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12581B - 薄板连续铸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薄板连续铸造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312581B CN110312581B CN201780078545.6A CN201780078545A CN110312581B CN 110312581 B CN110312581 B CN 110312581B CN 201780078545 A CN201780078545 A CN 201780078545A CN 110312581 B CN110312581 B CN 11031258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uide
- thin plate
- continuous casting
- plate
- roller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1/00—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 B22D11/06—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into moulds with travelling walls, e.g. with rolls, plates, belts, caterpilla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1/00—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 B22D11/16—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or oper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inuous Casting (AREA)
Abstract
一种薄板连续铸造装置,具备:开口部(23a、24a),其被设置在铸造室的侧面的侧壁部(23、24)上,并且导板辊组(35)中的薄板(2)的通带方向的最上游侧的第一导板辊(35a)的轴部(35aa、35ab)进行贯穿;支承部(42、43),其以可旋转的方式对轴部(35aa、35ab)进行支承;导板辊升降装置(60),其被设置在铸造室(20)的外侧处,并使支承部(42、43)升降。该薄板连续铸造装置使形成的薄板不易断带并且可靠性较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导板(或者称为回转导板)的薄板连续铸造装置。
背景技术
在薄板连续铸造装置中,从左右一对辊引出的薄板(铸带)通过多个导板辊而经由张力赋予装置(例如,上下一对夹送辊)被向轧机引导。例如,如图4所示,在初期通带时,有时采用如下方式,即,利用导板231,顺利地将从左右一对辊11a、11b引出的薄板2向导板辊235a~d引导。在活套控制通带时,有时采用如下方式,即,导板231被移动在左右一对辊11a、11b和导板辊235a~d之间,在薄板2的通带路径上,形成以环状下垂的活套。由此,即使在薄板2从左右一对辊11a、11b被引出的速度(铸造速度)和通过轧机而使薄板2被轧制的速度(轧制速度)之间存在差值,也能够连续铸造薄板2。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的金属铸带连续铸造装置,所述金属铸带连续铸造装置通过回转导板以及导板辊而将从一对铸造辊的辊间隙中伸出的铸带整齐的顶端向夹送辊输送,接着,回转导板返回下垂位置,在铸带于双辊铸造装置下侧以环状下垂之后,到达导板辊,其中,所述金属铸带连续铸造装置以导板辊从夹送辊向双辊铸造装置回溯的方式配置为行列状,行列通过在与夹送辊相反侧的一端处向下方弯曲从而能够顺利地接受并引导环状的铸带。
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如图5所示,记载了由导板231A被分成两个的导板主体231A1、231A2构成的薄板连续铸造装置。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63757号公报
专利文献2:中国授权公告号103182490B
专利文献3:中国授权公告号102416450B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图4所记载的薄板连续铸造装置中,在活套控制通带时,能够在薄板2的通带路径上形成活套,但是,由于薄板2通过向导板辊235a~d转移的地方(转移部)而形成不自然的形状(相对于薄板2,弯曲变大的状态),活套控制变得不稳定,因此,易于产生断带。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金属铸带连续铸造装置中,由于在初期通带时从回转导板向铸带支承辊的铸带的转移较顺利,在活套控制通带时活套成为自然的形状(向铸带的弯曲较少的形状),因此,能够进行稳定的操作,由于在初期通带时需要配置(仅在活套控制通带时使用)多余的铸带导板辊,因此,存在如下的问题,即,在该量上,增加了装置的长度、维护检修的费用以及时间。另外,存在如下的问题,即,为了通过轧机以预定的板厚对铸带进行保持,相对于经常变化的铸造速度,当铸带支承辊的数量增加时,难以进行线性速度控制。
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薄板连续铸造装置中,与由一个部件构成导板的情况相比,由于能够迅速地使导板主体移动,因此,虽然薄板的顶端通带性变得较高,但由于薄板2通过向导板辊235a~d转移的地方(转移部)而形成不自然的形状(相对于薄板2,弯曲变大的状态),活套控制变得不稳定,因此,易于产生断带。
在专利文献3所述的薄板连续铸造装置中,由于采用如下方式,即,在活套控制通带时,直到从一对冷却辊引出的薄板被稳定地水平移送而不断带,因此使多个导板辊斜向移动。使导板辊移动的机构较为复杂,并且会降低装置的可靠性。尤其,在薄板连续铸造装置中,由于薄板温度较高,因此由于该辐射的影响从而易于加快设备的变差,从而可靠性降低,并且设备的保养的负担较大。
