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56174B - 轮胎 - Google Patents

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56174B
CN110356174B CN201910196810.1A CN201910196810A CN110356174B CN 110356174 B CN110356174 B CN 110356174B CN 201910196810 A CN201910196810 A CN 201910196810A CN 110356174 B CN110356174 B CN 1103561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sipe
land portion
groove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9681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56174A (zh
Inventor
山冈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3561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561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561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561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4Asymmetric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6Patterns comprising block rows or discontinuous ri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11Patterns comprising tread lugs arranged parallel or oblique to the axis of rot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36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in the tread patter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86Continuous ribs
    • B60C2011/0388Continuous ribs provided at the equatorial pla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60C2011/1209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straight at the tread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60C2011/12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sinusoidal or zigzag at the tread sur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轮胎,能够兼顾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和雪上性能。轮胎(1)具有胎面部(2)。胎面部(2)具有被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第1边缘(3)和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第2边缘(4)划分出的陆部(5)。在陆部(5)设置有第1横槽(6)、第2横槽(7)以及第1刀槽(8),该第1横槽(6)从第1边缘(3)延伸,在陆部(5)内终止,该第2横槽(7)从第2边缘(4)延伸,在陆部(5)内终止。第1刀槽(8)从在第2边缘(4)开口的第1端(8a)向第1边缘(3)侧延伸,并且在陆部(5)内改变方向而延伸至第2端(8b),该第2端(8b)在第2边缘(4)的与第1端(8a)不同的位置处开口。

Description

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兼顾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和雪上性能的轮胎。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提高了雪上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以下,称作“雪上性能”。)的轮胎。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的轮胎中,在被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主槽划分出的陆部上设置有沿该主槽延伸并在陆部内终止的多个胎纹槽和多个刀槽,从而提高雪上性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203703号公报
