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67811A - 环境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环境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67811A
CN115667811A CN202080100921.9A CN202080100921A CN115667811A CN 115667811 A CN115667811 A CN 115667811A CN 202080100921 A CN202080100921 A CN 202080100921A CN 115667811 A CN115667811 A CN 1156678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man body
air conditioner
air
main body
conditioner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10092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服卷茉莉花
折户真理
伏江辽
久野昂平
峯泽聪司
古桥拓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6678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678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F24F2120/12Position of occupa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环境控制系统具有:空调装置主体(1),其具有多个吹出口(20);人体检测部,其检测人体;以及系统控制部,其对空调装置主体(1)进行控制。在从由人体检测部检测到的人体到空调装置主体(1)的距离为第1距离的情况下,系统控制部执行第1控制,在从由人体检测部检测到的人体到空调装置主体(1)的距离为比第1距离大的第2距离的情况下,系统控制部执行第2控制。在执行第1控制时,空调装置主体(1)从1个吹出口(20)朝向由人体检测部检测到的人体吹出空气,在执行第2控制时,空调装置主体(1)从至少2个吹出口(20)朝向由人体检测部检测到的人体吹出空气。

Description

环境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环境控制系统。专利文献1记载的环境控制系统通过风扇或空调装置这种形成气流的环境形成装置向作业者吹风,由此提高作业者的作业效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71840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在作业者远离形成气流的环境形成装置的情况下,很难向该作业者吹充分强度的风。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在作业者远离环境形成装置的情况下,无法充分得到提高作业效率的效果。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更加可靠地发挥提高作业者的作业效率的效果的环境控制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环境控制系统具有:第1空调装置主体,其具有多个吹出口;人体检测部,其检测人体;以及系统控制部,其对第1空调装置主体进行控制。在从由人体检测部检测到的人体到第1空调装置主体的距离为第1距离的情况下,系统控制部执行第1控制,在从由人体检测部检测到的人体到第1空调装置主体的距离为比第1距离大的第2距离的情况下,系统控制部执行第2控制。在执行第1控制时,第1空调装置主体从1个吹出口朝向由人体检测部检测到的人体吹出空气,在执行第2控制时,第1空调装置主体从至少2个吹出口朝向由人体检测部检测到的人体吹出空气。
此外,本发明的环境控制系统具有:第1空调装置主体,其具有多个吹出口和向该多个吹出口输送气流的1个送风机;人体检测部,其检测人体;以及系统控制部,其对第1空调装置主体进行控制。在从由人体检测部检测到的人体到第1空调装置主体的距离为第1距离的情况下,系统控制部执行第1控制,在从由人体检测部检测到的人体到第1空调装置主体的距离为比第1距离大的第2距离的情况下,系统控制部执行第2控制。在执行第1控制时,第1空调装置主体以第1风速朝向由人体检测部检测到的人体吹出空气,在执行第2控制时,关闭至少1个吹出口,以比第1风速大的第2风速朝向由人体检测部检测到的人体吹出空气。
此外,本发明的环境控制系统具有:第1空调装置主体;第2空调装置主体;人体检测部,其检测人体;以及系统控制部,其对第1空调装置主体和第2空调装置主体进行控制。在从由人体检测部检测到的人体到第1空调装置主体的距离为第1距离的情况下,系统控制部执行第1控制,在从由人体检测部检测到的人体到第1空调装置主体的距离为比第1距离大的第2距离的情况下,系统控制部执行第2控制。在执行第1控制时,第1空调装置主体朝向由人体检测部检测到的人体吹出空气,在执行第2控制时,第1空调装置主体和第2空调装置主体朝向由人体检测部检测到的人体吹出空气。
此外,本发明的环境控制系统具有:第1空调装置主体,其能够向第1区域吹出空气;第2空调装置主体,其能够向与第1区域不同的第2区域吹出空气;人体检测部,其检测存在于第1区域和第2区域中的人体;以及系统控制部,其根据人体检测部检测到的第1区域内的人体的数量和第2区域内的人体的数量,对第1空调装置主体和第2空调装置主体进行控制。在第1区域内的人体的数量为基准值以上且第2区域内的人体的数量小于基准值的情况下,系统控制部使第1空调装置主体和第2空调装置主体朝向第1区域内的人体吹出空气。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环境控制,能够更加可靠地发挥提高作业者的作业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构成实施方式1的环境控制系统的空调装置具有的空调装置主体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主体具有的百叶板的内部构造的图。
