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53065B - 一种槽加工刀片及切削刀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槽加工刀片及切削刀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53065B
CN110253065B CN201910492174.7A CN201910492174A CN110253065B CN 110253065 B CN110253065 B CN 110253065B CN 201910492174 A CN201910492174 A CN 201910492174A CN 110253065 B CN110253065 B CN 1102530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tting
face
cutting unit
cutting edge
bl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9217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53065A (zh
Inventor
江爱胜
刘敏
王社权
刘伟
项兴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zhou Cemented Carbide Cutting To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zhou Cemented Carbide Cutting To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zhou Cemented Carbide Cutting To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zhou Cemented Carbide Cutting Too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9217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530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530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530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530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530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5/00Milling-cutters
    • B23C5/16Milling-cutt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features other than shape
    • B23C5/20Milling-cutt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features other than shape with removable cutter bits or teeth or cutting insert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槽加工刀片及切削刀具,刀片包括上定位面、下定位面、两个侧面和两个端面,刀片至少一端设有一个主切削单元,主切削单元位于上定位面与端面的交汇处,主切削单元延伸至侧面上,其中一个侧面上设有用于辅助切削的第一切削单元,另一个侧面上设有用于辅助切削的第二切削单元,第一切削单元与第二切削单元之间的切削宽度大于或者等于主切削单元的切削宽度。刀具包括刀体,切削刀具还包括上述的槽加工刀片,刀体设有具有夹持部,夹持部设有刀槽,刀片安装于刀槽内,并通过夹持部夹紧。本发明具有槽加工表面质量好、提高了刀片的切削刚性,极大的降低切削振动,提高切削稳定性和刀片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槽加工刀片及切削刀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切削刀具,尤其涉及一种槽加工刀片及切削刀具。
背景技术
槽加工刀片上下方向的定位是通过刀片的上下定位面的来实现的,这种刀片的上下定位面通常设计成对的凹型面,和刀体相应的凸型定位面配合用于切槽刀片上、下方向定位。切槽加工一般具有切削深度大、切槽宽度窄的特点,从而夹持刀片刀槽定位台一般为薄片状,定位刚性一般较差,切削易发生切削振动,加工表面质量并不理想。槽加工刀片主要有双切削部、单切削部两种结构。双切削部的槽加工刀片具有前、后两个切削部从而可以调头安装两次使用,单头槽加工刀片由于只有单个切削部只能单次安装使用,一般情况下,具有前、后切削部的槽加工刀片安装在刀杆上使用时,前切削部先切入工件后,后切削刃部会对加工表面形成二次加工形成表面干涉,大幅降低加工表面质量,从而具有前、后双切削部的槽加工刀片只能用于切槽深度较小的切削工况,对于切槽深度较大的切削加工工况,一般只能选用仅有单个切削部的单头槽刀。