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55072A - 一种辊道窑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生产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辊道窑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生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55072A
CN110455072A CN201910762619.9A CN201910762619A CN110455072A CN 110455072 A CN110455072 A CN 110455072A CN 201910762619 A CN201910762619 A CN 201910762619A CN 110455072 A CN110455072 A CN 1104550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ow cooling
section
cooling section
kiln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6261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55072B (zh
Inventor
潘建环
彭星星
陈水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Keda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Keda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eda Clean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da Clean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eda Clean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6261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550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550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5507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03405 priority patent/WO2021031772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550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550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B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GENERAL; OPEN SINTERING OR LIKE APPARATUS
    • F27B9/00Furnaces through which the charge is moved mechanically, e.g. of tunnel type; Similar furnaces in which the charge moves by gravity
    • F27B9/12Furnaces through which the charge is moved mechanically, e.g. of tunnel type; Similar furnaces in which the charge moves by gravity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preheating or cooling the charg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B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GENERAL; OPEN SINTERING OR LIKE APPARATUS
    • F27B9/00Furnaces through which the charge is moved mechanically, e.g. of tunnel type; Similar furnaces in which the charge moves by gravity
    • F27B9/30Details, accessories, or equipment peculiar to furnaces of these typ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D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SO FAR AS THEY ARE OF KINDS OCCURRING IN MORE THAN ONE KIND OF FURNACE
    • F27D1/00Casings; Linings; Walls; Roofs
    • F27D1/18Door frames; Doors, lids, removable covers
    • F27D1/1858Do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B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GENERAL; OPEN SINTERING OR LIKE APPARATUS
    • F27B9/00Furnaces through which the charge is moved mechanically, e.g. of tunnel type; Similar furnaces in which the charge moves by gravity
    • F27B9/12Furnaces through which the charge is moved mechanically, e.g. of tunnel type; Similar furnaces in which the charge moves by gravity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preheating or cooling the charge
    • F27B2009/124Coo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urnace Details (AREA)
  • Tunnel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辊道窑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生产系统。该方案包括窑炉、窑具、烧嘴以及缓冷风机组,窑炉包括排烟段、烧成段以及冷却段,冷却段的长度小于排烟段与烧成段的长度之和;冷却段包括依次设置的急冷段、前缓冷段、双层的后缓冷段以及双层的快冷段;前缓冷段与后缓冷段之间设置有提升机;缓冷风机组设置于前缓冷段、后缓冷段,烧嘴至少位于烧成段,通过提升机将从前缓冷段输出的产品输送至双层的后缓冷段中冷却,从而后缓冷段以及快冷段能达到两倍的冷却产品效率;改变排烟段、烧成段及冷却段的长度分布,实现对排烟、烧成及冷却的时间控制,缩短了窑炉的整体长度,通过缓冷抽风机实现热风循环冷却,实现了能源的循环利用。

Description

