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81760B - 文胸 - Google Patents

文胸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81760B
CN110381760B CN201880016749.1A CN201880016749A CN110381760B CN 110381760 B CN110381760 B CN 110381760B CN 201880016749 A CN201880016749 A CN 201880016749A CN 110381760 B CN110381760 B CN 1103817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nsile stress
cup
brassiere
portions
inner c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674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81760A (zh
Inventor
筒井康太
出口润子
木之内裕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ahi Kase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Kase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Kasei Corp filed Critical Asahi Kase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3817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17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817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17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CCORSETS; BRASSIERES
    • A41C3/00Brassieres
    • A41C3/005Brassie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A41C3/0057Brassie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sport activit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CCORSETS; BRASSIERES
    • A41C3/00Brassieres
    • A41C3/0071Brassieres with interchangeable or detachable cu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orsets Or Brassie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舒适性优异、减轻体育活动等剧烈运动时的胸的晃动的效果即减振性优异的文胸。一种文胸(10),其具有覆盖穿戴者的左右的乳房的前面部(11)、与前面部的上部相连的左右一对肩带部(12)以及配设于前面部的左右的一对翼部(13),前面部具有配设于穿戴者侧的一对内罩杯部(11a)和配设于内罩杯部的外侧的外罩杯部(11b),前面部具有加强部(17),该加强部(17)具有预定的宽度,前面部加强部的拉伸应力(S2)相对于前面部未加强部的拉伸应力(S1)之比(S2/S1)为1.2/1~700/1。

Description

文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抑制在穿戴状态下进行动作时的胸的晃动的文胸。更详细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不会损害舒适性并抑制在穿戴状态下进行动作时的胸的晃动的效果即减振性的文胸。
背景技术
在跑步或跳跃等动作时,即使穿戴文胸,胸大幅度晃动的情况也较多。特别是在体育活动等剧烈动作的情况下,其晃动非常大,不仅不舒服,而且也成为胸下垂的原因。作为减轻该晃动的方法,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的文胸,即,在从罩杯部的局部到翼部的局部的区域中,在主体上配置副翼部,或者在罩杯上下缘配置高应力部,并且配置特定的截面积的肩带部,由此减轻胸的晃动。
另外,作为减轻胸的晃动的文胸,开发了许多运动文胸。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运动用文胸,该运动用文胸在前布部的内侧具有乳房外周缘布部,该乳房外周缘布部从上部到两侧包围乳房的外周缘。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一种运动用文胸,其通过沿着容纳穿戴者的乳房的罩杯部的周缘部,在所述晃动的主方向和与主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设置弹性模量不同的部分,从而能够控制运动时的胸的晃动。此外,在专利文献4中,为了减轻胸的晃动,在比罩杯部的胸围顶端位置靠上方的位置且跨文胸周长的1/2以上的长度的区域中,以层叠于文胸的方式设置加强部。此外,在专利文献5中提出了一种运动用文胸,其为了支承乳房,以覆盖罩杯的方式形成有能够相对于吊带装卸的压缩板(加强部),通过改变安装压缩板的位置而能够改变用于支承胸的压力。
现有技术文件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6301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7914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10461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6-186142号公报
专利文献5:美国专利第85236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仅通过专利文献1所述那样的副翼部的配置、罩杯上下缘的高应力部以及肩带部的截面积的限定,对体育活动等剧烈运动时的胸的晃动进行减轻的效果并不充分。
在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中,为了减轻胸的晃动,在胸的外周缘、罩杯下部及上部等使用伸缩性较低的材料,该部位的穿戴压力经常增高,穿戴舒适性降低。仅通过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所述的加强部分,无法充分兼顾舒适性和减轻胸的晃动的效果。在专利文献4中,在跨文胸周长的1/2以上的长度的区域配置有加强部,但在这样的加强部中,在穿戴时,尤其腋下部、脊背侧的穿戴压力经常增高,穿戴舒适性降低。在专利文献5中,以覆盖罩杯的方式形成有能够相对于吊带装卸的压缩板(加强部),但由于压缩板与罩杯在从吊带到文胸的腋下部的范围内分离,因此,在穿戴时,罩杯腋下部经常从身体浮起,对体育活动等剧烈运动时的胸的晃动进行减轻的效果不充分,在当下,还未发现有减轻运动时的胸的晃动的效果较高且即使日常长时间穿戴也不会感到不舒服而能够满足舒适性的文胸。
这样,作为日常长时间穿戴的文胸,期望开发出如下的一种文胸,即,能够降低穿戴时的穿戴压力,穿戴舒适性较高,而且即使在进行从较轻缓的动作到体育活动等剧烈运动时,也能够减轻胸的晃动。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那样以往的实际情况而完成的,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如下一种文胸,即,能够降低穿戴时的穿戴压力,舒适性优异,在日常的较轻缓的动作或体育活动等剧烈运动时的所有场景中,减轻胸的晃动的效果即减振性优异。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发明者进行了锐意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将覆盖左右的乳房的前面部设为内罩杯部和外罩杯部,在外罩杯部和/或内罩杯部设置具有预定的宽度的加强部,能够在穿戴时从较大范围将胸向穿戴者侧包入,能够实现上述的目的。在此,在覆盖左右的乳房的前面部,内罩杯部是指以覆盖左右的乳房的方式与左右的乳房直接接触的前面部,外罩杯部是指以覆盖内罩杯部的方式配设于比内罩杯部靠外侧的位置的前面部。
即,本发明如下。
[1]
一种文胸,其具有覆盖穿戴者的左右的乳房的前面部、与该前面部的上部相连的左右一对肩带部以及配设于所述前面部的左右的一对翼部,
该文胸的特征在于,
所述前面部具有配设于所述穿戴者侧的一对内罩杯部和配设于该内罩杯部的外侧的外罩杯部,
