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65307B - 多工器 - Google Patents

多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65307B
CN110365307B CN201910235062.3A CN201910235062A CN110365307B CN 110365307 B CN110365307 B CN 110365307B CN 201910235062 A CN201910235062 A CN 201910235062A CN 110365307 B CN110365307 B CN 1103653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ircuit
input
idt electrode
multiplex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3506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65307A (zh
Inventor
荒木正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3653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653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653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653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70Multiple-port networks for connecting several sources or loads, working on different frequencies or frequency bands, to a common load or source
    • H03H9/703Networks using bulk acoustic wave devices
    • H03H9/706Duplex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02Details
    • H03H9/125Driving means, e.g. electrodes, coils
    • H03H9/13Driving means, e.g. electrodes, coils for networks consisting of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30Time-delay networks
    • H03H9/42Time-delay 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46Filters
    • H03H9/54Filters comprising resonators of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70Multiple-port networks for connecting several sources or loads, working on different frequencies or frequency bands, to a common load or source
    • H03H9/72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s
    • H03H9/725Duplex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0004Impedance-matching networks
    • H03H9/0014Impedance-matching networks using bulk acoustic wave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urface Acoustic Wave Elements And Circuit Networks Thereof (AREA)
  • Piezo-Electric Or Mechanical Vibrators, Or Delay Or Filter Circuits (AREA)

Abstract

一种多工器(1),具备:滤波器(10),与公共端子及输入输出端子(110)连接;滤波器(20),与公共端子(100)及输入输出端子(120)连接;消除电路(30),具有端子(301)和与端子(301)声学连接的端子(302)及端子(303);以及消除电路(40),具有端子(404)及与端子(404)声学连接的端子(405),端子(301)与输入输出端子(110)连接,端子(302)与输入输出端子(120)连接,端子(404)与端子(303)连接,端子(405)与输入输出端子(120)连接,消除电路(30、40)生成抵消在输入输出端子(110、120)之间传播的给定的频带的无用信号的信号。

Description

多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滤波器电路的多工器。
背景技术
在近年来的便携式电话中,为了应对多频段化,在天线的正下方配置由对应于不同的通带的多个滤波器构成的多工器。
在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的消除电路的结构,即,配置在构成多工器的发送用滤波器的输入端子与接收用滤波器的输出端子之间,生成与在多工器内流过的无用信号相位相反的信号分量。由此,能够抑制在多工器内流过的无用信号,因此能够提供改善了隔离度的多工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18611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多工器中,由一级的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构成的消除电路的输入端子经由电容元件与发送用滤波器的输入端子连接,该消除电路的输出端子经由电容元件与接收用滤波器的输出端子连接。因此,在发送用滤波器的输入端子与接收用滤波器的输出端子之间,消除电路作为用于抑制在多工器内流过的无用信号的信号,仅生成具有给定的频带宽度的一种信号。也就是说,难以通过像一级的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那样的小型的消除电路综合地抑制离散的两个以上的频率范围中的无用信号、或者信号强度不同的多个无用信号等复合地产生的无用信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小型的消除电路的多工器,该消除电路对在构成多工器的多个滤波器电路之间复合地产生的无用信号综合地进行抑制。