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479C - 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479C
CN1103479C CN96191545A CN96191545A CN1103479C CN 1103479 C CN1103479 C CN 1103479C CN 96191545 A CN96191545 A CN 96191545A CN 96191545 A CN96191545 A CN 96191545A CN 1103479 C CN1103479 C CN 110347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pixel
gray shade
shade scale
m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961915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9198A (zh
Inventor
岛村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91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1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47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47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3/00Geometric image transformation in the plane of the image
    • G06T3/40Scaling the whole image or part thereof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lay of characters or indicia using display control signals derived from coded signals representing the characters or indicia, e.g. with a character-code memory
    • G09G5/24Generation of individual character patterns
    • G09G5/28Generation of individual character patterns for enhancement of character form, e.g. smooth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20Function-generator circuits, e.g. circle generators line or curve smoothing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075Descreening, i.e. converting a halftone signal into a corresponding continuous-tone signal; Rescreening, i.e. combined descreening and halftoning

Abstract

通过象素变换部把原二进制图象变换成加权多值图象。原二进制图象按下述方式进行变换:通过上移/反向电路将其象素反向并上移1点,形成上移反向图象;通过下移/反向电路将其象素反向并下移1点,形成下移反向图象;通过右移/反向电路将其象素反向并右移1点,形成右移反向图象;通过左移/反向电路将其象素反向并左移1点,形成左移反向图象。半色调电路减法处理移动过的反向图象后合成半色调图象。

Description

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二进制象素组成的诸如文字字型图象的二进制图象的处理,特别涉及用包含半色调的多灰度等级图象显示所述二进制图象、使显示及印刷等输出点密度变得更易看见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计算机中由于GUI(图象用户接口)的发展,MMI(人-机接口)正向前快速推进。受这种潮流影响,显示器等画面上包含图象及文字等的图象数据以各种尺寸来显示,或者利用打印机等进行印刷输出的机会增加了。
另一方面,随着显示信息的多样化,在所谓黑白单色显示且解象度较低的显示器中,进行灰度等级显示十分普遍。例如,低解象度的液晶显示器中,基本上不采用仅黑白等的2灰度等级,而用包含半色调的8灰度等级或16灰度等级等的显示。
而且,比较便宜的输出装置,特别是小型显示器等,一般解象度较低,即使在显示由确定的二进制数据组成的二进制图象的图象数据时,也会变成轮廓凹凸强烈呈锯齿状的刺眼图象,并有不易看清且目视性变坏的倾向。特别是笔记本型便携式个人计算机等移动式机器中所用的液晶显示器中,这种倾向就更显著。
例如,同样大小(比如10.5点)的文字即字符,若用输出装置为显示器及打印机进行输出,由于输出装置解象度的不同,实际上显示器所显示的文字图象即字符图象与打印机打出的字符图象是用不同的点数表现的。因此,一般来说,在解象度低于打印机的显示器中所显示的字符就会变成锯齿状的刺目粗糙图象。
发明内容
针对这种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使用包含半色调的多灰度等级显示的输出装置输出二进制图象的系统中,可将原二进制图象变换成多灰度等级图象,进行多灰度等级显示输出,使显示图象的可见性及目视性良好的图象半色调装置。
按照本发明的第1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原二进制图象的各象素加权,把加权过的象素值所组成的多值图象进行变换的象素变换装置;反向所述原二进制图象,并在该原二进制图象的象素排列所对应的周围多个方向上,各自生成移动多次的移动反向图象的移动反向处理装置;根据所述象素变换装置得到的多值图象和所述移动反向处理装置得到的多个移动反向图象,生成半色调图象的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输出由所述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所生成的半色调图象的图象输出装置〔权利要求1〕。
所述移动反向处理装置,是将原二进制图象反向,并在上下左右的各方向上移动,分别生成4个移动反向图象的装置,所述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也可为根据象素变换装置得到的多值图象和所述移动反向处理装置得到的4个移动反向图象,生成半色调图象的装置〔权利要求2〕。
所述移动反向处理装置,是将原二进制图象反向,并在左上、左下、右上及右下各方向上移动,分别生成4个移动反向图象的装置,所述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也可为依据象素变换装置得到的多值图象和所述移动反向处理装置得到的4个移动反向图象生成半色调图象的装置〔权利要求3〕。
所述移动反向处理装置,是将原二进制图象反向,并在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及右下各方向上移动,分别生成8个移动反向图象的装置,所述灰度等级化装置,也可为根据象素变换装置得到的多值图象和所述移动反向处理装置得到的8个移动反向图象生成半色调图象的装置〔权利要求4〕。
所述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也可为将象素变换装置得到的多值图象和移动反向处理装置得到的多个移动反向图象,相应于所述图象的各象素进行加法合成的装置〔权利要求5〕。
有关本发明第2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原二进制的各象素加权,使其变换为由加权过的象素值组成的多值图象的象素变换装置;在所述原二进制图象的其象素排列所对应的周围多个方向上移动,分别生成多个移动图象的移动处理装置;根据所述象素变换装置得到的多值图象和所述移动处理装置得到的多个移动图象生成半色调图象的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输出由所述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生成的半色调图象的图象输出装置〔权利要求6〕。
所述移动处理装置,是将原二进制图象在上下左右各方向上移动,分别生成4个移动图象的装置,灰度等级化装置,也可为根据所述象素变换装置得到的多值图象和所述移动处理装置得到的4个移动图象生成半色调图象的装置〔权利要求7〕。
所述移动处理装置,是将原二进制图象在左上、左下、右上及右下各方向上移动,分别生成4个移动图象的装置,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也可为根据所述象素变换装置得到的多值图象和所述移动处理装置得到的4个移动图象生成半色调图象的装置〔权利要求8〕。
所述移动处理装置,是将原二进制图象在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及右下各方向上移动,分别生成8个移动图象的装置,灰度等级化装置,也可为根据所述象素变换装置得到的多值图象和所述移动处理装置得到的8个移动图象生成半色调图象的装置〔权利要求9〕。
所述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也可为将象素变换装置得到的多值图象和移动处理装置得到的多个移动图象,相应于所述多值图象的各象素进行加法合成的装置〔权利要求10〕。
有关本发明第3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成期望的输出尺寸的x×y倍的放大原二进制图象的放大图象生成装置,对所述原二进制图象的各象素加权,使其变换为由加权过的象素值所组成的多值图象的象素变换装置,反向所述原二进制图象,并在该原二进制图象的象素排列所对应的周围多个方向上移动,分别生成多个移动反向图象的移动反向处理装置,根据所述象素变换装置得到的多值图象和所述移动反向处理装置得到的多个移动反向图象,生成半色调图象的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将通过所述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所生成的半色调图象缩小(1/x)×(1/y)倍的缩小处理装置,输出由所述缩小处理装置生成的半色调图象的图象输出装置〔权利要求11〕。
移动反向处理装置,是将原二进制图象反向,并在上下左右各方向上移动,分别生成4个移动反向图象的装置,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也可为根据象素变换装置得到的多值图象和所述移动反向处理装置得到的4个移动反向图象生成半色调图象的装置〔权利要求12〕。
移动反向处理装置,是将原二进制图象反向,并在左上、左下,右上及右下各方向上移动,分别生成4个移动反向图象的装置,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也可为根据象素变换装置得到的多值图象和所述移动反向处理装置得到的4个移动反向图象生成半色调图象的装置〔权利要求13〕。
移动反向处理装置,是将原二进制图象反向,并在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及右下各方向上移动,分别生成8个移动反向图象的装置,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也可为根据象素变换装置得到的多值图象和所述移动反向处理装置得到的8个移动反向图象生成半色调图象的装置〔权利要求14〕。
所述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也可为将象素变换装置得到的多值图象和移动反向处理装置得到的多个反向图象,相应于所述多值图象的各象素进行加法合成的装置〔权利要求15〕。
有关本发明第4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成期望的输出尺寸的x×y倍的放大原二进制图象的放大图象生成装置;对所述原二进制图象的各象素加权,使其变换为由加权过的象素值所组成的多值图象的象素变换装置;在所述原二进制图象的其象素排列所对应的周围多个方向上移动,分别生成多个移动图象的移动处理装置;根据所述象素变换装置得到的多值图象和所述移动处理装置得到的多个移动图象,生成半色调图象的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将通过所述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所生成的半色调图象缩小(1/x)×(1/y)倍的缩小处理装置;输出由所述缩小处理装置生成的半色调图象的图象输出装置〔权利要求16〕。
所述移动处理装置,是将原二进制图象在上下左右各方向上移动,分别生成4个移动图象的装置,灰度等级化装置,也可为根据象素变换装置得到的多值图象和所述移动处理装置得到的4个移动图象生成半色调图象的装置〔权利要求17〕。
所述移动处理装置,是将原二进制图象在左上、左下、右上及右下各方向上移动,分别生成4个移动图象的装置,灰度等级化装置,也可为根据象素变换装置得到的多值图象和所述移动处理装置得到的4个移动图象生成半色调图象的装置〔权利要求18〕。
所述移处理装置,是将原二进制图象在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及右下各方向上移动,分别生成8个移动图象的装置,灰度等级化装置,也可为根据象素变换装置得到的多值图象和所述移动处理装置得到的8个移动图明生成半色调图象的装置〔权利要求19〕。
所述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也可为将象素变换装置得到的多值图象和移动处理装置得到的多个移动图象相应于所述多值图象的各象素进行加法合成的装置〔权利要求20〕。
有关本发明第5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原二进制图象的各象素加权,使其变换为由加权过的象素值所组成的多值图象的象素变换装置,根据所述多值图象各象素周围邻接象素所对应的象素信息,对所述多值图象的象素值进行灰度等级处理生成半色调图象的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输出由所述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生成的半色调图象的图象输出装置〔权利要求21〕。
所述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也可为根据多值图象各象素的上下左右各邻接象素的信息进行灰度等级化处理的装置〔权利要求22〕。
所述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也可为根据多值图象各象素的左上、左下、右上及右下各邻接象素的信息进行灰度等级化处理的装置〔权利要求23〕。
所述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也可为根据多值图象各象素的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及右下各邻接象素的信息进行灰度等级化处理的装置〔权利要求24〕。
所述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也可为根据各邻接象素的象素值作为背景象素值的象素信息进行灰度等级化处理的装置〔权利要求25〕。
有关本发明第6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成期望的输出尺寸的x×y倍的放大原二进制图象的放大图象生成装置;对所述原二进制图象的各象素加权,使其变换为由加权过的象素值所组成的多值图象的象素变换装置;根据所述多值图象各象素周围的邻接象素所对应的象素信息,对所述多值图象的象素值进行灰度等级处理,生成半色调图象的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把所述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所生成的半色调图象缩小(1/x)×(1/y)倍的缩小处理装置;输出由所述缩小处理装置生成的半色调图象的图象输出装置〔权利要求26〕。
