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62283B - 车辆用灯具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灯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462283B CN110462283B CN201880021593.6A CN201880021593A CN110462283B CN 110462283 B CN110462283 B CN 110462283B CN 201880021593 A CN201880021593 A CN 201880021593A CN 110462283 B CN110462283 B CN 11046228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light emitting
- emitting element
- line
- refl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3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reflectors
- F21S41/32—Optical layout thereof
- F21S41/33—Multi-surface reflectors, e.g. reflectors with facets or reflectors with portions of different curvatu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3/0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5/00—Arrangements within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for purposes other than emission or distribution of ligh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7/00—Refle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7/00—Refle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7/04—Optical design
- F21V7/09—Optical design with a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curvatures
-
- H01L33/60—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作为由通过反射镜(16)反射出的来自发光元件(14)的光形成的朝上的发光面(14a)的投影像(I1~I4)的集合体,形成具有水平及倾斜明暗截止线(CL1、CL2)的近光用配光图案(PL1)。此时,在反射镜(16)的反射面(16a)中,用于形成水平明暗截止线(CL1)的第1反射区域(Z1),设为以使投影像(I1)的上端缘的位置在同一水平线上对齐的方式形成的反射面形状,另外,用于形成倾斜明暗截止线(CL2)的第2反射区域(Z2),设为以使投影像(I2)的上端缘的位置在沿相对于水平线倾斜的方向延伸的同一倾斜线方向对齐的方式形成的反射面形状。由此,不使用遮光罩、镜部件,就能够形成近光用配光图案(PL1)。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反射镜的投射型的车辆用灯具。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投射型的车辆用灯具,其构成为使通过反射镜反射出的来自光源的光射入至投影透镜。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下述车辆用灯具,即,在如上所述的车辆用灯具中,构成为通过利用在投影透镜的后方配置的遮光罩而对来自反射镜的反射光的一部分进行遮光,从而形成近光用配光图案。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下述结构,即,在以发光元件为光源的投射型的车辆用灯具中,取代遮光罩而配置镜部件,该镜部件具有使来自反射镜的反射光的一部分朝上反射的朝上反射面。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1652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2035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如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车辆用灯具这样,通过设为具有镜部件的结构,从而能够实现来自发光元件的光的有效利用。
但是,在采用了如上所述的结构的情况下,也是由于来自反射镜的反射光的一部分在镜部件的朝上反射面处反射后射入至投影透镜,因此与其反射损失的量相对应而使光束利用率降低,无法使近光用配光图案的明亮度增大。
本发明就是鉴于如上所述的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其在具有反射镜的投射型的车辆用灯具中,能够使近光用配光图案的明亮度增大。
本发明通过对反射镜的结构实施改进,从而实现上述目的。
即,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灯具具有投影透镜、配置于所述投影透镜的后方的发光元件、使来自所述发光元件的光朝向所述投影透镜反射的反射镜,
