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83943B - 感应加热烹调器 - Google Patents

感应加热烹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83943B
CN110383943B CN201780088010.7A CN201780088010A CN110383943B CN 110383943 B CN110383943 B CN 110383943B CN 201780088010 A CN201780088010 A CN 201780088010A CN 110383943 B CN110383943 B CN 1103839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p plate
induction heating
heating cooker
heated
gl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801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83943A (zh
Inventor
铃木彩加
阪本敦
志智一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3839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39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839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39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10Induction heating apparatus, other than furna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5B6/12Cooking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Abstract

感应加热烹调器(100)具有:壳体(1);顶板(2),其配置在壳体(1)的上部,用于载置被加热物;框架(3),其对顶板(2)进行保持;以及被配置在壳体(1)的内部,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的加热线圈(5)和对加热线圈(5)进行控制的控制部(8)。顶板(2)由表面压缩应力值比25MPa大的玻璃构成。由此,能够提供具有高的热冲击性并且顶板不容易破裂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

Description

感应加热烹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普通家庭等使用的、对烹调物进行烹调的加热烹调器。
背景技术
作为对被烹调物进行加热烹调的烹调器,通过电磁感应来进行加热烹调的感应加热烹调器正越来越普及。感应加热烹调器不使用火作为加热源,而是在作为被加热物的锅等烹调容器中流过过电流而使烹调容器自身发热。由此,对被烹调物进行烹调。因此,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安全性高,并且清扫性优异。
感应加热烹调器的顶板的上表面形成为平坦。作为被加热物的锅等烹调容器载置于顶板。通常,作为顶板,采用了玻璃制的顶板。由此,实现了高的美观性、清扫性。
另外,作为感应加热烹调器,搭载有感应加热线圈和辐射加热器这两种加热源的加热烹调器等也正在普及。辐射加热器是使辐射加热器自身发热而借助热传导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的方式的加热烹调器。因此,在使用辐射加热器的加热烹调器的情况下,顶板的温度为500℃以上。因此,作为顶板的材料,通常使用热冲击性优异且热膨胀率大致接近为零的结晶化玻璃(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近年来,不使用辐射加热器作为加热源而由感应加热线圈构成所有加热源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也越来越普及。
另外,用于顶板的结晶化玻璃通过特别的制法制造以具有热膨胀率大致为零等特别的特性。因此,结晶化玻璃的造价非常高。
另外,结晶化玻璃的玻璃胚料本身带有黄色。因此,在对玻璃实施印刷而显示在顶板上的情况下,白色等色调并不是很干净。因此,为了顶板的设计性,提出了使用非结晶化玻璃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此外,特别是从耐热性的观点来看,还提出了采用热膨胀系数较低的非结晶化玻璃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
另外,加热烹调器的顶板还要求耐热冲击性,该耐热冲击性是指在被加热到高的温度之后被急剧冷却的情况下的玻璃的性能。因此,提出了采用对非结晶化玻璃进一步进行强化后的玻璃材料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5)。
但是,现有结构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在提高安全性方面还具有改善的余地。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0022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7694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6-103385号公报
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16/088778号
专利文献5:日本特表2014-5194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感应加热烹调器,该感应加热烹调器具有顶板,该顶板具有高的耐热冲击性,并且耐破裂等。
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具有:壳体;顶板,其被配置在壳体的上部,用于载置被加热物;框架,其对顶板进行保持;以及被配置在壳体的内部,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的加热部和对加热部进行控制的控制部。而且,顶板由表面压缩应力值大于25MPa且为55MPa以下的玻璃构成。框架具有:底面部,其位于顶板的下方;以及周围部,其在俯视观察顶板时以围绕顶板的端面部的方式沿着顶板的外周配置。周围部具有:第一部,其以不覆盖顶板的上表面的方式,与顶板的端面部对置配置;以及第二部,其形状为:从第一部的下端向内侧弯折,而在所述顶板的所述端面部的下方抱住所述底面部的下方。构成所述顶板的所述玻璃是硼硅酸玻璃,所述顶板的端面部进行了研磨处理。
