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45289B - 阀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45289B
CN110345289B CN201910273994.7A CN201910273994A CN110345289B CN 110345289 B CN110345289 B CN 110345289B CN 201910273994 A CN201910273994 A CN 201910273994A CN 110345289 B CN110345289 B CN 1103452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fuel
wall
housing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7399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45289A (zh
Inventor
落合祐介
古谷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olax Inc
Original Assignee
Piolax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olax Inc filed Critical Piolax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3452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452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452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452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35/00Fuel tan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torcycles or engine-assisted cycles; Arrangement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4/00Devices, e.g. valv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enclosures
    • F16K24/04Devices, e.g. valv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enclosures for venting only
    • F16K24/042Devices, e.g. valv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enclosures for venting only actuated by a float
    • F16K24/044Devices, e.g. valv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enclosures for venting only actuated by a float the float being rigidly connected to the valve element, the assembly of float and valve element following a substantially translational movement when actuated, e.g. also for actuating a pilot val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1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 F16K31/18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actuated by a float
    • F16K31/2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actuated by a float actuating a lift valve
    • F16K31/2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actuated by a float actuating a lift valve with the float rigidly connected to the val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2015/03256Fuel tan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valves, the mounting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阀装置,能够维持通气室的容积、且能够容易地使从壳体的阀孔流入至通气室内的燃料进行碰撞而抑制扩散。该阀装置(10)具有:壳体(15),其在上方具有形成有第1阀孔(27)的分隔壁(23),在分隔壁(23)的下方设置有与燃料箱连通的阀室(V);罩(50),其安装于壳体(15)的上方,与分隔壁(23)之间设置有通气室(R);燃料蒸气配管(57),其设置于罩(50),与通气室(R)连通;以及浮子阀(60),其以能够升降的方式收容于阀室(V),对第1阀孔(27)进行开闭,该阀装置(10)具有碰撞壁部(70),该碰撞壁部(70)与壳体(15)连接设置,在通气室(R)内且在分隔壁(23)的上方配置为与第1阀孔(27)相对。

Description

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阀装置,其具有浮子阀、且用作燃料流出防止阀等。
背景技术
例如,在摩托车、汽车等车辆的燃料箱安装有阀装置,该阀装置在车辆倾斜或侧翻时防止燃料箱内的燃料向燃料箱外泄漏。
通常情况下,该阀装置具有壳体以及浮子阀,壳体通过具有开口的分隔壁而在上方形成有通气室且在下方形成有阀室,浮子阀在阀室内配置为能够升降。而且,如果燃料晃动而浮力作用于浮子阀,则浮子阀上升而将开口封闭,限制燃料向通气室侧流入。然而,在车辆在路况不良的道路等上行驶而导致燃料液面剧烈晃动的情况下,有时在浮子阀上升而将开口封闭之前燃料猛烈地从开口喷出而流入至通气室内。
为了应对这种问题,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燃料流出限制装置,即,该燃料流出限制装置具有:上壳体,其在上方壁部形成有蒸发器开口;罩,其安装于该上壳体上方而划分出通气室,并且接头从侧方伸出;筒体,其安装于上壳体下方;以及浮子阀,其在上壳体内配置为能够升降,并对蒸发器开口进行开闭。从罩的顶壁内表面朝向蒸发器开口而凸出设置有筒状的接液部。而且,如果燃料液面剧烈地上下晃动而导致燃料从蒸发器开口喷出,则燃料与接液部碰撞而滴落,因此抑制了燃料向接头侧侵入。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953916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装置的情况下,为了抑制从蒸发器开口喷出的燃料的扩散,在要使燃料与接液部碰撞的定时提前的情况下,需要使设置有接液部的罩的顶壁下降。在该情况下,通气室的容积会减小,难以使燃料箱内的燃料蒸气流通,有可能对燃料箱内和燃料箱外的空气的流通等产生障碍。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阀装置,其能够维持通气室的容积、且能够容易地使从壳体的阀孔流入至通气室内的燃料进行碰撞而抑制扩散。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阀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壳体,其在上方具有形成有第1阀孔的分隔壁,在该分隔壁的下方设置有与燃料箱连通的阀室;罩,其安装于该壳体的上方,与所述分隔壁之间设置有通气室;燃料蒸气配管,其设置于所述罩或者所述壳体,与所述通气室连通;以及浮子阀,其以能够升降的方式收容于所述阀室,对所述第1阀孔进行开闭,所述阀装置具有碰撞壁部,该碰撞壁部与所述壳体连接设置,在所述通气室内且在所述分隔壁的上方配置为与所述第1阀孔相对。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具有在通气室内且在分隔壁上方配置为与第1阀孔相对的碰撞壁部,因此即使因燃料箱内的燃料的晃动等而燃料从第1阀孔向通气室侧流入,也能够使该燃料与碰撞壁部进行碰撞而抑制其向周围扩散,能够抑制燃料进入燃料蒸气配管。另外,碰撞壁部并不设置于罩侧,而是以在分隔壁上方与第1阀孔相对的方式与壳体连接设置,因此不使通气室的顶壁降低就能够将碰撞壁部设置于接近第1阀孔的位置,其结果,能够获得如下阀装置,即,能够确保通气室的容积,并且能够有效地抑制燃料从第1阀孔向通气室侧流入。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阀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分解斜视图。
图2表示构成该阀装置的碰撞壁部,图2(a)是其斜视图,图2(b)是从与图2(a)不同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的斜视图。
图3是表示碰撞壁部组装于构成该阀装置的壳体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4是在该阀装置中浮子阀下降而使得第1阀孔打开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5是在该阀装置中浮子阀上升而使得第1阀孔封闭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6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阀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是其剖面图。
