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55617B - 一种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55617B
CN110255617B CN201910571028.3A CN201910571028A CN110255617B CN 110255617 B CN110255617 B CN 110255617B CN 201910571028 A CN201910571028 A CN 201910571028A CN 110255617 B CN110255617 B CN 1102556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nadium dioxide
precipitate
suspension
nano powder
dioxide nan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7102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55617A (zh
Inventor
蒋永东
陈三名
陈沛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Qingda Inno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Innovation Center in Donggu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Innovation Center in Dongguan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Innovation Center in Dongguan
Priority to CN20191057102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5561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556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556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556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556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40/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31/00Compounds of vanadium
    • C01G31/02Ox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30Particle morphology extending in three dimensions
    • C01P2004/32Spher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60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ize
    • C01P2004/62Submicrometer sized, i.e. from 0.1-1 microme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60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ize
    • C01P2004/64Nanometer sized, i.e. from 1-100 nanomet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ompounds Of Heavy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其包括:1)向去离子水中加入四价钒盐,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得溶液a;2)向溶液a中加入沉淀剂,调节pH为8~12,搅拌一段时间后得悬浮液b;3)将悬浮液b分离得到沉淀c,将沉淀c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加入双氧水,调节pH为3~6,在室温下陈化1~6小时,得到悬浮液d;4)将悬浮液d分离得到沉淀e,将沉淀e干燥一段时间后,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于450~700℃煅烧1~5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即得二氧化钒纳米粉体。本发明设计合理巧妙,制备工艺简单,原料易得,反应能耗低,环境污染小,生产周期短,无需使用昂贵生产设备,生产成本低廉,易于大规模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能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二氧化钒(VO2)具有多种结晶相,如A相、B相、M相和R相等,其中以R相最为稳定。在温度为68℃时,二氧化钒会从单斜相转变为金红石相,发生可逆的半导体-金属相变,在相变的同时,二氧化钒的光学透过率和电阻率等物理特性也会发生突变。在低于相变温度68℃时,二氧化钒对可见光波段和红外波段都具有较高的透过率;在高于相变温度68℃时,二氧化钒对光波的吸收和反射增强、透过率降低,这一变化在近红外波段尤为显著。因此,基于二氧化钒热致变色特性开发的智能节能玻璃越来越受到产学研界的关注。
目前,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水热/溶剂热法、热分解、沉淀法和高温还原法等。例如,在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为CN102649583A)中,向五氧化二钒悬浮液中加入浓硫酸和水合肼,形成澄清溶液,再加入碱性溶液,得到的沉淀在400~700℃下保温1~2小时,获得单斜相的纳米二氧化钒粉末。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为CN101391814A)利用水热法,在200~300℃下反应1~7天制备金红石相二氧化钒纳米粉体。如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为CN102115167A)利用碱性溶液滴定钒离子溶液后产生悬浊液,然后利用水热反应在250~300℃下反应4~40小时获得A相二氧化钒纳米粉体。如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为CN103420419A)中,利用双腔反应釜进行水热反应,其中五氧化二钒和去离子水加入一个腔,草酸加入另一个腔中,在160~240℃中反应生成沉淀,干燥后获得二氧化钒纳米粉体。如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为CN104724757A)中,将乙酰丙酮氧钒、丙三醇和过氧化氢的均一溶液在150~240℃进行溶剂热反应,得到金红石相二氧化钒。如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为CN107804872A)中,向偏钒酸铵溶液中添加甲酸,在220~300℃反应得到铵钒青铜相前驱体,然后在400~900℃真空热处理得到二氧化钒。但是,由于水热反应能耗高,对设备要求高,制备工艺复杂,连续生产困难,而溶剂热反应需要消耗大量有机溶剂,污染大,成本高,不利于规模化生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向去离子水中加入一定量四价钒盐,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得到溶液a;
步骤2,向溶液a中加入一定量沉淀剂,调节pH为8~12,搅拌一段时间后,得到悬浮液b;
步骤3,将悬浮液b分离得到沉淀c,将沉淀c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加入一定量双氧水,调节pH为3~6,在室温下陈化1~6小时,得到悬浮液d;
步骤4,将悬浮液d分离得到沉淀e,将沉淀e干燥一段时间后,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于450~700℃煅烧1~5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即得二氧化钒纳米粉体。
上述的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其中四价钒盐:沉淀剂:双氧水的摩尔比为1~1.5:2~3:0.1~0.5。
