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15285B -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异常判断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异常判断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15285B
CN110515285B CN201910415024.6A CN201910415024A CN110515285B CN 110515285 B CN110515285 B CN 110515285B CN 201910415024 A CN201910415024 A CN 201910415024A CN 110515285 B CN110515285 B CN 1105152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streak
abnormality
section
process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1502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15285A (zh
Inventor
中野步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5152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152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152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152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48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or measuring developer properties or quality, e.g. charge, size, flowability
    • G03G15/0849Detection or control means for the developer concentr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5Self-diagnostics; Malfunction or lifetime displa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62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the copy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5Self-diagnostics; Malfunction or lifetime display
    • G03G15/553Monitoring or warning means for exhaustion or lifetime end of consumables, e.g. indication of insufficient copy sheet quantity for a job
    • G03G15/556Monitoring or warning means for exhaustion or lifetime end of consumables, e.g. indication of insufficient copy sheet quantity for a job for toner consumption, e.g. pixel counting, toner coverage detection or toner density measurem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036Details of illuminating systems, e.g. lamps,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025Machine control, e.g. regulati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machine
    • G03G2215/00029Image density detection
    • G03G2215/00033Image density detection on recording member
    • G03G2215/00037Toner image detection
    • G03G2215/00042Optical detec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异常判断方法。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包括检测处理部和判断处理部。检测处理部从图像数据表示的图像中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中检测沿着副扫描方向的条纹状图像,该第一图像是浓度为预先确定的基准浓度值以上的图像,该第二图像是浓度小于基准浓度值的图像。判断处理部基于检测处理部对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各个的条纹状图像的检测结果,来判断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部中的异常原因。根据本发明,能够减轻确定产生沿着副扫描方向的条纹状图像的原因的工时。

Description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异常判断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异常判断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有具备能够以电子照相方式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的打印机等图像处理装置。另外,已知有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形成预先确定的检查用图像,根据从该检查用图像读取的图像数据,能够检测所述图像形成部中的不良情况。
然而,在图像处理装置中,有时会发生在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的图像中出现沿着副扫描方向的条纹状图像的不良情况。该不良情况是由于所述图像形成部的构成要素中的某一个而产生的。这里,在现有的图像处理装置中,人需要确定所述图像形成部中的产生所述条纹状图像的原因位置,并进行与所确定的原因位置对应的应对。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轻确定产生沿着副扫描方向的条纹状图像的原因的工时的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异常判断方法。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包括检测处理部和判断处理部。所述检测处理部从图像数据表示的图像中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中检测沿着副扫描方向的条纹状图像,所述第一图像是浓度为预先确定的基准浓度值以上的图像,所述第二图像是浓度小于所述基准浓度值的图像。所述判断处理部基于所述检测处理部对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各个中的所述条纹状图像的检测结果,来判断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部中的异常原因。
