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03850B - 空气流出器 - Google Patents

空气流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03850B
CN110303850B CN201910238197.5A CN201910238197A CN110303850B CN 110303850 B CN110303850 B CN 110303850B CN 201910238197 A CN201910238197 A CN 201910238197A CN 110303850 B CN110303850 B CN 1103038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guiding element
air guiding
actuating
out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3819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03850A (zh
Inventor
A.施特恩
U-L.巴斯蒂安
M.库尔特
M.维赫曼
P.沃尔夫
F.舍费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scher Automotive Systems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Fischer Automotive Systems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scher Automotive Systems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Fischer Automotive Systems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103038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038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038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038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1/3414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 B60H1/3421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using only pivoting shut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1/3414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2001/3464Details of hin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2001/3471Details of actua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机动车辆的乘客空间进行通风的空气流出器(1)。本发明提出,利用在上下游能够摆动的第一空气引导元件(5)和沿穿流方向布置在其后的第二空气引导元件(23)来构造所述空气流出器(1)。具有齿部(18、19)的能够摆动的传递元件(12)将操纵元件(11)的运动穿过第二空气引导元件(23)传递到所述第一空气引导元件(5)上。

Description

空气流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特征的空气流出器。空气流出器用于在机动车辆的乘客空间中供应暖空气或冷空气,并且例如布置在机动车辆的仪表板中。
背景技术
专利DE 10 2013 210 055 B3公开了一种具有矩形管状的空气通道的空气流出器,该空气流出器具有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在终止于空气出口的区段中,在空气通道中布置有空气分配器,该空气分配器横向于空气通道从空气通道的一侧延伸到相对置的一侧。已知的空气流出器的空气分配器具有对称的承载面轮廓,并将空气通道分成两个空气通道。在空气分配器的区域中,空气通道最初加宽并且然后再次变窄,使得两个空气通道(空气分配器将空气通道分成所述两个空气通道)具有大致恒定的横截面,并且最初彼此分开并且然后朝向空气出口倾斜地朝向彼此延伸。从两个空气通道流出的空气流因此倾斜地朝向彼此流动并混合。在空气分配器的面向空气入口的流入侧上,已知的空气流出器具有空气引导元件,其与飞机的横向或高度舵类似地能够上下摆动,从而能够通过两个空气通道相反地控制空气量,空气分配器将空气通道分成所述两个空气通道。由于从两个空气通道中流出的空气流倾斜地朝向彼此,所以可以通过穿流两个空气通道的空气量的比率来控制从空气流出器的空气出口的流出方向。
