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42593A - 离心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离心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42593A
CN110242593A CN201910167245.6A CN201910167245A CN110242593A CN 110242593 A CN110242593 A CN 110242593A CN 201910167245 A CN201910167245 A CN 201910167245A CN 110242593 A CN110242593 A CN 1102425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forating
supply passageway
speed increaser
oil
ac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6724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伊藤正悟
中根芳之
楳山亮
国枝享仁
福山了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2425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4259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7/00Radial-flow pumps, e.g. centrifugal pumps;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17/08Centrifugal pumps
    • F04D17/10Centrifugal pumps for compressing or evacu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2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driving means being a planetary ge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04D25/06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gration in the pump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06Lubrication
    • F04D29/063Lubric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0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58Cooling; Heating; Diminishing heat transfer
    • F04D29/5806Cooling the drive syste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08Sealings
    • F04D29/10Shaft sealings
    • F04D29/12Shaft sealings using sealing-rings
    • F04D29/122Shaft sealings using sealing-ring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离心压缩机。离心压缩机的增速器将低速侧轴的动力向高速侧轴传递。分隔壁在壳体内将叶轮室和增速器室分隔。高速侧轴插通于形成在分隔壁的轴插通孔。密封构件设置在高速侧轴的外周面与轴插通孔的内周面之间。油供给通路向增速器供给油。气体释放通路从油供给通路向重力方向上侧分支并与增速器室连通。油供给通路和气体释放通路分别在不同的位置与增速器室连通。

Description

离心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离心压缩机。
背景技术
离心压缩机具备低速侧轴、安装于高速侧轴的叶轮以及将低速侧轴的动力向高速侧轴传递的增速器。在离心压缩机的壳体内形成有收纳叶轮的叶轮室和收纳增速器的增速器室。叶轮室与增速器室由分隔壁分隔。在分隔壁形成有轴插通孔。高速侧轴从增速器室内通过轴插通孔而向叶轮室内突出。
在这样的离心压缩机中,为了抑制高速侧轴与增速器的滑动部分的摩擦、烧结,例如如日本特开2016-186238号公报那样,向增速器供给油。供给到增速器的油贮存在增速器室内。因此,为了限制贮存在增速器室内的油经由轴插通孔向叶轮室内泄漏,在高速侧轴的外周面与轴插通孔的内周面之间设置有密封构件。
另外,有时在向增速器及密封构件供给的油中混入有气体。若在油中混入有气体,则含有向增速器供给的油的流体中的油的比率变少。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含有向增速器供给的油的流体中的油的比率变少的离心压缩机。
以下,记载本公开的例子。