所述前面部具有加强部,该加强部具有预定的宽度,所述前面部加强部的拉伸应力(S2)相对于前面部未加强部的拉伸应力(S1)之比(S2/S1)为1.2/1~700/1。
[2]
根据[1]所述的文胸,其中,
所述前面部的加强部存在于所述外罩杯,所述外罩杯部的加强部的拉伸应力(S4)相对于外罩杯部未加强部的拉伸应力(S3)之比(S4/S3)为2/1~700/1。
[3]
根据[1]或[2]所述的文胸,其中,
所述前面部的加强部存在于所述内罩杯,所述内罩杯部的加强部的拉伸应力(S6)相对于内罩杯部未加强部的拉伸应力(S5)之比(S6/S5)为1.2/1~500/1。
[4]
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文胸,其中,
所述加强部在所述外罩杯部或所述内罩杯部中,位于至少比连结该外罩杯部或该内罩杯部的上边的中点与该外罩杯部或该内罩杯部的下边的中点的线段的中点靠上部的位置,所述加强部占该外罩杯部或该内罩杯部上部的至少10%以上的面积。
[5]
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文胸,其中,
将从所述左右的肩带部与所述前面部的连接位置连结该前面部与左右的所述翼部的连接位置的上点的曲线分别设为K、K',所述外罩杯部与所述内罩杯部的接合部存在于从该曲线K、K'上的该左右的肩带部与所述前面部的连接位置朝向该前面部与所述左右的翼部的连接位置的上点去至少0~50%的位置。
[6]
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文胸,其中,
在所述内罩杯部的外侧具有罩杯支承部,所述罩杯支承部的拉伸应力(S7)相对于所述内罩杯未加强部的拉伸应力(S5)之比(S7/S5)为1/1~500/1。
[7]
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文胸,其中,
该文胸具有在穿戴者的脊背侧连接所述肩带部和所述翼部的背面部。
[8]
根据[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文胸,其中,
该文胸具有副翼部,该副翼部在背面方向上的从所述前面部的局部到所述翼部的局部的区域中与所述翼部重叠地配设,
所述副翼部的拉伸应力(S9)相对于所述翼部的拉伸应力(S8)之比(S9/S8)为0.7/1~10/1。
[9]
根据[8]所述的文胸,其中,
所述副翼部配设于所述翼部的外侧。
[10]
根据[8]或[9]所述的文胸,其中,
关于所述副翼部,在以连结所述前面部的上边的中点与所述肩带部和该翼部的在穿戴者的脊背侧的连接部位的上边的中点的线段L为最长的方式配置文胸,且规定了具有与该线段相同方向的法线的平面S的情况下,在从该线段L上的该前面部的上边的中点朝向所述连接部位的上边的中点去0~40%的位置的平面上和/或70%~100%的位置的该平面上,存在所述副翼部与所述前面部、所述翼部、所述背面部、钩部或下带部的接合部,且所述副翼部具有未与所述翼部相接合的区域。
[11]
根据[10]所述的文胸,其中,
关于所述副翼部,在以连结所述前面部的上边的中点与所述连接部位的上边的中点的线段L为最长的方式配置文胸,且规定了具有与该线段相同方向的法线的平面S的情况下,在从该线段L上的该前面部的上边的中点朝向所述连接部位的上边的中点去0~40%的位置的平面上和70%~100%的位置的该平面上,存在所述副翼部与所述前面部、所述翼部或所述背面部的接合部,且所述副翼部具有未与所述翼部相接合的区域。
[12]
根据[11]所述的文胸,其中,
所述背面部的拉伸应力(S13)相对于所述副翼部的拉伸应力(S9)之比(S13/S9)为0.7/1以上。
[13]
根据[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文胸,其中,
所述肩带部具有筒状的第1吊带部和配置于该第1吊带部的内侧的锥状的第2吊带部,
所述第1吊带部的一端部与所述外罩杯部相连接,所述第2吊带部的一端部与所述内罩杯部直接或间接地连接,
所述第1吊带部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2吊带部的另一端部或所述第2吊带部的局部相连接。
[14]
根据[13]所述的文胸,其中,
所述第2吊带部的拉伸应力(S11)相对于所述第1吊带部的拉伸应力(S10)之比(S11/S10)为1.2/1~30/1。
[15]
根据[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文胸,其中,
该文胸为运动文胸。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覆盖乳房的前面部设为内罩杯部和外罩杯部,在外罩杯部和/或内罩杯部的特定的部位设置具有预定的宽度的加强部,能够提供如下的一种运动文胸,即,该运动文胸在日常较轻缓的动作或体育活动等剧烈运动时的所有场景中,能够抑制胸的上下运动(Y方向)、左右运动(X方向)以及前后运动(Z方向),并且束缚压力(穿戴压力)适当,较为舒适。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运动文胸的前面侧的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运动文胸的背面侧的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1和图2所示的运动文胸中的内罩杯部的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1和图2所示的运动文胸中的外罩杯部的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5是在图1和图2所示的运动文胸中抽出第1连接部的部分来表示的图。
图6是在图1和图2所示的运动文胸中抽出第2连接部的部分来表示的图。
图7是在图1和图2所示的运动文胸中抽出外罩杯部的部分来表示的图。
图8是表示在本发明的运动文胸的内罩杯部配置罩杯支承部的情况下的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如下情况下的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即,在本发明的运动文胸中具有副翼部,肩带部具有筒状的第1吊带部和配置于该第1吊带部的内侧的锥状的第2吊带部,在肩带配置有调节器。
图10是表示如下情况下的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即,以连结本发明的运动文胸的外罩杯部的上边的中点(O1)和背面部15的上边的中点(O3)的线段L为最长的方式来配置文胸10。
图11是在本发明的运动文胸中抽出外罩杯部的部分来表示的图,且是表示外罩杯部的加强部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2是在本发明的运动文胸中抽出外罩杯部的部分来表示的图,且是表示外罩杯部的加强部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运动文胸中的前面侧的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在该前面侧的结构中,具有副翼部,肩带部具有筒状的第1吊带部和配置于该第1吊带部的内侧的锥状的第2吊带部。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运动文胸中的背面侧的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在该背面侧的结构中,具有副翼部,肩带部具有筒状的第1吊带部和配置于该第1吊带部的内侧的锥状的第2吊带部。
图15是在本发明的运动文胸中抽出内罩杯部的部分来表示的图,且是表示内罩杯部的加强部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6是在本发明的运动文胸中抽出内罩杯部的部分来表示的图,且是表示内罩杯部的加强部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7是在本发明的运动文胸中抽出外罩杯部的部分来表示的图,且是表示外罩杯部的加强部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8是在本发明的运动文胸中抽出内罩杯部的部分来表示的图,且是表示在内罩杯部配置有罩杯支承部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普通文胸的前面侧的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普通文胸的背面侧的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21是表示图19和图20所示的文胸中的内罩杯部的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22是表示图19和图20所示的文胸中的外罩杯部的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运动文胸的一结构例的图,图19~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运动用以外的普通文胸的一结构例的图。
