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62756B - 多工器 - Google Patents

多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62756B
CN111162756B CN201911064872.3A CN201911064872A CN111162756B CN 111162756 B CN111162756 B CN 111162756B CN 201911064872 A CN201911064872 A CN 201911064872A CN 111162756 B CN111162756 B CN 1111627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ies
filter
arm
arm resonant
transmission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6487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62756A (zh
Inventor
向井孝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1627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627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627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627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46Filters
    • H03H9/64Filter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s
    • H03H9/6489Compensation of undesirable effects
    • H03H9/6493Side lobe suppression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02Details
    • H03H9/125Driving means, e.g. electrodes, coils
    • H03H9/145Driving means, e.g. electrodes, coils for 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s
    • H03H9/14538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46Filters
    • H03H9/64Filter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s
    • H03H9/6423Means for obtaining a particular transfer characteristic
    • H03H9/6433Coupled resonator filters
    • H03H9/6483Ladder SAW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70Multiple-port networks for connecting several sources or loads, working on different frequencies or frequency bands, to a common load or source
    • H03H9/72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02Details
    • H03H9/02535Details of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s
    • H03H9/02543Characteristics of substrate, e.g. cutting angles
    • H03H9/02574Characteristics of substrate, e.g. cutting angles of combined substrates, multilayered substrates, piezoelectrical layers on not-piezoelectrical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02Details
    • H03H9/125Driving means, e.g. electrodes, coils
    • H03H9/145Driving means, e.g. electrodes, coils for 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2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resonator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46Filters
    • H03H9/64Filter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46Filters
    • H03H9/64Filter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s
    • H03H9/6489Compensation of undesirable effec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70Multiple-port networks for connecting several sources or loads, working on different frequencies or frequency bands, to a common load or source
    • H03H9/72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s
