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82168B - 打入工具 - Google Patents

打入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82168B
CN110382168B CN201880014982.6A CN201880014982A CN110382168B CN 110382168 B CN110382168 B CN 110382168B CN 201880014982 A CN201880014982 A CN 201880014982A CN 110382168 B CN110382168 B CN 1103821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trigger
contact arm
movement
tur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498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82168A (zh
Inventor
石川直治
纸元顺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3821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21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821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21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CHAND-HELD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 B25C1/00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 B25C1/008Safety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CHAND-HELD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 B25C1/00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 B25C1/04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operated by fluid pressure, e.g. by air pressure
    • B25C1/041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operated by fluid pressure, e.g. by air pressure with fixed main cylinder
    • B25C1/043Trigger valve and trigger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CHAND-HELD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 B25C1/00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 B25C1/04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operated by fluid pressure, e.g. by air pressure
    • B25C1/047Mechanical 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CHAND-HELD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 B25C5/00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Hand-held power-operated stapling tools; Staple feeding devices therefor
    • B25C5/10Driving means
    • B25C5/11Driving means operated by manual or foot pow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CHAND-HELD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 B25C7/00Accessories for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e.g. sup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Portable Nailing Machines And Stapl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打入工具,以扳机与接触臂双方被进行接通操作作为条件而进行打入,在对扳机进行接通操作的状态下进行搬运时,需要即使接触臂与其他部位干涉等也不进行意外的打入动作。在现有的电气控制式的计时器控制中,在没有电力供给的环境下无法使用打入工具。在本发明中,即使在没有电力供给的环境下,也能够进行计时器控制。通过扳机(12)的接通操作,在利用旋转阻力施加部件承受旋转阻力的同时接触限制部件(21)开始向锁定侧转动。在扳机接通操作后,经过基准时间t之后,锁定部(21e)进入到锁定承受部(6c)而成为接触臂(6)的接通操作被禁止的状态,由此意外的打入动作被禁止。通过该完全机械结构的计时器机构(20)在没有电力供给的环境下也能够进行计时器控制。

Description

打入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钉机等打入工具。
背景技术
例如在以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的打钉机中,以进行将设置于打入鼻部的前端的接触臂推压于被打入材料而使接触臂相对于射出口相对地向上移动的操作(接触臂的接通操作)、与用指尖拉动扳机的操作(扳机的接通操作)双方为条件,而通过工具主体部进行打入动作,在仅一方的接通操作下,不进行打入动作,由此,避免了意外的打入动作。
另外,在这种打入工具中,能够进行将接触臂先推压于被打入材料并在接通操作之后对扳机进行拉动操作而进行的瞄准击打、在对接触臂进行接通操作的状态下一边使该打入工具移动一边对扳机进行接通操作而进行的拖拉击打、在对扳机进行拉动操作的状态下将该打入工具上下摆动而使接触臂接通断开的摆动击打等各种打入动作。在瞄准击打、拖拉击打中,若在打入动作后不使扳机暂时断开,则不进行下一打入动作(单发击打)。相对于此,在摆动击打中,在对扳机进行拉动操作的状态下反复进行接触臂的接通断开,由此能够连续地进行打入动作(连发击打)。
