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20153A - 一种客滚船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客滚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20153A
CN113120153A CN202110594960.5A CN202110594960A CN113120153A CN 113120153 A CN113120153 A CN 113120153A CN 202110594960 A CN202110594960 A CN 202110594960A CN 113120153 A CN113120153 A CN 1131201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ballast
section
passenger
s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9496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包霖
方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9496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20153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201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201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11/00Interior subdivision of hulls
    • B63B11/02Arrangement of bulkheads, e.g. defining cargo sp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11/00Interior subdivision of hulls
    • B63B11/0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bunkers, e.g. structural fuel tanks, or ballast tanks, e.g. with elastic wa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35/00Vessels or similar float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客滚船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客滚船。其中客滚船包括底层车库、压载水舱、透气管和边空舱,底层车库位于两条1/5船宽线之间;压载水舱位于底层车库的下方;透气管包括与压载水舱连通的第一段和经由外板与大气连通的第三段,第一段竖直设置,且第一段位于两条1/5船宽线之间;边空舱位于外板与底层车库和压载水舱之间,边空舱和底层车库之间以及边空舱和压载水舱之间设置有水密壁,水密壁位于两条1/5船宽线之间。本发明的水密壁和透气管的第一段设置于两条1/5船宽线之间,减少了水密壁和透气管的破损,减少底层车库和压载舱进水的可能性,保证了底层车库内车辆和货物的安全,同时也提高了客滚船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客滚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客滚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客滚船。
背景技术
客滚船是一种同时运输汽车等滚装货物及旅客的船舶,其一般将船舶的下层空间设计为装载汽车或其它轮式托盘货物的货舱区,而上层则设置旅客住舱、娱乐设施等旅客场所的船舶。这类船舶一方面要尽可能的满足货物装卸方便及尽可能能够增加载货量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其具有“客船”的属性,需要满足苛刻的客船稳定性要求。为了增加载货量,目前常规客滚船在舱壁甲板下方,除了机舱及必要的设备间区域,一般都设置为车货物处所(即底层车库)。对于船舶稳性设计需要,考虑到在船舶外板破损的情况下,1/5船宽线以外的舱室破损概率较1/5船宽线以内舱室的破损概率要高的多,因此在舱壁甲板以下区域,一般需要在船舶两侧1/5船宽线位置各设置一道边舱水密壁,以避免当船1/5船宽线以外区域出现破舱进水时,造成1/5船宽线以内未出现破损的区域也同时进水。另外,为了满足船舶在不同工况下船舶吃水深度及倾斜状态调整的需要,底层车库下方1/5船宽线以内的双层底区域内一般需要设置一定数量的压载水舱。
底层车库下方1/5船宽线以内双层底区域的压载水舱的透气管一般在靠近舱顶的侧壁上穿过边舱水密壁,在1/5船宽线以外的边空舱范围内向上走到一定的高度,然后连接空气管头后通往舷外;采用该种方法,由于船舶1/5船宽线的外侧的舱室的破损概率是要远远高于船舶1/5船宽线以内舱室的,当船舶1/5船宽线外侧的舱室发生破损事故时,布置在该舱室内的管路也会被视为一起破损,此时进入到破损舱室内的海水也会进入到破损的透气管内,进而进入到1/5船宽线以内未破损的压载舱内,造成未破损的压载舱出现“连带进水”,从而降低船舶的稳性。
所以,亟需一种客滚船,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所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客滚船,减少了两条1/5船宽线之间透气管的长度,有利于减少透气管的破损,保证了客滚船的安全性。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客滚船,包括:
底层车库,位于两条1/5船宽线之间;
压载水舱,位于所述底层车库的下方;
透气管,包括与所述压载水舱连通的第一段、经由外板与大气连通的第三段,所述第一段竖直设置,且所述第一段位于两条所述1/5船宽线之间;
边空舱,位于所述外板与所述底层车库和所述压载水舱之间,所述边空舱和所述底层车库之间以及所述边空舱和所述压载水舱之间设置有水密壁,所述水密壁位于两条所述1/5船宽线之间。
