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82263B - 车辆用混合悬架臂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混合悬架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82263B
CN110382263B CN201780081174.7A CN201780081174A CN110382263B CN 110382263 B CN110382263 B CN 110382263B CN 201780081174 A CN201780081174 A CN 201780081174A CN 110382263 B CN110382263 B CN 1103822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spension arm
insert injection
injection molding
thickness
reinforc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117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82263A (zh
Inventor
金贤禹
李成根
权泰星
李大柱
朴珉局
权纯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lj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lj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lj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lji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3822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22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822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22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7/00Pivoted suspension arms; Accessories thereof
    • B60G7/001Suspension arms, e.g.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4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 B29C45/14336Coating a portion of the article, e.g. the edge of the article
    • B29C45/14344Moulding in or through a hole in the article, e.g. outsert moul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077/00Use of PA, i.e. polyamides, e.g. polyesteramide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mould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309/00Use of inorganic material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29K2303/00 - B29K2307/00, as reinforcement
    • B29K2309/08Gl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30Vehicles, e.g. ships or aircraft, or body part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6/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the manufacturing of suspension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 materials used, procedures or tools
    • B60G2206/0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suspension elements, e.g. arms, dampers, springs
    • B60G2206/01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suspension elements, e.g. arms, dampers, springs with embedded inserts for material reinforc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6/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the manufacturing of suspension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 materials used, procedures or tools
    • B60G2206/0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suspension elements, e.g. arms, dampers, springs
    • B60G2206/01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suspension elements, e.g. arms, dampers, springs with reinforcing nerves or branch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6/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the manufacturing of suspension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 materials used, procedures or tools
    • B60G2206/0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suspension elements, e.g. arms, dampers, springs