图3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主体的结构的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环境控制系统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5是示出实现本发明的系统控制部的功能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6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主体的第1动作的图。
图7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主体的第2动作的图。
图8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环境控制系统的第1变形例的图。
图9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环境控制系统的第2变形例的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环境控制系统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11是说明实施方式2的环境控制系统的动作的图。
图12是说明实施方式3的环境控制系统的动作的图。
图13是说明实施方式4的环境控制系统的动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各图中的相同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或相当的部分。此外,在本发明中,重复的说明适当简化或省略。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以下的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中,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包含以下的各实施方式公开的结构的各种变形和组合。
实施方式1
本实施方式的环境控制系统对对象范围内的利用者进行送风,由此抑制该利用者的作业效率降低或者提高作业效率。本实施方式的环境控制系统具有能够执行针对对象范围内的送风的空调装置。另外,本发明的环境控制系统可以由空调装置单体构成,也可以由空调装置和与该空调协作的外部设备构成。
图1是构成实施方式1的环境控制系统的空调装置具有的空调装置主体1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主体1具有的百叶板的内部构造的图。图2示出图1中用虚线包围的A部分的内部构造。此外,图3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主体1的结构的图。图3的(a)是概略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主体1的结构的俯视图。图3的(b)是概略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主体1的结构的侧视图。
空调装置主体1是有时还被称作“室内机”的设备。空调装置主体1例如设置于形成作为对象范围的空间的房间的天花板面。空调装置主体1相当于本发明的环境控制系统具有的第1空调装置主体。
空调装置主体1能够执行包含吹出冷风的制冷运转、吹出热风的制热运转和吹出常温的风的送风运转在内的空调运转。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主体1能够执行朝向利用者吹出风的作业效率提高动作。
空调装置主体1具有壳体30。空调装置主体1的壳体30形成为长方体形的箱状。在空调装置主体1的壳体30的下部设置有矩形的下面面板31。在下面面板31形成有吸入口5。吸入口5是用于从外部向壳体30的内部取入空气的开口。作为一例,吸入口5配置于下面面板31的中央。
在下面面板31形成有吹出口20。吹出口20是用于从壳体30的内部向外部吹出空气的开口。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在下面面板31形成有4个吹出口20。4个吹出口20分别沿着下面面板31的各边设置。本实施方式的环境控制系统具有形成有多个吹出口20的空调装置主体1。
在空调装置主体1经由供制冷剂流动的配管连接有室外机。在本发明中省略该配管和室外机的图示。
在壳体30的内部形成有从吸入口5通向吹出口20的风路。在从吸入口5通向吹出口20的风路内设置有热交换器21。热交换器21通过在风路中流动的空气与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对该空气进行加热或冷却。通过热交换器21对空气进行加热还是冷却依赖于空调装置执行的空调运转的种类。热交换器21通过对空气进行加热或冷却,调节该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等,生成调节空气。具体而言,在制热运转时,热交换器21对空气进行加热。在制冷运转时,热交换器21对空气进行冷却。此外,在送风运转时,通过热交换器21后的空气作为常温的调节空气来生成。