例1.离心压缩机具备:低速侧轴;叶轮,所述叶轮安装于高速侧轴;增速器,所述增速器将所述低速侧轴的动力向所述高速侧轴传递;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收纳所述叶轮的叶轮室及收纳所述增速器的增速器室;分隔壁,所述分隔壁将所述叶轮室与所述增速器室分隔;轴插通孔,所述轴插通孔形成于所述分隔壁且供所述高速侧轴插通;密封构件,所述密封构件设置在所述高速侧轴的外周面与所述轴插通孔的内周面之间;以及油供给通路,所述油供给通路向所述增速器供给油,所述离心压缩机具备从所述油供给通路向重力方向上侧分支并与所述增速器室连通的气体释放通路,所述油供给通路与所述气体释放通路分别在不同的位置与所述增速器室连通。
根据该结构,在油供给通路中流动的油中混入有气体的情况下,混入油中的气体在油供给通路与气体释放通路的分支点,由于油与气体的比重差而向气体释放通路流动,因此经由气体释放通路返回到增速器室。因此,在油供给通路与气体释放通路的分支点,气体从油分离。因此,能够抑制在混入气体的状态下油被供给到增速器的情形。结果,能够抑制含有向增速器供给的油的流体中的油的比率变少。
例2.在上述例1的离心压缩机中,也可以是,所述油供给通路也向所述密封构件供给油,所述油供给通路具有向所述增速器供给油的增速器侧供给通路、向所述密封构件供给油的密封构件侧供给通路以及向所述增速器侧供给通路及所述密封构件侧供给通路供给油的共用通路,在所述壳体形成有用于形成所述增速器侧供给通路的第1穿设孔和用于形成所述密封构件侧供给通路的第2穿设孔,所述第1穿设孔和所述第2穿设孔通过在中途交叉而相互连通,所述增速器侧供给通路及所述密封构件侧供给通路位于比所述第1穿设孔与所述第2穿设孔的交叉点靠所述重力方向下侧的位置,所述气体释放通路包括所述第1穿设孔及所述第2穿设孔的一方中的、位于比所述交叉点靠所述重力方向上侧的位置的部分,所述共用通路位于所述第1穿设孔及所述第2穿设孔的另一方中的、比所述交叉点靠重力方向上侧的位置,在所述第1穿设孔及所述第2穿设孔内分别配设有将所述壳体的内部与外部密封的穿设孔密封构件。
根据该结构,将用于形成增速器侧供给通路及密封构件侧供给通路所需的第1穿设孔及第2穿设孔的一方中的、位于比第1穿设孔与第2穿设孔的交叉点靠重力方向上侧的位置的部分用作气体释放通路。因此,能够将对现有构造的变更抑制为最小限度地构成气体释放通路。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抑制含有向增速器供给的油的流体中的油的比率变少的情形。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中的离心压缩机的侧剖视图。
图2是图1中的2-2线剖视图。
图3是示出在图1的离心压缩机中油供给通路及气体释放通路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另一实施方式的离心压缩机的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图3对将离心压缩机具体化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离心压缩机搭载于以燃料电池为电力源来进行行驶的燃料电池车辆(FCV),向燃料电池供给空气。
如图1所示,离心压缩机10的壳体11具备马达壳体12、与马达壳体12连结的增速器壳体13、与增速器壳体13连结的板14、与板14连结的压缩机壳体15。马达壳体12、增速器壳体13、板14以及压缩机壳体15例如是由铝形成的金属材料制。壳体11呈大致筒状。马达壳体12、增速器壳体13、板14以及压缩机壳体15沿壳体11的轴线方向以该顺序排列。
马达壳体12为具有圆板状的底壁12a和从底壁12a的外周缘呈圆筒状延伸设置的周壁12b的有底圆筒状。增速器壳体13为具有圆板状的底壁13a和从底壁13a的外周缘呈圆筒状延伸设置的周壁13b的有底圆筒状。
马达壳体12的周壁12b的与底壁12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与增速器壳体13的底壁13a连结。并且,马达壳体12的周壁12b的与底壁12a相反的一侧的开口由增速器壳体13的底壁13a封闭。在底壁13a的中央部形成有贯通孔13h。
增速器壳体13的周壁13b的与底壁13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与板14连结。并且,增速器壳体13的周壁13b的与底壁13a相反的一侧的开口由板14封闭。在板14的中央部形成有轴插通孔14h。
压缩机壳体15与板14的与增速器壳体13相反的一侧的面连结。在压缩机壳体15形成有吸入作为流体的空气的吸入口15a。吸入口15a在压缩机壳体15的与板14相反的一侧的端面的中央部开口,并且从压缩机壳体15的与板14相反的一侧的端面的中央部在壳体11的轴线方向上延伸。
离心压缩机10具备低速侧轴16和使低速侧轴16旋转的电动马达17。在壳体11内形成有收纳电动马达17的马达室12c。马达室12c由马达壳体12的底壁12a的内表面、周壁12b的内周面及增速器壳体13的底壁13a的外表面划分出。低速侧轴16以低速侧轴16的轴线方向与马达壳体12的轴线方向一致的状态收纳于马达壳体12内。低速侧轴16例如是由铁或合金形成的金属材料制。
在马达壳体12的底壁12a的内表面突出有筒状的凸台(boss,轴套)部12f。低速侧轴16的一端部插入到凸台部12f内。在低速侧轴16的一端部与凸台部12f之间设置有第1轴承18。并且,低速侧轴16的一端部经由第1轴承18由马达壳体12的底壁12a支承为能够旋转。
低速侧轴16的另一端部插入到贯通孔13h。在低速侧轴16的另一端部与贯通孔13h之间设置有第2轴承19。并且,低速侧轴16的另一端部经由第2轴承19由增速器壳体13的底壁13a支承为能够旋转。因此,低速侧轴16由壳体11支承为能够旋转。低速侧轴16的另一端从马达室12c通过贯通孔13h而向增速器壳体13内突出。
