置在设置对象72上的贯通孔中的配线56被电连接。此外、第2电极55和电装体36通过插通在设置于设置对象72上的贯通孔中的配线56被电连接。这样,臭氧发生装置也可以是不具备箱体而具备准分子灯和电装体的结构。
另外,作为设置对象72,例如可以举出后述的车载用空调装置80的空调管道82的壁面。在此情况下,只要准分子灯52配置在空调管道82内,电装体36例如配置在空调管道82外就可以。
接着,对具备臭氧发生装置的车载用空调装置进行说明。
图9是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车载用空调装置的概念图。如图9所示,车载用空调装置80具有空调管道82,在空调管道82内形成有流路84。
在空调管道82的入口,设置有用来切换外气吸入模式和内气循环模式的进口门92。
在进口门92的下游侧,设置有用来从车外吸入空气的送风机86。能够通过送风机86将空气向箭头94方向输送。
在送风机86的下游,设置有用来将来自送风机86的空气冷却的蒸发器88。
在蒸发器88的下游设置有空气混合门96。空气混合门96是用来切换是将通过蒸发器88后的空气原样向腔室内导入、还是在通过加热器90后向腔室内导入的部件。
在空气混合门96的下游,设置有用来将通过蒸发器88后的空气加热的加热器90。
在送风机86与蒸发器88之间(比蒸发器88靠上游侧)设置有臭氧发生装置10。臭氧发生装置10以发光管22的管轴方向与送风方向交叉的方式配置。由于臭氧发生装置10以发光管22的管轴方向与送风方向交叉的方式配置,所以能够通过从发光管22射出的光将较多的氧高效地处理。
在空调管道82的出口侧(在图9中是右侧)的上部设置有除霜器喷嘴98,在中央设置有通风吹出喷嘴100,在下部(脚下)设置有加热器吹出喷嘴102。在各喷嘴98、100、102处分别开闭自如地设置有模式门98a、100a、102a。
由于臭氧发生装置10降低了因振动等带来的发光管22的损坏风险,所以具备该臭氧发生装置10的车载用空调装置80也降低了因振动等带来的发光管的损坏风险。结果,车载用空调装置80适合搭载到可能较多发生振动等的车辆中。此外,根据车载用空调装置80,能够将在蒸发器88表面产生的细菌等通过由臭氧发生装置10产生的臭氧进行除菌等。由此,能够抑制起因于细菌等的恶臭等。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在车载用空调装置80的流路84内从上游侧起依次配置有送风机86、蒸发器88、加热器90、臭氧发生装置1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在本发明中,只要能够将在蒸发器表面产生的细菌等通过由臭氧发生装置产生的臭氧除菌等,配置顺序并不限定于该例。从能够将附着在蒸发器上的细菌或恶臭物质等效率良好地臭氧除菌、分解等的观点出发,臭氧发生装置优选的是配置在比蒸发器靠上游侧。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本发明的空调装置是车载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空调装置的用途并不限定于车载用。上述臭氧发生装置由于降低了由振动等带来的发光管的损坏风险,所以适合在具备可能发生送风机等的振动的部件的所有用途的空调装置中使用。
接着,对具备空调装置的车辆进行说明。
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具备空调装置80。在空调装置80中,臭氧发生装置10以垂直于车辆的地板面的方向与发光管22的管轴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由于以垂直于上述车辆的地板面的方向与发光管22的管轴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所以能够抑制因车辆行驶时的纵向的晃动(铅直方向的晃动)而发光管损坏。但是,本发明的车辆并不限定于该例,只要具备具有臭氧发生装置的空调装置,就没有被特别限定。
臭氧发生装置10由于容易小型化,所以能够使具备臭氧发生装置10的空调装置80也成为小型。结果,空调装置80适合于搭载在空间受限的车辆中。
以上,对第1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
<第2实施方式>
图10是示意地表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臭氧发生装置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图10所示的臭氧发生装置中为了说明而将箱体的近侧一半去掉的状况的正视图。
如图10、图11所示,臭氧发生装置210具备箱体212和准分子灯220。
图12(a)是图10所示的臭氧发生装置具备的准分子灯的管轴方向剖视图,图12(b)是其Z-Z剖视图。
准分子灯220具有被封入发光气体的发光管222和设置在发光管222的管轴方向两端部的外周面上的电极224(电极224a、电极224b)。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准分子灯220是利用介质阻挡放电的准分子灯的情况进行说明,但在本发明中,准分子灯只要是射出来自准分子的光的灯就可以,并不限定于利用介质阻挡放电的情况。
作为发光管222的形状,只要是内部被密闭的管状,其形状没有被限定,优选的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两端被封闭的圆管状。
作为发光管222的材质,没有被特别限定,但优选的是使紫外线透过的材质,例如可以举出石英玻璃等。
作为上述发光气体,只要是能够射出通过对氧照射而能够产生臭氧的波长的光,没有被特别限定。作为上述发光气体,可以举出氙(射出波长:172nm)、氯化氪(射出波长:222nm)、溴化氪(射出波长:207nm)等。