一种辊道窑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生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泡陶瓷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辊道窑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发泡陶瓷是一种以抛光废渣、煤灰煤渣、石材废料、尾矿等固体废弃物位主要原料,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发泡技术,经高温焙烧而成的高气孔率的闭孔陶瓷材料,是一种变废为宝、环保节能的绿色建材。
发泡陶瓷适用于建筑外墙保温,防火隔离带,消音降噪,建筑自保温冷热桥处理等,与传统的外墙保温材料相比,发泡陶瓷具有密度轻、热传导率低、高抗拉、高抗压、防火、耐高温、耐老化等优越性能,因此,可以广泛应用于隔音隔断、外墙保温隔热、装配式别墅、地铁等场所。
由于发泡陶瓷产品用于建筑装配式结构时,其规格都较大,且入窑焙烧前呈粉末状,需要经过高温加热,使得里面的发泡剂与其他原料发生反应,才能够形成一种闭孔陶瓷材料。
大规格的发泡陶瓷由于其规格大,在退火过快容易出现开裂的现象,烧成周期长影响生产效率,制约了产量的提升。
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1811200286.2的在先申请专利公开了一种大规格发泡陶瓷用辊道窑装置,包括用于放置产品的窑炉、位于所述窑炉内部的窑具、布置于所述窑炉上的烧嘴以及实现窑炉内部热量循环的抽热风机;所述窑炉包括依次设置的排烟段、烧成段以及冷却段,所述冷却段的长度大于所述排烟段与所述烧成段的长度之和;所述冷却段包括依次设置的急冷段、缓冷段以及快冷段;所述抽热风机位于所述缓冷段。
该发明通过排烟段、烧成段及冷却段的长度分布,实现对排烟、烧成及冷却的时间控制,再通过抽热风机实现热风循环冷却,保证产品的成型质量的同时,实现了能源的循环利用,节约能源。
但是该发明的冷却段的长度仍较长,生产效率还有提升的空间。
因此,基于上述发泡陶瓷生产过程中的难题,有必要提出一种与其生产工艺要求相互匹配的辊道窑装置,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辊道窑装置,通过对各阶段长度以及烧嘴的布局情况,使得辊道窑装置与生产工艺相互匹配,得到性能优良的发泡陶瓷,并运用了双层冷却的方式,缩短了产品的烧成周期进而提升了产量,缓冷段采用热风循环系统,进一步符合发泡陶瓷的工艺需求,提高了产品的成品率。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辊道窑装置,包括用于放置产品的窑炉、位于所述窑炉内部的窑具、布置于所述窑炉上的烧嘴以及实现窑炉内部热量循环的缓冷风机组,所述窑炉包括依次设置的排烟段、烧成段以及冷却段,所述冷却段的长度小于所述排烟段与所述烧成段的长度之和;
所述冷却段包括依次设置的急冷段、前缓冷段、双层的后缓冷段以及双层的快冷段;
所述前缓冷段与后缓冷段之间设置有提升机;
所述急冷段与前缓冷段连通;
所述提升机用来将产品送至双层的后缓冷段的上层、下层;
窑炉内部设有若干输送辊,用于将产品依次向排烟段、烧成段及冷却段输送;
所述缓冷风机组设置于所述前缓冷段、后缓冷段,其中,设置于所述前缓冷段的风机组将所述急冷段和前缓冷段内部的热风抽出再按预设的比例供入所述前缓冷段内,设置于所述后缓冷段的风机组将所述后缓冷段内部的热风抽出再按预设的比例供入所述后缓冷段内;
所述烧嘴至少位于所述烧成段。
通过这样设置,将窑炉的后缓冷段以及快冷段设置成双层的结构,并通过设置于前缓冷段与后缓冷段之间的提升机将产品输送至后缓冷段的上下两层,从而同一时间内,窑炉的缓冷段以及快冷段的上下两层均能进行产品的冷却工序,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并有利于缩短窑炉的整体长度,减小占地面积;再者,通过风机组对前缓冲段、后缓冲段中的热量进行按比例循环,使得前缓冲段、后缓冲段的温度缓慢下降,减少产品开裂的可能。
作为优选,所述后缓冷段以及快冷段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水平设置有隔层,所述隔层将后缓冷段分隔成缓冷上层以及缓冷下层,将所述快冷段分隔成快冷上层以及快冷下层,所述壳体的内壁设置有保温隔热层,所述缓冷上层、缓冷下层、快冷上层以及快冷下层均设置有用于输送产品的辊棒以及驱动辊棒转动的辊棒驱动组件。
通过这样设置,隔层将壳体分割成缓冷上层和缓冷下层、将快冷段分隔成快冷上层以及快冷下层,产品可输送进后缓冷段中的缓冷上层或缓冷下层的辊棒上,由辊棒驱动组件驱动辊棒旋转,从而将产品向快冷上层或快冷下层输送,壳体内壁的保温隔热层对箱体进行保温,减少箱体内热量的丧失,避免造成能源浪费以及有利于使得产品的温度缓慢下降。
作为优选,所述排烟段的长度占所述窑炉总长度的5%-7%;
所述烧成段的长度占所述窑炉总长度的50%-53%;
所述冷却段的长度占所述窑炉总长度的42%-45%。
通过这样设置,将后缓冷段与快冷段设置为双层结构后,缩短了窑炉的冷却段的长度,即缩小了冷却段与窑炉总长度的占比,并增加了烧成段的占比,有效提高窑炉的产品烧成量,从而提高产品生产的效率。
作为优先,所述提升机包括设置于窑炉的前缓冷段与后缓冷段之间的支架、沿支架竖直升降的移动横梁以及驱动所述移动横梁升降的提升驱动组件,所述移动横梁的下方固定有保温箱体,所述保温箱体由结构板围构形成,所述保温箱体的内壁均设置有至少一层保温板;
所述保温箱体的两个相对设置的面各设置一开口,两个所述开口沿所述前缓冷段向所述后缓冷段输送产品的方向设置;
所述保温箱体上位于所述开口处设置有阻断保温箱体内、外进行热量交换的封闭结构;
所述保温箱体内设置至少一层输送辊道,每一层所述输送辊道上均设置有用于输送发泡陶瓷的辊棒传动组件。
通过这样设置,该提升机运用于窑炉的前缓冷段向窑炉的后缓冷段的产品移送,移送产品时,驱动组件驱动移动横梁竖直升/降,使得与移动横梁固定的保温箱体的其中一侧的开口与前缓冷段对接,并使保温箱体内的辊棒传动组件与前缓冷段内设置的用于输送产品的输送辊平齐,接着,待前缓冷段内的发泡陶瓷产品转移至保温箱体中后,驱动组件驱动移动横梁升/降,使保温箱体另一侧的开口与后缓冷段对接,并使保温箱体内的辊棒传动组件与后缓冷段内设置的用于输送产品的输送辊平齐,辊棒传动组件将保温箱体内的发泡陶瓷中产品移送至后缓冷段中的输送辊上,完成将产品从前缓冷段向后缓冷段移送的过程,封闭结构能阻断保温箱体内、外进行热交换,从而在发泡陶瓷由前缓冷段转移至保温箱体、由保温箱体转移至后缓冷段时,避免发泡陶瓷受冷而产生裂纹,在驱动组件驱动保温箱体升/降时,封闭组件能阻断保温箱体内、外发生热量交换,减少热量丧失,对发泡陶瓷产品进行保温,避免升降过程中发泡陶瓷产品在保温箱体内发生冷裂的情况,因此,在整个发泡陶瓷产品移送过程中对发泡陶瓷进行良好的保温,保持发泡陶瓷产品生产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降低产品的不良率,提高生产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封闭结构为升降门结构,所述升降门结构包括保温门板以及驱动所述保温门板竖直升降的直线伸缩件,所述直线伸缩件设置于所述保温箱体上,所述直线伸缩件的伸缩端与所述保温门板固定。
通过这样设置,封闭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是通过升降直线伸缩件驱动保温门板升降,达到启闭保温箱体的开口的目的,当需要打开开口以进行向保温箱体内进发泡陶瓷产品或将保温箱体内的发泡陶瓷产品转移出时,通过直线伸缩件驱动保温门板移动,将开口打开;而在驱动组件驱动移动横梁升降时,直线伸缩件不动作,保持保温门板对保温箱体开口的封闭,从而阻断保温箱体内、外进行热量交换,在保温箱体随移动横梁升降的过程中,避免发泡陶瓷产品在保温箱体内出现冷裂,减少产品的不良率,保持发泡陶瓷生产的正常、高效运行。
作为优选,所述封闭结构为板件配合结构,所述板件配合结构包括第一板件以及第二板件,所述第一板件位于所述前缓冷段、后缓冷段上均有设置,所述第一板件竖直固定在所述前缓冷段、所述后缓冷段相向一端的端部,所述第二板件竖直固定于所述保温箱体上并位于所述开口处,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二板件的表面贴合且为滑动配合。
