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31205B - 粘着性层叠膜及结构体 - Google Patents

粘着性层叠膜及结构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31205B
CN110431205B CN201880019582.4A CN201880019582A CN110431205B CN 110431205 B CN110431205 B CN 110431205B CN 201880019582 A CN201880019582 A CN 201880019582A CN 110431205 B CN110431205 B CN 1104312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adhesive
adhesive resin
meth
resin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958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31205A (zh
Inventor
池沼广树
栗田恭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i Chemicals Tohcello Inc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Chemicals Tohcell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Chemicals Tohcello Inc filed Critical Mitsui Chemicals Tohcello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4312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312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312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312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01/00Adhesives based on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2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粘着性层叠膜(50)是用于保护氧化铟锡(ITO)膜的表面的粘着性层叠膜,其具备基材层(10)以及设置于基材层(10)的一面的粘着性树脂层(20)。而且,在本发明的粘着性层叠膜(50)中,P1/P0为1.0以上25以下,P0[N/25mm]表示蒸镀于基材膜的ITO膜与粘着性树脂层(20)之间的剥离强度,P1[N/25mm]表示以粘着性树脂层(20)与蒸镀于基材膜的ITO膜相接触的方式将粘着性层叠膜(50)粘贴于ITO膜,接着将所得的结构体在150℃加热处理60分钟之后的ITO膜与粘着性树脂层(20)之间的剥离强度。

Description

粘着性层叠膜及结构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粘着性层叠膜以及结构体。
背景技术
触摸面板、电子纸等使用了形成有氧化铟锡(ITO)膜的透明导电性膜。该透明导电性膜中,为了防止表面产生污染、损伤,有时贴合有表面保护膜。
作为这样的透明导电性膜所使用的表面保护膜的相关技术,可举出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202681号公报)所记载的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导电性膜用表面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是用于保护透明导电性膜的形成有透明导电膜的面的相反侧的面的表面保护膜,在层叠聚酯膜的至少一面具有涂布层,在150℃加热90分钟时,涂布层表面的酯环状三聚体析出量为1.2mg/m2以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2026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根据本发明人等的研究,关于形成有ITO膜的透明导电性膜所使用的表面保护膜,发现了以下那样的课题。
首先,为了进行ITO膜的结晶化处理,有时在将表面保护膜粘贴于透明导电性膜的ITO膜侧的状态下进行加热处理。
本发明人等认识到:在将表面保护膜粘贴于ITO膜的状态下进行加热处理的情况下,有时在加热处理后,会发生粘着性树脂层的一部分残留在ITO膜上这样的残胶现象。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提供能够抑制在粘贴于ITO膜的状态下进行加热处理时的ITO膜上的残胶的粘着性层叠膜。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等为了实现上述课题而反复深入研究。其结果获得了下述认识:ITO膜与粘着性树脂层之间的加热处理前后的剥离强度的比这样的尺度,作为用于抑制在粘贴于ITO膜的状态下进行加热处理时的ITO膜上的残胶的粘着性膜的设计方针是有效的,由此完成本发明。
根据本发明,提供以下所示的粘着性层叠膜以及结构体。
[1]
一种粘着性层叠膜,是用于保护氧化铟锡(ITO)膜的表面的粘着性层叠膜,其具备基材层以及设置于上述基材层的一面的粘着性树脂层,并且,P1/P0为1.0以上25以下,
P0[N/25mm]表示蒸镀于基材膜的ITO膜与上述粘着性树脂层之间的剥离强度,由下述方法测定,
P1[N/25mm]表示以上述粘着性树脂层与蒸镀于上述基材膜的上述ITO膜相接触的方式将上述粘着性层叠膜粘贴于上述ITO膜,接着将所得的结构体在150℃加热处理60分钟之后的上述ITO膜与上述粘着性树脂层之间的剥离强度。
(剥离强度P0的测定方法)
以上述粘着性树脂层与蒸镀于上述基材膜的上述ITO膜相接触的方式,将上述粘着性层叠膜粘贴于上述ITO膜。接着,使用拉伸试验机,在23℃、拉伸速度300mm/分钟的条件下,沿180度方向将上述粘着性层叠膜从上述ITO膜剥离,将此时的强度(N/25mm)设为剥离强度P0
(剥离强度P1的测定方法)
使用拉伸试验机,在23℃、拉伸速度300mm/分钟的条件下,沿180度方向将上述粘着性层叠膜从上述ITO膜剥离,将此时的强度(N/25mm)设为剥离强度P1
[2]
根据上述[1]所述的粘着性层叠膜,
上述剥离强度(P0)为0.01N/25mm以上1.0N/25mm以下。
[3]
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粘着性层叠膜,
上述剥离强度(P1)为0.1N/25mm以上1.0N/25mm以下。
[4]
根据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着性层叠膜,
上述粘着性树脂层包含(甲基)丙烯酸系粘着性树脂。
[5]
根据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着性层叠膜,
上述粘着性树脂层的厚度为1μm以上50μm以下。
[6]
根据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着性层叠膜,
构成上述基材层的树脂包含选自聚烯烃、聚酯、聚酰胺、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丙烯腈、聚碳酸酯、聚苯乙烯、离子交联聚合物、聚砜、聚醚砜和聚苯醚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7]
一种结构体,其具备:氧化铟锡(ITO)膜以及粘贴于上述ITO膜的表面保护膜,上述表面保护膜为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着性层叠膜。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抑制在粘贴于ITO膜的状态下进行加热处理时的ITO膜上的残胶的粘着性层叠膜。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所述的优选实施方式及其附带的以下附图,进一步明确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
