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08820A - 触控结构、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结构、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08820A
CN110308820A CN201910578708.8A CN201910578708A CN110308820A CN 110308820 A CN110308820 A CN 110308820A CN 201910578708 A CN201910578708 A CN 201910578708A CN 110308820 A CN110308820 A CN 1103088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substrate
control electrode
control structur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7870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08820B (zh
Inventor
崔永鑫
黄秀颀
刘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7870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088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088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0882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72543 priority patent/WO2020258871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088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08820B/zh
Priority to US17/403,418 priority patent/US20210373685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2Flexible digitiser, i.e. 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allowing the whole digitising part of a device to be flexed or rolled like a sheet of pap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4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3Encapsul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一种触控结构、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触控结构包括依基底,所述基底远离表面上开设有若干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所在的所述基底上表面随形设置触控结构,所述触控结构通过设置在其上方的导电部与外围电路电连接,所述导电部的导电能力大于所述触控结构的导电能力。由于在基底上表面形成了第一凹槽,从而保证了纳米银触控电极与基底有足够的接触面积,进而保证了纳米银触控电极与基底的粘附性,同时,通过导电能力更强的导电部的设置,增强了触控电极与外围电路的导电能力,从而提高了触控电极的灵敏性。

Description

触控结构、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结构、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面板(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OLED)作为一种电流型发光器件,因其具有较好的弯折性能备受市场青睐,触控电极作为显示面板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其弯折性能成为制备柔性显示面板的关键一步。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所述基底上设有若干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所在的所述基底上表面随形设置银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通过设置在其上方的导电部与外围电路电连接,所述导电部的导电能力大于所述触控结构的导电能力。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凹槽具有朝向所述触控电极的小端端面和远离所述触控电极的大端端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至少部分所述导电块远离所述触控电极的表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的壁面具有不平坦表面,所述第二凹槽的壁面具有平坦表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至少部分所述导电块在所述基底上正投影面积不大于所述触控电极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面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部材质为金属,优选地,所述导电部是银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底为复合基底,至少包括依顺序层叠设置的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其中,所述第一基底的弹性模量通常大于所述第二基底的弹性模量,其中所述第二基底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底的所述基底为柔性基底,优选地,所述基底为聚酰亚胺基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发光层以及覆盖所述发光层的封装层,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触控结构,所述触控结构设置在封装层内或者设置在封装层外。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述显示面板。更具体的,该显示装置可以用于车载显示屏、手机终端、ipad等电子设备。
采用上述触控结构,该显示装置更加耐弯折,更加适合于当前的柔性显示面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本文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和另一个元件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并且类似地,第二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一元件。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随着技术不断进步,OLED柔性终端电子设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为了实现终端电子设备的柔性,传统的需要结构都面临着重大的考验,其中,触控电极是显示面板的重要组成部分,触控电极的的灵敏度是显示面板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折叠显示面板的发展、传统的ITO(氧化铟锡)触控电极因成本高、抗损失性能差逐渐不能满足性能需求,显示面板的柔性发展促进了触控结构的发展。但是,在应用中发现,触控结构存在着粘附性差、容易脱落、电阻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触控结构存在着粘附性差、容易脱落、电阻大的问题。在本申请提供一种实施例。