通过这样设置,作为封闭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此种封闭结构为板件配合结构,第一板件与前缓冷段或后缓冷段固定且第一板件竖直固定于前缓冷段与后缓冷段相向一端的端部,第二板件竖直固定于保温箱体上,随保温箱体升降而升降;在驱动组件驱动移动横梁升降时,保温箱体随移动横梁升降,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的表面贴合并为滑动配合,从而第一板件随保温箱体升降的过程中与第二板件保持贴合,阻断保温箱体内、外进行气体交换和热量交换,且使保温箱体内腔与前缓冷段、后缓冷段始终保持连通,对产品进行良好的保温,最大限度地避免将发泡陶瓷产品由前缓冷段向后缓冷段移送的过程中出现发泡陶瓷产品冷裂的情况发生。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板件上固定有L型板,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L型板形成一竖直滑槽,所述第二板件与所述竖直滑槽滑动配合,或者,所述第一板件上固定有L型板,所述第二板件与所述L型板形成一竖直滑槽,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竖直滑槽滑动配合。
通过这样设置,使得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发生相对滑移的过程中,第二板件在第一板件上的竖直滑槽内滑动或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上的竖直滑槽内滑动,竖直滑槽内进一步阻断保温箱体内、外进行气体或热量交换,更好地到达对保温箱体内的发泡陶瓷产品保温的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烧成段包括依次设置的预热段、中高温段以及烧成后段,所述烧成段中的各个阶段均设置有所述烧嘴;
所述预热段的烧嘴数量占所述烧成段所有烧嘴总数的15%-18%;
所述中高温段的烧嘴数量占所述烧成段所有烧嘴总数的80%-85%。
通过这样设置,将烧成段长度占比提高后,则需相应增加中高温段的烧嘴的数量占比,从而可维持中高温段的温度,以满足在保证产品生产质量的条件下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烧嘴包括设置于所述前缓冷段前部以及所述后缓冷段前部的补温烧嘴。
通过这样设置,补温烧嘴可对前缓冷段前部以及后缓冷段前部进行温度补充,起到对于前缓冷段、后缓冷段的调温的作用,避免温度下降过大而引起产品开裂的可能。
作为优选,所述缓冷风机组包括缓冷抽风机以及热风循环管道,每一所述缓冷抽风机均对应设置一所述热风循环管道,所述热风循环管道设置于所述前缓冷段、后缓冷段中且位于产品的上、下两侧;
所述缓冷抽风机包括缓冷抽风口、缓冷回风口以及缓冷排风口,所述缓冷回风口设置于所述缓冷排风口的一侧,所述缓冷抽风口与所述热风循环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热风循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缓冷回风口连通,所述缓冷排风口与外界大气连通。
通过这样设置,缓冷抽风机通过缓冷抽风口抽取前缓冷段或后缓冷段内部的热风,并将热风从缓冷排风口排出至外界大气中,通过调整缓冷回风阀门的开口,以设置从热风回风口回流的热风量,缓冷抽风机将抽取的热风一部分循环供回前缓冷段或后缓冷段内,且使循环供回的热风从产品的上下两侧打入窑内,达到从产品的上、下两侧缓慢冷却产品的目的。
作为优选,所述热风循环管包括若干钢管,所述钢管贯穿所述前缓冷段、后缓冷段,所述钢管分别从所述前缓冷段、后缓冷段的一侧进入所述前缓冷段、后缓冷段,经所述前缓冷段、后缓冷段的内部,再从所述前缓冷段、后缓冷段的另一侧伸出,所述钢管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缓冷风机组的缓冷抽风口、缓冷回风口连接。
通过这样设置,由缓冷风机组抽回的循环热风进入钢管中,由钢管中的气流通过钢管的内壁与前缓冲段、后缓冲段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将前缓冲段、后缓冲段中的热量带走,实现前缓冲段、后缓冲段的温度缓慢下降。
作为优选,所述缓冷风机组设置5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前缓冷段、后缓冷段的上层的前部和后部、后缓冷段下层的前部和后部。
通过这样设置,通过在前缓冷段、后缓冷段的上层的前部和后部、后缓冷段下层的前部和后部均设置缓冷抽风机,对窑炉的前缓冷段以及后缓冷段的温度进行控制,使得前缓冷段以及后缓冷段的温度缓慢下降,达到对产品缓冷的目的,冷却效果好,最大程度上降低产品开裂的可能。
作为优选,所述前缓冷段的缓冷风机组通入窑炉内部的循环热风的温度为250℃-320℃;
所述后缓冷段的缓冷风机组通入窑炉内部的循环热风的温度为150℃-250℃。
通过这样设置,通过在前缓冷段、后缓冷段设置缓冷风机组,从而将循环通入前缓冷段的循环热风的温度控制在250℃-320℃,将循环通入前缓冷段的循环热风的温度控制在 150℃-250℃,以达到使得窑炉内的温度逐步下降,进而达到将产品缓慢冷却的目的。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规格发泡陶瓷生产系统,包括上述的一种辊道窑装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取得了有益的技术效果:
1、将原窑炉的缓冷段分成前缓冷段以及后缓冷段,并将后缓冷段以及快冷段设置成双层,通过提升机将从前缓冷段输出的产品输送至双层的后缓冷段中冷却,从而后缓冷段以及快冷段能达到两倍的冷却产品效率;再通过对排烟段、烧成段及冷却段的长度分布进行改变,实现对排烟、烧成及冷却的时间控制,缩短了窑炉的整体长度,通过缓冷抽风机实现热风循环冷却,保证产品的成型质量的同时,实现了能源的循环利用,节约能源,提高生产效率并减少了窑炉的占用空间。
2、通过缩短缓冷段的长度,进而减少了冷却段在窑炉总长的占比,而可增大烧成段在窑炉总长的占比,增加产品的烧成量,提高生产效率。
3、通过在前缓冷段、后缓冷段的上层的前部和后部、后缓冷段下层的前部和后部均设置缓冷抽风机,将循环通入前缓冷段的循环热风的温度控制在250℃-320℃,将循环通入前缓冷段的循环热风的温度控制在150℃-250℃,达到缓慢冷却产品的目的,减小产品的不良率。
4、将保温箱体内输送辊道设置为双层,提高将前缓冷段向双层的后缓冷段输送产品的效率。
5、提供一种包含大规格发泡陶瓷用辊道装置的生产系统,提高发泡陶瓷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窑炉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后缓冷段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中高温段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窑炉的整体温度曲线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升机与前缓冷段、后缓冷段的安装关系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升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升机的提升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保温箱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A部的放大图;
图10是显示本发明实施例1中保温箱体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提升机与窑炉的前缓冷段、后缓冷段的安装关系图;