图1为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的粘着性层叠膜的结构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2为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的结构体的结构的一例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使用附图进行说明。另外,在全部附图中,对于同样的构成要素附上共同的符号,适当省略说明。此外,图为概略图,与实际的尺寸比率并不一致。此外,数值范围“A~B”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就表示A以上B以下。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谓“(甲基)丙烯酸”,是指丙烯酸、甲基丙烯酸、或者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这两者。
1.粘着性层叠膜
以下,对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粘着性层叠膜50进行说明。
图1为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的粘着性层叠膜50的结构的一例的截面图。
如图1所示那样,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粘着性层叠膜50是用于保护氧化铟锡(ITO)膜的表面的粘着性层叠膜,具备基材层10以及设置于基材层10的一面的粘着性树脂层20。而且,对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粘着性层叠膜50而言,P1/P0为1.0以上25以下,P0[N/25mm]表示蒸镀于基材膜的ITO膜与粘着性树脂层20之间的剥离强度,由下述方法测定;P1[N/25mm]表示以粘着性树脂层20与蒸镀于基材膜的ITO膜相接触的方式将粘着性层叠膜50粘贴于ITO膜,接着将所得的结构体在150℃加热处理60分钟之后的ITO膜与粘着性树脂层20之间的剥离强度,由下述方法测定。
(剥离强度P0的测定方法)
以粘着性树脂层20与蒸镀于基材膜的ITO膜相接触的方式,将粘着性层叠膜50粘贴于ITO膜。接着,使用拉伸试验机,在23℃、拉伸速度300mm/分钟的条件下,沿180度方向将粘着性层叠膜50从ITO膜剥离,将此时的强度(N/25mm)设为剥离强度P0
(剥离强度P1的测定方法)
使用拉伸试验机,在23℃、拉伸速度300mm/分钟的条件下,沿180度方向将粘着性层叠膜50从ITO膜剥离,将此时的强度(N/25mm)设为剥离强度P1
根据本发明人等的研究,认识到:在将表面保护膜粘贴于ITO膜的状态下进行加热处理的情况下,有时在加热处理后,会发生粘着性树脂层的一部分残留在ITO膜上这样的残胶现象。
而且,本发明人等为了实现上述课题而反复深入研究。其结果首次发现,ITO膜与粘着性树脂层之间的加热处理前后的剥离强度的比这样的尺度,作为用于抑制在粘贴于ITO膜的状态下进行加热处理时的ITO膜上的残胶的粘着性膜的设计方针是有效的。
即,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粘着性层叠膜50通过使上述P1/P0处于上述范围内,从而能够抑制在粘贴于ITO膜的状态下进行加热处理时的ITO膜上的残胶。
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粘着性层叠膜50中,P1/P0的上限值为25以下,但从进一步抑制在粘贴于ITO膜的状态下进行加热处理时的ITO膜上的残胶的观点考虑,优选为20以下,更优选为15以下,特别优选为10以下。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粘着性层叠膜50中,从使对于加热处理前的ITO膜的粘着力即初始粘着力变得良好的观点、抑制加热处理后粘着性层叠膜50从ITO膜浮起的观点考虑,P1/P0的下限值为1.0以上。
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粘着性层叠膜50中,从使初始粘着力变得更加良好,抑制粘着性层叠膜50从ITO膜浮起的观点考虑,剥离强度(P0)优选为0.01N/25mm以上,更优选为0.02N/25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3N/25mm以上。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粘着性层叠膜50中,从进一步抑制在粘贴于ITO膜的状态下进行加热处理时的ITO膜上的残胶的观点考虑,剥离强度(P0)优选为1.0N/25mm以下,更优选为0.5N/25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2N/25mm以下。
剥离强度(P1)优选为0.1N/25mm以上1.0N/25mm以下。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在粘贴于ITO膜的状态下进行加热处理时的ITO膜上的残胶,同时能够进一步抑制加热处理后粘着性层叠膜50从ITO膜浮起。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将P1/P0调整为上述那样的范围,例如,需要高度地控制构成粘着性树脂层20的各成分的种类、配合比例;构成粘着性树脂层20的粘着性树脂中的各单体的种类、含有比例等。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控制上述P1/P0的因素,可举出构成粘着性树脂层20的粘着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构成粘着性树脂层20的粘着性树脂中的各单体的种类、含有比例等。
从机械特性和操作性的平衡的观点考虑,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粘着性层叠膜50整体的厚度优选为2μm以上550μm以下,更优选为6μm以上33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2μm以上165μm以下。
接下来,对于构成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粘着性层叠膜50的各层进行说明。
<基材层>
基材层10是以使粘着性层叠膜50的操作性、机械特性,耐热性等特性变得更良好作为目的而设置的层。
基材层10不受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树脂膜。
作为构成基材层10的树脂,可举出例如,选自聚乙烯、聚丙烯、聚(4-甲基-1-戊烯)、聚(1-丁烯)等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尼龙-6、尼龙-66、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等聚酰胺;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丙烯腈;聚碳酸酯;聚苯乙烯;离子交联聚合物;聚砜;聚醚砜;聚苯醚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其中,从耐热性、透明性、机械强度、价格等的平衡优异的观点考虑,优选为选自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聚酰亚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更优选为选自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至少一种。
基材层10可以为单层,也可以为两种以上的层。
此外,作为为了形成基材层10而使用的树脂膜的形态,可以为拉伸膜,也可以为沿单轴方向或双轴方向拉伸的膜,从提高基材层10的耐热性和机械强度的观点考虑,优选为沿单轴方向或双轴方向拉伸的膜。