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的多工器具备:公共端子、第一输入输出端子以及第二输入输出端子,对高频信号进行输入输出;第一滤波器电路,将第一频带作为通带,连接在所述公共端子与所述第一输入输出端子之间;第二滤波器电路,将与所述第一频带不同的第二频带作为通带,连接在所述公共端子与所述第二输入输出端子之间;第一消除电路,具有第一弹性波谐振器、第一端子、经由所述第一弹性波谐振器与所述第一端子声学连接的第二端子、以及经由所述第一弹性波谐振器与所述第一端子声学连接的第三端子;以及第二消除电路,具有第二弹性波谐振器、第四端子、以及经由所述第二弹性波谐振器与所述第四端子声学连接的第五端子,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一输入输出端子连接,所述第二端子不经由所述第二消除电路而与所述第二输入输出端子连接,所述第一消除电路和所述第二消除电路未被声学连接而使所述第四端子与所述第三端子连接,所述第五端子与所述第二输入输出端子连接,所述第一消除电路以及所述第二消除电路生成抵消在所述第一输入输出端子与所述第二输入输出端子之间传播的给定的频带的无用信号的信号。
在多工器中,可能产生流过将第一输入输出端子-第一滤波器电路-公共端子-第二滤波器电路-第二输入输出端子连结的路径的信号、以及在第一输入输出端子与第二输入输出端子之间直接传播的信号(直达波)等在第一输入输出端子与第二输入输出端子之间流过的复合的无用信号。
相对于此,根据上述结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以及第三端子被声学连接的第一消除电路通过对第一弹性波谐振器的电极参数等进行调整,从而能够灵活地设定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以及第三端子之间的相位以及振幅。此外,第四端子和第五端子被声学连接的第二消除电路通过对第二弹性波谐振器的电极参数等进行调整,从而能够更加灵活地设定从第一消除电路的第三端子输出的信号的相位以及振幅。
由此,能够通过第一消除电路以及将第一消除电路和第二消除电路串联连接的电路这两个系统的电路综合地抑制在第一输入输出端子与第二输入输出端子之间流过的复合的无用信号。此外,在生成对上述复合的无用信号进行抑制的信号的两个系统的电路中,因为共用了第一消除电路,所以能够提供具有对在多个滤波器电路之间复合地产生的无用信号综合地进行抑制的小型的消除电路的多工器。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弹性波谐振器是由具有压电性的基板和形成在该基板上的多个IDT(InterDigital Transducer;叉指换能器)电极构成的纵向耦合型谐振器,所述多个IDT电极中的第一IDT电极和第二IDT电极被声学连接,所述第一IDT电极和第三IDT电极被声学连接,所述第一IDT电极与第一端子连接,所述第二IDT电极与第二端子连接,所述第三IDT电极与第三端子连接,由所述第二IDT电极规定的谐振频率和由所述第三IDT电极规定的谐振频率不同。
由此,因为构成纵向耦合谐振器的第二IDT电极和第三IDT电极的谐振频率不同,所以能够使用于抑制上述复合的无用信号的第一消除电路的输出信号的相位以及振幅和第一消除电路与第二消除电路的串联电路的输出信号的相位以及振幅不同。因而,能够通过由第一消除电路以及第二消除电路构成的小型的消除电路有效且综合地抑制在第一输入输出端子与第二输入输出端子之间流过的复合的无用信号。
此外,所述第二IDT电极的电极指间距和所述第三IDT电极的电极指间距可以不同。
由此,因为构成纵向耦合谐振器的第二IDT电极和第三IDT电极的电极指间距不同,所以能够使用于抑制上述复合的无用信号的第一消除电路的输出信号的相位以及振幅和第一消除电路与第二消除电路的串联电路的输出信号的相位以及振幅不同。因而,能够通过由第一消除电路以及第二消除电路构成的小型的消除电路有效且综合地抑制在第一输入输出端子与第二输入输出端子之间流过的复合的无用信号。
此外,所述第二IDT电极的电极指占空比和所述第三IDT电极的电极指占空比可以不同。
由此,因为构成纵向耦合谐振器的第二IDT电极和第三IDT电极的电极指占空比不同,所以能够使用于抑制上述复合的无用信号的第一消除电路的输出信号的相位以及振幅和第一消除电路与第二消除电路的串联电路的输出信号的相位以及振幅不同。因而,能够通过由第一消除电路以及第二消除电路构成的小型的消除电路有效且综合地抑制在第一输入输出端子与第二输入输出端子之间流过的复合的无用信号。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二弹性波谐振器是由所述基板和形成在该基板上的多个IDT电极构成的纵向耦合型谐振器,所述多个IDT电极中的第四IDT电极和第五IDT电极被声学连接,所述第四IDT电极与第四端子连接,所述第五IDT电极与第五端子连接。
由此,因为第一消除电路和第二消除电路由形成在相同的具有压电性的基板的纵向耦合谐振器构成,所以能够将消除电路更加小型化。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一滤波器电路是从所述第一端子向所述公共端子传播高频信号的发送侧滤波器,所述第二滤波器电路是从所述公共端子向所述第二端子传播高频信号的接收侧滤波器,所述给定的频带包含于第一频带以及第二频带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第一消除电路以及所述第二消除电路生成的所述信号具有与所述无用信号不同的相位,所述第一弹性波谐振器的插入损耗成为极小的频率位于所述第一频带以及第二频带中的至少一者。
由此,可改善第一滤波器电路或者第二滤波器电路的衰减特性,因此可改善第一滤波器电路和第二滤波器电路的隔离度特性。
此外,所述第一滤波器电路以及所述第二滤波器电路各自可以为由多个弹性波谐振器构成的梯型的弹性波滤波器电路。
在第一滤波器电路以及第二滤波器电路为梯型的弹性波滤波器电路的情况下,在第一滤波器电路以及第二滤波器电路的衰减带中,相位不会复杂地变化,因此通过例如由纵向耦合型谐振器构成的消除电路容易形成与流过第一滤波器电路以及第二滤波器电路的分量相位相反的分量。因而,可进一步发挥第一滤波器电路与第二滤波器电路的隔离度特性的改善效果。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二消除电路还具有:第六端子,经由所述第二弹性波谐振器与所述第四端子声学连接,所述多工器还具备:第三消除电路,具有第三弹性波谐振器、第七端子、以及经由所述第三弹性波谐振器与所述第七端子声学连接的第八端子,所述第二消除电路和所述第三消除电路未被声学连接而使所述第六端子与所述第七端子连接,所述第八端子与所述第二输入输出端子连接。
由此,能够通过第一消除电路、将第一消除电路和第二消除电路串联连接的电路、以及将第一消除电路和第二消除电路和第三消除电路串联连接的电路这三个系统的电路综合地抑制在第一输入输出端子与第二输入输出端子之间流过的复合的无用信号。此外,在生成对上述复合的无用信号进行抑制的信号的三个系统的电路中,因为共用了第一消除电路以及第二消除电路,所以能够提供具有对在多个滤波器电路之间复合地产生的无用信号综合地进行抑制的小型的消除电路的多工器。