在空气引导元件的流入侧,已知的空气流出器具有由相互平行且能够共同平行摆动的薄片组成的薄片栅格,通过空气通道的空气流可以利用所述薄片栅格在侧向上偏转。
专利申请US 2008/0 014 855 A1公开了一种具有圆管状的空气通道的空气流出器,球形的(ballig)、拉伸的(gestrecktes)且旋转对称的空气引导元件布置在该空气流出器中,该空气引导元件借助于空气通道的中空圆形的和环绕的凹槽中的轴承环以球头关节的方式在所有方向上能够摆动地得到支承。由此,空气引导元件可以在所有方向上径向于空气通道移动,该空气通道在空气引导元件的区域中以类似于空气引导元件的形状首先向外拱起,并且然后朝空气出口的方向向内拱起,使得流出的空气在变窄的圆环横截面上流出。如果空气引导元件向一侧摆动,则空气从已知的空气流出器沿该方向倾斜地流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替代性的空气流出器。
该目的根据本发明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实现。根据本发明的空气流出器具有空气通道,该空气通道具有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在空气通道中布置有能够摆动的第一空气引导元件,该第一空气引导元件例如可以像飞机的高度或横向舵一样进行设计,并且利用该第一空气引导元件,通过空气通道的空气流可以向一侧偏转,并且优选在第一空气引导元件的相反的摆动方向时朝相对置的一侧偏转。在此,“向一侧”根据空气流出器的安装位置也意味着向上或向下。由此,可以影响从空气通道的空气出口流出的空气流的方向。在假设空气通道的水平安装的情况下,流出的空气流可以根据安装位置向上和向下或向左和向右偏转。第一空气引导元件可围绕空气引导元件的流入侧上的摆动轴线摆动。流入侧面向空气入口。“在流入侧上”在这里意味着在流入侧或靠近流入侧或者朝空气入口的方向偏移,其中“靠近”在这里意味着小于空气引导元件在从空气入口到空气出口的空气通道的穿流方向上的延伸范围(Erstreckung)。
第一空气引导元件的横截面尤其从摆动轴线开始朝空气出口的方向加宽。特别地,横截面加宽到对应于其长度的至少一半。
优选地,横截面的宽度比长度的尺寸要大。在此,宽度垂直于长度并垂直于摆动轴线得到测量,并且长度在从摆动轴线到空气出口的方向上得到测量。
为了摆动第一空气引导元件,根据本发明的空气流出器具有与空气引导元件分开的能够运动的操纵元件。“分开的”意味着操纵元件是可相对于第一空气引导元件运动的单独的构件。
本发明的优选的设计方案规定一种能够摆动的传递元件,其用于将操纵元件的运动传递到第一空气引导元件上,其中操纵元件的和第一空气引导元件的运动是不同的。在此,传递元件具有两个齿部,并且操纵元件和第一空气引导元件分别具有一个齿部,所述齿部在此被编号以清楚地表示它们,并且彼此加以区分。传递元件具有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传递元件的第一齿部与操纵元件的第三齿部啮合,并且传递元件的第二齿部与第一空气引导元件的第四齿部啮合。操纵元件和第一空气引导元件分别仅具有一个齿部,即使它们在此称为第三和第四齿部。因此,从操纵元件经由传递元件到第一空气引导元件上的运动传递与具有三个啮合齿轮的齿轮传动机构类似,其中传递元件的、操纵元件的和/或第一空气引导元件的齿部优选地跨越整圆延伸,而是跨越圆区段延伸。也可以考虑呈齿条形式的齿部。
为了实现加速传动比(Übersetzung)或减速传动比(Untersetzung),本发明的一种设计方案规定,传递元件的第一齿部与第二齿部相比具有距传递元件的摆动轴线的不同的距离。因此,第一空气引导元件的摆动角度大于或小于操纵元件的摆动角度。
本发明的一种设计方案规定如下第二空气引导元件,利用该第二空气引导元件,通过空气通道的空气流沿着与利用第一空气引导元件时不同的方向朝一侧偏转。两个空气引导元件的偏转方向横向于彼此或彼此倾斜,使得在假设的水平布置的空气通道的情况下,通过空气通道的空气流可以被向上和向下以及向左和向右偏转。根据本发明的空气流出器也可以具有多个第二空气引导元件、例如彼此平行并且能够共同平行摆动的薄片,其中这样的薄片也可以设置为(一个或者多个)第一空气引导元件。第二空气引导元件沿通过空气通道的穿流方向布置在第一空气引导元件的高度处或在第一空气引导元件之后。第二空气引导元件也可位于空气出口中。如果从第二空气引导元件到空气出口的距离更小,则其转向效果更大,因为空气通道沿穿流方向在第二空气引导元件之后更短,并且因此更少地使得通过空气通道的空气流沿其纵向方向定向。
第二空气引导元件优选地同样可利用操纵元件进行移动。
本发明的一种设计方案规定,第一空气引导元件位于空气入口和第二空气引导元件之间,也就是说,第一空气引导元件位于第二空气引导元件的流入侧,和/或操纵元件比第二空气引导元件更靠近空气出口,也就是说,操纵元件位于第二空气引导元件的流出侧。所述流出侧面向所述空气出口。
本发明的一种设计方案规定,传递元件延伸经过第二空气引导元件,或者穿过例如第二空气引导元件的缺口(Aussparung)从第二空气引导元件的面向空气入口的一侧延伸到面向空气出口的一侧。由此,操纵元件可以布置在空气出口处或空气出口中,从而其可以被接近。
