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49825A - 风向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风向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49825A
CN110549825A CN201910416952.4A CN201910416952A CN110549825A CN 110549825 A CN110549825 A CN 110549825A CN 201910416952 A CN201910416952 A CN 201910416952A CN 110549825 A CN110549825 A CN 1105498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direction
wind
air
control device
blo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1695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49825B (zh
Inventor
中岛悠
木间塚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5498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498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498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498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1/3414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 B60H1/3421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using only pivoting shut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21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ventilating, air admitting or air distributing devices
    • B60H1/00835Damper doors, e.g. position control
    • B60H1/00842Damper doors, e.g. position control the system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damper doors; Air distribution between several outl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21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ventilating, air admitting or air distributing devices
    • B60H1/00871Air directing means, e.g. blades in an air outl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985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display or indicating devices, e.g. voice simul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1/3414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2001/00185Distribution of conditionned ai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2001/3471Details of actua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直观地调节风向的空调装置的风向控制装置。风向控制装置具有对手进行检测的图像传感器(401a)以及ECU(100)、对空调的送风方向进行调节的纵百页窗马达(404)和横百页窗马达(405),ECU(100)对纵百页窗马达(404)和横百页窗马达(405)进行控制,以将通过图像传感器(401a)检测到的手的方向设为送风方向。

Description

风向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调节装置(也可以称为空调装置或者简称为空调。),尤其是涉及一种对其风向进行控制的风向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空调装置中还存在搭载于车辆的车载型空调装置。通过车载型空调装置调节后的空气穿过通风通道从送风口被吹送到车室内。通风通道具备用于调节风向的百页窗、翅片。通过百页窗、翅片,对吹送的空气的方向在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上进行调节。
通常通过以手动操作与百页窗、翅片连动的操作部来进行风向的调节,但也存在使该调节操作自动化或者远程化的方案。例如,提出了如下车载型空调装置:确定车室内的各座席的乘客的配置,并根据所确定的乘客的配置进行控制以使得百页窗的方向朝向预先规定的方向(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还提出了如下空调装置:对手的位置和动作进行检测,如果是规定的动作方式,则根据该动作对风向进行调节(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743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19628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将百叶窗的方向控制为朝向预先规定的方向,因而无法将风向调节为朝向所希望的方向。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虽然能够调节风向,但是需要在规定的位置使手进行动作,难以避免操作的复杂性,并且也难以进行细微的调节。进一步地,为了进行风向的调节,需要在确定当前的风向的基础上进行调节,但是由于空气是看不见的,因此也难以确定风向。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例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直观的操作远程地进行符合意图的调节的风向控制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空调装置具有以下构成。即,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侧面,提供一种风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向控制装置具有:
检测机构,其对手进行检测;
风向调节机构,其对空调的送风方向进行调节;以及
控制机构,其对所述风向调节机构进行控制以将通过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出的手的方向设为所述送风方向。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以直观的操作远程地进行调节的风向控制装置。
附图说明
附图包含于说明书中且构成其一部分,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与其记述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车室内的仪表盘的主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吹送单元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吹送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4A是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控制部的框图。
图4B是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控制部的框图。
图5是表示吹送单元的控制步骤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来自吹送单元的送风方向的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中的空调装置、尤其是车载型空调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将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定义如下。X方向是在吹送单元的内部形成的通风通道的延伸方向(通风方向)。+X方向是在通风通道的下游侧形成的送风口的开口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是相互正交的方向,且分别与X方向正交。若列举一个例子,在通风通道的与X方向正交的剖面形状为长方形的情况下,长边方向为Y方向,短边方向为Z方向。另外,若以与车辆的关系列举一个例子,则X方向为车辆的前后方向,+X方向为从车辆的前方朝向后方的方向。Y方向是车辆的左右(宽度)方向,+Y方向是朝向车辆的前方从右向左的方向。Z方向是车辆的上下方向,+Z方向是从车辆的下方朝向上方的方向。以下,左右以及前后表示朝向车辆的前方的情况下的方向。但是,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并不限于上述各例。
图1是车室1内的仪表盘2的主视图。图2是实施方式的吹送单元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在仪表盘2上,在左右各个端部设置有吹送单元10a、10b,在中央附近,左右并列地分别设置有吹送单元10c、10d。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全部的吹送单元具有相同的构造,因此通称为吹送单元10。另外,虽未图示,但也可以在后席设置吹送单元。进一步地,在各吹送单元10中,在送风口附近,例如在送风口的下部设置有未图示的图像传感器。针对每个吹送单元而设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传感器,并根据该图像传感器所获取到的图像来检测特定的图案,将与图像传感器形成为组的吹送单元作为操作对象。在此,优选地,将吹送单元10a、10b的图像传感器的视场角设定为例如即使拍摄到就座的乘客,也不与吹送单元10c、10d的图像传感器所形成的图像重叠。另一方面,由于吹送单元10c、10d设置于彼此靠近的位置,因此图像传感器所形成的图像可以重叠。另外,在送风口附近设置有显示灯,在风向等的自动调节时点亮并向乘客通知正在自动调节对应的吹送单元10的情况。
为了理解吹送单元10的内部构造,图2以透视的方式示出了壳体20的+Y方向的端面。如图2所示,车辆具备空调装置3。空调装置3对车室内的空气的温度、湿度等进行调节。在空调装置3上经由导管5而连结有吹送单元10。被空调装置3调节后的空气从吹送单元10向车室内吹送。
●吹送单元的构成
图3是实施方式的吹送单元10的分解立体图。如图3所示,吹送单元10具备壳体20、能够对送风风量进行调节的遮挡阀25、用于调节风向的横向分量的百页窗30以及用于调节风向的纵向分量的偏转翅片40。构成吹送单元10的各构件由树脂材料、金属材料等形成。壳体20具备第一壳体21、第二壳体22以及连杆支承部24m、24n。壳体20在Z方向上分为两个。第一壳体21配置在+Z方向上,第二壳体22配置在-Z方向上。连杆支承部24m、24n夹持于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之间。连杆支承部24m、24n分别配置于Y方向上的两个端部。
壳体20经由导管5与车辆的空调装置3连接(参照图2)。在壳体20的内部,形成有用于使来自导管5的空气朝向送风口流动的通风通道。穿过通风通道的空气因穿过翅片40而向翅片40所朝向的方向偏转,与设置在壳体20的送风口附近的倾斜部接触并进一步沿着该倾斜部的倾斜而改变方向。由此,例如只要使翅片40沿着送风方向朝向下方,就能从送风口朝向上方吹送空气,只要使翅片40沿着送风方向朝向上方,就能从送风口朝向下方吹送空气。另外,在送风口设置有使空气的流动沿横向偏转的百页窗30,被吹送的空气的方向变为百页窗30所朝向的方向。由此,朝向由翅片40和百页窗30引导的方向送风。另外,能够通过遮挡阀25对来自导管5的空气的流动进行限制或者遮挡。
在此,对控制遮挡阀25、百页窗30、翅片40的机构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遮挡阀25形成为以Y方向为长边方向的长方形的平板状。遮挡阀25以能够转动的状态支承在壳体20上。在遮挡阀25的-Y方向的端部的轴25p上,依次连结有第一连杆构件27以及带轮26。第二连杆构件28以能够转动的状态支承在连杆支承部24m上。若使第二连杆构件28的+X方向上的端部朝向Z方向移动,则能够滑动地插入于在-X方向的端部设置的长圆形的孔中的连杆构件27的+X方向的端部以轴为中心进行转动。由此,轴25p固定在连杆构件27的-X方向的端部上的遮挡阀25在壳体20的内部进行转动。
