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31929A - 对基板作业机 - Google Patents

对基板作业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31929A
CN110431929A CN201780088650.8A CN201780088650A CN110431929A CN 110431929 A CN110431929 A CN 110431929A CN 201780088650 A CN201780088650 A CN 201780088650A CN 110431929 A CN110431929 A CN 1104319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omponent
substrate
implementation
automatic switch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865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31929B (zh
Inventor
三治满
仙石重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4319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319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319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319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8Monitoring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 H05K13/085Production planning, e.g. of allocation of products to machines, of mounting sequences at machine or facility level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8Monitoring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 H05K13/0882Control systems for mounting machines or assembly lines, e.g. centralized control, remote links, programming of apparatus and processes as such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05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assembly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30Nc systems
    • G05B2219/45Nc applications
    • G05B2219/45026Circuit board, pcb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对基板作业机(元件安装机)具备:数据登记部,根据作为电路基板的原材料的部件的种类及性状,对应各性状预先登记多个部件数据(超高精度数据、高精度数据、普通精度数据);作业实施部(元件相机),在对基板作业中,一边以择一的方式对多个部件数据进行选择并参照,一边实施使用部件进行的作业或者实施对于部件的作业;及数据自动切换部,根据作业实施部的作业的实施状况,自动地切换作业实施部所参照的部件数据。

Description

对基板作业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基板实施预定的作业的对基板作业机。
背景技术
实施用于向被实施了印刷布线的基板安装电子元件(以下称为“元件”)的诸多作业(以下称为“对基板作业”)而批量生产电路基板的技术得到普及。作为实施对基板作业的对基板作业机,存在有焊料印刷机、元件安装机、回流焊机、基板检查机等。通常,连结这些对基板作业机而构成元件安装生产线。其中,元件安装机一边参照预先登记有基板、元件的形状信息、处理条件等的部件数据,一边实施元件的安装作业。
在此,即使部件数据相同,也会因批次不同、供应商不同等而在部件相互间产生有若干的不同点。并且,存在有因该若干的不同点而引发问题点的情况。例如,在拍摄部件并通过图像处理来进行识别的情况下,若干的不同点有可能成为图像处理错误的原因。在产生了错误的情况下的以往技术中,作业者重新编辑部件数据而进行运用。然而,由于元件安装机在编辑作业之间停止,因此电路基板的生产被中断,生产效率降低。另外,作业者的编辑作业的工作较为繁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边参照部件数据一边进行安装作业的一个技术例。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元件安装机拍摄由吸嘴取出的元件并判断元件识别的合格、不合格。