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46193A - 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 - Google Patents

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46193A
CN110546193A CN201880028857.0A CN201880028857A CN110546193A CN 110546193 A CN110546193 A CN 110546193A CN 201880028857 A CN201880028857 A CN 201880028857A CN 110546193 A CN110546193 A CN 1105461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omer
porous body
pressure
sensitive
resistance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2885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46193B (zh
Inventor
根本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 Zhide Co Ltd
Synzte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 Zhid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 Zhide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 Zhid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5461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461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461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461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04Polysiloxanes
    • C08G77/12Polysiloxanes containing silicon bound to hydro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04Polysiloxanes
    • C08G77/20Polysiloxanes containing silicon bound to unsaturated aliphatic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9/00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C08J9/0061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of several polymeric compon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9/00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C08J9/0066Use of inorganic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9/00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C08J9/28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by elimination of a liquid phase from a macromolecular composition or article, e.g. drying of coagul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2Elements
    • C08K3/04Carb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1/00Compositions of unspecified rubb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83/00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83/04Polysiloxan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1/00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 G01L1/20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by measuring variations in ohmic resistance of solid materials or of electrically-conductive fluids; by making use of electrokinetic cells, i.e. liquid-containing cells wherein an electrical potential is produced or varied upon the application of stres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1/00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 G01L1/20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by measuring variations in ohmic resistance of solid materials or of electrically-conductive fluids; by making use of electrokinetic cells, i.e. liquid-containing cells wherein an electrical potential is produced or varied upon the application of stress
    • G01L1/205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by measuring variations in ohmic resistance of solid materials or of electrically-conductive fluids; by making use of electrokinetic cells, i.e. liquid-containing cells wherein an electrical potential is produced or varied upon the application of stress using distributed sens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00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CRESISTORS
