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25163A - 浴槽 - Google Patents

浴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25163A
CN110325163A CN201780087443.0A CN201780087443A CN110325163A CN 110325163 A CN110325163 A CN 110325163A CN 201780087443 A CN201780087443 A CN 201780087443A CN 110325163 A CN110325163 A CN 1103251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bath
occipitalia
bather
h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744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泉谷安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to Corp
Tot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t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to Corp filed Critical Toto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94261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82020A/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7/046949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8159090A1/ja
Publication of CN1103251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51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9/00Pneumatic or hydraulic massag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3/00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3/00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 A61H33/0087Therapeutic baths with agitated or circulated water
    • A61H33/0091Water agitated by means moving in the bath, i.e. without water connections to an outside pump circui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3/00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 A61H33/0095Arrangements for vary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liqui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3/00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 A61H33/60Components specifically designed for the therapeutic baths of groups A61H33/00
    • A61H33/6005Special constructive 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bathtub, e.g. of the walls or supporting struc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3/00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 A61H33/60Components specifically designed for the therapeutic baths of groups A61H33/00
    • A61H33/6068Outlet from the bath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KSANITARY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OILET ACCESSORIES
    • A47K3/00Baths; Douches; Appurtenances therefor
    • A47K3/001Accessories for bath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subgroups of group A47K3/00 ; Insertions, e.g. for babies; Tubs suspended or inserted in baths; Security or alarm devices; Protecting linings or coverings; Devices for cleaning or disinfecting baths; Bath insul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KSANITARY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OILET ACCESSORIES
    • A47K3/00Baths; Douches; Appurtenances therefor
    • A47K3/02Bath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0Devi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2Hea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0Devi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6Arms
    • A61H2205/062Shoul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0Devi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8Trunk
    • A61H2205/081Back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athtubs, Showers, And Their Attachments (AREA)
  • Bathtub Accessories (AREA)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 Devices For Medical Bathing And Wash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浴槽,其特征为,具备:底面部;侧面部,围住所述底面部,从所述底面部朝着上方延伸,具有背依靠部;枕部,设置成沿着所述背依靠部在规定的范围的跨度上可上下移动;及吐水部,设置在所述枕部,设置成与所述枕部一起沿着所述背依靠部可上下移动。

Description

浴槽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形态一般涉及一种浴槽。
背景技术
已周知具备对脖颈、肩等进行吐水的吐水部的浴槽(例如,专利文献1)。在这样的浴槽中,例如能够对脖颈、肩等给予按摩效果,能够进一步提高入浴带来的放松效果。
吐水部固定于浴槽内缘等。因此,因入浴者的体格而有可能无法使冷热水接触脖颈、肩等的适当的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入浴者自身不得不调节姿势,以便冷热水接触适当的位置。因此,有可能在浴槽内成为弯曲的姿势,无法得到充分的放松效果。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6-734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这样的问题的认识而进行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浴槽,其具备对脖颈、肩等进行吐水的吐水部,对各种体格的入浴者能够给予较高的放松效果。
第1发明是一种浴槽,其特征为,具备:底面部;侧面部,围住所述底面部,从所述底面部朝着上方延伸,具有背依靠部;枕部,设置成沿着所述背依靠部在规定的范围的跨度上可上下移动;及吐水部,设置在所述枕部,设置成与所述枕部一起沿着所述背依靠部可上下移动。
根据该浴槽,由于吐水部能够与枕部一起移动,因此能够对应于入浴者的身长等体格而对适当的位置进行吐水。从而,对各种体格的入浴者能够给予较高的放松效果。
第2发明为如下浴槽,在第1发明中,具备:供水部,设置在所述背依靠部;及供水功能部,向所述吐水部供给从所述供水部供给的冷热水,其特征为,向与所述枕部一起沿着所述背依靠部进行上下移动中的所述吐水部,所述供水功能部也可以供给从所述供水部供给的冷热水。
根据该浴槽,由于能够一边使吐水部吐出冷热水一边使枕部及吐水部移动,因此对应于入浴者的体格而能够容易微调枕部及吐水部的位置。
第3发明为如下浴槽,在第1发明中,具备:供水部,设置在所述背依靠部;及供给配管,连接所述吐水部与所述供水部,向所述吐水部供给从所述供水部供给的冷热水,其特征为,所述供给配管具有对应于所述吐水部的移动而形状发生变化的可挠性。
根据该浴槽,由于供给配管具有对应于吐水部的移动而形状发生变化的可挠性,因此能够使吐水部进行上下移动,对应于入浴者的体格而能够对适当的位置进行吐水。从而,对各种体格的入浴者能够给予较高的放松效果。
第4发明为如下浴槽,其特征为,在第3发明中,即使在所述规定的范围内的任何高度,所述枕部都覆盖所述供给配管,以便所述供给配管不会承受来自前方的负载。
根据该浴槽,例如能够抑制入浴者的身体的一部分(头、背、腕等)从前方对供给配管施加负载使供给配管发生压扁而被封闭。从而,能够不发生停止而继续进行吐水。
第5发明为如下浴槽,其特征为,在第1~第4的任意一个发明中,所述吐水部呈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横向较长状,在所述左右方向的至少一端具有与所述供给配管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从所述一端在所述左右方向上延伸。
根据该浴槽,能够容易形成连接部。例如,即使在连接部呈一体地形成于吐水部的情况下,也能够比较容易形成连接部。例如,能够抑制吐水部的制造成本。
第6发明为如下浴槽,其特征为,在第5发明中,所述吐水部具有进行在所述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宽度较宽的吐水的吐水口,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左右方向的两端。
根据该浴槽,能够抑制左右方向上的吐水流量的不均,能够进行更加美观的宽度较宽的吐水。
第7发明为如下浴槽,其特征为,在第6发明中,所述吐水部还具有:内部流路,向所述吐水口送出从设置在两端的一对所述连接部供给的冷热水;及一对减速部,分别对应于一对所述连接部而设置于所述内部流路,削弱从一对所述连接部流入所述内部流路的冷热水的水势。
根据该浴槽,在向吐水部从左右方向的两侧供给冷热水时,能够抑制流量在宽度较宽的吐水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分较多。从而,能够进行更加美观的宽度较宽的吐水。