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具有大切深、抗振效果好、具有二次铣削加工的槽加工刀片及切削刀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槽加工刀片,所述刀片包括上定位面、下定位面、两个侧面和两个端面,所述刀片至少一端设有一个主切削单元,所述主切削单元位于上定位面与端面的交汇处,所述主切削单元延伸至侧面上,其中一个侧面上设有用于辅助切削的第一切削单元,另一个侧面上设有用于辅助切削的第二切削单元,所述第一切削单元与第二切削单元之间的最大切削宽度大于或者等于主切削单元的切削宽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主切削单元包括前刀面、端后刀面和两个侧后刀面,所述端后刀面位于端面上,所述前刀面用于连接端后刀面与上定位面,所述侧后刀面位于侧面上,所述前刀面与两个侧后刀面相交形成侧刃,且前刀面与端后刀面相交形成端刃。
所述刀片设有具有两个主切削单元,所述两个主切削单元关于两个端面中心区域的端中平面对称,且两个主切削单元关于两个侧面中心的侧中平面对称。
所述第一切削单元包括第一前端面、第一后端面、第一侧面和第一前刀面,所述第一前刀面与第一前端面、第一后端面、第一侧面相交分别形成第一前切削刃、第一后切削刃、第一侧切削刃,所述第二切削单元包括第二前端面、第二后端面、第二侧面和第二前刀面,所述第二前刀面与第二前端面、第二后端面、第二侧面相交分别形成第二前切削刃、第二后切削刃、第二侧切削刃。
所述主切削单元的切削宽度为为W1,W1为端刃的长度或者两个侧刃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切削单元与第二切削单元之间的切削宽度为W2,W2为第一侧切削刃与第二侧切削刃之间的距离,满足:0≤W2-W1≤0.05mm。
所述第一切削单元与第二切削单元关于端中平面对称,所述第一前切削刃、第一后切削刃的切削后角为β1、β2,所述第二前切削刃、第二后切削刃的切削后角为β3、β4,满足:5°≤β1=β2≤15°,5°≤β3=β4≤15°。
在上定位面方向上,所述第一前切削刃、第一后切削刃与第一侧切削刃之间的夹角分别为α1、α2,所述第二前切削刃、第二后切削刃与第二侧切削刃之间的夹角分别为α3、α4,应满足:90°≤α1=α2≤135°,90°≤α3=α4≤135°。
所述侧面的高度为H1,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的高度分别H2、H3,应满足:0.6H1≤H2,H3≤1.1H1。
所述第一切削单元与第二切削单元关于两个侧面中心的侧中平面对称。
两个主切削单元的端刃之间的距离为L,所述第一切削单元、第二切削单元的切削长度分别为L2、L3,应满足:0.1L≤L2,L3≤0.3L。
所述第一切削单元包括第一前端面、第一后端面和第一前刀面,所述第一前刀面与第一前端面、第一后端面相交分别形成第一前切削刃、第一后切削刃,所述第二切削单元包括第二前端面、第二后端面和第二前刀面,所述第二前刀面与第二前端面、第二后端面相交分别形成第二前切削刃、第二后切削刃。
所述刀片设有具有一个主切削单元,所述第一切削单元包括第一前端面、第一侧面和第一前刀面,所述第一前刀面与第一前端面、第一侧面相交分别形成第一前切削刃、第一侧切削刃,所述第二切削单元包括第二前端面、第二侧面和第二前刀面,所述第二前刀面与第二前端面、第二侧面分别形成第二前切削刃、第二侧切削刃,所述第一前端面和第二前端面朝向主切削单元。
一种切削刀具,包括刀体,所述切削刀具还包括上述的槽加工刀片,所述刀体设有具有夹持部,所述夹持部设有刀槽,所述刀片安装于刀槽内,并通过夹持部夹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夹持部包括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所述上夹持部与下夹持部之间设有缝隙,所述刀槽位于上夹持部与下夹持部之间,所述上夹持部的一侧固定连接一上锁紧部,所述下夹持部一侧固定连接一下锁紧部,所述上锁紧部与下锁紧部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下夹持部设有可与刀片的下定位面定位配合的底支撑面以及可与刀片的端面定位配合的端支撑面,所述上夹持部设有与刀片的上定位面定位配合的上夹持面,所述上夹持面、底支撑面、端支撑面形成所述刀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的槽加工刀片,在刀片两侧的侧面分别设有第一切削单元和第二切削单元,且准确设计第一、第二切削单元的切削宽度,具体地,第一、第二切削单元切削宽度等于或略大于端切削宽度,当槽加工刀片的邻近工件的主切削刃切入工件后,第一、第二切削单元可以对加工后的槽表面形二次加工(切削或光整),即使切槽刀片高效率进给时,仍然保证具有较好的加工表面质量,同时,由于切削过程中,位于两侧的第一、第二切削单元与加工表面之间相互支撑,大幅提高刀片的切削刚性,极大的降低切削振动,提高切削稳定性和刀片的使用寿命。
(2)本发明的槽加工刀片,刀片前后包括两个主切削单元,由于第一、第二切削单元略大于主切削单元切削刃的切削宽度,具有前、后主切削单元(两个切削部)的槽加工刀片进行切槽加工时,后端主切削部的切削刃不会与工件表面之间形成干涉,后端切削刃可以自由进出工件从而刀片具有大切深切削能力,根本上解决具有前、后双端切削部的槽加工刀片的切削深度受刀片长度影响的行业性难题,极大的提高具有前、后端切削部的槽加工刀片的性价比并大幅拓宽应用范围。