进一步地,也可通过阀开闭马达403(参照图4B)并经由未图示的带而使安装在轴25p上的带轮26转动而使遮挡阀25在壳体20的内部转动。因而,无论是通过手动来操作连杆构件28(将其称为手动调节),还是通过阀开闭马达403来进行操作(将其称为自动调节),均能够使遮挡阀25开闭,或者对开度进行调节、对风量进行调节。在此,例如,若不将带轮26和轴25p完全固定而是经由当超过一定的扭矩时则发生滑动的离合器等扭矩限制器进行安装,则能够不会给阀开闭马达403施加额外的负荷地兼顾手动调节和自动调节。
百页窗30具备多个叶片板32、连结构件35和拨盘38。叶片板32形成为近似四边形的板状。多个叶片板32沿Y方向并列地平行配置。在叶片板32的Z方向的两个端部竖立设置有转动销32p。转动销32p插入于壳体20的孔32h中。由此,叶片板32以能够转动的状态支承于壳体20。在叶片板32的+Z方向的端部且在从转动销32p离开的位置竖立设置有连结销34。例如,转动销32p配置于+X方向的端部,连结销34从转动销32p离开而配置于-X方向的端部。连结构件35具备多个孔。在连结构件35的多个孔中,分别插入有多个叶片板32的连结销34。在Y方向的中央部配置的中央叶片板32C的-Z方向的端部竖立设置有中央转动销30p。拨盘38与中央叶片板32C的中央转动销30p连结。若使拨盘38转动,则中央叶片板32C转动。与该转动连动地,通过连结构件35连结的多个叶片板32转动。通过使叶片板32转动,百页窗30使从吹送口吹送的风的Y方向上的风向发生改变。
进一步地,在图3中,在左端的叶片板32的下侧的转动销32p上安装有带轮39。也可通过利用百页窗马达404(参照图4B)并经由未图示的带使带轮39转动而使百页窗30转动。因而,无论是通过手动来操作拨盘38(将其称为手动调节),还是通过百页窗马达404进行操作(将其称为自动调节),均能够对百页窗30的方向进行调节。在此,例如,若不将带轮39和轴32p完全固定而是经由当超过一定的扭矩时则发生滑动的离合器等扭矩限制器进行安装,则能够不会给百页窗马达404施加额外的负荷地并且不会改变百页窗马达404的转子的相位地兼顾手动调节和自动调节。由此,例如,当通过自动调节进行调节后的风向不是所希望的方向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手动调节对该方向进行校正。一旦通过手动进行了校正,能够通过之后的自动调节将送风方向控制为所希望的方向。
翅片40具备多个叶片板。在本例中,翅片40的各叶片板包括沿Z方向(第一方向)并列配置的三枚叶片板。各叶片板形成为以Y方向为长度方向的长方形的平板状。在翅片40的端板的Y方向的外侧面竖立设置有转动销40p。转动销40p插入于壳体20的孔40h中。由此,翅片40以能够转动的状态支承在壳体20上。在翅片40的+Y方向的转动销40p上,依次连结有第三连杆构件47和第四连杆构件48以及带轮49。第四连杆构件48以能够转动的状态支承在连杆支承部24n上。若使第四连杆构件48的+X方向上的端部向Z方向移动,则翅片40在壳体20的内部转动。翅片40通过转动而使从吹送口吹送的风的X方向上的风向发生改变。
进一步地,也可通过翅片马达405(参照图4B)并经由未图示的带使在轴40p上安装的带轮49转动而使翅片40在壳体20的内部转动。因而,无论是通过手动来操作第四连杆构件48(将其称为手动调节),还是通过翅片马达405进行操作(将其称为自动调节),均能够对翅片40的方向进行调节。在此,例如,若不将带轮49和轴40p完全固定而是经由当超过一定的扭矩时则发生滑动的离合器等扭矩限制器进行安装,则能够不会给翅片马达405施加额外的负荷地并且不会改变翅片马达405的转子的相位地兼顾手动调节和自动调节。由此,例如,当通过自动调节进行调节后的风向不是所希望的方向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手动调节对该方向进行校正。一旦通过手动进行了校正,能够通过之后的自动调节将送风方向控制为所希望的方向。
●吹送单元的控制
图4A、图4B表示空调装置的控制构成。例如通过与温度、风向、风量有关的控制来进行空调的控制,在此尤其是着眼于风向的控制。因此,虽然是空调装置的一部分,但有时也将与风向的控制有关的部分称为风向控制装置。
图4A表示作为对空调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部的ECU100以及作为其控制对象的吹送单元10。ECU100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如图4A所示,在本例中,对设置于仪表盘2的吹送单元10a~10d进行控制。各吹送单元10具有相同的控制构成,将该控制构成示于图4B。在图4B中,吹送单元10具有例如摄像机等图像传感器401a、显示灯402、阀开闭马达403、百页窗马达404以及翅片马达405。此外,图像传感器401b是用于与图像传感器401a一起构成立体摄像机的任选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不具备该图像传感器401b。通过ECU100对上述各构成要素进行控制。在此,各马达例如设为脉冲马达,但也可以使用在转子轴上装入有旋转编码器的直流马达等其他马达。另外,图像传感器401既可以是可见光摄像机,也可以是红外线图像传感器。作为红外线图像传感器,可以是红外线摄像机,只要能够得到所需的分辨率,还可以使用红外线阵列传感器。当然,这些是一个例子,也可以使用其他马达、传感器。
图5表示以图4A、图4B的构成而由ECU100执行的控制步骤。例如通过执行存储在内置于ECU100的存储器等中的程序来实现该步骤。图5的步骤是用于一个吹送单元10的步骤,所使用的图像传感器401a是与控制对象的吹送单元10形成为组的图像传感器。针对全部的吹送单元10执行图5的步骤。因此,可以为了多个吹送单元10而并列地执行图5的步骤。但是,根据吹送单元10的位置的不同,存在所识别的特定图案不同的情况。这是因为在吹送单元10c、10d中,由各个图像传感器401a获取的图像有可能相互重叠而需要指定将哪个吹送单元10设为操作对象。在本例中,通过改变特定图案来指定操作对象。
首先,ECU100获取由图像传感器401检测到的传感器图像,并从传感器图像中识别特定图案(步骤S501)。在本例中,特定图案可以是张开的手掌的形状。另外,还对该手是右手还是左手进行识别。右手和左手的识别例如可以以处于手掌侧朝向图像传感器401a的状态为前提来进行。即,在步骤S501中,根据传感器图像来识别左手和右手分别张开并朝向车辆前方的形状。此外,所识别的图案是右手还是左手根据吹送单元而有所不同。例如,如果是中央左侧的吹送单元10c,则识别对象为右手,如果是中央右侧的吹送单元10d,则识别对象为左手。另外,如果是端部的吹送单元10a、10b,将右手和左手的双方识别为特定图案,只要能够识别出任一者即可。因此,本例的图像传感器401需要具有能够区别右手和左手的程度的分辨率。此外,在一帧图像(也简称为帧)内识别到多个特定图案的情况下,从其中适当选择一个图案即可。例如,可以选择距帧的中心最近的图案等。另外,在依次对图案进行识别的情况下,可以在最初识别到特定图案的时刻视为识别成功并进入下一个步骤。