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具有由提高了强度和耐热冲击性的玻璃构成的顶板。由此,能够提供抑制了顶板的破裂而具有更高安全性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整体结构的概略的分解立体图。
图2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顶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2B是该顶部单元的俯视图。
图2C是该顶部单元的立体图。
图2D是将图2B所示的顶部单元用2D-2D线切断后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硼硅酸玻璃的表面压缩应力值与耐热冲击性的相关关系的图。
图4A是从前方观察被加热物被加热时的情形的概略图。
图4B是从上方观察被加热物被加热时的情形的概略图。
图5A是从前方观察被加热物被加热时的顶板的变形情形的概略图。
图5B是从上方观察被加热物被加热时的顶板的变形情形的概略图。
图6A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框架的概略结构的例子的剖视图。
图6B是示出框架的概略结构的比较例的剖视图。
图7A是本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顶部单元的俯视图。
图7B是将图7A的顶部单元用7B-7B线切断后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本发明的基础的见解)
为了进一步提高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安全性,发明人们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是,得到以下见解。
现有结构的感应加热烹调器采用了膨胀系数小的非结晶化玻璃。然而,即使是膨胀系数小的非结晶化玻璃,在高的温度带下,热变形也很大。因此,当在高温下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烹调的情况下,由于非结晶化玻璃的热变形,顶板有可能产生破裂。因此,现有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一边在低的温度带下进行温度控制,一边对被加热物进行烹调。因此,使用者得不到以高火力对被加热物进行烹调的满足感。
另外,玻璃所具有的、从高温被急剧冷却时的耐热冲击性与表面压缩应力值的关系迄今为止还不清楚。即,针对在实际的烹调状况下要求的耐热冲击性,玻璃所具有的特性有可能不够。
基于这些新发现,本发明的发明人们完成了以下发明。
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具有:壳体;顶板,其被配置在壳体的上部,用于载置被加热物;框架,其对顶板进行保持;以及被配置在壳体的内部,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的加热部以及对加热部进行控制的控制部。而且,顶板由表面压缩应力值比25MPa大的玻璃构成。
根据该结构,顶板由表面压缩应力值比25MPa大的玻璃构成。由此,顶板具有高的强度和耐热冲击性。其结果是,能够抑制顶板的破裂。进而,能够使温度上升到高的温度域,从而对被加热物进行烹调。由此,使用者得到以高火力对被加热物进行烹调的满足感。
对于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构成顶板的玻璃也可以由硼硅酸玻璃构成。
根据该结构,顶板由作为透明性高的非结晶化玻璃的硼硅酸玻璃构成。因此,能够干净地表现印刷在顶板上的颜色。由此,提高了顶板的设计性。
对于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构成顶板的玻璃也可以借助热而被物理强化。
根据该结构,能够强化顶板的强度和耐热冲击性。由此,能够抑制在高温烹调时顶板发生破裂。
对于本发明的第4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构成顶板的玻璃也可以具有300℃以上的耐热冲击性。
根据该结构,在炒菜等烹调中,使用者使温度上升到可得到高火力下的烹调感的温度域,从而能够对被加热物进行烹调。
对于本发明的第5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构成顶板的玻璃也可以具有55MPa以下的表面压缩应力值。
根据该结构,顶板具有在考虑到实际的使用状况(例如,被加热物的温度)时所需的高的强度和耐热冲击性。因此,能够提供满足使用者的烹调感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本发明的第6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也可以构成为,框架具有周围部,该周围部在俯视观察顶板时以围绕顶板的端面部的方式沿着顶板的外周配置,周围部未配置在顶板的上表面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抑制了因顶板的热变形而引起的顶板的端面部与框架的接触。由此,能够抑制因接触的部分而引起的顶板的破裂。
本发明的第7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也可以是,框架具有位于顶板的下方的底面部,在顶板与底面部之间设置有将顶板粘接于底面部的弹性部件,弹性部件被配置成,在俯视观察顶板时围绕加热部的周围。
根据该结构,在热变形时能够将施加给顶板的端面部的应力分散到顶板的端面部以外的部分。由此,能够抑制顶板的破裂。
本发明的第8方式是使用了由借助热而被物理强化的玻璃构成的顶板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制造方法。而且,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制造方法包含如下的步骤:在壳体的内部配置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的加热部和对加热部进行控制的控制部;以及根据玻璃的耐热冲击性与表面压缩应力值的相关关系,确定与感应加热烹调器所需的耐热冲击性对应的目标表面压缩应力值,将具有所确定的目标表面压缩应力值的顶板组装到壳体中。