在低速侧轴16的另一端部与贯通孔13h之间设置有密封构件20。密封构件20在低速侧轴16的另一端部与贯通孔13h之间配置在比第2轴承19靠近马达室12c的位置。密封构件20对低速侧轴16的外周面与贯通孔13h的内周面之间进行密封。
电动马达17包括筒状的定子21和配置于定子21的内侧的转子22。转子22固定于低速侧轴16并且与低速侧轴16一体地旋转。定子21包围转子22。转子22具有固定于低速侧轴16的圆筒状的转子芯22a和设置于转子芯22a的多个永磁体(未图示)。定子21具有固定于马达壳体12的周壁12b的内周面的筒状的定子芯21a和卷绕于定子芯21a的线圈21b。并且,通过在线圈21b中流过电流,转子22与低速侧轴16一体地旋转。
离心压缩机10具备高速侧轴31和将低速侧轴16的动力向高速侧轴31传递的增速器30。在壳体11内形成有收纳增速器30的增速器室13c。增速器室13c由增速器壳体13的底壁13a的内表面、周壁13b的内周面以及板14划分出。在增速器室13c内贮存有油。密封构件20限制贮存在增速器室13c内的油经由低速侧轴16的外周面与贯通孔13h的内周面之间向马达室12c泄漏。
高速侧轴31例如是由铁或合金形成的金属材料制。高速侧轴31以高速侧轴31的轴线方向与增速器壳体13的轴线方向一致的状态收纳于增速器室13c。高速侧轴31的与马达壳体12相反的一侧的端部通过板14的轴插通孔14h而向压缩机壳体15内突出。高速侧轴31的轴线与低速侧轴16的轴线一致。
离心压缩机10具备安装于高速侧轴31的叶轮(impeller,压缩器)24。在壳体11内形成有收纳叶轮24的叶轮室15b。叶轮室15b由压缩机壳体15和板14划分出。板14是将叶轮室15b与增速器室13c分隔的分隔壁。并且,供高速侧轴31插通的轴插通孔14h形成于作为分隔壁的板14。
在高速侧轴31的外周面与轴插通孔14h的内周面之间设置有密封构件23。密封构件23例如为机械密封。密封构件23将高速侧轴31的外周面与轴插通孔14h的内周面之间密封。于是,利用密封构件23限制贮存于增速器室13c内的油经由高速侧轴31的外周面与轴插通孔14h的内周面之间向叶轮室15b泄漏。
叶轮室15b与吸入口15a连通。叶轮室15b形成为随着离开吸入口15a而逐渐扩径的大致圆锥台孔形状。高速侧轴31的向压缩机壳体15内突出的突出端部突出到叶轮室15b。
叶轮24为随着从基端面24a朝向顶端面24b而逐渐缩径的筒状。叶轮24具有沿叶轮24的旋转轴线方向延伸且能够供高速侧轴31插通的插通孔24c。叶轮24在高速侧轴31的向压缩机壳体15内突出的突出端部插通于插通孔24c的状态下以能够与高速侧轴31一体旋转的方式安装于高速侧轴31。由此,通过高速侧轴31旋转,叶轮24旋转,从吸入口15a吸入的空气被压缩。
另外,离心压缩机10具备供由叶轮24压缩后的空气流入的扩散流路25和供通过了扩散流路25的空气流入的排出室26。
扩散流路25由压缩机壳体15中的与板14相对向的面和板14划分出。扩散流路25位于比叶轮室15b靠高速侧轴31的径向外侧的位置,并且与叶轮室15b连通。扩散流路25形成为包围叶轮24及叶轮室15b的环状。
排出室26位于比扩散流路25靠高速侧轴31的径向外侧的位置,并且与扩散流路25连通。排出室26为环状。叶轮室15b与排出室26经由扩散流路25连通。由叶轮24压缩后的空气通过扩散流路25,由此进一步被压缩而流向排出室26,从排出室26排出。
增速器30使低速侧轴16的旋转增速并向高速侧轴31传递。增速器30是所谓的牵引驱动式(摩擦辊式)。增速器30具备与低速侧轴16的另一端连结的环构件32。环构件32为金属制。环构件32随着低速侧轴16的旋转而旋转。环构件32为具有与低速侧轴16的另一端连结的圆板状的基座33和从基座33的外缘部呈圆筒状延伸设置的筒部34的有底圆筒状。基座33相对于低速侧轴16沿低速侧轴16的径向延伸。筒部34的轴线与低速侧轴16的轴线一致。
如图2所示,高速侧轴31的一部分配置于筒部34的内侧。另外,增速器30具备设置于筒部34与高速侧轴31之间的3个辊35。3个辊35例如为金属制,由与高速侧轴31相同的金属例如铁或铁的合金构成。3个辊35在高速侧轴31的周向上相互隔开预定的间隔(例如各120度)地配置。3个辊35具有相同的形状。3个辊35与筒部34的内周面及高速侧轴31的外周面双方抵接。
如图1所示,各辊35具有圆柱状的辊部35a、从辊部35a的轴线方向的第1端面35b突出的圆柱状的第1突起35c以及从辊部35a的轴线方向的第2端面35d突出的圆柱状的第2突起35e。辊部35a的轴心、第1突起35c的轴心及第2突起35e的轴心一致。各辊35的辊部35a的轴心延伸的方向(旋转轴线方向)与高速侧轴31的轴线方向一致。辊部35a的外径比高速侧轴31的外径大。
如图1及图2所示,增速器30具备与板14协同地将各辊35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支承构件39。支承构件39配置于筒部34的内侧。支承构件39具有圆板状的支承基座40和从支承基座40立起设置的柱状的3个立设壁41。支承基座40相对于板14在各辊35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相对向配置。3个立设壁41分别从支承基座40中的板14侧的面40a朝向板14延伸。并且,3个立设壁41以填埋由筒部34的内周面和相邻的2个辊部35a的外周面划分出的3个空间的方式分别配置。
在支承构件39形成有3个能够供螺栓44插通的螺栓插通孔45。各螺栓插通孔45在辊35的旋转轴线方向上分别贯通3个立设壁41。如图1所示,在板14的支承构件39侧的面14a分别形成有与各螺栓插通孔45连通的内螺纹孔46。并且,支承构件39通过插通于各螺栓插通孔45的各螺栓44与各内螺纹孔46螺纹接合而安装于板14。