所述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也可为根据多值图象各象素上下左右的各邻接象素的信息进行灰度等级化处理的装置〔权利要求27〕。
所述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也可为根据多值图象各象素左上、左下、右上及右下的各邻接象素的信息进行灰度等级化处理的装置〔权利要求28〕。
所述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也可为根据多值图象各象素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及右下的各邻接象素的信息进行灰度等级化处理的装置〔权利要求29〕。
所述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也可为根据各邻接象素的象素值为背景象素值的象素信息进行灰度等级化处理的装置〔权利要求30〕。
所述原二进制图象也可为文字字型图象〔权利要求31〕。
本发明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将原二进制图象的各象素加权,变换为由加权过的象素值所组成的多值图象,并对原二进制图象,进行反向或不反向,和在其象素排列所对应的周围多个方向上移动,分别生成多个移动反向图象或多个移动图象,根据所述多值图象和所述多个移动图象,生成半色调图象,由于输出该半色调图象,把所述原二进制图象变换成包含半色调的多灰度等级图象,可使所述原二进制图象的外观上的轮廓线平滑化,所以可以进行易见性且目视性良好的显示输出。
还有,本发明的另一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生成预先期望的输出尺寸的x×y倍的放大原二进制图象,对所述原二进制图象的各象素加权,变换为由加权过的象素值所组成的多值图象,反向或不反向所述原二进制图象,并在其象素排列所对应的周围多个方向上移动,分别生成多个移动反向图象或多个移动图象,根据所述多值图象和所述多个移动图象,生成半色调图象后,输出按(1/x)×(1/y)倍的大小缩小的该半色调图象。
本发明的另一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对所述原二进制图象的各象素加权,变换为由加权过的象素值所组成的多值图象根据所述多值图象各象素周围的邻接象素所对应的象素信息,灰度等级处理所述多值图象的象素值,生成半色调图象,输出该半色调图象。
本发明的再一个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生成预先期望的输出尺寸的x×y倍的放大的原二进制图象,对所述原二进制图象的各象素加权,变换为由加权过的象素值所组成的多值图象,根据所述多值图象各象素周围的邻接象素所对应的象素信息,灰度等级处理所述多值图象的象素值,生成半色调图象后,输出按(1/x)×(1/y)倍的大小缩小的该半色调图象。
按照本发明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在使用可包含半色调的多灰度等级显示的输出装置的二进制图象的输出系统中,把所述原二进制图象变换成包含半色调的多灰度等级图象,可使所述原二进制图象的外观轮廓线平滑化,以多灰度等级进行输出,从而有可能进行易见性且目视性良好的显示。
附图说明
图1表示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半色调处理部的功能方框图。
图2表示使用图1的半色调处理部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的系统构成的示意方框图。
图3为说明图1所示装置动作的图象数据模式图。
图4为说明图1所示装置动作的图象数据模式图。
图5为说明图1所示装置动作的图象数据模式图。
图6是说明图1所示装置动作的图象数据模式图。
图7是说明图1所示装置动作的图象数据模式图。
图8是说明图1所示装置动作的图象数据模式图。
图9是说明图1所示装置动作的图象数据模式图。
图10是说明图1所示装置动作的图象数据模式图。
图11表示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半色调处理部的功能构成方框图。
图12是说明图11所示装置动作的图象数据模式图。
图13是说明图11所示装置动作的图象数据模式图。
图14是说明图11所示装置动作的图象数据模式图。
图15是说明图11所示装置动作的图象数据模式图。
图16是说明图11所示装置动作的图象数据模式图。
图17是说明图11所示装置动作的图象数据模式图。
图18表示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半色调处理部的功能构成方框图。
图19是说明图18所示装置动作的图象数据模式图。
图20是说明图18所示装置动作的图象数据模式图。
图21是说明图18所示装置动作的图象数据模式图。
图22表示为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半色调处理部的功能构成方框图。
图23表示为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半色调处理部的功能构成方框图。
图24表示为本发明第6实施例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半色调处理部的功能构成方框图。
图25表示本发明第7实施例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的系统构成的方框图。
图26表示为图25所示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半色调处理部的功能构成方框图。
图27是说明图25所示装置动作的图象数据模式图。
图28是说明图25所示装置动作的图象数据模式图。
图29表示为本发明第8实施例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半色调处理部的功能构成示意图。
图30是说明图29所示装置动作的图象数据模式图。
图31是说明图29所示装置动作的图象数据模式图。
图32表示为本发明第9实施例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半色调处理部的功能构成示意图。
图33是说明图32所示装置动作的图象数据模式图。
图34是说明图32所示装置动作的图象数据模式图。
图35是说明图32所示装置动作的图象数据模式图。
图36是与图35进行比较的通常系统的输出图象数据图。
图37是图35的输出图象数据的放大图象示意图。
图38是图36的输出图象数据的放大图象示意图。
图39表示为本发明第10实施例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半色调处理部的功能构成方框图。
图40表示为本发明第11实施例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半色调处理部的功能构成方框图。
图41表示为本发明第12实施例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半色调处理部的功能构成方框图。
图42表示本发明第13实施例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的系统构成方框图。
图43是说明图42的灰度等级处理部动作的图象数据模式图。
图44表示本发明第14实施例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的系统构成方框图。
图45是说明图44的灰度等级处理部动作的图象数据模式图。
图46表示本发明第15实施例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的系统构成方框图。
图47是说明图46的灰度等级处理部动作的图象数据模式图。
图48表示本发明第16实施例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的系统构成方框图。
图49表示本发明第17实施例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的系统构成方框图。
图50表示本发明第18实施例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的系统构成方框图。
实施例1
图1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半色调处理部的功能构成。
这样的处理能够利用图象处理专用机完成,对于可处理一般图象数据的计算机系统来说,通过CD-ROM、软盘、磁盘、光盘等记录媒体中的存储形式所提供的程序,也能实现图象处理。
图1中的半色调处理部1包括:象素变换部11、上移反向部12、下移反向部13、右移反向部14、左移反向部15及灰度等级化处理部。
象素变换部11对构成原二进制图象的各象素进行加权。例如,通过该象素变换部11加权的具体处理是白象素为“0”、黑象素为“1”,对于这种用二进制的“0”和“1”所构成的二进制图象,白象素按原样设计为“0”,而对黑象素设为比1大的值,此处设计为“5”。
上移反向部12,进行黑白反向原二进制图象,并在象素座标上移动1象素即向上移动1点。也就是说,上移反向部12把已提供的二进制图象的白象素“0”和黑象“1”改换后形成反向二进制图象的同时,向上方移动1点其反向二进制图象,而且用“1”填满最下端的1行,生成二进值图象。
下移反向部13,黑白反向原二进制图象,并在象素座标上向下移动1象素即向下移1个点。也就是说,下移反向部13把已提供的二进制图象的白象素“0”和黑象素“1”改换后形成反向二进制图象的同时,向下移动1点其反向二进制图象,而且用“1”填满最上端的1行后生成二进制图象。
右移反向部14,黑白反向原二进制图象,并且在象素座标上向右移动1象素,即向右移动1点。也就是说,右移反向部14把已提供的二进制图象的白象素“0”和黑象素“1”改换后形成反向二进制图象的同时,向右移动1点其反向二进制图象,而且用“1”填满最左端的1列后生成二进制图象。
左移反向部15,黑白反向原二进制图象,并且在象素座标上向左移动1象素,即向左移动1点。也就是说,左移反向部15把已提供的二进制图象的白象素“0”和黑象素“1”改换后形成反向二进制图象的同时,向左移动1点其反向二进制图象,而且用“1”填满最右端的1列后生成二进制图象。
灰度等级化处理部16,根据用象素变换部11所得到的多值图象和从上移反向部12、下移反向部13、右移反向部14及左移反向部15分别所得到的4个二进制图象,生成半色调图象。通过用象素变换部11所得到的多值图象和用上移反向部12、下移反向部13、右移反向部14及左移反向部15分别得到的4个二进制图象之间进行的象素单位的减法处理,灰度等级化处理部16经加法合成生成这种图象的半色调图象。也就是说,对于有所述多值图象的座标位置的象素值为“5”的加权象素,在相应的已反向移过的二进制图象的座标位置象素为“1”的情况下,灰度等级化处理部16从所述加权象素中减去“1”。此时,对多值图象的象素“0”不进行减法处理。这种减法处理分别对四个已反向移动的二进制图象反复进行。例如,对应所述多值图象的象素值为“5”的座标位置的四个二进制图象的象素值均为“1”的场合,全部进行减法,获得使有关象素的象素值变为“1”的结果(5-1-1-1-1=1)。通过灰度等级化处理部16,对四个反向移动过的二进制图象的每个象素进行减法处理的结果为半色调图象。
这样,如图2所示,使用半色调处理部1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由半色调处理部1及图象输出装置2构成。
图象输出装置2为表现多色调输出的显示器或打印机等,本例中为诸如液晶显示器那样的显示器。
下面,对图2所示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的动作的一例,特别以图1所示的半色调处理部1的处理动作为中心,参照图3~图10进行具体的说明。
图3表示由输入图1的半色调处理部1中的白象素和黑象素构成的原二进制图象的一个例子。原二进制图象可用例如设白象素的象素值为“0”、黑象素的象素值为“1”来表示。
利用象素变换部11,象素值“0”的白象素按原样不动,象素值“1”的黑象素加权为象素值“5”,图3的原二进制图象就被变换为图4那样的加权多值图象。
并且,利用上移反向部12,在改换象素值“0”与象素值“1”进行黑白反向的同时,把整个图象向图示上方移动1象素,即向上移动1点,图3的原二进制图象就变换成图5那样的反向上移图象。此时,最下端的1行用“1”填满。
利用下移反向部13,在改换象素值“0”和象素值“1”的同时,把整个图象向图示下方移1象素,即向下移1点,图3的原二进制图象就变换为图6那样的反向下移图象。此时,最上端的1行用“1”填满。
利用右移反向部14,在改换象素值“0”和象素值“1”的同时,把整个图象向图示右侧移1象素,即向右移1点,图3的原二进制图象就变换为图7那样的反向右移图象。此时,最左端的1列用“1”填满。
同样地,利用左移反向部15,在改换象素“0”和象素“1”的同时,把整个图象向图示左侧移1象素,即向左移1点,图3的原二进制图象就变换为图8那样的反向左移图象。此时,最右端的一列用“1”填满。
灰度等级化处理部16,从象素变换部11所生成的图4所示的加权多值图象中,减去由上移反向部12、下移反向部13、右移反向部14及左移反向部15各自生成的二进制图象所构成的反向上移图象(图5)、反向下移图象(图6)、反向右移图象(图7)及反向左移图象(图8),并合成这样的图象数据,灰度等级化为包含图9那样的半色调的半色调图象。也就是说,除去加权多值图象的象素中为“0”的部分,对于象素值为“5”的象素,从该象素值“5”中,减去反向上移图象、反向下移图象、反向右移图象及反向左移图象的象素值“0”或“1”,生成图9的半色调图象。
这样生成的半色调图象,由图2所示的图象输出装置给出相应于象素值的灰度等级,比如浓度等级后输出。例如,图10所示的输出一例表现为:象素值“5”的象素黑100%,象素值“4”的象素黑75%,象素值“3”的象素黑50%,象素值“2”的象素黑25%,而象素值“0”的象素黑0%(即为白)。
因此,通过用低的灰度等级表现原二进制图象轮廓的凹凸的凸部,在视觉上平滑了整体轮廓,使易见性及目视性良好的显示或印刷成为可能。
实施例2
上述图1的灰度等级化处理部1中,利用上下左右移动原二进制图象的反向图象,从加权多值图象中进行减法运算,形成了半色调图象,而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中,取代上下左右的移动,在左上、左下、右上及右下的4个斜方向上移动,减法运算反向图象,也能很好地形成半色调图象。
图11表示作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半色调处理部的功能构成。
图11的半色调处理部1A包括:有与图1有同样功能的图象变换部11及灰度等级化处理部16、左上移动反向部17、左下移动反向部18、右上移动反向部19及右下移动反向部20。
如上所述,象素变换部11对构成原二进制图象的各象素进行加权。例如,通过该象素变换部11加权的具体处理是对白象素为“0”、黑象素为“1”所构成的二进制图象,将白象素按原样设计为“0”,而对黑象素设为比“1’大的象素值5。
左上移动反向部17,黑白反向原二进制图象,并在象素座标上向左上移动1象素,即向左上移动1点。也就是说,左上移动反向部17在把已提供的二进制图象的白象素“0”和黑象素“1”改换后形成反向二进制图象的同时,向左移动1点同时向上方移动一点其反向二进制图象,而且分别用“1”填满最右端及最下端的各1行后生成二进制图象。
左下移动反向部18,黑白以向原二进制图象,并在象素座标上向左下移动1象素,即向左下移动1点。也就是说,左下移动反向部18在把已提供的二进制图象的白象素“0”和黑象素“1”改换后形成反向二进制图象的同时,向左侧移动1点同时向下方移动1点其反向二进制图象,而且分别用“1”填满最右端及最上端的各1行后生成二进制图象。
右上移动反向部19,黑白反向原二进制图象,并在象素座标上向右上移动1象素,即向右上移动1点。也就是说,右上移动反向部19在把已提供的二进制图象的白象素“0”和黑象素“1”改换后形成反向二进制图象的同时,向右侧移动1点同时向上方移动1点其反向二进制图象,而且分别用“1”填满最左端及最下端的各1行后生成二进制图象。