通过以上的情况,由于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前述的问题而作出的发明,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依赖于从一对辊引出的薄板的通带状态(初期通带时以及活套控制通带时),薄板在向导板辊转移的地方成为自然形状,并且以活套控制不会变得不稳定,薄板不断带,可使导板辊升降并且不受来自薄板的高温的影响的方式形成的可靠性较高的薄板连续铸造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所涉及的薄板连续铸造装置具备:一对辊,其进行旋转而从下方引出薄板;导板,其具有将所引出的薄板向横向引导的弧状的截面;多个导板辊,其将被向横向引导的薄板置载,并旋转而向横向通带;导板移动单元,其使所述导板在与薄板的引导相关的位置、与引导无关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铸造室,其具有入口和出口,并由形成将所述导板、所述导板辊包括在内部的空间的壁部构成,所述入口在所述一对辊的下方使薄板输入,所述出口使向横向通带的薄板输出,还具备:开口部,其被设置在所述壁部的侧面上,并且被所述导板辊中的所述薄板的通带方向的最上游侧的第一导板辊的轴部进行贯穿;支承部,其以可旋转的方式对所述轴部进行支承;升降单元,其被设置在所述铸造室的外侧处,并使所述支承部升降。
并且,所述横向是指,以从所述左右一对辊向下方引出,并将与该左右一对辊的周面对置的所述薄板的侧面部设为上表面部(表面部)以及下表面部(背面部)的状态而使所述薄板通带的方向。
而且,在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所涉及的薄板连续铸造装置中,所述支承部具有密封板,即使所述支承部被所述升降单元上下移动,所述密封板也能够覆盖所述开口部。
而且,在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所涉及的薄板连续铸造装置中,在所述密封板与所述轴部之间、以及所述密封板与所述壁部的侧面之间分别介入有密封件。
而且,在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所涉及的薄板连续铸造装置中,具备:驱动单元,其用于使所述第一导板辊旋转;万向节传动轴,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导板辊的一方的轴部的端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
而且,在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所涉及的薄板连续铸造装置中,仅与多个所述导板辊中的所述第一导板辊相对应,具备有所述升降单元、所述开口部以及所述密封板。
而且,在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所涉及的薄板连续铸造装置中,所述导板具有在所述左右一对辊侧以及所述导板辊侧被分成两个的上导板主体以及下导板主体,所述上导板主体以及所述下导板主体分别具有以能够回转的方式对该上导板主体以及该下导板主体进行支承的轴体,所述薄板连续铸造装置具有下导板主体升降单元,所述下导板主体升降单元使所述下导板主体升降。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能够通过升降单元使第一导板辊(的轴部)上下移动,并且升降单元设置在铸造室的外侧处,因此能够阻碍来自通带壁部内的高温薄板的辐射热的影响,防止导板辊升降单元高温性能变差,从而能够维持升降可靠性。此外,在初期通带时,在导板位于将薄板引导至导板辊位置的状态下,使第一导板辊位于与其他的导板辊相同高度的位置,从而能够易于将薄板从导板向导板辊进行输送。紧接着在所实施的活套控制阶段通带时,通过使第一导板辊下降,从而在导板支承薄板并向导板辊引导之后,在导板位于不支承薄板的位置的状态下,使第一导板辊位于与其他的导板辊相比靠下的位置,并且通过接收薄板,从而能够在向导板辊转移的地方,使薄板成为自然的弯曲状态,难以产生薄板的断带。
此外,根据本发明,由于不仅在壁部上具有第一导板辊的轴部的上下移动所需要的开口部,并且即使支承部上下移动,密封板也能够覆盖开口部,因此能够抑制来自开口部的空气(氧气)的流入,从而防止薄板的氧化。
此外,根据本发明,由于填充有密封件,因此能够容许轴部的旋转和轴部的上下移动并且阻碍空气流入铸造室,此外能够阻碍热量与气流一起传递至铸造室外。
此外,根据本发明,由于配置于最上游侧处的第一导板辊进行自转,因此能够顺利输送薄板,并且,由于万向节传动轴和驱动单元没有暴露于高温下,因此能够防止这些装置的性能变差,从而能够维持装置的可靠性。
此外,根据本发明,由于并不使多个导板辊上下移动,而仅使第一导板辊上下移动,因此维持密闭性变得容易,并且,易于确保设备的可靠性。
此外,根据本发明,即使在使第一导板辊位于下降位置的情况下,通过使下导板本体位于更下降的位置,从而能够使下导板位于不引导薄板的退避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板连续铸造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所述薄板连续铸造装置所具备的导板辊的升降装置的说明图,图2(a)表示导板辊上升时,图2(b)表示图2(a)的侧面,图2(c)表示导板辊下降时,图2(d)表示图2(c)的侧面。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板连续铸造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现有的薄板连续铸造装置的一例的动作说明图,表示初期通带时。
图5为现有的薄板连续铸造装置的其他例的动作说明图,表示初期通带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用于实施本发明所涉及的薄板连续铸造装置以及薄板连续铸造方法的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并不仅仅限定于根据附图进行说明的以下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3,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板连续铸造装置以及薄板连续铸造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板连续铸造装置100具备:左右一对辊11a、11b;将从左右一对辊11a、11b向下方引出的薄板(铸带)2朝向导板辊组35横向引导的导板31;从下方对通过导板31而横向引导的薄板2进行支承,并导向横向通带的导板辊组35;朝向通过导板辊组35而被通带的薄板2赋予张力的上下一对夹送辊(张力赋予装置)37a、37b。
导板31被配置在辊11a、11b的下方。导板31形成与辊11a、11b正下方的薄板2对置并向与薄板2相反侧突出,并从一方的端部(上端部)侧朝向另一方的端部(下端部)侧弯曲延伸的形状。即,导板31具有弧状的截面。