板14中的支承构件39侧的面14a具有3个凹部51(在图1中仅图示1个凹部51)。3个凹部51在高速侧轴31的周向上彼此隔开预定的间隔(例如各120度)地配置。3个凹部51各自的配置位置与3个辊35各自的配置位置对应。在3个凹部51内分别配置有圆环状的辊轴承52。
支承基座40的板14侧的面40a具有3个凹部53(在图1中仅图示1个凹部53)。3个凹部53在高速侧轴31的周向上彼此隔开预定的间隔(例如各120度)地配置。3个凹部53各自的配置位置与3个辊35各自的配置位置对应。在3个凹部53内配置有圆环状的辊轴承54。
各辊35的第1突起35c被插入到各凹部51内的辊轴承52内,经由辊轴承52由板14支承为能够旋转。各辊35的第2突起35e被插入到各凹部53内的辊轴承54内,经由辊轴承54由支承构件39支承为能够旋转。
在高速侧轴31设置有在高速侧轴31的轴线方向上分离地相对向配置的一对凸缘部(法兰部)31f。3个辊35的辊部35a由一对凸缘部31f夹持。由此,抑制了高速侧轴31的轴线方向上的高速侧轴31与3个辊35的辊部35a的位置偏移。
如图2所示,3个辊35、环构件32及高速侧轴31在3个辊35与高速侧轴31及筒部34相互按压的状态下被单元化。并且,高速侧轴31由3个辊35支承为能够旋转。
在作为3个辊35的辊部35a的外周面与筒部34的内周面的抵接部位的环侧抵接部位Pa施加有按压载荷。另外,在3个辊35的外周面与高速侧轴31的外周面的抵接部位的轴侧抵接部位Pb施加有按压载荷。环侧抵接部位Pa及轴侧抵接部位Pb在高速侧轴31的轴线方向上延伸。
并且,当电动马达17驱动而低速侧轴16及环构件32旋转时,环构件32的旋转力经由各环侧抵接部位Pa传递至3个辊35而使得3个辊35旋转,3个辊35的旋转力经由各轴侧抵接部位Pb传递至高速侧轴31。结果,高速侧轴31旋转。此时,环构件32以与低速侧轴16相同的速度旋转,3个辊35以比低速侧轴16高的速度旋转。并且,外径比3个辊35的外径小的高速侧轴31以比3个辊35高的速度旋转。由此,利用增速器30使高速侧轴31以比低速侧轴16高的速度旋转。
如图1所示,离心压缩机10具备向增速器30及密封构件23供给油的油供给通路60。因此,油供给通路60也向密封构件23供给油。另外,离心压缩机10具备:对在油供给通路60中流动的油进行冷却的油冷却器55、贮存在油供给通路60中流动的油的油盘56、以及将贮存在油盘56中的油汲取并排出的油泵57。
油冷却器55具有安装于马达壳体12的周壁12b的外周面的有底筒状的罩构件55a。并且,通过罩构件55a的内表面和马达壳体12的周壁12b的外周面划分出空间55b。另外,油冷却器55具有配置在空间55b内的冷却配管55c。冷却配管55c的两端部由马达壳体12支承。冷却配管55c形成油供给通路60的一部分。
另外,在罩构件55a设置有导入配管55d及排出配管55e。从导入配管55d向空间55b导入低温流体。导入到空间55b的低温流体从排出配管55e排出并由未图示的冷却装置冷却,然后再次经由导入配管55d而被导入到空间55b。低温流体例如为水。
油盘56形成在马达壳体12的底壁12a的内部。油盘56位于马达壳体12的底壁12a的外周侧的部位。另外,油泵57设置在马达壳体12的底壁12a的内部。油泵57例如是余摆线泵。油泵57与低速侧轴16的一端部连结。并且,油泵57随着低速侧轴16的旋转而驱动。
油供给通路60具有将增速器室13c与油冷却器55连接的第1连接通路61。第1连接通路61贯通增速器壳体13并延伸至马达壳体12的周壁12b的内部。第1连接通路61的一端在增速器室13c内开口。第1连接通路61的另一端与冷却配管55c的一端连接。
离心压缩机10以第1连接通路61的在增速器室13c内开口的部分位于重力方向下侧的方式搭载于燃料电池车辆。因此,增速器室13c内的油流入第1连接通路61。
油供给通路60具有将油冷却器55与油盘56连接的第2连接通路62。第2连接通路62形成于马达壳体12的内部。第2连接通路62的一端与冷却配管55c的另一端连接。第2连接通路62的另一端在油盘56内开口。
贮存在增速器室13c内的油流入第1连接通路61,通过第1连接通路61、冷却配管55c及第2连接通路62。在此,通过冷却配管55c的油通过与导入到油冷却器55的空间55b的低温流体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并且,由油冷却器55冷却后的油贮存在油盘56中。
油供给通路60具有将油盘56与油泵57连接的第3连接通路63。第3连接通路63形成在马达壳体12的内部。第3连接通路63的一端突出到油盘56。第3连接通路63的另一端与油泵57的吸入口57a连接。
油供给通路60具有与油泵57的排出口57b连接的第4连接通路64。第4连接通路64贯通马达壳体12的底壁12a及周壁12b而延伸至增速器壳体13的周壁13b的内部。第4连接通路64的一端与油泵57的排出口57b连接。第4连接通路64的另一端位于增速器壳体13的周壁13b的内部。
油供给通路60具有从第4连接通路64的另一端分支的第1分支通路65及第2分支通路66。第1分支通路65从第4连接通路64的另一端朝向马达壳体12延伸,贯通增速器壳体13的周壁13b及增速器壳体13的底壁13a。第1分支通路65的一端与第4连接通路64的另一端连通。第1分支通路65的另一端在贯通孔13h开口。
第2分支通路66从第4连接通路64的另一端朝向板14延伸,贯通增速器壳体13的周壁13b而延伸至板14的内部。第2分支通路66的一端与第4连接通路64的另一端连通。第2分支通路66的另一端位于板14的内部。
如图3所示,油供给通路60具有与第2分支通路66的另一端连通的第1共用通路67。第1共用通路67在与第2分支通路66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并从第2分支通路66的另一端向重力方向下侧呈直线状延伸。另外,油供给通路60具有从第1共用通路67分支的第2共用通路68。第2共用通路68从第1共用通路67向重力方向下侧呈直线状延伸。