在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5732870号说明书)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即:使用被电子控制的电磁阀来进行压缩空气向打入驱动部的供给、头阀切换隔断的动作。在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公开第2014/0110450号公报)、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公开第2014/0110452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打入工具,其构成为使用被电子控制的电磁阀来进行连发击打、单发击打的切换。通过使用电子控制式的电磁阀(启动阀),从而单发击打、连发击打等打入动作被适当控制。但是,在专利文献1~3所公开的技术中,由于为使用压缩空气作为使启动阀的阀杆移动的一部分动力源的结构,因此存在对该启动阀的接通断开动作花费时间而使打入动作的速射性能降低的问题。
在下述的专利文献4(专利第3287172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具备如下结构的模式切换技术,即:分别单独由微动开关检测接触臂的接通操作与扳机的接通操作,并用计时器测量接触臂接通操作后的经过时间。根据专利文献4公开的模式切换技术,在单发击打模式中,在接触臂接通操作后经过一定时间之前对扳机进行接通操作,由此进行打入动作。
进行了一次的打入动作之后的、连续的打入动作的禁止状态通过扳机的断开操作被重置。在连发击打模式中,能够以在扳机接通操作后经过一定时间之前进行接触臂的接通操作为条件而反复进行计时器的重置与打入动作,在利用计时器测量的一定时间内未进行接触臂的接通操作的时刻,之后的接通操作变得无效而成为打入动作禁止状态,或者使锁定销卡合于接触臂而锁定于断开位置,由此同样地成为打入动作禁止状态。根据该模式切换技术,例如在连发击打模式中把持握持部并对扳机进行接通操作的状态下进行搬运时等,即使在误使接触臂与其他部位接触的情况下,也避免了意外的打入动作。
但是,根据上述专利文献4公开的技术,虽然未产生由于使用手动操作式的启动阀而使速射性能下降这一问题,但在电池的剩余容量下降而使针对微动开关、接收它们的输入信号而工作的控制器等的电源供给耗尽的情况下或者被切断的时刻,存在由于完全未进行打入动作而不得不使作业中止的问题。这点对于专利文献1~3公开的技术也是同样的,若停止电力供给停止,则原本启动用的阀不工作,因此根本无法进行打入动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消除上述现有的问题所做出的,目的在于即使在电气控制用的电池(电力供给)耗尽的情况下等,也能够继续进行打入作业。
上述的课题通过以下的各发明被解决。第一发明为以进行了扳机的接通操作与接触臂的接通操作双方作为条件而进行工具主体部的打入动作的打入工具。第一发明所涉及的打入工具具备计时器机构,若在接触臂未被进行接通操作的状态下,扳机被进行接通操作,则计时器机构开始工作。计时器机构具备接触限制部件,触限制部件对经过从扳机的接通操作起算的基准时间之后的接触臂向接通位置侧的移动动作进行限制。在第一发明中,关于接触限制部件的从允许接触臂向接通位置侧的移动动作的解锁位置向限制移动动作的锁定位置的移动,设定基准时间。
根据第一发明,在先对扳机进行接通操作的情况下,若在经过基准时间之前对接触臂进行接通操作,则进行打入动作,在经过基准时间之后,接触臂的接通操作被限制并进行打入动作被禁止的计时器控制。通过该计时器控制,例如在对扳机进行接通操作的状态下搬运该打入工具的情况下,只要为经过基准时间之后,则即使在误使接触臂与其他部位干涉等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防止工具主体部的意外的打入动作。
在第一发明中,由于关于接触限制部件的从解锁位置向锁定位置的移动设定基准时间,因此接触限制部件的从解锁位置向锁定位置的移动时间相当于基准时间。在接触限制部件移动至锁定位置的状态下,该接触限制部件进行干涉而物理性地限制接触臂的接通操作。像这样,由于该计时器机构由不需要电力的机械结构实现,因此即使在不进行电力供给的环境下,也能够进行打入作业。此外,第一发明所涉及的计时器机构为在先对扳机进行接通操作的情况下发挥功能的结构,在先对接触臂进行接通操作的情况下,不发挥功能。
在第一发明的基础上,第二发明为对接触限制部件附加移动阻力来设定基准时间的打入工具。
根据第二发明,通过适当地设定接触限制部件的移动阻力,能够任意地设定该接触限制部件从解锁位置向锁定位置的移动时间,进而能够任意地设定基准时间。作为附加移动阻力的机构,例如能够使用空气阻尼器、油阻尼器等移动阻力施加机构。
在第二发明的基础上,第三发明构成为关于接触限制部件从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的返回动作,不附加移动阻力的打入工具。关于接触限制部件向解锁位置的返回动作,能够利用扳机向断开位置的返回动作。
根据第三发明,能够迅速地进行向计时器控制的初始状态的恢复(重置),由此,能够提高该打入工具的操作性及作业性。在第三发明的情况下,关于接触限制部件的移动动作,例如使用单向离合器,由此能够仅关于一个方向的移动动作(从解锁位置向锁定位置的移动动作)施加移动阻力。
在第一~第三中的任一项的发明的基础上,第四发明为构成为:在接触限制部件从解锁位置至锁定位置的中途的阶段,接触限制部件通过接触臂朝向接通位置的移动动作而向解锁位置返回的打入工具。
根据第四发明,能够准确地设定基准时间。
在第一~第四中的任一项的发明的基础上,第五发明为构成为:通过接触臂的接通操作,而限制接触限制部件向锁定位置的移动的打入工具。
根据第五发明,在对接触臂进行接通操作的时刻,将计时器机构停止。在对扳机进行接通操作的状态下解除了接触臂的接通操作的时刻,计时器机构工作,在经过了基准时间的时刻,成为不能对接触臂进行接通操作的状态。该接通操作禁止状态例如通过解除扳机的接通操作而将接触限制部件返回到初始位置等来对计时器机构进行重置,由此进行解除。
在第一~第五中的任一项的发明的基础上,第六发明为构成为:通过扳机的断开操作而使接触限制部件返回到解锁位置的打入工具。
根据第六发明,通过扳机的断开操作而将计时器机构重置为初始状态。
在第一~第六中的任一项的发明的基础上,第七发明为接触限制部件被支承为能够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转动,关于接触限制部件从解锁位置向锁定位置的移动动作,使用旋转式阻尼器施加旋转阻力来设定基准时间的打入工具。
根据第七发明,关于接触限制部件从解锁位置朝向锁定位置的转动动作,由旋转式阻尼器施加旋转阻力,由此设定基准时间。通过构成为将接触限制部件支承为能够转动,由旋转式阻尼器施加旋转阻力,从而能够通过简单且紧凑的结构实现计时器控制。
在第七发明的基础上,第八发明为在接触限制部件与旋转式阻尼器之间,夹设齿轮的啮合或者连杆机构,来关于接触限制部件从解锁位置向锁定位置的移动,设定基准时间的打入工具。
根据第八发明,通过适当地设定齿轮的啮合或者连杆机构的增减速比,也能够任意地设定基准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入工具的整体侧视图。
图2是打入工具的工具主体部及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启动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启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启动装置的立体图。本图在省略了启动基座及启动阀这点上与图3不同。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启动装置的局部结构的立体图。本图在省略了扳机及旋转阻尼器的方面上与图4不同。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启动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启动装置的俯视图。
