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70900B - 汽车用车门的窗框构造 - Google Patents

汽车用车门的窗框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70900B
CN110370900B CN201910298669.6A CN201910298669A CN110370900B CN 110370900 B CN110370900 B CN 110370900B CN 201910298669 A CN201910298669 A CN 201910298669A CN 110370900 B CN110370900 B CN 1103709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window frame
sash
fram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9866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70900A (zh
Inventor
末定怜
森雅俊
松浦利文
丰岛隆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shikawa Rub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Nishikawa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Nishikawa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3709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709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709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709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70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ndows or windscreens
    • B60J10/74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ndows or windscreens for sliding window panes, e.g. sash guides
    • B60J10/76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ndows or windscreens for sliding window panes, e.g. sash guides for window sashes; for glass run chan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20Sea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B60J10/26Sea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urface shape
    • B60J10/265Sea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urface shape the surface being primarily decorat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20Sea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B60J10/27Sea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having projections, grooves or channels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80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ning panels, e.g. doors
    • B60J10/86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ning panels, e.g. doors arranged on the opening panel
    • B60J10/88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ning panels, e.g. doors arranged on the opening panel mounted on, or integral with, the glass-run se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01Upper door structure
    • B60J5/0402Upper door structure window frame details, including sash guides and glass ru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4External Ornamental or guard strips; Ornamental inscriptive devices there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 Window Of Vehicle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用车门的窗框构造,能够通过简单作业,不耗费作业工时地将镶条和滑槽安装到窗框上。具备保持机构(33),其具有引导卡定部(33a),该引导卡定部(33a)配置于在将镶条(31)向外侧梁部(23)安装结束后的临时固定状态下,与内侧梁部(24)的前端缘在车内外方向上相对的滑槽(32)的部位上,引导卡定部(33a)通过相对于临时固定状态的滑槽(32),输入向安装镶条(31)的方向的安装力而与内侧梁部(24)的前端缘抵接,并在将滑槽(32)向安装完成位置诱导的方向上倾斜。