该车辆用灯具的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元件以将该发光元件的发光面设为朝上的状态进行配置,
所述反射镜构成为,作为由在该反射镜处反射并透过所述投影透镜的来自所述发光元件的光形成的所述发光面的投影像的集合体,形成具有水平明暗截止线及倾斜明暗截止线的近光用配光图案,
所述反射镜具有用于形成所述水平明暗截止线的第1反射区域和用于形成所述倾斜明暗截止线的第2反射区域,
所述第1反射区域具有以使所述发光面的投影像的上端缘的位置在同一水平线上对齐的方式形成的反射面形状,
所述第2反射区域具有以使所述发光面的投影像的上端缘的位置在沿相对于水平线倾斜的方向延伸的同一倾斜线方向对齐的方式形成的反射面形状。
所述“发光元件”以将其发光面设为朝上的状态进行了配置,但此时,发光面可以朝向铅垂上方,也可以朝向相对于铅垂上方而倾斜的方向。
所述“发光面”的具体的形状、大小等并不特别受到限定。
所述“第1反射区域”只要具有以使发光面的投影像的上端缘的位置在同一水平线上对齐的方式形成的反射面形状即可,其具体的配置、大小等并不特别受到限定。
所述“第2反射区域”只要具有以使发光面的投影像的上端缘的位置在沿相对于水平线倾斜的方向延伸的同一倾斜线方向对齐的方式形成的反射面形状即可,其具体的配置、大小等并不特别受到限定。此时,所述“同一倾斜线方向”的相对于水平线的具体的倾斜角度并不特别受到限定。
发明的效果
就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灯具而言,使来自具有朝上的发光面的发光元件的光反射的反射镜构成为,作为由在该反射镜处反射并透过投影透镜的来自发光元件的光形成的发光面的投影像的集合体而形成具有水平及倾斜明暗截止线的近光用配光图案。此时,上述反射镜具有用于形成水平明暗截止线的第1反射区域和用于形成倾斜明暗截止线的第2反射区域。第1反射区域具有以使发光面的投影像的上端缘的位置在同一水平线上对齐的方式形成的反射面形状,并且第2反射区域具有以使发光面的投影像的上端缘的位置在沿相对于水平线倾斜的方向延伸的同一倾斜线方向对齐的方式形成的反射面形状。因此,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灯具能够得到下面这样的作用效果。
即,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灯具,由于构成为使来自反射镜的反射光直接向投影透镜射入,所以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光束利用率。此时,由于作为光源的发光元件清晰地形成了其发光面的轮廓,所以通过使其投影像的上端缘的位置对齐,从而能够清晰地形成水平及倾斜明暗截止线。因此,不使用遮光罩、镜部件,就能够将具有水平及倾斜明暗截止线的近光用配光图案作为明亮的配光图案而形成。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具有反射镜的投射型的车辆用灯具中,能够使近光用配光图案的明亮度增大。
而且,通过采用本发明的结构,从而能够废除现有的遮光罩、镜部件,因此能够实现相应的成本降低,另外,能够预先防止由于投影透镜对太阳光的聚光作用而意外地熔损遮光罩、镜部件的情况。
在上述结构中,如果构成为作为发光元件而具有发光面在前后方向细长地延伸的长方形的外形形状,并在此基础上,构成为作为反射镜而第1反射区域位于反射镜的下端缘附近,并且第2反射区域位于第1反射区域的上方附近,则能够得到下面这样的作用效果。
即,在发光面具有在前后方向细长地延伸的长方形的外形形状的情况下,利用来自位于反射镜的下端缘附近的第1反射区域的反射光形成的发光面的投影像具有横长矩形形状的外形形状,因此能够容易地使其上端缘的位置在同一水平线上对齐。
另外,利用来自位于第1反射区域的上方附近的第2反射区域的反射光形成的发光面的投影像具有在斜方向延伸的矩形形状的外形形状,因此能够容易地使其上端缘的位置在同一倾斜线方向对齐。
因此,能够利用来自这些第1及第2反射区域的反射光比较鲜明地形成水平及倾斜明暗截止线。
另一方面,在上述结构中,如果构成为作为发光元件而发光面具有在左右方向细长地延伸的长方形的外形形状,并在此基础上,构成为作为反射镜而第1反射区域位于发光面的上方,并且第2反射区域位于第1反射区域的侧方附近,则能够得到下面这样的作用效果。
即,在发光面具有在左右方向细长地延伸的长方形的外形形状的情况下,利用来自位于发光面的上方的第1反射区域的反射光形成的发光面的投影像具有横长矩形形状的外形形状,因此能够容易地使其上端缘的位置在同一水平线上对齐。另外,利用来自位于第1反射区域的侧方附近的第2反射区域的反射光形成的发光面的投影像具有在斜方向延伸的矩形形状的外形形状,因此能够容易地使其上端缘的位置在同一倾斜线方向对齐。因此,能够利用来自这些第1及第2反射区域的反射光比较鲜明地形成水平及倾斜明暗截止线。
在上述结构中,如果构成为具有第2发光元件和使来自该第2发光元件的光朝向投影透镜反射的第2反射镜,并在此基础上,将该第2反射镜构成为,作为由在该第2反射镜处反射并透过投影透镜的来自第2发光元件的光形成的其发光面的投影像的集合体,形成在上下方向跨着水平及倾斜明暗截止线的远光用附加配光图案,则能够取得下面这样的作用效果。
即,通过相对于发光元件使第2发光元件追加点灯,从而能够作为近光用配光图案和远光用附加配光图案的合成配光图案而形成远光用配光图案。
而且,无需如现有技术这样在使用可动遮光罩等的基础上进行其驱动控制,通过仅进行第2发光元件的点灯/熄灯控制的简单的结构,就能够进行近光和远光的光束切换。
此时,如果构成为作为第2发光元件而在发光元件的下方以将其发光面设为朝下的状态进行配置,则能够将第2反射镜相对于反射镜以上下相反的朝向配置,由此能够将车辆用灯具紧凑地构成。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灯具的侧剖视图。
图2是图1的II方向矢向视图。
图3是图1的III-III线剖视图。
图4是表示利用来自上述车辆用灯具的照射光形成的近光用配光图案的图。
图5A是表示将上述近光用配光图案构成的多个投影像的图。
图5B是将上述车辆用灯具的反射镜与发光元件一起表示的正视图。