(3)本发明的切削刀具,包括上述的槽加工刀片,同样具有槽加工表面质量好、提高了刀片的切削刚性,极大的降低切削振动,提高切削稳定性和刀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右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局部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主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右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5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6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7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刀片;2、上定位面;3、下定位面;4、侧面;5、端面;6、第一切削单元;61、第一前端面;62、第一后端面;63、第一侧面;64、第一前刀面;65、第一前切削刃;66、第一后切削刃;67、第一侧切削刃;7、第二切削单元;71、第二前端面;72、第二后端面;73、第二侧面;74、第二前刀面;75、第二前切削刃;76、第二后切削刃;77、第二侧切削刃;8、主切削单元;9、侧中平面;10、端中平面;11、端刃;12、侧刃;13、端后刀面;14、侧后刀面;15、前刀面;16、刀体;17、夹持部;18、缝隙;19、上夹持部;20、下夹持部;21、刀槽;22、端支撑面;23、上夹持面;24、底支撑面;27、螺栓;29、上锁紧部;30、下锁紧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槽加工刀片,刀片1包括上定位面2、下定位面3、两个侧面4和两个端面5,刀片1两端各设有一个主切削单元8,主切削单元8位于上定位面2与端面5的交汇处,主切削单元8延伸至侧面4上,其中一个侧面4上设有用于辅助切削的第一切削单元6,另一个侧面4上设有用于辅助切削的第二切削单元7。本实施例以刀片1具有两个主切削单元8为例,两个主切削单元8关于两个端面5中心区域的端中平面10对称,且两个主切削单元8关于两个侧面4中心的侧中平面9对称。
本实施例中,主切削单元8包括前刀面15、端后刀面13和两个侧后刀面14,端后刀面13位于端面5上,前刀面15用于连接端后刀面13与上定位面2,侧后刀面14位于侧面4上,前刀面15与两个侧后刀面14相交形成侧刃12,且前刀面15与端后刀面13相交形成端刃11。其中,上定位面2、下定位面3、前刀面15以及端面5均关于两个侧面4中心的侧中平面9对称。侧面4两端向端中平面10内凹,防止与主切削单元8进行干涉。侧后刀面14向侧面4内凹,端后刀面13向端面5内凹。端后刀面13和两个侧后刀面14的设置目的使得端刃11和侧刃12具有一定后角,切削轻快。
本实施例中,第一切削单元6包括第一前端面61、第一后端面62、第一侧面63和第一前刀面64,第一侧面63设于第一前端面61、第一后端面62之间,第一前刀面64与第一前端面61、第一后端面62、第一侧面63相交分别形成第一前切削刃65、第一后切削刃66、第一侧切削刃67,且第一前切削刃65、第一后切削刃66、第一侧切削刃67围成一个梯形的结构。第二切削单元7包括第二前端面71、第二后端面72、第二侧面73和第二前刀面74,第二侧面73设于第二前端面71、第二后端面72之间,第二前刀面74与第二前端面71、第二后端面72、第二侧面73相交分别形成第二前切削刃75、第二后切削刃76、第二侧切削刃77,同理,第二前切削刃75、第二后切削刃76、第二侧切削刃77也围成一个梯形的结构。由于主切削单元8为两个,刀片1可使用两次,第一切削单元6与第二切削单元7关于端中平面10对称,如此一来,当左边的主切削单元8切削,第一前切削刃65、第二前切削刃75跟着切削,形成一次完整的切削,当刀片1换个方向,右边的切削单元8切削,第一后切削刃66、第二后切削刃76跟着切削,形成一次完整的切削。
第一侧切削刃67、第一侧切削刃77对槽面进行修光,提高槽面加工表面质量,同时第一侧面63和第二侧面73为竖直的平面,对加工槽面形成夹持支撑,极大提高槽刀加工刀片的稳定性,降低切削振动。第一前端面61和第一后端面62从上至下为内凹的结构,以使第一前切削刃65、第一后切削刃66具有后角,参与切削。同理,第二前端面71和第二后端面72从上至下为内凹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第一切削单元6与第二切削单元7关于两个侧面4中心的侧中平面9对称。主切削单元8的切削宽度为为W1,W1为端刃11的长度或者两个侧刃12之间的距离,第一切削单元6与第二切削单元7之间的切削宽度为W2,W2为第一侧切削刃67与第二侧切削刃77之间的距离,为了降低切削振动、提高表面质量,满足:0≤W2-W1≤0.05mm。本实施例优选为,W2-W1=0.02mm。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第一侧切削刃67与第二侧切削刃77水平平行或者倾斜平行,这样W2的值是一定的,第一侧切削刃67与第二侧切削刃77之间也可以不平行,那么W2就不是一个定值,此时选取最大值。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W2略大于W1,这样第一切削单元6与第二切削单元7起到分层切削和光整去毛刺的作用,除本实施例外,W2与W1也可以相等,第一切削单元6与第二切削单元7主要起挤压光整去毛刺的作用。