Description

汽车用车门的窗框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将车门车窗框与车窗玻璃之间密封的滑槽(run channel)的汽车用车门的窗框构造。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为了将车门窗框与车窗玻璃之间的间隙密封而在窗框上配置有滑槽。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在将车窗玻璃关闭的状态下,将车窗玻璃的缘部包围的截面大致コ字形的轨道部中的外壁部分是与窗框分开地由能够安装的镶条构成的。而且,在通过将镶条安装到窗框上而形成的截面大致コ字形的轨道部内,配置有滑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3869260号
不过,在专利文献1的窗框构造中,由于镶条与滑槽由不同部件构成,所以有安装作业复杂且耗费作业工时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用车门的窗框构造,能够通过简单作业,不耗费作业工时地将镶条和滑槽安装到窗框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汽车用车门的窗框构造具备:配置于窗框内的车窗玻璃;构成该窗框并包围该车窗玻璃的缘部的轨道部;构成该轨道部的外壁的镶条;构成该轨道部的内壁的窗框主体;和配置于该轨道部内的滑槽,该汽车用车门的窗框构造的特征在于,具备镶条组装体,该镶条组装体具备一体构成的所述镶条和所述滑槽,并相对于所述窗框主体沿着车内外方向从车外侧向车内侧安装,该车内外方向沿着从车辆的内侧朝向外侧的方向。
根据这种构成,能够通过沿着作为沿着从车辆的内侧朝向外侧的方向的车内外方向,将镶条组装体从车外侧向车内侧安装到窗框主体上的这一工序来安装镶条和滑槽。由此,能够通过简单作业,不耗费作业工时地将镶条和滑槽安装到窗框上。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汽车用车门的窗框构造,其能够通过简单作业,不耗费作业工时地将镶条和滑槽安装到窗框上。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设置有本实施方式的窗框构造的车身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窗框构造(镶条组装体的安装完成了的状态)的沿着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将镶条组装体向窗框主体安装的安装开始状态的沿着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将镶条组装体的镶条安装到外侧梁部上的情况的沿着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镶条组装体的镶条安装于外侧梁部上的临时固定状态的情况的沿着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引导面与内侧梁部的端缘抵接的情况的沿着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引导面在内侧梁部的端缘滑动并搭上的情况的沿着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汽车用车门的窗框构造
11 窗框
12 车窗玻璃
13 轨道部
20 窗框主体
21a、21b、22a、22d 接合部分
23 外侧梁部
24 内侧梁部
24a 前端缘
30 镶条组装体
31 镶条
32 滑槽
32d 复原弹压部
33 保持机构
33a 引导卡定部
33ab 卡定突起
33b 卡定唇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适当的附图来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对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说明。
首先,说明设置有本实施方式的汽车用车门的窗框构造1的车辆S。
如图1所示,在车辆S的车身S1的侧面后方,开口有用于供乘员上下车辆S的后座开口部。而且,在后座开口部以能够开闭后座开口部的方式设置有后座车门S2。
后座车门S2的上半部分设定为车门车窗10,下半部分设定为车门主体S3。
车门车窗10具备窗框11、和以能够升降的方式配置于窗框11内的车窗玻璃12。
而且,构成车门车窗10的窗框11并引导车窗玻璃12的升降的结构是本实施方式的窗框构造1。
此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窗框构造1,说明后座车门S2的窗框11的上边部分11a。
如图2所示,窗框11具备窗框主体20、镶条组装体30、和车门密封件40。另外,在窗框11中,由窗框主体20和镶条组装体30构成轨道部13。
轨道部13形成为朝向框内外方向的框内侧而开口的截面大致コ字形,包围车窗玻璃12的缘部并引导升降的车窗玻璃12。
此外,框内外方向是沿着从窗框11的内侧朝向外侧的方向的方向。例如,在本实施方式所示的窗框的上边部分11a中,框内外方向相当于车辆上下方向,而在窗框11的前边部分11b及后边部分11c中相当于车辆前后方向。
窗框主体20具备窗框内构件21和窗框外构件22。
窗框内构件21由通过弯曲加工而弯曲成截面大致V字形的板状部件构成,形成于内部的V型槽20a以朝向车内外方向的车外侧开口的方式配置。
此外,车内外方向是沿着从车辆S的车内侧朝向车外侧的方向的方向。例如,在本实施方式所示的后座车门S2中,车内外方向相当于车宽方向,对于开闭车辆后部的尾门(未图示),车内外方向相当于车辆前后方向,而对于开闭车顶部的天窗(未图示),车内外方向相当于车辆上下方向。
