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04434A - 提升及输送装置和具有提升及输送装置的路段输送机 - Google Patents

提升及输送装置和具有提升及输送装置的路段输送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04434A
CN110304434A CN201910232672.8A CN201910232672A CN110304434A CN 110304434 A CN110304434 A CN 110304434A CN 201910232672 A CN201910232672 A CN 201910232672A CN 110304434 A CN110304434 A CN 1103044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body
conveying device
section
cam
promo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3267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04434B (zh
Inventor
H-P.布托
M.基贝尔
P.路德维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bert Bosch GmbH
Original Assignee
Robert Bosch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bert Bosch GmbH filed Critical Robert Bosch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03044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044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044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044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5/00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load-conveying surfaces, i.e. belts and like continuous members, to which tractive effort is transmitted by means other than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of similar configuration
    • B65G15/22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load-conveying surfaces, i.e. belts and like continuous members, to which tractive effort is transmitted by means other than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of similar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a series of co-operating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9/00Rotary conveyors, e.g. rotating discs, arms, star-wheels or cones
    • B65G29/02Rotary conveyors, e.g. rotating discs, arms, star-wheels or cones for inclined or vertical trans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5/00Mechanical convey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52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between conveyors i.e. discharging or feeding devices
    • B65G47/53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between conveyors i.e. discharging or feeding devices between conveyors which cross one an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1/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handling devices, e.g. convey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roduct or load being conveyed or handled