从获得良好的膜特性的观点考虑,基材层10的厚度优选为1μm以上500μm以下,更优选为5μm以上3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μm以上150μm以下。
为了改良与其它层的粘接性,基材层10可以进行表面处理。具体而言,可以进行电晕处理、等离子体处理、下涂(under coat)处理、底涂(primer coat)处理等。
<粘着性树脂层>
粘着性树脂层20为设置于基材层10的一面侧,与ITO膜的表面接触并粘着的层,是用于对ITO膜粘贴粘着性层叠膜50的层。
粘着性树脂层20包含粘着性树脂(P)。
作为粘着性树脂(P),可举出例如,(甲基)丙烯酸系粘着性树脂、有机硅系粘着性树脂、氨基甲酸酯系粘着性树脂、烯烃系粘着性树脂、苯乙烯系粘着性树脂等。
其中,从使粘着力的调整变得容易的观点等出发,优选为(甲基)丙烯酸系粘着性树脂。
作为粘着性树脂层20所使用的(甲基)丙烯酸系粘着性树脂,可举出例如,包含来源于(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构成单元(A)的共聚物。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谓(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是指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或它们的混合物。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甲基)丙烯酸系粘着性树脂例如,可以通过将包含(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和能够与(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共聚的其它单体的混合物进行共聚来获得。
作为形成来源于(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构成单元(A)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可举出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五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七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九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二十烷基酯等具有碳原子数为1~20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使用2种以上。
其中,优选为具有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更优选为具有碳原子数为1~8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
具体而言,可举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使用2种以上。
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甲基)丙烯酸系粘着性树脂中,在将(甲基)丙烯酸系粘着性树脂中的全部构成单元的合计设为100质量%时,来源于(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构成单元(A)的含量优选为50质量%以上9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5质量%以上92质量%以下。
从使凝聚力、耐热性、交联性等变得更良好的观点考虑,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甲基)丙烯酸系粘着性树脂进一步包含来源于能够与(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共聚的其它单体的构成单元(B)。
作为形成构成单元(B)的单体,可举出例如,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氰基丙烯酸酯单体;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羧基乙基丙烯酸酯、羧基戊基丙烯酸酯、衣康酸、马来酸、富马酸、巴豆酸等含有羧基的单体;马来酸酐、衣康酸酐等含有酸酐基的单体;(甲基)丙烯酸羟基甲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羟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羟基辛酯、(甲基)丙烯酸羟基癸酯、(甲基)丙烯酸羟基月桂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甲基环己基)甲酯等含有羟基的单体;苯乙烯磺酸、烯丙基磺酸、2-(甲基)丙烯酰胺-2-甲基丙烷磺酸、(甲基)丙烯酰胺丙烷磺酸、磺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酰氧基萘磺酸等含有磺酸基的单体;2-羟基乙基丙烯酰基磷酸酯等含有磷酸基的单体;(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异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丁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丙烷(甲基)丙烯酰胺等(N-取代)酰胺系单体;(甲基)丙烯酸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叔丁基氨基乙酯等(甲基)丙烯酸氨基烷基酯系单体;(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酯等(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系单体;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N-异丙基马来酰亚胺、N-月桂基马来酰亚胺、N-苯基马来酰亚胺等马来酰亚胺系单体;N-甲基衣康酰亚胺、N-乙基衣康酰亚胺、N-丁基衣康酰亚胺、N-辛基衣康酰亚胺、N-2-乙基己基衣康酰亚胺、N-环己基衣康酰亚胺、N-月桂基衣康酰亚胺等衣康酰亚胺系单体;N-(甲基)丙烯酰氧基亚甲基琥珀酰亚胺、N-(甲基)丙烯酰基-6-氧基六亚甲基琥珀酰亚胺、N-(甲基)丙烯酰基-8-氧基八亚甲基琥珀酰亚胺等琥珀酰亚胺系单体;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等乙烯基酯类;N-乙烯基-2-吡咯烷酮、N-甲基乙烯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吡啶、N-乙烯基哌啶酮、N-乙烯基嘧啶、N-乙烯基哌嗪、N-乙烯基吡嗪、N-乙烯基吡咯、N-乙烯基咪唑、N-乙烯基
Figure BDA0002208009260000091
唑、N-(甲基)丙烯酰基-2-吡咯烷酮、N-(甲基)丙烯酰基哌啶、N-(甲基)丙烯酰基吡咯烷、N-乙烯基吗啉等含有氮的杂环系单体;N-乙烯基羧酸酰胺类;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等苯乙烯系单体;N-乙烯基己内酰胺等内酰胺系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含有环氧基的丙烯酸系单体;(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聚丙二醇、(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二醇、(甲基)丙烯酸甲氧基聚丙二醇等二醇系丙烯酸酯单体;(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酯、氟代(甲基)丙烯酸酯、有机硅(甲基)丙烯酸酯等具有杂环、卤原子、硅原子等的丙烯酸酯系单体;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二乙烯基苯、丁基二(甲基)丙烯酸酯、己基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多官能单体;异戊二烯、丁二烯、异丁烯等烯烃系单体;甲基乙烯基醚、乙基乙烯基醚等乙烯基醚系单体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使用2种以上。