根据本发明的形态,能够提供一种浴槽,其具备对脖颈、肩等进行吐水的吐水部,对各种体格的入浴者能够给予较高的放松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模式化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浴槽的立体图。
图2是模式化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浴槽的立体图。
图3是模式化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浴槽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4是模式化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浴槽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5是模式化放大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浴槽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6是模式化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浴槽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7是模式化放大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浴槽的枕部的部分的剖视图。
图8(a)~图8(c)是模式化放大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浴槽的枕部的部分的剖视图。
图9(a)及图9(b)是模式化放大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浴槽的枕部的部分的剖视图。
图10是模式化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浴槽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11(a)及图11(b)是模式化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浴槽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12是模式化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浴槽的吐水部的立体图。
图13是模式化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浴槽的吐水部的剖视图。
图14(a)及图14(b)是模式化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浴槽的吐水部的剖视图。
图15是模式化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浴槽的吐水部的主视图。
图16是模式化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浴槽的使用状态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17(a)~图17(l)是模式化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浴槽的出浴顺序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18是模式化表示参考的浴槽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19(a)~图19(c)是模式化表示轴部的活动的参考图。
图20(a)~图20(c)是模式化表示参考的吐水部的示意图。
图21是模式化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浴槽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22是模式化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浴槽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23是模式化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浴槽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24(a)及图24(b)是模式化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浴槽的供水功能部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0、10a~10c-浴槽;12-浴槽本体;14-底面部;16-侧面部;21-第1内侧面;22-第2内侧面;30-背依靠部;31-右侧肩接触部;32-左侧肩接触部;33-右侧手接触部;34-左侧手接触部;35-右侧槽部;36-左侧槽部;38-急倾斜部;39-阶梯部;41-第1底面(水平部);42-第2底面(放置部);44-支撑部;50-枕部;51-排水口;52-溢流口(规定部);53、54-喷射口;55-吸入口;60-溢流管路;62-泵;64、66-循环配管;68-排水管;80-支撑部;82-轴部;84-吐水部;86、88-供水部;90、92、93、94、95、96、97-供给配管;99-供水功能部;100-框体部;102-整流板;104-通水路径形成构件;106、121、122、123、124-密封件;108-盖部;110-内部流路;112、114-减速部;FL-曲线;R1-第1区域;R2-第2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并且,在各附图中,对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符号并适当省略详细说明。
图1及图2是模式化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浴槽的立体图。
如图1及图2所示,浴槽10具备浴槽本体12。浴槽本体12具有底面部14、侧面部16。侧面部16围住底面部14,从底面部14朝着上方延伸。更详细而言,侧面部16围住底面部14的外缘。由此,在浴槽10中,能够在被底面部14、侧面部16所围住的浴槽本体12的内部的空间SP内积存冷热水,能够在浴槽本体12内入浴。
侧面部16具有第1内侧面21、第2内侧面22。第1内侧面21具有支撑入浴者的背的背依靠部30。第2内侧面22配置在与第1内侧面21相对的位置。即,第2内侧面22是将背抵接于背依靠部30的入浴者的脚侧的内侧面。入浴者能够在将背抵接于背依靠部30的状态下入浴。
在此,在本申请说明书中,由将背抵接于背依靠部30的入浴者观察的上方作为“上方”,下方作为“下方”,前方作为“前方”,后方作为“后方”,右侧作为“右侧方”,左侧作为“左侧方”。
背依靠部30例如相对于水平方向具有45°以下的倾斜角度。由此,在浴槽10中,能够以仰面的方式倾斜上身而入浴。以下,在本申请说明书中,将以仰面的方式倾斜上身而入浴的状态称为“躺浴”。浴槽10并不局限于可进行躺浴的浴槽,还可以是以就座于浴槽本体12内的姿势入浴的浴槽。
从上方观察的浴槽本体12的形状是前后方向较长的椭圆形状。从上方观察的浴槽本体12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椭圆形状,还可以是长方形形状、正方形形状或圆形状等。浴槽本体12的形状可以是可进行躺浴的任意形状。
浴槽10既可以是定制浴室等中使用的单体浴槽,还可以是整体浴室(系统浴室)中使用的浴槽。浴槽10的设置方法可以是放置型、埋入型、半埋入型等任意的设置方法。
底面部14具有第1底面41、第2底面42、支撑部44。第1底面41设置在第1内侧面21与第2内侧面22之间。第2底面42设置在第1底面41与第2内侧面22之间。支撑部44设置在第1底面41与第2底面42之间。
第1底面41是用于放置处于躺浴状态的入浴者的臀部的面。支撑部44比背依靠部30、第1底面41更设置在将背抵接于背依靠部30的使用者的前方,为了抑制处于躺浴姿势的入浴者的臀部向前方移动,形成为比第1底面41更向上方突出。即,支撑部44支撑处于躺浴姿势的入浴者的臀部。第2底面42比支撑部44更设置在前方,是为了放置入浴者的脚而比第1底面41设置在更高位置的放置部。
这样,将第2底面42设置在比第1底面41更高的位置,使入浴者的脚的位置比臀部的位置更高。由此,能够使处于躺浴状态的入浴者的姿势接近人的筋骨系统的结构上对身体的负担较少的姿势(以下,称为“中立姿势”)。使处于躺浴状态的入浴者松弛下来,能够进一步提高放松效果。
浴槽本体12还具有枕部50、排水口51、溢流口52、喷射口53、54及吸入口55。
枕部50在规定的范围的跨度上可在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上移动地设置于侧面部16的背依靠部30。枕部50具有可放置处于将脸朝向上方侧的状态的入浴者的后头部的头部放置面50a。在浴槽10中,通过顺着背依靠部30的倾斜将枕部50上下及前后移动,从而能够对应入浴者的身长等而调整头部放置面50a的位置。枕部50的比头部放置面50a更靠下方的部分以凸曲面状发生弯曲(参照图7)。该头部放置面50a的下方的曲面部分,以容易贴紧入浴者的脖颈根部的曲面形状形成。由此,能够容易更加适当地支撑入浴者的头部。
枕部50具有吐水口50b。吐水口50b比头部放置面50a更设置在下方。吐水口50b朝着处于将后头部放置于头部放置面50a的状态的入浴者的脖颈部吐出冷热水。由此,例如,能够加热处于躺浴状态的入浴者的脖颈部。另外,从吐水口50b吐出的冷热水的一部分接触入浴者的脖颈部,同时也接触入浴者的肩、胸。由此,例如,能够更加容易加热处于躺浴状态的入浴者的上半身。
吐水口50b以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狭缝状形成。吐水口50b吐出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带状的水流。吐水口50b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为例如20cm~30cm左右。吐水口50b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例如比人的脖颈的平均宽度更大。由此,能够使冷热水适当地接触处于躺浴状态的入浴者的脖颈部,同时也能够容易使冷热水接触入浴者的肩、胸等。
排水口51设置在底面部14的第1底面41上。即,排水口51在浴槽本体12的内部的空间SP中设置在最低的位置。排水口51中例如设置对排水口51进行开闭的排水栓。通过用排水栓关闭排水口51,从而能够在浴槽本体12内积存冷热水。而且,能够通过打开排水口51来向外部排出积存在浴槽本体12内的冷热水。
溢流口52设置在第2内侧面22的上部。溢流口52的位置并不局限于第2内侧面22,可以是侧面部16的任意位置。溢流口52连通于溢流管路60(参照图6),当浴槽本体12内(空间SP内)的冷热水的水位到达溢流口52的高度时,冷热水在溢流管路60中流动。溢流管路60使从溢流口52流入的冷热水流向外部的排水管等。由此,能够抑制冷热水向浴槽本体12的外侧发生溢出。
这样,溢流口52的下端作为规定积存在被底面部14、侧面部16所围住的空间内的冷热水的溢出水位的规定部而发挥功能。规定部并不限定于溢流口52的下端,例如还可以是浴槽本体12的内缘(浴槽本体12的上端)等。
喷射口53设置在背依靠部30的下部。喷射口53朝着处于躺浴状态的入浴者的腰等喷射冷热水。由此,对入浴者的腰等施加刺激,能够进一步提高放松效果。在该例子中,喷射口53瞄着入浴者的抗重力肌即竖脊肌的位置喷射冷热水。另外,在该例子中,浴槽本体12具有左右排列的2个喷射口53。喷射口53的数量并不局限于2个,也可以是1个,还可以是3个以上。
喷射口54设置在第2底面42上。在该例子中,浴槽本体12具有左右排列的2个、前后排列的3个合计6个喷射口54。各喷射口54配置成如朝着前方扩大那样的八字状。各喷射口54朝着处于躺浴状态的入浴者的脚等喷射气泡。由此,对入浴者的脚等施加刺激,能够进一步提高放松效果。喷射口54的数量并不局限于6个,可以是任意数量。
吸入口55在第2内侧面22上比溢流口52更设置在下方。吸入口55的位置可以是比溢流口52更靠下方的任意位置。吸入口55吸入积存在浴槽本体12内的冷热水。浴槽10从吸入口55吸入积存于浴槽本体12内的冷热水,从枕部50的吐水口50b吐出吸入的冷热水,同时从喷射口53喷射。即,浴槽10通过使浴槽本体12内的冷热水进行循环,从而从吐水口50b吐出冷热水及从喷射口53喷射冷热水。
