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36852B - 纱线卷装 - Google Patents

纱线卷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36852B
CN110536852B CN201880026248.1A CN201880026248A CN110536852B CN 110536852 B CN110536852 B CN 110536852B CN 201880026248 A CN201880026248 A CN 201880026248A CN 110536852 B CN110536852 B CN 1105368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winding
winding part
bobbin
h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2624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36852A (zh
Inventor
户田诚
和田昌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Bosek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Bose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Bose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tto Bose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5368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368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368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368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10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for making packages of specified shapes or on specified types of bobbins, tubes,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16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for making packages of specified shapes or on specified types of bobbins, tubes, cores, or formers forming bottle bobbin pack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5/00Wound packages of filamentary material

Landscapes

  • Filamentary Materials, Packages, And Safety Devices Therefor (AREA)
  • Storage Of Web-Like 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纱线卷装。该纱线卷装能够抑制在使用经退绕的纱线制造的织物等上产生毛羽。纱线卷装(1)由筒管(2)和卷绕于筒管(2)的纱线(3)构成。上述纱线卷装具有圆筒状的第1卷绕部(7)和第2卷绕部(8)。第2卷绕部(8)由下部的圆筒状部(9)和上部的圆锥台状部(10)构成。第2卷绕部(8)的始端部与第1卷绕部(7)的终端部连续,第1卷绕部(7)的从下端的筒管(2)的底部(4)起的高度与第2卷绕部(8)的从下端的筒管(2)的底部(4)起的高度实质上相同。第2卷绕部(8)的总高度H2相对于第1卷绕部(7)的总高度H1的比例为96.0~99.9%的范围,筒管表面被覆率为75%以上。

Description

纱线卷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纱线卷装(yarn package)。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由筒管和卷绕在该筒管上的纱线构成的纱线卷装。所述纱线例如是由玻璃纤维构成的纱线(以下,简称为玻璃纱),用于玻璃纤维织物等的制造。
作为上述玻璃纱的纱线卷装,已知有例如具备第1卷绕部和第2卷绕部的纱线卷装(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上述第1卷绕部通过以几乎覆盖筒管的芯部的全部表面的方式卷绕规定量的玻璃纱线而形成。另外,上述第2卷绕部通过连续地在上述筒管的芯部卷绕规定量的上述玻璃纱而形成。
