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44169A - 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44169A
CN110344169A CN201910258897.0A CN201910258897A CN110344169A CN 110344169 A CN110344169 A CN 110344169A CN 201910258897 A CN201910258897 A CN 201910258897A CN 110344169 A CN110344169 A CN 1103441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ided fabric
mentioned
coil
fabric portion
bra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5889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内贤
岛崎宜纪
由井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sho Desk Wor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yosho Desk Work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sho Desk Work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yosho Desk Work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3441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4416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 D04B1/246Upper torso garments, e.g. sweaters, shirts, leotar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7/0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7/04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two sets of needl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7/0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7/04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two sets of needles
    • D04B7/045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two sets of needles with stitch-length regulation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7/0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7/3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Braiding, Manufacturing Of Bobbin-Net Or Lace, And Manufacturing Of Nets By Knott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遍及编织物整体地具有大致相同的线圈面,具备设定在分支部中的成为起点的左分支起点部及右分支起点部的工序A;编织向左分支起点部的线圈纵行方向延伸的第一左编织物部来构成左编织物部的工序B;编织向右分支起点部的线圈纵行方向延伸的第一右编织物部来构成右编织物部的工序C;以从第二左编织物部侧按顺序连续地配置第一左编织物部的线圈的方式重新排列包含第一左编织物部的至少一部分的线圈在内的分支部中的线圈的工序D;以从第二右编织物部侧按顺序连续地配置第一右编织物部的线圈的方式重新排列包含第一右编织物部的至少一部分的线圈在内的分支部中的线圈的工序E,直到解除混合为止进行工序B、工序C、工序D及工序E。

Description