图8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启动装置的纵剖视图。本图示出初始状态。
图9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启动装置的纵剖视图。本图示出从图8所示的初始状态先对扳机进行接通操作的状态。
图10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启动装置的纵剖视图。本图示出计时器开始工作的状态。
图1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启动装置的纵剖视图。本图示出在经过计时器的基准时间前接触臂被进行接通操作而使启动阀接通的状态。
图12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启动装置的纵剖视图。本图示出经过了计时器的基准时间之后且是接触臂的接通操作被限制的接触锁定状态。
图13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启动装置的纵剖视图。本图示出从图8所示的初始状态线先对接触臂进行接通操作的状态。
图14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启动装置的纵剖视图。本图示出从图13所示的接触臂接通操作状态进一步对扳机进行接通操作而使启动阀接通的状态。在该阶段计时器不工作。
图15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启动装置的纵剖视图。本图示出将接触臂从图14所示的启动阀接通状态(打入动作状态)返回到断开位置的状态,且是计时器工作开始状态。
图16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启动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17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启动装置的俯视图。在本图中,省略了启动基座。
图18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启动装置的立体图。在本图中,省略了启动基座及启动阀。
图19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启动装置的纵剖视图。本图示出初始状态。
图20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启动装置的纵剖视图。本图示出从图19所示的初始状态先对扳机进行接通操作的状态。
图21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启动装置的纵剖视图。本图示出计时器开始工作的状态。
图22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启动装置的纵剖视图。本图示出在经过计时器的基准时间之前接触臂被进行接通操作而使启动阀接通的状态。
图23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启动装置的纵剖视图。本图示出经过了计时器的基准时间之后且是接触臂的接通操作被限制的接触锁定状态。
图24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启动装置的纵剖视图。本图示出从图19所示的初始状态先对接触臂进行接通操作的状态。
图25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启动装置的纵剖视图。本图示出从图24所示的接触臂接通操作状态进一步对扳机进行接通操作而使启动阀接通的状态。在该阶段计时器不工作。
图26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启动装置的纵剖视图。本图示出将接触臂从图25所示的启动阀接通状态(打入动作状态)返回到断开位置的状态,且是计时器工作开始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图1~图26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打入工具1的一例,例示了压缩空气驱动式的打钉机。该打入工具1具备:工具主体部2,其内置有以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在缸体5内沿上下方向往复移动的活塞13;握持部3,其设置为从工具主体部2的侧部向侧方突出的状态;打入鼻部4,其从工具主体部2的下部向下方(打入件的打入方向);钉筒5,其以横跨在打入鼻部4与握持部3之间的方式进行装备并能够填装多根打入件。
接触臂6被打入鼻部4的前端支承为能够沿上下方向相对移位。将接触臂6推压于打入材料W并使接触臂6相对地向上移动成为用于进行打入动作的一个条件。接触臂6在从打入鼻部4的前端附近至扳机12附近的范围延伸。在接触臂6的下部设置有圆环形状的抵接部6a,抵接部6a位于打入鼻部4的前端且在射出口周边。在接触臂6的上部设置有朝向扳机12延伸的带板形状的延长部6b。一体地具有抵接部6a和延长部6b的接触臂6被支承为能够沿着打入鼻部4沿上下方向在一定的范围移位。
在握持部3的基部附近且在工具主体部2的侧部配置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启动装置10。通过启动装置10的启动操作将启动阀11接通。若启动阀11接通,则向工具主体部2的活塞上室16供给压缩空气。若将压缩空气供给至活塞上室16,则活塞13在缸体5内向下移动而进行打入动作。在活塞13的下表面安装有长条棒状的打击驱动器14。该打击驱动器14伴随着活塞13的向下移动而在打入鼻部4内向下移动,由此一根打入件被从打入鼻部4的前端(射出口)打出。打入件被一根一根地从钉筒5向打入鼻部4内供给。
如图1所示,在启动装置10的侧部设置有扳机锁定杆7。如图1所示,在对该扳机锁定杆7向下侧进行转动操作的状态下,能够对扳机12向上方进行拉动操作。在对扳机锁定杆7向上侧进行转动操作的状态下,成为无法进行扳机12向上方的拉动操作的扳机锁定状态。通过预先将扳机锁定杆7切换到上侧的锁定位置,能够预先防止该打入工具1的意外的打入动作。
本实施方式中,关于启动装置10,具备以往没有的特征。关于打入工具1的基本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不需要特别进行变更,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启动装置10具有以进行了扳机12的接通操作与接触臂6的接通操作双方作为条件使启动阀11接通的功能。本实施方式的启动装置10具备上述的启动阀11、扳机12、以及计时器机构20。如图2所示,启动阀11收容于握持部3的基部侧下表面。阀杆11a的下部朝向扳机12突出。启动阀11的阀杆11a被支承为能够沿上下方向(接通位置与断开位置)移动。阀杆11a通过压缩弹簧11b被向朝下方的断开位置侧移动的方向施力。图2示出阀杆11a位于断开位置的状态。通过阀杆11a从该断开位置克服弹簧作用力而向上移动,从而启动阀11接通。
若启动阀11接通,则头阀2e通过向下作用的气压向下方移位而被打开。若头阀2e被打开,则蓄压于握持部3内的蓄压室3a的压缩空气被供给至活塞上室16。若阀杆11a通过弹簧作用力而向下方返回,则启动阀11断开。若启动阀11断开,则头阀2e通过向上作用的气压及弹力而向上方移位,由此,活塞上室16相对于蓄压室3a被关闭。与活塞上室16被关闭同时地,大气敞开,由此,向下移动的活塞13返回到上死点(初始位置)。