    • H01C10/00Adjustable resistors
    • H01C10/10Adjustable resistors adjustable by mechanical pressure or for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201/00Foam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aming process
    • C08J2201/04Foam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aming proces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imination of a liquid or solid component, e.g. precipitation, leaching out, evaporation
    • C08J2201/05Elimination by evaporation or heat degradation of a liquid phase
    • C08J2201/0504Elimination by evaporation or heat degradation of a liquid phase the liquid phase being aqueou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8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83/04Polysilox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8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83/04Polysiloxanes
    • C08J2383/07Polysiloxanes containing silicon bound to unsaturated aliphatic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8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83/04Polysilox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8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83/10Block- or graft-co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 C08J2483/12Block- or graft-co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containing polyether seque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01Conductive additives

Abstract

一种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其是经由乳液组合物得到的弹性体乳化物的固化物,所述乳液组合物以发生固化生成弹性体的液态橡胶材料作为连续相,其中,相对于上述乳液组合物的总量,含有2.7重量%以上且3.5重量%以下的导电剂,且电阻值(Ω)随着压缩率C(%)的增加而上升。

Description

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
背景技术
在打印机或复印机等的电子照相(写真,照片)图像形成装置中,在定影未定影调色剂的定影部使用定影辊或加压辊等。这样的定影辊或加压辊等在被挤压形成辊隙(nip)部的状态下于高温环境下被旋转驱动。因此,已知在上述定影辊或加压辊等的弹性层中采用多孔质化的弹性体等,降低加热能量而谋求低热容量化的技术。
然而,在将经发泡剂发泡的发泡硅橡胶所构成的弹性层应用于上述定影辊或加压辊等时,或许是因泡孔直径(セル径)或泡孔间的壁厚不均匀,因压缩时的应力集中而产生泡孔的破坏,辊隙部的表面压力下降,存在着产生定影不良等的问题。
因此,经由以发生固化生成弹性体的液态橡胶材料作为连续相的乳液组合物制备的、具有均匀的球形泡孔的弹性体多孔质体受到关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在专利文献1、2中记载了可根据弹性体多孔质体的用途而含有各种添加剂,且公开了使用炭黑或金属粉末等的导电剂(也称作导电性赋予材料)作为添加剂来得到导电性弹性体多孔质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76129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2017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2中仅示例了可使用的导电剂,关于具体使用的导电剂的种类或含量并未公开,另外,关于所得的导电性弹性体多孔质体的电特性也未验证。因此,专利文献1、2的导电性弹性体多孔质体的电特性尚不明确,用途开发也未进行。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可使电特性的行为根据压缩率而发生改变的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对导电性弹性体多孔质体的电特性进行深入研究时发现:当导电性弹性体多孔质体中所含的导电剂处于特定范围内时,电特性的行为根据压缩率而发生变化,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第1方案涉及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其特征在于:由经由乳液组合物得到的弹性体乳化物的固化物构成,所述乳液组合物以发生固化生成弹性体的液态橡胶材料作为连续相,其中,相对于上述乳液组合物的总量,含有2.7重量%以上且3.5重量%以下的导电剂,且电阻值(Ω)随着压缩率C(%)的增加而上升。
本发明的第2方案涉及第1方案的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其特征在于:在将压缩变形前的厚度设为t0、将压缩变形前后的厚度的差值(差分)设为t1时,随着下述式(1)所表示的上述压缩率C(%)的增加,电阻值(Ω)的向常用对数的转换值R(LogΩ)发生线性变化时,将压缩变形前的电阻值的向常用对数的转换值设为R0、将压缩变形后的电阻值的向常用对数的转换值设为R1,电阻值的向常用对数的转换值的变化量(R1-R0)与上述压缩率C(%)之比(LogΩ/%)具有下述式(2)的关系:
C=(t1/t0)×100  ・・・(1);