图3是模式化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浴槽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4是模式化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浴槽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4相当于图3的A1-A2线截面。
如图3及图4所示,第1内侧面21还具有右侧肩接触部31、左侧肩接触部32、右侧手接触部33、左侧手接触部34、右侧槽部35、左侧槽部36。
右侧肩接触部31及左侧肩接触部32设置在背依靠部30的上部的左右两侧。右侧肩接触部31及左侧肩接触部32支撑处于躺浴状态的入浴者的肩。右侧肩接触部31、左侧肩接触部32例如与背依靠部30呈一体地形成。从而,右侧肩接触部31、左侧肩接触部32与背依靠部30处于同一面上。右侧肩接触部31、左侧肩接触部32在左右方向上与背依靠部30处于同一面上。在此,“处于同一面上”是指,例如在平行于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的平面的截面上,2个面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的高度差为10mm以下的状态。右侧肩接触部31、左侧肩接触部32还可以比背依靠部30更向前方突出。右侧肩接触部31、左侧肩接触部32可以呈可支撑处于躺浴状态的入浴者的肩的任意形状。
右侧手接触部33、左侧手接触部34设置在背依靠部30的下部的左右两侧。在右侧手接触部33、左侧手接触部34可放置处于躺浴状态的入浴者的手。
如图4所示,左侧手接触部34朝着前方向下方倾斜。右侧手接触部33的形状是与左侧手接触部34的形状呈左右对称的形状。从而,右侧手接触部33也与左侧手接触部34同样朝着前方向下方倾斜。
右侧槽部35、左侧槽部36设置在背依靠部30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的左右两侧。右侧槽部35、左侧槽部36向将背抵接于背依靠部30的入浴者的后方侧比背依靠部30更凹下。右侧槽部35、左侧槽部36例如在正交于背依靠部30的表面的方向上比背依靠部30更凹下。换言之,右侧槽部35、左侧槽部36比背依靠部30更向背面侧凹下。
由此,当入浴者用手按压右侧手接触部33、左侧手接触部34而立起上身时,右侧槽部35、左侧槽部36能够使入浴者的肘比背依靠部30更位于背面侧。换言之,当入浴者用手按压右侧手接触部33、左侧手接触部34而立起上身时,右侧槽部35、左侧槽部36能够收容入浴者的肘。
如图4所示,左侧槽部36的下部朝着前方向下方倾斜,连续于左侧手接触部34。即,左侧手接触部34、左侧槽部36形成朝着前方连续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右侧槽部35的形状是与左侧槽部36的形状呈左右对称的形状。右侧槽部35的下部与左侧槽部36同样朝着前方向下方倾斜,连续于右侧手接触部33。
右侧槽部35的下部及左侧槽部36的下部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大于右侧手接触部33、左侧手接触部34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右侧手接触部33、左侧手接触部34、右侧槽部35、左侧槽部36例如呈向背面侧凹下的凹曲面状。从而,右侧槽部35的倾斜角度大于右侧手接触部33的倾斜角度。左侧槽部36的倾斜角度大于左侧手接触部34的倾斜角度。
右侧手接触部33、左侧手接触部34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为例如10°以上。右侧槽部35的下部及左侧槽部36的下部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为例如10°以上。右侧手接触部33、左侧手接触部34、右侧槽部35、左侧槽部36并不局限于曲面状,而是还可以是呈直线的倾斜面状。
右侧槽部35、左侧槽部36离背依靠部30的深度DN为例如2cm以上、20cm以下。由此,当立起上身时,能够适当地收容入浴者的肘,同时能够抑制右侧槽部35、左侧槽部36过度变深而难以用手、肘触及右侧槽部35、左侧槽部36的部分。例如,能够使入浴者更加容易立起上身。
如图4所示,第1底面41在前后方向上实质上呈水平。换言之,第1底面41设置在背依靠部30与支撑部44之间,连接于支撑部44的下端,是在前后方向上呈水平的水平部。在此,“水平”是例如连接面内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的线段的角度为10°以下的状态。
支撑部44朝着前方向上方倾斜。支撑部44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大于在相同高度处背依靠部30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如前所述,背依靠部30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为45°以下。与此相对,支撑部44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例如大于45°、小于90°。
背依靠部30的下端30a连接于水平部即第1底面41。背依靠部30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在从与支撑部44的上端44a相同高度的位置30b到第1底面41(下端30a)的整体的跨度上,小于在相同高度处的支撑部44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
在该例子中,第1底面41在左右方向上也呈水平(参照图3)。第1底面41实质上是水平面。第1底面41的两侧部的前后方向的长度L2,大于第1底面41的中央部的前后方向的长度L1。第1底面41例如还可以具有朝着排水口51下降倾斜的数度左右的倾斜。第1底面41还可以具有所谓排水斜度。
另外,在该例子中,用于放置入浴者的脚的放置部即第2底面42实质上也呈水平。第2底面42是在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上实质上呈水平的水平面。在底面部14,比支撑部44更靠前方侧的部位在整体的跨度上呈水平。
图5是模式化放大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浴槽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如图5所示,背依靠部30具有第1区域R1、第2区域R2。第2区域R2设置成连续于第1区域R1的上方。另外,背依靠部30具有曲线FL。曲线FL设置在第1区域R1与第2区域R2的边界部分。第2区域R2相对于第1区域R1发生弯曲。曲线FL是在背依靠部30以倾斜角度发生变化的方式弯曲的部分,且在左右方向上以线状延伸。曲线FL例如设置在比支撑部44的上端44a更高的位置。在此,“弯曲”是例如倾斜角度不同的2个面通过半径2cm以下的弧度或倒角连接的状态。
第2区域R2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θ2,大于第1区域R1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θ1。第1区域R1的倾斜角度θ1为例如10°以上、45°以下。第2区域R2的倾斜角度θ2为例如在倾斜角度θ1的角度上加5°以上、30°以下的角度的角度。
第1区域R1及第2区域R2既可以呈倾斜面状也可以呈曲面状。另外,背依靠部30还可以并不一定弯曲。背依靠部30例如还可以呈向下方凹下的凹曲面状。由此,与使其发生弯曲的情况同样,能够使背依靠部30的上方部分的倾斜角度大于背依靠部30的下方部分的倾斜角度。背依靠部30可以呈在下方部分与上方部分中的倾斜角度不同的任意形状。例如,在平行于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的截面上,连接第1区域R1的下端与上端的线段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不同于连接第2区域R2的下端与上端的线段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即可。
背依靠部30具有急倾斜部38。急倾斜部38设置在背依靠部30的下部中央与第1底面41之间。急倾斜部38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大于背依靠部30的下部中央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第1区域R1的倾斜角度θ1是例如在第1区域R1中比急倾斜部38更靠上方的部分的倾斜角度。
枕部50设置在第2区域R2中。枕部50在第2区域R2内的规定的范围MA1内上下及前后移动。换言之,枕部50在规定的范围MA1内在背依靠部30的倾斜方向上移动。图5中,表示枕部50位于最高位置的状态。枕部50沿着背依靠部30移动的距离ML为例如155mm以上。
曲线FL比位于最低位置的枕部50的下端隔着规定间隔DT更设置在下方。规定间隔DT为例如100mm以上。更详细而言,在沿向背依靠部30的长度上,规定间隔DT为100mm以上。在沿向背依靠部30的长度上,更优选规定间隔DT为140mm以上、200mm以下。
另外,如图5所示,通过使第2区域R2的倾斜角度大于第1区域R1的倾斜角度,从而能够通过第1区域R1给予入浴者躺浴感,同时能够通过第2区域R2使入浴者弯曲背(脊梁骨)。由此,利用背弯的状态下无意识地作用于入浴者的“想要挺直背的背的弹力F”,入浴者能够得到将身体压紧于背依靠部30及支撑部44的力。
支撑部44支撑处于躺浴状态的入浴者的臀部,对入浴者的身体(臀部)施加与入浴者的身体顺着背依靠部30的倾斜而滑落的方向呈相反方向的力f1。另外,枕部50支撑处于躺浴状态的入浴者的后头部的下部BBH(头部与脖颈的根部部分),对入浴者的身体(头部)施加与入浴者的身体顺着背依靠部30的倾斜而滑落的方向呈相反方向的力f2。即,相对于滑落的方向,后头部的下部BBH扣挂于枕部50。
这样,利用支撑部44支撑入浴者的臀部,同时使入浴者适当地弯曲背,利用无意识地作用于入浴者的背的弹力F将入浴者压紧于背依靠部30。由此,能够使入浴者适当地松弛下来,能够以更加放松的状态进行躺浴。另外,通过使入浴者的后头部的下部BBH扣挂于枕部50,从而使入浴者更加松弛下来,能够以进一步放松的状态进行躺浴。
枕部50的形状可以是至少可放置(可支撑)入浴者的后头部的下部BBH的任意形状。头部放置面50a可以是可放置处于脸朝向上方侧的状态的入浴者的后头部的下部BBH的任意形状的面。例如,在入浴者的后头部的下部BBH放置在枕部50的状态下,入浴者的后头点MBP(后头部中最向后侧鼓出的部分)还可以抵接于背依靠部30。
优选将曲线FL尽可能配置在靠近入浴者的腰的位置处使入浴者弯曲背的位置。由此,例如,与在靠近入浴者的胸的位置处使入浴者弯曲背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使入浴者感到伴随弯曲背的呼吸困难等。能够使入浴者更加放松地进行躺浴。
图6是模式化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浴槽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6相当于图3的B1-B2线截面。
如图6所示,规定浴槽本体12内的水的溢出水位OFL的规定部即溢流口52的下端,设置在位置H2的下方,位置H2从处于将枕部50配置在最低位置的状态的头部放置面50a的位置H1高出120mm。更详细而言,位置H1是处于将枕部50配置在最低位置的状态的头部放置面50a的下端的位置。
在世界范围内观察,身长较低的亚洲女性的成人的从后头部(后头点MBP)到嘴的长度HL的5%tile值为约195mm。更详细而言,长度HL是在垂直于前额面(将人体划分为腹侧与背侧的平面)的方向上的从后头点MBP到嘴的长度。换言之,是处于直立并朝向正面的状态下,从人的后头点MBP到嘴的前后方向(水平方向)的长度。如果考虑躺浴的倾斜、收颚的状态,则从头部放置面50a到嘴角的高度方向的长度不会小于约120mm。从而,溢流口52设置在位置H2的下方,位置H2从处于将枕部50配置在最低位置的状态的头部放置面50a的位置H1高出120mm。由此,即使在体格较小的入浴者将枕部50的高度做成最低位置而向浴槽本体12内追加冷热水时等,也能够抑制浴槽本体12内的冷热水的水位超过入浴者的嘴角而使入浴者感到不快感。