其中,优选为选自氰基丙烯酸酯单体、含有羧基的单体、含有羟基的单体、(N-取代)酰胺系单体、含有环氧基的丙烯酸系单体和多官能单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更优选为选自丙烯腈、甲基丙烯腈、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马来酸、富马酸、(甲基)丙烯酸羟基甲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二乙烯基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甲基)丙烯酸系粘着性树脂中,在将(甲基)丙烯酸系粘着性树脂中的全部构成单元的合计设为100质量%时,构成单元(B)的含量优选为5质量%以上5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8质量%以上4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以上40质量%以下。
关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粘着性树脂层20,从具有更加良好的初始粘着力并且进一步抑制在粘贴于ITO膜的状态下进行加热处理时的ITO膜上的残胶的观点考虑,粘着性树脂(P)优选并用使用玻璃化转变温度不同的2种以上的树脂。
更具体而言,更优选将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5℃以上50℃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上4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以上30℃以下的粘着性树脂(P1)与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50℃以上且小于5℃、更优选为-40℃以上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上-5℃以下的粘着性树脂(P2)进行并用使用。
通过包含粘着性树脂(P1),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在粘贴于ITO膜的状态下进行加热处理时的ITO膜上的残胶。此外,通过包含粘着性树脂(P2),从而能够使初始粘着力变得更加良好。
此外,在粘着性树脂层20包含玻璃化转变温度不同的粘着性树脂(P1)和粘着性树脂(P2)的情况下,关于粘着性树脂层20所包含的粘着性树脂(P1)的含量,在将粘着性树脂(P1)和粘着性树脂(P2)的合计含量设为100质量%时,从进一步抑制在粘贴于ITO膜的状态下进行加热处理时的ITO膜上的残胶的观点考虑,优选为5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6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5质量%以上,进一步更优选为70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75质量%以上。此外,如果增加粘着性树脂(P1)的含量,则能够使P1的值降低,或使P1/P0的值降低。
此外,从将粘着性层叠膜50粘贴于ITO膜的状态的结构体在高温高湿度下保存之后,进一步抑制进行加热处理时的ITO膜上的残胶的观点考虑,粘着性树脂层20所包含的粘着性树脂(P1)的含量优选为8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85质量%以上。
此外,在粘着性树脂层20包含玻璃化转变温度不同的粘着性树脂(P1)和粘着性树脂(P2)的情况下,关于粘着性树脂层20所包含的粘着性树脂(P1)的含量,在将粘着性树脂(P1)和粘着性树脂(P2)的合计含量设为100质量%时,从获得更加良好的初始粘着力的观点考虑,优选为97质量%以下,更优选为9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3质量%以下。
此外,如果降低粘着性树脂(P1)的含量,则能够使P1的值增加,或使P1/P0的值增加。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甲基)丙烯酸系粘着性树脂的制造能够适当选择溶液聚合、本体聚合、乳液聚合和各种自由基聚合等公知的制造方法。另外,自由基聚合中的溶液聚合时,作为聚合溶剂,可使用例如,乙酸乙酯、甲苯等。
自由基聚合所使用的聚合引发剂、链转移剂、乳化剂等不受特别限定,可以适当选择来使用。
作为聚合引发剂,不受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2,2’-偶氮二异丁腈、2,2’-偶氮二(2-脒基丙烷)二盐酸盐、2,2’-偶氮二[2-(5-甲基-2-咪唑啉-2-基)丙烷]二盐酸盐、2,2’-偶氮二(2-甲基丙脒)二硫酸盐、2,2’-偶氮二(N,N’-二亚甲基异丁基脒)、2,2’-偶氮二[N-(2-羧基乙基)-2-甲基丙脒]水合物(和光纯药工业(株)制,VA-057)等偶氮系引发剂;过硫酸钠、过硫酸钾、过硫酸铵等过硫酸盐;二(2-乙基己基)过氧化二碳酸酯、二(4-叔丁基环己基)过氧化二碳酸酯、二仲丁基过氧化二碳酸酯、叔丁基过氧化新癸酸酯、叔己基过氧化新戊酸酯、叔丁基过氧化新戊酸酯、过氧化二月桂酰、过氧化二正辛酰、1,1,3,3-四甲基丁基过氧化-2-乙基己酸酯、过氧化二(4-甲基苯甲酰)、过氧化二苯甲酰、叔丁基过氧化异丁酸酯、1,1-二(叔己基过氧化)环己烷、叔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氢等过氧化物系引发剂;过硫酸盐与亚硫酸氢钠的组合;过氧化物与抗坏血酸钠的组合等将过氧化物和还原剂组合而成的氧化还原系引发剂等。
上述聚合引发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2种以上。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相对于单体100质量份优选为0.005~1质量份,更优选为0.02~0.6质量份。
此外,聚合时可以使用链转移剂。通过使用链转移剂,从而能够适当调整(甲基)丙烯酸系粘着性树脂的分子量。
作为链转移剂,可举出例如,月桂基硫醇、缩水甘油基硫醇、巯基乙酸、2-巯基乙醇、巯基乙酸、巯基乙酸2-乙基己酯、2,3-二巯基-1-丙醇等。
这些链转移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2种以上。链转移剂的使用量相对于单体100质量份例如为0.01~0.4质量份。
此外,作为乳液聚合的情况下所使用的乳化剂,可举出例如,月桂基硫酸钠、月桂基硫酸铵、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烷基二苯基醚二磺酸钠、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铵、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硫酸钠等阴离子系乳化剂;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合物等非离子系乳化剂等。这些乳化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2种以上。