但是,专利文献1的轮胎设置有多个横穿陆部的刀槽,因此使陆部的刚性降低,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以上那样的情况而提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兼顾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和雪上性能的轮胎。
本发明是轮胎,其具有胎面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部具有被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第1边缘和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第2边缘划分出的陆部,在所述陆部设置有第1横槽、第2横槽以及第1刀槽,该第1横槽从所述第1边缘延伸,并在所述陆部内终止,该第2横槽从所述第2边缘延伸,并在所述陆部内终止,所述第1刀槽从在所述第2边缘开口的第1端向所述第1边缘侧延伸,并且在所述陆部内改变方向而延伸至第2端,该第2端在所述第2边缘的与所述第1端不同的位置处开口。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为,所述第1横槽与所述第2横槽在轮胎周向上交替设置。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为,所述第1刀槽在轮胎周向上设置于所述第1横槽与所述第2横槽之间。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为,所述第1刀槽的轮胎轴向长度为所述陆部的宽度的50%以上。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为,所述第1刀槽包含:第1刀槽要素,其从所述第1端延伸;第2刀槽要素,其从所述第2端延伸;以及第3刀槽要素,其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小于所述第1刀槽要素和所述第2刀槽要素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为,所述第3刀槽要素的轮胎周向长度小于所述第1刀槽要素的轮胎轴向长度和所述第2刀槽要素的轮胎轴向长度。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为,所述第1刀槽要素与所述第2刀槽要素平行地延伸。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为,所述第3刀槽要素将所述第1刀槽要素的不同于所述第1端的端部和所述第2刀槽要素的不同于所述第2端的端部相连。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为,所述第1刀槽要素的轮胎轴向长度小于所述第2刀槽要素的轮胎轴向长度。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为,所述第2横槽的轮胎轴向长度小于所述第1横槽的轮胎轴向长度。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为,在所述陆部设置有将所述第1横槽与所述第2边缘相连的第2刀槽。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为,在所述陆部设置有将所述第2横槽与所述第1边缘相连的第3刀槽。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为,所述陆部是设置在轮胎赤道与胎面端之间的中间陆部,所述第1边缘位于轮胎赤道侧。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为,所述胎面部被指定了向车辆安装的方向,在该轮胎安装于车辆时,所述中间陆部位于车辆外侧。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在陆部设置有第1横槽、第2横槽以及第1刀槽,该第1横槽从第1边缘延伸,并在陆部内终止,该第2横槽从第2边缘延伸,并在所述陆部内终止。在积雪路面行驶时,这样的陆部在第1横槽和第2横槽中形成雪柱,通过剪切该雪柱,从而能够使轮胎的雪上性能提高。另外,该陆部未设置横穿陆部的横槽,因此提高了陆部的刚性,从而提高了轮胎的操纵稳定性能。另外,第1刀槽能够利用该第1刀槽边缘效果进一步提高轮胎的雪上性能。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第1刀槽从在第2边缘开口的第1端向第1边缘侧延伸,并且在陆部内改变方向而延伸至第2端,该第2端在所述第2边缘的与所述第1端不同的位置处开口。这样的第1刀槽没有横穿陆部,因此维持了陆部的较高的刚性,从而能够提高干燥路面行驶时的轮胎的操纵稳定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图2是陆部(外侧中间陆部)的放大图。
图3是胎冠陆部的放大图。
图4是内侧中间陆部的放大图。
标号说明
1:轮胎;2:胎面部;3:第1边缘;4:第2边缘;5:陆部;6:第1横槽;7:第2横槽;8:第1刀槽;8a:第1端;8b:第2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胎面部2的展开图。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例如能够使用于乘用车用或重载用的充气轮胎以及不在轮胎的内部填充被加压的空气的非充气式轮胎等各种轮胎。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例如适合作为乘用车用的充气轮胎而使用。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具有在行驶时与路面接地的胎面部2。胎面部2优选为具有被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第1边缘3和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第2边缘4划分出的陆部5。