此外,也可以是,还具备:第四消除电路,具有第四弹性波谐振器、第九端子、以及经由所述第四弹性波谐振器与所述第九端子声学连接的第十端子,所述第一消除电路和所述第四消除电路未被声学连接而使所述第九端子与所述第三端子连接,所述第十端子与所述第二输入输出端子连接。
由此,能够通过第一消除电路、将第一消除电路和第二消除电路串联连接的电路、以及将第一消除电路和第四消除电路串联连的电路这三个系统的电路综合地抑制在第一输入输出端子与第二输入输出端子之间流过的复合的无用信号。此外,在生成对上述复合的无用信号进行抑制的信号的三个系统的电路中,因为共用了第一消除电路,所以能够提供具有对在多个滤波器电路之间复合地产生的无用信号综合地进行抑制的小型的消除电路的多工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具有小型的消除电路的多工器,该消除电路对在构成多工器的多个滤波器电路之间复合地产生的无用信号综合地进行抑制。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多工器及其周边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2是实施例1涉及的多工器的电路结构图。
图3是对实施例1以及比较例涉及的多工器的隔离度特性进行了比较的曲线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涉及的多工器及其周边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5是实施例2涉及的多工器的电路结构图。
图6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涉及的多工器及其周边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A、2、2A、3:多工器,10、10A、20、20A:滤波器,30、30A、40、40A、41、41A、42、42A、43、44:消除电路,50:电容元件,90:天线元件,100:公共端子,110、120:输入输出端子,301、302、303、404、405、414、415、416、427、428、434、435、449、450:端子,351、352、353、451、452、453、461、462、463、471、472、473:IDT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实施例以及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均示出总括性或者具体的例子。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以及连接方式等是一个例子,其主旨并不在于限定本发明。关于以下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之中未记载于独立权利要求的构成要素,作为任意的构成要素而进行说明。此外,附图所示的构成要素的大小或者大小之比未必严谨。
(实施方式)
[1.多工器的电路结构]
图1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多工器1及其周边电路的电路结构图。在图1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多工器1和天线元件90。
多工器1具备滤波器10以及20、消除电路30以及40、公共端子100、输入输出端子110(第一输入输出端子)、和输入输出端子120(第二输入输出端子)。滤波器10和滤波器20在公共端子100被公共连接。
滤波器10是将第一频带作为通带的发送用滤波器,是连接在公共端子100与输入输出端子110之间的第一滤波器电路。
滤波器20是将与第一频带不同的第二频带作为通带的接收用滤波器,是连接在公共端子100与输入输出端子120之间的第二滤波器电路。
通过该结构,多工器1作为如下的双工器而发挥功能,即,将由天线元件90接收的高频信号经由公共端子100以及滤波器20从输入输出端子120输出,将从输入输出端子110输入的高频信号经由滤波器10以及公共端子100向天线元件90输出。
另外,在输入输出端子110以及120连接将高频信号放大的放大电路或者高频信号处理电路(RFIC)等。此外,公共端子100无需与天线元件90连接,也可以经由开关电路等与天线元件90连接。此外,可以在公共端子100与滤波器10以及20之间、以及天线元件90与公共端子100之间插入有阻抗匹配用的电感器或者电容器等。
另外,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的频率的高低关系可以是任意的,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第二频带比第一频带高的电路结构,即,滤波器20的通带比滤波器10的通带高的电路结构。
消除电路30是具有端子301(第一端子)、端子302(第二端子)以及端子303(第三端子)和第一弹性波谐振器的第一消除电路。端子301和端子302经由第一弹性波谐振器被声学连接。此外,端子301和端子303经由第一弹性波谐振器被声学连接。
消除电路40是具有端子404(第四端子)以及端子405(第五端子)和第二弹性波谐振器的第二消除电路。端子404和端子405经由第二弹性波谐振器被声学连接。
消除电路30和消除电路40未被声学连接。端子301与输入输出端子110连接,端子302不经由消除电路40而与输入输出端子120连接。此外,端子404与端子303连接,端子405与输入输出端子120连接。
另外,也可以在端子301与输入输出端子110之间配置有弹性波谐振器、电感器、电容器、开关等电路元件。此外,也可以在端子302与输入输出端子120之间、以及端子405与输入输出端子120之间配置有弹性波谐振器、电感器、电容器、开关等电路元件。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多工器1中,可能产生流过将输入输出端子110-滤波器10-公共端子100-滤波器20-输入输出端子120连结的路径的信号、以及在输入输出端子110与输入输出端子120之间直接传播的信号(直达波)等在输入输出端子110与输入输出端子120之间流过的复合的无用信号。该无用信号强度越大,多工器1的隔离度性能越下降,发送信号以及接收信号的品质越下降。
相对于此,端子301和端子302以及303被声学连接的消除电路30通过对第一弹性波谐振器的电极参数等进行调整,从而能够灵活地设定端子301与端子302以及303之间的信号的相位以及振幅。此外,端子404和端子405被声学连接的消除电路40通过对第二弹性波谐振器的电极参数等进行调整,从而能够更加灵活地设定从消除电路30的端子303输出的信号的相位以及振幅。