如果成功识别到特定图案(步骤S503-是),则点亮显示灯402(步骤S505)。然后,根据识别到的特定图案的位置确定目标方向(步骤S507)。在本例中,将特定图案的方向直接设为目标方向。图6表示传感器图像与方向的关系的一个例子。图像传感器401具有固定的焦点距离,并获取固定的视场角的帧601。在该帧中识别张开的手,例如将识别到的手的中指根部确定为特定图案的位置P。将帧601内的该位置设为(Yp,Zp)。在此,以Y轴表示帧的宽度方向,以Z轴表示高度方向。在图像传感器401设置为从车辆的前方朝向后方的情况下,Y轴表示车宽方向,Z轴表示高度方向,与上述轴正交的X轴表示前后方向。此时,可以根据坐标值Yp来决定以连接图像传感器401和帧601的中央的X轴为基准的方位角α。另外,同样地以X轴为基准,可以根据坐标值Zp来决定仰角β。可以将该方位角和仰角的组合(α,β)决定为特定图案的方向。因而,在本例中,将方位角和仰角的组合(α,β)直接设为目标方向。
接下来,确定所保存的当前的送风方向(即,上一次决定的目标方向)与在步骤S507中确定的目标方向之间的差值(步骤S509)。作为当前的送风方向的初始值,例如可以使用(0,0)。
然后,进行控制以与步骤S509中确定的差值相当的量对百页窗马达404和翅片马达405进行驱动(步骤S511)。通过百页窗马达404对方位角的差值进行调节,并通过翅片马达405对仰角的差值进行调节。所调节的风向的量与马达的驱动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预先测定。百页窗30、翅片40的方向并不一定直接成为风向,因此针对方位角以及仰角分别预先测定并保存用于改变风向的各个马达的驱动量。然后,将求得的方位角以及仰角各自的差值映射到各马达的驱动量中,从而决定马达的驱动量。然后,进行控制,以所决定的驱动量来驱动马达。最后,将在步骤S507中确定的目标方向存储为上一次的目标方向(步骤S513)。
通过以上步骤,结束一次的控制。在步骤S515中以规定时间进行待机,之后从步骤S501起反复执行。关于该规定时间,例如,如果图像传感器401的帧率非常高的话,那么可以设定为以一定的比率跳帧,如果帧率不太高的话,那么可以设为直至获取到连续的下一帧为止的时间。
另一方面,在步骤S503中未能从处理对象的帧中识别出特定图案的情况下(S503-否),熄灭显示灯402(步骤S517)。此外,显示灯402设为在重复进行点亮的情况下保持点亮的状态不变,并且在重复进行熄灭的情况下保持熄灭的状态不变。由此,若变得不能识别特定图案,则熄灭显示灯,由此能够向乘客通知自动调节结束。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特定的图案例如使传感器识别张开的手,并对风向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以朝向手的方向进行送风。因此,调节操作直观,能够防止弄错操作方法或者不理解操作方法。另外,通过将手的方向设为送风方向,能够简单地指定所希望的方向。另外,通过在风向的调节过程中将灯点亮,能够向操作者通知正处于调节操作中的情况。
[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还具备图像传感器401b,具有将图像传感器立体化的构成。通过将图像传感器立体化,不仅能够从帧中识别出特定图案,还能够根据由各个图像传感器识别到的特定图案的视差以及图像传感器401a、401b之间的距离(将其称为基底长度)确定被识别为特定图案的对象物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由此,能够将对象物的三维位置、从图像传感器401到对象物为止的距离用作用于控制风向控制装置的参数。进一步地,即便图像传感器401与吹送单元10之间隔开有距离,也能够决定以吹送单元10为基准的目标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实施方式1共通的部分省略说明。另外,说明中的坐标系是依据图6的坐标系。
例如将相对于沿车宽方向(即图6中的Y方向)离开基底长度L地配置的图像传感器401a的特定图案的方向(将其称为对象方向)的方位角设为α1,将相对于图像传感器401b的对象方向的方位角设为α2。上述传感器不存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差异,因此仰角均为β(虽然根据距离的不同而存在微小差异,但是可以认为与方位角的差异相比在实际使用上该差异足够小,因此在此忽略不计)。在该前提下,例如,将从图像传感器401a到与特定图案对应的对象(将其称为特定对象)P为止的距离Lp在X轴上进行投影而得到的长度设为Xp,并将在Y轴上进行投影而得到的长度设为Yp。上述值的关系如下式所示。
tan(α1)=Yp/Xp
tan(α2)=(L+Yp)/Xp
因而,
tan(α2)-tan(α1)=L/Xp
Xp=L/(tan(α2)-tan(α1))
Yp=tan(α1)·Xp
=L·tan(α1)/(tan(α2)-tan(α1))
另外,使Lp在Z轴上进行投影而得到的距离Zp处于如下关系:tan(β)=Zp/Xp。因而,
Zp=Xp·tan(β)
=L·tan(β)/(tan(α2)-tan(α1))
这样得到的(Xp,Yp,Zp)成为特定对象P的坐标。
通过将以该图像传感器401a为基准的坐标(Xp,Yp,Zp)转换为例如以吹送单元10为原点的坐标系并采用与上述式相反的步骤,从而能够决定从吹送单元10朝向特定对象P的目标方向、即方位角和仰角。因而,例如,针对中央的吹送单元10c、10d,即便仅有图像传感器401a和401b的组合这一组图像传感器,也能够通过该一组图像传感器来决定从吹送单元10c、10d各自起的特定对象P的目标方向。
进一步地,通过在各吹送单元10中配备图像传感器401a、401b而能够确定从吹送单元10到特定对象(在本例中为手)的距离,因此还能够进行以该距离为参数的吹送单元10的操作。例如,可以将手靠近吹送单元10的操作设为遮挡阀的关闭操作,并将手从吹送单元10离开的操作设为遮挡阀25的打开操作。在该情况下,在图5的步骤S507中,ECU100除了确定特定图案的位置之外,在从传感器图像中识别到特定图案时,还确定该特定图案的距离。进一步地,在步骤S509中,除了计算方向的差值之外,还计算上一次确定的距离和这次确定的距离之间的差值,并对计算出的距离的差值进行累计。在步骤S511中,除了百页窗马达以及翅片马达的驱动之外,如果累计的距离的差值超过规定的阈值,则对阀开闭马达403进行控制而进行遮挡阀25的开闭。在本例中,遮挡阀25的全开状态与全闭状态之间的角度差为90度,因此例如将其四等分,将22.5度设为调节的单位。ECU100以如下方式对阀开闭马达403进行控制,例如,若特定对象的距离靠近10cm,则使遮挡阀25向关闭22.5度的方向旋转,反之,若特定对象的距离远离10cm,则使遮挡阀25向打开22.5度的方向旋转。进一步地,在步骤S517中,除了熄灭显示灯之外,将累计的距离的差值复位为0。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图像传感器立体化,不仅能够确定目标图案的方向,还能够确定对应的对象的三维坐标,并且能够确定从车辆室内的任意场所至识别到的对象的距离。而且,还能够以该距离为参数例如针对遮挡阀等对送风控制装置进一步进行操作。