根据该制造方法,能够制作具有不容易破裂的顶板并且具有高的设计性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本发明的第9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制造方法还可以包含计算耐热冲击性与表面压缩应力值的相关关系的步骤。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实施方式中,以使用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使用者侧为前侧(正面侧或前面侧),以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与使用者侧相反的一侧为后侧(背面侧)来进行说明。另外,以下的实施方式是例示的,能够适当变更。即,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1.感应加热烹调器的整体结构]
以下,使用图1对本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的整体结构的概略的分解立体图。
以下,作为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一例,以组装到整体厨房的橱柜而使用的组装型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为例来进行说明。
另外,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放置在厨房工作台上而使用的安置式、或者放置在餐桌等桌上而使用的桌面式等感应加热烹调器。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具有壳体1和由顶板2和框架3构成的顶部单元4等。壳体1在上方具有开口,并且该壳体1收纳后述的控制部8、冷却风扇9、格栅烹调箱12等。顶板2被设置成覆盖形成于壳体1的上方的开口,被加热物载置在顶板2的上表面侧。框架3对顶板2进行支承。壳体1和顶板2构成了感应加热烹调器100的外轮廓。
顶板2如后述那样由被热强化的硼硅酸玻璃等玻璃构成。顶板2通过例如硅粘接剂等弹性部件粘接、固定于框架3。由此,顶板2被框架3支承。
壳体1在内部收纳有加热线圈5、控制部8、冷却风扇9以及格栅烹调箱12等。
加热线圈5通过电磁感应对载置于顶板2的上表面2b的被加热物进行加热。图1所示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由具有3个加热线圈5的3个加热烹调器来图示。另外,加热线圈5的个数并不限于3个,例如也可以是1个、2个或4个以上。
另外,感应加热烹调器100具有检测被加热物的温度的温度检测部6(例如,红外线传感器等)。另外,在图1所示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中,温度检测部6安装于加热线圈5。温度检测部6和加热线圈5构成加热线圈单元。
也可以针对1个加热线圈5设置多个温度检测部6。由此,提高了被加热物的温度的检测精度。此外,温度检测部6并不限于检测红外线的红外线传感器,也可以由热敏电阻等构成,该热敏电阻根据由温度差产生的电动势来检测温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前侧的两个加热线圈5安装温度检测部6的结构为例来进行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所有的加热线圈5安装温度检测部6。在该情况下,例如前侧的两个加热线圈5的温度检测部6可以由红外线传感器构成,后侧的加热线圈5的温度检测部6可以由热敏电阻构成。另外,也可以采用与上述相反的结构。
另外,如图1所示,壳体1在前面侧配设有供使用者进行输入操作的操作单元7。使用者对操作单元7进行操作而输入例如被加热物的加热条件、加热时间等。由此,经由加热线圈5,按照期望的条件对被加热物进行感应加热。
而且,使用者经由操作单元7输入的信息以及温度检测部6所检测到的温度的信息被传递给控制部8。控制部8通过搭载在控制基板上的逆变器来控制流过加热线圈5的电流等。由此,控制部8对被加热物的加热状态进行控制。
另外,如上所述,以将操作单元7设置在壳体1的前面侧的结构为例来进行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将操作单元7设置在顶部单元4上或者顶部单元4的下方,使用者从顶部单元4的上方侧对操作单元7进行操作。在该情况下,可以经由顶板2以检测静电电容的方式构成操作单元7。具体来说,在检测上述静电电容的方式的操作单元7的情况下,根据适合顶板2的材质的电阻值来检测静电电容的变化。由此,操作单元7检测由使用者输入的输入信息。
控制部8由收纳在壳体1的内部的冷却风扇9冷却。
收纳控制部8和冷却风扇9的壳体1被组装到厨房橱柜10中。由此,冷却风扇9通过形成于壳体1的吸气孔11来抽吸厨房橱柜10的内侧的空气,对控制部8等进行冷却。
另外,壳体1在前面侧的与厨房橱柜10的前面侧的开口部10a对应的位置具有开口部(未图示)。因此,冷却风扇9通过壳体1的开口部来进一步抽吸厨房橱柜10的外侧的空气,对控制部8等进行冷却。
另外,冷却风扇9不仅对控制部8进行冷却,还同时对加热线圈5和形成感应加热烹调器100的外轮廓的壳体1等进行冷却。
另外,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组装型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的壳体1通常在内部收纳有格栅烹调箱12。格栅烹调箱12在前面侧具有开口12a,以覆盖开口12a的方式设置有格栅门13。由此,使用者能够打开格栅门13而将例如鱼等烹调物相对于格栅烹调箱12的内部取出或放入。
如以上那样,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装置。
[2.顶部单元的结构]
接着,使用图2A到图2D对本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的顶部单元4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2A到图2C分别是顶部单元4的分解立体图、俯视图以及立体图。图2D是将图2B所示的顶部单元4用2D-2D线切断后的剖视图。
如图2A所示,顶部单元4主要由顶板2、保持顶板2的框架3等构成。
框架3由底框架3a(底面部)、侧框架3b(周围部)、背框架3c等构成。
