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40870A - 粘着片卷绕体 - Google Patents

粘着片卷绕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40870A
CN110240870A CN201811577586.2A CN201811577586A CN110240870A CN 110240870 A CN110240870 A CN 110240870A CN 201811577586 A CN201811577586 A CN 201811577586A CN 110240870 A CN110240870 A CN 1102408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sheet
agent layer
adhering agent
film
methy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7758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40870B (zh
Inventor
大西乡
高桥洋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in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tec Corp filed Critical Lint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2408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408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408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408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5/00Storing webs, tap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on reels
    • B65H75/02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 B65H75/04Kinds or types
    • B65H75/08Kinds or types of circular or polygonal cross-section
    • B65H75/10Kinds or types of circular or polygonal cross-section without flanges, e.g. cop tub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9J133/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the oxygen atom being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09J133/062Copolymers with monomers not covered by C09J133/06
    • C09J133/066Copolymers with monomers not covered by C09J133/06 containing -OH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1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without carri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2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 C09J7/25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9J7/255Poly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4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release lin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3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 C09J2301/3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parameters being the characterizing fea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33/00Presence of (meth)acrylic polym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粘着片卷绕体(1),其特征在于,其通过使具备第一膜(11)、粘着剂层(12)、第二膜(13)的长条状粘着片(10)以第一膜(11)侧的面为内侧而卷绕于圆柱或圆筒状的芯材(20)而成,粘着剂层(12)由丙烯酸类粘着剂构成,粘着剂层(12)厚度为100μm以上1000μm以下,满足条件A:粘着剂层(12)的宽度方向上不存在比该宽度方向的粘着剂层(12)的最大厚度薄2μm以上的低膜厚部;或条件B:低膜厚部仅存在于从粘着剂层(12)的宽度方向的两端起分别至总宽度的10%以内的区域,且低膜厚部宽度的合计为粘着剂层(12)的总宽度的10%以下。该粘着片卷绕体(1)能够放卷具有优异外观的粘着片。

Description

粘着片卷绕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粘着片卷绕体,其具备具有较厚的厚度的粘着剂层,例如适合用于显示体(显示器)。
背景技术
通常,粘着片的粘着剂层的厚度可根据其用途进行适当调整。例如,作为在使用了显示体模块的显示器的制造中使用的粘着片,有时会选择具备厚度较厚的粘着剂层的粘着片。在这样的用途中,从提高显示器的画质的角度出发,可以在构成该显示器的保护面板与显示体模块之间的空隙中填埋粘着剂层。此处,作为上述保护面板,还可使用边框状的印刷层作为段差而存在于其显示体模块侧的保护面板。此时,正在进行通过使用具有较厚的厚度的层作为粘着剂层,从而使该粘着剂层良好地追随上述段差,由此抑制段差附近的光的反射损失之类的问题。
此外,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双面粘着片,其为用于固定构成移动电子设备的构件的双面粘着片,其具备厚度为280μm以上的丙烯酸类粘着剂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478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粘着片通常以长条状的状态进行制造、且被卷绕于圆柱状或圆筒状的芯材,被制成粘着片卷绕体。此处,对于如上所述的、具备较厚的粘着剂层的粘着片而言,在制成粘着片卷绕体时,容易产生外观上的问题。例如,由这样的粘着片卷绕体放卷的粘着片中,有时会产生许多的褶皱。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放卷具有优异的外观的粘着片的粘着片卷绕体。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第一,本发明提供一种粘着片卷绕体,其特征在于,其为通过使具备第一膜、层叠于所述第一膜的单面侧的粘着剂层、及层叠于所述粘着剂层的与所述第一膜相反的面侧的第二膜而成的长条状的粘着片,以将所述第一膜侧的面作为内侧的方式、被卷绕于圆柱状或圆筒状的芯材而成的粘着片卷绕体,所述粘着剂层由丙烯酸类粘着剂构成,所述粘着剂层的厚度为100μm以上、1000μm以下,满足以下的条件A或条件B:
条件A:在所述粘着剂层的宽度方向上不存在比该宽度方向的粘着剂层的最大厚度薄2μm以上的低膜厚部;
条件B:所述低膜厚部仅存在于从所述粘着剂层的宽度方向的两端起分别至总宽度的10%以内的区域,且所述低膜厚部的宽度的合计为所述粘着剂层的总宽度的10%以下(发明1)。
上述发明(发明1)的粘着片卷绕体中不存在上述的低膜厚部、或者上述的低膜厚部仅存在于从粘着剂层的宽度方向的两端起分别至总宽度的10%以内的区域,且其宽度的合计为粘着剂层的总宽度的10%以下,由此能够放卷褶皱的产生得以抑制的、具有良好的外观的粘着片。
上述发明(发明1)中,优选所述第一膜及所述第二膜中的至少一者为剥离膜(发明2)。
上述发明(发明1、2)中,优选所述第一膜的厚度与所述第二膜的厚度相等、或者比所述第二膜的厚度厚(发明3)。
上述发明(发明1~3)中,优选所述粘着剂层在23℃下的储能模量为0.001MPa以上、5MPa以下(发明4)。
上述发明(发明1~4)中,优选所述丙烯酸类粘着剂的凝胶分率为30%以上、80%以下(发明5)。
上述发明(发明1~5)中,优选所述粘着剂层的膜厚的偏差小于2%(发明6)。
上述发明(发明1~6)中,优选所述第一膜在23℃下的杨氏模量为0.01GPa以上、20GPa以下(发明7)。
上述发明(发明1~7)中,优选所述粘着片的卷数为3圈以上(发明8)。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粘着片卷绕体,能够放卷具有优异的外观的粘着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粘着片卷绕体的立体图。
图2为构成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粘着片卷绕体的粘着片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粘着片卷绕体;10:粘着片;11:第一膜;12:粘着剂层;13:第二膜;20:芯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粘着片卷绕体的立体图示于图1。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卷绕体1通过使长条状的粘着片10卷绕于圆柱状或圆筒状的芯材20而成。
此外,图2中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10的剖面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10具备第一膜11、层叠于第一膜11的单面侧的粘着剂层12、及层叠于粘着剂层12的与第一膜11相反的面侧的第二膜13。
此处,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卷绕体1通过使粘着片10以将其第一膜11侧的面作为内侧的方式卷绕于芯材20而成。
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卷绕体1中,粘着剂层12的厚度为100μm以上、1000μm以下。而且,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卷绕体1满足以下的条件A或条件B。
条件A:在粘着剂层12的宽度方向上不存在比该宽度方向的粘着剂层12的最大厚度薄2μm以上的低膜厚部。
条件B:该低膜厚部仅存在于从粘着剂层12的宽度方向的两端起分别至总宽度的10%以内的区域,且该低膜厚部的宽度的合计为粘着剂层12的总宽度的10%以下。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卷绕体1,通过满足上述的条件A或条件B,即使粘着剂层12具有100μm以上的厚度,也可放卷褶皱的产生得以抑制的粘着片10。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卷绕体1,能够放卷具有良好的外观的粘着片。另外,本说明书中,当芯材20为圆筒状时,芯材20的直径是指该圆筒的外径。
上述的低膜厚部存在于从粘着剂层12的宽度方向的两端起至超过总宽度的10%的区域时,粘着剂层12中的产生褶皱的部分的比例变得非常大,放卷的粘着片10的外观变得无法接受。从可放卷有效抑制褶皱的产生、具有更良好的外观的粘着片的角度出发,存在上述的低膜厚部时的该低膜厚部所存在的区域优选为从粘着剂层12的宽度方向的两端起分别至总宽度的5%以内的区域,特别优选为至4%以内的区域。
此外,上述的低膜厚部的宽度的合计超过粘着剂层12的总宽度的10%时,粘着剂层12中的产生褶皱的部分的比例变得非常大,放卷的粘着片10的外观变得无法接受。从可放卷有效抑制褶皱的产生、具有更良好的外观的粘着片10的角度出发,存在上述的低膜厚部时的该低膜厚部的宽度的合计优选为粘着剂层12的总宽度的8%以下,特别优选为4%以下。
