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95772B - 一种三氟化钴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氟化钴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95772B
CN110395772B CN201910724696.5A CN201910724696A CN110395772B CN 110395772 B CN110395772 B CN 110395772B CN 201910724696 A CN201910724696 A CN 201910724696A CN 110395772 B CN110395772 B CN 1103957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balt
kettle
reaction
fluorine gas
difluor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2469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95772A (zh
Inventor
谢子卓
谢学归
谢洁珊
张雨寒
于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Zhuoxi Fluoro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Zhuoxi Fluoro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Zhuoxi Fluoro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Zhuoxi Fluoro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2469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957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957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57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957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57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51/00Compounds of cobalt
    • C01G51/08Hal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80Compositional purity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氟化钴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将二氟化钴,与铵盐混合;所述二氟化钴与铵盐的重量比为20~60:1;步骤2、转入反应釜内,通入氟气进行氟化生产。该制备方法在进行氟化生产之前先将二氟化钴与铵盐混合再转入反应釜内;从而降低了氟气消耗量,并提高了三氟化钴在最终产品中的含量,所生产的三氟化钴产品中三氟化钴的含量可以达到95.81%,二氟化钴含量不超过5%。

Description

一种三氟化钴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氟化钴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三氟化钴(化学式:CoF3),室温下为不稳定的浅棕色易潮解固体,密度为3.88g/mL(25℃),溶于水放出氧气,是很常用的氟化剂。在CO2气流中加热到250℃时,开始放出F2,在350℃时,则完全转变为CoF2。三氟化钴可以与许多金属或非金属单质反应生成相应的氟化物,自身被还原为二氟化钴。三氟化钴也有水合物,CoF3·3.5H2O,但结构尚不清楚。用三氟化钴氟化有机化合物时,首先用二氟化钴与氟气在300℃左右反应生成三氟化钴,然后引入有机反应物与三氟化钴反应。三氟化钴被还原后生成的二氟化钴可以循环使用。
三氟化钴的制备方法很多,一般采用二氯化钴或者二氟化钴与氟气直接高温反应,此外,用三氟化氯来氟化金属钴或一氧化钴与氟气反应也可得到三氟化钴。其中比较常用的是二氟化钴直接氟化法,即在高温下直接向装有二氟化钴的反应釜内通入氟气,二者反应生成三氟化钴。实际操作中,由于二氟化钴为固体堆叠,内部的二氟化钴不容易反应到,使得即使消耗了很多氟气,但最终的产品中通常仍少量的二氟化钴存在。即氟气消耗量大,且三氟化钴在最终产品中的含量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三氟化钴的制备方法,降低了氟气消耗量,并提高了三氟化钴在最终产品中的含量。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氟化钴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二氟化钴,与铵盐混合;所述二氟化钴与铵盐的重量比为20~60:1;
步骤2、转入反应釜内,通入氟气进行氟化生产。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所述铵盐包括氯化铵或氟化铵中的任意一种。更为优选地,所述铵盐为氯化铵。
优选地,所述二氟化钴与铵盐的重量比为40:1。
优选地,所述氟化生产的反应温度为190~210℃。更为优选地,所述氟化生产的反应温度为200℃。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氟化生产的具体步骤为:所述氟化生产的具体步骤为:
S1、先升温至50℃,开始通入纯氟气至釜内压力为1.8~2.2公斤,升温至190~210℃开始反应,5~15 min后排空釜内压力;
S2、然后继续通入氟气至1.8~2.2公斤压力,继续在190~210℃反应,5~15 min后排空釜内压力;
S3、再继续步骤S2多次直至反应完毕,即再继续通入氟气至1.8~2.2公斤压力,继续在190~210℃反应,5~15 min后排空釜内压力。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三氟化钴的制备方法,在进行氟化生产之前先将二氟化钴与铵盐混合再转入反应釜内;从而降低了氟气消耗量,并提高了三氟化钴在最终产品中的含量。其原理为:
二氟化钴与铵盐混合后,当在适当温度下烘干加热时,其内混合的铵盐(氯化铵或氟化铵)会进一步分解,使得待反应二氟化钴变得更加疏松多孔,这样在后续的二氟化钴氟化反应时,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内外反应均匀,氟化效果好。处理完毕后,将二氟化钴加入氟化碳反应釜,在190-210℃条件下间歇性的通入氟气进行氟化反应,使得二氟化钴内部的氟化反应完全,用该法所生产的三氟化钴产品中三氟化钴的含量可以达到95.81%,二氟化钴含量不超过5%。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三氟化钴成品图片;
图2为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三氟化钴成品检测报告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饰同样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三氟化钴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2000g二氟化钴碎完毕,与50g的氯化铵混合;