图6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与图1相同的图。
图7是表示上述第1变形例的、与图3相同的图。
图8A是用于对上述第1变形例的作用进行说明的、与图5A相同的图。
图8B是用于对上述第1变形例的作用进行说明的、与图5B相同的图。
图9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与图1相同的图。
图10是表示上述第2变形例的作用的、与图4相同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灯具10的侧剖视图。另外,图2是图1的II方向矢向视图,图3是图1的III-III线剖视图。
在图1至图3中,由X表示的方向是作为灯具的“前方”(作为车辆也为“前方”),由Y表示的方向为“右方向”,由Z表示的方向为“上方向”。在图1至图3以外的图中也是同样的。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灯具10作为投射型的灯具单元而构成,该灯具单元在作为前大灯的一部分装入的状态下被使用。
即,车辆用灯具10具有:投影透镜12;作为光源的发光元件14,其与该投影透镜12的后侧焦点F相比配置于后方侧;以及反射镜16,其使从该发光元件14射出的光朝向投影透镜12反射。
投影透镜12是前表面为凸面且后表面为平面的平凸非球面透镜,且将在包含其后侧焦点F的焦点面即后侧焦点面上形成的光源像作为反转像而投影在灯具前方的假想铅垂屏幕上。投影透镜12在其外周凸缘部处支撑于透镜保持架18,该透镜保持架18支撑于基座部件20。
发光元件14为白色发光二极管,且在俯视观察时具有在前后方向细长地延伸的长方形(具体地说是前后宽度大于或等于左右宽度的2倍的长方形)的发光面14a。而且,发光元件14将其发光面14a在大致光轴Ax上(具体地说发光面14a的发光中心与光轴Ax相比位于稍下方侧)以铅垂朝上的状态配置。
反射镜16配置为从上方侧将发光元件14覆盖,在其下端缘处支撑于基座部件20。
反射镜16的反射面16a具有将以发光元件14的发光面14a的发光中心为第1焦点的椭圆面作为基准面而形成的反射面形状。
具体地说,关于成为该基准面的椭圆面,包含光轴Ax的剖面形状为椭圆形状,且设定为其离心率从铅垂剖面朝向水平剖面而逐渐地变大。在铅垂剖面内投影透镜12的后侧焦点F成为第2焦点。
反射镜16构成为,作为由在其反射面16a处反射并透过投影透镜12的来自发光元件14的光形成的发光面14a的投影像的集合体而形成近光用配光图案。
图4是透视性地表示利用来自车辆用灯具10的前方照射光在配置于车辆前方25m的位置处的假想铅垂屏幕上形成的近光用配光图案PL1的图。
近光用配光图案PL1是以在铅垂方向经过灯具正面方向的消失点即H-V的V-V线为中心在左右方向扩展的左配光的近光用配光图案,且在其上端缘具有水平及倾斜明暗截止线CL1、CL2。
水平明暗截止线CL1构成与V-V线相比在右侧(即,逆向车道侧)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明暗截止线。倾斜明暗截止线CL2构成与V-V线相比在左侧(即,本车道侧)向左斜上方延伸的明暗截止线。水平明暗截止线CL1和倾斜明暗截止线CL2的连结点即拐点E位于H-V的0.5~0.6°程度的下方。此时,倾斜明暗截止线CL2相对于水平明暗截止线CL1以10~30°左右(例如15°左右)的倾斜角度延伸。
而且,在近光用配光图案PL1中,以稍靠左地将拐点E包围的方式形成有高光度区域即热区HZL。
图5A是表示将近光用配光图案PL1构成的多个投影像I1、I2、I3、I4的图。另外,图5B是将反射镜16与发光元件14一起表示的正视图。
如图5A所示,近光用配光图案PL1作为第1~第3配光图案P1~P3和其以外的第4配光图案P4的合成配光图案而形成。
另一方面,如图5B所示,反射镜16的反射面16a由第1~第4反射区域Z1~Z4构成。
而且,第1配光图案P1作为利用来自第1反射区域Z1的反射光形成的发光面14a的投影像I1的集合体而形成,第2配光图案P2作为利用来自第2反射区域Z2的反射光形成的发光面14a的投影像I2的集合体而形成。另外,第3配光图案P3作为利用来自第3反射区域Z3的反射光形成的发光面14a的投影像I3的集合体而形成,第4配光图案P4作为利用来自第4反射区域Z4的反射光形成的发光面14a的投影像I4的集合体而形成。
第1反射区域Z1在光轴Ax的左侧(在灯具正面观察时为右侧,以下相同)位于反射镜16的下端缘附近。此时,第1反射区域Z1作为从相对于光轴Ax向左侧稍微分离的位置起向左方向至反射镜16的前端缘为止以带状延伸的区域而设定。
利用来自第1反射区域Z1的反射光形成的发光面14a的投影像I1,由于发光元件14的发光面14a具有在前后方向细长地延伸的长方形的外形形状,所以具有在大致水平方向细长地延伸的横长矩形形状的外形形状。
因此,通过对第1反射区域Z1的反射面形状进行设定,以使利用来自第1反射区域Z1的各位置的反射光形成的投影像I1的上端缘在同一水平线方向对齐,从而作为投影像I1的集合体而形成上端缘在水平方向延伸的第1配光图案P1,利用其上端缘形成了水平明暗截止线CL1。
第2反射区域Z2在光轴Ax的左侧位于第1反射区域Z1的上方附近。此时,第2反射区域Z2设为与第1反射区域Z1的上侧相邻,作为向左方向直至反射镜16的前端缘为止以按照梯形状扩展的方式延伸的区域而设定。
利用来自第2反射区域Z2的反射光形成的发光面14a的投影像I2,由于发光元件14的发光面14a具有在前后方向细长地延伸的长方形的外形形状,所以具有在斜方向延伸的矩形形状的外形形状。
因此,通过对第2反射区域Z2的反射面形状进行设定,以使利用来自第2反射区域Z2的各位置的反射光形成的投影像I2的上端缘在同一倾斜线方向对齐,从而作为投影像I2的集合体而形成上端缘在斜方向延伸的第2配光图案P2,利用其上端缘形成了倾斜明暗截止线CL2。
此时,由于第2反射区域Z2位于光轴Ax的左侧,因此投影像I2原本(即,在反射面16a仍为上述基准面不变的情况下)在V-V线的右侧形成于投影像I1的下方,但通过对第2反射区域Z2的表面形状进行适当变形,从而投影像I2以向V-V线的左侧位移后的状态形成。而且,由于如上所述第2反射区域Z2的表面形状从上述基准面大幅地变形,因此在该第2反射区域Z2和第1及第4反射区域Z1、Z4的边界线的位置处形成台阶。