    • H03H9/725Duplex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50Circuits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ies for the two directions of communication
    • H04B1/52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urface Acoustic Wave Elements And Circuit Networks Thereof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具有多个弹性波滤波器的多工器中降低IMD的产生且通过特性优异的多工器。多工器(1)具备配置在第1路径上的滤波器(22)、配置在第2路径上的滤波器(12)和配置在第3路径上的滤波器(21),由滤波器(22)的通带内的发送信号(B1Tx)和滤波器(12)的通带内的发送信号(B3Tx)产生的互调失真IMD的频率包含于滤波器(21)的通带。滤波器(22)具有配置在第1路径上的一个以上的串联臂谐振电路和配置在将第1路径上的对应的节点和接地连结的路径上的一个以上的并联臂谐振电路,一个以上的串联臂谐振电路及一个以上的并联臂谐振电路之中最接近公共端子(Port1)的谐振电路中的至少一个谐振电路由相互串联连接的多个分割谐振器构成的分割谐振器组构成。

Description

多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工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用一个终端进行与多个频带(多频段)以及多个无线方式(多模式)对应的通信,例如提出了一种将分别包含由弹性波谐振器构成的发送滤波器以及接收滤波器的两个双工器连接于公共端子的四工器(例如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8/003297号
但是,在像专利文献1那样使用弹性波滤波器而构成的四工器等多工器中,由于弹性波滤波器自身所具有的非线性特性,容易产生互调失真(IMD:IntermodulationDistortion)。
特别是,在应用于同时使用多个频带来进行通信的CA(Carrier Aggregation,载波聚合)的多工器中,有时从两个不同频带的发送信号产生频率与接收信号相等的IMD。这样的IMD由于发送信号彼此的干扰而产生,因此信号强度大,容易使多工器的通过特性劣化。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的课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具有多个弹性波滤波器的多工器中降低IMD的产生且通过特性优异的多工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的多工器具备:第1发送滤波器,配置在将公共端子和第1端子连结的第1路径上;第2发送滤波器,配置在将所述公共端子和第2端子连结的第2路径上;和接收滤波器,配置在将所述公共端子和第3端子连结的第3路径上,互调失真的频率包含于所述接收滤波器的通带,该互调失真是由频率包含于所述第1发送滤波器的通带的第1发送信号和频率包含于所述第2发送滤波器的通带的第2发送信号产生的,所述第1发送滤波器具有:一个以上的串联臂谐振电路,配置在所述第1路径上;和一个以上的并联臂谐振电路,配置在将所述第1路径上的对应的节点和接地连结的路径上,所述第1发送滤波器的所述一个以上的串联臂谐振电路以及所述一个以上的并联臂谐振电路之中最接近所述公共端子的谐振电路中的至少一个谐振电路由分割谐振器组构成,该分割谐振器组由相互串联连接的多个分割谐振器构成。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的其他多工器具备:第1发送滤波器,配置在将公共端子和第1端子连结的第1路径上;第2发送滤波器,配置在将所述公共端子和第2端子连结的第2路径上;和接收滤波器,配置在将所述公共端子和第3端子连结的第3路径上,互调失真的频率包含于所述接收滤波器的通带,该互调失真是由频率包含于所述第1发送滤波器的通带的第1发送信号和频率包含于所述第2发送滤波器的通带的第2发送信号产生的,所述第1发送滤波器具有:一个以上的串联臂谐振电路,配置在所述第1路径上;和一个以上的并联臂谐振电路,配置在将所述第1路径上的对应的节点和接地连结的路径上,所述第1发送滤波器的所述一个以上的串联臂谐振电路以及所述一个以上的并联臂谐振电路各自由具有IDT(Inter Digital Transducer,叉指换能器)电极的弹性波谐振器构成,所述第1发送滤波器的所述一个以上的串联臂谐振电路以及所述一个以上的并联臂谐振电路之中最接近所述公共端子的谐振电路中的至少一个谐振电路的IDT电极的占空比小于所述第1发送滤波器的其他任意谐振电路的IDT电极的占空比。
发明效果
根据这样的结构,构成第1发送滤波器的谐振电路之中最接近公共端子的谐振电路中的至少一个谐振电路、即由于信号的功率最容易集中而最容易产生IMD的谐振电路由分割谐振器组构成,或者,由IDT电极的占空比较之于其他谐振电路的IDT电极的占空比更小的谐振电路构成。
由此,该谐振电路在压电基板中所占的面积变大从而每单位面积的消耗功率减少,因此由该谐振电路产生的IMD被降低。由于对信号的功率最容易集中的谐振电路进行分割,因此相对于谐振电路大型化的缺点,能够将降低IMD的效果最大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基本的多工器的功能性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2是表示构成多工器的滤波器的通带的一例的图。
图3是表示滤波器的基本的结构的一例的电路图。
图4是表示弹性波谐振器的基本的构造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5A是表示在多工器中产生的IMD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5B是表示在多工器中产生的IMD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滤波器的结构的一例的电路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滤波器的结构的另一例的电路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IMD的强度的计算例的曲线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 四工器;
2、2a、2b 天线元件;
10、20 双工器;
11 滤波器;
12 滤波器(第2发送滤波器);
21 滤波器(接收滤波器);