(R1-R0)/C≥0.05 ・・・(2)。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能够使电特性的行为根据压缩率而发生变化的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各实施例和各比较例的弹性体多孔质体的电阻值的测定方法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实施例2的弹性体多孔质体在反复压缩变形时的电阻值的测定方法的图。
[图3]是显示测定实施例2的弹性体多孔质体在反复压缩变形时的电阻值的结果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由经由乳液组合物得到的弹性体乳化物的固化物构成,所述乳液组合物以发生固化生成弹性体的液态橡胶材料作为连续相,其中,相对于上述乳液组合物的总量,含有2.7重量%以上且3.5重量%以下的导电剂,能够使电特性根据压缩率而发生变化。这里,本实施方式中的电特性是指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在受到外力被压缩时的压缩方向的电特性的变化。
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含有:由将液态橡胶材料固化而生成的弹性体制作的母体(基质)、分散/分布在基质中的多个泡孔、以及分散/分布在基质中的规定量的导电剂。
这里,作为生成弹性体的液态橡胶材料,可列举:有机硅、聚氨酯、氯丁二烯、乙烯丙烯共聚物(EPM)、乙烯丙烯二烯三元聚合物(EPDM)、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丁腈橡胶(NBR)、聚酯系弹性体、聚醚系弹性体、聚烯烃系弹性体、表氯醇系橡胶等。这些弹性体可根据用途而适当选择。例如,在选择硅橡胶作为弹性体的情况下,可对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赋予耐热性、耐老化性、耐漏电性、耐寒性、耐油性等的特性。
具体而言,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是将作为弹性体的连续相的液态橡胶保持乳液状态直接固化形成由弹性体构成的基质后,除去分散相而形成多个泡孔。详情见后述,但本实施方式中的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是通过上述的制法(以下称作“乳液制法”。)得到的,例如是通过与伴有化学发泡的化学发泡制法不同的制法得到的。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分散相,使用水或醇等的水系溶剂。
通过上述乳液制法得到的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会形成多个泡孔。所形成的多个泡孔为圆球形,分别以实质上独立而单泡化的状态、泡孔彼此之间形成孔道而连泡化的状态、或者上述状态混合的状态存在。
本发明的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具有多个且致密的非常微细的泡孔。因此,与现有的化学发泡制法的、空隙率为同等程度的弹性体多孔质体相比,每单位面积的泡孔数大不相同。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的空隙率例如为30%以上,优选为40%以上,每一平方毫米的泡孔数为200以上,优选为10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00以上。
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通过在经由乳液组合物得到弹性体乳化物时除去由被封入的气泡引起的泡孔,进一步成为实质上仅具有圆球形的泡孔的多孔质体。从这样的角度考虑,在调制弹性体乳化物时,通过形成减压状态,可除去弹性体乳化物中所含的气泡。由此,成为仅具有分散相被除去而形成的泡孔的多孔质体,进一步成为实质上具有圆球形的泡孔的多孔质体。
在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中,具有50μm以下的直径的泡孔占总泡孔数的50%以上。
关于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中所含的泡孔,泡孔直径只要是0.1μm以上且70μm以下即可,优选只要是0.1μm以上且60μm以下即可。另外,具有50μm以下的直径的泡孔只要占总泡孔数的50%以上即可,优选只要占80%以上即可。
在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中,满足下述式(3)所示的长径与短径的关系的泡孔只要占总泡孔数的50%以上即可。在下述式(3)和下述式(4)中,m表示泡孔的长径,n表示泡孔的短径。这里,下述式(3)中的m与n之差相对于m的比值((m-n)/m)是表示泡孔以何种程度接近于圆球形(圆球度)的尺度。另外,还满足下述式(4)所给予的条件的泡孔只要占总泡孔数的80%以上即可。
0≤(m-n)/m≤0.5 ・・・(3);
0≤(m-n)/n≤0.5 ・・・(4)。
上述式(3)和上述式(4)中的泡孔的长径m是指,对于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的截面中出现的各泡孔,通过其大致中心的、泡孔轮廓上的最大两点间直线距离。另外,短径n是指,对于各泡孔,通过其大致中心的、泡孔轮廓上的最小两点间距离。具体而言,使用SEM拍摄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的任意的截面,在100个~250个左右的泡孔所存在的区域测量各泡孔的长径m和短径n。该测量可使用游标卡尺通过手工操作来进行。各泡孔的直径相当于各泡孔的长径m与短径n之和除以2而得到的值,在泡孔为圆球形的情况下,则为m=n。
另外,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只要具有30μm以下、优选10μm以下的平均泡孔直径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平均泡孔直径的测量还可通过图像处理来进行。图像处理例如可使用基恩士公司制造的数码(数字)显微镜附属工具“测量尺度”来进行。
上述的100个~250个左右的泡孔所存在的区域中的泡孔尺寸特性,越表示多孔质体整体的泡孔尺寸特性,则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的泡孔直径越均匀,越显示出规定的泡孔尺寸特性。这里,规定的泡孔尺寸特性是指泡孔直径、平均泡孔直径、具有50μm以下的泡孔直径的泡孔所占的比例、圆球度等。
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含有在上述基质中均匀分散/分布的规定量的导电剂。由此,可将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的体积电阻率由1×103Ωcm调整至1×1012Ωcm左右。
作为这样的导电剂,只要可赋予导电性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作为电子导电剂的炭黑(无定形碳)、石墨(黑铅)等的含碳粒子;由镍(Ni)、铜(Cu)、金(Au)、银(Ag)、铝(Al)、铁(Fe)、铬(Cr)、不锈钢(SUS)或者将它们适当组合而成的合金等构成的金属粉等;或者作为离子导电剂的锂(Li)、钠(Na)、钾(K)、钙(Ca)、镁(Mg)等金属的氨络盐(氨络合物)、高氯酸盐、溴酸盐、碘酸盐、羧酸盐、磺酸盐、硫酸盐、乙酸盐等。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导电剂,可使用上述的电子导电剂或离子导电剂、或者将它们复合使用。