由此,能够直观地对空调装置进行操作。另外,例如在自动驾驶车辆中,在以手离开方向盘(hand off)的状态乘车时,即使是驾驶员也能够采取相对自由的乘车姿态,还能够就座于从方向盘离开的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若仪表盘上具有操作部,则每次进行操作时都必须改变姿态。但是,在上述两个实施方式中,仅通过使手掌朝向图像传感器并向所希望的位置移动,就能够调节风向。
另外,虽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各吹送单元10上设置有图像传感器401a,但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只要能够确定操作对象的吹送单元,图像传感器也可以为一组。例如,作为特定图案,代替张开的手而利用伸出规定量的手指的状态的手。而且,若设为通过该伸出的手指的根数来指定操作对象的吹送单元,则能够通过一组立体摄像机对多个吹送单元进行操作。例如,在识别到立起两根手指的图案(通过食指和中指形成“V”的图案)时,将预先与该图案建立了关联的吹送单元作为操作对象,并如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那样进行控制。如此一来,即便利用分辨率较高的昂贵的图像传感器,也能够通过一组图像传感器对多个吹送单元进行控制,从而能够抑制图像传感器的数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到手为止的距离对风量进行了调节,但也可以构成为例如对空调的吹送风扇的旋转强弱进行调节、对温度进行调节等、对其他设定进行调节。
此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还包括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对上述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后的内容。即,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不过是一个例子,可以适当进行变更。
●实施方式的总结
将以上所说明的本实施方式总结如下。
(1)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本发明是一种风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向控制装置具有:
检测机构(例如图像传感器401),其对手进行检测;
风向调节机构(例如百页窗马达404、百页窗30、翅片马达405、翅片40),其对空调的送风方向进行调节;以及
控制机构(例如ECU100),其对所述风向调节机构进行控制以将通过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出的手的方向设为所述送风方向。
根据该构成,能够以直观的操作远程地符合意图地对空调装置所形成的送风方向进行调节。
(2)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本发明在(1)所述的风向控制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向控制装置还具有照明机构(例如显示灯402),
在由所述风向调节机构对所述送风方向进行调节的过程中,所述控制机构使所述照明机构点亮。
根据该构成,能够通过视觉的方式向操作者通知正处于调节过程中的情况。
(3)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本发明在(1)或(2)所述的风向控制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向调节机构对车辆室内的来自设置于车宽方向上的中央部的两个送风口(例如吹送单元10c、10d)的送风方向分别进行调节,
针对所述两个送风口中的一方的送风口,在通过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到右手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机构对所述风向调节机构进行控制来调节送风方向,针对另一方的送风口,在通过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到左手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机构对所述风向调节机构进行控制来调节送风方向。
根据该构成,即使在彼此靠近的位置设置有风向调节机构,也能够选择性地进行操作。
(4)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式,本发明在(3)所述的风向控制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送风口沿所述车宽方向并列设置,
针对所述两个送风口中的、朝向所述车辆的前方而位于左侧的送风口,在通过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到右手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机构对所述风向调节机构进行控制来调节送风方向,针对朝向所述车辆的前方而位于右侧的送风口,在通过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到左手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机构对所述风向调节机构进行控制来调节送风方向。
根据该构成,能够通过靠近送风口的手对风向进行操作,因此提高了操作性。
(5)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式,本发明在(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风向控制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向调节机构对车辆室内的来自设置于车宽方向上的两个端部的两个送风口(例如吹送单元10a、10b)的送风方向分别进行调节,
针对设置于所述车宽方向上的两个端部的两个送风口中的任一个送风口,在通过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到左右手中的任一只手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机构对所述风向调节机构进行控制来调节送风方向。