第一前切削刃65、第一后切削刃66的切削后角为β1、β2,第二前切削刃75、第二后切削刃76的切削后角为β3、β4,在上定位面2方向上,第一前切削刃65、第一后切削刃66与第一侧切削刃67之间的夹角分别为α1、α2,第二前切削刃75、第二后切削刃76与第二侧切削刃77之间的夹角分别为α3、α4,为了提高第一切削单元6、第二切削单元7的结构强度并具有较好的表面质量加工能力,应满足:90°≤α1=α2≤135°,90°≤α3=α4≤135°,满足:5°≤β1=β2=β3=β4≤15°。本实施例优选为,α1、α2,α3、α4都等于110°,β1、β2,β3、β4都等于11°。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为了保证两侧的切削效果一直,抗振动效果好,将第一切削单元6与第二切削单元7设置为对称的结构,除本实施里外,第一切削单元6与第二切削单元7也可以不关于两个侧面4中心的侧中平面9对称,β1、β2也可以不与β3、β4相等,α1、α2也可以不与α3、α4相等。
为保证第一侧面63、第二侧面73与加工槽面夹持、支撑稳定并保证切削轻快,保证与加工表面相互接触良好,需要对第一切削单元6与第二切削单元7切削高度和切削长度的进行准确控制,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侧面4的高度为H1,第一侧面63、第二侧面73的高度分别H2、H3,应满足:0.6H1≤H2=H3≤1.1H1。同理,两个主切削单元8的端刃11之间的距离为L,第一切削单元6、第二切削单元7的切削长度分别为L2、L3,为提高刀片1进给效率和切削寿命,应满足:0.1L≤L2=L3≤0.3L。本实施例优选为,H2=H3=1.02H1,L2=L3=0.2L。
本实施例中,上定位面2的两个V形定位侧面之间的夹角为γ1,下定位面3两个V形定位侧面之间的夹角为γ2,为保证刀片1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应满足:120°≤γ1=γ2≤150°,本实施例优选为,γ1=γ2=130°。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槽加工刀片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
本实施例中,第一侧面63为外凸的柱形面,第一前切削刃65、第一后切削刃66在上定位面2上形成三角形的结构,第一侧切削刃67在上定位面2上形成弧形结构。
同理,第二侧面73为外凸的柱形面,第二前切削刃75、第二后切削刃76在上定位面2上形成三角形的结构,所述第二侧切削刃77在上定位面2上形成弧形结构。
本实施例的槽加工刀片,第一切削单元6和第二切削单元7对加工槽面进行二次切削和表面光整,极大的提高加工表面质量,由于外凸的柱形成73和槽加工面形成夹持支撑,切削稳定可抑制切削振动。
实施例3
如图5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槽加工刀片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
本实施例中,刀片1只有一端具有主切削单元8。本实施例的槽加工刀片只能安装一次使用,其他效果与实施例1等同。
本实施例中,侧面4方向上,主切削单元8至另一端面5(与主切削单元8相对一端)之间的距离为L,第一切削单元6、第二切削单元7最大切削长度为L2、L3,为提高刀片1进给效率和切削寿命,应满足:L2=L3=0.25L。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槽加工刀片,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
本实施例中,刀片1只有一端具有主切削单元8,第一切削单元6设置在迎向主切削单元8的方向上,只需要第一前切削刃65跟在主切削单元8后面,此时,第一切削单元6只包括第一前端面61、第一侧面63和第一前刀面64,第一前刀面64与第一前端面61、第一侧面63相交分别形成第一前切削刃65、第一侧切削刃67,不需要设置第一后端面62,或者可以设置第一后端面62,第一后端面62与侧面4垂直,无需形成第一后端切削刃62。
同理,第二切削单元7也只包括第二前端面71、第二侧面73和第二前刀面74,第二前刀面74与第二前端面71、第二侧面73分别形成第二前切削刃75、第二侧切削刃77,第二前切削刃75跟在主切削单元8的后面。
实施例5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切削刀具,包括刀体16,切削刀具还包括实施例1的槽加工刀片,刀体16设有具有夹持部17,夹持部17设有刀槽21,刀片1安装于刀槽21内,并通过夹持部17夹紧。
本实施例中,夹持部17包括上夹持部19和下夹持部20,上夹持部19与下夹持部20之间设有缝隙18,刀槽21位于上夹持部19与下夹持部20之间,上夹持部19的一侧固定连接一上锁紧部29,下夹持部20一侧固定连接一下锁紧部30,上锁紧部29与下锁紧部30之间通过螺栓27连接。
下夹持部20设有可与刀片1的下定位面3定位配合的底支撑面24以及可与刀片1的端面5定位配合的端支撑面22,上夹持部19设有与刀片1的上定位面2定位配合的上夹持面23,上夹持面23、底支撑面24、端支撑面22形成刀槽21。
松开螺栓27,上夹持部19与下夹持部20分离,将刀片1插入刀槽21内,定位之后,将螺栓27拧紧,上夹持部19与下夹持部20夹紧,从而将刀片1夹紧。本实施例中,刀片1可使用两次。
本实施例中,上夹持部19与下夹持部20的宽度小于刀片1的切削宽度,上夹持部19、与下夹持部20可随槽加工刀片1一同进入工件而不和加工表面形成接触,保证刀片1的大切深时切削的稳定性。