第3反射区域Z3在光轴Ax的右侧位于反射镜16的下端缘附近。此时,第3反射区域Z3作为从相对于光轴Ax向右侧稍微分离的位置起向右方向至反射镜16的前端缘为止以带状延伸的区域而设定。
利用来自第3反射区域Z3的反射光形成的发光面14a的投影像I3,也具有在大致水平方向细长地延伸的横长矩形形状的外形形状。
因此,设定了第3反射区域Z3的反射面形状,以使利用来自第3反射区域Z3的各位置的反射光形成的投影像I3的上端缘在倾斜明暗截止线CL2的左侧与水平明暗截止线CL1相比位于上方侧。并且由此,作为投影像I3的集合体,形成了对位于倾斜明暗截止线CL2的左侧的区域的明亮度进行加强的第3配光图案P3。
利用来自第4反射区域Z4(即,在反射面16a中除了第1~第3反射区域Z1~Z3以外的反射区域)的反射光形成的发光面14a的投影像I4,作为其集合体而形成在第1~第3配光图案P1~P3的下方侧沿左右方向扩展的第4配光图案P4。
此外,利用来自第4反射区域Z4中的处于相对于光轴Ax而与第2反射区域Z2左右对称的位置关系的反射区域的反射光形成的发光面14a的投影像I4,形成于对热区HL的明亮度进行加强的位置。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就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灯具10而言,使来自具有朝上的发光面14a的发光元件14的光反射的反射镜16构成为,作为由在该反射镜16的反射面16a处反射并透过投影透镜12的来自发光元件14的光形成的发光面14a的投影像I1、I2、I3、I4的集合体而形成具有水平及倾斜明暗截止线CL1、CL2的近光用配光图案PL1。此时,反射镜16的反射面16a具有用于形成水平明暗截止线CL1的第1反射区域Z1和用于形成倾斜明暗截止线CL2的第2反射区域Z2,第1反射区域Z1具有以使发光面14a的投影像I1的上端缘的位置在同一水平线上对齐的方式形成的反射面形状,并且第2反射区域Z2具有以使发光面14a的投影像I2的上端缘的位置在沿相对于水平线倾斜的方向延伸的同一倾斜线方向上对齐的方式形成的反射面形状。因此,能够得到下面这样的作用效果。
即,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灯具10,构成为使来自反射镜16的反射光直接向投影透镜12射入,因此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光束利用率。此时,由于作为光源的发光元件14清晰地形成了发光面14a的轮廓,所以通过使其投影像I1、I2的上端缘的位置各自对齐,从而能够清晰地形成水平及倾斜明暗截止线CL1、CL2。因此,不使用遮光罩、镜部件,就能够将具有水平及倾斜明暗截止线CL1、CL2的近光用配光图案PL1作为明亮的配光图案而形成。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具有反射镜16的投射型的车辆用灯具10中,能够使近光用配光图案PL1的明亮度增大。
而且,通过采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从而能够废除现有的遮光罩、镜部件,因此能够实现相应的成本降低,另外,能够预先防止由于投影透镜12引起的太阳光的聚光作用而遮光罩、镜部件意外地熔损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灯具10中,发光元件14的发光面14a具有在前后方向细长地延伸的长方形的外形形状,在此基础上,就反射镜16而言,第1反射区域Z1位于反射镜16的下端缘附近,并且第2反射区域Z2位于第1反射区域Z1的上方附近。因此,能够得到下面这样的作用效果。
即,在发光面14a具有在前后方向细长地延伸的长方形的外形形状的情况下,利用来自位于反射镜16的下端缘附近的第1反射区域Z1的反射光形成的发光面14a的投影像I1具有横长矩形形状的外形形状,因此能够容易地使其上端缘的位置在同一水平线上对齐。
另外,利用来自位于第1反射区域Z1的上方附近的第2反射区域Z2的反射光形成的发光面14a的投影像I2具有在斜方向延伸的矩形形状的外形形状,因此能够容易地使其上端缘的位置在同一倾斜线方向对齐。
因此,能够利用来自这些第1及第2反射区域Z2的反射光而比较鲜明地形成水平及倾斜明暗截止线CL1、CL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车辆用灯具10构成为形成左配光的近光用配光图案PL1而进行了说明,但在构成为形成右配光的近光用配光图案的情况下,通过使反射镜16的反射面16a的形状左右反转,从而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接下来,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首先,对上述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6及图7是表示本变形例所涉及的车辆用灯具110的、与图1及图3相同的图。另外,图8A及图8B是用于对本变形例的作用进行说明的、与图5A及图5B相同的图。
如这些图所示,本变形例的基本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但发光元件114及反射镜116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不同。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构成为,作为由在反射镜116处反射并透过投影透镜12的来自发光元件114的光形成的发光面114a的投影像I1、I2、I3、I4的集合体,而形成具有水平及倾斜明暗截止线CL1、CL2的近光用配光图案PL2,但投影像I1、I2、I3、I4的形成位置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不同。