22、22a、22b 滤波器(第1发送滤波器);
30 弹性波谐振器;
30a、30b 梳齿状电极;
31a、31b 电极指;
32a、32b 汇流条电极;
33 IDT电极;
34 保护层;
39 压电体层;
111、111a、111b、112~114 串联臂谐振电路;
111a1~111a4、121a1~121a3 分割谐振器;
121、121a、121b、122~124 并联臂谐振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实施方式以及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进行说明。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均示出总括性的或具体的例子。以下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以及连接方式等为一例,其主旨不在于限定本发明。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所谓“连接”不仅包含由布线导体直接连接的情况,还包含经由其他电路元件而电连接的情况。
(实施方式)
关于实施方式涉及的多工器,列举四工器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于实施方式的基本的四工器的功能性结构的一例的框图。另外,在图1中,还图示了与四工器1的公共端子Port1连接的天线元件2。
作为一例,四工器1对应于LTE(注册商标)(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使由3GPP(注册商标)(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规定的后述的Band的高频信号通过。
如图1所示,四工器1具有公共端子Port1、四个独立端子Port11、Port12、Port21以及Port22、和四个滤波器11、12、21以及22。
公共端子Port1公共地设置于四个滤波器11、12、21以及22,在四工器1的内部与这些滤波器11、12、21以及22连接。此外,公共端子Port1在四工器1的外部与天线元件2连接。即,公共端子Port1也是四工器1的天线端子。
独立端子Port11、Port12、Port21以及Port22分别对应于滤波器11、12、21以及22而设置,在四工器1的内部与对应的滤波器连接。此外,独立端子Port11、Port12、Port21以及Port22在四工器1的外部经由放大电路等(未图示)而与RF信号处理电路(RFIC:RadioFrequency Integrated Circuit,射频集成电路,未图示)连接。
滤波器11是配置在将公共端子Port1与独立端子Port11连结的路径上、且以Band3中的下行频带为通带的接收滤波器。
滤波器12是配置在将公共端子Port1与独立端子Port12连结的路径上、且以Band3中的上行频带为通带的发送滤波器。
滤波器21是配置在将公共端子Port1与独立端子Port21连结的路径上、且以Band1中的下行频带为通带的接收滤波器。
滤波器22是配置在将公共端子Port1与独立端子Port22连结的路径上、且以Band1中的上行频带为通带的发送滤波器。
在此,独立端子Port22是第1端子的一例,滤波器22是配置在将公共端子Port1与作为第1端子的独立端子Port22连结的第1路径上的第1发送滤波器的一例。
此外,独立端子Port12是第2端子的一例,滤波器12是配置在将公共端子Port1与作为第2端子的独立端子Port12连结的第2路径上的第2发送滤波器的一例。
此外,独立端子Port21是第3端子的一例,滤波器21是配置在将公共端子Port1与作为第3端子的独立端子Port21连结的第3路径上的接收滤波器的一例。
滤波器11和滤波器12构成对Band3的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进行分波以及合波的双工器10。滤波器21和滤波器22构成对Band1的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进行分波以及合波的双工器20。
像这样,四工器1是将Band3用的双工器10的公共端子和Band1用的双工器20的公共端子在节点N相互连接,进而与公共端子Port1连接而构成的。
另外,在四工器1中,也可以在将各滤波器11、12、21以及22和节点N连结的路径上或者将节点N和公共端子Port1连结的路径上等连接阻抗匹配用的电感器等阻抗元件。
在此,对分配给作为四工器1的通带的Band1以及Band3的频带的具体的范围进行说明。另外,以下,关于频带的范围,将表示A以上且B以下的数值范围简化为A~B来记载。
图2是对分配给Band1以及Band3的频带进行说明的图。另外,以后,有时将各Band的下行频带(接收频带)以及上行频带(发送频带)用频段名和附加于其末尾的表示接收频带或发送频带的文字Rx或Tx来简化地进行记载,例如关于Band1的接收频带而简化为“Band1Rx”进行记载。
如图2所示,关于Band1,对发送频带Band1Tx分配了1920~1980MHz,对接收频带Band1Rx分配了2110~2170MHz。关于Band3,对发送频带Band3Tx分配了1710~1785MHz,对接收频带Band3Rx分配了1805~1880MHz。因此,作为滤波器11、12、21以及22的滤波器特性,要求如图2的实线所示那样的、使对应的Band的发送频带或接收频带通过且使其他频带衰减那样的特性。
接着,关于各滤波器11、12、21以及22的基本的结构,列举以Band1Tx为通带的滤波器22(第1发送滤波器)为例进行说明。另外,以下说明的滤波器的结构不仅可以应用于滤波器22,也可以应用于滤波器11、12以及21。
图3是表示滤波器22的基本的结构的一例的电路图。如图3所示,滤波器22具备串联臂谐振电路111~114和并联臂谐振电路121~124。串联臂谐振电路111~114以及并联臂谐振电路121~124各自例如由声表面波(SAW:Surface Acoustic Wave)谐振器、即具有IDT电极的弹性波谐振器构成。
串联臂谐振电路111~114从公共端子Port1侧起依次相互串联连接在将公共端子Port1和独立端子Port22连结的路径(串联臂)上。此外,并联臂谐振电路121~124相互并联连接在将串联臂谐振电路111~114的对应的连接点和基准端子(接地)连结的路径(并联臂)上。由此,滤波器22构成了具有4级的梯形构造的带通滤波器。
另外,滤波器22所具有的串联臂谐振电路以及并联臂谐振电路的数目不限定于各4个,只要串联臂谐振电路有一个以上且并联臂谐振电路有一个以上即可。即,滤波器22只要是具有1级以上的梯形构造的滤波器即可。