在图3~图7中示出扳机12与计时器机构20的详细内容。扳机12与计时器机构20由在工具主体部2的后表面侧一体设置的启动基座17支承。扳机12经由支轴18被支承为能够沿上下方向进行转动操作。扳机12通过把持握持部3的手的指尖被向上方(接通位置)进行拉动操作。扳机12通过扭簧12a被向朝下方的断开位置侧转动的方向施力。在扳机12的背面侧(上表面侧),惰杆19经由支轴19a而被支承为能够向上下方向转动。惰杆19通过扭簧19b被向使转动前端侧(前侧)朝上方移位的方向施力。通过扭簧19b的作用力,惰杆19变成始终被启动阀11的阀杆11a的前端推压的状态。
在扳机12的下侧设置有计时器机构20。沿着计时器机构20的后方将接触臂6的延长部6b配置成能够沿上下方向移位。计时器机构20具备:在扳机12的下侧由启动基座17支承的接触限制部件21;和在接触限制部件21的下侧同样地由启动基座17支承的计时器设定部22。接触限制部件21经由支轴23被支承为能够向前后转动。接触限制部件21具有在由支轴23支承的圆筒形的支承筒部21a一体地具备齿轮臂部21b、止动部21c以及解除臂部21d的结构。齿轮臂部21b从支承筒部21a的右端部大致朝向下方延伸。在齿轮臂部21b的左侧部一体地设置有锁定部21e。如图示那样,锁定部21e具有块体形并设置成从齿轮臂部21b的左侧部向侧方突出的状态。止动部21c从支承筒部21a的右端部相对于齿轮臂部21b绕支轴23隔开约90°的间隔地大致向后方伸出。解除臂部21d从支承筒部21a的左端部相对于齿轮臂部21b绕支轴23隔开约45°的间隔地大致向斜下方延伸。关于绕支承筒部21a的轴线的位置,齿轮臂部21b、止动部21c以及解除臂部21d相互的位置关系被固定,一体地绕支轴23移位。
在图6中,接触限制部件21通过扭簧24被向逆时针方向(接触锁定侧)施力。在扳机12的下表面设置有止动承受部12b。止动承受部12b位于止动部21c的上方。如图6所示,在扳机12位于下侧的断开位置的状态下,止动部21c通过止动承受部12b被向下方按压使接触限制部件21克服扭簧24而被保持于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初始位置。在接触限制部件21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解除臂部21d成为相对于接触臂6的延长部6b向前侧(在图6中为上侧)移位的状态。
在接触臂6的延长部6b设置有锁定承受部6c和解除引导部6d。如图5所示,锁定承受部6c设置成在延长部6b的右侧部被呈凹形地切开。解除引导部6d设置于延长部6b的左侧部。解除引导部6d通过沿该延长部6b的板厚方向倾斜的倾斜面,设置成越趋向下侧越向朝前侧移位的方向倾斜的状态。
在接触臂6未被进行接通操作的状态下,接触限制部件21向锁定侧(在图6中为逆时针方向)转动而使锁定部21e进入到接触臂6的锁定承受部6c,由此成为该接触臂6的接通操作被禁止的状态。
相对于此,若在接触限制部件21到达锁定位置(使锁定部21e进入到锁定承受部6c的位置)为止的期间,接触臂6被进行接通操作,则解除臂部21d的转动前端部抵接于解除引导部6d,在该抵接状态下,接触臂6被进行接通操作(向上移动),由此解除臂部21d通过解除引导部6d的倾斜作用而被前方按压,因此,接触限制部件21返回到初始位置,因而允许接触臂6向接通位置侧的移动操作(接通操作)。
在接触限制部件21的下方配置有计时器设定部22。计时器设定部22具备:与接触限制部件21的齿轮臂部21b啮合的中间齿轮22a、单向离合器22b以及旋转阻力施加部件22c。旋转阻力施加部件22c为所谓的旋转阻尼器,通过封入于其工作轴22d的硅油而绕轴向两个方向施加一定的旋转阻力。中间齿轮22a与单向离合器22b被支承在旋转阻力施加部件22c的工作轴22d上。工作轴22d仅在图7中可见。单向离合器22b的承受侧22bc相对于工作轴22d被在轴向及绕轴固定。
中间齿轮22a一体地设置于单向离合器22b的驱动侧22bb。单向离合器22b的驱动侧22bb与中间齿轮22a能够相对于工作轴22d沿轴向移位且绕轴被一体化(花键嵌合)。单向离合器22b的驱动侧22bb与中间齿轮22a通过压缩弹簧22e被向使该驱动侧22bb与承受侧22ba啮合的左方向(在图7中为纸面向下)施力。接触限制部件21的齿轮臂部21b的转动动作经由中间齿轮22a及单向离合器22b而传递至旋转阻力施加部件22c的工作轴22d。
单向离合器22b的扭矩传递方向被设定为如下方向:将齿轮臂部21b向下方移动时的旋转扭矩从驱动侧22bb向承受侧22ba传递,另一方面关于齿轮臂部21b向上方的返回动作,驱动侧22bb相对于承受侧22ba相对旋转而不传递扭矩。因此,关于计时器工作时的齿轮臂部21b向锁定位置侧(在图6中为顺时针方向)的转动动作,使旋转阻力施加部件22c具有一定的旋转阻力,另一方面关于计时器解除时的齿轮臂部21b向解锁位置侧(在图6中为逆时针方向)的转动动作,从旋转阻力施加部件22c分离而不具有该旋转阻力。
关于在扳机12接通操作后的接触限制部件21的动作,由计时器设定部22的旋转阻力施加部件22c施加一定的动作阻力,由此设定锁定部21e进入到锁定承受部6c直至接触臂6的接通操作被锁定为止所需的一定时间(基准时间t)。像这样构成的计时器机构20夹设在扳机12与接触臂6的延长部6b之间,由此防止了扳机12的接通操作状态下的意外的打入动作。
若扳机12及接触臂6分别被进行接通操作,则利用惰杆19将阀杆11a向上方按压而使启动阀11接通。如上述那样,通过启动阀11接通,从而向活塞上室16供给压缩空气而进行打入动作。例如,在先对扳机12进行接通操作,之后对接触臂6进行接通操作而进行的打入作业方式(例如连发击打)中,在扳机12接通操作后,经过由上述计时器机构20设定的基准时间t之后,接触臂6的接通操作被禁止。接触臂6的接通操作禁止状态通过解除扳机12的接通操作而被重置。另外,例如在先对接触臂6进行接通操作,之后对扳机12进行接通操作而进行的打入作业方式(例如单发击打)中,不产生基于上述计时器机构20的时间制约。以下,关于各作业方式,对计时器机构20的动作状态进行说明。
首先,为了进行连发击打,若从图8所示的初始位置,如图9所示那样对扳机12向上方进行拉动操作,则计时器机构20工作。若对扳机12向上方进行拉动操作,则止动承受部12b向上方移位,其结果为,止动部21c能够向上方移位。若止动部21c能够向上方移位,则如图10所示那样接触限制部件21通过扭簧24向锁定侧(在图10中为逆时针方向)转动。若接触限制部件21向锁定侧旋转,则解除臂部21d与锁定部21e一体地向后方移位。
如图12所示,接触限制部件21向锁定侧的转动端位置通过该止动部21c抵接于位于接通位置的扳机12的止动承受部12b而被限制。另外,关于接触限制部件21向锁定侧的转动动作,由计时器设定部22施加一定的旋转阻力,来设定直至向图12所示的锁定侧的转动端位置为止所需的基准时间t。图11示出在扳机12接通操作后且是从计时器机构20开始工作起经过基准时间t之前,对接触臂6进行接通操作的状态。
如图11所示,若在经过基准时间t之前,接触臂6被进行接通操作,则接触限制部件21的解除臂部21d成为抵接于解除引导部6d的状态。在解除臂部21d的前端部抵接于解除引导部6d的状态下,接触臂6向上方移位,由此解除臂部21d通过解除引导部6d的倾斜面作用被向前方按压,其结果为,接触限制部件21如在图11中用白色箭头所示那样向顺时针方向(解锁侧)转动而返回到初始位置。关于接触限制部件21向解锁侧的旋转动作,由于在计时器设定部22中通过单向离合器22b将旋转阻力施加部件22c分离,因此该接触限制部件21不会受到旋转阻力地迅速返回到解锁侧(初始位置侧)。由于接触限制部件21返回到解锁侧,因此能够对接触臂6进行操作至接通位置。如图11所示,在扳机12被进行接通操作的状态下,在经过基准时间t之前,接触臂6被进行接通操作,由此惰杆19通过接触臂6的延长部6b被按压至规定的接通位置而将启动阀11接通,由此在工具主体部2中进行打入动作。
