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54653B - 一种平衡舱室及平衡舱室的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平衡舱室及平衡舱室的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54653B
CN110254653B CN201910568973.8A CN201910568973A CN110254653B CN 110254653 B CN110254653 B CN 110254653B CN 201910568973 A CN201910568973 A CN 201910568973A CN 110254653 B CN110254653 B CN 1102546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llast tank
cabin
vent pipe
ship
de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6897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54653A (zh
Inventor
薛林
周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6897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546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546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546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546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546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39/00Equipment to decrease pitch, roll, or like unwanted vessel movements; Apparatus for indicating vessel attitude
    • B63B39/02Equipment to decrease pitch, roll, or like unwanted vessel movements; Apparatus for indicating vessel attitude to decrease vessel movements by displacement of mass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船舶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衡舱室及平衡舱室的设计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平衡舱室的设计方法,通过将左透气管的一端与左压载舱的舱室相连通,其另一端被配置为经由右压载舱的舱室后延伸至船舶的右舷甲板上方;右透气管的一端与右压载舱的舱室相连通,其另一端被配置为经由左压载舱的舱室后延伸至船舶的左舷甲板上方,实现当船舶的左压载舱破损后,左压载舱内的海水会经由右透气管进入右压载舱内,当船舶的右压载舱破损后,右压载舱内的海水会经由左透气管进入左压载舱内,从而使得船舶的横倾角度减小,提高船舶的安全性。本发明提供的平衡舱室,能够实现船舶单侧舷舱破损后,减小船舶的横倾角度,提高船舶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平衡舱室及平衡舱室的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衡舱室及平衡舱室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船舶的平衡舱室通常包括压载舱,通过在船舶的左舷和右舷设置压载舱,以实现提高船舶的横稳性,横稳性即船舶具有抵抗横向外力并当外力消除后船舶恢复原来平衡状态的能力。一般地,为确保压载舱内气压的平衡,需要在压载舱内设置透气管。为了便于管路布置,船舶的压载舱透气管一般选择就近向上延伸至干舷甲板以上,即压载舱及其舱室本身的透气管位于船舶的同侧。这样,当船舶左舷或右舷的压载舱发生破损时,海水会迅速灌满左舷的压载舱或右舷的压载舱,加剧了船舶破损后危险程度,导致船舶发生严重的横倾,为船上人员的逃生带来不便。
因此,亟待需要一种平衡舱室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衡舱室的设计方法,能够实现船舶单侧舷舱破损后,减小船舶的横倾角度,提高船舶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衡舱室,基于上述平衡舱室的设计方法进行设计,该平衡舱室能够实现船舶单侧舷舱破损后,减小船舶的横倾角度,提高船舶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平衡舱室,包括左压载舱和右压载舱,所述左压载舱和所述右压载舱被配置为分别位于船舶的左舷和右舷,所述平衡舱室还包括:
左透气管,其一端与所述左压载舱的舱室相连通,其另一端被配置为经由所述右压载舱的舱室后延伸至所述船舶的右舷甲板上方;以及