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卷绕体1,满足上述的条件A或条件B的部分的长度(放卷方向的长度)相对于放卷的粘着片10的总长度(放卷方向的长度)的比例优选为50%以上,特别优选为7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0%。通过使上述比例为50%以上,可有效抑制褶皱的产生,易于放卷具有更良好的外观的粘着片10。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卷绕体1中,粘着片10可以同时具备满足条件A的部分和满足条件B的部分。
本说明书中的、由粘着片卷绕体放卷的粘着片中产生的褶皱是指粘着片的至少一部分歪斜而产生的歪斜褶皱、以及粘着片弯折而导致产生的折痕中的任意一种。
1.粘着片卷绕体的构成
(1)粘着剂层
本实施方式的粘着剂层12的厚度为100μm以上。通过使粘着剂层12的厚度为100μm以上,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10适合于要求较厚的厚度的粘着剂层的用途。从这样的角度出发,粘着剂层12的厚度优选为140μm以上,特别优选为180μm以上。另一方面,对于粘着剂层12的厚度的上限虽没有特别限定,但通常为1000μm以下,优选为50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300μm以下。
本实施方式的粘着剂层12的膜厚的偏差优选小于2%,特别优选为1%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以下。通过使粘着剂层12的膜厚的偏差小于2%,上述的低膜厚部与除此以外的部分的区别变得更明确,粘着剂层12变得易于满足关于低膜厚部的上述的条件。另外,上述偏差的测定方法的详细情况如后述试验例所记载。
从进一步减少褶皱的产生的角度出发,本实施方式的粘着剂层12在23℃下的储能模量优选为0.001MPa以上,特别优选为0.005MPa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1MPa以上。此外,该储能模量优选为5MPa以下,更优选为1MPa以下,特别优选为0.5MPa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8MPa以下。通过使粘着剂层12在23℃下的储能模量的上限值为上述以下,即使在将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10贴附于表面具有段差的被粘物的情况下,在进行该贴附时,粘着剂层12也会更良好地追随段差。另外,上述储能模量的试验方法如后述的试验例所示。
本实施方式的粘着剂层12由丙烯酸类粘着剂构成。由此,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10易于发挥期望的粘着力。作为上述丙烯酸类粘着剂的具体例,只要能够将粘着剂层12形成为上述的厚度,则没有限定。此外,丙烯酸类粘着剂可以为乳状液型、溶剂型或无溶剂型中的任一种,还可以为交联类型或非交联类型中的任一种。
此外,构成粘着剂层12的丙烯酸类粘着剂可以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粘着剂,也可以为非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粘着剂。构成粘着剂层12的丙烯酸类粘着剂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粘着剂时,该粘着剂可以为在已制造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卷绕体1的状态下已经进行了活性能量射线固化的粘着剂、或者尚未进行活性能量射线固化的粘着剂。其中,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粘着剂层12的丙烯酸类粘着剂优选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粘着剂,特别优选为在已制造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卷绕体1的状态下尚未进行活性能量射线固化的粘着剂。这样的粘着剂虽然在固化前比较柔软,但当粘着剂层12由这样的粘着剂构成,且其厚度较厚时,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卷绕体1,也能够有效地抑制褶皱的产生。因此,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卷绕体1而言,粘着剂层12由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且在已制造粘着片卷绕体1的状态下尚未进行活性能量射线固化的的粘着剂构成的情况是理想的。
如上所述,通过使用在已制造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卷绕体1的状态下尚未进行活性能量射线固化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丙烯酸类粘着剂,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10适合贴附于表面具有段差的被粘物。即,将粘着剂层12以尚未进行活性能量射线固化的状态贴附于被粘物,在使粘着剂层12良好地追随段差后,通过进行活性能量射线固化,从而充分提高粘着剂层12的凝聚力。由此,即使固化后的粘着剂层12以贴附于被粘物的状态被置于高温高湿条件时,也能够良好地抑制段差附近的气泡、浮起、剥落等的产生。
以下,利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丙烯酸类粘着剂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粘着剂层12,特别是对该粘着剂为在已制造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卷绕体1的状态下尚未进行活性能量射线固化的粘着剂的情况进行说明。这样的粘着剂层12例如能够使用粘着性组合物(以下,有时称为“粘着性组合物P”)交联(热交联)而成的粘着剂构成,所述粘着性组合物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交联剂(B)及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C)。另外,该粘着性组合物P优选根据所需进一步含有光聚合引发剂(D)。此外,在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是指丙烯酸与甲基丙烯酸。其他的类似用语也相同。另外,“聚合物”中也包含“共聚物”的概念。
(1-1)(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
优选(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包含分子内具有与交联剂(B)反应的反应性基团的含反应性基团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由此,来自含反应性基团单体的反应性基团可与交联剂(B)反应。
作为上述含反应性基团单体,可优选列举出分子内具有羟基的单体(含羟基单体)、分子内具有羧基的单体(含羧基单体)、分子内具有氨基的单体(含氨基单体)等。其中,特别优选与交联剂(B)的反应性优异、对被粘物的不良影响少的含羟基单体。
作为含羟基单体,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等(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等。其中,从所获得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中的羟基与交联剂(B)的反应性以及与其他单体的共聚性的点出发,优选(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或(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优选含有下限值为1质量%以上的含羟基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更优选含有5质量%以上,特别优选含有1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含有12质量%以上。此外,(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优选含有上限值为30质量%以下的含羟基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特别优选含有2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含有20质量%以下。
(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通过含有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2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能够显现优选的粘着性。作为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2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正戊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正癸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肉豆蔻酯、(甲基)丙烯酸棕榈酯、(甲基)丙烯酸硬脂基酯等。其中,从进一步提高粘着性的角度出发,优选烷基的碳原子数为4~8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特别优选(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另外,它们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优选含有40质量%以上、特别优选含有5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含有60质量%以上的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2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此外,优选含有90质量%以下的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2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特别优选含有8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含有70质量%以下。
(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也优选包含分子内具有脂环式结构的单体(含脂环式结构单体)作为构成该共聚物的单体单元。由于含脂环式结构单体的体积大,因此可推定通过使其存在于聚合物中,可扩大聚合物彼此的间隔,能够使得到的粘着剂的柔软性优异。通过使(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包含含脂环式结构单体,即使在将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10贴附于表面具有段差的被粘物时,粘着剂层12在贴附时也能够良好地追随该段差。
含脂环式结构单体中的脂环式结构的碳环可以为饱和结构,也可以在一部分具有不饱和键。此外,脂环式结构可以为单环的脂环式结构,也可以为双环、三环等多环的脂环式结构。从扩大得到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的相互间的距离,有效地发挥粘着剂的柔软性的角度出发,优选上述脂环式结构为多环的脂环式结构(多环结构)。此外,考虑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与其他成分的相容性,特别优选上述多环结构为双环至四环。此外,从与上述相同的有效地发挥粘着剂的柔软性的作用的角度出发,脂环式结构的碳原子数(是指形成环的部分的所有碳原子数,独立存在多个环时,是指其总碳原子数)通常优选为5以上,特别优选为7以上。另一方面,脂环式结构的碳原子数的上限虽没有特别限制,但从与上述相同的相容性的角度出发,优选为15以下,特别优选为10以下。
作为脂环式结构,例如可列举出包含环己基骨架、双环戊二烯骨架、金刚烷骨架、异冰片基骨架、环烷烃骨架(环庚烷骨架、环辛烷骨架、环壬烷骨架、环癸烷骨架、环十一烷骨架、环十二烷骨架等)、环烯烃骨架(环庚烯骨架、环辛烯骨架等)、降冰片烯骨架、降冰片二烯骨架、立方烷骨架、篮烷骨架、房烷骨架、螺环骨架等的脂环式结构,其中,优选发挥更优异的耐久性的、包含双环戊二烯骨架(脂环式结构的碳原子数:10)、金刚烷骨架(脂环式结构的碳原子数:10)或异冰片基骨架(脂环式结构的碳原子数:7)的脂环式结构,特别优选包含异冰片基骨架的脂环式结构。