另外,窗框内构件21在V字形开口部分的框内外方向上的框外侧的开口缘,配置有内构件外侧接合部分21a,V字形开口部分中的框内外方向的框内侧的开口缘被设定为内构件内侧接合部分21b。
内构件外侧接合部分21a由平板状的部件构成,并利用点焊等接合方式设置于窗框内构件21中的框内外方向的框外侧的开口缘上。
窗框外构件22具备外构件外侧接合部分22a、轨道内壁部22b、收容壁部22c、和外构件内侧接合部分22d,通过将一块平板状的部件在这四个部位处折曲而形成为截面大致W字形。
外构件外侧接合部分22a具备平板形状,沿着车内外方向,并且水平地配置,构成后述的外侧梁部23。
轨道内壁部22b具备平板形状,从外构件外侧接合部分22a的车内外方向的车内侧端缘沿着车窗玻璃12的板面延伸设置,构成轨道部13的内壁部分。即,窗框主体20构成轨道部13的内壁。
收容壁部22c具备平板形状,从轨道内壁部22b的下缘向车内外方向的车内侧倾斜地延伸设置。
外构件内侧接合部分22d具备平板形状,从收容壁部22c的框内外方向的框内侧端缘朝向车内外方向的车外侧延伸设置,构成后述的内侧梁部24。另外,外构件内侧接合部分22d与收容壁部22c一起构成截面大致V字形的收容凹部20b。
收容凹部20b在窗框主体20上安装有镶条组装体30的状态下收容后述的引导卡定部33a。
另外,在外构件内侧接合部分22d上设有卡合部22e。
卡合部22e由形成在外构件内侧接合部分22d上开口的矩形孔的孔缘构成。
另外,窗框外构件22以将窗框内构件21的V字形开口部分关闭的方式配置于V型槽20a内。而且,外构件外侧接合部分22a与内构件外侧接合部分21a利用点焊等接合方式接合,所接合的部位设定为外侧梁部23。
而且,外构件内侧接合部分22d与内构件内侧接合部分21b利用点焊等接合方式接合,所接合的部位设定为内侧梁部24。
此外,对于外侧梁部23和内侧梁部24,外侧梁部23从窗框主体20沿着车内外方向从车内侧朝向车外侧竖立设置,内侧梁部24仿照外侧梁部23,从窗框主体20沿着车内外方向从车内侧朝向车外侧竖立设置。而且,外侧梁部23与内侧梁部24以彼此的间隔随着趋向端缘而在框内外方向上向外侧略微扩大的方式构成。例如,本实施方式中,外侧梁部23与内侧梁部24所呈的角度设定为20度左右。
这样,窗框主体20通过窗框外构件22和窗框内构件21而形成为截面大致A字形。
外侧梁部23具有从窗框主体20以能够供后述的镶条31安装的方式竖立设置的悬臂梁形状,构成轨道部13的底部分。
另外,外侧梁部23的内构件外侧接合部分21a中的车内外方向的车内侧的端部设定为外梁卡合突起23a。即,外梁卡合突起23a朝向车内外方向的车内侧突出。
内侧梁部24仿照外侧梁部23具有从窗框主体20竖立设置的悬臂梁形状。
另外,内侧梁部24以使内构件内侧接合部分21b的端缘与外构件内侧接合部分22d的端缘相比向车内外方向上的车外侧略微突出的方式,使窗框外构件22与窗框内构件21重叠并接合。即,内侧梁部24的端缘具备阶梯形状,该阶梯形状沿着后述的引导卡定部33a的倾斜。
镶条组装体30具备镶条31和滑槽32,并相对于窗框主体20沿着车内外方向从车外侧向车内侧安装。
镶条31由具有可挠性的树脂材料形成,具备镶条主体31a及镶条安装机构31b。
另外,镶条31经由镶条安装机构31b安装于外侧梁部23的前端部分。
镶条主体31a构成轨道部13的外壁部分。另外,镶条主体31a的车内外方向上的外表面构成窗框11及车辆S的外观部分。
镶条安装机构31b配置于镶条主体31a的车内外方向上的内表面,具备镶条弹性梁31ba、镶条卡定爪31bb、卡定爪弹性接触条31bc、弹性接触条31bd、镶条支承梁31be、及弯曲支承部31bf。
镶条弹性梁31ba和镶条支承梁31be从镶条主体31a的车内外方向上的车内侧的面,向着车内外方向上的车内侧平行地竖立设置。
镶条弹性梁31ba与镶条支承梁31be的间隔设定为供外侧梁部23能够插嵌的尺寸。
镶条弹性梁31ba在其前端具备镶条卡定爪31bb及卡定爪弹性接触条31bc,并且在框内外方向上的框内侧的面(与镶条支承梁31be相对的面)上具备一对弹性接触条31bd。
镶条卡定爪31bb在朝向车内外方向的车外侧的方向、及朝向框内外方向的框外侧的方向(镶条31从外侧梁部23脱落的方向)上,具备以能够与外梁卡合突起23a卡合的方式折曲的钩爪形状。
卡定爪弹性接触条31bc具有可挠性,并具备朝向框内外方向的框内侧和车内外方向的车内侧竖立设置的悬臂梁形状。另外,卡定爪弹性接触条31bc配置于镶条弹性梁31ba的前端部中的镶条卡定爪31bb附近。
弹性接触条31bd具有可挠性,并具备朝向框内外方向的框内侧和车内外方向的车外侧竖立设置的悬臂梁形状。
镶条支承梁31be具备由如下曲面构成的弯曲支承部31bf,该曲面以使框内外方向上的框外侧的面(与镶条弹性梁31ba相对的面)向着框内外方向的框外侧突出的方式弯曲。
根据这种镶条安装机构31b的构成,在将镶条31安装于外侧梁部23上的状态下,一对弹性接触条31bd的前端与外侧梁部23的框内外方向上的框外侧的面抵接并挠曲。而且,通过弹性接触条31bd的挠曲反作用力(复原力),镶条31向框内外方向上的框外侧被弹压,弯曲支承部31bf与外侧梁部23的框内外方向上的框内侧的面抵接,并且镶条卡定爪31bb相对于外梁卡合突起23a在车内外方向上的车外侧卡合。
另外,在将镶条31安装于外侧梁部23上的状态下,卡定爪弹性接触条31bc的前端与窗框内构件21的框内外方向的框外侧的面抵接并挠曲。而且,通过卡定爪弹性接触条31bc的挠曲反作用力(复原力),镶条31向框内外方向上的框外侧被弹压,镶条卡定爪31bb相对于外梁卡合突起23a也在框内外方向上的框外侧卡合。
此外,能够设定卡定爪弹性接触条31bc的配置位置,使得卡定爪弹性接触条31bc的挠曲反作用力相对于镶条卡定爪31bb更强力地作用,且使得镶条卡定爪31bb与外梁卡合突起23a更强力地卡合。
通过这种卡定爪弹性接触条31bc及弹性接触条31bd的挠曲反作用力(复原力),镶条卡定爪31bb及镶条31向框内外方向的框外侧被弹压保持。
由此,能够消除框内外方向的晃动,同时使镶条31安装到外侧梁部23上。另外,防止镶条卡定爪31bb因车门开闭时的振动、未注意的振动等而从外梁卡合突起23a脱落。
滑槽32由橡胶等具有可挠性和弹性的弹性材料形成,并通过在硫化时接合等而与镶条31一体形成。即,镶条31与滑槽32由一个部件构成。
另外,滑槽32在安装于窗框11上的状态下收容于轨道部13内。