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编织物的编织宽度途中,以在编织物的前后具有重叠的部分的方式形成分支成左编织物部和右编织物部的分支部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件1中,公开了在编织宽度的途中具有使编织物向左右分支的分支部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在此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中,以在相邻的线圈(左起口部的线圈)之间设置了不同的线圈(右起口部的线圈)的抽针状态进行了与在分支部区域中的左起口部连续的编织物部及与右起口部连续的编织物部的编织。
在先技术文件
专利文件
专利文件1:日本专利第61040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如果以在专利文件1中公开的抽针状态进行编织,则与在分支部区域中的各起口部连续的编织物部的线圈面与其它的编织物部的线圈面比较容易变得粗糙。例如,在V领背心中,在V领的尖端部以内外重叠的方式设置了左领部和右领部的情况下,左领部及右领部的线圈面与左肩部及右肩部、体部的线圈面比较变得粗糙。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发明,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编织物的编织方法,该编织物遍及编织物整体地具有大致相同的线圈面,该编织物整体具有分支部,该分支部在编织宽度途中以在编织物的前后具有重叠的部分的方式使编织物向左右分支。
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使用横编机,该横编机具备至少前后一对针床,前后任一的上述针床可左右地横移,而且在前后的上述针床之间可进行线圈的移圈,在编织物的编织宽度途中,以在编织物的前后具有重叠的部分的方式形成分支成左编织物部和右编织物部的分支部,该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
在被卡定在一方的针床上的线圈列之中,相对于在编织宽度方向连续地并列的多个线圈,以在一方的分支起点部的相邻的线圈之间配置另一方的分支起点部的一圈以上的线圈的方式设定在上述分支部中的成为起点的多个左分支起点部及多个右分支起点部的工序A;
编织向上述左分支起点部的线圈纵行方向延伸的第一左编织物部,并且编织向上述第一左编织物部的线圈横列方向延伸的第二左编织物部,构成上述左编织物部的工序B;
编织向上述右分支起点部的线圈纵行方向延伸的第一右编织物部,并且编织向上述第一右编织物部的线圈横列方向延伸的第二右编织物部,构成上述右编织物部的工序C;
在上述工序B后,使用横移及移圈,以从上述第二左编织物部侧按顺序连续地配置上述第一左编织物部的线圈的方式,重新排列包含上述第一左编织物部的至少一部分的线圈在内的上述分支部中的线圈的工序D;和
在上述工序C后,使用横移及移圈,以从上述第二右编织物部侧按顺序连续地配置上述第一右编织物部的线圈的方式,重新排列包含上述第一右编织物部的至少一部分的线圈在内的上述分支部中的线圈的工序E,
直到解除在上述第一左编织物部及上述第一右编织物部的一方的编织物部的相邻的线圈之间配置另一方的编织物部的一圈以上的线圈的混合状态为止,进行上述工序B、上述工序C、上述工序D及上述工序E。
作为上述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的一个方式,可以举出,具备:
以上述第一左编织物部相对于上述分支部随着朝向线圈纵行方向向上述第二左编织物部侧倾斜的方式,使上述左编织物部的线圈横列方向的线圈的数量随着朝向线圈纵行方向逐渐减少的工序F;和
以上述第一右编织物部相对于上述分支部随着朝向线圈纵行方向向上述第二右编织物部侧倾斜的方式,使上述右编织物部的线圈横列方向的线圈的数量随着朝向线圈纵行方向逐渐减少的工序G。
作为上述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的一个方式,可以举出,以双反面组织编织上述第一左编织物部及上述第一右编织物部。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中,因为作为左分支起点部及右分支起点部的各分支起点部,在一方的分支起点部的相邻的线圈之间配置了另一方的分支起点部的一圈以上的线圈,所以与左右的各分支起点部相连的第一左编织物部及第一右编织物部的各编织物部在抽针状态下被编织,由此编织形成的线圈看起来粗糙。但是此后,因为一边编织第一左编织物部及第一右编织物部,一边进行解除上述抽针状态(第一左编织物部的线圈和第一右编织物部的线圈的混合状态)的编织,所以在解除混合的部位中,相邻的线圈间的沉降环变短,顺次解除粗糙的线圈。而且,在完全解除了上述混合后,各编织物部在使用相邻的编织针的总针状态下被编织,能得到不存在粗糙的线圈地遍及编织物整体地具有大致相同的线圈面的编织物。