由此,消除电路30以及消除电路40能够生成两种以上的将在输入输出端子110与输入输出端子120之间传播的复合的无用信号抵消的信号。也就是说,能够通过消除电路30、以及将消除电路30和消除电路40串联连接的电路这两个系统的电路综合地抑制在输入输出端子110与输入输出端子120之间流过的复合的无用信号。此外,因为在上述两个系统的电路中共用了消除电路30,所以能够提供具有对上述复合的无用信号综合地进行抑制的小型的消除电路的多工器1。
图2是实施例1涉及的多工器1A的电路结构图。图2所示的多工器1A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多工器1的具体的电路结构例。多工器1A具备滤波器10A以及20A、消除电路30A、消除电路40A、电容元件50、公共端子100、输入输出端子110(第一输入输出端子)、和输入输出端子120(第二输入输出端子)。滤波器10A和滤波器20A在公共端子100被公共连接。
滤波器10A是将第一频带作为通带的发送用滤波器,例如是利用弹性波的、由一个以上的串联臂谐振器以及一个以上的并联臂谐振器构成的梯型的弹性波滤波器电路。
滤波器20A是将与第一频带不同的第二频带作为通带的接收用滤波器,例如是利用弹性波的、由一个以上的串联臂谐振器以及一个以上的并联臂谐振器构成的梯型的弹性波滤波器电路。
另外,滤波器10A以及20A除了构成梯型的串联臂谐振器以及并联臂谐振器以外,例如还可以包含纵向耦合型谐振器。
消除电路30A是具有端子301、302以及303和第一纵向耦合型谐振器的第一消除电路。第一纵向耦合型谐振器是第一弹性波谐振器,其具有:具有压电性的基板;和形成在该基板上的IDT(InterDigital Transducer;叉指换能器)电极351(第一IDT电极)、IDT电极352(第二IDT电极)以及IDT电极353(第三IDT电极)。IDT电极351、352以及353各自由一对梳齿状电极构成。上述梳齿状电极由相互平行地配置的多个电极指和将各电极指的一端彼此连接的汇流条电极构成,通过两个梳齿状电极的电极指相互交替插入,从而形成了一对梳齿状电极。在此,将上述梳齿状电极的重复间距定义为电极指间距。此外,将多个电极指的线宽度相对于多个电极指的线宽度和间隙宽度(相邻的电极指的间隔)的相加值的比例定义为电极指占空比。
IDT电极351和IDT电极352在多个电极指的排列方向(与电极指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相邻,IDT电极351和IDT电极353在上述排列方向上相邻。也就是说,IDT电极351和IDT电极352被声学连接,IDT电极351和IDT电极353被声学连接。另外,虽然未图示,但是也可以在IDT电极352以及353的上述排列方向上的外侧配置有反射器。IDT电极351与端子301连接,IDT电极352与端子302连接,IDT电极353与端子303连接。
在此,由上述基板以及IDT电极352规定的谐振频率和由上述基板以及IDT电极353规定的谐振频率不同。
由此,能够使消除电路30A的端子302的输出信号的相位以及振幅与消除电路30A以及40A的串联电路(端子405)的输出信号的相位以及振幅不同。因而,能够通过由消除电路30A以及40A构成的小型的消除电路有效且综合地抑制在输入输出端子110与输入输出端子120之间流过的复合的无用信号。
另外,作为使由IDT电极352规定的谐振频率和由IDT电极353规定的谐振频率不同的具体方法,可以使IDT电极352的电极指间距和IDT电极353的电极指间距不同。
此外,作为使由IDT电极352规定的谐振频率和由IDT电极353规定的谐振频率不同的具体方法,也可以使IDT电极352的电极指占空比和IDT电极353的电极指占空比不同。
此外,消除电路30A的第一纵向耦合型谐振器并不限定于由三个IDT电极351、352以及353构成的结构,也可以是具有五个IDT电极的结构以及具有七个IDT电极的结构等具有四个以上的IDT电极的结构。
消除电路40A是具有端子404以及405和第二纵向耦合型谐振器的第二消除电路。第二纵向耦合型谐振器是第二弹性波谐振器,其具有:具有压电性的基板;和形成在该基板上的IDT电极451(第五IDT电极)、IDT电极452(第四IDT电极)、以及IDT电极453(第四IDT电极)。IDT电极451、452以及453各自由一对梳齿状电极构成。上述梳齿状电极由相互平行地配置的多个电极指和将各电极指的一端彼此连接的汇流条电极构成,通过两个梳齿状电极的电极指相互交替插入,从而形成了一对梳齿状电极。另外,形成第二纵向耦合型谐振器的具有压电性的基板最好与形成第一纵向耦合型谐振器的具有压电性的基板相同。
IDT电极451和IDT电极452在多个电极指的排列方向(与电极指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相邻,IDT电极451和IDT电极453在上述排列方向上相邻。也就是说,IDT电极451和IDT电极452被声学连接,IDT电极451和IDT电极453被声学连接。另外,虽然未图示,但是也可以在IDT电极452以及453的上述排列方向上的外侧配置有反射器。IDT电极452以及453与端子404连接,IDT电极451与端子405连接。
此外,消除电路40A的第二纵向耦合型谐振器并不限定于由三个IDT电极451、452以及453构成的结构,只要是具有两个IDT电极的结构以及具有四个IDT电极的结构等具有两个以上的IDT电极的结构即可。
由此,因为消除电路30A和消除电路40A由能够形成在相同的具有压电性的基板的纵向耦合谐振器构成,所以能够将消除电路更加小型化。
此外,在本实施例涉及的多工器1A中,在滤波器10以及20为梯型的弹性波滤波器电路的情况下,在滤波器10以及20的衰减带中,相位不会复杂地变化,因此通过由纵向耦合型谐振器构成的消除电路30A以及40A容易形成与流过滤波器10以及滤波器20的无用信号相位相反的信号。因而,可进一步发挥滤波器10和滤波器20的隔离度特性的改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例涉及的多工器1A中,电容元件50连接在发送侧的输入输出端子110与消除电路30A之间。由此,能够调整从输入输出端子110观察消除电路30A的情况下的阻抗。在此,在本实施例涉及的多工器1A中,将上述阻抗例如设为滤波器10的通带(第一频带)中的阻抗。也就是说,能够调整从输入输出端子110侧观察消除电路30A的情况下的第一频带中的阻抗。因此,能够抑制从输入输出端子110输入的第一频带的信号不朝向滤波器10而泄漏到消除电路30A。
另外,消除电路30A的插入损耗成为极小的频率可以位于第一频带以及第二频带中的至少一者。由此,可改善滤波器10或者20的衰减特性,因此可改善滤波器10和滤波器20的隔离度特性。
另外,也可以不配置电容元件50。
[2.多工器的隔离度特性]
图3是对实施例1以及比较例涉及的多工器的隔离度特性进行了比较的曲线图。在图3示出了实施例1涉及的多工器1A的输入输出端子110与120之间的隔离度特性(插入损耗)以及比较例涉及的多工器的输入输出端子110与120之间的隔离度特性(插入损耗)。
另外,比较例涉及的多工器是相对于实施例1涉及的多工器1A未配置消除电路30A以及40A和电容元件50的多工器。
在表1示出实施例1涉及的多工器1A的消除电路30A以及40A的电极参数。
[表1]