本发明的运动文胸(文胸)具有覆盖穿戴者的左右的乳房的前面部、与前面部的上部相连的左右一对肩带部以及配设于前面部的左右的一对翼部。本发明的运动文胸的特征在于,前面部具有配设于穿戴者侧的一对内罩杯部和配设于内罩杯部的外侧的外罩杯部,在外罩杯部和/或内罩杯部设置具有预定的宽度的加强部。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具有在穿戴者的脊背侧连接肩带部和翼部的背面部。运动文胸大多用于在体育活动等运动时减轻运动时的胸部晃动,使人容易运动,普通的文胸大多用于调整乳房的形状使其美观,因此,运动文胸与普通的文胸相比,具有覆盖身体的面积比较大的倾向,大多成为前面部或翼部的面积较大、肩带的宽度较宽并且具有背面部的结构。
在本发明中,“穿戴者侧”是指文胸的里侧(即罩杯成为凹形状的一侧),“外侧”是指与上述穿戴者侧相反的那一侧。
在本发明中,关于文胸所提及的“横向”是指两个罩杯的排列方向,具体是指,以两个罩杯的胸围顶端位置彼此相隔最远的方式设置文胸时的、连结两个胸围顶端位置的直线的方向。在本发明中,文胸的“纵向”是指与所述横向垂直的方向,意为与穿戴者的身体的上下方向相对应。
在本发明中,“胸围顶端位置”是指在穿戴文胸时与穿戴者的胸围顶端相对应的位置(即与穿戴者的乳头相对应的位置)。胸围顶端位置是罩杯的鼓出形状(凸形状)的顶部。在本发明中,文胸的“前中心线”和“背中心线”分别是经过连结两个胸围顶端位置的线段的中点地沿文胸的纵向延伸的线,前中心线是前面部上的线,关于背中心线,在不具有背面部的情况下,其为翼部上的线,和/或在穿戴者的脊背侧连接左右的翼部的钩部上的线,在具有背面部的情况下,其为背面部上的线。
另外,本发明中“具有预定的宽度的加强部”是指,加强部不是设为线状或缝边,而是利用具有预定面积的构件(布料)设置为面状。
此外,在本发明中,没有特别记载时,“拉伸应力”是指,根据JIS L1096.8.14.1A法的条带法(日文:カットストリップ),针对从文胸中切出的布帛样品,测量纵向伸长10%时的应力(N/2.5cm宽,以下仅记为N)和横向伸长10%时的应力(N),并将它们平均后得到的值(以下也称为纵横平均拉伸应力,或者仅称为拉伸应力)。此外,在本发明中,布帛的“纵向”是任意设定的方向,“横向”是与该“纵向”垂直的方向。在重叠多个布料而构成的情况下,拉伸应力是将各布料的拉伸应力相加而得到的值,或者是在重叠多个布料的状态下测量得到的值。另外,若是像肩带部那样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构件,则将该方向作为纵向,将纵向伸长10%时的应力作为该构件的拉伸应力。
另外,文胸基本上具有左右大致对称的结构。例如,在附图中,相对于穿戴者而言,相当于右侧的肩带部12和相当于左侧的肩带部12'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仅对肩带部12进行说明,而省略肩带部12'的说明。除此之外的罩杯部、副翼部14等构成要素和P1、Q1等附图标记也是同样的。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运动文胸的前面侧的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运动文胸的背面侧的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
如图1、图2和图19、图2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运动文胸(文胸)10具有覆盖左右的乳房的前面部11、与前面部11的上部相连的左右的肩带部12以及与所述前面部11的左右相连的一对翼部13。另外,在图1、图2所示的例子中,具有在穿戴者的脊背侧连接所述肩带部12和翼部13的背面部15。翼部13从前面部11的腋下缘部朝向穿戴者的背侧延伸。该各构件通过缝合等连接。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前面部11具有双层结构,该双层结构具有配置于穿戴者侧并分别容纳穿戴者的左右的乳房的一对内罩杯部11a和配置于内罩杯部11a的外侧的外罩杯部11b。
图3是表示图1和图2所示的运动文胸中的内罩杯部的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外罩杯部的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图5是抽出第1连接部的部分来表示的图,图6是抽出第2连接部的部分来表示的图。另外,图7是抽出外罩杯部的部分来表示的图。
图21是表示图19和图20所示的普通的文胸中的内罩杯部的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图22是表示外罩杯部的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内罩杯部11a是图中由Q4~Q3~Q5~Q4所包围的部位,外罩杯部11b是图中由P2~P1~P3~P4~P5~P6~P6'~P5'~P4'~P3'~P1'~P2'~P2所包围的部位。
在图示的例子中,内罩杯部11a和外罩杯部11b在腋下缘(在图中为边Q1~P4和边P4~P5)和下边缘(P5~P6~P6'~P5')借助连接部16(第1连接部16a、第2连接部16b)连接,该连接部16包括与内罩杯部11a和外罩杯部11b不同的布帛。
第1连接部16a是由Q1~Q4~Q3~Q2~P5~P4~Q1所包围的部位(参照图5),第2连接部16b是由Q5~Q3~Q2~Q2'~Q3'~Q5'~Q5所包围的部位(参照图6)。
第1连接部16a在边Q4~Q3处与内罩杯部11a相连接,在边P4~P5处与翼部13相连接。
第2连接部16b在边Q5~Q3处与内罩杯部11a相连接,在边Q2~Q2'处与下带部21相连接。另外,外罩杯部11b在边P5~P6~P6'~P5'处与下带部21相连接。
在罩杯的腋下缘,内罩杯部11a和外罩杯部11b的侧部借助第1连接部16a相连接。另外,在罩杯的下边缘,内罩杯部11a的下边(边Q3~Q5,Q5'~Q3')和外罩杯部11b的下边(边P5~P6~P6'~P5')借助第2连接部16b相连接。
在图1~图14所示的例子中,内罩杯部11a的上边(边Q4~Q5)不与外罩杯部11b相连接而是与之分离,但并不限于该结构,内罩杯部11a和外罩杯部11b也可以不分离。在将肩带部12设为内侧和外侧的双层结构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内罩杯部11a的上边(边Q4~Q5)与外罩杯部11b分离的结构。
作为内罩杯部11a不与外罩杯部11b分离的结构的例子,在图15、图16所示的例子中,在P2~P1~Q1~Q4~Q5~Q5'~Q4'~Q1'~P1'~P2'~P2所包围的部位设置内罩杯部11a的加强部17,在边Q1~P1~P2~P2'~P1'~Q1'处,内罩杯部11a的加强部17与外罩杯部11b相连接,在边Q1~P4和边P4~P5处,第1连接部16a与外罩杯部11b相连接,在边P5~Q2~Q2'~P5'处,第2连接部16b与外罩杯部11b和下带部21相连接,因此,内罩杯部11a借助内罩杯部11a的加强部17、第1连接部16a以及第2连接部16b与外罩杯部11b相连接,而不是与之分离。另外,在图15和图16中,在加强部17的部分标注斜线。
另外,外罩杯部11b优选为这样形成,即,将内罩杯部11a的前中心侧彼此连结,并且进一步覆盖比内罩杯部11a的上边部分靠上侧的部分,优选地覆盖两个乳房之间的乳沟部分。
通过将前面部11设为包括内罩杯部11a和外罩杯部11b的双层结构,能够利用内罩杯部11a收容保持穿戴者的乳房,利用外罩杯部11b在较大范围按住乳房,由此能够降低内罩杯部11a、连接部16以及穿戴者的乳房的晃动。其结果是,即使在体育活动等剧烈的运动时也能够减少乳房的晃动。
内罩杯部11a由例如聚酯材料形成,也可以是双拉舍尔布料。内罩杯部11a的形状具有立体地覆盖左右的乳房的吊钟形状,例如也可以通过缝制双拉舍尔布料而制成吊钟形状。
通过在外罩杯部11b和/或内罩杯部11a的局部设置加强部17,能够在乳房晃动时有效地发挥按压力,在日常较轻缓的动作、体育活动等剧烈运动时等所有场景中,能够进一步降低乳房的晃动。在此,关于所述加强部17,需要使所述加强部的拉伸应力(S2)相对于前面部的未加强部的拉伸应力(S1)之比(S2/S1)为1.2/1~700/1。在将所述加强部17设于外罩杯部11b的情况下,所述加强部的拉伸应力(S4)相对于所述外罩杯部11b的未加强部的拉伸应力(S3)之比(S4/S3)优选为2/1~700/1,更优选为10/1~500/1,进一步优选为10/1~300/1,最优选为10/1~200/1。在将所述加强部17设于内罩杯部11a的情况下,所述加强部的拉伸应力(S6)相对于内罩杯部的未加强部的拉伸应力(S5)之比(S6/S5)优选为1.2/1~500/1,更优选为3/1~300/1,进一步优选为3/1~200/1,最优选为3/1~100/1。
在此,在本说明书中,具有预定的宽度的加强部17是如下的部分,即,在内罩杯部11a和/或外罩杯部11b中,包含在除了缝制部或与其它构件连接的连接部之外的部分中拉伸应力最高的部分的、与该拉伸应力最高的部分相同结构(材料、编织结构、层叠状态)的部分,“未加强部”是指在内罩杯部11a和/或外罩杯部11b中,除了设有加强部17的部分以外的、除了缝制部或与其它构件连接的连接部以外的部分。未加强部的拉伸应力为在所述未加强部中拉伸应力最低的、具有预定的宽度的部分的值。未加强部也可以重叠多个布料而构成,在重叠多个布料而构成的情况下,将重叠的布料作为一体地设为未加强部。