右透气管,其一端与所述右压载舱的舱室相连通,其另一端被配置为经由所述左压载舱的舱室后延伸至所述船舶的左舷甲板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左压载舱包括左上压载舱,所述左透气管包括左上透气管,所述左上透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左上压载舱的舱室相连通,其另一端被配置为经由所述右压载舱的舱室后延伸至所述船舶的右舷甲板上方;和/或
所述右压载舱包括右上压载舱,所述右透气管包括右上透气管,所述右上透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右上压载舱的舱室相连通,其另一端被配置为经由所述左压载舱的舱室后延伸至所述船舶的左舷甲板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左上透气管的另一端被配置为经由所述右上压载舱的舱室后延伸至所述船舶的右舷甲板上方;和/或
所述右上透气管的另一端被配置为经由所述左上压载舱的舱室后延伸至所述船舶的左舷甲板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左压载舱还包括左下压载舱,所述左透气管还包括左下透气管,所述左下透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左下压载舱的舱室相连通,其另一端被配置为经由所述右压载舱的舱室后延伸至所述船舶的右舷甲板上方;和/或
所述右压载舱还包括右下压载舱,所述右透气管包括右下透气管,所述右下透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右下压载舱的舱室相连通,其另一端被配置为经由所述左压载舱的舱室后延伸至所述船舶的左舷甲板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左下透气管的另一端被配置为经由所述右下压载舱的舱室后延伸至所述船舶的右舷甲板上方;和/或
所述右下透气管的另一端被配置为经由所述左下压载舱的舱室后延伸至所述船舶的左舷甲板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左下透气管的另一端被配置为连续经由所述右下压载舱的舱室和所述右上压载舱的舱室后延伸至所述船舶的右舷甲板上方;和/或
所述右下透气管的另一端被配置为连续经由所述左下压载舱的舱室和所述左上压载舱的舱室后延伸至所述船舶的左舷甲板上方。
一种平衡舱室的设计方法,平衡舱室包括左压载舱和右压载舱,所述平衡舱室还包括用于平衡所述左压载舱内气压的左透气管和用于平衡所述右压载舱内气压的右透气管,所述平衡舱室的设计方法包括:
将所述左透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左压载舱的舱室相连通,其另一端经由所述右压载舱的舱室后延伸至船舶的右舷甲板上方;以及
将所述右透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右压载舱的舱室相连通,其另一端经由所述左压载舱的舱室后延伸至所述船舶的左舷甲板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左压载舱包括左上压载舱,所述右压载舱包括右上压载舱,所述左透气管包括左上透气管,所述右透气管包括右上透气管,所述平衡舱室的设计方法包括:
将所述左上透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左上压载舱的舱室相连通,其另一端经由所述右上压载舱的舱室后延伸至所述船舶的右舷甲板上方;以及
将所述右上透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右上压载舱的舱室相连通,其另一端经由所述左上压载舱的舱室后延伸至所述船舶的左舷甲板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左压载舱包括左下压载舱,所述右压载舱包括右下压载舱,所述左透气管包括左下透气管,所述右透气管包括右下透气管,所述平衡舱室的设计方法包括:
将所述左下透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左下压载舱的舱室相连通,其另一端连续经由所述右下压载舱的舱室后延伸至所述船舶的右舷甲板上方;
将所述右下透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右下压载舱的舱室相连通,其另一端连续经由所述左下压载舱的舱室后延伸至所述船舶的左舷甲板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平衡舱室的设计方法包括:
将所述左下透气管的另一端连续经由所述右下压载舱的舱室和所述右上压载舱的舱室后延伸至所述船舶的右舷甲板上方;
将所述右下透气管的另一端连续经由所述左下压载舱的舱室和所述左上压载舱的舱室后延伸至所述船舶的左舷甲板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平衡舱室的设计方法,通过将左透气管的一端与左压载舱的舱室相连通,其另一端被配置为经由右压载舱的舱室后延伸至船舶的右舷甲板上方;右透气管的一端与右压载舱的舱室相连通,其另一端被配置为经由左压载舱的舱室后延伸至船舶的左舷甲板上方,实现当船舶的左压载舱破损后,左压载舱内的海水会经由右透气管进入右压载舱内,当船舶的右压载舱破损后,右压载舱内的海水会经由左透气管进入左压载舱内,从而使得船舶的横倾角度减小,提高船舶的安全性。
本发明提供的平衡舱室,基于上述平衡舱室的设计方法进行设计,该平衡舱室能够实现船舶单侧舷舱破损后,减小船舶的横倾角度,提高船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平衡舱室中压载舱布局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平衡舱室中左透气管布局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平衡舱室中右透气管布局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平衡舱室的设计总图。