此外,空调装置主体1具有用于从吹出口20吹出空气的送风机22。送风机22设置于从吸入口5通向吹出口20的风路内。送风机22产生从吸入口5朝向吹出口20的气流。当送风机22进行动作时,从吸入口5吸入空气,从吹出口20吹出空气。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空调装置主体1具有能够向多个吹出口20输送气流的1个送风机22。另外,本发明的环境控制系统具有的第1空调装置主体也可以具有多台送风机22。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空调装置主体1具有上下百叶板2和左右百叶板4。上下百叶板2和左右百叶板4设置于多个吹出口20中的各个吹出口。上下百叶板2用于调节从吹出口20吹出的空气的上下方向的吹出角度。左右百叶板4用于调节从吹出口20吹出的空气的左右方向的吹出角度。空调装置主体1通过变更上下百叶板2的朝向与左右百叶板4的朝向的组合,能够向各个方向进行送风。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下百叶板2构成为能够封闭吹出口20。在图1所示的状态下,吹出口20被上下百叶板2封闭。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主体1通过上下百叶板2封闭多个吹出口20中的一部分吹出口20,由此,能够停止从该一部分吹出口进行送风。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下面面板31安装有表面温度传感器3。表面温度传感器3能够以非接触的方式检测对象范围内的物体的表面温度。
表面温度传感器3对对象范围内进行扫描,取得该对象范围内的表面温度分布数据。表面温度分布数据也被称作热图像数据。通过后述的控制器部6等对由表面温度传感器3取得的检测表面温度分布数据进行处理。由此,检测存在于对象范围内的人体的位置。本实施方式中的表面温度传感器3构成检测人体的人体检测部的一例。
另外,检测对象范围内的人体的方法不限于通过表面温度传感器3取得热图像数据的方法。在本发明中,例如,也可以通过摄像机取得实际图像数据,对该实际图像数据进行处理,由此进行人体的检测。本发明的人体检测部不限于表面温度传感器3,也可以由上述的摄像机、设置于对象范围内的其他人感传感器或利用者佩戴的可穿戴传感器等构成。此外,构成本发明的人体检测部的表面温度传感器3和摄像机等设备也可以设置于空调装置主体1的外部。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环境控制系统的控制系统的框图。本实施方式的环境控制系统具有控制器部6和控制基板11。控制器部6和控制基板11例如作为一体的设备而设置于空调装置主体1。另外,控制器部6和控制基板11也可以作为空调装置主体1的外部设备进行设置。也可以是,控制器部6和控制基板11中的一方设置于空调装置主体1,另一方作为外部设备进行设置。控制器部6和控制基板11构成本发明的系统控制部的一例。
控制器部6进行从表面温度传感器3输出的表面温度分布数据的处理。控制器部6例如具有信息取得部7和人位置判定部8。
信息取得部7取得从表面温度传感器3输出的表面温度分布数据。人位置判定部8根据信息取得部7取得的表面温度分布数据判定对象范围内的人体的位置。人位置判定部8根据表面温度的差异和表面温度的分布形状等判定人体的位置。
本实施方式的环境控制系统也可以具有检测对象范围的室温的温度传感器3a。通过信息取得部7取得温度传感器3a检测到的室温的数据。控制器部6也可以具有室温判定部9。室温判定部9根据信息取得部7取得的室温的数据判定室温是否成为空调装置的设定温度。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环境控制系统的空调装置也可以构成为根据室温判定部9的判定结果进行空调运转。
在控制基板11搭载有用于对空调装置主体1的运转动作整体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控制基板11例如具有信息处理部12、控制部13、风向控制部14、风量控制部15和吹出口开闭控制部16。
风向控制部14对设置于空调装置主体1的风向调节部17的动作进行控制,由此对从吹出口20吹出的空气的风向进行控制。风向调节部17对从吹出口20吹出的空气的风向进行调节。具体而言,风向调节部17由上下百叶板2、左右百叶板4和用于移动各百叶板的未图示的马达等设备构成。
风量控制部15对设置于空调装置主体1的风量调节部18的动作进行控制,由此对从吹出口20吹出的空气的风量和风速进行控制。风量调节部18对从吹出口20吹出的空气的风量和风速进行调节。具体而言,风量调节部18由送风机22和用于驱动该送风机22的未图示的马达等设备构成。
吹出口开闭控制部16对设置于空调装置主体1的吹出口开闭部19的动作进行控制,由此使吹出口20进行开闭。吹出口开闭部19对多个吹出口20中的任意吹出口进行开闭。具体而言,吹出口开闭部19由上下百叶板2和用于驱动该上下百叶板2的未图示的马达等设备构成。另外,吹出口开闭部19例如也可以由与上下百叶板2不同的部件构成。空调装置主体1也可以不同于用于调节风向的上下百叶板2而具有用于对吹出口20进行开闭的部件。
信息处理部12根据由表面温度传感器3和控制器部6检测到的人体的位置的信息决定空调装置主体1的控制内容。控制部13按照信息处理部12决定的控制内容向风向控制部14、风量控制部15和吹出口开闭控制部16输出具体的控制指令。风向控制部14、风量控制部15和吹出口开闭控制部16按照来自控制部13的控制指令对风向调节部17、风量调节部18和吹出口开闭部19的动作进行控制。
作为具体的功能,信息处理部12具有根据从人体到空调装置主体1的距离决定空调装置主体1的控制内容的功能。在本发明中,从人体到空调装置主体1的距离被定义为从该人体到空调装置主体1的基准点的距离。该基准点例如被设定为空调装置主体1的中心。此外,该基准点也可以被设定为最接近人体的吹出口20的位置。上述的基准点能够根据表面温度传感器3等人体检测部的规格等而设定在任意的位置。
图5是示出实现本发明的系统控制部的功能的结构的一例的图。构成系统控制部的一例的控制器部6和控制基板11的功能例如通过处理电路实现。处理电路可以是专用硬件40。处理电路也可以具有处理器41和存储器42。也可以是,处理电路的一部分形成为专用硬件40,并且,该处理电路还具有处理器41和存储器42。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处理电路的一部分形成为专用硬件40。此外,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处理电路还具有处理器41和存储器42。
一部分为至少1个专用硬件40的处理电路例如是单一电路、复合电路、程序化的处理器、并行程序化的处理器、ASIC、FPGA或对它们进行组合而得到的部件。