Figure BDA0002007173610000121
如表1所示,在实施例1涉及的多工器1A中,作为使由IDT电极352规定的谐振频率和由IDT电极353规定的谐振频率不同的具体方法,使IDT电极352的电极指间距和IDT电极353的电极指间距不同。
如图3所示,可知实施例1涉及的多工器1A与比较例涉及的多工器相比较,可在发送频带(第一频带)以及接收频带(第二频带)的双方中改善隔离度(插入损耗(衰减量))。在实施例1涉及的多工器1A中,通过消除电路30A主要改善发送频带(第一频带)的隔离度,通过消除电路30A与40A的串联电路改善接收频带(第二频带)以及发送频带(第一频带)的隔离度。
在输入输出端子110与输入输出端子120之间未配置消除电路的以往的多工器的情况下,难以抑制输入输出端子110与输入输出端子120之间的无用信号。
此外,在输入输出端子110与输入输出端子120之间包含消除电路的路径只有一个系统的以往的多工器的情况下,难以综合地抑制离散的两个以上的频带中的无用信号、或者信号强度不同的多个无用信号等复合地产生的无用信号。
相对于此,在实施例1涉及的多工器1A中,能够通过(1)消除电路30A、以及(2)将消除电路30A和消除电路40A串联连接的电路这两个系统的电路综合地抑制在输入输出端子110与输入输出端子120之间流过的复合的无用信号。因而,例如,如图3所示,不仅能够改善接收频带(第二频带)的隔离度,还能够改善发送频带(第一频带)的隔离度。
此外,在生成对上述复合的无用信号进行抑制的信号的两个系统的电路中,因为共用了消除电路30A,所以能够提供具有对上述无用信号综合地进行抑制的小型的消除电路的多工器1A。
[3.变形例1涉及的多工器的电路结构]
图4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涉及的多工器2及其周边电路的电路结构图。在图4示出了本变形例涉及的多工器2和天线元件90。
多工器2具备滤波器10以及20、消除电路30、41以及42、公共端子100、输入输出端子110(第一输入输出端子)、和输入输出端子120(第二输入输出端子)。滤波器10和滤波器20在公共端子100被公共连接。本变形例涉及的多工器2与实施方式涉及的多工器1相比较,作为结构上的不同点在于,代替消除电路40而配置有消除电路41以及42。以下,关于本变形例涉及的多工器2,对于与实施方式涉及的多工器1相同的结构省略说明,以不同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
消除电路41是具有端子414(第四端子)、端子415(第五端子)以及端子416(第六端子)和第二弹性波谐振器的第二消除电路。端子414和端子415经由第二弹性波谐振器被声学连接。此外,端子414和端子416经由第二弹性波谐振器被声学连接。
消除电路30和消除电路41未被声学连接。端子301与输入输出端子110连接,端子302不经由消除电路41而与输入输出端子120连接。此外,端子414与端子303连接,端子415与输入输出端子120连接。
消除电路42是具有端子427(第七端子)以及端子428(第八端子)和第三弹性波谐振器的第三消除电路。端子427和端子428经由第三弹性波谐振器被声学连接。
消除电路41和消除电路42未被声学连接。端子427与端子416连接,端子428与输入输出端子120连接。
另外,也可以在端子301与输入输出端子110之间配置有弹性波谐振器、电感器、电容器、开关等电路元件。此外,也可以在端子302与输入输出端子120之间、端子415与输入输出端子120之间、以及端子428与输入输出端子120之间配置有弹性波谐振器、电感器、电容器、开关等电路元件。
通过上述结构,能够通过(1)消除电路30、(2)将消除电路30和消除电路41串联连接的电路、以及(3)将消除电路30和消除电路41和消除电路42串联连接的电路这三个系统的电路综合地抑制在输入输出端子110与输入输出端子120之间流过的复合的无用信号。此外,在生成对上述复合的无用信号进行抑制的信号的三个系统的电路中,因为共用了消除电路30以及消除电路41,所以能够提供具有对在多个滤波器电路之间复合地产生的无用信号综合地进行抑制的小型的消除电路的多工器2。
图5是实施例2涉及的多工器2A的电路结构图。图5所示的多工器2A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涉及的多工器2的具体的电路结构例。多工器2A具备滤波器10A以及20A、消除电路30A、41A以及42A、电容元件50、公共端子100、输入输出端子110(第一输入输出端子)、和输入输出端子120(第二输入输出端子)。滤波器10A和滤波器20A在公共端子100被公共连接。本实施例涉及的多工器2A与实施例1涉及的多工器1A相比较,作为结构上的不同点在于,代替消除电路40A而配置有消除电路41A以及42A。以下,关于本实施例涉及的多工器2A,对于与实施例1涉及的多工器1A相同的结构省略说明,以不同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
消除电路41A是具有端子414、415以及416和第二纵向耦合型谐振器的第二消除电路。第二纵向耦合型谐振器是第二弹性波谐振器,其具有:具有压电性的基板;和形成在该基板上的IDT电极461(第四IDT电极)、IDT电极462(第五IDT电极)、以及IDT电极463。IDT电极461、462以及463各自由一对梳齿状电极构成。上述梳齿状电极由相互平行地配置的多个电极指和将各电极指的一端彼此连接的汇流条电极构成,通过两个梳齿状电极的电极指相互交替插入,从而形成了一对梳齿状电极。另外,形成第二纵向耦合型谐振器的具有压电性的基板最好与形成第一纵向耦合型谐振器的具有压电性的基板相同。
IDT电极461和IDT电极462在多个电极指的排列方向(与电极指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相邻,IDT电极461和IDT电极463在上述排列方向上相邻。也就是说,IDT电极461和IDT电极462被声学连接,IDT电极461和IDT电极463被声学连接。另外,虽然未图示,但是也可以在IDT电极462以及463的上述排列方向上的外侧配置有反射器。IDT电极461与端子414连接,IDT电极462与端子415连接,IDT电极463与端子416连接。
在此,由上述基板以及IDT电极462规定的谐振频率和由上述基板以及IDT电极463规定的谐振频率可以不同。
由此,能够使消除电路41A的端子415的输出信号的相位以及振幅与消除电路41A的端子416的输出信号的相位以及振幅不同。因而,能够通过由消除电路30A以及41A构成的小型的消除电路有效且综合地抑制在输入输出端子110与输入输出端子120之间流过的复合的无用信号。
另外,作为使由IDT电极462规定的谐振频率和由IDT电极463规定的谐振频率不同的具体方法,可以使IDT电极462的电极指间距和IDT电极463的电极指间距不同。
此外,消除电路41A的第二纵向耦合型谐振器并不限定于由三个IDT电极461、462以及463构成的结构,也可以是具有五个IDT电极的结构以及具有七个IDT电极的结构等具有四个以上的IDT电极的结构。