附图标记:
1-左压载舱;11-左上压载舱;12-左下压载舱;
2-右压载舱;21-右上压载舱;22-右下压载舱;
3-左透气管;31-左上透气管;32-左下透气管;
4-右透气管;41-右上透气管;42-右下透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是本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平衡舱室,包括左压载舱1和右压载舱2,左压载舱1和右压载舱2被配置为分别位于船舶的左舷和右舷以提高船舶的横稳性。该平衡舱室还包括左透气管3和右透气管4,左透气管3用于平衡左压载舱1内的气压,右透气管4用于平衡右压载舱2内的气压。
本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舱室,通过将左透气管3的一端与左压载舱1的舱室相连通,其另一端被配置为经由右压载舱2的舱室后延伸至船舶的右舷甲板上方;右透气管4的一端与右压载舱2的舱室相连通,其另一端被配置为经由左压载舱1的舱室后延伸至船舶的左舷甲板上方,实现当船舶的左压载舱1破损后,左压载舱1内的海水会经由右透气管4进入右压载舱2内,当船舶的右压载舱2破损后,右压载舱2内的海水会经由左透气管3进入左压载舱1内,从而使得船舶的横倾角度减小,提高船舶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左压载舱1破损,具体指左压载舱1和位于左压载舱1内的右透气管4均破损,此时海水进入左压载舱1后,可通过右透气管4进入右压载舱2,实现船舶左舷和右舷的受力平衡。同理,右压载舱2破损,具体指右压载舱2和位于右压载舱2内的左透气管3均破损,此时海水进入右压载舱2后,可通过左透气管3进入左压载舱1,实现船舶左舷和右舷的受力平衡。
优选地,如图1-2所示,左压载舱1包括左上压载舱11,左透气管3包括左上透气管31,左上透气管31的一端与左上压载舱11的舱室相连通,其另一端被配置为经由右压载舱2的舱室后延伸至船舶的右舷甲板上方,保证左上压载舱11内的气压平衡的同时,当右压载舱2破损后,右压载舱2内的海水经由左上透气管31进入左上压载舱11,从而使船舶的左舷和右舷受力平衡,减少船舶横倾角度,提供船舶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左上透气管31的一端位于左上压载舱11的上部,以保证当左上压载舱11内进海水后,左上透气管31依旧能够与外界大气相连通,保持左上压载舱11内的气压平衡。
优选地,如图3结合图1所示,右压载舱2包括右上压载舱21,右透气管4包括右上透气管41,右上透气管41的一端与右上压载舱21的舱室相连通,其另一端被配置为经由左压载舱1的舱室后延伸至船舶的左舷甲板上方,保证右上压载舱21内的气压平衡的同时,当左压载舱1破损后,左压载舱1内的海水经由右上透气管41进入右上压载舱21,从而使船舶的左舷和右舷受力平衡,减少船舶横倾角度,提供船舶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右上透气管41的一端位于右上压载舱21的上部,以保证当右上压载舱21内进海水后,右上透气管41依旧能够与外界大气相连通,保持右上压载舱21内的气压平衡。
可选地,左上透气管31的另一端被配置为经由右上压载舱21的舱室后延伸至船舶的右舷甲板上方,相应地,右上透气管41的另一端被配置为经由左上压载舱11的舱室后延伸至船舶的左舷甲板上方,以保证左上压载舱11和右上压载舱21之间的平衡。
优选地,左压载舱1还包括左下压载舱12,左透气管3还包括左下透气管32,左下透气管32的一端与左下压载舱12的舱室相连通,其另一端被配置为经由右压载舱2的舱室后延伸至船舶的右舷甲板上方,保证左下压载舱12内的气压平衡的同时,当右压载舱2破损后,右压载舱2内的海水经由左下透气管32进入左下压载舱12,从而使船舶的左舷和右舷受力平衡,减少船舶横倾角度,提供船舶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左下透气管32的一端位于左下压载舱12的上部,以保证当左下压载舱12内进海水后,左下透气管32依旧能够与外界大气相连通,保持左下压载舱12内的气压平衡。
可选地,右压载舱2还包括右下压载舱22,右透气管4包括右下透气管42,右下透气管42的一端与右下压载舱22的舱室相连通,其另一端被配置为经由左压载舱1的舱室后延伸至船舶的左舷甲板上方,保证右下压载舱22内的气压平衡的同时,当左压载舱1破损后,左压载舱1内的海水经由右下透气管42进入右下压载舱22,从而使船舶的左舷和右舷受力平衡,减少船舶横倾角度,提供船舶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右下透气管42的一端位于右下压载舱22的上部,以保证当右下压载舱22内进海水后,右下透气管42依旧能够与外界大气相连通,保持右下压载舱22内的气压平衡。
可选地,左下透气管32的另一端被配置为经由右下压载舱22的舱室后延伸至船舶的右舷甲板上方,相应地,右下透气管42的另一端被配置为经由左下压载舱12的舱室后延伸至船舶的左舷甲板上方,以保证左下压载舱12和右下压载舱22之间的平衡。