步骤2、转入反应釜内,进行氟化生产。反应釜有加热装置,反应釜尾气排放处装有干燥装置,尾气通入氢氧化钾水溶液进行吸收。开始加热装置升温至50℃后,开始通入氟气至釜内压力为2公斤,继续升温至200℃开始反应,20分钟后排空釜内压力。继续通入氟气至2公斤压力,继续反应。整个反应过程期间釜内温度控制在200℃左右。
直至反应完毕,消耗氟气1200g。共制备三氟化钴混合产品2370g,其中三氟化钴含量为95.81%。
实施例2
一种三氟化钴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2100g二氟化钴碎完毕,与35g的氯化铵混合;
步骤2、转入反应釜内,进行氟化生产。反应釜有加热装置,反应釜尾气排放处装有干燥装置,尾气通入氢氧化钾水溶液进行吸收。开始加热装置升温至50℃后,开始通入氟气至釜内压力为1.8公斤,继续升温至190℃开始反应,20分钟后排空釜内压力。继续通入氟气至1.8公斤压力,继续反应。整个反应过程期间釜内温度控制在190℃左右。
直至反应完毕,消耗氟气1280g。共制备三氟化钴混合产品2361g,其中三氟化钴含量为93.65%。
实施例3
一种三氟化钴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2000g二氟化钴碎完毕,与100g的氯化铵混合;
步骤2、转入反应釜内,进行氟化生产。反应釜有加热装置,反应釜尾气排放处装有干燥装置,尾气通入氢氧化钾水溶液进行吸收。开始加热装置升温至50℃后,开始通入氟气至釜内压力为2.2公斤,继续升温至210℃开始反应,20分钟后排空釜内压力。继续通入氟气至2.2公斤压力,继续反应。整个反应过程期间釜内温度控制在210℃左右。
直至反应完毕,消耗氟气1210g。共制备三氟化钴混合产品2369g,其中三氟化钴含量为95.35%。
实施例4
一种三氟化钴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2000g二氟化钴碎完毕,与50g的氟化铵混合;
步骤2、转入反应釜内,进行氟化生产。反应釜有加热装置,反应釜尾气排放处装有干燥装置,尾气通入氢氧化钾水溶液进行吸收。开始加热装置升温至50℃后,开始通入氟气至釜内压力为2公斤,继续升温至200℃开始反应,20分钟后排空釜内压力。继续通入氟气至2公斤压力,继续反应。整个反应过程期间釜内温度控制在200℃左右。
直至反应完毕,消耗氟气1190g。共制备三氟化钴混合产品2367g,其中三氟化钴含量为94.92%。
实施例5
一种三氟化钴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2100g二氟化钴碎完毕,与35g的氟化铵混合;
步骤2、转入反应釜内,进行氟化生产。反应釜有加热装置,反应釜尾气排放处装有干燥装置,尾气通入氢氧化钾水溶液进行吸收。开始加热装置升温至50℃后,开始通入氟气至釜内压力为1.8公斤,继续升温至190℃开始反应,20分钟后排空釜内压力。继续通入氟气至1.8公斤压力,继续反应。整个反应过程期间釜内温度控制在190℃左右。
直至反应完毕,消耗氟气1275g。共制备三氟化钴混合产品2355g,其中三氟化钴含量为93.36%。
实施例6
一种三氟化钴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2000g二氟化钴碎完毕,与100g的氟化铵混合;
步骤2、转入反应釜内,进行氟化生产。反应釜有加热装置,反应釜尾气排放处装有干燥装置,尾气通入氢氧化钾水溶液进行吸收。开始加热装置升温至50℃后,开始通入氟气至釜内压力为2.2公斤,继续升温至210℃开始反应,20分钟后排空釜内压力。继续通入氟气至2.2公斤压力,继续反应。整个反应过程期间釜内温度控制在210℃左右。
直至反应完毕,消耗氟气1260g。共制备三氟化钴混合产品2369g,其中三氟化钴含量为95.45%。
对比例1
向10升不锈钢高温高压反应釜内加入2公斤二氟化钴,当升温至50℃后,开始通入氟气至釜内压力为2公斤,继续升温直至开始反应,20分钟后排空釜内压力。继续通入氟气至2公斤压力,继续反应。整个反应过程期间釜内温度控制在190-210℃范围内。直至反应完毕,消耗氟气2公斤。共制备三氟化钴混合产品2.31公斤,其中三氟化钴含量为84.25%。
实验例
统计实施例1~6以及对比例1最后得到三氟化钴混合产品重量,氟气消耗量,三氟化钴在最终产品中的含量,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三氟化钴 氯化铵 产物总量 三氟化钴含量 氟气消耗量
实施例1 2000g 50g 2370g 95.81% 1200g
实施例2 2100g 35g 2361g 93.65% 1280g
实施例3 2000g 100g 2369g 95.35% 1210g
对比例1 2000g / 2310g 84.25% 2000g
表2
三氟化钴 氟化铵 产物总量 三氟化钴含量 氟气消耗量
实施例4 2000g 50g 2367g 94.92% 1190g
实施例5 2100g 35g 2355g 92.36% 1275g
实施例6 2000g 100g 2369g 95.45% 1260g
对比例1 2000g / 2310g 84.25% 2000g
由表1和表2可知,与对比例1相比,实施例1-实施例6均降低了氟气消耗量,并提高了三氟化钴在最终产品中的含量;
其中氟气消耗量从对比例1的2000g降低至1200g~2000g;三氟化钴在最终产品中的含量从对比例1的84.25%升高至95.8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三氟化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二氟化钴,与铵盐混合;所述二氟化钴与铵盐的重量比为20~60:1;
步骤2、转入反应釜内,通入氟气进行氟化生产;所述氟化生产的具体步骤为:
S1、先升温至50℃,开始通入纯氟气至釜内压力为1.8~2.2公斤,升温至190~210℃开始反应,5~15 min后排空釜内压力;
S2、然后继续通入氟气至1.8~2.2公斤压力,继续在190~210℃反应,5~15 min后排空釜内压力;
S3、再继续步骤S2多次直至反应完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氟化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铵盐包括氯化铵或氟化铵中的任意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氟化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氟化钴与铵盐的重量比为40: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氟化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氟化生产的反应温度为190~21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氟化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氟化生产的反应温度为200℃。
CN201910724696.5A 2019-08-06 2019-08-06 一种三氟化钴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103957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24696.5A CN110395772B (zh) 2019-08-06 2019-08-06 一种三氟化钴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24696.5A CN110395772B (zh) 2019-08-06 2019-08-06 一种三氟化钴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95772A CN110395772A (zh) 2019-11-01