在分支部的形成中,也可以考虑通过相对于被卡定在一方的针床上的线圈列的在编织宽度方向连续地并列的多个线圈形成增加线圈等的加针,使各分支起点部在总针状态下卡定在编织针上。但是,在此情况下,各分支起点部在前后的针床上分别在分支的状态下被卡定在编织针上,编织纱线由线圈彼此复杂地缠绕。在本发明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中,因为不用形成增加线圈等的加针地配置了左分支起点部及右分支起点部,所以在分支部中,编织纱线没有由线圈彼此复杂的缠绕,而是简单的结构,编织也容易。另外,因为线圈能不依赖于编织纱线的种类地纵横地自由地变形,能在分支部中避免加在编织纱线上的负荷的单极集中,所以分支部的强度也增加。
通过使左编织物部及右编织物部的线圈横列方向的线圈的数量随着朝向线圈纵行方向逐渐减少,例如,能如V领的那样由左编织物部和右编织物部形成具有角度的开口部,而且能设置外观良好的分支部。
通过以双反面组织编织第一左编织物部及第一右编织物部,难以在第一左编织物部及第一右编织物部产生卷绕缺点,容易防止在左编织物部及右编织物部的侧端部可能发生的卷绕。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实施方式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编织的V领背心的前身大片的概要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的前半部分的编织工序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的后半部分的编织工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实施发明的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的实施方式。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使用了4张针床横编机的V领背心的编织例,该4张针床横编机具备在左右方向延伸而且在前后方向相互相向的下部前针床(以下称为FD)和下部后针床(以下称为BD),及设置在这些FD和BD的上方并以与下部的针床相同间距并列设置了多根编织针的上部前针床(以下称为FU)和上部后针床(以下称为BU)。此横编机在前后的针床之间可进行线圈的移圈,BD、BU可向左右横移。另外,使用的横编机并不限定于4张针床横编机,也可以是2张针床横编机。
图1是使用实施方式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编织的V领背心(编织物)1的概要图。V领背心1,其前身大片和后身大片以无缝制方式被编织成筒状。V领背心1的前身大片具备基底编织物部2和从图1的Y-Y上的分支部3向左右分支的左编织物部4及右编织物部5。分支部3,以左编织物部4的一部分和右编织物部5的一部分在编织物的前后重叠的方式形成。左编织物部4具备将分支部3作为起点沿V领的开口部的周缘形成的第一左编织物部41和在第一左编织物部41的线圈横列方向连续的第二左编织物部42。同样,右编织物部5具备将分支部3作为起点沿V领的开口部的周缘形成的第一右编织物部51和在第一右编织物部51的线圈横列方向连续的第二右编织物部52。
在实施方式中,基底编织物部2构成体部,第一左编织物部41及第一右编织物部51分别构成左领部及右领部,第二左编织物部42及第二右编织物部52分别构成左肩部及右肩部等。第一左编织物部41及第一右编织物部51,在V领尖端部中的分支部3附近,具有在编织物的前后重叠的部分。在实施方式中,第一左编织物部41及第一右编织物部51以第一左编织物部41位于前侧(外侧)、第一右编织物部位于后侧(内侧)的方式重叠。
图2及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的编织工序图,是用于从图1的V领背心1的分支部3编织左编织物部4及右编织物部5的编织工序图。图2及图3的左栏的“S+数字”表示编织工序的编号,右栏表示各编织工序中的针床的编织状态。在右栏中,A~T的黑点表示编织针,四角记号表示第一左编织物部41的线圈,钻石记号表示第一右编织物部51的线圈,圆记号表示构成第二左编织物部42、第二右编织物部52及后身大片的后编织物部6的线圈,逆三角形表示供纱口9。在各编织工序中与编织动作有关的部分由粗线表示,并且在该编织工序中新编织的线圈全涂满地表示。空白的线圈表示被卡定在编织针上的旧线圈。另外,为了说明的方便,使用的针数量与实际的编织相比减少了。另外,在线圈的移动时进行的BD、BU的横移状态的图示省略了。
