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63512A - 一种用于平菇驯化和生产的培养基组合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平菇驯化和生产的培养基组合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63512A
CN110463512A CN201910827086.8A CN201910827086A CN110463512A CN 110463512 A CN110463512 A CN 110463512A CN 201910827086 A CN201910827086 A CN 201910827086A CN 110463512 A CN110463512 A CN 1104635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culture medium
oyster mushroom
wild
cul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2708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万萍
徐秀红
万晓芹
裴芸
文庭池
李亚东
骆骁
雷济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i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82708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63512A/zh
Publication of CN1104635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635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平菇驯化和生产的培养基组合及其应用,属于平菇栽培技术领域,所述培养基组合包括野生平菇母种培养基、原种培养基和栽培种培养基。采用本发明的培养基组合培养平菇,不仅发菌快,出菇早,采收期短,而且产量高,菌丝洁白浓密均匀,品质好,为野生平菇的人工驯化研究和优质平菇的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平菇驯化和生产的培养基组合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平菇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平菇驯化和生产的培养基组合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又称侧耳、冻菌、黑牡丹菇等,在生物学分类中,属于真菌界担子菌门、伞菌纲、伞菌目、侧耳属。平菇肉质肥嫩、味道鲜美,且能补脾健胃助消化,有研究表明,平菇多糖能够刺激结肠中的微生物生长,可以起到益生菌的作用,此外,平菇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脂肪含量低,经常使用平菇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由于平菇适应性强、栽培技术简单、抗病性强、生产周期短,因此被广泛栽培。
近年来,平菇的开发利用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消费需求逐渐增长,平菇栽培面积正不断扩大,平菇的培养基以木屑、棉籽壳等木质素工业废料为原料,因此,平菇的栽培能够有效利用这些木质素废料,减少环境污染。但是平菇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菌种成活率低、发菌慢、产量低、生物转化率低、品质劣化等不稳定的问题,导致经济效益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平菇驯化和生产的培养基组合及其应用,所述培养基组合具有发菌快,出菇早,采收期短和产量高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平菇驯化和生产的培养基组合,所述培养基组合包括野生平菇母种培养基、原种培养基和栽培种培养基;
所述野生平菇母种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马铃薯180~220份、琼脂18~22份、蔗糖18~22份和水900~1100份;
所述原种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棉籽壳75~80份、麦麸18~22份、蔗糖0.5~1.5份和石膏0.5~1.5份;
所述栽培种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棉籽壳85~90份、麦麸8~12份、石灰0.5~1.5份和石膏0.5~1.5份。
优选的,所述野生平菇母种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马铃薯180~220份、琼脂18~22份、葡萄糖18~22份和水900~1100份。
优选的,所述野生平菇母种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鲜菇切片220~280份、琼脂18~22份、葡萄糖18~22份、蛋白胨2~4份、KH2PO41~3份、MgSO41~3份和水900~1100份。
