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47212A - 压配端子及用于制造压配端子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压配端子及用于制造压配端子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47212A
CN110247212A CN201910172558.0A CN201910172558A CN110247212A CN 110247212 A CN110247212 A CN 110247212A CN 201910172558 A CN201910172558 A CN 201910172558A CN 110247212 A CN110247212 A CN 1102472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
fit terminals
elastic part
central axis
electroplated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7255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本祐介
大坪秀正
柴田健司
吉田贵章
三富将敬
佐佐木千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2472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47212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8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terminals for insertion into holes
    • H01R12/585Terminals having a press fit or a compliant portion and a shank passing through a hole in the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8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terminals for insertion into ho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forming connections by deformation, e.g. crimping tool
    • H01R43/048Crimping apparatus or 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1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manufacturing contact members, e.g. by punching and by ben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压配端子及用于制造压配端子的方法。压配端子(10)包括外侧端部(15)、压配侧端部(20)、一对弹性部分(25)和(26)以及电镀层(301)和(311)。所述一对弹性部分(25)和(26)被形成为使得弹性部分各自均连接至外侧端部(15)的压配侧端部侧的端部和压配侧端部(20)的外侧端部侧的端部且同时彼此间隔开。所述一对弹性部分(25)和(26)可以被压配到通孔中。电镀层(301)和(311)设置在位于弹性部分(25)和(26)的当从压配端子(10)的中心轴线(CA10)观察时的径向外侧的相应的外壁表面(253)和(263)上。电镀层(301)和(311)形成在与弹性部分(25)和(26)相比距中心轴线(CA10)更远的距离处。

Description

压配端子及用于制造压配端子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配端子及用于制造该压配端子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在将电子部件连接至基板的通孔时所使用的压配端子。压配端子消除了对焊接的需要,并且利用工件的弹性力使电子部件能够与通孔接触。压配端子包括:外侧端部,该外侧端部用于与基板外部的部件的电连接;压配侧端部,该压配侧端部形成在压配端子的待被压配到基板的通孔中的一侧;以及一对弹性部分,所述一对弹性部分被形成为使得所述弹性部分各自均连接至外侧端部的压配侧端部侧的端部和压配侧端部的外侧端部侧的端部且同时彼此间隔开。例如,JP-Y-3199961公开了一种用于制造压配端子的方法,该方法涉及通过对经冲压形成的金属线材进行切割来成形压配端子。
在已知的用于压配端子的使用金属线材的制造方法中,金属板的待冲压的表面被电镀以防止金属线材被氧化。在JP-Y-3199961中公开的用于压配端子的制造方法中,金属线材的通过冲压所得到的拔模表面形成与基板的通孔的内壁表面接触的接触表面。然而,拔模表面没有被电镀,并且因此,在将金属线材成形为压配端子的形状之后,需要执行对拔模表面进行电镀的步骤,以实现与通孔的内壁表面的电连接。这增加了用于压配端子的制造过程的步骤的数量。
发明内容
鉴于这一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压配端子,该压配端子在实现与基板的电连接的同时使得能够减少制造步骤的数量。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包括一种压配端子,该压配端子能够通过被压配到基板的通孔中而电连接至该基板;该压配端子包括外侧端部、压配侧端部、一对弹性部分和电镀层。
外侧端部能够电连接至基板外部的部件。
压配侧端部可以被压配到通孔中。
所述一对弹性部分被形成为使得弹性部分各自均连接至外侧端部的压配侧端部侧的端部和压配侧端部的外侧端部侧的端部且同时彼此间隔开。该对弹性部分可以被压配到通孔中。
电镀层设置在位于弹性部分的当从压配端子的中心轴线观察时的径向外侧的相应的外壁表面上,该压配端子的中心轴线是穿过外侧端部和压配侧端部的虚拟线。电镀层形成在与弹性部分相比距中心轴线更远的距离处。