实施例6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切削刀具,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刀片1是实施例3中的单头切削刀片,即刀片1只包括了有一个主切削单元8,刀片1只能使用一次。其余结构与实施例4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7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切削刀具,与实施例4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中,刀体16为盘状,刀体16上设有多个周向布置的刀槽21,每个刀槽21内设有一个实施例3中的单头切削刀片1,刀片1通过弹性卡紧的方式夹持在刀槽21内,不需要单独设置紧固件。本实施例的切削刀具可进行槽铣削加工。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选用的是实施例3中的单头刀片,为了提高刀具的性价比,也可以是两头都具有主切削单元8的双头刀片。
以上各实施例中,第一侧面63和第二侧面73为竖直平面或柱形结构,本发明不仅限于此,根据切削条件的变化,为了提高切削的锋利性,也可以将第一侧面63和第二侧面73设计成向内倾斜的结构,第一侧面63和第二侧面73并不参与切削而仅由第一前切削刃65、第一后切削刃66与加工槽接触。
以上各实施例中,所述上定位面2、下定位面3上只设有一组凹进面,本发明不仅限于此,也可以将上定位面2、下定位面3上设有一组凸起面,根据刀片1的宽度和实际加工要求,可以将上定位面2、下定面3设有多组凹进面或凸起面。
以上实施例中,所述侧面4上左、右侧分别只设有一个第一切削单元6、一个第二切削单元7,且第一切削单元6、第二切削单元6对称分布在侧面4两侧,本发明不仅限于此,根据刀片实际长度和切削条件不同,也可以将刀片1设计成二个或多个第一切削单元6、第一切削单元7,同时也可以将第一切削单元6、第二切削元7不对称设置于刀片1的两侧面4上,如,一侧侧面只有一个第一切削单元6,另一侧侧面具有两个第二切削元7。
以上实施例中,第一切削单元6、第二切削单元7的第一侧面63、第二侧面73贯穿上定位面2、下定位面3,所述相对的第一切削单元6、第二切削单元7最大切削长度相等,所述左侧面63、右侧面73具有相同的高度,本发明不仅限于此,为了改善第一侧面63、第二侧面73和加工表面之间支撑关系,也可以将第一侧面63、第二侧面73只贯穿于上定位面2而结束于侧面4,为了进一步优化侧面4两侧的支撑效果,也可以将所述第一侧面63、第二侧面73的高度H2、H3设计成不同值,所述相对的第一切削单元6、第二切削单元7最大切削长度为L2、L3设计成不同值。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槽加工刀片,所述刀片(1)包括上定位面(2)、下定位面(3)、两个侧面(4)和两个端面(5),所述刀片(1)两端各设有一个主切削单元(8),所述主切削单元(8)位于上定位面(2)与端面(5)的交汇处,所述主切削单元(8)延伸至侧面(4)上,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侧面(4)上设有用于辅助切削的第一切削单元(6),另一个侧面(4)上设有用于辅助切削的第二切削单元(7),所述第一切削单元(6)与第二切削单元(7)之间的最大切削宽度大于主切削单元(8)的切削宽度,所述第一切削单元(6)和第二切削单元(7)分设于主切削单元(8)的切削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切削单元(6)包括第一侧面(63),所述第二切削单元(7)包括第二侧面(73),所述第一侧面(63)和第二侧面(73)为竖直的平面或者外凸的柱形面,对加工槽面形成夹持支撑,所述第一切削单元(6)还包括第一前端面(61)、第一后端面(62)和第一前刀面(64),所述第一前刀面(64)与第一前端面(61)、第一后端面(62)、第一侧面(63)相交分别形成第一前切削刃(65)、第一后切削刃(66)、第一侧切削刃(67),所述第二切削单元(7)还包括第二前端面(71)、第二后端面(72)和第二前刀面(74),所述第二前刀面(74)与第二前端面(71)、第二后端面(72)、第二侧面(73)相交分别形成第二前切削刃(75)、第二后切削刃(76)、第二侧切削刃(7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加工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切削单元(8)包括前刀面(15)、端后刀面(13)和两个侧后刀面(14),所述端后刀面(13)位于端面(5)上,所述前刀面(15)用于连接端后刀面(13)与上定位面(2),所述侧后刀面(14)位于侧面(4)上,所述前刀面(15)与两个侧后刀面(14)相交形成侧刃(12),且前刀面(15)与端后刀面(13)相交形成端刃(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槽加工刀片,其特征在于:两个主切削单元(8)关于两个端面(5)中心区域的端中平面(10)对称,且两个主切削单元(8)关于两个侧面(4)中心的侧中平面(9)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加工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切