此外,并联臂谐振电路121~124也可以经由未图示的电感器而与基准端子(接地端子)连接。此外,也可以在串联臂上或并联臂上或者其双方插入或连接电感器以及电容器等阻抗元件。
此外,也可以在构成梯型的滤波器构造的串联臂谐振电路111~114之中最接近公共端子Port1的串联臂谐振电路111的公共端子Port1侧的节点连接并联臂谐振电路。此外,与最接近独立端子Port22的串联臂谐振电路114的独立端子Port22侧的节点连接的并联臂谐振电路124也可以省略。
接着,对构成滤波器22的谐振电路中使用的弹性波谐振器的基本的构造进行说明。
图4是表示弹性波谐振器的基本的构造的一例的示意图,(a)是俯视图,(b)是侧视图。图4的(b)对应于图4的(a)所示的单点划线处的剖面。图4所示的弹性波谐振器30的构造例如也适用于构成滤波器22的串联臂谐振电路111~114以及并联臂谐振电路121~124、以及构成滤波器11、12、21的谐振电路的任意谐振电路中包含的弹性波谐振器。另外,图4的例示用于对弹性波谐振器的基本的构造进行说明,构成电极的电极指的根数以及长度等不限定于此。
弹性波谐振器30是在压电体层39上形成IDT电极33并由保护层34进行覆盖而构成的。作为一例,也可以是,压电体层39由含有钽酸锂或铌酸锂等的压电材料构成,IDT电极33由铜、铝等金属或它们的合金构成。保护层34也可以由以二氧化硅等为主要成分的保护材料构成。压电体层39可以形成在由硅基板等构成的支承基板上,也可以压电体层39自身为支承基板。
IDT电极33由相互对置的1对梳齿状电极30a、30b构成。梳齿状电极30a由相互平行的多个电极指31a和将多个电极指31a连接的汇流条电极32a构成。梳齿状电极30b由相互平行的多个电极指31b和将多个电极指31b连接的汇流条电极32b构成。电极指31a、31b沿着与X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形成。由IDT电极33激励的弹性波在压电体层39中沿X轴方向传播。
将对IDT电极33的形状以及大小进行规定的参数称为电极参数。作为电极参数的一例,可列举:作为电极指31a或电极指31b在弹性波的传播方向上的重复周期的波长λ、作为在弹性波的传播方向上观察时电极指31a、31b重复的长度的交叉宽度L、电极指31a、31b的线宽度W、以及相邻的电极指31a、31b间的间隔宽度S。
作为将电极指31a、31b合在一起的电极指的根数的1/2的对数N、作为将电极指31a、31b合在一起的电极指的重复周期的电极间距(W+S)、作为线宽度W在电极间距中所占的比例的占空比W/(W+S)也是电极参数的一例。
接着,关于在多工器中产生的IMD,利用图1的四工器1的结构以及图2的频带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5A示出了在经由四工器1从一个天线元件2同时发送Band1的发送信号B1Tx和Band3的发送信号B3Tx的情况下,在四工器1中产生的IMD的例子。
图5B示出了在分别经由四工器1a、1b从两个天线元件2a、2b同时发送Band1的发送信号和Band3的发送信号的情况下,在四工器1a、1b中产生的IMD的例子。另外,四工器1a、1b均具有与四工器1相同的结构。
在图5A以及图5B的任一者中,实际发送的程度的强度的发送信号B1Tx、B3Tx均直接或经由天线元件2a、2b间的耦合而集中于四工器1、1a、1b的电路部分C、Ca、Cb(用阴影示出)。因此,发送信号B1Tx、B3Tx的IMD容易产生在电路部分C、Ca、Cb中。
例如,从发送信号B1Tx的频率fB1Tx的2倍减去发送信号B3Tx的频率fB3Tx而得到的频率2fB1Tx-fB3Tx与Band1的接收信号B1Rx的频率fB1Rx重复。若从发送信号B1Tx、B3Tx产生包含于Band1Rx的IMD,则接收信号B1Rx被所产生的IMD妨碍,Band1中的接收灵敏度劣化。
在电路部分C、Ca、Cb中容易产生IMD的非线性元件例如是构成滤波器22的谐振电路之中最接近公共端子Port1的谐振电路中包含的弹性波谐振器。在图3的例子中,在构成滤波器22的串联臂谐振电路111~114以及并联臂谐振电路121~124之中,串联臂谐振电路111以及并联臂谐振电路121由于与公共端子Port1直接连接,因此是最接近公共端子Port1的谐振电路。
最接近公共端子Port1的谐振电路容易集中多个信号的功率(例如,发送信号B1Tx、B3Tx的功率)。因此,产生非线性的响应那样的大的功率集中于该谐振电路中包含的弹性波谐振器,由此产生IMD。
因此,在实施方式中,将滤波器22中的最接近公共端子Port1的谐振电路中包含的弹性波谐振器设为与其他谐振电路中包含的弹性波谐振器相比在压电基板中所占的每单位面积的消耗功率(以下,简称为消耗功率)不易变大的构造。另外,在存在多个最接近公共端子Port1的谐振电路的情况下(例如,图3的串联臂谐振电路111以及并联臂谐振电路121),对最接近公共端子Port1的谐振电路中的至少一个(也可以是全部)中包含的弹性波谐振器应用消耗功率不易变大的构造。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滤波器的结构的一例的电路图。如图6所示,滤波器22a与图3的滤波器22相比不同点在于,串联臂谐振电路111a以及并联臂谐振电路121a(粗线所示)各自由分割谐振器组构成。
所谓分割谐振器组,是由相互串联连接的多个弹性波谐振器构成的谐振电路,定义为具有在将该多个弹性波谐振器间连接的连接节点未连接该多个弹性波谐振器以外的电路元件以及接地这样的结构。
串联臂谐振电路111a由分割谐振器组构成,该分割谐振器组由相互串联连接的多个分割谐振器111a1、111a2、111a3以及111a4构成。并联臂谐振电路121a由分割谐振器组构成,该分割谐振器组由相互串联连接的多个分割谐振器121a1、121a2以及121a3构成。另外,分割谐振器111a1~111a4以及121a1~121a3各自也是具有IDT电极的弹性波谐振器,例如具有图4所示的构造。
一般地,在由相互串联连接的多个分割谐振器构成的分割谐振器组中,为了获得与单一的弹性波谐振器相同的电容,对各个分割谐振器使用具有比单一的弹性波谐振器的电容大的电容的弹性波谐振器。因此,由分割谐振器组构成的谐振电路与由单一的弹性波谐振器构成的相同电容的谐振电路相比,谐振电路在压电基板中所占的面积变大从而每单位面积的消耗功率减少,因此由该谐振电路产生的IMD被降低。
在滤波器22a的例子中,由分割谐振器组构成的串联臂谐振电路111a以及并联臂谐振电路121a与由单一的弹性波谐振器构成的串联臂谐振电路111以及并联臂谐振电路121相比,在压电基板中所占的面积变大从而每单位面积的消耗功率减少,因此IMD被降低。此外,由分割谐振器组构成最接近公共端子Port1且因此信号的功率最容易集中的串联臂谐振电路111a以及并联臂谐振电路121a,因此相对于谐振电路大型化的缺点,能够将降低IMD的效果最大化。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滤波器的结构的另一例的电路图。如图7所示,滤波器22b与图3的滤波器22相比不同点在于,串联臂谐振电路111b以及并联臂谐振电路121b(粗线所示)的IDT电极的占空比构成为分别小于串联臂谐振电路111以及并联臂谐振电路121的IDT电极的占空比。