导电剂可根据用途而适当选择。例如,在选择了炭黑的情况下,在可赋予导电性的同时,通过施行规定的处理,可控制炭黑表面的各种官能团的种类或存在量,容易地变更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的表面性状。由此,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内的分散性提高,后述的电特性中的可靠性提高。
另外,相对于上述乳液组合物的总量,导电剂能够以2.7重量%以上且3.5重量%以下、优选3.1重量%以上且3.5重量%以下的比例进行掺混。通过在乳液组合物中掺混规定量的导电剂,可对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赋予导电性,同时能够使电特性的行为根据压缩率而发生变化,但其机理尚不明确。
这里,本实施方式中的电特性是指,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在受到外力被压缩时压缩方向的电阻值发生变化的独特的电特性。具体而言,是指在压缩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时电阻值根据压缩率的增加而上升的特性。但是,本实施方式的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在其压缩变形时,无需显示出在使用电压的整个区域电特性发生变化(电阻值上升)的特性。只要至少在相应于用途的使用电压的区域(例如10V~1000V的任一范围)电特性发生变化即可。
通常,作为赋予了导电性的弹性体多孔质体(导电性弹性体多孔质体),已知有通过化学发泡制法得到的、除液态橡胶材料和导电剂以外还添加有发泡剂的弹性体组合物发生了发泡/固化的多孔质体。
通过化学发泡制法得到的导电性弹性体多孔质体相当于后述的比较例4~7的有机硅弹性体多孔质体。这些有机硅弹性体多孔质体即使赋予与本实施方式同等程度的导电剂也无法赋予导电性,因此导电剂的添加量较本实施方式有所增加。由于在这样的条件下制作的有机硅弹性体多孔质体伴随着化学发泡而形成泡孔,因此所形成的泡孔与本实施方式相比具有6倍以上的大小的泡孔直径。根据这样的泡孔形状可推测如下:导电剂彼此疏远,若不增加导电剂的添加量,则无法赋予导电性。
另一方面,作为导电性弹性体多孔质体,已知有通过乳液制法得到的、由经由含有液态橡胶材料和规定量的导电剂的乳液组合物得到的弹性体乳化物的固化物构成的多孔质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需要说明的是,该乳液制法是与本实施方式的乳液制法同样的制法。
在专利文献1、2中记载了:在打印机或复印机等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未定影调色剂的定影部,通过在定影辊或加压辊等的弹性层中应用所得的导电性弹性体多孔质体来防止辊表面带电。在通常的使用方案中,定影部的定影辊或加压辊在被挤压形成辊隙部,即在导电性弹性体多孔质体发生弹性变形的状态下于高温环境下被旋转驱动。
因此,从防止辊表面带电的角度考虑,并不优选因导电性弹性体多孔质体的弹性变形导致电阻值(或表面电阻值)上升、而使定影辊或加压辊等呈现绝缘性。即,在专利文献1、2中没有公开所使用的导电剂的具体种类或含量,即使是通过与本实施方式同样的乳液制法得到的,但从电特性的角度考虑,也很难认为是与本实施方式同样的导电剂的掺混比例。
另一方面,在日本专利第4655252号公报、日本专利第4517225公报和日本专利第4630964号公报(以下记作“参考文献1~3”)中公开了压敏导电性弹性体,该弹性体含有有机硅等的非导电性弹性体或球形碳粒子等的导电剂,在非导电性弹性体中掺混了0.5重量%以上且40重量%以下的导电剂。该压敏导电性弹性体在未加压/未变形状态下显示出高的电阻值,随着压缩变形时的载荷的增加,电阻值减少而显示出导电性,期待着在压敏导电传感器等中的应用。
即,参考文献1~3中记载的压敏导电性弹性体和本实施方式的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在掺混规定的导电剂、能够使电特性的行为根据压缩率而发生变化方面是共同的。然而,参考文献1~3中记载的压敏导电性弹性体不是多孔质体、并且电阻值随着压缩变形时的载荷的增加而上升,在这方面两者不同。
因此,如上所述,虽然电阻值随着压缩率的增加而上升的机理尚不明确,但因本实施方式的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为多孔质体、并且掺混规定量的导电剂,由此认为显示出与参考文献1~3中记载的压敏导电性弹性体不同的电特性的行为。
这里,本实施方式的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的电特性是指,电阻值随着压缩变形时的载荷的增加而上升的特性。具体而言,将通过对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施加载荷而压缩变形时的压缩变形的程度设为压缩率C(%)、并且将电阻值R’(Ω)的测定值转换成常用对数得到转换值R(LogΩ),导入假定电阻值R’(Ω)的转换值R(LogΩ)相对于压缩率C(%)的变化呈线性变化的线性模型,对上述电特性进行说明。
此时,关于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在线性模型中的压缩率C(%),具体例子在实施例中进行说明,在将规定形状的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的压缩变形前的厚度设为t0、将压缩变形前后的厚度的差值(压缩量)设为t1时,通过下述式(1)来表示。
C=(t1/t0)×100  ・・・(1)
在电阻值R’(Ω)的转换值R(LogΩ)相对于上述的压缩率C(%)的线性模型中,将压缩变形前的转换值设为R0、将压缩变形后的转换值设为R1,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的转换值的变化量(R1-R0)与压缩率C(%)之比(LogΩ/%)具有下述式(2)的关系。
(R1-R0)/C≥0.05 ・・・(2)
由上述式(2)可知:电阻值R’(Ω)的转换值R(LogΩ)相对于压缩率C(%)的系数((R1-R0)/C)呈线性。因此,随着上述压缩率C(%)的增加,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的电阻值R’(Ω)的转换值R(LogΩ)上升。
以上,如说明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中,相对于乳液组合物的总量,导电剂的掺混量是有规定的。由此,可使电阻值(Ω)随着压缩率C(%)的增加而上升。另外,详情在实施例中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的机械强度高,相对于反复压缩变形的电阻值变化的重现性和相对于反复压缩变形的耐久性均良好。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在压缩率C(%)为20%以上、优选30%以上、特别优选40%以上的情况下可见电阻值(Ω)的上升,其根据导电剂的掺混量或施加电压而不同。需要说明的是,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在未加压/未变形状态下具有低的电阻值,显示出导电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是通过详情见后述的乳液制法得到的。而且,通过规定导电剂相对于乳液组合物总量的掺混比例,能够使电特性根据压缩率独特地发生变化。