若在扳机12接通操作后,经过基准时间t之前,接触臂6未被进行接通操作,则如图12所示,接触限制部件21的锁定部21e成为进入到锁定承受部6c的状态。在锁定部21e进入到锁定承受部6c的状态下,接触臂6进一步向上方的移位被限制,因此惰杆19未被按压至接通位置,因而,由于启动阀11未接通,因此不进行打入动作。
像这样,在先对扳机12进行接通操作而进行的连发击打中,在扳机12接通操作后,经过基准时间t之后的接触臂6的接通操作被禁止。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在保持对扳机12进行拉动操作的状态下搬运该打入工具1时的意外的打入动作。在上述例示的计时器机构20中,为利用也被称为旋转阻尼器的旋转阻力施加部件22c仅对接触限制部件21的旋转动作施加阻力来进行基准时间t的设定的结构,例如由于为未夹设以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的动作部的结构,因此能够使该计时器机构20顺畅地动作。
如上述那样,在先对扳机12进行接通操作而进行的连发击打中,计时器机构20工作而禁止了工具主体部2的意外的打入动作。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入工具1即使先对接触臂6进行接通操作,也进行打入动作。在先对接触臂6进行接通操作而进行的单发击打中,计时器机构20不工作。在单发击打中,接触臂6先被进行接通操作,之后具有使用者的明确的意图地对扳机12进行接通操作,因此假定在工具主体部2中进行意外的打入动作的必要性较低。
在单发击打中,从图8所示的初始位置,如图13所示先对接触臂6进行接通操作。由于扳机12未被进行接通操作,因此该止动承受部12b为将止动部21c向下方按压的状态(在图13中看不到),因此接触限制部件21保持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因此,成为解除臂部21d被保持于从接触臂6的延长部6b的移动路径向前侧偏离的位置,且锁定部21e被保持于相对于锁定承受部6c向前方偏离较大的位置的状态。由于为未由接触限制部件21限制移动的状态,因此,接触臂6的延长部6b如图13所示,成为移动至接通位置而将惰杆19推起至接通位置的状态。
如图13所示,若在接触臂6被进行接通操作之后,如图14所示,对扳机12进行接通操作,则阀杆11a被向上方按压而将启动阀11接通。通过启动阀11接通,从而在工具主体部2中进行打入动作。在单发击打中,在进行了一次的打入动作之后,扳机12返回到断开位置,且接触臂6返回到断开位置而将该打入工具1暂时返回到初始状态。
在单发击打中,若在进行了一次的打入动作之后,如图15所示,在对扳机12进行接通操作的状态下仅解除接触臂6的接通操作,则切换为连发击打的作业方式。在图15中,示出表示在连发击打中先对扳机12进行接通操作,在对接触臂6进行接通操作之前的状态的与图9相同的状态。在一次的单发击打后,若在对扳机12进行接通操作的状态下对接触臂6进行断开操作,则接触臂6的延长部6b从解除臂部21d的后方退避,因此接触限制部件21成为能够向锁定侧转动的状态。另外,由于是保持对扳机12进行接通操作,因此止动承受部12b成为从止动部21c向上方分离的状态。因此,在单发击打中,若在一次的打入动作后,将接触臂6返回到断开位置,则计时器机构20开始工作。具体地,与上述连发击打相同地,接触限制部件21开始向锁定侧转动。因此,之后在经过基准时间t之前,再次对接触臂6进行接通操作,由此能够进行连发击打。在经过了基准时间t之后,接触臂6的接通操作被禁止,由此禁止了意外的打入动作。
基于计时器机构20的打入动作禁止状态(接触臂6的接通操作禁止状态)能够通过暂时解除扳机12的接通操作而重置。若将扳机12返回到断开位置,则通过该止动承受部12b将止动部21c向下方按压,接触限制部件21克服扭簧24的作用力而返回到初始位置,该启动装置10被重置为图8所示的初始状态。
根据如以上那样构成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启动装置10,在扳机12被进行接通操作,接触臂6未被进行接通操作的状态下,计时器机构20工作。因此,例如在由于进行连发击打而在对扳机12进行接通操作的状态下搬运该打入工具1时,只要为经过基准时间t之后,即使在误使接触臂6与其他部位干涉等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工具主体部2中的意外的打入动作。
另外,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启动装置10不依靠需要电力的电气控制,而具备完全基于机械结构的计时器机构20,因此在没有电力供给的环境下也能够发挥功能。
进一步,在例示的计时器装置20中,由于不具备以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进行工作的部位,因此除由旋转阻力施加部件22c产生的旋转阻力以外,能够确保各部分的顺畅的动作性(响应性),来提高该打入工具1的作业性(速射性)。
能够对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加入各种变更。例如,在图16之后,示出了具备第二实施方式的计时器机构31的启动装置30。第二实施方式的计时器机构31在接触限制部件32与计时器设定部33之间不是齿轮的啮合,而是借助连杆机构来协作这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计时器机构20不同。对于不需要变更的部件及结构,使用同样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计时器机构31具备:在扳机12的下侧由启动基座17支承的接触限制部件32;和在接触限制部件32的下侧同样地由启动基座17支承的计时器设定部33。接触限制部件32经由支轴34被支承为能够向前后方向转动。接触限制部件32通过扭簧35在图16中被向逆时针方向(接触锁定侧)施力。接触限制部件32具有在由支轴34支承的圆筒形的支承筒部32a一体地具备连杆臂部32b、止动部32c以及锁定臂部32d的结构。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除连杆臂部32b和止动部32c之外,锁定臂部32d也配置于支承筒部32a的靠右端部。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沿着接触臂6的延长部6b的右端部设置有解除引导部6d。在解除引导部6d的上端部设置有锁定承受部6c。
锁定臂部32d位于锁定承受部6c与解除引导部6d的前方。在通过接触限制部件32向锁定侧的转动而使锁定臂部32d向使其转动前端部朝后方移位的方向一体地转动,来使该转动前端部进入到锁定承受部6c的上方的状态下,成为接触臂6向接通位置侧的移位被该锁定臂部32d限制的状态(接触臂锁定状态)。相对于此,在接触臂6的锁定承受部6c先通过锁定臂部32d的后方,其结果为在锁定臂部32d的转动前端部抵接于解除引导部6d的上表面的状态下,通过解除引导部6d的倾斜作用将锁定臂部32d向前方按压而向初始位置侧返回,因此成为允许接触臂6向接通位置侧的移动操作的状态。这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在接触限制部件32的下方配置有计时器设定部33。第二实施方式的计时器设定部33构成为除代替中间齿轮22a而具备中间臂部33a这点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计时器设定部22相同。对于同样的部件及结构使用同样的附图标记。中间臂部33a一体设置于单向离合器22b的驱动侧22bb。借助设置于中间臂部33a的前端的协作轴部33b而使该中间臂33a与连杆臂部32b以相互能够向相反方向旋转的方式协作。通过中间臂33a与连杆臂部32b的协作、以及单向离合器22b而将旋转阻力施加部件22c的旋转阻力附加于接触限制部件32。
