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44795B - 一种带有纳米片层结构的多孔质子交换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纳米片层结构的多孔质子交换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44795B
CN110444795B CN201910795568.XA CN201910795568A CN110444795B CN 110444795 B CN110444795 B CN 110444795B CN 201910795568 A CN201910795568 A CN 201910795568A CN 110444795 B CN110444795 B CN 1104447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mbrane
aluminum sheet
porous
proton exchange
nan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9556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44795A (zh
Inventor
王丽华
王亚辉
何敏
丁黎明
宋延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Chemistry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Chemistry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Chemistry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Chemistry CAS
Priority to CN20191079556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447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447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447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447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447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0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H01M8/1016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yte material
    • H01M8/1018Polymeric electrolyte materials
    • H01M8/1041Polymer electrolyte composites, mixtures or blen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0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H01M8/1016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yte material
    • H01M8/1018Polymeric electrolyte materials
    • H01M8/1067Polymeric electrolyte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porosity, ionic conductivity or thicknes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0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H01M8/1016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yte material
    • H01M8/1018Polymeric electrolyte materials
    • H01M8/1069Polymeric electrolyte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纳米片层结构的多孔质子交换复合膜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首先预处理好铝片,随后将其在热水中浸泡一定时间而制得带有纳米片层结构的铝片;然后将聚合物铸膜液刮至带有纳米片层结构的铝片表面,通过相分离法制备得到聚合物多孔膜基膜,基膜成型后腐蚀掉铝片;再在带有纳米片层结构的多孔膜表面旋涂一层聚合物铸膜液,即制得带有纳米片层结构的多孔质子交换复合膜。本发明制备的多孔质子交换复合膜,由于纳米片层结构的引入使复合膜的质子电导率有明显提高,并显著降低整体复合膜的钒离子透过率,同时化学稳定性、机械性能良好。

Description

一种带有纳米片层结构的多孔质子交换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质子交换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纳米片层结构的多孔质子交换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近些年来人们对传统的化石燃料的过度依赖使得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大规模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也就显得迫在眉睫。但由于可再生能源需要一定规模的电能储存装置,才能保证持续稳定的电能供应,所以对大规模储能系统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其中,全钒液流电池因其容量大、效率高、运行可靠性好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