图2是陆部5的放大图。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陆部5设置有第1横槽6、第2横槽7以及第1刀槽8,该第1横槽6从第1边缘3延伸并在陆部5内终止,该第2横槽7从第2边缘4延伸,并在陆部5内终止。
在雪上路面行驶时,这样的陆部5的第1横槽6和第2横槽7中形成雪柱,通过剪切该雪柱,从而使轮胎1的雪上性能提高。另外,该陆部5没有设置横穿陆部5的横槽,因此使陆部5的刚性提高,从而使轮胎1的操纵稳定性能提高。另外,第1刀槽8利用该第1刀槽8的边缘效果,能够进一步提高轮胎1的雪上性能。
第1刀槽8从在第2边缘4开口的第1端8a向第1边缘3侧延伸,并且在陆部5内改变方向而延伸至第2端8b,该第2端8b在第2边缘4的与第1端8a不同的位置开口。这样的第1刀槽8没有横穿陆部5,因此维持了陆部5的较高的刚性,从而能够使干燥路面行驶时的轮胎1的操纵稳定性能提高。
第1横槽6与第2横槽7例如在轮胎周向上交替设置。第2横槽7的轮胎轴向长度L2优选为小于第1横槽6的轮胎轴向长度L1。具有这样的第1横槽6和第2横槽7的陆部5使轮胎轴向内侧的雪柱剪切性提高,从而使轮胎1的雪上性能提高,并且使轮胎轴向外侧的刚性提高,从而使轮胎1的操纵稳定性能提高。
在本说明书中,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轮胎1的各部的尺寸等是在标准状态下测定的值。这里,“标准状态”是指在是充气轮胎的情况下,将轮胎1组装到标准轮辋且调整为标准内压的无负载的状态。
“标准轮辋”是指在包含轮胎1所依据的标准在内的标准体系中,该标准按每一轮胎所规定的轮辋,例如如果是JATMA,则为“标准轮辋”,如果是TRA,则为“设计轮辋(DesignRim)”,如果是ETRTO,则为“测量轮辋(Measuring Rim)”。
“标准内压”是指在包含轮胎1所依据的标准在内的标准体系中,各标准按每一轮胎所规定的空气压力,如果是JATMA,则为“最高空气压力”、如果是TRA,则为表“TIRE LOAD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所记载的最大值,如果是ETRTO,则为“充气压力(INFLATION PRESSURE)”。
本实施方式的第1横槽6的轮胎轴向长度L1与第2横槽7的轮胎轴向长度L2之和(L1+L2)小于陆部5的宽度W1。这样的第1横槽6和第2横槽7不会使陆部5的刚性过度降低,从而维持了轮胎1的较高的操纵稳定性能。
在陆部5上优选设置有使第1横槽6与第2边缘4相连的第2刀槽9。另外,在陆部5上优选设置有使第2横槽7与第1边缘3相连的第3刀槽10。这样的第2刀槽9和第3刀槽10维持了陆部5的较高的刚性,并且利用该第2刀槽9和该第3刀槽10的边缘效果能够提高轮胎1的雪上性能。
本实施方式的第1刀槽8在轮胎周向上设置于第1横槽6与第2横槽7之间。第1刀槽8的轮胎轴向长度L3优选为陆部5的宽度W1的50%以上。这样的第1刀槽8维持了陆部5的刚性,并且利用该第1刀槽8的边缘效果,能够提高轮胎1的雪上性能。
第1刀槽8优选为包含:第1刀槽要素8A,其从第1端8a延伸;第2刀槽要素8B,其从第2端8b延伸;以及第3刀槽要素8C,其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小于第1刀槽要素8A和第2刀槽要素8B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本实施方式的第1刀槽要素8A和第2刀槽要素8B平行地延伸。在雪上路面行驶时,这样的第1刀槽8利用第1刀槽要素8A和第2刀槽要素8B获得了前后方向的边缘效果,从而能够使牵引性能提高。另外,在雪上路面行驶时,该第1刀槽8利用第3刀槽要素8C获得了左右方向的边缘效果,从而能够使转弯性能提高。
本实施方式的第3刀槽要素8C使第1刀槽要素8A的不同于第1端8a的端部8c和第2刀槽要素8B的不同于第2端8b的端部8d相连。第3刀槽要素8C例如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第1刀槽要素8A的不同于第1端8a的端部8c和第2刀槽要素8B的不同于第2端8b的端部8d都在轮胎轴向上配置于与第1横槽6重叠的位置。这样的第1刀槽8抑制了陆部5的刚性的降低,能够提高干燥路面行驶时的轮胎1的操纵稳定性能。
第3刀槽要素8C的轮胎周向长度L4优选为小于第1刀槽要素8A的轮胎轴向长度L5和第2刀槽要素8B的轮胎轴向长度L6。第1刀槽要素8A的轮胎轴向长度L5优选为小于第2刀槽要素8B的轮胎轴向长度L6。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刀槽要素8B的轮胎轴向长度L6是第1刀槽8的轮胎轴向长度L3。这样的第1刀槽8利用该第1刀槽8的边缘效果能够进一步提高轮胎1的雪上性能。
如图1所示,在更优选的方式中,第1边缘3和第2边缘4分别由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纵槽11形成。陆部5例如是设置在轮胎赤道C与胎面端Te之间的中间陆部12。本实施方式的第1边缘3位于陆部5的轮胎赤道C侧。另外,第2边缘4位于陆部5的胎面端Te侧。
这里,在充气轮胎的情况下,胎面端Te是使标准状态的轮胎1承受标准荷载荷并以外倾角0°与平面接地时的最靠轮胎轴向外侧的接地位置。该胎面端Te之间的轮胎轴向的中央位置是轮胎赤道C。