作为上述含脂环式结构单体,优选包含上述的骨架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具体而言,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基酯、(甲基)丙烯酸金刚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烯基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烯基氧基乙酯等,其中,优选发挥更优异的耐久性的、(甲基)丙烯酸二环戊基酯、(甲基)丙烯酸金刚烷基酯或(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特别优选(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它们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含有含脂环式结构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时,(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优选含有3质量%以上的含脂环式结构单体,特别优选含有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含有8质量%以上。此外,(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优选含有35质量%以下的含脂环式结构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特别优选含有2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含有15质量%以下。通过使含脂环式结构单体的含量在上述的范围内,得到的粘着剂的段差追随性变得更优异。
(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也优选包含分子内具有氮原子的单体(含氮原子单体)作为构成该共聚物的单体单元。另外,作为含反应性基团单体而例示的含氨基单体不包含在该含氮原子单体中。通过使含氮原子单体作为构成单元而存在于聚合物中,能够促进丙烯酸酯共聚物(A)与交联剂(B)的反应,或者能够对粘着剂赋予极性,提高粘着剂对玻璃表面等极性表面的密着性。
作为上述含氮原子单体,可列举出具有叔氨基的单体、具有酰胺基的单体、具有含氮杂环的单体等,其中,优选具有含氮杂环的单体。
作为具有含氮杂环的单体,例如可列举出N-(甲基)丙烯酰吗啉、N-乙烯基-2-吡咯烷酮、N-(甲基)丙烯酰基吡咯烷酮、N-(甲基)丙烯酰基哌啶、N-(甲基)丙烯酰基吡咯烷、N-(甲基)丙烯酰基氮丙啶、氮丙啶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乙烯基吡啶、4-乙烯基吡啶、2-乙烯基吡嗪、1-乙烯基咪唑、N-乙烯基咔唑、N-乙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等,其中,从除了对玻璃表面等极性表面的密着性以外,还提高得到的粘着剂的凝聚力,提高耐起泡性的角度出发,优选N-(甲基)丙烯酰吗啉,特别优选N-丙烯酰吗啉。
另外,作为除上述的具有含氮杂环的单体以外的含氮原子单体,例如,还能够使用(甲基)丙烯酰胺、N-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叔丁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N-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异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苯基(甲基)丙烯酰胺、二甲基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乙烯基己内酰胺、(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等。以上的含氮原子单体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含有含氮原子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时,(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优选含有1质量%以上的含氮原子单体,特别优选含有2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含有5质量%以上。此外,(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优选含有40质量%以下的含氮原子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特别优选含有2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含有15质量%以下。若含氮原子单体的含量在上述的范围内,则得到的粘着剂对玻璃表面等极性表面的密着力有效地提高。
根据所需,(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也可以含有其他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作为其他单体,优选不含具有反应性的官能团的单体。作为该其他单体,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酯等(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乙酸乙烯酯、苯乙烯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的聚合形态可以为无规共聚物,也可以为嵌段共聚物。
(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的重均分子量的下限值优选为10万以上,特别优选为20万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万以上。若(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的重均分子量的下限值为上述以上,则能够有效地提高得到的粘着剂的凝聚力。此外,(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的重均分子量的上限值优选为100万以下,特别优选为85万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万以下。若(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的重均分子量的上限值为上述以下,则能够抑制得到的粘着剂的储能模量变得过高。另外,本说明书中的重均分子量为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法测定的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值。
另外,粘着性组合物P中,(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1-2)交联剂(B)
交联剂(B)可通过粘着性组合物P的加热而将(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交联、良好地形成三维网状结构。由此,得到的粘着剂的凝聚力进一步提高,易于将凝胶分率及储能模量调整为适当的范围。
作为上述交联剂(B),只要与(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所具有的反应性官能团进行反应即可,例如可列举出异氰酸酯类交联剂、环氧类交联剂、胺类交联剂、三聚氰胺类交联剂、氮丙啶类交联剂、肼类交联剂、醛类交联剂、噁唑啉类交联剂、金属醇盐类交联剂、金属螯合物类交联剂、金属盐类交联剂、铵盐类交联剂等。此处,如上所述,由于(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优选含有含羟基单体作为结构单体单元,因此,作为交联剂(B),优选使用与羟基的反应性优异的异氰酸酯类交联剂。另外,交联剂(B)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异氰酸酯类交联剂至少含有聚异氰酸酯化合物。作为聚异氰酸酯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芳香族聚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脂肪族聚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氢化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等脂环式聚异氰酸酯等,及这些物质的缩二脲体、异氰脲酸酯体、以及作为与乙二醇、丙二醇、新戊二醇、三羟甲基丙烷、蓖麻油等低分子含活性氢化合物的反应物的加成物等。其中,从与羟基的反应性的角度出发,优选三羟甲基丙烷改性的芳香族聚异氰酸酯,特别优选三羟甲基丙烷改性甲苯二异氰酸酯。
相对于(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100质量份,粘着性组合物P中的交联剂(B)的含量优选为0.01质量份以上,特别优选为0.05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此外,该含量优选为3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2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质量份以下。通过使交联剂(B)的含量在上述的范围内,交联的程度变得适宜,易于将粘着剂层的凝胶分率及储能模量调整为适当的范围。
(1-3)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C)
通过使粘着性组合物P含有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C),将粘着性组合物P交联(热交联)而得到的粘着剂成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粘着剂。推测该粘着剂通过贴附被粘物后的基于活性能量射线照射的固化,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C)相互聚合,该聚合后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C)缠绕于(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的交联结构(三维网状结构)。由此,易于使固化后的粘着剂的凝胶分率及储能模量良好地上升。具有该高维结构的粘着剂的凝聚力高、显示高覆膜强度,因此高温高湿条件下的段差追随性变得更优异。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C)只要是通过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而固化、且可得到上述效果的成分,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为单体、低聚物或聚合物中的任意一种,也可以为它们的混合物。其中,可优选列举出与(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等的相容性优异的多官能丙烯酸酯类单体。