关于在扳机12接通操作后的接触限制部件32的动作,由计时器设定部33的旋转阻力施加部件22c施加一定的动作阻力,由此设定锁定臂部32d进入到锁定承受部6c的上方直至接触臂6的接通操作被锁定为止所需的一定时间。像这样构成的计时器机构31夹设在扳机12与接触臂6的延长部6b之间,由此防止了扳机12的接通操作状态下的意外的打入动作。
具备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计时器机构31的启动装置30的动作状态与具备上述例示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计时器机构20的启动装置10大致相同,以下简单地进行说明。在图18中,示出具备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计时器机构31的启动装置30的初始状态。图18之后,省略了计时器设定部33的旋转阻力施加部件22c及单向离合器22b的图示。另外,启动基座17也被省略,接触臂6仅示出延长部6b。
若从图19所示的初始状态先对扳机12进行接通操作,则如图20所示,扳机12的止动承受部12b向上方移位而成为接触限制部件32能够向锁定侧旋转的状态,由此,计时器机构31开始工作。如图21所示,若计时器机构31开始工作,则接触限制部件32向锁定侧(在图21中为逆时针方向)转动。在接触限制部件32向锁定侧转动的阶段,借助连杆臂部32b与中间臂部33a的协作来将旋转阻力施加部件22c的旋转阻力附加于该接触限制部件32的旋转动作。因此,接触限制部件32一边承受旋转阻力施加部件22c的旋转阻力一边通过扭簧35的作用力而向锁定侧旋转。
若在接触限制部件32到达通过该止动部32c抵接于扳机12的止动承受部12b而限制的锁定侧的转动端位置为止的期间(经过基准时间t为止的期间),接触臂6被进行接通操作,则如图22所示,惰杆19被向上方推压而使启动阀11接通,因此在工具主体部2中进行打入动作。此时,在接触限制部件32的锁定臂部32d抵接于接触臂6的解除引导面6d的状态下,接触臂6向上移动,由此接触限制部件32向解锁侧返回。
若在经过基准时间t为止的期间,接触臂6未被进行接通操作,则如图23所示,止动部32c抵接于扳机12的止动承受部12b而使接触限制部件32到达锁定侧的转动端位置。在该状态下,成为锁定臂部32d进入到锁定承受部6c的上方的状态,因此成为接触臂6的接通操作被禁止的状态。像这样,在扳机12接通操作后,只要为经过基准时间t之前,则能够对接触臂6进行接通操作而进行打入动作,另一方面,在经过基准时间t之后,接触臂6的接通操作被禁止而不能进行打入动作。由此,例如在对扳机12进行接通操作的状态下搬运该打入工具1时,在经过基准时间t之后,即使在误使接触臂6与其他部位接触等的情况下,也不会进行意外的打入动作。
如图24所示,基于计时器机构31的接触臂6的锁定状态能够通过暂时对扳机12进行断开操作而解除。若将扳机12返回到断开位置,则利用该止动承受部12b将止动部32c向下方按压,由此接触限制部件32克服扭簧35的作用力而向解锁侧(在图23中为顺时针方向)转动,并最终返回到初始位置。若接触限制部件32返回到初始位置,则锁定臂部32d从锁定承受部6c的上方退避,因此能够使接触臂6进一步向上移动来进行接通操作。
启动装置30的图24所示的状态相对于为了进行单发击打而先对接触臂6进行接通操作的状态。若在扳机12的断开状态下,将接触臂6推压于打入材料W来先进行接通操作,则惰杆19被向上方按压。在扳机12未被进行接通操作的状态下,利用该止动承受部12b将止动部32c向下方按压而使接触限制部件32为保持于初始位置的状态,因此允许接触臂6的接通操作。若在接触臂6接通操作后,如图25所示,对扳机12进行接通操作,则通过惰杆19将阀杆11a向上方按压而使启动阀11接通,因此在工具主体部2中进行打入动作。
此外,通过扳机12被进行接通操作,从而基于该止动承受部12b的接触限制部件32的初始位置保持状态被解除,但在该阶段,锁定臂部32d抵接于接触臂6的延长部6b而成为该接触限制部件32向锁定位置侧(在图25中为逆时针方向)的转动被限制的状态,因此计时器机构31不工作。
如图25所示,若在通过扳机12的接通操作进行了打入动作之后,如图26所示,在对扳机12进行接通操作的状态下对接触臂6进行断开操作,则计时器机构31开始工作。与先对扳机12进行接通操作的结果为,图26所示的状态为与表示计时器机构31开始工作的状态的图20相同的状态。因此,如图26所示,通过在对扳机12进行接通操作的状态下对接触臂6进行断开操作,并在经过基准时间t之前将接触臂6再次推压于打入材料W来进行接通操作,从而能够进行连发击打。当在经过基准时间t之前未对接触臂6进行接通操作的情况下,成为通过计时器机构32接触臂6的接通操作被禁止的状态。该接触臂锁定状态能够通过对扳机12进行断开操作而重置。
通过具备像以上那样构成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计时器机构31的启动装置30,在扳机12被进行接通操作,接触臂6未被进行接通操作的状态下,计时器机构31也工作,因此例如在对扳机12进行接通操作的状态下搬运该打入工具1时,只要为经过基准时间t之后,即使误使接触臂6与其他部位干渉等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工具主体部2的意外的打入动作。
另外,关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计时器机构31,由于也为不依靠需要电力的电气控制,而完全由机械结构设定基准时间t的结构,因此在没有电力供给的环境下也能够发挥功能。
进一步,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计时器装置31由于也不具备以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来工作的部位,因此除基于旋转阻力施加部件22c的旋转阻力以外,能够确保各部分的动作的机敏性(响应性),来提高该打入工具1的作业性(速射性)。
在以上说明的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还能够加入变更。例如,例示了由旋转阻尼器(旋转阻力施加部件22c)对接触限制部件21直接施加旋转方向的阻力的结构,但也可以为从侧方相对于旋转的部件(例如接触限制部件21的支承筒部21a)推压阻力部件来对该部材施加旋转阻力的结构。
另外,作为旋转阻力施加部件22c,例示了在工作轴22d的旋转方向的两个方向具有旋转阻力的结构,但也可以为仅在一个方向(接触锁定侧)具有旋转阻力,在相反方向不附加特别的旋转阻力地空转的一个方向型的旋转阻力施加部件的结构。通过使用该一个方向型的阻尼器,能够省略单向离合器22b。
另外,例示了仅关于接触限制部件21向锁定侧的转动动作,为了具有旋转阻力而使用单向离合器22b的结构,但也可以省略该单向离合器22b而关于接触限制部件21向锁定侧及解锁侧的两个方向的旋转动作具有基于旋转阻力施加部件22c的旋转阻力的结构。当为在该两个方向具有旋转阻力的结构的情况下,或者使用上述一个方向型的旋转阻力施加部件的情况下,能够将旋转阻力施加部件直接连接于接触限制部件21、32的支承筒部21a、32a,而省略齿轮臂部21b或者连杆臂32b及计时器设定部22,因此能够实现该计时器机构20、31的结构的大幅度的简化。
作为打入工具1,例示了压缩空气驱动式的打钉机,但关于具备误工作防止用的接触臂的电动式钉枪等其他方式的打入工具也能够同样适用。

Claims (8)

1.一种打入工具,以进行了扳机的接通操作与接触臂的接通操作双方作为条件而进行主体部的打入动作,其中,