右下移动反向部20,黑白反向原二进制图象,并在象素座标上向右下移动1象素,即向右下移动1点。也就是说,右下移动反向部20在把已提供的二进制图象的白象素“0”和黑象素“1”改换后形成反向二进制图象的同时,向右侧移动1点同时向下方移动1点其反向二进制图象,而且分别用“1”填满最左端及最上端的各1行后生成二进制图象。
根据用象素变换部11所得到的多值图象,和此情况下用左上移动反向部17、左下移动反向部18、右上移动反向部19及右下移动反向部20分别得到的4个二进制图象,灰度等级化处理部16生成半色调图象。通过用象素变换部11所得到的多值图象,和用左上移动反向部17、左下移动反向部18、右上移动反向部19及右下移动反向部20分别得到的四个二进制图象之间进行的象素单位的减法运算处理,灰度等级化处理部16经加法合成这些图象得到半色调图象。也就是说,对于有所述多值图象的座标位置的象素值为“5”的加权象素,对应反向移动的二进制图象的座标位置象素为“1”的情况,灰度等级化处理部16从所述加权象素中减去“1”。此时,对多值图象的象素“0”不进行减减法处理。这种减法处理,分别对4个反向移动的二进制图象反复进行。通过灰度等级化处理部16,4个反向移动的二进制图象对每个象素进行减法运算,结果为半色调图象。
这样,使用半色调处理部1A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可象图2那样构成。此情况下,可用半色调处理部1A取代半色调处理部1。
下面,对图11所示的半色调处理部1A的处理动作,参照图3、图4及图12~图17进行具体的说明。
图3表示由输入图11的半色调处理部1A中的白象素和黑象素构成的原二进制图象的一例。如前所述,原二进制图象可用例如设白象素的象素值为“0”、黑象素的象素值为“1”来表示。
利用象素变换部11,象素值“0”的白象素按原样不动,象素值“1”的黑象素加权为象素值“5”,图3的原二进制图象就变换为图4那样的加权多值图象。
而且,利用左上移动反向部17,在利用改换象素值“0”与象素值“1”进行黑白反向的同时,把整个图象向图示左侧移动1点同时向图示的上方移动1点,图3的原二进制图象就变换成图12那样的反向左上移动图象。此时,用“ 1”填满最右端及最下端的各1行。
利用左下移动反向部18,在改换象素值“0”与象素值“1”进行黑白反向的同时,把整个图象向图示的左侧移动1点同时向图示的下方移动1点,图3所示的原二进制图象就变换成图13那样的反向左下移动图象。此时,用“1”填满最右端及最上端的各1行。
利用右上移动反向部19,在改换象素值“0”与象素值“1”进行黑白反向的同时,把整个图象向图示的右侧移动1点同时向图示的上方移动1点,图3所示的原二进制图象就变换成图14那样的反向右上移动图象。此时,用“1”填满最左端及最下端的各1行。
同样地,利用右下移动反向部20,在改换象素值“0”与象素值“1”进行黑白反向的同时,把整个图象向图示的右侧移动1点同时向图示的上方移动1点,图3所示的原二进制图象就变换成图15那样的反向右下移动图象。此时,用“1”填满最左端及最上端的各1行。
从象素变换部11所生成的图4所示的加权多值图象中,减去由左上移动反向部17、左下移动反向部18、右上移动反向部19及右下移动反向部20分别产生的二进制图象组成的反向左上移动图象(图12)、反向左下移动图象(图13)、反向右上移动图象(图14)及反向右下移动图象(图15),合成这样的图象数据,灰度等级化形成包括图16那样的半色调的半色调图象。也就是说,除去加权多值图象的象素中“0”的部分,对于象素值“5”的象素,从该象素值“5”开始,通过减去反向左上移动图象、反向左下移动图象、反向右上移动图象及反向右下移动图象的象素值“0”或“1”,生成图16所示的半色调图象。
这样生成的半色调图象,由图2所示的图象输出装置给出相应于象素值的灰度等级,比如浓度等级后输出。例如,图17所示的输出一例表现为:象素值“4”的象素黑100%,象素值“ 3”的象素黑66%,象素值“2”的象素黑33%,而象素值“0”的象素黑0%(即为白)。
因此,通过用低的灰度等级表现原二进制图象轮廓的凹凸的凸部,在视觉上平滑了整体轮廓,使易见性及目视性良好的显示或印刷成为可能。
实施例3
上述图1的灰度等级化处理部1中,利用上下左右移动原二进制图象的反向图象,从加权多值图象中进行减法运算,形成了半色调图象;在图11的灰度等级化处理部1A中,利用左上、左下、右上及右下移动原二进制图象的反向图象,从加权多值图象中进行减法运算生成半色调图象;而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在加权从上下左右4个方向、及左上、左下、右上和右下4个斜向方向共计8个方向上,移动反向图象,进行减法运算,也可生成半色调图象。
图18表示作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半色调处理部的功能构成。
图18的半色调处理部1B包括:与图1及图11有相同功能的上移反向部12、下移反向部13、右移反向部14、左移反向部15、左上移动反向部17,左下移动反向部18、右上移动反向部19及右下移动反向部20、象素变换部21及灰度等级化处理部22。
象素变换部21对构成原二进制图象的各象素进行加权。例如,通过该象素变换部21加权的具体处理是对白象素为“0”、黑象素为“1”所构成的二进制图象,将白象素按原样设计为“0”,而对黑象素设为比“1”大的象素值“9”。
上移反向部12、下移反向部13、左移反向部14、右移反向部15、左上移动反向部17、左下移动反向部18、右上移动反向部19及右下移动反向部20黑白反向原二进制图象,同时在各自的象素座标上向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及右下移动1点,用“1”填满经移动产生的空白部,生成二进制图象。
根据用象素变换部21得到的多值图象,和此情况下用上移反向部12、下移反向部13、左移反向部14,右移反向部15、左上移动反向部17、左下移动反向部18、右上移动反向部19及右下移动反向部20分别得到的8个二进制图象,灰度等级化处理部22生成半色调图象。灰度等级化处理部22通过用象素变换部21得到的多值图象,和用上移反向部12、下移反向部13、左移反向部14、右移反向部15、左上移动反向部17、左下移动反向部18、右上移动反向部19及右下移动反向部20分别得到的8个二进制图象之间进行的象素单位的减法运算处理,加法合成这些图象得到半色调图象。也就是说,对有所述多值图象的座标位置的象素值为“9”的加权象素,对应反向移动的二进制图象的座标位置象素为“1”的情况,灰度等级化处理部22从所述加权象素中减“1”。此时,对多值图象的象素“0”不进行减法处理。这种减法处理分别对8个反向二进制图象进行。通过灰度等级化处理部22,8个反向移动的二进制图象对每个象素进行减法运算的结果为半色调图象。
这样,可象图2那样构成使用半色调处理部1B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此情况下,用半色调处理部1B代替半色调处理部1。
下面,对图18所示的半色调处理部1B的处理动作,参照图3,图5~图8、图12~图15及图19~图21进行具体的说明。
图3表示由输入图18的半色调处理部1B中的白象素和黑象素构成的原二进制图象的一个例子。如上所述,比如用白象素的象素值“0”黑象素的象素值“1”来表示原二进制图象。
利用象素变换部21,象素值“0”的白象素按原样不动,象素值“1”的黑象素加权为象素值“9”,图3的原二进制图象就变换为图19那样的加权多值图象。
利用上移反向部12,在把象素值“0”和象素值“1”改换的同时,将整个图象向图示上方移动1象素即1点,图3的原二进制图象就转换为图5那样的反向上移图象。此时,用“1”填满最下端的1行。
利用下移反向部13,在把象素值“0”与象素值“1”改换的同时,将整个图象向图示下方移动1象素即1点,图3的原二进制图象就变换为图6那样的反向下移图象。此时,用“1”填满最上端的1行。
利用右移反向部14,在把象素值“0”与象素值“1”改换的同时,将整个图象向图示右侧移动1象素即1点,图3的原二进制图象就变换为图7那样的反向右移图象。此时,用“1”填满最左端的1行。
利用左移反向部15,在把象素值“0”与象素值“1”改换的同时,将整个图象向图示左侧移动1象素即1点,图3的原二进制图象就变换为图8那样的反向左移图象。此时,用“1”填满最右端的1行。
用左上移动反向部17,在把象素值“0”与象素值“1”改换的同时,将整个图象向图示左侧移动1点同时向图示上方移动1点,图3的原二进制图象变换成图12那样的反向左上移动图象。此时,用“1”填满最右及最下端的各1行。
利用左下移动反向部18,在把象素值“0”与象素值“1”改换的同时,将整个图象向图示左侧移动1点同时向图示下方移动1点,图3的原二进制图象就变换成图13那样的反向左下移动图象。此时,用“1”填满最右端及最上端的各1行。
利用右上移动反向部19,在把象素值“0”与象素值“1”改换的同时,将整个图象向图示右侧移动1点同时向图示上方移动1点,图3的原二进制图象就变换成图14那样的反向右上移动图象。此时,用“1”填满最左端及最下端的各1行。
同样地,利用右下移动反向部20,在把象素值“0”与象素值“1”改换的同时,将整个图象向图示右侧移动1点同时向图示下方移动1点,图3的原二进制图象就变换成图15那样的反向右下移动图象。此时,用“1”填满最左端及最上端的各1行。
从象素变换部21所生成的图19的加权多值图象中,减去由上移反向部12、下移反向部13、左移反向部14、右移反向部15、左上移动反向部17、左下移动反向部18、右上移动反向部19及右下移动反向部20分别产生的二进制图象所构成的反向上移图象(图5)、反向下移图象(图6)、反向左移图象(图8)、反向右移图象(图7)、反向左上移动图象(图12)、反向左下移动图象(图13)、反向右上移动图象(图14)及反向右下移动图象(图15),合成这样的图象数据,灰度等级化形成包含图20那样的半色调图象。也就是说,除加权多值图象的象素中“0”的部分,对于象素值“9”的象素,从该象素值“9”中,减去反向上移图象、反向下移图象、反向右移图象、反向左移图象、反向左上移动图象、反向左下移动图象、反向右上移动图象及反向右下移动图象的象素值“0”或“1”,生成图20的半色调图象。
利用图象输出装置2给出相应于象素值的灰度等级,比如浓度的灰度等级后输出这样生成的半色调图象。例如,图21示出一个输出的例子,象素值“8”的象素黑100%,象素值“7”的象素黑80%,象素值“6”的象素黑64%,象素值“5”的象素黑48%,象素值“4”的象素黑32%,象素值“3”的象素黑16%,而象素值“0”的象素黑0%(即为白)。
因此,经低灰度等级化,用多灰度等级表现出原二进制图象轮廓的凹凸的凸部,在视觉上使整体轮廓更平滑化,使易见性及目视性更好的显示或印刷成为可能。
实施例4
上述图1的灰度等级化处理部1中,利用上下左右移动原二制图象的反向图象,从加权多值图象中进行减法运算,形成半色调图象。而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不反向地上下左右移动原二进制图象,而通过减法运算移动图象的象素值“0”的象素,也能较好地形成半色调图象。
图22表示为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半色调处理部的功能构成。
图22的半色调处理部1C包括:与图1有相同功能的象素变换部11,加上上移处理部23、下移处理部24、右称处理部35、左移处理部26及灰度等级化处理部27。
象素变换部11对构成原二进制图象的各象素进行加权。用该象素变换部11加权的具体处理是,例如,白象素为“0”,黑象素为“1”时,对用“0”和“1”所构成的二进制图象,将白象素按原样设计为“0”,而对黑象素在此情况下设为比“1”大的象素值“5”。
上移处理部23在象素座标上向上移动1象素即向上移动1点原二进制图象。也就是说,上移处理部23向上移动1点所提供的原二进制图象,而且用“0”填满最下端的1行,形成二进制图象。
下移处理部24在象素座标上向下移动1象素即向下移动1点原二进制图象。也就是说,下移处理部24向下移动1点所提供的原二进制图象,而且用“0”填满最下端的1行,形成二进制图象。
右移处理部25在象素座标上向右侧移动1象素即向右移动1点原二进制图象。也就是说,右移处理部25向右侧移动1点所提供的原二进制图象,而且用“0”填满最左端的1行,形成二进制图象。
左移处理部26在象素座标上向左侧移动1象素即向左移动1点原二进制图象。也就是说,左移处理部26向左侧移动1点所提供的原二进制图象,而且用“0”填满最右端的1行,形成二进制图象。
根据象素变换部11中得到的多值图象,和上移处理部23、下移处理部24、右移处理部25及左移处理部26各自得到的4个二进制图象,灰度等级化处理部27生成半色调图象。灰度等级化处理部27对于用象素变换部11得到的多值图象,依据上移动处理部23、下移处理部24、右移处理部25及左移处理部26分别所得到的4个二进制图象进行象素单位的减法处理,经加法运算合成这些图象,得到半色调图象。也就是说,对有所述多值图象的座标位置的象素值“5”的加权象素,对应的移动过的二进制图象的座标位置象素为“0”的情况,灰度等级化处理部27从所述加权象素中减“1”。此时,对多值图象的象素“0”不进行减法处理。这种减法处理分别对四个移动过的二进制图象反复进行。例如,对于所述多值图象的象素值“5”所对应的座标位置的4个二进制图象的象素值全为“0”的情况,所有减法运算进行后的结果(5-1-1-1-1=1)使该象素的象素值变成“1”。通过灰度等级化处理部27,4个移动过的二进制图象对所有各象素进行减法运算,结果为半色调图象。
这样,可象图2一样构成使用半色调处理部1C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此情况下,用半色调处理部1C取代半色调处理部1。
通过使用图22所示的半色调处理部1C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生成与图9一样的半色调图象,并提供相应于象素值的灰度等级,比如浓度灰度等级后输出。例如,图10表示了一个输出的例子,象素值“5”的象素黑100%,象素值“4”的象素黑75%,象素值“3”的象素黑50%,象素值“2”的象素黑25%,而象素值“0”的象素黑0%(即为白)。
实施例5
上述图22的灰度等级化处理部1C中,经上下左右移动原二进制图象,从加权多值图象中进行减法运算,形成半色调图象。而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取代上下左右的移动,在左上、左下、右上及右下的4个斜向方向上移动,依据这些图象进行减法运算,也能形成半色调图象。
图23表示为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半色调处理部的功能构成。
图23的半色调处理部1D包括:与图22有同样功能的象素变换部11及灰度等级化处理部27,加上左上移动处理部28、左下移动处理部29、右上移动处理部30及右下移动处理部31。
如上所述,象素变换部11对构成原二进制图象的各象素进行加权。例如,通过该象素变换部11加权的具体处理是对由白象素为“0”、黑象素为“1”所构成的二进制图象,将白象素按原样设计为“0”,而对黑象素设为比“1”大的象素值“5”。
左上移动处理部28在象素座标上向左上移动1点原二进制图象。也就是说,左上移动处理部28向左侧移动1点同时向上方移动1点所提供的二进制图象,而且用“0”分别填满最右端及最下端的1行后生成二进制图象。
左下移动处理部29在象素座标上向左下移动1点原二进制图象。也就是说,左下移动处理部29向左侧移动1点同时向下方移动1点所提供的二进制图象,而且用“0”分别填满最右端及最上端的1行后生成二进制图象。
右上移动处理部30在象素座标上向右上移动1点原二进制图象。也就是说,右上移动处理部30向右侧移动1点同时向上方移动1点所提供的二进制图象,而且用“0”分别填满最左端及最下端的1行后生成二进制图象。
右下移动处理部31在象素座标上向右下移动1点原二进制图象。也就是说,右下移动处理部31向右侧移动1点同时向下方移动1点所提供的二进制图象,而且用“0”分别填满最左端及最上端的1行后生成二进制图象。
根据象素变换部11得到的多值图象,和此情况下左上移动处理部28、左下移动处理部29、右上移动处理部30及右下移动处理部31各自得到的4个二进制图象,灰度等级化处理部27生成半色调图象。灰度等级化处理部27,在象素变换部11所得到的多值图象,和在左上移动处理部28、左下移动处理部29、右上移动处理部30及右下移动处理部31各自得到的4个二进制图象之间进行象素单位的减法处理,经加法运算合成这些图象,得到半色调图象。也就是说,对有所述多值图象的座标位置的象素值“5”的加权象素,对应移动过的二进制图象的座标位置象素为“0”的情况,灰度等级化处理部27从所述加权象素中减“1”。此时,对多值图象的象素“0”不进行减法处理。这种减法处理分别对四个移动过的二进制图象反复进行。通过灰度等级化处理部27,四个移动过的二进制图象对所有各个象素减法运算,结果形成半色调图象。
这样,可象图2一样构成使用半色调处理部1D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此情况下,用半色调处理部1D取代半色调处理部1。