并且,在辊11a、11b的轴向两端处设置有侧堰13a、13b。熔融金属1经由喷嘴(未图示)而被供给至由辊11a、11b以及侧堰13a、13b构成的移动铸型的内部空间(熔池)15。导板辊组35被配置在辊11a、11b以及导板31的下方。导板辊组35具有在薄板2的通带方向上并列配置的四根的导板辊35a~d。夹送辊37a、37b与第四根导板辊35d邻接配置。针对夹送辊37a、37b,在薄板2的通带方向下游侧,设置有对薄板2进行轧制的轧机(未图示),被赋予张力的薄板2通过所述轧机而被轧制。详细情况将在后文叙述,定位于上升位置的第一根导板辊(第一导板辊)35a、第二根~第四根的导板辊35b~d、夹送辊37a、37b以及所述轧机被配置为:能够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对薄板2进行通带。
导板31通过以顶端部(下端部)31a侧成为回转自如的方式设置于基端部侧的枢轴(轴体)32而被支承。
如图1以及图2所示,上述的导板31、导板辊组35以及夹送辊37a、37b被配置在铸造室20内。铸造室20形成通过顶部壁部21和底壁部22和侧壁部23、24、25、26而被包围的密闭构造。即,其具有入口40和出口41,并由形成将导板31和导板辊组35包括在内部的空间的壁部构成,入口40在一对辊11a、11b的下方使薄板2输入,出口41使向横向通带的薄板2输出。在侧壁部(操作侧侧壁部)23以及侧壁部(驱动侧侧壁部)24,设置有开口部23a、24a。第一根导板辊35a的两端的轴部35aa、35ab以从侧壁部23、24向铸造室外侧突出的方式而被配置。
在具备有所述开口部23a、24a的侧壁部23、24的铸造室外侧处,具有箱状的支承部42、43,该支承部42、43具备轴承48、49。第一导板辊35a的两端的轴部35aa、35ab以可旋转的方式而被该轴承48、49支承。而且,所述支承部42、43被设置为,在所述侧壁部23、24处相接有下一个说明的密封板27、28。所述支承部42、43与后述的液压缸61的活塞杆61a连接。具有该液压缸61的导板辊升降装置60成为使所述支承部42、43升降的升降单元,所述轴部35aa、35ab通过该活塞杆61a的动作而上下移动。
在开口部23a、24a上,分别设置有密封板27、28。在密封板27、28上,形成有插穿孔27aa、28aa,第一根导板辊35a的轴部35aa、35ab插穿插穿孔27aa、28aa。随着后文详细描述的液压缸61的活塞杆61a的进退,第一根导板辊35a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升降),密封板27、28被设置为,在对应于该移动而对铸造室20和侧壁部23、24之间进行密封的同时,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沿着该侧壁部23、24进行移动。密封板27、28具有即使被液压缸61上下移动,也能够覆盖开口部23a、24a的形状。
用于密封的密封件44、45呈一周被设置在所述密封板27、28的边缘处,以介于所述密封板27、28与所述侧壁部23、24之间。此外,由于关于所述密封板27、28的所述插穿孔27aa、27aa,对与所述轴部35aa、35ab之间进行密封,因此设置有密封件46、47。用于安装这些密封件44、45、46、47的部件适当地被设置在密封板27、28上。所述密封件44、45、46、47不仅具有阻碍空气(氧气)进入铸造室20的性能,还具有相对于铸造室20内的薄板2的高温的辐射热和热传导的耐高温性能。
第一根导板辊35a的轴部35aa的一方的端部以与支承部43的开口部43a相比靠铸造室外侧突出的方式而配置,并经由万向节传动轴39而与驱动电机38的轴部连接。即,通过对驱动电机38进行驱动,旋转力经由万向节传动轴39而传递至第一根导板辊35a。通过驱动电机38而对第一根导板辊35a进行旋转驱动,由此,能够将薄板2向第二根以后的导板辊35b~d顺利地通带。
薄板连续铸造装置100具备在薄板引导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使导板31移动的导板移动装置50。导板移动装置50具备液压缸51、液压进排通道52a、52b、电磁阀53、连接部件54。液压缸51以该液压缸51的活塞杆51a的顶端部与左右一对辊11a、11b正下方的薄板2对置的方式而被配置,并且,以活塞杆51a横向(例如,水平方向)进退的方式而被配置。活塞杆51a的顶端部被固定在连接部件54的一方端部侧。连接部件54的另一方端部侧被固定在枢轴32上。所述薄板引导位置是指与薄板2的引导相关的位置,所述退避位置是指与引导无关的位置。
在液压缸51的顶端部侧以及基端部侧,分别连接有液压进排通道52a、52b的一方的端部侧。在液压进排通道52a、52b的另一方的端部侧,设置有电磁阀53。电磁阀53与液压供给源(未图示)连接。通过由电磁阀53对向液压缸51的液压的进排量进行调节,从而对活塞杆51a的进退量进行调节。当活塞杆51a进退时,经由连接部件54以及枢轴32而传递至导板31,导板31的顶端部31a在与第二根~第四根的导板辊35b~d相同高度的薄板引导位置、和从左右一对辊11a、11b与多个导板辊35a~d之间的薄板2的通带路径分离的退避位置之间回转。
薄板连续铸造装置100还具备导板辊升降装置60,导板辊升降装置60使以可旋转的方式对在导板辊组35中被配置在薄板2的通带方向上游侧的第一根导板辊35a进行支承的支承部42、43升降。导板辊升降装置60具备液压缸61、液压进排通道62a、62b、电磁阀63。液压缸61以该液压缸61的活塞杆61a的顶端部朝向上方配置并且活塞杆61a在上下方向(例如,铅直方向)上进退的方式而被配置。活塞杆61a经由支承部42、43以及轴承48、49而以导板辊35a可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并且,导板辊升降装置60被设置在导板辊35a的两端,两侧升降装置同步进行动作。
在液压缸61的顶端部侧以及基端部侧,分别连接有液压进排通道62a、62b的一方的端部侧。在液压进排通道62a、62b的另一方的端部侧,设置有电磁阀63。电磁阀63与液压供给源(未图示)连接。通过由电磁阀63对向液压缸61的液压的进排量进行调节,从而对活塞杆61a的进退量进行调节。当活塞杆61a进退时,经由支承部42、43、轴承48、49以及轴部35aa、35ab而传递至第一根导板辊35a,在与第二根~第四根的导板辊35b~d相同高度的上升位置、和在与第二根~第四根的导板辊35b~d相比靠下方且能够使活套控制通带时,使薄板2的弯曲减小的下降位置之间,第一根导板辊35a进行升降。而且,如后文详细所述,导板辊升降装置60以如下方式而被控制,即,在初期通带时将第一根导板辊35a定位于所述上升位置,而在活套控制通带时,将第一根导板辊35a定位于所述下降位置。