关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粘着性树脂层20中的粘着性树脂(P)的含量,从初始粘着力与残胶的抑制的平衡的观点考虑,在将粘着性树脂层20的整体设为100质量%时,优选为60质量%以上10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70质量%以上99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质量%以上98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85质量%以上97质量%以下。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粘着性树脂层20中,从调整粘着性树脂(P)的粘着力和凝聚力的观点考虑,除了粘着性树脂(P)以外,优选进一步包含1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交联性官能团的交联剂。
作为这样的交联剂,可举出山梨糖醇聚缩水甘油基醚、聚甘油聚缩水甘油基醚、季戊四醇聚缩水甘油基醚、二甘油聚缩水甘油基醚、甘油聚缩水甘油基醚、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基醚等环氧系化合物;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羟甲基丙烷的甲苯二异氰酸酯3加成物、多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等异氰酸酯系化合物;三羟甲基丙烷-三-β-氮丙啶基丙酸酯、四羟甲基甲烷-三-β-氮丙啶基丙酸酯、N,N’-二苯基甲烷-4,4’-双(1-氮丙啶甲酰胺)、N,N’-六亚甲基-1,6-双(1-氮丙啶甲酰胺)、N,N’-甲苯-2,4-双(1-氮丙啶甲酰胺)、三羟甲基丙烷-三-β-(2-甲基氮丙啶)丙酸酯等氮丙啶系化合物;N,N,N’,N’-四缩水甘油基-间苯二甲胺、1,3-双(N,N’-二缩水甘油基氨基甲基)环己烷等4官能性环氧系化合物;六甲氧基羟甲基三聚氰胺等三聚氰胺系化合物等。这些交联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2种以上。
其中,优选包含选自环氧系化合物、异氰酸酯系化合物和氮丙啶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更优选为环氧系化合物。
关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粘着性树脂层20中的上述交联剂的含量,从提高初始粘着力与残胶的抑制的平衡的观点考虑,相对于粘着性树脂(P)100质量份,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1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上8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质量份以上6质量份以下。
粘着性树脂层20中,从调整粘着性树脂(P)的粘着力和凝聚力的观点考虑,除了粘着性树脂(P)以外,优选进一步包含表面活性剂。
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举出例如,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等。
作为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可举出例如,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二(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二(十四烷基)二甲基氯化铵、二(十六烷基)二甲基氯化铵、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十六烷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十八烷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棕榈基三甲基氯化铵、油基三甲基氯化铵、二棕榈基苄基甲基氯化铵、二油基苄基甲基氯化铵等。
作为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可举出例如,十二烷基二苯基醚二磺酸二铵、十二烷基二苯基醚二磺酸钠、十二烷基二苯基醚二磺酸钙、烷基二苯基醚二磺酸钠等烷基二苯基醚二磺酸盐;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铵等烷基苯磺酸盐;月桂基硫酸钠、月桂基硫酸铵等烷基硫酸酯盐;脂肪酸钠、油酸钾等脂肪族羧酸盐;含有聚氧化烯单元的硫酸酯盐(例如,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钠、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铵等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酯盐;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硫酸钠、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硫酸铵等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硫酸酯盐;聚氧乙烯多环苯基醚硫酸钠、聚氧乙烯多环苯基醚硫酸铵等聚氧乙烯多环苯基醚硫酸酯盐等);萘磺酸福尔马林缩合物钠等萘磺酸福尔马林缩合物盐;二烷基磺基琥珀酸钠、单烷基磺基琥珀酸二钠等烷基磺基琥珀酸盐;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二醇醚硫酸盐;分子中具有磺酸盐或硫酸酯基与聚合性的碳-碳(不饱和)双键的表面活性剂等。
作为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可举出例如,聚氧乙烯月桂基醚、聚氧乙烯硬脂基醚、聚氧乙烯十三烷基醚、聚氧乙烯油基醚等聚氧化烯烷基醚化合物、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聚氧乙烯壬基苯基醚等聚氧化烯烷基苯基醚化合物、聚氧乙烯多环苯基醚等聚氧化烯多环苯基醚化合物等含有聚氧化烯单元的醚化合物;聚氧乙烯单月桂酸酯、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聚氧乙烯单油酸酯等聚氧化烯烷基酯化合物;聚氧乙烯烷基胺等聚氧化烯烷基胺化合物;失水山梨糖醇单月桂酸酯、失水山梨糖醇单硬脂酸酯、失水山梨糖醇三油酸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糖醇单月桂酸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糖醇单油酸酯等失水山梨糖醇化合物等。
作为两性表面活性剂,可举出月桂基甜菜碱、月桂基二甲基氧化胺等。
这些表面活性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其中,优选为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更优选为聚氧乙烯月桂基醚、聚氧乙烯硬脂基醚、聚氧乙烯十三烷基醚、聚氧乙烯油基醚等聚氧化烯烷基醚化合物,进一步优选为聚氧乙烯烷基醚化合物。
关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粘着性树脂层20中的上述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从提高初始粘着力与残胶的抑制的平衡的观点考虑,相对于粘着性树脂(P)100质量份,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15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上1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质量份以上8质量份以下。
关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粘着性树脂层20中的上述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从能够进一步抑制在粘贴于ITO膜的状态下进行加热处理或在高温高湿下进行保存或者搬运时的ITO膜上的残胶的观点考虑,在将粘着性树脂层20的整体设为100质量%时,优选超过6.5质量%且35.0质量%以下。