另外,作为上述玻璃纱的纱线卷装,已知有将从上述第2卷绕部的下端起到总高度的30~70%范围的高度为止的部分设为圆筒状、并将剩余高度的部分设为圆锥台状的纱线卷装(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8323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82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以往的纱线卷装中,存在如下不良情况:在将纱线引出并退绕时出现该纱线切断的现象;或在端部产生绽线(日语:ほつれ)的现象;或者在使用退绕的纱线制造的织物等产品上产生毛羽。
上述纱线断裂的现象被称为“无线口(日文:糸口無し)”。另外,在上述端部产生绽线的现象被称为“散卷”(日文:巻き崩れ)。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消除上述不良情况的纱线卷装,能够防止无线口及散卷,并进一步能够抑制在使用退绕后的纱线制造的织物等产品上产生毛羽的现象。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纱线卷装由筒管和卷绕在该筒管上的纱线构成,具备:圆筒状的第1卷绕部,其由该纱线与该筒管接触地被卷绕而形成;以及通过下述方式形成的第2卷绕部,该纱线与该第1卷绕部接触地被卷绕,所述第2卷绕部的下部形成为圆筒状,所述第2卷绕部的上部形成为圆锥台状,始端部与该第1卷绕部的终端部连续,该纱线卷装的特征在于,该第1卷绕部的从下端的该筒管的底部起的高度与该第2卷绕部的从下端的该筒管的底部起的高度实质上相同,该第2卷绕部的总高度相对于该第1卷绕部的总高度的比例为96.0~99.9%的范围,卷绕于该第1卷绕部的该纱线的整体长度或一部分长度单独为2000m时的筒管的表面被覆率、或者卷绕于该第1卷绕部的该纱线的整体长度与卷绕于该第2卷绕部的该纱线的整体长度或一部分长度的合计长度为2000m时的该筒管的表面被覆率为75%以上。
在本发明的纱线卷装中,所述第1卷绕部的从下端的该筒管的底部起的高度与所述第2卷绕部的从下端的该筒管的底部起的高度实质上相同,该第2卷绕部的总高度相对于该第1卷绕部的总高度的比例为96.0~99.9%的范围,由此,能够防止退绕时产生散卷,进一步能够抑制在使用经退绕的纱线而制造的织物等产品中产生毛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上述“实质上相同”是指上述第1卷绕部的从下端的所述筒管的底部起的高度与所述第2卷绕部的从下端的该筒管的底部起的高度之差在0.1mm以内。
当所述第2卷绕部的总高度相对于所述第1卷绕部的总高度的比例小于96.0%时,无法抑制在使用经退绕的纱线而制造的织物等产品中产生毛羽的现象。另外,当上述第2卷绕部的总高度相对于上述第1卷绕部的总高度的比例超过99.9%时,则无法防止退绕时产生散卷的现象。
另外,在本发明的纱线卷装中,卷绕于该第1卷绕部的该纱线的整体长度或一部分长度单独为2000m时的筒管的表面被覆率、或者卷绕于该第1卷绕部的该纱线的整体长度与卷绕于该第2卷绕部的该纱线的整体长度或一部分长度的合计长度为2000m时的该筒管的表面被覆率为75%以上,由此,能够防止在退绕时产生无线口。另一方面,在所述筒管的表面被覆率小于75%时,无法防止在退绕时产生无线口。
另外,在本发明的纱线卷装中,形成该第2卷绕部的下部的所述圆筒状的部分(以下,有时简称为圆筒状部)的高度相对于所述第2卷绕部的总高度的比例优选为71.5~90.0%的范围。通过将该第2卷绕部的圆筒状部的高度相对于上述第2卷绕部的总高度的比例设定为上述范围,本发明的纱线卷装能够获得优异的退绕性,能够特别有效地防止在退绕时产生无线口。
另外,在本发明的纱线卷装中,所述第2卷绕部的上部的形成所述圆锥台状的部分(以下,有时简称为圆锥台状部)的圆锥台状部分割率优选为2.0~15.0%的范围。通过将上述圆锥台状部分割率设定为2.0%以上,本发明的纱线卷装能够特别有效地防止在退绕时产生无线口。另一方面,通过将上述圆锥台状部分割率设定为15.0%以下,能够特别有效地防止产生散卷。
另外,在本发明的纱线卷装中,卷绕于上述第1卷绕部的该纱线的线长相对于卷绕于该纱线卷装的上述纱线的总线长的比例优选为0.1~10.0%的范围。通过将卷绕于上述第1卷绕部的该纱线的线长相对于卷绕于上述纱线卷装的上述纱线的总线长的比例设定为上述范围,能够防止在退绕时产生无线口。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纱线卷装的结构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地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纱线卷装1由筒管2和卷绕于筒管2的纱线3构成。纱线3可以是聚酰胺纤维、芳族聚酰胺纤维等有机纤维纱,也可以是玻璃纤维、碳纤维等无机纤维纱,但优选为玻璃纱。
在纱线3是玻璃纱的情况下,可以是单丝纱,也可以是复丝纱。在纱线3是复丝纱的情况下,是由1根玻璃丝的纤维径为3~30μm的10~1500根玻璃丝集束而成。上述玻璃纱的重量例如是0.5~200tex(g/km)。