也可以与第一根导板辊35a分开,设置用于第二根导板辊35b的轴部的开口部,并且分别设置支承部、密封板。但是,如上述的实施方式的那样,仅在第一根导板辊35a上设置的情况在易于维持密闭性和设备的可靠性上较为优秀。作为其他的实施方式,在同样的开口部上,不仅贯穿第一根导板辊35a的轴部,也可以贯穿第二根导板辊35b和第三根导板辊35c等多根导板辊的轴部。在该情况下,在所贯穿的多个轴部以完全相同的方式而进行上下移动的情况下,能够兼用支承部和密封板和升降单元。在所贯穿的多个轴部以互相不同的方式而进行上下移动的情况下,分别需要支承部等。在该情况下,需要适当地设置相邻的密封板之间的密封件。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具备使第一根导板辊35a升降的导板辊升降装置60,从而能够对应于从一对辊11a、11b引出的薄板2的通带状态(初期通带时以及活套控制通带时),而使第一根导板辊35a升降。由此,在初期通带时,能够将第一根导板辊35a定位在与第二根以后的导板辊35b~d相同高度的所述上升位置上,而在活套控制通带时,能够将第一根导板辊35a定位在与第二根以后的导板辊35b~d相比靠下方的高度的所述下降位置。其结果为,能够对薄板2的弯曲负荷进行抑制的同时,使薄板2顺利地通带。
而且,由于能够使第一根导板辊35a升降,因此,在无法使第一根导板辊35a升降时,无需设置将薄板引导至与该第一根导板辊相同高度为止的多余的导板辊,而能够在该量上缩短装置的长度。另外,由于能够缩短导板31,因此,能够迅速地使该导板31移动。由此,在薄板2的初期通带时,能够顺利地进行通带。由于无需设置多余的导板辊,因此,能够在该量上减少维护检修的费用以及时间。而且,能够加深活套,并易于进行线性速度控制(活套控制)。
在为了防止薄板2表面的氧化而使铸造室20内充满惰性气体的情况下,由于能够缩短装置的长度,因此,能够减少铸造室20内的体积。即,能够实现所述薄板连续铸造装置100的小型化。
在初期通带时,以将第一根导板辊35a定位在与其他导板辊35b~d相同高度的所述上升位置上的方式对导板辊升降装置60进行控制,在活套控制通带时,通过具备以将第一根导板辊35a定位在与其他导板辊35b~d相比靠下方的高度、且定位在能够减小相对于薄板2的弯曲的所述下降位置上的方式对导板辊升降装置60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90,从而能够对应于薄板2的通带状态而将第一根导板辊35a定位在所述上升位置或者所述下降位置上。另外,在初期通带时,由于导板31的顶端部31a被定位在与定位于所述上升位置上的第一根导板辊35a邻接的地方,因此,能够将由导板31引导的薄板2经由第一根导板辊35a而顺利地向第二根以后的导板辊35b~d。而且,由于在通过第一根~第四根的导板辊35a~d而对薄板2进行支承的同时,能够向活套控制通带转移,因此,能够减轻向薄板2的负荷。
通过具备对第一根导板辊35a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电机38,从而能够将被引导至第一根导板辊35a的薄板2顺利地向第二根以后的导板辊35b~d通带。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3,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板连续铸造装置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采用的是对图1所示的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薄板连续铸造装置所具备的导板进行变更的结构。其他结构与图1所示的上述的装置大致相同,对相同的设备标记相同的符号,并适当地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板连续铸造装置100A具备被配置在左右一对辊11a、11b的下方的导板31A。导板31A具备在左右一对辊11a、11b侧以及导板辊35a~d侧被分成两个的上导板主体(第一导板主体)31A1以及下导板主体(第二导板主体)31A2。薄板连续铸造装置100A具备在薄板引导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使上导板主体31A1以及下导板主体31A2移动的上导板主体移动装置50以及下导板主体移动装置70,并且,具备使下导板主体31A2升降的下导板主体升降装置80。所述薄板引导位置是指与薄板2的引导相关的位置。所述退避位置是指与薄板2的引导无关的位置。
上导板主体31A1以接近于左右一对辊11a、11b的方式配置。在上导板主体31A1的基端部(上端部)侧,设置有枢轴32。在枢轴32上,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板连续铸造装置100所具备的导板31相同,固定有连接部件54的另一方的端部侧。在连接部件54的一方的端部侧,固定有液压缸51的活塞杆51a的顶端部。即,上导板主体31A1与上述的薄板连续铸造装置100相同,通过导板(上导板主体)移动装置50,从而在与下导板主体31A2协同地将薄板2引导至导板辊35a~d的薄板引导位置、与从于左右一对辊11a、11b和多个导板辊35a~d之间的薄板2的通带路径分离的退避位置之间,使上导板主体31A1的顶端部31A1a侧回转。
下导板主体31A2以接近于第一根导板辊35a的方式配置。下导板主体31A2通过以顶端部(左端部)31A2a侧回转自如的方式设置于基端部(右端部)31A2b侧的枢轴(轴体)34而被支承。
下导板主体移动装置70具备液压缸71、液压进排通道72a、72b、电磁阀73、连接部件74。液压缸71以该液压缸71的活塞杆71a的顶端部朝向上方的方式配置,并且,以活塞杆71a在上下方向(例如,铅直方向)进退的方式配置。活塞杆71a的顶端部被固定在连接部件74的一方的端部侧。连接部件74的另一方的端部侧被固定在枢轴34上。
在液压缸71的顶端部侧以及基端部侧,分别连接有液压进排通道72a、72b的一方的端部侧。在液压进排通道72a、72b的另一方的端部侧,设置有电磁阀73。电磁阀73与液压供给源(未图示)连接。通过由电磁阀73来对向液压缸71的液压的进排量进行调节,从而对活塞杆71a的进退量进行调节。当活塞杆71a进退时,经由连接部件74以及枢轴34而传递至下导板主体31A2,在与上导板主体31A1协同地将薄板2引导至导板辊35a~d的薄板引导位置、与从于左右一对辊11a、11b和多个导板辊35a~d之间的薄板2的通带路径分离的退避位置之间,下导板主体31A2的顶端部31A2a回转。
下导板主体升降装置80与导板辊升降装置60相同,具备液压缸81、液压进排通道82a、82b、电磁阀83。液压缸81以该液压缸81的活塞杆81a的顶端部朝向上方的方式配置,并且,以活塞杆81a在上下方向(例如,铅直方向)上进退的方式配置。活塞杆81a以可旋转的方式对下导板主体31A2进行支承。并且,下导板主体升降装置80被设置在下导板主体31A2的两端,这些装置同步进行动作。