利用使用图23所示的半色调处理部1D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生成图16那样的半色调图象,提供相应于象素值的灰度等级,比如浓度灰度等级并输出。例如,图17表示了一个输出的例子,象素值“4”的象素黑100%,象素值“3”的象素黑60%,象素值“2”的象素黑33%,而象素值“0”的象素黑0%(即为白)。
实施例6
上述图22的灰度等级化处理部1C中,经上下左右移动原二进制图象,从加权多值图象中进行减法运算,形成半色调图象;在图23的灰度等级化处理部1D中,经左上左下及右上右下把移动原二进制图象,从加权多值图象中进行减法运算后形成半色调图象,而本发明的第6实施例,在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而且再加上左上、左下、右上及右下的四个斜方向一起共计8个方向上移动减法运算这些图象,也能形成半色调图象。
图24表示为本发明第6实施例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半色调处理部的功能构成。
图24的半色调处理部1E包括:与图18有同样功能的象素变换部21、与图22及图23有同样功能的上移处理部23、下移处理部24、右移处理部25、左移处理部26、左上移动处理部28、左下移动处理部29、右上移动处理部30及右下移动处理部31、以及灰度等级化处理部32。
如上所述,象素变换部21对构成原二进制图象的各象素进行加权。例如,通过该象素变换部21加权的具体处理是对由白象素为“0”、黑象素为“1”所构成的二进制图象,将白象素按原样设计为“0”,而将黑象素设为比“1”大的象素值“9”。
上移处理部23、下移处理部24、右移处理部25、左移处理部26、左上移动处理部28、左下移动处理部29、右上移动处理部30及右下移动处理部31在象素座标上各自向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及右下移动1点原二进制图象,并用“0”填满因移动产生的空白部后生成二进制图象。
根据象素变换部21得到的多值图象,和此情况下上移处理部23、下移处理部24、右移处理部25、左移处理部26、左上移动处理部28、左下移动处理部29、右上移动处理部30及右下移动处理部31各自得到的8个二进制图象,灰度等级化处理部32生成半色调图象。通过在用象素变换部21所得到的多值图象,和在用上移处理部23、下移处理部24、右移处理部25、左移处理部26、左上移动处理部28、左下移动处理部29、右上移动处理部30及右下移动处理部31分别得到的8个二进制图象之间进行象素单位的减法处理,灰度等级化处理部32再经加法运算合成这些图象得到半色调图象。也就是说,对有所述多值图象的座标位置的象素值“9”的加权象素,对应移动过的二进制图象的座标位置象素为“0”的情况,灰度等级化处理部32从所述加权象素中减“1”。此时,对多值图象的象素“0”不进行减法处理。并分别对8个移动过的二进制图象进行这种减法处理。通过灰度等级化处理部32,8个移动过的二进制图象对所有各个象素减法运算后,结果形成半色调图象。
这样,可象图2那样构成使用半色调处理部1E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此情况下,用半色调处理部1E取代半色调处理部1。
利用使用图24所示的半色调处理部1E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生成图20那样的半色调图象,提供相应于象素值的灰度等级,比如浓度灰度等级并输出。例如,图21表示了一个输出的例子,象素值“8”的象素黑100%,象素值“7”的象素黑80%,象素值“6”的象素黑64%,象素值“5”的象素黑48%,象素值“4”的象素黑32%,象素值“3”的象素黑16%,而象素值“0”的象素黑0%(即为白)。
实施例7
图25表示本发明第7实施例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的构成。图25所示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包括:放大图象发生部101、半色调处理部102、缩小处理部103及图象输出装置104。
放大图象发生部输出按期望的输出尺寸的x×y倍、比如2×2倍放大的二进制图象。这种放大二进制图象,比如为文字字型等图象,通过放大图象发生部101,比如所谓的字型轮廓的字型发生器,产生象素分辨率即点密度不因放大而降低的图象。
半色调处理部102,通过与图2的半色调处理部1大致相同的处理,使所述放大二进制图象灰度等级化,形成半色调图象。
缩小处理部103,把用半色调处理部102灰度等级化过的半色调图象,对应放大图象发生部102的放大倍率缩小(1/x)×(1/y)倍、此处为(1/2)×(1/2)倍后生成半色调图象。
图象输出装置104,把缩小处理部103所生成的缩小半色调图象多灰度等级化后输出给显示器或打印机等,这里是输出给液晶显示器那样的显示器。
图26表示半色调处理部102的详细功能构成。
图25中的半色调处理部102包括:象素变换部41、上移反向部42、下移反向部43、右移反向部44、左移反向部45及灰度等级化处理部46。
象素变换部41对由放大图象发生部101所产生的已放大的二进制图象的各象素进行加权。例如,通过该象素变换部41加权的具体处理是:对由白象素为“0”、黑象素为“1”这样的二制值所构成的放大的二进制图象,将白象素按原样设计为“0”,而对黑象素在此情况下设为比“1”大的象素值“5”。
上移反向部42黑白反向所述放大二进制图象,同时在象素座标上向上移动1象素即向上移1点。也就是说,在上移反向处理部42改换所提供的放大二进制图象的白象素“0”和黑象素“1”形成反向二进制图象的同时,自上移动1点其反向二进制图象,而且用“1”填满最下端的1行后生成二进制图象。
下移反向部43黑白反向所述放大二进制图象同时在象素座标上向下移动1象素即向下移动1点。也就是说,下移反向部43在改换所提供的放大二进制图象的白象素“0”和黑象素“1”形成反向二进制图象的同时,向下移动1点其反向二进制图象,而且用“1”填满最上端的1行后生成二进制图象。
右移反向部44黑白反向所述放大二进制图象同时在象素座标上向右移动1象素即向右移动1点。也就是说,右移反向部44在改换所提供的放大二进制图象的白象素“0”和黑象素“1”形成反向二进制图象的同时,向右移动1点其反向二进制图象,而且用“1”填满最左端的2行后生成二进制图象。
左移反向部45黑白反向所述放大二进制图象同时在象素座标上向左移动1象素即向左移动1点。也就是说,左移反向部45在改换所提供的放大二进制图象的白象素“0”和黑象素“1”形成反向二进制图象的同时,向左移动1点其反向二进制图象,而且用“1”填满最右端的1行后生成二进制图象。
根据象素变换部41中得到的多值图象,和上移反向部42、下移反向部43、右移反向部44及左移反向部45各自得到的4个二进制图象,灰度等级化处理部46生成半色调图象。也就是说,灰度等级化处理部46,在象素变换部41所得到的多值图象,和在上移反向部42、下移反向部43、右移反向部44及左移反向部45中各自得到的4个二进制图象之间进行象素单位的减法处理,然后加法合成这些图象形成半色调图象。具体地说,对有所述多值图象的座标位置的象素“5”的加权象素,对应反向移动过的二进制图象的座标位置象素为“1”的情况,灰度等级化处理部46从所述加权象素中减“1”。此时,对多值图象的象素“0”不进行减法处理。这种减法处理分别对4个反向移动过的二进制图象反复进行。例如,对应所述多值图象的象素值“5”的座标位置的4个二进制图象的象素值全为“1”的情况,整个减法进行后的结果(5-1-1-1-1=1)使该象素的象素值变成“1”。通过灰度等级化处理部46,4个反向移动过的二进制图象对所有各象素减法运算后的结果为半色调图象。
这样,由于半色调处理部102中生成的半色调图象为对应所述放大的二进制图象的半色调图象,通过图25所示的缩小处理部103,按期望的输出尺寸进行缩小后变成缩小半色调图象。由图象输出装置104输出这种缩小半色调图象。
这种情况的半色调处理部102的处理动作与图1的半色调处理部1大致相同。
由放大图象发生部101提供给半色调处理部102,图3所示的那种由白象素和黑象素构成的二进制图象,此情况下为2×2倍的放大二进制图象。放大二进制图象比如用白象素的象素值“0”、黑象素的象素值“1”来表示。
通过象素变换部41,象素值“0”的白象素按原样不变,象素值“1”的黑象素按象素值“5”加权,图3中的放大二进制图象就变换成图4那样的加权多值图象。
而且,利用上移反向部42,在改换象素值“0”和象素值“1”进行黑白反向的同时,将整个图象向图示上方移动1象素即向上移1点,图3中的所述放大二进制图象就变换为图5那样的反向上移图象。此时,用“1”填满最下端的1行。
利用下移反向部43,在改换象素值“0”和象素值“1”的同时,将整个图象向图示下方移动1象素即向下移1点,图3中的所述放大二进制图象就变换为图6那样的反向下移图象。此时,用“1”填满最上端的1行。
利用右移反向部44,在改换象素值“0”和象素值“1”的同时,将整个图象向图示右侧移动1象素即向右移1点,图3中的所述放大二进制图象就变换成图7那样的反向右移图象。此时,用“1”填满最左端的1行。
同样地,利用左移反向部45,在改换象素值“0”和象素值“1”的同时,将整个图象向图示左侧移动1象素即向左移1点,图3中的所述放大二进制图象就变换成图8那样的反向左移图象。此时,用“1”填满最右端的1行。
从象素变换部41中生成的图4所示的加权多值图象中,减去向上移反向部42、下移反向部43、右移反向部44及左移反向部45各自生成的二进制图象所构成的反向上移图象(图5)、反向下移图象(图6)、反向右移图象(图7)及反向左移图象(图8),并合成这些图象数据,灰度等级化为包含图9那样的半色调的半色调图象。即除去加权多值图象的象素值“0”的部分,对象素值“5”的象素,从该象素值“5”开始,减去反向上移图象、反向下移图象、反向右移图象及反向左移图象的象素值“0”或“1”,生成图9的半色调图象。
这样生成的半色调图象,用图25所示的缩小处理部103缩小(1/2)×(1/2)倍后,得到图27所示的缩小半色调图象。用该缩小处理部103缩小(1/2)×(1/2)倍,是以2×2各点的平均值作为各象素值而得到本来的图9所示的半色调图象的。
这种缩小的半色调图象由图象输出装置104提供相应于象素值的灰度等级,比如浓度灰度等级后输出。例如,图28表示了一个输出的例子,象素值“4”象素黑100%,象素值“3”的象素黑75%,象素值“2”的象素黑50%,象素值“1”的象素黑25%,而象素值“0”的象素黑0%(即为白)。
因此,在视觉上使整体轮廓进行了高精度地平滑化,使易见性和目视性良好的显示或印刷成为可能。
实施例8
上述图26的灰度等级化处理部102中,经上下左右移动放大的二进制图象的反向图象,从加权多值图象中进行减法运算,形成半色调图象,而本发明的第8实施例,取代上下左右移动,在左上、左下、右上及右下的4个斜方向上移动,减法运算反向图象,也能形成半色调图象。
图29表示为本发明第8实施例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半色调处理部的功能构成。
图29的半色调处理部102A包括:与图26有同样功能的象素变换部41及灰度等级化处理部46、左上移动反向部47、左下移动反向部48、右上移动反向部49及右下移动反向部50。
如上所述,象素变换部41对构成所述放大的二进制图象的各象素进行加权。例如,该象素变换部41中加权的具体处理是对由白象素为“0”、黑象素为“1”所构成的二进制图象,将白象素按原样设计为“0”,而对黑象素设为比“1”大的象素值“5”。
左上移动反向部47黑白反向所述放大的二进制图象,同时在象素座标上向左上移动1象素,即向左上移动1点。也就是说,左上移动反向部47在改换所提供的放大二进制图象的白象素“0”和黑象素“1”后形成反向二进制图象的同时,向左侧移动1点同时向上方移动1点其反向二进制图象,而且用“1”分别填满最右端及最下端的各1行后生成二进制图象。
左下移动反向部48黑白反向所述放大的二进制图象,并在象素座标上向左下移动2象素即向左下移动1点。也就是说,左下移动反向部48在改换所提供的放大二进制图象的白象素“0”和黑象素“1”后形成反向二进制图象的同时,向左侧移动1点且向下方移动1点其反向二进制图象,而且用“1”分别填满最右端及最上端的各1行后生成二进制图象。
右上移动反向部49黑白反向所述放大二进制图象,并在象素座标上向右上移动1象素即向右上移动1点。也就是说,右上移动反向部49在改换所提供的放大二进制图象的白象素“0”和黑象素“1”后形成反向二进制图象的同时,向右侧移动1点且向上方移动1点其反向二进制图象,而且用“1”分别填满最左端及最下端的各1行后生成二进制图象。
右下移动反向部50黑白反向所述放大二进制图象,并在象素座标上向右下移动1象素即向右下移动1点。也就是说,右下移动反向部50在改换所提供的放大二进制图象的白象素“0”和黑象素“1”后形成反向二进制图象的同时,向右侧移动1点且向下方移动1点其反向二进制图象,而且用“1”分别填满最左端及最上端的各1行后生成二进制图象。
根据象素变换部41中得到的多值图象,和此情况下左上移动反向部47、左下移动反向部48、右上移动反向部49及右下移动反向部50各自得到的4个二进制图象,灰度等级化处理部46生成半色调图象。灰度等级化处理部46,在用象素变换部41得到的多值图象,和在左上移动反向部47、左下移动反向部48、右上移动反向部49及右下移动反向部50各自得到的4个二进制图象之间进行象素单位的减法处理,然后加法合成这些图象形成半色调图象。也就是说,对有所述多值图象的座标位置的象素“5”的加权象素,对应的反向移劝过的二进制图象的座标位置象素为“1”的情况,灰度等级化处理部46从所述加权象素中减“1”。此时,对多值图象的象素“0”不进行减法处理,而分别对4个反向移动过的二进制图象进行这种减法处理。通过灰度等级化处理部46,4个反向移动过的二进制图象对所有各象素减法运算后的结果为半色调图象。
这样,可象图25那样构成使用半色调处理部102A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此情况下,用半色调处理部102A代替半色调处理部102。由于半色调处理部102A中生成的半色调图象为所述放大二进制图象所对应的半色调图象,所以通过图25所示的缩小处理部103,按期望的输出尺寸缩小后变成缩小的半色调图象。通过图象输出装置104输出这种缩小的半色调图象。
此情况下的半色调处理部102A的处理动作与图26的半色调处理部102的动作大致相同。
从放大图象发生部101,对半色调处理部102A提供由图3所示的白象素和黑象素构成的二进制图象,此情况下为2×2倍的放大二进制图象。例如,用白象素的象素值“0”、黑象素的象素值“1”表示放大的二进制图象。
利用象素变换部41,象素值“0”的白象素按原样不动,而象素值“1”的黑象素按象素值“5”加权,图3的所述放大二进制图象就变换成图4那样的加权多值图象。
而且,利用左上移动反向部47,在改换象素值“0”和象素值“1”进行黑白反向的同时,将整个图象向图示左侧移动1点并向上移动1点,图3的所述放大二进制图象就变换成图12那样的反向左上移动图象。此时,用“1”填满最右端及最下端的各1行。
利用左下移动反向部48,在改换象素值“0”和象素值“1”进行黑白反向的同时,将整个图象向图示左侧移动1点并向下移动1点,图3的所述放大二进制图象就变换成图13那样的反向左下移动图象。此时,用“1”填满最右端及最上端的各1行。
利用右上移动反向部49,在改换象素值“0”和象素值“1”进行黑白反向的同时,将整个图象向图示右侧移动1点并向上移动1点,图3的所述放大二进制图象就变换成图14那样的反向右上移动图象。此时,用“1”填满最左端及最下端的各1行。
同样地,利用右下移动反向部50,在改换象素值“0”和象素值“1”进行黑白反向的同时,将整个图象向图示右侧移动1点并向下移动1点,图3的所述放大二进制图象就变换成图15那样的反向右下移动图象。此时,用“1”填满最左端及最上端的各1行。
从象素变换部41生成的图4所示的加权多值图象中,减去由左上移动反向部47、左下移动反向部48、右上移动反向部49及右下移动反向部50各自生成的二进制图象所构成的反向左上移动图象(图12)、反向左下移动图象(图13)、反向右上移动图象(图14)及反向右下移动图象(图15),然后合成这些图象数据、灰度等级化形成为包含图16那样的半色调的半色调图象。也就是说,对于除去加权多值图象的象素值“0”的部分的象素值“5”的象素,从该象素值“5”开始,通过减法运算反向左上移动图象、反向左下移动图象、反向右上移动图象及反向右下移动图象的象素值“0”或“1”,生成图16的半色调图象。
这样生成的半色调图象,送至图25所示的缩小处理部103缩小(1/2)×(1/2)倍后,得到图30所示的缩小半色调图象。由输出装置104提供相应于象素值的灰度等级,比如浓度灰度等级后输出这种缩小的半色调图象。例如,图31表示了一个输出的例子,象素值“4”的象素为黑100%,象素值“1”的象素为黑75%,象素值“2”的象素为黑50%,象素值“1”的象素为黑25%,而象素值“0”的象素为黑0%(即为白)。