    • B60G2206/1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r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6/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the manufacturing of suspension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 materials used, procedures or tools
    • B60G2206/0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suspension elements, e.g. arms, dampers, springs
    • B60G2206/1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rms
    • B60G2206/12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rms the arm having L-sh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6/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the manufacturing of suspension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 materials used, procedures or tools
    • B60G2206/0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suspension elements, e.g. arms, dampers, springs
    • B60G2206/1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rms
    • B60G2206/12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rms the arm having triangular or Y-shape, e.g. wishbo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6/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the manufacturing of suspension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 materials used, procedures or tools
    • B60G2206/0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suspension elements, e.g. arms, dampers, springs
    • B60G2206/70Materials used in suspensions
    • B60G2206/71Light weight materials
    • B60G2206/7101Fiber-reinforced plastics [FR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6/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the manufacturing of suspension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 materials used, procedures or tools
    • B60G2206/0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suspension elements, e.g. arms, dampers, springs
    • B60G2206/70Materials used in suspensions
    • B60G2206/72Ste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6/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the manufacturing of suspension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 materials used, procedures or tools
    • B60G2206/0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suspension elements, e.g. arms, dampers, springs
    • B60G2206/70Materials used in suspensions
    • B60G2206/72Steel
    • B60G2206/722Pl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具有优异耐久性的车辆用混合悬架臂。根据一实施例的车辆用混合悬架臂包括:悬架臂体,包括上板部和从上述上板部向下延伸的两个侧壁部且向下开放,由金属材料制成;及嵌件注塑件,嵌件注塑于上述悬架臂体内,由塑料材料制成,其中,与上述上板部和上述侧壁部接触的嵌件注塑件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的厚度为2㎜至3㎜。

Description

车辆用混合悬架臂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悬架装置的悬架臂,更具体而言,涉及由复合材料形成的车辆用混合悬架臂。
背景技术
用于车辆的悬架装置的悬架臂(suspension arm)在本领域中是已知的。现有悬架臂根据制造方式分为铸造型(casting type)和压制型(press type)。铸造型悬架臂以将钢镕汤注入模具并固化的方式制成,而压制型悬架臂以将由钢板压制成型的两张板焊接在一起的方式制成。
然而,现有悬架臂的重量由于钢材料的特性而较大,因此难以实现轻量化。并且,可能发生由于钢板的焊接导致的变形,由此存在强度降低的缺陷。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为了解除现有钢材料的悬架臂所具的缺陷,已提出了由金属和塑料的复合材料形成的悬架臂(下面称为复合悬架臂)。例如,这种复合悬架臂可以通过将塑料材料嵌件注塑于由钢材料制成的悬架臂体来形成。然而,在嵌件注塑后进行冷却时,具有比钢更高的收缩率的塑料材料的嵌件注塑件比悬挂臂体收缩得更多,与由钢材料制成的悬架臂体间隔开,导致悬架臂整体的强度下降,因此,在现有复合悬架臂中,与悬架臂体接触的嵌件注塑件部分的厚度被调节为薄。
然而,如下面将详细描述,这种现有复合悬架臂有可能存在耐久性降低的问题。