优选地,空气通道朝向空气出口变窄,使得通过空气出口流出的空气流汇聚(konvergieren)。这使得流出的空气流被偏转,其方式为在空气通道中的空气流利用第一空气引导元件向一侧偏转,其中如上所述,“向一侧”也可以意味着向上或向下。
本发明的一种设计方案规定,用于摆动第一空气引导元件和/或用于运动第二空气引导元件的操纵元件是能够摆动的和/或可移位的。在本发明的该设计方案中,空气流出器具有用于操纵元件的摆动支承部和/或滑动引导件,其在操纵元件的摆动轴线的轴向上延伸,并且优选地横向地或竖直地贯穿空气通道。
前面在说明书中提到的本发明的特征和特征组合、实施方案和设计方案,以及接下来在附图描述中所提到的和/或在附图中表示的特征和特征组合不仅能够以相应给出的或表示的组合使用,而且原则上也以任意其他的组合使用,或者然而单独地使用。本发明的如下实施方案是可能的,所述实施方案不具有从属权利要求的所有特征。而且,权利要求的单个特征可以由其他公开的特征或特征组合代替。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于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解释。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气流出器的横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空气流出器1设置用于安装在例如未示出的机动车辆的仪表板中,并用于乘客空间的通风。该空气流出器具有矩形管状的空气通道2,该空气通道具有空气入口3和空气出口4,其也可以被理解为空气流出器1的壳体。矩形形状对于空气通道2而言如同其笔直的走向一样同样不是强制性的。
在空气通道2中布置有第一空气引导元件5,该第一空气引导元件围绕横向贯穿空气通道2的摆动轴线6能够摆动地得到支承。因此,摆动轴线6垂直于图平面延伸。为了进行摆动支承,第一空气引导元件5具有两个轴承销7,所述轴承销同轴地在侧向上向外指向,所述轴承销可旋转地支承在空气通道2的侧壁8中的轴承孔中。轴承销7布置在第一空气引导元件5的接片(Laschen)9上,该接片位于侧壁8的内侧上。第一空气引导元件5在空气流出器1的所示的位置能够上下摆动,这也可以理解为是朝上侧和下侧摆动。空气流出器1例如也可以布置有第一空气引导元件5的竖直的摆动轴线6,使得第一空气引导元件5能够向一侧摆动。下面使用的“下”和“上”的空间方向是基于空气流出器1的所标识的水平布置和第一空气引导元件5的水平摆动轴线6。
在接片9之间,空气引导元件5具有这样的空气引导轮廓10,该空气引导轮廓在空气通道2的垂直于图平面延伸的纵向延伸范围上具有保持不变的、阴影线示出的横截面。在该实施例中,空气引导轮廓10的横截面为具有凹入的上侧和下侧的V形。“V”的顶点面向空气入口3。空气引导元件5的横截面朝空气出口4的方向从摆动轴线6加宽,其中在该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最大宽度。在此,宽度是垂直于长度或垂直于穿流方向并垂直于摆动轴线6的延伸范围。摆动轴线6位于第一空气引导元件5的面向空气入口3的流入侧上,其中在该实施例中,摆动轴线6通过接片9从空气引导轮廓10朝空气入口3的方向上偏移并且因此朝流入侧偏移。
为了摆动第一空气引导元件5,空气流出器1具有操纵元件11和传递元件12,该传递元件布置在空气通道2的中间高度处在操纵元件11和第一空气引导元件5之间。操纵元件11布置在空气出口4中,操纵元件从该空气出口伸出。操纵元件11能够摆动地支承在第一轴13上,并且传递元件12能够摆动地支承在第二轴14上,该第二轴布置在空气通道2的中间高度处并且横向于空气通道2,其中传递元件12的第二轴14位于操纵元件11和第一空气引导元件5之间。操纵元件11附加地可在第一轴13上移动,并因此横向于空气通道2移动,第一轴13形成用于操纵元件11的摆动支承部15和滑动引导件16。
第一和第二轴13、14布置在保持件17上,该保持件布置在空气通道2的中间高度处,并且横向贯穿空气通道2。
传递元件12具有第一齿部18和第二齿部20。传递元件12的第一齿部18与第一空气引导元件5的第三齿部19啮合,该第一空气引导元件仅具有齿部19,该齿部在此称为第三齿部19。传递元件12的第二齿部20与操纵元件11的第四齿部21啮合,该操纵元件仅具有该齿部21,该齿部在此称为第四齿部21。传递元件12的第一和第二齿部18、20围绕传递元件12的第二轴14圆弧形地延伸。第一空气引导元件5的第三齿部19围绕第一空气引导元件5的摆动轴线6圆弧形地延伸,并且操纵元件11的第四齿部21围绕操纵元件11的第一轴13圆弧形地延伸。第一空气引导元件5的第三齿部19布置在第一空气引导元件5的或其空气引导轮廓10的面向空气出口4的流出侧上,沉入在第一空气引导元件5的空气引导轮廓10中的凹部22中。操纵元件11的第四齿部21垂直于图平面如此长地延伸,使得在操纵元件11的每次可能的移位时它都与传递元件12的第二齿部20啮合。
为了摆动第一空气引导元件5而摆动操纵元件11。操纵元件11通过传递元件12使得第一空气引导元件5摆动。当操纵元件11向下摆动到空气出口4外部时,能够摆动的传递元件12使第一空气引导元件5向下摆动,反之亦然。