在根据本发明的该方面的压配端子中,电镀层设置在位于弹性部分的径向最外侧的外壁表面上且形成在与弹性部分相比距中心轴线更远的距离处。因此,当根据本发明的该方面的压配端子被压配到基板的通孔中时,电镀层与通孔的内壁表面可靠地接触。这允许可靠地获得基板与压配端子之间的电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压配端子的方法,该压配端子能够通过被压配到基板的通孔中而电连接至该基板;该方法包括分割步骤和变形步骤。
分割步骤包括:提供工件,该工件通过由导电性的材料形成的导电性的弹性构件形成,并且该工件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安置在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连接部分,连接部分包括位于连接部分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一电镀层和位于连接部分的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上的第二电镀层;以及沿着穿过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分模线将连接部分分割成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与分模线间隔开。
变形步骤包括在分割步骤之后使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变形,以将第一连接部分的第一电镀层定位在第一连接部分的当从工件的中心轴线观察时的径向最外侧,并且将第二连接部分的第二电镀层定位在第二连接部分的当从工件的中心轴线观察时的径向最外侧。
在根据本发明的该方面的用于制造压配端子的方法中,变形步骤包括使第一连接部分变形,以将第一电镀层定位在第一连接部分的当从工件的中心轴线观察时的径向最外侧。变形步骤还包括使第二连接部分变形,以将第二电镀层定位在第二连接部分的当从工件的中心轴线观察时的径向最外侧。因此,当通过根据本发明的该方面的用于制造压配端子的方法制造的压配端子被压配到通孔中时,设置在工件中的第一电镀层和第二电镀层可以与通孔的内壁表面接触。因此,可以省去所谓的对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进行电镀的后电镀步骤。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该方面的用于制造压配端子的方法使得能够减少用于压配端子的制造步骤的数量。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该方面的用于制造压配端子的方法中,例如,通过对具有预电镀的相对表面的平板状构件进行冲压而形成的棒被用作工件以允许制造具有电镀层的压配端子,其中,电镀层与通孔的内壁表面接触。这使得能够降低用于压配端子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压配端子的示意图;
图2是从图1中的箭头II的方向观察的压配端子的图;
图3是图1中的部分III的放大图;
图4是沿着图3中的线VI-VI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5是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制造压配端子的压制装置的局部横截面图;
图6是根据该实施方式的用于制造压配端子的方法的工件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了根据该实施方式的用于制造压配端子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了根据该实施方式的用于制造压配端子的方法并且还示出图7中的状态之后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了根据该实施方式的用于制造压配端子的方法并且还示出图8中的状态之后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了根据该实施方式的用于制造压配端子的方法并且还示出图9中的状态之后的状态的示意图;以及
图11是示出了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压配端子的功能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实施方式)
将基于图1至图4对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压配端子进行描述。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压配端子10是可以被压配到基板8的通孔80(参见图11)中的构件。压配端子10能够将基板8电连接至例如设置在基板8外部的电子部件。
如图1和图2中所示,压配端子10包括外侧端部15、压配侧端部20、弹性部分25和26、以及电镀层30(参见图4)。外侧端部15、压配侧端部20以及弹性部分25和26由导电性的且弹性的金属材料一体地形成。
外侧端部15是在图1和图2的纸张中被定位在压配端子10的上侧的部分,并且外侧端部15连接至弹性部分25和26。外侧端部15包括平板部分16和小直径部分17。
平板部分16形成为平板。平板部分16形成为能够电连接至基板外部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平板部分16包括大致形成在平板部分16的中央的孔160,并且外部电线可以被插入穿过该孔160。
小直径部分17是与弹性部分25和26相对地设置在平板部分16上并且具有相对小的外径的部分。例如,小直径部分17被用于抓握压配端子10。
压配侧端部20是在图1和图2的纸张中被定位在压配端子10的下侧的部分,并且压配侧端部20连接至弹性部分25和26。压配侧端部20形成为能够被插入穿过通孔80。压配侧端部20形成为具有随着距弹性部分25和26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小的外径。