实施例9
上述图26的灰度等级化处理部102中,经上下左右移动放大的二进制图象的反向图象,并从加权多值图象中进行减法运算,形成半色调图象;在图29的灰度等级化处理部102或,经左上左下及右上右下移动放大二进制图象的反向图象,并从加权多值图象中进行减法运算形成半色调图象;而本发明的第9实施例,在上下左右4个方向、连同左上、左下、右上及右下的4个斜向方向共计8个方向上移动,减法运算反向图象后,也可形成半色调图象。
图32表示为本发明第9实施例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半色调处理部的功能构成。
图32的半色调处理部102B包括:与图26及图29有同样功能的上移反向部42、下移反向部43、右移反向部44、左移反向部45、左上移动反向部47、左下移动反向部48、右上移动反向部49及右下移动反向部50、象素变换部51及灰度等级化处理部52。
象素变换部51对构成所述放大二进制图象的各象素进行加权。例如,通过该象素变换部51加权的具体处理是,对于用白象素“0”、黑象素“1”构成的二进制图象,把白象素按原样设计为“0”,而对黑象素设为比“1”大的象素值“9”。
上移反向部42、下移反向部43、左移反向部44、右移反向部45、左上移动反向部47、左下移动反向部48、右上移动反向部49及右下移动反向部50,黑白反向所述二进制图象且分别在象素座标上向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及右下移动1点,用“1”填满因移动而产生的空白部后生成二进制图象。
根据象素变换部51得到的高值图象,和此情况下上移反向部42、下移反向部43、右移反向部44、左移反向部45、左上移动反向部47、左下移动反向部48、右上移动反向部49及右下移动反向部50各自得到的8个二进制图象,灰度等级化处理部52生成半色调图象。在灰度等级化处理部52,由象素变换部51得到的多值图象,和在上移反向部42,下移反向部43、右移反向部44、左移反向部45、左上移动反向部47、左下移动反向部48、右上移动反向部49及右下移动反向部50各自得到的8个二进制图象之间进行象素单位的减法处理,经加法合成这些图象得到半色调图象。也就是说,对有所述多值图象座标位置的象素值“9”的加权象素、对应的反向移动过的二进制图象座标位置的象素为“1”的情况,灰度等级化处理部52从所述加权象素中减“1”。此时,对多值图象的象素“0”不进行减法处理。而分别对8个反向移动过的二进制图象进行这种减法处理。通过灰度等级化处理部52,8个反向移动过的二进制图象对所有各象素减法运算后的结果为半色调图象。
于是,可象图25那样构成使用半色调处理部102B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此情况下,用半色调处理部102B代替半色调处理部102。由于半色调处理部102B中生成的半色调图象为所述放大二进制图象所对应的半色调图象,所以利用图25所示的缩小处理部103,按期望的输出尺寸缩小后变成缩小的半色调图象。用图象输出装置104输出此缩小半色调图象。
下面,具体说明图32所示的半色调处理部102B的处理动作。半色调处理部102B中,由放大图象发生部101放大图象,此情况下放大为2×2倍的二进制图象,从而得到图3所示的由白象素和黑象素构成的二进制图象。例如,用白象素的象素值“0”、黑象素的象素值“1”显示放大的二进制图象。
通过象素变换部51,象素值“0”的白象素按原样不变,而象素值“1”的黑象素加权为象素值“9”,图3的所述放大二进制图象就变换成图19那样的加权多值图象。
利用上移反向部42,在改换象素值“0”和象素值“1”的同时,将整个图象向图示上方移动1象素即上移1点,图3的所述放大二进制图象就变换成图5那样的反向上移图象。此时,用“1”填满最下端的1行。
利用下移反向部43,在改换象素值“0”和象素值“1”的同时,将整个图象向图示下方移动1象素即下移1点,图3的所述放大二进制图象就变换成图6那样的反向下移图象。此时,用“1”填满最上端的1行。
利用右移反向部44,在改换象素值“0”和象素值“1”的同时,将整个图象向图示右侧移动1象素即右移1点,图3的所述放大二进制图象就变换成图7那样的反向右移图象。此时,用“1”填满最左端的1行。
利用左移反向部45,在改换象素值“0”和象素值“1”的同时,将整个图象向图示左侧移动1象素即左移1点,图3的所示放大二进制图象就变换成图8那样的反向左移图象。此时,用“1”填满最右端的1行。
利用左上移动反向部47,在改换象素值“0”和象素值“1”的同时,将整个图象向图示左侧移动1点并向图示上方移动1点,图3的所述放大二进制图象就变换成图12那样的反向左上移动图象。此时,用“1”填满最右端及最下端的各1行。
利用左下移动反向部48,在改换象素值“0”和象素值“1”的同时,将整个图象向图示左侧移动1点并向图示下方移动1点,图3的所述放大二进制图象变换成图13那样的反向左下移动图象。此时,用“1”填满最右端及最上端的各1行。
利用右上移动反向部49,在改换象素值“0”和象素值“1”的同时,将整个图象向图示右侧移动1点并向图示上方移动1点,图3的所述放大二进制图象就变换成图14那样的反向右上移动图象。此时,用“1”填满最左端及最下端的各一行。
同样地,利用右下移动反向部50,在改换象素值“0”和象素值“1”的同时,将整个图象向图示右侧移动1点并向图示下方移动1点,图3的所述放大二进制图象就变换成图15那样的反向右下移动图象。此时,用“1”填满最左端及最上端的各1行。
从象素变换部51所得到的图19所示的加权多值图象中,减去由上移反向部42、下移反向部43、右移反向部44、左移反向部45、左上移动反向部47、左下移动反向部48、右上移动反向部49及右下移动反向部50各自生成的二进制图象所构成的反向上移图象(图5)、反向下移图象(图6)、反向右移图象(图7)、反向左移图象(图8)、反向左上移动图象(图12)、反向左下移动图象(图13)、反向右上移动图象(图14)及反向右下移动图象(图15),然后合成这些图象数据,灰度等级化形成包含图20那样的半色调的半色调图象。也就是说,对于除去加权多值图象的象素值“0”的部分的象素值“9”的象素,从该象素值“9”中减去反向上移图象、反向下移图象、反向右移图象、反向左移图象、反向左上移动图象、反向左下移动图象、反向右上移动图象及反向右下移动图象的象素值“0”或“1”,生成图20的半色调图象。
这样生成的半色调图象,供给图25所示的缩小处理部103被缩小(1/2)×(1/2)倍后,得到图33所示的缩小半色调图象。该缩小的半色调图象,由图象输出装置104提供相应于象素值的灰度等级,例如浓度灰度等级后输出。例如,图34表示了显示输出的一个例子,象素值“7”的象素黑100%,象素值“5”的象素黑80%,象素值“4”的象素黑60%,象素值“3”的象素墨50%,象素值“2”的象素黑40%,象素值“1”的象素黑20%,而象素值“0”的象素黑0%(即为白)。
顺便地,用图35表示了依据第9实施例输出称为“爱”及“A”文字的例子。图36表示对于与图35相同的文字,未按本发明进行处理,而按原样输出的情况。为进行两者的比较,图37表示放大的图35的图象,而图38表示放大的图36的图象。图35与图37、图36与图38相比,显然轮廓线的凹凸变不不尖锐了。
实施例10
上述图26的灰度等级化处理部102中,经上下左右移动放大的二进制图象的反向图象,从加权多值图象中进行减法运算形成半色调图象,而本发明的第10实施例,不反向所述放大的二进制图象,而仅上下左右移动,对移动图象的象素值为“0”象素进行减法运算,也可形成半色调图象。
图39表示为本发明第10实施例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半色调处理部的功能构成。
图39的半色调处理部102C包括:与图26有同样功能的象素变换部41、上移处理部53、下移处理部54、右移处理部55、左移处理部56及灰度等级化处理部57。
象素变换部41对构成所述放大二进制图象的各象素进行加权。例如,通过该象素变换部41加权的具体处理是,对由白象素为“0”、黑象素为“1”、这两个二进制“0”和“1”构成的二进制图象,白象素“0”按原样设计,而黑象素在此情况下设为比“1”大的象素值“5”。
上移处理部53在象素座标上向上移1象素即向上移1点所述放大二进制图象,也就是说,上移处理部53向上移1点所提供的放大二进制图象,而且用“0”填满最下端的1行后生成二进制图象。
下移处理部54在象素座标上向下移1象素即向下移1点所述放大二进制图象。也就是说,下移处理部54向下移1点所提供的放大二进制图象,而且用“0”填满最上端的1行后生成二进制图象。
右移处理部55在象素座标上向右移1象素即向右移1点所述放大二进制图象。也就是说,右移处理部55向右移1点所提供的放大二进制图象,,而且用“0”填满最左端的1行后生成二进制图象。
左移处理部56在象素座标上向左移1象素即向左移1点所述放大二进制图象。也就是说,左移处理部56向左移1点所提供的放大二进制图象,而且用“0”填满最右端的1行后生成二进制图象。
根据象素变换部41得到的多值图象,和上移处理部53、下移处理部54、右移处理部55及左移处理部56各自得到的4个二进制图象,灰度等级化处理部57生成半色调图象。灰度等级化处理部57,对于用象素变换部41得到的多值图象,根据上移处理部53、下移处理部54、右移处理部55及左移处理部56各自得到的4个二进制图象的象素单位进行减法处理,再经加法运算合成这些图象得到半色调图象。也就是说,对有所述多值图象座标位置的象素值“5”的加权象素,对应移动过的二进制图象座标位置的象素值为“0”的情况,灰度等级化处理部57从所述加权象素中减去“1”。此时,对多值图象的象素“0”不进行减法处理。此减法处理分别对4个移动过的二进制图象反复进行。例如,对于所述多值图象象素值“5”所对应的座标位置的4个二进制图象的象素值全为“0”的情况,整个减法运算进行的结果(5-1-1-1-1=1)使该象素的象素值变为“1”。通过灰度等级化处理部57,4个移动过的二进制图象对所有各象素减法运算的结果为半色调图象。
这样,可象图25那样构成使用半色调处理部102C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
用半色调处理部102C这样形成的半色调图象,供给图25所示的缩小处理部103,缩小(1/2)×(1/2)倍后,变成图27所示的缩小半色调图象。该缩小半色调图象,由图象输出装置104提供相应于象素值的灰度等级,比如浓度灰度等级并输出。例如,图28表示显示输出的一个例子,象素值“4”的象素黑100%,象素值“3”的象素黑75%,象素值“2”的象素黑50%,象素值“1”的象素黑25%,而象素值“0”的象素黑0%(即为白)。
实施例11
上述图39的灰度等级化处理部102C中,经上下左右移动放大二进制图象,从加权多值图象中进行减法运算形成半色调图象,而本发明的第11实施例,代替上下左右移动,在左上、左下、右上及右下4个斜方向上移动,依据这些图象进行减法运算,也可形成半色调图象。
图40表示为本发明第11实施例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半色调处理部的功能构成。
图40的半色调处理部102D包括:与图39有同样功能的象素变换部41及灰度等级化处理部57、左上移动处理部58、左下移动处理部59、右上移动处理部60及右下移动处理部61。
如上所述,象素变换部41对构成所述放大二进制图象的各象素进行加权。例如,通过该象素变换部41加权的具体处理是对于由白象素“0”、黑象素“1”构成的二进制图象,将白象素“0”按原样设计不变,而对黑象素设为比“1”大的象素值“5”。
左上移动处理部58在象素座标上向左上移动1点所述放大二进制图象。也就是说,左上移动处理部58向左侧移动1点并向上移动1点所提供的放大二进制图象,而且用“ 0”分别填满最右端及最下端的各1行后生成二进制图象。
左下移动处理部59在象素座标上向左下移动1点所述放大二进制图象。也就是说,左下移动处理部59向左侧移动1点并向下移动1点所提供的放大二进制图象,而且用“0”分别填满最右端及最上端的各1行后生成二进制图象。
右上移动处理部60在象素座标上向右上移动1点所述放大二进制图象。也就是说,右上移动处理部60向右移动1点并向上移动1点所提供的放大二进制图象,而且用“0”分别填满最左端及最下端的各1行后生成二进制图象。
右下移动处理部61在象素座标上向右下移动1点所述放大二进制图象。也就是说,右下移动处理部61向右移动1点并向下移动1点所提供的放大二进制图象,而且用“0”分别填满最左端及最上端的各1行后生成二进制图象。
根据用象素变换部41得到的多值图象,和此情况下左上移动处理部58、左下移动处理部59、右上移动处理部60及右下移动处理部61各自得到的4个二进制图象,灰度等级化处理部57生成半色调图象。灰度等级化处理部57在用象素变换部41得到的多值图象,和用左上移动处理部58、左下移动处理部59、右上移动处理部60及右下移动处理部61各自得到的四个二进制图象之间进行象素单位的减法处理,然后经加法合成这些图象得到半色调图象。也就是说,对于有所述多值图象座标位置的象素值“5”的加权象素,对应移动过的二进制图象座标位置的象素为“0”的情况,灰度等级化处理部57从所述加权象素中减“1”。此时,对多值图象的象素“0”不进行减法处理。分别进行关于4个移动过的二进制图象的这种减法处理。通过灰度等级化处理部57,4个移动过的二进制图象对所有各象素减法运算后的结果为半色调图象。
这样,可象图35那样使用半色调处理部102D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此情况下,用半色调处理部102D代替半色调处理部102。由于用半色调处理部102D生成的半色调图象是对应所述放大二进制图象的半色调图象,所以通过图25所示的缩小处理部103,按期望的输出尺寸缩小后变为缩小半色调图象。该缩小半色调图象由图象输出装置104输出。也就是说,用半色调处理部102D生成的半色调图象,经缩小处理部103缩小(1/2)×(1/2)倍后,得到图30所示的缩小半色调图象。该缩小的半色调图象,由图象输出装置104提供相应于象素值灰度等级,比如浓度灰度等级并输出。例如,图31表示显示输出的一个例子,象素值“4”的象素黑100%,象素值“3”的象素黑75%,象素值“2”的象素黑50%,象素值“1”的象素黑25%,而象素值“0”的象素黑0%(即为白)。
实施例12
上述图39的灰度等级化处理部102C中,经上下左右移动放大的二进制图象,从多值图象中进行减法运算形成半色调图象;图40的灰度等级化处理部102D中,经左上左下及右上右下移动放大二进制图象,从加权多值图象中进行减法运算形成半色调图象;而本发明的第12实施例,不仅在上下左右4个方向上、还在左上、左下、右上及右下的4个斜方向共计8个方向上移动,减法运算图象,也可形成半色调图象。
图41表示为本发明第12实施例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半色调处理部的功能构成。
图41的半色调处理部102E包括:与图32有同样功能的象素变换部51、与图39及图40有相同功能的上移处理部53、下移处理部54、右移处理部55、左移处理部56、左上移动处理部58、左下移动处理部59、右上移动处理部60及右下移动处理部61、灰度等级化处理部62。
如上所述,象素变换部51对构成所述放大二进制图象的各象素进行加权。例如,通过该象素变换部51加权的具体处理是,对于由白象素“0”、黑象素“1”构成的二进制图象,将白象素“0”按原样设计不变,而对黑象设为比“1”大的象素值“9”。
上移处理部53、下移处理部54、右移处理部55、左移处理部56、左上移动处理部58、左下移动处理部59、右上移动处理部60及右下移动处理部61,分别在象素座标上向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及右下移动1点所述放大二进制图象,并用“0”填满因移动产生的空白部后生成半色调图象。
根据用象素变换部51得到的多值图象,和此情况下上移处理部53、下移处理部54、右移处理部55、左移处理部56、左上移动处理部58、左下移动处理部59、右上移动处理部60及右下移动处理部61各自得到的8个二进制图象,灰度等级化处理部62生成半色调图象。灰度等级化处理部62,在用象素变换部51得到的多值图象,和在上移处理部53、下移处理部54、右移处理部55、左移处理部56、左上移动处理部58、左下移动处理部59、右上移动处理部60及右下移动处理部61各自得到的8个二进制图象之间进行象素单位的减法处理,然后,经加法合成这些图象得到半色调图象。也就是说,相对于有所述多值图象座标位置的象素值“9”的加权象素,对应移动过的二进制图象座标位置的象素为“0”的情况,灰度等级化处理部62从所述加权象素中减去“1”。此时,对多值图象的象素“0”不进行减法处理。分别进行关于8个移动过的二进制图象的这种减法处理。利用灰度等级化处理部62,8个移动过的二进制图象对所有各象素减法运算后的结果为半色调图象。于是,可象图25那样构成使用半色调处理部102E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此情况下,用半色调处理部102E代替半色调处理部102。由于用半色调处理部102E生成的半色调图象为对应所述放大二进制图象的半色调图象,所以通过图25所示的缩小处理部103,按期望的输出尺寸缩小后变为缩小半色调图象。这种缩小半色调图象由图象输出装置104输出。