优选地,左下透气管32的另一端被配置为连续经由右下压载舱22的舱室和右上压载舱21的舱室后延伸至船舶的右舷甲板上方,相应地,右下透气管42的另一端被配置为连续经由左下压载舱12的舱室和左上压载舱11的舱室后延伸至船舶的左舷甲板上方,以保证左下压载舱12和右下压载舱22之间的平衡。此外,该设计还使得当左上压载舱11破损后,左上压载舱11内的海水会经由右上透气管41、右下透气管42分别进入右上压载舱21和右下压载舱22,提高海水流动效率,快速平衡船舶的左舷和右舷受力,减小船舶横倾角度。同理,当右上压载舱21破损后,右上压载舱21内的海水会经由左上透气管31、左下透气管32分别进入左上压载舱11和左下压载舱12,提高海水流动效率,快速平衡船舶的左舷和右舷受力,减小船舶横倾角度。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平衡舱室的设计方法,基于上述平衡舱室,平衡舱室的设计方法包括:将左透气管3的一端与左压载舱1的舱室相连通,其另一端经由右压载舱2的舱室后延伸至船舶的右舷甲板上方;以及将右透气管4的一端与右压载舱2的舱室相连通,其另一端经由左压载舱1的舱室后延伸至船舶的左舷甲板上方。本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舱室的设计方法,能够实现船舶单侧舷舱破损后,减小船舶的横倾角度,提高船舶的安全性。
可选地,平衡舱室的设计方法包括:将左上透气管31的一端与左上压载舱11的舱室相连通,其另一端经由右上压载舱21的舱室后延伸至船舶的右舷甲板上方;以及将右上透气管41的一端与右上压载舱21的舱室相连通,其另一端经由左上压载舱11的舱室后延伸至船舶的左舷甲板上方,以保证左上压载舱11和右上压载舱21之间的平衡。
可选地,平衡舱室的设计方法包括:将左下透气管32的一端与左下压载舱12的舱室相连通,其另一端连续经由右下压载舱22的舱室后延伸至船舶的右舷甲板上方;以及将右下透气管42的一端与右下压载舱22的舱室相连通,其另一端连续经由左下压载舱12的舱室后延伸至船舶的左舷甲板上方,以保证左下压载舱12和右下压载舱22之间的平衡。
优选地,平衡舱室的设计方法包括:将左下透气管32的另一端连续经由右下压载舱22的舱室和右上压载舱21的舱室后延伸至船舶的右舷甲板上方;以及将右下透气管42的另一端连续经由左下压载舱12的舱室和左上压载舱11的舱室后延伸至船舶的左舷甲板上方,以保证左下压载舱12和右下压载舱22之间的平衡。此外,该设计还使得当左上压载舱11破损后,左上压载舱11内的海水会经由右上透气管41、右下透气管42分别进入右上压载舱21和右下压载舱22,提高海水流动效率,快速平衡船舶的左舷和右舷受力,减小船舶横倾角度。同理,当右上压载舱21破损后,右上压载舱21内的海水会经由左上透气管31、左下透气管32分别进入左上压载舱11和左下压载舱12,提高海水流动效率,快速平衡船舶的左舷和右舷受力,减小船舶横倾角度。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说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平衡舱室,包括左压载舱(1)和右压载舱(2),所述左压载舱(1)和所述右压载舱(2)被配置为分别位于船舶的左舷和右舷,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舱室还包括:
左透气管(3),其一端与所述左压载舱(1)的舱室相连通,其另一端被配置为经由所述右压载舱(2)的舱室后延伸至所述船舶的右舷甲板上方;以及
右透气管(4),其一端与所述右压载舱(2)的舱室相连通,其另一端被配置为经由所述左压载舱(1)的舱室后延伸至所述船舶的左舷甲板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舱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压载舱(1)包括左上压载舱(11),所述左透气管(3)包括左上透气管(31),所述左上透气管(31)的一端与所述左上压载舱(11)的舱室相连通,其另一端被配置为经由所述右压载舱(2)的舱室后延伸至所述船舶的右舷甲板上方;和/或
所述右压载舱(2)包括右上压载舱(21),所述右透气管(4)包括右上透气管(41),所述右上透气管(41)的一端与所述右上压载舱(21)的舱室相连通,其另一端被配置为经由所述左压载舱(1)的舱室后延伸至所述船舶的左舷甲板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衡舱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上透气管(31)的另一端被配置为经由所述右上压载舱(21)的舱室后延伸至所述船舶的右舷甲板上方;和/或
所述右上透气管(41)的另一端被配置为经由所述左上压载舱(11)的舱室后延伸至所述船舶的左舷甲板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衡舱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压载舱(1)还包括左下压载舱(12),所述左透气管(3)还包括左下透气管(32),所述左下透气管(32)的一端与所述左下压载舱(12)的舱室相连通,其另一端被配置为经由所述右压载舱(2)的舱室后延伸至所述船舶的右舷甲板上方;和/或
所述右压载舱(2)还包括右下压载舱(22),所述右透气管(4)包括右下透气管(42),所述右下透气管(42)的一端与所述右下压载舱(22)的舱室相连通,其另一端被配置为经由所述左压载舱(1)的舱室后延伸至所述船舶的左舷甲板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衡舱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下透气管(32)的另一端被配置为经由所述右下压载舱(22)的舱室后延伸至所述船舶的右舷甲板上方;和/或
所述右下透气管(42)的另一端被配置为经由所述左下压载舱(12)的舱室后延伸至所述船舶的左舷甲板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衡舱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下透气管(32)的另一端被配置为连续经由所述右下压载舱(22)的舱室和所述右上压载舱(21)的舱室后延伸至所述船舶的右舷甲板上方;和/或