作为多官能丙烯酸酯类单体,例如可列举出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己二酸二(甲基)丙烯酸酯、羟基新戊酸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环戊基二(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二环戊烯基二(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乙烷改性磷酸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烯丙基化环己基二(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化双酚A二丙烯酸酯、9,9-双[4-(2-丙烯酰氧基乙氧基)苯基]芴等双官能型;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丙酸改性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丙烷改性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ε-己内酯改性三(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等三官能型;二甘油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等四官能型;丙酸改性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等五官能型;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等六官能型等。上述之中,从得到的粘着剂的高温高湿条件下的段差追随性的角度出发,优选二(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三(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ε-己内酯改性三-(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等分子内含有异氰脲酸酯结构的多官能丙烯酸酯类单体,更优选三官能以上、且在分子内含有异氰脲酸酯结构的多官能丙烯酸酯类单体,特别优选ε-己内酯改性三-(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此外,从与(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的相容性的角度出发,优选多官能丙烯酸酯类单体的分子量小于1000。
作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C),也可使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的丙烯酸酯类低聚物。作为这样的丙烯酸酯类低聚物的例子,可列举出聚酯丙烯酸酯类、环氧丙烯酸酯类、氨基甲酸乙酯丙烯酸酯类、聚醚丙烯酸酯类、聚丁二烯丙烯酸酯类、硅酮丙烯酸酯类等。
上述丙烯酸酯类低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50,000以下,优选为40,000以下。此外,该重均分子量优选为1,000以上,特别优选为3,000以上。这些丙烯酸酯类低聚物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此外,作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C),也可以使用在侧链导入了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基团的加成丙烯酸酯类聚合物。这样的加成丙烯酸酯类聚合物,可以通过下述方式得到:使用(甲基)丙烯酸酯与分子内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单体的共聚物,使具有与(甲基)丙烯酰基及交联性官能团进行反应的基团的化合物与该共聚物的交联性官能团的一部分反应。
上述加成丙烯酸酯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5万以上,特别优选为10万以上。此外,该重均分子量优选为90万以下,特别优选为50万以下。
作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C),也可选择并使用上述多官能丙烯酸酯类单体、丙烯酸酯类低聚物与加成丙烯酸酯类聚合物中的一种,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也可组合使用除上述以外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
从提高得到的粘着剂的凝聚力、使凝胶分率及储能模量上升至合适的范围、使高温高湿条件下的段差追随性优异的角度出发,相对于(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100质量份,粘着性组合物P中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C)的含量的下限值优选为1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3质量份以上,特别优选为5质量份以上。另一方面,从防止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C)与(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相分离的角度出发,上述含量的上限值优选为5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下,若进一步考虑使初期的段差追随性更良好这一点,则特别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下。
(1-4)光聚合引发剂(D)
将紫外线用作用于使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粘着剂固化的活性能量射线时,优选粘着性组合物P进一步含有光聚合引发剂(D)。通过如上所述地含有光聚合引发剂(D),可有效地使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C)聚合,此外还可减少聚合固化时间与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量。
作为这样的光聚合引发剂(D),例如可列举出苯偶姻、苯偶姻甲醚、苯偶姻乙醚、苯偶姻异丙醚、苯偶姻正丁醚、苯偶姻异丁醚、苯乙酮、二甲氨基苯乙酮、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2,2-二乙氧基-2-苯基苯乙酮、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丙烷-1-酮、4-(2-羟基乙氧基)苯基-2-(羟基-2-丙基)酮、二苯甲酮、对苯基二苯甲酮、4,4’-二乙基氨基二苯甲酮、二氯二苯甲酮、2-甲基蒽醌、2-乙基蒽醌、2-叔丁基蒽醌、2-氨基蒽醌、2-甲基噻吨酮、2-乙基噻吨酮、2-氯噻吨酮、2,4-二甲基噻吨酮、2,4-二乙基噻吨酮、苄基二甲基缩酮、苯乙酮二甲基缩酮、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酸酯、低聚[2-羟基-2-甲基-1[4-(1-甲基乙烯基)苯基]丙酮]、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等。其中,由于隔着含紫外线吸收剂的树脂板也进行充分的固化反应,因此更优选使用氧化膦类的光聚合引发剂,例如特别优选使用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相对于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C)100质量份,粘着性组合物P中的光聚合引发剂(D)的含量的下限值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特别优选为1质量份以上。此外,上限值优选为30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15质量份以下。
(1-5)各种添加剂
根据所需,粘着性组合物P中可添加常用于丙烯酸类粘着剂的各种添加剂,例如硅烷偶联剂、紫外线吸收剂、抗静电剂、增粘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软化剂、填充剂、折射率调节剂等。另外,后述的聚合溶剂或稀释溶剂不包含在构成粘着性组合物P的添加剂中。
此处,若粘着性组合物P含有硅烷偶联剂,则得到的粘着剂与玻璃构件或塑料板的密着性得以提高。
作为硅烷偶联剂,优选分子内具有至少1个烷氧基甲硅烷基,且与(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的相容性良好,并具有透光性的有机硅化合物。
作为该硅烷偶联剂,例如可列举出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含有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硅化合物;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具有环氧结构的硅化合物;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巯基丙基二甲氧基甲基硅烷等含巯基的硅化合物;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等含氨基的硅化合物;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异氰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这些硅烷偶联剂中的至少一种与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乙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含烷基的硅化合物的缩合物等。其中,从能够有效地提高粘着剂层12与玻璃构件或塑料板的密着性的角度出发,优选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当粘着性组合物P含有硅烷偶联剂时,相对于(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100质量份,其含量优选为0.01质量份以上,特别优选为0.05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此外,该含量优选为2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1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下。
(1-6)凝胶分率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卷绕体1,构成粘着剂层12的丙烯酸类粘着剂的凝胶分率优选为30%以上,更优选为40%以上,特别优选为45%以上。此处,粘着剂层12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时,此处所谓的凝胶分率是指,对该粘着剂层12照射活性能量射线之前的凝胶分率。若构成粘着剂层12的粘着剂的凝胶分率的下限值为上述,则粘着剂的凝聚力变高,高温高湿条件下的段差追随性更优异。特别是,粘着剂层12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时,粘着剂层12通过活性能量射线照射而固化,凝聚力进一步变高,因此,高温高湿条件下的段差追随性进一步变得优异。
此外,构成粘着剂层12的丙烯酸类粘着剂的凝胶分率优选为80%以下,特别优选为7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以下。若凝胶分率的上限值为上述,则粘着剂不会变得过硬,初期的段差追随性变得更优异。此处,丙烯酸类粘着剂(活性能量射线照射前)的凝胶分率的测定方法如后述的试验例所示。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卷绕体1,粘着剂层12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时,通过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使粘着剂层12固化而成的丙烯酸类粘着剂的凝胶分率优选为40%以上,特别优选为5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5%以上。固化后的丙烯酸类粘着剂的凝胶分率比固化前的凝胶分率高。因此,若固化后的凝胶分率的下限值为上述,则高温高湿条件下的段差追随性更优异。
此外,粘着剂层12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时的、通过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使粘着剂层12固化而成的丙烯酸类粘着剂的凝胶分率优选为90%以下,特别优选为8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以下。若固化后的凝胶分率的上限值为上述,则能够防止固化后的粘着剂层12的粘着力降低及耐久性的恶化。上述的固化后的丙烯酸类粘着剂(活性能量射线照射后)的凝胶分率的测定方法如后述的试验例所示。