在处理电路具有至少1个处理器41和至少1个存储器42的情况下,控制器部6和控制基板11的各功能通过软件、固件或软件和固件的组合来实现。
软件和固件被描述为程序,存储于存储器42。处理器41读出并执行存储器42中存储的程序,由此实现各部的功能。处理器41也称作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中央处理装置、处理装置、运算装置、微处理器、微计算机或DSP。存储器42例如是RAM、ROM、闪存、EPROM和EEPROM等非易失性或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或磁盘、软盘、光盘、高密度盘、迷你盘和DVD等。
这样,处理电路能够通过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实现构成系统控制部的一例的控制器部6和控制基板11的各功能。
如上所述,空调装置主体1能够执行作业效率提高动作。作业效率提高动作是朝向利用者即人体吹出空气的动作。通过该作业效率提高动作,能够抑制利用者的作业效率降低或提高作业效率。作为一例,在执行作业效率提高动作时,空调装置主体1通过送风运转从吹出口20朝向人体吹出常温的风。
另外,空调装置主体1也可以在执行作业效率提高动作时,进行吹出冷风的制冷运转。此外,例如在室温低于规定的温度的情况下,空调装置主体1也可以在执行作业效率提高动作时进行吹出热风的制热运转。下面,作为一例,对在执行作业效率提高动作时进行送风运转的空调装置主体1和具有该空调装置主体1的环境控制系统的动作和控制的具体例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由表面温度传感器3检测到的人体到空调装置主体1的距离为第1距离的情况下,作为系统控制部的一例的控制器部6和控制基板11执行第1控制。此外,在从由表面温度传感器3检测到的人体到空调装置主体1的距离为比上述的第1距离大的第2距离的情况下,控制器部6和控制基板11执行第2控制。
上述的第1距离小于预先设定的第1阈值D1。此外,上述的第2距离为该第1阈值D1以上。即,在从由表面温度传感器3检测到的人体到空调装置主体1的距离小于第1阈值D1的情况下,控制器部6和控制基板11执行第1控制。在从由表面温度传感器3检测到的人体到空调装置主体1的距离为第1阈值D1以上的情况下,控制器部6和控制基板11执行第2控制。
在执行上述的第1控制时,空调装置主体1执行第1动作。图6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主体1的第1动作的图。此外,在执行上述的第2控制时,空调装置主体1执行第2动作。图7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主体1的第2动作的图。在图6和图7中,箭头表示空调装置主体1吹出的空气的流动。
如图6所示,第1动作是从1个吹出口20朝向人体吹出空气的动作。当在对象范围内存在多个作业者的情况下,朝向各作业者吹出空气。此时,如图6所示,空调装置主体1可以从最接近人体的吹出口20朝向该人体吹出空气。
如图7所示,第2动作是从至少2个即多个吹出口20朝向人体吹出空气的动作。这样,本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具有的空调装置主体1进行从多个吹出口20朝向从该空调装置主体1分开第1阈值D1以上的远处的人体吹出空气的第2动作。根据上述的第2动作,能够对远离空调装置主体1的作业者吹充分强度的风。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能够更加可靠地发挥提高作业者的作业效率的效果的环境控制系统。
另外,如图7所示,空调装置主体1也可以并行地进行第1动作和第2动作。空调装置主体1也可以从多个吹出口20朝向距该空调装置主体1的距离为第1阈值D1以上的第2距离的人体吹出空气,并且从1个吹出口20朝向距该空调装置主体1的距离小于第1阈值D1的人体吹出空气。即,也可以并行地执行上述的第1控制和第2控制。
此外,如图7所示,在执行第2控制而执行第2动作时,空调装置主体1也可以关闭至少1个吹出口20。至少1个吹出口20关闭,由此,不用提高送风机22的输出,就能够提高空调装置主体1吹出的空气的风速。另外,此时,关闭的吹出口20可以是作业者相对于空调装置主体1所在的方向以外的吹风口。可以根据由表面温度传感器3检测到的人体的位置来选择关闭的吹出口20。
此外,图8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环境控制系统的第1变形例的图。如图8的变形例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环境控制系统也可以还具有与空调装置主体1不同的空调装置主体1a。该空调装置主体1a相当于本发明的环境控制系统具有的第2空调装置主体。另外,本发明的第2空调装置主体的规格可以与空调装置主体1a不同。第2空调装置主体例如也可以具有1个吹出口。
作为一例,空调装置主体1a与空调装置主体1同样地构成。例如如图4所示,空调装置主体1a的动作由作为系统控制部的一例的控制器部6和控制基板11来控制。
在图8所示的第1变形例中,在从由表面温度传感器3检测到的人体到空调装置主体1的距离为比第2距离大的第3距离的情况下,控制器部6和控制基板11执行第3控制。该第3距离为预先设定的第2阈值D2以上。在该第1变形例中,上述的第2距离小于该第2阈值D2。第2阈值D2被设定为比第1阈值D1大的值。
如图8所示,在执行第3控制时,空调装置主体1和空调装置主体1a双方朝向从空调装置主体1分开第2阈值D2以上的远处的人体吹出空气。根据该第1变形例,还从其他空调装置主体1a对远离空调装置主体1的作业者送出空气,由此,能够对该作业者吹充分强度的风。