所述右下透气管(42)的另一端被配置为连续经由所述左下压载舱(12)的舱室和所述左上压载舱(11)的舱室后延伸至所述船舶的左舷甲板上方。
7.一种平衡舱室的设计方法,平衡舱室包括左压载舱(1)和右压载舱(2),所述平衡舱室还包括用于平衡所述左压载舱(1)内气压的左透气管(3)和用于平衡所述右压载舱(2)内气压的右透气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舱室的设计方法包括:
将所述左透气管(3)的一端与所述左压载舱(1)的舱室相连通,其另一端经由所述右压载舱(2)的舱室后延伸至船舶的右舷甲板上方;以及
将所述右透气管(4)的一端与所述右压载舱(2)的舱室相连通,其另一端经由所述左压载舱(1)的舱室后延伸至所述船舶的左舷甲板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衡舱室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压载舱(1)包括左上压载舱(11),所述右压载舱(2)包括右上压载舱(21),所述左透气管(3)包括左上透气管(31),所述右透气管(4)包括右上透气管(41),所述平衡舱室的设计方法包括:
将所述左上透气管(31)的一端与所述左上压载舱(11)的舱室相连通,其另一端经由所述右上压载舱(21)的舱室后延伸至所述船舶的右舷甲板上方;以及
将所述右上透气管(41)的一端与所述右上压载舱(21)的舱室相连通,其另一端经由所述左上压载舱(11)的舱室后延伸至所述船舶的左舷甲板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衡舱室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压载舱(1)包括左下压载舱(12),所述右压载舱(2)包括右下压载舱(22),所述左透气管(3)包括左下透气管(32),所述右透气管(4)包括右下透气管(42),所述平衡舱室的设计方法包括:
将所述左下透气管(32)的一端与所述左下压载舱(12)的舱室相连通,其另一端连续经由所述右下压载舱(22)的舱室后延伸至所述船舶的右舷甲板上方;
将所述右下透气管(42)的一端与所述右下压载舱(22)的舱室相连通,其另一端连续经由所述左下压载舱(12)的舱室后延伸至所述船舶的左舷甲板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平衡舱室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舱室的设计方法包括:
将所述左下透气管(32)的另一端连续经由所述右下压载舱(22)的舱室和所述右上压载舱(21)的舱室后延伸至所述船舶的右舷甲板上方;
将所述右下透气管(42)的另一端连续经由所述左下压载舱(12)的舱室和所述左上压载舱(11)的舱室后延伸至所述船舶的左舷甲板上方。
CN201910568973.8A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平衡舱室及平衡舱室的设计方法 Active CN1102546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68973.8A CN110254653B (zh)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平衡舱室及平衡舱室的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68973.8A CN110254653B (zh)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平衡舱室及平衡舱室的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54653A CN110254653A (zh) 2019-09-20
CN110254653B true CN110254653B (zh) 2021-02-02

Family

ID=67922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68973.8A Active CN110254653B (zh)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平衡舱室及平衡舱室的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546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63004B (zh) * 2019-12-23 2020-11-10 南海实验学校 一种单体货船的减摇装置
CN110963005B (zh) * 2019-12-23 2020-11-10 南海实验学校 一种单体货船的减摇控制方法
CN111268047B (zh) * 2020-02-26 2021-05-18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一种渔船转载停靠平衡装置
CN112249219A (zh) * 2020-10-30 2021-01-22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压载水舱结构及一种船舶
CN112693572A (zh) * 2021-01-29 2021-04-23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舱室结构及船舶