这里,形成具有独特的电特性的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的理由在于:使用含有以规定掺混进行掺混的导电剂的乳液组合物、并应用了乳液制法,其独特的电特性在利用化学发泡制法等的其他制法得到的弹性体多孔质体中不会体现。预测利用乳液制法得到的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的泡孔结构与化学发泡制法等在微观上具有不同的泡孔结构,这是由其制备工序导致的微观上的不同。然而,特定其微观上的不同、并与化学发泡制法等的弹性体多孔质体进行差异化是较为困难的。
本实施方式的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假如可看到上述预测的泡孔结构,则认为其不是化学发泡制法等的弹性体多孔质体,而明显是乳液制法的弹性体多孔质体,作为物品是显示出独特的电特性的有用物品。然而,为了将该物品的微观结构与其他制法的物品进行差异化,必须进行大量的分析以确定独特的电特性,需要进行不现实的次数的实验等,伴有明显过大的经济支出,概括性地表现其结果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根据制备方法以外的结构或特性进行直接特定是完全不切实际的。
(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的制备方法)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的制备方法进行说明。这里,以使用有机硅(液态硅橡胶材料)作为生成构成上述基质的弹性体的液态橡胶材料来制备压敏有机硅弹性体多孔质体的情形为例进行说明。
压敏有机硅弹性体多孔质体是通过经由含有各原料的油包水型乳液(乳液组合物)能够适合地制备弹性体乳化物(固化物)的乳液制法制备的。这里,乳液制法是指下述的制法:通过在减压下充分地搅拌各原料、或者在各原料的搅拌后进行减压生成乳液,形成乳液组合物,之后立即加热使其固化,得到弹性体乳化物(固化物)。
通常,乳液制法是下述的制法:不伴有化学发泡的发泡现象,可由乳液组合物得到压敏有机硅弹性体多孔质体(弹性体乳化物)。详情见后述,乳液组合物中的水粒子等的分散相被封入通过一次加热而固化的弹性体内,在二次加热时只是挥发而已。因此,压敏有机硅弹性体多孔质体具有多个且致密的非常微细的泡孔。
乳液组合物可通过各种方法来制备。通常,将发生固化生成有机硅弹性体的液态硅橡胶材料(优选具有低粘度的液态硅橡胶材料)、具有表面活性作用的硅油材料和作为分散相的水或醇等的水系溶剂与根据需要进一步添加的添加剂一同在减压下混合生成乳液组合物,将其充分地搅拌即可制备。或者,乳液组合物可通过在上述的规定原料的混合/搅拌后进行减压而制备。
如上所述,压敏有机硅弹性体多孔质体实质上具有圆球形的泡孔,为了制备该弹性体,需要在减压下混合、或者在混合后进行减压来制备乳液组合物。这里,制备乳液组合物是指,在减压下进行混合/搅拌各原料而形成乳液的工艺、即赋予边减压边调制乳液组合物的工序。或者,在各原料的混合/搅拌后形成乳液后进行减压、即赋予将调制后的乳液组合物形成减压状态以进行脱气的工序。
减压条件例如为-30kPa以下,优选为-60kPa以下。可代替在减压下进行混合/搅拌、或者在混合/搅拌后进行减压,将各原料预先脱气后在不接触空气等气体的状态下搅拌而形成乳液组合物。搅拌例如可使用搅拌机以300rpm~1000rpm的旋转速度进行。即,无需在形成乳液组合物的同时、或者在形成乳液组合物后进行加热,例如可使用真空减压机,供于脱泡处理而除去乳液组合物中存在的空气。
乳液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并不限于上述制备方法。液态硅橡胶材料、具有表面活性作用的硅油材料和水、以及根据需要添加的添加剂的添加顺序可以是任何顺序。
为了使用所得的乳液组合物来制备压敏有机硅弹性体多孔质体,根据需要在固化催化剂的存在下、在不使乳液组合物的成分挥发的状态下进行一次加热而进行固化,之后,进行二次加热以对其进行脱液处理,同时使其完全固化。
在一次加热中,为了将液态硅橡胶材料加热固化、而不使乳液组合物中的水挥发,优选采用130℃以下的加热温度,加热时间通常为5分钟~60分钟左右。通过该一次加热,液态硅橡胶材料固化,乳液组合物中的水粒子以处于该组合物中的状态直接被封入。已固化的硅橡胶会固化到可耐受以下所述的二次加热所引起的水分蒸发时的膨胀力的程度。
接下来,为了从封入有水粒子的固化硅橡胶中除去水分而进行二次加热。该二次加热优选在70℃~300℃的温度下进行。加热温度不足70℃时,水的除去需要长时间,若加热温度超过300℃,则已固化的硅橡胶会发生劣化。通过70℃~300℃的加热,在1小时~24小时内水分被挥发除去。通过二次加热水分被挥发除去,同时硅橡胶材料的最终固化也得以实现。挥发除去的水分在已固化的硅橡胶材料(有机硅弹性体)中留下具有与水粒子的粒径几乎相等的直径的泡孔。
接下来,对制备压敏有机硅弹性体多孔质体时的各原料进行说明。
生成构成上述基质的弹性体的液态橡胶材料即液态硅橡胶材料只要是通过加热发生固化而生成有机硅弹性体的材料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使用加成反应固化型液态硅橡胶。需要说明的是,液态硅橡胶材料可将两种以上并用而使用。
另外,液态硅橡胶材料可使用市售的材料。例如,加成反应固化型液态硅橡胶是将构成其的具有不饱和脂肪族基团的聚硅氧烷和含活性氢的聚硅氧烷分别提供,两者的固化所需的固化催化剂添加在具有不饱和脂肪族基团的聚硅氧烷中。
在通过组合具有不饱和脂肪族基团的聚硅氧烷和含活性氢的聚硅氧烷而提供的情况下,将具有不饱和脂肪族基团的聚硅氧烷和具有表面活性作用的一部分硅油材料混合/搅拌而得到第1混合物,另一方面,将含活性氢的聚硅氧烷和具有表面活性作用的剩余的硅油材料混合/搅拌而得到第2混合物。然后,边混合/搅拌第1混合物和第2混合物边缓慢添加水进行搅拌,从而可得到所期望的乳液组合物。
这里,具有不饱和脂肪族基团的聚硅氧烷具有下述式(5)的结构。
[化学式1]
上述式(5)中,R1表示不饱和脂肪族基团,各R2表示C1~C4低级烷基、氟取代C1~C4低级烷基或苯基。a+b通常为50~2000。由R1表示的不饱和脂肪族基团通常为乙烯基。各R2通常为甲基。
另外,含活性氢的聚硅氧烷具有下述式(6)的结构。
[化学式2]
上述式(6)中,R3表示氢或C1~C4低级烷基,R4表示C1~C4低级烷基。c+d通常为8~100。R3和R4所表示的低级烷基通常为甲基。
需要说明的是,在液态橡胶材料为液态硅橡胶材料以外的材料的情况下,只要以液态橡胶材料作为连续相,同时以与连续相发生相分离的溶剂作为分散相,根据需要添加表面活性剂或具有表面活性作用的物质、或者其他添加剂而形成乳液,以其作为乳液组合物即可。
具有表面活性作用的硅油材料起到用于使水在乳液组合物中稳定地分散的分散稳定剂的作用。即,该具有表面活性作用的硅油材料对水显示出亲和性,同时对液态硅橡胶材料也显示出亲和性。
在乳液组合物中,水以粒子(水滴)的形态作为不连续相(分散相)分散存在。该水粒子的粒径实质上决定压敏有机硅弹性体多孔质体的泡孔(气泡)的直径。
在乳液组合物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液态硅橡胶材料,分别以0.2重量份~10重量份的比例使用具有表面活性作用的硅油材料、以10重量份~250重量份的比例使用水,这在得到水分散稳定性特别优异的乳液方面优选。通过使用这样的水分散稳定性优异的乳液组合物,可更稳定地制备良好的多孔质体。需要说明的是,具有表面活性作用的硅油材料可将两种以上并用。