底框架3a构成框架3的底面部,对顶板2的下表面进行保持。侧框架3b构成框架3的周围部,以围绕顶板2的外周的方式配置。背框架3c配置在顶部单元4的上表面的后方侧。
如图2B所示,背框架3c具有将来自冷却风扇9(参照图1)的冷却风等排出的排气口15。在排气口15的上方配置形成有多个孔的背格栅16。背格栅16将来自排气口15的排气朝向上方排出。
如图2A和图2C所示,顶板2载置在底框架3a上,例如借助硅粘接剂14等弹性部件粘接、固定于底框架3a。
另外,如图2D所示,顶板2的端面部2a被侧框架3b包围,例如借助硅粘接剂14等弹性部件粘接、固定于侧框架3b。
底框架3a和侧框架3b例如使用嵌合爪等简单地嵌合。
另外,顶板2和背框架3c同样地例如借助硅粘接剂14等弹性部件互相粘接、固定。
此外,背框架3c和底框架3a与侧框架3b同样地使用嵌合爪等简单地嵌合。另外,除了上述嵌合爪以外,底框架3a和背框架3c也可以构成为例如通过螺钉等进行组装。
如以上那样构成顶部单元4。
以下,对顶板2的形成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将玻璃切成与顶板2相当的规定的大小。然后,对切出的玻璃的端面部2a进行研磨而形成顶板2。此时,特别优选使用粒径细的例如粒度为#100~#240以上的研磨微粉对顶板2的端面部2a进行研磨。由此,消除容易成为破裂的起点的例如裂纹、凹凸,能够将顶板2的端面部2a精加工成干净的面。
接着,在研磨了端面部2a后的顶板2的上表面2b(即,载置被加热物的烹调面)上使用例如由瓷漆(珐琅)等无机物构成的涂料进行丝网印刷。
然后,对顶板2实施后述的例如基于热等的强化处理。由此,进行顶板2的强化和丝网印刷的烧制。
由此,形成具有规定的强度的顶板2。
[3.顶板的表面压缩应力值和耐热冲击性]
接着,使用图3对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的顶板2的玻璃的表面压缩应力值与耐热冲击性的相关关系进行说明。另外,以下,作为构成顶板2的玻璃,以硼硅酸玻璃为例来进行说明。
图3是示出硼硅酸玻璃的表面压缩应力值与耐热冲击性的相关关系的图。
表面压缩应力值与耐热冲击性的相关关系如上述那样以往是不清楚的,但在基于发明人们的见解而进行了研究后,从试验结果中发现了表面压缩应力值与耐热冲击性的相关关系。
首先,对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进行具体说明。
[3.1试验方法]
作为玻璃,如上述那样,使用了所谓的被称为硼硅酸玻璃的非结晶化玻璃。硼硅酸玻璃由SiO2、Al2O3、B2O5以及Na2O3等组成,是这些组成成分率具有规定的范围的玻璃。
首先,对硼硅酸玻璃施加基于热的规定的物理强化处理,制作出用于试验的试验片。
即,对硼硅酸玻璃实施规定的热处理,对表面压缩应力进行强化而制作出试验片。具体来说,通过在最大700℃左右的温度下对硼硅酸玻璃进行烧制并使其急剧冷却的处理,实施了物理强化处理。
即,通过改变烧制温度,准备了具有不同的表面压缩应力值的多个玻璃。具体来说,作为硼硅酸玻璃的热强化处理条件,例如改变烧制温度、烧制时间等而制作出具有不同的表面压缩应力值的硼硅酸玻璃的试验片。
此时,制作出尺寸为250mm见方、厚度约为4mm的试验片的玻璃。另外,制作出的试验片的玻璃的端面通过研磨处理后的热处理来强化耐热冲击性等特性。
以下,对耐热冲击性的试验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准备如上述那样制作的、表面压缩应力值不同的多个玻璃的试验片。
接着,将准备好的各个试验片放入到维持为规定温度的恒温槽中,保持在恒温槽内直到试验片的温度达到恒定。
接着,在试验片的温度达到恒定(规定的温度)时,将试验片从恒温槽取出。
然后,向取出的各个试验片的中央注入15℃的水500ml。此时,试验片的温度从恒温槽中的规定温度一下下降到15℃。由此,试验片被施加了热冲击(温度变化)。
接着,对多个试验片同样地分别施加热冲击而对各试验片发生破裂之前的最大的热冲击(温度变化)进行了测定。
然后,将测定出的结果作为针对不同的表面压缩应力值的耐热冲击性ΔT(℃)来进行作图。由此,得到了图3所示的、表面压缩应力值与耐热冲击性的相关关系的结果。
另外,通常,当将通过热强化处理暂时施加了表面压缩应力的玻璃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的状态时,会引起所谓的应力缓和。因此,在上述试验中,将暂时进行了热强化处理的硼硅酸玻璃有意地暴露于高温的状态而使应力缓和。
即,在上述试验中,使用应力缓和后的硼硅酸玻璃的试验片来测定上述表面压缩应力值。然后,对测定出的表面压缩应力值的硼硅酸玻璃的耐热冲击性进行测定而得到图3所示的结果。
[3.2试验结果]
如图3所示,发现了热强化处理后的硼硅酸玻璃的表面压缩应力值(MPa)和耐热冲击性ΔT(℃)实际上具有线性的关系。
即,具有如下的关系:随着硼硅酸玻璃的表面压缩应力值变大,耐热冲击性变高。
通常,被感应加热烹调器加热的被加热物在大约140℃~300℃的温度范围被加热控制。此时,当在200℃以上的温度下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时,使用者容易得到以高火力进行烹调的感觉。另外,在炒菜等的情况下,例如在250℃~300℃以上的温度下,使用者容易得到以更高的火力进行烹调的感觉。
即,使用者非常倾向于在上述的温度范围内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
因此,需要如下的耐热冲击:在上述温度范围内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的过程中,即使冰水(约为0℃)等洒到顶板2上而施加热冲击,顶板2也不产生破裂。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图3所示的耐热冲击性与表面压缩应力值的相关关系,使用具有至少20MPa以上的表面压缩应力值的玻璃来构成顶板2。具体来说,作为玻璃,使用实施了上述热强化处理的硼硅酸玻璃来构成顶板2。
另外,如果考虑到可能加热被加热物的最大温度,则顶板2优选具有外插的60MPa左右(未图示)的表面压缩应力值。只要是具有60MPa左右的表面压缩应力值的顶板2,则使用感应加热烹调器100时的耐热冲击性便有足够的余裕。
另外,在被加热物有可能被加热到300℃的高温的情况下,优选顶板2具有比25MPa大的表面压缩应力值。即,在比25MPa大的表面压缩应力值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顶板2具有300℃以上的耐热冲击性。
另外,作为顶板2的表面压缩应力值,如果是55MPa左右,则即使考虑可能加热被加热物的最大的温度(例如,300℃),也会有余裕。
即,本实施方式的顶板2优选由在加热温度最大为300℃左右的情况下具有至少比25MPa大且55MPa以下的表面压缩应力值的玻璃(例如,硼硅酸玻璃等)构成。