“标准载荷”是指在包含轮胎1所依据的标准的标准体系中,各标准按照每一轮胎所规定的载荷,如果是JATMA,则为“最大承载能力”、如果是TRA,则为表"TIRE LOAD LIMITS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所记载的最大值,如果是ETRTO,则为“负载能力(LOAD CAPACITY)”。
本实施方式的胎面部2被指定了向车辆安装的方向。胎面端Te包含在安装于车辆时位于轮胎1的车辆外侧的外侧胎面端To和在安装于车辆时位于车辆内侧的内侧胎面端Ti。向车辆安装的方向例如在胎侧部(省略图示)利用文字或者记号进行表示。
本实施方式的胎面部2具有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多个纵槽11和被多个纵槽11划分出的多个陆部5。各纵槽11例如具有胎面宽度TW的2%以上的槽宽。这里,胎面宽度TW是标准状态下的从外侧胎面端To到内侧胎面端Ti的轮胎轴向的距离。
本实施方式的纵槽11包含外侧胎冠纵槽13和安装于车辆时位于比外侧胎冠纵槽13靠车辆内侧的内侧胎冠纵槽14。外侧胎冠纵槽13例如在轮胎赤道C与外侧胎面端To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呈直线状延伸。内侧胎冠纵槽14例如在轮胎赤道C与内侧胎面端Ti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呈直线状延伸。
本实施方式的纵槽11包含在安装于车辆时比外侧胎冠纵槽13靠车辆外侧的外侧胎肩纵槽15和在安装于车辆时比内侧胎冠纵槽14靠车辆内侧的内侧胎肩纵槽16。外侧胎肩纵槽15例如在外侧胎冠纵槽13与外侧胎面端To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呈直线状延伸。内侧胎肩纵槽16例如在内侧胎冠纵槽14与内侧胎面端Ti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呈直线状延伸。
多个陆部5例如包含:胎冠陆部17,其配置在轮胎赤道C上;胎肩陆部18,其沿着胎面端Te配置;以及上述的中间陆部12,其配置在胎冠陆部17与胎肩陆部18之间。
图3是胎冠陆部17的放大图。如图3所示,胎冠陆部17例如是在外侧胎冠纵槽13与内侧胎冠纵槽14之间被划分而成的。在本实施方式的胎冠陆部17设置有:第1胎冠横槽19,其从外侧胎冠纵槽13延伸;第2胎冠横槽20,其从内侧胎冠纵槽14延伸;以及第1胎冠刀槽21,其横穿胎冠陆部17。第1胎冠横槽19和第2胎冠横槽20优选为分别在胎冠陆部17内终止。
在雪上路面行驶时,这样的胎冠陆部17的第1胎冠横槽19和第2胎冠横槽20中形成雪柱,通过剪切该雪柱,从而使轮胎1的雪上性能提高。另外,该胎冠陆部17没有设置横穿胎冠陆部17的横槽,因此提高了胎冠陆部17的刚性,从而使轮胎1的操纵稳定性能提高。另外,第1胎冠刀槽21利用该第1胎冠刀槽21的边缘效果,能够进一步提高轮胎1的雪上性能。
第1胎冠横槽19与第2胎冠横槽20例如在轮胎周向上交替设置。第2胎冠横槽20的轮胎轴向长度L8优选为与第1胎冠横槽19的轮胎轴向长度L7大致相等。第1胎冠横槽19的轮胎轴向长度L7和第2胎冠横槽20的轮胎轴向长度L8分别优选为胎冠陆部17的宽度W2的30%以下。这样的胎冠陆部17维持了该胎冠陆部17的较高的刚性,从而能够提高干燥路面行驶时的轮胎1的操纵稳定性能。
在胎冠陆部17优选设置有使第1胎冠横槽19与内侧胎冠纵槽14相连的第2胎冠刀槽22和使第2胎冠横槽20与外侧胎冠纵槽13相连的第3胎冠刀槽23。这样的第2胎冠刀槽22和第3胎冠刀槽23维持了胎冠陆部17的较高的刚性,并且利用该第2胎冠刀槽22和该第3胎冠刀槽23的边缘效果,从而能够使轮胎1的雪上性能提高。
第2胎冠刀槽22例如包含从内侧胎冠纵槽14呈直线状延伸的第2直线刀槽要素22A和呈圆弧状将第2直线刀槽要素22A与第1胎冠横槽19连接的第2曲线刀槽要素22B。第2直线刀槽要素22A优选为与第1胎冠刀槽21平行地延伸。这样的第2胎冠刀槽22能够获得前后方向的边缘效果和左右方向的边缘效果,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轮胎1的雪上性能。
第3胎冠刀槽23例如包含从外侧胎冠纵槽13呈直线状延伸的第3直线刀槽要素23A和呈圆弧状将第3直线刀槽要素23A与第2胎冠横槽20连接的第3曲线刀槽要素23B。第3直线刀槽要素23A优选为与第1胎冠刀槽21平行地延伸。这样的第3胎冠刀槽23能够获得前后方向的边缘效果和左右方向的边缘效果,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轮胎1的雪上性能。
本实施方式的第1胎冠刀槽21在轮胎周向上设置于第1胎冠横槽19与第2胎冠横槽20之间。第1胎冠刀槽21优选为呈直线状延伸。这样的第1胎冠刀槽21能够维持胎冠陆部17的适当的刚性,并且能够利用该第1胎冠刀槽21的边缘效果提高轮胎1的雪上性能。
在胎冠陆部17优选设置有从外侧胎冠纵槽13延伸并在胎冠陆部17内终止的第4胎冠刀槽24和从内侧胎冠纵槽14延伸并在胎冠陆部17内终止的第5胎冠刀槽25。
第4胎冠刀槽24的轮胎轴向长度L9和第5胎冠刀槽25的轮胎轴向长度L10分别优选为胎冠陆部17的宽度W2的50%以上。这样的第4胎冠刀槽24和第5胎冠刀槽25能够维持胎冠陆部17的较高的刚性,并且利用该第4胎冠刀槽24和该第5胎冠刀槽25的边缘效果提高轮胎1的雪上性能。
如图2所示,第1胎冠横槽19优选为经由外侧胎冠纵槽13与第1横槽6平滑地连续。这样的第1胎冠横槽19与第1横槽6协作,能够提高轮胎1的雪上性能。
第3胎冠刀槽23优选为经由外侧胎冠纵槽13与第3刀槽10平滑地连续。具有这样的第3刀槽10和第3胎冠刀槽23的轮胎1提供胎面部2的更良好的刚性分布,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干燥路面行驶时的操纵稳定性能。
如图1所示,中间陆部12优选为包含在外侧胎冠纵槽13与外侧胎肩纵槽15之间被划分而成的外侧中间陆部12A和在内侧胎冠纵槽14与内侧胎肩纵槽16之间被划分而成的内侧中间陆部12B。