并且,滑槽32具备外壁部32a、底部32b及内壁部32c。而且,底部32b和内壁部32c呈大致直线状配置,滑槽32折曲地收容于轨道部13内。
外壁部32a与镶条主体31a的车内外方向上的车内侧的面一体地沿着框内外方向配置。而且,外壁部32a在滑槽32安装于窗框11上的状态下与镶条主体31a一起构成轨道部13的外壁部分。另外,外壁部32a在车内外方向上的车内侧的面上具备外壁弹性片32aa。
外壁弹性片32aa朝向车内外方向上的车内侧、和框内外方向上的框外侧,延伸设置在车内侧的面的框内外方向上的框内侧的端缘。而且,外壁弹性片32aa与升降的车窗玻璃12的车内外方向上的车外侧的面弹性接触来抑制车窗玻璃12的晃动。
底部32b与镶条支承梁31be一体地沿着车内外方向配置。而且,底部32b在滑槽32安装于窗框11上的状态下与外侧梁部23一起构成轨道部13的底部分。另外,底部32b在框内外方向上的框内侧的面上具备底弹性片32ba。
底弹性片32ba朝向车内外方向上的车外侧、和框内外方向上的框内侧,延伸设置在框内侧的面的车内外方向上的车内侧的端缘。而且,底弹性片32ba与升降的车窗玻璃12的端面弹性接触来支撑车窗玻璃12。
内壁部32c从底部32b的车内外方向上的车内侧的端缘延伸设置。而且,内壁部32c在滑槽32安装于窗框11上的状态下与窗框外构件22的轨道内壁部22b一起构成轨道部13的内壁部分。另外,在内壁部32c与底部32b的接缝部分设有复原弹压部32d。
复原弹压部32d以在将滑槽32收容到轨道部13内时容易折曲的方式构成。另外,复原弹压部32d具备底侧挠曲部32da、内壁侧挠曲部32db、和角部弹性体32dc,并呈大致π字形。
底侧挠曲部32da具备平板形状,将底部32b与角部弹性体32dc连接。而且,镶条31以底侧挠曲部32da为中心在框内外方向(图的上下方向)上摆动。
内壁侧挠曲部32db具备平板形状,将内壁部32c与角部弹性体32dc连接。而且,滑槽32的内壁部32c以内壁侧挠曲部32db为中心在车内外方向(图的左右方向)上摆动。
底侧挠曲部32da和内壁侧挠曲部32db为了在挠曲变形的同时向底部32b及内壁部32c传递复原力,而比滑槽32的其它部位设定得薄。
角部弹性体32dc仿照轨道部13的底部分与内壁部分之间的轨道角部13a的形状而弹性变形,并收容于轨道角部13a内。另外,角部弹性体32dc与底侧挠曲部32da及内壁侧挠曲部32db相比设定得厚。
而且,在安装滑槽32时,底侧挠曲部32da和内壁侧挠曲部32db折曲,且同时角部弹性体32dc弹性变形,由此,滑槽32沿着轨道部13的内表面设置。
通过将复原弹压部32d设为这种构成,在镶条31向上下摆动的情况下,能够减轻向内壁部32c侧的影响,由此卡定突起33ab与卡合部22e的卡合稳定。另外,在内壁部32c向左右摆动的情况下,能够减轻向内壁部32c侧的影响,由此镶条卡定爪31bb与外梁卡合突起23a的卡合稳定。
另外,内壁部32c在车内外方向上的车外侧的面上具备内壁弹性片32ca。
内壁弹性片32ca朝向车内外方向上的车外侧和框内外方向上的框外侧,延伸设置在车内外方向上的车外侧的面的、框内外方向上的框内侧的端缘。而且,内壁弹性片32ca与升降的车窗玻璃12的车内外方向上的车内侧的面弹性接触来抑制车窗玻璃12的晃动。另外,内壁部32c在内壁弹性片32ca的背侧(车内外方向上的车内侧的面)具备保持机构33。
保持机构33以能够相对于内侧梁部24卡定的方式构成,具备引导卡定部33a、卡定唇33b、和内壁侧弹性接触条32cb。
引导卡定部33a配置于在将镶条31向外侧梁部23安装结束后的临时固定状态(参照图5)下与内侧梁部24的前端缘24a在车内外方向上相对的滑槽32的部位上。而且,引导卡定部33a在安装完成状态(参照图2)下收容于收容凹部20b内。另外,引导卡定部33a具备引导面33aa和卡定突起33ab。
引导面33aa被设定在通过相对于将镶条31向外侧梁部23安装结束后的临时固定状态(参照图5)的滑槽32输入向安装镶条31的方向(车内外方向)的安装力而与内侧梁部24的前端缘抵接的位置。
另外,引导面33aa由在通过安装力的输入而从与内侧梁部24的前端缘抵接的状态起沿着将滑槽32向安装完成位置诱导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构成(参照图6)。即,引导面33aa由通过安装力的输入而在与内侧梁部24的前端缘抵接的状态下,面向车内外方向上的车内侧并面向框内外方向上的框内侧的倾斜面构成。
卡定突起33ab由形成于引导卡定部33a的车内外方向上的车外侧的端缘(外缘)的部位上的截面大致楔形的突起构成。而且,卡定突起33ab的楔形的前端部分构成为能够实现基于面向框内外方向上的框外侧的卡合部22e进行的卡合。
此外,在安装完成状态下,在折曲的滑槽32上作用有欲恢复至原本的直线状形状的复原力(参照图2)。由于引导卡定部33a向将滑槽32向安装完成位置诱导的方向倾斜,所以卡定突起33ab通过滑槽32的复原力而向与内侧梁部24的板面咬入的方向被弹压。通过这种作用,卡定突起33ab相对于设在内侧梁部24上的卡合部22e更强力地卡定,且安装状态稳定。
卡定唇33b具备可挠性,并形成为从内壁弹性片32ca的基部朝向车内外方向上的车内侧弯曲的大致钩爪形状。另外,卡定唇33b的前端部分在将镶条31向外侧梁部23安装结束后的临时固定状态(参照图5)下,不会将内侧梁部24的前端缘24a与引导卡定部33a之间遮挡,而是以与卡定突起33ab的前端部分重叠的方式设定卡定唇33b的形状及尺寸。即,卡定唇33b设定为在车内外方向上与引导卡定部33a的一部分重叠且同时不会将内侧梁部24的前端缘24a与引导卡定部33a之间遮挡。
另外,卡定唇33b通过安装力向安装镶条31的方向(车内外方向)的输入而越到内侧梁部24的框内外方向上的框内侧的面上并挠曲变形(参照图7)。而且,通过卡定唇33b的挠曲变形的复原力,卡定唇33b的前端向内侧梁部24的框内侧的面(背面)被推压,通过此时产生的摩擦使卡定唇33b与背面卡定。即,在镶条组装体30的安装完成了的安装完成状态下,卡定唇33b与卡定突起33ab一起通过表背夹持内侧梁部24。
内壁侧弹性接触条32cb具备悬臂梁形状,其具有可挠性,从内壁部32c的面向车内侧的部位,朝向框内外方向的框内侧和车内外方向的车内侧竖立设置。
另外,内壁侧弹性接触条32cb配置于引导面33aa与复原弹压部32d之间。通过配置于这种部位,在将镶条31向外侧梁部23安装结束后的临时固定状态下,内壁侧弹性接触条32cb位于不会将内侧梁部24的前端缘24a与引导卡定部33a之间遮挡的部位。因此,通过设置内壁侧弹性接触条32cb,不会损害滑槽32的组装作业性。