也就是说,用半色调处理部102E生成的半色调图象,经图25所示的缩小处理部103缩小(1/2)×(1/2)倍,得到图33所示的缩小半色调图象。这种缩小半色调图象,由图象输出装置104提供相应于象素值灰度等级,比如浓度灰度等级并输出。例如,图34表示显示输出的一个例子,象素值“7”的象素黑100%,象素值“5”的象素黑80%,象素值“4”的象素黑60%,象素值“3”的象素黑50%,象素值“2”的象素黑40%,象素值“1”的象素黑20%,而象素值“0”的象素黑0%(即为白)。
实施例13
图42表示本发明第13实施例的半色调处理装置的构成。图42所示的半色调处理装置包括:象素变换处理部201,灰度等级处理部202及图象输出装置203。
象素变换处理部201,与图1所示的象素变换部11有大致相同的功能,对构成原二进制图象的各象素进行加权多值化,得到多值图象。例如,通过该象素变换处理部201加权的具体处理是,对于由白象素为“0”、黑象素为“1”这两个二进制的“0”和“1”构成的二进制图象,将白象素“0”按原样设计不变,而对黑象素在此情况下设为比“1”大的象素值“5”。
灰度等级处理部202,实际上进行大致相当于图1中的上移反向部12、下移反向部13、右移反向部14、左移反向部15及灰度等级化处理部的处理。也就是说,灰度等级处理部202,对在由象素变换部201多值化的上述多值图象中、邻接于黑象素的上下左右的象素中的白象素的数加权,从黑象素的象素值中减去该值,作为该象素的灰度等级象素,从而形成半色调图象。并对所提供的多值图象的所有象素进行有关各黑象素的减法处理。
图象输出装置203是多灰度等级地显示在灰度等级处理部202中所生成的半色调图象的输出显示器或打印机等,此情况下,为液晶显示器。
下面,以图42所示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的动作作为一个例子,参照图43进行具体说明。
象素变换处理部201中输入的原二进制图象,如图3所示由白象素和黑象素组成。例如,用白象素的象素值“0”、黑象素的象素值“1”来表示。
通过象素变换处理部201,象素值“0”的白象素按原样不变,象素值“1”的黑象素加权为象素值“5”,图3的原二进制图象就变换为图4那样的加权多值图象。
如图43所示,用象素变换处理部201生成的图4的加权多值图象,通过灰度等级处理部202,在要灰度等级化的被减法运算的象素A的座标为(n,m)时,由图示上方邻接座标(n,m-1)位置的参照象素a,图示右侧邻接座标(n+1,m)位置的参照象素b、图示下方邻接座标(n,m+1)位置的参照象素C、图示左侧邻接座标(n-1,m)位置的参照象素d的4个参照象素,计算白象素的数,从所述要减法运算的象素A的象素值中,减去计算的白象素数。也就是说,图4座标(1,1)的象素情况下,参照象素a~d内,若白象素座标为(1,0),(1,2)及(0,1)的3象素,那么根据5-3=2,座标(1,1)的灰度等级象素的象素值就变为“2”。
对于图4的各黑象素,通过这样的灰度等级化,就生成包含图9那样的半色调的半色调图象。
由图象输出装置203提供相应于象素值的灰度等级,比如浓度灰度等级后,就可输出这样生成的半色调图象。例如,图10表示了输出的一个例子,象素值“5”的象素黑100%,象素值“4”的象素黑75%,象素值“3”的象素黑50%,象素值“2”的象素黑25%,而象素值“0”的象素黑0%(即为白)。
因此,通过用低灰度等级显示原二进制图象的凹凸的凸部分,在视觉上使整体轮廓平滑化,使易见性及目视性良好的显示或印刷成为可能。
图42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中,对黑象素进行加权,原二进制图象变换成多值图象,用其多值象素周围的白象素数,调整黑象素的黑色等级进行灰度等级化,能够有效地进行图象和背景部界限的平滑化。
实施例14
图44表示本发明第14实施例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的构成。图44所示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由与图42相同的象素变换处理部201及图象输出装置203、与图42的灰度等级处理部有若干不同的灰度等级处理部202A构成。
也就是说,象素变换处理部201对构成原二进制图象的各象素经加权进行多值化,得到多值图象。例如,通过该象素变换处理部201加权的具体处理是对白象素为“0”、黑象素为“1”、用二进制的“0”和“1”构成的二进制图象,把白象素“0”按原样不变,而对黑象素设为比“1”大的象素值“5”。
灰度等级部202A,实际上进行与图11中的左上移动反向部17、左下移动反向部18、右上移动反向部19、右下移动反向部20及灰度等级化处理部16大致相同的处理。也就是说,在灰度等级处理部202A,对由象素变换处理部201多值化的所述多值图象中,与黑象素邻接的左上、左下、右上及右下的象素中存在的白象素数加权,并从黑象素的象素值中减去该加权值,作为该象素的灰度等级象素,从而生成半色调图象。对于所提供的多值图象的所有象素,进行针对各黑象素的减法处理。
图象输出装置203是按灰度等级显示输出灰度等级处理部202A中所生成的半色调图象的显示器或打印机等,此情况下,为液晶显示器。
下面,参照图45,对图44所示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的动作的一个例子,进行具体说明。
象素变换处理部201中输入的原二进制图象,如图3所示由白象素和黑象素组成。例如,用白象素的象素值“0”、黑象素的象素值“1”来表示。
通过象素变换处理部201,象素值“0”的白象素按原样不变,象素值“1”的黑象素加权为象素值“5”,图3的原二进制图象就变换为图4那样的加权多值图象。
如图45所示,用象素变换处理部201生成的图4的加权多值图象,通过灰度等级处理部202A,在要灰度等级化的被减法运算的象素A的座标为(n,m)时,从图示右上方邻接座标(n+1,m-1)位置的参照象素e,图示右下方邻接座标(n+1,m+1)位置的参照象素f、图示左下方邻接座标(n-1,m+1)的参照象素g、图示左上方邻接座标(n-1,m-1)位置的参照象素h的4个参照象素中,计算白象素的数,从所述要被减法运算的象素A的象素值中,减去计数的白象素数。也就是说,图4座标(1,1)的象素情况下,参照象素a~d内,若白象素是座标(2,0)、(0,2)及(0,0)的3象素,那么根据5-3=2,座标(1,1)的灰度等级象素的象素值就变为“2”。
对于图4的各黑象素,通过这样的灰度等级化,就生成包含图16那样的半色调的半色调图象。
由图象输出装置203提供相应于象素值的灰度等级,比如浓度灰度等级后输出这样生成的半色调图象。例如,图7表示了输出的一个例子,象素值“4”的象素黑100%,象素值“3”的象素黑66%,象素值“2”的象素黑33%,而象素值“0”的象素黑0%(即为白)。
因此,将黑象素进行加权,原二进制图象变换成多值图象,用其多值象素周围的白象素数,调整黑象素的黑色等级进行灰度等级化,能够有效地实现图象和背景部界限的平滑化。
实施例15
图46表示本发明第15实施例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的构成。图46所示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由与图42相同的图象输出装置203、与图44的图象变换处理部201及灰度等级处理部202A有若干不同的象素变换处理部201A及灰度等级处理部202B构成。
也就是说,象素变换处理部201A对构成原二进制图象的各象素经加权进行多值化,得到多值图象。例如,通过该象素变换处理部201A加权的具体处理是对白象素为“0”、黑象素为“1”的用二进制的“0”和“1”构成的二进制图象,把白象素“0”按原样不变,而对黑象素设为比“1”大的象素值“9”。
灰度等级部202B,实际上进行与图18的上移反向部12、下移反向部13、右移反向部14、左移反向部15、左上移动反向部17、左下移动反向部18、右上移动反向部19、右下移动反向部20及灰度等级化处理部22大体相同的处理。也就是说,灰度等级处理部202B,对由象素变换处理部201A多值化的所述多值图象中,与黑象素邻接的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及右下的象素中存在的白象素数加权,并从黑象素的象素值中减去该加权值作为该象素的灰度等级象素,从而生成半色调图象。对于所提供的多值图象的所有黑象素,进行针对各黑象素的减法处理。
图象输出装置203是按灰度等级显示输出灰度等级处理部202B中所生成的半色调图象的显示器或打印机,此情况下,为液晶显示器。
下面,参照图47,对图46所示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的动作之一例,进行具体说明。
象素变换处理部201A中输入的原二进制图象,如图3所示由白象素和黑象素组成。例如,用白象素的象素值“0”、黑象素的象素值“1”来表示。
利用象素变换处理部201A,将象素值“0”的白象素按原样不变,象素值“1”的黑象素加权为象素值“9”,图3的原二进制图象就变换为图19那样的加权多值图象。
如图47所示,用象素变换处理部201A生成的图19的加权多值图象,通过灰度等级处理部202B,在要灰度等级化的被减法运算的象素A的座标为(n,m)时,从图示上方邻接座标(n,m-1)位置的参照象素a,图示右方邻接座标(n+1,m)位置的参照象素b、图示下方邻接座标(n,m+1)位置的参照象素c、图示左方邻接座标(n-1,m)位置的参照象素d、图示右上方邻接座标(n+1,m-1)位置的参照象素e、图示右下方邻接座标(n+1,m+1)位置的参照象素f、图示左下方邻接座标(n-1,m+1)位置的参照象素g、图示左上方邻接座标(n-1,m-1)位置的参照象素h的8个参照象素中计数白象素的数,从所述要被减法运算的象素A的象素值中,减去计数的白象素数。也就是说,图19座标(1,1)的象素情况下,参照象素a~h内,若白象素是座标(1,0)、(1,2)、(0,1)、(2,0)、(0,2)及(0,0)的6象素,那么根据9-6=3,座标(1,1)的灰度等级象素的象素值就变为“3”。
对图19的各黑象素,通过这样的灰度等级化,就生成包含图20那样的半色调的半色调图象。
由图象输出装置203提供相应于象素值的灰度等级,比如浓度灰度等级后输出这样生成的半色调图象。例如,图21表示了输出的一个例子,象素值“8”的象素黑100%,象素值“7”的象素黑80%,象素值“6”的象素黑64%,象素值“5”的象素黑48%,象素值“4”的象素黑32%,象素值“3”的象素黑16%,而象素值“0”的象素黑0%(即为白)。
实施例16
图48表示本发明第16实施例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的构成。图48所示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由放大图象发生部301、象素变换处理部302、灰度等级处理部303、缩小处理部304及图象输出装置305构成。
放大图象发生部301按期望的输出尺寸的x×y倍,比如2×2倍输出放大的二进制图象。这种放大二进制图象,例如为文字字型等图象,通过放大图象发生部301,比如称为字型轮廓发生器产生象素分辨率点密度不因放大而降低的图象。
象素变换处理部302,与图42所示的象素变换处理部201有大致相同的功能,对构成所述放大二进制图象的各象素经加权进行多值化,得到多值图象。例如,通过该象素变换处理部302加权的具体处理是对白象素为“0”、黑象素为“1”的用二进制的“0”和“1”构成的二进制图象,把白象素“0”按原样不变,而对黑象素在此情况下设为比“1”大的象素值“5”。
灰度等级处理部303,与图42所示的灰度等级处理部202有大致相同的功能,对由象素变换部302多值化的所述多值图象中,与黑象素邻接的上下左右的象素中存在的白象素数加权,从黑象素的象素中减去该值作为该象素的灰度等级象素,从而生成半色调图象。对所提供的多值图象的所有象素进行针对各黑象素的减法运算。
缩小处理部304,把用灰度等级处理部303灰度等级化的半色调图象,按对应放大图象发生部301的放大倍率,缩小(1/x)×(1/y)倍,此情况下缩小(1/2)×(1/2)倍,生成缩小半色调图象。
图象输出装置305为显示器或打印机,它按多灰度等级显示由缩小处理部304生成的半色调图象,此例中为液晶显示器。
下面,参照图43,对图48所示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的动作一例,进行具体的说明。
象素变换部302中,由放大图象发生部301提供图3所示的用白象素和黑象素组成的二进制图象,此情况下为2×2倍的放大二进制图象。所述放大二进制图象,如图3所示由白象素和黑象素构成,比如用白象素的象素值为“0”、黑象素的象素值为“1”来表示。
象素变换处理部302使象素值“0”的白象素按原样不变,象素值“1”的黑象素按象素值“5”加权,图3的所述放大二进制图象就变换成图4那样的加权多值图象。
用象素变换处理部302生成的图4中的加权多值图象,如图43所示,通过灰度等级处理部303,在要灰度等级化的被减法运算象素A的座标为(n,m)时,从图示上方邻近座标(n,m-1)位置的参照象素a、图示右侧邻近座标(n+1,m)位置的参照象素b、图示下方邻近座标(n,m+1)位置的参照象素c、图示左侧邻近座标(n-1,m)位置的参照象素d的4个参照象素中计数白象素的数,从所述要被减法运算象素A的象素值中减去计数过的白象素数。也就是说,图4的座标(1,1)的象素情况下,参照象素a~d内,若白象素为座标(1,0)、(1,2)及(0,1)的3象素,那么根据5-3=2,座标(1,1)的灰度等级象素的象素值就变成“2”。
对图4的各黑象素,通过这样的灰度等级化,就生成包括图20那样的半色调的半色调图象。
这样生成的半色调图象,送至缩小处理部304缩小(1/2)×(1/2)倍,得到图27所示的缩小半色调图象。利用这种缩小处理部304缩小(1/2)×(1/2)倍,是以2×2各点的平均值为各象素值而得到本来的图9所示的半色调图象的。
由图象输出装置305提供相应于象素值的灰度等级,比如浓度灰度等级后输出这种缩小的半色调图象。例如,图28表示了输出的一个例子,象素值“4”的象素黑100%,象素值“3”的象素黑75%,象素值“2”的象素黑50%,象素值“1”的象素黑25%,而象素值“0”的象素黑0%(即为白)。
因此,在视觉上整体轮廓被高精度地平滑化,使易见性且目视性良好的显示或印刷成为可能。
实施例17
图49表示本发明第17实施例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的构成。图49所示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包括:与科48相同的放大图象发生部301、图象变换处理部302、缩小处理部304及图象输出装置305,和与图48的灰度等级处理部303有若干不同的灰度等级处理部303A。
放大图象发生部301,按期望的输出尺寸的x×y倍、比如2×2倍输出放大二进制图象。
象素变换处理部302,对构成所述放大二进制图象的各象素经加权进行多值化,得到多值图象。例如,通过该象素变换处理部302加权的具体处理是对白象素为“0”、黑象素为“1”的用二进制的“0”和“1”构成的二进制图象,把白象素“0”按原样不变,而对黑象素在此情况下设为比“1”大的象素值“5”。
对由象素变换处理部302多值化的所述多值图象中,与黑象素邻接的左上、左下、右上及右下的象素中存在的白象素的数加权,从黑象素的象素值中减去该值作为该象素的灰度等级象素,灰度等级处理部303A就生成半色调图象。对所提供的多值图象的所有象素进行针对各黑象素的减法运算。
缩小处理部304,把用灰度等级处理部305A灰度等级化的半色调图象,按对应放大图象发生部301的放大倍率缩小(1/x)×(1/y)倍,此情况下缩小(1/2)×(1/2)倍,生成缩小半色调图象。
图象输出装置305多灰度等级地显示输出用缩小处理部304生成的半色调图象。
下面,参照图45,对图49所示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的动作一例,进行具体的说明。
象素变换处理部302中,由放大图象发生部301提供图3所示的用白象素和黑象素组成的二进制图象,此情况下为2×2倍的放大二进制图象。所述放大二进制图象,如图3所示由白象素和黑象素组成,比如用白象素的象素值为“0”、黑象素的象素值为“1”来表示。
象素变换处理部302使象素值“0”的白象素按原样不变,而象素值“1”的黑象素按象素值“5”加权,图3的所述放大二进制图象就变换成图4那样的加权多值图象。