油供给通路60具有向密封构件23供给油的密封构件侧供给通路69、70。密封构件侧供给通路69从第1共用通路67的重力方向下侧的端部分支,并且向重力方向下侧呈直线状地延伸,在轴插通孔14h开口。密封构件侧供给通路69中的对于轴插通孔14h的开口与密封构件23相对向。密封构件侧供给通路69中的与第1共用通路67的连接部位位于比第2共用通路68中的与第1共用通路67的连接部位靠重力方向下侧的位置。密封构件侧供给通路70从第2共用通路68的重力方向下侧的端部分支,并且向重力方向下侧呈直线状地延伸,在轴插通孔14h开口。密封构件侧供给通路70中的对于轴插通孔14h的开口与密封构件23相对向。
油供给通路60具有向增速器30供给油的增速器侧供给通路71、72。增速器侧供给通路71由第1通路71a、第2通路71b及第3通路71c形成。第1通路71a与第1共用通路67的重力方向下侧的端部连通,并且与第1共用通路67在同一直线上延伸。第2通路71b在与第1通路71a正交的方向上延伸且从第1通路71a朝向与压缩机壳体15相反的一侧呈直线状地延伸。如图1所示,第2通路71b贯通板14并延伸至立设壁41的内部。如图2所示,第3通路71c形成于立设壁41。第3通路71c的一端与第2通路71b连通,并且第3通路71c的另一端在立设壁41中的与辊部35a的外周面面对的位置开口。
增速器侧供给通路72由第1通路72a、第2通路72b及第3通路72c形成。如图3所示,第1通路72a与第2共用通路68中的重力方向下侧的端部连通,并且与第2共用通路68在同一直线上延伸。第2通路72b在与第1通路72a正交的方向上延伸且从第1通路72a朝向与压缩机壳体15相反的一侧呈直线状地延伸。如图1所示,第2通路72b贯通板14并延伸至立设壁41的内部。如图2所示,第3通路72c形成于立设壁41。第3通路72c的一端与第2通路72b连通,并且第3通路72c的另一端在立设壁41中的与辊部35a的外周面面对的位置开口。
如图3所示,离心压缩机10具备从油供给通路60向重力方向上侧分支并与增速器室13c连通的气体释放通路73、74。油供给通路60和气体释放通路73、74分别在不同的位置与增速器室13c连通。气体释放通路73由第1通路73a及第2通路73b形成。第1通路73a从第1共用通路67的重力方向下侧的端部分支,并且向重力方向上侧呈直线状地延伸。第1通路73a与密封构件侧供给通路69在同一直线上延伸。第2通路73b在与第1通路73a正交的方向上延伸且从第1通路73a朝向与压缩机壳体15相反的一侧呈直线状地延伸。如图1所示,第2通路73b贯通板14而在增速器室13c开口。
如图3所示,气体释放通路74由第1通路74a及第2通路74b形成。第1通路74a从第2共用通路68中的重力方向下侧的端部分支,并且向重力方向上侧呈直线状地延伸。第1通路74a与密封构件侧供给通路70在同一直线上延伸。第2通路74b在与第1通路74a正交的方向上延伸且从第1通路74a朝向与压缩机壳体15相反的一侧呈直线状地延伸。如图1所示,第2通路74b贯通板14而在增速器室13c开口。
如图3所示,在板14形成有第1穿设孔75、76及第2穿设孔77、78。第1穿设孔75、76及第2穿设孔77、78是例如使用钻头,从板14的外周面起在板14呈直线状地穿孔而得。第1穿设孔75、76中的板14的外周面侧的开口及第2穿设孔77、78中的板14的外周面侧的开口分别由橡胶制的穿设孔密封构件79封闭。因此,在第1穿设孔75、76及第2穿设孔77、78内分别配设有将壳体11的内部与外部密封的穿设孔密封构件79。于是,由各穿设孔密封构件79限制油从第1穿设孔75、76及第2穿设孔77、78向外部泄漏。
第1穿设孔75形成第1共用通路67和增速器侧供给通路71的第1通路71a。另外,第1穿设孔76形成第2共用通路68和增速器侧供给通路72的第1通路72a。因此,第1穿设孔75、76为了形成增速器侧供给通路71、72而形成于板14。
第2穿设孔77形成气体释放通路73的第1通路73a和密封构件侧供给通路69。另外,第2穿设孔78形成气体释放通路74的第1通路74a和密封构件侧供给通路70。因此,第2穿设孔77、78为了形成密封构件侧供给通路69、70而形成于板14。
第1穿设孔75和第2穿设孔77通过在中途交叉而相互连通。并且,增速器侧供给通路71的第1通路71a和密封构件侧供给通路69位于比第1穿设孔75与第2穿设孔77的交叉点X1靠重力方向下侧的位置。气体释放通路73的第1通路73a形成于第2穿设孔77中的位于比第1穿设孔75与第2穿设孔77的交叉点X1靠重力方向上侧(穿设孔密封构件79侧)的位置的部分。因此,气体释放通路73包括第2穿设孔77中的位于比第1穿设孔75与第2穿设孔77的交叉点X1靠重力方向上侧的位置的部分。第1共用通路67位于第1穿设孔75中的比第1穿设孔75与第2穿设孔77的交叉点X1靠重力方向上侧的位置。
第1穿设孔76和第2穿设孔78通过在中途交叉而相互连通。并且,增速器侧供给通路72的第1通路72a和密封构件侧供给通路70位于比第1穿设孔76与第2穿设孔78的交叉点X2靠重力方向下侧的位置。气体释放通路74的第1通路74a形成于第2穿设孔78中的位于比第1穿设孔76与第2穿设孔78的交叉点X2靠重力方向上侧(穿设孔密封构件79侧)的位置的部分。因此,气体释放通路74包括第2穿设孔78中的位于比第1穿设孔76与第2穿设孔78的交叉点X2靠重力方向上侧的位置的部分。第2共用通路68位于第1穿设孔76中的比第1穿设孔76与第2穿设孔78的交叉点X2靠重力方向上侧的位置。第1共用通路67及第2共用通路68形成向增速器侧供给通路71、72及密封构件侧供给通路69、70供给油的共用通路。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当驱动电动马达17时,通过低速侧轴16的旋转来驱动油泵57,贮存在油盘56内的油经由第3连接通路63及吸入口57a而被吸入到油泵57内,并经由排出口57b向第4连接通路64排出。油泵57以随着低速侧轴16的转速的增加而从排出口57b排出的油的量成正比例地增加的方式被驱动。并且,排出到第4连接通路64的油在第4连接通路64中流动而分别分配到第1分支通路65及第2分支通路66。