作为一种客滚船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注水管,所述注水管的一端与所述压载水舱连通,所述透气管的直径是所述注水管直径的1.2-1.3倍。
作为一种客滚船的优选方案,所述压载水舱靠近所述底层车库的一端设置有防集气管,所述防集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压载水舱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透气管连通。
作为一种客滚船的优选方案,所述压载水舱包括左压载水舱和右压载水舱,所述左压载水舱和所述右压载水舱均设置有所述透气管。
作为一种客滚船的优选方案,与所述左压载水舱连通的所述透气管经由右侧的所述外板与大气连通;与所述右压载水舱连通的所述透气管经由左侧的所述外板与大气连通。
作为一种客滚船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三段竖直设置,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之间还设置有第二段,所述第二段水平设置。
作为一种客滚船的优选方案,所述底层车库和所述边空舱的顶壁为舱壁甲板,所述第二段靠近所述舱壁甲板设置。
作为一种客滚船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三段穿设于所述舱壁甲板靠近所述外板的一端。
作为一种客滚船的优选方案,所述透气管远离所述压载水舱的一端设置有自闭式透气头。
作为一种客滚船的优选方案,所述自闭式透气头为直角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通过设置底层车库,用于容纳车及货物,有利于提高客滚船的载货量;通过设置压载水舱,用于保证客滚船的吃水深度以及运行时的稳定性;另外,由于1/5船宽线与外板之间的舱室破损率较高,所以底层车库与外板以及压载水舱与外板之间设置有水密壁,且水密壁设置于两条1/5船宽线之间,大大地减少了水密壁的破损,减少底层车库进水的可能性,保证了底层车库内车辆和货物的安全;同时,通过将透气管的第一段也设置于两条1/5船宽线之间,有利于减少透气管的破损,减少压载舱进水的可能性,提高了客滚船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客滚船外板未破损时的局部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客滚船右舷的外板破损时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
101、1/5船宽线;102、破舱最终平衡水线;110、外板;120、水密壁;130、舱壁甲板;
1、底层车库;
21、左压载水舱;22、右压载水舱;
3、透气管;31、第一段;32、第二段;33、第三段;34、自闭式透气头;
4、边空舱;
5、防集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客滚船,该装置包括底层车库1、压载水舱、透气管3和边空舱4,底层车库1位于两条1/5船宽线101之间;压载水舱位于所述底层车库1的下方;透气管3包括与压载水舱连通的第一段31和经由外板110与大气连通的第三段33,第一段31竖直设置,且第一段31位于两条1/5船宽线101之间;边空舱4位于外板110与底层车库1和压载水舱之间,边空舱4和底层车库1之间以及边空舱4和压载水舱之间设置有水密壁120,水密壁120位于两条1/5船宽线101之间。
通过设置底层车库1,用于容纳车及货物,有利于提高客滚船的载货量;通过设置压载水舱,用于保证客滚船的吃水深度以及运行时的稳定性。另外,由于1/5船宽线101与外板110之间的舱室破损率较高,所以底层车库1与外板110以及压载水舱与外板110之间设置有水密壁120,且水密壁120设置于两条1/5船宽线101之间,大大地减少了水密壁120的破损,减少底层车库1进水的可能性,保证了底层车库1内车辆和货物的安全。同时,通过将透气管3的第一段31也设置于两条1/5船宽线101之间,有利于减少透气管3的破损,减少压载舱进水的可能性,提高了客滚船的安全性。
值得说明的是,1/5船宽线101是船舶破舱稳性评估中船舶破损范围假定的一个典型数值,当船舶发生边舱破损事故时,假定破损不超过1/5船宽线101,而在破损舱室内,1/5船宽线101以外的管子被视为跟舱室一起破损,1/5船宽线101以内的管子被视为不受破损影响。
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透气管3的布置方法,在压载水舱的顶部布置,透气管3穿过1/5船宽线101以内的底层车库1范围,向上延伸至满足破舱水线要去的高度的某一层甲板顶,然后向船舷侧方向走,最后穿过外板110与大气连通。该种透气管3的布置方式虽然能够解决1/5船宽线101内侧的压载舱被破损概率小而造成的1/5船宽线101的外侧的舱室连带进水的问题,但是透气管3的管径较大,布置在1/5船宽线101以内的底层车库1范围内时需要挤占较大的车库空间,不仅会造成载货量减少,并且底层车库1范围内布置透气管3还会造成车辆通行和存放的不便,影响货物装卸的效率。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底层车库1和边空舱4的顶壁为舱壁甲板130,由于第三段33需要于舱壁甲板130上方穿过外板110与大气连通,所以第三段33也竖直设置,第一段31和第三段33之间还设置有第二段32,第二段32水平设置,且第二段32靠近舱壁甲板130设置。
进一步地,为便于第三段33的设置,第三段33穿设于舱壁甲板130靠近外板110的一端。即透气管3经由压载水舱的侧壁伸出,并在两条1/5船宽线101之间垂直向上延伸,然后在靠近舱壁甲板130处水平延伸至靠近外板110的位置,接下来垂直线向上延伸并穿过舱壁甲板130。
示例性地,穿过舱壁甲板130的第三段33继续垂直向上延伸,并延伸至客滚船的破舱最终平衡水线102的上方,其中破舱最终平衡水线102为客滚船的边空舱4因破损发生进水,客滚船倾斜过程中,客滚船最恶劣的倾斜吃水水线为破舱最终平衡水线102。在第三段33需要穿过外板110与大气连接的一端设置有自闭式透气头34,用于实现压载水舱与大气的连通。优选地,自闭式透气头34为直角型,以便于实现垂直设置的第三段33与垂直设置的外板110的连通。
本实施例中,压载水舱包括左压载水舱21和右压载水舱22,更加有利于客滚船的平衡。为保证左压载水舱21和右压载水舱22打压载过程中的排气,左压载水舱21和右压载水舱22均设置有透气管3。同时,左压载水舱21和右压载水之间且靠近底层车库1的位置还设置有管隧。