全钒液流电池的关键部件主要包括电解液、电极、质子交换膜等。其中,质子交换膜在阻止不同价态的钒离子交叉混合的同时,还要保证快速的转移质子来完成能量转换,同时要求具有良好的机械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目前,应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的质子交换膜主要是美国杜邦公司的Nafion系列膜,具有离子电导率高,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但其钒离子透过率高,制约了其在全钒液流电池中的发展。因此,研究开发新型质子交换膜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
近些年来,非全氟系列膜也受到了众多关注,例如聚醚醚酮(PEEK)、聚酰亚胺(PI)、聚苯并咪唑(PBI)等,这类聚合物制备的质子交换膜的质子电导率通常不高。为了提高这类质子交换膜的质子电导率,可对这类膜进行改性研究,主要有三种思路:一种是简单地共混掺杂一些无机填料、杂多酸等(如SiO2,石墨烯或者磷钨酸,硅钨酸等),这种方法制备的杂化膜均有利于提高其质子电导率,但对质子电导率提升有限,且膜会变得很脆,机械稳定性不好;一种就是对膜材料的改性,如在聚合物主链或侧链上引入柔性基团(如醚键)、磺酸基团或体积较大基团来增强聚合物的分子链柔性以及自由体积,进而提高膜的质子电导率,而这种方法设计较为困难,实验实施也比较复杂繁琐,成本亦较高;另外一种就是对膜结构的优化改性,如制备多孔的质子交换膜,或者具有多层结构的有机无机复合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带有纳米片层结构的多孔质子交换复合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得的复合膜不仅具有良好的质子电导率,而且可有效降低膜的钒离子透过率,同时其化学稳定性和机械性能良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带有纳米片层结构的多孔质子交换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用一定浓度的酸或者碱清洗铝片表面的氧化层,接着将其置于一定温度的热水中浸泡一定时间,取出烘干即制得带有纳米片层结构的铝片;
2)将聚合物与溶剂制成一定浓度的铸膜液,脱泡处理备用;
3)在步骤1)制得的铝片的带有纳米片层结构的表面涂覆步骤2)所配置的铸膜液,然后将其浸入凝固浴中一定时间,再用去离子水冲洗制得多孔膜;
4)将步骤3)制得的多孔膜浸泡在酸或碱中腐蚀掉铝片,制得带有纳米片层结构的多孔质子交换膜;
5)将聚合物与溶剂制成一定浓度的铸膜液,脱泡处理备用;
6)在步骤4)制得的多孔质子交换膜的带有纳米片层结构的表面再涂覆一层步骤5)制得的铸膜液,得到带有纳米片层结构的多孔质子交换复合膜。
根据本发明,所述步骤1)中的酸可以是盐酸或硫酸中的一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步骤1)中的碱可以是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钾、碳酸钾、碳酸氢钾、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步骤1)中的水浴温度为50~90℃。
根据本发明,所述步骤1)中的水浴时间为10~60min。
根据本发明,所述步骤1)中的酸或碱浓度为1~10wt%。
根据本发明,所述步骤2)中的聚合物可以是聚醚酮,聚醚醚酮,聚亚芳基醚酮,聚醚砜酮,聚酰亚胺,聚砜,聚醚砜,聚苯并咪唑,聚偏氟乙烯,也可以是上述聚合物进行磺化改性或季铵化改性得到的改性聚合物;也可以是含有上述其中一种或几种聚合物或改性聚合物的混合材料。
根据本发明,所述步骤2)中溶剂为二甲苯,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三氯化碳,四氯化碳,环己烷,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甲磺酸以及上述溶剂中两种以上的混合溶剂。
根据本发明,所述步骤2)中聚合物浓度为5~20wt%。
根据本发明,所述步骤3)中凝固浴可以是水、异丙醇、丙酮或者是添加有有机溶剂的水溶液。
根据本发明,所述步骤3)中凝固浴可以是50~90℃下的水蒸汽。
根据本发明,所述步骤3)制得的多孔膜厚度为10~200微米。
根据本发明,所述步骤4)中所用的酸可以是盐酸或硫酸中的一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步骤4)中所用的碱可以是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钾、碳酸钾、碳酸氢钾、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步骤4)中所用的酸或碱的浓度为0.1~5wt%。
根据本发明,所述步骤5)中的聚合物可以是聚醚酮,聚醚醚酮,聚亚芳基醚酮,聚醚砜酮,聚酰亚胺,聚砜,聚醚砜,聚苯并咪唑,聚偏氟乙烯,也可以是上述聚合物进行磺化改性或季铵化改性得到的改性聚合物;也可以是含有上述其中一种或几种聚合物或改性聚合物的混合材料。
根据本发明,所述步骤5)中溶剂为二甲苯,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三氯化碳,四氯化碳,环己烷,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甲磺酸以及上述溶剂中两种以上的混合溶剂。
根据本发明,所述步骤5)中聚合物浓度为1~10wt%。
所述步骤2和步骤5中的聚合物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所述步骤2和步骤5中的溶剂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根据本发明,所述步骤6)中制得的带有纳米片层结构的多孔质子交换复合膜的厚度为15~210微米。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在多孔质子交换复合膜上引入纳米片层结构,这种纳米片层结构的表面含有大量羟基,且自身具有特殊质子传输特性,使得多孔质子交换复合膜的质子电导率有明显提高;