并且,在安装滑槽32时,内壁侧弹性接触条32cb与窗框外构件22中的从轨道内壁部22b直到收容壁部22c范围内的部位抵接并挠曲。而且,内壁侧弹性接触条32cb的挠曲反作用力(复原力)与复原弹压部32d的复原力合并,卡定突起33ab相对于卡合部22e更强力地卡合。
由此,在滑槽32的组装完成之后,能够使卡定突起33ab与卡合部22e更牢固地卡合。
车门密封件40配置于窗框主体20中的窗框内构件21的面向车身面板14的部位。另外,车门密封件40由中空的筒状部件构成。该筒状部件通过挤压成型而具有从窗框内构件21朝向车身面板14突出的大致D字形截面。而且,在将后座车门S2关闭了的状态下,通过夹持在窗框内构件21与车身面板14之间而密封。
接着,说明镶条组装体30的安装步骤。
首先,如图3所示,将镶条组装体30配置于窗框主体20的车内外方向上的车外侧。接着,将外侧梁部23插入至镶条弹性梁31ba与镶条支承梁31be之间,并将镶条主体31a从车内外方向上的车外侧向车内侧压入。
此外,镶条31的上边部分11a与前边部分及后边部分是分开构成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能够使镶条31倾斜,并将其压入。
另外,在前边部分11b、上边部分11a及后边部分11c一体形成的情况下,由于无法使镶条31倾斜,所以使镶条弹性梁31ba挠曲,并将镶条31压入。
接着,如图5所示,当镶条主体31a进一步被压入且镶条卡定爪31bb越过外梁卡合突起23a时,镶条弹性梁31ba通过复原力(挠曲反作用力)欲恢复原本形状。由此,镶条卡定爪31bb与外梁卡合突起23a卡合,镶条31安装于外侧梁部23(临时固定状态)。
而且,在将镶条31安装于外侧梁部23的状态(临时固定状态)下,弹性接触条31bd的前端与外侧梁部23的框内外方向上的框外侧的面抵接并挠曲。而且,通过弹性接触条31bd的挠曲反作用力(复原力),镶条31向框内外方向上的框外侧被弹压,弯曲支承部31bf与外侧梁部23的框内外方向上的框内侧的面抵接。
另外,在临时固定状态下,通过卡定爪弹性接触条31bc的挠曲反作用力(复原力),镶条31的前端部向框内外方向上的框外侧被弹压,镶条卡定爪31bb与外梁卡合突起23a卡合。
此外,在镶条31的安装结束后的临时固定状态下,在窗框11的上边部分中,滑槽32因自重而从底部32b挠曲并下垂,引导卡定部33a的引导面33aa与内侧梁部24的前端相对。
接着,如图6所示,当向与安装镶条31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图中的左侧)推压滑槽32时,引导面33aa在内侧梁部24的前端滑动,内壁部32c向车内外方向上的车内侧移动,并向框内外方向上的框外侧移动。
并且,当将滑槽32向相同方向推压时,如图7所示,滑槽32的复原弹压部32d弹性变形,卡定突起33ab越到内侧梁部24的框内外方向上的框外侧的面上,并且卡定唇33b越到内侧梁部24的框内外方向上的框内侧的面上。
进一步地,当将滑槽32向相同方向推压时,如图2所示,引导卡定部33a向收容凹部20b内被收容,并且滑槽32的各部分收纳在轨道部13内。
以上,滑槽32的安装作业完成。
此外,当结束滑槽32的推压(停止安装力的输入)时,通过复原弹压部32d相对于弹性变形欲恢复至原本形状的复原力,底部32b向车内外方向上的车外侧和框内外方向上的框外侧被推出。由此,镶条卡定爪31bb被推压至外梁卡合突起23a而与其卡合,并且底部32b被推压至外侧梁部23的框内外方向上的框内侧的面。
即,镶条31通过复原弹压部32d的复原力而向车外侧被挤压,由此,相对于车内外方向的晃动被消除。另外,镶条31通过弹性接触条31bd及卡定爪弹性接触条31bc的复原力而向框外侧被挤压,由此,相对于框内外方向的晃动被消除。
这样,通过消除车内外方向上的晃动及框内外方向上的晃动的双方,在开闭车门时能够抑制因镶条31晃动而导致的异响的产生。
另外,滑槽32通过复原弹压部32d的复原力,使内壁部32c向车内外方向上的车内侧和框内外方向上的框内侧被推压。而且,引导卡定部33a收容于收容凹部20b内,并且卡定突起33ab被推压至内侧梁部24的框内外方向上的框外侧的面上而与卡合部22e卡合并被保持。
这样,通过卡定突起33ab与卡合部22e卡合而将滑槽32保持在轨道部13内。
并且,卡定唇33b通过挠曲变形的复原力而使其前端向内侧梁部24的框内侧的面(背面)被推压,并通过此时产生的摩擦,使卡定唇33b与背面卡定。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中的汽车用车门的窗框构造1能够通过将镶条组装体30沿着车内外方向从车外侧向车内侧安装在窗框主体20上的这一工序来安装镶条31和滑槽32。由此,能够通过简单作业,不耗费作业工时地将镶条31和滑槽32安装到窗框11上。
另外,在将镶条31向外侧梁部23安装结束后的临时固定状态下,引导卡定部33a面向内侧梁部24的前端缘,并斜着面对外侧梁部23所竖立设置的方向。由此,在将滑槽32向窗框主体20安装时,通过沿着与将镶条31向外侧梁部23安装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将滑槽32向窗框主体20压入,而能够使保持机构33与内侧梁部24卡合,将滑槽32安装到窗框主体20上。由此,能够通过简单作业,不耗费作业工时地将镶条31和滑槽32安装到窗框11上。
引导卡定部33a在车内外方向上的车外侧的端缘(外缘)具备卡定突起33ab,由此,通过向着与将镶条31向外侧梁部23安装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将滑槽32向窗框主体20压入的动作,而使引导卡定部33a与内侧梁部24的前端抵接而将滑槽32向安装完成位置诱导,并且卡定突起33ab与卡合部22e卡合。由此,能够通过从车内外方向上的车外侧向车内侧的压入这一动作,来使保持机构33与内侧梁部24卡合而将滑槽32安装到窗框主体20上。
另外,在安装完成状态下,在折曲的滑槽32上作用有欲恢复至原本的直线状形状的复原力。因此,由于引导卡定部33a向将滑槽32向安装完成位置诱导的方向倾斜,所以通过滑槽32的复原力,卡定突起33ab会向与卡合部22e咬入的方向被弹压。由此,卡定突起33ab相对于卡合部22e更强力地卡合,且安装状态稳定。