弹性部分25和26定位在外侧端部15与压配侧端部20之间。弹性部分25和弹性部分26各自均连接至外侧端部15和压配侧端部20且彼此间隔开。为了便于描述,弹性部分25定位在图1的纸张的左侧,并且弹性部分26定位在图1的纸张的右侧。如图4中所示,弹性部分25和弹性部分26形成为将压配端子10的中心轴线CA10置于其间,该中心轴线CA10是穿过外侧端部15和压配侧端部20的虚拟线。
弹性部分25包括连接至外侧端部15的压配侧端部20侧的第一端部251和连接至压配侧端部20的外侧端部15侧的第二端部252。弹性部分25形成为相对于中心轴线CA10在压配端子10的径向向外方向上为凸形的且弯曲的。如在作为垂直于中心轴线CA10的横截面图的图4中所示,弹性部分25在垂直于中心轴线CA10的截面中通常定形状成圆弧形。
弹性部分26包括连接至外侧端部15的压配侧端部20侧的第一端部261和连接至压配侧端部20的外侧端部15侧的第二端部262。弹性部分26形成为相对于中心轴线CA10在压配端子10的径向向外方向上为凸形的且弯曲的。如在作为垂直于中心轴线CA10的横截面图的图4中所示,弹性部分26在垂直于中心轴线CA10的截面中通常定形状成圆弧形。
电镀层30设置在压配端子10的外壁表面的一部分上。如图4中所示,包括在电镀层30中的电镀层301、302、311和312设置在弹性部分25和26中。在图4中,定位在图4中的近侧的外侧端部15由双点划线示出。此外,在图4中,电镀层30的比例被修改以使电镀层30能够识别。
如图4中所示,电镀层301设置在位于弹性部25的当从中心轴线CA10观察时的径向外侧的外壁表面253上。因此,电镀层301形成在设置有弹性部分25的区域(图3中的区域A25)中并且形成在与弹性部分25相比距中心轴线CA10更远的距离处。如图4中所示,电镀层302设置在弹性部分25的径向内侧的内壁表面254上。在图4中,电镀层301和302的比例被修改以使电镀层301和302能够识别。此外,图4通过双点划线示出了虚拟的外接圆C10,该外接圆C10以中心轴线CA10为中心并且穿过电镀层301的径向外侧的一部分。
如图4中所示,电镀层311设置在位于弹性部分26的当从中心轴线CA10观察时的径向外侧的外壁表面263上。因此,电镀层311形成在设置有弹性部分26的区域(图3中的区域A26)中并且形成在与弹性部分26相比距中心轴线CA10更远的距离处。如图4中所示,电镀层30部分地定位在虚拟外接圆C10上。如图4中所示,电镀层312设置在弹性部分26的径向内侧的内壁表面264上。在图4中,电镀层311和312的比例被修改以使电镀层311和312能够识别。
如图4中所示,压配端子10不包括形成在弹性部分25的周向外壁表面255和256或者弹性部分26的周向外壁表面265和266上的电镀层。
现在将基于图5至图10对用于制造压配端子10的方法进行描述。图7至图10中的示意图示出了能够制造压配端子10的压制装置50的操作。
首先,将基于图5对压制装置50进行描述。压制装置50包括第一模具51、第二模具52、第一冲头56、第二冲头57和驱动单元(未示出)。图5示出了用作分模线的虚拟线VL50,该虚拟线VL50沿着第一模具51、第二模具52、第一冲头56和第二冲头57能够移动的方向延伸。如图7中所示,虚拟线VL50穿过被安置在第一模具51与第二模具52之间的工件60的中心轴线CA60上的点。
第一模具51包括工件安置孔511、冲压插入孔512和弹性部分形成空间513。第一模具51形成为能够沿着虚拟线VL50往复运动。
如图5中所示,工件安置孔511形成在第一模具51的第二模具52侧。工件安置孔511沿着如下面描述的图6中所示的工件60的轮廓形成以使工件60能够被安置在工件安置孔511与第二模具52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工件安置孔511大体上定形状为矩形。
冲压插入孔512形成为允许第一模具51的与第二模具52相对的侧与工件安置孔511连通。冲压插入孔512与工件安置孔511在虚拟线VL50的第一侧连通,具体地,在图5中在虚拟线VL50的左侧连通。冲压插入孔512形成为使第一冲头56能够插入穿过冲压插入孔512。
弹性部分形成空间513形成为与工件安置孔511和冲压插入孔512在第一模具51的第二模具52侧连通。弹性部分形成空间513与工件安置孔511在虚拟线VL50的第二侧连通,具体地,在图5中在虚拟线VL50的右侧连通。弹性部分形成空间513由第一模具51的弹性部分形成表面510形成。如图5中所示,弹性部分形成表面510是横截面弯曲的。
第二模具52包括工件安置孔521、冲压插入孔522和弹性部分形成空间523。第二模具52形成为能够沿着虚拟线VL50往复运动。
如图5中所示,工件安置孔521形成在第二模具52的第一模具51侧。工件安置孔521沿着工件60的轮廓形成以使工件60能够被安置在工件安置孔521与第一模具51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工件安置孔521大体上定形状成矩形。
冲压插入孔522形成为允许第二模具52的与第一模具51相对的侧与工件安置孔521连通。冲压插入孔522与工件安置孔521在虚拟线VL50的第二侧连通,具体地,在图5中在虚拟线VL50的右侧连通。冲压插入孔522形成为使第二冲头57能够插入穿过冲压插入孔522。
弹性部分形成空间523形成为与工件安置孔521和冲压插入孔522在第二模具52的第一模具51侧连通。弹性部分形成空间523与工件安置孔521在虚拟线VL50的第一侧连通,具体地,在图5中在虚拟线VL50的左侧连通。弹性部分形成空间523由第二模具52的弹性部分形成表面520形成。如图5中所示,弹性部分形成表面520是横截面弯曲的。
第一冲头56大体上是杆状构件,该杆状构件形成为能够插入穿过冲压插入孔512并且能够沿着虚拟线VL50往复运动。第一冲头56包括切割端表面561和弹性部分形成表面562。切割端表面561沿着虚拟线VL50形成在第一冲头56的虚拟线VL50侧。弹性部分形成表面562形成在第一冲头56的第二模具52侧的梢部部分处并且与虚拟线VL50相对。弹性部分形成表面562是横截面弯曲的,如图5中所示。
第二冲头57大体上是杆状构件,该杆状构件形成为能够插入穿过冲压插入孔522并且能够沿着虚拟线VL50往复运动。第二冲头57包括切割端表面571和弹性部分形成表面572。切割端表面571沿着虚拟线VL50形成在第二冲头57的虚拟线VL50侧。弹性部分形成表面572形成在第二冲头57的第一模具51侧的梢部部分处并且与虚拟线VL50相对。弹性部分形成表面572是横截面弯曲的,如图5中所示。