消除电路42A是具有端子427以及428和第三纵向耦合型谐振器的第三消除电路。第三纵向耦合型谐振器是第三弹性波谐振器,其具有:具有压电性的基板;和形成在该基板上的IDT电极471、IDT电极472、以及IDT电极473。IDT电极471、472以及473各自由一对梳齿状电极构成。上述梳齿状电极由相互平行地配置的多个电极指和将各电极指的一端彼此连接的汇流条电极构成,通过两个梳齿状电极的电极指相互交替插入,从而形成了一对梳齿状电极。另外,形成第三纵向耦合型谐振器的具有压电性的基板最好与形成第一纵向耦合型谐振器以及第二纵向耦合型谐振器的具有压电性的基板相同。
IDT电极471和IDT电极472在多个电极指的排列方向(与电极指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相邻,IDT电极471和IDT电极473在上述排列方向上相邻。也就是说,IDT电极471和IDT电极472被声学连接,IDT电极471和IDT电极473被声学连接。另外,虽然未图示,但是也可以在IDT电极472以及473的上述排列方向上的外侧配置有反射器。IDT电极472以及473与端子427连接,IDT电极471与端子428连接。
此外,消除电路42A的第三纵向耦合型谐振器并不限定于由三个IDT电极471、472以及473构成的结构,只要是具有两个IDT电极的结构以及具有四个IDT电极的结构等具有两个以上的IDT电极的结构即可。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1)消除电路30A的端子302的输出信号的相位以及振幅、(2)消除电路30A以及41A的串联电路(端子415)的输出信号的相位以及振幅、(3)消除电路30A、41A以及42A的串联电路(端子428)的输出信号的相位以及振幅不同。因而,能够通过(1)消除电路30A、(2)将消除电路30A和消除电路41A串联连接的电路、(3)将消除电路30A和消除电路41A和消除电路42A串联连接的电路这三个系统的电路综合地抑制在输入输出端子110与输入输出端子120之间流过的复合的无用信号。例如,不仅能够改善接收频带(第二频带)的隔离度,还能够改善发送频带(第一频带)的隔离度以及发送高次谐波频带等。
此外,在生成对上述复合的无用信号进行抑制的信号的三个系统的电路中,因为共用了消除电路30A,所以能够提供具有对上述无用信号综合地进行抑制的小型的消除电路的多工器2A。
[4.变形例2涉及的多工器的电路结构]
图6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涉及的多工器3及其周边电路的电路结构图。在图6示出了本变形例涉及的多工器3和天线元件90。
多工器3具备滤波器10以及20、消除电路30、43以及44、公共端子100、输入输出端子110(第一输入输出端子)、和输入输出端子120(第二输入输出端子)。滤波器10和滤波器20在公共端子100被公共连接。本变形例涉及的多工器3与实施方式涉及的多工器1相比较,作为结构上的不同点在于,代替消除电路40而配置有消除电路43以及44。以下,关于本变形例涉及的多工器3,对于与实施方式涉及的多工器1相同的结构省略说明,以不同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
消除电路43是具有端子434(第四端子)以及端子435(第五端子)和第二弹性波谐振器的第二消除电路。端子434和端子435经由第二弹性波谐振器被声学连接。
消除电路30和消除电路43未被声学连接。端子301与输入输出端子110连接,端子302不经由消除电路43而与输入输出端子120连接。此外,端子434与端子303连接,端子435与输入输出端子120连接。
消除电路44是具有端子449(第九端子)以及端子450(第十端子)和第四弹性波谐振器的第四消除电路。端子449和端子450经由第四弹性波谐振器被声学连接。
消除电路30、消除电路43以及消除电路44未被声学连接。端子449与端子303连接,端子450与输入输出端子120连接。
另外,也可以在端子301与输入输出端子110之间配置有弹性波谐振器、电感器、电容器、开关等电路元件。此外,也可以在端子302与输入输出端子120之间、端子435与输入输出端子120之间、以及端子450与输入输出端子120之间配置有弹性波谐振器、电感器、电容器、开关等电路元件。
通过上述结构,能够通过(1)消除电路30、(2)将消除电路30和消除电路43串联连接的电路、以及(3)将消除电路30和消除电路44串联连接的电路这三个系统的电路综合地抑制在输入输出端子110与输入输出端子120之间流过的复合的无用信号。此外,在生成对上述复合的无用信号进行抑制的信号的三个系统的电路中,因为共用了消除电路30,所以能够提供具有对在多个滤波器电路之间复合地产生的无用信号综合地进行抑制的小型的消除电路的多工器3。
(其它变形例等)
以上,列举实施方式、实施例以及变形例对本发明涉及的多工器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实施例以及变形例。将上述实施方式、实施例以及变形例中的任意的构成要素进行组合而实现的其它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对上述实施方式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想到的各种变形而得到的变形例、内置有本发明涉及的多工器的各种设备也包含于本发明。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多工器中,设为了滤波器10为发送用滤波器且滤波器20为接收用滤波器的结构,但是也可以设为滤波器10为接收用滤波器且滤波器20为发送用滤波器的结构。此外,也可以是滤波器10以及20的双方为发送用滤波器的结构,或者滤波器10以及20的双方为接收用滤波器的结构。进而,与公共端子100连接的滤波器并不限于两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
此外,虽然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滤波器10以及20典型地是具有IDT电极的声表面波滤波器,但是构成本发明涉及的多工器的各滤波器也可以是使用了声边界波、BAW(BulkAcoustic Wave;体声波)的弹性波滤波器。由此,也能够达到与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多工器具有的效果同样的效果。
此外,例如,在多工器中,也可以在各构成要素之间连接有电感器、电容器。另外,在该电感器中,也可以包含由将各构成要素间相连的布线构成的布线电感器。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作为能够应用于被多频段化的频率标准的高隔离度的多工器,能够广泛利用于便携式电话等通信设备。

Claims (8)

1.一种多工器,具备:
公共端子、第一输入输出端子以及第二输入输出端子,对高频信号进行输入输出;
第一滤波器电路,将第一频带作为通带,连接在所述公共端子与所述第一输入输出端子之间;
第二滤波器电路,将与所述第一频带不同的第二频带作为通带,连接在所述公共端子与所述第二输入输出端子之间;