2)本发明的多孔质子交换复合膜的层与层之间的相容性好,这种特殊的多层结构可以显著增强整体复合膜的机械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得的多孔质子交换复合膜的整体截面电镜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得的多孔质子交换复合膜的整体截面电镜图中黑色标识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腐蚀掉铝片后得到的带有纳米片层结构的多孔膜的截面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5×5cm2大小的铝片浸入400ml 1wt%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去掉铝片表面的氧化膜,用去离子水冲洗后放入80℃去离子水,10分钟后取出烘干备用;将1g聚苯并咪唑溶解于9g二甲基乙酰胺中,制成10wt%聚苯并咪唑铸膜液;接着将该铸膜液刮涂至铝片的带有纳米片层结构的表面上,再将其浸入异丙醇凝固浴中,随后用去离子水冲洗而制得带有铝片的多孔膜,再将上述多孔膜浸泡在400ml 1wt%的盐酸溶液中2h腐蚀掉铝片,得到带有纳米片层结构的多孔膜;另取0.2g聚苯并咪唑溶解于9.8g二甲基乙酰胺中,制成2wt%聚苯并咪唑铸膜液;最后再在多孔膜上带有纳米片层结构的表面旋涂一层2wt%聚苯并咪唑铸膜液,烘干后得到80微米的多孔质子交换复合膜。
实施例2
将5×5cm2大小的铝片浸入400ml 1.5wt%的碳酸氢钠溶液中去掉铝片表面的氧化膜,用去离子水冲洗后放入70℃去离子水中,30分钟后取出烘干备用;将1.2g磺化聚酰亚胺溶解于8.8g二甲基甲酰胺中,制成12wt%磺化聚酰亚胺铸膜液;接着将该铸膜液刮涂至煮好铝片的带有纳米片层结构的表面上,浸入水中,随后用去离子水冲洗而制得带有铝片的多孔膜;将上述多孔膜浸泡在400ml 1.5%的硫酸溶液中3h腐蚀掉铝片制得带有纳米结构的多孔膜;另取0.5g聚酰亚胺溶解于9.5g二甲基亚砜中,制成5wt%聚酰亚胺铸膜液;最后再在多孔膜上带有纳米片层结构的表面旋涂一层5wt%聚酰亚胺铸膜液,烘干后得到100微米的多孔质子交换复合膜。
实施例3
将5×5cm2大小的铝片浸入400ml 10wt%的氢氧化钾溶液中去掉铝片表面的氧化膜,用去离子水冲洗后放入50℃去离子水中,40分钟后取出烘干备用;将2g磺化聚醚砜溶解于8g二甲基乙酰胺中,制成20wt%磺化聚醚砜铸膜液;接着将该铸膜液刮涂至铝片的带有纳米片层结构的表面上,浸入丙酮中,随后用去离子水冲洗而制得带有铝片的多孔膜;将上述多孔膜浸泡在400ml 5wt%的氢氧化钠溶液中3h腐蚀掉铝片制得带有纳米片层结构的多孔膜;另取0.2g磺化聚醚醚酮溶解于19.8g二甲基甲酰胺中,制成2wt%磺化聚醚醚酮铸膜液;再在多孔膜上带有纳米片层结构的表面旋涂一层2wt%磺化聚醚醚酮铸膜液,烘干后得到75微米的多孔质子交换复合膜。
实施例4
将5×5cm2大小的铝片浸入400ml 1.5wt%的碳酸钠溶液中去掉铝片表面的氧化膜,用去离子水冲洗后放入90℃去离子水中,60分钟后取出烘干备用;将0.6g聚苯并咪唑解于9.4g甲磺酸中,制成6wt%聚苯并咪唑铸膜液;接着将该铸膜液刮涂至铝片的带有纳米片层结构的表面上,浸入水中,随后用去离子水冲洗而制得带有铝片的多孔膜;将上述多孔膜浸泡在3wt%的氢氧化钾溶液中2h腐蚀掉铝片制得带有纳米片层结构的多孔膜;另取0.3g聚偏氟乙烯溶解于9.7g二甲基乙酰胺中,制成3wt%聚偏氟乙烯铸膜液;再在多孔膜上带有纳米片层结构的表面旋涂一层3wt%聚偏氟乙烯铸膜液,烘干后得到120微米的多孔质子交换复合膜。

Claims (15)

1.一种带有纳米片层结构的多孔质子交换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用一定浓度的酸或者碱清洗铝片表面的氧化层,接着将其置于一定温度的热水中浸泡一定时间,取出烘干即制得带有纳米片层结构的铝片;
所述酸是盐酸或硫酸;所述碱是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钾、碳酸钾、碳酸氢钾或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所述酸或碱的浓度为1~10wt%;所述热水温度为50~90℃,所述时间为10~60min;
2)将聚合物与溶剂制成一定浓度的铸膜液,脱泡处理备用;
3)在步骤1)制得的铝片的带有纳米片层结构的表面涂覆步骤2)所配置的铸膜液,然后将其浸入凝固浴中一定时间,再用去离子水冲洗制得多孔膜;
4)将步骤3)制得的多孔膜浸泡在酸或碱中腐蚀掉铝片,制得带有纳米片层结构的多孔质子交换膜;
5)将聚合物与溶剂制成一定浓度的铸膜液,脱泡处理备用;
所述步骤2)和步骤5)中聚合物是相同的物质或者不同的物质;
所述步骤2)和步骤5)中溶剂是相同的物质或者不同的物质;
6)在步骤4)制得的多孔质子交换膜的带有纳米片层结构的表面再涂覆一层步骤5)制得的铸膜液,得到带有纳米片层结构的多孔质子交换复合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聚合物是聚醚酮,聚亚芳基醚酮,聚醚砜酮,聚酰亚胺,聚砜,聚醚砜,聚苯并咪唑,聚偏氟乙烯,上述聚合物进行磺化改性或季铵化改性得到的改性聚合物,或含有上述其中几种聚合物或改性聚合物的混合材料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聚合物是聚醚醚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聚合物浓度为5~20wt%。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溶剂为二甲苯,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三氯化碳,四氯化碳,环己烷,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甲磺酸或上述溶剂中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混合溶剂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凝固浴是水、异丙醇、丙酮或者是添加有有机溶剂的水溶液,或者是50~90℃下的水蒸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制得的多孔膜厚度为10~200微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酸是盐酸或硫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碱是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钾、碳酸钾、碳酸氢钾或碳酸氢钠中的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酸或碱的浓度为0.1~5wt%。