在判断为不合格的情况下,作业者基于元件拍摄图像,进行是否废弃元件的判断。进而,当判断为不废弃时,作业者变更元件库数据(部件数据),进行重试动作。由此,在基板的机种切换后的最初的安装动作中产生了元件识别不合格的情况下,能够阻止元件的废弃,并且能够辅助生产运转的启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861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专利文献1是在元件识别时产生了图像处理错误的情况下的事后处置技术,以往技术的问题点并未被消除。即,在事后处置技术中,生产运转的启动延迟,并且依旧会加重作业者的工作。类似的问题点也有可能在元件安装机以外的对基板作业机中产生。例如,当印刷于基板的位置基准标记被刮擦而变得难以识别时,在多数对基板作业机中有可能产生有基板的停止位置的识别错误。
在本说明书中,应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对基板作业中能够通过自动地切换参照的部件数据来减轻作业者的工作的对基板作业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公开一种对基板作业机,所述对基板作业机具备:数据登记部,根据作为电路基板的原材料的部件的种类及性状,对应各所述性状预先登记多个部件数据;作业实施部,在对基板作业中,一边以择一的方式对多个所述部件数据进行选择并参照,一边实施使用所述部件进行的作业或者实施对于所述部件的作业;及数据自动切换部,根据所述作业实施部的所述作业的实施状况,自动地切换所述作业实施部所参照的所述部件数据。
发明效果
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对基板作业机,由于对应各部件的性状预先登记多个部件数据,因此当作业实施部的作业的实施状况发生变化时,能够自动地切换部件数据。因此,与以往的事后处置技术不同,作业者无需手动地切换部件数据。因而,在对基板作业中减轻了作业者的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实施方式的对基板作业机的元件安装机的主要部位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元件安装机的控制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部件数据的登记项目的例子的图。
图4是表示元件安装机的控制部主要进行的控制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实施方式的对基板作业机(元件安装机1)的构造
以元件安装机1为一例,参考图1~图4来说明实施方式的对基板作业机。图1是表示作为实施方式的对基板作业机的元件安装机1的主要部位的构造的立体图。图1的从左上朝向右下的方向是搬运基板K的X轴方向,从右上朝向左下的方向是作为元件安装机1的前后方向的Y轴方向。基板K意味着作为电路基板的基础的源基板或者一部分对基板作业尚未结束的生产中途的基板。元件安装机1由基板搬运装置2、元件供给装置3、元件移载装置4、元件相机5、控制部6(图2参照)及机台9等构成。
基板搬运装置2由第一导轨21和第二导轨22、一对传送带及夹持装置等构成。第一导轨21和第二导轨22以横贯机台9的上部中央而沿X轴方向延伸、且相互平行的方式组装于机台9。在第一导轨21和第二导轨22的正下方并排设置有相互平行地配置的一对传送带。一对传送带以在传送机搬运面上载置有基板K的状态轮转,将基板K相对于设定于机台9的中央部的安装实施位置搬入及搬出。另外,在机台9的中央部的传送带的下方设有夹持装置。夹持装置以多个顶起销顶起基板K并将其夹持为水平姿态,继而将该基板K定位于安装实施位置。
元件供给装置3设于元件安装机1的前侧。元件供给装置3由能够装卸的多个盒式供料器31构成。盒式供料器31具备主体32、设于主体32的前侧的供给带盘33及设于主体32的后端上部的元件取出部34。在供给带盘33卷绕保持有以预定间距封入了多个元件的载带。该载带被省略图示的带进给机构以预定间距送出。由此,元件被解除封入状态而被依次送入到元件取出部34。
元件移载装置4由一对Y轴导轨41、Y轴移动台42、Y轴马达43、X轴移动台44、X轴马达45、安装头46、旋转工具47及Z轴马达48等构成。一对Y轴导轨41被配设为从机台9的后部至前部的元件供给装置3的上方。Y轴移动台42装载于一对Y轴导轨41。Y轴移动台42经由滚珠丝杠机构由Y轴马达43驱动而沿Y轴方向移动。X轴移动台44装载于Y轴移动台42。X轴移动台44经由滚珠丝杠机构由X轴马达45驱动而沿X轴方向移动。
安装头46配设于X轴移动台44的前侧。安装头46在下侧具有旋转工具47。虽然在图1中被省略,但是在旋转工具47的下侧呈环状地配设有多根吸嘴。多根吸嘴在旋转工具47的下侧旋转而被选择出一根。被选择出的吸嘴被Z轴马达48驱动而升降,进行元件的吸附及朝向基板K的安装。但并不局限于此,安装头46也可以具有夹持元件的夹持式安装件。
元件相机5朝上地设于基板搬运装置2与元件供给装置3之间的机台9的上表面。元件相机5拍摄多根吸嘴在元件取出部34吸附元件并向基板K移动的中途的状态。由此,元件相机5能够一并拍摄被多根吸嘴分别保持的元件。对取得的拍摄数据进行图像处理,确认元件的吸附状态。当确认有元件的吸附位置、旋转角的偏移、引线的弯曲等时,根据需要对安装动作进行微调整。另外,对难以安装的元件进行废弃。
2.元件安装机1的控制的结构及部件数据