如图1所述,一种触控结构,包括基底11,其中,所述基底11上表面开设有若干第一凹槽110,触控结构12随形设置在所述基底11上,所述触控电极12通过设置在其上方的导电部13与外围电路电连接(图中未标出),所述导电部13的导电能力大于所述触控电极12的导电能力。
在形成上述结构之后,所述触控结构可以与显示器件组合在一起,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选择将触控结构嵌入在显示器件内部,也可以直接接触设置在显示器件封装层的表面,也可以设置在显示器件的模组段,此处不做进一步的限制。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在基底11上表面形成了第一凹槽110,从而保证了纳米银触控电极12与基底11有足够的接触面积,进而保证了纳米银触控电极与基底11的粘附性,同时,设置导电部13,通过导电能力更强的导电部13的设置,增强了触控电极12与外围电路的导电能力,从而提高了触控电极的灵敏性。
优选地,基底11以选择但不限于钢化玻璃基底,需要说明,强化玻璃又称钢化玻璃,是表面具有压应力的玻璃,即采用钢化方法对玻璃进行增强处理而来。采用钢化玻璃能够提高一定的支撑能力,在本申请中可以采用超薄玻璃;超薄玻璃具有一定的强度同时又兼具一定的韧性,既可以提供强度又可以提供柔韧性;基底11还可以选择但不限于柔性基底,如聚酰亚胺衬底;当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单层衬底或者多层衬底,此处不做进一步的限定。
优选地,在基底11的上表面设置第一凹槽110,所述第一凹槽110的深度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但是所述第一凹槽110不能延伸至所述基底11的下表面,这是因为,一旦所述第一凹槽110延伸至所述基底11的下表面,该触控电结构与其它元件的粘附性将会大大下降,换言之,所述基底11必须具有一完整的平面使其与其它元件粘附,其中,所述第一凹槽110延伸至所述基底11的1/3-1/2深度处最佳,此时所述基底11具有完整的一表面,同时所述第一凹槽110又提供足够的空间用于设置触控电极12,增大了所述触控电极12与所述基底11的接触面积,保证了所述触控电极与所述基底11的粘附性。
优选地,所述触控电极12随形设置在所述基底11上,所述触控结构12通过设置在其上方的导电部13与外围电路电连接(图中未标出),所述导电部13的导电能力大于所述触控结构12的导电能力。所述触控电极12随形设置在所述基底11上即触控电极12一部分嵌设在第一凹槽110内,与传统的触控电极与基底的平坦平面接触相比,由于第一凹槽110的设置,使得所述触控电极与所述基底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两者的粘附力。同时,所述触控电极12通过导电能力较强的导电部13与外围电路电连接,解决了因触控结构12与为外部电路直接连接而带来的电阻较大的问题。
优选地,关于导电部13,所述导电部13作为连接触控电极12与外围信号线的传导部,导电部13必须具有较好的导电能力。所述导电部13可以选择金属材质,以保证较好的传输效果。
优选地,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凹槽110具有朝向所述触控电极12的小端端面和远离所述触控电极的大端端面。换言之,所述第一凹槽110具有开口小,底壁面大的结构,第一凹槽110的底部壁面大意味着随形设置的触控电极12与第一凹槽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更进一步的保证触控电极12与第二基底11的粘附性。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110的小端的横截面积不宜小于所述第一凹槽110的底壁横截面积的1/4,不易大于所述第一凹槽110的底壁横截面积的1/2,这是因为如果第一凹槽110的小端的开口过小,会导致,触控电极12在制备的时候无法完全沉积到第一凹槽内,不能完全沉积到所述第一凹槽内导致所述触控电极12与所述基底11的粘附性会变差。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130呈倒梯形。
优选地,参考图2,所述导电部13远离所述触控结构的表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130。同样的,所述第二凹槽130不可以延伸至所述导电部的下表面,正如前述所言,为了提高所述触控电极的导电能力,为此设置了导电能力更强的导电部13,如果所述第二凹槽130延伸至所述导电部13的下表面,这就意味着,所述导电部13并未起到实质的导电能力,而依然是所述触控电极12与外部电路信号电连接,这与本发明的初衷是相违背的。因此,所述第二凹槽130不可以延伸至所述导电部的下表面。其中,所述第二凹槽130的深度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较佳地,所述第二凹槽130延伸至导电部13的1/3-1/2处,随之在所述第二凹槽130的上方随形设置外围电路信号线。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110的壁面具有不平坦表面,所述第二凹槽130的壁面具有平坦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凹槽110的壁面可以是呈锯齿状,也可以是若干间隔呈若干间隔排布的凸起,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相同的第一凹槽的壁面形态。所述第一凹槽110的壁面采用不平坦结构,主要是为了增加所述触控电极12与所述基底11的接触面积以增大两者之间的粘附性;所述第二凹槽130的壁面采用平坦表面,主要是考虑外围信息线设置,不平坦的壁面容易导致信号线的夹持以致信号线断裂。基于前述考虑,所述第一凹槽110的壁面具有不平坦表面,所述第二凹槽130的壁面具有平坦表面。
优选地,所述导电部13在所述基底11上的正投影面积不大于所述触控电极12在所述基底11上的正投影面积。采用导电部13的搭接设置主要是增强触控电极12与外围信号线路的导电能力,以更好的实现触控信号的灵敏度。换言之,导电部13必须与触控电极12有足够的接触面积,因此,所述导电部13在所述基底11上正投影面积不大于所述触控电极12在所述基底上11的正投影面积,以保证导电部13与触控电极12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
优选地,所述导电部13的导电能力大于所述触控电极12的导电能力,其中,所述导电部13可以选择金属材质,例如可以是银膜,如果选择银膜较佳的,其中银膜的厚度范围控制在100nm-180nm之间。
优选地,所述基底为复合基底,至少包括依顺序层叠设置的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其中,所述第一基底的弹性模量大于所述第二基底的弹性模量。关于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两者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通常在柔性屏的结构中,为了保持柔性屏良好的弯折性能,第一基底的弹性模量通常大于第二基底的弹性模量,即第二基底的柔韧性通常高于第一基底。第一基底需要具备一定的刚度以提供足够的支撑能力保证后续膜层的制备过程中具有平整的表面,第二基底具有更好的柔韧性、弯折性。采用这样的复合基底,既保证了制备过程中相应表面的平整性又保证了触控电极的柔韧性、弯折性。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基底为柔性基底,如聚酰亚胺基底。
优选地,所述触控电极12包括若干间隔排布的触控电极块,所述导电部13包括若干间隔排布的导电块,所述导电块设置在所述触控电极块上方。
更进一步的,若干所述触控电极块的间距为20um-30um。
更进一步的,若干所述导电块的间距为1000um~1500um。
优选地,所述触控电极为纳米银线触控电极。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有机发光层以及覆盖所述发光层的封装层,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触控结构,所述触控结构设置在封装层内或者设置在封装层外。