本公开旨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且提供具有优异耐久性的车辆用混合悬架臂。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公开提供车辆用混合悬架臂的实施例。根据示意性实施例的车辆用混合悬架臂包括:悬架臂体,包括上板部和从上述上板部向下延伸的两个侧壁部且向下开放,由金属材料制成;及嵌件注塑件,嵌件注塑于上述悬架臂体内,由塑料材料制成,其中,与上述上板部和上述侧壁部接触的嵌件注塑件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的厚度为2㎜至3㎜。
在一实施例中,与上述上板部和上述侧壁部接触的嵌件注塑件部分整体的厚度为2㎜至3㎜。
在一实施例中,在上述悬架臂体上贯通形成有至少一个孔,在上述嵌件注塑件形成有至少一个结合凸起,上述至少一个结合凸起贯通上述至少一个孔并延伸,从上述至少一个孔扩展到预定区域,上述结合凸起的上述扩展部分的厚度为2㎜至3㎜。
在一实施例中,在上述嵌件注塑件突出形成有至少一个加强肋,上述加强肋的厚度为2㎜至5㎜。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加强肋包括在上述嵌件注塑件的相对的两个侧壁部之间延伸的部分和与在上述嵌件注塑件的相对的两个侧壁部之间延伸的部分交叉的部分。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车辆用混合悬架臂还包括至少一个加强板,上述加强板设置在上述悬架臂体内,上述加强板的两端固定于上述悬架臂体以支撑上述悬架臂体,上述加强板由金属材料制成,上述加强板具有朝向上述上板部的侧面,上述嵌件注塑件的一部分形成在上述加强板的侧面和上述上板部的内面之间,上述加强板以除了上述加强板的两端之外的所有面被上述嵌件注塑件包围的方式嵌入于上述嵌件注塑件内部,使得通过上述加强板防止上述悬架臂体和上述嵌件注塑件隔开。
在一实施例中,在上述加强板贯通形成有至少一个孔,上述至少一个孔由上述嵌件注塑件填充。
在一实施例中,在与上述加强板的朝向上述上板部的侧面相反的侧面形成的嵌件注塑件部分的厚度为2.5㎜至3㎜。
在一实施例中,形成于上述加强板的厚度方向的侧面的嵌件注塑件部分的厚度为2.5㎜至3㎜。
在一实施例中,在上述悬架臂体上形成有将上述侧壁部的端部弯曲而成的凸缘,且与上述凸缘的末端接触的嵌件注塑件部分的厚度为2.5㎜至3㎜。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悬架臂体由钢材料形成。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嵌件注塑件由纤维增强塑料材料形成。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确保防止由塑料嵌件注塑件覆盖的悬架臂体部分中一部分无意地暴露于外部,同时满足车辆用悬架臂所需的轻量化和强度。因此,当由塑料嵌件注塑件覆盖的悬架臂体部分中一部分暴露于外部时,水通过暴露的部位渗透到形成于悬架臂体和塑料嵌件注塑件之间的缝隙并积累而导致悬架臂体腐蚀的危险减少。也就是说,悬架臂的耐久性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车辆用混合悬架臂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示出的车辆用混合悬架臂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将在图1中示出的车辆用混合悬架臂的变形例中的悬架臂体和塑料嵌件注塑件分离来示出的图。
图4为在图1中示出的车辆用混合悬架臂中与形成有脚部的结合凸起的部分相邻的部分的截面图。
图5为在图1中示出的车辆用混合悬架臂中与形成有脚部的结合凸起的部分的截面图。
图6为图1中示出的车辆用混合悬架臂的低面图。
图7为示出在图1中示出的车辆用混合悬架臂中悬架臂体和与悬架臂体结合的加强板的图。
图8为在图1中示出的车辆用混合悬架臂中结合加强板的部分的截面图。
图9为在图1中示出的车辆用混合悬架臂中结合加强板的部分的另一方向的截面图。
图10为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车辆用混合悬架臂的立体图。
图11为图10中示出的车辆用混合悬架臂的分解立体图。
图12为图10中示出的车辆用混合悬架臂的低面图。
图13为示出根据又一实施例的车辆用混合悬架臂的立体图。
图14为在图10中示出的车辆用混合悬架臂中与形成有脚部的结合凸起的部分相邻的部分的截面图。
图15为在图10中示出的车辆用混合悬架臂中形成有脚部的结合凸起的部分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例是为了对本公开的技术思想进行说明而列举的示例。本公开的权利范围并非仅限定于以下列举的实施例或者对这些实施例的具体说明。
只要没有另行定义,用于本公开的所有技术用语及科学用语均包含具有本公开所属技术领域一般知识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用于本公开的所有术语均是为了对本公开进行更加明确地说明而选择的,并非是为了限定本公开的权利范围而选择的。
只要包含该表述的语句或句子中没有不同阐述,本公开中使用的“包含”、“具备”、“具有”等表述均应当理解为蕴涵可能包括其它实施例的开放性术语(open-ended terms)。
只有没有不同阐述,本公开中使用的单数型表述均含有复数型的含义,这一点同样适用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单数型表述。
在本公开中,如果提到某一构成要素与另一构成要素“连接”或“接触”,则应当理解为,所述某一构成要素既可与所述另一构成要素直接连接或者接触,或者也可以以新的又一构成要素为媒介进行连接或者接触。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附图中,相同或者对应的构成要素赋予其相同的参照编号。另外,在对以下实施例进行说明的过程中,可能省略对相同或者对应构成要素的重复描述。但是,即使省略了关于构成要素的描述,也并不意味着那种构成要素不包含在某一实施例中。
车辆的悬架装置是一种连接车体与车轮的装置,其包括:弹簧,吸收从路面向车体传递的振动或冲击;减震器,调节弹簧的运转;及悬架臂和悬吊连杆,控制车轮的运转。控制车轮运转的方式包括摆臂式、横臂式以及麦花臣式等。其中,例如,在采用横臂式控制方式的悬架装置中,使用将与车轮紧固的转向节连接至车体的悬架臂(例如,上控制臂(uppercontrol arm)、下控制臂(lower control arm))。悬架臂的一端与构成车体的横梁或副车架连接且其另一端以球形接头为媒介与转向节连接。这种悬架臂使车轮支撑在车体上,并根据车辆的行驶情况适当控制车轮的前束,从而起到提高车辆的直行行驶性与转向稳定性的作用。下面将说明的车辆用混合悬架臂的实施例可以在车辆的悬架装置中用作上控制臂或下控制臂。
图1为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车辆用混合悬架臂的立体图,图2为图1中示出的车辆用混合悬架臂的分解立体图。并且,图3为车辆用混合悬架臂的变形例中的悬架臂体和塑料嵌件注塑件分离来示出的图。
参照图1至图3,一实施例的车辆用混合悬架臂100(下面简称“复合悬架臂”)包括:悬架臂体110,由金属材料制成;及嵌件注塑件120(下面有时称为“塑料嵌件注塑件”),嵌件注塑于悬架臂体110且由塑料材料制成。上述复合悬架臂100可以进一步包括衬套130和球形接头140,以便连接到车体和转向节。
复合悬架臂100具有“U”字形或与此类似的形状。上述复合悬架臂100可以在车辆的悬架装置中用作上控制臂。