如果第一空气引导元件5如虚线所示向上或向下摆动,则其使从空气入口3朝空气出口4穿流空气通道2的空气流向上或向下偏转。空气通道2在第一空气引导元件5的空气引导轮廓10的区域中弧形地加宽,并且随后同样又朝向空气出口4弧形地变窄。如果向上或向下摆动的第一空气引导元件5向上或向下偏转空气流,则空气通道2朝向空气出口4变窄,使得空气流倾斜地向下或向上离开空气出口4。这意味着,通过空气出口4流出的空气流朝下述方向进行偏转,操纵元件11朝该方向摆动。
传递元件12的、与第一空气引导元件5的第三齿部19啮合的第一齿部18具有比传递元件12的第二齿部20更大的半径和更大的距第二轴14的距离,该第二齿部与操纵元件11的第四齿部21啮合。由此得到加速传动比(Übersetzung)、即第一空气引导元件5的摆动角度大于操纵元件11的摆动角度。
沿空气流出器1从空气入口3通过空气通道2到空气出口4的穿流方向,在空气通道2中在第一空气引导元件5和操纵元件11之间布置了彼此平行的薄片作为第二空气引导元件23。第二空气引导元件23平行于第一空气引导元件5的摆动轴线6布置,并且跨越空气通道2的纵向延伸范围并排地分布地布置。它们与联接杆24以铰链的方式彼此连接,并且由此可以围绕相互平行的第三轴25共同摆动。形成第二空气引导元件23的薄片的第三轴25垂直于第一空气引导元件5的摆动轴线6,使得通过空气流出器1的空气通道2的空气流能够利用第二空气引导元件23在侧向上偏转,并且因此能够横向于第一空气引导元件5的偏转方向偏转。在该实施例中,通过空气通道2的空气流能够利用第一空气引导元件5向上和向下偏转,并且利用第二空气引导元件23向左和向右偏转。一般而言,通过空气通道2的空气流可以利用第二空气引导元件23横向于第一空气引导元件5的偏转方向偏转。
沿通过空气通道2的穿流方向,第二空气引导元件23布置在第一空气引导元件5之后,并且靠近空气出口4。通过第二空气引导元件23靠近空气出口4的布置,第二空气引导元件23的空气转向作用是良好的,因为空气通道2沿穿流方向在第二空气引导元件23之后较短,并且因此空气流动不再沿其纵向方向定向。“靠近空气出口4”意味着距空气出口4的距离不大于在通过空气通道1的穿流方向上形成第二空气引导元件23的薄片的长度的约1至1.5倍。
换句话说,第一空气引导元件5位于空气入口3和第二空气引导元件23之间,并且因此位于第二空气引导元件23的流入侧上。操纵元件11比第二空气引导元件23更靠近空气出口4,并且因此位于第二空气引导元件23的流出侧上。在该实施例中,操纵元件23如所述地那样布置在空气出口4中并且从其伸出。第二空气引导元件23位于第一空气引导元件5和操纵元件11之间。
利用操纵元件11,除了第一空气引导元件5之外,也能够使第二空气引导元件23运动,即能够围绕其第三轴25进行摆动。为此目的,操纵元件11如所述那样在形成用于操纵元件11的摆动支承部15和滑动引导件16的第一轴13上可在空气通道2中横向移位。操纵元件11的移位借助于叉形传递构件26传递到联接杆24,使得形成第二空气引导元件23的薄片可并联地共同摆动。
传递元件12在两个第二空气引导元件23之间穿过,从操纵元件11朝第一空气引导元件5延伸,也就是说传递元件12从第二空气引导元件23的面向空气入口3的一侧延伸到面向空气出口4的一侧。面向空气入口3的一侧是第二空气引导元件23的流入侧并且面向空气出口4的一侧是流出侧。
形成第二空气引导元件23的薄片可以设计成从顶部到底部贯通的条带。在该实施例中,它们在传输元件12所延伸穿过的区域中形成缺口,使得传输元件12上方和下方的薄片形成具有平坦板形状的桨叶。例如,也可以考虑的是,第二空气引导元件具有(优选薄的)对称的承载面轮廓。
第二空气引导元件23的面向第一空气引导元件5的边缘围绕第一空气引导元件5的摆动轴线6圆弧形地延伸,使得第一空气引导元件5能够以较小的间距沿着第二空气引导元件23的面向其的边缘在空气通道2中向上和向下摆动。
附图标记列表
1 空气流出器
2 空气通道
3 空气入口
4 空气出口
5 第一空气引导元件
6 摆动轴线
7 轴承销
8 侧壁
9 接片
10 空气引导轮廓
11 操纵元件
12 传递元件
13 第一轴
14 第二轴
15 摆动支承部
16 滑动引导件
17 保持件
18 第一齿部(传递元件)
19 第三齿部(第一空气引导元件)
20 第二齿部(传递元件)
21 第四齿部(操纵元件)
22 凹部
23 第二空气引导元件
24 联接杆
25 第三轴
26 传递构件

Claims (11)

1.用于对机动车辆的乘客空间进行通风的空气流出器,该空气流出器具有从空气入口(3)延伸到空气出口(4)的空气通道(2),该空气流出器具有布置在所述空气通道(2)中的、能够摆动的第一空气引导元件(5),利用所述第一空气引导元件,通过所述空气通道(2)的空气流能够向一侧偏转,并且第一空气引导元件能够围绕位于所述第一空气引导元件(5)的流入侧上的摆动轴线(6)进行摆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流出器(1)具有与所述第一空气引导元件(5)分开的、能够运动的、用于使所述第一空气引导元件(5)摆动的操纵元件(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流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流出器(1)具有能够摆动的传递元件(12),该传递元件用于将所述操纵元件(11)的运动传递到所述第一空气引导元件(5)上,传