电极224如上述那样,设置在发光管222的管轴方向两端部的外周面上。电极224优选的是设置在发光管222的圆筒部分的外周面上,其形状没有被特别限定,但优选的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是圆筒状。这是因为,如果是圆筒状,则能够更适当地引起介质阻挡放电。作为上述电极的形状的其他例,例如可以举出截面C字状或线圈状。
作为电极224将发光管222的外周面覆盖的面积,从启动性的观点,优选的是更大。因而,优选的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是圆筒状。
另外,优选的是在发光管222的端面226上不形成电极224。这是因为,在发光管的端部有强度较弱的部位。
作为电极224的材质,没有被特别限定,但从高温下的耐氧化性或耐热冲击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不锈钢、坎塔尔(铁铬合金)。
在准分子灯220中,如果对电极224间施加交流的高电压,则在发光管222内的空间228中引起介质阻挡放电。并且,由此发光气体被激励而成为准分子状态,当从准分子状态回到原来的状态(基底状态)时,发光(准分子发光)出该准分子特有的波谱。
准分子灯220其电极不在发光管的内部,而仅存在于外周面。因而,准分子灯220只要将发光气体封入到发光管22内、然后在外周面设置电极224就可以,制造较容易。
此外,准分子灯220其电极不在发光管的内部,不需要将发光管的内部与外部电连接的配线。因而,不存在将发光管222的壁面贯穿的部件。因此,能够将准分子灯220的可靠性维持得较高。
如上述那样,准分子灯220其电极不存在于发光管的内部,仅存在于外周面。因而,准分子灯220容易制造小型的灯。从小型化容易的观点,作为准分子灯220的各尺寸,管轴方向的全长优选的是10~150mm,更优选的是10~100mm,更加优选的是10~50mm。此外,电极间距离优选的是3~130mm,更优选的是3~80mm,更加优选的是3~30mm。另外,上述的电极间距离,是指各电极的最接近的部分彼此的距离。此外,在是圆筒状的情况下,外径优选的是3~20mm,更优选的是3~15mm,更加优选的是3~10mm。此外,作为发光管222的壁厚,优选的是0.1~2mm,更优选的是0.1~1mm,更加优选的是0.1~0.5mm。
另外,准分子灯220的各尺寸在不特别需要小型化等的情况下,并不限定于上述尺寸。但是,如果电极间距离变大,则有在发光管222内不发生绝缘破坏的情况,所以优选的是兼顾施加电压来设定各尺寸。
箱体212是U字状。箱体212具有以将一方的电极224(电极224a)覆盖的方式设置的第1保护部214a、和以将另一方的电极224(电极224b)覆盖的方式设置的第2保护部214b。
此外,箱体212具有将第1保护部214a与第2保护部214b连接的连接部216。即,箱体212一体地形成第1保护部214a、连接部216和第2保护部214b,构成U字状的箱体212。
在臭氧发生装置210中,作为准分子灯220而使用在发光管222的管轴方向两端部的外周面具有电极224的准分子灯。而且,将电极224用保护部214(第1保护部214a、第2保护部214b)覆盖。结果,被保护部214覆盖的为发光管222的管轴方向两端部部分,发光管222的管轴方向中央部230露出。通过做成这样的结构,能够不将从发光管222射出的光大量地遮挡而将电极224用保护部214覆盖。由此,能够在将臭氧发生效率维持得较高的同时,防止通过臭氧使电极224劣化。此外,还能够避免在使用环境中存在的水分到达电极部。
此外,在臭氧发生装置210中,第1保护部214a、连接部216和第2保护部214b一体地形成为箱体212。因而,能够由第1保护部214a和第2保护部214b稳定地保持准分子灯220。
在保护部214(第1保护部214a、第2保护部214b)上,形成有与发光管222的管径对应的开口218。由于在保护部214上形成有与发光管222的管径对应的开口218,所以能够使发光管222配置到开口218而保持准分子灯220。此外,由于开口218是与发光管222的管径对应的开口,所以能够尽可能防止在箱体212外产生的臭氧进入到箱体212内。
发光管222与连接部216离开,在发光管222与连接部216之间形成有通风区域232。由于发光管222与连接部216离开,并形成有通风区域232,所以能够将从发光管222射出的光从发光管222的全方向效率良好地照在氧上,能够使臭氧的发生量变得更多。此外,由于发光管222与连接部216离开,所以能够防止连接部216因从发光管222射出的光而劣化。即,在通风区域232中,从发光管222射出的光照在氧上,上述光被减弱,所以能够防止连接部216的劣化。
作为发光管222与连接部216的离开距离,从防止连接部216的劣化及增加臭氧发生量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1mm以上,更优选的是5mm以上,更加优选的是10mm以上。此外,上述离开距离从臭氧发生装置210的小型化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30mm以下,更优选的是25mm以下,更加优选的是20mm以下。另外,发光管与连接部的离开距离是指发光管和连接部的最接近的部分彼此的距离。
如图11所示,在箱体212内,收容着用来向逆变器等准分子灯供电的电装体236。电装体236和准分子灯220的电极224被用配线234电连接。由于电装体236被收容在箱体212内,所以能够防止电装体236受到外部噪声影响。此外,能够防止可能从电装体236发出的噪声泄漏到外部。在箱体212的内表面上,也可以设置以往周知的电磁波屏蔽层(例如电磁波屏蔽用的膜等)。
以上,对臭氧发生装置210进行了说明。