[4.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动作、作用]
以下,使用图4A到图5B对上述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的动作和作用进行说明。
图4A是从前方观察加热被加热物17时的情形的概略图。图4B是从上方观察加热被加热物17时的情形的概略图。图5A是从前方观察加热被加热物17时的顶板2的变形情形的概略图。图5B是从上方观察加热被加热物17时的顶板2的变形情形的概略图。
如图4A和图4B所示,在对被加热物17进行加热时,在顶板2的烹调面(上表面2b)上载置锅等被加热物17。然后,控制部8对逆变器等进行控制而对加热线圈5(参照图1)进行通电。由此,加热线圈5使被加热物17自身产生涡电流而进行加热。其结果是,被加热物17的温度上升。
另外,构成顶板2的硼硅酸玻璃的热膨胀系数比较小,但不为零。即,顶板2与结晶化玻璃不同,通过加热而热膨胀。
此时,当被加热物17被加热时,顶板2被局部地加热。因此,顶板2的主要被加热的部分如图5A所示那样以向上方抬起的方式变形。由此,在顶板2产生拉伸应力18。而且,如图5B所示,顶板2的端面部2a也被施加拉伸应力18。
此时,在顶板2的端面部2a通常存在裂纹19或锐利的边缘部20等凹凸。因此,当端面部2a被施加拉伸应力18时,顶板2有可能以裂纹19或边缘部20为起点发生破裂。
因此,使用粒径细的研磨微粉对本实施方式的顶板2的端面部2a进行研磨处理。由此,抑制了在顶板2的端面部2a形成裂纹或锐利的边缘部。其结果是,能够降低顶板2由于拉伸应力18而以端面部2a的裂纹等为起点发生破裂的可能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顶板2由具有20MPa~60MPa(优选25MPa~55MPa)的表面压缩应力值的被热强化处理后的硼硅酸玻璃构成。即,顶板2由与通常的硼硅酸玻璃相比强度增强的硼硅酸玻璃构成。
因此,与通常的硼硅酸玻璃相比,本实施方式的顶板2相对于拉伸应力18更强。由此,即使对顶板2施加拉伸应力18,也不容易产生破裂。
进而,顶板2的热变形量随着被加热物17的温度上升而变大。因此,在端面部2a产生的拉伸应力18也变大。然而,本实施方式的顶板2具有25MPa~55MPa的表面压缩应力值。因此,顶板2相对于在300℃左右的加热下产生的拉伸应力18也具有足够的耐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一边利用由红外线传感器构成的温度检测部6始终对被加热物17的温度进行检测,一边对加热进行控制。红外线传感器检测从被加热物17发出的红外线,从而检测被加热物17的温度。因此,与通过传导热来检测温度的热敏电阻相比,温度的检测精度高,并且检测速度也快。
即,例如在被加热物17被干烧等而变成高温的情况下,红外线传感器迅速地进行检测。因此,控制部8根据温度检测部6的检测结果,能够迅速地控制对被加热物17的加热的停止等。由此,能够预先防止因来自被加热物17的传热而使顶板2的温度急剧上升的情况。即,通过迅速的温度检测,能够抑制顶板2大幅热变形。
另外,控制部8能够对加热线圈5进行控制,以使被加热物17的温度不处于在端面部2a产生破裂那样的产生拉伸应力18的温度域。
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顶板2,在端面部2a被实施了研磨处理之后,进一步施加了热强化处理。因此,实施了研磨处理的部分也与其他部分同样地被热强化。由此,与未对端面部2a进行热强化处理的顶板相比,本实施方式的顶板2能够提高相对于拉伸应力18的强度。
进而,由于本实施方式的顶板2的相对于拉伸应力18的强度高,所以能够将被加热物17的温度提高到高的温度区域(例如,250℃~300℃以上)而进行加热烹调。由此,使用者能够容易得到以高火力对被加热物17进行烹调的真实感。
另外,如上述那样,在高的温度区域下的被加热物17的加热中,在冰水(约为0℃)被洒到顶板2的烹调面的情况下,顶板有可能被施加例如250℃~300℃这样的大的热冲击。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顶板2构成为具有20MPa~60MPa(优选25MPa~55MPa)的表面压缩应力。因此,顶板2具有200℃~300℃以上的耐热冲击性。由此,顶板2能够充分地耐受可能由使用者施加的热冲击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顶板2的上表面2b的烹调面上通过丝网印刷来印刷由无机物构成的可耐受高温的涂料。由此,能够预先防止载置被加热物17时等的顶板2的烹调面的损伤及被加热物17的滑动。
本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如以上那样进行动作和发挥作用。
以下,使用图6A和图6B对感应加热烹调器100的框架3对顶板2的支承结构进行说明。
图6A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对顶板2进行支承的框架3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剖视图。图6B是示出框架的概略结构的比较例的剖视图。
如图6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顶板2的端面部2a以被侧框架3b包围的方式配置。此时,侧框架3b被配设成,未存在于顶板2的上方位置,即,未覆盖顶板2的上表面2b。
另一方面,在图6B的比较例所示的顶板2的情况下,侧框架3b的上方侧的端部向内侧(顶板侧)弯折而配设成将顶板2的端面部2a包入。在该情况下,当顶板2被加热而热变形时,顶板2的上表面2b与侧框架3b的端部经由接触部21而接触。由此,在接触部21引起应力集中。因此,顶板2有可能以接触部21为起点发生破裂。
然而,如图6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顶板2构成为,侧框架3b不将顶板2包入。即,侧框架3b构成为配置在顶板2的上表面2b的上方的位置。
因此,如图6B所示,顶板2的上表面2b和侧框架3b不会经由接触部21而接触。即,在顶板2的上表面2b不产生接触部21处的应力集中。由此,降低了顶板2破裂的可能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顶板2由透明性高的非结晶化玻璃即硼硅酸玻璃构成。因此,能够干净地表现出印刷在顶板2上的例如白色等颜色。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顶板2的设计性。
另外,通过由非结晶化玻璃构成顶板2,能够实现廉价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在高火力下的加热烹调中也能够有效地减少顶板2的破裂。