    • B65G2201/02Art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Rollers For Roller Conveyors For 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提升体的提升及输送装置,循环的输送器件在所述提升体上朝输送轨道转向,在所述输送轨道上能够输送物资,并且所述提升体为了所述输送轨道的升程而由所述装置的线性驱动装置能够铰接或者铰接。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这样的提升及输送装置的路段输送机。

Description

提升及输送装置和具有提升及输送装置的路段输送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提升及输送装置以及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具有这种装置的路段输送机。
背景技术
路段输送机(Streckenförderer)具有一条或者多条输送线。对每条输送线来说输送器件沿着线性的或者弯曲的输送轨道不断地循环。在所述输送器件上有待输送的物资通常借助于工件支座来支撑。所述输送器件经常具有两条平行的布置在所述输送轨道的中轴线的两侧的支线、比如输送带。因此,所述输送线将所述工件支座和工件沿着所述输送轨道一直输送到一个点,在该点上所述具有工件的工件支座比如必须被转交给其它的、尤其交叉的或者折弯的输送线或者被转交给加工站。为此,需要一种装置,该装置将所述工件支座从第一输送线上提起并且移置到第二输送线或者加工站上。这样的装置因此必须能够执行提升以及输送运动并且因此被称为提升及输送装置。因为所述输送运动经常横向于所述第一输送线来进行,所以通常使用提升横向单元这个概念。
公开文献EP 1 318 088 B1说明了一种提升及输送装置,该提升及输送装置具有位置固定地被固定的基体以及布置在其上面的气动的提升缸。所述提升缸的能线性运动的活塞与所述装置的提升体相耦合,循环的输送器件在所述提升体上转向。在正常运行中,所述装置的由输送器件构成的输送轨道下降到输送线的输送轨道的下面并且由此与经过的工件支座去除嵌合。如果要给工件支座移位,那么所述活塞以及由此所述提升体就向上执行升程并且将所述工件支座从所述第一输送线上提起。在此时刻所述工件支座不再安放在所述第一输送线的输送器件上,而是安放在所述提升及输送装置的输送器件上。如果现在将所述工件支座的输送器件置于运动之中,那么所述工件支座就朝所述装置的输送轨道的方向、也就是横向于所述第一输送线来移置并且被输送到所述第二输送线上。
所说明的解决方案的不利之处可能是比较麻烦地向气动缸供给气动的压力介质、所述气动缸需要大的结构空间并且所述气动缸的承载力较小。
发明内容
相对于此,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具有得到简化的构造的提升及输送装置(Hub- und Fördervorrichtung)以及一种具有这样的装置的路段输送机。
所述第一任务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提升及输送装置得到解决,所述第二任务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5的特征的路段输送机得到解决。
所述提升及输送装置的有利的改进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2到14中得到了说明。
提升及输送装置具有可提升的支座、也被称为提升体(Hubkörper),循环的输送器件在所述提升体上朝所述装置的输送轨道转向。物资能够间接地或者直接地在这个输送器件上放置并且由此能够沿着所述输送轨道来输送。所述输送器件比如能够具有两条平行地隔开的支线,其中所述物资或者物资支座能够放在所述支线上。所述提升体由所述装置的线性驱动装置来铰接或者按需求能铰接,从而能够执行所述提升体的升程。所述升程在此尤其法向于所述输送轨道、尤其法向于下述输送层面来进行,在所述输送层面上构造了所述输送轨道。按照本发明,所述线性驱动装置具有旋转马达和马达传动机构、尤其是凸轮机构,通过所述凸轮机构能够将所述旋转马达的旋转角转化为所述升程。
与现有技术的基于气动缸的解决方案相比,具有旋转马达和马达传动机构的解决方案对于所要求的承载力来说证实在装置技术上更加紧凑。
如果在一种改进方案中所述旋转马达构造为电动马达,那么其的能量供给就证实特别容易。
如果在一种改进方案中所述旋转马达构造为步进马达,那么所述升程就能够特别精确地控制。
在一种改进方案中,所述凸轮机构具有直接地或者间接地抗旋转驱动地与所述旋转马达相连接的凸轮,所述提升体为了提升的目的而间接地或者直接地由所述凸轮能够铰接或者铰接。在这方面的优点是,凸轮能够构造得如此坚实,使得其除了对于所述升程的控制之外也适合用于承受物资及物资支座的高的负荷。
在一种改进方案中,所述装置具有相对于上级的组件、尤其是相对于路段输送机能够位置固定地布置的基体,在所述基体上至少布置有所述凸轮机构。由此,所述凸轮机构能够可靠地固定并且所述凸轮的大的支承力和支承力矩能够由所述组件来承受。
在一种改进方案中,所述旋转马达也布置在所述基体上。
在所述装置的一种特别紧凑的结构形式中,所述旋转马达和所述凸轮机构被所述提升体所覆盖,也就是说沿着提升方向看完全处于所述提升体的下方。这引起所述提升体的最小基面、尤其是所述装置的输送轨道的最小轮距宽度。
对于所述装置的较窄地制造的输送轨道来说,一种改进方案证实是有利的,在该改进方案中所述凸轮机构被所述提升体所覆盖并且所属的旋转马达相对于所述装置的输送轨道侧向偏移地布置。为此,所述基体能够在侧面超过所述输送轨道地笔直地或者折弯地延伸,其中所述旋转马达而后被固定、尤其是用法兰连接在所述基板的笔直的或者折弯的区段上。
所述凸轮能够直接与所述旋转马达的驱动轴抗旋转驱动地相连接。作为替代方案,所述凸轮能够以能够旋转地得到支承的方式布置在所述基体上并且通过传动机构、比如通过增速传动的或者减速传动的链传动机构或者齿带传动机构抗旋转驱动地与所述旋转马达相连接。
在一种改进方案中,所述提升体尤其借助于张紧器件、尤其是弹簧朝所述凸轮张紧。由此保证,所述提升体总是与所述凸轮、尤其是所述凸轮的控制面处于接触之中,也就是说没有被提起,从而随时以受控的方式对升程进行控制。