本发明的异常判断方法包括检测处理步骤和判断处理步骤。所述检测处理步骤包括从图像数据表示的图像中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中检测沿着副扫描方向的条纹状图像的步骤,所述第一图像是浓度为预先确定的基准浓度值以上的图像,所述第二图像是浓度小于所述基准浓度值的图像。所述判断处理步骤包括基于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各个中的所述条纹状图像的检测结果,来判断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部中的异常原因的步骤。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系统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单元及中间转印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光扫描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光扫描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清扫机构的结构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清扫部的结构的图;
图8是表示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印刷的检查用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检测处理部的处理内容的图;
图10是表示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执行的异常判断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的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个例子,并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图像形成装置10的结构]
首先,参照图1及图2,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结构进行说明。这里,图1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的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在能够使用图像形成装置10的设置状态(图1所示的状态)下,将铅垂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D1。另外,将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纸面左侧的面作为正面(前面)来定义前后方向D2。另外,以所述设置状态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正面为基准定义左右方向D3。
图像形成装置10是具有从原稿读取图像数据的扫描功能和基于图像数据形成图像的打印功能的同时、还具有传真功能以及复印功能等多种功能的数码复合机。
如图1及图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ADF(自动原稿输送装置)1、第一图像读取部2、图像形成部3、供纸部4、控制部5、操作显示部6以及第二图像读取部7。这里,图像形成装置10是本发明中的图像处理装置的一例。另外,本发明中的图像处理装置也可以是具备控制部5的扫描仪、打印装置、传真装置、复印机以及个人计算机等。
ADF 1具备原稿放置部、多个输送辊、原稿按压部以及排纸部等,输送由第一图像读取部2读取的原稿。
第一图像读取部2具备原稿台、光源、多个折返反光镜、光学透镜以及CCD(Charge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等,能够从原稿读取图像数据。
图像形成部3能够基于由第一图像读取部2读取的图像数据以电子照相方式在片材上形成图像。另外,图像形成部3也可以基于从外部的信息处理装置输入的图像数据在片材上形成图像。关于图像形成部3的结构将在后面详细叙述。
供纸部4向图像形成部3供给片材。如图1所示,供纸部4具备供纸盒41、片材输送路径42以及多个输送辊等。在供纸盒41中容纳有用于印刷的片材。例如,容纳在供纸盒41中的片材是纸、涂布纸、明信片、信封以及OHP片材等片材部件。片材输送路径42是在供纸盒41和图像形成部3的排纸托盘40(参照图1)之间形成的片材的移动通路。所述多个输送辊设置在片材输送路径42上,将片材从供纸盒41向排纸托盘40输送。
如图2所示,控制部5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5A、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5B、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5C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5D等控制设备。CPU5A是执行各种运算处理的处理器。ROM 5B是预先存储有用于使CPU 5A执行各种处理的控制程序等信息的非易失性的存储装置。RAM 5C是易失性的存储装置,用作CPU 5A执行的各种处理的临时存储的存储器(工作区域)。非易失性存储器5D是闪速存储器以及EEPROM(注册商标)等非易失性的存储装置。在控制部5中,由CPU 5A执行预先存储在ROM 5B中的各种控制程序。由此,图像形成装置10由控制部5统一控制。另外,控制部5也可以由集成电路(ASIC)等电子电路构成,也可以是与统一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主控制部分开设置的控制部。
操作显示部6具有液晶显示器等显示部、以及操作键或触摸面板等操作部。显示部根据来自控制部5的控制指示显示各种信息。通过操作部并根据用户的操作向控制部5输入各种信息。
第二图像读取部7在片材输送路径42中比图像形成部3的定影装置39(参照图1)更靠供纸部4的片材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从由供纸部4输送的片材读取图像。如图1及图2所示,第二图像读取部7包括拍摄元件71。拍摄元件71是具有发光部和受光部的CIS(Contact Image Sensor:接触式图像传感器)等图像传感器。所述发光部向由供纸部4输送的片材射出光。所述受光部接收从所述发光部射出并由片材反射的光,并输出与受光量对应的电信号。第二图像读取部7通过未图示的模拟前端电路将从拍摄元件71的所述受光部输出的电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图像数据),并将变换后的图像数据输入到控制部5。
这里,第二图像读取部7将像素的颜色用R(红)G(绿)B(蓝)值表现的图像数据输入到控制部5。例如,第二图像读取部7将R值、G值、B值分别以0至255的256灰度表现的图像数据输入到控制部5。以下,假定R值、G值、B值分别为0的颜色为K(黑色)进行说明。