图7是构成该阀装置的碰撞壁部的斜视图。
图8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阀装置的另一其他实施方式,是其剖面图。
图9表示阀装置的摆动试验,图9(a)是燃料箱处于水平状态的情况下的说明图,图9(b)是燃料箱相对于燃料液面倾斜42°的情况下的说明图。
标号的说明
1 燃料箱
10、10A、10B 阀装置
15 壳体
20 壳体主体
23 分隔壁
26 上壁
27 第1阀孔
29 肋
32 第2阀孔
40 盖
50 罩
53 顶壁
57 燃料蒸气配管
58 密封环
60 浮子阀
63 第1弹簧
65 溢流阀
67 第2弹簧
70、70A、70B 碰撞壁部
77 限制壁
79 溢流阀支撑部
R 通气室
V 阀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5对本发明所涉及的阀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在下面的说明中,“燃料”是指液体燃料(还包含燃料的飞沫),“燃料蒸气”是指蒸发的燃料。
如图1及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阀装置10具有由如下部件构成的壳体15:壳体主体20,其呈在上方具有形成有第1阀孔27的分隔壁23且下方开口的近似筒状;以及盖40,其安装于该壳体主体20的下方。在该壳体15的上方安装有设置有燃料蒸气配管57的罩50。并且,如图1、图4所示,该阀装置10具有:浮子阀60,其以能够升降的方式收容于壳体15的阀室V;以及碰撞壁部70,其与壳体15连接设置,配置为在通气室R内且在分隔壁23的上方与第1阀孔27相对。
所述壳体主体20具有呈近似圆筒状的周壁21,在其上方配置有分隔壁23。在所述周壁21形成有多个通气孔21a,并且在下方形成有卡止孔21b。另外,在周壁21的上方凸出设置有卡止凸部21c。并且,所述盖40具有多个通口41,并且在其外周形成有多个卡止爪43。
因此,如图3、图4所示,使盖40的卡止爪43卡止于壳体主体20的卡止孔21b,由此将盖40安装于壳体主体20的下方,并且经由分隔壁23而在壳体下方侧形成与燃料箱1连通的阀室V(参照图4)。此外,将罩50安装于壳体主体20的上方,由此经由分隔壁23而在壳体上方侧形成通气室R(参照图4)。
另外,浮子阀60以与所述盖40之间存在第1弹簧63的状态能够升降地配置于上述阀室V内。呈对前端进行平面切割得到的近似圆锥状的阀头61设置为从上述浮子阀60的上表面中央凸出。而且,该浮子阀60在浸渍于燃料时因自身的浮力以及第1弹簧63的预紧力而上升,在未浸渍于燃料时因自重而下降。
返回至对壳体主体20的说明,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分隔壁23由如下部件构成:底壁24,其设置于周壁21的上方开口部的内周,在中央形成有圆形孔24a;筒状壁25,其从该底壁24的圆形孔24a的表面侧周缘立起设置;以及上壁26,其设置于该筒状壁25的上端内周。
在所述上壁26的中央形成有与所述筒状壁25的内部空间连通的第1阀孔27,在该第1阀孔27的下表面周缘凸出设置有阀座27a。浮子阀60的阀头61相对于该阀座27a接触或分离,由此对第1阀孔27进行开闭(参照图4以及图5)。另外,通过第1阀孔27而将壳体15内的阀室V与通气室R连通。另外,如图4所示,上壁26的上表面呈外周缘部较高、且朝向径向中央逐渐降低的研钵状。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分隔壁呈其中央部以筒状隆起的形状(参照筒状壁25),但例如可以呈在壳体主体20的上方开口周缘配置的圆板状,也可以呈在周壁21的轴向中途配置的圆板状,其形状、位置等并不特别限定。
并且,呈圆筒状的肋29从构成分隔壁23的上壁26的周缘以将所述第1阀孔27周围的整周包围的方式以规定高度立起设置。如图3、图4所示,在该肋29的内侧配置有碰撞壁部70的后述的限制壁77的一部分。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肋29呈将第1阀孔27的整周包围的圆筒状,但作为肋例如也可以呈将其周向的一部分切除得到的形状,只要是设置于分隔壁的碰撞壁部70侧的面、且至少能够在局部将第1阀孔27的周围包围的形状即可。
另外,在构成分隔壁23的底壁24的碰撞壁部70侧的面、且在所述筒状壁25的外周,相对于该筒状壁25呈同心状的环状壁30以比筒状壁25短的长度立起设置。通过设置该环状壁30,在底壁24、环状壁30以及筒状壁25之间形成呈上方开口的环状框形的燃料储存空间31。
并且,如图4所示,在底壁24的燃料储存空间31所处的规定部位,形成有呈圆形的第2阀孔32。该第2阀孔32将位于通气室R内的燃料储存空间31和阀室V连通。另外,第2阀孔32的通气室R侧的内周面成为锥状的阀座32a。金属制的呈球状的溢流阀65相对于该阀座32a接触或分离而对第2阀孔32进行开闭。