在一种改进方案中,所述凸轮为了控制升程而具有尤其外圆周的控制面。所述控制面为了引起升程而优选偏心地延伸、也就是说根据圆周角相对于所述凸轮的旋转轴线以可变的径向间距来延伸。
优选所述凸轮的控制面和旋转轴线是平行的,从而沿着这根旋转轴线的方向没有产生剪力。
在一种改进的变型方案中与所述提升体的耦合或者所述提升体的铰接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即:所述控制面能够直接在所述提升体的固定的提升体区段上、比如轴颈或者凸起上滑动。作为替代方案,所述耦合或者铰接能够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即:与所述提升体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相连接的滚动体能够在所述控制面上滚动。这种变型方案证实磨损更少,因为在所述滚动体与所述凸轮的接触区域中出现更少的滑动摩擦并且沿着旋转方向切向的剪力更小。这一点证实所述物资或者物资支座的重量越高就越利。
优选所述凸轮的旋转轴线和所述滚动体的旋转轴线是平行的。
在一种关于外圆周的控制面的变型方案中,所述控制面由在所述凸轮的内部构成的偏心的导槽的边缘面所构成。而后在所述导槽中与所述提升体固定地连接的轴颈或者与所述提升体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相连接的滚动体得到了导引。在这方面的优点是,所述轴颈或者滚动体以及由此所述提升体通过所述槽朝两个提升方向可靠地与所述凸轮相耦合。由此,对所有提升方向来说并且也在存在大的提升速度的情况下产生对于所述升程的控制。
在一种改进方案中,所述控制面的径向间距随着圆周角的增大而从最小值朝最大值增加,对于所述最小值来说所述提升体完全被拉入,对于所述最大值来说所述提升体则完全被移出。
在一种特别优选的改进方案中,所述控制面在圆周上至少部分地螺旋状地围绕着所述凸轮的旋转轴线来延伸。
在一种改进方案中,为了详细地控制升程和提升速度,所述控制面沿着圆周方向被划分为具有所述径向间距的不同的斜率的提升区段。所述斜率在此从在所述圆周角的每次变化时所述径向间距的变化中算出。在给定所述旋转马达的旋转角变化的情况下对于不同的提升区段来说而后产生不同的升程,并且在给定所述旋转马达的旋转角速度的情况下产生不同的提升速度。因此,第一提升区段比如能够具有比接下来第二提升区段大的梯度,从中产生以下结果,即:所述提升体的提升首先快速地进行并且随着升程的顶点的靠近而比较缓慢地进行。
为了中断所述升程并且在这种中断的期间将所述提升体保持在比较稳定的平衡之中,在一种改进方案中所述控制面具有至少一个卡锁区段。所述卡锁区段优选如此构成并且布置在所述控制面上,使得其在与所述提升体的共同作用中—尤其在重力的作用下—引起其保持在所述卡锁位置中的结果。特别优选所述卡锁区段如此构成并且布置在所述控制面上,从而在与所述提升体的共同作用中—尤其在重力的作用下—所述凸轮无转矩。为了保持住所述提升体、所述物资支座和所述物资,于是不需要所述旋转马达的驱动能量。
比如所述至少一个卡锁区段布置在最小值或者最大值的圆周角度范围内或者布置在所述最小值与所述最大值之间的圆周角度范围内。
能够设置多个卡锁区段。
所述至少一个卡锁区段在装置技术上容易地通过沿着径向方向的凹入的空隙或者下沉处来实现,所述提升体区段或者滚动体能够进入到所述凹入的空隙或者下沉处中。换句话说,所述径向间距在所述卡锁区段的区域中具有局部的最小值。
优选所述至少一个卡锁区段和所述提升体区段或者滚动体构造为形状锁合地彼此协调的结构。在此,对于所述卡锁区段和所述提升体区段来说柱筒分段形状证实是有利的,并且对所述滚动体来说柱筒的形状证实是有利的。
为了将所述卡锁区段与所述提升体区段或者滚动体之间的磨损保持小的程度,在一种改进方案中所述至少一个卡锁区段的沿着圆周方向布置的边缘经过倒圆。
在一种改进方案中,所述装置具有用于驱动其输送器件的输送马达。由此,不仅所述提升而且所述输送都能够自给自足于已经提到的上一级的组件来进行。
作为替代方案,尤其为了将马达的数目保持小的程度,在一种改进方案中所述装置没有输送马达、而是具有仅仅一个输送传动机构,所述输送传动机构被设置用于与上一级的组件、尤其是路段输送机的驱动装置进行耦合。因此,所述装置准备用于用外部的驱动能量来供给。
路段输送机具有沿着第一输送轨道循环的第一输送器件。通过所述第一输送轨道,就这样比如能够将物资支座连同处于其上面的物资或者工件从一个工作站输送到下一个工作站或者输送到第二输送轨道。为了将所述物资支座或者物资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上提起并且移置,所述路段输送机具有至少一个按照前面的描述来构成的、位置固定地能够布置或者布置在所述第一输送轨道的区域中的提升及输送装置。所述提升及输送装置由于上面所描述的、具有旋转马达和用于将旋转运动转化为升程的马达传动机构的结构而证实在装置技术上是紧凑的,因而所述路段输送机也构造得比较紧凑。
在一种改进方案中,所述路段输送机构具有至少一个第二输送器件,所述第二输送器件沿着第二输送轨道循环,物资能够通过所述提升及输送装置来移置到第二输送轨道上。
在此,所述装置的输送轨道和所述第二输送轨道串联或者相同地定向。
所述第一输送轨道相对于所述第二输送轨道串联或者交叉。
附图说明
按本发明的路段输送机的一种实施例和按本发明的提升及输送装置的多种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现在借助于这些附图的图样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解释。其中:
图1以透视图示出了按照一种实施例的按本发明的路段输送机;
图2以透视图示出了按照第一种实施例的、按照图1的路段输送机的按本发明的提升及输送装置;
图3以透视图示出了按照第二种实施例的按本发明的提升及输送装置;
图4到4c示出了具有集成的输送驱动装置的、按本发明的提升及输送装置的三种实施例;