进而,可得到使用者能够真实地感受到以高火力进行加热处理的满足感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5.顶部单元的结构例]
以下,使用图7A和图7B对顶部单元4的结构例进行说明。
图7A是本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的顶部单元4的俯视图。图7B是将图7A的顶部单元4用7B-7B线切断后的剖视图。
如图7A所示,构成底面部的底框架3a形成为,在俯视观察顶板2时从顶板2的外周延伸到与加热线圈5(参照图1)对应的加热区域22的周围附近。即,底框架3a具有内包至少3个加热线圈5的开口3a1。由此,除了加热线圈5的上方之外,均配设有底框架3a。
如图7B所示,在顶板2与底框架3a的开口3a1的内周附近之间例如配设有硅粘接剂14等弹性部件。弹性部件被配置成,在俯视观察顶板2时围绕加热线圈5的周围。而且,弹性部件将顶板2粘接、固定于底框架3a。
顶部单元4如上述那样构成。
在上述结构中,当顶板2的上表面2b上的被加热物17的温度上升时,顶板2的温度也上升。因此,构成顶板2的硼硅酸玻璃发生膨胀,在顶板2产生拉伸应力18(参照图5A)。此时,拉伸应力18集中在顶板2的端面部2a(参照图5B)。
因此,借助硅粘接剂14将本实施方式的顶板2的围绕加热区域22的周围的位置粘接、固定于底框架3a。即,顶板2在围绕加热区域22的周围的位置处被底框架3a约束。
因此,如图7B所示,在加热区域22的周围产生与施加给顶板2的拉伸应力18相对的反力23。
由此,拉伸应力18也被分散到顶板2的端面部2a以外的部分。其结果是,抑制了拉伸应力18向顶板2的端面部2a的集中,防止了顶板2的破裂。
另外,顶板2在围绕加热区域22的周围的位置处被底框架3a约束。因此,减少了顶板2的热变形。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顶部单元4的结构,能够减少顶板2的热变形。进而,能够抑制拉伸应力18向顶板2的端面部2a的集中。由此,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抑制顶板2发生破裂。
另外,只要上述顶部单元4的结构是进行热膨胀的玻璃,则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有用的。因此,也能够应用于上述硼硅酸玻璃以外的玻璃。
[6.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制造方法]
以下,使用图8对本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图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的顶板2由通过上述热而进行了物理强化后的硼硅酸玻璃构成。
首先,本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在壳体1的内部配置有图1所示的对被加热物17进行加热的加热部即加热线圈5和对加热线圈5进行控制的控制部8(步骤S01)。
另外,加热线圈5和控制部8也可以按照在壳体1的内部堆积配置的堆积方式配置。另外,也可以在一体化为顶部单元4的状态下,将加热线圈5和控制部8配置于壳体1。
接着,计算构成顶板2的例如硼硅酸玻璃的耐热冲击性与表面压缩应力值的相关关系(步骤S02)。由此,得到图3所示的硼硅酸玻璃的耐热冲击性与表面压缩应力值的相关关系。另外,在预先计算出相关关系的情况下,能够省略上述步骤S02。
接着,根据上述耐热冲击性与表面压缩应力值的相关关系,确定与感应加热烹调器100所需的耐热冲击性对应的目标表面压缩应力值。
然后,利用具有所确定的目标表面压缩应力值的硼硅酸玻璃来形成顶板2,并组装到壳体1中(步骤S03)。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顶板2需要例如300℃以上的耐热冲击性。因此,作为目标表面压缩应力值,确定比25MPa大的顶板2。
接着,检查并判定组装到壳体1的顶板2是否具有期望的目标表面压缩应力值(步骤S04)。另外,关于顶板2的检查,首先,利用测定设备对例如顶板2上的多个部位的表面压缩应力值进行测定。然后,在多个部位的所有部位中确认是否为目标表面压缩应力值以上,从而进行顶板2的检查。
此时,在顶板2具有期望的目标表面压缩应力值的情况下(步骤S04的“是”),结束感应加热烹调器100的制造。
另一方面,在顶板2不具有期望的目标表面压缩应力值(即,无法跳过检查)的情况(步骤S04的“否”)下,更换为具有目标表面压缩应力值的其他顶板2而执行步骤S03之后的步骤。
如以上那样制造感应加热烹调器100。由此,能够制作出顶板2不容易产生破裂并且具有高设计性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即使在高温的温度域下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也能够减少顶板的破裂。因此,并不限于组装到厨房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对放置在桌上的类型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也有用。
标号说明
1:壳体;2:顶板;2a:端面部;2b:上表面;3:框架;3a:底框架(底面部);3a1、12a:开口;3b:侧框架(周围部);3c:背框架;4:顶部单元;5:加热线圈;6:温度检测部;7:操作单元;8:控制部;9:冷却风扇;10:厨房橱柜;10a:开口部;11:吸气孔;12:格栅烹调箱;13:格栅门;14:硅粘接剂(弹性部件);15:排气口;16:背格栅;17:被加热物;18:拉伸应力;19:裂纹;20:边缘部;21:接触部;22:加热区域;23:反力;100:感应加热烹调器。

Claims (4)

1.一种感应加热烹调器,该感应加热烹调器具有:
壳体;
顶板,其被配置于所述壳体的上部,用于载置被加热物;
框架,其对所述顶板进行保持;以及
被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对所述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的加热部和对所述加热部进行控制的控制部,
所述顶板由表面压缩应力值大于25MPa且为55MPa以下的玻璃构成,
所述框架具有:
底面部,其位于所述顶板的下方;以及
周围部,其在俯视观察所述顶板时以围绕所述顶板的端面部的方式沿着所述顶板的外周配置,
所述周围部具有:
第一部,其以不覆盖所述顶板的上表面的方式,与所述顶板的端面部对置配置;以及
第二部,其形状为:从所述第一部的下端向内侧弯折,而在所述顶板的所述端面部的下方抱住所述底面部的下方,
构成所述顶板的所述玻璃是硼硅酸玻璃,