图2是表示元件安装机1的控制的结构的框图。控制部6控制相当于作业实施部的基板搬运装置2、元件供给装置3、元件移载装置4及元件相机5。控制部6构成为使用具有CPU而通过软件来进行动作的计算机装置。如图2所示,控制部6包括数据登记部61及数据自动切换部62。进而,数据自动切换部62包括履历记录部63及下游传送部64。
数据登记部61根据作为电路基板的原材料的部件的种类及性状,对应各性状预先将多个部件数据登记于部件数据库71。图3是表示部件数据的登记项目的例子的图。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部件数据的登记项目包括登记编号、部件的种类及性状、形状数据、处理数据及供给方式数据。
部件的种类表示基板K、元件、膏状焊料等的区别。部件的性状例如表示基板K的大小的不同、印刷布线的图案的不同、批次的不同、供应商的不同等。此外,即使是相同的基板K,有时也将表侧的面、背侧的面设为不同的性状而进行处理。另外,部件的性状例如表示元件的大小的不同、电阻、电容器、IC等的不同、批次的不同、供应商的不同等。进而,即使是相同大小的两个电阻元件,只要作为电特性值的电阻值相互不同,就作为不同的性状而进行处理。根据部件的种类及性状,分别分配登记编号。登记编号是在访问部件数据库71而读取部件数据时所必须的。
形状数据是部件的外观尺寸的标准值、外观尺寸的允许误差、部件的外观色或者外观亮度等数据。例如,基板K的形状数据包括基板K的长度尺寸、宽度尺寸、厚度尺寸及这三个尺寸的允许误差。另外,基板K的形状数据包括将基板K的底色的外观色或者外观亮度数值化所得的信息。进而,基板K的形状数据包括与附设于基板K的位置基准标记的形状及位置相关的信息。
元件的形状数据包括元件的纵向、横向及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及这三个尺寸的允许误差。另外,元件的形状数据包括将外观色或者外观亮度数值化所得的信息。元件的外观色或者外观亮度在以元件相机5拍摄元件而检测元件的轮廓时被参照。进而,元件的形状数据包括与电连接用的引线、电极的形状及位置相关的信息。
处理数据是对应各部件的性状登记的处理条件的数据。例如,基板K的处理数据包括被基板搬运装置2搬运时的搬运速度、夹持装置的多个顶起销的配置的信息。另外,例如,元件的处理数据包括通过Y轴移动台42及X轴移动台44的移动而被搬运时的搬运速度、旋转工具47及吸嘴的旋转速度、吸嘴的升降速度。进而,元件的处理数据包括被元件相机5拍摄时的拍摄时速度。即,在通过元件相机5来拍摄吸嘴及元件时,吸嘴及元件也可以以登记的拍摄时速度以下的速度进行移动。
供给方式数据是表示供给部件时的供给方式的数据。例如,作为元件的供给方式,登记有卷绕于带盘的载带或者具有二维格子状的空腔的托盘等。进而,每一条带或者每一个托盘的元件件数的信息也包含在供给方式数据中。
详细地说,数据登记部61将某个部件的一部分的登记项目作为对象而将多个部件数据登记于部件数据库71。部件数据库71设于元件安装机1和额外的外部存储装置,能够进行来自控制部6的访问。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部件数据被设为形状数据之中的允许误差所涉及的登记项目。即,作为允许误差,多重地登记有超高精度数据Er1、高精度数据Er2及普通精度数据Er3。
超高精度数据Er1是允许误差最小、且在向基板K安装元件的安装作业中实施精度最高的第一部件数据。高精度数据Er2是允许误差第二小、且在安装作业中实施精度第二高的第二部件数据。普通精度数据Er3是允许误差第三小、且在安装作业中实施精度普通的第三部件数据。即使进行使用了普通精度数据Er3的精度管理,电路基板也能够具备预定的性能。此外,在能够保证电路基板的性能的范围内,还可以登记有允许误差较大的第四位以后的部件数据。
相反,在使用了超高精度数据Er1的精度管理中,最容易产生被判定为无法实施正常的作业的错误。在使用了高精度数据Er2的精度管理中,第二容易产生错误,在使用了普通精度数据Er3的精度管理中,难以产生错误。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作为安装作业的一部分的作业、且是基于元件相机5的拍摄的元件的吸附状态的确认作业(以下,简称为“确认作业”)的错误为例,之后进行说明。
数据登记部61以提高元件相机5的确认作业的实施精度为目标,对多个部件数据设定优先级。即,数据登记部61对超高精度数据Er1(第一部件数据)设定第一优先级。另外,数据登记部61对高精度数据Er2(第二部件数据)设定第二优先级,对普通精度数据Er3(第三部件数据)设定第三优先级。
数据自动切换部62根据作业实施部的作业的实施状况,自动地切换作业实施部所参照的第一部件数据~第三部件数据。作业实施部一边依据数据自动切换部62的切换控制而以择一的方式对多个部件数据进行选择并参照,一边实施使用部件进行的作业或者实施对于部件的作业。
换言之,数据自动切换部62根据元件相机5的确认作业的实施状况,自动地切换超高精度数据Er1、高精度数据Er2及普通精度数据Er3。元件相机5一边依据数据自动切换部62的切换控制而选择超高精度数据Er1、高精度数据Er2及普通精度数据Er3中的一者并进行参照,一边实施确认作业。在此,在超高精度数据、高精度数据、普通精度数据中进行切换,但是也可以准备对应各供应商、批次进行切换的数据。
具体地说,数据自动切换部62首先使用被设定了与最高的实施精度相对应的第一优先级的超高精度数据Er1。并且,在元件相机5的确认作业中产生了错误的情况下,数据自动切换部62自动地切换为被设定了第二优先级的高精度数据Er2,使元件相机5再次实施确认作业。进而,在使用高精度数据Er2也产生了错误的情况下,数据自动切换部62自动地切换被设定了第三优先级的普通精度数据Er3,使元件相机5再次实施确认作业。