图12是图11中B部的放大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提升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提升机内部结构侧视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提升机的另一工作状态图。
其中,各附图标记所指代的技术特征如下:
1、窑炉;101、排烟段;102、烧成段;1021、预热段;1022、中高温段;1023、烧成后段;103、冷却段;1031、急冷段;1032、前缓冷段;1033、后缓冷段;10331、壳体;10332、隔层;10333、缓冷上层;10334、缓冷下层;10335、保温隔热层;10336、辊棒;10337、辊棒驱动组件;1034、快冷段;10341、快冷上层;10342、快冷下层;105、输送辊;2、窑具;201、堇青石-莫来石板;202、垫板;2021、碳化硅大梁;2022、碳化硅小梁; 3、烧嘴;4、缓冷风机组;401、缓冷抽风机;4011、缓冷抽风口;4012、缓冷回风口;40121、缓冷回风阀门;4013、缓冷排风口;5、提升机;501、支架;5011、支撑横梁;5012、支撑柱;502、移动横梁;503、提升驱动组件;5031、配重块;5032、升降驱动电机;5033、配重链条;5034、链轮组件;50341、主驱动链轮;50342、配重端定链轮;50343、配重端动链轮;50344、升降端动链轮;5035、蜗轮蜗杆减速箱;5036、传动组件;50361、直角传动齿轮箱;50362、传动轴;504、保温箱体;5040、结构板;5041、输送辊道;5042、辊棒传动组件;50421、输送辊件;50422、辊件驱动件;50423、传动带;5043、开口;5044、封闭结构;50441、保温门板;50442、直线伸缩件;50443、安装架;50444、第一板件;504441、L型板;504442、竖直滑槽;504443、保温层;504444、柔性密封块;50445、第二板件;5045、保温板;6、快冷机组;601、快冷抽风机;6011、快冷抽气口;6012、快冷回风口;60121、快冷回风阀门;4013、快冷排气口;602、冷却风机;6021、冷风进气口;6022、冷风排气口;603、冷风配风管;6031、配风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下述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参考图1、图2以及图3,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辊道窑装置,包括用于放置产品的窑炉 1、位于窑炉1内部的窑具2、布置于窑炉1上的烧嘴3以及实现窑炉1内部热量循环的缓冷风机组4;
参考图1,窑炉1包括依次设置的排烟段101、烧成段102以及冷却段103,冷却段103的长度小于排烟段101与烧成段102的长度之和;
参考图1,冷却段103包括依次设置的急冷段1031、前缓冷段1032、后缓冷段1033以及快冷段1034;急冷段1031与前缓冷段1032的内部连通,后缓冷段1033与快冷段1034 均为双层结构,后缓冷段1033的上、下层分别与快冷段1034的上、下层连通;
参考图1,前缓冷段1032与后缓冷段1033之间设置有提升机5,提升机5将前缓冷段1032输送出来的产品向后缓冷段1033的上、下两层输送。
参考图1以及图2,后缓冷段1033以及快冷段1034均包括壳体10331,后缓冷段1033与快冷段1034的壳体10331可一体形成,壳体10331内水平设置有隔层10332,隔层10332 将后缓冷段1033分隔成缓冷上层10333以及缓冷下层10334,将快冷段1034分隔成快冷上层10341以及快冷下层10342,壳体10331的内壁设置有保温隔热层10335,保温隔热层10335设置至少一层;
参考图2,缓冷上层10333、缓冷下层10334、快冷上层10341以及快冷下层10342内均设置有用于输送产品的辊棒10336以及驱动辊棒10336转动的辊棒驱动组件10337,本实施中,辊棒驱动组件10337为驱动电机。
烧嘴3至少位于烧成段102。
窑炉1内部设有若干输送辊105,便于传输产品,使得产品通过输送辊105在窑炉1内部按照移动的速度移动,保证产品依次进行排烟段、烧成段及冷却段,形成发泡陶瓷。
排烟段101用于排烟;烧成段102用于焙烧产品,使其成型;冷却段103用于冷却产品,由于发泡陶瓷成型前,布料呈粉末状,含水率低,焙烧成型的产品体积较大且厚度大,其需要较长的冷却时间,否则容易出现开裂的现象。
冷却段103的长度小于排烟段101与烧成段102的长度之和,本实施例中,排烟段101 的长度占窑炉1总长度的5%-7%,具体的,排烟段10111的长度占窑炉11总长度的5.5%、 6.0%或6.5%;
烧成段102的长度占窑炉1总长度的50%-53%,具体为50.5%、51.0%、51.5%、52.0%或52.5%;
冷却段103的长度占窑炉1总长度的42%-45%,具体的,冷却段103的长度占窑炉1总长度的42.5%、43.0%、43.5%、44.0%或44.5%。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将排烟段10111、烧成段10212及冷却段10313按照上述比例进行设置,在保证能将产品烧成并缓慢冷却的情况下,将后缓冷段1033以及快冷段1034 设置为双层,将窑炉1在空间上水平占用空间缩短,将后缓冷段1033与快冷段1034沿竖直方向设置,达到双层同时进行冷却的目的,缩小窑炉1的整体占用空间,提高效率。
烧成段102用于将布料焙烧成型,其包括依次设置的预热段1021、中高温段1022以及烧成后段1023,烧成段102中的各个阶段均设置有烧嘴3,预热段1021的烧嘴3数量占烧成段102所有烧嘴3总数的15%-18%,具体为16.0%、17.0%;
中高温段1022的烧嘴3数量占烧成段102所有烧嘴3总数的80.0%-85%,具体为81%、 82%、83%或84%。
如图4所示的产品烧成温度曲线,此处,烧嘴3在烧成段102的排布及长度比例,使得烧成段102的温度满足曲线进行合理布置,保证产品的烧成质量。
急冷段1031内部的温度高于800℃,为了防止前缓冷段1032以及后缓冷段1033冷却速度过快,使得急冷后的产品产生应力,导致开裂的现象发生,急冷段1031刚过渡到前缓冷段1032处还设置有补温烧嘴3(图中未示出),用于对产品进行补温,使得产品能够均匀缓慢冷却。
前缓冷段1032以及后缓冷段1033内部的温度为500℃-700℃,由于焙烧成型后的产品在500℃-700℃范围内,容易出现开裂的现象,故该段内部进行缓慢冷却,防止产品开裂,保证产品的成型质量。
参考图1以及图3,前缓冷段1032以及后缓冷段1033均采用热风循环冷却的方式进行冷却,缓冷风机组4包括缓冷抽风机401以及热风循环管道(图中未示出),缓冷抽风机401包括缓冷抽风口4011、缓冷回风口4012以及缓冷排风口4013,具体地,以设置于前缓冷段1032上的缓冷抽风机401为例,缓冷抽风口4011抽取急冷段1031以及前缓冷段1032 内部的热风,因急冷段1031与前缓冷段1032连通,因此,缓冷抽风口4011与前缓冷段1032 内的热风循环管道的一端连通,缓冷排风口4013与外界大气连通,将缓冷抽风机401抽取的热风排到外界大气中;缓冷回风口4012设置于缓冷排风口4013的一侧,从而由缓冷排风口4013排出的热风一部分可进入缓冷回风口4012中,缓冷回风口4012处设置有缓冷回风阀门40121,缓冷回风阀门40121用于控制循环热风的量,热风出风口与设置于前缓冷段 1032内的热风循环管道的另一端连通,从而将缓冷抽风机401抽出的热风循环地供回热风循环管道内,通过热风循环管道与前缓冷段1032内的热空气进行换热,达到逐步降低前缓冷段1032内温度的目的。
热风循环管道在前缓冷段1032、后缓冷段1033内均有设置,且热风循环管道位于窑炉 1内产品的上、下两侧,从而使得产品的上、下两侧的空气能与热风循环管道内的流动空气进行换热,达到对产品上、下两侧缓慢下降的目的;
热风循环管道包括若干钢管(图中未示出),以设置于前缓冷段1032中的热风循环管为例,钢管从前缓冷段1032的一侧进入其内部,再从前缓冷段1032的另一侧伸出,使得辊道窑装置内部只有热量交换,风量大小不影响窑内压力,钢管设置于窑炉1内产品的上、下两侧。