通过将卡定唇33b设定为在车内外方向上与引导卡定部33a的一部分重叠且同时不将内侧梁部24的前端缘24a与引导卡定部33a之间遮挡,而能够在抑制滑槽32发生安装不良(误组装)的同时增强卡定力。由此,能够使安装状态更稳定。
另外,在安装完成状态下,内侧梁部24的前端缘24a、内侧梁部24与卡定突起33ab的卡合状态、以及引导卡定部33a收容于收容凹部20b内的情况由卡定唇33b覆盖隐藏。由此,安装完成状态下的美观度提高,能够提高外观性。
将内侧梁部24仿照从窗框主体20沿着车内外方向从车内侧朝向车外侧竖立设置的外侧梁部23而竖立设置,由此,通过设置外侧梁部23和内侧梁部24而能够缩小车门车窗10的开口面积变窄的比例。
内侧梁部24的端缘具备沿着引导卡定部33a的倾斜的阶梯形状,由此,通过与引导卡定部33a的倾斜组合,而能够更有效地将滑槽32诱导至安装完成位置。
另外,内侧梁部24能够设定为将窗框外构件22与窗框内构件21接合时的焊接余量部分。而且,由于通过焊接而使窗框外构件22与窗框内构件21之间的层差平整且接近于平面,所以引导性能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复原弹压部32d的复原力,而使镶条31在与外侧梁部23卡合的状态下弹压保持于安装完成位置。由此,能够保持镶条卡定爪31bb与外梁卡合突起23a的卡合,并消除镶条31的晃动。
另外,通过复原弹压部32d的复原力,使卡定突起33ab弹压保持于卡合部22e。由此,能够保持卡定突起33ab与卡合部22e的卡合,并消除滑槽32的晃动。
这样,能够通过利用复原弹压部32d的复原力这种比较简单的构成来使安装状态相对于车门开闭时的振动、未注意的振动等更稳定。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窗框构造1中说明了升降的车窗玻璃12,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作为对固定的车窗玻璃的周围进行支撑的构造来采用。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窗框构造1构成窗框11的上边部分11a,但并不限定于上边部分11a。例如,也可以针对窗框11的前边部分11b及后边部分11c采用。而且,也可以将前边部分11b及后边部分11c与上边部分11a一体构成。
在将本实施方式的窗框构造1也采用于窗框11的前边部分11b及后边部分11c的情况下,从车内外方向上的外侧向内侧安装的安装方向与本实施方式的上边部分11a相同。因此,通过将前边部分11b、后边部分11c及上边部分11a一体构成,能够进一步提高安装作业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定突起33ab成为通过与内侧梁部24的摩擦而卡定于板面上的卡定构成,但并不限定于这种卡定构成。例如,也可以像外侧梁部23的外梁卡合突起23a那样地,构成为切掉内侧梁部24的一部分等而形成突起、并使滑槽32的卡定突起33ab卡定于该突起。作为这种构成也能获得与本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窗框主体20由窗框内构件21和窗框外构件22这两个部件构成,通过将设定于窗框内构件21和窗框外构件22的各端缘的各接合部分21a、21b、22a、22d接合而构成外侧梁部23和内侧梁部24,但并不限定于这种方式。例如,也可以由一块板状部件构成窗框主体20。在该情况下,将板状部件折曲并将设定于两端缘的接合部分重叠而构成内侧梁部,并且外侧梁通过折边加工等将板状部件折回而构成,由此,能够形成具备与本实施方式同样的截面形状的窗框主体。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梁部23与内侧梁部24构成为彼此的间隔随着趋向端缘而在框内外方向上向外侧略微扩大,但并不限定于这种方式。例如,也可以将外侧梁部23与内侧梁部24平行配置,并构成为彼此的间隔固定。作为这种构成也能获得与本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Claims (6)

1.一种汽车用车门的窗框构造,具备:
配置于窗框内的车窗玻璃;
构成该窗框并包围该车窗玻璃的缘部的轨道部;
构成该轨道部的外壁的镶条;
构成该轨道部的内壁的窗框主体;和
配置于该轨道部内的滑槽,
该汽车用车门的窗框构造的特征在于,具备:
镶条组装体,其具备一体构成的所述镶条和所述滑槽,并相对于所述窗框主体沿着车内外方向从车外侧向车内侧安装,该车内外方向是沿着从车辆的内侧朝向外侧的方向;
外侧梁部,其具有从所述窗框主体以能够供所述镶条安装的方式竖立设置的悬臂梁形状;
内侧梁部,其具有从该窗框主体竖立设置的悬臂梁形状;和
保持机构,其配置于所述滑槽内并相对于该内侧梁部能够卡定,
该保持机构具备引导卡定部,该引导卡定部配置于在将所述镶条向该外侧梁部安装结束后的临时固定状态下与该内侧梁部的前端缘在车内外方向上相对的该滑槽的部位上,
该引导卡定部通过相对于该临时固定状态下的该滑槽输入向安装该镶条的方向的安装力而与该内侧梁部的前端缘抵接,并在将该滑槽向安装完成位置诱导的方向上倾斜,
所述滑槽在构成所述轨道部的底部分的底部与构成该轨道部的内壁部分的内壁部之间具备复原弹压部,
该复原弹压部具有:
在安装完成位置弹压保持于所述底部与所述内壁部之间的角部弹性体;
将该角部弹性体和所述底部相连的底侧挠曲部;和
将该角部弹性体与所述内壁部相连的内壁侧挠曲部,
所述底侧挠曲部及所述内壁侧挠曲部与所述滑槽的其他部分相比壁厚较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车门的窗框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卡定部在车内外方向上的车外侧的端缘具备能够与所述内侧梁部的板面部分卡定的卡定突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车门的窗框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窗框主体是将至少一个板状部件折曲而构成的,
所述内侧梁部的端缘通过将设定于该板状部件的端缘的接合部分沿着引导卡定部的倾斜偏移并重叠而具备阶梯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车门的窗框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槽的所述复原弹压部在弹性变形的同时被组装到所述轨道部内,