一般地,若减小IDT电极的占空比,则弹性波谐振器的谐振特性向高频侧移动。谐振特性的这样的变动,例如,在将IDT电极的对数以及交叉宽度设为固定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扩大电极指的重复周期来抵消。因此,对于减小IDT电极的占空比并且为了抵消谐振特性的变动而扩大了电极指的重复周期的弹性波谐振器,弹性波谐振器在压电基板中所占的面积变大从而每单位面积的消耗功率减少,因此由该弹性波谐振器产生的IMD被降低。
在滤波器22b的例子中,将串联臂谐振电路111b以及并联臂谐振电路121b的IDT电极的占空比构成为小于其他谐振电路的IDT电极的占空比。根据串联臂谐振电路111b以及并联臂谐振电路121b,与IDT电极的占空比更大的其他谐振电路相比,在压电基板中所占的面积变大从而每单位面积的消耗功率减少,因此IMD被降低。此外,由于使最接近公共端子Port1且因此信号的功率最容易集中的串联臂谐振电路111b以及并联臂谐振电路121b的IDT电极的占空比变小,因此相对于谐振电路大型化的缺点,能够将降低IMD的效果最大化。
另外,在上述中,关于滤波器22,列举由分割谐振器组构成最接近公共端子Port1的谐振电路中的至少一个谐振电路的例子(滤波器22a)以及使IDT电极的占空比小于其他谐振电路的IDT电极的占空比的例子(滤波器22b)进行了说明。同样的结构不限于滤波器22,也可以应用于滤波器12,还可以应用于滤波器22、12双方。
接着,基于仿真的结果对在四工器1中取代滤波器22而使用了滤波器22a、22b的情况下的IMD的降低效果进行说明。
在仿真中,对使用了滤波器22(图3)的四工器1(图5A)、以及用滤波器22a(图6)以及滤波器22b(图7)对四工器1的滤波器22进行了置换的四工器(未图示)中的IMD进行了比较。以下,将使用了滤波器22、22a以及22b的四工器分别作为比较例、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来进行参照。
在表1,示出在比较例、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中对串联臂谐振电路111、111a、111b中包含的弹性波谐振器以及并联臂谐振电路121、121a、121b中包含的弹性波谐振器设定的电极参数。另外,关于由分割谐振器组构成的串联臂谐振电路111a以及并联臂谐振电路121a,将分割谐振器组中包含的分割谐振器的个数作为分割数而示出,并且示出了对各个分割谐振器设定的电极参数。在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中,用阴影进行了强调的电极参数从比较例被变更。
[表1]
表1中未示出的串联臂谐振电路112~114以及并联臂谐振电路122~124各自中包含的弹性波谐振器的电极参数,在比较例、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中设为相同。特别是,将串联臂谐振电路112~114以及并联臂谐振电路122~124各自中包含的弹性波谐振器的占空比以及分割数在比较例、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中全部分别设为0.5以及1。在此,分割数为1的弹性波谐振器意味着未被分割的单一的弹性波谐振器。
像这样,在实施例1中,构成滤波器22a的谐振电路之中串联臂谐振电路111a以及并联臂谐振电路121a由分割谐振器组构成。此外,在实施例2中,构成滤波器22b的谐振电路之中串联臂谐振电路111b以及并联臂谐振电路121b的IDT电极的占空比小于其他谐振器的IDT电极的占空比。
关于比较例、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计算了独立端子Port21处的Band1的接收频带(2110~2170MHz)中的IMD的强度。在IMD的强度的计算中,假定向图5B的结构中的四工器1a的应用,将滤波器22以及滤波器12的输出端处的Band1以及Band3的发送信号的信号强度分别设为25dBm以及10dBm。
图8是表示IMD的强度的计算例的曲线图。在图8中可以看出,实施例1中的IMD的强度在Band1的接收频带的整个范围,此外,实施例2中的IMD的强度在Band1的接收频带的大部分,与比较例的IMD的强度相比得到降低(改善)。
根据该结果,确认了由分割谐振器组构成最接近公共端子且由于信号的功率容易集中而容易产生IMD的谐振电路,或使该谐振电路的IDT电极的占空比较之于其他谐振电路的IDT电极的占空比更小,对于IMD的降低是有效的。
(总结)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的多工器具备:第1发送滤波器,配置在将公共端子和第1端子连结的第1路径上;第2发送滤波器,配置在将所述公共端子和第2端子连结的第2路径上;和接收滤波器,配置在将所述公共端子和第3端子连结的第3路径上,互调失真的频率包含于所述接收滤波器的通带,该互调失真是由频率包含于所述第1发送滤波器的通带的第1发送信号和频率包含于所述第2发送滤波器的通带的第2发送信号产生的,所述第1发送滤波器具有:一个以上的串联臂谐振电路,配置在所述第1路径上;和一个以上的并联臂谐振电路,配置在将所述第1路径上的对应的节点和接地连结的路径上,所述第1发送滤波器的所述一个以上的串联臂谐振电路以及所述一个以上的并联臂谐振电路之中最接近所述公共端子的谐振电路中的至少一个谐振电路由分割谐振器组构成,该分割谐振器组由相互串联连接的多个分割谐振器构成。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第1发送滤波器中最接近公共端子的谐振电路中的至少一个谐振电路、即由于信号的功率容易集中而容易产生IMD的谐振电路由分割谐振器组构成。由此,与由单一的弹性波谐振器构成该谐振电路的情况相比,该谐振电路在压电基板中所占的面积变大。其结果是,每单位面积的消耗功率减少,由此由该谐振电路产生的IMD被降低。因为由分割谐振器组构成信号的功率最容易集中的谐振电路,所以相对于谐振电路大型化的缺点,能够将降低IMD的效果最大化。
此外,也可以设为,IMD的频率是从第1发送信号的频率的2倍减去第2发送信号的频率而得到的频率。