此外,粘着剂层12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时,从通过提高凝聚力从而确保耐久条件下的段差追随性的角度出发,与粘着剂层12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前的凝胶分率相比,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后的凝胶分率优选上升5个百分点以上,特别优选上升10个百分点以上,进一步优选上升15个百分点以上。此外,从确保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后的粘着力并确保耐久条件下的段差追随性的角度出发,上述的凝胶分率的上升优选被抑制为35个百分点以下,特别优选被抑制为30个百分点以下,进一步优选被抑制为25个百分点以下。
(1-7)粘着性组合物的制备
粘着性组合物P可通过下述方式制备:制备(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根据所需,混合得到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交联剂(B)、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C)、光聚合引发剂(D)及添加剂。
(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可通过利用通常的自由基聚合法,将构成聚合物的单体的混合物聚合来制备。(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的聚合优选根据所需使用聚合引发剂、通过溶液聚合法而进行。作为聚合溶剂,例如可列举出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酯、乙酸异丁基、甲苯、丙酮、己烷、甲基乙基酮等,也可同时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聚合引发剂,可列举出偶氮类化合物、有机过氧化物等,也可同时使用两种以上。作为偶氮类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2,2’-偶氮二异丁腈、2,2’-偶氮二(2-甲基丁腈)、1,1’-偶氮二(环己烷1-甲腈)、2,2’-偶氮二(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二(2,4-二甲基-4-甲氧基戊腈)、二甲基2,2’-偶氮二(2-甲基丙酸酯)、4,4’-偶氮二(4-氰基缬草酸)、2,2’-偶氮二(2-羟基甲基丙腈)、2,2’-偶氮二[2-(2-咪唑啉-2-基)丙烷]等。
作为有机过氧化物,例如可列举出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过氧化氢异丙苯、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二碳酸二正丙酯、过氧化二碳酸二(2-乙氧基乙基)酯、过氧化新癸酸叔丁酯、过氧化新戊酸叔丁酯、过氧化(3,5,5-三甲基己酰)、过氧化二丙酰、过氧化二乙酰等。
另外,在上述聚合工序中,通过掺合2-巯基乙醇等链转移剂,可调节得到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
得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后,通过根据所需地向(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的溶液中添加交联剂(B)、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C)、光聚合引发剂(D)、添加剂及稀释溶剂,并充分地进行混合,能够得到被溶剂稀释的粘着性组合物P(涂布溶液)。另外,对于上述各成分中的任意一种而言,在使用固体状的成分时、或在以未经稀释的状态与其他成分进行混合的情况下发生析出时,可预先将该成分单独溶解或稀释于稀释溶剂,再与其他成分混合。
作为上述稀释溶剂,例如可使用己烷、庚烷、环己烷等脂肪族烃;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烃;二氯甲烷、氯乙烯等卤代烃;甲醇、乙醇、丙醇、丁醇、1-甲氧基-2-丙醇等醇;丙酮、甲基乙基酮、2-戊酮、异佛尔酮、环己酮等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酯;乙基溶纤剂等溶纤剂类溶剂等。
通过上述方式制备的涂布溶液的浓度及粘度只要在可涂布的范围内即可,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状况进行适当选定。例如,以使粘着性组合物P的浓度成为10~60质量%的方式进行稀释。另外,在得到涂布溶液时,添加稀释溶剂等并非必要条件,若粘着性组合物P为可涂布的粘度等,则也可不添加稀释溶剂。此时,粘着性组合物P为将(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的聚合溶剂直接作为稀释溶剂的涂布溶液。
(2)第一膜
第一膜11可以为经由粘着剂层12而贴附于被粘物的所期望的基材,也可以为下文所述的剥离片。第一膜11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第一膜11可以由以树脂类的材料为主成分的树脂类片材构成,也可以由纸类的材料构成。
作为树脂类片材的树脂的成分,可列举出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聚丁二烯、聚甲基戊烯、乙烯-降冰片烯共聚物、降冰片烯树脂等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酯、聚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聚碳酸酯、聚苯硫醚、液晶聚合物等树脂。这些树脂片可以为由单层构成的片,也可以为将同种或不同种的多个层进行层叠而成的片。上述之中,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
作为第一膜11由纸类的材料构成时的具体例,可列举出玻璃纸、涂层纸、高级纸等纸基材,及在上述的纸基材上层压聚乙烯等热塑性树脂而成的层压纸。
第一膜11优选为对由上述的树脂类片材或纸类的材料构成的片的单面(尤其是与粘着剂层12接触的面)实施剥离处理而成的剥离片。作为用于剥离处理的剥离剂,可列举出醇酸类、硅酮类、氟类、不饱和聚酯类、聚烯烃类、蜡类的剥离剂。
从进一步抑制褶皱的产生的角度出发,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膜11的厚度优选为50μm以上,特别优选为75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25μm以上。此外,第一膜11的厚度优选为100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5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50μm以下。通过使第一膜11的厚度的上限为上述以下,粘着片10的卷绕性变得优异。
此外,第一膜11可以具有与第二膜13相等的厚度。或者,第一膜11可以具有比第二膜13厚的厚度。特别是第一膜11具有比第二膜13厚的厚度时,可放卷褶皱的产生被有效地抑制的粘着片10。
第一膜11在23℃下的杨氏模量优选为0.01GPa以上,特别优选为0.1GPa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GPa以上。此外,该杨氏模量优选为20GPa以下,特别优选为10GPa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GPa以下。通过使第一膜11在23℃下的杨氏模量为0.01GPa以上,第一膜11具有规定的强度,粘着剂层12易于满足关于低膜厚部的上述的条件。此外,通过使第一膜11在23℃下的杨氏模量为20GPa以下,可抑制第一膜11具有过度的刚性,易于卷绕粘着片10,且粘着片10的操作性变得更优异。另外,上述杨氏模量是按照JIS K7161:2014而测定的值,其测定方法的详细情况如后述试验例所记载。
(3)第二膜
第二膜13可以为经由粘着剂层12而贴附于被粘物的所期望的基材,也可以为如下文所述的剥离片。构成第二膜13的材料可以与第一膜11相同。此外,第二膜13为剥离片时,可以为与作为剥离片的第一膜11相同的构成。
第二膜13的厚度优选为2μm以上,特别优选为5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5μm以上。此外,第二膜13的厚度优选为200μm以下,更优选为15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9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μm以下。通过使第二膜13的厚度为上述的范围,粘着片10的操作性优异。
第二膜13在23℃下的杨氏模量优选为0.01GPa以上,特别优选为0.1GPa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GPa以上。此外,该杨氏模量优选为10GPa以下,特别优选为8GPa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GPa以下。通过使第二膜13在23℃下的杨氏模量为0.01GPa以上,第二膜13具有规定的强度,例如当第二膜13为剥离片时,将该第二膜13从粘着剂层12上剥离时易于剥下。此外,通过使第二膜13在23℃下的杨氏模量为10GPa以下,可抑制第二膜13具有过度的刚性,可有效地抑制因卷绕产生的褶皱。另外,上述杨氏模量是按照JIS K7161:2014而测定的值,其测定方法的详细情况如后述试验例所记载。
(4)芯材
本实施方式的芯材20具有圆柱状或圆筒状的形状。本实施方式的芯材20的直径优选为9cm以上,特别优选为10c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cm以上。通过使芯材20的直径为9cm以上,粘着剂层12易于满足关于低膜厚部的上述的条件。此外,芯材20的直径优选为100cm以下,特别优选为50c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cm以下。通过使芯材20的直径为100cm以下,易于充分地增加粘着片10的卷数。
此外,虽然本实施方式的芯材20的长度(卷绕粘着片10时的旋转轴方向的长度)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与粘着片10的宽度相同或比该宽度大。
构成芯材20的材料只要具有用于卷绕粘着片10的充分的强度,则没有特别限制,能够使用以往公知的材料。作为该材料的例子,例如可列举出金属、树脂、木材等。这些材料中,优选树脂,特别优选聚丙烯。
芯材20在23℃下的杨氏模量优选为0.1GPa以上,特别优选为0.2GPa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5GPa以上。此外,该杨氏模量优选为500GPa以下,更优选为250GPa以下,特别优选为200GPa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GPa以下。通过使芯材20在23℃下的杨氏模量为上述范围,即使对芯材20施加粘着片10的卷绕压力时,也可良好地维持芯材20的形状。另外,上述的芯材20在23℃下的杨氏模量为按照JIS Z2241:2011而测定的值。
(5)其他
粘着片10的长度(由粘着片卷绕体1放卷粘着片10时的、放卷方向的长度)可以为1m以上,特别可以为200m以上。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粘着片10具有1m以上的长度时,易于产生上述的褶皱。然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卷绕体1,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抑制该褶皱的产生。另外,对于粘着片10的长度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可考虑粘着片卷绕体1的操作性而设定为所需的长度。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卷绕体1,粘着片10的卷数可以为3圈以上,特别可以为10圈以上。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该卷数为3圈以上时,从粘着片卷绕体1放卷的粘着片10容易具有褶皱。然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卷绕体1,即使卷数为3圈以上时,也能够有效地抑制上述褶皱的产生。另外,对于上述卷数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从需要的粘着片10的长度和量、以及粘着片卷绕体1的操作性的角度出发,进行适当设定。