此外,如图4、图5所示,该溢流阀65由第2弹簧67从上方进行按压而被向将第2阀孔32封闭的方向进行预紧。而且,在因车辆的行驶等而使得燃料箱1内的燃料蒸气的压力升高时,抵抗第2弹簧67的预紧力将溢流阀65向上方按压使其从阀座32a离开而将第2阀孔32打开(参照图5中的双点划线),由此使得燃料蒸气向通气室R侧逸散。
并且,溢流阀65是金属制的,壳体15是树脂制的,阀座32a也由树脂制成,构成为在溢流阀65与阀座32a抵接的状态下也在二者间产生微小的间隙。因此,即使在溢流阀65将第2阀孔32封闭的状态下,通气室R内的空气也有可能通过第2阀孔32而向阀室V内流入。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溢流阀65呈球形的球状,但也可以呈板状等,并不特别限定。
另外,如图1所示,在底壁24的燃料储存空间31内,呈方柱状的一对碰撞壁支撑部34、34从所述第2阀孔32的周向两侧立起设置,并且呈近似圆柱状的一对碰撞壁固定部35、35从所述筒状壁25的周向两侧立起设置。一对碰撞壁支撑部34、34是对碰撞壁部70的基端侧两侧部进行支撑的部分,另外,一对碰撞壁固定部35、35是对碰撞壁部70的后述的一对固定臂75、75进行固定的部分。
并且,如图1、图4所示,从周壁21的上方周缘设置有呈环状凸状的安装部36,在该安装部36的内周与分隔壁23的环状壁30的外周之间形成有呈环状凹状的凹部37。
下面,对罩50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罩50具有:周壁51,其呈圆筒状;顶壁53,其将上述周壁51的上方封闭;以及安装部54,其是从周壁51的下方周缘以凸缘状扩展而成的,整体呈近似帽状。另外,与壳体主体20的卡止凸部21c卡止的、框状的卡止片55从安装部54的下表面侧垂直设置。并且,如图4所示,插入于壳体主体20侧的凹部37的、呈环状凸状的凸部56凸出设置于安装部54的内表面。此外,通过粘接、熔接等而将安装部54的下表面侧周缘部固接于燃料箱1的开口部1a的表面侧周缘,由此将阀装置10安装于燃料箱1(参照图4)。
另外,如图4所示,在周壁51的周向规定部位形成有与通气室R连通的圆形的通气孔57a,呈近似圆筒状的燃料蒸气配管57从该通气孔57a的外周缘部以规定长度延伸设置。与配置于燃料箱1的外部的过滤罐等连通的未图示的管与该燃料蒸气配管57连接。
而且,如图4所示,在密封环58安装于壳体主体20的环状壁30的外周的状态下,将罩50的凸部56插入于壳体主体20的凹部37,对密封环58进行夹持,并且使框状的卡止片55卡止于壳体主体20的卡止凸部21c,由此以与分隔壁23之间形成通气室R的方式将罩50安装于壳体主体20的上方。此时,相对于设置于壳体主体20的第2阀孔32,以使得通气孔57a以及燃料蒸气配管57位于壳体15的隔着轴的相反侧的方式将罩50安装于壳体主体20(参照图4以及图5)。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形成通气室R,罩50呈中央部隆起的近似帽状,在该罩50侧设置有燃料蒸气配管57,但例如用于形成通气室R的壁部可以设置于壳体15侧,可以使罩呈简单的板状形状而将燃料蒸气配管设置于壳体侧。即,燃料蒸气配管可以设置于罩或者壳体中的任一者。
下面,对碰撞壁部70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碰撞壁部70是相对于壳体15分体的不同部件,并且是相对于罩50也分体的不同部件,另外,如图2(A)、图2(B)所示,呈近似长方形的长板状。
并且,相对于碰撞壁部70的面方向正交的凸部73、73,从碰撞壁部70的长度方向基端侧的两侧部以规定长度延伸设置。固定臂75分别从各凸部73的伸出方向前端朝向碰撞壁部70的长度方向前端侧以与碰撞壁部70的面方向平行的方式延伸设置。各固定臂75呈基端侧的宽度较小且朝向前端侧而宽度逐渐增大的形状,在前端侧形成有圆形的固定孔75a。
而且,将设置于壳体主体20的一对碰撞壁固定部35、35的前端部35a、35a插入于一对固定臂75、75的固定孔75a、75a,由此相对于壳体主体20而对碰撞壁部70进行定位及止转,并且使得设置于壳体主体20的一对碰撞壁支撑部34、34的上端面与碰撞壁部70的相对于壳体15的分隔壁23的相对面71(下面,也简称为“相对面71”)、即其长度方向基端侧抵接而对碰撞壁部70进行支撑。在该状态下,对插入于固定臂75的固定孔75a内的碰撞壁固定部35的前端部35a进行熔接或粘接,从而如图3所示,碰撞壁部70固定于壳体主体20,碰撞壁部70与壳体15连接设置。
在形成为上述构造的碰撞壁部70与壳体15连接设置的状态下,如图4、图5所示,该碰撞壁部70在由壳体15以及罩50划分出的通气室R内、且在设置于壳体15的分隔壁23的上方配置为与第1阀孔27相对。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碰撞壁部70与壳体15连接设置的状态下,如图4、图5所示,碰撞壁部70的面方向配置为相对于分隔壁23的底壁24平行、且相对于第1阀孔27的开口方向(壳体15的轴向)正交。