从第4连接通路64分配到第1分支通路65的油在第1分支通路65中流动而流入到贯通孔13h内,并被供给到密封构件20及第2轴承19。由此,密封构件20与低速侧轴16的滑动部分及第2轴承19与低速侧轴16的滑动部分的润滑良好。
从第4连接通路64分配到第2分支通路66的油经由第2分支通路66流入到第1共用通路67。如图3中的实线箭头所示,在第1共用通路67中流动的油的一部分被分配到第2共用通路68。另外,在第1共用通路67中流动的油在比第2共用通路68中的与第1共用通路67的交叉部位靠重力方向下侧的位置,其一部分被分配到密封构件侧供给通路69,其他的油在增速器侧供给通路71的第1通路71a中流动。从第1共用通路67分配到密封构件侧供给通路69的油在密封构件侧供给通路69中流动而流入到轴插通孔14h,并被供给到密封构件23。由此,密封构件23与高速侧轴31的滑动部分的润滑良好。另外,在增速器侧供给通路71的第1通路71a中流动的油经由第2通路71b及第3通路71c供给到辊部35a的外周面。由此,辊部35a与高速侧轴31的滑动部分的润滑良好。
从第1共用通路67分配到第2共用通路68的油在第2共用通路68中流动,其一部分被分配到密封构件侧供给通路70,其他的油在增速器侧供给通路72的第1通路72a中流动。从第2共用通路68分配到密封构件侧供给通路70的油在密封构件侧供给通路70中流动而流入到轴插通孔14h,并被供给到密封构件23。由此,密封构件23与高速侧轴31的滑动部分的润滑良好。在增速器侧供给通路72的第1通路72a中流动的油经由第2通路72b及第3通路72c供给到辊部35a的外周面。由此,辊部35a与高速侧轴31的滑动部分的润滑良好。对密封构件23与高速侧轴31的滑动部分及辊部35a与高速侧轴31的滑动部分的润滑做出了贡献的油返回到增速器室13c内。
在此,例如贮存在增速器室13c内的油借助增速器30的环构件32、辊35的旋转而被搅拌,从而有时在油中混入气体。并且,在第1共用通路67中流动的油中混入有气体的情况下,如图3中双点划线的箭头所示,混入到油中的气体在第1共用通路67与气体释放通路73的第1通路73a的分支点(X1),由于油与气体的比重差而向气体释放通路73的第1通路73a流动。因此,在第1共用通路67与气体释放通路73的第1通路73a的分支点,气体从油分离。向气体释放通路73的第1通路73a流动了的气体经由第2通路73b返回到增速器室13c。因此,在密封构件侧供给通路69和增速器侧供给通路71的第1通路71a中流动被分离了气体后的油。因此,能够抑制在混入气体的状态下油被供给到辊部35a的外周面及密封构件23的情形。
另外,有时气体也混入到从第1共用通路67分配到第2共用通路68的油中。在该情况下,如图3中双点划线的箭头所示,混入到油中的气体在第2共用通路68与气体释放通路74的第1通路74a的分支点(X2),由于油与气体的比重差而向气体释放通路74的第1通路74a流动。因此,在第2共用通路68与气体释放通路74的第1通路74a的分支点,气体从油分离。向气体释放通路74的第1通路74a流动了的气体经由第2通路74b返回到增速器室13c。因此,在密封构件侧供给通路70和增速器侧供给通路72的第1通路72a中流动被分离了气体后的油。因此,能够抑制在混入气体的状态下油被供给到辊部35a的外周面及密封构件23的情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离心压缩机10具备从油供给通路60向重力方向上侧分支并与增速器室13c连通的气体释放通路73、74。由此,在油供给通路60中流动的油中混入有气体的情况下,混入到油中的气体在油供给通路60与气体释放通路73、74的分支点(X1、X2),由于油与气体的比重差而向气体释放通路73、74流动,经由气体释放通路73、74返回到增速器室13c。由此,在油供给通路60与气体释放通路73、74的分支点,气体从油分离。因此,能够抑制在混入气体的状态下油被供给到增速器30的情况。结果,能够抑制含有向增速器30供给的油的流体中的油的比率变少。
(2)将用于形成密封构件侧供给通路69、70所需的第2穿设孔77、78中的、位于比第1穿设孔75、76与第2穿设孔77、78的交叉点X1、X2靠重力方向上侧的位置的部分用作气体释放通路73、74。因此,能够将对现有构造的变更抑制为最小限度地构成气体释放通路73、74。
(3)能够抑制在混入气体的状态下油被供给到增速器30及密封构件23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由于气体与辊部35a、密封构件23碰撞而消失时产生的压力而导致辊部35a、密封构件23损伤这样的问题。
(4)即使是在油冷却器55、油盘56内产生空气滞留、在油通过油冷却器55、油盘56时气体容易混入到油中这样的环境,也能够在油供给通路60与气体释放通路73、74的分支点(X1、X2)将气体从油分离。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进行如下变更。实施方式及各种变更例也可以在相互不矛盾的范围内适当组合来实施。
○如图4所示,气体释放通路80也可以从第4连接通路64向重力方向上侧分支并与增速器室13c连通。气体释放通路80从第4连接通路64中的沿着马达壳体12的周壁12b和增速器壳体13的周壁13b延伸的部分向重力方向上侧分支。