图5a到5c示出了无集成的输送驱动装置的、按本发明的提升及输送装置的三种实施例;
图6以正视图示出了按照图3和4b的提升及输送装置;
图7以正视图示出了按照图2和5b的提升及输送装置;
图8示出了所述提升及输送装置的在所有实施例的范围内相同的提升机构;
图9示出了所述按本发明的提升及输送装置的凸轮机构的一种实施例;并且
图10示出了所述按本发明的提升及输送装置的凸轮机构的第二种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按照图1,路段输送机1具有拥有第一输送方向4的第一输送线或者输送轨道2并且在直角于其的情况下具有拥有第二输送方向8的第二输送线或者第二输送轨道6。两条输送线2、6基本上结构相同地由相同的组件所构成。它们分别具有平行于中轴线10、12布置的型材梁14,构造为齿带的双线的输送器件16在所述型材梁上以所熟知的方式循环。在此在所述输送器件16上物资支座或者工件支座(未示出)能够安放并且能够通过所述输送器件16的输送运动来运送。
所述路段输送机1拥有驱动马达18,该驱动马达通过传动机构20与被接纳在所述第二输送线6的型材14中的皮带轮抗旋转驱动地相连接。通过这种方式来驱动所述第二输送线6的输送器件16。所述第一输送线2也具有类似的动力机械(未示出)。
提升及输送装置22在两侧被所述第一输送线2的型材14围住,所述提升及输送装置用于将工件支座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2移到所述第二输送轨道6上。在此,所述提升及输送装置22能够引起所述工件支座的垂直的升程24和平移的移置运动26。所述提升及输送装置22也具有双线的输送器件28。这个输送器件在所述装置22的支座或者提升体30上朝输送轨道转向。在此,设置了带有皮带轮和齿带的输送传动机构32,通过所述输送传动机构驱动能量能够从所述驱动马达18传递到所述装置22的输送器件28上。
通过基体或者基板34,所述提升及输送装置22与所述第一输送线2的型材14固定地连接。
图2示出了按照图1的提升及输送装置22在去除按照图1的路段输送机1的其余部分的情况下的图示。在所述提升体30上,在侧向上在所述输送器件28的两条支线的外部固定着盖板36。所述盖板从所述提升体30向下朝所述具有向外折弯的凸肩的基板34的方向延伸。在所述基板34上固定着电动步进马达38,通过所述电动步进马达来引起所述提升体30的升程24。
在关于提升方向24布置在下面的传动轴40的端部区段上分别抗扭转地布置有两个皮带轮42、44。在此,所述提升-输送装置22的输送器件28、更准确地说所述齿带在所述皮带轮42、44中的相应里面的皮带轮44上循环并且在所述提升体30上得到支承的转向轴(未示出)上两次转向。所述传动轴40的驱动通过在侧向上布置在外面的皮带轮42来进行,所述皮带轮由齿带46来缠绕。按照图1,这根齿带46通过另一个皮带轮及齿带装置借助于传动机构20由所述驱动马达18来驱动。
所述传动轴40在此在u形地向下折弯的板式型材48中以能够旋转的并且沿着方向50滑动的方式得到了支承。按照图2,所述装置22通过四根螺丝52(其中两根被遮盖)和两个嵌合到所述型材14的型材空隙中的型材螺母54(其中一个被遮盖)借助于所述基板34被固定在所述型材14上。由此,所述基板34以及所有固定地与其连接的组件、尤其是所述电动步进马达38位置固定地得到布置。而以相对于所述基板能提升的方式布置了所述提升体30、被固定在所述提升体上的盖板36、所述输送器件28和通过所述输送器件28抗拉地与所述提升体30相连接的输送传动机构32。
图3示出了提升及输送装置122的第二种实施例,所述提升及输送装置基本上相当于按照图1和2的提升及输送装置的部件。因此,仅仅对区别进行探讨。如已经描述的那样,按照图2的提升及输送装置22的输送器件28通过齿带46以及按照图1所述第二输送线6的动力机械18来驱动。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为不同的输送任务、也就是所述第二输送线6的输送任务和所述提升及输送装置22的输送任务利用共同的驱动马达18,这降低了装置技术上的开销。
但是,如按照图3的实施例所示出的一样的解决方案能够更加灵活地控制并且放弃了比较麻烦的输送传动机构22。这基于以下事实,即:在这里设置有分散的驱动马达118,该驱动马达在不取决于驱动马达18的情况下驱动所述装置122的输送器件28。在此涉及直接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皮带轮44之一直接地并且另一个皮带轮借助于接合器56与所述驱动马达118的驱动轴抗扭转地连接。
按照图3能够看出,这种实施例的沿着提升方向24的结构高度与前一种实施例相比更大一些,因为应该设置用于较高地制造的驱动马达118的结构空间。
图4a到4c示出了提升及输送装置222;122;322的实施例,其中按照图4b的提升及输送装置122相当于按照图3的提升及输送装置。所述提升及输送装置122;222和322的共同点是,其输送器件28自给自足地通过所述驱动马达118用驱动能量来供给。在此,所述输送器件28的轮距宽度、也就是所述输送器件28的两根齿带横向于输送方向的间距从所述提升及输送装置222经过所述提升及输送装置122朝所述提升及输送装置322增加。这在图4a到4c中在相应的提升体30的宽度上显示出来。对于特别窄地制造的提升及输送装置222来说,这意味着,所述电动步进马达38必须以侧向地转移的方式来布置并且再也不能布置在所述齿带28之间。这能够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即:所述基板34在一侧侧向地延伸超过所述提升体30并且向下折弯。在所述基板34的折弯的区段上所述电动步进马达38以其端面用法兰来连接。
而对于按照图4b和4c的较宽的轮距和较宽的提升体30来说,这一点并非必要并且所述电动步进马达38能够节省位置空间地在所述基板34上在当中布置在所述输送器件28的两根齿带之间。按照图4c的提升及输送装置322相当于按照图4b的提升及输送装置并且仅仅具有宽了大约50%的轮距。