另外,加强部17至少在外罩杯部11b和/或内罩杯部11a中,位于比经过了将外罩杯部11b和/或内罩杯部11a的上边的中点(O1)与外罩杯部11b和/或内罩杯部11a的下边的中点(O2)连接起来的线段的中点(O4)的与外罩杯部和/或内罩杯部下边平行的线靠上部的位置(穿戴者的身体的上方侧,以下称作外罩杯部11b和/或内罩杯部11a上部),加强部17的面积优选地占外罩杯部11b和/或内罩杯部11a上部的面积的10%以上,更优选地占40%以上的面积,从而能够在乳房晃动时有效地发挥按压力。在此,前面部上部的面积是外罩杯部11b或内罩杯部11a中的设有加强部17的一侧的面积,在外罩杯部11b和内罩杯部11a这两者都设有加强部17的情况下,设于外罩杯部11b或内罩杯部11a中的任一者的加强部17的面积占外罩杯部11b或内罩杯部11a上部的面积的10%以上即可。另外,在将加强部17设于外罩杯部11b的情况下,为了与内罩杯部11a的形状匹配地形成,优选的是,尽量不在外罩杯部腋下部配置加强部17。在此,外罩杯部腋下部是指由P3~P4~P5~P6~P3所包围的部位(参照图7)。
作为在外罩杯部11b设置加强部17的例子,例如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在由P2~P1~P3~P12~O4~P12'~P3'~P1'~P2'~P2包围的部位设置加强部17。另外,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在由P2~P1~P13~P13'~P1'~P2'~P2所包围的部位设置加强部17。另外,在图11和图12中,在加强部17的部分标注斜线。
作为在内罩杯部11a设置加强部17的例子,例如在图15、图16所示的例子中,在由P2~P1~Q1~Q4~Q5~Q5'~Q4'~Q1'~P1'~P2'~P2所包围的部位设置加强部17,在图15和图16中,加强部的面积不同。在此,将内罩杯部11a的加强部17设为内罩杯部11a的一部分,但该加强部17也可以是与内罩杯部11a彼此独立的构件。
通过在外罩杯部11b和/或内罩杯部11a设置这样的加强部17,能够支承左右的乳房,抑制乳房的晃动,并且能够保持乳房的形状。
加强部17例如也能够重叠多个布料而构成。
另外,如图17的例子所示,在将连结前面部11的上边的中点(O1)和前面部11与左右的翼部13的连接位置的上点P4、P4'的线段分别设为J、J'时,所述加强部17优选地存在于从该线段J、J'上的该前面部11的上边的中点(O1)朝向该前面部11与左右的翼部13的连接位置的上点(P4、P4')去5%~80%的位置,另外,优选在任意的方向上至少具有5cm的长度,更优选具有7cm以上的长度。由此,能够将加强部17配置在最适合抑制乳房的晃动、保持乳房的形状的位置。
另外,在内罩杯部11a的上边(边Q4~Q5)与外罩杯部11b分离的结构中,如图17的例子所示,将从所述左右的肩带部12与前面部11的腋下侧连接位置P1、P1'起连结前面部11与左右的翼部13的连接位置的上点P4、P4'的曲线分别设为K、K',这时,借助外罩杯部11b和内罩杯部的第1连接部16a而成的接合部Q1、Q1'优选地存在于从该线段K、K'上的该左右的肩带部12与前面部11的腋下侧连接位置P1、P1'起,朝向该前面部11与左右的翼部13的连接位置的上点P4、P4'去至少0~50%的位置,更优选地存在于0~20%的位置。由此,在借助外罩杯部11b和内罩杯部11a的第1连接部16a而成的接合部Q1、Q1'处向左右拉伸加强部17,由此将加强部17向穿戴者侧按压,从而能够提高文胸相对于身体的贴合性,并且能够抑制乳房的晃动。如例子所示,外罩杯部11b和内罩杯部11a的接合部也可以借助连接部16这样的其他构件而成,该连接构件的拉伸应力优选为比内罩杯部11a高,连接构件的拉伸应力(S14)相对于内罩杯部未加强部的拉伸应力(S5)之比(S14/S5)为1/1~500/1,更优选为2/1~200/1。
外罩杯部11b和内罩杯部11a的连接部16(第1连接部16a、第2连接部16b)由例如聚酯材料形成,也可以是织物布料。连接部16的拉伸应力优选为比内罩杯部11a和翼部13高。
如图8所示,能够将罩杯支承部18设于内罩杯部11a的外侧,即,设于比内罩杯部11a靠与身体相反的那一侧。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在内罩杯部11a的外侧下部,在由Q6~Q3~Q7~Q6和Q6'~Q3'~Q7'~Q6'所包围的部位设置包括另外的布帛的罩杯支承部18。另外,在图18所示的例子中,在左右的内罩杯部11a、11a'之间的外侧,在由Q6~Q7~Q7'~Q6'~Q6所包围的部位设置包括另外的布帛的罩杯支持部18,在边Q6~Q6'处与内罩杯部11a的加强部17相连接,边Q7~Q7'与下带部21、第2连接部16b以及外罩杯部11b相连接,但边Q6~Q7和边Q6'~Q7'并未与内罩杯部11a、第2连接部16b相连接,而是与之分离。由于不连接边Q6~Q7和边Q6'~Q7',因此,在穿戴时,罩杯支承部18沿着立体的内罩杯部11a地形成,能够填埋左右的内罩杯部11a、11a'之间的间隙(两个乳房之间的乳沟部分),进一步提高了文胸相对于身体的贴合性。在此,在图18所示的例子中,在边Q6~Q6'处与内罩杯部的加强部17相连接,但并不限于此,边Q6~Q6'也可以与加强部17分离,只要该边Q6~Q6'与加强部17、内罩杯部11a、11a'、肩带部12、连接部16、外罩杯部11b局部相连接即可,但优选与加强部17这样难以伸长的构件相连接。通过设置罩杯支承部18,施加于穿戴者的胸部的穿戴压力不会过高,能够保持内罩杯部11a的形状,进一步提高减振性。罩杯支承部18的拉伸应力(S7)相对于内罩杯部未加强部的拉伸应力(S5)之比(S7/S5)为1/1~500/1,优选为5/1~200/1。罩杯支承部18例如也能够重叠多个布料而构成。
在图1~图4所示的例子中,翼部13是由P4~P5~P8~P9~P4所包围的部位,在边P4~P5处与第1连接部16a和外罩杯部11b相连接,在边P8~P9处与背面部15相连接。
如图3所示,翼部13从将外罩杯部11b和内罩杯部11a连接的第1连接部16a向左右延伸地朝向穿戴者的背侧配设。
外罩杯部11b、内罩杯部11a以及翼部13的下边构成文胸主体的下边缘部,与绕文胸主体一周的下带部21相连接。
在图13、图14以及图9所示的例子中,副翼部14是由P7~P6~Q8~Q9~P7所包围的部位,在边P7~P6处与外罩杯部11b相连接,在边Q8~Q9处与背面部15相连接。
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副翼部14从前面部11的腋下缘部朝向穿戴者的背侧延伸,在从外罩杯部11b的局部到翼部13的局部的区域中或从外罩杯部11b的局部背面部15的局部的区域中,配置于外罩杯部11b、翼部13以及背面部15的外侧。副翼部14典型地能够由从外罩杯部11b的腋下缘到翼部13配置的一张或多张布帛构成。副翼部14在罩杯11a、11b和翼部13中不是与主体部(罩杯11a、11b和翼部13)一体化地构成,而是使用与主体部不同的布帛重叠于该主体部地形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文胸10具有副翼部14,优选的是,关于副翼部14,在以将外罩杯部11b和/或内罩杯部11a的上边的中点(O1)与肩带部和翼部的位于穿戴者的脊背侧部位的连接部位(例如翼部13、或在穿戴者的脊背侧连接左右的翼部13的钩部20、或在穿戴者的脊背侧与该肩带部12及该翼部13连接的背面部15)的上边的中点(O3)的线段L为最长的方式配置文胸10(参照图10),且规定了具有与该线段相同方向的法线的平面S的情况下,在从该线段L上的该外罩杯部11b和/或内罩杯部11a的上边的中点(O1)起朝向翼部13或钩部20的脊背中心、或者朝向背面部15的上边中点(O3)去0~40%位置的平面上和70%~100%位置的该平面上,存在副翼部14与外罩杯部11b和/或内罩杯部11a或者该副翼部14与翼部13或背面部15的接合部分,且该副翼部14具有未与该翼部13相接合的区域。
另外,在文胸不具有背面部15的情况下,背面部15的上边的中点(O3)成为肩带部12和翼部13在穿戴者的脊背侧的连接部位的上边的中点。
优选的是,副翼部14的拉伸应力比翼部13的拉伸应力高。通过副翼部14,能够提高文胸10相对于皮肤的贴合效果,且在穿戴时对副翼部14的罩杯侧接合部施加拉伸力,因此能够进一步发挥减振效果。
副翼部14的拉伸应力(S9)相对于翼部13的拉伸应力(S8)之比(S9/S8)为0.7/1~10/1,优选为1/1~10/1,更优选为1/1~5/1,进一步优选为2/1~5/1,从而穿戴压力不会过高,能够提高减振性。
由此,在穿戴时,外罩杯部11b在较大范围按住乳房的力增加,其结果是,即使在体育活动等剧烈的运动时也能够减少乳房的晃动。
副翼部14适合使用氨纶(spandex)交编而成的具有拉伸量的面料,能够利用棉质机织物、聚酯机织/针织物、聚酰胺材料的机织/针织物等拉伸量比翼部、罩杯部的布帛小的布帛构成。
在图13、图14和图9所示的例子中,肩带部12、翼部13以及副翼部14在穿戴者的背侧分别与背面部15相连接。背面部15分别通过缝合等在边P10~P11处与肩带部12相连接,在边P8~P9处与翼部13相连接,在边Q8~Q9处与副翼部14相连接。