根据该构成,对于两个端部的送风口可以使用任一只手进行操作,因此能够提高操作性。
(6)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式,本发明在(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风向控制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向控制装置还具有用于通过手动来调节所述送风方向的手动调节机构(例如连杆构件28、48)。
根据该构成,在自动调节的基础上,还能够进行手动调节,从而提高了操作性。
(7)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式,本发明在(6)所述的风向控制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动调节机构对通过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到的手的方向与通过所述风向调节机构调节后的风向之间的偏差进行调节。
根据该构成,能够通过进行手动调节对自动调节的误差进行校正。
(8)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式,本发明在(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风向控制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机构(图像传感器401a、401b)进一步对到手为止的距离进行检测,
所述控制机构基于通过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到的手的方向和距离来确定所述手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并对所述风向调节机构进行控制以将该位置的方向设为所述送风方向。
根据该构成,即使风向调节机构和检测机构分离,也能够对风向进行调节。
(9)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式,本发明在(8)所述的风向控制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向控制装置还具有对所述空调的风量进行调节的风量调节机构(阀开闭马达403、遮挡阀25),
所述控制机构对所述风量调节机构进行控制,以实现与所述风向调节机构的位置和通过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到的手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之间的距离相应的风量。
根据该构成,还能够对风量直观地进行调节。
本发明并不受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及范围地进行各种变更及变形。因此,为了公开本发明的范围,提出了各项权利要求。

Claims (9)

1.一种风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向控制装置具有:
检测机构,其对手进行检测;
风向调节机构,其对空调的送风方向进行调节;以及
控制机构,其对所述风向调节机构进行控制以将通过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出的手的方向设为所述送风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向控制装置还具有照明机构,
在由所述风向调节机构对所述送风方向进行调节的过程中,所述控制机构使所述照明机构点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向调节机构对车辆室内的来自设置于车宽方向上的中央部的两个送风口的送风方向分别进行调节,
针对所述两个送风口中的一方的送风口,在通过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到右手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机构对所述风向调节机构进行控制来调节送风方向,针对另一方的送风口,在通过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到左手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机构对所述风向调节机构进行控制来调节送风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送风口沿所述车宽方向并列设置,
针对所述两个送风口中的、朝向所述车辆的前方而位于左侧的送风口,在通过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到右手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机构对所述风向调节机构进行控制来调节送风方向,针对朝向所述车辆的前方而位于右侧的送风口,在通过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到左手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机构对所述风向调节机构进行控制来调节送风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向调节机构对车辆室内的来自设置于车宽方向上的两个端部的两个送风口的送风方向分别进行调节,
针对设置于所述车宽方向上的两个端部的两个送风口中的任一个送风口,在通过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到左右手中的任一只手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机构对所述风向调节机构进行控制来调节送风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向控制装置还具有用于通过手动来调节所述送风方向的手动调节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动调节机构对通过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到的手的方向与通过所述风向调节机构调节后的风向之间的偏差进行调节。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风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机构进一步对到手为止的距离进行检测,