所述镶条在组装到所述窗框主体上的状态下通过该复原弹压部的复原力而朝向车内外方向外侧被弹压,并在与所述外侧梁部卡合的状态下被弹压保持于安装完成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车门的窗框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槽的所述复原弹压部为大致π字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车门的窗框构造,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镶条主体的车内外方向上的车内侧的面向着车内外方向上的车内侧竖立设置的镶条弹性梁在该镶条弹性梁的前端,具备镶条卡定爪及卡定爪弹性接触条,
在该镶条弹性梁的框内外方向上的框内侧的面上,具备朝向车内外方向上的车外侧竖立设置的弹性接触条,
所述外侧梁部在车内外方向上的车内侧的端部具有能够与所述镶条卡定爪卡合的外梁卡合突起。
CN201910298669.6A 2018-04-13 2019-04-15 汽车用车门的窗框构造 Active CN1103709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77417A JP7099860B2 (ja) 2018-04-13 2018-04-13 自動車用ドアのサッシュ構造
JP2018-077417 2018-04-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70900A CN110370900A (zh) 2019-10-25
CN110370900B true CN110370900B (zh) 2022-10-21

Family

ID=68053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98669.6A Active CN110370900B (zh) 2018-04-13 2019-04-15 汽车用车门的窗框构造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625587B2 (zh)
JP (1) JP7099860B2 (zh)
CN (1) CN110370900B (zh)
DE (1) DE102019205317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87554B2 (ja) * 2017-11-10 2022-06-21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車両ドアのドアサッシュ構造
KR20210048872A (ko) * 2019-10-24 2021-05-0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도어프레임
CN112977018A (zh) * 2019-12-17 2021-06-18 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车门的窗框顶条和车辆
JP7441111B2 (ja) * 2020-05-14 2024-02-29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ドア用シール材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17835A (en) * 1992-09-10 1994-06-07 Gencorp Inc. Window enclosure for an automotive upper door frame
US5493814A (en) * 1994-04-18 1996-02-27 The Standard Products Company Weatherstrip assembly including a glass run channel and belt weatherstrip with decorative cover
JP3721917B2 (ja) 2000-02-18 2005-11-30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ガラスランの取付構造
US6493992B2 (en) 1999-11-30 2002-12-17 Toyoda Gosei Co., Ltd. Glass run and attachment structure therefor
JP3869260B2 (ja) 2001-11-06 2007-01-17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ドアグラスランの取付構造
US20060021281A1 (en) * 2004-08-02 2006-02-02 Toyoda Gosei Co., Ltd Glass run
JP2006044404A (ja) 2004-08-03 2006-02-16 Toyoda Gosei Co Ltd ガラスラン
JP2007320484A (ja) * 2006-06-02 2007-12-13 Fuji Heavy Ind Ltd ドアサッシュのモール取付構造
FR2956068B1 (fr) * 2010-02-08 2012-04-20 Hutchinson Enjoliveur exterieur pour cadre de port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t module d'etancheite l'incorporant
KR101163472B1 (ko) * 2010-06-08 2012-07-18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오프닝 웨더스트립 고정구조
JP2012106715A (ja) * 2010-10-26 2012-06-07 Aisin Seiki Co Ltd ガラスラン一体モール