图5a到5c示出了提升及输送装置422;22;522的实施例,其中按照图5b的提升及输送装置22相当于按照图2的提升及输送装置。在此实现了和在按照图4a到4c的实施例中所示出的轮距宽度相同的轮距宽度。相对于按照图4a到4c的实施例的主要区别是,所述提升及输送装置422;22;522的输送器件28不是由所集成的驱动马达(试参照4a到4c的118)来驱动、而是通过所述输送传动机构32(试参照图2)来驱动。在接下来的两张附图6和7中借助于按照图2、5b和3、4b的实施例对这两种方案—一种具有集成的输送驱动装置118、一种没有集成的输送驱动装置—的另外的共同点和偏差进行详细探讨。
图6以沿着输送方向的方向的正视图示出了按照图3和4b的提升及输送装置122的第二种实施例。在下侧面两根导柱58固定地与所述提升体30相连接,所述导柱向下穿过轴承架60和所述基板34以及所述板式型材48来延伸。通过这种方式,所述提升体30通过所述导柱58线性地得到导引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基板34以及布置在其上面的组件进行提升运动。压力弹簧被插装到所述导柱58上并且被预紧在所述基板34与所述板式型材48之间。通过这种方式,将按照图6的板式型材48从所述基板34向下撑开。通过这种方式将所述输送器件28的支线预紧。在由所述电动步进马达38驱动的情况下产生所述提升体30的升程,并且通过所述输送器件28的所描述的牵引连接来沿着提升方向带动由板式型材48、驱动马达118、接合器56和皮带轮44构成的完整的单元。如果通过所述电动步进马达38朝相反的方向执行升程、也就是降低所述提升体,那么所述压力弹簧就用于使所述由驱动马达118和皮带轮44构成的单元下降并且通过所述输送器件28的拉应力用于使所述提升体30持续地接触控制着升程的凸轮机构(被遮盖)。此外,设置有用于对所述输送器件28的预应力进行调节的微调螺母62。
图7以也如在图6中所选择的一样的正视图示出了按照图2和5b的实施例。如已经提到的那样,相对于前面所描述的实施例的主要区别是借助于所述输送传动机构32和所述分散的驱动马达18对所述输送器件28进行的驱动(试参照图1)。如果观察按照图1的、也如为按照图5a、5b和5c的实施例所使用的一样的输送传动机构32,那么变得清楚的是,在执行所述升程24时所述皮带轮42以及由此所述传动轴40就由所述齿带46强制地置于扇形的运动之中。所述传动轴40由此拥有沿着提升方向24以及横向于其的运动分量。但是,因为所述提升体30和所述导柱58由于其在所述基板34和所述轴承架60中的固定的线性的导引而只能实施所述升程24的运动,所以必须能够实现所述传动轴40沿着按照图2的箭头50的方向的相对运动。这通过按照图7在结构上两分为板式型材48和接纳板49这种方式来进行。此外,所述传动轴40以滑动的方式在缝隙状的接纳空隙43中得到了支承,所述接纳空隙沿着按照图2的箭头50的方向来伸展。
图8示出了一种提升机构,该提升机构被安装在提升及输送装置22;122;322;522中并且引起所述升程24。示范性地在图8中在右上方示出了所述提升及输送装置122的缩小的图3,用于说明在其中由所述提升机构所占用的空间区域。可以看出,已经提到的坚固的基板34,该基板具有用于将该基板固定在按照图1的型材14上的螺丝52和型材螺母54。法兰区段64从所述基板34上折弯,所述电动步进马达38以其端面用法兰连接到所述法兰区段上。所述法兰区段64在此被所述电动步进马达38的驱动轴穿过,在所述驱动轴的端部区段上抗扭转地布置有齿带轮66。通过齿带68,所述齿带轮又抗扭转地与具有更大的圆周的齿带轮70相连接。所述齿带轮70在此抗扭转地与轴(未示出)相连接,所述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在轴承架60上得到了支承。在所述轴承架60之间的当中处布置有凸轮机构的凸轮72,滚动体74在所述凸轮的外圆周的控制面上滚动。最后提到的滚动体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在滚柱轴承78的缝隙76中得到了支承。所述滚柱轴承78和所述滚动体74在此以分解图来示出。所述滚柱轴承78通过螺丝80在下侧面上被固定在所述提升体30上。所述轴承架60被直通空隙82穿过,所述直通空隙按照前面的附图在所有实施例中被导柱58穿过(未示出)。
在所述齿带轮66通过所述电动步进马达38逐步地转动时,所述转动以传动比被传递到所述齿带轮70上并且由此被传递到所述凸轮72上。所述滚动体74以小的摩擦在所述凸轮的控制面86上滚动。由于所述凸轮72的控制面86的偏心的形状,所述滚动体74以及由此所述提升体30沿着提升方向24进行运动。
图9借助于横向地穿过所述滚动体74和凸轮72做出的剖面为前面的附图的所有实施例示出了在所述凸轮72的区域中的关联。所述凸轮72抗扭转地与所述轴84相连接并且沿着轴方向柱筒状地以地球形的截面延伸。在此,所述凸轮72的外圆周的控制面86的径向间距随着其圆周角α而变化。以具有最小的径向间距d最小的数值α=0为出发点,所述径向间距d随着圆周角α的增大基本上一直增大到最大值d最大。在所述圆周角α进一步升高时,所述径向间距d又在α=0时达到最小值d最小。所述径向间距d的直至所述最大值d最大的增加在此大约具有螺旋函数的走势。同样的情况适用于所述径向间距d的、以所述最大值d最大为出发点直至所述在α=0时的最小值d最小的减小。