○在实施方式中,例如,也可以将用于形成增速器侧供给通路71所需的第1穿设孔75中的位于比第1穿设孔75与第2穿设孔77的交叉点X1靠重力方向上侧的部分用作气体释放通路73。总之,气体释放通路73只要包括第1穿设孔75及第2穿设孔77的一方中的、位于比第1穿设孔75与第2穿设孔77的交叉点X1靠重力方向上侧的位置的部分即可。并且,第1共用通路67只要位于比第1穿设孔75及第2穿设孔77的另一方中的比第1穿设孔75与第2穿设孔77的交叉点X1靠重力方向上侧的位置即可。
同样地,例如,也可以将用于形成增速器侧供给通路72所需的第1穿设孔76中的位于比第1穿设孔76与第2穿设孔78的交叉点X2靠重力方向上侧的部分用作气体释放通路74。总之,气体释放通路74只要包括第1穿设孔76及第2穿设孔78的一方中的、位于比第1穿设孔76与第2穿设孔78的交叉点X2靠重力方向上侧的位置的部分即可。并且,第2共用通路68只要位于第1穿设孔76及第2穿设孔78的另一方中的、比第1穿设孔76与第2穿设孔78的交叉点X2靠重力方向上侧的位置即可。
○在实施方式中,密封构件侧供给通路69、70及增速器侧供给通路71、72的数量也可以适当变更。
○在实施方式中,气体释放通路73、74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密封构件侧供给通路69、70及增速器侧供给通路71、72的数量适当变更。
○在实施方式中,离心压缩机10的应用对象、压缩对象的流体是任意的。例如,离心压缩机10也可以用于空调装置,压缩对象的流体也可以是制冷剂。另外,离心压缩机10的搭载对象不限于车辆,是任意的。

Claims (2)

1.一种离心压缩机,具备:
低速侧轴;
叶轮,所述叶轮安装于高速侧轴;
增速器,所述增速器将所述低速侧轴的动力向所述高速侧轴传递;
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收纳所述叶轮的叶轮室及收纳所述增速器的增速器室;
分隔壁,所述分隔壁将所述叶轮室与所述增速器室分隔;
轴插通孔,所述轴插通孔形成于所述分隔壁且供所述高速侧轴插通;
密封构件,所述密封构件设置在所述高速侧轴的外周面与所述轴插通孔的内周面之间;以及
油供给通路,所述油供给通路向所述增速器供给油,
所述离心压缩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离心压缩机具备从所述油供给通路向重力方向上侧分支并与所述增速器室连通的气体释放通路,
所述油供给通路和所述气体释放通路构成为分别在不同的位置与所述增速器室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供给通路构成为也向所述密封构件供给油,
所述油供给通路具有向所述增速器供给油的增速器侧供给通路、向所述密封构件供给油的密封构件侧供给通路以及向所述增速器侧供给通路及所述密封构件侧供给通路供给油的共用通路,
在所述壳体形成有用于形成所述增速器侧供给通路的第1穿设孔和用于形成所述密封构件侧供给通路的第2穿设孔,
所述第1穿设孔和所述第2穿设孔通过在中途交叉而相互连通,
所述增速器侧供给通路及所述密封构件侧供给通路位于比所述第1穿设孔与所述第2穿设孔的交叉点靠所述重力方向下侧的位置,
所述气体释放通路包括所述第1穿设孔及所述第2穿设孔的一方中的、位于比所述交叉点靠所述重力方向上侧的位置的部分,
所述共用通路位于所述第1穿设孔及所述第2穿设孔的另一方中的、比所述交叉点靠重力方向上侧的位置,
在所述第1穿设孔及所述第2穿设孔内分别配设有将所述壳体的内部与外部密封的穿设孔密封构件。
CN201910167245.6A 2018-03-09 2019-03-06 离心压缩机 Withdrawn CN11024259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43246 2018-03-09
JP2018043246A JP2019157708A (ja) 2018-03-09 2018-03-09 遠心圧縮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42593A true CN110242593A (zh) 2019-09-17

Family

ID=67701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67245.6A Withdrawn CN110242593A (zh) 2018-03-09 2019-03-06 离心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9157708A (zh)
CN (1) CN110242593A (zh)
DE (1) DE10201910567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86475A (zh) * 2020-05-01 2021-11-02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离心压缩机
CN113586474A (zh) * 2020-05-01 2021-11-02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离心压缩机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82046U (en) * 2005-08-19 2005-12-01 Yan-Tsen Lin Oil-air discharge structure of a pump
CN104141775A (zh) * 2014-07-03 2014-11-12 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 用于动力装置齿轮箱的油气分离器及航空发动机