如图1和图2所示,被上述的第1边缘3和第2边缘4划分出的中间陆部12是在安装于车辆时位于车辆外侧的外侧中间陆部12A。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外侧中间陆部12A设置有第1横槽6、第2横槽7、第1刀槽8、第2刀槽9和第3刀槽10。
图4是内侧中间陆部12B的放大图。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内侧中间陆部12B设置有横穿内侧中间陆部12B的内侧中间横槽26和两端在内侧胎肩纵槽16开口的内侧刀槽27。
在雪上路面行驶时,这样的内侧中间陆部12B的内侧中间横槽26中形成雪柱,通过剪切该雪柱,从而使轮胎1的雪上性能提高。另外,内侧刀槽27利用该内侧刀槽27的边缘效果,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轮胎1的雪上性能。
内侧中间横槽26例如包含第1内侧中间横槽26A和第2内侧中间横槽26B。本实施方式的第1内侧中间横槽26A在内侧胎冠纵槽14侧的开口部设置有倒角部26a。第2内侧中间横槽26B优选为从内侧胎冠纵槽14到内侧胎肩纵槽16具有相同的槽宽。第1内侧中间横槽26A与第2内侧中间横槽26B例如在轮胎周向上交替设置。
第1内侧中间横槽26A优选为经由内侧胎冠纵槽14与第2胎冠横槽20平滑地连续。这样的第1内侧中间横槽26A能够与第2胎冠横槽20协作,从而提高轮胎1的雪上性能。
第2内侧中间横槽26B优选为经由内侧胎冠纵槽14与第2胎冠刀槽22平滑地连续。在具有这样的第2胎冠刀槽22和第2内侧中间横槽26B的轮胎1中,胎面部2的刚性连续分布,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干燥路面行驶时的操纵稳定性能。
本实施方式的内侧刀槽27在轮胎周向上设置于第1内侧中间横槽26A与第2内侧中间横槽26B之间。内侧刀槽27的轮胎轴向长度L11优选为内侧中间陆部12B的宽度W3的50%以上。这样的内侧刀槽27能够维持内侧中间陆部12B的刚性,并且能够利用该内侧刀槽27的边缘效果提高轮胎1的雪上性能。
内侧刀槽27例如包含在内侧胎肩纵槽16开口的第1内侧端27a和在内侧胎肩纵槽16的与第1内侧端27a不同的位置开口的第2内侧端27b。内侧刀槽27优选为从第1内侧端27a向内侧胎冠纵槽14侧延伸,并且在内侧中间陆部12B内改变方向而向第2内侧端27b延伸。这样的内侧刀槽27没有横穿内侧中间陆部12B,因此能够维持内侧中间陆部12B的较高的刚性,从而能够提高干燥路面行驶时的轮胎1的操纵稳定性能。
内侧刀槽27优选为包含:第1内侧刀槽要素27A,其从第1内侧端27a延伸;第2内侧刀槽要素27B,其从第2内侧端27b延伸;以及第3内侧刀槽要素27C,其将第1内侧刀槽要素27A与第2内侧刀槽要素27B连接。本实施方式的第1内侧刀槽要素27A与第2内侧刀槽要素27B平行地延伸。优选为,第3内侧刀槽要素27C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小于第1内侧刀槽要素27A和第2内侧刀槽要素27B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
在雪上路面行驶时,这样的内侧刀槽27利用第1内侧刀槽要素27A和第2内侧刀槽要素27B能够获得前后方向的边缘效果,从而能够提高牵引性能。另外,该内侧刀槽27利用第3内侧刀槽要素27C,获得了左右方向的边缘效果,从而能提高转弯性能。
本实施方式的第3内侧刀槽要素27C将第1内侧刀槽要素27A的不同于第1内侧端27a的端部27c和第2内侧刀槽要素27B的不同于第2内侧端27b的端部27d相连。第3内侧刀槽要素27C例如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这样的内侧刀槽27抑制了内侧中间陆部12B的刚性的降低,从而能够使干燥路面行驶时的轮胎1的操纵稳定性能提高。
第3内侧刀槽要素27C的轮胎周向长度L12优选为小于第1内侧刀槽要素27A的轮胎轴向长度L13和第2内侧刀槽要素27B的轮胎轴向长度L14。第1内侧刀槽要素27A的轮胎轴向长度L13优选为大于第2内侧刀槽要素27B的轮胎轴向长度L1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内侧刀槽要素27A的轮胎轴向长度L13是内侧刀槽27的轮胎轴向长度L11。这样的内侧刀槽27利用该内侧刀槽27的边缘效果能够进一步使轮胎1的雪上性能提高。
如图1所示,胎肩陆部18优选为包含在外侧胎肩纵槽15与外侧胎面端To之间被划分而成的外侧胎肩陆部18A和在内侧胎肩纵槽16与内侧胎面端Ti之间被划分而成的内侧胎肩陆部18B。
在外侧胎肩陆部18A例如设置有多个外侧胎肩横槽28和多个第1外侧胎肩刀槽29。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一对外侧胎肩横槽28之间设置有2条第1外侧胎肩刀槽29。
外侧胎肩横槽28例如从外侧胎面端To向轮胎轴向内侧延伸,在外侧胎肩陆部18A内终止。本实施方式的外侧胎肩横槽28的轮胎轴向长度L15为外侧胎肩陆部18A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4的65%~80%。这样的外侧胎肩横槽28能够均衡地提高轮胎1的操纵稳定性能和雪上性能。
在外侧胎肩陆部18A优选设置有使外侧胎肩横槽28与外侧胎肩纵槽15相连的第2外侧胎肩刀槽30。这样的第2外侧胎肩刀槽30能够维持外侧胎肩陆部18A的较高的刚性,并且能够利用该第2外侧胎肩刀槽30的边缘效果提高轮胎1的雪上性能。
第1外侧胎肩刀槽29例如从外侧胎面端To向轮胎轴向内侧延伸,与外侧胎肩纵槽15连通。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第1外侧胎肩刀槽29完全横穿外侧胎肩陆部18A。