现在将基于图6对安置在压制装置50中的工件60的形状和构型进行描述。图6示出了工件60的立体图。工件60是由金属形成的线性杆并且可以例如通过对平面金属板进行冲压来成形。为了便于描述,在用于制造压配端子10的方法中将要被加工的工件60被假设包括第一端部61,用作连接部分的中间部分62以及第二端部63。
图6中所示的工件60包括形成在工件的第一表面601和工件的与第一表面601相对的第二表面602上的电镀层。这些电镀层例如源自形成在将要被冲压成工件60的平面金属板的相对表面上的电镀层。形成在第一表面601上的电镀层被称为用作第一电镀层的电镀层603。形成在第二表面602上的电镀层被称为用作第二电镀层的电镀层604。
现在将对用于制造压配端子10的方法进行描述。首先,将工件60安置在如图5中所示的压制装置50中。此时,如图7中所示,将工件60被安置成使得工件60的中间部分62定位在工件安置孔521中。
然后,使如图7中所示的第一模具51和第二模具52如图8中所示的移动靠近彼此。因此,工件60被置于第一模具51与第二模具52之间并被固定至压制装置50。
然后,在分割步骤中,使如图8中所示的第一冲头56和第二冲头57如图9中所示地移动。具体地,使第一冲头56和第二冲头57沿着虚拟线VL50移动以允许第一冲头56的切割端表面561和第二冲头57的切割端表面571面向彼此。因此,工件60的中间部分62被分割成用作“第一连接部分”的第一中间部分621和用作“第二连接部分”的第二中间部分622,如图9中所示。第一中间部分621和第二中间部分622形成为将工件60的中心轴线CA60置于其间。
然后,在变形步骤中,使如图9中所示的第一冲头56和第二冲头57如图10中所示地移动。具体地,使第一冲头56和第二冲头57沿着虚拟线VL50移动;使第一冲头56朝向第二模具52进一步移动,并且使第二冲头57朝向第一模具51进一步移动。因此,第一中间部分621被置于第二模具52的弹性部分形成表面520与第一冲头56的弹性部分形成表面562之间。因此,第一中间部分621形成为相对于工件60的中心轴线CA60为凸形的且弯曲的,如图10中所示。此时,第一中间部分621中的电镀层603沿着弹性部分形成表面520的形状变形,并且被定位在第一中间部分621的当从虚拟线VL50观察时的径向最外侧。此外,第二中间部分622被置于第一模具51的弹性部分形成表面510与第二冲头57的弹性部分形成表面572之间。因此,第二中间部分622成形为相对于工件60的中心轴线CA60为凸形的且弯曲的,如图10中所示。此时,第二中间部分622的电镀层604沿着弹性部分形成表面510的形状变形,并且被定位在第一中间部分621的当从虚拟线VL50观察时的径向最外侧。
随后,将第一端部61的一部分压制成平面板,从而压制成外侧端部15的形状。此外,使第二端部63的与第二端部63的连接至第一中间部分621和第二中间部分622的侧相反的端部形成为细的轮廓并且因此形成为压配侧端部20的形状。因此,完成了包括用作弹性部分25的第一中间部分621、用作电镀层301的电镀层603、用作弹性部分26的第二中间部分622和用作电镀层311的电镀层604的压配端子10。
当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压配端子10被压配到基板8的通孔80中时,该压配端子10通过弹性部分25和26的弹力以不能相对于基板8移动的方式被固定至基板。此时,形成在弹性部分25的径向最外侧的电镀层301与通孔80的内壁表面81接触,如图11中所示。形成在弹性部分26的径向最外侧的电镀层311也与通孔80的内壁表面81接触。因此,在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压配端子10中,形成通孔80的内壁表面81与压配端子10的电镀层301和311接触。这可以可靠地获得与基板8的电连接。
在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压配端子10中,弹性部分25和26形成为相对于压配端子10的中心轴线CA10在压配端子10的径向向外方向上为凸形的且弯曲的。因此,当压配端子10被压配到基板8的通孔80中时,分别形成在弹性部分25和26的外壁表面253和263上的电镀层301和311与形成通孔80的内壁表面81可靠地接触。因此,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压配端子10可以可靠地获得与基板8的电连接。
此外,在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压配端子10中,弹性部分25的周向外壁表面255和256以及弹性部分26的周向外壁表面265和266是裸露的。这意味着压配端子10在成形之后不涉及不想要的电镀步骤。也就是说,压配端子10使得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根据该实施方式的用于制造压配端子的方法包括变形步骤。在该步骤中,使第一中间部分621变形,以将电镀层603定位在第一中间部分621的当从工件60的中心轴线CA60观察时的径向最外侧。此外,使第二中间部分622变形,以将电镀层604定位在第二中间部分622的当从工件60的中心轴线CA60观察时的径向最外侧。因此,当通过根据该实施方式的用于制造压配端子的方法制造的压配端子10被压配到通孔80中时,已经形成在工件60上的电镀层603和604可以与通孔80的内壁表面81接触。因此,根据该实施方式的用于制造压配端子的方法允许省去在变形步骤之后对第一中间部分621和第二中间部分622进行电镀的步骤。这使得能够减少用于压配端子10的制造步骤的数量。
在根据该实施方式的用于制造压配端子的方法中,例如,通过利用通过对具有预电镀的相对表面的平板状构件进行冲压而形成的棒制造了下述压配端子10:其中,电镀层603和604与通孔80的内壁表面81接触。这使得能够降低压配端子10的制造成本。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压配端子的弹性部分形成为相对于压配端子的中心轴线为凸形的且弯曲的。然而,弹性部分的形状不限于此。弹性部分可以具有任何形状,只要弹性部分形成为当压配端子被压配到基板的通孔中时允许设置在每个弹性部分的径向外侧的外壁表面上的电镀层与通孔的内壁表面接触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一对弹性部分形成为将压配端子的中心轴线置于所述弹性部分之间。然而,所述一对弹性部分不一定形成为将中心轴线置于所述弹性部分之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压配端子的弹性部分的周向外壁表面是裸露的。然而,电镀层可以形成在周向外壁表面上。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并且可以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以各种形式实现。