在具有背面部15的情况下,优选地构成为,所述背面部15的拉伸应力(S13)相对于所述副翼部14的拉伸应力(S9)之比(S13/S9)为0.7/1以上。由此,能够充分发挥副翼部14的效果(外罩杯部11b和副翼部14在较大范围将内罩杯部11a和翼部13向皮肤侧按压的效果)。
另外,如图14所示,文胸10也可以在穿戴者的背侧具有例如用于尺寸调整的钩部20。钩部20也可以不与背面部15相连结,例如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钩部20与翼部13和下带部21的背侧端部相连续地一体形成。
肩带部12从前面部11向上方延伸并架设在穿戴者的左右各肩之后,在穿戴者的背面侧与翼部13、背面部15相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肩带部12具有双层结构。具体而言,如图13所示,肩带部12具有筒状的第1吊带部12a和配置于第1吊带部12a的内侧的锥状的第2吊带部12b。第1吊带部12a的一端部与外罩杯部11b相连接(参照图13)。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第1吊带部12a的一端部在边P1~P2与外罩杯部11b相连接。第2吊带部12b的一端部与内罩杯部11a或第1连接部16a相连接(参照图13)。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第2吊带部12b的一端部在边Q1~Q4处与第1连接部16a相连接。第1吊带部12a的另一端部和第2吊带部的另一端部优选为,在比肩带部12抵接于肩的位置靠后方的位置、即图14所示的例子中的边P10~P11处,例如通过缝合进行连接,直接与背面部15相连接,或者借助后述的调节器19间接地与背面部15相连接。
通过将肩带部12制成内侧和外侧的双层结构,能够防止因运动时等的晃动导致肩带部12偏移。即使肩带部12偏移或晃动,活动的也只是内侧的第2吊带部12b,外侧的第1吊带部12a与皮肤紧贴,几乎不活动,因此能够减少上述那样的肩带部12偏移,进而减少乳房的晃动、肩带部12与皮肤的摩擦。
肩带部的双层结构并不限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分为穿戴者侧和外侧的结构。在该情况下设为,将第1吊带部配置于穿戴者侧,将第2吊带部配置于外侧。
第2吊带部12b的拉伸应力比第1吊带部12a的拉伸应力高。期望构成为,锥状的第2吊带部12b的拉伸应力(S11)相对于筒状的第1吊带部12a的拉伸应力(S10)之比(S11/S10)为1.2/1~30/1,更优选为3/1~30/1。由此,肩部的穿戴压力不会过高,能够减少乳房的晃动。
并且,肩带部12也可以在比第1吊带部12a和第2吊带部12b的连接部靠后方(穿戴者脊背侧)的位置具有例如图9那样的用于调整长度的调节器19。调节器19的一端与第1吊带部12a和第2吊带部12b的连接部(P12~P13)相连接,另一端与背面部15的边P10~P11相连接。调节器19的拉伸应力(S15)相对于锥状的第2吊带部12b的拉伸应力(S11)之比(S15/S11)优选为0.5/1~30/1。
本发明的文胸10的各构件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适合使用聚酯系纤维、聚酰胺系纤维等合成纤维、人造丝、铜氨纤维、醋酸纤维等纤维素类纤维以及棉、麻等天然纤维。构成各构件的布帛的结构也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针织物、机织物、无纺布等。
另外,也可以使用经过卷缩处理的纤维。在本发明中,针对各构件配置具有适当的伸长特性的布帛较为有效。在各构件中,适合使用氨纶(spandex)交编而成的具有拉伸量的针织坯布。另外,外罩杯部11b和翼部13、背面部15的布料能够使用双针床圆型针织(日文:ダブル丸編)、特里科经编组织(日文:トリコット編)、拉舍尔经编组织(日文:ラッセル編)等,适合使用经平半幅组织(日文:トリコットハーフ)布料。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文胸,将覆盖乳房的前面部制成内罩杯部和外罩杯部,在前面部(内罩杯部和外罩杯部中的至少一者)设置具有预定的宽度的加强部,从而在穿戴时从较大范围将内罩杯部向穿戴者侧包围,能够抑制体育活动等剧烈运动时的胸的上下运动(Y方向)、左右运动(X方向)以及前后运动(Z方向),并且束缚压力(穿戴压力)适当,较为舒适。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具体地说明本发明。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列举具体的数值等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例子,这是不言而喻的。
利用以下的方法对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文胸进行评价。
(1)各构件的布料的拉伸应力
根据JIS L1096.8.14.1A法的条带法,测量从文胸切下的布料样品的应力。
对于伸长10%时的应力特性,测量纵向伸长10%时的应力和横向伸长10%时的应力(每2.5cm宽度),计算所述这些应力的平均值。
试验片的宽度:2.5cm
试验片的把持长度:10cm
伸长速度:30cm/min
在所述条件下测量了从各构件的文胸切下的布料样品,但在无法获取试验片的把持长度的情况下,适当变更了长度。在无法获取试验片的宽度的情况下,适当变更宽度,并将所得的应力值换算成每2.5cm宽度的数值。
重叠多个布料而构成的构件是在重叠多个布料的状态下进行测量的。另外,对于肩带部12(12a、12b)、调节器19以及下带部21的构件,仅测量纵向伸长10%时的应力,并将其作为该构件的拉伸应力。
(2)穿戴时的晃动值
使身高为160cm±8cm且(上胸围-下胸围)的文胸尺寸为32C(英式尺寸)的3名被试验对象穿戴文胸,以5.5km/h的速度在跑步机上以着地时单脚离开地面的方式进行每分钟160步的步调的快走和每分钟140步的步调的跑步。在快走和跑步中,行进的动作不同,与快走相比,跑步时身体的动作较大,由此胸的晃动也变大。此时,事先在锁骨部和胸围顶端部安装直径2.0cm的反射球,利用两台高速相机(125帧/秒)对反射球拍摄20秒。
锁骨部的晃动在快走时为7cm~8cm,在跑步时为15cm~16cm。
作为穿戴时的胸的晃动的指标,计算20秒内的(胸围顶端的晃动)-(锁骨的晃动)(cm)的(极大值的平均值)-(极小值的平均值)(cm),将横向(X方向)、纵向(Y方向)以及杯深方向(Z方向)的值中的所有方向中的最大值作为穿戴时的晃动(cm)。
计算3名被试验对象的结果的平均值。
(3)最大穿戴压力
使用AMI Techno CO.,LTD.制的多点接触压测量仪(AMI3037-10),在穿戴文胸时,针对肩带部的肩中央部、翼腋下部、下带腋下部、罩杯部上方、罩杯部腋下部以及罩杯部下方,在穿戴者与文胸之间插入传感器来测量穿戴压力,将所得的值中的最大值作为最大穿戴压力(Pa)。
(4)舒适性和审美性
舒适性
在进行(2)中的穿戴试验时,按以下的基准进行评价,并对监视器的评价进行平均。
5:几乎没有压迫感,非常舒适
4:压迫感不明显,还算舒适
3:稍微有一点压迫感,但不算不舒服
2:有压迫感,不舒服
1:压迫感非常强烈,非常不舒服
审美性
在进行(2)中的穿戴试验时,按以下的基准进行评价,并对监视器的评价进行平均。
5:穿戴文胸时的胸部外观非常美
4:穿戴文胸时的胸部外观较美
3:无特别感觉
2:穿戴文胸时的胸部外观不怎么美
1:穿戴文胸时的胸部外观不美
<实施例1>
按以下的方法制作呈图9所示形状的、英式尺寸32C的文胸(与日式尺寸的C70相对应)。
在该文胸中,上胸围尺寸与下胸围尺寸之差为10cm,以连接外罩杯部11b的上边的中点(O1)和背面部15的上边的中点(O3)的线段L为最长的方式配置文胸时的、线段L的长度(参照图10)为33.0cm。
外罩杯部和内罩杯部的连接部使用由聚酯材料形成的机织物布料且是横纵平均拉伸应力为16.3N的材料。
使用外罩杯部的加强部17的拉伸应力为16.7N、未加强部的拉伸应力为0.17N的布料,加强部17的拉伸应力相对于外罩杯部的未加强部的拉伸应力之比(S4/S3)为98.2/1。另外,S4/S3相当于所述前面部加强部的拉伸应力相对于前面部未加强部的拉伸应力之比(S2/S1)。另外,外罩杯部的加强部的配置设为与图11相同,外罩杯部上部的面积为296cm2,加强部的面积为237cm2,外罩杯部的加强部配置为占外罩杯部上部的面积的80%。
在以连接外罩杯部11b的上边的中点(O1)和背面部15的上边的中点(O3)的线段L为最长的方式配置文胸,且规定了具有与该线段相同方向的法线的平面S的情况下,以在从该线段L上的该外罩杯部11b的上边的中点(O1)起朝向该背面部15的上边的中点(O3)去9%~34%的位置(其位于外罩杯部内)和78%~91%的位置(其为与背面部和钩部跟翼部的边界重合的位置)存在接合部的方式,形成有副翼部14。
另外,在本例的文胸中,关于上述平面S,在从外罩杯部11b的上边的中点(O1)起朝向背面部15的上边的中点(O3)去42%~57%的位置的该平面上,具有前面部11与翼部13的边界。
使用副翼部14的拉伸应力为0.39N、背面部15的拉伸应力为0.34N、翼部13的拉伸应力为0.17N的布料,背面部的拉伸应力相对于副翼部的拉伸应力之比(S13/S9)为0.87/1,副翼部14的拉伸应力相对于翼部13的拉伸应力之比(S9/S8)为2.3/1。