在液压缸81的顶端部侧以及基端部侧,分别连接有液压进排通道82a、82b的一方的端部侧。在液压进排通道82a、82b的另一方的端部侧,设置有电磁阀83。电磁阀83与液压供给源(未图示)连接。通过由电磁阀83来对向液压缸81的液压的进排量进行调节,从而对活塞杆81a的进退量进行调节。当活塞杆81a进退时,传递至下导板主体31A2,在与第二根~第四根的导板辊35b~d相同高度的上升位置、和与第二根~第四根的导板辊35b~d相比靠下方的高度的下降位置之间,下导板主体31A2进行升降。而且,如后文详细所述,下导板主体升降装置80以如下的方式进行控制,即,在初期通带时,将下导板主体31A2定位在所述上升位置上,并且,在活套控制通带时,将下导板主体31A2定位在所述下降位置上。
薄板连续铸造装置100A具备对应于薄板2的通带状态(初期通带状态以及活套控制通带状态)而对电磁阀53、63、73、83等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90A。即,控制装置90A在薄板2的初期通带时,以将上导板主体31A1以及下导板主体31A2定位在所述薄板引导位置上而将第一根导板辊35a定位在所述上升位置上的方式对电磁阀53、63、73、83等进行控制。另外,控制装置90A在薄板2的活套控制通带时以将上导板主体31A1定位在所述退避位置上而将第一根导板辊35a定位在所述下降位置上而且将下导板主体31A2定位在所述退避位置以及所述下降位置上的方式对电磁阀53、63、73、83等进行控制。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导板31A具有在左右一对辊11a、11b侧以及导板辊35a~d侧被分成两个的上导板主体31A1以及下导板主体31A2,上导板主体31A1以及下导板主体31A2分别具有以能够回转的方式对该上导板主体31A1以及该下导板主体31A2进行支承的枢轴32、34,通过具备使下导板主体31A2升降的下导板主体升降装置80,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板连续铸造装置100相同,对应于从一对辊11a、11b引出的薄板2的通带状态(初期通带时以及活套控制通带时)而使上导板主体31A1以及下导板主体31A2移动,并能够使第一根导板辊35a升降。即,在初期通带时,能够将上导板主体31A1定位在所述薄板引导位置上,而将第一根导板辊35a定位在与第二根以后的导板辊35b~d相同高度的所述上升位置上,而且,将下导板主体31A2定位在所述薄板引导位置以及所述上升位置上。另一方面,在活套控制通带时,能够将上导板主体31A1定位在所述退避位置上,而将第一根导板辊35a定位在与第二根及以后的导板辊35b~d相比靠下方的高度的所述下降位置上,而且,将下导板主体31A2定位在所述退避位置以及所述下降位置上。其结果为,能够在对相对于薄板2的弯曲负荷进行抑制的同时,顺利地使薄板2进行通带。
而且,导板31A被分成两个的上导板主体31A1以及下导板主体31A2,与一个导板31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各导板主体31A1、31A2的质量,从而能顺利地使上导板主体31A1和下导板主体31A2迅速地移动。由此,在初期通带时,能够顺利地进行通带。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内容中,对具备使第一根导板辊35a升降的导板辊升降装置60的薄板连续铸造装置100、100A进行说明,但也能够设为具备使第二根以后的导板辊35b~d升降的其他(第二)导板辊升降装置的薄板连续铸造装置。在这样的薄板连续铸造装置中,在实现与上述的薄板连续铸造装置100、100A相同的作用效果之外,还能够在左右一对辊11a、11b与多个导板辊35a~d之间将以环状下垂的活套形成曲率较大的形状,并能够在该量上降低向薄板2的负荷。
在上述内容中,对具备第一根~第四根的导板辊35a~d的导板辊组35的薄板连续铸造装置100、100A进行了说明,但不局限于四根的导板辊,也能够设为具备由三根以下的导板辊或五根以上的导板辊构成的导板辊组的薄板连续铸造装置。即使是这样的薄板连续铸造装置,也将实现与上述的薄板连续铸造装置100、100A相同的作用效果。
在上述内容中,对具备对第一根导板辊35a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电机38的薄板连续铸造装置100、100A进行说明,但也能够设为对第二根以后的导板辊35b~d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电机的薄板连续铸造装置。即使是这样的薄板连续铸造装置,也将实现与上述的薄板连续铸造装置100、100A相同的作用效果。
即,根据这些方式,由于能够通过导板辊升降装置60使第一导板辊35a(的轴部35aa、35ab)上下移动,并且导板辊升降装置60设置在侧壁部23、24的铸造室外侧处,因此能够阻碍来自通带壁部内的高温的薄板2的辐射热的影响,防止导板辊升降装置60的高温变差,从而能够维持升降动作的可靠性。此外,初期通带时,在初期通带时,在导板31位于将薄板2引导至导板辊35位置的状态下,使第一导板辊35a位于与其他的导板辊35b、35c、35d相同的高度位置,从而能够易于将薄板2从导板31向导板辊组35进行输送。紧接着在所实施的活套控制通带时,通过使第一导板辊35a升降,从而在导板31支承薄板2并向第一导板辊35a引导之后,在导板31位于不支承薄板2的位置的状态下,使第一导板辊35a位于与其他的导板辊35b、35c、35d相比靠下的位置,并且通过接收薄板2,从而能够在向导板辊组35转移的地方,使薄板2成为自然的弯曲状态,难以产生薄板2的断带。
此外,由于不仅在壁部23、24上具有第一导板辊35a的轴部35aa、35ab的上下移动所需要的开口部23a、24a,并且即使支承部42、43上下移动,密封板27、28也能够覆盖开口部23a、24a,因此能够抑制来自开口部23a、24a的空气(氧气)的流入,从而防止薄板2的氧化。
此外,由于填充有密封件44、45、46、47,因此能够容许轴部35aa、35ab的旋转和轴部35aa、35ab的上下移动并且阻碍空气流入铸造室20,此外能够阻碍热量与气流一起传递至铸造室20外。
此外,由于配置于最上游侧处的第一导板辊35a进行自转,因此能够顺利输送薄板2,并且,由于万向节传动轴39和驱动电机38没有暴露于高温下,因此能够防止这些装置的性能变差,从而能够维持装置的可靠性。
此外,在并不使多个导板辊35b、35c、35d上下移动,而仅使第一导板辊35a上下移动的情况下,维持密闭性变得容易,并且,易于确保设备的可靠性。