并且,在碰撞壁部70与壳体15连接设置的状态下,如图4及图5所示,碰撞壁部70相对于设置于罩50的顶壁53在其下方隔开规定间隙S而分离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碰撞壁部70配置为使得顶壁53的内表面、和碰撞壁部70的与相对面71相反侧的面相互平行。此外,所述间隙S优选小于或等于1.0mm,更优选小于或等于0.5mm。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碰撞壁部“与壳体连接设置”是以碰撞壁部相对于罩分体为前提,并代表以下两种情况,即,(1)在碰撞壁部相对于壳体分体的情况下,使得碰撞壁部相对于壳体以在其轴向(上下方向)上连接的状态固定于壳体,或者(2)在碰撞壁部相对于壳体一体的情况下,使得碰撞壁部相对于壳体以在其轴向上连接的状态与壳体一体地形成。
另外,呈侧方以及下方开口的半圆筒状的限制壁77从碰撞壁部70的相对于壳体15的分隔壁23的相对面71、即比长度方向中央略靠前端的位置朝向下方(即,朝向分隔壁23侧)以规定长度延伸设置。具体而言,如图2(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限制壁77以相对于碰撞壁部70的面方向正交地延伸、且碰撞壁部70与壳体15连接设置的状态,在设置于罩50的燃料蒸气配管57侧呈朝向开口77a的半圆筒状。
并且,该限制壁77在碰撞壁部70与壳体15连接设置的状态下,这里如上所述,在经由一对固定臂75、75而将碰撞壁部70固定于壳体主体20的状态下,如图4、图5所示,配置为相对于将壳体主体20的第1阀孔27包围的肋29在轴向上重叠(部分重叠)、且位于比该肋29靠近第1阀孔27的位置。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限制壁77呈燃料蒸气配管57侧开口的半圆筒状(参照图2(B)),但也可以呈壁部整周连续的圆筒状、方筒状,或者呈“コ”字框状、“V”字框状,并且还可以使得设置于壁部的开口位于不与燃料蒸气配管57匹配的位置,只要能够至少相对于将第1阀孔27包围的肋29而在轴向上重叠、且配置于比该肋29靠近第1阀孔27的位置,则其形状并不限定。
另外,呈圆柱状的溢流阀支撑部79从碰撞壁部70的相对面71、即其长度方向基端侧相对于碰撞壁部70的面方向正交地以规定长度延伸(参照图2(B))。如图4所示,该溢流阀支撑部79比所述限制壁77更长地朝向分隔壁23侧延伸。
而且,该溢流阀支撑部79插入于对球状的溢流阀65进行预紧的第2弹簧67的上端部内周,对该第2弹簧67的上端部进行支撑,经由该第2弹簧67而间接地对溢流阀65进行支撑。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壳体15分体而设置的碰撞壁部70成为对溢流阀65进行支撑的支撑部。此外,可以使溢流阀支撑部以不会损伤溢流阀的可动范围的程度伸出至接近溢流阀的位置,支撑部的形状、构造并不特别限定。
下面,对由上述结构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阀装置10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在燃料箱1内的燃料液面未上升而浮子阀60未浸渍于燃料中的状态下,第1阀孔27打开。另外,利用第2弹簧67对溢流阀65进行预紧而将第2阀孔32封闭。在该状态下,如果因车辆行驶等而使得燃料箱1内的燃料蒸气增多且箱内压升高,则燃料蒸气从盖40的通口41、壳体主体20的通气孔21a流入至阀室V内,从第1阀孔27通过并向通气室R内流动,经由燃料蒸气配管57而向未图示的过滤罐输送,燃料箱1内的压力的上升得到抑制。
而且,如果车辆在弯道转弯、或者在存在凹凸的道路、坡道等行驶、或者因事故而翻倒,燃料箱内的燃料剧烈地晃动且燃料液面上升,则浮子阀60因第1弹簧63的预紧力以及浮子阀60本身的浮力而上升,如图5所示,阀头61与阀座27a抵接而将第1阀孔27封闭,因此能够阻止燃料通过第1阀孔27而流入至通气室R内,能够阻止燃料向燃料箱1的外部泄漏。
此外,如图5所示,在浮子阀60上升而将第1阀孔27封闭的状态下,如果燃料箱内的燃料蒸气增多而箱内压升高,则抵抗第2弹簧67的预紧力将溢流阀65向上按压而使得第2阀孔32打开(参照图5的双点划线),能够使燃料蒸气向通气室R侧逸散。
但是,如图5所示,浮子阀60在燃料晃动时上升,阀头61进入第1阀孔27内,在与阀座27a的内周抵接而将第1阀孔27封闭之后,即使在燃料液面恢复为水平状态而未对浮子阀60产生浮力的情况下,也变为浮子阀60的阀头61粘贴于阀座27a的状态,有时浮子阀60不会因自重而下降(称为粘滞状态等)。
此时,如上所述,即使在溢流阀65将第2阀孔32封闭的状态下,也成为能够使通气室R内的空气通过第2阀孔32而向阀室V内流入的构造,因此能够将通气室R内的空气向阀室V侧吸引,能够使通气室R内的压力发生变动,因此容易拉动浮子阀60的阀头61而使其从第1阀孔27的阀座27a分离,能够容易地使浮子阀60下降。
另一方面,在因上述理由(车辆在弯道转弯、或者在存在凹凸的道路、坡道等行驶、或者因事故而翻倒的情况下)而燃料箱内的燃料剧烈晃动的情况下,在浮子阀60上升而将第1阀孔27封闭之前,如图4中的箭头所示,燃料猛烈地从第1阀孔27向通气室R侧喷出,有时会向通气室R侧流入。