这里,粘着性树脂层20中的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可以通过下述式来求出。
粘着性树脂层20中的表面活性剂的含量=100×(表面活性剂的质量)/粘着性树脂层20的质量
粘着性树脂层20的质量为粘着性树脂和表面活性剂的质量,在进一步包含增塑剂等添加剂的情况下是将其质量也合计在内的值。
另外,表面活性剂的质量、粘着性树脂层20的质量是除去了溶剂、水分后的固体成分的质量。
粘着性树脂层20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配合增粘剂、增塑剂、防老剂、抗氧化剂、着色剂(颜料、染料等)、软化剂、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阻聚剂、无机或有机的填充剂、金属粉、粒子状物、箔状物等其它成分。
粘着性树脂层20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从初始粘着力与残胶的抑制的平衡的观点考虑,例如,优选为1μm以上50μm以下,更优选为1μm以上3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μm以上15μm以下,特别优选为3μm以上12μm以下。
<其它层>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粘着性层叠膜50可以在粘着性树脂层20上进一步层叠脱模膜。作为脱模膜,可举出例如,实施了脱模处理的聚酯膜等。
<粘着性层叠膜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对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粘着性层叠膜50的制造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粘着性层叠膜50例如,可以通过在基材层10的一面形成粘着性树脂层20来获得。
粘着性树脂层20例如,可以通过在基材层10上,涂布包含粘着性树脂(P)、根据需要的交联剂、表面活性剂、其它成分等的粘着剂来形成。粘着剂可以将粘着性树脂(P)、根据需要的交联剂、表面活性剂、其它成分等溶解于有机溶剂而作为涂布液来使用,也可以使水将它们乳化而作为水系乳液来使用。此外,粘着剂在液态的情况下可以直接使用。
作为将粘着剂涂布于基材层10上的方法,可以采用以往公知的涂布方法,例如,辊式涂布机法、逆转辊涂布机法、凹版辊法、棒涂法、缺角轮涂布机(comma coater)法、模头涂布机法等。被涂布的粘着剂的干燥条件没有特别限制,一般而言,优选在80~200℃的温度范围内,干燥10秒~10分钟。进一步优选在80~170℃,干燥15秒~5分钟。为了充分促进交联剂与粘着性树脂的交联反应,可以在粘着剂的干燥结束之后,在40~80℃加热5~300小时左右。
此外,基材层10与粘着性树脂层20可以通过共挤出成型来形成,也可以将膜状的基材层10与膜状的粘着性树脂层20进行层压(层叠)来形成。
在用于形成粘着性树脂层20的粘着剂为水系乳液的情况下,为了提高粘着剂对于基材层10的涂覆性,例如优选包含有机溶剂。作为有机溶剂,可举出例如,甲醇、乙醇、异丙醇(IPA)、正丁醇、异丁醇等低级脂肪族醇类;乙二醇、乙二醇单丁基醚、乙酸乙二醇单乙基醚等乙二醇衍生物;二甘醇、二甘醇单丁基醚等二甘醇衍生物;双丙酮醇等亲水性有机溶剂等。其中优选为二甘醇、二甘醇单丁基醚等二甘醇衍生物。
这些有机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2种以上。
进一步,可以与这些亲水性有机溶剂并用而使用甲苯、二甲苯、己烷、庚烷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甲乙酮肟等的1种或2种以上的化合物。
关于有机溶剂的使用量,从提高初始粘着力与残胶的抑制的平衡的观点考虑,相对于粘着性树脂(P)100质量份,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15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上1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质量份以上8质量份以下。
2.结构体
接着,对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结构体100进行说明。图2为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的结构体100的结构的一例的截面图。
如图2所示那样,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结构体100具备氧化铟锡(ITO)膜70以及粘贴于ITO膜70的表面保护膜,表面保护膜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粘着性层叠膜50。ITO膜70例如形成于基材层90上。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结构体100由于具备粘着性层叠膜50作为表面保护膜,因此即使进行ITO膜的结晶化处理等高温下的加热处理,也难以发生粘着性树脂层的一部分残留于ITO膜上这样的残胶现象。因此,能够在抑制ITO膜的污染的同时,进行ITO膜的结晶化处理等加热处理。
作为基材层90,优选为在可见光区域为无色透明、能够形成ITO膜且为软质的材料。可举出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聚酯树脂;环烯烃系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酰亚胺树脂;纤维素系树脂等。其中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环烯烃系树脂等。
作为在基材层90上形成ITO膜的方法,只要是能够形成均匀的薄膜的方法,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溅射、蒸镀、各种CVD、旋转涂布法、辊涂法、喷涂、浸渍涂布等。
以上,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它们是本发明的例示,还能够采用上述以外的各种构成。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变换、改良等也包含于本发明中。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材料>
粘着性层叠膜的制作所使用的材料的详细情况如下所示。
基材层1:聚丙烯(PP)膜(东丽薄膜加工公司制,制品名:3701J,厚度:40μm)
交联剂1:山梨糖醇聚缩水甘油基醚(Nagase Chemtex公司制,制品名:DENACOLEX-614)
表面活性剂1:聚氧乙烯烷基醚(花王公司制,制品名:EMULGEN 705)
有机溶剂1:二甘醇单丁基醚
(粘着性树脂1)
在具备回流冷却管的聚合反应器中添加去离子水51.69质量份、作为聚合引发剂的过硫酸钾0.23质量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19.30质量份、丙烯酸丁酯19.30质量份、丙烯腈3.68质量份、甲基丙烯酸2.30质量份、丙烯酰胺2.76质量份、二乙烯基苯0.23质量份、作为表面活性剂的烷基二苯基醚二磺酸钠0.51质量份,在氮气气氛下,一边搅拌一边在70℃实施8小时乳液聚合,将所得的乳液用25%氨水进行中和。通过以上步骤,获得了包含44.5质量%粘着性树脂1的粘着性树脂溶液。
(粘着性树脂2)
在具备回流冷却管的聚合反应器中添加去离子水54.81质量份、作为聚合引发剂的过硫酸钾0.22质量份、丙烯酸丁酯25.40质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2.41质量份、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4.00质量份、甲基丙烯酸0.89质量份、丙烯酰胺0.45质量份、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1.33质量份、作为表面活性剂的烷基二苯基醚二磺酸钠0.49质量份,在氮气气氛下,一边搅拌一边在70℃实施8小时乳液聚合,将所得的乳液用25%氨水进行中和。通过以上步骤,获得了包含45.0质量%粘着性树脂2的粘着性树脂溶液。