Claims (9)

1.一种压配端子,所述压配端子能够通过被压配到基板(8)的通孔(80)中而电连接至所述基板(8),所述压配端子包括:
外侧端部(15),所述外侧端部(15)能够电连接至所述基板的外部的部件;
压配侧端部(20),所述压配侧端部(20)能够插入穿过所述通孔;
一对弹性部分(25、26),所述一对弹性部分(25、26)被形成为使得所述弹性部分各自均连接至所述外侧端部的压配侧端部侧的端部和所述压配侧端部的外侧端部侧的端部且同时彼此间隔开;以及
电镀层(301、311),所述电镀层(301、311)设置在位于所述弹性部分的当从所述压配端子的中心轴线(CA10)观察时的径向外侧的相应的外壁表面(253、263)上,所述中心轴线(CA10)是穿过所述外侧端部和所述压配侧端部的虚拟线,所述电镀层形成在与所述弹性部分相比距所述中心轴线更远的距离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配端子,其中,
所述一对弹性部分被形成为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为凸形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配端子,其中,
所述一对弹性部分被形成为弯曲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压配端子,其中,
所述一对弹性部分被形成为将所述中心轴线置于所述弹性部分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压配端子,其中,
所述一对弹性部分包括裸露的周向外壁表面(255、256、265、266)。
6.一种用于制造压配端子的方法,所述压配端子能够通过被压配到基板(8)的通孔(80)中而电连接至所述基板(8),所述方法包括:
分割步骤,所述分割步骤包括:提供工件(60),所述工件(60)通过由导电性的材料形成的导电性的弹性构件形成,且所述工件包括第一端部(61)、第二端部(63)和被安置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连接部分(62),所述连接部分包括位于所述连接部分的第一表面(601)上的第一电镀层(603)和位于所述连接部分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602)上的第二电镀层(604);以及沿着穿过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的分模线(VL50)将所述连接部分分割成第一连接部分(621)和第二连接部分(622),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与所述分模线间隔开;以及
变形步骤,所述变形步骤包括在所述分割步骤之后使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变形,以将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中的所述第一电镀层定位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分的当从所述工件的中心轴线(CA60)观察时的径向最外侧,并且将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分中的所述第二电镀层定位在所述第二连接部分的当从所述工件的所述中心轴线观察时的径向最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制造所述压配端子的方法,其中,
在所述变形步骤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被形成为相对于所述工件的所述中心轴线为凸形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制造所述压配端子的方法,其中,
在所述变形步骤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被形成为弯曲的。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制造所述压配端子的方法,其中,
在所述变形步骤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被形成为将所述工件的所述中心轴线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之间。
CN201910172558.0A 2018-03-09 2019-03-07 压配端子及用于制造压配端子的方法 Withdrawn CN11024721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42852 2018-03-09
JP2018042852A JP7052434B2 (ja) 2018-03-09 2018-03-09 プレスフィット端子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47212A true CN110247212A (zh) 2019-09-17

Family

ID=67701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72558.0A Withdrawn CN110247212A (zh) 2018-03-09 2019-03-07 压配端子及用于制造压配端子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052434B2 (zh)