如上所述,作为一例,空调装置主体1a与空调装置主体1同样地构成。此时,与空调装置主体1同样,空调装置主体1a也可以执行从1个吹出口20吹出空气的第1动作和从多个吹出口20吹出空气的第2动作。例如,也可以在从人体到空调装置主体1a的距离为第4距离的情况下,控制器部6和控制基板11执行第1控制,在从人体到空调装置主体1a的距离为比上述的第4距离大的第5距离的情况下,控制器部6和控制基板11执行第2控制。第4距离小于预先设定的第3阈值D3。第5距离为该第3阈值D3以上。也可以在从人体到空调装置主体1a的距离小于第3阈值D3的情况下,空调装置主体1a执行第1动作。也可以在从人体到空调装置主体1a的距离为第3阈值D3以上的情况下,空调装置主体1a执行第2动作。另外,第3阈值D3可以与第1阈值D1相同,也可以与第1阈值D1不同。
如上所述,在空调装置主体1a与空调装置主体1同样地构成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从人体到空调装置主体1的距离为第3距离且从该人体到空调装置主体1a的距离为第6距离的情况下,控制器部6和控制基板11执行第3控制。该第6距离为第4阈值D4以上。在本变形例中,上述的第5距离小于该第4阈值D4。即,如图8所示,也可以在从人体到空调装置主体1的距离为第2阈值D2以上且从该人体到空调装置主体1a的距离为第4阈值D4以上的情况下,控制器部6和控制基板11执行第3控制。根据本变形例,不依赖于作业者相对于空调装置主体1和空调装置主体1a的位置,能够更加可靠地得到提高该作业者的作业效率的效果。另外,第4阈值D4可以与上述的第2阈值D2相同,也可以与上述的第2阈值D2不同。
此外,如图8所示,在执行第3控制时,空调装置主体1也可以关闭至少1个吹出口20。由此,与图7所示的例子同样,不用提高送风机22的输出,就能够提高空调装置主体1吹出的空气的风速。关闭的吹出口20可以是作业者相对于空调装置主体1所在的方向以外的吹风口。此外,在执行第3控制时,与空调装置主体1同样地构成的空调装置主体1a也可以关闭至少1个吹出口20。
此外,图9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环境控制系统的第2变形例的图。在该第2变形例中,根据人体相对于空调装置主体1的位置,上述的第1阈值D1的值可变。具体而言,在从人体观察最接近该人体的吹出口20时的该吹出口20的表观上的面积为第1面积的情况下,与从人体观察最接近该人体的吹出口20时的该吹出口20的表观上的面积为比第1面积大的第2面积的情况相比,第1阈值D1被设定得较小。
图9的(a)示出从人体观察最接近该人体的吹出口20时的该吹出口20的表观上的面积为比第1面积大的第2面积的状态。该状态即意味着相对于吹出口20的正面方向人体存在于规定的角度范围A内的状态。该角度范围A例如是以吹出口20的中心或空调装置主体1的中心为基准设定的。
另一方面,图9的(b)示出从人体观察最接近该人体的吹出口20时的该吹出口20的表观上的面积为比第2面积小的第1面积的状态。该状态即意味着相对于吹出口20的正面方向人体存在于上述的角度范围A外的状态。图9的(b)的状态下的第1阈值D1被设定得比图9的(a)的状态下的第1阈值D1小。根据图9所示的第2变形例,在作业者位于相对于吹出口20的正面方向左右分开的位置即气流不容易从该吹出口20到达的位置的情况下,通过减小第1阈值D1,能够更加可靠地对该作业者吹充分强度的风。
另外,第1阈值D1可以如上所述根据是否处于规定的角度范围A内而不连续地变化,也可以根据人体相对于吹出口20的正面方向的位置而连续地变化。例如,第1阈值D1可以根据从人体观察最接近该人体的吹出口20时的该吹出口20的表观上的面积的大小而连续地变化。此外,与第1阈值D1同样,在从人体观察最接近该人体的吹出口20时的该吹出口20的表观上的面积为第1面积的情况下,与从人体观察最接近该人体的吹出口20时的该吹出口20的表观上的面积为比第1面积大的第2面积的情况相比,第2阈值D2也可以被设定得较小。图9的(b)的状态下的第2阈值D2被设定得比图9的(a)的状态下的第2阈值D2小。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环境控制系统的动作例的流程图。作为一例,环境控制系统首先通过温度传感器3a和信息取得部7等取得室温(步骤S101)。接着,环境控制系统通过表面温度传感器3和信息取得部7等取得作业者的位置信息(步骤S102)。
接着,根据在步骤S101中取得的室温的信息判定室温是否到达了目标温度(步骤S103)。根据构成环境控制系统的空调装置的设定温度等设定目标温度。在室温未达到目标温度的情况下,根据室温,通过空调装置主体1执行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步骤S104)。持续进行步骤S101~步骤S104的处理,直到室温到达目标温度为止。
当室温达到目标温度时,通过空调装置主体1执行作业效率提高动作。此时,也可以根据在步骤S102中取得的作业者的位置信息设定作为距离的阈值的第1阈值D1和第2阈值D2(步骤S105)。第1阈值D1和第2阈值D2例如如图9的例子所示设定。
在执行作业效率提高动作时,根据作业者的位置信息、第1阈值D1和第2阈值D2等决定空调装置主体1的动作的控制内容(步骤S106)。作为系统控制部的一例的控制器部6和控制基板11根据作业者的位置信息、第1阈值D1和第2阈值D2等,适当地执行上述的第1控制、第2控制或第3控制等。按照控制器部6和控制基板11的控制内容,空调装置主体1进行送风运转(步骤S107)。由此,气流到达作业者。另外,图10的流程图只不过示出动作的一例,本发明的环境控制系统的动作流程不限于本例。
如上所示,根据实施方式1和各变形例,能够得到能够更加可靠地得到提高作业者的作业效率的效果的环境控制系统。
实施方式2
接着,对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关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或相当的部分,简化和省略说明。下面,以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之处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11是说明实施方式2的环境控制系统的动作的图。与实施方式1同样,本实施方式的环境控制系统具有作为第1空调装置主体的一例的空调装置主体1。空调装置主体1执行从吹出口20朝向人体吹出空气的作业效率提高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由表面温度传感器3检测到的人体到空调装置主体1的距离为第1距离的情况下,作为系统控制部的一例的控制器部6和控制基板11执行第1控制。此外,在从由表面温度传感器3检测到的人体到空调装置主体1的距离为比上述的第1距离大的第2距离的情况下,控制器部6和控制基板11执行第2控制。第1距离小于第1阈值D1,第2距离为第1阈值D1以上。第1阈值D1是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距离的阈值。