悬架臂体110由钢材形成,且可以通过压制成型制造。例如,悬架臂体110可以以压制成型车辆用高张力钢板(high tension steel plate)的方式制造。
悬架臂体110包括两个脚部111和连接两个脚部111的接头部112。在脚部111的一端部[在图1和图2中朝向后方RD的脚部111的端部]形成管道结合部113,上述管道结合部113形成具有大致半圆柱形状的凹槽,且衬套管114插入到管道结合部113并通过焊接结合。衬套管114结合到管道结合部113,以向侧方开放。衬套130通过压入结合到上述衬套管114。在接头部112的一端部[在图1和图2中朝向前方FD的接头部112的端部]突出形成有用于安装球形接头140的环形安装凸起115。在一实施例中,为了安装球形接头140,在接头部112一体形成环形安装凸起115,但如图3所示,也可以在接头部112的一端部通过焊接结合单独的球形接头管117。
为了与塑料嵌件注塑件120之间的牢固结合,在悬架臂体110贯通形成有至少一个孔118。在一实施例中,多个孔118以相互隔开的方式贯通形成在脚部111。多个孔118可以形成为具有相同的直径。并且,如图3所示,多个孔118可以通过组合直径小的孔118A和直径大的孔118B组合来形成。直径相互不同的孔118A、118B可以以各种方式布置(例如,交互布置)。并且,在需要较大的悬架臂体110和塑料嵌件注塑件120之间的结合力的部位可以选择性地布置直径大的孔118B。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在接头部112也可以形成有用于提高与塑料嵌件注塑件120之间的结合力的孔119。接头部112与塑料嵌件注塑件120之间的接触面积与脚部111相比更大,因此,形成于接头部112的孔119可以形成为具有比形成于脚部111的孔118的直径更大的直径。
塑料嵌件注塑件120具有与悬架臂体110对应的形状,也就是说,具有“U”字形或与此类似的形状。也就是说,如悬架臂体110一样,塑料嵌件注塑件120包括两个脚部121和连接两个脚部121的接头部122。塑料嵌件注塑件120由高强度的塑料材料形成,以便通过与悬架臂体110结合来增加复合悬架臂100的强度。在一实施例中,塑料嵌件注塑件120由纤维增强塑料材料形成。具体而言,由如尼龙6(PA6)、尼龙66(PA66)等聚酰胺树脂形成或由在尼龙6、尼龙66等包含玻璃纤维(glass fiber)的聚酰胺树脂形成。
在塑料嵌件注塑件120形成有与悬架臂体110的孔118对应的结合凸起123。结合凸起123贯通形成于悬架臂体110的孔118而延伸,且从孔118扩展到预定区域(设定的区域)而形成。也就是说,结合凸起123为在塑料嵌件注塑件120的嵌件注塑时,通过将填充于孔118中且通过孔118向悬架臂体110的外侧推出的塑料嵌件注塑件120部分平坦地按压而变形的部分,其增加悬架臂体110与塑料嵌件注塑件120之间的结合力且防止塑料嵌件注塑件120从悬架臂体110任意分离。
结合凸起123可以形成为使得根据孔118的直径大小扩展的部分123A(参照图4和图5)的区域[例如,由于变形而被悬架臂体110压制的区域]改变。例如,结合凸起123可以形成为增减与孔118A、118B的直径大小成比例地扩展的部分123A的区域。
在悬架臂体110的接头部112形成孔119时,在塑料嵌件注塑件120形成有与孔119对应的贯通孔124且还可以形成有从贯通孔124周围部分突出的环形结合凸起125。环形结合凸起125贯通在接头部112形成的孔119而延伸,且具有从接头部112贯通出来的上端部向孔119的半径外侧方向弯曲的形状。上述结合凸起125与上述结合凸起123一起增加悬架臂体110和塑料嵌件注塑件120之间的结合力。
安装于复合悬架臂100的球形接头140包括:球头螺栓141,在球部分附着环棒;插座142,容纳球头螺栓141的球部分;球面座143,与插座142结合并支撑球头螺栓141,使得球头螺栓141能够向任意方向旋转;及防尘罩144,防止外部异物侵入插座142内部。
图4为在图1中示出的混合悬架臂中与形成有脚部的结合凸起的部分相邻的部分的截面图,图5为在图1中示出的混合悬架臂中与形成有脚部的结合凸起的部分的截面图。
参照图4,悬架臂体110形成为包括上板部110T和从上板部110T弯曲而延伸的侧壁部110S。也就是说,悬架臂体110包括上板部110T和从上板部110T向下延伸的两个侧壁部110S且向下开放。上板部110T和侧壁部110S可以形成在脚部111和接头部112的至少一部分或整体。在由与上板部110T相对的两个侧壁部110S包围的悬架臂体110内侧通过嵌件注塑形成塑料嵌件注塑件120以便支撑上述悬架臂体,该塑料嵌件注塑件120被设定为具有预定厚度范围。
本案发明的发明人认识到了在由塑料嵌件注塑件覆盖的悬架臂体部分中一部分暴露于外部时,例如,在制造复合悬架臂时(将要由塑料嵌件注塑件覆盖的)悬架臂体部分中一部分无意地不被塑料嵌件注塑件覆盖而直接暴露于外部或悬架臂体的一部分无意地由太薄的塑料嵌件注塑件覆盖且在使用复合悬架臂的过程中塑料嵌件注塑件被剥离而悬架臂体的一部分暴露于外部时,水通过暴露的部位渗透到形成于悬架臂体与塑料嵌件注塑件之间的缝隙而积累,由此,悬架臂体可能腐蚀。
基于这种认识,为了确保防止由塑料嵌件注塑件覆盖的悬架臂体110部分中一部分无意地暴露到外部,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与悬架臂体110接触的塑料嵌件注塑件120部分,例如,与悬架臂体110的上板部110T和侧壁部110S接触的塑料嵌件注塑件120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的厚度T1为2㎜至3㎜(在本公开中,塑料嵌件注塑件部分的厚度具有预定范围意味着设计上厚度具有预定厚度。也就是说,在本公开中塑料嵌件注塑件部分的厚度具有预定范围包括即使实际上在特定个别悬架臂产品由于特殊的制造误差而厚度可能偏离预定范围,也以厚度具有预定范围的方式设计制造)。优选地,与上板部110T和侧壁部110S接触的塑料嵌件注塑件120部分整体的厚度T1为2㎜至3㎜。
在上述厚度T1范围下,即使发生制造公差,也防止与上板部110T和侧壁部110S接触的塑料嵌件注塑件120部位发生未成型的部分,以能够提高复合悬架臂100的耐久性。其中,制造公差包括在悬架臂体110的成型时发生的加工公差(尺寸公差)、在设置悬架臂体110的模具时发生的位置公差等,且这些制造公差成为降低悬架臂体110和塑料嵌件注塑件120的整合性(匹配性)的要因。
也就是说,若与上板部110T和侧壁部110S直接接触的塑料嵌件注塑件120部分的厚度T1小于2㎜,则塑料嵌件注塑件120的厚度较薄,因此在塑料嵌件注塑件120的嵌件注塑时可能发生由于制造公差引起的未成型部分。并且,若与上板部110T和侧壁部110S直接接触的塑料嵌件注塑件120部分的厚度T1大于3㎜,则塑料嵌件注塑件120的厚度变厚,因此塑料嵌件注塑件120的收缩量增加,从而可能发生能降低复合悬架臂100的强度的缝隙。
参照图5,增加悬架臂体110和塑料嵌件注塑件120之间的结合力的结合凸起123的扩展部分123A的厚度T2为2㎜至3㎜。若结合凸起123的扩展部分123A的厚度T2小于2㎜,则由于悬架臂体110的制造公差而结合凸起123形成为具有较薄的厚度,在此情况下,由于从路面传递到复合悬架臂100的振动或冲击而结合凸起123的扩展部分123A可以容易破损(例如,破裂或脱落)。由此,在使用复合悬架臂100时,塑料嵌件注塑件120的一部分可以从悬架臂体110任意分离,因此难以保持复合悬架臂100的强度。并且,若结合凸起123的扩展部分123A的厚度T2大于3㎜,则需要以使塑料嵌件注塑件120通过悬架臂体110的孔118被推长的方式进行嵌件注塑,因此模具设计难度大且制造难度大。并且,由于结合凸起123比必要的厚得多,因此在复合悬架臂100的搬运、保管、设置时由于与其他部件之间的干涉而有可能对结合凸起123施加冲击,从而可以降低复合悬架臂100的外观审美感。