CN (1) CN110247212A (zh)
DE (1) DE1020191044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32239A1 (ja) * 2022-01-07 2023-07-13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プレスフィット端子及びプレスフィット端子付基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33204A (en) * 1982-08-23 1985-08-06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Resilient circuit board contact
EP1626460A2 (en) * 2004-08-12 2006-02-15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Compliant pin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utilizing compliant pin
CN106663886A (zh) * 2014-06-27 2017-05-10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带端子印制电路板
CN108075262A (zh) * 2016-11-17 2018-05-2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压配合端子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45963B2 (ja) * 2013-01-31 2016-07-0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プレスフィット端子およびプレスフィット端子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33204A (en) * 1982-08-23 1985-08-06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Resilient circuit board contact
EP1626460A2 (en) * 2004-08-12 2006-02-15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Compliant pin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utilizing compliant pin
CN106663886A (zh) * 2014-06-27 2017-05-10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带端子印制电路板
CN108075262A (zh) * 2016-11-17 2018-05-2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压配合端子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60480A (ja) 2019-09-19
DE102019104400A1 (de) 2019-09-12
JP7052434B2 (ja) 202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58200B2 (en) Coaxial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9281598B2 (en) Contact element
US10290990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emale terminal and female terminal
US10236603B2 (en) Press-fit terminal
WO2019159746A1 (ja) 端子、及び端子付き電線
JP2003025019A (ja) 金属板の折曲げ方法及びコネクタ用端子
JP2007021508A (ja) 燃料インジェクター用ホルダ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247212A (zh) 压配端子及用于制造压配端子的方法
JPH06349537A (ja) ピンターミナル
US20200185851A1 (en) Terminal fitting
CN112582852B (zh) 中继端子及中继端子的制造方法
JP5979279B2 (ja) プレスフィット用コネクタ端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050390B (zh) 用于制造插口触头的方法
CN214919748U (zh) 一种用于鱼眼孔端子引脚的冲压模具
WO2017167283A1 (zh) 一种冲压线簧插孔及加工方法
JP2021002475A (ja) コネクタ
JP7320880B1 (ja) 接続端子の円筒状の接続部の形成方法及び接続端子の形成方法
CN210023436U (zh) 一种离合器线圈壳体成型模具
US4488356A (en) Method of making electrical contacts
JPS5832908B2 (ja) コネクタ用コンタクトとその製法
KR200199694Y1 (ko) 커넥터용 프레스 금형장치
WO2020054491A1 (ja) プレスフィット端子及びプレスフィット端子の製造方法
JP5847554B2 (ja) 端子製造方法
JP2018107016A (ja) 中継端子
JP2014024079A (ja) 弾性挟持用接続端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917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