CN104508435A (zh) * 2012-08-13 2015-04-08 株式会社Ihi 液面显示装置、涡轮压缩机以及涡轮冷冻机
JP2015140682A (ja) * 2014-01-27 2015-08-03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ターボ圧縮機
CN204985669U (zh) * 2015-10-12 2016-01-20 新乡市恒达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加油过滤防尘装置
JP2016186238A (ja) * 2015-03-27 2016-10-27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圧縮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82046U (en) * 2005-08-19 2005-12-01 Yan-Tsen Lin Oil-air discharge structure of a pump
CN104508435A (zh) * 2012-08-13 2015-04-08 株式会社Ihi 液面显示装置、涡轮压缩机以及涡轮冷冻机
JP2015140682A (ja) * 2014-01-27 2015-08-03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ターボ圧縮機
CN104141775A (zh) * 2014-07-03 2014-11-12 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 用于动力装置齿轮箱的油气分离器及航空发动机
JP2016186238A (ja) * 2015-03-27 2016-10-27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圧縮機
CN204985669U (zh) * 2015-10-12 2016-01-20 新乡市恒达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加油过滤防尘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86475A (zh) * 2020-05-01 2021-11-02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离心压缩机
CN113586474A (zh) * 2020-05-01 2021-11-02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离心压缩机
CN113586474B (zh) * 2020-05-01 2023-08-29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离心压缩机
CN113586475B (zh) * 2020-05-01 2023-09-15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离心压缩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57708A (ja) 2019-09-19
DE102019105670A1 (de) 2019-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94942B2 (en) Compressor
CN110242592A (zh) 离心压缩机及其制造方法
CN110242593A (zh) 离心压缩机
JP5434937B2 (ja) 圧縮機
CN105378295B (zh) 涡轮压缩机及涡轮冷冻机
JP2020056321A (ja) 遠心圧縮機
CN113586475B (zh) 离心压缩机
WO2016189801A1 (ja) シリンダ回転型圧縮機
WO2016059772A1 (ja) 圧縮機
JP7119812B2 (ja) 圧縮機
JP2018165502A (ja) 回転式圧縮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WO2017002536A1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WO2015025449A1 (ja) 多段圧縮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7269527B (zh) 叶片式压缩机
CN113586474B (zh) 离心压缩机
JP2008128021A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WO2016157688A1 (ja) シリンダ回転型圧縮機
JP5493958B2 (ja) 圧縮機
JP7135694B2 (ja) 圧縮機
JP6365465B2 (ja) 圧縮機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圧縮機
JP2021156190A (ja) 遠心圧縮機
CN102042230B (zh) 涡旋式压缩机润滑系统
CN215762308U (zh) 压缩机以及具备该压缩机的制冷机
JP7139718B2 (ja) 圧縮機
JP2011163228A (ja) 圧縮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