在根据一实施例的复合悬架臂100中,侧壁部110S的端部形成为向悬架臂体110的外侧弯曲。侧壁部110S的端部和以与侧壁部110S的端部接触的方式形成的塑料嵌件注塑件120可以通过修剪(trimming)加工切割,以便减轻复合悬架臂100的重量等。
图6为图1中示出的车辆用混合悬架臂的低面图。
参照图6,在塑料嵌件注塑件120突出形成有至少一个加强肋126,以便保持复合悬架臂100的强度且防止由于外力的变形等。加强肋126包括在塑料嵌件注塑件120的相对的两个侧壁部120S之间延伸的部分和与在两个侧壁部120S之间延伸的部分交叉的部分。
加强肋126不是在塑料嵌件注塑件120中与悬架臂体110直接接触的部分,因此至少没有如与本公开的悬架臂体110直接接触的塑料嵌件注塑件120部分一样的在厚度上的限制。由此,首先,与悬架臂体110直接接触的塑料嵌件注塑件120部分的厚度为2㎜至3㎜,在上述厚度条件下,加强肋126的形状和厚度可被设定为使得塑料嵌件注塑件120的总重量最小化且塑料嵌件注塑件120能够起到增强悬架臂体110的每个部位的强度的作用。例如,在由于传递到复合悬架臂100的振动或冲击而施加较大负荷的复合悬架臂100部位可以形成具有如格子形状等的形状的加强肋126,且可以以与其他部位相比更厚的厚度形成加强肋126。
在一实施例中,加强肋126的厚度T3为2㎜至5㎜。若加强肋126的厚度小于2㎜,则加强肋126无法充分起到保持复合悬架臂100的强度、防止变形等作用。尤其,由于悬架臂体110的制造公差而在加强肋126发生未成型部分,导致加强肋126本身的强度降低。并且,若加强肋126的厚度大于5㎜,则塑料嵌件注塑件120的总重量增加,难以使复合悬架臂100轻量化,根据情况,由于塑料嵌件注塑件120的收缩引起的残留应力留在加强肋126,导致降低加强肋126的强度。尤其,若加强肋126的厚度T3大于7㎜,则由于塑料嵌件注塑件120的收缩而可能在加强肋126发生空隙(void),导致大大降低加强肋126的强度。
图7为示出根据一实施例混合悬架臂中悬架臂体和与悬架臂体结合的加强板的图。并且,图8和图9为将在图1中示出的混合悬架臂中结合加强板的部分向相互不同的方向切断而示出的截面图。
参照图7至图9,复合悬架臂100进一步包括固定于悬架臂体110内的至少一个加强板150。加强板150与嵌件注塑件120一起支撑悬架臂体110。
加强板150具有扁平的矩形板形状,悬架臂体110的相对的两侧壁部110S的两侧边缘分别通过焊接固定。此时,加强板150在与悬架臂体110的上板部110T不接触的位置通过焊接固定。在进行嵌件注塑时,加强板150被塑料嵌件注塑件120包围。加强板150由金属材料形成,根据情况,为了减轻复合悬架臂100的重量而可以由铝材料形成。
在加强板150可以贯通形成有至少一个孔151,使得塑料嵌件注塑件120牢固地结合。在形成于加强板150的孔151被嵌件注塑的塑料嵌件注塑件120填充,使得加强板150和塑料嵌件注塑件120相互牢固地结合。
在悬架臂体110中,多个加强板150相互隔开地固定于各个两个脚部111。加强板150可以以使孔151的开口方向大致朝向侧方的方式固定于脚部111,根据在脚部111的固定位置而改变相对于上板部110T倾斜的角度来固定。
由于加强板150也由金属材料制成,因此在加强板150的一部分不被塑料嵌件注塑件120覆盖且暴露于外部时,水通过暴露的部位渗透到形成在加强板150和塑料嵌件注塑件120之间的缝隙并积累,导致加强板150腐蚀。
考虑到这些点,为了确保加强板150总是被塑料嵌件注塑件120包围,在一实施例中,形成在加强板150的朝向上板部110T的侧面150T和形成在相对的侧面150L(例如,下部侧面)的塑料嵌件注塑件120部分的厚度T4为2.5㎜至3㎜。并且,如图9所示,形成在加强板150的厚度方向的侧面150S上的塑料嵌件注塑件120部分的厚度T5为2.5㎜至3㎜。也就是说,塑料嵌件注塑件120的一部分形成在朝向加强板150的上板部110T的侧面150T和上板部110T的内面之间。并且,加强板150埋没于塑料嵌件注塑件120内部,使得除了加强板150的两端之外的所有面被塑料嵌件注塑件120包围。通过上述加强板150防止悬架臂体110和塑料嵌件注塑件120隔开。
被上述加强板150包围的塑料嵌件注塑件120的基于部位的厚度T4、T5范围通过考虑悬架臂体110的制造公差和通过焊接固定于悬架臂体110的加强板150的位置公差而设定。
若形成在加强板150的侧面150L上的塑料嵌件注塑件120部分的厚度T4和形成在加强板150的侧面150S上的塑料嵌件注塑件120部分的厚度T5小于2.5㎜,则可能在嵌件注塑于各个相当部位的塑料嵌件注塑件120发生未成型的部分,因此复合悬架臂100的强度会降低。并且,若形成于加强板150的侧面150L上的塑料嵌件注塑件120部分的厚度T4和形成于加强板150的侧面150S上的塑料嵌件注塑件120部分的厚度T5大于3㎜,则难以使复合悬架臂100轻量化,且塑料嵌件注塑件120的厚度变厚,塑料嵌件注塑件120的收缩量增加,因此可能发生能降低复合悬架臂100的强度的缝隙。
下面,对在形状方面与上述复合悬架臂100具有部分差异的复合悬架臂的其他实施例进行说明。在根据其他实施例的复合悬架臂中,与前述复合悬架臂100对应的构成要素可以通过与复合悬架臂100相同的材料和方法形成。
图10为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车辆用混合悬架臂的立体图,图11为图10中示出的车辆用混合悬架臂的分解立体图,图12为图10中示出的车辆用混合悬架臂的低面图。并且,图13为示出根据又一实施例的车辆用混合悬架臂的立体图。
参照图10至图13,如前述的复合悬架臂100一样,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车辆用混合悬架臂200(下面简称“复合悬架臂”)包括:悬架臂体210,由金属材料制成;和嵌件注塑件220(下面简称“塑料嵌件注塑件”),嵌件注塑于悬架臂体210而形成,且由塑料材料制成。上述复合悬架臂200可以进一步包括衬套(图中未示出)和球形接头140,以便能够连接到车体或车辆的其他部件(转向节)。复合悬架臂200具有“L”字形状或与此类似的形状,且可以在车辆的悬架装置用作下控制臂。
悬架臂体210具有一体连接的两个脚部211。衬套结合凸起212一体地突出形成在两个脚部211中任一个。衬套结合凸起212具有管头形状,使得塑料嵌件注塑件220可以嵌件注塑于衬套结合凸起212的内部。例如,衬套结合凸起212通过压入与衬套130结合。形成凹槽的结合部213形成在两个脚部211中的另一个,以便安装球形接头140。在悬架臂体210的大致中央部分向侧方突出形成环形环部214。
在悬架臂体210贯通形成有能够牢固地结合塑料嵌件注塑件220的多个孔215。并且,在悬架臂体210中形成有凹陷部216,上述凹陷部216从贯通形成有多个孔215的上板部210T延伸。凹陷部216可以连续地形成在两个脚部211,且可以分离形成在两个脚部211。塑料嵌件注塑件220在嵌件注塑后冷却时以紧贴的方式收缩在形成于悬架臂体210的凹陷部216,以增加悬架臂体210和塑料嵌件注塑件220之间的结合力。这种凹陷部216可以应用于根据一实施例的复合悬架臂100。
塑料嵌件注塑件220具有与悬架臂体210对应的形状,即,“L”字形状或与此类似的形状。这种塑料嵌件注塑件220具有两个脚部221。在两个脚部221中任一个形成有向衬套结合凸起212的内侧嵌件注塑的突起部222,且在另一个可以设置有供球形接头140插入安装的安装部223。安装部223可以与球形接头140一体地形成。并且,在塑料嵌件注塑件220的大致中央部分与环部214对应地通过嵌件注塑形成在环部214的一部分的半环部224。