另外,履历记录部63将自动地切换部件数据的信息记录于履历数据库72。履历数据库72也可以设在附属于控制部6的内部存储装置及外部存储装置中的任意一者。下游传送部64将自动地切换了部件数据的信息向下游侧的其他对基板作业机73传送。在之后的动作及作用的说明中会涉及到数据登记部61、数据自动切换部62、履历记录部63及下游传送部64的功能。
3.元件安装机1的动作及作用
接下来,参照控制部6主要进行的控制流程,说明元件安装机1的动作及作用。图4是表示元件安装机1的控制部6主要进行的控制流程的流程图。在图1的步骤S1中,控制部6的数据登记部61以作为电路基板的原材料的部件为对象,将部件数据登记于部件数据库71。进而,作为多个部件数据,数据登记部61多重登记有分别表示三个阶段的允许误差的超高精度数据Er1、高精度数据Er2及普通精度数据Er3。另外,数据登记部61针对多重地登记的部件数据设定上述第一优先级~第三优先级。此外,数据登记部61的登记及设定的动作也可以伴随着作业者的输入操作等而进行。另外,由于对于具有使用实际成绩的部件,部件数据已经登记于部件数据库71,因此无需再次登记。
在下一个步骤S2中,元件安装机1开始元件的安装作业。在步骤S3中,数据自动切换部62首先设定被设定了第一优先级的超高精度数据Er1并用于精度管理。在步骤S4中,元件安装机1实施元件的安装作业。在安装作业的中途,进行元件相机5的确认作业。并且,在步骤S5中,数据自动切换部62判定是否良好地进行了元件相机5的确认作业。
在多数情况下,确认作业被良好地进行,数据自动切换部62在控制流程的执行中进入步骤S6。在步骤S6中,数据自动切换部62在确认作业之前判定部件数据是否已被切换。在多数情况下,部件数据未被切换,数据自动切换部62在控制流程的执行中进入步骤S9。在步骤S9中,数据自动切换部62着眼于下一个元件。
在下一个步骤S10中,数据自动切换部62判定下一个元件是否是新的批次。例如,在元件供给装置3的盒式供料器31或者供给带盘33已被更换的情况下,数据自动切换部62能够判定为下一个元件是新的批次。另外,在元件供给装置3是使用托盘的结构的情况下,数据自动切换部62能够根据托盘的更换而判定为新的批次。在多数情况下,继续使用当前的批次,数据自动切换部62在控制流程的执行中返回步骤S4。
在确认作业良好、且继续使用当前的批次的期间,数据自动切换部62重复由步骤S4、步骤S5、步骤S6、步骤S9及步骤S10形成的循环的控制。但是,在步骤S5中,存在有确认作业产生错误的情况。换言之,存在有如下情况:对通过元件相机5的拍摄而取得的图像数据实施了图像处理的结果是产生了比超高精度数据Er1大的误差而被判定为元件的识别错误。在该情况下,数据自动切换部62在控制流程的执行中进入步骤S11。
在步骤S11中,数据自动切换部62判定有无切换的部件数据。例如,在使用首先设定的超高精度数据Er1的情况下,仍残留有高精度数据Er2及普通精度数据Er3。因而,数据自动切换部62在控制流程的执行中进入步骤S12,将超高精度数据Er1自动地切换为高精度数据Er2。之后,数据自动切换部62在控制流程的执行中返回步骤S4。
在返回的步骤S4中,数据自动切换部62在精度管理中使用高精度数据Er2,使元件相机5再次实施确认作业。在下一个步骤S5中确认作业被良好地进行时,数据自动切换部62在控制流程的执行中进入步骤S6。由此,在能够保证电路基板的性能的范围内放宽精度管理,能够继续安装作业。在步骤S6中,数据自动切换部62判定部件数据已被切换,在控制流程的执行中进入步骤S7。
在步骤S7中,数据自动切换部62的履历记录部63将从超高精度数据Er1自动地切换为高精度数据Er2的信息记录于履历数据库72。即,履历记录部63进行切换的前后的部件数据记录,进而记录在批次的第几位的元件产生了切换这样的信息。由此,元件安装机1具备跟踪功能。换言之,当产生了任意的问题点时,能够进行与部件数据的自动切换相关的追踪调查。
在下一个步骤S8中,数据自动切换部62的下游传送部64将从超高精度数据Er1自动地切换为高精度数据Er2的信息向下游侧的其他对基板作业机73传送。由此,下游侧的对基板作业机73能够使用与元件安装机1相同的部件数据来进行对基板作业。换言之,始终对在多个对基板作业机中使用的部件数据进行匹配。
之后,数据自动切换部62在控制流程的执行中进入步骤S9。在使用了高精度数据Er2的确认作业良好、且继续使用当前的批次的期间,数据自动切换部62重复由步骤S4、步骤S5、步骤S6、步骤S9及步骤S10形成的循环的控制。即,数据自动切换部62保持消除了错误的部件数据而用于下一个及之后的部件。
在步骤S5中,当确认作业再次产生错误时,数据自动切换部62在控制流程的执行中再次进入步骤S11。在再一次的步骤S11中,数据自动切换部62判定有无切换的部件数据。例如,在使用了高精度数据Er2的情况下,仍残留有普通精度数据Er3。因而,数据自动切换部62在控制流程的执行中再次进入步骤S12,将高精度数据Er2自动地切换为普通精度数据Er3。之后,数据自动切换部62在控制流程的执行中返回步骤S4。
在返回的步骤S4中,数据自动切换部62在精度管理中使用普通精度数据Er3,使元件相机5再次实施确认作业。在下一个步骤S5中确认作业被良好地进行时,数据自动切换部62在控制流程的执行中进入步骤S6。由此,在能够保证电路基板的性能的范围内进一步放宽精度管理,能够继续安装作业。在步骤S6中,数据自动切换部62判定部件数据已被切换,在控制流程的执行中进入步骤S7。
在步骤S7中,履历记录部63再次进行动作,在步骤S8中,下游传送部64再次进行动作。之后,数据自动切换部62在控制流程的执行中进入步骤S9,重复由步骤S4、步骤S5、步骤S6、步骤S9及步骤S10形成的循环的控制。