第一消除电路,具有第一弹性波谐振器、第一端子、经由所述第一弹性波谐振器与所述第一端子声学连接的第二端子、以及经由所述第一弹性波谐振器与所述第一端子声学连接的第三端子;以及
第二消除电路,具有第二弹性波谐振器、第四端子、以及经由所述第二弹性波谐振器与所述第四端子声学连接的第五端子,
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一输入输出端子连接,所述第二端子不经由所述第二消除电路而与所述第二输入输出端子连接,所述第一消除电路和所述第二消除电路未被声学连接而使所述第四端子与所述第三端子连接,所述第五端子与所述第二输入输出端子连接,
所述第一消除电路以及所述第二消除电路生成抵消在所述第一输入输出端子与所述第二输入输出端子之间传播的给定的频带的无用信号的信号,
所述第一弹性波谐振器是由具有压电性的基板和形成在该基板上的多个IDT电极构成的纵向耦合型谐振器,
所述多个IDT电极中的第一IDT电极和第二IDT电极被声学连接,所述第一IDT电极和第三IDT电极被声学连接,所述第一IDT电极与第一端子连接,所述第二IDT电极与第二端子连接,所述第三IDT电极与第三端子连接,
由所述第二IDT电极规定的谐振频率和由所述第三IDT电极规定的谐振频率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器,其中,
所述第二IDT电极的电极指间距和所述第三IDT电极的电极指间距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工器,其中,
所述第二IDT电极的电极指占空比和所述第三IDT电极的电极指占空比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工器,其中,
所述第二弹性波谐振器是由所述基板和形成在该基板上的多个IDT电极构成的纵向耦合型谐振器,
所述多个IDT电极中的第四IDT电极和第五IDT电极被声学连接,所述第四IDT电极与第四端子连接,所述第五IDT电极与第五端子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工器,其中,
所述第一滤波器电路是从所述第一端子向所述公共端子传播高频信号的发送侧滤波器,
所述第二滤波器电路是从所述公共端子向所述第二端子传播高频信号的接收侧滤波器,
所述给定的频带包含于第一频带以及第二频带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第一消除电路以及所述第二消除电路生成的所述信号具有与所述无用信号不同的相位,
所述第一弹性波谐振器的插入损耗成为极小的频率位于所述第一频带以及第二频带中的至少一者。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工器,其中,
所述第一滤波器电路以及所述第二滤波器电路各自为由多个弹性波谐振器构成的梯型的弹性波滤波器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工器,其中,
所述第二消除电路还具有:第六端子,经由所述第二弹性波谐振器与所述第四端子声学连接,
所述多工器还具备:第三消除电路,具有第三弹性波谐振器、第七端子、以及经由所述第三弹性波谐振器与所述第七端子声学连接的第八端子,
所述第二消除电路和所述第三消除电路未被声学连接而使所述第六端子与所述第七端子连接,所述第八端子与所述第二输入输出端子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工器,其中,
还具备:第四消除电路,具有第四弹性波谐振器、第九端子、以及经由所述第四弹性波谐振器与所述第九端子声学连接的第十端子,
所述第一消除电路和所述第四消除电路未被声学连接而使所述第九端子与所述第三端子连接,所述第十端子与所述第二输入输出端子连接。
CN201910235062.3A 2018-03-26 2019-03-26 多工器 Active CN1103653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58117 2018-03-26
JP2018058117A JP6766840B2 (ja) 2018-03-26 2018-03-26 マルチプレクサ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65307A CN110365307A (zh) 2019-10-22
CN110365307B true CN110365307B (zh) 2023-02-28

Family

ID=67985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35062.3A Active CN110365307B (zh) 2018-03-26 2019-03-26 多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727812B2 (zh)
JP (1) JP6766840B2 (zh)
CN (1) CN1103653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G10201906665WA (en) * 2018-07-18 2020-02-27 Skyworks Solutions Inc Fbar filter with integrated cancelation circuit
CN112640304A (zh) 2018-08-30 2021-04-0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滤波器装置以及多工器
JP2021005742A (ja) * 2019-06-25 2021-01-1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マルチプレクサ
CN114982130A (zh) * 2020-01-20 2022-08-30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滤波器装置、多工器、高频前端电路以及通信装置
WO2023248824A1 (ja) * 2022-06-21 2023-12-28 京セラ株式会社 分波器及び通信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07794A (zh) * 2011-11-04 2013-05-15 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双工器、滤波器和通信模块
WO2017159834A1 (ja) * 2016-03-18 2017-09-2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高周波フィルタ素子、マルチプレクサ、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JP2017225109A (ja) * 2016-06-08 2017-12-2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マルチプレクサおよび高周波フロントエンドモジュール