使用锥状的第2吊带部12b的拉伸应力为3.2N、筒状的第1吊带部12a的拉伸应力为0.17N的布料。第2吊带部12b的拉伸应力相对于第1吊带部12a的拉伸应力之比(S11/S10)为18.8/1。
另外,配置了如图9那样的由伸缩性的橡胶构成的调节器19,使用调节器19的拉伸应力为4.1N的布料。调节器19的拉伸应力相对于第2吊带部12b的拉伸应力之比(S15/S11)为1.3/1。
使用设于内罩杯部11a的外侧的罩杯支承部18(参照图8)的拉伸应力为32.2N、内罩杯的拉伸应力为5.4N的布料,罩杯支承部18的拉伸应力相对于内罩杯的拉伸应力之比(S7/S5)为6.0/1。
穿戴制作出的文胸进行动作时的胸的晃动的减振效果较大,另外,穿戴压力的最大值较小,舒适性也优异。
<实施例2>
制作除了不设置实施例1的副翼部14之外其他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文胸,并实施穿戴测试。
<实施例3>
制作除了作为实施例1的肩带部12使用一层拉伸应力为3.2N的布料之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的文胸,并实施穿戴测试。
<实施例4>
制作除了如下方面之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的文胸,并实施穿戴测试,即,不设置实施例1的副翼部14,作为肩带部12使用一层拉伸应力为3.2N的布料。
<实施例5>
制作除了如下方面之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的文胸,并实施穿戴测试,即,使用实施例1的背面部的拉伸应力为0.17N的布料,使用翼部13的拉伸应力为0.34N的布料,作为肩带部12使用一层拉伸应力为3.2N的布料,副翼部14的拉伸应力相对于翼部13的拉伸应力之比(S9/S8)为1.14/1,背面部的拉伸应力相对于副翼部的拉伸应力之比(S13/S9)为0.44/1。
<实施例6>
制作除了如下方面之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的文胸,并实施穿戴测试,即,关于实施例1的副翼部14的接合部,在以连接外罩杯部11b的上边的中点(O1)和背面部15的上边的中点(O3)的线段L为最长的方式配置文胸,且规定了具有与该线段相同方向的法线的平面S的情况下,在从该线段L上的该外罩杯部11b的上边的中点(O1)起朝向背面部15的上边的中点(O3)去42%~50%的位置的该平面上具有副翼部14和外罩杯部11b的接合部,在60%~65%的位置的平面上具有副翼部14和背面部15的接合部,作为肩带部12使用一层拉伸应力为3.2N的布料。
<实施例7>
制作除了如下方面之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的文胸,并实施穿戴测试,即,不设置实施例1的副翼部14,作为肩带部12使用一层拉伸应力为3.2N的布料,不在内罩杯部11a的外侧设置罩杯支承部18。
<实施例8>
制作除了如下方面之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的文胸,并实施穿戴测试,即,不设置实施例1的副翼部14,作为肩带部12使用一层拉伸应力为3.2N的布料,将外罩杯部的加强部的面积设为119cm2,外罩杯部的加强部的配置设为与图12相同,外罩杯部的加强部配置为占外罩杯部上部的面积的40%。
<实施例9>
制作除了如下方面之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的文胸,并实施穿戴测试,即,不设置实施例1的副翼部14,作为肩带部12使用一层拉伸应力为3.2N的布料,将外罩杯部的加强部的面积设为88.8cm2,外罩杯部的加强部的配置设为与图12相同,外罩杯部的加强部配置为占外罩杯部上部的面积的30%。
<实施例10>
制作除了如下方面之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的文胸,并实施穿戴测试,即,不设置实施例1的副翼部14,作为肩带部12使用一层拉伸应力为3.2N的布料,使用设于内罩杯部11a的外侧的罩杯支承部18的拉伸应力为10.7N的布料,罩杯支承部18的拉伸应力相对于内罩杯的拉伸应力之比(S7/S5)为2.0/1。
<实施例11>
制作除了如下方面之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的文胸,并实施穿戴测试,即,不设置实施例1的副翼部14,作为肩带部12使用一层拉伸应力为3.2N的布料,使用内罩杯的拉伸应力为0.34N的布料,罩杯支承部18的拉伸应力相对于内罩杯的拉伸应力之比(S7/S5)为94.7/1。
<实施例12>
制作除了如下方面之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的文胸,并实施穿戴测试,即,不设置实施例1的副翼部14,作为肩带部12使用一层拉伸应力为3.2N的布料,使用外罩杯部的加强部17的拉伸应力为1.7N的布料,加强部17的拉伸应力相对于未加强部的拉伸应力之比(S4/S3)为10/1。另外,S4/S3相当于所述前面部加强部的拉伸应力相对于前面部未加强部的拉伸应力之比(S2/S1)。
<实施例13>
制作除了如下方面之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的文胸,并实施穿戴测试,即,不设置实施例1的副翼部14,作为肩带部12使用一层拉伸应力为3.2N的布料,使用外罩杯部的加强部17的拉伸应力为81.2N的布料,加强部17的拉伸应力相对于未加强部的拉伸应力之比(S4/S3)为478/1。另外,S4/S3相当于所述前面部加强部的拉伸应力相对于前面部未加强部的拉伸应力之比(S2/S1)。
<实施例14>
制作除了如下方面之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的文胸,并实施穿戴测试,即,使用实施例1的锥状的第2吊带部12b的拉伸应力为0.34N的布料,第2吊带部12b的拉伸应力相对于第1吊带部12a的拉伸应力之比(S11/S10)为2.0/1,调节器19的拉伸应力相对于第2吊带部12b的拉伸应力之比(S15/S11)为12.8/1。
<实施例15>
制作除了如下方面之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的文胸,并实施穿戴测试,即,使用实施例1的调节器19的拉伸应力为1.3N的布料,调节器19的拉伸应力相对于第2吊带部12b的拉伸应力之比(S15/S11)为0.4/1。
<实施例16>
制作除了如下方面之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的文胸,并实施穿戴测试,即,同样地使用实施例1的外罩杯部11b的拉伸应力为0.17N的布料,不在外罩杯部11b设置加强部17,在内罩杯部11a设置与图15相同的加强部,内罩杯部上部的面积为316.0cm2,加强部的面积为94.8cm,内罩杯部的加强部配置为占内罩杯部上部的面积的30%,使用内罩杯部的加强部17的拉伸应力为16.7N、内罩杯部的未加强部的拉伸应力为5.4N的布料,加强部17的拉伸应力相对于内罩杯部的未加强部的拉伸应力之比(S6/S5)为3.1/1,作为肩带部12使用一层拉伸应力为3.2N的布料。另外,S6/S5相当于所述前面部加强部的拉伸应力相对于前面部未加强部的拉伸应力之比(S2/S1)。
<实施例17>
制作除了如下方面之外,其他与实施例16相同的文胸,并实施穿戴测试,即,将实施例16的内罩杯部的加强部17设为与图16相同的加强部,加强部的面积为63.2cm,内罩杯部的加强部配置为占内罩杯部上部的面积的20%,将设于内罩杯部11a的外侧的罩杯支承部18设为与图18相同的配置,不设置副翼部14。
<实施例18>
制作除了未设置实施例16的设于内罩杯部11a的外侧的罩杯支承部18之外,其他与实施例16相同的文胸,并实施穿戴试验。
<实施例19>
制作除了如下方面之外,其他与实施例18相同的文胸,并实施穿戴测试,即,使用实施例18的内罩杯部的加强部17的拉伸应力为7.7N的布料,加强部17的拉伸应力相对于内罩杯部未加强部的拉伸应力之比(S6/S5)为1.4/1,不设置副翼部14。
<实施例20>
制作除了如下方面之外,其他与实施例19相同的文胸,并实施穿戴测试,即,在实施例19的内罩杯部11a的外侧与图18同样地配置罩杯支承部18,使用罩杯支承部18的拉伸应力为7.7N的布料,罩杯支承部18的拉伸应力相对于内罩杯的拉伸应力之比(S7/S5)为1.4/1。
<实施例21>
制作除了如下方面之外,其他与实施例7相同的文胸,并实施穿戴测试,即,将实施例7的从左右的肩带部与前面部的连接位置连结前面部与左右的翼部的连接位置的上点的线段分别设为K、K',外罩杯部与内罩杯部的接合部存在于从该线段K、K'上的该左右的肩带部与前面部的连接位置朝向该前面部与左右的翼部的连接位置的上点去60%的位置,不设置调节器19。
<实施例22>
制作除了如下方面之外,其他与实施例7相同的文胸,并实施穿戴测试,即,使实施例7的加强部17存在于如下的位置,即,将连接前面部的上边的中点(O1)与前面部和左右的翼部的连接位置的上点P4、P4'的线段分别设为J、J',加强部17存在于从该线段J、J'上的该前面部的上边的中点(O1)起朝向该前面部和左右的翼部的连接位置的上点(P4、P4')去90%~100%的位置,将加强部17的面积设为18.0cm2,外罩杯部的加强部配置为占外罩杯部上部的面积的6%,不设置调节器19。