图10示出了凸轮172的第二种实施例,借助于所述凸轮所述提升体30能够卡锁在多个中间位置或者保持位置中。以在α=0°时的最小的径向间距d最小为出发点,所述径向间距d随着圆周角α的增加而一直增大到最大值d最大。如果所述凸轮72按照图9大约在圆周角为240°时具有其顶点d最大,那么所述凸轮172按照图10只有在圆周角α大约为330°时才达到所述顶点d最大。在α=0°与α=330之间,所述径向间距d基本上以螺旋函数来增大。但是,连续的升高在此被所述控制面186的三个区域或者卡锁区段188所中断。在这里,所述径向间距d相应地具有局部的最小值,由此所述控制面186在此具有径向向里凹入地构成的空隙188。所述空隙188的半径R在此与所述滚动体74的半径R相同,由此这二者在由所述电动步进马达38设定与所述卡锁区段188相对应的旋转角时进行形状锁合的嵌合。通过这种方式,所述提升体30能够通过所述滚动体74与所述凸轮172的容易的卡锁被保持在无转矩的位置中。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提升体以及在其上面循环的、用于运送物资的输送器件的提升及输送装置,其中为了产生所述提升体的线性的升程而设置有旋转驱动装置以及用于将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的旋转转化为升程的传动机构。此外,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至少具有第一输送轨道和这样的提升及输送装置的路段输送机,以便将有待输送的物资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移置。
附图标记列表:
1 路段输送机
2 第一输送线
4 第一输送方向
6 第二输送线
8 第二输送方向
10 第一输送轴线
12 第二输送轴线
14 型材
16 双线的输送器件
18;118 驱动马达
20 传动机构
22;122;222;322;422;522提升及输送装置
24 输送方向
28 双线的输送器件
30 提升体
32 输送传动机构
34 基板
36 盖板
38 电动步进马达
40 传动轴
42 皮带轮
43 轴承接纳部
44 皮带轮
46 齿带
48 板式型材
49 接纳板
50 滑动方向
52 螺丝
54 型材螺母
56 接合器
58 导柱
60 轴承架
62 微调螺母
64 法兰区段
66 齿带轮
68 齿带
70 齿带轮
72;172凸轮
74 滚动体
76 缝隙
78 滚柱轴承
80 螺丝
82 直通空隙
84 轴
86;186 控制面
88;188 卡锁区段。

Claims (15)

1.具有提升体(30)的提升及输送装置,循环的输送器件(28)在所述提升体上朝输送轨道转向,在所述输送轨道上能够输送物资,并且所述提升体为了所述输送轨道的升程而由所述装置(22;122;222;322;422;522)的线性驱动装置(38、72;38、172)能够铰接或者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驱动装置(38、72;38、172)具有旋转马达(38)和用于将旋转角转化为所述升程(24)的马达传动机构(72;172)。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旋转马达由电动马达、尤其是由步进马达(38)构成。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马达传动机构具有抗旋转驱动地与所述旋转马达相连接的凸轮(72;172),所述提升体(30)由所述凸轮间接地或者直接地能够铰接或者铰接。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具有相对于上级的组件(1)、尤其是路段输送机能够位置固定地布置的基体(34),在所述基体上布置了旋转马达(38)与凸轮(72;172),其中所述提升体(30)朝所述凸轮(72;172)张紧。
5.按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凸轮(72;172)的偏心的控制面(86;186)相对于所述凸轮(72;172)的旋转轴线具有根据所述凸轮(72;172)的圆周角(α)可变的径向间距(d)。
6.按权利要求3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凸轮(72;172)的偏心的控制面(86;186)能够在提升体区段上滑动或者能够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所述提升体(30)相连接的滚动体(74)上滚动。
7.按权利要求3到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径向间距(d)随着圆周角(α)的增大而从最小值(d最小)朝最大值(d最大)升高,并且/或者其中所述径向间距(d)随着圆周角(α)的增大而从最小值(d最小)朝最大值(d最大)升高并且而后重又下降。
8.按权利要求3到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面(86;186)沿着圆周方向被划分为提升区段,所述提升区段在所述凸轮(72;172)的恒定的旋转速度的情况下引起不同的提升速度。
9.按权利要求3到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面(86;186)沿着圆周方向被划分为至少一个卡锁区段(88;188),所述卡锁区段引起所述提升体(30)的保持。
10.至少按权利要求7和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卡锁区段(88;188)布置在所述最小值(d最小)或者最大值(d最大)的圆周角度范围内或者布置在所述最小值(d最小)与所述最大值(d最大)之间的圆周角度范围内。
11.按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卡锁区段(88;188)具有凹入的空隙或者下沉处,所述提升体区段或者滚动体(74)至少部分地能够进入到所述凹入的空隙或者下沉处中。
12.按权利要求9到1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卡锁区段(88;188)能够形状锁合地与所述提升体区段或者所述滚动体(74)的区段一起布置。
13.按权利要求9到1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卡锁区段(88;188)的沿着圆周方向布置的边缘(r)经过倒圆。