优选地,与左压载水舱21连通的透气管3经由右侧的外板110与大气连通;与右压载水舱22连通的透气管3经由左侧的外板110与大气连通,即透气管3的第二段32均横跨底层车库1的上端。值得说明的是,透气管3穿设于底层车库1上方的结构大梁,避免影响底层车库1的层高。
如图2所示,当客滚船的右舷1/5船宽线101以右的外板110发生破损时,由于客滚船的边空舱4因破损发生进水,客滚船会向右倾斜。此时,与右压载水舱22连通的透气管3虽有一部分位于由于右舷的边空舱4,但由于其没有超过右舷的1/5船宽线101,因此可视为右压载水舱22的透气管3完好,也就是说不存在舷外的水通过该透气管3进入到右压载水舱22的问题。同时,左压载水舱21的透气管3有一部分位于由于右舷的边空舱4,且位于右舷的1/5船宽线101以右,这部分的透气管3被视为连同右舷的边空舱4的外板110一起破损,因此舷外的海水是可以进入到左压载水舱21的透气管3内。但是由于此时船舶是向右舷倾斜的,位于左舷的透气管3会向上翘,并且高出破舱最终平衡水线102,因此进入到该透气管3内的海水无法满足该压载舱透气管3位于左侧的最高点,因此海水同样无法进入到左压载水舱21,以保证客滚船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具体地,为实现对压载水舱内的注水,客滚船还包括注水管,注水管的一端与压载水舱连通;为使注水时压载水舱内的气体能及时透出,透气管3的直径是注水管直径的1.2-1.3倍,即注水管净流通面积是透气管3的净流通面积的1.2-1.3倍;示例性地,透气管3的直径是注水管之间的1.25倍。
进一步地,由于透气管3的管径一般比较大,因此无法设置于压载水舱的最高点,在打压载的过程中,当舱内的水浸没舱内透气管3管口后,舱顶高于透气管3管口的空气就没法通过透气管3排出,没能排出的空气在舱顶部形成集气,即透气管3向对于压载水舱的顶部有透气盲区,透气盲区一方面影响压载舱的装载量,另一方面在船舶摇晃的情况下使存在集气的压载舱受力复杂,容易造成结构损伤。为了防止在打压载的过程中压载水舱顶部的空气无法排出在压载水舱的顶部形成集气,压载水舱靠近底层车库1的一端设置有防集气管5,防集气管5的一端与压载水舱连通,另一端与透气管3连通。防集气管5可通过压载水舱的顶部与透气管3连通,用于压载时压载水舱内的气体的排出;同时,由于防集气管5的直径较小,只需设置在底层车库1靠边或角落位置,不会挤占车库空间,也不会影响车辆的通行及停放。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Claims (10)

1.一种客滚船,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层车库(1),位于两条1/5船宽线(101)之间;
压载水舱,位于所述底层车库(1)的下方;
透气管(3),包括与所述压载水舱连通的第一段(31)、经由外板(110)与大气连通的第三段(33),所述第一段(31)竖直设置,且所述第一段(31)位于两条所述1/5船宽线(101)之间;
边空舱(4),位于所述外板(110)与所述底层车库(1)和所述压载水舱之间,所述边空舱(4)和所述底层车库(1)之间以及所述边空舱(4)和所述压载水舱之间设置有水密壁(120),所述水密壁(120)位于两条所述1/5船宽线(10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滚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注水管,所述注水管的一端与所述压载水舱连通,所述透气管(3)的直径是所述注水管直径的1.2-1.3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滚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载水舱靠近所述底层车库(1)的一端设置有防集气管(5),所述防集气管(5)的一端与所述压载水舱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透气管(3)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滚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载水舱包括左压载水舱(21)和右压载水舱(22),所述左压载水舱(21)和所述右压载水舱(22)均设置有所述透气管(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客滚船,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左压载水舱(21)连通的所述透气管(3)经由右侧的所述外板(110)与大气连通;与所述右压载水舱(22)连通的所述透气管(3)经由左侧的所述外板(110)与大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滚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段(33)竖直设置,所述第一段(31)和所述第三段(33)之间还设置有第二段(32),所述第二段(32)水平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客滚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车库(1)和所述边空舱(4)的顶壁为舱壁甲板(130),所述第二段(32)靠近所述舱壁甲板(130)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客滚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段(33)穿设于所述舱壁甲板(130)靠近所述外板(110)的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滚船,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管(3)远离所述压载水舱的一端设置有自闭式透气头(3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客滚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闭式透气头(34)为直角型。