作为一例,在第1发送信号以及第2发送信号是LTE(注册商标)中的Band1以及Band3各自的发送信号的情况下,IMD的这样的频率与Band1的接收频带的频率重复。因此,通过降低这样的频率的IMD,从而可抑制Band1的接收灵敏度的劣化。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第2发送滤波器具有:一个以上的串联臂谐振电路,配置在所述第2路径上;和一个以上的并联臂谐振电路,配置在将所述第2路径上的对应的节点和接地连结的路径上,所述第2发送滤波器的所述一个以上的串联臂谐振电路以及所述一个以上的并联臂谐振电路之中最接近所述公共端子的谐振电路中的至少一个谐振电路由分割谐振器组构成,该分割谐振器组由相互串联连接的多个分割谐振器构成。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第2发送滤波器中也能够获得与针对第1发送滤波器进行了说明的IMD的降低效果同样的效果。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的多工器具备:第1发送滤波器,配置在将公共端子和第1端子连结的第1路径上;第2发送滤波器,配置在将所述公共端子和第2端子连结的第2路径上;和接收滤波器,配置在将所述公共端子和第3端子连结的第3路径上,互调失真的频率包含于所述接收滤波器的通带,该互调失真是由频率包含于所述第1发送滤波器的通带的第1发送信号和频率包含于所述第2发送滤波器的通带的第2发送信号产生的,所述第1发送滤波器具有:一个以上的串联臂谐振电路,配置在所述第1路径上;和一个以上的并联臂谐振电路,配置在将所述第1路径上的对应的节点和接地连结的路径上,所述第1发送滤波器的所述一个以上的串联臂谐振电路以及所述一个以上的并联臂谐振电路各自由具有IDT电极的弹性波谐振器构成,所述第1发送滤波器的所述一个以上的串联臂谐振电路以及所述一个以上的并联臂谐振电路之中最接近所述公共端子的谐振电路中的至少一个谐振电路的IDT电极的占空比小于所述第1发送滤波器的其他任意谐振电路的IDT电极的占空比。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第1发送滤波器中最接近公共端子的谐振电路中的至少一个谐振电路、即由于信号的功率容易集中而容易产生IMD的谐振电路的IDT电极的占空比构成为小于其他谐振电路的IDT电极的占空比。由此,较之于由与其他谐振电路相同的IDT电极的占空比构成该谐振电路的情况,能够增大该谐振电路的电极指的重复周期,因此该谐振电路在压电基板中所占的面积变大。其结果是,每单位面积的消耗功率减少,由此由该谐振电路产生的IMD被降低。由于使信号的功率最容易集中的谐振电路的IDT电极的占空比变小,因此相对于谐振电路大型化的缺点,能够将降低IMD的效果最大化。
此外,也可以设为,IMD的频率是从第1发送信号的频率的2倍减去第2发送信号的频率而得到的频率。
作为一例,在第1发送信号以及第2发送信号是LTE(注册商标)中的Band1以及Band3各自的发送信号的情况下,IMD的这样的频率与Band1的接收频带的频率重复。因此,通过降低这样的频率的IMD,从而可抑制Band1的接收灵敏度的劣化。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第2发送滤波器具有:一个以上的串联臂谐振电路,配置在所述第2路径上;和一个以上的并联臂谐振电路,配置在将所述第2路径上的对应的节点和接地连结的路径上,所述第2发送滤波器的所述一个以上的串联臂谐振电路以及所述一个以上的并联臂谐振电路各自由具有IDT电极的弹性波谐振器构成,所述第2发送滤波器的所述一个以上的串联臂谐振电路以及所述一个以上的并联臂谐振电路之中最接近所述公共端子的谐振电路中的至少一个谐振电路的IDT电极的占空比小于所述第2发送滤波器的其他任意谐振电路的IDT电极的占空比。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第2发送滤波器中也能够获得与针对第1发送滤波器进行了说明的IMD的降低效果同样的效果。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第1发送滤波器以及所述第2发送滤波器之中,一方的滤波器的通带为1920MHz以上且1980MHz以下,另一方的滤波器的通带为1710MHz以上且1785MHz以下,所述接收滤波器的通带为2110MHz以上且2200MHz以下。
根据这样的结构,第1滤波器的通带以及第2滤波器的通带是Band1的发送频带Band1Tx以及Band3的发送频带Band3Tx的一方以及另一方。此外,接收滤波器的通带是Band1的接收频带Band1Rx。即,第1发送滤波器以及第2发送滤波器作为Band1的发送滤波器以及Band3的发送滤波器的一方以及另一方来使用,接收滤波器作为Band1的接收滤波器来使用。
在此,从Band1的发送信号的频率的2倍减去Band3的发送信号的频率而得到的频率与Band1的接收信号的频率重复。因此,在同时发送Band1的发送信号和Band3的发送信号的情况下,Band1的发送信号和Band3的发送信号相互成为干扰波从而在Band1的接收频带Band1Rx内产生高电平的IMD。
因此,对第1发送滤波器或第1发送滤波器以及第2发送滤波器双方使用实施了降低IMD的对策的滤波器。由此,能够降低在Band1的接收频带Band1Rx内产生的IMD,例如能够抑制Band1的接收灵敏度的劣化。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多工器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各个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则对本实施方式施加了本领域技术人员想到的各种变形的方式、对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进行组合而构筑的方式也是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式的范围内。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作为低噪声性优异的多工器,能够广泛利用于便携式电话等通信设备。

Claims (7)

1.一种多工器,具备:
第1发送滤波器,配置在将公共端子和第1端子连结的第1路径上;
第2发送滤波器,配置在将所述公共端子和第2端子连结的第2路径上;和
接收滤波器,配置在将所述公共端子和第3端子连结的第3路径上,
互调失真的频率包含于所述接收滤波器的通带,该互调失真是由频率包含于所述第1发送滤波器的通带的第1发送信号和频率包含于所述第2发送滤波器的通带的第2发送信号产生的,
所述第1发送滤波器具有:一个以上的串联臂谐振电路,配置在所述第1路径上;和一个以上的并联臂谐振电路,配置在将所述第1路径上的对应的节点和接地连结的路径上,
所述第1发送滤波器的所述一个以上的串联臂谐振电路以及所述一个以上的并联臂谐振电路之中最接近所述公共端子的谐振电路是第1串联臂谐振电路,