优选溢流口52的下端(规定部)例如在位置H1与位置H2之间设定溢出水位OFL。由此,例如在身长较高的入浴者将枕部50的高度做成最高位置而进行躺浴时等,能够抑制入浴者的肩、胸从水面向上方过度露出。从而,能够使各种体格的入浴者舒适地进行躺浴。
如图6所示,浴槽10还具备溢流管路60、泵62、循环配管64、66。
溢流管路60连接于溢流口52。另外,溢流管路60可连接于排水管68,排水管68连接于排水口51的下方。溢流管路60使从溢流口52流入的冷热水流向排水管68。
泵62介由循环配管64连接于吸入口55,同时介由循环配管66连接于枕部50及喷射口53。泵62向枕部50及喷射口53供给从吸入口55吸入的冷热水。由此,对应于泵62的驱动而从枕部50的吐水口50b吐出冷热水,同时从喷射口53喷射冷热水。换言之,泵62是用于使浴槽本体12的空间SP内的冷热水进行循环的泵。循环配管64、66连接于泵62,使进行循环的冷热水通过。
泵62例如设置于第2底面42的下方空间。这样,通过将泵62配置在如第2底面42的下方这样的离背依靠部30的位置,从而使入浴者难以听到泵62的工作音,能够降低因泵62的工作音而放松效果降低。另外,通过在第2底面42的下方空间中配置泵62,从而能够也不需要缩短浴槽本体12内的前后左右的长度而确保浴槽本体12内的宽度。
在该例子中,通过1个泵62的驱动使枕部50的吐水口50b及喷射口53分别吐出冷热水。例如,也可以通过在吐水口50b与喷射口53的分支部分设置三通阀等,而能够有选择地仅向吐水口50b及喷射口53的一方供给冷热水。或者,也可以通过在吐水口50b及喷射口53分别设置泵,而仅从吐水口50b及喷射口53的一方吐出冷热水。
图7是模式化放大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浴槽的枕部的部分的剖视图。
如图7所示,浴槽10还具备支撑部80、轴部82、吐水部84。浴槽10例如具有在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上排列配置的2个支撑部80。支撑部80设置在浴槽本体12的背依靠部30。支撑部80在背依靠部30比由溢流口52规定的溢出水位OFL更配置在上方(参照图6)。
图8(a)~图8(c)是模式化放大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浴槽的枕部的部分的剖视图。
图8(a)相当于图7的C1-C2线截面。
图8(b)相当于图8(a)的D1-D2线截面。
如图8(a)及图8(b)所示,支撑部80具有突出部80a、被收容部80b、螺栓80c、滑动构件80e。突出部80a从背依靠部30突出。突出部80a例如在垂直于背依靠部30的方向上突出。突出部80a呈大致圆筒状。突出部80a介由螺栓80c安装于浴槽本体12。即,通过螺栓将支撑部80固定于浴槽本体12。支撑部80的安装方法并不局限于上述内容,可以是可安装于浴槽本体12的任意方法。突出部80a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圆筒状,可以是任意形状。
被收容部80b与浴槽本体12隔着规定的间隔安装于突出部80a的上部。被收容部80b从突出部80a的顶端侧至少在左右方向上突出。从上方观察的被收容部80b的形状为例如圆形状。从而,在该例子中,被收容部80b从突出部80a的顶端侧在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上突出。被收容部80b的形状可以是从突出部80a的顶端侧至少在左右方向上突出的任意形状。
被收容部80b的左右端部具有弹性。被收容部80b例如使用橡胶等弹性材料。此时,被收容部80b的大致整体具有弹性。
滑动构件80e安装于被收容部80b。滑动构件80e位于被收容部80b的至少左右端部。在该例子中,从上方观察的滑动构件80e的形状为环状。此时,滑动构件80e围住圆形的被收容部80b的外周。换言之,被收容部80b配置在环状的滑动构件80e的内侧。
滑动构件80e可伴随被收容部80b的弹性变形而发生弹性变形。但是,优选滑动构件80e的材料使用比被收容部80b的弹性材料更硬的材料。换言之,滑动构件80e的材料的弹性率(刚性率)比被收容部80b的弹性材料的弹性率更高。例如,滑动构件80e使用聚甲醛(POM)等树脂。
由于轴部82在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上延伸,仅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的一部分的范围被支撑部80支撑成可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因此在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的规定的范围MA2(参照图9)的跨度上沿着背依靠部30移动。即,轴部82在背依靠部30的倾斜方向上移动。
轴部82具有筒部82a、开口部82b。筒部82a以可收容突出部80a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以筒状设置。筒部82a呈可收容支撑部80的被收容部80b及滑动构件80e的筒状。换言之,被收容部80b是收容于突出部80a中的筒部82a的部分。筒部82a例如呈四角筒状。筒部82a的形状可以是对应于被收容部80b的形状等的任意形状。
开口部82b设置在筒部82a的背依靠部30侧。开口部82b在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上延伸。换言之,开口部82b使筒部82a的下方开口。在筒部82a收容被收容部80b的状态下,开口部82b使突出部80a可穿通。由此,开口部82b能够使筒部82a沿着背依靠部30在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上移动。
开口部82b的横宽(左右方向的宽度)比突出部80a的横宽更大,比被收容部80b及滑动构件80e的横宽更小。由此,在能够使被收容部80b及滑动构件80e收容于筒部82a的同时,使突出部80a可穿通开口部82b。收容于筒部82a内的被收容部80b及滑动构件80e,在左右方向上与筒部82a发生配合。即,滑动构件80e分别接触被收容部80b及筒部82a,左右方向上夹在被收容部80b与筒部82a之间。由此,限制轴部82的左右方向的移动。另外,筒部82a的一部分进入被收容部80b与背依靠部30之间。由此,限制轴部82在垂直于背依靠部30的方向上的移动。即,在垂直于背依靠部30的方向上,抑制轴部82从支撑部80脱落。从而,轴部82只可以在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背依靠部30的倾斜方向)上移动。
筒部82a(轴部82)的左右的内侧面S1、S2以平面状形成。由于支撑部80通过滑动构件80e的左右的端部E1、E2按压筒部82a的以平面状形成的左右的内侧面S1、S2,因此将轴部82支撑成可在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上滑动。筒部82a的左右的内侧面S1、S2的宽度,比滑动构件80e的左右的端部E1、E2的宽度(滑动构件80e的外径)稍微更小。筒部82a在内部的空间中收容被收容部80b及滑动构件80e,使被收容部80b及滑动构件80e稍微发生弹性变形。被收容部80b的弹性力介由滑动构件80e传递到筒部82a。由此,介由滑动构件80e的左右的端部E1、E2,能够通过被收容部80b来按压筒部82a的左右的内侧面S1、S2。通过被收容部80b的弹性力,能够将轴部82停止在规定的范围MA2内的任意位置。此时,优选滑动构件80e的厚度较小,例如为1~2mm左右。由此,滑动构件80e伴随被收容部80b容易发生变形,高效地传递被收容部80b的弹性力。
另外,由于使用者对安装于轴部82的枕部50施加力,因此与枕部50一起能够使轴部82沿着背依靠部30进行移动。此时,通过设置滑动构件80e,从而能够使轴部82的活动变得顺畅。即,与轴部82和被收容部80b直接接触的情况相比,由于滑动构件80e相对于轴部82容易滑动,因此能够减小在使轴部82进行滑动时产生阻力。另外,通过设置滑动构件80e,能够抑制被收容部80b的磨损。
被收容部80b的在垂直于背依靠部30的方向上的长度L11,小于筒部82a的内部的在垂直于背依靠部30的方向上的长度L12。另外,滑动构件80e的垂直于背依靠部30的长度,大致相同于长度L11。由此,在筒部82a内收容有被收容部80b的状态下,轴部82能够在垂直于背依靠部30的方向上移动相当于长度L11与长度L12的差分部分。即,支撑部80在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上可移动地支撑轴部82,同时在垂直于背依靠部30的方向上也可移动地支撑轴部82。
在该例子中,2个支撑部80在前后方向上排列设置。支撑部80的数量既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3个以上。支撑部80的数量可以是可移动地支撑轴部82的任意数量。支撑部80的形状及轴部82的形状并不局限于上述内容,可以是能够使轴部82移动的任意形状。例如,如图8(c)所示,也可以将轴部82的左右的外侧面S3、S4以平面状形成,通过按压以平面状形成的左右的外侧面S3、S4,从而可滑动地支撑轴部82。即,也可以夹着轴部82而可滑动地支撑。此时,既可以通过1个支撑部80夹住轴部82,也可以如图8(c)所示地用一对支撑部80夹住轴部82。
图9(a)及图9(b)是模式化放大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浴槽的枕部的部分的剖视图。
如图7、图9(a)及图9(b)所示,枕部50安装在轴部82。由此,枕部50在图9(a)所示的最高位置与图9(b)所示的最低位置之间,顺着背依靠部30的倾斜在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上移动。另外,通过在各滑动构件80e与轴部82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能够将枕部50及轴部82停止在最高位置与最低位置之间的任意位置。
利用支撑部80的对轴部82的可移动的支撑,并不局限于利用摩擦力的结构。例如,支撑部80的结构还可以是如下结构等,通过插销机构、齿轮机构等而与轴部82发生配合,施加力而一边改变配合状态(配合位置)一边使轴部82移动,从而在最高位置与最低位置之间的任意位置停止轴部82。这样,支撑部80还可以是通过配合安装来可移动地支撑轴部82的结构等。
吐水部84设置在枕部50,对入浴者的脖颈部进行吐水。并且,吐水部84设置在枕部50的状态,也可以不是吐水部84直接安装于枕部50的状态,如图7所示,还包括吐水部84配置在枕部50与背依靠部30之间的状态。更具体而言,吐水部84比枕部50的头部放置面50a更设置在下方。吐水部84安装在轴部82。由此,吐水部84伴随枕部50的移动。吐水部84在背依靠部30的倾斜方向上移动。即,吐水部84设置成与枕部50一起沿着背依靠部30在规定的范围MA3的跨度上可上下移动。吐水部84连接于循环配管66。另外,吐水部84配置成接近枕部50的吐水口50b。由此,吐水部84从枕部50的吐水口50b吐出从循环配管66供给的冷热水。
枕部50呈中空的圆顶状,在安装于轴部82的状态下,覆盖各支撑部80、轴部82、吐水部84。在覆盖各支撑部80、轴部82、吐水部84的状态下,枕部50与轴部82一起沿着背依靠部30在规定的范围MA1的跨度上在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上移动。
枕部50例如在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向上方向(垂直于背依靠部30的方向)上遮盖各支撑部80、轴部82、吐水部84。即,枕部50防止各支撑部80、轴部82、吐水部84被入浴者等所观察到。由此,能够提高浴槽10的美观。
图10是模式化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浴槽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10中,模式化表示从斜下方观察枕部50、轴部82、吐水部84的状态。
如图10所示,在中空状的枕部50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将枕部50可装拆地安装于轴部82的一对安装构件50c、50d。
安装构件50c、50d在上下方向(前后方向)上排列设置。安装构件50c设置在枕部50内的上端侧(后端侧)。安装构件50d设置在枕部50内的下端侧(前端侧)。安装构件50c、50d以夹子状形成。安装构件50c、50d夹住轴部82的两侧面,从而限制相对于轴部82的枕部50的左右方向移动。而且,安装构件50c、50d在安装构件50c与安装构件50d之间夹住轴部82的下端(前端)与上端(后端),从而限制相对于轴部82的枕部50的上下方向(前后方向)移动。换言之,轴部82设置在枕部50的背面侧,呈在枕部的上端与下端之间的范围内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细长状。