优选地,所述触控结构直接接触设置在所述封装层上表面。
优选地,所述的封装层为薄膜封装,其中所述薄膜封装可以作为所述触控结构的基底,而不必另外设置基底,这样有利于显示面板厚度的减少,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弯折性能。
优选地,所述薄膜封装包括依顺序层叠设置的第一无机封装层、有机封装层和第二无机封装层。采用该薄膜封装结构能够更好的阻隔水氧破坏显示有机发光材料层,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的显示面板可以应用AMOLED显示面板、Micro-OLED显示面板、量子点显示面板。同时,该显示面板也可以应用于种显示装置如智能手机终端、ipad、车载显示装置、穿戴显示产品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描述位置关系时,除非另有规定,否则当一元件例如层、膜或基板被指为在另一膜层“上”时,其能直接在其他膜层上或亦可存在中间膜层。进一步说,当层被指为在另一层“下”时,其可直接在下方,亦可存在一或多个中间层。亦可以理解的是,当层被指为在两层“之间”时,其可为两层之间的唯一层,或亦可存在一或多个中间层。
在使用本文中描述的“包括”、“具有”、和“包含”的情况下,除非使用了明确的限定用语,例如“仅”、“由……组成”等,否则还可以添加另一部件。除非相反地提及,否则单数形式的术语可以包括复数形式,并不能理解为其数量为一个。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所述基底上表面开设有若干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所在的所述基底上表面随形设置银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通过设置在其上方的导电部与外围电路电连接,所述导电部的导电能力大于所述触控电极的导电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凹槽具有朝向所述触控电极的小端端面和远离所述触控电极的大端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远离所述触控电极的表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壁面具有不平坦表面,所述第二凹槽的壁面具有平坦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在所述基底上正投影面积不大于所述纳米银触控电极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材质为金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为复合基底,至少包括依顺序层叠设置的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其中,所述第一基底的弹性模量通常大于所述第二基底的弹性模量,其中所述第二基底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底为柔性基底。
9.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有机发光层以及覆盖所述发光层的封装层,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触控结构,所述触控结构设置在封装层内或者设置在封装层外。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1910578708.8A 2019-06-28 2019-06-28 触控结构、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Active CN1103088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78708.8A CN110308820B (zh) 2019-06-28 2019-06-28 触控结构、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PCT/CN2020/072543 WO2020258871A1 (zh) 2019-06-28 2020-01-16 触控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7/403,418 US20210373685A1 (en) 2019-06-28 2021-08-16 Touch control structur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78708.8A CN110308820B (zh) 2019-06-28 2019-06-28 触控结构、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08820A true CN110308820A (zh) 2019-10-08
CN110308820B CN110308820B (zh) 2021-02-12

Family

ID=68079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78708.8A Active CN110308820B (zh) 2019-06-28 2019-06-28 触控结构、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373685A1 (zh)
CN (1) CN110308820B (zh)
WO (1) WO202025887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58871A1 (zh) * 2019-06-28 2020-12-30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3032A (zh) * 2021-04-29 2021-07-30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CN114489377B (zh) * 2021-12-31 2024-02-27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8904A (zh) * 2005-05-02 2006-11-08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元件与在其导电部间建立电性联系的方法
JP2014505942A (ja) * 2011-01-13 2014-03-06 エルジー イノテック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タッチパネル、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タッチパネルを含む液晶表示装置
CN108897461A (zh) * 2018-06-30 2018-11-27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薄膜层叠结构及其制作方法、触控屏
CN108919998A (zh) * 2018-06-30 2018-11-30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8984027A (zh) * 2018-06-30 2018-12-1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导电层叠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208478340U (zh) * 2018-06-30 2019-02-05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器件
CN208477493U (zh) * 2018-06-30 2019-02-05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087761A (ko) * 2012-12-31 2014-07-0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터치패널