在S1中,表示如下的状态:使用供纱口9,朝向纸面左方向地使用包含FD的编织针S~B在内的连续的编织针形成前身大片的基底编织物部2的线圈,进而使用包含BD的编织针B~S在内的连续的编织针形成后身大片的后编织物部6的线圈。在此S1的状态下,相对于被卡定在FD上的线圈列之中的在编织宽度方向连续地并列的多个线圈,设定在分支部3中的成为起点的左分支起点部40及右分支起点部50。在实施方式中,左分支起点部40及右分支起点部50相对于被卡定在FD的编织针D~Q上的连续的线圈每隔一圈地交替地设定,被卡定在FD的编织针D、F、H、J、L、N、P上的线圈是左分支起点部40,被卡定在FD的编织针E、G、I、K、M、O、Q上的线圈是右分支起点部50。S1与工序A相当。
在S2及S3中,以双反面组织编织向左分支起点部40的线圈纵行方向延伸的第一左编织物部41,并且以平针组织编织向第一左编织物部41的线圈横列方向延伸的第二左编织物部42。在S2中,在将被卡定在FD的编织针E、G、I、K、M、O、Q上的线圈(右分支起点部50)向BU的编织针E、G、I、K、M、O、Q上移圈后,使供纱口9移动,与被卡定在FD的编织针S、R、P、N、L、J、H、F、D上的线圈连续地形成新的线圈。在S2中,编织成为双反面组织的正面线圈。在S3中,在将被卡定在FD的编织针F、H、J、L、N、P上的线圈向BU的编织针F、H、J、L、N、P上移圈后,使供纱口9移动,形成被卡定在FD的编织针D上的线圈、被卡定在BU的编织针F、H、J、L、N、P上的线圈、被卡定在FD的编织针R、S上的线圈及与FD的编织针S(未图示)连续地新的线圈。在S3中,与被卡定在BU的编织针上的线圈连续地编织成为双反面组织的反面线圈。S2及S3与工序B相当。
在S4中,将被卡定在BU的编织针E~Q上的线圈向FD的编织针E~Q上移圈。在S5中,使供纱口9移动,与被卡定在BD的编织针S~B上的线圈连续地形成新的线圈,编织后编织物部6。
在S6及S7中,以双反面组织编织向右分支起点部50的线圈纵行方向延伸的第一右编织物部51,并且以平针组织编织向第一右编织物部51的线圈横列方向延伸的第二右编织物部52。在S6中,使供纱口9移动,与被卡定在FD的编织针B、C、E、G、I、K、M、O、Q上的线圈连续地形成新的线圈。在S6中,编织成为双反面组织的正面线圈。在S7中,在将被卡定在FD的编织针E、G、I、K、M、O上的线圈向BU的编织针E、G、I、K、M、O上移圈后,使供纱口9移动,形成被卡定在FD的编织针Q上的线圈、被卡定在BU的编织针O、M、K、I、G、E上的线圈、被卡定在FD的编织针C、B上的线圈及与FD的编织针B(未图示)连续地新的线圈。在S7中,与被卡定在BU的编织针上的线圈连续地编织成为双反面组织的反面线圈。S6及S7与工序C相当。
在S8中,将被卡定在BU的编织针E、G、I、K、M、O上的线圈向FD的编织针E、G、I、K、M、O上移圈。在S8的状态下,向左分支起点部40的线圈纵行方向延伸的第一左编织物部41的线圈和向右分支起点部50的线圈纵行方向延伸的第一右编织物部51的线圈,每隔一圈地交替地被卡定在FD的编织针D~Q连续的编织针上。
在S9~S11中,在第一左编织物部41的线圈和第一右编织物部51的线圈每隔一圈地交替地混合的混合区域中,用横移及移圈来重新排列第一左编织物部41的线圈和第一右编织物部51的线圈的一部分。在S9中,将被卡定在FD的编织针D~Q上的线圈向BU的编织针D~Q上移圈。在S10中,将BD、BU横移1针量,将被卡定在BU的编织针P上的线圈向FD的编织针Q上移圈。然后,将BD、BU进一步横移1针量,将被卡定在BU的编织针D、F、H、J、L、N上的线圈向FD的编织针F、H、J、L、N、P上移圈。被卡定在FD的编织针F、H、J、L、N、P、Q上的线圈是第一左编织物部41的线圈。
在S11中,将BD、BU向左方向横移3针量,将被卡定在BU的编织针E上的线圈向FD的编织针D上移圈。然后,将BD、BU进一步向左方向横移1针量,将被卡定在BU的编织针G、I、K、M、O、Q上的线圈向FD的编织针E、G、I、K、M、O上移圈。被卡定在FD的编织针D、E、G、I、K、M、O上的线圈是第一右编织物部51的线圈。
在S11的状态下,被卡定在FD的编织针F~O连续的编织针上的线圈,是在第一左编织物部41及第一右编织物部51的一方的编织物部的相邻的线圈之间配置了另一方的编织物部的线圈的混合区域的线圈。另一方面,被卡定在与FD的编织针P、Q及编织针D、E的每一个连续的编织针上的线圈,是解除了混合的线圈。在此,解除了混合的状态,是指满足将第一左编织物部41的至少一部分的线圈与第二左编织物部42的线圈连续地从第二左编织物部42按顺序配置的状态及将第一右编织物部51的至少一部分的线圈与第二右编织物部52的线圈连续地从第二右编织物部52按顺序配置的状态的至少一方的状态。S9及S10与工序D相当,S9及S11与工序E相当。
在S12中,使供纱口9移动,与被卡定在BD的编织针B~S上的线圈连续地形成新的线圈,编织后编织物部6。