另外,第二图像读取部7也可以读取由图像形成单元31至34(参照图1)的每个在中间转印带371的表面形成的图像(调色剂像)。在该情况下,拍摄元件71在中间转印带371的旋转方向D4上的图像形成单元34与二次转印辊38之间的位置与中间转印带371的表面对置地设置。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也可以不具备第二图像读取部7。
[图像形成部3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1和图3对图像形成部3的结构进行说明。这里,图3是表示图像形成单元31至34以及中间转印装置37的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如图1及图3所示,图像形成部3具备:图像形成单元31至34、光扫描装置35至36、中间转印装置37、二次转印辊38、定影装置39以及排纸托盘40。
图像形成单元31是与Y(黄色)对应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单元,图像形成单元32是与C(青色)对应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单元,图像形成单元33是与M(品红色)对应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单元,图像形成单元34是与K(黑色)对应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单元。如图3所示,图像形成单元31至34沿着图像形成装置10的前后方向D2从前方开始按照黄色、青色、品红色、黑色的顺序并列设置。以下,有时将图像形成单元31至34统称为图像形成单元30。
如图1及图3所示,图像形成单元31具备感光鼓311、带电辊312、显影装置313、一次转印辊314、鼓清扫部315以及调色剂容器316。另外,图像形成单元32具备感光鼓321、带电辊322、显影装置323、一次转印辊324、鼓清扫部325以及调色剂容器326。另外,图像形成单元33具备感光鼓331、带电辊332、显影装置333、一次转印辊334、鼓清扫部335以及调色剂容器336。另外,图像形成单元34具备感光鼓341、带电辊342、显影装置343、一次转印辊344、鼓清扫部345以及调色剂容器346。以下,有时将感光鼓311、感光鼓321、感光鼓331以及感光鼓341统称为感光鼓301。另外,有时将显影装置313、显影装置323、显影装置333以及显影装置343统称为显影装置303。
感光鼓311承载静电潜像。感光鼓311具有沿左右方向D3延伸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被容纳感光鼓311、带电辊312和鼓清扫部315的未图示的单元壳体支承为能够旋转。感光鼓311接受从未图示的马达供给的旋转驱动力,向图3所示的旋转方向D5旋转。感光鼓321、331、341也与感光鼓311相同。这里,感光鼓301是本发明中的载像体的一个例子。
带电辊312接受来自未图示的电源的电压的施加,使感光鼓311的表面带正电。在通过带电辊312带电的感光鼓311的表面上,通过从光扫描装置35照射的光形成静电潜像。带电辊322、332、342也与带电辊312相同。
显影装置313对形成在感光鼓311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显影装置313具有一对搅拌部件、磁辊以及显影辊。所述一对搅拌部件搅拌容纳在显影装置313的内部的、包含调色剂和载体的显影剂。由此,所述显影剂中含有的调色剂通过与所述显影剂中含有的载体的摩擦而带正电。所述磁辊吸引由所述一对搅拌部件搅拌后的所述显影剂,将该显影剂中含有的调色剂供给到所述显影辊的表面。所述显影辊接受来自未图示的电源的电压的施加,将附着在表面的调色剂向感光鼓311供给。由此,形成在感光鼓311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被显影。因此,在感光鼓311的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从调色剂容器316向显影装置313供给调色剂。显影装置323、333、343也与显影装置313相同。这里,显影装置303是本发明中的显影部的一个例子。
一次转印辊314接受来自未图示的电源的负极性的电压的施加,将形成在感光鼓31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71(参照图3)上。一次转印辊324、334、344也与一次转印辊314相同。
鼓清扫部315清扫转印有调色剂图像之后的感光鼓311的表面。鼓清扫部315具有清洁部件和输送部件。所述清洁部件形成为刮板状,从感光鼓311的表面除去附着在该表面上的调色剂。所述输送部件将由所述清洁部件去除的调色剂输送到未图示的调色剂容纳容器。鼓清扫部325、335、345也与鼓清扫部315相同。
光扫描装置35在图像形成单元31至32所包含的感光鼓311、321的每个上扫描基于图像数据的光。由此,在感光鼓311、321上分别形成静电潜像。光扫描装置36在图像形成单元33至34所包含的感光鼓331、341的每个上扫描基于图像数据的光。由此,在感光鼓331、341上分别形成静电潜像。这里,光扫描装置35和光扫描装置36是本发明中的潜像形成部的一例。以下,有时将光扫描装置35及光扫描装置36统称为光扫描装置91。关于光扫描装置35的结构将在后面详细叙述。
中间转印装置37使用中间转印带371从图像形成单元31至34所包含的感光鼓311、321、331、341的每个输送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71上的调色剂像。如图3所示,中间转印装置37具备中间转印带371、驱动辊372、张紧辊373以及带清扫部374。中间转印带371是转印在感光鼓311、321、331、341各自的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像的环状的带部件。如图3所示,中间转印带371由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前后方向D2上分离配置的驱动辊372和张紧辊373张紧。驱动辊372接受从未图示的马达供给的旋转驱动力而旋转。由此,中间转印带371向图3所示的旋转方向D4旋转。从感光鼓311、321、331、341分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71的表面的调色剂像伴随中间转印带371的旋转被向二次转印辊38输送。带清扫部374在比二次转印辊38的调色剂像的转印位置更靠中间转印带371的旋转方向D4的下游侧的位置清扫中间转印带371的表面。
二次转印辊38接受来自未图示的电源的负极性的电压的施加,将形成在中间转印带37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由供纸部4供给的片材上。
定影装置39将由二次转印辊38转印到片材上的调色剂像熔融定影在该片材上。定影装置39具备定影辊以及加压辊。所述定影辊与所述加压辊接触设置,对转印在片材上的调色剂像进行加热,使其定影在该片材上。所述加压辊对通过在与所述定影辊之间形成的接触部的片材进行加压。
[光扫描装置35结构]
接着,参照图4和图5对光扫描装置35的结构进行说明。这里,图4是表示光扫描装置35的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另外,图5是表示壳体350的上部的结构的俯视图。另外,图4及图5中的双点划线表示从光源351A、351B(参照图5)射出的光L1至L2的光路。