即,本变形例的发光元件114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发光元件14相同的结构,但其发光面114a在俯视观察时以在车宽方向细长地延伸的状态进行配置。即,该发光元件114是使上述实施方式的发光元件14绕经过其发光面14a的发光中心的铅垂线旋转90°的结构。
另外,本变形例的反射镜116也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反射镜16相同,其反射面116a具有将以发光元件114的发光面114a的发光中心为第1焦点的椭圆面作为基准面而形成的反射面形状。
具体地说,成为该基准面的椭圆面,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包含光轴Ax的剖面形状为椭圆形状,且设定为其离心率从铅垂剖面朝向水平剖面而逐渐地变大,在铅垂剖面内投影透镜12的后侧焦点F成为第2焦点。
但是,关于本变形例的反射镜116,其反射面116a中的用于形成水平明暗截止线CL1的第1反射区域Z1及用于形成倾斜明暗截止线CL2的第2反射区域Z2的形成位置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不同。
如图8A所示,近光用配光图案PL2作为第1~第3配光图案P1~P3和其以外的第4配光图案P4的合成配光图案而形成。
另一方面,如图8B所示,反射镜116的反射面116a由第1~第4反射区域Z1~Z4构成。
而且,第1配光图案P1作为利用来自第1反射区域Z1的反射光形成的发光面114a的投影像I1的集合体而形成,第2配光图案P2作为利用来自第2反射区域Z2的反射光形成的发光面114a的投影像I2的集合体而形成。另外,第3配光图案P3作为利用来自第3反射区域Z3的反射光形成的发光面114a的投影像I3的集合体而形成,第4配光图案P4作为利用来自第4反射区域Z4的反射光形成的发光面114a的投影像I4的集合体而形成。
第1反射区域Z1位于发光面114a的上方。具体地说,该第1反射区域Z1作为在灯具正面观察时以光轴Ax为中心在左右以一定宽度从反射镜16的下端缘至反射镜16的前端缘为止以带状延伸的区域而设定。
利用来自该第1反射区域Z1的反射光形成的发光面114a的投影像I1,由于发光元件114的发光面114a具有在车宽方向细长地延伸的长方形的外形形状,所以具有在大致水平方向细长地延伸的横长矩形形状的外形形状。
因此,通过对第1反射区域Z1的反射面形状进行设定,以使利用来自该第1反射区域Z1的各位置的反射光形成的投影像I1的上端缘在同一水平线方向对齐,从而作为投影像I1的集合体而形成上端缘在水平方向延伸的第1配光图案P1,利用其上端缘形成了水平明暗截止线CL1。
此时,就利用来自该第1反射区域Z1的各位置的反射光形成的投影像I1而言,越是由来自与其上端缘接近的区域(即,与反射镜16的前端缘接近的区域)的反射光形成的部分,尺寸越小,但以在该第1反射区域Z1的上端缘附近区域中左右方向的反射偏转角度变大的方式设定了表面形状,以使得该尺寸小的投影像I1形成于从V-V线远离的位置。
第2反射区域Z2位于第1反射区域Z1的侧方附近。具体地说,第2反射区域Z2在灯具正面观察时作为与第1反射区域Z1的上部左侧相邻的大致矩形形状的区域而设定。
利用来自第2反射区域Z2的反射光形成的发光面114a的投影像I2,由于发光元件114的发光面114a具有在车宽方向细长地延伸的长方形的外形形状,所以具有在斜方向延伸的矩形形状的外形形状。
因此,通过对第2反射区域Z2的反射面形状进行设定,以使利用来自第2反射区域Z2的各位置的反射光形成的投影像I2的上端缘在同一倾斜线方向对齐,从而作为投影像I2的集合体而形成上端缘在斜方向延伸的第2配光图案P2,利用其上端缘形成了倾斜明暗截止线CL2。
此时,构成第2反射区域Z2的投影像I2,原本(即,在反射面116a仍为上述基准面不变的情况下)与光轴Ax相比在稍左侧、与水平明暗截止线CL1相比形成于下方侧的位置,但通过对第2反射区域Z2的表面形状进行适当变形,从而投影像I2以从水平明暗截止线CL1向上方凸出的状态形成。而且,由于如上所述第2反射区域Z2的表面形状从上述基准面大幅地变形,因此在该第2反射区域Z2和第1及第4反射区域Z1、Z4的边界线的位置处形成台阶。
第3反射区域Z3作为处于相对于光轴Ax而与第2反射区域Z2左右对称的位置关系的反射区域而设定。
利用来自第3反射区域Z3的反射光形成的发光面114a的投影像I3,具有在以与投影像I2左右相反的朝向倾斜的方向延伸的矩形形状的外形形状。
此时,构成第3反射区域Z3的投影像I3,原本与光轴Ax相比在稍右侧、与水平明暗截止线CL1相比形成于下方侧的位置,但由于构成第2反射区域Z2的投影像I2为了形成倾斜明暗截止线CL2而从原本的位置向上方位移,所以为了确保原本的位置的明亮度,投影像I3向稍左侧位移,形成于在左右跨着V-V线的区域。
利用来自第4反射区域Z4(即,在反射面116a中除了第1~第3反射区域Z1~Z3以外的反射区域)的反射光形成的发光面114a的投影像I4,作为其集合体而填充第1~第3配光图案P1~P3的周边区域,形成在左右方向扩展的第4配光图案P4。
通过采用本变形例的结构,从而能够得到下面这样的作用效果。
即,本变形例所涉及的车辆用灯具110,也构成为使来自反射镜116的反射光直接向投影透镜112射入,因此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光束利用率。此时,由于作为光源的发光元件114清晰地形成了其发光面114a的轮廓,所以通过使其投影像I1、I2的上端缘的位置各自对齐,从而能够清晰地形成水平及倾斜明暗截止线CL1、CL2。因此,不使用遮光罩、镜部件,就能够将具有水平及倾斜明暗截止线CL1、CL2的近光用配光图案PL2作为明亮的配光图案而形成。
此时,在本变形例中,发光元件114的发光面114a具有在左右方向细长地延伸的长方形的外形形状,另外,就反射镜116而言,第1反射区域Z1位于发光面114a的上方,并且第2反射区域Z2位于第1反射区域Z1的侧方附近。因此,能够得到下面这样的作用效果。