图13是表示有关其他实施方式的臭氧发生装置中为了说明而将箱体的近侧一半去掉的状况的正视图。
图13所示的臭氧发生装置240在设置有第1遮光部件242这一点及设置有第2遮光部件244这一点上与臭氧发生装置210不同,在其他的点上是共通的。所以,以下主要对不同的点进行说明,关于共通的点省略其说明。另外,对于与臭氧发生装置210共通的结构赋予相同的标号。
图13所示的臭氧发生装置240在开口218与发光管222之间设置有遮挡来自发光管222的光的第1遮光部件242。由于设置有第1遮光部件242,所以能够遮挡从发光管222射出的光以免该光到达保护部214的开口218部分,能够抑制由上述光带来的开口218部分的劣化。
作为第1遮光部件242的材质,没有被特别限定,但优选的是对于从发光管222射出的光(例如紫外线)不易劣化的材质,例如可以举出氟树脂等。
作为第1遮光部件242的形状没有被特别限定,但优选的是圆筒状。这是因为,如果是圆筒状,则能够将开口218部分整体覆盖。
此外,臭氧发生装置240在发光管222的端面226和对置于发光管222的端面226的保护部214的内壁215上设置有第2遮光部件244。由于设置有第2遮光部件244,所以能够遮住从发光管222的端面226射出的光到达内壁215,能够抑制由上述光带来的内壁215(保护部214)的劣化。
作为第2遮光部件244的材质没有被特别限定,可以设为与第1遮光部件242同样。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第2遮光部件244设置在保护部214的内壁215上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本发明中第2遮光部件的位置并不限定于该例,只要设置在发光管的端面与保护部的内壁之间就可以。例如,也可以设置在发光管的端面,也可以设置为,将发光管的端面与保护部的内壁之间的空间用第2遮光部件填充。
以上,对臭氧发生装置240进行了说明。
图14是表示有关其他实施方式的臭氧发生装置中为了说明而将箱体的近侧一半去掉的状况的正视图。
图14所示的臭氧发生装置260在保护部的开口周围形成有锥部这一点上与臭氧发生装置210不同,在其他的点上是共通的。所以,以下主要对不同的点进行说明,关于共通的点省略其说明。另外,对于与臭氧发生装置210共通的结构赋予相同的标号。
图14所示的臭氧发生装置260在保护部214的开口218周围形成有锥部262。锥部262也可以与保护部214一体地形成,也可以作为分体而设置在保护部214。由于在保护部214的开口218周围形成有锥部262,所以能够使得臭氧不易到达保护部214内。此外,能够将发光管222在开口218周边用包括锥部262的面保持,能够减少损坏。
以上,对臭氧发生装置260进行了说明。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保护部是箱体的一部分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即,对电极被箱体的一部分即保护部覆盖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部并不限定于箱体。例如,上述保护部也可以是在电极上涂敷粘接剂并使其硬化的结构。即,上述保护部也可以是以将电极覆盖的方式设置的硬化后的粘接剂。
接着,对具备臭氧发生装置的车载用空调装置进行说明。
作为有关第2实施方式的车载用空调装置,可以举出与由第1实施方式说明的车载用空调装置80(参照图9)同样的结构。即,可以举出在由第1实施方式说明的车载用空调装置80中、代替臭氧发生装置10而替换为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臭氧发生装置210等的结构。关于车载用空调装置,由于在第1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所以这里的说明省略。
接着,对具备空调装置的车辆进行说明。
作为有关第2实施方式的车辆,可以举出与在第1实施方式说明的车辆同样的结构。即,可以举出在第1实施方式说明的车辆中、代替臭氧发生装置10而替换为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臭氧发生装置210等的结构。关于车辆,由于在第1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所以这里的说明省略。
以上,对本发明(第1本发明、第2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第1本发明、第2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例子,在满足本发明(第1本发明、第2本发明)的结构的范围内能够适当进行设计变更。
标号说明
10、50、60、65、70 臭氧发生装置
12 箱体
14 保护部(第1保护部14a、第2保护部14b)
16 连接部
18 开口
20 准分子灯
22 发光管
24 第1电极
25 第2电极
28 空间
30 圆筒部
31a 第1端部
31b 第2端部
33a 第1缩径部
33b 第2缩径部
34a、34b 端面
32 通风区域
36 电装体
41 电极主体部
42 延伸部
43 电极主体部
44 延伸部
72 设置对象
74 空间
80 车载用空调装置
84 流路
86 送风机
88 蒸发器
90 加热器
210、240、260 臭氧发生装置
212 箱体
214 保护部(第1保护部214a、第2保护部214b)
215 内壁
216 连接部
218 开口
220 准分子灯
222 发光管
224 电极(电极224a、电极224b)
226 端面
228 空间
230 中央部
232 通风区域
234 配线
236 电装体
242 第1遮光部件