此外,即使在使第一导板辊35a位于下降位置的情况下,通过使下导板本体31A2位于更下降的位置,从而能够使下导板31A2位于不引导薄板2的退避位置。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由于不依赖于从一对辊引出的薄板的通带状态(初期通带时以及活套控制通带时)而在对相对于薄板的负荷进行抑制的同时,能够顺利地对薄板进行通带,因此,能够在制铁工业等中进行有益的利用。
符号说明
1 熔融金属;
2 薄板(铸带);
11a、11b 辊(铸造辊);
20 铸造室;
23a、24a 开口部;
27、28 密封板;
27aa、28aa 密封板的孔;
31 导板;
31A 导板;
31A1 上导板主体;
31A2 下导板主体;
32、34 枢轴(轴体);
35 导板辊组;
35a 第一导板辊;
35aa、35ab 轴部;
37a、37b 夹送辊;
38 驱动电机(驱动单元);
39 万向节传动轴;
40 入口;
41 出口;
42、43 支承部;
44、45、46、47 密封件;
50 导板移动装置(导板移动单元、上导板主体移动单元);
51 液压缸;
51a 活塞杆;
52a、52b 液压进排通道;
53 电磁阀;
54 连接部件;
60 导板辊升降装置(升降单元);
61 液压缸;
61a 活塞杆;
62a、62b 液压进排通道;
63 电磁阀;
70 下导板主体移动装置(下导板主体移动单元);
71 液压缸;
71a 活塞杆;
72a、72b 液压进排通道;
73 电磁阀;
74 连接部件;
80 下导板主体升降装置(下导板主体升降单元);
81 液压缸;
81a 活塞杆;
82a、82b 液压进排通道;
83 电磁阀;
90 控制装置(控制单元);
90A 控制装置(控制单元、下导板主体升降控制单元);
100、100A 薄板连续铸造装置。
Claims (6)
1.一种薄板连续铸造装置,具备:
一对辊,其进行旋转而从下方引出薄板;
导板,其具有将所引出的薄板向横向引导的弧状的截面;
多个导板辊,其将被向横向引导的薄板置载并进行旋转而向横向通带;
导板移动单元,其使所述导板在与薄板的引导相关的位置、与引导无关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
铸造室,其具有入口和出口,并由形成将所述导板、所述导板辊包括在内部的空间的壁部构成,所述入口在所述一对辊的下方使薄板输入,所述出口使向横向通带的薄板输出,
所述薄板连续铸造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开口部,其被设置在所述壁部的侧面上,并且被所述导板辊中的所述薄板的通带方向的最上游侧的第一导板辊的轴部进行贯穿;
支承部,其以可旋转的方式对所述轴部进行支承;
升降单元,其被设置在所述铸造室的外侧处,并使所述支承部升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板连续铸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具有密封板,即使所述支承部被所述升降单元上下移动,所述密封板也能够覆盖所述开口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板连续铸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密封板与所述轴部之间、以及所述密封板与所述壁部的侧面之间分别介入有密封件。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薄板连续铸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驱动单元,其用于使所述第一导板辊旋转;
万向节传动轴,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导板辊的一方的轴部的端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薄板连续铸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仅与多个所述导板辊中的所述第一导板辊相对应的方式而具备有所述升降单元、所述开口部以及所述密封板。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薄板连续铸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板具有在所述一对辊侧以及所述导板辊侧被分成两个的上导板主体以及下导板主体,
所述上导板主体以及所述下导板主体分别具有以能够回转的方式对该上导板主体以及该下导板主体进行支承的轴体,
所述薄板连续铸造装置具有下导板主体升降单元,所述下导板主体升降单元使所述下导板主体升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7/074568 WO2018152738A1 (zh) | 2017-02-23 | 2017-02-23 | 薄板连续铸造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312581A CN110312581A (zh) | 2019-10-08 |
CN110312581B true CN110312581B (zh) | 2021-05-18 |
Family
ID=63253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78545.6A Active CN110312581B (zh) | 2017-02-23 | 2017-02-23 | 薄板连续铸造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312581B (zh) |
RU (1) | RU2722550C1 (zh) |
WO (1) | WO201815273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157232B (zh) * | 2020-09-16 | 2021-10-19 | 东北大学 | 一种多弧度导卫板 |
JP6808888B1 (ja) * | 2020-11-05 | 2021-01-06 | Primetals Technologies Japan株式会社 | 不良判断装置および不良判断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49350A (ja) * | 1986-04-17 | 1988-03-02 | Kawasaki Steel Corp | 急冷薄帯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設備 |