即,在发光面114a具有在左右方向细长地延伸的长方形的外形形状的情况下,利用来自位于发光面114a的上方的第1反射区域Z1的反射光形成的发光面114a的投影像I1、I2、I3、I4具有横长矩形形状的外形形状,因此能够容易地使其上端缘的位置在同一水平线上对齐。另外,利用来自位于第1反射区域Z1的侧方附近的第2反射区域Z2的反射光形成的发光面114a的投影像I1、I2、I3、I4具有在斜方向延伸的矩形形状的外形形状,因此能够容易地使其上端缘的位置在同一倾斜线方向对齐。因此,能够利用来自这些第1及第2反射区域Z2的反射光比较鲜明地形成水平及倾斜明暗截止线CL1、CL2。
在上述第1变形例中,设为车辆用灯具110构成为形成左配光的近光用配光图案PL2而进行了说明,但在构成为形成右配光的近光用配光图案的情况下,通过使反射镜116的反射面116a的形状左右反转,从而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第1变形例相同的作用效果。
接下来,对上述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9是表示本变形例所涉及的车辆用灯具210的、与图1相同的图。
如图9所示,本变形例的基本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但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的不同点在于,追加配置有第2发光元件214及第2反射镜216,与此相伴,基座部件220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局部不同。
第2发光元件214在发光元件14的下方,以将其发光面214a设为朝下的状态支撑于基座部件220。
第2发光元件214具有与发光元件14相同的结构,但第2发光元件214在从发光元件14的正下方起稍微向后方侧偏移的位置处,以其发光面214a在仰视观察时沿车宽方向细长地延伸的状态进行配置。
第2反射镜216配置为从下方侧将第2发光元件214覆盖,在其上端缘处支撑于基座部件220。
第2反射镜216的反射面216a具有将以第2发光元件214的发光面214a的发光中心为第1焦点的椭圆面作为基准面而形成的反射面形状。
具体地说,关于成为该基准面的椭圆面,包含将发光面214a的发光中心和投影透镜12的后侧焦点F连结的直线的剖面形状为椭圆形状,且设定为其离心率从铅垂剖面朝向水平剖面而逐渐地变大,在铅垂剖面内投影透镜12的后侧焦点F成为第2焦点。
第2反射镜216构成为,作为由在其反射面216a处反射并透过投影透镜12的来自第2发光元件214的光形成的发光面214a的投影像的集合体而形成远光用附加配光图案。
图10是透视性地表示利用来自车辆用灯具210的前方照射光在上述假想铅垂屏幕上形成的远光用配光图案PH的图。
该远光用配光图案PH,作为通过发光元件14的点灯而形成的近光用配光图案PL1和通过第2发光元件214的追加点灯而形成的远光用附加配光图案PH0的合成配光图案而形成。
远光用附加配光图案PH0,是作为由通过第2反射镜216反射并透过投影透镜12的来自第2发光元件214的光形成的发光面214a的投影像的集合体而形成的配光图案。
该远光用附加配光图案PH0,作为以V-V线为中心在左右方向扩展的横长的配光图案,以在上下方向跨着水平及倾斜明暗截止线CL1、CL2的方式形成,其热区HZH形成为以H-V为中心而与近光用配光图案PL1的热区HZL局部地重叠。
通过采用本变形例的结构,从而能够得到下面这样的作用效果。
即,通过相对于发光元件14使第2发光元件214追加点灯,从而能够作为近光用配光图案PL1和远光用附加配光图案PH0的合成配光图案而形成远光用配光图案PH。
而且,无需如现有技术这样在使用可动遮光罩等的基础上进行其驱动控制,通过仅进行第2发光元件214的点灯/熄灯控制的简单的结构,就能够进行近光和远光的光束切换。
此时,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车辆用灯具210中,由于第2发光元件214在发光元件14的下方以将其发光面214a设为朝下的状态进行了配置,所以能够将第2反射镜216相对于反射镜16以上下相反的朝向配置。由此能够将车辆用灯具210紧凑地构成。
也可以取代如上述第2变形例这样,将第2发光元件214及第2反射镜216配置于发光元件14及反射镜16的下方的结构,而采用将第2发光元件214及第2反射镜216配置于发光元件14及反射镜16的侧方的结构等。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作为要素示出的数值只不过是一个例子,当然可以将这些要素适当设定为不同的值。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记载的结构,能够采用加入了除此以外的各种变更的结构。
本申请基于在2017年5月24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7-102716号,在这里作为参照而引入其内容。
Claims (4)
1.一种车辆用灯具,其具有投影透镜、配置于所述投影透镜的后方的发光元件、使来自所述发光元件的光朝向所述投影透镜反射的反射镜,
在该车辆用灯具中,
所述发光元件以将该发光元件的发光面设为朝上的状态进行配置,
所述反射镜构成为,作为由在该反射镜处反射并透过所述投影透镜的来自所述发光元件的光形成的所述发光面的投影像的集合体,形成具有水平明暗截止线及倾斜明暗截止线的近光用配光图案,
所述反射镜具有用于形成所述水平明暗截止线的第1反射区域、用于形成所述倾斜明暗截止线的第2反射区域、以及第3反射区域,
所述第1反射区域具有以使所述发光面的投影像的上端缘的位置在同一水平线上对齐的方式形成的反射面形状,
所述第2反射区域具有以使所述发光面的投影像的上端缘的位置在沿相对于水平线倾斜的方向延伸的同一倾斜线方向对齐的方式形成的反射面形状,