<实施例23>
制作除了如下方面之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的文胸,并实施穿戴测试,即,在实施例1的内罩杯部11a设置与图15相同的加强部,内罩杯部上部的面积为316.0cm2,加强部的面积为94.8cm,内罩杯部的加强部配置为占内罩杯部上部的面积的30%,使用内罩杯部的加强部17的拉伸应力为16.7N、内罩杯部的未加强部的拉伸应力为5.4N的布料,加强部17的拉伸应力相对于内罩杯部的未加强部的拉伸应力之比(S6/S5)为3.1/1,作为肩带部12使用一层拉伸应力为3.2N的布料,设于内罩杯部11a的外侧的罩杯支承部18设为与图18相同的配置,不设置副翼部14。
<实施例24>
制作除了如下方面之外,其他与实施例19相同的文胸,并实施穿戴测试,即,使用实施例19的内罩杯部的加强部17的拉伸应力为81.2N的布料,使用内罩杯部未加强部的拉伸应力为0.17N的布料,加强部17的拉伸应力相对于内罩杯部未加强部的拉伸应力之比(S6/S5)为478/1,不设置调节器19。另外,S6/S5相当于所述前面部加强部的拉伸应力相对于前面部未加强部的拉伸应力之比(S2/S1)。
<比较例1>
制作除了如下方面之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的文胸,并实施穿戴测试,即,不安装实施例1的内罩杯部11a、罩杯支承部18、连接部16以及副翼部14,在肩带部12中,配置于第1吊带部12a内侧的锥状的第2吊带部12b在边P1~P2处与第1吊带部12a和外罩杯部11b相连接。
<比较例2>
制作除了如下方面之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的文胸,并实施穿戴测试,即,同样地使用实施例1的外罩杯部11b的拉伸应力为0.17N的布料,不在外罩杯部11b设置加强部17,也不设置副翼部14。
<比较例3>
制作除了如下方面之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的文胸,并实施穿戴测试,即,同样地使用实施例1的外罩杯部11b的拉伸应力为0.17N的布料,不在外罩杯部11b设置加强部17,也不设置罩杯支承部18。
<比较例4>
使用相当于专利文献1所述的文胸,实施穿戴测试。
对于像以上那样制作的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文胸,在表1中汇总地示出制作条件,在表2中汇总地示出穿戴测试评价结果。
[表1]
Figure GDA0002194694690000281
[表2]
Figure GDA0002194694690000291
从表2可以看出,在穿戴各实施例中制作的文胸进行动作时,针对胸的晃动的减振效果较大,另外,穿戴压力的最大值较小,舒适性也优异。通过将覆盖乳房的前面部设为内罩杯部和外罩杯部,在外罩杯部设置具有预定的宽度的加强部,即使在运动型的文胸中,也能够获得如下文胸,该文胸不会提高穿戴时的穿戴压力,在能够减轻动作时的胸的晃动,且能够减轻晃动感的同时,能够良好地保持穿戴感,从而舒适性优异。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适当变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在本发明的文胸中,能够同时实现优异的减振性和舒适性,不仅能够应用于运动文胸,还能够广泛应用于普通的文胸。
附图标记说明
10、运动文胸;11、前面部;11a、内罩杯部;11b、外罩杯部;12、肩带部;12a、第1吊带部;12b、第2吊带部;13、翼部;14、副翼部;15、背面部;16、连接部;16a、第1连接部;16b、第2连接部;17、加强部;18、罩杯支承部;19、调节器;20、钩部;21、下带部。

Claims (14)

1.一种文胸,其具有覆盖穿戴者的左右的乳房的前面部、与该前面部的上部相连的左右一对肩带部以及配设于所述前面部的左右的一对翼部,
该文胸的特征在于,
所述前面部具有配设于所述穿戴者侧的一对内罩杯部和配设于该内罩杯部的外侧的外罩杯部,
所述前面部具有加强部,该加强部具有预定的宽度,所述前面部加强部的拉伸应力(S2)相对于前面部未加强部的拉伸应力(S1)之比(S2/S1)为1.2/1~700/1,
所述前面部的加强部存在于所述外罩杯,所述外罩杯部的加强部的拉伸应力(S4)相对于外罩杯部未加强部的拉伸应力(S3)之比(S4/S3)为2/1~70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胸,其中,
所述前面部的加强部存在于所述内罩杯,所述内罩杯部的加强部的拉伸应力(S6)相对于内罩杯部未加强部的拉伸应力(S5)之比(S6/S5)为1.2/1~500/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文胸,其中,
所述加强部在所述外罩杯部或所述内罩杯部中,位于至少比连结该外罩杯部或该内罩杯部的上边的中点与该外罩杯部或该内罩杯部的下边的中点的线段的中点靠上部的位置,所述加强部占该外罩杯部或该内罩杯部上部的10%以上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文胸,其中,
将从左右的所述肩带部与所述前面部的连接位置(P1、P1')连结该前面部与左右的所述翼部的连接位置的上点(P4、P4')的曲线分别设为K、K',所述外罩杯部与所述内罩杯部的接合部(Q1、Q1')位于该曲线K、K'上的从该左右的肩带部与所述前面部的连接位置(P1、P1')朝向该前面部与左右的所述翼部的连接位置的上点(P4、P4')去的0~50%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文胸,其中,
在所述内罩杯部的外侧具有罩杯支承部,所述罩杯支承部的拉伸应力(S7)相对于所述内罩杯未加强部的拉伸应力(S5)之比(S7/S5)为1/1~500/1。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文胸,其中,
该文胸具有在穿戴者的脊背侧连接所述肩带部和所述翼部的背面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文胸,其中,
该文胸具有副翼部,该副翼部在背面方向上的从所述前面部的局部到所述翼部的局部的区域中与所述翼部重叠地配设,
所述副翼部的拉伸应力(S9)相对于所述翼部的拉伸应力(S8)之比(S9/S8)为0.7/1~10/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文胸,其中,
所述副翼部配设于所述翼部的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文胸,其中,
关于所述副翼部,在以连结所述前面部的上边的中点(O1)与所述肩带部和该翼部的在穿戴者的脊背侧的连接部位的上边的中点(O3)的线段L为最长的方式配置文胸,且规定了具有与该线段相同方向的法线的平面S的情况下,在该线段L上的从该前面部的上边的中点(O1)朝向所述连接部位的上边的中点(O3)去的0~40%的位置的平面上和/或70%~100%的位置的该平面上,存在所述副翼部与所述前面部、所述翼部、所述背面部、钩部或下带部的接合部,且所述副翼部具有未与所述翼部相接合的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文胸,其中,
关于所述副翼部,在以连结所述前面部的上边的中点(O1)与所述连接部位的上边的中点(O3)的线段L为最长的方式配置文胸,且规定了具有与该线段相同方向的法线的平面S的情况下,在该线段L上的从该前面部的上边的中点(O1)朝向所述连接部位的上边的中点(O3)去的0~40%的位置的平面上和70%~100%的位置的该平面上,存在所述副翼部与所述前面部、所述翼部或所述背面部的接合部,且所述副翼部具有未与所述翼部相接合的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文胸,其中,
所述背面部的拉伸应力(S13)相对于所述副翼部的拉伸应力(S9)之比(S13/S9)为0.7/1以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文胸,其中,
所述肩带部具有筒状的第1吊带部和配置于该第1吊带部的内侧的锥状的第2吊带部,
所述第1吊带部的一端部与所述外罩杯部相连接,所述第2吊带部的一端部与所述内罩杯部直接或间接地连接,
所述第1吊带部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2吊带部的另一端部或所述第2吊带部的局部相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文胸,其中,
所述第2吊带部的拉伸应力(S11)相对于所述第1吊带部的拉伸应力(S10)之比(S11/S10)为1.2/1~30/1。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文胸,其中,
该文胸为运动文胸。