削单元(8)的切削宽度为W1,W1为端刃(11)的长度或者两个侧刃(12)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切削单元(6)与第二切削单元(7)之间的切削宽度为W2,W2为第一侧切削刃(67)与第二侧切削刃(77)之间的距离,满足:0≤W2-W1≤0.0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加工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削单元(6)与第二切削单元(7)关于端中平面(10)对称,所述第一前切削刃(65)、第一后切削刃(66)的切削后角为β1、β2,所述第二前切削刃(75)、第二后切削刃(76)的切削后角为β3、β4,满足:5°≤β1=β2≤15°,5°≤β3=β4≤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槽加工刀片,其特征在于:在上定位面(2)方向上,所述第一前切削刃(65)、第一后切削刃(66)与第一侧切削刃(67)之间的夹角分别为α1、α2,所述第二前切削刃(75)、第二后切削刃(76)与第二侧切削刃(77)之间的夹角分别为α3、α4,应满足:90°≤α1=α2≤135°,90°≤α3=α4≤135°。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槽加工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4)的高度为H1,所述第一侧面(63)、第二侧面(73)的高度分别H2、H3,应满足:0.6H1≤H2,H3≤1.1H1。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槽加工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削单元(6)与第二切削单元(7)关于两个侧面(4)中心的侧中平面(9)对称。
9.根据权利要求3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槽加工刀片,其特征在于:两个主切削单元(8)的端刃(11)之间的距离为L,所述第一切削单元(6)、第二切削单元(7)的切削长度分别为L2、L3,应满足:0.1L≤L2,L3≤0.3L。
10.一种切削刀具,包括刀体(16),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刀具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槽加工刀片,所述刀体(16)设有夹持部(17),所述夹持部(17)设有刀槽(21),所述刀片(1)安装于刀槽(21)内,并通过夹持部(17)夹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切削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17)包括上夹持部(19)和下夹持部(20),所述上夹持部(19)与下夹持部(20)之间设有缝隙(18),所述刀槽(21)位于上夹持部(19)与下夹持部(20)之间,所述上夹持部(19)的一侧固定连接一上锁紧部(29),所述下夹持部(20)一侧固定连接一下锁紧部(30),所述上锁紧部(29)与下锁紧部(30)之间通过螺栓(27)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切削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持部(20)设有可与刀片(1)的下定位面(3)定位配合的底支撑面(24)以及可与刀片(1)的端面(5)定位配合的端支撑面(22),所述上夹持部(19)设有与刀片(1)的上定位面(2)定位配合的上夹持面(23),所述上夹持面(23)、底支撑面(24)、端支撑面(22)形成所述刀槽(21)。
CN201910492174.7A 2019-06-06 2019-06-06 一种槽加工刀片及切削刀具 Active CN1102530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92174.7A CN110253065B (zh) 2019-06-06 2019-06-06 一种槽加工刀片及切削刀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92174.7A CN110253065B (zh) 2019-06-06 2019-06-06 一种槽加工刀片及切削刀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53065A CN110253065A (zh) 2019-09-20
CN110253065B true CN110253065B (zh) 2021-04-20

Family

ID=67917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92174.7A Active CN110253065B (zh) 2019-06-06 2019-06-06 一种槽加工刀片及切削刀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530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06305B (zh) * 2022-01-18 2023-07-07 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 一种切削刀具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34450A2 (en) * 1991-09-27 1993-03-31 Iscar Ltd. A metal cutting tool