WO2018003268A1 (ja) * 2016-06-28 2018-01-0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弾性波フィルタ装置、マルチプレクサ、高周波フロントエンド回路および通信装置
CN107634782A (zh) * 2016-07-15 2018-01-26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高频前端电路以及通信装置
CN107735948A (zh) * 2015-06-24 2018-02-2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多工器、发送装置、接收装置、高频前端电路、通信装置以及多工器的阻抗匹配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79083B2 (ja) * 2007-05-07 2012-02-1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漏洩電力低減装置および低減方法
JP2012138651A (ja) * 2010-12-24 2012-07-19 Hitachi Media Electoronics Co Ltd 移動通信端末用モジュール、及び移動通信端末
JP5986803B2 (ja) * 2012-05-24 2016-09-06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フィルタ、分波器及び通信モジュール
WO2014061443A1 (ja) * 2012-10-17 2014-04-2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送受信装置
US9246533B2 (en) * 2012-10-18 2016-01-26 Skyworks Panasonic Filter Solutions Japan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filter
JP6668213B2 (ja) * 2015-10-01 2020-03-18 スカイワークスフィルターソリューションズ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分波器と通信機器
JP6556093B2 (ja) * 2016-05-11 2019-08-07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フィルタおよびマルチプレクサ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07794A (zh) * 2011-11-04 2013-05-15 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双工器、滤波器和通信模块
CN107735948A (zh) * 2015-06-24 2018-02-2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多工器、发送装置、接收装置、高频前端电路、通信装置以及多工器的阻抗匹配方法
WO2017159834A1 (ja) * 2016-03-18 2017-09-2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高周波フィルタ素子、マルチプレクサ、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JP2017225109A (ja) * 2016-06-08 2017-12-2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マルチプレクサおよび高周波フロントエンドモジュール
WO2018003268A1 (ja) * 2016-06-28 2018-01-0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弾性波フィルタ装置、マルチプレクサ、高周波フロントエンド回路および通信装置
CN107634782A (zh) * 2016-07-15 2018-01-26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高频前端电路以及通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69921A (ja) 2019-10-03
US10727812B2 (en) 2020-07-28
US20190296716A1 (en) 2019-09-26
CN110365307A (zh) 2019-10-22
JP6766840B2 (ja) 2020-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65307B (zh) 多工器
CN108471299B (zh) 多工器、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及多工器的阻抗匹配方法
KR101986022B1 (ko) 멀티플렉서
US9112478B2 (en) Duplexer
CN209881752U (zh) 弹性波滤波器装置以及多工器
WO2011061904A1 (ja) 弾性波フィルタ装置とこれを用いたアンテナ共用器
CN110635779B (zh) 多工器
CN111162756B (zh) 多工器
KR102496953B1 (ko) 멀티플렉서
US8106725B2 (en) Acoustic wave filter device
CN109964409B (zh) 滤波器装置以及多工器
CN112242827A (zh) 多路复用器
CN109690944B (zh) 弹性波滤波器装置以及复合滤波器装置
CN107483027B (zh) 多工器以及高频前端模块
CN212163294U (zh) 提取器
CN115004550A (zh) 滤波器装置、多工器、高频前端电路以及通信装置
WO2012063446A1 (ja) 弾性波装置
WO2019172032A1 (ja) マルチプレクサ、高周波フロントエンド回路および通信装置
JP2012244551A (ja) デュプレクサの受信側フィルタ及びデュプレクサ
CN110476355B (zh) 多工器、高频前端电路以及通信装置
CN112448693A (zh) 滤波器模块
CN112953456A (zh) 滤波器装置
CN112311354A (zh) 滤波器电路以及复合滤波器装置
CN215186666U (zh) 滤波器以及多工器
CN218514362U (zh) 多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