如上所述,压敏有机硅弹性体多孔质体含有导电剂,可掺混在乳液组合物中。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可掺混的导电剂的种类或掺混量如上所述,因此省略说明。
导电剂在乳液组合物中混合/分散而存在。该导电剂实质上决定压敏有机硅弹性体多孔质体的导电性。导电剂只要分散/分布在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中即可,例如可添加在乳液组合物中,也可添加在生成弹性体的液态橡胶材料中。另外,在并用两种以上的液态硅橡胶材料而使用的情况下,可在各橡胶材料中掺混导电剂,使不偏离导电剂的所确定的掺混量。
例如,如上所述,在使用加成反应固化型液态硅橡胶作为液态硅橡胶材料、通过组合具有不饱和脂肪族基团的聚硅氧烷与含活性氢的聚硅氧烷而提供的情况下,在具有不饱和脂肪族基团的聚硅氧烷和含活性氢的聚硅氧烷中可分别混合分散导电剂。另外,在上述的第1混合物和第2混合物中可分别混合分散导电剂。或者,在混合第1混合物和第2混合物调制成乳液时,可混合分散导电剂。
压敏有机硅弹性体多孔质体根据其用途可含有各种添加剂。作为这样的添加剂,可示例颜料或染料等的着色料、二氧化硅等的填充材料等。这些添加剂可掺混在乳液组合物中。而且,乳液组合物可含有分子量低的非反应性的硅油,以便例如出于使脱泡容易地进行等目的来调整乳液的粘度。若乳液组合物具有1cSt~20万cSt的粘度,则脱泡容易地进行且操作方便。
实施例
以下,给出实施例以进一步具体地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另外,在以下的实施例中,虽然应用了将调制后的乳液组合物以减压状态的形式进行脱气的方法,但也可以是边减压边调制乳液组合物的方法。
(实施例1)
作为液态硅橡胶材料,使用信越化学公司制造的导电性液态硅橡胶(品名:X-34-2777A/B)和非导电性液态硅橡胶。这些液态硅橡胶以含活性氢的聚硅氧烷和含乙烯基的聚硅氧烷分开包装的形式提供,在含乙烯基的聚硅氧烷中添加有规定量的铂催化剂。以下,将前者记作硅橡胶A剂、将后者记作硅橡胶B剂。
导电性液态硅橡胶使用含有炭黑作为导电剂的硅橡胶。导电性液态硅橡胶和非导电性液态硅橡胶的掺混比例如下述表1所示,从而规定了导电剂(炭黑)的掺混量。另外,作为分散稳定剂,使用信越化学公司制造的聚醚改性硅油。
在硅橡胶A剂与硅橡胶B剂以1:1掺混得到的100重量份掺混物中预先混合1.5重量份的聚醚改性硅油,将所得混合物用手动搅拌器搅拌5分钟,使其充分地分散,调制了混合物(乳液组合物)。
在所得混合物中添加10重量份的水后,进一步搅拌2分钟。边用手动搅拌器搅拌该混合物边慢慢添加90重量份的水,调制了弹性体乳化物。
使所得弹性体乳化物在真空减压机内脱泡,除去混入的空气,之后流入深度为12mm的压缩成型模具内,使用压盘在设定温度100℃下加热30分钟(一次加热)进行成型。将所得成型体(多孔质体前体)在电炉中、在150℃下加热5小时(二次加热),除去了水。如此操作,通过乳液制法制作了直径为29mm、厚度为12mm的圆柱状有机硅弹性体多孔质体(弹性体乳化物的固化物)的试验片。
(实施例2、3)
除了如下述表1所示变更导电性液态硅橡胶和非导电性液态硅橡胶的掺混比例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通过乳液制法制作了有机硅弹性体多孔质体的试验片。
(比较例1~3)
除了如下述表1所示变更导电性液态硅橡胶和非导电性液态硅橡胶的掺混比例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通过乳液制法制作了有机硅弹性体多孔质体的试验片。
(比较例4~7)
将信越工业化学公司制造的有机硅(品名:KE-951U)、固化剂、化学发泡剂和炭黑掺混来调制混合物,将其形成片状,在200℃下进行40分钟的一次固化,然后在210℃下进行10小时的老化处理,将该片材切成直径为29mm、厚度为12mm的圆柱形,作为试验片。通过化学发泡制法制作了所得的有机硅弹性体多孔质体的试验片。需要说明的是,炭黑相对于混合物的掺混比例如下述表1所示。
(试验例1)
图1是用于说明各实施例和各比较例的弹性体多孔质体的电阻值的测定方法的图。如图所示,将实施例1~3和比较例1~7的试验片S放置在电极1a上,在该试验片S上放置电极1b,将电极1a、1b与测定装置2进行电性连接。这里,固定电极1a的位置,使电极1b能够向上下方向移动,使用Advantest公司制造的数码超高电阻/微电流计(R8340A)作为测定装置2。
接下来,将电极1b移动到下方(试验片S侧),在挤压试验片S直至达到规定的压缩率C(%)的状态(压缩变形状态;试验片S’)下,对试验片S’施加下述表1所示的电压(5V~1000V),测定了电阻值(Ω)。然后,将所测定的电阻值(Ω)转换成常用对数,算出转换值R(LogΩ),制作电阻值(Ω)的转换值R(LogΩ)相对于上述压缩率C的回归直线。然后,算出该回归直线的斜率m(R/C),见下述表1。另外,同样还在试验片S’的压缩变形前的状态(未压缩状态;试验片S、压缩率C为0%)下施加电压(5V~1000V),测定电阻值(Ω),见下述表1。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试验片S’的压缩变形前(试验片S)的厚度设为t0、将压缩量(压缩变形前后的厚度的差值)设为t1时,压缩率C(%)通过上述式(1)来表示。在实施例1~3和比较例1~7中,挤压试验片S直至压缩率C分别为8%、17%、25%、33%、42%、50%。
如下述表1所示,实施例1的有机硅弹性体多孔质体在施加电压为10V~1000V的情况下、而实施例2、3的有机硅弹性体多孔质体在施加电压为5V~1000V的情况下,分别确认到电阻值上升。此时,将电阻值(Ω)转换成常用对数而得到的转换值R(LogΩ)与压缩率C(%)之比即斜率m(R/C)为0.05以上。
另一方面,比较例1~7的有机硅弹性体多孔质体在施加电压为5V~1000V的任一种情况下,当电阻值上升时上述斜率m(R/C)也不足0.05、或者电阻值下降而上述斜率成为负值、或者电阻值在检测限以下(ND)。
(试验例2)
将实施例1~3和比较例1~7的试验片沿径向剪切,用SEM观察其剪切面,在100个~250个左右的泡孔所存在的区域使用游标卡尺测定各泡孔的长径和短径,另外,使用基恩士公司制造的数码显微镜附属工具“测量尺度”求出泡孔尺寸特性(将各泡孔的长径与短径之和除以2而得到的值即泡孔直径)。另外,对这些试验片进行了硬度(Asker-C) 测定。这些结果见下述表1。
如下述表1所示,由于实施例1~3和比较例1~3的有机硅弹性体多孔质体是采用乳液制法制作的,所以具有50μm以下的泡孔直径,虽然没有图示,但若观察这些试验片的剪切面的SEM照片(倍率100倍),则得到了具有非常微细且均匀的泡孔直径的多孔质体。另一方面,由于比较例4~7的有机硅弹性体多孔质体是采用化学发泡制法制作的,所以具有300μm的泡孔直径,虽然没有图示,但若观察这些试验片的剪切面的SEM照片(倍率100倍),则与实施例1~3和比较例1~3相比,得到了泡孔直径大、且不均匀的多孔质体。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1~3和比较例1~7的有机硅弹性体多孔质体具有同等程度的硬度。
[表1]
(试验例3)