CN1890042A (zh) * 2003-12-04 2007-01-03 伊斯卡有限公司 用于开槽操作的切割嵌件
JPWO2008133199A1 (ja) * 2007-04-20 2010-07-22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切削インサート及び切削方法
CN106132601A (zh) * 2014-03-25 2016-11-16 京瓷株式会社 切削镶刀、切削工具以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CN107414113A (zh) * 2016-05-24 2017-12-01 刘辞海 一种槽加工刀片及其切削刀具
CN107414110A (zh) * 2016-05-24 2017-12-01 刘辞海 一种槽加工刀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65902B2 (en) * 2005-10-06 2010-08-03 Sumitomo Electric Hardmetal Corp. Cutting tool for high-quality high-efficiency machining and cutt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US20100129167A1 (en) * 2008-11-21 2010-05-27 Lewis Ray Morrison Roughing cut edge insert with a finishing wiper
KR101175454B1 (ko) * 2010-06-17 2012-08-20 대구텍 유한회사 절삭 인서트 및 이를 장착하기 위한 공구 홀더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34450A2 (en) * 1991-09-27 1993-03-31 Iscar Ltd. A metal cutting tool
CN1890042A (zh) * 2003-12-04 2007-01-03 伊斯卡有限公司 用于开槽操作的切割嵌件
JPWO2008133199A1 (ja) * 2007-04-20 2010-07-22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切削インサート及び切削方法
CN106132601A (zh) * 2014-03-25 2016-11-16 京瓷株式会社 切削镶刀、切削工具以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CN107414113A (zh) * 2016-05-24 2017-12-01 刘辞海 一种槽加工刀片及其切削刀具
CN107414110A (zh) * 2016-05-24 2017-12-01 刘辞海 一种槽加工刀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53065A (zh) 2019-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90022089A (ko) 절삭 삽입체
CN104487194A (zh) 切削刀具和使用该切削刀具的端面铣刀
CN110253065B (zh) 一种槽加工刀片及切削刀具
CN210132103U (zh) 一种可转位仿形铣刀片及其仿形刀具
JPH08174327A (ja) 正面フライス用のスローアウェイチップ
CN218425840U (zh) 一种方肩铣刀片及刀具
CN110253064B (zh) 具有双切削单元的槽加工刀片及切削刀具
CN111203554A (zh) 粗精加工一体设计的可转位车削刀片
CN211135565U (zh) 粗精加工一体设计的可转位车削刀片
CN210648700U (zh) 一种仿形刀片及具有该刀片的刀具
CN208033765U (zh) 一种插刀
CN211052645U (zh) 一种新型可拆卸开槽用数控刀具
CN216881930U (zh) 一种大进给铣刀
CN211052554U (zh) 一种新型开槽用菱形数控刀片
CN214977825U (zh) 一种多刃单晶成型刀具
CN216227151U (zh) 一种方肩铣刀片
CN216398176U (zh) 一种汽车节叉件卡簧槽加工用成型铣刀
CN212793059U (zh) 一种新型高效车削刀杆及刀具
CN219074406U (zh) 一种加固型适用于车床切槽切断的刀具装置
CN210731227U (zh) 一种新型仿形铝用轮毂刀
CN215657916U (zh) 一种反车端面反切槽复合刀具
CN216632628U (zh) 用于加工支重轮的可转位仿形车削刀片
CN110744082A (zh) 一种新型开槽用菱形数控刀片
CN107790755B (zh) 一种用于切槽、切断和外圆仿形加工的切削刀片
CN113996824B (zh) 一种多刃车削刀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