此时,在该阀装置10中,在通气室R内且在分隔壁23的上方具有以与第1阀孔27相对的方式配置的碰撞壁部70,因此如上所述,即使猛烈地从第1阀孔27喷出的燃料向通气室R侧流入,也能够使燃料与碰撞壁部70进行碰撞而抑制其向第1阀孔27的周围扩散,因此能够抑制燃料通过通气孔57a而进入燃料蒸气配管57,能够限制燃料向燃料箱1的外部泄漏。
此外,与碰撞壁部70碰撞的燃料在上壁26与将其外周缘包围的肋29之间的空间内滴落,顺着呈研钵状的上壁26的上表面并通过第1阀孔27而返回至阀室V内、或者向呈上方开口的环状框形的燃料储存空间31内滴落而储存于燃料储存空间31内。
另外,碰撞壁部70成为如下结构,即,不设置于罩50侧,而是在分隔壁23的上方以与第1阀孔27相对的方式与壳体15连接设置,因此不会使得划分出通气室R的设置于罩50的顶壁53下降,能够将碰撞壁部70设置于接近第1阀孔27的位置,其结果,能够获得如下阀装置10,即,能够确保通气室R的容积,并且能够有效地抑制燃料从第1阀孔27向通气室R侧流入。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及图5所示,碰撞壁部70相对于设置于罩50的顶壁53在其下方隔开规定间隙S而分离配置。因此,即使从第1阀孔27喷出而流入至通气室R内的燃料附着于顶壁53,也能够容易地在顶壁53与碰撞壁部70之间的间隙S捕捉该燃料,能够有效地抑制燃料向燃料蒸气配管57流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在构成分隔壁23的上壁26的周缘设置有将第1阀孔27的整周包围的肋29,在碰撞壁部70,相对于肋29在轴向上重叠的限制壁77设置于比肋29靠近第1阀孔27的位置。这样,至少在局部将第1阀孔27的周围包围的肋29、和相对于该肋29在轴向上重叠的限制壁77设置于比肋29靠近第1阀孔27的位置,因此能够容易地使从第1阀孔27喷出而向通气室R侧流入的燃料与上述肋29、限制壁77碰撞,能够难以使燃料进一步扩散,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燃料向燃料蒸气配管57流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B)所示,设置于碰撞壁部70的限制壁77呈燃料蒸气配管57侧开口的半圆筒状,因此能够维持利用上述肋29和限制壁77而使得燃料难以扩散的状态,并且能够确保相对于燃料蒸气配管57的通气性。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碰撞壁部70相对于壳体15分体设置,另外,如图4所示,设置于碰撞壁部70的溢流阀支撑部79经由第2弹簧67而间接地对溢流阀65进行支撑。这样,碰撞壁部70成为相对于壳体15分体设置、且对溢流阀65进行支撑的支撑部,因此用于抑制燃料扩散的碰撞壁部70还能够兼用作对溢流阀65进行支撑的部件,无需另外在通气室R内设置对溢流阀65进行支撑的部件,能够削减部件件数,能够实现构造的简化。
图6及图7中示出了本发明所涉及的阀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此外,对实质上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阀装置10A的碰撞壁部的构造与所述实施方式不同。即,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碰撞壁部70A在从其长度方向的前端朝向下方、且与呈半圆筒状的限制壁77的开口77a相对的位置设置有檐部80。该檐部80的朝向下方的伸出方向的前端面80a呈如下曲面状,即,碰撞壁部70A的宽度方向(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中央部向下方的凸出量最大,向下方的凸出量朝向碰撞壁部70的宽度方向两侧而逐渐减小。另外,该檐部80在碰撞壁部70A与壳体15连接设置的状态下,如图6所示,配置于与燃料蒸气配管57的通气孔57a相对的位置。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阀装置10A中,在碰撞壁部70A与壳体15连接设置、且罩50安装于壳体15的状态下,如图6所示,利用设置于碰撞壁部70A的檐部80而能够缩小与分隔壁23侧的壁部之间的间隔,这里能够缩小肋29的上端面与檐部80之间的间隙。其结果,即使从第1阀孔27喷出而与碰撞壁部70A碰撞的燃料要向燃料蒸气配管57侧扩散,也能够容易地与檐部80碰撞,并且能够使其难以从檐部80与肋29的上端面之间的间隙通过,因此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抑制燃料向燃料蒸气配管57流入。
图8中示出了本发明所涉及的阀装置的另一其他实施方式。此外,对实质上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将其说明省略。