14.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具有用于驱动所述输送器件(28)的输送马达(118)并且/或者具有输送传动机构(32),所述输送传动机构用于与上一级的组件(1)、尤其是路段输送机的驱动装置(18)进行耦合。
15.路段输送机,具有沿着第一输送轨道(2)循环的第一输送器件(16),并且具有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构成的、位置固定地能够布置或者布置在所述第一输送轨道(2)上的装置(22),所述装置用于将物资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2)上提起并且加以移置。
CN201910232672.8A 2018-03-27 2019-03-26 提升及输送装置和具有提升及输送装置的路段输送机 Active CN1103044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8204644.1 2018-03-27
DE102018204644.1A DE102018204644A1 (de) 2018-03-27 2018-03-27 Hub- und Fördervorrichtung und Streckenförderer mit der Hub- und Fördervorricht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04434A true CN110304434A (zh) 2019-10-08
CN110304434B CN110304434B (zh) 2022-03-01

Family

ID=65717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32672.8A Active CN110304434B (zh) 2018-03-27 2019-03-26 提升及输送装置和具有提升及输送装置的路段输送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669100B2 (zh)
EP (1) EP3546399B1 (zh)
CN (1) CN110304434B (zh)
DE (1) DE102018204644A1 (zh)
HU (1) HUE057983T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1203892A1 (de) 2021-04-20 2022-10-20 Dipl. Phys. Peer Stritzinger GmbH Transportsystem mit mehreren, verteilten Rechnern
DE102021206534A1 (de) 2021-06-24 2022-12-29 Robert Bos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Hubquereinheit
CN113772483B (zh) * 2021-10-22 2023-01-31 东莞市玮铧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线束传送机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9758Y1 (zh) * 1970-05-29 1975-03-25
FR2327940A1 (fr) * 1975-10-14 1977-05-13 Lemoine Christian Appareil pour l'ejection de produits transportes par un convoyeur a rouleaux
DE3917484A1 (de) * 1989-05-30 1990-12-06 Man Ghh Logistics Foerderanlage
EP1318088B1 (de) * 2001-12-06 2004-04-21 Bosch Rexroth Aktiengesellschaft Spannvorrichtung und Umsetzvorrichtung mit einer derartigen Spannvorrichtung
US20140262684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Intelligrated Headquarters, Llc Transfer convey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953598C (de) * 1954-07-08 1956-12-06 Bbc Brown Boveri & Cie Foerderbahn mit beweglichen seitlichen Fuehrungen
AT317808B (de) * 1970-11-20 1974-09-10 Werner & Pfleiderer Vorrichtung zum absetzen bzw.umsetzen von teigstuecken
BE791755A (fr) * 1972-11-22 1973-03-16 Pierret Hubert Perfectionnements aux transporteurs,
JPS509758A (zh) * 1973-06-04 1975-01-31
CH652674A5 (de) * 1981-10-15 1985-11-29 Sig Schweiz Industrieges Vorrichtung zum aufteilen von in einer reihe zulaufenden gegenstaenden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der vorrichtung.