(粘着性树脂3)
在具备回流冷却管的聚合反应器中添加去离子水54.78质量份、作为聚合引发剂的过硫酸钾0.22质量份、丙烯酸丁酯29.39质量份、丙烯腈10.23质量份、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1.77质量份、丙烯酸1.78质量份、丙烯酰胺1.34质量份、作为表面活性剂的烷基二苯基醚二磺酸钠0.49质量份,在氮气气氛下,一边搅拌一边在70℃实施8小时乳液聚合,将所得的乳液用25%氨水进行中和。通过以上步骤,获得了包含44.5质量%粘着性树脂3的粘着性树脂溶液。
[实施例1]
以表1所示的比例将各成分分别进行混合,获得了粘着剂1。另外,使用氨水将pH调整为7,使用纯水将粘着剂粘度调整为100mPa·s。
在基材层1上涂布粘着剂1,然后使其干燥,形成厚度5μm的粘着性树脂层,获得了粘着性层叠膜。
对于所得的粘着性层叠膜,进行了以下评价。将所得的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2~10和比较例1]
代替粘着剂1而分别使用以表1所示的比例进行了调制的粘着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分别获得了粘着性层叠膜。另外,使用氨水将pH调整至6.5~8.5的范围,使用纯水将各粘着剂粘度调整为100~200mPa·s。
对于所得的粘着性层叠膜,进行了以下评价。将所得的结果示于表1中。
<评价>
(1)剥离强度P0的测定
ITO膜与粘着性树脂层之间的剥离强度P0按照JIS Z0237,采用下述方法进行了测定。
以粘着性树脂层与蒸镀于聚酯膜的ITO膜(卓韦光电公司制,P02)相接触的方式,将粘着性层叠膜以压力2kg/cm、粘贴速度2m/分钟的条件粘贴于ITO膜。接着,使用拉伸试验机(ORIENTEC公司制,RTA-1210A),在23℃、拉伸速度300mm/分钟的条件下沿180度方向将粘着性层叠膜从ITO膜剥离,将此时的强度(N/25mm)设为剥离强度(P0)。
(2)剥离强度P1的测定
ITO膜与粘着性树脂层之间的剥离强度P1按照JIS Z0237,采用下述方法进行了测定。
以粘着性树脂层与蒸镀于聚酯膜的ITO膜(卓韦光电公司制,P02)相接触的方式,将粘着性层叠膜粘贴于ITO膜。接着,将所得的结构体在150℃加热处理60分钟。
接着,使用拉伸试验机(ORIENTEC公司制,RTA-1210A),在23℃、拉伸速度300mm/分钟的条件下沿180度方向将粘着性层叠膜从ITO膜剥离,将此时的强度(N/25mm)设为剥离强度(P1)。
(3)残胶
测定剥离强度P1后,目视观察ITO膜侧的剥离面的粘着性层叠膜的残胶,采用下述基准来评价粘着性层叠膜的残胶。
◎:通过目视,在ITO膜侧的剥离面没有观察到残胶,良好
〇:通过目视,虽然在ITO膜侧的剥离面稍微观察到残胶,但是大致良好
×:通过目视,在ITO膜侧的剥离面的整面观察到残胶,不良
[表1]
Figure BDA0002208009260000201
P1/P0为1.0以上25以下的实施例的粘着性层叠膜在粘贴于ITO膜的状态下进行加热处理时的ITO膜上的残胶得到抑制。
与此相对,P1/P0超过25的比较例的粘着性层叠膜在粘贴于ITO膜的状态下进行加热处理时,在ITO膜侧的剥离面的整面观察到残胶。
本申请主张以2017年3月29日申请的日本申请特愿2017-066128号作为基础的优先权,将其公开的全部内容并入本文中。

Claims (6)

1.一种粘着性层叠膜,是用于保护氧化铟锡(ITO)膜的表面的粘着性层叠膜,其具备基材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基材层的一面的粘着性树脂层,所述粘着性树脂层包含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以上50℃以下的(甲基)丙烯酸系粘着性树脂P1和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以上且小于5℃的(甲基)丙烯酸系粘着性树脂P2,在将(甲基)丙烯酸系粘着性树脂P1和(甲基)丙烯酸系粘着性树脂P2的合计含量设为100质量%时,(甲基)丙烯酸系粘着性树脂P1的含量为50质量%以上,
并且P1/P0为1.0以上25以下,
P0表示蒸镀于基材膜的ITO膜与所述粘着性树脂层之间的剥离强度,由下述方法测定,
P1表示以所述粘着性树脂层与蒸镀于所述基材膜的所述ITO膜相接触的方式将所述粘着性层叠膜粘贴于所述ITO膜,接着将所得的结构体在150℃加热处理60分钟之后的所述ITO膜与所述粘着性树脂层之间的剥离强度,由下述方法测定,
剥离强度P0的测定方法:
以所述粘着性树脂层与蒸镀于所述基材膜的所述ITO膜相接触的方式,将所述粘着性层叠膜粘贴于所述ITO膜,接着,使用拉伸试验机,在23℃、拉伸速度300mm/分钟的条件下,沿180度方向将所述粘着性层叠膜从所述ITO膜剥离,将此时的强度设为剥离强度P0,所述P0的单位是N/25mm,
剥离强度P1的测定方法:
使用拉伸试验机,在23℃、拉伸速度300mm/分钟的条件下,沿180度方向将所述粘着性层叠膜从所述ITO膜剥离,将此时的强度设为剥离强度P1,所述P1的单位是N/2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性层叠膜,所述剥离强度P0为0.01N/25mm以上1.0N/25m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粘着性层叠膜,所述剥离强度P1为0.1N/25mm以上1.0N/25m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粘着性层叠膜,所述粘着性树脂层的厚度为1μm以上50μ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粘着性层叠膜,构成所述基材层的树脂包含选自聚烯烃、聚酯、聚酰胺、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丙烯腈、聚碳酸酯、聚苯乙烯、离子交联聚合物、聚砜、聚醚砜和聚苯醚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6.一种结构体,其具备:氧化铟锡(ITO)膜以及粘贴于所述ITO膜的表面保护膜,所述表面保护膜为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着性层叠膜。
CN201880019582.4A 2017-03-29 2018-03-28 粘着性层叠膜及结构体 Active CN1104312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66128 2017-03-29
JP2017-066128 2017-03-29
PCT/JP2018/012701 WO2018181453A1 (ja) 2017-03-29 2018-03-28 粘着性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構造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31205A CN110431205A (zh) 2019-11-08
CN110431205B true CN110431205B (zh) 2021-11-30

Family

ID=63677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9582.4A Active CN110431205B (zh) 2017-03-29 2018-03-28 粘着性层叠膜及结构体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715390B2 (zh)
CN (1) CN110431205B (zh)
TW (1) TWI813563B (zh)
WO (1) WO2018181453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18460A (ja) * 2012-12-14 2014-06-30 Nitto Denko Corp 温度応答性シート、及び、温度応答性粘着テープ