在步骤S5中,当在确认作业中产生第三次错误时,数据自动切换部62在控制流程的执行中进入第三次的步骤S11。在第三次的步骤S11中,不存在已经切换的部件数据,数据自动切换部62在控制流程的执行中进入步骤S13。在步骤S13中,控制部6进行异常时处理,例如,进行朝向作业者的通知并临时中断安装作业。之后,进行作业者的恢复操作。在使用了普通精度数据Er3的确认作业中极少产生错误,进行步骤S13的控制的机会并不多。
另外,当重复由步骤S4、步骤S5、步骤S6、步骤S9及步骤S10形成的循环的控制时,在步骤S10中,产生有被判定为新的批次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数据自动切换部62在控制流程的执行中返回步骤S3。即,数据自动切换部62在部件的批次已被变更时,使用第一部件数据。由此,数据自动切换部62即使在批次变更前使用了高精度数据Er2、普通精度数据Er3,对于新的批次也要使用超高精度数据Er1。即,数据自动切换部62在批次的变更时以最高的实施精度为目标进行动作。
4.实施方式的一个应用例
接下来,说明实施方式的一个应用例。在一个应用例中,也考虑元件相机5的确认作业中的错误,但是与自动地切换的部件数据的项目不同。在图4的步骤S1中,数据登记部61多重地登记以元件相机5拍摄元件时的拍摄时速度的三个阶段。具体地说,数据登记部61多重地登记高速数据V1(第一部件数据)、低速数据V2(第二部件数据)及暂时停止数据V3(第三部件数据)。
高速数据V1允许吸嘴及元件以高速通过元件相机5的上方。低速数据V2允许吸嘴及元件以低速通过元件相机5的上方。暂时停止数据V3需要吸嘴及元件在元件相机5的上空暂时停止。相反,错误的产生频度在高速数据V1中最高,以低速数据V2、暂时停止数据V3的顺序降低。
数据登记部61以缩短确认作业的所需时间为目标,对多个部件数据设定优先级。即,数据登记部61对高速数据V1设定第一优先级,对低速数据V2设定第二优先级,对暂时停止数据V3设定第三优先级。
即使在多重地登记了拍摄时速度的情况下,数据自动切换部62也与多重地登记了允许误差的情况相同,进行以图4的控制流程为基准的控制。即,在步骤S3中,数据自动切换部62首先设定被设定了第一优先级的高速数据V1。另外,在步骤S5中的确认作业产生了错误的情况下的步骤S12中,数据自动切换部62将高速数据V1自动地切换为低速数据V2。进而,在产生了第二次错误的情况下的再一次的步骤S12中,数据自动切换部62将低速数据V2自动地切换为暂时停止数据V3。
另外,由于步骤S7中的履历记录部63的动作、步骤S8中的下游传送部64的动作及步骤S10中的批次变更时的流程与多重地登记了允许误差的情况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5.实施方式的对基板作业机(元件安装机1)的方式及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一个方式,由于对应各部件的性状预先登记多个部件数据,因此在作业实施部的作业的实施状况发生了变化时,能够自动地切换部件数据。因此,与以往的事后处置技术不同,作业者无需手动地切换部件数据。因而,在对基板作业中,减轻了作业者的工作。进而,由于自动地切换部件数据,因此元件安装机1能够继续元件的安装作业,能够较高地维持电路基板的生产效率。
进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一个方式,能够以优选的顺序使用多个部件数据。例如,在实施方式的一个应用例中,以缩短确认作业的所需时间为目标,对多个拍摄时速度设定优先级。由此,实现了确认作业的短时间化。
进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一个方式,只要不产生错误,就能够维持最高的实施精度。另外,在产生了错误的情况下,在能够保证电路基板的性能的范围内放宽精度管理,能够再次实施确认作业。因而,能够抑制安装作业的中断,较高地维持电路基板的生产效率。
进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一个方式,数据自动切换部62保持消除了错误的部件数据并用于下一个及之后的部件。在此,假定错误的产生是因部件的若干的不同点而引发的,且若干的不同点在多数情况下也在下一个及之后的部件中共通。因而,通过继续使用消除了错误的部件数据,能够在多数情况下防止下一次错误。另外,不会产生重复无意义的部件数据的切换和作业的再实施的无用功。
进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一个方式,数据自动切换部62能够在批次的变更时以最高的实施精度为目标而进行动作。补充说一下,即使在批次变更前使用了第二部件数据、第三部件数据,对于新的批次使用第一部件数据而不产生错误的可能性也很充分。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一个方式,能够始终对在多个对基板作业机中使用的部件数据进行匹配。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一个方式,元件安装机1具备跟踪功能,在产生了任意的问题点时,能够进行与部件数据的自动切换相关的追踪调查。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一个方式,对于因部件的外观形状的若干的不同点而引发的错误,能够获得上述各效果。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一个方式,对于部件的处理条件所涉及的错误,能够获得上述各效果。
6.实施方式的应用及变形