参考图1,缓冷风机组4设置5个,分别位于前缓冷段1032、后缓冷段1033的上层的前部和后部、后缓冷段1033下层的前部和后部,通过这样设置,能够很好地控制前缓冷段1032以及后缓冷段1033中温度下降速度,减少产品开裂的可能,在后缓冷段1033的上、下层的前部和后部均设置缓冷风机组4,使得缓冷段的温度得到很好的控制,避免出现缩短冷却段103的长度后增加产品不良率的可能,达到在保证产品合格的情况下提高产品的效率的目的。
参考图4,前缓冷段1032的缓冷机组的通入窑炉1内部的循环风的温度为250-320℃;后缓冷段1033的缓冷机组通入窑炉1内部的循环风的温度为150-250℃,用以符合产品冷却曲线,防止产品开裂。
参考图1,快冷段1034的上层与下层均设置有快冷机组6,快冷机组6包括快冷抽风机601以及冷却风机602,快冷抽风机601包括快冷抽气口6011、快冷回风口6012以及快冷排气口4013,冷却风机602包括冷风进气口6021以及冷风排气口6022,冷风进气口6021 与快冷回风口6012之间连接有冷风配风管603,冷风配风管603上设置有配风阀6031,快冷回风口6012处设置有快冷回风阀门60121;
快冷抽风机601的快冷抽气口6011与快冷段1034的内部连通,快冷抽风机601的快冷排气口4013与外界大气连通,冷却风机602的冷风排气口6022与快冷段1034的内部连通并与快冷抽风机601的快冷抽气口6011相隔一预设的距离设置。
快冷抽风机601抽取快冷段1034的热空气,从快冷排气口4013排至外界大气中,经配风阀6031进入冷风配风管603的外界冷气与由热风回风口回流的热气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通过冷却风机602的冷风排气口6022供回快冷段1034内部,对产品进行快速冷却;
通过快冷回风阀门60121可调整循环进快冷段1034的混合风中热风的占比,当需要降低循环的混合风的温度时,加大配风阀6031门的开口5043和/或缩小快冷回风阀门60121 的开口5043,从而使得循环进窑炉1内的气体的温度降低,加速产品表面的换热、加快产品冷却。
本实施例中,快冷机组6设置两个,分别位于快冷段1034的上层、下层。
参考图3,窑具2用于辅助粉末状的布料焙烧成型,其由多块堇青石-莫来石板201拼接而成,然而,由于窑炉1内部的输送辊105存在一定的跳动,易将棚板拉开,故窑具2 的底部还设有垫板202,垫板202包括沿窑炉1长度方向设置的碳化硅大梁2021和位于碳化硅大梁2021上的碳化硅小梁2022。
窑具2位于至少两个碳化硅小梁2022上,托住窑具2,便于窑具2在垫板202上行走,防止被拉开,保证发泡陶瓷的成型质量。
参考图5,提升机5包括支架501、移动横梁502以及提升驱动组件503,支架501设置于窑炉1的前缓冷段1032与后缓冷段1033之间,其中,后缓冷段1033为双层,移动横梁502在支架501上沿竖直方向升降,提升驱动组件503驱动移动横梁502竖直升降。
参考图5以及图8,移动横梁502的下方还固定有保温箱体504,保温箱体504内设置有至少一层输送辊道5041,每一层输送辊道5041均设置有用于输送产品的辊棒传动组件5042。
参考图5,保温箱体504上的两个相对设置的面上各设置一开口5043,两个开口5043 沿前缓冷段1032向后缓冷段1033输送产品的方向设置,保温箱体504上位于开口5043处设置有封闭结构5044,封闭结构5044阻断保温箱体504内外进行热量交换。
参考图10,保温箱体504由钢制的结构板5040围构形成,结构板5040位于保温箱体504除了两个开口5043的四个面上,保温箱体504的内壁固定有至少一层保温板5045,本实施例中,保温板5045设置3层。
参考图8以及图9,辊棒传动组件5042包括多个水平转动设置于保温箱体504内的输送辊件50421以及驱动输送辊件50421转动的辊件驱动件50422,输送辊件50421可与前缓冷段1032或后缓冷段1033内的辊棒10336的结构相同,本实施例中,辊件驱动件50422 为电机,辊件驱动件50422与其中一根输送辊件50421同轴固定,相邻的两个输送辊件50421 通过传动带50423连接,传动带50423为链条、链带或同步带,从而实现通过的一个辊件驱动电机驱动同一层输送辊道5041的所有输送辊件50421同向、同步转动。
参考图5,本实施例中,封闭结构5044为升降门结构,升降门结构包括保温门板50441 以及驱动保温门板50441竖直升降的直线伸缩件50442,本实施例中,直线伸缩件50442为液压伸缩缸,保温箱体504位于开口5043处固定设置有安装架50443,直线伸缩件50442 安装于安装架50443上,直线伸缩件50442的固定端与安装架50443固定,直线伸缩件50442 的伸缩端与保温门板50441固定,直线伸缩件50442伸长/缩短,从而带动保温门板50441 下降/上升,从而关闭/打开保温箱体504的开口5043,当保温门板50441封闭开口5043时,能达到阻断保温箱体504内、外热量交换的目的。
参考图5、图6以及图7,支架501包括支撑横梁5011以及设置于支撑横梁5011两端的支撑柱5012,提升驱动组件503包括配重块5031、升降驱动电机5032、配重链条5033 以及链轮组件5034,配重块5031沿支架501的支撑柱5012竖直升降,链轮组件5034包括主驱动链轮50341、配重端定链轮50342、配重端动链轮50343以及升降端动链轮50344,配重端定链轮50342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撑横梁5011的顶部,配重端动链轮50343可转动地设置在配重块5031上,配重端定链轮50342与配重端动链轮50343的中心连线与配重块5031 升降轨迹平行,升降端动链轮50344可转动地设置于移动横梁502的顶部。
参考图6,配重链条5033以及链轮组件5034位于移动横梁502的两侧对称设置至少一对,本实施例中,配重链条5033以及链轮组件5034位于移动横梁502的两侧对称设置两对,即移动横梁502的每一侧各设置两个配重链条5033以及链轮组件5034。
参考图6以及图7,提升驱动组件503还包括蜗轮蜗杆减速箱5035以及传动组件5036,蜗轮蜗杆减速箱5035为双轴输出,蜗轮蜗杆减速箱5035的输入轴与升降驱动电机5032的转轴连接,传动组件5036包括直角传动齿轮箱50361以及传动轴50362,直角传动齿轮箱 50361设置一对并对称设置于驱动电机的两侧,传动轴50362对应每一直角传动齿轮箱 50361设置一个,每一传动轴50362的一端与蜗轮蜗杆减速箱5035的输出轴固定,另一端与直角传动齿轮箱50361的输入轴固定,移动横梁502每一侧的两个主驱动链轮50341同轴设置且均与该侧的直角传动齿轮箱50361的输出轴同轴固定,从而蜗轮蜗杆减速箱5035 每一侧的传动轴50362可带动两个主驱动链轮50341同步转动。
参考图7,配重链条5033一端与支撑横梁5011固定,依次绕过配重端动链轮50343、配重端定链轮50342、主驱动链轮50341以及升降端动链轮50344后,配重链条5033的另一端与支撑横梁5011固定,从而,配重块5031的重力以及驱动电机提供的扭力与移动横梁502进行平衡,在主驱动链轮50341的驱动下,与主驱动链轮50341啮合的配重链条5033 带动移动横梁502升降。
本发明实施例的使用过程:
第一步,升降驱动电机5032驱动经蜗轮蜗杆减速箱5035减速,驱动两侧的主驱动链轮50341转动,从而使与主驱动链轮50341啮合的配重链条5033移动,最终使得移动横梁502下降,直到保温箱体504内的输送辊道5041与前缓冷段1032中的输送辊105所在的平面平齐。
保温箱体504靠近后缓冷段1033一侧的升降门结构将保温箱体504该侧的开口5043 封闭,即该侧的直线伸缩件50442伸长,带动保温门板50441下降,将开口5043封闭。
保温箱体504靠近前缓冷段1032一侧的升降门结构打开,即该侧的保温门板50441升高保持该侧的开口5043常开。
保温箱体504靠近前缓冷段1032一侧的升降门结构可在保温箱体504下降过程的前、中、后打开。
第二步,辊棒传动组件5042运转,辊件驱动件50422驱动输送辊件50421转动,将前缓冷段1032运送出的发泡陶瓷产品移动至保温箱体504内。