优选的,所述野生平菇母种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马铃薯200份、琼脂20份、蔗糖20份和水1000份;
优选的,所述原种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棉籽壳78份、麦麸20份、蔗糖1份和石膏1份。
优选的,所述栽培种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棉籽壳88份、麦麸10份、石灰1份和石膏1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方案所述培养基组合在平菇驯化和生产中的应用。
优选的,筛选和生产平菇整个过程,所述平菇的培养温度为22~28℃。
优选的,所述平菇的培养温度为2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平菇驯化和生产的培养基组合,所述培养基组合包括野生平菇母种培养基、原种培养基和栽培种培养基;所述野生平菇母种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马铃薯180~220份、琼脂18~22份、蔗糖18~22份和水900~1100份;所述原种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棉籽壳75~80份、麦麸18~22份、蔗糖0.5~1.5份和石膏0.5~1.5份;所述栽培种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棉籽壳85~90份、麦麸8~12份、石灰0.5~1.5份和石膏0.5~1.5份。采用本发明的培养基组合培养平菇,不仅发菌快,出菇早,采收期短,而且产量高,菌丝洁白浓密均匀,品质好,为野生平菇的人工驯化研究和优质平菇的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野生平菇实地生长环境;
图2为实施例1中野生平菇的子实体;
图3为实施例1中不同配方培养基培养得到的野生平菇母种;
图4为实施例1中配方2培养基培养得到的野生平菇母种;
图5为实施例2中不同配方培养基培养得到的野生平菇原种;
图6为实施例2中配方4培养基培养得到的野生平菇原种;
图7为实施例3中不同配方培养基培养得到的野生平菇栽培种;
图8为实施例3中配方1培养基培养得到的野生平菇栽培种。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平菇驯化和生产的培养基组合,所述培养基组合包括野生平菇母种培养基、原种培养基和栽培种培养基;所述野生平菇母种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马铃薯180~220份、琼脂18~22份、蔗糖18~22份和水900~1100份;所述原种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棉籽壳75~80份、麦麸18~22份、蔗糖0.5~1.5份和石膏0.5~1.5份;所述栽培种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棉籽壳85~90份、麦麸8~12份、石灰0.5~1.5份和石膏0.5~1.5份。母种培养基是选育得到性状优良、具有结实性的菌丝体纯培养物,用于扩繁原种;原种是由母种移植、扩大培养的菌丝体纯培养物;栽培种是由原种扩繁而成,也用作出菇。
本发明中,所述野生平菇母种培养基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马铃薯200份、琼脂20份、蔗糖20份和水1000份;本发明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野生平菇培养基能够替换为如下两个组方:所述野生平菇母种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马铃薯180~220份、琼脂18~22份、葡萄糖18~22份和水900~1100份;或者所述野生平菇母种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鲜菇切片220~280份、琼脂18~22份、葡萄糖18~22份、蛋白胨2~4份、KH2PO41~3份、MgSO41~3份和水900~1100份。
本发明中,所述原种培养基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棉籽壳78份、麦麸20份、蔗糖1份和石膏1份。
本发明中,所述栽培种培养基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棉籽壳88份、麦麸10份、石灰1份和石膏1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方案所述培养基组合在平菇驯化和生产中的应用;所述应用过程中,平菇的培养温度优选为22~28℃,更优选为25℃。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野生平菇母种培养基培养效果
1.材料
本试验材料来源于2018年8月从道真自治县三桥镇采集的一株野生平菇菌株,当地人称其“冻菌”,经形态学观察、相关真菌书籍及图片初步鉴定为侧耳,即平菇。经野生平菇的子实体组织分离,培养得到野生平菇菌种(参见图1和图2,其中图1为野生平菇实地生境;图2为野生平菇的子实体)。