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聚合物是聚醚酮,聚亚芳基醚酮,聚醚砜酮,聚酰亚胺,聚砜,聚醚砜,聚苯并咪唑,聚偏氟乙烯,上述聚合物进行磺化改性或季铵化改性得到的改性聚合物,或含有上述其中几种聚合物或改性聚合物的混合材料中的一种。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聚合物是聚醚醚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聚合物浓度为1~10wt%。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溶剂为二甲苯,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三氯化碳,四氯化碳,环己烷,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甲磺酸或上述溶剂中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混合溶剂中的一种。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带有纳米片层结构的多孔质子交换复合膜。
CN201910795568.XA 2019-08-27 2019-08-27 一种带有纳米片层结构的多孔质子交换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104447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95568.XA CN110444795B (zh) 2019-08-27 2019-08-27 一种带有纳米片层结构的多孔质子交换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95568.XA CN110444795B (zh) 2019-08-27 2019-08-27 一种带有纳米片层结构的多孔质子交换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44795A CN110444795A (zh) 2019-11-12
CN110444795B true CN110444795B (zh) 2020-12-29

Family

ID=684378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95568.XA Active CN110444795B (zh) 2019-08-27 2019-08-27 一种带有纳米片层结构的多孔质子交换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447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86672B (zh) * 2020-09-15 2021-12-07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燃料电池用复合型高温质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10687A (zh) * 2012-08-17 2012-12-05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化学键合羟基乙叉二膦酸中温有机聚硅氧烷膦酸基质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03794A (zh) * 2014-08-05 2014-10-15 厦门大学 一种复合质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
CN104248918A (zh) * 2013-06-28 2014-12-3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半互穿网络法制备亲水性抗污染复合超滤膜的方法
CN105047844A (zh) * 2015-05-26 2015-11-11 宁波工程学院 一种三明治结构复合质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6935880A (zh) * 2017-03-08 2017-07-07 上海电力学院 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铝合金双极板的表面改性方法
CN107913600A (zh) * 2017-09-29 2018-04-17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具有质子交换功能的复合正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08461793A (zh) * 2018-03-06 2018-08-28 查公祥 一种氧化铝改性质子膜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518264A (ja) * 2005-12-01 2009-05-07 ザ リージェンツ オブ ザ ユニバーシティ オブ カリフォルニア イオン伝導用の機能化された無機薄膜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10687A (zh) * 2012-08-17 2012-12-05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化学键合羟基乙叉二膦酸中温有机聚硅氧烷膦酸基质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48918A (zh) * 2013-06-28 2014-12-3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半互穿网络法制备亲水性抗污染复合超滤膜的方法