第三步,保温箱体504靠近后缓冷段1033一侧的升降门结构关闭,将该侧的开口5043 封闭。
第四步,升降驱动电机5032反转,驱动移动横梁502上升,直到保温箱箱体内的输送辊道5041与后缓冷段1033的目标输送辊105所在的平面平齐。
第五步,保温箱体504靠近后缓冷段1033一侧的升降门结构打开,辊棒传动组件5042 运转,辊件驱动件50422驱动输送辊件50421转动,将发泡陶瓷产品从保温箱体504内移动至后缓冷段1033的输送辊105上,至此完成一个发泡陶瓷产品从前缓冷段1032向后缓冷段1033运送的过程,重复上述的步骤,可循环地进行发泡陶瓷产品的运送操作。
实施例2
参考图11,基于实施例1,并与实施例1区别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中,保温箱体504内设置两层的输送辊道5041。
参考图11以及图15,前缓冷段1032内的输送辊105所在的平面与后缓冷段1033下层的输送辊105所在的平面平齐,第一层输送辊道5041与前缓冷段1032内的输送辊105所在的平面平齐时,第一层输送辊道5041与第二层输送辊道5041分别与后缓冷段1033上层的输送辊105所在的平面、后缓冷段1033下层的输送辊105所在的平面平齐。
参考图11、图12、图13以及图14,封闭结构5044为板件配合结构,板件配合结构包括第一板件50444以及第二板件50445,第一板件50444位于前缓冷段1032、后缓冷段1033上均有设置,第一板件50444竖直固定在前缓冷段1032、后缓冷段1033相向一端的端部,第一板件50444竖直固定在前缓冷段1032、后缓冷段1033端部的上、下两侧,第二板件 50445竖直固定于保温箱体504上并位于开口5043处,第一板件50444与所述第二板件 50445的表面贴合且为滑动配合,在移动横梁502升降的过程中,使得前缓冷段1032、保温箱体504以及后缓冷段1033的内部始终保持连通,达到阻断保温箱体504内、外热量交换的目的。
参考图11以及图12,本实施例中,第一板件50444上固定有L型板504441,第一板件50444与L型板504441形成一竖直滑槽504442,第二板件50445与竖直滑槽504442滑动配合,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为:L型板504441固定在第一板件50444上,第二板件50445与L型板504441形成一竖直滑槽504442,第一板件50444与竖直滑槽504442 滑动配合。
参考图12,第一板件50444与第二板件50445的外壁上均覆设有保温层504443。
参考图12,L型板504441的下端还水平固定有柔性密封块504444,柔性密封块504444 与第二板件50445上的保温层504443表面相贴,从而,在第二板件50445在竖直滑槽504442 内滑动时,柔性密封块504444一方面增强竖直滑槽50442的封闭能力,另一方面减少对保温层504443的损伤,柔性密封块504444应耐高温且具有柔性,可选用柔性石墨。
本发明实施例的使用过程:
第一步,参考图15,升降驱动电机5032驱动移动横梁502下降,直到保温箱体504内第二层输送辊道5041与前缓冷段1032中的输送辊105所在的平面平齐。
第二步,第二层输送辊道5041内的辊棒传动组件5042运转,辊件驱动件50422驱动输送辊件50421转动,将前缓冷段1032运送出的发泡陶瓷产品移动至保温箱体504内的第二层输送辊道5041上。
第三步,参考图11,升降驱动电机5032反转,驱动移动横梁502上升,直到保温箱体504内第一层输送辊道5041与前缓冷段1032中的输送辊105所在的平面平齐。
第四步,第一层输送辊道5041内的辊棒传动组件5042运转,辊件驱动件50422驱动输送辊件50421转动,将前缓冷段1032运送出的发泡陶瓷产品移动至保温箱体504内的第一层输送辊道5041上,发泡陶瓷产品移动至第一层输送辊道5041上,第一层输送辊道5041 内的辊棒传动组件5042继续运转,将发泡陶瓷产品由保温箱体504转移至后缓冷段1033 的下层的输送辊105上;
第一层输送辊道5041内的辊棒传动组件5042运转,辊件驱动件50422驱动输送辊件 50421转动,将发泡陶瓷产品由保温箱体504转移至后缓冷段1033的上层的输送辊105上,输送效率高,至此,完成一个发泡陶瓷产品从前缓冷段1032向后缓冷段1033运送的过程,重复上述的步骤,可循环地进行发泡陶瓷产品的运送操作。
实施例3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发泡陶瓷用的生产系统,包括上述的辊道窑装置。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辊道窑装置,包括用于放置产品的窑炉、位于所述窑炉内部的窑具、布置于所述窑炉上的烧嘴以及实现窑炉内部热量循环的缓冷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窑炉包括依次设置的排烟段、烧成段以及冷却段,所述冷却段的长度小于所述排烟段与所述烧成段的长度之和;
所述冷却段包括依次设置的急冷段、前缓冷段、双层的后缓冷段以及双层的快冷段;
所述前缓冷段与后缓冷段之间设置有提升机;
所述急冷段与前缓冷段连通;
所述提升机用来将产品送至双层的后缓冷段的上层、下层;
窑炉内部设有若干输送辊,用于将产品依次向排烟段、烧成段及冷却段输送;
所述缓冷风机组设置于所述前缓冷段、后缓冷段,其中,设置于所述前缓冷段的风机组将所述急冷段和前缓冷段内部的热风抽出再按预设的比例供入所述前缓冷段内,设置于所述后缓冷段的风机组将所述后缓冷段内部的热风抽出再按预设的比例供入所述后缓冷段内;
所述烧嘴至少位于所述烧成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辊道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缓冷段以及快冷段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水平设置有隔层,所述隔层将后缓冷段分隔成缓冷上层以及缓冷下层,将所述快冷段分隔成快冷上层以及快冷下层,所述壳体的内壁设置有保温隔热层,所述缓冷上层、缓冷下层、快冷上层以及快冷下层均设置有用于输送产品的辊棒以及驱动辊棒转动的辊棒驱动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辊道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段的长度占所述窑炉总长度的5%-7%;
所述烧成段的长度占所述窑炉总长度的50%-53%;
所述冷却段的长度占所述窑炉总长度的42%-4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辊道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包括设置于窑炉的前缓冷段与后缓冷段之间的支架、沿支架竖直升降的移动横梁以及驱动所述移动横梁升降的提升驱动组件,所述移动横梁的下方固定有保温箱体,所述保温箱体由结构板围构形成,所述保温箱体的内壁均设置有至少一层保温板;
所述保温箱体的两个相对设置的面各设置一开口,两个所述开口沿所述前缓冷段向所述后缓冷段输送产品的方向设置;
所述保温箱体上位于所述开口处设置有阻断保温箱体内、外进行热量交换的封闭结构;