作为上述复丝纱的玻璃纱通过下述方法形成:集束多根从漏板的喷嘴拉出在熔融炉中熔融的熔融玻璃而形成的玻璃丝而制成玻璃原丝,将该玻璃原丝卷绕于卷绕管而制成纱饼(cake)后,从该纱饼向筒管回卷该原丝,并一般施加0.2~1.5Z的加捻。需要说明的是,在回卷原丝时也有不实施加捻的情况,也存在实施0.2~1.5S加捻的情况。这里,数值末尾的“Z”是指“Z捻”(加捻方向为向右旋螺纹的方向捻转),数值末尾的“S”是指“S捻”(加捻方向为向左旋螺纹的方向捻转)。
筒管2由底部4、立设于底部4的圆筒状的芯部5和设置于芯部5的上端的顶部6构成。作为筒管2例如能够列举出从底部4到顶部6的高度为150~700mm、芯部5的直径为30~200mm的筒管。
作为筒管2的材料,例如可举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丙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等树脂。筒管2可以在底部4或顶部6具有凸缘,也可以不设置凸缘,也可以在卷绕纱线3的芯部5上设置槽。
另外,纱线3由与筒管2的芯部5接触而卷绕且呈圆筒状的第1卷绕部7和与第1卷绕部7接触而被卷绕的第2卷绕部8构成。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纱线卷装1制造织物时,从第2卷绕部8的终端退绕纱线而进行使用。在构成第2卷绕部8的纱线全部被使用之后,能够从第1卷绕部7的终端退绕纱线来用于织物制造,但也存在构成第1卷绕部7的纱线不用于织物制造的情况。
第2卷绕部8的下部形成呈圆筒状的圆筒状部9,第2卷绕部8的上部形成呈圆锥台状的圆锥台状部10。另外,第2卷绕部8的始端部与第1卷绕部7的终端部连续,第1卷绕部7的从下端的筒管2的底部4起的高度与第2卷绕部8的从下端的筒管2的底部4起的高度实质上相同。
在纱线卷装1中,第2卷绕部8的总高度H2相对于第1卷绕部7的总高度H1的比例((H2/H1)×100)为96.0~99.9%的范围,由此,能够防止在退绕时发生散卷,进一步能够抑制在使用经退绕的纱线3制成的织物等产品上产生毛羽。H2相对于H1的比例优选为98.0~99.8%的范围,更优选为99.0~99.7%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99.2~99.6%的范围。
第1卷绕部7的总高度H1例如为100~500mm,H1相对于筒管2的总高度为40~95%的范围。
另外,在纱线卷装1中,卷绕于第1卷绕部7的纱线3的整体长度或者一部分长度单独为2000m时的筒管2的表面被覆率、或者卷绕于第1卷绕部7的纱线3的整体长度与卷绕于第2卷绕部8的纱线3的整体长度或一部分长度的合计长度为2000m时的筒管2的表面被覆率(以下,简称为筒管表面被覆率)为75%以上,由此,能够防止在退绕时产生无线口。筒管表面被覆率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8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以上、特别优选为92%以上、尤其优选为94%以上、最优选为96%以上。
筒管2的表面被覆率可以通过下述方式求出。首先,在求出了筒管2的重量以及纱线3的单位长度的质量(例如,tex(g/km))的基础上,一边测定纱线卷装1的重量,一边从第2卷绕部8的终端退绕纱线3,直到将纱线3退绕到纱线卷装1的重量等于筒管2的重量以及相当于长度2000m的纱线3的重量的合计量。接着,利用图像处理装置对以从第1卷绕部7的上端向垂直下方30mm的点为中心的10mm见方的四边形区域进行二值化,求出卷绕有纱线3的部分的面积相对于上述区域整体的面积的比例,由此,能够求出筒管表面被覆率。例如通过将卷绕有纱线3的部分设为白色、将未卷绕纱线3的部分设为黑色的方式来进行由上述图像处理装置处理的二值化。
另外,在纱线卷装1中,第2卷绕部8的下部的圆筒状部9的高度h1相对于第2卷绕部8的总高度H2的比例((h1/H2)×100为71.5~90.0%的范围,能够得到优异的退绕性,并且,能够特别有效地防止在退绕时产生无线口。h1相对于H2的比例优选为75.0~90.0%的范围、更优选为76.0~89.0%的范围。
另外,在纱线卷装1中,第2卷绕部8的上部的圆锥台状部10的圆锥台状部的分割率为2.0~15.0%的范围、优选为2.5~10.0%的范围、更优选为3.0~8.0%的范围、进一步优选在3.5~7.0%的范围内。由此,能够特别有效地防止在退绕时产生无线口以及产生散卷的情况。
上述圆锥台状部的分割率可以通过将圆锥台状部10的高度(mm)除以圆锥台状部的层数来求得。上述圆锥台状部的层数可以通过下述方式来求得:在退绕第2卷绕部8的纱线3时数出直至卷绕于升降长度最长的位置(圆锥台状部10的上端)的纱线3被退绕为止的匝数。在此,所述升降长度是指在第2卷绕部8上卷绕纱线3时的从筒管2的底部4起的卷绕高度,通过改变卷绕高度来形成圆锥台状部10。
在所述匝数中,从所述升降长度最短的位置朝向筒管2的底部4退绕纱线3并在筒管2的底部4折返直至退绕到升降长度第2短的位置为止为第1匝。另外,从升降长度第2短的位置朝向筒管2的底部4退绕纱线3并在筒管2的底部4折返直至退绕到升降长度第3短的位置为第2匝。然后,通过反复进行该操作,从而算出匝数。
另外,在纱线卷装1中,可以将纱线从下端向上端方向卷绕时的卷绕间距(上端方向卷绕间距)设定为0.4~2.5mm的范围,也可以将纱线从上端向下端方向卷绕时的卷绕间距(下端方向卷绕间距)设定为1.0~3.5mm的范围。优选上端方向卷绕间距为0.6~2.2mm的范围,且下端方向卷绕间距为1.4~3.0mm的范围。并且,进一步优选上端方向卷绕间距为0.8~1.8mm的范围,且下端方向卷绕间距为1.8~2.8mm的范围。