如图4及图5所示,光扫描装置35具备光源351A、351B、多面镜352、多面镜马达353、fθ透镜354A、354B、fθ透镜355A、355B、折返反光镜356A、356B、折返反光镜357A、357B、折返反光镜358A、358B以及容纳这些构成要素的壳体350。如图3和图4所示,壳体350具有透光部359A、359B。另外,由于光扫描装置36也同样地构成,所以这里省略它们的说明。
光源351A、351B射出与图像数据对应的光。例如,光源351A、351B是激光二极管。光源351A射出照射到图像形成单元31的感光鼓311上的光L1(参照图4)。另外,光源351B射出照射到图像形成单元32的感光鼓321上的光L2(参照图4)。
多面镜352使从光源351A、351B射出的光扫描。例如,如图5所示,多面镜352形成为俯视呈正六边形,具有对从光源351A、351B分别射出的光进行反射的多个反射面。
多面镜马达353向多面镜352供给旋转驱动力,使多面镜352旋转。如图4所示,多面镜352固定设置在多面镜马达353的旋转轴353A上。
多面镜352通过从多面镜马达353供给的旋转驱动力以旋转轴353A为中心,向图5所示的旋转方向D6旋转。由此,多面镜352随着旋转而在所述反射面的每个上依次使光扫描。具体而言,多面镜352使从光源351A射出的光L1向图5所示的扫描方向D31(左右方向D3的右方向)扫描。另外,多面镜352使从光源351B射出的光L2向图5所示的扫描方向D32(左右方向D3的左方向)扫描。以下,有时将左右方向D3称为主扫描方向D71。另外,有时将与主扫描方向D71正交的方向称为副扫描方向D72(参照图8)。
fθ透镜354A、fθ透镜355A、折返反光镜356A、折返反光镜357A、折返反光镜358A以及透光部359A与光源351A对应地设置。fθ透镜354A和fθ透镜355A将由多面镜352以等角速度扫描的光L1变换为沿扫描方向D31等速扫描的光。折返反光镜356A、折返反光镜357A和折返反光镜358A将通过fθ透镜354A和fθ透镜355A的光L1引导到透光部359A。
另一方面,fθ透镜354B、fθ透镜355B、折返反光镜356B、折返反光镜357B、折返反光镜358B及透光部359B与光源351B对应地设置。fθ透镜354B和fθ透镜355B将由多面镜352以等角速度扫描的光L2变换为沿扫描方向D32等速扫描的光。折返反光镜356B、折返反光镜357B和折返反光镜358B将通过fθ透镜354B和fθ透镜355B的光L2引导到透光部分359B。
透光部359A、359B透过由多面镜352扫描的光。透光部359A、359B是将在形成于壳体350的上部的左右方向D3上较长的开口部堵住的透明的部件。例如,透光部359A、359B是玻璃板或丙烯板。透过了透光部359A的光L1向图像形成单元31的感光鼓311射出。另外,透过了透光部359B的光L2向图像形成单元32的感光鼓321射出。以下,有时将透光部359A、359B统称为透光部92。
这里,在光扫描装置35中,在透光部359A、359B附着飞散调色剂等异物,从透光部359A、359B射出的光L1,L2光量有时会降低。对此,在光扫描装置35上设置有与透光部359A、359B对应的两个清扫机构8。
[清扫机构8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5至图7对清扫机构8的结构进行说明。这里,图6是表示由螺杆轴811支承的状态下的清扫部82的结构的立体图。另外,图7是表示从螺杆轴811拆下的状态下的清扫部82的结构的立体图。另外,在图7中,示出了将接触部824拆下后的状态下的清扫部82。
这里,两个清扫机构8分别具有相同的构成要素。因此,以下仅对与透光部359A对应的清扫机构8进行说明,省略对与透光部359B对应的清扫机构8的说明。
清扫机构8设置在壳体350的上表面,对透光部359A的表面进行清扫。如图5所示,清洁机构8包括支撑部81和清扫部82。
支承部81将清扫部82支承为能够沿着左右方向D3移动。如图5所示,支承部81具有螺杆轴811和引导部812、813。
螺杆轴811支承清扫部82,并且向清扫部82供给用于沿左右方向D3移动的驱动力。如图6所示,螺杆轴811是在外表面形成有螺旋状的槽部811A的轴部件。螺杆轴811由设置在壳体350的上部的轴承部811B(参照图5)支承为能够旋转。另外,螺杆轴811经由设置在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的齿轮811C(参照图5)从未图示的马达传递旋转驱动力。
引导部812、813支承清扫部82,并且沿左右方向D3引导清扫部82。例如,引导部812、813是柱状部件。如图5所示,引导部812、813以在前后方向D2上夹着螺杆轴811的方式配置。引导部812、813的两端部由轴承部811B支承。另外,引导部812、813也可以在壳体350的上部与壳体350形成为一体。
清扫部82设置成能够在与透光部359A接触的状态下沿左右方向D3移动。如图6和7所示,清扫部82包括轴承部821、第一臂部822、第二臂部823和接触部824。
如图7所示,轴承部821形成为筒状。轴承部821与第一臂部822和第二臂部823一体地形成。如图7所示,轴承部821具有供螺杆轴811插穿的轴孔821A。在轴孔821A的内侧设置有能够与螺杆轴811的槽部811A卡合的突起部821B(参照图7)。另外,轴承部821具有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部821C。突出部821C插入在壳体350的上部形成的沿着左右方向D3的槽部(未图示)中。由此,清扫部82的移动方向被限制为左右方向D3。
第一臂部822设置成从轴承部821的外周面向后方向突出。如图7所示,在第一臂部822的突出方向上的前端部形成有能够把持引导部812的把持部822A。通过由把持部822A把持引导部812,清扫部82的以螺杆轴811为中心的转动被限制。
第二臂部823设置成从轴承部821的外周面向与第一臂部822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如图7所示,在第二臂部823的突出方向上的前端部形成有能够把持引导部813的把持部823A。通过利用把持部823A把持引导部813,清扫部82的以螺杆轴811为中心的转动被限制。另外,第二臂部823具有可装卸接触部824的安装部823B(参照图7)。安装部823B设置在第二臂部823的下表面上的与透光部359A对置的位置。
接触部824设置成与透光部359A的表面接触。例如,接触部824是形成为板状的弹性部件。接触部824通过安装在第二臂部823的安装部823B上而安装在清扫部82上。另外,接触部824也可以是刷状的部件。
在清扫机构8中,当利用从未图示的马达供给的旋转驱动力使螺杆轴811旋转时,轴承部821的突起部821B被螺杆轴811的槽部811A引导,清扫部82沿着螺杆轴811的轴向移动。由此,由于与透光部359A的表面接触的接触部824在左右方向D3上移动,所以透光部359A的上表面被清扫。
然而,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有时会发生在由图像形成部3形成的图像中显示沿着副扫描方向D72的条纹状图像Y(参照图8)的不良情况。具体而言,条纹状图像Y是浓度比周围低的图像,也称为白条纹。该不良情况是由于图像形成部3的构成要素中的某一个而产生的。这里,在现有的图像处理装置中,人需要确定图像形成部3中的产生条纹状图像Y的原因位置,并进行与确定的原因位置对应的应对。与此相对,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如以下说明的那样,能够减轻确定产生条纹状图像Y的原因的工时。
具体而言,在控制部5的ROM 5B中,预先存储有用于使控制部5的CPU 5A执行后述的异常判断处理(参照图10的流程图)的异常判断程序。另外,所述异常判断程序被记录在CD、DVD、闪速存储器等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也可以从所述记录介质读取并安装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D中。