在塑料嵌件注塑件220与形成于悬架臂体210的孔215相对应地形成有结合凸起225。结合凸起225贯通形成于悬架臂体210的孔215而延伸,且从孔215扩展到预定区域而形成。并且,如图12所示,在塑料嵌件注塑件220突出形成至少一个加强肋226。
复合悬架臂200具有如下结构,即,在复合悬架臂200的两个脚部211中任一个安装球形接头140且在另一个形成能够插入结合衬套的衬套结合凸起212,在两个脚部211的大致中央部分形成环形环部214。然而,复合悬架臂200不限定于上述结构而可以具有各种结构。例如,作为另一实施例,如图13所示,复合悬架臂也可以具有如下结构,即,在两个脚部201中任一个安装球形接头140且在另一个形成环形环部214,且在两个脚部201的大致中央部分通过焊接结合衬套管114,上述衬套管114可以供衬套压入结合。
图14为在图10中示出的车辆用混合悬架臂中与形成有脚部的结合凸起的部分相邻的部分的截面图,图15为在图10中示出的车辆用混合悬架臂中形成有脚部的结合凸起的部分的截面图。
参照图14和图15,悬架臂体210包括上板部210T和从上板部210T弯曲并延伸的侧壁部210S。也就是说,悬架臂体210包括上板部210T和从上板部210T向下延伸的两个侧壁部210S而向下开放。上板部210T和侧壁部210S可以形成在两个脚部211整体。
在复合悬架臂200中,与上板部210T接触的塑料嵌件注塑件220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的厚度T1为2㎜至3㎜,优选地,与上板部210T接触的塑料嵌件注塑件220部分整体的厚度T1为2㎜至3㎜。并且,结合凸起225的扩展部分225A的厚度T2为2㎜至3㎜。并且,加强肋226的厚度T3为2㎜至5㎜。
在复合悬架臂200中,可以在悬架臂体210弯曲侧壁部210S的端部来形成凸缘218。并且,为了牢固地结合悬架臂体210和塑料嵌件注塑件220,可以以包围凸缘218的方式形成塑料嵌件注塑件220。形成于悬架臂体210的凸缘218可以如图14所示具有相对的两个侧壁部210S的端部向悬架臂体210的内侧弯曲的形状,或者,如图15所示,可以具有相对的两个侧壁部210S的端部中任一个向悬架臂体210的内侧弯曲且另一个向悬架臂体210的外侧弯曲的形状。
在凸缘218的一部分不被塑料嵌件注塑件220覆盖且暴露于外部时,水通过暴露的部位渗透到形成于悬架臂体210和塑料嵌件注塑件220之间的缝隙并积累,导致悬架臂体210腐蚀。
考虑到这些点,为了确保凸缘218总是被塑料嵌件注塑件220包围,在该实施例中,与凸缘218的末端接触的塑料嵌件注塑件220部分的厚度T6为2.5㎜至3㎜。
上述厚度T6范围考虑到与悬架臂体110的制造公差和凸缘218的制造公差来设定。也就是说,凸缘218通过弯曲侧壁部210S的端部而形成,通过这种弯曲工序形成的最终凸缘218的形状会不一定,由此,从侧壁部210S到凸缘218的末端的距离可以不一定。
若与凸缘218的末端接触的塑料嵌件注塑件220部分的厚度T6小于2.5㎜,则可能在凸缘218的末端发生塑料嵌件注塑件120的未成型的部分,因此复合悬架臂200的强度会降低。并且,若与凸缘218的末端接触的塑料嵌件注塑件220部分的厚度T6大于3㎜,则难以使复合悬架臂200轻量化。
在复合悬架臂100也可以形成如凸缘218一样的凸缘。在此情况下,类似地与凸缘的末端接触的塑料嵌件注塑件120部分的厚度可以为2.5㎜至3㎜。
根据前述实施例,虽然作为车辆用混合悬架臂的复合材料以钢和纤维增强塑料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考虑车辆用混合悬架臂的强度、重量等来可以复合使用可代替的各种材料。
并且,如前述实施例一样,设定由金属和塑料的复合材料形成且嵌件注塑于金属而形成的塑料嵌件注塑件的厚度在每个部位不同,这不是限定应用于车辆用混合悬架臂,而也可以应用于在车辆用部件中谋求轻量化且要求高强度的支撑用部件,例如,可以在应用于上控制臂的模块座等应用。
以上,通过一部分实施例和附图所示实例对本公开的技术思想进行了说明。但是,通过上述说明,具有本公开所属技术领域一般知识的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公开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种置换、变形及变更。另外,所述置换、变形及变更也属于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车辆用混合悬架臂,其特征在于,包括:
悬架臂体,包括上板部和从上述上板部向下延伸的两个侧壁部且向下开放,由金属材料制成;
嵌件注塑件,嵌件注塑于上述悬架臂体内,由塑料材料制成;及
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加强板,上述加强板设置在上述悬架臂体内,上述加强板的两端固定于上述悬架臂体以支撑上述悬架臂体,
上述加强板具有朝向上述上板部的侧面,
上述嵌件注塑件的一部分形成在上述加强板的侧面和上述上板部的内面之间,
上述加强板以除了上述加强板的两端之外的所有面被上述嵌件注塑件包围的方式嵌入于上述嵌件注塑件内部,使得通过上述加强板防止上述悬架臂体和上述嵌件注塑件隔开,
其中,与上述上板部和上述侧壁部接触的嵌件注塑件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的厚度为2㎜至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混合悬架臂,其特征在于,
与上述上板部和上述侧壁部接触的嵌件注塑件部分整体的厚度为2㎜至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混合悬架臂,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悬架臂体上贯通形成有至少一个孔,
在上述嵌件注塑件形成有至少一个结合凸起,上述至少一个结合凸起贯通上述至少一个孔并延伸,从上述至少一个孔扩展到预定区域,
上述结合凸起的扩展部分的厚度为2㎜至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混合悬架臂,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嵌件注塑件突出形成有至少一个加强肋,
上述加强肋的厚度为2㎜至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混合悬架臂,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强肋包括在上述嵌件注塑件的相对的两个侧壁部之间延伸的部分和与在上述嵌件注塑件的相对的两个侧壁部之间延伸的部分交叉的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混合悬架臂,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加强板贯通形成有至少一个孔,上述至少一个孔由上述嵌件注塑件填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混合悬架臂,其特征在于,
在与上述加强板的朝向上述上板部的侧面相反的侧面形成的嵌件注塑件部分的厚度为2.5㎜至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混合悬架臂,其特征在于,