JPS63171249A (ja) * | 1987-01-09 | 1988-07-15 | Nippon Steel Corp | 金属の薄肉鋳片の連続鋳造方法 |
JPS63309306A (ja) * | 1987-06-11 | 1988-12-16 | Hitachi Ltd | 連続鋳造鋳片の圧延設備及び圧延方法 |
JPS6483353A (en) * | 1987-09-24 | 1989-03-29 | Hitachi Ltd | Passing through apparatus for thin cast slab |
JPH07106436B2 (ja) * | 1991-04-15 | 1995-11-15 |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 薄板連続鋳造における鋳片搬送装置 |
JPH05200498A (ja) * | 1992-01-27 | 1993-08-10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双ドラム式帯板連続鋳造装置 |
JP2955428B2 (ja) * | 1992-04-23 | 1999-10-04 |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 双ロール式薄板鋳造における鋳片搬送装置 |
JPH0699253A (ja) * | 1992-09-19 | 1994-04-12 | Sumitomo Metal Ind Ltd | ロ−ル式薄板連続鋳造における鋳片搬送方法及び設備 |
JPH07276013A (ja) * | 1994-04-04 | 1995-10-24 | Nippon Steel Corp | 双ロール式連続鋳造におけるダミーシートの装着方法および挿入装置 |
AUPN101495A0 (en) * | 1995-02-10 | 1995-03-09 | Bhp Steel (Jla) Pty Limited | Casting steel strip |
JPH09239498A (ja) * | 1996-03-06 | 1997-09-16 | Nippon Steel Corp | 連続鋳造機 |
JPH09308948A (ja) * | 1996-05-20 | 1997-12-02 | Nippon Steel Corp | 金属帯板連続鋳造におけるフリーループ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
AUPO592097A0 (en) * | 1997-03-27 | 1997-04-24 | Bhp Steel (Jla) Pty Limited | Strip casting |
IT1291931B1 (it) * | 1997-06-19 | 1999-01-21 | Voest Alpine Ind Anlagen | Procedimento per la produzione di nastri grezzi di colaggio in acciaio a basso contenuto di carbonio e nastri cosi' ottenibili |
AT406026B (de) * | 1998-03-25 | 2000-01-25 | Voest Alpine Ind Anlagen | Stranggiessanlage zum kontinuierlichen giessen eines dünnen bandes sowie verfahren hierzu |
DE19838774A1 (de) * | 1998-08-26 | 2000-03-02 | Schloemann Siemag Ag | Strangabzugsverfahren und hiermit korrespondierende Bogenstranggießanlage |
CH691576A5 (de) * | 1999-09-24 | 2001-08-31 | Main Man Inspiration Ag | Bandgiessmaschine zur Erzeugung eines Metallbandes. |
WO2002026424A1 (en) * | 2000-09-29 | 2002-04-04 | Ishikawajima-Harima Heavy Industries Company Limited | Production of thin steel strip |
CN2561538Y (zh) * | 2002-07-23 | 2003-07-23 | 北京市钢成冶金机械技术开发公司 | 一种对辊式连铸机带坯冷却收集装置 |
JP4165147B2 (ja) * | 2002-08-12 | 2008-10-15 | 株式会社Ihi | 双ロール鋳造機 |
KR100862792B1 (ko) * | 2002-08-30 | 2008-10-13 | 주식회사 포스코 | 쌍롤형 박판주조기의 고온산화 방지장치 및 방법 |
AT412539B (de) * | 2003-05-06 | 2005-04-25 | Voest Alpine Ind Anlagen | Zweiwalzengiesseinrichtung |
AT501044B8 (de) * | 2004-10-29 | 2007-02-15 | Voest Alpine Ind Anlagen |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gegossenen stahlbandes |
US7168478B2 (en) * | 2005-06-28 | 2007-01-30 | Nucor Corporation | Method of making thin cast strip using twin-roll caster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US7984748B2 (en) * | 2008-07-03 | 2011-07-26 | Nucor Corporation | Apparatus for continuous strip casting |
US20110277886A1 (en) * | 2010-02-20 | 2011-11-17 | Nucor Corporation | Nitriding of niobium steel and product made thereby |
CN102139358B (zh) * | 2010-01-29 | 2013-04-03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薄带连铸自由活套检测和控制方法 |