而且,如图2所示,控制部5包括印刷处理部51、读取处理部52、检测处理部53、判断处理部54、清扫处理部55以及通知处理部56。具体而言,控制部5使用CPU 5A执行存储在ROM5B中的所述异常判断程序。由此,控制部5作为印刷处理部51、读取处理部52、检测处理部53、判断处理部54、清扫处理部55以及通知处理部56发挥功能。
印刷处理部51使用图像形成部3和供纸部4在片材上印刷预定的检查用图像X100(参照图8)。
这里,参照图8对检查用图像X100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由印刷处理部51印刷的检查用图像X100的一例的图。另外,在图8中,对第一图像X11至X14及第二图像X21至X24施加了阴影线。
检查用图像X100是用于判断是否在图像形成部3中产生了出现条纹状图像Y的不良情况的图像。另外,检查用图像X100是在判断为在图像形成部3中产生了出现条纹状图像Y的不良情况的情况下用于确定该不良情况的原因的图像。
检查用图像X100包含与图像形成部3的印刷颜色分别对应的第一图像X10及第二图像X20。具体地,如图8所示,检查用图像X100包括与K(黑色)对应的第一图像X11及第二图像X21。另外,检查用图像X100包括与C(青色)对应的第一图像X12及第二图像X22。另外,检查用图像X100包括与M(品红色)对应的第一图像X13及第二图像X23。另外,检查用图像X100包括与Y(黄色)对应的第一图像X14及第二图像X24。
这里,第一图像X10是与该第一图像X10对应的颜色的浓度为预定的基准浓度值以上的图像。如图8所示,第一图像X10在副扫描方向D72上具有预定的宽度,是在主扫描方向D71上长的带状图像。另外,第二图像X20是与该第二图像X20对应的颜色的浓度小于所述基准浓度值的图像。即,第二图像X20是与共用对应的颜色的第一图像X10相比该颜色的浓度更淡的图像。如图8所示,第二图像X20与第一图像X10同样,是在副扫描方向D72上具有预定的宽度、在主扫描方向D71上长的带状的图像。
例如,第一图像X11是K(黑色)的浓度为100%、C(青色)、M(品红色)、Y(黄色)各自的浓度为0%的图像。换言之,第一图像X11是K(黑色)的实心图像。第二图像X21是K(黑色)的浓度为40%、C(青色)、M(品红色)、Y(黄色)各自的浓度为0%的图像。换言之,第二图像X21是K(黑色)的半色调图像。
另外,第一图像X12是C(青色)的浓度为100%、K(黑色)、M(品红色)、Y(黄色)各自的浓度为0%的图像。换言之,第一图像X12是C(青色)的实心图像。第二图像X22是C(青色)的浓度为40%、K(黑色)、M(品红色)、Y(黄色)各自的浓度为0%的图像。换言之,第二图像X22是C(青色)的半色调图像。
另外,第一图像X13是M(品红色)的浓度为100%、C(青色)、K(黑色)、Y(黄色)各自的浓度为0%的图像。换言之,第一图像X13是M(品红色)的实心图像。第二图像X23是M(品红色)的浓度为40%、C(青色)、K(黑色)、Y(黄色)各自的浓度为0%的图像。换言之,第二图像X23是M(品红色)的半色调图像。
另外,第一图像X14是Y(黄色)的浓度为100%、C(青色)、M(品红色)、K(黑色)各自的浓度为0%的图像。换言之,第一图像X14是Y(黄色)的实心图像。第二图像X24是Y(黄色)的浓度为40%、C(青色)、M(品红色)、K(黑色)各自的浓度为0%的图像。换言之,第二图像X24是Y(黄色)的半色调图像。
例如,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与检查用图像X100对应的检查用图像数据预先存储在ROM 5B中。印刷处理部51基于存储在ROM 5B中的所述检查用图像数据在片材上印刷检查用图像X100。
另外,第一图像X11也可以是K(黑色)浓度为所述基准浓度值以上且小于100%、并且C(青色)、M(品红色)、Y(黄色)各自的浓度为0%的图像。关于第一图像X12至X14也可以是与第一图像X11同样的。另外,第二图像X21也可以是K(黑色)浓度超过条纹状图像Y中的K(黑色)的浓度值且小于所述基准浓度值、并且C(青色)、M(品红色)、Y(黄色)各自的浓度为0%的图像。关于第二图像X22至X24也可以是与第二图像X21同样的。关于所述基准浓度值的设定方法将在后面叙述。
另外,检查用图像X100也可以包含用于检测出现与图像形成部3中的条纹状图像Y不同的异常图像的不良情况的图像。
读取处理部52使用第二图像读取部7从由印刷处理部51印刷了检查用图像X100的片材读取图像数据。
另外,读取处理部52也可以使用第一图像读取部2从印刷了检查用图像X100的片材读取图像数据。例如,读取处理部52在由印刷处理部51在片材上印刷了检查用图像X100的情况下,可以在操作显示部6上显示用于提示扫描该片材的消息。而且,读取处理部52也可以根据操作显示部6中的用户的操作执行使用了第一图像读取部2的图像数据的读取处理。
检测处理部53从由读取处理部52读取的图像数据中检测条纹状图像Y。
具体而言,检测处理部53首先根据由读取处理部52读取的图像数据检测与图像形成部3的印刷颜色分别对应的第一图像X10及第二图像X20。
例如,检测处理部53基于所述检查用图像数据中的第一图像X11至X14及第二图像X21至X24各自的位置,从由读取处理部52读取的图像数据检测第一图像X11至X14以及第二图像X21至X24。
另外,检测处理部53也可以基于由读取处理部52读取到的图像数据所包含的各像素的RGB值对第一图像X11至X14以及第二图像X21至X24进行检测。例如,考虑如下的结构:检测处理部53在检测到副扫描方向D72上的宽度及颜色与第二图像X22相同、主扫描方向D71上的长度为预先确定的距离以上的区域的情况下,将该区域判断为第二图像X22的一部分。
然后,检测处理部53从与检测出的各种颜色对应的第一图像X10及第二图像X20的每个中检测条纹状图像Y。
具体而言,检测处理部53基于第一图像X10中的沿着主扫描方向D71的浓度变化的有无判断该第一图像X10中的条纹状图像Y的有无及位置。另外,检测处理部53基于第二图像X20中的沿着主扫描方向D71的浓度变化的有无判断该第二图像X20中的条纹状图像Y的有无及位置。
例如,检测处理部53从第一图像X12中包含的沿着主扫描方向D71的多个行(像素列)中提取任意一行。接着,检测处理部53对提取出的行中包含的各像素的RGB值中的、与第一图像X12对应的颜色(青色)的补色(红色)的值,执行使用预先确定的第一阈值的二值化处理。例如,所述第一阈值是120。然后,检测处理部53在二值化处理后的行中存在所述补色的值为1的区域的情况下,判断为在第一图像X12中存在条纹状图像Y。另外,检测处理部53判断为在二值化处理后的行中的所述补色的值为1的区域中存在条纹状图像Y。另外,所述第一阈值可以是比第一图像X12中的R值高且比第一图像X12中出现的条纹状图像Y的R值低的任意值。
另外,检测处理部53从第二图像X22中包含的沿着主扫描方向D71的多个行中提取任意一行。接着,检测处理部53对提取出的行中包含的各个像素的RGB值中的、与第二图像X22对应的颜色(青色)的补色(红色)的值,执行使用预先确定的第二阈值的二值化处理。例如,所述第二阈值是200。然后,检测处理部53在二值化处理后的行中存在所述补色的值为1的区域的情况下,判断为在第二图像X22中存在条纹状图像Y。另外,检测处理部53判断为在二值化处理后的行中的所述补色的值为1的区域中存在条纹状图像Y。另外,所述第二阈值可以是比第二图像X22中的R值高且比第二图像X22中出现的条纹状图像Y的R值低的任意值。
这里,图9示出了作为由检测处理部53从第二图像X22中提取的沿着主扫描方向D71的一行的一例的行Z。另外,图9中的横轴表示行Z中包含的各像素在主扫描方向D71上的像素位置。另外,图9中的纵轴表示行Z中包含的像素的R值。