递元件具有第一齿部(18)和第二齿部(20),该第一齿部与所述第一空气引导元件(5)的第三齿部(19)啮合,所述第二齿部与所述操纵元件(11)的第四齿部(21)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流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元件(12)的第一和第二齿部(18、20)圆弧形地并且围绕所述传递元件(12)的摆动轴线同心地延伸,和/或所述操纵元件(11)的第四齿部(21)圆弧形地并且围绕所述操纵元件(11)的摆动轴线同心地延伸,和/或所述第一空气引导元件(5)的第三齿部(19)圆弧形地并且围绕所述第一空气引导元件(5)的摆动轴线(6)同心地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气流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元件(12)的第一齿部(18)相比于所述第二齿部(20)相距所述传递元件(12)的摆动轴线具有不同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流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流出器(1)具有第二空气引导元件(23),利用所述第二空气引导元件,通过所述空气通道(2)的空气流能够沿与利用所述第一空气引导元件(5)时不同的方向朝一侧偏转,并且第二空气引导元件沿通过所述空气通道(2)的穿流方向布置在所述第一空气引导元件(5)的高度上,或者布置在所述第一空气引导元件(5)和所述空气出口(4)之间,或者布置在所述空气出口(4)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流出器,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操纵元件(11),也能够使所述第二空气引导元件(23)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流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气引导元件(5)位于所述空气入口(3)和所述第二空气引导元件(23)之间,和/或所述操纵元件(11)比所述第二空气引导元件(23)更靠近所述空气出口(4)。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流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元件(12)经过所述第二空气引导元件(23)或者穿过所述第二空气引导元件从所述第二空气引导元件(23)的面向所述空气入口(3)的一侧朝着面向所述空气出口(4)的一侧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流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通道(2)朝向所述空气出口(4)渐缩。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流出器,其特征在于,用于使所述第一空气引导元件(5)摆动的和/或用于使所述第二空气引导元件(23)运动的操纵元件(11)能够摆动和/或能够移位,并且所述空气流出器(1)具有在所述操纵元件(11)的摆动轴线的轴向上延伸的、用于所述操纵元件(11)的摆动支承部(15)和/或滑动引导件(16)。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流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流出器(1)具有用于所述操纵元件(11)的保持件(17),所述保持件横向贯穿所述空气通道(2),并且所述保持件具有用于所述操纵元件(11)的摆动支承部(15)和/或滑动引导件(16)。
CN201910238197.5A 2018-03-27 2019-03-27 空气流出器 Active CN1103038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8107227.9A DE102018107227A1 (de) 2018-03-27 2018-03-27 Luftausströmer
DE102018107227.9 2018-03-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03850A CN110303850A (zh) 2019-10-08
CN110303850B true CN110303850B (zh) 2023-04-25

Family

ID=67910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38197.5A Active CN110303850B (zh) 2018-03-27 2019-03-27 空气流出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03850B (zh)