如图45所示,用象素变换处理部302生成的图4中的加权多值图象,通过灰度等级处理部303A,在要灰度等级化的被减法运算象素A的座标为(n,m)时,从图示右上方邻近座标(n+1,m-1)位置的参照象素e、图示右下方邻近座标(n+1,m+1)位置的参照象素f、图示左下方邻近座标(n-1,m+1)位置的参照象素g、图示左上方邻近座标(n-1,m-1)位置的参照象素h的4个参照象素中计数白象素的数,从所述要被减法运算象素A的象素中减去计数过的白象素数。也就是说,图4的座标(1,1)的象素情况下,参照象素a~d内,若白象素为座标(2,0)、(0,2)及(0,0)的3象素,那么根据5-3=2,座标(1,1)的灰度等级象素的象素值就变成“2”。
对于图4的各黑象素,通过进行这样的灰度等级化,就生成包含图16那样的半色调的半色调图象。
这样生成的半色调图象,送至缩小处理部304按(1/2)×(1/2)倍缩小,得到图30所示的缩小半色调图象。利用这种缩小处理部304缩小(1/2)×(1/2)倍,是以2×2各点的平均值作为各象素值而得到本来的图16所示的半色调图象的。
由图象输出装置305提供相应于象素值的灰度等级,比如浓度灰度等级后输出这种缩小的半色调图象。例如,图31表示了输出的一个例子,象素值“4”的象素黑100%,象素值“3”的象素黑75%,象素值“2”的象素黑50%,象素值“1”的象素黑25%,而象素值“0”的象素黑0%(即为白)。
这样一来,在视觉上整体轮廓被高精度地平滑化,使易见性且目视性良好的显示或印刷成为可能。
实施例18
图50表示本发明第18实施例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的构成。图50所示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由与图48相同的放大图象发生部301、缩小处理部304及图象输出装置305、和与图48的象素变换处理部302及灰度等级处理部303有若干不同的象素变换处理部302A及灰度等级处理部303B构成。
放大图象发生部301按期望的输出尺寸的x×y倍、比如2×2倍输出放大二进制图象。
象素变换处理部302A,对构成所述放大二进制图象的各象素经加权进行多值化,得到多值图象。例如,通过该象素变换处理部302A加权的具体处理是对白象素为“0”、黑象素为“1”的用二进制的“0”和“1”构成的二进制图象,把白象素“0”按原样不变,而对黑象素在此情况下设为比“1”大的象素值“9”。
对由象素变换处理部302A多值化的所述多值图象中,与黑象素邻接的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及右下的象素中存在的白象素的数加权,从黑象素的象素值中减去该值作为该象素的灰度等级象素,灰度等级处理部303B就生成半色调图象。对所提供的多值图明的所有象素进行针对各黑象素的减法运算。
缩小处理部304,将用灰度等级处理部303B灰度等级化的半色调图象,按对应放大图象发生部301的放大倍率缩小(1/x)×(1/y)倍,此情况下缩小(1/2)×(1/2)倍,生成缩小半色调图象。
图象输出装置305多灰度等级地显示输出用缩小处理部304生成的半色调图象。
下面,参照图47,对图50所示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的动作一例,进行具体说明。
象素变换处理部302A中,由放大图象发生部301提供图3所示的用白象素和黑象素组成的二进制图象,此情况下为2×2倍的放大二进制图象,所述放大二进制图象,如图3所示由白象素和黑象素组成,比如用白象素的象素值为“0”、黑象素的象素值为“1”来表示。
象素变换处理部302A使象素值“0”的白象素按原样不变,而象素值“1”的黑象素按象素值“9”加权,图3的所述放大二进制图象就变换成图19那样的加权多值图象。
如图47所示,用象素变换处理部302A生成的图19的加权多值图象,通过灰度等级处理部303B在要灰度等级化的被减法运算象素A的座标为(n,m)时,从图示上方邻近座标(n,m-1)位置的参照象素a、图示右侧邻近座标(n+1,m)位置的参照象素b、图示下方邻近座标(n,m+1)位置参照象素c、图示左侧邻近座标(n-1,m)位置参照象素d、图示右上方邻近座标(n+1,m-1)位置参照象素e、图示右下方邻近座标(n+1,m+1)位置参照象素f、图示左下方邻近座标(n-1,m+1)位置参照象素g、图示左上方邻近座标(n-1,m-1)位置参照象素h的8个参照象素中计数白象素的数,从所述要被减法运算象素A的象素中减去计数过的白象素数。也就是说,图19的座标(1,1)的象素情况下,参照象素a~h内,若白象素为座标(1,0)、(1,2)、(0,1)、(2,0)、(0,2)及(0,0)的6象素,那么根据9-6=3,座标(1,1)的灰度等级象素的象素值就变成“3”。
对于图19的各黑象素,通过进行这样的灰度等级化,就生成包含图20那样的半色调的半色调图象。
这样生成的半色调图象,送至缩小处理部304按(1/2)×(1/2)倍缩小,得到图33所示的缩小半色调图象。利用这咱缩小处理部304缩小(1/2)×(1/2)倍,是以2×2各点的平均值作为各象素值而得到本来的图20所示的半色调图象的。
由图象输出装置305提供相应于象素值的灰度等级,比如浓度灰度等级后输出这种缩小半色调图象。例如,图34表示了输出的一个例子,象素值“7”的象素黑100%,象素值“5”的象素黑80%,象素值“4”的象素黑60%,象素值“3”的象素黑50%,象素值“2”的象素黑40%,象素值“1”的象素黑20%,而象素值“0”的象素黑0%(即为白)。
工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可用于使用进行文字等符号显示的显示器的计算机系统、配有显示器装置的工业仪器、配有录象机等民用品或小型显示部的携带式信息器等。

Claims (34)

1.一种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包括:
对原二进制图象的各象素加权,使其变换为由加权过的象素值所组成的多值图象的象素变换装置;
反向所述原二进制图象,并在该原二进制图象的象素排列所对应的周围多个方向上移动,分别生成多个移动的反向图象的移动反向处理装置,
依据所述象素变换装置得到的多值图象和所述移动反向处理装置得到的多个移动反向图象,生成半色调图象的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
输出由所述灰度等级化装置所生成的半色调图象的图象输出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色调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反向处理装置将原二进制图象反向,并在上、下、左、右各方向上移动,分别生成4个移动反向图象,根据象素变换装置所得到的多值图象和所述移动反向处理装置所得到的4个移动反向图象,所述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生成半色调图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反向处理装置,将原二进制图象反向,并在左上、左下、右上及右下各方向上移动,分别生成4个移动反向图象,依据象素变换装置得到的多值图象和所述移动反向处理装置得到的4个移动反向图象,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生成半色调图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反向处理装置将原二进制图象反向,并在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及右下各方向上移动,分别生成8个移动反向图象,根据象素变换装置得到的多值图象和所述移动反向处理装置得到的8个移动反向图象,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生成半色调图象。
5.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将象素变换装置得到的多值图象和移动反向处理装置得到的多个移动反向图象,相应于所述多值图象的各象素进行加法合成。
6.一种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包括:
对原二进制的各象素加权,使其变换为由加权过的象素值组成的多值图象的象素变换装置;
在所述原二进制图象的其象素排列所对应的周围多个方向上移动,分别生成多个移动图象的移动处理装置;
根据所述象素变换装置得到的多值图象和所述移动处理装置得到的多个移动图象生成半色调图象的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
输出由所述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生成的半色调图象的图象输出装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处理装置将原二进制图象在上下左右各方向上移动,分别生成4个移动图象,根据所述象素变换装置得到的多值图象和所述移动处理装置得到的四个移动图象,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生成半色调图象。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处理装置将原二进制图象在左上、左下、右上及右下各方向上移动,分别生成4个移动图象,根据所述象素变换装置得到的多值图象和所述移动处理装置得到的4个移动图象,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生成半色调图象。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处理装置将原二进制图象在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及右下各方向上移动,分别生成8个移动图象,根据所述象素变换装置得到的多值图象和所述移动处理装置得到的8个移动图象,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生成半色调图象。
10.如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将象素变换装置得到的多值图象和移动处理装置得到的多个移动图象,相应于所述多值图象的各象素进行加法合成。
11.一种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包括:
生成期望的输出尺寸的x×y倍的放大原二进制图象的放大图象生成装置;
对所述原二进制图象的各象素加权,使其变换为由加权过的象素值所组成的多值图象的象素变换装置;
反向所述原二进制图象,并在该原二进制图象的象素排列所对应的周围多个方向上移动,分别生成多个移动反向图象的移动反向处理装置;
根据所述象素变换装置得到的多值图象和所述移动反向处理装置得到的多个移动反向图象,生成半色调图象的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
将通过所述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所生成的半色调图象缩小(1/x)×(1/y)倍的缩小处理装置;
输出由所述缩小处理装置生成的半色调图象的图象输出装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移动反向处理装置将原二进制图象反向,并在上下左右各方向上移动分别生成4个移动反向图象,根据象素变换装置得到的多值图象和所述移动反向处理装置得到的4个移动反向图象,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生成半色调图象。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移动反向处理装置将原二进制图象方向,并在左上、左下、右上及右下各方向上移动,分别生成4个移动反向图象,根据象素变换装置得到的多值图象和所述移动反向处理装置得到的4个移动反向图象,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生成半色调图象。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移动反向处理装置将原二进制图象反向,并在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及右下各方向上移动,分别生成8个移动反向图象,根据象素变换装置得到的多值图象和所述移动反向处理装置得到的8个移动反向图象,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生成半色调图象。
15.如权利要求12~1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将象素变换装置得到的多值图象和移动反向处理装置得到的多个反向图象,相应于所述多值图象的各象素进行加法合成。
16.一种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包括:
生成期望的输出尺寸的x×y倍的放大原二进制图象的放大图象生成装置;
对所述原二进制图象的各象素加权,使其变换为由加权过的象素值所组成的多值图象的象素变换装置;
在所述原二进制图象的其象素排列所对应的周围多个方向上移动,分别生成多个移动图象的移动处理装置;
根据所述象素变换装置得到的多值图象和所述移动处理装置得到的多个移动图象,生成半色调图象的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
将通过所述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所生成的半色调图象缩小(1/x)×(1/y)倍的缩小处理装置;
输出由所述缩小处理装置生成的半色调图象的图象输出装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处理装置的原二进制图象在上下左右各方向上移动,分别生成4个移动图象,根据象素变换装置得到的多值图象和所述移动处理装置得到的4个移动图象,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生成半色调图象。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处理装置将原二进制图象在左上、左下、右上及右下各方向上移动,分别生成4个移动图象,根据象素变换装置得到的多值图象和所述移动处理装置得到的4个移动图象,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生成半色调图象。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处理装置将原二进制图象在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及右下各方向上移动,分别生成8个移动图象,根据象素变换装置得到的多值图象和所述移动处理装置得到的8个移动图象,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生成半色调图象。
20.如权利要求17~19中任一项所述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将象素变换装置得到的多值图象和移动处理装置得到的多个移动图象相应于所述多值图象的各象素进行加法合成。
21.一种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包括:
对原二进制图象的各象素加权,使其变换为由加权过的象素值所组成的多值图象的象素变换装置;
根据所述多值图象各象素周围邻接象素所对应的象素信息,对所述多值图象的象素值进行灰度等级处理,生成半色调图象的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和
输出由所述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生成的半色调图象的图象输出装置。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多值图象各象素的上下左右各邻接象素的信息,所述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进行灰度等级化处理。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多值图象各象素的左上、左下、右上及右下各邻接象素的信息,所述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进行灰度等级化处理。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多值图象各象素的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及右下各邻接象素的信息,所述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进行灰度等级化处理。