244 第2遮光部件
262 锥部

Claims (15)

1.一种臭氧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准分子灯,所述准分子灯具有被封入发光气体的发光管、第1电极和第2电极;
上述发光管具有:圆筒部,具有第1端部及第2端部;第1缩径部,从上述第1端部连续地形成,随着沿上述发光管的管轴方向远离上述第1端部而直径变小;以及第2缩径部,从上述第2端部连续地形成,随着沿上述发光管的管轴方向远离上述第2端部而直径变小;
上述发光管经由上述圆筒部被固定;
上述第1电极以在上述发光管的管轴方向上与上述第1缩径部的外表面及内表面分离的方式设置在上述第1端部的外周面上,在上述第1缩径部上没有延伸设置上述第1电极,
或者,上述第2电极以在上述发光管的管轴方向上与上述第2缩径部的外表面及内表面分离的方式设置在上述第2端部的外周面上,在上述第2缩径部上没有延伸设置上述第2电极。
2.一种臭氧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准分子灯,所述准分子灯具有被封入发光气体的发光管、第1电极和第2电极;
上述发光管具有:圆筒部,具有第1端部及第2端部;第1缩径部,从上述第1端部连续地形成,随着沿上述发光管的管轴方向远离上述第1端部而直径变小;以及第2缩径部,从上述第2端部连续地形成,随着沿上述发光管的管轴方向远离上述第2端部而直径变小;
上述第1电极以在上述发光管的管轴方向上与上述第1缩径部的外表面及内表面分离的方式设置在上述第1端部的外周面上,
并且上述第2电极以在上述发光管的管轴方向上与上述第2缩径部的外表面及内表面分离的方式设置在上述第2端部的外周面上;
上述发光管经由上述圆筒部被固定;
在上述第1缩径部上没有延伸设置上述第1电极,
并且在上述第2缩径部上没有延伸设置上述第2电极。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臭氧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第1保护部,以将上述第1电极覆盖的方式设置;
第2保护部,以将上述第2电极覆盖的方式设置;
上述第1保护部与上述第2保护部离开。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臭氧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准分子灯其主发光波长是200nm以下。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臭氧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保护部及第2保护部,形成有与上述发光管的管径对应的开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臭氧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开口与上述发光管之间,设置有将来自上述发光管的光遮挡的第1遮光部件。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臭氧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保护部的上述开口周围及第2保护部的上述开口周围形成有锥部。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臭氧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将上述第1保护部与上述第2保护部连接的连接部;
上述第1保护部、上述连接部和上述第2保护部一体地形成为箱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臭氧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光管与上述连接部离开。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臭氧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发光管的端面与对置于上述发光管的上述端面的上述第1保护部的内壁之间、以及上述发光管的端面与对置于上述发光管的上述端面的上述第2保护部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遮挡从上述发光管的上述端面射出的光以免上述光到达上述内壁的第2遮光部件。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臭氧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用于车辆。
12.一种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流路;
蒸发器,设置在上述流路内;
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臭氧发生装置,设置在上述流路内;以及
送风机,设置在上述蒸发器的上游侧。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臭氧发生装置以上述发光管的管轴方向与送风方向交叉的方式配置。
1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空调装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上述臭氧发生装置以垂直于上述车辆的地板面的方向与上述发光管的管轴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