如图9所示,在行Z中,包含在从像素位置P1到像素位置P2的区域中的各像素的R值超过作为所述第二阈值的200。因此,检测处理部53判断为在从像素位置P1到像素位置P2的区域中存在条纹状图像Y。另外,如图9所示,在行Z中,包含在从像素位置P3到像素位置P4的区域中的各像素的R值超过作为所述第二阈值的200。因此,检测处理部53判断为在从像素位置P3到像素位置P4的区域中存在条纹状图像Y。
另外,检测处理部53也可以代替从第一图像X12中提取一行,而计算在第一图像X12中包含的沿着副扫描方向D72的各行中、每个行包含的像素的R值的平均值。另外,检测处理部53也可以代替从第二图像X22中提取一行,而计算在第二图像X22中包含的沿着副扫描方向D72的各行中、每个行包含的像素的R值的平均值。
检测处理部53以与第一图像X12相同的顺序判断第一图像X11、第一图像X13以及第一图像X14各自中的条纹状图像Y的有无以及位置。另外,检测处理部53在判断第一图像X11中的条纹状图像Y的有无及位置的情况下,可以对从第一图像X11提取出的行中包含的各个像素的RGB值中某一种颜色的值执行使用了所述第一阈值的二值化处理。
另外,检测处理部53以与第二图像X22相同的顺序判断第二图像X21、第二图像X23以及第二图像X24各自中的条纹状图像Y的有无以及位置。另外,检测处理部53在判断第二图像X21中的条纹状图像Y的有无及位置的情况下,可以对从第二图像X21提取出的行中包含的各个像素的RGB值中某一种颜色的值执行使用了所述第二阈值的二值化处理。
另外,检测处理部53能够检测条纹状图像Y的外缘部的浓度变化的倾斜度。这里,条纹状图像Y的外缘部是指由检测处理部53检测出的条纹状图像Y的端部位置。例如,图8所示的纸面左侧的条纹状图像Y的外缘部是图9所示的像素位置P1、P2。
例如,检测处理部53检测位于存在于像素位置P1的像素的两侧的两个像素的浓度差,来作为图8所示的纸面左侧的条纹状图像Y的外缘部的浓度变化的倾斜度。
另外,检测处理部53也可以检测包含像素位置P1的预先确定的像素数的区域中的浓度的下限值与上限值之差,来作为条纹状图像Y的外缘部的浓度变化的倾斜度。另外,检测处理部53也可以检测位于存在于像素位置P1的像素的两侧的两个像素的浓度差与位于存在于像素位置P2的像素的两侧的两个像素的浓度差的平均值,来作为条纹状图像Y的外缘部的浓度变化的倾斜度。
判断处理部54基于检测处理部53有没有在第一图像X10及第二图像X20各自中检测出条纹状图像Y和条纹状图像Y的外缘部的浓度变化的倾斜度来判断图像形成部3中的异常原因。
具体而言,判断处理部54在印刷颜色相同的第一图像X10及第二图像X20的双方中检测出条纹状图像Y的情况下,将与该印刷颜色对应的显影装置303确定为异常原因。
另外,判断处理部54当在印刷颜色相同的第一图像X10及第二图像X20中的仅第二图像X20中检测出条纹状图像Y、该条纹状图像Y的外缘部的浓度变化的倾斜度为预先确定的第三阈值(本发明中的阈值的一例)以上的情况下,将与该印刷颜色对应的感光鼓301确定为异常原因。
另外,判断处理部54当在印刷颜色相同的第一图像X10及第二图像X20中的仅第二图像X20中检测出条纹状图像Y、该条纹状图像Y的外缘部的浓度变化的倾斜度小于所述第三阈值的情况下,将在与该印刷颜色对应的感光鼓301上形成静电潜像的光扫描装置91确定为异常原因。
这里,所述第三阈值能够在人为地作出产生条纹状图像Y的原因在感光鼓301及光扫描装置91上、并基于原因存在于感光鼓301中的情况下的条纹状图像Y的外缘部的浓度变化的倾斜度和原因存在于光扫描装置91中的情况下的条纹状图像Y的外缘部的浓度变化的倾斜度来确定。例如,通过在感光鼓301的外周卷绕线头,能够产生条纹状图像Y。另外,通过使调色剂等异物附着在光扫描装置91的透光部92上,能够产生条纹状图像Y。
另外,人为地作出产生条纹状图像Y的原因在感光鼓301或光扫描装置91中,使用该状态的图像形成装置10分别印刷第一图像X10的浓度不同的多个检查用图像X100,基于该多个检查用图像X100各自的条纹状图像Y的出现状况来确定所述基准浓度值。
另外,在印刷颜色相同的第一图像X10及第二图像X20的双方中检测出条纹状图像Y的情况下在与该印刷颜色对应的显影装置303存在异常原因的判断是基于申请人的经验规则的。另外,在印刷颜色相同的第一图像X10及第二图像X20中的仅第二图像X20中检测出条纹状图像Y、该条纹状图像Y的外缘部的浓度变化的倾斜度大(条纹状图像Y的轮廓清晰)的情况下在与该印刷颜色对应的感光鼓301存在异常原因的判断是基于申请人的经验规则的。另外,在印刷颜色相同的第一图像X10及第二图像X20中的仅第二图像X20中检测出条纹状图像Y、该条纹状图像Y的外缘部的浓度变化的倾斜度小(条纹状图像Y的轮廓模糊)的情况下在与该印刷颜色对应的感光鼓301上形成静电潜像的光扫描装置91中存在异常原因的判断是基于申请人的经验规则的。
另外,判断处理部54也可以仅基于检测处理部53对第一图像X10及第二图像X20各自中的条纹状图像Y的检测的有无,判断图像形成部3中的异常原因。在这种情况下,检测处理部53也可以不检测条纹状图像Y的外缘部的浓度变化的倾斜度。
清扫处理部55在由判断处理部54判断为光扫描装置91是异常原因的情况下,对透光部92进行清扫,该透光部92使照射到与产生了条纹状图像Y的第二图像X20对应的印刷颜色的感光鼓301上的光透过。
具体而言,清扫处理部55使用与清扫对象的透光部92对应的清扫机构8来清扫该透光部92。
通知处理部56通知判断处理部54的判断结果。
例如,通知处理部56在由判断处理部54判断为不存在异常原因的情况下,使表示该情况的第一消息显示在操作显示部6上。另外,通知处理部56在由判断处理部54判断为存在异常原因的情况下,使包含该情况、由判断处理部54确定的异常原因以及表示由检测处理部53确定的条纹状图像Y的位置的信息的第二消息显示在操作显示部6上。另外,通知处理部56也可以在通过检测处理部53检测出条纹状图像Y的情况下,在通过判断处理部54无法确定异常原因的情况下,显示表示该意思的消息。
另外,控制部5也可以不包括清扫处理部55和通知处理部56中的任一个。
[异常判断处理]
以下,参照图10,对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由控制部5执行的异常判断处理的顺序的一例进行说明。这里,步骤S11、S12…表示由控制部5执行的处理顺序(步骤)的编号。另外,在操作显示部6中进行了意为指示执行所述异常判断处理的操作输入的情况下,执行所述异常判断处理。
<步骤S11>
首先,在步骤S11中,控制部5使用图像形成部3和供纸部4在片材上印刷检查用图像X100。这里,步骤S11的处理由控制部5的印刷处理部51执行。
<步骤S12>
在步骤S12中,控制部5使用第二图像读取部7从在步骤S11中印刷了检查用图像X100的片材读取图像数据。这里,步骤S12的处理由控制部5的读取处理部52执行。
<步骤S13>
在步骤S13中,控制部5从在步骤S12中读取的图像数据所包含的第一图像X10及第二图像X20分别检测条纹状图像Y。这里,步骤S13的处理由控制部5的检测处理部53执行。
<步骤S14>
在步骤S14中,控制部5在步骤S13中检测出条纹状图像Y的情况下,检测该条纹状图像Y的外缘部的浓度变化的倾斜度。这里,步骤S14的处理由控制部5的检测处理部53执行。
<步骤S15>
在步骤S15中,控制部5基于步骤S13中的条纹状图像Y的检测结果以及步骤S14中的条纹状图像Y的外缘部的浓度变化的倾斜度的检测结果判断图像形成部3中的异常原因。这里,步骤S15的处理由控制部5的判断处理部54执行。
<步骤S16>
在步骤S16中,控制部5判断在步骤S15中光扫描装置91是否被确定为异常原因。
这里,如果控制部5判断为在步骤S15中光扫描装置91被确定为异常原因(S16的“是”侧),则使处理转移到步骤S17。另外,如果在步骤S15中光扫描装置91未被确定为异常原因(S16的“否”侧),则控制部5使处理转移到步骤S18。
<步骤S17>
在步骤S17中,控制部5对透光部92进行清扫,该透光部92使照射到与产生了在步骤S13中检测出的条纹状图像Y的第二图像X20对应的印刷颜色的感光鼓301上的光透过。这里,步骤S17的处理由控制部5的清扫处理部55执行。