具备计时器机构,若在所述接触臂未被进行接通操作的状态下,所述扳机被进行接通操作,则所述计时器机构开始工作,
该计时器机构具备接触限制部件,所述接触限制部件对经过从所述扳机的接通操作起算的基准时间之后的所述接触臂向接通位置侧的移动动作进行限制,
关于该接触限制部件的从允许所述接触臂向接通位置侧的移动动作的解锁位置向限制该移动动作的锁定位置的移动,对所述接触限制部件附加移动阻力来设定所述基准时间,
关于所述接触限制部件从所述锁定位置向所述解锁位置的返回动作,不附加所述移动阻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入工具,其中,
构成为:通过所述接触臂的接通操作,而限制所述接触限制部件向所述锁定位置的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入工具,其中,
构成为:通过所述扳机的断开操作,而使所述接触限制部件返回到所述解锁位置。
4.一种打入工具,以进行了扳机的接通操作与接触臂的接通操作双方作为条件而进行主体部的打入动作,其中,
具备计时器机构,若在所述接触臂未被进行接通操作的状态下,所述扳机被进行接通操作,则所述计时器机构开始工作,
该计时器机构具备接触限制部件,所述接触限制部件对经过从所述扳机的接通操作起算的基准时间之后的所述接触臂向接通位置侧的移动动作进行限制,
关于该接触限制部件的从允许所述接触臂向接通位置侧的移动动作的解锁位置向限制该移动动作的锁定位置的移动,设定所述基准时间,
在所述接触限制部件从所述解锁位置至所述锁定位置的中途的阶段,该接触限制部件通过所述接触臂朝向接通位置的移动动作而向所述解锁位置返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入工具,其中,
构成为:通过所述接触臂的接通操作,而限制所述接触限制部件向所述锁定位置的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打入工具,其中,
构成为:通过所述扳机的断开操作,而使所述接触限制部件返回到所述解锁位置。
7.一种打入工具,以进行了扳机的接通操作与接触臂的接通操作双方作为条件而进行主体部的打入动作,其中,
具备计时器机构,若在所述接触臂未被进行接通操作的状态下,所述扳机被进行接通操作,则所述计时器机构开始工作,
该计时器机构具备接触限制部件,所述接触限制部件对经过从所述扳机的接通操作起算的基准时间之后的所述接触臂向接通位置侧的移动动作进行限制,
关于该接触限制部件的从允许所述接触臂向接通位置侧的移动动作的解锁位置向限制该移动动作的锁定位置的移动,设定所述基准时间,
所述接触限制部件被支承为能够在所述锁定位置与所述解锁位置之间转动,关于该接触限制部件从所述解锁位置向所述锁定位置的移动动作,使用旋转式阻尼器施加旋转阻力来设定所述基准时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入工具,其中,
在所述接触限制部件与所述旋转式阻尼器之间,夹设啮合的齿轮或者连杆机构,来关于所述接触限制部件从所述解锁位置向所述锁定位置的移动,设定所述基准时间。
CN201880014982.6A 2017-03-01 2018-02-23 打入工具 Active CN1103821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38479A JP6824781B2 (ja) 2017-03-01 2017-03-01 打ち込み工具
JP2017-038479 2017-03-01
PCT/JP2018/006703 WO2018159491A1 (ja) 2017-03-01 2018-02-23 打ち込み工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82168A CN110382168A (zh) 2019-10-25
CN110382168B true CN110382168B (zh) 2022-07-08

Family

ID=63370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4982.6A Active CN110382168B (zh) 2017-03-01 2018-02-23 打入工具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052522B2 (zh)
JP (1) JP6824781B2 (zh)
CN (1) CN110382168B (zh)
DE (1) DE112018000621T5 (zh)
WO (1) WO20181594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68077A1 (ja) * 2018-03-01 2019-09-06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打込み工具
EP3760894A4 (en) * 2018-03-01 2021-12-08 Max Co., Ltd. OIL SHOCK ABSORBER AND DRIVE TOOL
JPWO2019168076A1 (ja) * 2018-03-01 2021-02-25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流体ダンパ及び打込み工具
US11065749B2 (en) * 2018-03-26 2021-07-20 Tti (Macao Commercial Offshore) Limited Powered fastener driver
US20210162572A1 (en) * 2018-08-31 2021-06-03 Koki Holdings Co., Ltd. Driving tool
US11420312B2 (en) * 2018-12-03 2022-08-23 Black & Decker Inc. Fastener driving tool trigger assembly
EP3666469B1 (de) 2018-12-12 2024-03-27 BeA GmbH Druckluftnagler mit einer sicherheitseinrichtung
JP2022069810A (ja) 2020-10-26 2022-05-12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ち込み工具
JP2023040501A (ja) 2021-09-10 2023-03-23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ち込み工具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76376A (ja) * 1995-04-05 1996-10-22 Max Co Ltd 釘打ち機の安全装置
US5772096A (en) * 1995-04-05 1998-06-30 Max Co., Ltd. Trigger device for box nailing machine and box nailing machine having the same
CN1324710A (zh) * 2000-05-23 2001-12-05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带有用来防止发射失误的安全机构的射钉枪
CN1951638A (zh) * 2005-10-19 2007-04-25 株式会社牧田 打入作业工具
WO2009001728A1 (ja) * 2007-06-28 2008-12-31 Makita Corporation 電動打ち込み工具