所述第3反射区域具有以使所述发光面的投影像的上端缘在所述倾斜明暗截止线的侧方与所述水平明暗截止线相比位于上方的方式形成的反射面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中,
所述发光面具有在前后方向细长地延伸的长方形的外形形状,
所述第1反射区域位于所述反射镜的下端缘附近,
所述第2反射区域位于所述第1反射区域的上方附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中,
具有:第2发光元件;以及第2反射镜,其使来自所述第2发光元件的光朝向所述投影透镜反射,
所述第2反射镜构成为,作为由在该第2反射镜处反射并透过所述投影透镜的来自所述第2发光元件的光形成的该第2发光元件的发光面的投影像的集合体,形成在上下方向跨着所述水平明暗截止线及所述倾斜明暗截止线的远光用附加配光图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中,
所述第2发光元件在所述发光元件的下方以将该第2发光元件的发光面设为朝下的状态进行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102716A JP6889609B2 (ja) | 2017-05-24 | 2017-05-24 | 車両用灯具 |
JP2017-102716 | 2017-05-24 | ||
PCT/JP2018/017435 WO2018216439A1 (ja) | 2017-05-24 | 2018-05-01 | 車両用灯具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462283A CN110462283A (zh) | 2019-11-15 |
CN110462283B true CN110462283B (zh) | 2022-03-01 |
Family
ID=64395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21593.6A Active CN110462283B (zh) | 2017-05-24 | 2018-05-01 | 车辆用灯具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889609B2 (zh) |
CN (1) | CN110462283B (zh) |
WO (1) | WO201821643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374731B2 (ja) * | 2019-11-21 | 2023-11-07 |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 車両用灯具 |
JP2022049417A (ja) * | 2020-09-16 | 2022-03-29 |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 光源ユニット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337202A (ja) * | 1991-05-15 | 1992-11-25 | Koito Mfg Co Ltd | 車輌用前照灯装置 |
JP2001197401A (ja) * | 2000-01-17 | 2001-07-1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Crtの保護装置とその取り付け方法 |
JP2005216520A (ja) * | 2004-01-27 | 2005-08-11 | Koito Mfg Co Ltd | 車両用前照灯 |
CN101178160A (zh) * | 2006-11-09 | 2008-05-14 |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 车辆用灯具单元 |
KR101248999B1 (ko) * | 2011-11-30 | 2013-04-01 | 에스엘 주식회사 | 차량용 램프 |
JP2013251145A (ja) * | 2012-05-31 | 2013-12-12 | Ichikoh Ind Ltd | 車両用前照灯 |
CN104100900A (zh) * | 2013-04-01 | 2014-10-15 |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 车辆用灯具 |
CN104235719A (zh) * | 2013-06-10 | 2014-12-24 |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 车辆用灯具 |
JP2015099706A (ja) * | 2013-11-19 | 2015-05-28 |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前照灯 |
CN105782843A (zh) * | 2015-01-05 | 2016-07-20 | 隆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发光二极管车头灯 |
CN106574762A (zh) * | 2014-08-07 | 2017-04-19 |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 车辆用灯具 |
WO2017082322A1 (ja) * | 2015-11-09 | 2017-05-18 |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前照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620714B2 (ja) * | 2010-05-17 | 2014-11-05 |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 ロービーム用灯具ユニット |