例如,第1外侧胎肩刀槽29的轮胎轴向的两端部呈直线状延伸,中央部呈Z字状延伸。这样的第1外侧胎肩刀槽29提高刀槽闭合时的外侧胎肩陆部18A的刚性,从而能够提高干燥路面行驶时的轮胎1的操纵稳定性能。
在内侧胎肩陆部18B例如设置有多个第1内侧胎肩横槽31、多个第2内侧胎肩横槽32和多个第1内侧胎肩刀槽33。第1内侧胎肩横槽31与第2内侧胎肩横槽32优选为在轮胎周向上交替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内侧胎肩横槽31与第2内侧胎肩横槽32之间设置有2条第1内侧胎肩刀槽33。
第1内侧胎肩横槽31例如从内侧胎面端Ti向轮胎轴向内侧延伸,在内侧胎肩陆部18B终止。本实施方式的第1内侧胎肩横槽31的轮胎轴向长度L16为内侧胎肩陆部18B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5的65%~80%。这样的第1内侧胎肩横槽31能够均衡地使轮胎1的操纵稳定性能和雪上性能提高。
在内侧胎肩陆部18B优选设置有使第1内侧胎肩横槽31与内侧胎肩纵槽16相连的第2内侧胎肩刀槽34。这样的第2内侧胎肩刀槽34能够维持内侧胎肩陆部18B的较高的刚性,并且能够利用该第2内侧胎肩刀槽34的边缘效果使轮胎1的雪上性能提高。
第2内侧胎肩横槽32例如从内侧胎面端Ti向轮胎轴向内侧延伸,与内侧胎肩纵槽16连通。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第2内侧胎肩横槽32完全横穿内侧胎肩陆部18B。这样的第2内侧胎肩横槽32由于能够将槽内的雪向内侧胎面端Ti排出,因此能够使轮胎1的雪上性能提高。
第1内侧胎肩刀槽33例如从内侧胎面端Ti向轮胎轴向内侧延伸,与内侧胎肩纵槽16连通。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第1内侧胎肩刀槽33完全横穿内侧胎肩陆部18B。
在第1内侧胎肩刀槽33中,例如轮胎轴向的两个端部呈直线状延伸,中央部呈Z字状延伸。这样的第1内侧胎肩刀槽33提高刀槽闭合时的内侧胎肩陆部18B的刚性,从而能够使干燥路面行驶时的轮胎1的操纵稳定性能提高。
以上,对本发明的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叙述,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变形成各种方式而实施。
【实施例】
根据表1的规格试制了具有图1的基本图案的轮胎。对各测试轮胎的操纵稳定性能和雪上性能进行测试。各轮胎的通用规格和测试方法如下。
轮胎尺寸:215/60R16
轮辋尺寸:16×6.5J
空气压力:240kPa
测试车辆:前轮驱动的中型乘用车
轮胎安装位置:所有轮
<操纵稳定性能>
根据驾驶员的感官对驾驶安装有测试轮胎的测试车辆在干燥路面行驶时的操纵稳定性能进行评价。结果用以比较例1为100的指数来表示,数值越大表示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越优异。
<雪上性能>
根据驾驶员的感官对驾驶安装有测试轮胎的测试车辆在积雪路面行驶时的操纵稳定性能进行评价。结果用以比较例1为100的指数来表示,数值越大表示越能持续发挥优异的雪上性能。
测试的结果在表1中示出。
【表1】
Figure BDA0001996083460000121
根据测试的结果确认了:与比较例的轮胎相比,实施例的轮胎能够均衡地兼顾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和雪上性能。

Claims (12)

1.一种轮胎,其具有胎面部,其中,
所述胎面部具有被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第1边缘和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第2边缘划分出的陆部,
在所述陆部设置有第1横槽、第2横槽以及第1刀槽,
该第1横槽从所述第1边缘延伸,并在所述陆部内终止,
该第2横槽从所述第2边缘延伸,并在所述陆部内终止,
所述第1刀槽从在所述第2边缘开口的第1端向所述第1边缘侧延伸,并且在所述陆部内改变方向而延伸至第2端,该第2端在所述第2边缘的与所述第1端不同的位置处开口,
所述胎面部被指定了向车辆安装的方向,
所述陆部是设置在轮胎赤道与胎面端之间的外侧中间陆部,在该轮胎安装于车辆时,所述外侧中间陆部位于车辆外侧,
所述第1边缘位于轮胎赤道侧,
所述胎面部还具有内侧中间陆部,
所述外侧中间陆部在外侧胎冠纵槽与外侧胎肩纵槽之间被划分而成,所述内侧中间陆部在内侧胎冠纵槽与内侧胎肩纵槽之间被划分而成,
所述内侧中间陆部设置有横穿内侧中间陆部的内侧中间横槽和两端在所述内侧胎肩纵槽开口且未到达所述内侧胎冠纵槽的内侧刀槽,所述内侧刀槽从在所述内侧胎肩纵槽开口的第1内侧端向内侧胎冠纵槽侧延伸,并且在所述内侧中间陆部内改变方向而延伸至第2内侧端,该第2内侧端在所述内侧胎肩纵槽的与所述第1内侧端不同的位置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第1横槽与所述第2横槽在轮胎周向上交替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第1刀槽在轮胎周向上设置于所述第1横槽与所述第2横槽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第1刀槽的轮胎轴向长度为所述陆部的宽度的50%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第1刀槽包含:第1刀槽要素,其从所述第1端延伸;第2刀槽要素,其从所述第2端延伸;以及第3刀槽要素,其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