CN104103794A (zh) * 2014-08-05 2014-10-15 厦门大学 一种复合质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
CN105047844A (zh) * 2015-05-26 2015-11-11 宁波工程学院 一种三明治结构复合质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6935880A (zh) * 2017-03-08 2017-07-07 上海电力学院 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铝合金双极板的表面改性方法
CN107913600A (zh) * 2017-09-29 2018-04-17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具有质子交换功能的复合正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08461793A (zh) * 2018-03-06 2018-08-28 查公祥 一种氧化铝改性质子膜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ovel proton-exchange membrane based on single-step preparation of functionalized ceramic powder containing surface-anchored sulfonic acid;S. Reichman et al.;《Journal of Power Sources》;20080120;第520-53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44795A (zh) 2019-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36034B2 (en) 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 for a fuel cell,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same
KR101376362B1 (ko) 연료전지용 고분자 전해질막 및 그 제조방법
JP6235554B2 (ja) 高分子電解質膜、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含む膜−電極アセンブリ
JP7359139B2 (ja) 積層電解質膜、膜電極複合体、および、水電解式水素発生装置、ならびに、積層電解質膜の製造方法
JP5791732B2 (ja) 高分子電解質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10001022A (ko) 연료전지용 고분자 전해질막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11046233A1 (ja) 高分子電解質膜、膜-電極接合体、及び固体高分子形燃料電池
JP5498643B2 (ja) 燃料電池用高分子電解質膜、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含む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CN103159973B (zh) 一种多孔高分子增强的全氟磺酸树脂复合膜的制备新工艺
JP2008500701A (ja) 固体ポリマー電解質膜
KR102295383B1 (ko) 고분자 전해질 막, 막 전극 접합체 및 고체 고분자형 연료 전지
CN105161738B (zh) 钒电池用复合膜及其连续化生产的方法和用途
CN101689649A (zh) 电解质膜和使用该电解质膜的燃料电池
TW201401638A (zh) 雙層複合質子交換膜及膜電極組
CN103682210A (zh) 一种有机-无机多孔复合膜在液流储能电池中的应用
KR20210132887A (ko) 비대칭 전해질막, 이를 포함하는 막 전극 접합제, 이를 포함하는 수전해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0105604B (zh) 一种孔径可调的结晶型聚芳醚酮多孔膜、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0444795B (zh) 一种带有纳米片层结构的多孔质子交换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CN104134812B (zh) 一种纤维网增强的聚合物电解质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0589268C (zh) 一种微孔膜增强的多层含氟交联掺杂离子膜及其制备方法
Peng et al. A morphology strategy to disentangle conductivity–selectivity dilemma in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s for vanadium flow batteries
JP2021153048A (ja) レドックスフロー電池用電解質膜およびレドックスフロー電池
JP2005197209A (ja) 高分子ナノ複合膜と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膜−電極接合体および燃料電池
CN115991820B (zh) 聚合型膦酸离子膜及制备方法
KR20100098234A (ko) 고분자 전해질 복합막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형성한 고분자 전해질 복합막을 포함하는 고분자 전해질 연료전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