上述的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其中在步骤1中,溶液a的浓度为0.01~2.00mol/L;优选地,溶液a的浓度为0.02~1.00mol/L;更优选地,溶液a的浓度为0.05~0.8mol/L。
上述的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其中四价钒盐为硫酸氧钒、二氯氧钒、草酸氧钒中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的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其中在步骤1中,四价钒盐的溶解方式为在室温下采用电磁搅拌器或机械搅拌器,搅拌时间为0.5~5小时;优选地,搅拌时间为1~2小时。
上述的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其中在步骤2中,沉淀剂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40%;优选地,沉淀剂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30%。
上述的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其中沉淀剂为氨水、碳酸氢钠溶液、碳酸氢氨溶液、水合肼溶液中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的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其中在步骤2中,调节pH为8~10。
上述的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其中在步骤2中,搅拌方式为在常温下采用机械搅拌器或电磁搅拌器,搅拌时间为0.5~5小时;优选地,搅拌时间为1~3小时。
上述的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其中在步骤3中,双氧水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20%;优选地,双氧水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10%。
上述的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其中在步骤3中,陈化时间为2~4小时。
上述的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其中在步骤3和4中,分离方式为离心、过滤或膜分离法。
上述的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其中在步骤4中,制得的二氧化钒纳米粉体为近似球形纳米颗粒,粒径为10~150nm。
上述的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其中在步骤4中,干燥方式为采用真空干燥箱或鼓风干燥箱,干燥温度为60~100℃,干燥时间为6~24小时;优选地,干燥时间为0.5~10小时;更优选地,干燥时间为1~5小时。
上述的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其中在步骤4中,煅烧温度为450~700℃;优选地,煅烧温度为550~650℃,煅烧时间为1~5小时,优选地,煅烧时间为1~3小时。
上述的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其中惰性气体为氮气、氩气、氦气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设计合理巧妙,制备工艺简单,操作简便,制备过程安全性高,有效地降低反应能耗,原料易得且便宜,对实验条件要求低,无需使用昂贵生产设备,生产成本低廉,生产周期短,其中采用双氧水调节悬浮液颗粒的大小,环境污染小,粒径较为均匀,形状尺寸可控,避免对产品性能造成不良影响,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易于大规模生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实施例1中的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2为本发明中实施例2中的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3为本发明中实施例3中的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4为本发明中实施例1中的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X射线衍射图;
图5为本发明中实施例2中的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X射线衍射图;
图6为本发明中实施例3中的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X射线衍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法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发明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而非对本发明进行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向去离子水中加入一定量四价钒盐,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得到溶液a;
步骤2,向溶液a中加入一定量沉淀剂,调节pH为8~12,搅拌一段时间后,得到悬浮液b;
步骤3,将悬浮液b分离得到沉淀c,将沉淀c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加入一定量双氧水,调节pH为3~6,在室温下陈化1~6小时,得到悬浮液d;
步骤4,将悬浮液d分离得到沉淀e,将沉淀e干燥一段时间后,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于450~700℃煅烧1~5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即得二氧化钒纳米粉体。
较佳地,四价钒盐:沉淀剂:双氧水的摩尔比为1~1.5:2~3:0.1~0.5。
较佳地,在步骤1中,溶液a的浓度为0.01~2.00mol/L;优选地,溶液a的浓度为0.02~1.00mol/L;更优选地,溶液a的浓度为0.05~0.8mol/L;其中,四价钒盐为硫酸氧钒、二氯氧钒、草酸氧钒中的一种或多种;四价钒盐的溶解方式为在室温下采用电磁搅拌器或机械搅拌器,搅拌时间为0.5~5小时;优选地,搅拌时间为1~2小时。
较佳地,在步骤2中,沉淀剂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40%;优选地,沉淀剂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30%;其中,沉淀剂为氨水、碳酸氢钠溶液、碳酸氢氨溶液和水合肼溶液中的一种或多种。
较佳地,在步骤2中,调节pH为8~12,优选地,调节pH为8~10;搅拌方式为在常温下采用机械搅拌器或电磁搅拌器,搅拌时间为0.5~5小时;优选地,搅拌时间为1~3小时。
较佳地,在步骤3中,双氧水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20%;优选地,双氧水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10%;陈化时间为2~4小时;分离方式为离心、过滤或膜分离法。
较佳地,在步骤4中,制得的二氧化钒纳米粉体为近似球形纳米颗粒,粒径为10~150nm。
较佳地,在步骤4中,干燥方式为采用真空干燥箱或鼓风干燥箱,干燥温度为60~100℃,干燥时间为6~24小时;优选地,干燥时间为0.5~10小时;更优选地,干燥时间为1~5小时;煅烧温度为450~700℃,优选地,煅烧温度为550~650℃,煅烧时间为1~5小时,优选地,煅烧时间为1~3小时;其中,惰性气体为氮气、氩气或氦气中的一种或多种。
实施例1:一种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取3g草酸氧钒溶解于去离子水中,采用电磁搅拌器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制得100mL浓度为0.12mol/L的溶液a;
步骤2,向溶液a中缓慢滴加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0%的氨水,直到溶液a的pH=9,继续搅拌0.5小时,得到悬浮液b;