2.粘着片卷绕体的制造方法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卷绕体10的制造方法,只要能够形成满足上述的关于低膜厚部的条件的粘着剂层12,则没有特别限定,可采用以往公知的方法。
首先,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10的制造方法,若举出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首先,将上述的粘着性组合物P的涂布溶液涂布于第一膜11的单面(进行了剥离处理时涂布于该进行了剥离处理的面)。对得到的涂膜进行加热处理从而使粘着性组合物P热交联,形成粘着剂层12。然后,通过在该粘着剂层12的与第一膜11相反侧的面上层叠第二膜13的单面(进行了剥离处理时层叠该进行了剥离处理的面),能够形成粘着片10。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粘着剂层12的熟化。另外,该制造方法中,也可以将第一膜11与第二膜13交换。
作为涂布上述粘着性组合物P的涂布溶液的方法,例如可以利用棒涂法、刮刀涂布法(knife coating method)、辊涂法、刮板涂布法(blade coating method)、模具涂布法(die coating method)、凹板涂布法等。特别是,制作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10时,通过适当选择上述的涂布溶液的涂布中使用的涂布机,并适当调节涂布速度、涂布机与第一膜11的位置关系(角度或距离)等,易于形成没有低膜厚部的粘着剂层12、或以上述的条件具有低膜厚部的粘着剂层12。作为优选的涂布机的例子,可列举出狭缝式涂布机、唇式涂布机、辊刀涂布机、帘式涂布机等,其中,优选狭缝式涂布机。使用狭缝式涂布机时,通过适当调节狭缝间隔,易于形成满足上述的关于低膜厚部的条件的粘着剂层12。
此外,当难以如上所述地通过涂布溶液的一次涂布而形成具有所期望的厚度的粘着剂层12时,也可以以下方式形成具有所期望的厚度的粘着剂层12:制造在工序片上形成粘着剂层而成的层叠体,将该层叠体中的粘着剂层侧的面与如上所述地制作的第一膜11与粘着剂层的层叠体中的粘着剂层侧的面贴合。此时,通过将第二膜13贴合于剥离上述工序片而露出的粘着剂层12的露出面,能够得到粘着片10。或者,制作在第二膜13的单面(进行了剥离处理时在该进行了剥离处理的面)上形成粘着剂层而成的层叠体,将该层叠体中的粘着剂层侧的面与如上所述地制作的第一膜11与粘着剂层的层叠体中的粘着剂层侧的面贴合,由此可形成具有所期望的厚度的粘着剂层12,同时也可得到依次层叠第一膜11、粘着剂层12及第二膜13而成的粘着片10。
在层叠如上所述的、第一膜11与粘着剂层的层叠体和第二膜13、第一膜11和第二膜13与粘着剂层的层叠体、或第一膜11与粘着剂层的层叠体和第二膜13与粘着剂层的层叠体时,可以对第一膜11及第二膜13中的至少一个施加张力。
对第一膜11施加张力时,该张力优选为10N/m以上,特别优选为50N/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0N/m以上。此外,该张力优选为1000N/m以下,特别优选为8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0N/m以下。
此外,对第二膜13施加张力时,该张力优选为1N/m以上,特别优选为10N/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N/m以上。此外,该张力优选为800N/m以下,特别优选为6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0N/m以下。
对第一膜11和第二膜13施加张力时,优选对卷绕粘着片10时成为内侧的第一膜11施加更大的张力。由此,在解除张力后的粘着片10中,容易产生以第一膜11侧为内侧的弯曲,其结果,能够更有效地抑制从粘着片卷绕体1放卷的粘着片10中的褶皱的产生。从这样的角度出发,对第一膜11施加的张力相对于对第二膜13施加的张力的比例优选为1.0倍以上,特别优选为1.2倍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8倍以上。上述比例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制,为5倍以下左右。
通过将如上所述地制造的粘着片10卷绕于芯材20,可得到粘着片卷绕体1。该卷绕中,粘着片10以粘着片10的第一膜11侧的面成为内侧的方式卷绕于芯材20。另外,也可以连续进行粘着片10的制造与所制造的粘着片10的卷绕。即,可以在流动方向的上游进行第一膜11、粘着剂层12及第二膜13的层叠,同时在流动方向的下游进行结束层叠而得到的粘着片10的卷绕。
在进行上述的卷绕时,也可以对粘着片10施加张力。该张力优选为10N/m以上,特别优选为50N/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0N/m以上。此外,该张力优选为1000N/m以下,特别优选为8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0N/m以下。通过一边施加上述的范围的张力、一边卷绕粘着片10,易于制造没有松弛且均匀卷绕的粘着片卷绕体1。
3.粘着片卷绕体的使用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卷绕体1能够将放卷的粘着片10用于所期望的用途。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卷绕体1中,粘着剂层12具有100μm以上的较厚的厚度。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10优选使用于使用这样的较厚的厚度的粘着剂层12的用途。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10的优选的用途的例子,可列举出使用粘着片10制造显示体的情况。例如该显示体具备至少在被粘贴的一侧的面上具有段差的第一显示体构成构件、第二显示体构成构件(其他显示体构成部件)、以及位于它们之间的本实施方式的粘着剂层12固化而成的层而构成。此处,上述段差例如为设置于第一显示体构成部件的上述面的、由俯视时呈框状的印刷层产生的段差。
制造上述显示体时,首先,从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10中剥离第一膜11及第二膜13中的任意一个,将露出的粘着剂层12的粘着面贴附于第一显示体构成部件的存在段差的面。此时,粘着剂层12以良好地追随该段差的方式进行贴附。接着,将第一膜11及第二膜13中的剩下的一个从粘着剂层12上剥离,并使露出的粘着剂层12的粘着面与第二显示体构成部件贴合。并且,当粘着剂层12如上所述地由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丙烯酸类粘着剂构成,且尚未进行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时,隔着第一显示体构成构件及第二显示体构成构件中的至少一者对粘着剂层12照射活性能量射线,从而使该粘着剂层12固化。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得到显示体。
第一显示体构成构件可以为具有俯视时呈框状的印刷层的塑料板、玻璃板等,还可以为由包含这些玻璃板或塑料板等的层叠体等构成的保护面板。第二显示体构成构件可以为包含应该贴附于第一显示体构成构件的光学构件、显示体模块、作为显示体模块的一部分的光学构件、或显示体模块的层叠体。
照射于粘着剂层12的活性能量射线为电磁波或带电粒子束中具有能量量子的活性能量射线,具体而言,可列举出紫外线或电子束等。活性能量射线中,特别优选容易操作的紫外线。
上述紫外线的照射可利用高压汞灯、融合H灯(fusion H lamp)、氙气灯等进行,紫外线的照射量以照度计优选为50mW/cm2以上、1000mW/cm2以下。紫外线的光量优选为50mJ/cm2以上,更优选为80mJ/cm2以上,特别优选为200mJ/cm2以上。此外,紫外线的光量优选为10000mJ/cm2以下,更优选为5000mJ/cm2以下,特别优选为2000mJ/cm2以下。另一方面,电子束的照射可通过电子束加速器等来进行,电子束的照射量优选为10krad以上、1000krad以下。
如上所述,将由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丙烯酸类粘着剂构成的粘着剂层12贴附于具有段差的第一显示体构成构件后,照射活性能量射线而使该粘着剂层12固化时,粘着剂层12为良好地追随段差的状态,且粘着剂层12的凝聚力得以提高。由此,即使该粘着剂层12以贴附于被粘物的状态被置于高温高湿条件时,也能够良好地抑制段差附近的气泡、浮起、剥落等的产生。
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是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而记载的,并不是为了限定本发明而记载。因此,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各要件也涵盖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的所有设计变更或均等物。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等,对本发明进一步具体地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等。
[实施例1]
1.(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的制备
通过溶液聚合法,使丙烯酸2-乙基己酯65质量份、4-丙烯酰吗啉(N-丙烯酰吗啉)10质量份、丙烯酸异冰片酯10质量份及丙烯酸2-羟基乙酯15质量份共聚,制备(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利用后述的方法测定该(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的分子量,其结果,重均分子量(Mw)为60万。
在此,上述的重均分子量(Mw)是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在以下的条件下测定(GPC测定)的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
<测定条件>
·GPC测定装置:TOSOH CORPORATION制造,HLC-8020
·GPC色谱柱(依照以下顺序通过):TOSOH CORPORATION制造
TSK guard column HXL-H
TSK gel GMHXL(×2)
TSK gel G2000HXL
·测定溶剂:四氢呋喃
·测定温度:40℃
2.粘着性组合物的制备
将上述工序1中得到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100质量份(固形分换算值;以下相同)、作为交联剂(B)的三羟甲基丙烷改性甲苯二异氰酸酯0.15质量份、作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C)的ε-己内酯改性三-(2-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5.0质量份、作为光聚合引发剂(D)的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0.5质量份、作为硅烷偶联剂的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0.5质量份进行混合,并充分进行搅拌,利用甲基乙基酮进行稀释,由此得到粘着性组合物的涂布溶液。
3.粘着片的制造
使用狭缝式涂布机,将上述工序2中得到的粘着性组合物的涂布溶液涂布于作为第一膜的利用硅酮类剥离剂对长条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单面进行了剥离处理的剥离片(厚度:75μm)的剥离处理面上。然后,通过将得到的涂膜在110℃下进行3分钟加热处理从而使其干燥,形成厚度为100μm、宽度为1080mm的粘着剂层。另外,进行使用狭缝式涂布机的涂布时,通过调节狭缝间隔,使最终得到的粘着片的粘着剂层具有表1所示的低膜厚部。由此,得到由第一膜/粘着剂层(厚度:100um,宽度:1080mm)的构成组成的第一层叠体。
此外,使用狭缝式涂布机,将上述工序2中得到的粘着性组合物的涂布溶液涂布于作为工序片的利用硅酮类剥离剂对长条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单面进行了剥离处理的剥离片(LINTEC 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称“SP-PET752150”)的剥离处理面上。然后,通过将得到的涂膜在110℃下进行3分钟加热处理从而使其干燥,形成厚度为100μm、宽度为1080mm的粘着剂层。另外,进行使用狭缝式涂布机的涂布时,通过调节狭缝间隔,使最终得到的粘着片的粘着剂层具有表1所示的低膜厚部。由此,得到由工序片/粘着剂层(厚度:100μm,宽度:1080mm)的构成组成的第二层叠体。