本实施方式的阀装置10B的碰撞壁部的构造与所述实施方式不同。即,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碰撞壁部70B呈以如下方式倾斜的形状,即,与分隔壁23之间的间隔从其长度方向的基端侧朝向前端侧而逐渐减小。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阀装置10B中,在碰撞壁部70B与壳体15连接设置、且罩50安装于壳体15的状态下,如图8所示,利用倾斜的碰撞壁部70B而能够缩小碰撞壁部70B的前端与作为分隔壁23侧的壁部的肋29的上端面之间的间隙。其结果,即使从第1阀孔27喷出而与碰撞壁部70B碰撞的燃料要向燃料蒸气配管57侧扩散,也能够使其难以从碰撞壁部70B与肋29的上端面之间的间隙通过,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燃料向燃料蒸气配管57流入。
此外,在以上说明的阀装置中,在燃料箱内的液面因燃料的晃动等而异常地上升时,浮子阀60作为将第1阀孔27封闭而防止燃料向外部漏出的所谓燃料流出防止阀起作用,也可以用作如下所谓满箱限制阀,即,如果燃料箱内的液面达到设定的满箱液面,则将第1阀孔27封闭而防止进一步供给过多的油,并不特别限定。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实施各种变形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实施例】
将阀装置设置于燃料箱,在进行摆动试验时,对燃料从开口部泄漏的程度如何进行了试验。
(实施例)
制作了具有与图1~图5所示的阀装置相同的壳体、浮子阀等、且具有碰撞壁部的实施例的阀装置。
(对比例)
制造了除了不具有碰撞壁部以外而成为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构造的对比例的阀装置。
(试验方法)
将上述实施例以及对比例的阀装置安装于填充有燃料的燃料箱1内,利用未图示的倾斜试验装置以下面的循环而使其旋转。
如图9(a)所示,反复进行如下动作(将其设为1个循环),即,将实施例、对比例的阀装置安装于燃料箱1,以2L/min的流速向燃料箱1内喷射空气,将燃料箱1内保持为10kPa,并且在使其先向左转动并使得燃料箱1以相对于燃料液面倾斜42°的方式转动之后(参照图9(b)),使其向右转动而使得燃料液面恢复为水平状态,并且使得燃料箱1以相对于燃料液面倾斜-42°的方式转动,然后使其向左转动而使得燃料液面恢复为水平状态。在11秒内进行上述1个循环的动作,反复执行100个循环(约18分钟)的上述动作。另外,使实施例以及对比例的阀装置分别执行2次上述动作,对燃料从第1阀孔的泄漏量进行了测定。下述表1中示出了其结果。
【表1】
Figure BDA0002018590000000141
其结果,能够确认:实施例的阀装置与对比例的阀装置相比,燃料从第1阀孔的泄漏量减少,碰撞壁部有助于抑制燃料的泄漏。

Claims (4)

1.一种阀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壳体,其设置有分隔壁和阀室,所述分隔壁形成有第1阀孔,所述阀室配置于该分隔壁的下方且与燃料箱连通;
罩,其安装于该壳体的上方,与所述分隔壁之间设置有通气室;
燃料蒸气配管,其设置于所述罩或者所述壳体,与所述通气室连通;以及
浮子阀,其以能够升降的方式收容于所述阀室,对所述第1阀孔进行开闭,
所述阀装置具有碰撞壁部,该碰撞壁部在所述通气室与所述壳体连接设置,以与所述第1阀孔相对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分隔壁的上方,
所述罩具有顶壁,所述碰撞壁部在所述顶壁的下方隔开规定间隙而分离地配置,
在所述分隔壁的、所述碰撞壁部侧的面,设置有至少在局部将所述第1阀孔的周围包围的肋,
所述碰撞壁部与所述肋的上端之间的间隔大于所述规定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限制壁从所述碰撞壁部的相对于所述分隔壁的相对面向下方延伸,且设置于比所述肋靠近所述第1阀孔的位置,该限制壁的一部分相对于所述肋在轴向上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壁呈所述燃料蒸气配管侧开口的半圆筒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分隔壁形成有将所述阀室和所述通气室连通的第2阀孔,
在所述分隔壁的所述通气室侧,配置有对所述第2阀孔进行开闭的溢流阀,
所述碰撞壁部相对于所述壳体分体设置,且成为对所述溢流阀进行支撑的支撑部。
CN201910273994.7A 2018-04-05 2019-04-04 阀装置 Active CN1103452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73442 2018-04-05
JP2018073442A JP7115890B2 (ja) 2018-04-05 2018-04-05 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45289A CN110345289A (zh) 2019-10-18
CN110345289B true CN110345289B (zh) 2023-02-17

Family