步骤3,将悬浮液b过滤分离得到沉淀c,将沉淀c分散于100mL的去离子水中,边搅拌边缓慢滴加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的双氧水,其中,草酸氧钒:氨水:双氧水的摩尔比为1:2:0.2,调节pH为4,在室温下陈化静置2小时,得到悬浮液d;
步骤4,将悬浮液d过滤分离得到沉淀e,将沉淀e置于6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6小时后,转移至管式炉中,在氮气的保护下于550℃煅烧1.5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即得二氧化钒纳米粉体。
如图1所示的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扫描电镜照片,可见二氧化钒纳米粉体为近似球形纳米颗粒,粒径为150nm;如图4所示的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X射线衍射图,可见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结晶度高,为单斜相的二氧化钒。
实施例2:一种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取1.6g硫酸氧钒溶解于去离子水中,采用电磁搅拌器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制得100mL浓度为0.10mol/L的溶液a;
步骤2,向溶液a中缓慢滴加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的碳酸氢铵溶液,直到溶液a的pH=10,继续搅拌1小时,得到悬浮液b;
步骤3,将悬浮液b过滤分离得到沉淀c,将沉淀c分散于100mL的去离子水中,边搅拌边缓慢滴加质量百分比浓度为8%的双氧水,其中,硫酸氧钒:碳酸氢铵:双氧水的摩尔比为1.3:2.8:0.4,调节pH为5,在室温下陈化静置4小时,得到悬浮液d;
步骤4,将悬浮液d过滤分离得到沉淀e,将沉淀e置于6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6小时后,转移至管式炉中,在氩气的保护下于600℃煅烧2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即得二氧化钒纳米粉体。
如图2所示的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扫描电镜照片,可见二氧化钒纳米粉体为近似球形纳米颗粒,粒径为90nm;如图5所示的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X射线衍射图,可见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结晶度高,为四方相的二氧化钒。
实施例3:一种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取2.5g硫酸氧钒溶解于去离子水中,采用电磁搅拌器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制得100mL浓度为0.15mol/L的溶液a;
步骤2,向溶液a中缓慢滴加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的碳酸氢钠溶液,直到溶液a的pH=8,继续搅拌2小时,得到悬浮液b;
步骤3,将悬浮液b过滤分离得到沉淀c,将沉淀c分散于100mL的去离子水中,边搅拌边缓慢滴加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的双氧水,其中,硫酸氧钒:碳酸氢钠:双氧水的摩尔比为1.2:2.3:0.1,调节pH为6,在室温下陈化静置3小时,得到悬浮液d;
步骤4,将悬浮液d过滤分离得到沉淀e,将沉淀e置于6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6小时后,转移至管式炉中,在氮气的保护下于550℃煅烧3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即得二氧化钒纳米粉体。
如图3所示的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扫描电镜照片,可见二氧化钒纳米粉体为近似球形纳米颗粒,粒径为70nm;如图6所示的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X射线衍射图,可见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结晶度高,为四方相的二氧化钒。
本发明设计合理巧妙,制备工艺简单,操作简便,制备过程安全性高,有效地降低反应能耗,原料易得且便宜,对实验条件要求低,无需使用昂贵生产设备,生产成本低廉,生产周期短,其中采用双氧水调节悬浮液颗粒的大小,环境污染小,粒径较为均匀,形状尺寸可控,避免对产品性能造成影响,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易于大规模生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手段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向去离子水中加入一定量四价钒盐,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得到溶液a;
步骤2,向溶液a中加入一定量沉淀剂,调节pH为8,搅拌一段时间后,得到悬浮液b;
步骤3,将悬浮液b分离得到沉淀c,将沉淀c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加入一定量双氧水,调节pH为3~6,在室温下陈化1~6小时,得到悬浮液d;
步骤4,将悬浮液d分离得到沉淀e,将沉淀e干燥一段时间后,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于550℃ 温度下煅烧3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即得四方相的二氧化钒纳米粉体;
其中,四价钒盐:沉淀剂:双氧水的摩尔比为1.2:2.3:0.1,沉淀剂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溶液a的浓度为0.01~2.00 mol/L。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四价钒盐为硫酸氧钒、二氯氧钒、草酸氧钒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沉淀剂为氨水、碳酸氢钠溶液、碳酸氢氨溶液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双氧水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制得的二氧化钒纳米粉体为近似球形纳米颗粒,粒径为10~150 n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干燥温度为60~100℃ ,干燥时间为6~24小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惰性气体为氮气、氩气、氦气中的一种或多种。
CN201910571028.3A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102556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71028.3A CN110255617B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71028.3A CN110255617B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55617A CN110255617A (zh) 2019-09-20
CN110255617B true CN110255617B (zh) 2022-06-21

Family

ID=67922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71028.3A Active CN110255617B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556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34088A (zh) * 2019-10-24 2020-01-31 成都先进金属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利用失效的钒电池负极电解液制取m相vo2的方法
CN111957984B (zh) * 2020-08-25 2022-05-24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金属钒粉的制备方法