JP6006187B2 (ja) * 2013-08-30 2016-10-1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性フイ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262548B1 (ko) * 2014-02-05 2021-06-0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터치 윈도우
KR20180000877A (ko) * 2016-06-24 2018-01-04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싱 장치 및 이 장치를 포함하는 전자 기기
JP2018165777A (ja) * 2017-03-28 2018-10-2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8388379B (zh) * 2018-03-15 2021-05-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8845707B (zh) * 2018-06-30 2022-03-11 广州国显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208569590U (zh) * 2018-06-30 2019-03-0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薄膜层叠结构、触控屏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9445626A (zh) * 2018-09-30 2019-03-08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柔性触控模组及柔性触控显示屏
CN110308820B (zh) * 2019-06-28 2021-02-12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结构、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8904A (zh) * 2005-05-02 2006-11-08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元件与在其导电部间建立电性联系的方法
JP2014505942A (ja) * 2011-01-13 2014-03-06 エルジー イノテック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タッチパネル、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タッチパネルを含む液晶表示装置
CN108897461A (zh) * 2018-06-30 2018-11-27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薄膜层叠结构及其制作方法、触控屏
CN108919998A (zh) * 2018-06-30 2018-11-30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8984027A (zh) * 2018-06-30 2018-12-1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导电层叠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208478340U (zh) * 2018-06-30 2019-02-05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器件
CN208477493U (zh) * 2018-06-30 2019-02-05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58871A1 (zh) * 2019-06-28 2020-12-30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373685A1 (en) 2021-12-02
CN110308820B (zh) 2021-02-12
WO2020258871A1 (zh) 2020-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72365B2 (ja) 表示装置
CN108598142B (zh) 柔性显示基板、柔性显示面板和柔性显示装置
CN107710424B (zh) Led像素点、发光组件、发光面板和显示屏
CN207503981U (zh) Oled一体型触摸传感器及包括其的oled影像显示装置
CN110308820A (zh) 触控结构、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CN109375405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8304086A (zh) 触控显示装置
CN102569341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CN109599426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872637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9814753A (zh) 触控模组、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105898982A (zh) 一种高压柔性线路板及多层柔性线路板
CN111625119A (zh)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TWI260948B (en) EL device with electrode layer for noise reduction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CN207541604U (zh) 触摸屏及触控显示器
CN205716629U (zh) 一种双面柔性防干扰灯带
CN103189679A (zh) 发光模块
CN216958026U (zh) 一种复合基底Mini LED背光模组
CN111834418B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207731931U (zh) 一种oled面板及照明模组
CN205726664U (zh) 一种双面柔性防干扰包胶灯带
CN113299700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216958027U (zh) 一种具有保护层的Mini LED背光模组
CN205693972U (zh) 一种双面柔性线路板
CN205693971U (zh) 一种高压柔性线路板及多层柔性线路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008

Assignee: Bazhou Yungu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Kuns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ew flat panel display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Kunshan Guoxian photoelectric Co., Ltd

Assignor: The valley (Guan) Technology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19990000155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Touch-control structure, display panel and its display device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91030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