JPH07315562A (ja) * 1994-05-20 1995-12-05 Aimu:Kk コンベア用分岐装置
US6464064B1 (en) * 1999-08-06 2002-10-15 Wolfgang Rieg Device for transporting goods from one conveyor device to at least one other conveyor device
US6581749B2 (en) * 2001-04-19 2003-06-24 Designed Conveyor Systems, Inc. Transfer apparatus
US6644459B2 (en) * 2001-12-19 2003-11-11 Rapistan Systems Advertising Corp. Belt transfer assembly
DE202006004029U1 (de) * 2006-03-15 2007-08-02 Hinnendahl, Jürgen, Dr. Vorrichtung zum Transport von Stückgütern auf Paletten oder Ladungsträgern
WO2010086980A1 (ja) * 2009-01-29 2010-08-05 平田機工株式会社 ワーク保持移載装置
US8684169B2 (en) * 2010-08-31 2014-04-01 Itoh Denki Co., Ltd. Transfer device
JP2012250809A (ja) * 2011-06-02 2012-12-20 Makitekku:Kk 移載装置およびコンベア装置
EP3112299B1 (en) * 2014-02-28 2021-04-07 Itoh Denki Co., Ltd. Transportation device and conveyor device
US9461377B2 (en) 2014-10-27 2016-10-04 Flow-Rite Controls, Ltd. Battery tap electrical connecto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9758Y1 (zh) * 1970-05-29 1975-03-25
FR2327940A1 (fr) * 1975-10-14 1977-05-13 Lemoine Christian Appareil pour l'ejection de produits transportes par un convoyeur a rouleaux
DE3917484A1 (de) * 1989-05-30 1990-12-06 Man Ghh Logistics Foerderanlage
EP1318088B1 (de) * 2001-12-06 2004-04-21 Bosch Rexroth Aktiengesellschaft Spannvorrichtung und Umsetzvorrichtung mit einer derartigen Spannvorrichtung
US20140262684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Intelligrated Headquarters, Llc Transfer convey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46399B1 (de) 2022-01-12
CN110304434B (zh) 2022-03-01
US10669100B2 (en) 2020-06-02
HUE057983T2 (hu) 2022-06-28
DE102018204644A1 (de) 2019-10-02
EP3546399A1 (de) 2019-10-02
US20190300287A1 (en) 2019-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04434A (zh) 提升及输送装置和具有提升及输送装置的路段输送机
US7963389B2 (en) Conveyor
DE60320086T2 (de) Bandförderer
EP2250108B1 (d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förderung von stückgut mit kuppelbarer antriebsvorrichtung
CN102267658A (zh) 自动人行道、自动坡道或自动扶梯
US10124960B2 (en) Chain conveyor with adjustable distance between shafts
US6564931B1 (en) Belt conveyor
JPS5818295B2 (ja) 互に入り合つて組込まれた2つの軌道を相互に持ち上げる装置
EP0831052A1 (en) Speed-variable conveyor
US6732849B2 (en) Sorting system
WO2015181309A1 (de) Förderbandanlage mit dezentralem förderbandantrieb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der förderbandanlage
CN1025312C (zh) 滚轴输送机
DE10117849C2 (de) Spiralfördersystem
DE102006024657A1 (d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Drehen von Transportgütern
DE2831004A1 (de) Gurtfoerderer
EP1314663B1 (de) Staudrucklose Staurollenbahn
CN210175916U (zh) 分级同步驱动变向输送机
DE10103116A1 (de) Kurvenförderer
US3799325A (en) Flexible conveyor system
CN219362403U (zh) 一种顶升移载装置
CN213706753U (zh) 柔性输送带组件
CN103261060A (zh) 包括具有肩部的支承元件的辊式运输机
CN219506882U (zh) 一种物流分拣伸缩传送带
CN208544797U (zh) 一种成品自动输出系统
EP2668121B1 (en) Convey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