CN201880016749.1A 2017-03-13 2018-03-13 文胸 Active CN1103817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47539 2017-03-13
JP2017047539 2017-03-13
PCT/JP2018/009800 WO2018168875A1 (ja) 2017-03-13 2018-03-13 ブラジャ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81760A CN110381760A (zh) 2019-10-25
CN110381760B true CN110381760B (zh) 2022-03-11

Family

ID=63523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6749.1A Active CN110381760B (zh) 2017-03-13 2018-03-13 文胸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382362B2 (zh)
EP (1) EP3597061B1 (zh)
JP (1) JP6918096B2 (zh)
CN (1) CN110381760B (zh)
CA (1) CA3055508C (zh)
WO (1) WO20181688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851359S1 (en) * 2017-10-05 2019-06-18 Chestee, Inc. Athletic shirt
USD869820S1 (en) * 2018-01-19 2019-12-17 Lululemon Athletica Canada Inc. Bra
JP6627006B1 (ja) * 2019-03-11 2019-12-25 株式会社カドリールニシダ カップ部を有する衣類
JP7393643B2 (ja) * 2020-01-27 2023-12-07 株式会社ワコール カップ部付き衣類
USD957091S1 (en) * 2020-02-07 2022-07-12 Nike, Inc. Bra
USD991636S1 (en) * 2021-05-11 2023-07-11 Lululemon Athletica Canada Inc. Garment
US20240000633A1 (en) 2022-06-30 2024-01-04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articles with frangible pathways and concealed disposal fastener components
KR102494218B1 (ko) * 2022-10-14 2023-01-31 류지숙 체형 맞춤 변형 구조를 포함하는 여성용 상의
KR102559670B1 (ko) * 2023-01-14 2023-08-08 주식회사 헤베더유스 2단 결합형 스포츠 브라탑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78610U (ja) * 2000-12-27 2001-07-10 白金隆 ワイヤ入りシークレットブラジャー
CN102802453A (zh) * 2010-03-23 2012-11-28 株式会社华歌尔 具有罩杯部的衣物
CN204104858U (zh) * 2014-09-03 2015-01-21 广东都市丽人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文胸
JP2016186142A (ja) * 2015-03-27 2016-10-27 旭化成株式会社 ブラジャー
CN205671502U (zh) * 2016-06-18 2016-11-09 仙宜岱股份有限公司 文胸后比位交叉稳定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23301A (en) * 1957-07-01 1960-02-02 Int Latex Corp Brassiere
NL281351A (zh) * 1961-07-26
JP4688464B2 (ja) 2004-10-05 2011-05-25 美津濃株式会社 スポーツ用衣類
FR2896131B1 (fr) * 2006-01-16 2008-04-18 Promiles Sa Sous-vetement feminin, notamment soutien-gorge, pour la pratique sportive
US8187053B2 (en) * 2009-01-30 2012-05-29 Randal Haworth Breast support system for recumbant woman and methods of use
JP5557556B2 (ja) 2010-03-02 2014-07-23 グンゼ株式会社 スポーツ用ブラジャー
US8523629B2 (en) 2011-03-25 2013-09-03 Glamorise Foundations, Inc. Variable compression hybrid design sports bra
JP5787146B2 (ja) 2011-07-25 2015-09-30 株式会社ワコール カップ部を有する衣類
JP6159540B2 (ja) 2013-02-26 2017-07-05 旭化成株式会社 防振性に優れるブラジャー
JP6171491B2 (ja) * 2013-03-29 2017-08-02 株式会社ワコール カップ部を有する衣類
JP6307836B2 (ja) 2013-11-01 2018-04-11 株式会社ワコール カップ部を有する衣類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78610U (ja) * 2000-12-27 2001-07-10 白金隆 ワイヤ入りシークレットブラジャー
CN102802453A (zh) * 2010-03-23 2012-11-28 株式会社华歌尔 具有罩杯部的衣物
CN204104858U (zh) * 2014-09-03 2015-01-21 广东都市丽人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文胸
JP2016186142A (ja) * 2015-03-27 2016-10-27 旭化成株式会社 ブラジャー
CN205671502U (zh) * 2016-06-18 2016-11-09 仙宜岱股份有限公司 文胸后比位交叉稳定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81760A (zh) 2019-10-25
JPWO2018168875A1 (ja) 2019-11-07
JP6918096B2 (ja) 2021-08-11
US11382362B2 (en) 2022-07-12
EP3597061A1 (en) 2020-01-22
WO2018168875A1 (ja) 2018-09-20
CA3055508A1 (en) 2018-09-20
US20200029631A1 (en) 2020-01-30
EP3597061B1 (en) 2023-05-03
CA3055508C (en) 2022-02-15
EP3597061A4 (en) 2020-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81760B (zh) 文胸
JP5517008B2 (ja) カップ部を有する衣類
US9055771B2 (en) Brassiere with excellent vibration resistance
JP6105237B2 (ja) カップ部を有する衣類
JP2016186142A (ja) ブラジャー
JP3110504U (ja) ブラジャー
CN108463131B (zh) 文胸
WO2011118601A1 (ja) カップ部を有する衣類
CN209898307U (zh) 带罩杯部的上半身衣服
KR20120016983A (ko) 고탄력 브래지어
TW201521612A (zh) 具有罩杯部之衣物
JP3062307U (ja) カップ部を有する衣類
JP3175704U (ja) ハーフトップ
CN110996698A (zh) 内衣和文胸
JP3213340U (ja) カップ部付き衣類
JP4388003B2 (ja) カップ部を有する女性用下着
KR20220059538A (ko) 브래지어
KR200334373Y1 (ko) 기능성 브래지어
JP6836948B2 (ja) 防振性を有するブラジャー
JPH09296308A (ja) ブラジャー
JP2019007121A (ja) ブラジャー
JP6979560B2 (ja) ブラジャー用チューブトップ
JP2020172730A (ja) カップ部を有する衣類
JP3180303U (ja) カップ部を有する衣類
JP3187816U (ja) ハーフトッ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