然后,反复S2~S12,直到解除第一左编织物部41的线圈和第一右编织物部51的线圈每隔一圈地交替地混合的状态。在实施方式中,从S12的状态反复3次S2~S12。具体地讲,在第一次的反复中,以双反面组织编织第一左编织物部41,并且编织在第一左编织物部41的线圈横列方向连续的第二左编织物部42(工序B)。另外,以双反面组织编织第一右编织物部51,并且编织第二右编织物部52(工序C)。然后,相对于被卡定在FD的编织针F~O上的线圈(参照S12),使用横移及移圈,将被卡定在FD的编织针F、H、J、L、N上的线圈向FD的编织针H、J、L、N、O上移圈,将被卡定在FD的编织针G、I、K、M、O上的线圈向FD的编织针F、G、I、K、M上移圈(工序D及工序E)。
在此第一次的反复结束的状态下,被卡定在FD的编织针N、O、P、Q及编织针D、E、F、G连续的编织针上的线圈,分别解除了第一左编织物部41的线圈和第一右编织物部51的线圈的混合,被卡定在FD的编织针H~M连续的编织针上的线圈,残存着第一左编织物部41的线圈和第一右编织物部51的线圈的混合不变。进而,通过反复2次工序B~工序E,如S13所示,完全解除第一左编织物部41的线圈和第一右编织物部51的线圈的混合,第一左编织物部41的线圈卡定在FD的编织针K~Q连续的编织针上,第一右编织物部51的线圈卡定在FD的编织针D~J连续的编织针上。在完全解除了第一左编织物部41的线圈和第一右编织物部51的线圈的混合的状态下,第一左编织物部41的线圈与第二左编织物部42的线圈连续地从第二左编织物部42按顺序配置,第一右编织物部51的线圈与第二右编织物部52的线圈连续地从第二右编织物部52按顺序配置。
在S13后,通过使左编织物部4的线圈横列方向的线圈的数量随着朝向线圈纵行方向而逐渐减少(工序F),并且使右编织物部5的线圈横列方向的线圈的数量随着朝向线圈纵行方向而逐渐减少(工序G),能形成V领的开口部。具体地讲,在S13后,将被卡定在FD的编织针K~Q上的线圈向FD的编织针M~S上移圈,在被卡定在FD的编织针R、S上的线圈上形成重叠线圈,并且将被卡定在FD的编织针D~J上的线圈向FD的编织针B~H上移圈,在被卡定在FD的编织针B、C上的线圈上形成重叠线圈。通过这样做,左编织物部4及右编织物部5的线圈横列方向的线圈的数量分别减少两圈。在形成了重叠线圈后,形成新的线圈。通过反复进行此重叠线圈的形成和新的线圈的形成,能形成第一左编织物部41相对于分支部3沿线圈纵行方向向第二左编织物部42侧(袖孔侧)倾斜,并且第一右编织物部51相对于分支部3沿线圈纵行方向向第二右编织物部52侧(袖孔侧)倾斜的那样的V领的开口部。另外,形成重叠线圈的数量不限定于两圈,也可以每次一圈地进行。
本发明不被这些例示限定,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可以进行下面的变更。
(1)在实施方式中,每隔一圈地交替地设定了左分支起点部40和右分支起点部50,但不限定于此。如果将左分支起点部40(与左分支起点部40连续的第一左编织物部41的线圈)作为“□”,将右分支起点部50(与右分支起点部50连续的第一右编织物部51的线圈)作为“◇”,则可举出□◇◇□□◇、□□◇□□◇等。
(2)在实施方式中,将分支部3的宽度和左领部及右领部的各宽度设定成相同,但不限定于此。在分支部3的宽度和左领部及右领部的各宽度不同的情况下,例如,第一左编织物部41(第一右编织物部51)构成左领部(右领部)的一部分。
(3)在实施方式中,以双反面组织编织了第一左编织物部41及第一右编织物部51,但也可以以罗纹组织、平针组织编织。另外,第二左编织物部42及第二右编织物部52也不限定于平针组织的编织,也可以以罗纹组织、双反面组织编织。
(4)在实施方式中,以第一左编织物部41位于前侧、第一右编织物部位于后侧地重叠的方式进行了编织,但也可以以第一右编织物部51位于前侧、第一左编织物部位于后侧地重叠的方式编织。
(5)在实施方式中,直到解除第一左编织物部41的线圈和第一右编织物部51的线圈的混合为止按工序B→工序C→工序D→工序E的顺序反复,但各工序的反复的顺序不被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按工序C→工序B→工序E→工序D、工序B→工序D→工序C→工序E的顺序反复。另外,也可以根据左分支起点部40及右分支起点部50的线圈数量,仅通过进行一次工序A→工序B→工序C→工序D→工序E解除上述混合。
(6)在实施方式中,在工序D及工序E中,在进行第一左编织物部41的线圈和第一右编织物部51的线圈的重新排列时,将BD、BU从基准位置(S1的BD、BU的位置)分别向左右进行了2针量的横移,但横移量不限于此,在弹性线等中,也可以是更大的横移量。在该情况下,能使1工序中的第一左编织物部41(第一右编织物部51)的线圈从第二左编织物部42侧(第二右编织物部52侧)按顺序连续的线圈的数量增多。在实施方式中,直到解除线圈的混合为止进行了3次各工序的反复,但也可以减少其次数。
(7)在实施方式中,在完全解除了第一左编织物部41的线圈和第一右编织物部51的线圈的混合后,形成了V领的开口部,但也可以一边解除第一左编织物部41的线圈和第一右编织物部51的线圈的混合一边形成V领的开口部。例如,如果在第一左编织物部41的一部分及第一右编织物部51的一部分中混合被解除,则即使残存了混合区域,也能使用解除了混合的线圈形成上述重叠线圈。