此外,实施方式的对基板作业机并不局限于元件安装机1。例如,在基板外观检查机中,能够构成为对应各元件的性状登记多个允许误差并自动地进行切换。由此,能够可变地控制检查时的精度管理,能够抑制元件的识别错误。另外,多个部件数据也可以是与元件的形状数据的允许误差、处理数据的拍摄时速度不同的登记项目。例如,只要登记多个基板的位置基准标记的形状所涉及的允许误差,就能够在多个对基板作业机中产生效果。另外,例如,只要登记多个元件的外观色,就能够在元件安装机1中的元件的确认作业、基板外观检查机中的元件的检查作业中产生效果。实施方式的结构及动作也能够进行其他各种各样的应用、变形。
附图标记说明
1:元件安装机 2:基板搬运装置 3:元件供给装置 4:元件移载装置 5:元件相机 6:控制部 61:数据登记部 62:数据自动切换部 63:履历记录部 64:下游传送部 71:部件数据库 72:履历数据库 73:其他对基板作业机 Er1:超高精度数据 Er2:高精度数据 Er3:普通精度数据

Claims (9)

1.一种对基板作业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数据登记部,根据作为电路基板的原材料的部件的种类及性状,对应各所述性状预先登记多个部件数据;
作业实施部,在对基板作业中,一边以择一的方式对多个所述部件数据进行选择并参照,一边实施使用所述部件进行的作业或者实施对于所述部件的作业;及
数据自动切换部,根据所述作业实施部的所述作业的实施状况,自动地切换所述作业实施部所参照的所述部件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基板作业机,其中,
所述数据登记部对多个所述部件数据设定优先级,
所述数据自动切换部基于所述优先级自动地切换所述作业实施部进行参照的所述部件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基板作业机,其中,
所述数据登记部设定与所述作业的实施精度的高低对应的所述优先级,
所述数据自动切换部首先使用被设定了与最高的所述实施精度对应的第一优先级的第一部件数据,
在所述作业实施部的所述作业中产生了错误的情况下,自动地切换为被设定了第二优先级的第二部件数据,并使所述作业实施部再次实施所述作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基板作业机,其中,
所述数据自动切换部保持消除了所述错误的所述部件数据并用于下一个及之后的所述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对基板作业机,其中,
所述数据自动切换部在变更了所述部件的批次时使用所述第一部件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对基板作业机,其中,
所述数据自动切换部包括下游传送部,所述下游传送部将自动地切换了所述部件数据的信息向下游侧的其他对基板作业机传送。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对基板作业机,其中,
所述数据自动切换部包括履历记录部,所述履历记录部记录自动地切换了所述部件数据的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对基板作业机,其中,
所述部件数据包括对应各所述部件的所述性状而设定的外观尺寸的允许误差、所述外观尺寸的标准值及所述部件的外观色中的至少一方,或者包括对应各所述部件的所述性状设定的外观尺寸的允许误差、所述外观尺寸的标准值及所述部件的外观亮度中的至少一方。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对基板作业机,其中,
所述部件数据包括对应各所述部件的所述性状而设定的处理条件。
CN201780088650.8A 2017-03-31 2017-03-31 对基板作业机 Active CN1104319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13829 WO2018179429A1 (ja) 2017-03-31 2017-03-31 対基板作業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31929A true CN110431929A (zh) 2019-11-08
CN110431929B CN110431929B (zh) 2021-01-26

Family

ID=63674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8650.8A Active CN110431929B (zh) 2017-03-31 2017-03-31 对基板作业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330751B2 (zh)
EP (1) EP3606313A4 (zh)
JP (2) JP6908692B2 (zh)
CN (1) CN110431929B (zh)
WO (1) WO20181794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69028B2 (ja) * 2019-02-25 2023-05-08 株式会社Fuji 決定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2739A (zh) * 2003-11-27 2005-06-01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表面安装机的元件准备方法及表面安装机