所述顶板的端面部进行了研磨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中,
构成所述顶板的所述玻璃借助热而被物理强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中,
构成所述顶板的所述玻璃具有300℃以上的耐热冲击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中,
在所述顶板与所述底面部之间设置有将所述顶板粘接于所述底面部的弹性部件,
所述弹性部件被配置成,在俯视观察所述顶板时围绕所述加热部的周围。
CN201780088010.7A 2017-03-30 2017-07-27 感应加热烹调器 Active CN1103839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66966 2017-03-30
JP2017066966A JP6876902B2 (ja) 2017-03-30 2017-03-30 誘導加熱調理器および誘導加熱調理器の製造方法
PCT/JP2017/027205 WO2018179473A1 (ja) 2017-03-30 2017-07-27 誘導加熱調理器および誘導加熱調理器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83943A CN110383943A (zh) 2019-10-25
CN110383943B true CN110383943B (zh) 2022-11-29

Family

ID=63674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8010.7A Active CN110383943B (zh) 2017-03-30 2017-07-27 感应加热烹调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876902B2 (zh)
CN (1) CN110383943B (zh)
WO (1) WO2018179473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00956A (zh) * 2006-08-14 2009-08-05 旭硝子株式会社 耐热强化玻璃及耐热强化玻璃的制造方法
CN101965484A (zh) * 2008-03-11 2011-02-0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加热烹调器
CN201766733U (zh) * 2010-07-29 2011-03-16 杭州海良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磁感应加热线圈
CN102659305A (zh) * 2012-04-18 2012-09-12 无锡海达安全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用背板玻璃的半钢化工艺
TW201311598A (zh) * 2007-03-02 2013-03-16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強化板玻璃及其製造方法
CN105384336A (zh) * 2015-11-02 2016-03-09 河南安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硅酸盐玻璃组合物、及其制作的超薄玻璃、及制备方法及应用
CN205232486U (zh) * 2015-11-30 2016-05-11 深圳市鑫汇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组合式加热炉
CN205425051U (zh) * 2015-12-09 2016-08-03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电磁炉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64945A (ja) * 1991-06-12 1992-12-17 Inax Corp 高強度多結晶焼結セラミックス積層体
US6660980B2 (en) * 2001-06-12 2003-12-09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Top plate for cooking device having electromagnetic-induction heating unit
AU2003235268A1 (en) * 2002-05-16 2003-12-02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Cooking top plate
FR2889580B1 (fr) * 2005-08-02 2013-11-22 Eurokera Plaque de cuisson, appareil de cuisson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e la plaque
FR2894328B1 (fr) * 2005-12-05 2017-10-06 Eurokera Plaque vitroceramique transparente ou translucide et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JP4893443B2 (ja) * 2007-04-17 2012-03-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US8766147B2 (en) * 2008-05-20 2014-07-01 Kenyon International, Inc. Induction cook-top apparatus
KR20100083201A (ko) * 2009-01-13 2010-07-22 허종목 인덱션 렌지
JP2010272459A (ja) * 2009-05-25 2010-12-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11216323A (ja) * 2010-03-31 2011-10-27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誘導加熱調理器