CN113120153A (zh) * 2021-05-28 2021-07-16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客滚船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523466A1 (ru) * 1987-12-23 1989-11-23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П/Я Р-6285 Судно ледового плавани
JPH09175494A (ja) * 1995-12-27 1997-07-08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バラストタンク換気装置
JP4300349B2 (ja) * 2003-05-14 2009-07-22 武彦 西嶋 機関の排気圧を利用した船体の横揺れ減少装置
KR200454112Y1 (ko) * 2008-12-31 2011-06-17 대우조선해양 주식회사 잠수식 중화물 운반선의 밸러스팅용 에어 벤팅 장치
CN103057673B (zh) * 2012-12-20 2015-06-03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抗横倾的压载结构
CN104229092B (zh) * 2014-09-15 2017-11-17 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船舶横倾平衡自动控制系统和方法
KR20160077955A (ko) * 2014-12-24 2016-07-04 대우조선해양 주식회사 진동수주형 발전시스템을 포함하는 선박
KR101690924B1 (ko) * 2015-02-27 2016-12-29 삼성중공업 주식회사 밸러스트 장치
CN205469706U (zh) * 2016-03-21 2016-08-17 福建省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气动防横倾系统
CN206012911U (zh) * 2016-08-25 2017-03-15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压载系统及具有其的船舶
CN208007263U (zh) * 2017-11-30 2018-10-26 南通蓝岛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半潜船压载舱机构的透气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54653A (zh) 2019-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54653B (zh) 一种平衡舱室及平衡舱室的设计方法
FI58463B (fi) Fartyg foer transport av lastbaerande praomar
CN212172480U (zh) 一种观光船舶全自动调节压载水设备
US20140014016A1 (en) System for evacuation of personnel from a capsized vessel
CN201074021Y (zh) 一种船舶救生气囊
CA2434398A1 (en) Rigid hull inflatable boat with foam insert
JP5819755B2 (ja) 船舶
CN111731433B (zh) 一种用于c型液罐液化气船的连通舱
WO2017024745A1 (zh) 一种压载舱透气管路
CN104229082A (zh) 一种深潜水作业支持船
JP5021250B2 (ja) 船体損傷時の復原性改善方法及び船舶
CN204916099U (zh) 一种半潜驳船倾斜式下潜船尾呆木
NO20171263A1 (en) Method and assembly for transferring fluids between a first vessel and a second vessel
NO316066B1 (no) Slepebåt
CN208007263U (zh) 一种半潜船压载舱机构的透气系统
CN209096995U (zh) 一种用于小型船舶的动力驱动系统
CN107776843A (zh) 智能调倾系统
CN216468307U (zh) 一种滚装船压载舱透气管布置结构
CN218022052U (zh) 一种接驳船压载舱透气系统
CN213168485U (zh) 一种适用于码头与滚装船之间的车辆或坦克通道趸船
US20150183491A1 (en) System for evacuation of personnel from a capsized vessel
CN220842880U (zh) 一种方便装载货物的船体结构
JP2001122189A (ja) 上甲板に浮力体を有する船舶
CN219215338U (zh) 一种船用救援装置
JP5330850B2 (ja) 液化ガス運搬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920

Assignee: Guangzhou Wenchong Shipbuilding Co.,Ltd.

Assignor: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1440000208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balance cabin and its design metho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202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