CN101788504A (zh) * 2009-01-27 2010-07-28 欧姆龙株式会社 部件安装基板的质量管理用信息显示系统及信息显示方法
CN101869011A (zh) * 2007-11-14 2010-10-20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元件供给方法、表面安装机、送料器及台车
CN103369952A (zh) * 2012-03-30 2013-10-23 欧姆龙株式会社 基板检查结果的分析作业支援用信息显示系统及支援方法
JP2015060956A (ja) * 2013-09-19 2015-03-3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部品実装システムおよび部品実装方法
CN104756622A (zh) * 2012-11-01 2015-07-0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安装系统
CN105766076A (zh) * 2013-11-29 2016-07-13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对电路基板作业系统的数据更新方法及对电路基板作业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13590A2 (en) * 2000-08-04 2002-02-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ethod for optimization of an order of component mount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and mounter
US6665854B2 (en) * 2000-12-04 2003-12-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checking mount quality of circuit board
JP3997101B2 (ja) * 2002-03-18 2007-10-24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電子回路部品装着システム
JP2004172500A (ja) * 2002-11-21 2004-06-17 Fuji Mach Mfg Co Ltd 電子回路部品装着システム
JP2004186175A (ja) 2002-11-29 2004-07-02 Hitachi High-Tech Instruments Co Ltd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及び電子部品装着方法
JP4559243B2 (ja) * 2005-01-28 2010-10-06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 電子部品の装着方法及び電子部品の装着装置
JP4932684B2 (ja) * 2007-11-16 2012-05-16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処理機および基板生産ライン
DE112009000071T5 (de) * 2008-01-23 2011-01-13 Panasonic Corporation, Kadoma-shi Bestimmungsverfahren für Bauteilmontagebedingungen
JP2011077207A (ja) * 2009-09-29 2011-04-14 Hitachi High-Tech Instruments Co Ltd 基板組立作業装置及び基板組立作業装置における制御方法
JP5819709B2 (ja) * 2011-11-14 2015-11-24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対基板作業支援装置および対基板作業支援方法
JP5927497B2 (ja) * 2012-06-08 2016-06-0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部品実装装置および部品実装方法
JP2014090108A (ja) * 2012-10-31 2014-05-15 Hitachi Ltd 表面実装部品搭載機および部品識別方法
JP6290912B2 (ja) * 2013-10-11 2018-03-07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吸着ノズル及び部品装着機
WO2015125226A1 (ja) * 2014-02-19 2015-08-27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対基板作業システム及び対基板作業システムの部品の装着順を管理する方法
CN106664824B (zh) * 2014-09-12 2019-07-12 株式会社富士 对基板作业装置及对基板作业系统
WO2016103330A1 (ja) * 2014-12-22 2016-06-30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対基板作業管理装置