另外,在纱线卷装1中,卷绕于第1卷绕部7上的纱线3的线长相对于卷绕在纱线卷装1上的纱线3的总线长的比例在0.1~10.0%的范围内。由此,能够防止退绕时产生无线口。另外,卷绕于第1卷绕部7的纱线3的线长相对于卷绕于纱线卷装1的纱线3的总线长的比例优选为0.7~7.0%的范围,这样能够特别有效地防止在退绕时产生无线口。卷绕于第1卷绕部7的纱线3的线长相对于卷绕于纱线卷装1的纱线3的总线长的比例更优选为1.0~4.0%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1.1~3.0%的范围、特别优选为1.2~2.0%的范围、最优选为1.3~1.8%的范围。
接着,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和比较例。
实施例
[实施例1~7和比较例1~3]
在本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首先,一边对从纱饼回卷到筒管的原丝实施加捻,一边与筒管2的芯部5接触地卷绕纱线3。由此,形成第1卷绕部7。纱线3是将50根原丝径为4.0μm的玻璃原丝集束而成,具备1.65tex的重量。接着,一边对从纱饼回卷的原丝实施加捻,一边与第1卷绕部7接触地卷绕纱线3,由此,形成第2卷绕部8。
此时,将第1卷绕部7的总高度H1设为218mm,将第1卷绕部7以及第2卷绕部8上的上端方向卷绕间距设为0.9mm,将第1卷绕部7以及第2卷绕部8上的下端方向卷绕间距设为2.5mm,并将卷绕于第1卷绕部7的纱线3的线长L1、第2卷绕部8的总高度H2、圆筒状部9的高度h1、圆锥台状部10的高度h2、圆锥台状部10的层数、圆锥台状部分割率以及卷绕于第2卷绕部8的纱线3的线长L2设定为变量,制成实施例1~7和比较例1~3的纱线卷装1。
接着,针对实施例1~7和比较例1~3的纱线卷装1,求出了筒管表面被覆率、第2卷绕部8的总高度H2相对于第1卷绕部7的总高度H1的比例(H2/H1)、卷绕于第1卷绕部7的纱线3的线长L1相对于纱线3的总线长(L1+L2)的比例(L1/(L1+L2))。
接着,针对实施例1~7和比较例1~3的纱线卷装1,评价防止无线口产生性能、防止织物毛羽产生性能、防止散卷产生性能以及退绕性。
所述防止无线口产生性能通过下述方式进行评价:针对1000根纱线卷装1从第2卷绕部8的终端退绕纱线3后,在纱线卷装1中的线长(L1+L2)范围内从第1卷绕部7的始端到退绕2000m的位置为止所产生无线口的比例为0.3%以下的情况,评价为“◎”(良好);将超过0.3%且是1.0%以下的情况评价为“○”(合格);将超过1.0%的情况评价为“×”(不合格)。
上述防止织物毛羽产生性能通过下述方式进行评价:在一边从纱线卷装1退绕纱线3一边制造全长1000m、宽度1300mm、编织密度是经纱和纬纱均为95根/25mm的织物时,将织物中的毛羽产生个数为3个以下的情况评价为“○”(合格),将超过3个的情况评价为“×”(不合格)。
上述防止散卷产生性能通过下述方式进行评价:针对1000根纱线卷装1,将产生散卷的概率为0.1%以下的情况评价为“◎”(合格);将超过0.1%且0.3%以下的情况评价为“○”(合格),将超过0.3%的情况评价为“×”(不合格)。
上述退绕性通过下述方式进行评价:针对1000根的纱线卷装1,将发生纱线3的退绕时发生散珠(纱线3打结形成层而退绕的现象)的概率为0.1%以下的情况评价为“◎”(良);将上述概率超过0.1%的情况评价为“○”(合格)。
将结果示于表1(实施例1~5)以及表2(实施例6~7及比较例1~3)。
(表1)
Figure BDA0002240580890000081
Figure BDA0002240580890000091
(表2)
Figure BDA0002240580890000092
Figure BDA0002240580890000101
从表1和表2明显可知,在实施例1~7的纱线卷装1中,防止无线口产生性能、防止织物毛羽产生性能、防止散卷产生性能以及退绕性中的任一性能均优异。在实施例1~7的纱线卷装1中,第2卷绕部8的总高度H2相对于第1卷绕部7的总高度H1的比例(H2/H1)为96.0~99.9%的范围,筒管表面被覆率为75%以上。
另一方面,明显可知在筒管表面被覆率小于75%的比较例1的纱线卷装1中,防止无线口产生性能低。另外,明显可知在第2卷绕部8的总高度H2相对于第1卷绕部7的总高度H1的比例(H2/H1)小于96.0%的比较例2的纱线卷装1中,防止织物毛羽性能低。并且明显可知,在第2卷绕部8的总高度H2相对于第1卷绕部7的总高度H1的比例(H2/H1)超过99.9%的比较例3的纱线卷装1中,防止散卷产生性能低。
符号说明
1…纱线卷装、2…筒管、3…纱线、4…底部、7…第1卷绕部、8…第2卷绕部、9…圆筒状部、10…圆锥台状部。

Claims (4)

1.一种玻璃纤维纱线卷装,其由筒管和卷绕在该筒管上的纱线构成,该玻璃纤维纱线卷装具备:
圆筒状的第1卷绕部,其由该纱线与该筒管接触地被卷绕而形成;以及,
通过下述方式形成的第2卷绕部:所述纱线与所述第1卷绕部接触地被卷绕,所述第2卷绕部的下部形成为圆筒状,所述第2卷绕部的上部形成为圆锥台状,所述第2卷绕部的始端部与所述第1卷绕部的终端部连续,