本实施方式中的第1控制与实施方式1中的第1控制不同。同样,本实施方式中的第2控制与实施方式1中的第2控制不同。具体而言,在执行第1控制时,空调装置主体1以第1风速朝向由作为人体检测部的一例的表面温度传感器3检测到的人体吹出空气。此外,在执行第2控制时,空调装置主体1以比第1风速大的第2风速朝向由表面温度传感器3检测到的人体吹出空气。即,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主体1以更大的第2风速朝向从该空调装置主体1较远地分开第1阈值D1以上的人体吹出空气。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发挥提高远离空调装置主体1的作业者的作业效率的效果。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执行第2控制时,空调装置主体1关闭至少1个吹出口20。由此,空调装置主体1能够吹出更强的风。另外,关于关闭的吹出口20,可以关闭作业者相对于空调装置主体1所在的方向以外的吹出口。
实施方式3
接着,对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关于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相同或相当的部分,简化和省略说明。下面,以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12是说明实施方式3的环境控制系统的动作的图。与实施方式1中图8所示的第1变形例同样,本实施方式的环境控制系统具有空调装置主体1和空调装置主体1a。空调装置主体1和空调装置主体1a执行朝向人体吹出空气的作业效率提高动作。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1空调装置主体的一例的空调装置主体1也可以具有1个吹出口。同样,作为第2空调装置主体的一例的空调装置主体1a也可以具有1个吹出口。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由表面温度传感器3检测到的人体到空调装置主体1的距离为第1距离的情况下,作为系统控制部的一例的控制器部6和控制基板11执行第1控制。此外,在从由表面温度传感器3检测到的人体到空调装置主体1的距离为比上述的第1距离大的第2距离的情况下,控制器部6和控制基板11执行第2控制。第1距离小于第1阈值D1,第2距离为第1阈值D1以上。第1阈值D1是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距离的阈值。
本实施方式中的第1控制与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中的第1控制不同。同样,本实施方式中的第2控制与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中的第2控制不同。具体而言,在执行第1控制时,空调装置主体1朝向由作为人体检测部的一例的表面温度传感器3检测到的人体吹出空气。即,从空调装置主体1向距空调装置主体1的距离小于第1阈值D1的人体吹出空气。
另一方面,在执行第2控制时,空调装置主体1和空调装置主体1a双方朝向由表面温度传感器3检测到的人体吹出空气。根据本实施方式,还从其他的空调装置主体1a对远离空调装置主体1的作业者输送空气,由此,能够对该作业者吹充分强度的风。另外,与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同样,如图12所示,也可以关闭作业者相对于空调装置主体1所在的方向以外的吹出口20。
此外,作为一例,空调装置主体1a与空调装置主体1同样地构成。此时,与实施方式1中图8所示的第1变形例同样,也可以对空调装置主体1a设定第3阈值D3。此时,也可以在从人体到空调装置主体1的距离为第1阈值D1以上且从该人体到空调装置主体1a的距离为第3阈值D3以上的情况下,控制器部6和控制基板11执行上述的第2控制。根据本例,能够对位于远离空调装置主体1和空调装置主体1a双方的位置的作业者吹充分强度的风。
实施方式4
接着,对实施方式4进行说明。关于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相同或相当的部分,简化和省略说明。下面,以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13是说明实施方式4的环境控制系统的动作的图。与实施方式3同样,本实施方式的环境控制系统具有空调装置主体1和空调装置主体1a。空调装置主体1和空调装置主体1a执行朝向人体吹出空气的作业效率提高动作。作为第1空调装置主体的一例的空调装置主体1也可以具有1个吹出口。同样,作为第2空调装置主体的一例的空调装置主体1a也可以具有1个吹出口。
空调装置主体1构成为能够向第1区域吹出空气。空调装置主体1被设置成对位于第1区域中的作业者吹出空气。此外,空调装置主体1a构成为能够向与第1区域不同的第2区域吹出空气。空调装置主体1a被设置成对位于第2区域中的作业者吹出空气。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人体检测部的一例的表面温度传感器3能够检测存在于第1区域和第2区域中的人体。而且,控制器部6构成为能够判定表面温度传感器3检测到的第1区域内的人体的数量和第2区域内的人体的数量。例如,人位置判定部具有该判定功能。而且,作为系统控制部的一例的控制器部6和控制基板11根据第1区域内的人体的数量和第2区域内的人体的数量对空调装置主体1和空调装置主体1a进行控制。