形成于上述加强板的厚度方向的侧面的嵌件注塑件部分的厚度为2.5㎜至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混合悬架臂,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悬架臂体上形成有将上述侧壁部的端部弯曲而成的凸缘,
且与上述凸缘的末端接触的嵌件注塑件部分的厚度为2.5㎜至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混合悬架臂,其特征在于,
上述悬架臂体由钢材料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混合悬架臂,其特征在于,
上述嵌件注塑件由纤维增强塑料材料形成。
CN201780081174.7A 2016-12-27 2017-12-20 车辆用混合悬架臂 Active CN1103822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6-0180194 2016-12-27
KR1020160180194A KR101792137B1 (ko) 2016-12-27 2016-12-27 차량용 하이브리드 현가암
PCT/KR2017/015102 WO2018124602A1 (ko) 2016-12-27 2017-12-20 차량용 하이브리드 현가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82263A CN110382263A (zh) 2019-10-25
CN110382263B true CN110382263B (zh) 2023-07-28

Family

ID=60383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1174.7A Active CN110382263B (zh) 2016-12-27 2017-12-20 车辆用混合悬架臂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241928B2 (zh)
EP (1) EP3564052B1 (zh)
JP (1) JP6771847B2 (zh)
KR (1) KR101792137B1 (zh)
CN (1) CN110382263B (zh)
WO (1) WO20181246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15932A1 (ko) * 2015-12-30 2017-07-06 주식회사 일진 차량용 하이브리드 현가암 및 그 제조방법
DE102017212746A1 (de) * 2017-07-25 2019-01-3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Hybridlenker einer Radaufhängung mit integrierter Federfunktion
KR101935415B1 (ko) * 2017-09-29 2019-01-07 주식회사 일진 고정 핀을 이용한 차량용 하이브리드 현가암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한 하이브리드 현가암
JP2020001501A (ja) * 2018-06-27 2020-01-09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車両用サスペンション部材
IT201800007980A1 (it) * 2018-08-08 2020-02-08 Skf Ab Montante o articolazione di sospensione a basso peso
DE102019102493A1 (de) * 2019-01-31 2020-08-06 Bentel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Kraftfahrzeuglenker
DE102019203832A1 (de) * 2019-03-20 2020-09-24 Audi Ag Radführungslenker für ein Fahrwerk eines Fahrzeugs, insbesondere eines Kraftfahrzeugs, sowie Fahrzeug, insbesondere Kraftfahrzeug
JP7286082B2 (ja) * 2019-04-24 2023-06-05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サスペンションアーム
DE102019206435A1 (de) * 2019-05-06 2020-11-12 Schäfer MWN GmbH Mehrpunktlenker für ein Fahrwerk eines Fahrzeugs
DE102019206436A1 (de) * 2019-05-06 2020-11-12 Schäfer MWN GmbH Mehrpunktlenker für ein Fahrwerk eines Fahrzeugs
KR102244923B1 (ko) * 2019-07-25 2021-04-28 프로텍코리아 주식회사 차량용 현가암의 제조방법
KR102449205B1 (ko) * 2021-02-01 2022-09-29 프로텍코리아 주식회사 복합소재를 이용한 컨트롤암의 제조방법 및 그 방법으로 제조된 컨트롤암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27764B2 (ja) * 1995-01-22 2001-01-29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後輪サスペンションアーム
FR2835024B1 (fr) * 2002-01-18 2004-07-02 Cf Gomma Spa Bras, ou bielle, de liaison et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E10251762A1 (de) * 2002-11-05 2004-05-19 Behr Gmbh & Co. Grundträger für eine Fahrzeugstruktur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Grundträgers
JP2005299898A (ja) * 2004-04-16 2005-10-27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防振装置
FR2882693B1 (fr) * 2005-03-02 2007-04-27 Auto Chassis Internat Snc Snc Essieu dans lequel les bras longitudinaux sont accouples au chassis par l'intermediaire de douilles agrafees, procede d'assemblage et vehicule correspondants