CN202110594960.5A 2021-05-28 2021-05-28 一种客滚船 Pending CN1131201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94960.5A CN113120153A (zh) 2021-05-28 2021-05-28 一种客滚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94960.5A CN113120153A (zh) 2021-05-28 2021-05-28 一种客滚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20153A true CN113120153A (zh) 2021-07-16

Family

ID=767828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94960.5A Pending CN113120153A (zh) 2021-05-28 2021-05-28 一种客滚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2015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92314A (zh) * 2022-05-20 2022-09-23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59522A (zh) * 2015-08-10 2015-11-18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压载舱透气管路
CN110254681A (zh) * 2019-06-26 2019-09-20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舱室透气管走管方法
CN110254653A (zh) * 2019-06-27 2019-09-20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平衡舱室及平衡舱室的设计方法
CN111619731A (zh) * 2020-05-29 2020-09-04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压载舱排气溢流系统及船舶
CN112498612A (zh) * 2020-10-30 2021-03-16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集装箱船压载舱透气管设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59522A (zh) * 2015-08-10 2015-11-18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压载舱透气管路
CN110254681A (zh) * 2019-06-26 2019-09-20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舱室透气管走管方法
CN110254653A (zh) * 2019-06-27 2019-09-20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平衡舱室及平衡舱室的设计方法
CN111619731A (zh) * 2020-05-29 2020-09-04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压载舱排气溢流系统及船舶
CN112498612A (zh) * 2020-10-30 2021-03-16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集装箱船压载舱透气管设计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92314A (zh) * 2022-05-20 2022-09-23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
CN115092314B (zh) * 2022-05-20 2024-01-19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27785B2 (en) Ship
US20110088608A1 (en) Ballast-free ship
CN113120153A (zh) 一种客滚船
CN111619731A (zh) 一种船舶压载舱排气溢流系统及船舶
KR101757274B1 (ko) 로우어 카고 홀드 침수 방지용 수밀 장치를 구비한 선박
KR20230129344A (ko) 컨테이너 적재 보조장치, 이를 구비한 컨테이너 운반선 및 컨테이너 하역방법
CN112937755B (zh) 一种船舶
CN109911102B (zh) 一种船舶甲板的分隔装置及船舶
EP3055199A1 (en) Roll on/roll off ferry and multiramp pier
EP2305555B1 (en) Righting moment recovery apparatus for marine vessel, and automobile carrying vessel equipped with the same
US8087370B2 (en) Ship stability recovery system and car carrier equipped with the same
JP3907615B2 (ja) 自動車専用運搬船
CN220924435U (zh) 一种船舶
CN219884040U (zh) 一种化学品船液货舱间缓冲间结构
WO2009109187A1 (en) A ship
CN219728498U (zh) 一种基于集装箱船改装的固定平台滚装船
JP5148834B2 (ja) オープンバルカー型貨物船
CN117429553A (zh) 一种船舶
KR20230113173A (ko) 선박
CN116176786A (zh) 一种船舶破舱防沉系统、船舶破舱防沉方法及船舶
JP5671197B6 (ja) 貨物運搬用の船舶
JP5671197B2 (ja) 貨物運搬用の船舶
CN115535154A (zh) 基于气体燃料集装箱船改装的滚装货船
CN115871869A (zh) 双燃料船舶甲醇燃料储存舱布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