所述玻璃纤维纱线卷装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1卷绕部的从下端的所述筒管的底部起的高度与所述第2卷绕部的从下端的所述筒管的底部起的高度实质上相同,
所述第2卷绕部的总高度相对于所述第1卷绕部的总高度的比例为96.0~99.9%的范围,
卷绕于所述第1卷绕部的该纱线的整体长度或一部分长度单独为2000m时的该筒管的表面被覆率、或者卷绕于所述第1卷绕部的该纱线的整体长度与卷绕于所述第2卷绕部的所述纱线的整体长度或一部分长度的合计长度为2000m时的该筒管的表面被覆率为75%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纤维纱线卷装,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第2卷绕部的下部的所述圆筒状的部分的高度相对于所述第2卷绕部的总高度的比例为71.5~90.0%的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璃纤维纱线卷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卷绕部的上部的形成所述圆锥台状的部分的圆锥台状部分割率为2.0~15.0%的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纤维纱线卷装,其特征在于,
卷绕于所述第1卷绕部的所述纱线的线长相对于卷绕于所述玻璃纤维纱线卷装的所述纱线的总线长的比例为0.1~10.0%的范围。
CN201880026248.1A 2017-04-27 2018-02-19 纱线卷装 Active CN1105368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88542 2017-04-27
JP2017-088542 2017-04-27
PCT/JP2018/005790 WO2018198492A1 (ja) 2017-04-27 2018-02-19 ヤーンパッケージ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36852A CN110536852A (zh) 2019-12-03
CN110536852B true CN110536852B (zh) 2021-11-02

Family

ID=63918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26248.1A Active CN110536852B (zh) 2017-04-27 2018-02-19 纱线卷装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078040B2 (zh)
CN (1) CN110536852B (zh)
TW (1) TWI753127B (zh)
WO (1) WO20181984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48146B2 (ja) 2020-05-19 2024-03-12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ケーキ、及びガラスヤーンパッケージ
CN112723011B (zh) * 2020-12-29 2022-06-07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大卷装塔型筒纱及其电子成型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122775A5 (en) * 1971-01-22 1972-09-01 Delerue Dominique Yarn package - having frusto-conical ends is formed with guide reciprocating parallely with bobbin
JPS57199247U (zh) * 1981-06-12 1982-12-17
JPS59187572A (ja) * 1983-04-07 1984-10-24 田中貴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半導体素子のボンデイング線のスプ−ル巻線に於ける巻線保持構造
JPS6428168A (en) * 1987-07-21 1989-01-30 Fujikura Ltd Taking-out of wire material onto bobbin
JP2780336B2 (ja) * 1989-02-28 1998-07-30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糸条の巻取体製造装置
CN1102395A (zh) * 1993-08-12 1995-05-10 W.施拉夫霍斯特公司 用于将管纱纱线端松开、切断和准备的装置
JP3339437B2 (ja) * 1998-12-09 2002-10-28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半導体ボンディングワイヤー端部のテープ止め方法および巻き取りスプール