<步骤S18>
在步骤S18中,控制部5通知步骤S15的判断结果。由此,用户在图像形成装置10产生了出现条纹状图像Y的不良情况的情况下,能够知道产生条纹状图像Y的原因。这里,步骤S18的处理由控制部5的清扫处理部55执行。
这样,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在片材上印刷包含与印刷颜色分别对应的第一图像X10及第二图像X20的检查用图像X100。另外,基于从印刷了检查用图像X100的片材读取的图像数据从第一图像X10及第二图像X20检测条纹状图像Y。然后,基于条纹状图像Y的检测结果来判断图像形成部3中的异常原因。由此,能够减轻确定产生条纹状图像Y的原因的工时。
另外,图像形成部3也可以是仅能够印刷单色图像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部。在这种情况下,检查图像X100可以仅包括第一图像X11和第二图像X21。

Claims (6)

1.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包括:
检测处理部,从图像数据表示的图像中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中检测沿着副扫描方向的条纹状图像,所述第一图像是浓度为预先确定的基准浓度值以上的图像,所述第二图像是浓度小于所述基准浓度值的图像;以及
判断处理部,基于所述检测处理部对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各个中的所述条纹状图像的检测结果,来判断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部中的异常原因,
所述检测处理部能够检测所述条纹状图像的外缘部中的浓度变化的倾斜度,
所述判断处理部基于有没有在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各个中检测到所述条纹状图像以及所述条纹状图像的外缘部中的浓度变化的倾斜度来判断异常原因,
当由所述检测处理部仅在所述第二图像中检测到所述条纹状图像、且所述浓度变化的倾斜度为预先确定的阈值以上时,所述判断处理部将形成静电潜像的载像体确定为异常原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当由所述检测处理部分别在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中检测出所述条纹状图像时,所述判断处理部将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部确定为异常原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当由所述检测处理部仅在所述第二图像中检测到所述条纹状图像、且所述浓度变化的倾斜度小于预先确定的阈值时,所述判断处理部将形成静电潜像的潜像形成部确定为异常原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还包括通知处理部,该通知处理部通知所述判断处理部的判断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还包括清扫处理部,当由所述判断处理部判断为形成静电潜像的潜像形成部是异常原因时,该清扫处理部清扫包含在该潜像形成部中的透光部,所述透光部供基于图像数据的光透过。
6.一种异常判断方法,包括:
检测处理步骤,从图像数据表示的图像中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中检测沿着副扫描方向的条纹状图像,所述第一图像是浓度为预先确定的基准浓度值以上的图像,所述第二图像是浓度小于所述基准浓度值的图像;以及
判断处理步骤,基于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各个中的所述条纹状图像的检测结果,来判断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部中的异常原因,
在所述检测处理步骤中,能够检测所述条纹状图像的外缘部中的浓度变化的倾斜度,
在所述判断处理步骤中,基于有没有在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各个中检测到所述条纹状图像以及所述条纹状图像的外缘部中的浓度变化的倾斜度来判断异常原因,
在所述判断处理步骤中,当通过所述检测处理步骤仅在所述第二图像中检测到所述条纹状图像、且所述浓度变化的倾斜度为预先确定的阈值以上时,将形成静电潜像的载像体确定为异常原因。
CN201910415024.6A 2018-05-21 2019-05-17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异常判断方法 Active CN1105152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97129 2018-05-21
JP2018097129A JP7075563B2 (ja) 2018-05-21 2018-05-21 画像処理装置、異常判断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15285A CN110515285A (zh) 2019-11-29
CN110515285B true CN110515285B (zh) 2023-11-24

Family

ID=66483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15024.6A Active CN110515285B (zh) 2018-05-21 2019-05-17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异常判断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627740B2 (zh)
EP (1) EP3575880B1 (zh)
JP (1) JP7075563B2 (zh)
CN (1) CN1105152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100705A (ja) * 2020-12-24 2022-07-0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5473A (zh) * 2006-02-16 2007-08-29 佳能株式会社 光学扫描设备和使用该设备的彩色图像形成设备
JP2008077066A (ja) * 2006-08-21 2008-04-03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1587310A (zh) * 2008-05-23 2009-11-25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3254150A (ja) * 2012-06-08 2013-12-1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CN104777728A (zh) * 2014-01-09 2015-07-15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原因部位判别方法