小于所述第1刀槽要素和所述第2刀槽要素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第3刀槽要素的轮胎周向长度小于所述第1刀槽要素的轮胎轴向长度和所述第2刀槽要素的轮胎轴向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第1刀槽要素与所述第2刀槽要素平行地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第3刀槽要素将所述第1刀槽要素的不同于所述第1端的端部和所述第2刀槽要素的不同于所述第2端的端部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第1刀槽要素的轮胎轴向长度小于所述第2刀槽要素的轮胎轴向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第2横槽的轮胎轴向长度小于所述第1横槽的轮胎轴向长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中,
在所述陆部设置有将所述第1横槽与所述第2边缘相连的第2刀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中,
在所述陆部设置有将所述第2横槽与所述第1边缘相连的第3刀槽。
CN201910196810.1A 2018-04-10 2019-03-15 轮胎 Active CN1103561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75599 2018-04-10
JP2018075599A JP7069994B2 (ja) 2018-04-10 2018-04-10 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56174A CN110356174A (zh) 2019-10-22
CN110356174B true CN110356174B (zh) 2022-09-20

Family

ID=65717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96810.1A Active CN110356174B (zh) 2018-04-10 2019-03-15 轮胎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148473B2 (zh)
EP (1) EP3552844B1 (zh)
JP (1) JP7069994B2 (zh)
CN (1) CN1103561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36145B2 (ja) * 2020-04-03 2022-03-15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タイヤ
JP2022067496A (ja) 2020-10-20 2022-05-0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CN113043794B (zh) * 2021-03-03 2023-09-29 山东玲珑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轮胎
JP2022159900A (ja) * 2021-04-05 2022-10-1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JP2022159901A (ja) * 2021-04-05 2022-10-1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39083A2 (en) * 2010-10-07 2012-04-11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tire
CN103568735A (zh) * 2012-08-09 2014-02-12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EP2752309A2 (en) * 2013-01-08 2014-07-09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imited Pneumatic tire
CN104070937A (zh) * 2013-03-26 2014-10-01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
WO2015115015A1 (ja) * 2014-01-29 2015-08-06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7539030A (zh) * 2016-06-24 2018-01-05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51381A (en) * 1978-02-14 1982-09-28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read for pneumatic tire