2.野生平菇母种培养基培养效果情况
1)野生平菇母种培养基配方表参见表1。
表1母种培养基配方表
2)野生平菇母种培养基的制作与培养
母种培养基按照表1中的7个配方制作斜面培养基,每个配方做20管。121℃,1.4MPa灭菌30min,灭菌完成后在超净工作台摆斜面。待培养基冷却凝固后接入菌种块,放在无光的25℃恒温箱中培养。当菌丝萌发后表现出良好的生长势时,每两天在试管壁上划线,并观察菌丝生长密度。
3)主要测定指标及方法
在野生平菇菌丝体生长阶段,每2d测量1次菌丝体生长的长度,计算生长速度(mm·d-1);观察菌丝生长状态(如颜色、致密度、粗壮程度);菌丝体长势分为4个等级,分别用“+”、“++”、“+++”、“++++”来表示。
4)结果与分析
结果参见表2、图3和图4,其中图3为不同配方培养基培养得到的野生平菇母种;图4为配方2培养基培养得到的野生平菇母种,可以看出,配方1和配方2的日均生长量高于其他配方,其中野生平菇菌丝在配方2培养基的长势最强,日均生长量达到9.60mm·d-1,配方3生长势弱,日均生长量仅为6.63mm·d-1。配方6菌丝体密度高于其他配方,配方1、2、3和6的菌丝洁白色,生长均匀,浓密,而配方7的菌丝稀疏、生长不均匀。因此,根据综合指标,野生平菇母种生长的最优培养基是配方2,其次是配方1和配方6。
表2不同培养基配方对母种菌丝生长的影响
注:表中数据为均值±标准误,同列不同大写字母表示0.01水平的差异显著性,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0.05水平差异显著性,下同。
实施例2原种培养基培养效果
1.材料
实施例1配方2制备得到的野生平菇母种。
2.原种培养基培养效果情况
1)原种培养基配方表参见表3。
表3原种培养基配方表
2)原种培养基的制作与培养
原种培养基按照表3中的6个配方处理,每个配方做10袋,每袋做900g,按照每个配方称料,将培养料搅拌均匀,水量调至60%,采用17cm×33cm聚丙烯塑料袋装料,121℃,1.4MPa灭菌2h,冷却至室温时,在无菌条件下分别接入等量实施例1配方2制备得到的野生平菇母种,置25℃条件下培养,发菌时测定各配方的菌丝生长状况。
3)主要测定指标及方法
在野生平菇菌丝体生长阶段,每2d测量1次菌丝体生长的长度,计算生长速度(mm·d-1);观察菌丝生长状态(如颜色、致密度、粗壮程度);菌丝体长势分为4个等级,分别用“+”、“++”、“+++”、“++++”来表示。
4)结果与分析
结果参见表4、图5和图6,其中图5为不同配方培养基培养得到的野生平菇原种,图6为配方4培养基培养得到的野生平菇原种。可以看出,野生平菇菌丝在配方4和配方5培养基的长势最强,日均生长量分别达到8.84mm·d-1和8.33mm·d-1,菌丝密度最高,菌丝洁白、粗壮。配方2和配方3长势最弱,日均生长量仅为5.87mm·d-1和5.82mm·d-1,菌丝体密度也比较弱。综合菌丝长势的各种指标来看,最适合野生平菇原种的培养基为配方4,其次是配方5,两个配方均为棉籽壳培养基,说明棉籽壳有利于野生平菇原种的生长。
表4不同培养基配方对原种菌丝生长影响
实施例3栽培种培养基培养效果
1.材料
实施例2配方4制备得到的野生平菇原种。
2.栽培种培养基培养效果情况
1)栽培种培养基配方表参见表5。
表5栽培种培养基配方表
2)栽培种培养基的制作与培养
栽培种培养基选用表3中的8个配方,每个配方做15袋,每袋重900g。按配方称料,将培养料搅拌均匀,水量调至60%左右,采用17cm×33cm聚丙烯塑料袋装料,121℃1.4MPa灭菌2h,冷却至室温时,在无菌条件下分别接入等量实施例2配方4制备得到的野生平菇原种,置25℃下培养,发菌时测定各配方的菌丝生长状况。
3)主要测定指标及方法
①菌丝体生长情况
主要在野生平菇菌丝体生长阶段,每2d测量1次菌丝体生长的长度,计算生长速度(mm·d-1);观察菌丝生长状态(如颜色、致密度、粗壮程度);菌丝体长势分为4个等级,分别用“+”、“++”、“+++”、“++++”来表示。菌丝萌发时间、接种到满袋时间等。
②出菇情况
主要包括出菇期、菇蕾形成数量、采收期等。
出菇期:菌丝长满袋后出现菇蕾的时间(d);
菇蕾形成数量:分为4个等级,分别用“+”、“++”、“+++”、“++++”来表示;
采收期:从第一次采收到最后一次采收的时间(d)。
③产量测定
在平菇子实体生长阶段,记录子实体产量,主要统计前三茬平菇的产量,并计算生物学效率,即生物学效率(生物学转化率)=鲜菇重量/原料干重×100%。
④品质测定
对不同栽培种配方培养的平菇子实体(第一茬菇)粗脂肪含量、灰分、总糖、粗蛋白含量进行测定,对各处理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评价。
食用菌中粗脂肪含量的测定参照GB/T 15674-2009。
食用菌灰分测定参照GB/T 12532-2008。
食用菌总糖的测定参照GB/T 15672-2009。
食用菌中粗蛋白含量的测定参照GB/T15673-2009。
4)结果与分析
①不同培养基配方对野生平菇栽培种生长的影响
结果参见表6、图7和图8,其中图7为不同配方培养基培养得到的野生平菇栽培种,图8为配方1培养基培养得到的野生平菇栽培种。可以看出,野生平菇菌丝在配方1培养基(主要成分:棉籽壳88%、麦麸10%、石膏1%、石灰1%)中的长势是最好的,生长速度最快,日均生长量达到10.90mm·d-1,菌丝体的致密度和粗壮程度均优于其他配方,满袋天数为18d;配方2和配方8的生长情况不良,生长速度最慢,日均生长量仅为7.08mm·d-1和7.34mm·d-1,满袋天数分别为29d和27d。综合各种指标来评价,配方1是最适合野生平菇栽培种生长的培养基配方,而配方2和配方8中未添加棉籽壳,野生平菇菌丝长势最弱,因此,说明棉籽壳对野生平菇栽培种的生长影响和原种一样,仍然有利的。