具体而言,在第1区域内的人体的数量为基准值以上且第2区域内的人体的数量小于基准值的情况下,控制器部6和控制基板11使空调装置主体1和空调装置主体1a双方朝向第1区域内的人体吹出空气。另外,上述的2个基准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根据本实施方式,强气流能够到达作业者多的空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环境控制系统例如能够用于提高位于设置有空调装置的办公室等作业空间中的作业者的作业效率。
标号说明
1:空调装置主体;1a:空调装置主体;2:上下百叶板;3:表面温度传感器;3a:温度传感器;4:左右百叶板;5:吸入口;6:控制器部;7:信息取得部;8:人位置判定部;9:室温判定部;11:控制基板;12:信息处理部;13:控制部;14:风向控制部;15:风量控制部;16:吹出口开闭控制部;17:风向调节部;18:风量调节部;19:吹出口开闭部;20:吹出口;21:热交换器;22:送风机;30:壳体;31:下面面板;40:专用硬件;41:处理器;42:存储器。

Claims (9)

1.一种环境控制系统,该环境控制系统具有:
第1空调装置主体,其具有多个吹出口;
人体检测部,其检测人体;以及
系统控制部,其对所述第1空调装置主体进行控制,
在从由所述人体检测部检测到的人体到所述第1空调装置主体的距离为第1距离的情况下,所述系统控制部执行第1控制,在从由所述人体检测部检测到的人体到所述第1空调装置主体的距离为比所述第1距离大的第2距离的情况下,所述系统控制部执行第2控制,
在执行所述第1控制时,所述第1空调装置主体从1个所述吹出口朝向由所述人体检测部检测到的人体吹出空气,在执行所述第2控制时,所述第1空调装置主体从至少2个所述吹出口朝向由所述人体检测部检测到的人体吹出空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环境控制系统还具有第2空调装置主体,
在从由所述人体检测部检测到的人体到所述第1空调装置主体的距离为比所述第2距离大的第3距离的情况下,所述系统控制部执行第3控制,
在执行所述第3控制时,所述第1空调装置主体和所述第2空调装置主体朝向由所述人体检测部检测到的人体吹出空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环境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第1空调装置主体具有向所述多个吹出口输送气流的1个送风机,在执行所述第2控制时关闭至少1个所述吹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境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第1空调装置主体具有向所述多个吹出口输送气流的1个送风机,在执行所述第3控制时关闭至少1个所述吹出口。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环境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第1距离小于第1阈值,
所述第2距离为所述第1阈值以上,
在从由所述人体检测部检测到的人体观察最接近该人体的所述吹出口时的该吹出口的表观上的面积为第1面积的情况下,与从由所述人体检测部检测到的人体观察最接近该人体的所述吹出口时的该吹出口的表观上的面积为比所述第1面积大的第2面积的情况相比,所述第1阈值被设定得较小。
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环境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第1距离小于第1阈值,
所述第2距离为所述第1阈值以上且小于第2阈值,
所述第3距离为所述第2阈值以上,
在从由所述人体检测部检测到的人体观察最接近该人体的所述吹出口时的该吹出口的表观上的面积为第1面积的情况下,与从由所述人体检测部检测到的人体观察最接近该人体的所述吹出口时的该吹出口的表观上的面积为比所述第1面积大的第2面积的情况相比,所述第1阈值和所述第2阈值被设定得较小。
7.一种环境控制系统,该环境控制系统具有:
第1空调装置主体,其具有多个吹出口和向该多个吹出口输送气流的1个送风机;
人体检测部,其检测人体;以及
系统控制部,其对所述第1空调装置主体进行控制,
在从由所述人体检测部检测到的人体到所述第1空调装置主体的距离为第1距离的情况下,所述系统控制部执行第1控制,在从由所述人体检测部检测到的人体到所述第1空调装置主体的距离为比所述第1距离大的第2距离的情况下,所述系统控制部执行第2控制,
在执行所述第1控制时,所述第1空调装置主体以第1风速朝向由所述人体检测部检测到的人体吹出空气,
在执行所述第2控制时,关闭至少1个所述吹出口,以比所述第1风速大的第2风速朝向由所述人体检测部检测到的人体吹出空气。
8.一种环境控制系统,该环境控制系统具有:
第1空调装置主体;
第2空调装置主体;
人体检测部,其检测人体;以及
系统控制部,其对所述第1空调装置主体和所述第2空调装置主体进行控制,
在从由所述人体检测部检测到的人体到所述第1空调装置主体的距离为第1距离的情况下,所述系统控制部执行第1控制,在从由所述人体检测部检测到的人体到所述第1空调装置主体的距离为比所述第1距离大的第2距离的情况下,所述系统控制部执行第2控制,
在执行所述第1控制时,所述第1空调装置主体朝向由所述人体检测部检测到的人体吹出空气,在执行所述第2控制时,所述第1空调装置主体和所述第2空调装置主体朝向由所述人体检测部检测到的人体吹出空气。
9.一种环境控制系统,该环境控制系统具有:
第1空调装置主体,其能够向第1区域吹出空气;
第2空调装置主体,其能够向与第1区域不同的第2区域吹出空气;
人体检测部,其检测存在于所述第1区域和所述第2区域中的人体;以及
系统控制部,其根据所述人体检测部检测到的第1区域内的人体的数量和第2区域内的人体的数量,对所述第1空调装置主体和所述第2空调装置主体进行控制,
在所述第1区域内的人体的数量为基准值以上且所述第2区域内的人体的数量小于基准值的情况下,所述系统控制部使所述第1空调装置主体和所述第2空调装置主体朝向所述第1区域内的人体吹出空气。