JP2017100214A (ja) * 2015-11-30 2017-06-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マニピュレータシステム、撮像システム、対象物の受け渡し方法、及び、マニピュレータ制御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2739A (zh) * 2003-11-27 2005-06-01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表面安装机的元件准备方法及表面安装机
CN101869011A (zh) * 2007-11-14 2010-10-20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元件供给方法、表面安装机、送料器及台车
CN101788504A (zh) * 2009-01-27 2010-07-28 欧姆龙株式会社 部件安装基板的质量管理用信息显示系统及信息显示方法
CN103369952A (zh) * 2012-03-30 2013-10-23 欧姆龙株式会社 基板检查结果的分析作业支援用信息显示系统及支援方法
CN104756622A (zh) * 2012-11-01 2015-07-0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安装系统
JP2015060956A (ja) * 2013-09-19 2015-03-3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部品実装システムおよび部品実装方法
CN105766076A (zh) * 2013-11-29 2016-07-13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对电路基板作业系统的数据更新方法及对电路基板作业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08692B2 (ja) 2021-07-28
US20200029479A1 (en) 2020-01-23
JP2021103804A (ja) 2021-07-15
EP3606313A4 (en) 2020-04-01
CN110431929B (zh) 2021-01-26
JP7139483B2 (ja) 2022-09-20
JPWO2018179429A1 (ja) 2019-11-07
EP3606313A1 (en) 2020-02-05
WO2018179429A1 (ja) 2018-10-04
US11330751B2 (en) 2022-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02161B2 (en) Method for optimizing component type arrangement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component type arrangement
KR20090130210A (ko) 부품 실장 방법, 부품 실장기, 실장 조건 결정 방법, 실장 조건 결정 장치 및 프로그램
US6862803B2 (en) Method for mounting electronic component
KR101908734B1 (ko) 부품 실장 장치, 정보 처리 장치, 정보 처리 방법 및 기판 제조 방법
JP2008270696A (ja) 部品搭載位置補正方法及び部品実装装置
US11363751B2 (en) Mounting order determination device, mounting order examination device, mounting order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mounting order examination method
CN110431929A (zh) 对基板作业机
JP2007027233A (ja) 表面実装装置用ノズル交換台及び表面実装装置
JP4456709B2 (ja) 基板支持状態検査方法
JP4689934B2 (ja) 対基板作業システム
JP6218686B2 (ja) 基板切断装置および基板切断方法
JP2005051064A (ja) 部品搭載装置
US11432450B2 (en) Component determination system and component determination method
JP2021002580A (ja) 部品実装用データの変更装置、変更プログラム、及び、表面実装機
JP4097871B2 (ja) 電子部品実装装置における電子部品の排出方法
US10551181B2 (en) Board inspection machine
JP2023168155A (ja) 部品装着装置及び部品装着方法
JP2019212666A (ja) 部品搭載装置
JP2013098524A (ja) Dip部品を含む回路基板の加工方法
WO2014016959A1 (ja) 検査エリア決定方法および基板検査機
JP2000323899A (ja)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