CN112174206A (zh) * 2020-10-16 2021-01-05 成都先进金属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乙酰丙酮氧钒为钒源直接制备二氧化钒的方法
CN112266018A (zh) * 2020-10-16 2021-01-26 成都先进金属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反向水解沉淀制备纳米二氧化钒的方法
CN112209443A (zh) * 2020-10-16 2021-01-12 成都先进金属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单超声雾化微波法制备m相二氧化钒的方法
CN112266019A (zh) * 2020-10-16 2021-01-26 成都先进金属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单超声雾化均相沉淀法制备m相二氧化钒的方法
CN112174207B (zh) * 2020-10-16 2022-05-24 成都先进金属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超声喷雾热解直接制备m相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方法
CN113912116A (zh) * 2021-11-09 2022-01-11 成都先进金属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微波沉淀法合成超细m相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36873A (ja) * 2009-12-28 2011-07-14 Tsurumi Soda Co Ltd 二酸化バナジウム微粒子、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サーモクロミックフィルム
CN102602998A (zh) * 2011-01-25 2012-07-25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一种二氧化钒粉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75196A (zh) * 2014-10-24 2015-01-14 浙江师范大学 四氧化三铁/碳/硫化镉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28826A (zh) * 2015-01-05 2015-04-22 南通汉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二氧化钒粉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36873A (ja) * 2009-12-28 2011-07-14 Tsurumi Soda Co Ltd 二酸化バナジウム微粒子、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サーモクロミックフィルム
CN102602998A (zh) * 2011-01-25 2012-07-25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一种二氧化钒粉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75196A (zh) * 2014-10-24 2015-01-14 浙江师范大学 四氧化三铁/碳/硫化镉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28826A (zh) * 2015-01-05 2015-04-22 南通汉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二氧化钒粉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一种无机沉淀-胶溶法制备二氧化钒薄膜及热致相变性能;李尧;《化学工程师》;20171231;第31卷(第3期);第10-1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55617A (zh) 2019-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55617B (zh) 一种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
Yang et al. Preparation of rutile titania nanocrystals by liquid method at room temperature
KR20080078864A (ko) 금속 산화물 나노 입자의 제조 방법, 및 그 방법으로제조된 나노 입자 및 조제물
CN104525233A (zh) g-氮化碳-二氧化钛-银纳米片复合物及其仿生合成方法和应用
CN104445402A (zh) 不同价态、晶型和形貌的钒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Hou et al. The phase transition of W-doped VO2 nanoparticles synthesized by an improved thermolysis method
CN105016382A (zh) 一种纯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纳米棒的制备方法
CN108545773B (zh) 一种纳米二氧化钛/三氧化钨复合材料粉末的制备方法
CN103586013B (zh) 一种制备麦穗状纳米ZnO光催化剂的方法
CN109133144B (zh) 一种单分散超小粒径二氧化铈纳米晶的制备方法
CN108654663B (zh) 一种混合硝酸盐熔盐法制备硼氮共掺杂单晶介孔TiO2催化材料的方法
CN113578313A (zh) 一种锰掺杂软铋矿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同步降解六价铬和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
CN105883910A (zh) 一种钙钛矿SrTiO3多孔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及产物
CN111151233B (zh) 一种氧缺陷TiO2常温常压水相制备方法
CN106311240B (zh) 一种球形等级结构钛酸钴-二氧化钛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2456556A (zh) 一种制备氧化钽纳米球的方法
KR101764016B1 (ko) 순수한 아나타제상의 이산화티타늄 입자의 제조방법
CN108067277B (zh) 高掺氮量单晶TiO2介孔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140159B (zh) 一种快速制备棒状AgVO3纳米光催化剂的方法
CN109942018B (zh) 一种纳米级钛酸锶粉末的制备方法
CN109046321B (zh) 一种纳米氧化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906026B (zh) 基于混合稀土碳酸盐的镧铈共掺杂氧化钛材料及制备方法
JPH08333117A (ja) 多孔質球状酸化チタン粒子の製造方法
CN113277558B (zh) 一种α′-AgVO3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311198B (zh) 一种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球形等级结构材料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20

Address after: 523000 Building 1, No.1 Xuefu Road, Songshanhu Park,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Qingda Inno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floor 5, building g-1, University Innovation City, Songshanhu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TSINGHUA INNOVATION CENTER IN DONGG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