这样,通过用安装构件50c、50d夹住轴部82,从而限制相对于轴部82的枕部50的前后左右移动,将枕部50安装于轴部82。枕部50对轴部82的安装方法并不局限于上述内容,可以是能够可装拆地安装于轴部82的任意安装方法。
吐水部84呈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横向较长状。吐水部84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对应于枕部50的吐水口50b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吐水部84介由吐水口50b吐出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宽度较宽的带状的水流。
图11(a)及图11(b)是模式化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浴槽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在图11(a)及图11(b)中,表示将枕部50从轴部82拆下的状态。另外,图11(a)表示轴部82位于最高位置的状态,图11(b)表示轴部82位于最低位置的状态。
如图11(a)及图11(b)所示,浴槽10还具备一对供水部86、88及供水功能部99。各供水部86、88设置在背依靠部30。各供水部86、88以夹住轴部82的方式在左右方向上排列配置。各供水部86、88设置在枕部50的移动范围的全部范围内被枕部50所覆盖的位置。
各供水部86、88以贯通浴槽本体12的方式被设置,在浴槽本体12的背面侧连接于循环配管66(参照图7、图9)。从而,如图11(a)及图11(b)中用假想线VL1所示,即使在使吐水部84上下移动时,供水部86的位置也不会发生变化。同样,如用假想线VL2所示,即使在使吐水部84上下移动时,供水部88的位置也不会发生变化。循环配管66在途中分成两条而连接于各供水部86、88。循环配管66向各供水部86、88分别供给从泵62供给的冷热水。
在该例子中,作为供水功能部99设置有一对供给配管90、92。供水功能部99(各供给配管90、92)连接吐水部84与各供水部86、88,向吐水部84供给从各供水部86、88供给的冷热水。当吐水部84沿着背依靠部30移动时,供水功能部99的至少一部对应于吐水部84的移动而能够沿着背依靠部30移动。例如,各供给配管90、92具有对应于吐水部84的移动而形状发生变化的可挠性。由此,即使在做成使吐水部84可上下移动时,也能够向吐水部84适当地供给冷热水。各供给配管90、92例如使用橡胶管、金属制的柔性管等。
供水功能部99(各供给配管90、92)能够向停止在规定的范围MA3内的任意位置的吐水部84供给冷热水。而且,供水功能部99(各供给配管90、92)也能够向与枕部50一起沿着背依靠部30上下移动中的吐水部84供给从各供水部86、88供给的冷热水。由此,入浴者能够一边使吐水部84吐出冷热水一边使枕部50及吐水部84移动。
吐水部84呈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横向较长状,在左右方向的两端具有与各供给配管90、92的连接部84a、84b。连接部84a从吐水部84的一端向右方向延伸。连接部84b从吐水部84的另一端向左方向延伸。这样,各连接部84a、84b从吐水部84的左右方向的两端在左右方向上延伸。
供给配管90连接供水部86与连接部84a。供给配管92连接供水部88与连接部84b。由此,从循环配管66供给的冷热水介由供水部86、88及供给配管90、92供向吐水部84。
并不需要将连接部84a、84b一定设置在吐水部84的两端,设置在吐水部84的左右方向的至少一端即可。当吐水部84只具有1个连接部时,供水部及供给配管也可以是1个。
枕部50设置在背依靠部30的前方侧,即使吐水部84位于规定的范围MA3内的任何高度(换言之,即使枕部50位于规定的范围MA1内的任何高度),都覆盖供给配管90、92,以便各供给配管90、92不会承受来自前方的负载。即,在该例子中,枕部50也作为覆盖供给配管90、92的罩而发挥功能。从而,在该例子中,罩即枕部50伴随吐水部84的移动而进行上下移动。例如,在从前方观察时,由于各供给配管90、92的整体被枕部50所隐藏,因此不会被观察到。
另外,在该例子中,各供给配管90、92配置在枕部50与背依靠部30之间的空间中,枕部50离开各供给配管90、92。由此,即使枕部50因来自前方的负载而稍微发生变形,各供给配管90、92也不会承受负载。或者,枕部50还可以具有即使入浴者从前方施加负载也不会发生变形程度的刚性。
覆盖供给配管90、92的罩,枕部50以外还可以另外设置。罩还可以并不一定具有作为支撑入浴者的头部的枕的功能。另外,罩还可以并不一定伴随吐水部84的移动。即使吐水部84位于规定的范围MA3内的任何高度,罩可以是都能够以各供给配管90、92不会承受来自前方的负载的方式覆盖供给配管90、92的任意结构。
图12是模式化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浴槽的吐水部的立体图。
图13是模式化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浴槽的吐水部的剖视图。
如图12及图13所示,吐水部84具有框体部100、整流板102、通水路径形成构件104、密封件106、盖部108。
框体部100呈使上方开口的大致矩形的箱状。连接部84a、84b设置在框体部100的两端。从连接部84a、84b供给的冷热水积存在框体部100内。
盖部108安装在框体部100的上方,堵住框体部100的上方的开口。另外,盖部108在框体部100的上方前方形成间隙。由此,框体部100及盖部108在吐水部84的前方形成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狭缝状的吐水口84c。从连接部84a、84b供给的冷热水从吐水口84c吐向前方。
吐水口84c进行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宽度较宽的吐水。在此,“宽度较宽的吐水”是例如如下吐水方式,从吐水口84c吐出的水流的左右方向长度,大于从吐水口84c吐出的水流的上下方向长度。换言之,是吐水口84c的左右方向长度大于吐水口84c的上下方向长度的吐水方式。吐水口84c的左右方向长度为例如吐水口84c的上下方向长度的2倍以上。吐水口84c的左右方向长度为例如20cm~30cm左右。吐水口84c的左右方向长度例如大于人的脖颈的平均宽度。由此,能够使冷热水适当接触入浴者的脖颈、肩等。
密封件106设置在框体部100与盖部108之间。密封件106由橡胶等弹性材料所形成,抑制水在框体部100与盖部108之间向吐水口84c以外的方向发生漏出。
通过从左右两侧对左右方向较长的框体部100供给冷热水,从而能够抑制从吐水口84c吐出的水在左右方向上发生偏离。例如,能够抑制从框体部100向上方溢出的水在左右方向上发生偏离。从而,能够从吐水口84c吐出美观的带状的水流。
整流板102具有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开口102a。整流板102设置在框体部100内的上部。整流板102使积存在框体部100内的冷热水通过各开口102a,从而以水在左右方向上从框体部100均等地溢出的方式对水流进行整流。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从吐水口84c吐出的水在左右方向上发生偏离。
通水路径形成构件104在框体部100内设置在整流板102与盖部108之间。通水路径形成构件104遮挡通过整流板102的各开口102a的水流向上方。由于通过整流板102的各开口102a的水一旦朝向后方,之后在通水路径形成构件104的端部发生折返而朝向前方,因此通水路径形成构件104形成流向吐水口84c的通水路径。
通过形成如上所述的通水路径,从而与通过整流板102的各开口102a的水朝着上方直接流向吐水口84c的结构相比,能够进一步抑制从吐水口84c吐出的水在左右方向上发生偏离。能够使从吐水口84c吐出的水流呈更加美观的带状。
图14(a)及图14(b)是模式化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浴槽的吐水部的剖视图。
图14(a)及图14(b)相当于图13的E1-E2线截面。另外,图14(b)是放大图14(a)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如图14(a)及图14(b)所示,吐水部84的框体部100具有内部流路110、一对减速部112、114。
内部流路110将从设置在两端的一对连接部84a、84b供给的冷热水送往吐水口84c。内部流路110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左右方向上分别连通于各连接部84a、84b。
减速部112、114分别对应于一对连接部84a、84b而设置于内部流路110,削弱从一对连接部84a、84b流入的冷热水的水勢。减速部114配置成接近连接部84b。减速部114与连接部84b之间的距离为例如1mm以上、10mm以下。减速部114在左右方向上与连接部84b相对。减速部114是例如与连接部84b相对的板状的构件。该板状的构件在与左右方向交叉的方向(例如上下方向或前后方向)上延伸,在左右方向上与连接部84b重叠。连接部84b的一部分还可以并不与减速部114相对。但是,优选减速部114在左右方向上与连接部84b的90%以上的部分相对。
从连接部84b流入内部流路110的冷热水,接触减速部114而一旦流向与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例如向上方向),之后从减速部114的周围再次朝着左右方向流动。由此,能够削弱从连接部84b流入的冷热水的水势。
减速部112配置成接近连接部84a。由于减速部112的结构实质上相同于减速部114的结构,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15是模式化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浴槽的吐水部的主视图。
如图15所示,吐水口84c的两端部的上下方向的宽度W2,大于吐水口84c的中央部的上下方向的宽度W1。由此,吐水部84使从吐水口84c的两端部吐出的冷热水的流量多于从吐水口84c的中央部吐出的冷热水的流量。由此,能够抑制从吐水口84c吐出的带状的水流伴随流向下方而集中在中央。从而,能够使从吐水口84c吐出的水流呈更加美观的带状。
图16是模式化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浴槽的使用状态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如图16所示,介由枕部50的吐水口50b吐出的吐水部84的带状的冷热水,接触入浴者的脖颈部。另外,从吐水部84吐出的带状的冷热水的一部分,介由入浴者的脖颈部而流向入浴者的胸,同时介由入浴者的身体及背依靠部30也流向入浴者的肩。
由此,例如,即使在身长较高的入浴者使枕部50位于最高位置而进行躺浴,肩、胸等露出水面上方的情况下等,也能够适当地加热入浴者的上半身。
图17(a)~图17(l)是模式化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浴槽的出浴顺序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17(a)~图17(l)实质上相同于图4所示的状态。从而,为了便利,在图17(a)~图17(l)中省略了详细的符号的记载。
如图17(a)所示,从将背依靠部30抵接于背,将臀部支撑于支撑部44,将脚放置于第2底面42而进行躺浴的状态出浴时,首先,如图17(b)所示,将两手接触右侧手接触部33、左侧手接触部34。
接下来,如图17(c)~图17(e)所示,一边用两手按压右侧手接触部33、左侧手接触部34一边立起上身。此时,在浴槽10中,通过在右侧槽部35及左侧槽部36收容两肘,从而能够在抑制两腋张开的同时,在朝着背面侧弯曲肘的状态下用手按压右侧手接触部33、左侧手接触部34,入浴者能够利用该按压产生的力来容易立起上身。
接下来,如图17(f)所示,使臀部沿着呈水平的第1底面41从支撑部44朝着背依靠部30向后方进行滑移。接下来,如图17(g)所示,将单只脚或两只脚放置在支撑部44。接下来,如图17(h)所示,通过在放置于支撑部44的脚及接触右侧手接触部33、左侧手接触部34的两手上用力,使臀部进一步向后方进行滑移,将臀部放置于背依靠部30的下部(第1区域R1)。