接着,将如上所述得到的第一层叠体的粘着剂层侧的面与如上所述得到的第二层叠体的粘着剂层侧的面贴合。由此,得到由第一膜/粘着剂层(厚度:200μm,宽度:1080mm)/工序片的构成组成的第三层叠体。
接着,对将工序片从如上所述得到的第三层叠体上剥离而露出的粘着剂层的露出面、层叠作为第二膜的利用硅酮类剥离剂对长条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单面进行了剥离处理的剥离片(厚度:75μm)的剥离处理面。进行该层叠时,对第一膜沿长度方向施加300N/m的张力,对第二膜沿长度方向施加150N/m的张力。由此,得到由第一膜/粘着剂层(厚度:200μm,宽度:1080mm)/第二膜的构成组成的粘着片。
另外,利用后述的方法测定如上所述制造的粘着片的粘着剂层的膜厚的偏差,结果为小于0.1%。
4.粘着片卷绕体的制造
将上述工序3中得到的粘着片卷绕于具有179.4mm的直径(外径)的圆筒状的芯材(聚丙烯制,杨氏模量:0.7GPa)。此时,以使粘着片的第一膜侧成为内侧的方式进行卷绕,同时边对粘着片沿长度方向施加200N/m的张力边进行卷绕。此外,卷绕的粘着片的长度为300m。由此,得到粘着片卷绕体。
[实施例2]
除了在制作第一层叠体及第二层叠体时,通过调节狭缝式涂布机的狭缝间隔,使最终得到的粘着片的粘着剂层变更为具有表1所示的低膜厚部的粘着剂层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粘着片卷绕体。
[实施例3]
除了使用利用硅酮类剥离剂对长条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单面进行了剥离处理的剥离片(厚度:125μm)作为第一膜,并在制作第一层叠体及第二层叠体时,通过调节狭缝式涂布机的狭缝间隔,使最终得到的粘着片的粘着剂层变更为具有表1所示的低膜厚部的粘着剂层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粘着片卷绕体。
[实施例4]
通过溶液聚合法,使丙烯酸2-乙基己酯55质量份、4-丙烯酰吗啉(N-丙烯酰吗啉)10质量份、丙烯酸异冰片酯10质量份及丙烯酸2-羟基乙酯25质量份共聚,制备(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利用上述的方法测定该(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的分子量,其结果,重均分子量(Mw)为60万。除了使用该(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制备粘着性组合物的涂布溶液、使用该涂布溶液形成粘着剂层,并在制作第一层叠体及第二层叠体时,通过调节狭缝式涂布机的狭缝间隔,使最终得到的粘着片的粘着剂层变更为具有表1所示的低膜厚部的粘着剂层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粘着片卷绕体。
[实施例5]
除了使用具有331.8mm的直径(外径)的圆筒状的芯材(聚丙烯制,杨氏模量:0.7GPa),并在制作第一层叠体及第二层叠体时,通过调节狭缝式涂布机的狭缝间隔,使最终得到的粘着片的粘着剂层变更为不具有低膜厚部的粘着剂层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粘着片卷绕体。
[比较例1]
除了在制作第一层叠体及第二层叠体时,通过调节狭缝式涂布机的狭缝间隔,使最终得到的粘着片的粘着剂层变更为具有表1所示的低膜厚部的粘着剂层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粘着片卷绕体。
[比较例2]
通过溶液聚合法,使丙烯酸2-乙基己酯55质量份、4-丙烯酰吗啉(N-丙烯酰吗啉)10质量份、丙烯酸异冰片酯10质量份及丙烯酸2-羟基乙酯25质量份共聚,制备(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利用上述的方法测定该(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的分子量,其结果,重均分子量(Mw)为60万。除了使用该(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制备粘着性组合物的涂布溶液、使用该涂布溶液形成粘着剂层,并在制作第一层叠体及第二层叠体时,通过调节狭缝式涂布机的狭缝间隔,使最终得到的粘着片的粘着剂层变更为具有表1所示的低膜厚部的粘着剂层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粘着片卷绕体。
[比较例3]
除了在制作第一层叠体及第二层叠体时,通过调节狭缝式涂布机的狭缝间隔,使最终得到的粘着片的粘着剂层变更为具有表1所示的低膜厚部的粘着剂层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粘着片卷绕体。
[试验例1](第一膜及第二膜的杨氏模量的测定)
对于实施例及比较例中使用的第一膜及第二膜,使用万能拉伸试验机(ORIENTECCo.,LTD制造,产品名称“TENSILON RTA-T-2M”),按照JIS K7161:2014,在23℃、50%RH的环境下,以拉伸速度为200mm/分钟的条件测定杨氏模量。将结果示于表1。
[试验例2](粘着剂层的储能模量的测定)
多层层叠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制作的粘着剂层,制作厚度为3mm的层叠体。由所得到的粘着剂层的层叠体冲切出直径为8mm的圆柱体(高度为3mm),将其作为样品。
对于上述样品,按照JIS K7244-6:1999,使用粘弹性测定器(Geometric Limited制造,产品名称“DYNAMIC ANALYZER”),利用扭转剪切法(ねじりせん断法),在以下的条件下测定储能模量(G’)(MPa)。将结果示于表1。
测定频率:1Hz
测定温度:23℃
[试验例3](粘着剂层的膜厚的偏差的测定)
由实施例1~5及比较例1~2中得到的粘着片卷绕体放卷粘着片,并沿宽度方向平行地进行裁断,由此得到具有108cm×100cm的尺寸的测定样品。然后,将第一膜及第二膜从该测定样品上剥离,并测定残留的粘着剂层的、大约中央的1点的厚度。该测定使用TECLOCKCORPORATION制造的J型数字指示器。
进一步,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获得9片测定样品,并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测定各个粘着剂层的大约中央的1点的厚度。
此外,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也由比较例3中得到的粘着片卷绕体得到测定样品。针对比较例3的粘着片卷绕体,由于根据后述的试验例5的结果,中央部变成低膜厚部,因此对距离中央300mm的单侧的1点,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对10片测定样品的厚度进行测定。
从以上述方式得到的10个测定结果中确定最大厚度(Tmax)及最小厚度(Tmin),并将10个测定结果进行平均而算出厚度(TAVE)。然后,根据得到的下式(1)及下式(2),分别算出偏差1(%)及偏差2(%),并将其中的值较大的一个作为粘着剂层的膜厚的偏差(%)。将结果示于表1。
偏差1(%)={(Tmax-TAVE)/TAVE}×100...(1)
偏差2(%)={(TAVE-Tmin)/TAVE}×100...(2)
[试验例4](凝胶分率的测定)
由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粘着片卷绕体中放卷粘着片,并裁切为为80mm×80mm的大小,将该粘着剂层包裹在聚酯制的网(网目尺寸200)中,利用精密天平测定其质量,减去上述网单独的质量,由此算出粘着剂自身的质量。将此时的质量记作M1。
然后,将上述包裹在聚酯制的网中的粘着剂,在室温(23℃)下浸渍于乙酸乙酯中24小时。然后取出粘着剂,在温度23℃、相对湿度50%的环境下,风干24小时,进一步,在80℃的烘箱中干燥12小时。干燥后,利用精密天平测定其质量,减去上述网单独的质量,由此算出粘着剂自身的质量。将此时的质量记作M2。凝胶分率(%)以(M2/M1)×100表示。由此,导出粘着剂的凝胶分率(UV照射前)。将结果示于表1。
此外,对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进行裁切的粘着片的粘着剂层,透过第一膜,以下述的条件照射紫外线(UV),使粘着剂层固化,从而制作固化后粘着剂层。针对该固化后粘着剂层的粘着剂,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导出凝胶分率(UV照射后)。将结果示于表1。
<紫外线照射条件>
·使用高压汞灯
·照度200mW/cm2,光量1000mJ/cm2
·UV照度·光量计使用EYE GRAPHICSCO.,LTD.制造的“UVPF-A1”
[试验例5](低膜厚部的测定)
针对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制作的粘着片,使用恒压厚度测量仪(TECLOCK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称“PG-201”)测定:在长度方向上,距离长度方向的端部中的在卷绕时成为芯材侧的端部10m的位置的粘着剂层的厚度。此时,在粘着剂层的宽度方向的整体上进行测定。然后,对于具有比所测定的最大厚度薄2μm以上的厚度的低膜厚部,测定粘着剂层的宽度方向的宽度(mm)。将结果示于表1。另外,表1中,区分记载了存在于粘着剂层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低膜厚部的宽度、与位于粘着剂层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的低膜厚部的宽度。此外,对于位于粘着剂层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的低膜厚部的宽度,记载了位于粘着剂层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侧的低膜厚部的宽度、与位于粘着剂层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侧的低膜厚部的宽度的平均值。
此外,算出了如上所述测定的低膜厚部的宽度的合计相对于粘着剂层的总宽度(1080mm)的比例(%)。将结果示于表1。
[试验例6](段差追随性的评价)
以涂布厚度为10μm的方式,将紫外线固化型油墨(TEIKOKU PRINTING INKSMFG.CO.,LTD.制造,产品名称“POS-911SUMI”)以框状(外形:长90mm×宽50mm,厚5mm)丝网印刷于玻璃板(NSG PRECISION制造,产品名称“CORNING Glass EAGLE XG”,长90mm×宽50mm×厚0.5mm)的表面。接着,照射紫外线(80W/cm2,金属卤化物灯2盏,灯高15cm,带速10~15m/分钟),使印刷的上述紫外线固化型油墨固化,制作具有由印刷带来的段差(段差的高度:10μm)的带段差玻璃板。
从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制作的粘着片上剥下第二膜,将露出的粘着剂层贴合于具有易粘合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TOYOBO CO.,LTD.制造,产品名称“PETA4300”,厚度:100μm)的易粘合层。接着,剥下第一膜而使粘着剂层露出,使用层压机(laminator)(FUJIPLA INC.制造,产品名称“LPD3214”),以粘着剂层覆盖框状的印刷面整个面的方式层压于各带段差的玻璃板。然后,在50℃、0.5MPa的条件下进行30分钟压热处理,在常压、23℃、50%RH下放置24小时。接着,隔着上述PET膜、以与试验例4相同的条件对粘着剂层照射紫外线,使粘着剂层固化。
然后,在85℃、85%RH的高温高湿条件下保管72小时(耐久试验)。然后,目视确认印刷段差与固化后的粘着剂层的界面有无气泡、浮起及剥落,并基于以下的基准,对段差追随性进行评价。
○:没有产生气泡、浮起及剥落。
×:产生气泡、浮起及剥落中的至少一种。
[试验例7](粘着片的外观的评价)