图2是用于说明实施例2的弹性体多孔质体在反复压缩变形时的电阻值的测定方法的图。如图所示,将实施例2的试验片S1放置在电极11a上的中央,在电极11a的两边缘部放置具有规定厚度d的绝缘隔离片31a、31b,在试验片S1和绝缘隔离片31a、31b上放置电极11b,将电极11a、11b与测定装置21进行电性连接。这里,固定电极11a的位置,使电极11b能够向上下方向反复移动,使用Advantest公司制造的数码超高电阻/微电流计(R8340A)作为测定装置21。另外,根据绝缘隔离片31a、31b的厚度d,将试验片S1的压缩率C(%)变更为8%~42%。
接下来,对压缩变形时的试验片S1’施加规定的电压(1V~300V),使用没有图示的拉伸试验机,通过电极11b的移动对试验片S1进行规定次数的反复挤压使其发生压缩变形(试验片S1’),在反复挤压中以规定的时机测定电阻值(Ω)7次。其结果见图3。需要说明的是,拉伸试验机中的测定条件如下。
<拉伸试验机的测定条件>
・测定环境:温度28℃、湿度40%;
・模式:循环模式;
・振幅:5mm;
・压缩速度:21次/分钟(在约8小时内压缩10k次);
・反复挤压中的测定时机:第1次、第2次、第10次、第30次、第100次、第10000次、第10001次;
・压缩率(%)与电极间距离(mm)(绝缘隔离片31a、31b的厚度d)的关系如下述表2所示。
[表2]
压缩率(%) 电极间距离(mm)
8 11
17 10
21 9.5
25 9
33 8
42 7
如图3所示,实施例2的有机硅弹性体多孔质体基于压缩变形次数的电阻值变化的偏差小,相对于反复压缩变形的电阻值变化的重现性或相对于反复压缩变形的耐久性良好。
(总结)
根据上述表1和图3可知,在实施例1~3的弹性体多孔质体中,相对于混合搅拌原料而形成的乳液组合物的总量,以2.7重量%以上且3.5重量%以下的比例掺混导电剂,同时采用了乳液制法。由此,确认到:其是电阻值随着压缩变形时的载荷的增加而增加、且具有50μm以下的泡孔直径的压敏有机硅弹性体多孔质体。另外,还确认到:所得的压敏有机硅弹性体多孔质体其电阻值的向常用对数的转换值的变化量(R1-R0)与压缩率C(%)之比(LogΩ/%)为0.05以上。因此,明确了实施例1~3的弹性体多孔质体具有独特的电特性。
相对于此,虽然采用了乳液制法但导电剂为上述范围外的比较例1~3的各弹性体多孔质体具有50μm以下的泡孔直径,但电阻值的向常用对数的转换值的变化量(R1-R0)与压缩率C(%)之比(LogΩ/%)没有达到0.05以上。另外,采用化学发泡制法且导电剂为上述范围外的比较例4~7的各弹性体多孔质体不具有50μm以下的泡孔直径,电阻值的向常用对数的转换值的变化量(R1-R0)与压缩率C(%)之比(LogΩ/%)也没有达到0.05以上。因此,明确了比较例1~7的弹性体多孔质体不具有独特的电特性。
产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应用于各种传感器等,例如可适合用于体重计用的传感器、压力分布测量用的传感器、交通量(通行量)计数用的传感器、看护用床等的位置传感器、安全装置用的压敏传感器等。
符号说明
1a、1b、11a、11b:电极;
2、21:测定装置;
31a、31b:绝缘隔离片;
S、S’、S1、S1’:试验片。

Claims (2)

1.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其特征在于:由经由乳液组合物得到的弹性体乳化物的固化物构成,所述乳液组合物以发生固化生成弹性体的液态橡胶材料作为连续相,其中,相对于上述乳液组合物的总量,含有2.7重量%以上且3.5重量%以下的导电剂,且电阻值(Ω)随着压缩率C(%)的增加而上升。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其特征在于:在将压缩变形前的厚度设为t0、将压缩变形前后的厚度的差值设为t1时,随着下述式(1)所表示的上述压缩率C(%)的增加,电阻值(Ω)的向常用对数的转换值R(LogΩ)发生线性变化时,
将压缩变形前的电阻值的向常用对数的转换值设为R0、将压缩变形后的电阻值的向常用对数的转换值设为R1,电阻值的向常用对数的转换值的变化量(R1-R0)与上述压缩率C(%)之比(LogΩ/%)具有下述式(2)的关系:
C=(t1/t0)×100  ・・・(1);
(R1-R0)/C≥0.05 ・・・(2)。
CN201880028857.0A 2017-09-06 2018-08-09 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 Active CN1105461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71428 2017-09-06
JP2017-171428 2017-09-06
PCT/JP2018/029964 WO2019049605A1 (ja) 2017-09-06 2018-08-09 感圧性エラストマー多孔質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46193A true CN110546193A (zh) 2019-12-06
CN110546193B CN110546193B (zh) 2021-04-16

Family

ID=65633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28857.0A Active CN110546193B (zh) 2017-09-06 2018-08-09 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010636A1 (zh)
EP (1) EP3680286A4 (zh)
JP (1) JP6628069B2 (zh)
CN (1) CN110546193B (zh)
WO (1) WO20190496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16380B (zh) * 2022-01-28 2023-03-1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蜂窝状轻质高韧性弹性体树脂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01237A (ja) * 2005-04-20 2006-11-02 Nitto Kogyo Co Ltd 導電性ローラ
CN101952355A (zh) * 2007-11-30 2011-01-19 新智德株式会社 弹性体多孔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4583279A (zh) * 2012-09-05 2015-04-29 道康宁东丽株式会社 导电性海绵形成性硅橡胶组合物和导电性硅橡胶海绵
CN106009029A (zh) * 2016-05-25 2016-10-12 郑州大学 具有压敏特性的多孔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6317847A (zh) * 2015-06-30 2017-01-11 3M创新有限公司 导电泡棉、导电泡棉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6633891A (zh) * 2016-10-21 2017-05-10 四川大学 一种硅橡胶基多孔介电弹性体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17094703A1 (ja) * 2015-11-30 2017-06-08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機器用弾性ロ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7629443A (zh) * 2017-08-04 2018-01-26 浙江新恒泰新材料有限公司 具有压敏特性的微孔发泡导电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及其生产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1782B2 (zh) 1972-04-10 1977-01-18