接下来,如图17(i)及图17(j)所示,将两只脚一只脚一只脚地放置在呈水平的第1底面41上。即,处于在第1底面41上蹲下的姿势。之后,如图17(k)及图17(l)所示,通过在两只脚上用力,而在第1底面41上站立,从浴槽10出浴。
另外,在对浴槽10进行入出浴时,能够将脚放置于比第1底面41更高且呈水平的第2底面42。由此,容易跨过浴槽本体12,能够对浴槽10更加容易进行入出浴。
图18是模式化表示参考的浴槽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18中,在背依靠部并未设置有右侧槽部35及左侧槽部36等,表示了将背依靠部做成同样的倾斜面的参考的浴槽BT。在这样的浴槽BT中,当从躺浴的状态用手顶住背依靠部而立起上身时,如图18所示,需要较大地张开腋,以便肘不会干涉于背依靠部。但是,由于如果较大地张开腋则难以在手上用力,因此有时难以立起上身。
在人的筋骨系统的结构上,在用两手顶住对象而施加力时,优选在收紧两腋的状态下进行,因为这样会容易施加力。另外,在人的筋骨系统的结构上,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两腕的力,优选在弯曲肘的状态下用两手顶住对象而施加力。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浴槽10中,通过设置右侧槽部35及左侧槽部36,能够在尽可能抑制两腋张开的同时,在朝着背面侧弯曲肘的状态下用手按压右侧手接触部及左侧手接触部(参照图3、图17(c))。之后,入浴者能够利用该按压产生的力来容易立起上身。另外,在躺浴状态下,入浴者用手直接按压配设的右侧手接触部33、左侧手接触部34而立起上身。从而,与把持浴槽10的内缘而立起上身的情况相比,通过在称为右侧手接触部33、左侧手接触部34的接近入浴者的身体的位置设置用于立起的按压力的力点,从而能够使入浴者通过更小的按压力来立起上身。
不同于把持内缘等的立起上身的方式,在做成用手按压积存冷热水的浴槽本体12内的右侧手接触部33、左侧手接触部34而立起上身的方式时,在为了立起上身而按压右侧手接触部33、左侧手接触部34时,有可能发生手打滑,或者有可能需要为了不让手打滑而对腕施加不必要的用于找平衡的力。
与此相对,由于在浴槽10中,相对于立起上身所需的朝向前方斜上方的力,以成为大致垂直的面的方式向下方倾斜有右侧手接触部33、左侧手接触部34,因此在为了立起上身而按压右侧手接触部33、左侧手接触部34时,难以施加沿向右侧手接触部33、左侧手接触部34的面的力,手不会打滑,或者不需要为了不让手打滑而对腕施加不必要的用于找平衡的力,入浴者能够更加容易立起上身。
另外,在浴槽10中,右侧槽部35的下端朝着前方向下方倾斜,左侧槽部36的下端朝着前方向下方倾斜。由此,在按压右侧手接触部33、左侧手接触部34而立起上身时,也能够对应于上身的立起角度而按压右侧槽部35及左侧槽部36,能够使入浴者更加容易立起上身。
另外,在浴槽10中,右侧槽部35的下部及左侧槽部36的下部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大于右侧手接触部33、左侧手接触部34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由此,根据上身的立起角度,以成为大致垂直于施加力的方向的面的方式,将右侧槽部35及左侧槽部36的倾斜角度做成大于右侧手接触部33、左侧手接触部34的倾斜角度,从而能够使入浴者进一步容易立起上身。
另外,在浴槽10中,右侧肩接触部31、左侧肩接触部32与背依靠部30处于同一面上或向前方突出。由此,即使在设置有用于放入肘的右侧槽部35及左侧槽部36时,躺浴状态下也能够抑制入浴者的肩比背依靠部30更向背面侧沉入。由此,能够在更加松弛下来的状态下舒适地入浴。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背依靠部30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右侧肩接触部31及左侧肩接触部32。也可以将肩接触部仅设置在背依靠部30的左侧或右侧的一方。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背依靠部30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右侧手接触部33、左侧手接触部34。也可以将手接触部仅设置在背依靠部30的左侧或右侧的一方。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背依靠部30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右侧槽部35及左侧槽部36。也可以将槽部仅设置在背依靠部30的左侧或右侧的一方。
如关于图17的说明,当入浴者从躺浴状态站立时,使抵接于支撑部44的臀部在呈水平的第1底面41上向背依靠部30的方向进行滑移(参照图17(f))。之后,收拢脚而将脚掌放置于支撑部44(参照图17(g))。之后,通过施加从该状态拉伸脚的力来将臀部放置于背依靠部30,使其顺着背依靠部30的倾斜而上升(参照图17(h))。
在浴槽10中,使支撑部44的倾斜角度大于在相同高度处的背依靠部30的倾斜角度。由此,当施加从将脚掌放置于支撑部44的状态拉伸膝盖的力时,能够抑制在臀部顺着背依靠部30的倾斜而上升之前,脚掌顺着支撑部44的倾斜而上升。由此,能够最终使臀部移动到比脚掌的最下端(例如脚后跟)更高的位置(参照图17(i)),能够成为在浴槽本体12内容易站立的姿势。从而,能够在将脚配置在比臀部更高的位置的状态下进行躺浴,同时能够从躺浴的状态容易进行站立动作。
另外,在浴槽10中,背依靠部30的下端30a连接于第1底面41。而且,背依靠部30的倾斜角度从与支撑部44的上端44a相同的高度的位置到第1底面41为止小于在相同高度处的支撑部44的倾斜角度。由此,使抵接于支撑部44的臀部在呈水平的第1底面41上向背依靠部30的方向进行滑移,从收拢脚而将脚掌放置于支撑部44的状态,能够直接使臀部从第1底面41顺着背依靠部30的倾斜而上升。从而,能够更加容易进行站立动作。
通过使支撑部44的倾斜角度大于在相同高度处的背依靠部30的倾斜角度,从而能够使臀部顺着背依靠部30的倾斜而上升,同时设置在积存冷热水的浴槽本体12内的背依靠部30容易滑动,因此在从将脚掌放置于支撑部44的状态较大地施加拉伸膝盖的力时,有可能臀部顺着背依靠部30的倾斜而急速上升,膝盖有可能完全伸直。在膝盖完全伸直的状态下,在将脚掌移动到浴槽内的容易立起的部位时,如果脚掌打滑,则难以为了防止摔倒而将脚再次伸到浴槽本体12内的其他容易立起的部位,产生摔倒的可能性。
在浴槽10中,背依靠部30具有设置在第1区域R1与第2区域R2的边界部分的曲线FL,第2区域R2的倾斜角度大于第1区域R1的倾斜角度。由此,当臀部顺着背依靠部30的倾斜而上升时,臀部抵接于曲线FL。由此,通过曲线FL能够容易停止臀部的急剧的上升。即,在将臀部抵接于曲线FL而成为膝盖不会完全伸直的半起半坐状态的位置,容易停止臀部的上升。半起半坐状态下,由于膝盖并未完全伸直,因此即使在脚掌打滑时,也能够容易进行为了防止摔倒而将脚掌移动到浴槽本体12内的容易立起的部位,能够更加安全地进行站立动作。
另外,在浴槽10中,曲线FL设置在比支撑部44的上端44a更高的位置。由此,由于停止臀部上升的位置成为比支撑部44的上端44a更高的位置,因此能够将臀部移动到比脚掌整体更高的位置,能够做成更加容易进行浴槽本体12内的站立动作的姿势。从而,能够更加容易且安全地进行站立动作。
另外,在浴槽10中,在底面部14,比支撑部44更靠前方侧的部位在整体的跨度上呈水平。由此,当入浴者为了进入浴槽本体12内而跨过浴槽本体12时,能够站立于比支撑部44更靠前方侧的呈水平的底面部14(第2底面42)上。由此,能够容易进出于浴槽本体12,能够抑制在进出于浴槽本体12时入浴者摔倒。
另外,在浴槽10中,在背依靠部30的下部中央设置有急倾斜部38。如果第1底面41的前后方向的长度过短,则使臀部向背依靠部30的方向进行滑移的移动量变短,难以将脚掌放置于支撑部44。另一方面,如果为了使第1底面41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变长,而将支撑部44设置成向前方侧更远,则在躺浴状态下难以将臀部抵接于支撑部44,难以在将臀部抵接于支撑部44的状态下进行躺浴。与此相对,在浴槽10中,在背依靠部30与第1底面41之间,设置有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比背依靠部30更大的急倾斜部38。因此,由于不太有助于躺浴状态的成为无效空间的背依靠部30的下部因急倾斜部38而变短,因此能够抑制有损于躺浴感,同时能够加长第1底面41的距离。从而,抑制在将臀部抵接于支撑部44的状态下有损于躺浴中的躺浴感,同时能够容易进行站立动作。
另外,在浴槽10中,第1底面41在左右方向上也呈水平,第1底面41的两侧部的前后方向的长度,长于第1底面41的中央部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由此,在进出于浴槽本体12时,能够将脚放置于第1底面41的侧部,能够更加容易进出于浴槽本体12。在此基础上,由于第1底面41的中央部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短于两侧部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因此能够抑制背依靠部30与支撑部44之间的距离变长。从而,抑制在将臀部抵接于支撑部44的状态下有损于躺浴中的躺浴感,同时能够容易进行站立动作。
另外,在浴槽10中,规定浴槽本体12的空间SP内的水的溢出水位的规定部即溢流口52的下端,设置在位置H2的下方,位置H2从处于将枕部50配置在最低位置的状态的头部放置面50a的位置H1高出120mm。
申请人对躺浴姿势与人的头部结构的关联性进行了锐意研究,其结果得到了如下新的知识,在世界范围内观察,身长较低的亚洲女性的成人的从后头部(后头点MBP)到嘴的长度的5%tile值为约195mm,如果考虑躺浴的倾斜、收颚的状态,则从头部放置面50a到嘴角的高度方向的长度不会小于约120mm。更详细而言,从后头点MBP到嘴的长度是在垂直于前额面(将人体划分为腹侧与背侧的平面)的方向上的从后头点MBP到嘴的长度。换言之,是处于直立并朝向正面的状态下,从人的后头点MBP到嘴的前后方向(水平方向)的长度。从而,通过如上所述地设定溢流口52,即使在体格较小的入浴者将枕部50的高度做成最低位置而向浴槽本体12内追加冷热水时等,也能够抑制浴槽本体12内的冷热水的水位超过入浴者的嘴角而使入浴者感到不快感。
为了维持躺浴状态,虽然优选通过支撑部44支撑入浴者的臀部,但是由于入浴者的身体在水面下因积存于浴槽本体12内的冷热水而产生浮力,因此并不容易通过支撑部44稳定地支撑臀部。另外,如果因浮力而身体浮起,则由于入浴者无意识的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而肌肉上用力,因此未能完全松弛下来,有可能无法得到成分的放松效果。
与此相对,在浴槽10中,通过在背依靠部30设置第1区域R1、第2区域R2,从而通过第1区域R1对入浴者给予躺浴感,同时能够通过倾斜角度比第1区域R1更大的第2区域R2使入浴者弯曲背。由此,利用背弯的状态下无意识地作用于入浴者的“想要挺直背的背的弹力F”,入浴者能够得到将身体压紧于浴槽本体12的背依靠部30及支撑部44的力。另外,由于将可上下移动的枕部50设置于第2区域R2,因此即使在枕部50位于最低位置时,也能够通过第2区域R2使处于躺浴状态的入浴者弯曲背,入浴者能够得到将身体压紧于浴槽本体12的背依靠部30及支撑部44的力。由此,通过枕部50的上下移动,入浴者能够以适合自身身长的枕部50的位置进行躺浴,同时能够对身体不施加负担而得到将身体压紧于浴槽本体12的背依靠部30及支撑部44的力,能够在松弛下来的状态下入浴。
另外,在浴槽10中,由于比位于最低位置的枕部50的下端更向下方隔着规定间隔DT而设置有曲线FL,因此即使在枕部50位于最低位置时,也能够更加确实地通过第2区域R2使处于躺浴状态的入浴者弯曲背,入浴者能够得到将身体压紧于浴槽本体12的背依靠部30及支撑部44的力。
另外,规定间隔DT为100mm以上。由此,入浴者能够以适合于自身身长的枕部50的位置进行躺浴,同时能够更加确实地对身体不施加负担而得到将身体压紧于浴槽本体12的背依靠部30及支撑部44的力,能够在松弛下来的状态下入浴。
另外,申请人对躺浴的姿势与身体的保温效果的关联性进行了锐意研究,其结果得到了如下新的知识,在躺浴的姿势下,当肩、胸等露出于水面时,与热水接触肩、胸而加热时相比,使热水接触脖颈而加热时的入浴中及入浴后的保温效果更高。
在浴槽10中,设置向入浴者的脖颈部吐水的吐水部84,吐水部84伴随枕部50的移动。由此,即使在身长较高的入浴者的肩、胸等露出水面时,也能够抑制上半身感到寒意。另外,由于从吐水部84吐出冷热水来加热入浴者的脖颈部、胸等,因此例如与泡到脖颈的入浴方式相比,能够抑制施加于入浴者的心脏的负担(水压),同时能够适当地加热入浴者的上半身。