所述第1串联臂谐振电路和与所述第1串联臂谐振电路连接的第1并联臂谐振电路由分割谐振器组构成,该分割谐振器组由相互串联连接的多个分割谐振器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器,其中,
所述互调失真的频率是从所述第1发送信号的频率的2倍减去所述第2发送信号的频率而得到的频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工器,其中,
所述第2发送滤波器具有:一个以上的串联臂谐振电路,配置在所述第2路径上;和一个以上的并联臂谐振电路,配置在将所述第2路径上的对应的节点和接地连结的路径上,
所述第2发送滤波器的所述一个以上的串联臂谐振电路以及所述一个以上的并联臂谐振电路之中最接近所述公共端子的谐振电路中的至少一个谐振电路由分割谐振器组构成,该分割谐振器组由相互串联连接的多个分割谐振器构成。
4.一种多工器,具备:
第1发送滤波器,配置在将公共端子和第1端子连结的第1路径上;
第2发送滤波器,配置在将所述公共端子和第2端子连结的第2路径上;和
接收滤波器,配置在将所述公共端子和第3端子连结的第3路径上,
互调失真的频率包含于所述接收滤波器的通带,该互调失真是由频率包含于所述第1发送滤波器的通带的第1发送信号和频率包含于所述第2发送滤波器的通带的第2发送信号产生的,
所述第1发送滤波器具有:一个以上的串联臂谐振电路,配置在所述第1路径上;和一个以上的并联臂谐振电路,配置在将所述第1路径上的对应的节点和接地连结的路径上,
所述第1发送滤波器的所述一个以上的串联臂谐振电路以及所述一个以上的并联臂谐振电路各自由具有叉指换能器IDT电极的弹性波谐振器构成,
所述第1发送滤波器的所述一个以上的串联臂谐振电路以及所述一个以上的并联臂谐振电路之中最接近所述公共端子的谐振电路是第1串联臂谐振电路,
所述第1串联臂谐振电路以及与所述第1串联臂谐振电路连接的第1并联臂谐振电路的IDT电极的占空比小于所述第1发送滤波器的其他任意谐振电路的IDT电极的占空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工器,其中,
所述互调失真的频率是从所述第1发送信号的频率的2倍减去所述第2发送信号的频率而得到的频率。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多工器,其中,
所述第2发送滤波器具有:一个以上的串联臂谐振电路,配置在所述第2路径上;和一个以上的并联臂谐振电路,配置在将所述第2路径上的对应的节点和接地连结的路径上,
所述第2发送滤波器的所述一个以上的串联臂谐振电路以及所述一个以上的并联臂谐振电路各自由具有IDT电极的弹性波谐振器构成,
所述第2发送滤波器的所述一个以上的串联臂谐振电路以及所述一个以上的并联臂谐振电路之中最接近所述公共端子的谐振电路中的至少一个谐振电路的IDT电极的占空比小于所述第2发送滤波器的其他任意谐振电路的IDT电极的占空比。
7.根据权利要求1、2、4、5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工器,其中,
所述第1发送滤波器以及所述第2发送滤波器之中,一方的滤波器的通带为1920MHz以上且1980MHz以下,另一方的滤波器的通带为1710MHz以上且1785MHz以下,
所述接收滤波器的通带为2110MHz以上且2200MHz以下。
CN201911064872.3A 2018-11-08 2019-11-01 多工器 Active CN1111627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10507 2018-11-08
JP2018-210507 2018-11-08
JP2019-154606 2019-08-27
JP2019154606A JP7151668B2 (ja) 2018-11-08 2019-08-27 マルチプレクサ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62756A CN111162756A (zh) 2020-05-15
CN111162756B true CN111162756B (zh) 2023-09-08

Family

ID=70550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64872.3A Active CN111162756B (zh) 2018-11-08 2019-11-01 多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979029B2 (zh)
JP (1) JP7151668B2 (zh)
KR (2) KR102312071B1 (zh)
CN (1) CN1111627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28342B2 (ja) * 2018-12-20 2022-03-0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マルチプレクサ
JP2021010062A (ja) * 2019-06-28 2021-01-2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エクストラクタ
CN116530012A (zh) * 2020-11-18 2023-08-0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弹性波滤波器和复合滤波器装置
WO2023176814A1 (ja) * 2022-03-18 2023-09-21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ラダー型フィルタ、モジュール及び通信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20595A1 (ja) * 2010-08-11 2012-02-1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高周波モジュール及び通信機
JP2012147175A (ja) * 2011-01-11 2012-08-02 Murata Mfg Co Ltd 弾性波分波器
WO2018003297A1 (ja) * 2016-06-29 2018-01-0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マルチプレクサ、高周波フロントエンド回路及び通信装置
WO2018142812A1 (ja) * 2017-02-06 2018-08-0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弾性波装置、デュプレクサ及びフィルタ装置