(8)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V领背心的编织例,但也可以如短袖半开襟套衫的掩襟的那样编织具有沿线圈纵行方向并行地延伸的第一左编织物部(左领部)及第一右编织物部(右领部)的编织物。掩襟的那样的第一左编织物部及第一右编织物部,可以在S13后,不进行线圈的减少,通过呈C字状地进行折回编织形成。
符号的说明:
1:V领背心(编织物)
2:基底编织物部
3:分支部
4:左编织物部
40:左分支起点部
41:第一左编织物部
42:第二左编织物部
5:右编织物部
50:右分支起点部
51:第一右编织物部
52:第二右编织物部
6:后编织物部
9:供纱口。

Claims (3)

1.一种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使用横编机,该横编机具备至少前后一对针床,前后任一的上述针床可左右地横移,而且在前后的上述针床之间可进行线圈的移圈,在编织物的编织宽度途中,以在编织物的前后具有重叠的部分的方式形成分支成左编织物部和右编织物部的分支部,该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
在被卡定在一方的针床上的线圈列之中,相对于在编织宽度方向连续地并列的多个线圈,以在一方的分支起点部的相邻的线圈之间配置另一方的分支起点部的一圈以上的线圈的方式设定在上述分支部中的成为起点的多个左分支起点部及多个右分支起点部的工序A;
编织向上述左分支起点部的线圈纵行方向延伸的第一左编织物部,并且编织向上述第一左编织物部的线圈横列方向延伸的第二左编织物部,构成上述左编织物部的工序B;
编织向上述右分支起点部的线圈纵行方向延伸的第一右编织物部,并且编织向上述第一右编织物部的线圈横列方向延伸的第二右编织物部,构成上述右编织物部的工序C;
在上述工序B后,使用横移及移圈,以从上述第二左编织物部侧按顺序连续地配置上述第一左编织物部的线圈的方式,重新排列包含上述第一左编织物部的至少一部分的线圈在内的上述分支部中的线圈的工序D;和
在上述工序C后,使用横移及移圈,以从上述第二右编织物部侧按顺序连续地配置上述第一右编织物部的线圈的方式,重新排列包含上述第一右编织物部的至少一部分的线圈在内的上述分支部中的线圈的工序E,
直到解除在上述第一左编织物部及上述第一右编织物部的一方的编织物部的相邻的线圈之间配置另一方的编织物部的一圈以上的线圈的混合状态为止,进行上述工序B、上述工序C、上述工序D及上述工序E。
2.如利要求1记载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
以上述第一左编织物部相对于上述分支部随着朝向线圈纵行方向向上述第二左编织物部侧倾斜的方式,使上述左编织物部的线圈横列方向的线圈的数量随着朝向线圈纵行方向逐渐减少的工序F;和
以上述第一右编织物部相对于上述分支部随着朝向线圈纵行方向向上述第二右编织物部侧倾斜的方式,使上述右编织物部的线圈横列方向的线圈的数量随着朝向线圈纵行方向逐渐减少的工序G。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记载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双反面组织编织上述第一左编织物部及上述第一右编织物部。
CN201910258897.0A 2018-04-05 2019-04-02 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Withdrawn CN11034416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73504 2018-04-05
JP2018073504A JP2019183311A (ja) 2018-04-05 2018-04-05 編地の編成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44169A true CN110344169A (zh) 2019-10-18

Family

ID=67991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58897.0A Withdrawn CN110344169A (zh) 2018-04-05 2019-04-02 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19183311A (zh)
KR (1) KR20190116926A (zh)
CN (1) CN110344169A (zh)