在浴槽10中,即使吐水部84位于规定的范围MA3内的任何高度,枕部50都覆盖供给配管90、92,以便供给配管90、92不会承受来自前方的负载。由此,例如能够抑制入浴者的身体的一部分(头、背、腕等)从前方对供给配管90、92施加负载使具有可挠性的供给配管90、92发生压扁而被封闭。从而,能够不发生停止而继续进行吐水。
在浴槽10中,由于支撑部80只是将轴部82的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的一部分的范围在上下方向上可移动地支撑,因此能够将支撑部80小型化。而且,即使枕部50移动到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的任何位置,也成为始终覆盖轴部82及支撑部80这两者的状态。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浴槽10的设计性,同时能够抑制轴部82、支撑部80等接触入浴者,能够进一步提高放松效果。从而,能够提供在使枕部50可上下及前后移动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设计性、放松效果的浴槽10。
在浴槽10中,由于支撑部80按压轴部82的以平面状形成的左右的内侧面S1、S2或左右的外侧面S3、S4,因此可滑动地支撑轴部82。这样,由于可滑动地支撑轴部82,因此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枕部50而进行高度调整时,能够连续地进行调整,而不是断续地进行调整。从而,由于容易根据入浴者的身长等而对枕部50的高度进行微调,因此能够在更加适合于身长等的高度配置枕部,能够进一步提高放松效果。
在浴槽10中,由于支撑部80通过被收容部80b(滑动构件80e的左右的端部E1、E2)按压筒部82a的左右的内侧面S1、S2,因此可滑动地支撑轴部82。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用支撑部80来可滑动地支撑轴部82。另外,由于在轴部82的内部空间中收容突出部80a的至少一部分,因此能够将支撑部80进一步小型化,能够更加确实地用枕部50覆盖轴部82及支撑部80。
在浴槽10中,开口部82b的横宽比被收容部80b的横宽更小。由此,当入浴者调整枕部50的高度时,即使无意地对枕部50施加如筒部82a从被收容部80b脱落那样的力,也由于筒部82a扣挂于被收容部80b,因此能够使轴部82难以从支撑部80脱落,能够进一步容易进行枕部50的高度调整。
在浴槽10中,支撑部80配置成比溢出水位OFL更靠上方。由此,能够抑制支撑部80被浴槽本体12内的冷热水所浸泡。由此,抑制支撑部80变脏、老化,能够长期用支撑部80适当、可滑动地支撑轴部82。
图19(a)~图19(c)是模式化表示轴部的活动的参考图。
在图19(a)及图19(b)中,模式化表示了长度L11与长度L12实质上相同的情况,长度L11是被收容部80b垂直于背依靠部30的方向的长度,长度L12是筒部82a的内部垂直于背依靠部30的方向的长度。此时,轴部82无法在垂直于背依靠部30的方向上移动。
相对于并不在垂直于背依靠部30的方向上移动的轴部82,将枕部50的外周部50f延伸至背依靠部30的附近,更加确实地覆盖轴部82及支撑部80,同时使背依靠部30在上下方向上以凹状弯曲,此时,如图19(b)所示,在使枕部50进行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移动时,枕部50的外周部50f、轴部82有可能接触背依靠部30而枕部50的移动被阻碍,或者伤及背依靠部30。
与此相对,在浴槽10中,支撑部80在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上可移动地支撑轴部82,同时在垂直于背依靠部30的方向上也可移动地支撑轴部82。由此,如图19(c)所示,即使在将枕部50的外周部50f延伸至背依靠部30的附近,更加确实地覆盖轴部82及支撑部80,同时使背依靠部30在上下方向上以凹状弯曲时等,当使枕部50进行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的移动时,也能够抑制枕部50的外周部50f、轴部82接触背依靠部30。可做成弯曲的背依靠部30的形状等,在提高浴槽10的设计自由度的同时,能够抑制枕部50的外周部50f、轴部82接触背依靠部30而枕部50的移动被阻碍,或者伤及背依靠部30等。
在浴槽10中,由于与枕部50一起吐水部84也可移动,因此对应于入浴者的身长等体格而能够对适当位置进行吐水。从而,对各种体格的入浴者能够给予较高的放松效果。
在浴槽10中,由于能够一边使吐水部84吐出冷热水一边使枕部50及吐水部84移动,因此容易在对应于入浴者的体格的位置微调枕部50及吐水部84的位置。
在浴槽10中,由于供给配管90、92具有对应于吐水部84的移动而形状发生变化的可挠性,因此能够使吐水部84进行上下移动,对应于入浴者的体格而能够对适当的位置进行吐水。从而,对各种体格的入浴者能够给予较高的放松效果。
在浴槽10中,即使吐水部84位于规定的范围MA3内的任何高度,枕部50都覆盖供给配管90、92。由此,例如能够抑制入浴者的身体的一部分(头、背、腕等)从前方对供给配管90、92施加负载使供给配管90、92压扁而被封闭。从而,能够不发生停止而继续进行吐水。
在浴槽10中,枕部50伴随吐水部84的移动而进行上下移动。由此,由于对应于吐水部84的高度而枕部50的高度也发生变化,因此能够在适合于入浴者的体格的位置配置枕部50、吐水部84。从而,即使体格不同的入浴者入浴,当从吐水部84进行吐水时,也能够抑制如让入浴者感到不快那样的入浴者与枕部50的接触,对各种体格的入浴者能够给予较高的放松效果。
在浴槽10中,吐水部84的连接部84a、84b从吐水部84的左右方向的一端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由此,能够容易形成连接部84a、84b。例如,即使在连接部84a、84b呈一体地形成于吐水部84的框体部100等的情况下,也能够比较容易形成连接部84a、84b。例如,能够抑制吐水部84的制造成本。
图20(a)~图20(c)是模式化表示参考的吐水部的示意图。
如图20(a)所示,在对横向较长状的吐水部84仅从左右方向的一端供给冷热水时,来自与冷热水供给侧呈相反侧的端部的流量较多,有可能无法成为美观的宽度较宽的吐水。
与此相对,在浴槽10中,连接部84a、84b设置在吐水部84的左右方向的两端,对吐水部84从左右方向的两端供给冷热水。由此,能够抑制左右方向上的吐水流量的不均,能够进行更加美观的宽度较宽的吐水。
另外,当对吐水部84从左右方向的两端供给冷热水时,如果未设置有减速部112、114,则如图20(b)所示,有可能在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分的流量较多。
与此相对,在浴槽10中,吐水部84具有减速部112、114。由此,在对吐水部84从左右方向的两侧供给冷热水时,如图20(c)所示,能够抑制流量在宽度较宽的吐水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分较多。即,能够进一步抑制左右方向上的流量的不均,能够进行左右方向上实质上流量均匀的宽度较宽的吐水。从而,能够进行更加美观的宽度较宽的吐水。
图21是模式化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浴槽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并且,对与所述实施方式在功能、结构上实质上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21所示,在浴槽10a中,右侧肩接触部31及左侧肩接触部32在背依靠部30的上部的左右两侧比背依靠部30更设置在侧方。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的浴槽10中,右侧槽部35、左侧槽部36设置在背依靠部30、右侧肩接触部31、左侧肩接触部32的各自的侧方。与此相对,在浴槽10a中,右侧槽部35在背依靠部30的侧方设置于右侧肩接触部31与右侧手接触部33之间,左侧槽部36在背依靠部30的侧方设置于左侧肩接触部32与左侧手接触部34之间。
这样,右侧肩接触部31及左侧肩接触部32还可以并不一定与背依靠部30呈一体地形成。例如,当浴槽本体12的左右方向的宽度较短且无法扩大背依靠部30的宽度时等,如图21所示的浴槽10a,还可以将右侧肩接触部31及左侧肩接触部32设置在背依靠部30的侧方。
即使在将右侧肩接触部31及左侧肩接触部32设置在背依靠部30的侧方时,也优选右侧肩接触部31、左侧肩接触部32与背依靠部30处于同一面上或向前方突出。由此,如上所述,躺浴状态下也能够抑制入浴者的肩比背依靠部30更向背面侧沉入,能够在更加松弛下来的状态下舒适地入浴。
图22是模式化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浴槽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如图22所示,在浴槽10b中,背依靠部30具有阶梯部39。阶梯部39设置在背依靠部30的下部。因此,在浴槽10b中,背依靠部30中的朝着前方连续下降倾斜的部分的下端30a,比第1底面41更位于上方。
这样,背依靠部30的下端30a还可以并不一定连接于第1底面41。背依靠部30还可以具有倾斜角度比相同高度处的支撑部44更大的部分。
但是,背依靠部30中的朝着前方连续下降倾斜的部分的下端30a,优选比支撑部44的上端44a更位于下方。由此,如上所述,使抵接于支撑部44的臀部在呈水平的第1底面41上向背依靠部30的方向进行滑移,能够使臀部顺着背依靠部30的倾斜容易上升。能够使入浴者容易进行站立动作。
图23是模式化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浴槽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23模式化表示从前方侧观察的用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上平行的截面切断浴槽本体12的第1底面41的部分的状态。
如图23所示,在浴槽10c中,第1底面41呈使左右方向的中央部比左右方向的两端部更向下方凹下的凹曲面状。这样,第1底面41至少在前后方向上呈水平即可,左右方向上还可以并不一定呈水平。
例如,如图23所示,使第1底面41呈凹曲面状。即,使第1底面41呈容易贴紧入浴者的臀部的曲面状。由此,例如在使抵接于支撑部44的臀部在前后方向呈水平的第1底面41上向背依靠部30的方向进行滑移时,能够通过第1底面41的左右方向的曲面向背依靠部30适当地对入浴者的臀部进行导向。例如,能够抑制入浴者的臀部滑落到右侧槽部35、左侧槽部36等。从而,能够使入浴者容易进行站立动作。
另一方面,如图3等所示,当将第1底面41做成水平面状时,例如在出浴时等能够容易站在第1底面41上。例如,更加确实地抑制入浴者摔倒,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另外,在排出浴槽本体12内的水时,抑制水残留在第1底面41上等,也能够提高排水性。
图24(a)及图24(b)是模式化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浴槽的供水功能部99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24(a)表示从前方观察吐水部84的周边的情形。图24(b)表示与图24(a)的状态相比向下方移动吐水部84的状态。并且,省略了对枕部50、支撑部80、轴部82等一部分要素的图示。
供水功能部99连接供水部86与吐水部84,向吐水部84供给从供水部86供给的冷热水。并且,在该例子中,供水部为1个。另外,作为供水功能部99设置有供给配管93、94、95、96、97及密封件121、122、123、124。各供给配管93、94、95、96、97还可以并不具有可挠性。供给配管93连接于供水部86,在途中分成二条。供给配管96连接于吐水部84的一端,供给配管97连接于吐水部84的另一端。供给配管94插入于供给配管93、96,且连接供给配管93与供给配管96。供给配管95插入于供给配管93、97,且连接供给配管93与供给配管97。密封件121~124适当地设置在供给配管彼此的连接部位。从供水部86供给的冷热水的一部分,由供给配管93、94、96从右侧引导至吐水部84。从供水部86供给的冷热水的另外一部分,由供给配管93、95、97从左侧引导至吐水部84。