CN103897622A (zh) * 2012-12-27 2014-07-02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粘合剂膜、粘合剂组合物和显示元件
JP5861794B1 (ja) * 2015-03-27 2016-02-16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再剥離型粘着剤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31405B2 (ja) * 2002-02-25 2011-07-2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水分散型粘着剤組成物及び粘着製品
JP5328103B2 (ja) * 2007-01-16 2013-10-30 ソマール株式会社 冷却剥離型粘着剤組成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冷却剥離型粘着シート
JP5204937B2 (ja) * 2007-06-18 2013-06-0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部材用粘着剤組成物
JP5199917B2 (ja) * 2009-02-25 2013-05-1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粘着型機能性フィルム
JP2013072068A (ja) * 2011-09-29 2013-04-22 Nitto Denko Corp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JP6092033B2 (ja) * 2013-07-30 2017-03-0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および光学部材
JP2015051530A (ja) * 2013-09-05 2015-03-19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用表面保護フィルム及び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
JP6331581B2 (ja) * 2014-03-28 2018-05-3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膜形成用積層体、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タッチパネル、粘着剤層付き第2基材の選択方法、透明導電膜形成用積層体の製造方法及び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6218332B2 (ja) * 2014-08-07 2017-10-25 藤森工業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用表面保護フィルムのロール体の製造方法
JP2019077878A (ja) * 2018-12-25 2019-05-2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層付光学部材、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粘着剤層付光学部材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18460A (ja) * 2012-12-14 2014-06-30 Nitto Denko Corp 温度応答性シート、及び、温度応答性粘着テープ
CN103897622A (zh) * 2012-12-27 2014-07-02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粘合剂膜、粘合剂组合物和显示元件
JP5861794B1 (ja) * 2015-03-27 2016-02-16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再剥離型粘着剤
JP2016186062A (ja) * 2015-03-27 2016-10-27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再剥離型粘着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81453A1 (ja) 2018-10-04
JP6715390B2 (ja) 2020-07-01
CN110431205A (zh) 2019-11-08
JPWO2018181453A1 (ja) 2019-11-07
TWI813563B (zh) 2023-09-01
TW201839080A (zh) 2018-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27257B (zh) 黏著片材及黏著片材剝離方法
CN107267080B (zh) 表面保护片
US10087347B2 (en)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layer-bearing polarizing film fo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coating, lamin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TWI545170B (zh) Protective sheet for glass etching
JP5867921B2 (ja) 粘着シート及びこれを利用した半導体ウェーハ裏面研削方法
EP2492330B1 (en) Removable Water-Dispersible Acrylic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Composition and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heet
TWI553083B (zh) 壓敏性膠黏膜及使用彼之背面研磨法
KR20150118580A (ko) 점착제 조성물, 점착제층, 점착 시트, 광학 부재 및 터치 패널
JP6046500B2 (ja) 薬液処理用保護シート
KR20140102602A (ko) 점착제 조성물, 점착제층, 점착 시트, 광학 부재 및 터치 패널
TW202248382A (zh) 表面保護片材
JP4606010B2 (ja) 放射線硬化型再剥離用水分散型アクリル系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放射線硬化再剥離型アクリル系粘着シート
CN113226748A (zh) 粘合片
WO2018181454A1 (ja) 粘着性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構造体
CN114040844B (zh) Low-E玻璃板、Low-E玻璃板用保护片及其利用
CN110431205B (zh) 粘着性层叠膜及结构体
CN111670230B (zh) 粘合片剥离方法
JP7097723B2 (ja) 粘着性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構造体
TW202300609A (zh) 表面保護片材及處理方法
WO2018181452A1 (ja) 粘着性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構造体
CN113061401A (zh) 半导体加工用粘合片
CN113150706A (zh) 粘合片
CN113196117A (zh) 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
WO2023145360A1 (ja) 表面保護シートおよび処理方法
WO2022201857A1 (ja) 表面保護シートおよび処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