CN202080100921.9A 2020-06-02 2020-06-02 环境控制系统 Pending CN11566781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0/021818 WO2021245804A1 (ja) 2020-06-02 2020-06-02 環境制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67811A true CN115667811A (zh) 2023-01-31

Family

ID=78831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100921.9A Pending CN115667811A (zh) 2020-06-02 2020-06-02 环境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51995A1 (zh)
EP (1) EP4160104A4 (zh)
JP (1) JPWO2021245804A1 (zh)
CN (1) CN115667811A (zh)
WO (1) WO202124580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78108B2 (ja) * 2009-04-23 2014-04-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2011190941A (ja) * 2010-03-12 2011-09-29 Hitachi Appliances Inc 空気調和機
JP5452659B2 (ja) * 2012-05-16 2014-03-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6542566B2 (ja) * 2015-04-08 2019-07-10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CN110873444A (zh) * 2018-08-31 2020-03-10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器、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
CN109631272A (zh) * 2018-12-29 2019-04-1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10410999B (zh) * 2019-07-19 2021-04-27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顶板分布式多风口协同个性化送风方法及送风系统
CN110986314A (zh) * 2019-12-05 2020-04-10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的智能送风调节方法及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51995A1 (en) 2023-05-18
EP4160104A1 (en) 2023-04-05
EP4160104A4 (en) 2023-07-19
JPWO2021245804A1 (zh) 2021-12-09
WO2021245804A1 (ja) 2021-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04092B1 (en)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CN107726444B (zh) 空气调节机
JP6808999B2 (ja) 空気調和機
JP7163662B2 (ja) 環境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EP3412984B1 (en)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s
JP7206684B2 (ja) 環境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US10941954B2 (en) Air-conditioning system
CN211041167U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CN115667811A (zh) 环境控制系统
JP7161329B2 (ja) 制御装置、空調システム及び制御方法
JP7230339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14092287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その制御方法
JP6559340B2 (ja) 空気調和機
US10724759B2 (en) Indoor unit for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7439426B2 (ja) 環境制御システム
KR20180027658A (ko) 이동형 공조장치
CN115727509A (zh) 空调装置
CN115704594A (zh) 空调及空调控制方法
CN108474582B (zh) 空调系统
JP4090315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07726492B (zh) 空气调节机
JP6541424B2 (ja)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JP2022066791A (ja) 換気送風システム
JPWO2022153386A5 (zh)
CN115667812A (zh) 环境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