CN102294450A (zh) * | 2010-06-25 | 2011-12-28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薄带连铸断带后保持连续浇铸的方法 |
CN102294449B (zh) * | 2010-06-25 | 2013-06-19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薄带连铸主动断带并保持连续浇铸的方法 |
CN102416450B (zh) * | 2011-12-21 | 2013-02-13 | 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 薄带连铸带钢自由活套位置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
CN103182490B (zh) * | 2011-12-30 | 2015-07-22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双辊薄带连铸连续浇铸的方法及控制系统 |
CN103182491B (zh) * | 2011-12-30 | 2015-08-26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薄带连铸自由活套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5014021B (zh) * | 2014-04-22 | 2017-06-23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降低薄带连铸下密闭室温度的方法及装置 |
-
2017
- 2017-02-23 WO PCT/CN2017/074568 patent/WO2018152738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02-23 RU RU2019124685A patent/RU2722550C1/ru active
- 2017-02-23 CN CN201780078545.6A patent/CN110312581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8152738A1 (zh) | 2018-08-30 |
CN110312581A (zh) | 2019-10-08 |
RU2722550C1 (ru) | 2020-06-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312581B (zh) | 薄板连续铸造装置 | |
US6536504B2 (en) | Continuous strip cas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 |
BRPI0606508B1 (pt) | Métodos para controlar forma de tira em um trem de laminação a quente e para produzir tira fundida fina, trem de laminação a quente e usina de tira fundida fina | |
CN1135389A (zh) | 带钢连铸的方法和设备 | |
AU2001283674A1 (en) | Continuous strip cas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 |
MXPA00008838A (es) | Procedimiento de colocacion para un segmento de rodillo de aparato de colada de cuerda. | |
KR100749017B1 (ko) | 금속 스트립 제조용 스트립 주조기 및 스트립 주조기제어방법 | |
US7246651B2 (en) | Dual roll casting machin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casting machine | |
US9802244B2 (en) | Method for the continuous casting of a metal strand in a continuous casting installation and a continuous casting installation | |
CN200967830Y (zh) | 冷轧带钢连续退火炉内的保护气氛隔离装置 | |
KR101008136B1 (ko) | 선재 권취 가이드장치 | |
KR200325218Y1 (ko) | 열처리장치 | |
KR20030053400A (ko) | 소둔로의 내부 허스롤 교체장치 | |
CN110087798B (zh) | 密封方法、密封装置以及具备该密封装置的连续铸造装置 | |
AT524062B1 (de) |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waermebehandlung eines metallbandes | |
CN114618886B (zh) | 一种薄板坯连铸连轧摆剪后故障处理方法 | |
RU2673267C2 (ru) | Способ непрерывного литья тонкой полосы | |
KR102322722B1 (ko) | 사출기 및 압출기용 바이메탈 실린더 제조장치 | |
CN2357859Y (zh) | 连铸机 | |
JP2007056334A (ja) | 横型連続処理炉の冷却帯とその冷却帯における鋼帯スレッディング方法 | |
CN115261567A (zh) | 一种超薄不锈钢带连续光亮退火设备 | |
BR112020008285B1 (pt) | Dispositivo de vedação lateral, aparelho de lingotamento contínuo de rolo duplo, e método de fabricação de tira lingotada | |
JPH01142066A (ja) | 冷延鋼板と溶融メッキ鋼板の兼用製造設備 | |
JPH03210941A (ja) | 鋳造炉 | |
KR20160088648A (ko) | 연속 주조용 인출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