25.如权利要求22~2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各邻接象素的象素值作为背景象素值的象素信息,所述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进行灰度等级化处理。
26.一种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包括:
生成期望的输出尺寸的x×y倍的放大原二进制图象的放大图象生成装置;
对所述原二进制图象的各象素加权,使其变换为由加权过的象素值所组成的多值图象的象素变换装置;
根据所述多值图象各象素周围的邻接象素所对应的象素信息,对所述多值图象的象素值进行灰度等级处理,生成半色调图象的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
把所述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所生成的半色调图象缩小(1/x)×(1/y)倍的缩小处理装置;和
输出由所述缩小处理装置生成的半色调图象的图象输出装置。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多值图象各象素上下左右的各邻接象素的信息,所述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进行灰度等级化处理。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多值图象各象素左上、左下、右上及右下的各邻接象素的信息,所述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进行灰度等级化处理。
29.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多值图象各象素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及右下的各邻接象素的信息,所述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进行灰度等级化处理。
30.如权利要求27~29中任一项所述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各邻接象素的象素值为背景象素值的象素信息,所述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进行灰度等级化处理。
31.如权利要求1~30中任一项所述的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原二进制图象为文字字型图象。
32.一种图象半色调处理方法,包括:
对原二进制图象的各象素加权,使其变换为由加权过的象素值所组成的多值图象的象素变换;
反向所述原二进制图象,并在该原二进制图象的象素排列所对应的周围多个方向上移动,分别生成移动反向图象的移动反向处理步骤;
根据所述象素变换装置得到的多值图象和所述移动反向处理装置得到的多个移动反向图象,生成半色调图象的灰度等级化处理步骤;
输出所述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所生成的半色调图象的图象输出步骤。
33.一种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包括:
在原二进制图象的其象素排列所对应的周围多个方向上移动分别生成多个移动图象的移动处理装置;
根据所述原二进制图象和所述生成的多个移动图象,使所述原二进制图象周边部的灰度等级值小于其它部位的灰度等级值,而生成半色调图象的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和
输出所述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所生成的半色调图象的图象输出装置。
34.一种图象半色调处理方法,包括:
在原二进制图象的其象素排列所对应的周围多个方向上移动,生成多个移动图象的移动处理步骤;
根据所述原二进制图象和所述生成的多个移动图象,使所述原二进制图象周边部的灰度等级值小于其它部位的灰度等级值,而生成半色调图象的灰度等级化处理步骤;和
输出所述灰度等级化处理装置所生成的半色调图象的图象输出步骤。
CN96191545A 1995-10-20 1996-10-18 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及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10347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73184/95 1995-10-20
JP273184/1995 1995-10-20
JP27318495A JP3519186B2 (ja) 1995-10-20 1995-10-20 画像中間調処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198A CN1169198A (zh) 1997-12-31
CN1103479C true CN1103479C (zh) 2003-03-19

Family

ID=17524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91545A Expired - Lifetime CN1103479C (zh) 1995-10-20 1996-10-18 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3) US6100997A (zh)
EP (3) EP1282107A1 (zh)
JP (1) JP3519186B2 (zh)
KR (1) KR100426116B1 (zh)
CN (1) CN1103479C (zh)
DE (1) DE69632452T2 (zh)
TW (1) TW333633B (zh)
WO (1) WO19970150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58637A (ja) * 2001-11-21 2003-05-30 Sony Corp 印画装置及び印画方法、並びに印画システム
US7025515B2 (en) 2003-05-20 2006-04-11 Software 2000 Ltd. Bit mask generation system
GB2419250C (en) 2004-10-18 2008-04-24 Software 2000 Ltd Bit mask generation system.
US7492484B2 (en) * 2005-03-10 2009-02-1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imiting amount of toner stick
KR20070099170A (ko) * 2006-04-03 2007-10-09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데이터 변환장치 및 변환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 영상표시장치의 구동장치 및 구동방법
JP4404116B2 (ja) * 2007-08-14 2010-01-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回路、表示装置及び印刷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68322A (ja) * 1992-11-30 1994-06-14 Meidensha Corp 画像の拡大変換方法
JPH07199903A (ja) * 1993-12-28 1995-08-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多階調幅太データ生成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3295A (ja) 1985-06-28 1987-01-09 ソニ−・テ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表示画像補償方法
JPS6313579A (ja) 1986-07-04 1988-01-20 Canon Inc 多値化方法
JPH01282967A (ja) * 1988-05-09 1989-11-14 Fujitsu Ltd 濃淡画像データ処理方法
JPH03154096A (ja) * 1989-11-13 1991-07-02 Canon Inc パターン発生方法及びパターン発生装置
JPH03156494A (ja) 1989-11-15 1991-07-04 Hitachi Ltd 文字等の出力装置
JPH03259193A (ja) 1990-03-08 1991-11-19 Teremateiiku Kokusai Kenkyusho:Kk グレースケール文字表示装置
EP0448109A3 (en) * 1990-03-23 1991-10-3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ES2109979T3 (es) * 1991-03-18 1998-02-01 Canon Kk Aparato para el proceso de imagenes.
JPH0516099A (ja) 1991-07-12 1993-01-26 Konica Corp シートフイルム端部切欠き加工のチツプ回収方法及び装置
JP2806086B2 (ja) * 1991-07-26 1998-09-3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画像データ処理装置
JPH0540826A (ja) * 1991-08-02 1993-02-19 Canon Inc 画素密度変換方式
JPH0583535A (ja) * 1991-09-24 1993-04-02 Tokyo Electric Co Ltd 2値画像の変倍処理装置
JPH05136988A (ja) * 1991-11-13 1993-06-01 Tokyo Electric Co Ltd 2値画像の変倍処理装置
JPH05160996A (ja) * 1991-12-05 1993-06-25 Konica Corp 画像処理方法
JPH06130908A (ja) * 1992-10-20 1994-05-13 Ricoh Co Ltd 画質補正方法
US5748798A (en) * 1993-12-28 1998-05-05 Matsushita Wlectric Ind.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ding effects to gray scale images
US5499305A (en) * 1994-03-30 1996-03-12 Lasermaster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alescing a grayscale image and rendering the coalesced grayscale image as a binary image
JPH11196271A (ja) * 1997-10-30 1999-07-21 Minolta Co Ltd 画像データ変換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並びに画像データ変換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68322A (ja) * 1992-11-30 1994-06-14 Meidensha Corp 画像の拡大変換方法
JPH07199903A (ja) * 1993-12-28 1995-08-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多階調幅太データ生成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897981B2 (en) 2005-05-24
EP0810549B1 (en) 2004-05-12
US6100997A (en) 2000-08-08
WO1997015029A1 (fr) 1997-04-24
KR100426116B1 (ko) 2004-07-23
TW333633B (en) 1998-06-11
US20030090730A1 (en) 2003-05-15
EP0810549A4 (en) 1999-03-17
EP0810549A1 (en) 1997-12-03
JP3519186B2 (ja) 2004-04-12
KR980700622A (ko) 1998-03-30
EP1282108A1 (en) 2003-02-05
US6657747B1 (en) 2003-12-02
EP1282107A1 (en) 2003-02-05
DE69632452D1 (de) 2004-06-17
JPH09114440A (ja) 1997-05-02
DE69632452T2 (de) 2005-05-12
CN1169198A (zh) 1997-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55766C (zh) 图像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CN1324873C (zh) 边界检测方法、图像处理设备和复印机
CN1197351C (zh) 图像合成装置
CN1158854C (zh)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203662C (zh) 自动灰度等级补正装置以及方法
CN1127715C (zh) 字符显示装置和字符显示方法
CN1805531A (zh) 图像处理装置及方法、记录介质、以及程序
CN1262986C (zh) 图象处理方法及图象处理装置
CN101079949A (zh) 图像处理设备和方法、记录介质以及程序
CN1399243A (zh) 显示装置、显示方法及记录有显示控制程序的记录媒体
CN1671214A (zh) 彩色信号变换装置、程序及方法、记录媒体、彩色显示装置及方法
CN101065784A (zh) 计算机图形处理
CN1774031A (zh)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CN1388513A (zh) 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207896C (zh) 图象数据的压缩和恢复方法
CN1533562A (zh) 电子元件的控制电路、电子电路、电光学装置、电光学装置的驱动方法和电子设备与电子元件的控制方法
CN1468006A (zh) 图像处理设备和方法、图像显示设备以及移动电子装置
CN1300505A (zh) 固体彩色摄像装置
CN1947409A (zh) 对每多个像素进行多值化的图像处理装置
CN1103479C (zh) 图象半色调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304617A (zh) 插值处理装置及记录插值处理程序的记录媒体
CN1223311C (zh) 超声波诊断装置
CN1926768A (zh) 信号处理装置和方法及信号处理程序和记录该程序的记录介质
CN1108590C (zh) 信息处理装置
CN1697001A (zh) 视频信号处理电路、处理方法和处理程序以及记录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