DE (1) DE1020181072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9125588B4 (de) * 2019-09-24 2023-05-04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Ausströmvorrichtung für ein Auslassen eines Luftstroms in einen Innenraum eines Fahrzeug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85716B2 (ja) * 2001-07-11 2010-11-24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空気吹出装置
FR2872260B1 (fr) 2004-06-24 2008-10-03 Faurecia Interieur Ind Snc Aerateur
KR20060009183A (ko) * 2004-07-21 2006-01-3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에어벤트 조절 장치
JP4180629B2 (ja) * 2006-11-16 2008-11-12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機構並びに車両用空気吹出口装置
DE202010013073U1 (de) * 2010-12-07 2011-03-03 Dr. Schneider Kunststoffwerke Gmbh Bedienelement
DE202013012285U1 (de) * 2013-05-29 2016-01-18 Faurecia Innenraum Systeme Gmbh Luftausströmer
US20160288624A1 (en) * 2015-04-01 2016-10-0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Air vent for a vehicle
DE102015118549B4 (de) * 2015-05-11 2017-05-04 Dr. Schneider Kunststoffwerke Gmbh Einrichtung zum Steuern eines Luftstroms
CN205836458U (zh) * 2016-08-02 2016-12-28 宁波均胜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8107227A1 (de) 2019-10-02
CN110303850A (zh) 2019-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91794B (zh) 空气流出器
US20190126726A1 (en) Air vent with a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n air flow
US10408490B2 (en) Air vent
EP3142876B1 (en) Air nozzle device for a vehicle
CN108928216B (zh) 出口装置
CN108790705B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乘员车厢的空气送风装置
CN101622144B (zh) 带旋流和常规气流的出风口
CN101522450A (zh) 提供扩散的通风口
US20160250909A1 (en) Air nozzle
JP4931081B2 (ja) 空気流出器、特に自動車用の空気流出器
CN109863047A (zh) 用于机动车的空气流出器和装配其的机动车
CN111231624B (zh) 空气流出器
CN105452023B (zh) 车辆空调单元
US11007851B2 (en) Air nozzle device for a vehicle
JP2014210564A5 (zh)
US20060135054A1 (en) Air inlet, in particular for a motor vehicle
EP3590744B1 (en) Adjustable air vent
CN110303850B (zh) 空气流出器
US20220032737A1 (en) Air vent for a vehicle
JP4516563B2 (ja) 特に自動車のための空気流出器および付属の空気流出方法
CN111867859B (zh) 用于将空气引入到机动车内部空间中的空气流出器
JP7105106B2 (ja) 風向調整装置
CN111098670B (zh) 出风口
EP3812184A1 (en) Air diffuser group for a vehicle
JPH04270632A (ja) バブルフイルムを製造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