所述保温箱体内设置至少一层输送辊道,每一层所述输送辊道上均设置有用于输送发泡陶瓷的辊棒传动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辊道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结构为升降门结构,所述升降门结构包括保温门板以及驱动所述保温门板竖直升降的直线伸缩件,所述直线伸缩件设置于所述保温箱体上,所述直线伸缩件的伸缩端与所述保温门板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辊道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结构为板件配合结构,所述板件配合结构包括第一板件以及第二板件,所述第一板件位于所述前缓冷段、后缓冷段上均有设置,所述第一板件竖直固定在所述前缓冷段、所述后缓冷段相向一端的端部,所述第二板件竖直固定于所述保温箱体上并位于所述开口处,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二板件的表面贴合且为滑动配合;优选的,所述第一板件上固定有L型板,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L型板形成一竖直滑槽,所述第二板件与所述竖直滑槽滑动配合,或者,所述第一板件上固定有L型板,所述第二板件与所述L型板形成一竖直滑槽,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竖直滑槽滑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辊道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烧成段包括依次设置的预热段、中高温段以及烧成后段,所述烧成段中的各个阶段均设置有所述烧嘴;
所述预热段的烧嘴数量占所述烧成段所有烧嘴总数的15%-18%;
所述中高温段的烧嘴数量占所述烧成段所有烧嘴总数的80%-85%。
8.根据权利要求1、2、5、6或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辊道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冷风机组包括缓冷抽风机以及热风循环管道,每一所述缓冷抽风机均对应设置一所述热风循环管道,所述热风循环管道设置于所述前缓冷段、后缓冷段中且位于产品的上、下两侧;
所述缓冷抽风机包括缓冷抽风口、缓冷回风口以及缓冷排风口,所述缓冷回风口设置于所述缓冷排风口的一侧,所述缓冷抽风口与所述热风循环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热风循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缓冷回风口连通,所述缓冷排风口与外界大气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辊道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循环管包括若干钢管,所述钢管贯穿所述前缓冷段、后缓冷段,所述钢管分别从所述前缓冷段、后缓冷段的一侧进入所述前缓冷段、后缓冷段,经所述前缓冷段、后缓冷段的内部,再从所述前缓冷段、后缓冷段的另一侧伸出,所述钢管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缓冷风机组的缓冷抽风口、缓冷回风口连接。
10.一种大规格发泡陶瓷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辊道窑装置。
CN201910762619.9A 2019-08-19 2019-08-19 一种辊道窑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生产系统 Active CN1104550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62619.9A CN110455072B (zh) 2019-08-19 2019-08-19 一种辊道窑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生产系统
PCT/CN2020/103405 WO2021031772A1 (zh) 2019-08-19 2020-07-22 一种辊道窑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生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62619.9A CN110455072B (zh) 2019-08-19 2019-08-19 一种辊道窑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生产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55072A true CN110455072A (zh) 2019-11-15
CN110455072B CN110455072B (zh) 2021-09-17

Family

ID=68487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62619.9A Active CN110455072B (zh) 2019-08-19 2019-08-19 一种辊道窑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生产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55072B (zh)
WO (1) WO2021031772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25650A (zh) * 2021-01-07 2021-02-05 广东中鹏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陶瓷岩板自动化连续节能烧成生产线
WO2021031772A1 (zh) * 2019-08-19 2021-02-25 科达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辊道窑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生产系统
CN114606459A (zh) * 2022-03-15 2022-06-10 亚捷(无锡)热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辊底式多元共渗炉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78779A (zh) * 2021-04-30 2021-08-20 江门市广进铸锻有限公司 提高产品质量及产量的正火回火生产工艺及正火回火炉
CN114294949B (zh) * 2021-12-10 2024-03-08 佛山市天禄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辊道窑的智能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029519B (zh) * 2022-05-18 2023-01-13 湖南永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抗磨双金属层压复合材料的球化退火装置及工艺
CN115507666A (zh) * 2022-10-27 2022-12-23 佛山市科达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陶瓷窑炉温度智能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6294575B (zh) * 2023-05-16 2023-08-15 四川领先微晶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烧结辊道窑
CN117053550B (zh) * 2023-10-11 2023-12-15 福建省德化意达陶瓷有限公司 高效节能的陶瓷窑炉
CN117490403B (zh) * 2023-12-28 2024-03-19 福建省漳州瑞成陶瓷有限公司 一种速烧式辊道窑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23749A (zh) * 2015-12-04 2016-03-2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八研究所 一种用于永磁铁氧体烧结的节能型分体式双层辊道电窑