CN107037702A (zh) * 2016-02-03 2017-08-11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和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95936B2 (en) 2008-08-22 2011-08-09 Xerox Corporation Optical measurem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wear level of printer components
JP5660738B2 (ja) * 2012-10-18 2015-01-2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82053A (ja) * 2013-10-23 2015-04-2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327165B2 (ja) 2015-01-29 2018-05-2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不具合検出方法
JP2017083544A (ja) 2015-10-23 2017-05-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700933B2 (ja) 2016-04-20 2020-05-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0365601B2 (en) * 2016-11-25 2019-07-30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2018132719A (ja) * 2017-02-17 2018-08-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5473A (zh) * 2006-02-16 2007-08-29 佳能株式会社 光学扫描设备和使用该设备的彩色图像形成设备
JP2008077066A (ja) * 2006-08-21 2008-04-03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1587310A (zh) * 2008-05-23 2009-11-25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3254150A (ja) * 2012-06-08 2013-12-1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CN104777728A (zh) * 2014-01-09 2015-07-15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原因部位判别方法
CN107037702A (zh) * 2016-02-03 2017-08-11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和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15285A (zh) 2019-11-29
EP3575880B1 (en) 2022-06-08
JP2019203923A (ja) 2019-11-28
US20190354038A1 (en) 2019-11-21
US10627740B2 (en) 2020-04-21
EP3575880A1 (en) 2019-12-04
JP7075563B2 (ja) 2022-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8956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3225822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438750B2 (en)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305655B2 (en)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252015B2 (ja) 印刷装置
JP6035912B2 (ja) 光書き込み制御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光書き込み制御方法
CN110515285B (zh)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异常判断方法
EP2472334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6235103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81360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79011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22019164A (ja) 画像形成装置、トナー帯電量取得方法
US939567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reduces variation of count of printable sheets per toner container,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JP202014900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184909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forming image on sheet with uneven surface, image forming condition adjustment method
US20230161284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forming image on sheet with uneven surface, transfer current adjustment method
US2024010341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adjusting emission light amount of light-emitting portion, and light amount adjustment method
US20230259060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etermining method
US20150029564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2023076917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条件調整方法
JP2023076916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条件調整方法
JP2012236403A (ja) 印刷装置
CN110658707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2012613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8343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