表6不同培养基配方对栽培种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②不同栽培种配方对平菇出菇情况、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出菇的菇蕾直接影响到平菇的产量,出菇天数和采收期可以影响到上市得时间,越短越利于抢占市场。由表7可见,配方1的出菇期和采收期最短,分别为5d和10d,明显快于其他配方,其次配方3、4、6也较好。出菇情况最差的是配方8,出菇期和采收期都是最长的,分别为9d和16d,综合来看,出菇情况最佳的培养基是配方1。
表7不同栽培种配方对平菇出菇情况的影响
由8种配方对平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表8)可见,配方1都优于其他配方,平均产量达到411g/袋,生物学效率达到121.3%,最差的是配方8,平均产量只有217g/袋,生物学效率仅为61%。配方2的粗脂肪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配方,含量达到1.7%。灰分含量最高的是配方8,达到了3.9%。配方1的总糖含量和粗蛋白含量最高,分别达到43.5%和19.3%。
综合以上指标,配方1是野生平菇最佳的栽培种培养基配方。
表8不同栽培种配方对平菇生物学转化率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用于平菇驯化和生产的培养基组合,所述培养基组合包括野生平菇母种培养基、原种培养基和栽培种培养基;
所述野生平菇母种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马铃薯180~220份、琼脂18~22份、蔗糖18~22份和水900~1100份;
所述原种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棉籽壳75~80份、麦麸18~22份、蔗糖0.5~1.5份和石膏0.5~1.5份;
所述栽培种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棉籽壳85~90份、麦麸8~12份、石灰0.5~1.5份和石膏0.5~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基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野生平菇母种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马铃薯180~220份、琼脂18~22份、葡萄糖18~22份和水900~110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基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野生平菇母种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鲜菇切片220~280份、琼脂18~22份、葡萄糖18~22份、蛋白胨2~4份、KH2PO41~3份、MgSO41~3份和水900~110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基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野生平菇母种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马铃薯200份、琼脂20份、蔗糖20份和水1000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基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种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棉籽壳78份、麦麸20份、蔗糖1份和石膏1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基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种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棉籽壳88份、麦麸10份、石灰1份和石膏1份。
7.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培养基组合在平菇驯化和生产中的应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筛选和生产平菇整个过程,所述平菇的培养温度为22~2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菇的培养温度为25℃。
CN201910827086.8A 2019-09-03 2019-09-03 一种用于平菇驯化和生产的培养基组合及其应用 Pending CN1104635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27086.8A CN110463512A (zh) 2019-09-03 2019-09-03 一种用于平菇驯化和生产的培养基组合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27086.8A CN110463512A (zh) 2019-09-03 2019-09-03 一种用于平菇驯化和生产的培养基组合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63512A true CN110463512A (zh) 2019-11-19