所述控制机构基于通过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到的手的方向和距离来确定所述手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并对所述风向调节机构进行控制以将该位置的方向设为所述送风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向控制装置还具有对所述空调的风量进行调节的风量调节机构,
所述控制机构对所述风量调节机构进行控制,以实现与所述风向调节机构的位置和通过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到的手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之间的距离相应的风量。
CN201910416952.4A 2018-05-30 2019-05-20 风向控制装置 Active CN1105498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03657A JP7038604B2 (ja) 2018-05-30 2018-05-30 風向制御装置
JP2018-103657 2018-05-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49825A true CN110549825A (zh) 2019-12-10
CN110549825B CN110549825B (zh) 2023-03-24

Family

ID=68695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16952.4A Active CN110549825B (zh) 2018-05-30 2019-05-20 风向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220159B2 (zh)
JP (1) JP7038604B2 (zh)
CN (1) CN1105498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19962B2 (en) * 2019-10-16 2022-05-03 Deere & Company Vehicle and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ir movement with a fan of a vehicle
DE102020131095A1 (de) * 2020-11-24 2022-05-25 Novares Löhne GmbH Lüftungseinrichtung
US11912108B2 (en) * 2020-12-11 2024-02-2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air vent system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40497A (ja) * 1992-02-28 1993-09-17 Nippondenso Co Ltd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H0849899A (ja) * 1994-08-04 1996-02-20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工場空調システム
JPH11342733A (ja) * 1998-06-04 1999-12-14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1287540A (ja) * 2000-04-06 2001-10-16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の吹出グリル構造
JP2002046455A (ja) * 2000-07-31 2002-02-12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7018288B2 (en) * 2003-08-06 2006-03-28 Toyoda Gosei Co., Ltd. Register for air conditioning
JP2007230325A (ja) * 2006-02-28 2007-09-13 Toyoda Gosei Co Ltd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1493246A (zh) * 2008-01-25 2009-07-29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机及其动作方法
US20090318069A1 (en) * 2008-06-20 2009-12-24 Nissan Technical Center North America, Inc. Contact-free vehicle air vent
JP2012096723A (ja) * 2010-11-04 2012-05-24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8210913B2 (en) * 2006-04-05 2012-07-03 C.R.F. Societa Consortile Per Azioni Air-distribution system, with contactless activation of air outlets
CN105740813A (zh) * 2016-01-28 2016-07-06 大连楼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车内图像扫描人脸识别的空调自启动报警方法
JP2016196287A (ja) * 2015-04-02 2016-11-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設定装置
JP2017121894A (ja) * 2016-01-08 2017-07-1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制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77108B2 (ja) * 2010-01-22 2014-08-20 豊和化成株式会社 レジスタ
US8886399B2 (en) * 2013-03-15 2014-11-11 Honda Motor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vehicle user interface based on gesture angle
US10449828B2 (en) * 2014-05-15 2019-10-22 ValTec, LLC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into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a vehicle