CN201980001380.1A 2018-04-02 2019-03-08 臭氧发生装置、空调装置及车辆 Active CN1105579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70759A JP6717335B2 (ja) 2018-04-02 2018-04-02 オゾン発生装置、空気調和装置、及び、車両
JP2018-070761 2018-04-02
JP2018-070759 2018-04-02
JP2018070761A JP6717336B2 (ja) 2018-04-02 2018-04-02 オゾン発生装置、空気調和装置、及び、車両
PCT/JP2019/009275 WO2019193922A1 (ja) 2018-04-02 2019-03-08 オゾン発生装置、空気調和装置、及び、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57944A CN110557944A (zh) 2019-12-10
CN110557944B true CN110557944B (zh) 2023-04-14

Family

ID=68100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01380.1A Active CN110557944B (zh) 2018-04-02 2019-03-08 臭氧发生装置、空调装置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339051B2 (zh)
EP (1) EP3613702B1 (zh)
KR (1) KR102218599B1 (zh)
CN (1) CN110557944B (zh)
WO (1) WO20191939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30042316A (ko) 2020-09-10 2023-03-28 우시오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원 장치, 및 살균 탈취 장치
JP6947271B1 (ja) * 2020-09-29 2021-10-13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不活化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69931A (en) * 1997-02-10 1999-02-09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Fluorescent lamp with heat radiation sheet member
JP2002103959A (ja) * 2000-10-03 2002-04-09 Isuzu Motors Ltd 自動車用エアコンの除菌装置
CN102047379A (zh) * 2008-05-30 2011-05-04 旭硝子株式会社 荧光灯
CN102530879A (zh) * 2010-12-21 2012-07-04 株式会社东芝 臭氧发生装置
TW201314737A (zh) * 2011-09-22 2013-04-01 Orc Mfg Co Ltd 準分子燈
JP2016037416A (ja) * 2014-08-07 2016-03-22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紫外線照射式オゾン生成装置
WO2017033727A1 (ja) * 2015-08-26 2017-03-02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オゾン発生器
JP2017068944A (ja) * 2015-09-29 2017-04-06 株式会社オーク製作所 エキシマランプ装置
WO2017082380A1 (ja) * 2015-11-13 2017-05-18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脱臭方法および脱臭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52653A (ja) * 1999-08-05 2001-02-23 Toshiba Corp 紫外線発生装置
JP3078810B1 (ja) * 1999-12-27 2000-08-21 ゴールドキング株式会社 励起原子酸素発生装置
JP2005149999A (ja) * 2003-11-19 2005-06-09 Ushio Inc エキシマランプ
JP2014182916A (ja) * 2013-03-19 2014-09-29 Ushio Inc 蛍光エキシマランプおよび流体処理装置
TWI622082B (zh) * 2013-10-04 2018-04-21 Orc Manufacturing Co Ltd Excimer lamp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6428196B2 (ja) * 2014-11-25 2018-11-28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エキシマ放電ランプ装置
JP6778003B2 (ja) * 2016-03-24 2020-10-28 株式会社オーク製作所 オゾン生成装置及びオゾン処理装置