US4745301A (en) * 1985-12-13 1988-05-17 Advanced Micro-Matrix, Inc. Pressure sensitive electro-conductive materials
JP4655252B2 (ja) 1999-04-15 2011-03-23 新原 ▲晧▼一 変形導電性エラストマーの製造方法
JP3712380B2 (ja) * 2001-11-27 2005-11-02 ジーイー東芝シリコーン株式会社 ポリオルガノシロキサン発泡材、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発泡体
JP4517225B2 (ja) 2004-06-14 2010-08-04 ▲晧▼一 新原 感圧導電性エラストマー
JP5201782B2 (ja) * 2005-05-16 2013-06-05 シンジー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リコーンエラストマー多孔質体形成用油中水型エマルジョン組成物
JP4630964B2 (ja) 2006-02-16 2011-02-09 国立大学法人長岡技術科学大学 感圧導電性エラストマー
JP5993167B2 (ja) * 2012-03-12 2016-09-14 株式会社フコク シリコーンゴムスポンジ体用の組成物、スポンジ体およびスポンジ体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01237A (ja) * 2005-04-20 2006-11-02 Nitto Kogyo Co Ltd 導電性ローラ
CN101952355A (zh) * 2007-11-30 2011-01-19 新智德株式会社 弹性体多孔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4583279A (zh) * 2012-09-05 2015-04-29 道康宁东丽株式会社 导电性海绵形成性硅橡胶组合物和导电性硅橡胶海绵
CN106317847A (zh) * 2015-06-30 2017-01-11 3M创新有限公司 导电泡棉、导电泡棉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WO2017094703A1 (ja) * 2015-11-30 2017-06-08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機器用弾性ロ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6009029A (zh) * 2016-05-25 2016-10-12 郑州大学 具有压敏特性的多孔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6633891A (zh) * 2016-10-21 2017-05-10 四川大学 一种硅橡胶基多孔介电弹性体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29443A (zh) * 2017-08-04 2018-01-26 浙江新恒泰新材料有限公司 具有压敏特性的微孔发泡导电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及其生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628069B2 (ja) 2020-01-08
US20200010636A1 (en) 2020-01-09
EP3680286A4 (en) 2021-06-09
CN110546193B (zh) 2021-04-16
EP3680286A1 (en) 2020-07-15
WO2019049605A1 (ja) 2019-03-14
JPWO2019049605A1 (ja) 2019-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207450A2 (en) Pressure-sensitive conductive rubber material
EP2892944A2 (en) Conductive sponge-forming silicone rubber composition and conductive silicone rubber sponge
US6309563B1 (en) Conductive silicone rubber composition and low-resistance connector
US20050143480A1 (en) Silicone elastomer porous body
CN110546193B (zh) 压敏弹性体多孔质体
CN108345200B (zh) 电子照相用构件、电子照相用构件的制造方法和定影设备
KR20190068432A (ko) 실리콘 복합재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6477520B2 (ja) 付加硬化型液状導電性シリコーンゴム組成物の製造方法、事務機用ロール及び事務機用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US8217090B2 (en) Elastomer porous material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JP5190855B2 (ja) 定着用回転体
JP2006308716A (ja) 定着用回転体
JP2015161572A (ja) 感圧センサ用導電部材及び感圧センサ
JP4920147B2 (ja) 半導電ロール
JP2001221225A (ja) 半導電性シリコーンゴムロール
JP2006343363A (ja) ゲル状導電性組成物及び導電性部材
JP5598902B2 (ja) エラストマー多孔質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WO2009069804A1 (ja) エラストマー多孔質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761297B2 (ja) 導電性ローラ
JPH093333A (ja) 導電性シリコーンゴム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導電性シリコーンゴムロール
JP4761298B2 (ja) 定着用回転体
JP2009231009A (ja) 感圧導電性材料
JP5201782B2 (ja) シリコーンエラストマー多孔質体形成用油中水型エマルジョン組成物
JP5771059B2 (ja) 帯電部材、および帯電部材の製造方法
JP3748133B2 (ja) ゴム組成物
JP2000357547A (ja) 低抵抗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