FR2962192B1 (fr) * 2010-06-30 2014-02-07 Eurokera Dispositif de cuisson comprenant une plaque en verre ou vitroceramique, du type possedant au moins un moyen de masquage d'elements internes recouverts par la plaque
DE102010032113B9 (de) * 2010-07-23 2017-06-22 Schott Ag Transparente oder transparente eingefärbte Lithiumaluminiumsilikat-Glaskeramik mit einstellbarer thermischer Ausdehnung und deren Verwendung
FR2969460B1 (fr) * 2010-12-17 2012-12-28 Eurokera Dispositif de cuisson par induction
FR2997391B1 (fr) * 2012-10-30 2014-11-21 Eurokera Plaque en verre pour dispositif de cuisson par induction
FR3015470B1 (fr) * 2013-12-20 2018-03-16 Eurokera S.N.C. Plaque de cuisson par induction et procede d'obtention
KR102208812B1 (ko) * 2014-05-30 2021-01-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유도 가열 조리기기
WO2016088778A1 (ja) * 2014-12-02 2016-06-09 旭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加熱器
CN204534706U (zh) * 2015-03-31 2015-08-05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电磁炉加热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00956A (zh) * 2006-08-14 2009-08-05 旭硝子株式会社 耐热强化玻璃及耐热强化玻璃的制造方法
TW201311598A (zh) * 2007-03-02 2013-03-16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強化板玻璃及其製造方法
CN101965484A (zh) * 2008-03-11 2011-02-0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加热烹调器
CN201766733U (zh) * 2010-07-29 2011-03-16 杭州海良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磁感应加热线圈
CN102659305A (zh) * 2012-04-18 2012-09-12 无锡海达安全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用背板玻璃的半钢化工艺
CN105384336A (zh) * 2015-11-02 2016-03-09 河南安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硅酸盐玻璃组合物、及其制作的超薄玻璃、及制备方法及应用
CN205232486U (zh) * 2015-11-30 2016-05-11 深圳市鑫汇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组合式加热炉
CN205425051U (zh) * 2015-12-09 2016-08-03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电磁炉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170178A (ja) 2018-11-01
WO2018179473A1 (ja) 2018-10-04
CN110383943A (zh) 2019-10-25
JP6876902B2 (ja) 2021-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70215231A1 (en) Glass ceramic cooktop with infrared sensor
CN109475246A (zh) 烹饪器皿
KR20150136893A (ko) 인덕션 조리기
JP5247914B1 (ja) 加熱調理器
JP2013251254A (ja) 加熱調理器
CN110383943B (zh) 感应加热烹调器
CN205612318U (zh) 带称重功能的智能烤箱
JP2009295457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4259492B2 (ja) 加熱調理器
EP2194326A1 (en) Heater usable with cooker,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cooker
CN114040896B (zh) 盖板、尤其用于加热食物的板,以及用于加热食物的设备
JP2010040175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3913641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110381621B (zh) 感应加热烹调器
JP2000002425A (ja) 加熱調理器
JP6679850B2 (ja) ピッツア調理器
JP5974297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694583B2 (ja) 加熱調理器
JP2018186106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TWI566642B (zh) Induction heating conditioner
JPH07302677A (ja) 加熱調理器具
JP2005174705A (ja) 加熱調理器
Campanella A survey of microwave cookware
JP2016219289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16110921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