JP6694595B2 (ja) * 2016-08-02 2020-05-20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オゾン発生装置
JP6693331B2 (ja) * 2016-08-05 2020-05-13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オゾン発生器
JP6288568B2 (ja) * 2016-08-09 2018-03-07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オゾン発生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69931A (en) * 1997-02-10 1999-02-09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Fluorescent lamp with heat radiation sheet member
JP2002103959A (ja) * 2000-10-03 2002-04-09 Isuzu Motors Ltd 自動車用エアコンの除菌装置
CN102047379A (zh) * 2008-05-30 2011-05-04 旭硝子株式会社 荧光灯
CN102530879A (zh) * 2010-12-21 2012-07-04 株式会社东芝 臭氧发生装置
TW201314737A (zh) * 2011-09-22 2013-04-01 Orc Mfg Co Ltd 準分子燈
JP2016037416A (ja) * 2014-08-07 2016-03-22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紫外線照射式オゾン生成装置
WO2017033727A1 (ja) * 2015-08-26 2017-03-02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オゾン発生器
JP2017068944A (ja) * 2015-09-29 2017-04-06 株式会社オーク製作所 エキシマランプ装置
WO2017082380A1 (ja) * 2015-11-13 2017-05-18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脱臭方法および脱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339051B2 (en) 2022-05-24
WO2019193922A1 (ja) 2019-10-10
EP3613702A4 (en) 2020-05-27
CN110557944A (zh) 2019-12-10
KR20190117585A (ko) 2019-10-16
KR102218599B1 (ko) 2021-02-22
EP3613702A1 (en) 2020-02-26
US20210009416A1 (en) 2021-01-14
EP3613702B1 (en) 2021-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57944B (zh) 臭氧发生装置、空调装置及车辆
KR101901557B1 (ko) 오존 발생기
KR101816255B1 (ko) 이오나이저와 uv 램프가 일체화된 공기청정기용 모듈
EP2433658B1 (en) Air purifier
KR100903312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US7652265B2 (en) Air treatment system
US20100092346A1 (en) Photocatalyst device using porous pipe and air purification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14225618A (zh) 气体处理装置
JP6717335B2 (ja) オゾン発生装置、空気調和装置、及び、車両
US20180169287A1 (en) Air-conditioning device
WO2006000697A3 (fr) Lampe a barrieres de decharge
JP6717336B2 (ja) オゾン発生装置、空気調和装置、及び、車両
KR20080099026A (ko) 차량용 공조시스템
EP1975976A1 (en) Low-pressure mercury vapour discharge lamp for disinfecting a medium
KR20190056838A (ko) 자외선 살균 램프 및 자외선 살균 모듈
JP7386074B2 (ja) エキシマランプおよびエキシマランプの管内設置方法
JP2020512191A (ja) Uv放射を流動する媒体に照射する装置
JP7106945B2 (ja) エキシマランプ、光照射装置、及び、オゾン発生装置
JP6759983B2 (ja) 加熱用光源ユニット
KR20190056845A (ko) 자외선 살균 램프 및 자외선 살균 모듈
JP4261324B2 (ja) オゾナイザ
JP2022124566A (ja) 紫外線照射装置およびオゾン発生装置
KR101281535B1 (ko) 차량용 공조시스템의 이온발생기
KR100914417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JP2004337723A5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