US8919846B2 (en) * 2012-05-04 2014-12-30 Srg Global, Inc. Daylight opening system for vehicle
JP5976411B2 (ja) 2012-06-20 2016-08-23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グラスラン及びグラスランのドアガラス組付方法
JP2015009634A (ja) * 2013-06-27 2015-01-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プレスドア構造及びドアガラスラン
JP6237391B2 (ja) * 2014-03-26 2017-11-2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ガラスラン
KR101583972B1 (ko) * 2014-08-28 2016-01-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도어프레임 몰딩 장치
JP6566745B2 (ja) * 2015-06-30 2019-08-28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ドアのシール材
JP6585952B2 (ja) * 2015-07-28 2019-10-02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ドア用モールの取付構造
JP6504409B2 (ja) 2016-03-11 2019-04-24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ガラスラン
CN107685615B (zh) * 2016-08-03 2022-05-03 西川橡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玻璃滑槽
IT201600089226A1 (it) * 2016-09-02 2018-03-02 Cooper Standard Automotive Italy S P A A Socio Unico Gruppo di finitura e di tenuta per un bordo di una finestra di un autoveicolo.
JP6969429B2 (ja) * 2018-02-20 2021-11-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側部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99860B2 (ja) 2022-07-12
US10625587B2 (en) 2020-04-21
DE102019205317B4 (de) 2023-03-30
CN110370900A (zh) 2019-10-25
DE102019205317A1 (de) 2019-10-17
US20190315215A1 (en) 2019-10-17
JP2019182289A (ja) 2019-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70900B (zh) 汽车用车门的窗框构造
US9963088B2 (en) Construction for securing trim strip to automotive door
US9845001B1 (en) Glass run for automobile door
US10583726B2 (en) Glass run for automobile door
US10766433B2 (en) Vehicle door glass run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CN108116202B (zh) 汽车车门用玻璃导槽的安装构造
JP5906940B2 (ja) ルーフ装置
JP2013082408A (ja) ベルトモール及びピラーガーニッシュ並びにベルトモール組立体
CN110370899B (zh) 汽车用门的窗框构造
US20040104542A1 (en) Vehicle inner belt molding and sealing structure using the same
US20160200266A1 (en) Frame molding for vehicle door
CN215321915U (zh) 玻璃滑槽组装结构
US11872872B2 (en) Automotive door sealing member
CN111051102A (zh) 玻璃滑槽
JP6652473B2 (ja) 自動車用ルーフサイド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JP7434956B2 (ja) 車両用ドアのモール取付構造
JP2007091172A (ja) グラスランの組付け構造
JP7437224B2 (ja) 自動車用シール材
CN113573927B (zh) 罩构件及罩构件安装结构
JP7452047B2 (ja) 車両ドア用モール
JP7321107B2 (ja) 自動車用ドアのシール構造
CN211808993U (zh) 汽车车门用玻璃夹的安装构造
JP7380050B2 (ja) 車両ドアのシール構造
JP7317748B2 (ja) 自動車用ドアのシール構造
JP6652819B2 (ja) グラスラ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26

Address after: Hiroshima County, Japan

Patentee after: NISHIKAWA RUBBE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ONDA MOTO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NISHIKAWA RUBBER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