DE202006012717U1 (de) * 2006-08-17 2006-11-02 INPRO Innovationsgesellschaft für fortgeschrittene Produktionssysteme in der Fahrzeugindustrie mbH Offene Hohlprofilstruktur eines Bauteils, insbesondere eines Bauteils aus Metall
DE102007015616B4 (de) * 2007-03-29 2021-10-21 Zf Friedrichshafen Ag Verbindungsstück zum gelenkigen Verbinden von im Fahrwerk eines Fahrzeugs angeordneten Bauelementen
KR20110038832A (ko) * 2009-10-09 2011-04-1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로어암 구조
DE102009054999A1 (de) * 2009-12-18 2011-06-22 Henkel AG & Co. KGaA, 40589 Verbundbauteil
JP5790333B2 (ja) * 2011-08-31 2015-10-07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車体構造
DE102011120180A1 (de) * 2011-12-06 2013-06-06 Daimler Ag Karosseriebauteil
JP5468644B2 (ja) * 2012-06-15 2014-04-09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スタビリンク
KR101393849B1 (ko) * 2012-12-12 2014-05-12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로어암
EP3053761B1 (en) * 2013-10-02 2019-01-09 Nhk Spring Co., Ltd. Suspension arm member
WO2015145566A1 (ja) * 2014-03-25 2015-10-01 株式会社ヨロズ 巻きカラー、巻きカラーの製造装置、および巻きカラーの製造方法
KR101732066B1 (ko) * 2015-04-29 2017-05-08 주식회사 일진 치핑에 의한 도장면 손상 방지 구조를 가지는 하이브리드 암
KR101732063B1 (ko) * 2015-04-29 2017-05-08 주식회사 일진 볼 조인트 일체형 자동차용 하이브리드 암 및 그 제조 방법
WO2017115932A1 (ko) * 2015-12-30 2017-07-06 주식회사 일진 차량용 하이브리드 현가암 및 그 제조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82263A (zh) 2019-10-25
KR101792137B1 (ko) 2017-11-02
WO2018124602A1 (ko) 2018-07-05
EP3564052B1 (en) 2023-01-25
EP3564052A1 (en) 2019-11-06
JP6771847B2 (ja) 2020-10-21
JP2020504050A (ja) 2020-02-06
US20190315173A1 (en) 2019-10-17
US11241928B2 (en) 2022-02-08
EP3564052A4 (en) 2020-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82263B (zh) 车辆用混合悬架臂
US7938417B2 (en) Connector piece for the articulated connection of components located in the suspension of a vehicle
US9487058B2 (en) Composite structural element, particularly for a vehicle suspension,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8473014B (zh) 车辆用混合悬架臂及其制造方法
EP2270344B1 (en) Ball joi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7530924B (zh) 混合臂及其制造方法
KR101857173B1 (ko) 볼 조인트 및 그 제작방법
KR101857172B1 (ko) 차량용 하이브리드 현가암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225742B1 (ko) 자동차용 볼 조인트 어셈블리
JP2011116340A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アーム及びサスペンションアームの製作方法
US11104196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hybrid suspension arm for vehicle using fixing pin and hybrid suspension arm manufactured by using same
KR101815147B1 (ko) 볼 조인트 및 그 제작방법
US20160114641A1 (en) Vehicle link compon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JP2009516618A (ja) ハイブリッド構造の組立てサポート
US20190248200A1 (en) Wheel suspension link
KR20190141673A (ko) 다점 컨트롤암
KR20100112846A (ko) 스태빌라이저 링크 및 그 제작 방법
US11279418B2 (en) Vehicle-use resin mod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vehicle-use resin module
KR101549917B1 (ko) 차량의 현가암 및 그 제조방법
JPH1128920A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アーム
JPH10272707A (ja) 樹脂アームおよび樹脂アームの製造方法
US20080136135A1 (en) Truck cab suspension vehicular mount
KR101954640B1 (ko) 조인트 부시가 관통 결합된 스틸 플레이트 및 상기 스틸 플레이트를 덮는 복합재를 이용한 하이브리드 방식의 컨트롤 암 및 상기 컨트롤 암과 볼 조인트 간의 결합 구조
KR20160137911A (ko) 차량용 링크
US20220297490A1 (en) Trailing arm attachment portion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