CN102039580A (zh) * 2009-10-21 2011-05-04 美克司株式会社 紧固件打入机
JP2015139838A (ja) * 2014-01-28 2015-08-03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ち込み工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79719A (en) * 1985-12-27 1987-07-14 Senco Products, Inc. Electronic control for a pneumatic fastener driving tool
WO1996012591A1 (en) 1994-10-21 1996-05-02 Senco Products, Inc. Pneumatic fastener driving tool and an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therefor
JP4135574B2 (ja) * 2003-06-20 2008-08-20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釘打機
WO2006124498A2 (en) * 2005-05-12 2006-11-23 Stanley Fastening Systems, L.P. Fastener driving device
US20080017689A1 (en) 2006-05-31 2008-01-24 David Simonelli Fastener driving device
JP4569520B2 (ja) * 2006-05-23 2010-10-27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打込機
JP5073380B2 (ja) * 2007-06-28 2012-11-14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打ち込み工具
US9381633B2 (en) 2012-10-22 2016-07-05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Fastener-driving tool including a reversion trigger
US9550288B2 (en) 2012-10-22 2017-01-24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Fastener-driving tool including a reversion trigger
PL2767365T3 (pl) * 2013-02-19 2017-07-31 Joh. Friedrich Behrens Ag Gwoździarka pneumatyczna z ręcznie uruchamianym spustem i czujnikiem przyłożenia
JP6408944B2 (ja) 2015-03-24 2018-10-17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ち込み工具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76376A (ja) * 1995-04-05 1996-10-22 Max Co Ltd 釘打ち機の安全装置
US5772096A (en) * 1995-04-05 1998-06-30 Max Co., Ltd. Trigger device for box nailing machine and box nailing machine having the same
CN1324710A (zh) * 2000-05-23 2001-12-05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带有用来防止发射失误的安全机构的射钉枪
CN1951638A (zh) * 2005-10-19 2007-04-25 株式会社牧田 打入作业工具
WO2009001728A1 (ja) * 2007-06-28 2008-12-31 Makita Corporation 電動打ち込み工具
CN102039580A (zh) * 2009-10-21 2011-05-04 美克司株式会社 紧固件打入机
JP2015139838A (ja) * 2014-01-28 2015-08-03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ち込み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824781B2 (ja) 2021-02-03
US20190389045A1 (en) 2019-12-26
JP2018144122A (ja) 2018-09-20
DE112018000621T5 (de) 2019-12-12
WO2018159491A1 (ja) 2018-09-07
CN110382168A (zh) 2019-10-25
US11052522B2 (en) 2021-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82168B (zh) 打入工具
JP6408944B2 (ja) 打ち込み工具
US7191927B2 (en) Fastener-driving tool having trigger control mechanism for alternatively permitting bump firing and sequential firing modes of operation
US8453901B2 (en) Electric drive tool
CN110366476B (zh) 打入工具
EP0727284B1 (en) Screw driving machine with contact arm locking mechanism
CN109952174B (zh) 驱动机
JP6950423B2 (ja) 打込み工具
US8556150B2 (en) Hand-held drive-in tool
US11420312B2 (en) Fastener driving tool trigger assembly
US11571793B2 (en) Driving tool
JP4964624B2 (ja) 打ち込み機
TW201803701A (zh) 具有單一和接觸觸發的氣動釘槍
JP5234427B2 (ja) 留め具打込機
JP6950424B2 (ja) 打込み工具
US20230234199A1 (en) Fastener driving tool trigger assembly
NZ232251A (en) Explosive actuated fastener driving tool; rotary sear releases firing pin
JP7452414B2 (ja) 打込み工具
JP3825866B2 (ja) 固着具打込機のトリガ装置
CN114473959A (zh) 打入工具
JPH08336772A (ja) 釘打機におけるコンタクトアーム機構
JP2002346950A (ja) 釘打機における空打ち防止機構
CN115781596A (zh) 打入工具
JPH0727087Y2 (ja) 釘打機の釘供給装置における2本送り防止装置
JPH0616670Y2 (ja) 釘打機における安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