AU7841300A (en) * 1999-09-30 2001-04-30 Advanced Glassfiber Yarn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nding yarn on a bobbin
WO2002074674A1 (en) * 2001-03-20 2002-09-26 Mariella Crotti Improved method for handling yarn intended for supplying circular hosiery and knitting machines
JP2004018207A (ja) * 2002-06-18 2004-01-22 Asahi Fiber Glass Co Ltd ヤーンパッケージ
JP2004083235A (ja) * 2002-08-28 2004-03-18 Asahi Fiber Glass Co Ltd ヤーンパッケージ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02006018428B8 (de) * 2006-04-20 2015-12-17 Maschinenfabrik Niehoff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Verlegen von langgestrecktem Wickelgut
CN202214084U (zh) * 2011-08-17 2012-05-09 杭州长翼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利于退解的筒纱线
JP6428168B2 (ja) 2014-11-05 2018-11-2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温度変換テーブル作成装置、温度変換テーブル作成方法、及び、温度測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53127B (zh) 2022-01-21
JP7078040B2 (ja) 2022-05-31
WO2018198492A1 (ja) 2018-11-01
JPWO2018198492A1 (ja) 2020-03-05
CN110536852A (zh) 2019-12-03
TW201839196A (zh) 2018-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36852B (zh) 纱线卷装
CN103210128A (zh) 织物和使用它的电气配线用包覆料
US7665682B2 (en) Crosswound bobbin and associated production method
CN109695084B (zh) 一种含热熔丝的弹性织带的制备方法
JP5863056B2 (ja) 高ヤング率糸のパッケージおよび糸パッケージの巻取方法
US11225392B2 (en) Wound thread packag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same
CN115413302A (zh) 聚苯硫醚单丝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纤维卷装体
CN1703544B (zh) 筒子纱的制造方法
JP3656871B2 (ja) 炭素繊維パッケージ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350256B2 (ja) ガラスヤーンパッケージ
JP4496705B2 (ja) ガラスヤーンの解舒方法及びガラスヤーン
CN100355639C (zh) 筒子纱及其制造方法
US20240092608A1 (en) Wound yarn packag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04018207A (ja) ヤーンパッケージ
KR200194467Y1 (ko) 인터레이스 커버링기
JP4873114B2 (ja) ガラスヤーンパッケージ
JP2007247077A (ja) ポリエステルコアヤーンミシン糸
JP2005281930A (ja) コード簾織物およびその巻取り方法
JP6078754B2 (ja) パーンパッケージ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2503038B1 (en) A fabric for an air-bag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fabric
JP4924674B2 (ja) ガラスヤーンパッケージ
JP2004345771A (ja) 被覆弾性糸巻糸体
JPH0128138B2 (zh)
NO344891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ishing net
JP2004155588A (ja) ヤーンパッケージ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