JP4441009B2 (ja) 1999-03-31 2010-03-3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395381B2 (ja) * 2004-01-13 2010-01-0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060973B2 (ja) 2008-01-18 2012-10-3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211888B2 (ja) * 2008-06-25 2013-06-12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DE202008018041U1 (de) * 2008-08-13 2011-06-01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30165 Fahrzeugluftreifen
JP5675381B2 (ja) 2011-01-14 2015-02-2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JP5874235B2 (ja) 2011-08-10 2016-03-02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060005B2 (ja) * 2013-02-22 2017-01-11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657587B2 (ja) * 2015-04-10 2020-03-04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405284B2 (ja) 2015-04-17 2018-10-1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180354303A1 (en) * 2015-12-07 2018-12-13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Tire
CN206406700U (zh) 2016-12-26 2017-08-15 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抗湿滑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结构
CN106915209B (zh) 2016-12-26 2018-09-07 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抗湿滑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结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39083A2 (en) * 2010-10-07 2012-04-11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tire
CN103568735A (zh) * 2012-08-09 2014-02-12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EP2752309A2 (en) * 2013-01-08 2014-07-09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imited Pneumatic tire
CN104070937A (zh) * 2013-03-26 2014-10-01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
WO2015115015A1 (ja) * 2014-01-29 2015-08-06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7539030A (zh) * 2016-06-24 2018-01-05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148473B2 (en) 2021-10-19
JP2019182204A (ja) 2019-10-24
EP3552844A1 (en) 2019-10-16
CN110356174A (zh) 2019-10-22
JP7069994B2 (ja) 2022-05-18
EP3552844B1 (en) 2021-10-20
US20190308462A1 (en) 2019-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56174B (zh) 轮胎
CN106042780B (zh) 充气轮胎
CN107599751B (zh) 轮胎
CN107539032B (zh) 轮胎
US10894446B2 (en) Tire
US9090134B2 (en) Pneumatic tire
CN107984978B (zh) 轮胎
EP3388257A1 (en) Tire
US10272725B2 (en) Pneumatic tire
CN107433824B (zh) 轮胎
US11192404B2 (en) Tyre
EP3398793A1 (en) Tire
CN110341386B (zh) 轮胎
US11285762B2 (en) Tyre
CN112009178B (zh) 轮胎
CN108621709B (zh) 轮胎
CN110356176B (zh) 轮胎
CN108688410B (zh) 轮胎
CN112829519B (zh) 轮胎
US11142026B2 (en) Tyre
CN110341393B (zh) 轮胎
CN107539036B (zh) 轮胎
EP3988336B1 (en) Tire
EP3549789B1 (en) Tyre
CN112829521A (zh) 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