DE (1) DE1020192047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82421B (zh) * 2022-01-11 2023-02-28 嘉兴市蒂维时装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全成型罗纹下摆门襟边扭斜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4018A (ja) 1984-06-18 1986-01-09 Canon Inc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90116926A (ko) 2019-10-15
DE102019204703A1 (de) 2019-10-10
JP2019183311A (ja) 2019-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06997B2 (ja) 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編地
JP4848374B2 (ja) 衿を有するニットウエアの編成方法
EP2634299B1 (en) Knitting method of knitted fabric with fringe
US6672113B2 (en) Method of knitting neck of knit wear by weft knitting machine and knit designing device for producing the method of knitting the neck
EP2565308B1 (en) Joining method of neighboring knitted fabric pieces, and knitted fabric
KR101232701B1 (ko) 몸통 통모양부에 트임부를 구비하는 니트웨어 및 그편성방법
KR100854959B1 (ko) 횡편기로 편성되는 칼라를 부착한 니트웨어 및 그 편성방법
KR20070087591A (ko) 횡편기로 편성되는 니트웨어 및 그 편성방법
US20030019249A1 (en) Method of knitting neck of knit wear by weft knitting machine and the knit wear
EP2447399B1 (en) Knitting method on a flat knitting machine having a plurality of yarn feeders and a corresponding knitted fabric
US6655175B1 (en) Method for joining knitted fabrics and joined knitted fabrics
EP2568066B1 (en) Set-up method of knitted fabric
JPWO2002101133A1 (ja) 新規な編み出し構造を有する編地およびその編成方法
CN110344169A (zh) 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EP0675219A1 (en) Rib knitting method
JP3406085B2 (ja) 筒状編地の編み幅側縁部に縄柄を編成する方法
KR101449912B1 (ko)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및 편성포
EP2418310B1 (en) Joining method of adjacent knitted fabric parts, and knitted fabric
US6079232A (en) Widening method
CN102619008A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13512806B (zh) 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筒状编织物
CN111041684B (zh) 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筒状编织物
KR102266801B1 (ko) 통모양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및 통모양 편성포
JP3121278B2 (ja) 編地終端部の編成方法及び該編地終端部の編成方法により編成された編地
KR20210063957A (ko) 니트 웨어의 효율적인 넥 라인 형성을 위한 편성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018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