ID=68173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73994.7A Active CN110345289B (zh) 2018-04-05 2019-04-04 阀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115890B2 (zh)
CN (1) CN1103452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80302A1 (ja) * 2020-10-15 2022-04-21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満タン規制バルブ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75034B2 (ja) * 1996-05-30 2005-07-2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燃料流出防止弁
JP3953916B2 (ja) 2002-08-23 2007-08-08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燃料タンクの燃料流出規制装置
JP2004353518A (ja) 2003-05-28 2004-12-16 Kyosan Denki Co Ltd 満タン規制バルブ
JP5085348B2 (ja) * 2008-01-16 2012-11-28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弁装置
JP2010143498A (ja) 2008-12-22 2010-07-01 Kyosan Denki Co Ltd 燃料遮断弁
JP5547695B2 (ja) 2011-07-27 2014-07-16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燃料遮断弁
JP6488121B2 (ja) * 2014-12-18 2019-03-20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燃料タンク用弁装置
JP6646423B2 (ja) 2015-12-09 2020-02-14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燃料タンク用弁装置
EP3216640B1 (de) * 2016-03-10 2020-09-16 Magna Energy Storage Systems GesmbH Ventilvorricht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83707A (ja) 2019-10-24
CN110345289A (zh) 2019-10-18
JP7115890B2 (ja) 2022-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34084B2 (ja) 燃料蒸気ベントバルブのフロートアセンブリと、この製造方法
JP5479786B2 (ja) 燃料遮断弁
US8490603B2 (en) Fuel tank valve device and fuel tank ventilation device
US20090236350A1 (en) Ventilating device for fuel tank
US8261763B2 (en) Tank valve unit
MXPA02011170A (es) Union de valvula de ventilacion de vapores de combustible al interior de un tanque de combustible.
JP5030152B2 (ja) 燃料タンクの給油口キャップ
KR102253339B1 (ko) 연료 탱크용 밸브 장치
US8763626B2 (en) Valve for the venting circuit of a liquid tank
JP2016068678A (ja) 燃料遮断弁
CN110345289B (zh) 阀装置
US9981546B2 (en) Valve device for fuel tank
JP2765825B2 (ja) 車輌用燃料タンクのベントバルブ
JP5123837B2 (ja) フロート弁装置
JP6705055B2 (ja) 燃料タンク用弁装置
JP5123816B2 (ja) フロート弁装置
US7509949B2 (en) Vaporized fuel processing device and vehicle with the same
JP4193782B2 (ja) 燃料遮断弁
JP4555209B2 (ja) 燃料漏れ防止弁
WO2012118118A1 (ja) 燃料遮断弁
JP2011131710A (ja) 燃料遮断弁
JP2010105468A (ja) 燃料遮断弁
CN214699387U (zh) 一种多功能组合阀
CN113154107A (zh) 一种多功能组合阀
JP2019038361A (ja) 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