Family

ID=68514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27086.8A Pending CN110463512A (zh) 2019-09-03 2019-09-03 一种用于平菇驯化和生产的培养基组合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63512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464A (zh) * 1992-07-03 1994-01-12 杨道敬 简易食用菌制种方法及母种培养基
CN1125035A (zh) * 1995-12-29 1996-06-26 伍宗文 平菇“丰八”菌种与其培养方法及栽培技术
CN102150554A (zh) * 2010-02-11 2011-08-17 王府 北芪菇的培养基和栽培方法
CN102668883A (zh) * 2012-05-22 2012-09-19 李万德 一种平菇三级菌种配方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464A (zh) * 1992-07-03 1994-01-12 杨道敬 简易食用菌制种方法及母种培养基
CN1125035A (zh) * 1995-12-29 1996-06-26 伍宗文 平菇“丰八”菌种与其培养方法及栽培技术
CN102150554A (zh) * 2010-02-11 2011-08-17 王府 北芪菇的培养基和栽培方法
CN102668883A (zh) * 2012-05-22 2012-09-19 李万德 一种平菇三级菌种配方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国植物学会: "《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 1933-2003》", 30 September 2003,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庄庆利等: "平菇栽培种培养过程中胞外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
张思龙等: "《平菇袋栽新技术》", 30 April 2014,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杨玉等: "《海悦千流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大学生科研成果汇编 第1辑》", 30 April 2009, 山东大学出版社 *
耿小丽等: "高温平菇培养基配方研究 ", 《北方园艺》 *
蒋浩波等: "平菇菌种快速繁育技术", 《食用菌》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35898B1 (ko) 신균주 표고버섯 gna01
CN103404364A (zh) 一种灰树花液体菌种培养及高产栽培的方法
CN108718909B (zh) 一种增产羊肚菌的栽培方法
CN103875452B (zh) 西藏浅棕色双孢蘑菇菌株及其子实体栽培方法
CN102668885A (zh) 一种黄伞新菌株及其子实体栽培方法
CN102173883A (zh) 一种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的培养料新配方
CN109220529A (zh) 一种蜡状芽孢杆菌及其在促进食用菌生长中的应用
CN101536671A (zh) 一种苋菜优良种质的创新方法
CN104303833A (zh) 一种台湾秀珍菇在皖北地区栽培的方法
CN103030459B (zh) 一种食用菌母种培养基及母种制作方法
Indergaard The aquatic resource
CN105420114A (zh) 一种红托竹荪固体母种的培养方法
CN102919182A (zh) 曼氏无针乌贼扩繁方法
CN107641600A (zh) 适于低温出菇的平菇jk02菌株及其栽培方法和应用
CN115074259B (zh) 耐碱香菇菌株金香194及其应用
CN110463512A (zh) 一种用于平菇驯化和生产的培养基组合及其应用
CN110447467A (zh) 一种芳香杯伞纯培养菌丝体菌种及其栽培方法
CN111647512B (zh) 一种野生稠李蘑菇菌株的分离培养方法
CN110892847B (zh) 一种漏斗大孔菌的人工栽培方法
CN1032566C (zh) 银白木耳菌种与其培养方法及栽培技术
CN100419067C (zh) 一种阿魏菇复壮培养基
CN110876322A (zh) 一种高温型口蘑的选育与栽培工艺
CN109258306A (zh) 一种快速高效的秀珍菇菌种繁育方法
JP3436768B2 (ja) 新菌株の培養及び栽培方法
JP2004329129A (ja) きのこ栽培用添加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1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