WO2018142794A1 (ja) * 2017-02-06 2018-08-0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弾性波装置、デュプレクサ及びフィルタ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24715B2 (en) * 2002-02-12 2005-08-02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Band reject filters
JP2007074698A (ja) * 2005-08-08 2007-03-22 Fujitsu Media Device Kk 分波器及びラダー型フィルタ
US8476991B2 (en) * 2007-11-06 2013-07-02 Panasonic Corporation Elastic wave resonator, elastic wave filter, and antenna shar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5158104B2 (ja) 2010-01-09 2013-03-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弾性表面波共振子、弾性表面波発振器および弾性表面波モジュール装置
JP5848675B2 (ja) * 2012-07-03 2016-01-27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分波器
US9978927B2 (en) 2013-11-26 2018-05-22 Kyocera Corporation Acoustic wave element, duplexer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7735948B (zh) 2015-06-24 2019-01-04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多工器、发送装置、接收装置、高频前端电路、通信装置以及多工器的阻抗匹配方法
JP2020113805A (ja) 2017-03-30 2020-07-2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マルチプレクサ、高周波フロントエンド回路及び通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20595A1 (ja) * 2010-08-11 2012-02-1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高周波モジュール及び通信機
JP2012147175A (ja) * 2011-01-11 2012-08-02 Murata Mfg Co Ltd 弾性波分波器
WO2018003297A1 (ja) * 2016-06-29 2018-01-0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マルチプレクサ、高周波フロントエンド回路及び通信装置
WO2018142812A1 (ja) * 2017-02-06 2018-08-0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弾性波装置、デュプレクサ及びフィルタ装置
WO2018142794A1 (ja) * 2017-02-06 2018-08-0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弾性波装置、デュプレクサ及びフィル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51668B2 (ja) 2022-10-12
KR102312071B1 (ko) 2021-10-13
KR102546485B1 (ko) 2023-06-22
KR20210031881A (ko) 2021-03-23
KR20200053404A (ko) 2020-05-18
US20200153411A1 (en) 2020-05-14
US10979029B2 (en) 2021-04-13
CN111162756A (zh) 2020-05-15
JP2020078048A (ja) 2020-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62756B (zh) 多工器
CN111448759B (zh) 多工器、高频前端电路及通信装置
US9112478B2 (en) Duplexer
US6900577B2 (en)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P2416496A1 (en) Elastic wave filter
US10727812B2 (en) Multiplexer
WO2020179906A1 (ja) フィルタ、マルチプレクサ、高周波フロントエンド回路及び通信装置
JP6750737B2 (ja) マルチプレクサ、高周波フロントエンド回路および通信装置
CN109964409B (zh) 滤波器装置以及多工器
US6292071B1 (en) Surface acoustic wave filter for improving flatness of a pass band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US20200083866A1 (en) Filter and multiplexer
US11984913B2 (en) Multiplexer
CN212163294U (zh) 提取器
US11362643B2 (en) Multiplexer
CN210201798U (zh) 弹性波装置、双工器以及滤波器装置
US11258428B2 (en) Filter device and multiplexer
CN112290906A (zh) 滤波器及多工器
CN112953456B (zh) 滤波器装置
US20210043993A1 (en) Filter and multiplexer
US11121700B2 (en) Filter and multiplexer
CN116783829A (zh) 滤波器装置、高频模块以及通信装置
KR20210011330A (ko) 필터 및 멀티플렉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