CN106524753A (zh) * 2016-12-30 2017-03-22 重庆凌达磁材科技有限公司 全自动双层电加热辊道窑炉
CN108302933A (zh) * 2018-04-27 2018-07-20 山东义科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气电混烧多层缓冷辊道窑
CN109341333A (zh) * 2018-10-16 2019-02-15 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规格发泡陶瓷用辊道窑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33927B2 (ja) * 2007-06-29 2011-12-07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はんだ付け方法およびはんだ付け装置
CN207280182U (zh) * 2017-09-16 2018-04-27 广东金意陶陶瓷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生产发泡砖的辊道窑
CN110455072B (zh) * 2019-08-19 2021-09-17 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辊道窑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生产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23749A (zh) * 2015-12-04 2016-03-2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八研究所 一种用于永磁铁氧体烧结的节能型分体式双层辊道电窑
CN106524753A (zh) * 2016-12-30 2017-03-22 重庆凌达磁材科技有限公司 全自动双层电加热辊道窑炉
CN108302933A (zh) * 2018-04-27 2018-07-20 山东义科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气电混烧多层缓冷辊道窑
CN109341333A (zh) * 2018-10-16 2019-02-15 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规格发泡陶瓷用辊道窑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31772A1 (zh) * 2019-08-19 2021-02-25 科达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辊道窑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生产系统
CN112325650A (zh) * 2021-01-07 2021-02-05 广东中鹏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陶瓷岩板自动化连续节能烧成生产线
CN114606459A (zh) * 2022-03-15 2022-06-10 亚捷(无锡)热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辊底式多元共渗炉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55072B (zh) 2021-09-17
WO2021031772A1 (zh) 2021-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55072A (zh) 一种辊道窑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生产系统
CN103060531B (zh) 退火高温炉
WO2021031773A1 (zh) 一种发泡陶瓷生产系统及其生产工艺
CN211177902U (zh) 一种烧成多层发泡陶瓷的高效冷却隧道窑
CN109341333B (zh) 一种大规格发泡陶瓷用辊道窑装置
CN107084607A (zh) 一种环保高效单板烘干装置
CN105423748A (zh) 一种温区互错布置双层辊道窑
CN105546983B (zh) 一种炉顶可开启的箱式合金烘烤炉系统
CN103925780A (zh) 辊道式陶土瓦坯干燥设备
CN211177901U (zh) 一种多层发泡陶瓷烧成的节能高效隧道窑
CN210560586U (zh) 一种节能型钢坯加热炉
CN209431851U (zh) 一种大规格发泡陶瓷用辊道窑装置
CN216837651U (zh) 一种控温式玻璃加工用钢化炉
CN110595206A (zh) 一种烧成多层发泡陶瓷的高效冷却隧道窑
CN108218209A (zh) 一种电热连续式玻璃餐具烤花和钢化炉
CN110455074B (zh) 一种发泡陶瓷生产用提升装置
CN108437188A (zh) 一种玻化微珠保温板生产线及其生产工艺
CN204963553U (zh) 一种带双门机构的隧道窑
CN210663859U (zh) 一种节能型无隔板双层辊道窑
CN203128617U (zh) 退火高温炉
CN210463982U (zh) 一种单层烧成多层冷却辊道窑
CN207716842U (zh) 一种发泡陶瓷烧制用速冷段辊道窑
CN208124857U (zh) 一种陶瓷生产窑炉
CN206803683U (zh) 一种环保高效单板烘干装置
CN110595205A (zh) 一种多层发泡陶瓷烧成的节能高效隧道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Pan Jianhuan

Inventor after: Wang Zineng

Inventor after: Chen Shuifu

Inventor after: Peng Xingxing

Inventor before: Pan Jianhuan

Inventor before: Peng Xingxing

Inventor before: Chen Shuifu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8313, No. 1, West Road, Guang Long Industrial Park, Chencun Town, Shunde District, Guangdong, Foshan

Patentee after: Keda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313, No. 1, West Road, Guang Long Industrial Park, Chencun Town, Shunde District, Guangdong, Foshan

Patentee before: KEDA CLEAN ENER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13

Address after: 528308 1, No. 3, Shilong Avenue West Road, Shilong intensive industrial zone, Xintang village, Lunjiao street,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Foshan Keda electromechan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313, No. 1, West Road, Guang Long Industrial Park, Chencun Town, Shunde District, Guangdong, Foshan

Patentee before: Keda Manufactur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