-
2017
- 2017-05-24 JP JP2017102716A patent/JP6889609B2/ja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5-01 CN CN201880021593.6A patent/CN110462283B/zh active Active
- 2018-05-01 WO PCT/JP2018/017435 patent/WO201821643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337202A (ja) * | 1991-05-15 | 1992-11-25 | Koito Mfg Co Ltd | 車輌用前照灯装置 |
JP2001197401A (ja) * | 2000-01-17 | 2001-07-1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Crtの保護装置とその取り付け方法 |
JP2005216520A (ja) * | 2004-01-27 | 2005-08-11 | Koito Mfg Co Ltd | 車両用前照灯 |
CN101178160A (zh) * | 2006-11-09 | 2008-05-14 |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 车辆用灯具单元 |
KR101248999B1 (ko) * | 2011-11-30 | 2013-04-01 | 에스엘 주식회사 | 차량용 램프 |
JP2013251145A (ja) * | 2012-05-31 | 2013-12-12 | Ichikoh Ind Ltd | 車両用前照灯 |
CN104100900A (zh) * | 2013-04-01 | 2014-10-15 |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 车辆用灯具 |
CN104235719A (zh) * | 2013-06-10 | 2014-12-24 |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 车辆用灯具 |
JP2015099706A (ja) * | 2013-11-19 | 2015-05-28 |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前照灯 |
CN106574762A (zh) * | 2014-08-07 | 2017-04-19 |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 车辆用灯具 |
CN105782843A (zh) * | 2015-01-05 | 2016-07-20 | 隆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发光二极管车头灯 |
WO2017082322A1 (ja) * | 2015-11-09 | 2017-05-18 |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前照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462283A (zh) | 2019-11-15 |
JP6889609B2 (ja) | 2021-06-18 |
WO2018216439A1 (ja) | 2018-11-29 |
JP2018198168A (ja) | 2018-12-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114155B2 (ja) | 車両用前照灯ユニット | |
JP4044024B2 (ja) | 車両用前照灯 | |
JP4413839B2 (ja) | 車両用前照灯の灯具ユニット | |
CN106574762B (zh) | 车辆用灯具 | |
EP2037167B1 (en) | Lamp unit for vehicle headlamp and vehicle headlamp | |
EP1970617B1 (en) | Lamp unit | |
KR100934682B1 (ko) | 차량용 전조등의 등기구 유닛 | |
JP5133862B2 (ja) | 車両用照明灯具 | |
EP2196727A1 (en) | Vehicular illumination lamp | |
EP2796773A2 (en) | Vehicular headlamp | |
JP2009184410A (ja) | 車両用照明灯具 | |
KR100970993B1 (ko) | 차량용 전조등의 등기구 유닛 | |
KR20080087657A (ko) | 차량용 전조등의 등기구 유닛 | |
JP2007080606A (ja) | 車両用前照灯の灯具ユニット | |
CN111550745B (zh) | 车辆用灯具 | |
JP2007234562A (ja) | 車両用前照灯の灯具ユニット | |
JP2011065960A (ja) | 車両用前照灯 | |
EP2172694B1 (en) | Vehicular lamp | |
CN110462283B (zh) | 车辆用灯具 | |
JP5319199B2 (ja) | 車両用前照灯 | |
CN108302456B (zh) | 车用灯具 | |
JP6266332B2 (ja) | 車両用灯具 | |
JP6495992B2 (ja) | 車両用灯具 | |
JP4647650B2 (ja) | 光源ユニットおよび車両用灯具 | |
JP6823444B2 (ja) | 車両用灯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