CN110395772B true CN110395772B (zh) 2022-06-21

Family

ID=68327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24696.5A Active CN110395772B (zh) 2019-08-06 2019-08-06 一种三氟化钴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957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31848B (zh) * 2020-11-10 2021-10-26 厦门永力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核壳结构的氟化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电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1066A (zh) * 2000-06-23 2002-01-16 蔚山化学株式会社 制备全氟乙烷的方法
CN103556144A (zh) * 2013-11-12 2014-02-05 广西科技大学 一种非金属掺杂的、孔洞有序的二氧化钛多孔薄膜制备方法
CN103771518A (zh) * 2014-01-27 2014-05-07 金堆城钼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多孔二硫化钼颗粒的方法
CN105126893A (zh) * 2015-08-31 2015-12-09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石墨相氮化碳材料、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5568212A (zh) * 2015-12-17 2016-05-11 常州大学 一种通过盐浴预氧化提高盐浴渗氮效率的方法
CN107540514A (zh) * 2016-06-27 2018-01-05 和立气体(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六氟乙烷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1066A (zh) * 2000-06-23 2002-01-16 蔚山化学株式会社 制备全氟乙烷的方法
CN103556144A (zh) * 2013-11-12 2014-02-05 广西科技大学 一种非金属掺杂的、孔洞有序的二氧化钛多孔薄膜制备方法
CN103771518A (zh) * 2014-01-27 2014-05-07 金堆城钼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多孔二硫化钼颗粒的方法
CN105126893A (zh) * 2015-08-31 2015-12-09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石墨相氮化碳材料、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5568212A (zh) * 2015-12-17 2016-05-11 常州大学 一种通过盐浴预氧化提高盐浴渗氮效率的方法
CN107540514A (zh) * 2016-06-27 2018-01-05 和立气体(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六氟乙烷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95772A (zh) 2019-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95772B (zh) 一种三氟化钴的制备方法
CN103332669A (zh) 以氟气内循环制备氟化石墨或氟化碳的方法
KR102344756B1 (ko) 암모니아 용액을 이용한 오산화바나듐의 부분환원방법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이산화바나듐 분말
CN111137869A (zh) 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
CN112516787B (zh) 一种室内甲醛净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80420A (zh) 一种氨合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99294B (zh) 生产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的方法
CN111217669B (zh) 一种三氟甲烷资源化转化制备偏氟乙烯的方法
JP2019091558A (ja) 正極活物質の製造方法
CN107417929A (zh) 一种褐煤催化氧化提高腐植酸产率的方法
US4394161A (en) Method of producing a vanadium- and nitrogen-containing material for use as an addition to steel
KR102647426B1 (ko) 바나듐 레독스 흐름 배터리의 전해액을 제조하는 방법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된 바나듐 레독스 흐름 배터리의 전해액
CN1456507A (zh) 一种生产冰晶石的方法
CN109110791B (zh) 用脱硫脱硝副产物制备高纯硝酸钙的方法
CN114447324B (zh) 一种电池级无水三氟化铁的制备方法
CN110835100A (zh) 一种高光催化活性的结构变形石墨相氮化碳的制备方法
CN115029722B (zh) 金属磷化物在电催化亚硝酸盐合成氨中的应用
CN108689886B (zh) 一种氟化氢尿素的制备方法
CN114534753B (zh) 一种戊腈合成戊胺用CoP@Co2P纳米片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7986322B (zh) 硝酸铟溶液的制备方法
US11850572B2 (en) Activated carbon catalyst for hydrogen peroxide decomposi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and method for decomposing hydrogen peroxide by using same
CN107673965A (zh) 一种氧化法生产乙醛酸的工艺
CN116288460A (zh) 一种具有碱性全解水性能的核壳结构石墨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611245B (zh) 一种双氯磺酰亚胺酸及双氟磺酰亚胺锂的制备方法
CN107055571A (zh) 一种以自热重整后的气态烃为原料的等压制氨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