将粘着片从制造开始7天后的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粘着片卷绕体放卷,在距离成为芯材侧的端部10m的位置,目视确认折痕、歪斜褶皱之类的外观异常的产生。然后,测定关于该外观异常的、粘着剂层的宽度方向的宽度(mm)。将结果示于表1。另外,表1中,区分记载了在粘着剂层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产生的外观异常的宽度、与在粘着剂层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产生的外观异常的宽度。此外,对于在粘着剂层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产生的外观异常的宽度,记载了在粘着剂层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侧产生的外观异常的宽度、与在粘着剂层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侧产生的外观异常的宽度的平均值。
进一步,算出如上所述测定的外观异常的宽度的合计相对于粘着剂层的总宽度(1080mm)的比例,并作为外观异常的宽度方向的比例(%)示于表1。
此外,将粘着片由制造开始7天后的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粘着片卷绕体全部放卷,在全长(300m)上目视确认折痕、歪斜褶皱之类的外观异常的产生。然后,测定关于该外观异常的、粘着片的长度方向的长度(m)。将结果示于表1。另外,表1中,区分记载了关于粘着剂层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的外观异常的长度(m)、与关于粘着剂层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外观异常的长度(m)。
进一步,基于以下的基准,评价粘着片的外观。将结果示于表1。
◎:外观异常的宽度方向的比例(%)小于7%。
○:外观异常的宽度方向的比例(%)为7%以上且小于10%。
△:外观异常的宽度方向的比例(%)为10%以上且小于15%。
×:外观异常的宽度方向的比例(%)为15%以上。
根据表1可知,实施例中得到的粘着片卷绕体能够放卷具有优异的外观的粘着片。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粘着片卷绕体例如可适用于显示体(显示器)的制造。

Claims (8)

1.一种粘着片卷绕体,其特征在于,其为通过使具备第一膜、层叠于所述第一膜的单面侧的粘着剂层、及层叠于所述粘着剂层的与所述第一膜相反的面侧的第二膜而成的长条状的粘着片,以将所述第一膜侧的面作为内侧的方式、被卷绕于圆柱状或圆筒状的芯材而成的粘着片卷绕体,
所述粘着剂层由丙烯酸类粘着剂构成,
所述粘着剂层的厚度为100μm以上、1000μm以下,
满足以下的条件A或条件B:
条件A:在所述粘着剂层的宽度方向上不存在比该宽度方向的粘着剂层的最大厚度薄2μm以上的低膜厚部;
条件B:所述低膜厚部仅存在于从所述粘着剂层的宽度方向的两端起分别至总宽度的10%以内的区域,且所述低膜厚部的宽度的合计为所述粘着剂层的总宽度的10%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片卷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及所述第二膜中的至少一者为剥离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片卷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的厚度与所述第二膜的厚度相等、或者比所述第二膜的厚度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片卷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着剂层在23℃下的储能模量为0.001MPa以上、5MPa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片卷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类粘着剂的凝胶分率为30%以上、80%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片卷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着剂层的膜厚的偏差小于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片卷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在23℃下的杨氏模量为0.01GPa以上、20GPa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片卷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着片的卷数为3圈以上。
CN201811577586.2A 2018-03-07 2018-12-19 粘着片卷绕体 Active CN1102408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40960A JP7037392B2 (ja) 2018-03-07 2018-03-07 粘着シート巻回体
JP2018-040960 2018-03-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40870A true CN110240870A (zh) 2019-09-17
CN110240870B CN110240870B (zh) 2022-08-30

Family

ID=67882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77586.2A Active CN110240870B (zh) 2018-03-07 2018-12-19 粘着片卷绕体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037392B2 (zh)
KR (1) KR102599156B1 (zh)
CN (1) CN110240870B (zh)
TW (1) TW20193874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93961A (zh) * 2021-08-06 2021-12-14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五合一成型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62325B (zh) * 2020-12-21 2023-03-28 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翘曲高模量有机硅绝缘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77450A (ja) * 1996-09-04 1998-03-24 Sekisui Chem Co Ltd 光重合性組成物の塗工方法
JP2006102998A (ja) * 2004-09-30 2006-04-20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04073177A (zh) * 2013-03-28 2014-10-01 琳得科株式会社 两面粘合片和卷绕体
CN110183977A (zh) * 2018-02-22 2019-08-30 琳得科株式会社 粘着片卷绕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93934B2 (ja) * 2004-06-23 2010-01-06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半導体加工用粘着シート
JP4845614B2 (ja) * 2006-07-06 2011-12-2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剥離ライナー、粘着テープ及び粘着テープ巻回体
JP6317591B2 (ja) 2014-02-06 2018-04-2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77450A (ja) * 1996-09-04 1998-03-24 Sekisui Chem Co Ltd 光重合性組成物の塗工方法
JP2006102998A (ja) * 2004-09-30 2006-04-20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04073177A (zh) * 2013-03-28 2014-10-01 琳得科株式会社 两面粘合片和卷绕体
CN110183977A (zh) * 2018-02-22 2019-08-30 琳得科株式会社 粘着片卷绕体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93961A (zh) * 2021-08-06 2021-12-14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五合一成型设备
CN113793961B (zh) * 2021-08-06 2023-03-10 江苏氢导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五合一成型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90106658A (ko) 2019-09-18
TW201938740A (zh) 2019-10-01
KR102599156B1 (ko) 2023-11-06
JP7037392B2 (ja) 2022-03-16
JP2019156878A (ja) 2019-09-19
CN110240870B (zh) 2022-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75538B2 (ja) 偏光板
JP6105666B2 (ja) 多層フィルムを形成するための連続プロセス及びかかる方法によって調製される多層フィルム
KR101162558B1 (ko) 화상 표시 장치 구성용 적층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 적층체를 사용하여 이루어지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JP6112372B2 (ja) 偏光板
CN104736656B (zh) 压敏粘合剂组合物
US20170368808A1 (en) Adhesive resin layer, adhesive resin film, laminat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laminate
KR101622006B1 (ko) 편광판용 접착제 조성물
CN110093109A (zh) 粘着片、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7216821A (zh) 双面粘着片、显示体以及显示体的制造方法
KR20210120984A (ko) 점착제층을 갖는 광학 적층 필름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CN110240870A (zh) 粘着片卷绕体
CN110183977A (zh) 粘着片卷绕体
KR20210079374A (ko) 적층체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JP2013160954A (ja) 光学用フィルム、並びに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7234674B2 (ja) 粘着シート及び積層体
CN109427245A (zh) 构成体及其制造方法、显示体以及光学用粘着片
CN107001890A (zh) 粘着性组合物、粘着剂以及粘着片
JP7052726B2 (ja) 粘着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291558B2 (ja) 光学用フィルム、並びに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06189878A (zh) 可剥胶组成物与可剥胶带
JP7477948B2 (ja) 粘着シート巻回体
KR102103615B1 (ko) 접착제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형성된 접착제층을 포함하는 편광판
KR20210073590A (ko) 적층체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JP2022047539A (ja) 積層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8172668A (ja) アクリル系粘着剤組成物及び粘着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