TW201636234A (zh) * 2015-04-14 2016-10-16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車輛控制系統及其操作方法
JP2017007431A (ja) 2015-06-18 2017-01-1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40497A (ja) * 1992-02-28 1993-09-17 Nippondenso Co Ltd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H0849899A (ja) * 1994-08-04 1996-02-20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工場空調システム
JPH11342733A (ja) * 1998-06-04 1999-12-14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1287540A (ja) * 2000-04-06 2001-10-16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の吹出グリル構造
JP2002046455A (ja) * 2000-07-31 2002-02-12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7018288B2 (en) * 2003-08-06 2006-03-28 Toyoda Gosei Co., Ltd. Register for air conditioning
JP2007230325A (ja) * 2006-02-28 2007-09-13 Toyoda Gosei Co Ltd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8210913B2 (en) * 2006-04-05 2012-07-03 C.R.F. Societa Consortile Per Azioni Air-distribution system, with contactless activation of air outlets
CN101493246A (zh) * 2008-01-25 2009-07-29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机及其动作方法
US20090318069A1 (en) * 2008-06-20 2009-12-24 Nissan Technical Center North America, Inc. Contact-free vehicle air vent
JP2012096723A (ja) * 2010-11-04 2012-05-24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6196287A (ja) * 2015-04-02 2016-11-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設定装置
JP2017121894A (ja) * 2016-01-08 2017-07-1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制御装置
CN105740813A (zh) * 2016-01-28 2016-07-06 大连楼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车内图像扫描人脸识别的空调自启动报警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38604B2 (ja) 2022-03-18
JP2019206308A (ja) 2019-12-05
CN110549825B (zh) 2023-03-24
US20190366801A1 (en) 2019-12-05
US11220159B2 (en) 2022-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49825B (zh) 风向控制装置
CN105437906B (zh) 具有红外瞄准的定向气候控制系统
US10538147B2 (en) Vehicle air condition display device
US20170361683A1 (en) Motorized duct outlet for hvac system
JP7072626B2 (ja) 通気孔制御を備えたインフォテインメントシステム
JP4655865B2 (ja) 車両用シート空調装置および車両用シート
BR102015028980A2 (pt) sistema de controle de climatização inteligente para um veículo a motor
US8403734B2 (en) Vent control system
CN110682766A (zh) 可调节通风口
JP2008265675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3928606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4349065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7121894A (ja) 制御装置
JP2000335235A (ja) 自動車用レジスタの奥側風向調節機構
JPS62134317A (ja) 空調装置のル−バ−操作装置
JP7115044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7178201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7136878A (ja) 空調システム
JP4862441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5563433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12297763B (zh) 空调装置
JP2022012733A (ja) 風向調整装置
KR20160041556A (ko) 풍향 조절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차량용 공조 시스템
JP2598086B2 (ja) 車両用スイングルーバー
CN115667811A (zh) 环境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