当吐水部84沿着背依靠部30移动时,供给配管96、97对应于吐水部84的移动而沿着背依靠部30移动。另外,供给配管94、95、96、97的至少一部呈平行于吐水部84的移动方向而延伸的管状。由此,当吐水部84向上方移动时,供给配管94收容于供给配管96内,供给配管95收容于供给配管97内。当吐水部84向下方移动时,供给配管94从供给配管96出来,供给配管95从供给配管97出来。由于是这样的结构,因此能够使吐水部84进行上下移动,对应于入浴者的体格而能够对适当的位置进行吐水。另外,供水功能部99也可以对上下移动中的吐水部84供给从供水部86供给的冷热水。即,吐水部84能够一边移动一边吐水。并且,供水功能部99的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的例子。例如,供给配管96、97还可以与吐水部84呈一体地设置,供给配管94、95还可以与供给配管93呈一体地设置。供水功能部99的结构可以是能够向可移动的吐水部84供给冷热水的任意结构。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内容。关于前述的实施方式,只要具备本发明的特征,则本领域技术人员适当加以设计变更的技术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例如,浴槽10等所具备的各要素的形状、尺寸、材质、配置等并不局限于例示的内容,而是可进行适当变更。
另外,只要技术上可行,则可对前述的各实施方式所具备的各要素进行组合,组合这些后的技术只要包含本发明的特征,则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形态,能够提供一种浴槽,其具备对脖颈、肩等进行吐水的吐水部,对各种体格的入浴者能够给予较高的放松效果。

Claims (7)

1.一种浴槽,其特征为,具备:
底面部;
侧面部,围住所述底面部,从所述底面部朝着上方延伸,具有背依靠部;
枕部,设置成沿着所述背依靠部在规定的范围的跨度上可上下移动;
及吐水部,设置在所述枕部,设置成与所述枕部一起沿着所述背依靠部可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浴槽,具备:
供水部,设置在所述背依靠部;
及供水功能部,向所述吐水部供给从所述供水部供给的冷热水,其特征为,
向与所述枕部一起沿着所述背依靠部进行上下移动中的所述吐水部,所述供水功能部也可以供给从所述供水部供给的冷热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浴槽,具备:
供水部,设置在所述背依靠部;
及供给配管,连接所述吐水部与所述供水部,向所述吐水部供给从所述供水部供给的冷热水,其特征为,
所述供给配管具有对应于所述吐水部的移动而形状发生变化的可挠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浴槽,其特征为,即使在所述规定的范围内的任何高度,所述枕部都覆盖所述供给配管,以便所述供给配管不会承受来自前方的负载。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浴槽,其特征为,
所述吐水部呈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横向较长状,在所述左右方向的至少一端具有与所述供给配管的连接部,
所述连接部从所述一端在所述左右方向上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浴槽,其特征为,
所述吐水部具有进行在所述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宽度较宽的吐水的吐水口,
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左右方向的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浴槽,其特征为,
所述吐水部还具有:内部流路,向所述吐水口送出从设置在两端的一对所述连接部供给的冷热水;
及一对减速部,分别对应于一对所述连接部而设置于所述内部流路,削弱从一对所述连接部流入所述内部流路的冷热水的水势。
CN201780087443.0A 2017-02-28 2017-12-27 浴槽 Pending CN1103251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42612.7A CN115282020A (zh) 2017-02-28 2017-12-27 浴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36911 2017-02-28
JP2017-036911 2017-02-28
JP2017-219922 2017-11-15
JP2017219922A JP6997959B2 (ja) 2017-02-28 2017-11-15 浴槽
PCT/JP2017/046949 WO2018159090A1 (ja) 2017-02-28 2017-12-27 浴槽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42612.7A Division CN115282020A (zh) 2017-02-28 2017-12-27 浴槽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25163A true CN110325163A (zh) 2019-10-11

Family

ID=63527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7443.0A Pending CN110325163A (zh) 2017-02-28 2017-12-27 浴槽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590487B1 (zh)
JP (1) JP6997959B2 (zh)
CN (1) CN11032516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44675B (zh) * 2020-10-24 2021-11-02 淮安美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足浴盆
CN112674627A (zh) * 2021-02-05 2021-04-20 吕婧 一种基于浴缸的脚部洗浴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61455A (ja) * 1989-03-31 1990-10-24 Onsen Kogyo Kk 温水噴射式足部・腹部マッサージ装置
JPH0717185U (ja) * 1993-09-03 1995-03-28 株式会社イナックス 浴 槽
JP2000201845A (ja) * 1999-01-13 2000-07-25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浄水シャワ―システム及び浄水機能を有した浴槽枕
JP3652762B2 (ja) * 1995-11-28 2005-05-25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浴槽
JP2005279034A (ja) * 2004-03-30 2005-10-13 Toto Ltd 可動枕付き浴槽
CN102366733A (zh) * 2011-07-05 2012-03-07 厦门松霖科技有限公司 水路整流装置
CN202191974U (zh) * 2011-08-22 2012-04-18 李燕 一种减少花洒用水量并加速水流速度的装置
CN105662212A (zh) * 2016-03-09 2016-06-15 平湖市欧文洁具有限公司 一种浴缸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21273B2 (ja) * 1987-08-13 1995-12-25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浴槽マッサ−ジ装置
JPH0720968U (ja) * 1993-09-30 1995-04-18 株式会社イナックス 浴 槽
JP4051617B2 (ja) 2002-08-05 2008-02-27 株式会社リッチェル 乳幼児用浴槽
US8091158B2 (en) * 2006-03-31 2012-01-10 Toto, Ltd. Shower bathing apparatus
JP2014094185A (ja) 2012-11-09 2014-05-22 Minato Ikagaku Kk 液圧マッサージ装置
JP2014226467A (ja) 2013-05-27 2014-12-08 株式会社Lixil 浴槽
CN204654744U (zh) * 2015-05-21 2015-09-23 平湖市亚星洁具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双人浴缸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61455A (ja) * 1989-03-31 1990-10-24 Onsen Kogyo Kk 温水噴射式足部・腹部マッサージ装置
JPH0717185U (ja) * 1993-09-03 1995-03-28 株式会社イナックス 浴 槽
JP3652762B2 (ja) * 1995-11-28 2005-05-25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浴槽
JP2000201845A (ja) * 1999-01-13 2000-07-25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浄水シャワ―システム及び浄水機能を有した浴槽枕
JP2005279034A (ja) * 2004-03-30 2005-10-13 Toto Ltd 可動枕付き浴槽
CN102366733A (zh) * 2011-07-05 2012-03-07 厦门松霖科技有限公司 水路整流装置
CN202191974U (zh) * 2011-08-22 2012-04-18 李燕 一种减少花洒用水量并加速水流速度的装置
CN105662212A (zh) * 2016-03-09 2016-06-15 平湖市欧文洁具有限公司 一种浴缸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97959B2 (ja) 2022-01-18
EP3590487A4 (en) 2020-03-04
EP3590487B1 (en) 2021-06-30
JP2018140158A (ja) 2018-09-13
EP3590487A1 (en) 2020-0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159090A1 (ja) 浴槽
CN110325163A (zh) 浴槽
US5406653A (en) Adjustably inflatable body cradle for use in water
JP2009247749A (ja) 浴槽装置
US7824351B2 (en) Feminine hydro-therapeutic massage device
JP6924361B2 (ja) 浴槽
CA2590983C (en) Feminine hydro-therapeutic massage device
JP2008188145A (ja) 浴槽装置
JP6986213B2 (ja) 浴槽
JP6963204B2 (ja) 浴槽
JP6919227B2 (ja) 浴槽
JP6801515B2 (ja) 浴槽
JP2003062023A (ja) 下肢のマッサージ装置
JP2008093035A (ja) 浴槽装置
JP2008093036A (ja) 浴槽装置及び浴室用マッサージ装置
JP4465426B2 (ja) 肩部保温装置
US20050120472A1 (en) Arm rest massage feature for whirlpool tubs
KR20220014927A (ko) 접이식 스트레칭 안마 매트
JP2008167830A (ja) 浴槽装置
JP4024560B2 (ja) ジェット噴流器付き風呂
JP2008086380A (ja) 浴槽装置
KR0136910Y1 (ko) 반신 좌욕기
WO2008130258A1 (en) Ergonomic bathtub
US20140165284A1 (en) Unknown
JP2595937Y2 (ja) 浴槽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